dnf宠物蛋蛋不需要驯化吗

【TA说】动物驯化,比你想的更伟大【上】_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TA说
动物驯化,比你想的更伟大【上】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从来都不是孤单的,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许多动物来到我们身边,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温暖的毛皮、取之不竭的强劲动力,还有家人般的陪伴。可以说,我们利用和驯化了许多动物,而这些动物,也重新塑造了人类自身的生活。根据驯化后的不同作用,我将分两个方面来介绍一些主要的驯化动物。本期讲述的是以为人类提供肉食为主要目的而驯化的动物。
马鹿、瞪羚、野牛等野生动物
马鹿是一种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非洲和北美的大型鹿,瞪羚是一种分布在非洲、中东和东南欧的小型羚羊,而野牛则分为亚洲野牛、欧洲野牛和美洲野牛,在许多人类遗迹里都发现过这些动物的骨骼,骨骼上有明显的火烤、切割痕迹,而在法国拉斯科洞穴壁画上,更是栩栩如生的描绘了原始人类捕猎野牛和马鹿的画面。
大家要问了:这几种动物哪重要了,不就是给原始人打打牙祭的野味儿吗?这可就大错特错了。在人类尚未驯化植物和家畜之前的渔猎采集时代,人们只能通过采集植物果实和捕猎动物果腹,而在众多的野生动物之中,马鹿、瞪羚和野牛因为群居便于捕捉且肉量丰富,在人类所捕获的猎物中占绝大比例。在寒冷的冬季或干旱的年份,人类无法获得足够多的野果,动物肉食就是维系一个部族存续的关键,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摇篮中的文明的强盛或衰败,是与他们栖息地附近的鹿群、羊群和牛群数量是否丰富分不开的,是与他们对这些动物的捕猎技巧是否娴熟分不开的。
在那个食不果腹的时代,它们是人类的救命稻草,你说重不重要?绵羊与山羊
大约在距今1.1万年前后,世界各地的先进文明陆续的驯化了一些植物,比如小麦,大麦,稻米和高粱,依靠这些粮食作物,人类终于解决了食物危机。然而光吃干粮那是不行的,人类对肉食有着天生的渴求,可是肉从哪来呢?
其实,当时人们已经拥有了第一种被驯化的动物——狗,在驯化狗之后,人们也曾试图通过养狗获取稳定的肉食,但是狗作为一种食肉动物,它的饲料转换率实在太低了,这对原始人类来说是一笔不划算的买卖。而继续以前那种狩猎生活也变得不可能:粮食种植产生之后,人口暴增,已经把羚羊、马鹿之类的吃的差不多了,打猎能得到的那点肉,根本不够分。所以驯化一种以草料为食(避免和人抢夺口粮)、生长周期较短的动物就成了当务之急。
我们可以想象到,人们肯定试图驯服过他们最为熟悉的马鹿、瞪羚和野牛,但考古资料却表明这些努力相继以失败而告终。这是为什么呢?近几十年,科学家试图找出其中的原因,就对这几种动物进行了重新驯化,结果发现:马鹿和瞪羚的防御意识极强,受到惊吓就会紧张的逃窜,它们要么撞开栅栏逃走(或撞死自己),要么在惊恐中暴毙,要么不吃不喝,更不进行交配。而野牛脾气极其暴躁,需要特制的围栏才能避免其逃逸,每次给野牛喂食,饲养员都要面临生命的威胁,同样的,在人工饲养的环境下,野牛也不进行交配,通过人工授精受孕的母野牛,也会因为不稳定的情绪而流产。
欧洲盘羊——绵羊的祖先之一
但也有一些动物并不像马鹿、瞪羚和野牛这么极端。在面临外界刺激时,它们并不会惊慌失措的逃窜,也不会用角或蹄疯狂反击,而是把自己融入到群体中寻找安全感,也就是“抱团取暖”。只要能找到族群的头领,它们就会很安心的正常进食和繁殖,而不太在意环境的变化。在这些动物当中,人类首先接触并试图驯化的是欧洲盘羊,并很快取得了成功,经过许多代的选育,欧洲盘羊成为了对人类极为重要的——绵羊。
绵羊性情相对温顺,吃的也不怎么挑剔,青草,树叶,秸秆来者不拒,要知道这个时候人类已经产生了农业,秸秆那不是有的是吗!吃的是草,产的是肉,这可把那些无肉不欢的吃货们高兴坏了,所以在驯化之初,绵羊主要是肉食提供者,在各国的文化中也都着重强调羊肉的重要性,比如我们中文的“鲜”和“美”,都能看到羊的影子。
在饲养绵羊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基因变异的羊,这些羊似乎产生了某种功能障碍,不能像其他羊那样正常的随着季节褪毛,而是毛发越长越长,甚至长成了一个球……为了帮它们解脱,牧羊人只要动手干预,拿大剪子咔咔给它剪毛,这一地羊毛点醒了某个天才,到了距今6000年左右,原始人已经开始穿羊毛衣服,绵羊从一种单纯的肉用动物变成了既可以提供肉、又可以提供毛料和皮革重要经济家畜。
可惜的是,绵羊的适应能力并没有那么强,在山区林地,绵羊养殖都遇到许多困难。该怎么办呢?别慌,在山区生活的人们很快就驯化了山羊用来代替。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山羊绵羊都是羊,但其实两者属于不同属的生物,生活习性也差别很大。山羊耐寒耐旱,对吃喝更不讲究,几乎什么植物都可以吃,而且身形矫健,特别适合在山地地区放养。在冬季,山羊可以用蹄子刨除冰层之下的草根,在夏季,山羊可以吃到小树上的嫩叶,而且山羊繁殖率高,幼崽成活率好,还奶水充足,人们这才过上了有奶喝的没羞没臊的生活。什么,你说狗奶?手动斜眼……
----------------------------------猪
驯化了羊之后,人们终于有了一个稳定的肉食来源,不过山羊和绵羊的饲料转化率并不是特别理想,生长周期也比较长,羊肉属于比较珍贵的食材,底层人民是享用不到的。
人们把目光投入到一种野兽身上。这种动物胃口特好,不仅吃各种植物,鸟蛋、昆虫什么的也来者不拒,还吃嘛嘛香,疯狂长肉,在野生状态下,不消一年就长得膘肥体壮。但它也是一种“猛兽”,长长的獠牙,火爆的脾气,连山中的老虎和熊瞎子也是惧怕三分。这就是传说中“一猪二熊三老虎”的大耳元帅猪八戒。
可能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人们在捕猎野猪之后抓获了一些野猪幼崽,就把它们圈养起来,用剩菜剩饭喂养,长势喜人。人们不断地挑选那些长得最快、性情最温顺的继续养殖,经过人类的选育,呼啸山林的猪大王变成了肥肥胖胖的家猪,一举取代了山羊和绵羊,成为最重要的肉用家畜。
但是猪的养殖会带来很严重的卫生问题,猪肉里的多种寄生虫必须依赖充分加热才能灭活,而空间狭小的猪圈更是各种病菌的温床。可以认定,在养猪的过程中,一定引发了多次疾病蔓延。所以在中东地区的宗教中,普遍的认为猪肉是“不洁”的,这也是如今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等的教义中严禁食用猪肉的真正来源。
尽管如此,在东亚地区,猪的重要性却丝毫未受影响。在中文中,“家”字就是一个房顶“宀”下蜷着一头猪——“豕”,故而有无猪不成家的说法,反映了猪的广泛养殖。而在甲骨文的“家”字里,房顶之下是一个“豖”字,比“豕”多的这一笔,其实是公猪的生殖器,也就是凸显出了公猪在猪的养殖中的重要性。
经过人们不断地选育,猪的养殖效率不断攀升。即便是以普通的家庭粗放圈养模式,饲料转化率也达到了3:1(也就是3斤饲料就能长1斤肉),在工业化养殖的专业养猪场,更是到了1.91:1的恐怖程度,而且猪出栏时间很短,小猪出生后180天就膘肥体壮可以屠宰!目前,全球共养殖家猪接近10亿头(动态数字),全球猪肉年消费量超过1.1亿吨!而仅在中国一国,就占有其中的4.26亿头,相比第二名美国(6170万头)和第三名巴西(3590万头)有压倒性的优势。
猪的这种超高的产肉效率,奠定了猪肉在全球肉类供应链中不可撼动的霸主地位,也为全人类(除部分饮食禁忌地区)提供了稳定、充足和廉价的肉食。
当今世界,有一种鸟的数量冠绝群雄,达到了惊人的240亿只,不仅远超野生数量最多的鸟类红嘴奎鸟雀的100亿只,甚至比其他所有鸟类总量之和还要多,它就是家鸡。
大约6000年前,东亚和南亚的人类完成了对鸡的驯化,这种鸟类适应能力强,不挑食而且生长迅速,很快就成了餐桌上的常客,并由中国和印度为起点,快速向其他地区传播。不仅中亚、北非和西欧的人类开始饲养家鸡,甚至连四海漂泊的波利尼西亚人,也不忘在他们的独木舟上带上几只鸡,伴随他们一起去征服新的岛屿。
鸡到底有多好养呢?在小农经济的散养模式下,鸡几乎可以做到“天生天养”,直接散出去让它们自己觅食,少量喂食一点烂菜叶子就可以快乐的成长,如果你精细管理科学喂养的话,鸡更是表现出超高的饲料转化率,以肯德基用的白羽鸡为例,大型的养殖企业可以把料肉比压缩到1.6:1,也就是吃1.61斤饲料就长1斤肉!连猪猪都要甘拜下风。而且鸡的生长周期更短,还是以肯德基白羽鸡为例,在美国的养殖周期可以压缩到6周以内(40天),在中国也仅需要45天。网上很多谣言说肯德基白羽鸡用了激素才长这么快,别闹了,激素好贵的好伐!这么廉价的鸡,它不配用激素。
除了吃肉,鸡还能产蛋呐!什么,你说你不喜欢吃鸡蛋?没关系,你喜欢吃糕点不?你喜欢吃奶油冰淇淋不?你喜欢吃煎饼果子不?这里边都有鸡蛋呐。鸡蛋可不只是煮着吃的,它们还能救命呐!我们接种的流感疫苗、麻疹疫苗,那都是用鸡蛋培育的:把病毒注入到鸡蛋里,让它们在鸡蛋中繁殖,然后再把病毒收获液提取出来,对病毒进行灭活,就可以制成疫苗了。正是因为鸡蛋便宜量又足,我们的疫苗接种价格才可以压到普通人都可以接受的程度,要是没有鸡蛋,疫苗的价格就得翻着跟头往上涨。
说到这里我们就讨论一下为什么母鸡会每天都下蛋。养过鸡的朋友们都知道,母鸡下蛋是不需要公鸡参与的,我们吃的鸡蛋大部分也都是未受精蛋。这就奇怪了,母鸡也没交配,怎么就下蛋了呢?其实不然,母鸡的生蛋,更类似于妹子们的每个月的排卵(而不是怀孕生子),我们吃的鸡蛋,就是妹子们排卵日排出的卵子。在野外环境下,这种生下未受精卵的情况很少见,因为雌鸟很抢手,雄鸟打破头要和雌鸟交配,自然也不会白白浪费一颗卵子。至于为什么每天都生蛋,这是鸡的另一个特性,叫做:不定数产卵。什么意思呢?原来,以鸡为代表的某些鸟类,它们一窝产下几颗卵之后,如果卵被掠食者吃掉,那它就会马上再下一颗卵填补这个空缺,以保障幼鸟最大的孵化率,人们只要在母鸡下蛋后及时把蛋拿走,呆萌母鸡就会再下一颗,最终就形成了天天被偷蛋,天天下新蛋的情况。和鸡类似的还有鸭子。
现在每年我们吃掉的鸡肉大概是1亿吨,吃掉的鸡蛋足足有1万亿只,这可是人类第二大肉源和最大的蛋源了,而且因为鸡的饲养所需要的空间小,很适合大规模的工业养殖,所以现在养殖规模还在快速扩大,相信在十几年之内就有希望超过家猪,成为人类的第一大肉源。
刚才是谁在说鹅老爷的坏话?给本鹅站出来!你们这些0.5鹅战斗力的渣渣!
