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经济学院怎么样的旅游学院院长叫什么?

海口经济学院――人事处
--------上级部门网站--------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校内部门网站--------
经济贸易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工程继续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
公共外语教学部
思政课教学部
体育系(教学部)
国际教育与培训中心
-----兄弟高校人事处网站-----
海大人事处
海师大人事处
三亚学院人事处
当前位置: &
9:45:18&&&&&& (浏览次数:)
陈啸,男,1955年7月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省级教学名师,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专家。曾任合肥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合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五、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现任海口经济学院院长。
陈啸教授一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参与各类课题研究2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主持省级科研和教研课题16项。获得教研、科研成果奖励8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5项。近5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含研究报告)46篇,其中国家级重点学术期刊5篇;国家级12篇。主编安徽省规划教材等3部。、2012年,分别作为第一和第二完成人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特等奖三项,2014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
主要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学专业领域的研究。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教育等。
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
1.2004年6月主持完成安徽省重点教研项目: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JYXM2003051)。
2.2004年6月主持完成国家&十五&重点立项课题&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的综合类子课题: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编号BIA01091-A13)。
3.2006年3月主持完成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安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与就业问题研究(编号AHSK03&04D61)。
4.2006年8月主持完成安徽省教育厅规划教材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材研究(编号安徽省教育厅教秘高[2005]68号文)。
5.2011年5月主持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的子课题: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编号DMA060188)。
6.2011年3月主持完成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创新研究(编号AHSK07-08D138)。
7.2010年4月主持完成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及运行机制研究(编号)。
8.2011年1月主持完成合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徽文化视野下的新农村建设(编号hfsk09-10d20)。
9.2010年11月主持完成2009省教学质量工程省级教学研究委托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教秘高(2009)68号)。
10.2012年10月主持完成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编号zd)。
教学成果获奖情况:
1.2005年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
2.2009年获安徽省教学名师奖
3.2010年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二)(编号:)&地方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和实践 &&&&&&&&&&&&&&&&&&&&&&&&&&&&&&&&&&&&&&&&&&&&&&&&&&
4.2010年获安徽省教育学科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编号:)
&5.2012年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二)(证书编号:2012cgj236&2)&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一体化研究与实践& [皖教高(2012)14号文]
6.2012年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证书编号:2012cgj237&1)&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专业共建的实践研究&
[皖教高(2012)14号文]
7.2012年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七)(编号:2012cgj48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课件创新设计与开发应用& [皖教高(2012)14号文]
8.2014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证书编号:&突破学科定势打造模块化课程 重构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科研成果部分获奖情况:
1.论文《大学毕业生就业成本的调查与分析》发表于《中国高教研究》[2006.(5)] 获&安徽省第三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论文评选&一等奖,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国内多家报刊予以转载。电视台进行了专访,并以专题播放。
2.调研报告《安徽省高职教育赴德培训团培训成果综述》发表于《教育与职业》[2004.(7)] 被教育部高教司全文收编于《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年高职高专教育文件资料汇编(高教出版社)。
3.调研报告《论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对师德的召唤》发表于《教育与职业》[2009.(1下)]被《科学人文艺术融合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第二届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文集》收录(中国科大出版社)。
4.论文《代际冲突的消弭与跨越》发表于《韩国比较政府学报》[2004.(12)] 获合肥市陶行知研究会、教育学会2004年度学术论文评比一等奖。
5.论文《合肥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情况实证调查》发表于《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5)] 被《社会转型与教师教育改革&&第三届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文集》(中国科大出版社) 收录。
6.论文《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发表于《滁州学院学报》[2010(3)]被《社会转型与教师教育改革&&第三届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文集》(中国科大出版社)收录。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相关著作:
1.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就业导向、市场依托与毕业生推介,《中国高教研究》,2004.(7)
2.大学毕业生就业成本的调查与分析,《中国高教研究》,2006.(5)
3.关于高等教育分类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兼论科学构建应用性高等教育体系,《中国高教研究》,2010.(12)
4.刍议市场本位的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教育与职业》,2004.(6)
5安徽省高职教育赴德培训团培训成果综述,《教育与职业》,2004.(7)
6.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安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教育与职业》,2005.(9)(中)
7.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与职业》,2006.(1)(下)
8.安徽高教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教育与职业》,2006(9)(下)
9.大学生就业难之我见,《教育与职业》,2007.(1)(下)
10.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刍议,《教育与职业》,2008. (4)(中)
11.论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对师德的召唤,《教育与职业》,2009.(1)(下)
1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实证调查与分析,《教育与职业》,2009.(9)(下)
13.&五位一体&的高校就业发展教育工作体系的创新研究,《教育与职业》,2010(10)(中 )
14.论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四要素,《合肥学院学报》(哲社版),2004.(1)
15.实施超常规发展战略,创建应用型本科大学,《中国教育教学杂志》,2005.(10)
16.素质教育任重道远,《中国教育教学杂志》,2006.(2)