话说答主在农村生活的那几年,可是被鹅给整出好大面积的心理阴影。你在农村的路上走着,若是和一只鹅狭路相逢,它不仅不会给你让路,还抬着脖子蔑视的看着你,你要是盯着它看一会,就能在它眼神里发现一些“你瞅啥”的不耐烦,你胆敢继续走近,鹅就会马上发动进攻,扑扇着翅膀抽你,用嘴巴啄你,飞起来用鹅掌踹你……太凶残了!太凶残了!太凶残了!
鹅的火爆脾气,其实是来自它的野生品种的领地意识。家鹅可以大致分为两大体系,分别是中国鹅和欧洲鹅,中国鹅是从鸿雁驯化而来的,欧洲鹅是从灰雁驯化而来的,这两种大雁在野外环境下都有着极强的领地意识,和超凡的警惕性。人们一开始为了吃肉而驯化了鹅,然后在驯养的过程中发现了它的警戒和护卫价值。在欧洲,鹅的护卫和警戒功能利用的比较普遍,在中国也有一些农户养鹅看家护院,前阵子还传出来新疆某县采用鹅作为维稳工具。
别看鹅脾气这么爆,却是个日日吃素斋的善主儿:鹅虽然喜欢戏水,但对鱼虾蟹贝兴趣不大,只独爱鲜嫩的水草根茎。即便离开了水,鹅也能过得很好,在旱地上也可以靠着吃嫩芽和菜叶过活。
欧洲鹅是由灰雁驯化而来的
和鹅同属于水禽的鸭子可就不是这么好养活了,在过去,鸭子必须要采取水养才能茁壮成长,水养鸭子对养殖场的地理位置、水域面积要求很高,所以东南亚的原住民从绿头鸭驯化出家鸭后(也有一些是由栖鸭等其他野鸭驯化而来),鸭子的养殖并没有被推广到世界各地,而是更多的在水网密集的地区养殖。曾经有很多人尝试在旱地饲养鸭子,也就是所谓的旱鸭子,旱鸭子出现了明显的生长缓慢、体弱多病的趋势,直到近代,人们才通过选育良种、改善饲料配比的方式解决了旱养鸭子的难题,缺少开阔水域的地区才能大规模的饲养鸭子。
人们想尽办法养鸭子,自然是因为鸭子浑身是宝。鸭肉的美味无需赘言,考究的有北京烤鸭,奔放的如绝味鸭脖,还有许多人吃火锅必点的鸭血豆腐。鸭子和鸡一样,产蛋效率也比较高,但是鸭蛋有一股土腥味,直接食用口感不佳,所以一般都是腌着吃,或者做成松花蛋。
鹅和鸭子都属于水禽,它们的尾巴上有一个油脂腺,在每次下水之前,鸭子和鹅会用嘴巴把油脂腺分泌的油脂涂抹在腹部和前胸的羽毛上,达到防水的效果。而在这层防水层之下,还有一层厚厚的羽绒,避免鸭子和鹅体内的热量通过水面散发掉。这层羽绒的保暖性能极佳,所以被用来制作保暖的羽绒服、羽绒被。为了获取羽绒,有的鸭子和鹅直接被杀掉,也有的养殖场会定期拔掉鸭子和鹅胸前的绒毛。有些动物保护组织一直在抵制这种拔毛取绒的方式,但现在市场上对鸭绒和鹅绒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暂时还没有更好的取绒方式可以用来替代。
除了这些以提供肉食为主要目的的驯化动物之外,还有一些驯化动物对人类的作用更为多样,我将其称之为功能性驯化动物,下一期我们将会介绍这些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动物功臣们。
正在收听 :
动物驯化,比你想的更伟大【上】为什么古代没能大规模把鹿驯化成家畜或者宠物? - 知乎14被浏览6060分享邀请回答/lu/yl/201291.html8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热点:&&&&
老人驯服数百只麻雀当宠物 驯服第一只用时三年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人们养鸟,一般都会选择宠物鸟,如金丝雀、八哥等等,因为这些鸟智商较高,易于驯服,容易和人互动交流。不过,在苏州胥门外小河浜,有一位杨大爷,竟然把家门口的数百只一向不受人控制、见人就逃的野麻雀驯服得服服帖帖,当“宠物”养起来了。
  据了解,杨大爷不仅可以让麻雀落到他手上觅食,还能让麻雀飞到他嘴边叼食,甚至还能挑逗几只麻雀,在其大腿上互相吃醋打架,令人“叹为观止”。上周,记者就赶到了杨大爷位于苏州胥门外小河浜的“麻雀司令部”,一探究竟,见证“奇迹”。丁骁骁 薛马义 文/摄
  他为什么要养麻雀
  杨大爷从小就喜欢养鸟
  记者到达胥门后,再经过几番打探,才在一条小河边,找到了杨大爷的家。杨大爷的家在那片低矮的居民区并不显眼,在门前邻居的墙上挂了数个鸟笼,自己则利用自家的一间房间开了个小杂货店。对于记者的到来,杨大爷显得意外。当得知记者的来意后,他很爽快地接受了记者的独家采访。
  据杨大爷介绍,他是苏州本地人,今年56岁,“文革”时期他初中一毕业,就参加了工作。1995年,他从苏州某单位下岗后,就开了家小杂货店,并以此谋生。
  谈起“驯麻雀”的经历,杨大爷表示,纯属个人爱好的自然发展。原来,他从小就喜欢养鸟。“四五岁的时候,我就开始玩鸟,没上小学之前,我就已经开始琢磨着怎么养鸟了。到现在,如果我养生鸟的话,十有八九是可以成活的。”据杨大爷介绍,所谓的生鸟就是刚从野外捉来的野鸟。下岗后,杨大爷除了维持自己的生活外,其他精力基本上都投入在养鸟上面了。杨大爷告诉记者,现在玩鸟其实成本不大,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买一只鸟得要花掉一个工人四五个月的工资。
  一只鹩哥的死让他决心养麻雀
  1990年,杨大爷花了280元,买回来一只鹩哥。杨大爷告诉记者,那只鹩哥,他从它刚刚孵出来就开始养了,看着它慢慢成长、老去,直到2002年老死,整整养了十二年!他和鹩哥积累下了深厚的感情!对于那只老死的鹩哥,杨大爷还给它举行了一场特别的“送终仪式”:将鹩哥用塑料袋装好,系上砖块,沉入了门口的那条小河的河底。
  正是这只鹩哥的死,让杨大爷做出了这一生最大的改变不再痴情养那些抓来的生鸟了,改养家门口的那群经常来和家鸟争食的麻雀。因为多年的养鸟经验,让杨大爷俨然已经成了养鸟界的“独孤求败”,他想要挑战一下自我,驯服那些见人就逃的麻雀。
  他是怎么驯服麻雀的
  “驯服第一只麻雀,我用了3年时间”
  据杨大爷介绍,他驯服的麻雀,最多的时候有二三百只,目前大约七八十只麻雀。不过,记者心中仍有疑问,难驯的野生麻雀为何会如此听杨大爷的话呢?“从2003年到2006年,第一只麻雀飞到我手心吃食,我花了整整三年时间和它培养感情。”当记者问到杨大爷和麻雀相处的秘诀时,杨大爷告诉记者两个字:耐心。
  杨大爷说:“要我说出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我肯定说不出来,但我知道,要驯服麻雀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三年时间,我就喂养那一只麻雀,从一开始将食物撒在十米开外,到后来放到我脚边,到最后慢慢把它引到我手上吃食,我和它之间建立了亲密友人关系。”
  杨大爷告诉记者,他喂食的时候,常常需要将手伸出去一丝不动,坐在那里等一只麻雀。可能一般人等了几分钟,麻雀不来就走了,但他会很有耐心得一直待在那,有时候甚至会等十几二十分钟。
  “我养的第一只麻雀其实还是一只成鸟。”后来,在杨大爷喂养了它五年之后,不见了踪影。杨大爷推测,应该是老死了。杨大爷告诉记者,现在他养的这群麻雀,其实都是它的后裔,就这么一代代地传了下来。杨大爷笑称,现在这么多麻雀,他已经分不清它属于哪族哪支了。
  “听叫声,我就知道它们是聊天还是报警”
  聊着聊着,兴致高涨的杨大爷还拿起家里的录像机给记者欣赏起来。原来,前几年,他特意买回来了一架摄像机,记录自己平时和这些麻雀的“美丽情缘”。在杨大爷特意挑选出来的一组镜头中,记者看到,在他的挑逗下,一只麻雀不断飞到他嘴上,叼走他含在嘴唇边的小虫。而另外一组镜头中,在他的大腿上,两三只麻雀跳来跳去,杨大爷则拿着小虫独宠其中一只,让其他两只麻雀醋意大发,互相啼叫、追逐、啄击。
  这些麻雀为什么就只愿意飞到杨大爷身上,其他任何人喂食都不行呢?杨大爷告诉记者,这些麻雀都“认识”他。当然,不仅麻雀能认识他,他竟也认识每一只麻雀。“像人长得各不相同一样,每只鸟的脸也不一样;另外,它们在大小、体形、羽毛颜色等方面,也是有差异的。我大老远就能分辨出来。”
  另外,在三五十米外,杨大爷就能根据麻雀的不同叫声,判断它们的天敌是否来了。当然,杨大爷也坦承,到现在他也听不懂那些麻雀叫声具体是在说什么,但他能根据叫声,基本判断出是在聊天,还是发出警告讯号。“其实麻雀也像和人一样,经常要叽叽喳喳聚在一起,进行沟通交流。”
  杨大爷告诉记者,在这十几年中,他喂养过将近30种不同的鸟类,经过与各种鸟的朝夕相处,杨大爷能够熟练地识别出每只鸟各自的特点,例如根据鸟的嘴形,杨大爷还可以判断鸟喜欢吃哪种类型的食物。例如简单地说,嘴形比较长、尖的鸟,吃食以虫为主,而嘴巴比较短的鸟多数吃谷类。
  “麻雀和人一样性格各异,有的胆大有的胆小”
  据杨大爷介绍,现在他每天早中晚都要给麻雀喂食,早上天刚亮,麻雀就在窗外叫,提醒他该给它们食物了,生物钟比人还准。杨大爷说,在喂食的时候,他不允许人去吓鸟,一旦鸟被吓过一次后,就再也不会来了。而且呼唤麻雀前来手上叼食时,手上晃动的幅度不能太大,最好就是手指之间进行微幅的错动,而手腕和手臂不能动。
  另外杨大爷还告诉记者,给麻雀喂食或者逗玩麻雀的时候,身边不能有猫,因为猫是麻雀的天敌,但可以有狗。当然,这只狗必须是不曾对麻雀有过扑咬、狂吠等恶意“言行”。“其实麻雀胆子很小,也很记仇的。一旦你对它们有过恶意行为,它们就会永远远离你的。”
  杨大爷坦承,不是每一只麻雀都能被他驯服的,因为毕竟麻雀是野生,也是鸟类中非常胆小谨慎的鸟类。虽然驯服高峰中,能有两三百只麻雀飞到他手中觅食,但能在他大腿上“争风吃醋”、在他嘴边进行“虎口夺食”的麻雀,毕竟还是少数,甚至只是个别麻雀的大胆行为。
  “其实麻雀也像人一样,有胆子大的,也有胆子小的,有性格乐观开放的,也有羞涩内向的。”杨大爷告诉记者,第一只飞到他手中觅食的那只麻雀肯定就是性格比较乐观开放的,愿意接近人、相信人。
  杨大爷告诉记者,虽然那些麻雀都是他养的,但麻雀们不住在他家那里,而是住在小河对面的高档公寓区,因为自己住的房子是平房。“它们住得可比我高级,它们白天在这附近三五百米的范围内活动,晚上就会回到河对面新村高楼的&家&中睡觉。”
  原来,如果麻雀将窝搭在低矮的地方的话,就会有被猫等天敌吃掉的危险。杨大爷告诉记者,在苏州,麻雀的天敌就两种鸟:雀鹰和黄白劳。有趣的是,当天敌出现的时候,麻雀的“好朋友”白头翁还会通过叫声,向它们通风报信。
  现场直击:记者亲眼目睹麻雀“大集合”
  记者采访结束后,正好碰上了麻雀即将“集会”。在记者的邀请下,杨大爷展示了自己的绝活召集麻雀吃食。在小卖部前,杨大爷喉咙里咕噜咕噜发出声音,那是他与麻雀间的“密语”。只见不一会,小卖部附近的树上、房顶上,麻雀陆续飞来,一只、两只、三只&&从杨大爷的手中获取食物。这些麻雀有的落在杨大爷的手上,有的停在杨大爷头上,有的在杨大爷的腿上逗留,俨然亲近的朋友那般毫无戒备。
  小故事
  孔子学生公冶长相传通鸟语
  公冶长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相传他通鸟语。
  传说有一天,公冶长突然听到乌鸦说:“公冶长,公冶长,南山顶上有只羊,你吃肉来我吃肠。”公冶长听后跑到了南山,果然看到有只死羊。他把死羊拖回家里剥了,然后把肉煮熟吃了,可是他忘记了乌鸦的话,把肠子埋了。乌鸦很生气,就想报复他。时隔不久,这天公冶长正在山上打柴,突然乌鸦又说:“公冶长、公冶长,北山有只死绵羊,你吃肉我吃肠。”公冶长听后,又往北山跑去,发现一堆人围着看什么,就喊:“你们别动,是我打死的!”当他走近一看,躺在那里的原来是一个死人。围观的人们把他送到县衙。公冶长将事情的经过向县官讲一遍,县官怕公冶长撒谎,就叫差役背着公冶长,逮一个小燕子装在一个笼子里,提到大堂上,这时老燕子飞来,在外面乱叫。县官就问公冶长:“外边燕子说什么?”公冶长就说:“禀告大人,外边的燕子在说:我一没有得罪你,二没碍着你,为什么把我的孩子关在笼子里?”这时县官才真正相信公冶长懂得鸟语,就把公冶长放了。
(责任编辑:UN100)
11-12-02·
11-10-17·
11-10-04·
11-07-27·
11-02-11·
11-02-10·
11-01-24·
10-11-24·
10-10-21·
10-10-14·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竟然是孩子的妈……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
高清影视剧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
数字之道:
搜狐论座:
慢画慢活:
搜狐侃事:
这样逛街图什么呢……
近期热点关注波奇全面关爱宠物生活!当前位置:
&>&&>&&>&选中篇 全选
1 另类宠物介绍及饲养(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咱找不到的) |
5769查看42回复发帖:啊呜:精华:宠日志:人气:照片:地区:啵币:注册时间:最后发言时间:1#发表于
09:08&|&最常见的另类宠物,绿鬣蜥
学名:IQANA IGUANA(IG)
分布:广泛分布于墨西哥至巴拉圭等地区
饲养:为日型性的树栖型蜥蜴,栖息于有溪流的森林树冠层。体积庞大,所以需要大型的饲养箱。
& && &&&尺寸只要适合身体大小即可,在箱子内放置较粗的树枝,供其攀爬。温度白天加热点为
& && &&&33-36度,期于时间为25-28度,夜间为20-23度,水盆不可缺少。注意加热灯距离,避免发
& && &&&生烫伤。尾巴在危急时也会断落,所以把玩时要小心尾巴,不过尾巴可以再生。不会造成永
& && &&&久性伤害。
食性:杂食,幼体喜欢吃昆虫,蟋蟀,面包虫等,40CM左右时除了昆虫外还需要蔬菜水果,到成
& && &&&体就以蔬菜,水草等植物性食物为主,食物中添加综合营养剂,需光照(UVB),直接太阳
& && &&&最佳。
繁殖:卵生,没胎24-45颗。交配是在树上进行,繁殖期时雄性喉带为鲜艳的橙红色。怀孕的雌性
& && &&&会将卵产在挖好的洞中,掩盖后不再理会,因此小IG从小就自力更生。75-90天就可以孵化。
正确饲养,绿鬣可活10年以上。
最大体长:220CM,尾巴为全长的2/3
注意事项:购买时注意如生病或皮肤松垮,四肢肿胀,活动力弱,没有精神的个体不适合购买。
已有 1 人评分啵币+150看你这么辛苦 找那么多
俺给你多多的奖赏~ ...相关主题-头发不长-头发不长-欢喜小冤家-Madison-VIP说的就是我-刚强之xin-辣条儿-家有暖金毛-宠物ing-laughing发帖:啊呜:精华:宠日志:人气:照片:地区:啵币:注册时间:最后发言时间:2#发表于
09:09&|&水龙
学名:PHYSIGNATHUS COCINCINUS
分布:中国南部以及东南亚
饲养:日行性,容易饲养,饲养时铺设人工草皮。白天温度28-31度。晚上24-27度,可用UVB提供
& && &&&光照。湿度保持80%,一天喷雾两次。它喜欢在水中活动,所以要有可让它整个身体侵入的
& && &&&水盆,其中水两天更换一次保持干净。
食物:蟋蟀,蚯蚓,小鱼,莴笋,胡萝卜
繁殖:卵生。一次产下4-16颗
最大体长:60-90CM(保守)
发帖:啊呜:精华:宠日志:人气:照片:地区:啵币:注册时间:最后发言时间:3#发表于
09:09&|&鬃狮蜥
学名:POGONA VITTICEPS
分布:澳洲东半部
饲养:日行性,饲养箱底材以细沙或无菌培养土为合适。避免树皮。饲养空间幼体2尺缸就足够,但一对成体需要4尺缸才够。鬃狮不太会喝水盆中的水,因此可以不用放置水盆,但需要每天喷两次水供它们饮用。饲养得当,寿命10年以上。
食性:杂食,偏爱肉食。蟋蟀,面包虫等。70%的比例。蔬菜水果占30%。青菜需每天喂。
繁殖:一年左右的鬃狮分辨性别比较容易。繁殖时期雄性下巴转为黑色,但不是绝对。每次可产10-25颗卵。孵化期大约90天。冬天加热灯不可缺少。如果经常把玩,会成为十分温顺的好宠物。
最大体长:40-60CM
发帖:啊呜:精华:宠日志:人气:照片:地区:啵币:注册时间:最后发言时间:4#发表于
09:09&|&继续介绍
草原巨蜥(平原蜥)
分布:非洲大陆西部到中部地区
饲养:原始居住于热带雨林及沙漠地区,干季期间几乎处于休眠状态,待雨季来临恢复活动。平原蜥在本科中属于温顺的一种,饲养环境必须要干燥通风,另外它喜欢泡水,所以在饲养箱中水盆不可缺少,也必须提供躲避体。
食性:鸟类,蛇类,蜥蜴,小型哺乳动物等为食。人工环境下提供蟋蟀,白鼠等饲喂。
繁殖:卵生。每次可产20-50颗卵。繁殖期间,雌性会在地底或白蚁窝内产卵。
最大体长:100CM左右。
发帖:啊呜:精华:宠日志:人气:照片:地区:啵币:注册时间:最后发言时间:5#发表于
09:10&|&南美蜥(泰加)
分布:南美洲北部及中部
饲养:基本上,南美蜥属于体格强健好养的蜥蜴。饲养它需要使用较大的空间,由于它们善于跳跃,所以要注意加盖防止脱逃。地材可以使用树皮,因为是日行性动物,所以UVB不能缺少。南美蜥成长迅速,一个月可以增长2-3公分。所以饲养初期就要预留成长空间。
食性:杂食,偏爱肉食,蟋蟀,面包虫,小鱼,小老鼠,肉片,鸡蛋等都是理想的食物。尤其爱吃鸡蛋。此外它们也喜爱水果类食物,偶尔吃青菜。
繁殖:南美蜥的性别很难辨别。在外观上没有不同。只能以探针方法来辨别。卵生。产卵35颗以上,十分多产。出生幼体20CM左右,可以在一年半左右成年。黑白南美蜥(黑白泰加)比较温顺,多接触有助于它的驯化。
最大体长:80-100CM(保守)
发帖:啊呜:精华:宠日志:人气:照片:地区:啵币:注册时间:最后发言时间:6#发表于
09:11&|&球莽
分布:塞内加尔至乌干达
饲养:性情温和并且胆小。有些神经质。人工饲养时,空间长度至少与蛇身相同。不需太高。因为它不太爱爬。底部可使用干草,泥土或树皮为垫材。另外需要躲避体,增加它的安全感。还需要一个足以容纳整个身体的水盆。温度为24-28度,加热点为32-34度。湿度为50%-60%。
食性:肉食,白鼠活小型哺乳动物。
繁殖:卵生,交配期为4-7月,当温度低于21度时开始绝食,同时进入发情、交配阶段。通常2-3年发情一次。可产10颗卵。之后雌性有护卵行为。会用身体盘绕着卵,并时刻进行放松和紧绷身体的动作。在孵化期是绝食的。
最大体长:100-250CM
注意事项:虽然是被普遍饲养的蟒类,而且体形不大,性格温和,不易攻击人,但因为它非常胆小,容易受惊,并且食欲不佳,所以并不是很适合初学者饲养。
下面图片是普通球以及俩类白化球,很漂亮吧。
发帖:啊呜:精华:宠日志:人气:照片:地区:啵币:注册时间:最后发言时间:7#发表于
09:11&|&继续
学名:EUBLEPHARIS MACULARIUS
分布:印度北部至西亚等地区。
饲养:饲养容易,可成对饲养或一公数母饲养,有的喜欢在黎明、黄昏时活动,也有的在夜间活动,饲养时,饲养箱保持干燥,同时放置岩石、花盆等充当它们的躲避处。饲养温度白天为20-28度,晚上可降到20度。可不必安装UVB,有空的话就让它晒太阳,享受日光浴。
食性:蟋蟀,面包虫,昆虫,小白等
最大体长:20-25CM
发帖:啊呜:精华:宠日志:人气:照片:地区:啵币:注册时间:最后发言时间:8#发表于
09:11&|&草蜥
分布:东南亚
饲养:喜欢在低矮的草原捕食昆虫,行动敏捷,精力旺盛,饲养箱内要有树枝,可一次饲养2只以上,湿度维持70%。
食性:昆虫,面包虫,蟋蟀等
繁殖:卵生,一次可产2-5颗
最大体长:25CM(我养的都长到快40CM了,看来还是保守)
主要用做喂食其他动物的“饲料”。
发帖:啊呜:精华:宠日志:人气:照片:地区:啵币:注册时间:最后发言时间:9#发表于
09:12&|&尼罗河巨蜥
分布:非洲大陆,北部及撒哈拉沙漠除外。
饲养:幼体颜色鲜艳,但性情粗暴。所以饲养时要有立体空间,需要水盆供其游息。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会进行休眠。
食性:青蛙,蟾蜍,鱼,蛋……对其他食物来者不拒!