17.关于代际冲突及家庭教育的思考,《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6)
18.代际冲突的消弭与跨越,《韩国比较政府学报》,2004(12)(第8卷,第2号)
19.大学生就业指导实用教程,教材,主编,安徽省黄山书社,2004.8。
20.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编著教材,执行主编,安徽省黄山书社,2006.6。
2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安徽商贸职业学院学报》,2008(1)(第二作者)
22.论大学生家庭教育边缘化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及对策,《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23.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透视,《合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1)
24.大学生家庭教育与高校学生管理博弈分析,《高等农业教育》,2009(2)(第二作者)
25.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程(上、下册)编著教材,主编,安徽省黄山书社,2009.8。
26.合肥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情况实证调查,《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5 )(第二作者)
27.科学构建高等教育体系的思考,《合肥学院学报》(自科版),2010(1)
28.越级提升与蛙跳式发展&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合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1)
29.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滁州学院学报》,2010(3)
30.英、澳等国数学教学监测表的研究及启示,《皖西学院学报》,2010(4)(第二作者)
31.关于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教学法的思考---重温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启示,《合肥学院学报》(自科版)2011(2)(第二作者)
32.关于构建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11(10下)
33.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因素研究,调查报告,《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3)
34.寂寞与自由:高等教育应当坚守的两项原则-----重温洪堡大学思想的启示,《巢湖学院学报》,2011(5)
35.安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与就业问题研究,研究报告,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成果摘编,2011年5月
36.21世纪徽文化视野下地新农村建设,研究报告,合肥市年度社科规划项目成果选,2011年9月
37.科学构建高等教育体系的思考,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第二届中德论坛(汉诺威)文集,2011年9月出版
38.合肥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第二届中德论坛(汉诺威)文集,2011年9月出版
39.欧美高等教育分类的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合肥学院学报》(自科版),2011(4)(第二作者)
40.国际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法研究的启示,《中国大学教学》,2012(4)
41.我国近现代大陆高等教育分类的历史研究,《合肥学院学报》(自科版),2012(2)
42.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合肥市中小学教师为例,《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3)
43.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研究,《新乡学院学报》,2012(4)
44.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法体系研究,《合肥学院学报》(自科版),2012(4)
45.走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合肥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第一版
46.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及保障机制建设实证研究,《合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3)(第二作者)
47.借鉴德国经验,实施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计算机教育》,2013(21)(第二作者)
48.有效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保障机制研究,《池州学院学报》,2013(6)
49.&白富美&与&高富帅&---首届高校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全国总决赛述评,《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05)
50.突破学科定势 重构教学体系---基于应用型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思考,《合肥学院学报》(自科版),2014(4)
51.新建本科高校联盟场域构建的实践探索,《合肥学院学报》(自科版),2014(4)(第二作者)
52.突破学科定势:高等学校转型发展的一个新视角-------兼论重构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国大学教学》,2015(2)
53.评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理论误区,《合肥学院学报》(自科版),2015(2)
54.找准转型发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10项建设任务,《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6(1)
55.海南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研究报告,专著,海南出版社,2016.9
您是第个访客&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海涛大道1001号(桂林洋大学城)海口经济学院行政中心8楼&& 邮编:571127&&人物简介/过建春[海南大学旅游学院院长]
过建春&教授,女,&1965年12月生于云南永胜,留德博士。现任琼州学院副院长,政协海南省第五届社会与法制专委会副主任。
学术研究/过建春[海南大学旅游学院院长]
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软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3项,主持或参与国际合作课
过建春 教授
&题4项、主持或参与国家人事部、农业部等部委资助课题或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20多项。多次参与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并做学术报告,学术水平和学术观点在国际国内同行中有一定影响。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发表专业学术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全国规划教材或统编教材5部。
从事高校教学工作20多年,主讲过十多门博士或硕士研究生课程、本科生课程。是省级重点课程“市场营销学”的负责人,省级精品课程的负责人。
主要任职/过建春[海南大学旅游学院院长]
社会兼职有中国市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同行评议专家,海南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海南省经济学会副会长,海南省循环经济学会副会长,海南省专家景气调查顾问等。
主持的代表性课题/过建春[海南大学旅游学院院长]
(1)“农业部门模型在海南农业政策分析中的运用”,年DAAD资助的中德合作课题。 (2)“海南区域性非线性农业政策分析模型及其在决策中的运用”,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3)&“农业税收政策调整对海南经济部门的影响研究”,国家人事部“留学回国人员择优资助”课题; (4)“中国天然橡胶产业安全问题研究”,年国家软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5)“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天然橡胶供求安全问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6)&“中国香蕉产业组织化发展研究”,农业部948项目子课题,。 &(7)&“热带作物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与策略”&—国家农业部热作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子课题,2006。 &(8)“海南核算-水资源核算”,省统计局世行项目。。 &(9)热区农民组织化程度研究,农业部项目,2007. &(10)海南省城市生活垃圾产业化的经济学研究,省自然科学基金,.&
代表性著作/过建春[海南大学旅游学院院长]
1、《A&Regional&Non-linear&Agricultural&Sector&Model&for&Hainan&Province/PR&China》.&LIT&Verlag,&Muenster-Hamburg-London&2001.独著。& 2、《中国天然橡胶经济问题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合著。 3、《农产品营销学》主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8。 4、《自然资源之与环境经济学》&主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9。 5、《区域经济学》副主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 6、《》副主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1。 7、《现代市场营销学》副主编,全国统编教材,成都科技出版社,1996.