最大体长:200CM以上
注意事项:游泳技术很棒。
发帖:啊呜:精华:宠日志:人气:照片:地区:啵币:注册时间:最后发言时间:10#发表于
09:13&|&犀牛鬣蜥
学名: Cyclura cornuta cornuta&&
原产地: 海地与多明尼加
栖息环境: 干燥多岩灌木林区
体长: 全长100-120公分
适温: 摄氏20-30度
在宠物市场上最常见的岩鬣蜥属Cyclura蜥蜴就是犀牛鬣蜥,蓝岩鬣蜥和古巴鬣蜥三种.其中又以犀牛鬣蜥数量最多.由于鼻子上的三只角类似犀牛角而得到犀牛鬣蜥之名.它们都是属于高价位的大型蜥蜴,只要有足够的空间, 犀牛鬣蜥是很聪明又很容易驯养的鬣蜥,不会像绿鬣蜥 一样难以捉摸.
犀牛鬣蜥共有三个亚种,其中的一个亚种 那瓦萨犀牛鬣蜥(C. cornuta onchioppsis)已被认定绝种,另外两种就是最常见的普通犀牛鬣蜥,只分布在加勒比海的西班牙岛(Hispaniola)上,这个岛屿的东半部是多明尼加共和国,西半部则是海地.另一个亚种摩纳犀牛鬣蜥(C. cornuta steginegeri)就只分布在波多黎各西岸外的摩纳岛上.
饲养:犀牛鬣蜥是日行性地栖鬣蜥,喜欢岩石与多浆植物交错密布的沿海区域,习性与蓝岩鬣蜥相同,可以80%植物与20%水果饲养.底材以粗砂或树皮为主,犀牛鬣蜥一样需要大量日照,维他命与钙粉的补充也很重要.
繁殖:犀牛鬣蜥的繁殖季节配合雨季开始,大约是再每年的四月份,繁殖期只有2-3周,怀孕的雌性会挖掘长达一公尺的洞穴将卵产于洞穴底部,再将它们掩埋.每窝可产5-20颗蛋,通常是在6-8月间产卵.卵的孵化温度约在摄氏28.5-31度之间约160-185天可以孵化.初生幼体就有15-18公分长,也很活泼.体格强健,不容易拒食.&& 
发帖:啊呜:精华:宠日志:人气:照片:地区:啵币:注册时间:最后发言时间:11#发表于
09:13&|&中华花龟
学名:Chinese striped-necked turtle
分布:广东,台湾,东南亚
饲养:成体龟宜饲养在池,缸中,水位至少在20厘米以上,要陆地
食性:刚蜕皮面包虫(最好),蟋蟀,成体可喂菜叶
最大体长:25CM左右(保守)
其他:比较常见,成体抵抗力较强,幼体不行,勤换水,水温22°C
别名:珍珠龟,长尾龟
发帖:啊呜:精华:宠日志:人气:照片:地区:啵币:注册时间:最后发言时间:12#发表于
09:14&|&地龟
学名:Black-breasted leaf turtle
分布:广东广西,东南亚,日本(日本地龟)
饲养:成体龟宜饲养在箱中,可铺沙土,湿润,温度25左右,不可当作水龟饲养,要水盆
食性:刚蜕皮面包虫(最好),蟋蟀,蚯蚓
最大体长:13CM(我的)
其他:珍稀,常见于花鸟市场,饲养困难,价格便宜,不建议新手饲养
别名:枫叶龟,黑胸叶龟
发帖:啊呜:精华:宠日志:人气:照片:地区:啵币:注册时间:最后发言时间:13#发表于
09:15&|&高冠变色龙
分布:阿拉伯半岛西南,也门及阿拉伯南部东非洲
饲养:饲养环境必须通风良好,湿度50%~75%温度,白天摄氏26度~35度,加热点温度须达摄氏35度~44度。夜间并不苛求,甚至降到摄氏10度以下亦不会有问题,原产地野生高冠变色龙成体,7~10天不吃不喝,亦可正常的生存着,此种耐恶劣的生存条件,非一般宠物所能比拟。
在饲养与繁殖此品种变色龙,并非难事。首先您的高冠变色龙最好是人工繁殖的,当然在本地出生的个体是最好的选择。最简单的认定方法即是选择刚初生不久的高冠变色龙因为它们多数肯定是人工繁殖的个体,从小饲养它们使其适应我们为其建造的环境。幼小高冠变色龙可群体饲养。
供水须以雨状雾状或点滴,使成滴水状,不可供应死水,因为变色龙是不喝死水的。成体每日一次或二日一次,幼体每日数次供水。笼内布置树枝干,另植黄金葛等爬荫植物附于树技干上,供其攀爬。幼时成长需大量钙、维他命与维他命D3等否则成长会有畸形与软骨的情形。
供饵完全为活饵。幼时供应残翅果蝇,较大个体与成体选择较易取得之蟋蟀,面包虫和乳鼠等,每星期最少两次以上,供给沾有维他命,钙粉等营养剂之活饵。雄性成体30~40公分头冠硕大,颜色富变化的图样,环境、情绪,健康情形会在数秒内迅速变化颜色,雌性约为25~32公分,
于发情成熟前多保有单一的绿色,颜色变化较小但亦会因前述环境等而变化其保护色,但没有雄性色彩丰富吸引人。从初生到成熟,公的约6个月,母的约4~7个月,初次发情并不适合交配产卵因品质较差且得卵数不多。
繁殖:把每个养殖笼隔开使其无法看见对方,每组可配对一对一或一对二最多一对三的饲养,或可选择公母分开养殖。怀孕期母变色龙身体颜色会变的很暗,期间约25天~35天,一个繁殖周期约90~120天,产卵约30~70颗。必须供应松的土供母变色龙挖洞产卵,孵化可以使用专用孵卵器即可达成,孵化期约6个月,初生时约5公分,饲养环境与成体同,专业繁殖场另有大量饲育法,食物以残翅果蝇或刚出生之针头蟋蟀喂食。切勿以较大蟋蟀或面包虫喂食,因易消化不良,常会因此而死亡,切记成熟体之配种可混养到25天,繁殖寿命母的约3年,公的较久。孵化温度白天摄氏27度至32度,晚上约摄氏21度以上,孵化期约170天至220天左右。孵化最初两星期内无受精的卵会开始腐败,而受精的卵会慢慢长大,约可长至原来一倍以上体积,接着您开始等待您的小高冠出生了。
发帖:啊呜:精华:宠日志:人气:照片:地区:啵币:注册时间:最后发言时间:14#发表于
09:15&|&红玫瑰蜘蛛
英文名:Grammostola Rosea
栖型:半沙漠地栖
原产地:南美智利及沙漠灌木区
食物:蟋蟀等昆虫,也可以偶尔喂食初生小白鼠,它的食量较小,你不用四处去为它寻找食物。它的耐饿能力在蜘蛛界更是闻名的,甚至可以半年不需要进食。
成蛛体型:7.5-10cm
生长速度:慢
适合温度:约26℃
适合湿度:70%
寿命:约12年(因为雄性蜘蛛即使不进行交配,寿命一般也不会超过4年,所以饲养的通常都是雌性蜘蛛,下同)
性情:与常见的越南捕鸟蛛相比,它性格更为温顺,不会对人发起攻击。
饲养环境:由于红玫瑰属于大型毛蜘蛛,因此你应当提供一个足够大的饲养箱(通常尺寸在 50×30×30cm为宜),可以自制也可以购买专业的饲养箱,一般质地不限,可以是金属或玻璃,也可以是普通的纸箱。箱底可以铺垫 5-10cm的干净沙土或者碎石,他们需要大约70%的湿度,因此饲养箱里放置一个浅而稳重的小盘是很必要的,盘里面可放上一块湿润的海绵来调节饲养盒里的温度和湿度,也可吸附蜘蛛的排泄物。因为红玫瑰是洞穴蜘蛛,还必须提供一些给它藏身的躲蔽物,可以是树枝、树皮或者椰壳。
发帖:啊呜:精华:宠日志:人气:照片:地区:啵币:注册时间:最后发言时间:15#发表于
09:16&|&王者蜥
学名:& & Uromastyx ocellata ocellata
原产地:& && &&&苏丹北部与埃及南部
栖息环境 :&&沙漠区或干旱草原区
体长 :& && &&&全长31公分
适温 :& && && && &摄氏25-35度
&&孔雀王者蜥是王者蜥中体色最华丽,亚种也
&&最多的一种.当然价格也是最高却又最受欢
&&迎的王者蜥.一共有四个亚种:除了承名亚种
&&之外,还有最热门的华丽王者蜥(U.o. ornata),
&&索马利王者蜥(U.o. macfadyeni)和阿拉伯王者
&&蜥(U.o. philbyi)三种.
&&1. 华丽王者蜥& & - 分布在西奈半岛,以色列,沙乌地阿拉伯.是四个亚种当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可以长到34公分以上.
&&2. 索马利王者蜥- 分布在北非索马利亚和厄立特里亚两国境内.是体型最小的亚种,最大只有25公分左右.
&&3. 阿拉伯王者蜥- 分布在沙乌地阿拉伯和以色列,体型与孔雀王者蜥相当.
&&如果说孔雀王者蜥是王者蜥属的典型代表,那华丽王者蜥也可以说是孔雀王者蜥 各亚种中体色最亮丽的一个亚
&&种. 王者 蜥也是爬虫类中极少数以体色见长的特例.而且一般爬虫的体色是随着成长而转趋黯淡,孔雀王者蜥却是
&&随着成长体色才逐渐展现,这一点也成为饲主的另一个期待与乐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孔雀王者蜥的食量不大,基本上是少量多餐的进食方式,以叶菜类为主食,但是却需要比较多的食物种类,举凡面包
&&虫,水果,蟋蟀,甜碗豆,人工饲料等最好多样化的喂食.由于它们在野外主要是以耐旱植物的茎叶和种子为主食,因此
&&对于圆形颗粒的豆类,爬虫饲料或种子类鸟食情有独衷,这类食物是饲养孔雀王者蜥不可或缺的关键食物.
饲养缸以爬虫砂为底材,不需要水盆,最好能大量堆置石块制造石缝供王者蜥栖息,它们天性最喜欢挤入狭窄的石缝中,再以多刺的尾巴堵住洞口,让掠食者毫无下手的机会.强烈的UVB灯光和较高的温度也是必要的条件,孔雀王者蜥需要35度以上的高体温才能正常活动与消化食物,否则很容易体能退化致死.
在众多王者蜥中,孔雀王者蜥算是比较容易辨别雌雄的,因为雌雄体色不同,雄性才能展现华丽的体色,人工的培育主要以华丽王者蜥为主,已经培养出许多色泽不同的个体.雄性股孔也非常明显.不过幼体要达到六个月以上才比较能够判别雌雄,也需要2-3年 以上才能成熟.在蜥蜴中算是长成时间比较长的种类.孔雀王者蜥同时也是王者蜥家族中最为温驯的一个成员.
繁殖的难度稍高.交配期大都在三,四月间,交配一个月后产卵约5-10颗,可以设置产卵盆供它们产卵,卵在摄氏31度左右,湿度95%约75-90天孵化.孵化的幼蜥最好与成蜥隔离饲养比较容易观察成长的情形.如果饲养得当,王者蜥一般可以活到12年以上.值得注意的是,专家认为要成功繁殖王者蜥似乎必须在冬季让它们冬眠或是经历一段低温时期约摄氏15-20度间,持续至少一个月以上,比较能诱发有效的交配行为和 促进卵的受精.但是孔雀王者蜥是属于比较不需要冬眠的种类,在繁殖上就会比较单纯一点. 
发帖:啊呜:精华:宠日志:人气:照片:地区:啵币:注册时间:最后发言时间:16#发表于
09:16&|&大家伙——科摩多龙(简单介绍,不太可能被饲养)
大名鼎鼎的科摩多龙相信大家在Discovery频道上应该都看过,这种地球上最大的蜥蜴才是真正的巨蜥,甚至是上古恐龙的现代版.体长可达三公尺.野外族群数量现在只有大约2,500-5,000只.其中雌性却只有大约350只.科摩多龙属于CITES的一级保育类,台湾却也有少量进口幼蜥.尽管成体体色朴实无华,但幼体可是体色特殊而华丽.幼体通常栖息在树上直到一公尺左右才会回到地面上活动,这个树栖期间大约是一年.这是躲避成年科摩多龙袭击的天生本能.
科摩多龙是最高层的掠食动物,在原生地没有天敌,但是因为繁殖不易,所以仍然有灭绝的危险.它们主要是以伏击的方式猎捕大型哺乳类动物如山羊,野猪,鹿甚至水牛为食.通常也会吃食死尸.科摩多龙的唾液中带有大量细菌,被咬伤的猎物通常会在两天内因伤口发炎而死.此时嗅觉灵敏的科摩多龙就可以轻易找到猎物加以吞食.所以饲养时要特别避免被咬伤,因为伤口会很难愈合.它们也是少数有群居习性的蜥蜴.嗅觉主要是依赖分叉的舌头,而不是鼻孔.人工饲养时主要以老鼠和鸡鸭或肉类为主.除非有 宽大的户外饲养场所,否则这种巨蜥是不适合当作宠物饲养的.
幼体经过五到七年就能繁殖,自五月到七月间是繁殖季节,雄性会互相争夺雌性交配,自七月到九月间是产卵季节,雌性会产下15-30颗软壳蛋,经过大约200-250天可以孵化.孵化期较一般巨吸长得多.幼体以昆虫和守宫为主食.寿命约20-35年.  
发帖:啊呜:精华:宠日志:人气:照片:地区:啵币:注册时间:最后发言时间:17#发表于
09:17&|&缅甸蟒
学& & 名&&Python molurus bivittatus&&
原 产 地&&缅甸,泰国,越南,中国南部,马来半岛,印尼
栖息环境&&濒水森林区
体& & 长&&4.5 - 7.5公尺
适& & 温&&摄氏26-30度.
缅甸蟒可以算是全世界动物园中最普遍的蟒蛇,当然也是爬虫市场上最常见的蟒蛇.白化的缅甸蟒又称为黄金 蟒更是最受欢迎的.当黄金蟒多年前首度出现在美国时一条要五千美金,曾经造成爬虫市场一片饲养黄金蟒热 潮.可见黄金蟒的魅力是爱蛇族所无法抵挡的.在人工培育下也产生了不少变异体色,其中比较受欢迎的就是所 谓的无纹绿缅甸蟒(Paternless Green Burmese python).其他如豹纹,迷宫,云石等斑纹也时有所见.
虽然缅甸蟒是属于比较温和的蟒蛇类,但是就算自幼饲养也需要经常接触才能让它们逐渐驯化.只是新买进的 蛇要先让它们习惯新环境15-30天才开始驯化比较适当.无论如何,成体对人类的性命有很大的威胁,所以不论 已经饲养多少年,都不可把玩成体,喂食时也以在笼中喂食为主,以免发生意外.这是饲养蟒蛇类一个不能轻忽 的基本原则.同时家中如有猫,狗等宠物或是幼儿,都不适合饲养蟒蛇类宠物.美国曾经发生十三岁少年惨遭饲 养五个月的缅甸蟒缠死的悲剧.缅甸蟒尤其是体型特别巨大的蛇类而且食量惊人.容易饲养繁殖又成长快速.
主要的捕食方式是以伏击咬住猎物再以身躯缠绕猎物逐步紧缩使猎物窒息死亡后再吞食.缅甸蟒多半有如无
底洞,可以吃个不停,但喂食过度有时会吐出未完全消化的食物,因此喂食量需要严格控制.
人工饲养时可以白鼠,小鸡,小鸭,兔子,鸽子,天竺鼠,蛙类等小型动物为主食,饲养缸可以木屑为底材,须备有泡水之水盆,一般光源及加温灯即可,不太需要UVB紫外线.人工饲养的缅甸蟒多数都过度肥胖,长度也多在三公尺左右.幼体一星期喂食一次就足够,成体则2-3星期喂食一次.蛇类的颚骨都可以轻易伸张以便容纳过大的食物,但一般而言,食物的体积不要超过身躯最粗大的部分比较恰当.蛇类最灵敏的感官就是嗅觉,但不是鼻孔的嗅觉,而是舌头的嗅觉.因此蛇类无论在白天或黑夜,在陆上或水中甚至是树上都能猎食.缅甸蟒尤其是半水栖性的蛇类,因此水性比一般蛇类更好.
雌性体型较为粗大,头部与躯干的比例较小,雄性较细长,头部与躯干比例较大,肛门两侧由后脚退化成的的爪 刺比较发达.幼体大约饲养两年就可以成年.一般缅甸蟒的寿命是20年.雌性与雄性在初春时节交配,交配次数越多受精卵的比例会越高,所以至少要交配三次以上效果比较好.雌性在三,四月间产卵,一次可产12-80颗,母蛇会将所有的卵集中卷住来孵育直到孵化为止,主要是以靠不断收缩肌肉来提高体温几度以便孵蛋,约两个 月后幼蛇孵出,母蛇便不再照顾幼蛇.虽然缅甸蟒是属于比较好养的蟒蛇类,但是如果极度受惊,紧迫或环境失当,却也容易产生呼吸道感染或肺炎.这一点需要注意.
虽然蛇类不需要宽大的空间,但是缅甸蟒的成长快速,一年就能长到两公尺长,两年就能长到三公尺长,如此庞大的体型就需要比较大的空间才能容纳,如此大蛇绝不可放任四处游走,所以如果没有适合的饲养条件,最好不要考虑饲养这个种类.否则如何处理巨大的成体将会是个棘手难题的.&&
发帖:啊呜:精华:宠日志:人气:照片:地区:啵币:注册时间:最后发言时间:18#发表于
09:18&|&双冠蜥
学& & 名&&Basiliscus plumifrons&&
原 产 地&&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马,哥斯大黎加
栖息环境&&热带雨林区
体& & 长&&全长70-90公分
适& & 温&&摄氏24-35度
双冠蜥是标准的热带雨林爬虫,需要高温多湿的环境,由于它们多栖息在濒河的树木上,因此环境的湿度非常高,可以达到75-100%. 在人工环境中饲养,湿度控制就成为最重要的关键.双冠蜥共有四个亚种,最常见的就是棕双冠蜥(Basiliscus basiliscus),其次是条纹双冠蜥也叫红双冠蜥(Basiliscus vittatus)和西部双冠蜥(Basiliscus galeritus),最后是绿双冠蜥(Basiliscus plumifrons).严格来说,只有绿双冠蜥头冠分为两片,是明符其实的双
冠蜥其他三种都是单片的.由头冠的形状就可以分辨各个亚种.当然,头冠和背上的鳍都是只
有雄性个体才有.西部双冠蜥因为数量很少,市面上很难见到.人工繁殖的个体通常头冠和鳍
部都比野生的小,体色也比较黯淡一点.
虽然只要条件适合,双冠蜥的饲养难度并不高,不过因为它们生性比较胆怯,容易受惊吓,与饲
主的互动程度也比较低,所以并不适合喜欢把玩宠物的人饲养.双冠蜥喜欢栖息河岸的树木& && &&&西部双冠蜥
上,遇到威胁可以立刻跳进水中水遁,它们在地面上多以后肢奔跑,由于体重轻,后肢粗壮发达, 后脚掌不但特大,而且脚底有特殊的鳞片可以发挥滑水板的作用,使得双冠蜥可以在水面上奔跑很长的距离,然后才沉入水中快速游离危险.所以在饲养环境上应该尽量符合这个特点.与水龙的饲养环境很类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双冠蜥也是典型的日行性树栖型蜥蜴,饲养缸以高度为主,设置枝干和绿色盆栽,底部可以放置较大的水盆,底材可用树皮屑或无菌土,UVB加温灯也是必需的设备.由于雄性的领域性颇强,不能有两只雄性共处一缸.在食性上属于虫食性,可以喂食蟋蟀,面包虫,小鼠,小鱼.在野外双冠蜥有时是会捕食鱼类的.
成体在雌雄的辨别上并不困难,雄性体型较大,又拥有头冠和背鳍尾鳍,不过在繁殖上难度比较高,最主要就是在于湿度的控制上,其他如日照时间和温度也都要配合得当.像棕双冠蜥就需要更高的湿度.将雄性和雌性分开饲养一段时间可以增加成功交配的机率.在成功交配后约4-6周,雌性会在地面掘洞产卵,每窝可产15-17颗软壳蛋,每季可以产卵4-5次之多,可以算是多产蜥蜴.
孵化温度应保持在摄氏28-29度,约8-10周可以孵化,孵化后的幼体最好留在孵蛋器中直到卵囊吸收后才移到个别饲养缸中.幼蜥在一年半到两年之间可以成熟,不过雄性在六个月左右就会出现争斗,最好分开饲养.幼蜥还有一种独特的避敌绝技,就是装死,这在其他蜥蜴并不多见.如果饲养得当,双冠蜥可以活上15-20年之久.  
发帖:啊呜:精华:宠日志:人气:照片:地区:啵币:注册时间:最后发言时间:19#发表于
09:19&|&大守宫(蛤蚧)
学& & 名&&Gekko gecko&&
原 产 地&&中国,印度及东南亚各国
栖息环境&&森林区或住家
体& & 长&&全长20-35公分
适& & 温&&摄氏22-32度
大守宫的外型就是一般人观念中的典型守宫,无眼皮,有吸盘,夜行性,多在树上或是在住家墙壁高处活动,可以说是与人类最为接近的守宫,由于数量庞大,分部范围广泛,所以售价也特别平易近人.不过成体雄性可以大到35公分以上,十分硕大,脾气火爆,攻击性强,可以造成严重咬伤,所以抓取野生成体时最好要带上手套.由于大守宫十分善于鸣叫,尤其是在繁殖季节,叫声类似to-kay,所以英文名称就称为Tokay 守宫.也是颇为贴切.
它们是虫食性的独行侠,可以喂食蟋蟀,面包虫,小鼠等,钙粉仍需定时添加,大守宫的食量很大,对于任何食物都是来者不拒,不需要水盆,因为它们不会从水盆喝水,必须以喷雾方式喷湿叶面,它们就会饮用滴下的水滴.饲养大守宫的环境与其他雨林区守宫相同.但是需要比一般守宫更宽敞的环境.基本上大守宫是体健好养少毛病的守宫,在稳定的情况下至少可以活上20年.唯一较麻烦的是它们很难驯养,所以不太适合常抓取.
雄性大守宫一般大于雌性,同时雄性的色彩也比较鲜明,大腿内侧有股孔,泄殖腔明显凸起.雌性一样每次产卵两颗,在23-26度的温度下月60天可以孵化.在四,五个月的繁殖季中每个月都会产卵,比较老的个体有可能只产一颗卵.
发帖:啊呜:精华:宠日志:人气:照片:地区:啵币:注册时间:最后发言时间:20#发表于
09:19&|&杰克森变色龙
学& & 名&&Chamaeleo jacksonii&&
原 产 地&&肯亚与坦尚尼亚
栖息环境&&高地热带雨林区
体& & 长&&全长25-35公分
适& & 温&&摄氏15-28度
杰克森变色龙是产于非洲东部的小型变色龙,共有三个主要的亚种: C.j. jacksonii C.j. xantholophus与
C.j. merrumontanus.市面上一般所常见到的个体多半是来自肯亚的C.j. xantholophus.不论是那个亚种, 雄性的头部都长有三只角,可以用来在繁殖季争夺雌性时使用. 杰克森体型娇小,一般都在25公分左右.野外主要栖息地在非洲坦尚尼亚和肯亚的Meru山及Kenya山的热带雨林区,地势较高,年雨量却高达1,200公厘以上,所以湿度和降雨对这个种类来说十分重要,湿度可以保持80%,同时温度须维持在28度,夜间可以降到22度左右,特别是幼体,不能承受高于29度的高温.如果发现它们颜色变淡,张大口呼气就是过热的征兆,要立刻采取降温措施.虽然杰克森的攻击性不高,但仍然以单独饲养最符合自然.
除了非洲原产地外,有数十只杰克森变色龙曾于1972年进口到夏威夷,至今已经繁衍出一个野生族群.杰克森可以吃各种蟋蟀,面包虫,蟑螂,苍蝇等昆虫.必须经常变化食物种类,以免造成厌食.饮水则以喷水或滴流为主.杰克森变色龙与一般变色龙最为不同的就是它们是胎生的变色龙.交配后的怀孕期大约6-9个月.雌性每次可以产下10-30只幼体.幼体产下时是包在一个黏性的薄膜囊内,生在那里就年在那里,有时掉落地面也不会伤到幼体.如果幼体无法破囊而出就必须以人为方式协助它们钻出.产下的幼体要立刻移出以免被雌性误认是食物吃掉.幼体约5-6个月就可以长成进行繁殖.幼体初期的食物以蚂蚁蟋蟀或果蝇最为合适.寿命比一般变色龙长,可以活上十年.只要环境布置理想,杰克森变色龙也是很适合初学者饲养的种类.&&
发帖:啊呜:精华:宠日志:人气:照片:地区:啵币:注册时间:最后发言时间:21#发表于
09:22&|&红尾蟒
学& & 名&&Boa constrictor&&
原 产 地&&巴西,哥伦比亚,盖亚那,秘鲁,苏利南
栖息环境&&热带雨林区
体& & 长&&2.7-3.6公尺
适& & 温&&摄氏22-35度.
红尾蟒顾名思义,有着一条特殊的红尾巴.由于分布于中南美洲广大的区域,因此也被划分出至少有七个 亚种, B.c. constrictor, B.c. imperator, B.c. longicauda, B.c. amarali, B.c. occidentalis, B.c. ortonii, B.c. sabogae.每个亚种的分布范围都涵盖几个国家,以最美的亚种B.c. constrictor来说,它们分布在巴西,盖亚那,秘鲁,苏利南等国,由于巴西严禁养殖或买卖红尾蟒,因此此亚种在市面上十分少见,又称为真红尾蟒.即使有也是来自其他三个国家而不是巴西本国.
而最多见的亚种B.c. imperator则分布于哥伦比亚,宏都拉斯,墨西哥,哥斯大黎加,贝里斯,尼加拉瓜,萨尔瓦多等更多的国家,市面上比较多见的都是来自于哥伦比亚的红尾蟒以及产于宏都拉斯外海猪岛上比较特殊的红尾蟒.红尾蟒随亚种或产区的不同,即使是同一亚种,体色上也会略有不同变化,而且尾 部红色也有深浅不同的差异.
红尾蟒大都栖息于热带雨林或灌木林区,虽然也善于攀爬,但主要仍是以地栖为主.夜行性,在夜间捕食啮齿类动物,在人工饲养时可以小老鼠为主食,成体可以喂食兔子或鸡,鸭等.
红尾蟒个性温驯,体格健壮,容易饲养,同时也容易繁殖,是属于胎生的中大型蟒蛇类.成长速度十分快速,两尺长的个体在一年内可以成长三倍成为六尺长,十分惊人.养殖笼中需设置水盆供饮用及浸泡.如果饲养得当,红尾蟒可以活上至少20年.虽然蛇性温驯,但是新进的蛇类在尚未习惯人为的触摸前仍可能会有攻击的行为,蟒类的牙齿为了紧咬猎物都非常发达,而且向内勾,因此猎物越挣扎,只会越向蛇口内送.所以无论是喂食或是拿取蛇的时候要避免突然的快速动作.
同时要注意蛇的头部动作,蛇在攻击前都会有S型的头部准备动作,要随时
注意这种肢体语言.红尾蟒每1-3个月会蜕皮一次,眼睛先变白浊色泽,几天
后再度清澈,再过几天就会脱皮,因此在脱皮前每天喷洒水气会有助于脱
皮的顺畅.如果有脱皮不顺的情况可以把蛇浸泡于温水中约一个小时左右,
就可以很容易撕掉.
如果是要繁殖的成体,应该尽量少去拿取.性别可以比较泄殖腔两侧的棘刺,或是用探针探取.雌性怀孕期约4-6个月,一胎可以产下约30条幼体,十分多产.每条约两尺长.幼体在第一次脱皮后开始进食,成长快速,两三年成年后成长减缓,但是终其一生都会持续生长,只是十分缓慢而已.无论如何,红尾蟒都可以算是十分适合人工养殖的蛇类.&&
第一张是昂贵的白化苏里南红尾……
发帖:啊呜:精华:宠日志:人气:照片:地区:啵币:注册时间:最后发言时间:22#发表于
09:22&|&丽纹龙蜥
丽纹龙蜥体型中等,性格活跃,适应性强,宜缸养。布置缸养要求缸的长度超过晰赐的长度,越大越好,缸底以沙或石做铺垫,放块沉木或石块供其栖息,缸中置一水盆,水以晾晒过为佳,供其饮水。放养可以在屋中或阳台。食物以面包虫为主,1天至2天喂一次,一次可吃6条虫。有条件的可以捉些蟋蟀和青蛙来改善伙食,偶尔喂一些生菜或苹果可提高其体质。可训练它趴在肩膀上不动,出门散步,但不用洗澡,缸内要保持温度,忌闷热与阳光暴晒。
丽纹:强烈不建议饲养。这个也是许多爬友的共识。有大量寄生虫,而且属中国野生动物。
个人建议使用木制饲养箱,放置树枝供其攀爬,垫材树皮感觉不错,放些绿色植物布置下,我曾经也养过。在这样的环境里它感觉舒服些,仿自然场景。
这个就是当时我养的时候的环境(仔细看树干中间就是传说中的小丽纹了,呵呵),现在丽纹已经送人了。这里养着IG和古巴变色。
这一类蜥蜴产自内陆地区的林地和草地,数量巨大,成本极小
所以经常会被大批贩卖,或被js以小变色龙的名义出售
而更多的卖不掉的话,往往也不会被商贩好好对待
没有足够的温度保障,吃的就是面包虫,而且吃不吃随你
最后成批地死掉的状况
丽纹都是野生的,而且驯化较难
许多饲主都会遇到拒食的状况
这个还算好,因为但凡养蜥蜴的,一般都可以掌握填食的技巧
如果用心,食物准备得好,再辅以添加剂,也足以解决饮食问题;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是很难绕过去的,就是丽纹基本上都有寄生虫病
就我知道的情况看,短则一两个月,多则半年,饲养的丽纹都会出现皮肤囊肿等问题
此外骨骼缺钙等问题也常见
因此,许多爬友已经联手抵制购买和出售丽纹,希望这些可爱的小动物能够在野生
天地里自由成长
切记,并不是每一种蜥蜴,都是可以拿来家养的
ps:也见过饲养得很细心,而又挑选到了脾气比较好肯开开食的丽纹的
但实在是少
发帖:啊呜:精华:宠日志:人气:照片:地区:啵币:注册时间:最后发言时间:23#发表于
09:23&|&蛇颈龟Chelus&&fimbriata
中文别名:枯叶龟、玛塔
英文名名称:Matamata Turtle
分类:蛇颈龟&&Chelus&&
保护级别:暂无
世界分布情况:南美洲地区 亚马逊河、秘鲁、巴西、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等地区
生活习性:自然界它栖息于水流缓慢、安静、阴暗、宽大的水域底部。
特征:外形独特很像一片枯萎掉落的树叶。
鼻子:鼻子凸出、细、较长,方便玛塔进行气体交换。
眼睛:由于特殊形态、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玛塔的双眼很小而又不失神,大多数第一次接触这种龟的朋友都会问我,它的眼睛在哪里?!
嘴:较宽大、较柔软、吸力很大、不凸出,正面看上去是微笑状态,杀死了多少无辜弱小的生命,(
头部:头三角形的。
颈部:脖子很长而且较宽,颈部可以自如收缩、膨胀(利于捕食猎物),颈部周围长满了对称的神经探测触须,或细小、敏感凸起物。
背甲:有三条规则的条状背脊,形似枯叶、坑坑洼洼凹凸不平
腹甲:细长,与背甲尺寸大小基本一样,幼体腹甲颜色漂亮,
前肢:普通,五个指甲,周围长有敏感凸起物。
后肢:普通,四个指甲,周围长有敏感凸起物。
尾部:尾巴较小,周围长有敏感凸起物。
特点:此龟是一种大型的、原始的、阴险凶狠的、善于伪装的、行动缓慢的、行为诡异的、捕食率及高的、深受部分爬行爱好者喜欢的纯高度水栖龟。
照片如下,玛塔共有两种红的、黑的,养过的朋友从外观上一看就知道两者之间也略也有不同
(以下黑玛塔照片由龟友silent提供,自养的)
发帖:啊呜:精华:宠日志:人气:照片:地区:啵币:注册时间:最后发言时间:24#发表于
09:23&|&黄头侧颈龟(Yellow-Headed Sideneck)
作者:Wu-Gwei
& & 学名:Podocnemis unifilis
& & 成体大小:
& & 雄性:10& - 14&;雌性:15& - 18& (最大记录为 27&)。
& & 幼体是杂食性的,以昆虫及其幼虫、软体类、腐肉和水生植物为食。成体则以植食性为主,以植物性的东西(主要是水葫芦)和落入水中的水果为食。
温度范围(°F):
& & 气温:Mid 70s F至mid 80's F;晒背温度:Mid 80's F至mid 90's F;水温:Mid 70's F至mid 80's F。注意一定不能让温度跌至60F以下!
栖息环境:
& & 小型的池塘、泻湖、溪流,以及大型河流的分支。在雨季,它们会避开流速较快的水域,而栖息在湖泊和被大水淹没的森林里,反之到了旱季,它们则会聚集到那些主流的河床里去。
& & 在南美洲北部的亚马逊和奥利诺科河流域内,包括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秘鲁、哥伦比亚、圭亚那、苏里南、法属圭亚那和巴西,都有着广泛的分布。
是否入门龟种: 否。
人工饲养下的栖息环境:
& & 由于本种体型庞大,又极喜晒背,故而对于较大的个体,必须提供可靠的晒背场所。高度水栖,只有在晒背和产卵的时候才会爬出水面。强劲的热灯和UVB灯管对这些温和的巨龟来说也是必须的。它们生性强健,但对低温十分敏感。沉水式加热器是必须的室外设施,而且温度一定不能低于60 F。
推荐的饲养环境:
& & 对于较小雄性成体来说,起码要用一个100加仑的水箱,而对于较大的雌龟,则需要160加仑。它们很善于游泳,因此最好能有像池子、水塘和stock tanks之类的大型场地。水要尽量深一些,只要龟不能爬出来就可以了。
人工饲养下的食物:
& & 稚龟吃各种无脊椎动物、鱼、颗粒状的龟饲料和鱼饲料。以及大量的水生植物。成龟则是植食性的,如果给它们颗粒饲料和蛋白质,它们也会接受。对于成体来说,无需定期提供高蛋白的食物。可以每周投喂一到两次颗粒饲料,量不要多,其中陆龟饲料的比例要明显地多于水龟饲料(后者含有较高的蛋白质)。水箱里应该一直保持有充足的水生植物和绿叶蔬菜,而且品种也要多样化。
能否与其它龟共养:
& & Podocnemis unifilis性情温和,通常能够较好地与其它饲养要求近似的南美洲龟类一起相处。
其它信息:
& & Podocnemis unifilis是世界上最为温和的水龟之一,它们在游泳和觅食时的动作都非常优雅。它们能很好地适应人工饲养的环境,并很乐意从饲主地手上摄取食物。
& & 在20世纪70年代,它们曾风靡一时,而今它们则被列入了CITES 附录II。它们数量的减少,是由于宠物贸易、栖息地的丧失以及当地土著食用这些大龟和它们的卵所造成的。它们在美国的宠物市场上不是很容易搞到的,但是,总算有少量的私人繁殖,人工的幼体价格在US$250-350。同时,本种作为濒危物种,也名列US ESA,在州际交易中需要许可证,而馈赠和借调则是可以被免除的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发帖:啊呜:精华:宠日志:人气:照片:地区:啵币:注册时间:最后发言时间:25#发表于
09:23&|&睫角守宫
学& & 名&&Rhacodactylus ciliatus&&
原 产 地&&南太平洋新喀里多尼亚
栖息环境&&热带雨林区
体& & 长&&全长18-20公分
适& & 温&&摄氏22-27度
近年来国外最流行的守宫类非睫角守宫莫属.主要是因为它们是新进宠物市场的成员.在1994年以前还曾经被 生物学界认为已经绝种.现在却已经大量上市,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即使发展的时间不长,但国外也已 经培育出许多不同的体色.其中又以全红的体色最受瞩目.
这种中大型的守宫栖息于南太平洋的新喀里多尼亚 群岛上,此群岛位于澳洲与东加王国之间,常年温度在摄氏17-28度之间,湿度介于68-86%之间,属于偏热带的 海洋性气候. 所以在饲养环境上要尽量符合这种特性.不过睫角守宫的养殖十分容易,性情也很温驯,很适合做为初学者入门的守宫.但是要注意的是,睫角的尾巴一旦断离,是不会再生的,所以在抓取时要特别小心.
睫角守宫属于杂食性,在人工饲养时,可以喂食蟋蟀,面包虫等昆虫, 成体一周喂3-4次,另外也可以喂食果泥或婴儿食品. 钙粉可以每周喂1-2次,幼体则可增加为3-4次.维他命可以每1-2周喂食一次.混合在果泥中喂食最为方便.水果类食物的比重可以高于昆虫10-20%.每天至少喷水一次以增加湿度及提供饮水,也可以放置小水盆 供饮用. 由于睫角守宫也是典型守宫的夜行性和树栖型,饲养缸也是应该以高度为主,可以使用无菌土或墨丝为底材,加上枯枝和绿色植物就可以成为理想的饲养环境.基本上,雄性必须单独饲养,以免斗争造成严重伤害,但是自幼体一起群养的雄性就比较不会有争斗的倾向.UVB灯光设备可以省略,不过有机会多晒太阳还是比较好的.
雄性可以由较肥大的尾巴根部和泄殖腔来分辨.交配大多发生于春季,雌性经过约45天左右的怀孕期后会产下两颗卵于产卵盒中,产卵盒可以用适当大小的塑胶盒做成,里面铺上无菌土,盒盖上挖个洞供守宫进出.卵在摄氏22-26度下大约70天可以孵化,幼体的饲养与成体差不多,只是喂食的频率需增加为每天一次.如果饲养得当, 睫角守宫的寿命可以达到五年以上.
发帖:啊呜:精华:宠日志:人气:照片:地区:啵币:注册时间:最后发言时间:26#发表于
09:29&|&火焰石龙子
学& & 名&&Riopa fernandi&&
原 产 地& & 西部非洲各国&&
栖息环境& & 湿润森林区
体& & 长& & 全长25-31公分
适& & 温& & 摄氏23-30度
石龙子科(Family Scincidae),除了蓝舌蜥比较常见之外,多数的种类都难得一见.石龙子与蜥蜴在外型上最大的不同就是石龙子介于蜥蜴和蛇之间,身体狭长流线,前后肢间的距离较长而四肢较短小.
其实石龙子中不乏一些价位不高而外型又出众的种类,而火焰石龙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说火焰石龙子是石龙子科中最漂亮的种类也不为过.它们体侧由嘴部直到尾部连续的黑白红三色相间的花纹非常类似燃烧的火焰,因此被名为火焰石龙子,可以说非常贴切.它们的学名比较纷乱,不过最常用的除了Riopa之外还有Mochlus fernandi和Lygosoma fernandi两个,命名的年代都不同,似乎并未统一.
火焰石龙子与一般石龙子一样经常钻入石块或枯木下的土中栖息,所以全身鳞片光滑,动作迅速,个性温驯,不会主动攻击饲主,属于肉食性,平常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蟋蟀,面包虫的接受度很高,也可以训练吃饲料和牛肉或牛心.由于它们是日行性爬虫,UVB的照明是必须的.每天照明十个小时以上.底材可以用无菌培养土,也可以混合落叶或树皮屑.湿度保持60%以上,水盆也需要准备.只要布置得当,饲养的难度并不高,同时它们的体格强健,抗病力高,只要不造成脱水,通常不会有什么毛病.冬天需要保温,如果没有保温就会进入冬眠状态.
一般来说石龙子的雌雄辨别都比较困难,火焰石龙子也一样,雄性头部较宽大,身材较修长,雌性头部较小,腹部较为膨大.它们一年可以产卵2-3次,每次产下4-9颗蛋,在28度孵化温度下约50天可以孵化.初生幼蜥呈黑色底色,红色与白色斑纹散布,尾巴有浅蓝色环纹,体色比成体更为抢眼.台湾也有数种石龙子分布,只是都没有火焰石龙子那么出色,以火焰石龙子的低价位和低难度,颇为适合做为入门蜥蜴饲养.
发帖:啊呜:精华:宠日志:人气:照片:地区:啵币:注册时间:最后发言时间:27#发表于
09:29&|&伞蜥
学& & 名&&Chlamydosaurus kingii&&
原 产 地&&澳洲与新几内亚
栖息环境&&热带雨林区
体& & 长&&全长60-90公分
适& & 温&&摄氏21-29度
伞蜥的外型和体色就和一般人观念中的蜥蜴相差无几,很少人知道其实伞蜥不但容易饲养,个性也十分温驯而且活泼,是蜥蜴中少数最适合做为宠物的种类.而它们张开独特颈伞的样子更是令人百看不厌.这种中大型蜥蜴分布在澳洲和新几内亚,市面上贩卖的个体通常都是印尼的半野生个体.购买时最好买越年轻的个体越好,比较容易驯养.
伞蜥个性温和,不太会攻击他种蜥蜴,不过同种间还是会有争斗,所以不适合混养体型相差太多的个体.体色由茶色到棕色到灰色甚至黑色都有,多半是区域性的变化.由于伞蜥属于日行性树栖型,因此饲养箱要以高度为主,底材可用树皮碎屑,多放置枯枝干供攀爬,UVB灯和水盆都是必须的设备.伞蜥食量很大,食物则以昆虫为主,蟋蟀,面包虫,蟑螂,甚至小鼠都是不错的食物,多数个体也会吃青菜,豆类和水果,鱼肉,虾肉和肉食蜥蜴饲料 等饵食,所以可以多试试它们的口味.伞蜥通常是在遭受威胁或惊吓的情况下才会张开颈伞,因此一般驯养的伞蜥张伞的机会就会比较少见.要注意的是伞蜥的尾部是体长 的两倍长,要注意不要被同伴咬断.
在雌雄的判别上不是很容易,特别是在幼体阶段,成体的雄性体型比雌性大很多,头部和颈伞也比较大,泄殖腔下方也会有凸起,体色比较鲜明,个性反而比较温和.伞蜥在一年左右就会繁殖,不过最好养到两年以上再繁殖比较安全,以免雌性体 型过小造成卡蛋致死.在繁殖过程中让它们经历一段低温干燥的期间,可以促进交配行为.交配通常在地面进行,怀孕的雌性会直接在地面挖洞产卵,必须事先准备产卵的土堆.孵化温度最好控制在27-29度之间,不要超过30度,否则有可能造成胚胎死亡.再正常的饲养状态下,伞蜥的寿命是十五年.
发帖:啊呜:精华:宠日志:人气:照片:地区:啵币:注册时间:最后发言时间:28#发表于
09:30&|&砂鱼蜥
学& & 名&&Scincus scincus&&
原 产 地& & 北非和阿拉伯半岛
栖息环境& & 沙漠草原区
体& & 长& & 全长18-20公分
适& & 温& & 摄氏23-32度
砂鱼蜥是石龙子科中十分特殊的一属,虽然分布区域广大,但是只有三个种类: Scincus scincus, Scincus hemprichi 和Scincus mitranus.其中在宠物市场上最常见的砂鱼蜥是的S. scincus这一种,主要来自埃及,因为它们的体色最为出众.绝大部分都是黄色到橘色的底色,配上由黑色到棕色的横斑,十分醒目.当然也有少部份背上没有横斑的亚种.砂鱼蜥共有六个亚种:S.s. S.s. S.s. S.s.S.s. S.s. meccensis大多是以产地来区分,不过因为它们的价位不高,因此一般人并未详细加以区分,而都以砂鱼蜥来称呼.
砂鱼蜥之所以会受到众多爬族的青睐主要就是因为它们可以在砂中游走自如的特质,宛如在砂中游泳的鱼,才有砂鱼蜥之名.它们是日行性的中小型石龙子,个性温和而害羞,所以经常躲在砂中不太现身.通常以各种昆虫为主食,特别喜欢小甲虫类,面包虫的成虫,小黑甲虫就很适合用来喂食砂鱼蜥.它们偶而也会吃种子或植物的果实与花朵.饲养环境很容易布置,底材以爬虫砂最适合至少要15公分深,需要强烈而长时间的光照,有UVB的灯光是最好的再加一些沉木或石块就足够.另外需要放置小水盆提供饮水.冬天如果没有加温,在摄氏15度以下砂鱼蜥就会进入冬眠状态.停止活动与进食.
在雌雄的辨别上颇为困难,不过雄性的体型通常较大而尾巴根部较粗.需样多只比较比较可以分辨.雌性每胎可以产下3-5颗蛋大约60-75天可以孵化.基本上砂鱼蜥的饲育难度不高,如果饲养稳定,它们一般都可活到10年以上.&&
发帖:啊呜:精华:宠日志:人气:照片:地区:啵币:注册时间:最后发言时间:29#发表于
09:30&|&马达加斯加绿守宫
学& & 名&&Phelsuma m. grandis&&
原 产 地&&马达加斯加与周边岛屿
栖息环境&&热带 雨林区
体& & 长&&全长25-30公分
适& & 温&&摄氏22-32度
Phelsuma属的守宫类都是在日间活动觅食,所以被通称为日行守宫.本属共涵盖了大约60种的守宫,其中绝大部 份都栖息于马达加斯加岛上.以台湾来说,最常在市面上见到的便是马达加斯加绿守宫.它的体型在日行守宫中仅次于云石守宫,算是大型的种类,成体可以大到28公分以上.
由于是日行性又是树栖型,所以大部分的日行守宫体色都是以翠绿为基本底色,再搭配其他华丽的红黄蓝等颜色,展现出守宫类中极为少有的鲜艳体色,有人称它们是印度洋上的宝石,真可以说是实至名归.不过日行守宫的皮肤构造与一般守宫不 大相同,是属于细颗粒状皮肤,韧性较差,所以比较容易受伤,在抓取时要特别小心.
在野外,它们通常以昆虫或花蜜为主食,所以在人工饲养时可以喂食蟋蟀,面包虫和蜂蜜配方.蜂蜜配方可以用蜂蜜加上婴儿食品,果汁,钙粉和维他命与水调和而成,一次调好一个礼拜的量,冷藏于冰箱,每天喂食一次,十分方便,唯一的缺点是这种配方很容易吸引蚂蚁聚集,所以饲养缸事先的防蚁措施不能轻忽.
日行守宫对于钙质的需求很高,必须定时补充,以免出现代谢性疾病如四肢颤抖,无力攀爬或骨骼畸形等征状,最后导致死亡,所以钙质和水份的补充都是很重要的关键.饲养缸以高度为主,底材可以用无菌土和树皮碎屑混合铺成,种上几颗绿色植物并设置几根枯枝,一个理想的饲养缸就完成了.由于日行守宫的吸盘发达,动作敏捷,缸盖一定要盖紧以防守宫脱逃.同时由于雄性具有好斗的本性,因此 两只雄性不能同缸饲养,否则将会打到遍体鳞伤,不但失去华丽的外表,较弱的雄性也容易因过度压力而致命.
日行守宫雌雄的辨别比较困难,特别是幼体.成体雄性的大腿内侧有很明显的一列股孔,雌性较不明显. 雌性每次产卵两颗,一季可以生产6-10次,由于是无黏性的卵,通常都产于地面角落隐密处,在摄氏25-31度间约50-70 天可以孵化.孵化的幼体红斑密布,随着成长,红斑逐渐消失,至成体只剩下背上少许的大型红点.初生幼体在一年内就可以长年.比较特殊的是雌性日行守宫都有将钙质储存于颈部两侧的淋巴腺囊中使得颈部两侧凸起两个大包.这也是与一般守宫不同的特点,并不是病征.
一般而言,日行守宫的饲养与繁殖难度并不高,对空间的需求也不大,卵的孵化条件也不高,只要注意环境和食物,就可以获得相当不错的成果.&&
发帖:啊呜:精华:宠日志:人气:照片:地区:啵币:注册时间:最后发言时间:30#发表于
09:31&|&马达加斯加叶尾守宫
学& & 名&&Uroplatus fimbriatus&&
原 产 地&&马达加斯加岛
栖息环境&&热带雨林区
体& & 长&&全长25公分
适& & 温&&摄氏21-27度
一般的守宫类多半都只是在体色上有所变化,而叶尾守宫却在外型轮廓上也有着特殊的构造,最明显的部份就是那有如枯叶般的扁平大尾巴 .因此,叶尾守宫在栖息时的拟色和拟态确实更会令掠食者难以察觉.
叶尾守宫Uroplatus 一属共有十个亚种,最普遍体型也最大的有三种,除了本种体型最大,身长可以超过30公分外,还有平额叶尾守宫U. henkeli和地衣叶尾守宫U.而最小型的就要算是枯叶叶尾守宫U. ebenaui了,身长只有8公 分不到.同时尾巴也是最短小的.其他比较常见的种类还有栖息于竹林内的木纹叶尾守宫U. lineatus,和比较倾向地栖的角叶尾守宫U. phantasticus等几种较常被当作宠物饲养.市面上所见个体多半都是野生个体,因为大部分的叶尾守宫繁殖难度都比较高,孵化的幼体也很难养活.到目前为止,也只有马达加斯加叶尾守宫,平额叶尾守宫和角叶尾守宫有成功的繁殖纪录,饲养马达加斯加叶尾守宫就要特别注意,这一品种特别有攻击性,牙齿也较其他叶尾守宫更多更大,所以咬到会比较痛,不过一般都不致于流血.其他品种大部 份都比较温和,比较不会咬人.
平额叶尾守宫和马达加斯加叶尾守宫不论在外型或是体色上都极度类似,经常会混在一起出售,最简单的分辨方式就是眼睛;马达加斯加叶尾守宫的眼睛满布以瞳孔为中心的红色弧线,而平额叶尾守宫的眼睛则满布红色的细小红点.并不难分便.最后四个亚种是U. allaudi, U. guentheri, U. malahelo以及U. malama1本地都还未引进.基本上所有的叶尾守宫全部都是马达加斯加的特有种.
饲养叶尾守宫的两个重点就在于适中的温度和较高的湿度,尤其是对幼体而言.它们不耐30度以上的高温.另一方面湿度也必须维持在80%左右,以确保脱皮的顺畅.每天最好喷雾两次.由于都属于树栖性,所以饲养缸要以高为主,而且要加盖,因为它们的脚趾都有很发达的吸盘和爪子可以攀附任何表面.底材可以用无菌土混合干水草,保持湿度的效果较好.食物则以蟋蟀和面包虫为主,需要添加钙粉和维他命.至于UVB紫外线灯则不是必要 的,但是有灯会比较有助于卵的受精和体色的发挥.基本上,叶尾守宫行动比较迟缓,多半是以跳跃来觅食或躲避敌害,所以不会像日行守宫那么敏捷而容易逃脱.
雌雄性别很容易辨别,但是通常要出生六个月以上才会比较明显,主要是雄性的泄殖孔下部有两颗凸起十分肥大.雌性则完全平坦.雌性通常产卵两颗于地面接近树根部,大部 份不会掩埋,黏在树叶或树枝上的卵绝大部 份是未受精卵.孵化期为九十天,孵化温度为21-24度,接近一般室温.湿度保持80%.饲养叶尾守宫比较困难的部份就是养育幼体的部份,幼体孵化后的最初三个月是高危险期,只要熬过这个阶段就会比较稳定成长.一定要保持凉爽与高湿度的基本条件.食物可以蚂蚁蟋蟀辅以婴儿食品,并添加钙粉.幼体脱水的速度很快,所以在水份的供应上必须特别注意.&&
1 快速回复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评分规则:啵币消耗:为别的会员加上 XX 啵币,则会相应扣除自己的 XX 啵币。参考评语:很给力!神马都是浮云赞一个!喜欢!好可爱啊~楼主要淡定!安慰!抱抱!关闭操作仅对主题帖有效,对回复无效。置顶无本版置顶分类置顶全局置顶一天一周一个月三个月永久高亮颜色BIU一天一周一个月三个月永久推荐推荐解除一天一周一个月三个月永久操作原因广告/SPAM恶意灌水违规内容文不对题重复发帖--------------我很赞同精品文章原创内容选择了篇帖子您确认要删除所选择的主题吗?操作原因广告/SPAM恶意灌水违规内容文不对题重复发帖--------------我很赞同精品文章原创内容选择了篇帖子
目标版块:
&&金毛/拉布拉多论坛&&苏牧/喜乐蒂论坛&&贵宾犬论坛&&比熊犬论坛&&西施犬/京巴犬论坛&&哈士奇/阿拉斯加论坛&&萨摩论坛&&雪纳瑞论坛&&混血儿论坛&&其他犬种论坛&&猫咪论坛&&小宠水族论坛&&上海宠物论坛&&苏州宠物论坛&&北京宠物论坛&&广州宠物论坛&&杭州宠物论坛&&南京宠物论坛&&武汉宠物论坛&&南宁宠物论坛&&其他宠物论坛&&养护医疗&&宠物交易&&时尚娱乐&&旅游美食&&活动|公告&&&&《宠物志》&&宠物赠送版&&救助o领养&&波奇宠物秀&&&&往期回顾&&&&养护常识&&&&波奇活动&&新手上路&&&&俱乐部会议厅&&波奇站务&&版主议政厅操作原因广告/SPAM恶意灌水违规内容文不对题重复发帖--------------我很赞同精品文章原创内容发消息请填写内容内 容:&正在发送……恭喜,发送成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nf宠物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