代表性论文/过建春[海南大学旅游学院院长]
1、第一作者:“The&Impact&of&the&Economic&Reforms&on&the&Agricultural&Sector&in&Hainan&Province/PR&China”,the&6th&ECARDC&(European&Conference&on&Agriculture&and&Rural&Development&in&China,2000.02,国际会议,Netherlands荷兰; 2、独 著:“非线性农业部门经济模型在农业政策分析中的应用”,《农业技术经济》,2002(4),北京; 3、独 著:“Experience&of&China’s&Economic&Reforms&and&Prospects&of&Tropical&Agr.&Trade&Co-apration&between&China&and&the&SSEAN”,在中国—东盟热带农业技术研讨会上做主题发言,2003.11,国际会议(东盟国家),海口; 4、第一作者:“The&impacts&of&Chinese&Agricultural&tax&reform&on&the&rural&public&financial&system-----A&case&study&of&Hainan&Province”,《Challenges&on&rural&development&of&Developing&Countries》,2007,Germany. 5、第一作者:需求弹性的测定及其在市场营销策略制定中的运用----以海南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分析为例.《美中经济评论》,2006.4. 6、通讯作者:“天然橡胶区域贸易空间均衡分析”。ECARDC第八届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2006.08。 7、通讯作者:“中国天然橡胶安全的有关问题”。《》,2007.09。 8、第一作者:“我国香蕉产业组织化发展现状调研及其评价”。《中国热带农业》,2007.11。 9、第一作者:“从弹性角度看中国天然橡胶市场”。《》,2006。 10、第一作者:“海南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证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2003.06。
入选2009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3年获国家科技部、教育部等部委联合颁发的“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2008年被评为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管理学),2008年被评为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006年获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委员会、全国工商联联合授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2005年被共青团海南省委授予“十一届海南青年五o四奖章”,2003年、2008年、2009年均获中国科协年会“优秀论文”奖,2009年获海南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二等奖”。&&&
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过建春[海南大学旅游学院院长]
1、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天然橡胶供求安全问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6万元,主持人; 2、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农业部,350万元。 3、中国产业安全及预警系统研究,国家社科基金,,9万元,第一参与人;&
近年主要科研成果/过建春[海南大学旅游学院院长]
1、,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3,第一著作人; 2、我国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和启示,2010.8,城乡一体化国际论坛论文集,中国.海南。独著。等。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上传TA的照片,让词条焕然一新
编辑次数:2次
参与编辑人数:2位
最近更新时间: 22:10:27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海口经济学院
HAIKOU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 学院概况 >> 学院概况
海口经济学院简介
发布时间: 14:03:00
点击次数:379304
&&&&&&& 海口经济学院是200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海南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学校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74年创办的海口业余大学,历经海口职业大学、海口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等发展阶段,具有43年办学历史。学校牢固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贯彻落实“一个中心”(人才培养),突出“两根主线”(教学、科研),推进“三大建设”(师资队伍、学科专业、条件环境)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两个转型”(高职教育向本科教育转型,规模发展向内涵建设转型),创业型大学建设扎实推进,办学实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校园占地1800亩,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总投资近30亿元。教学设备设施齐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亿元;图书馆馆藏丰富,环境优雅,馆藏纸质图书142.2万余册,电子图书204.8万余册;文化体育设施齐全;生活设施完善,为理想的求学胜地。
&&&&& 学校下设工商管理学院、旅游与民航管理学院、财务会计学院、经济贸易学院、网络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中广天择传媒学院、南海音乐学院、雅和人居工程学院、拳星时代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开设36个本科专业和20个专科专业,涵盖教育学、文学、管理学、工学、艺术学、经济学等6大学科门类;2012年5月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22510人,其中本科生15014人。
&&&&& 学校不断强化内涵建设,蕴育具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现已拥有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教学团队8个、特色专业5个、精品课程41门、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积极探索国际合作教育,把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合作定位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战略性高度,已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多种形式将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到学校的教学环节中来,既能够在交流合作过程中切实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又为广大海经学子提供了接受国际化教育的机会和选择。
&&&&& 学校坚持用真诚和待遇吸引人,用事业和环境凝聚人,用精神和制度激励人,努力营造“凝聚、和谐、平等、包容”的新型人际关系,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广纳贤士,组建起高效务实的管理、教学、科研团队,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共谋发展。
&&&&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书记、董事长曹成杰同志是首届“海南省杰出人才”、省市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委员、海南中华职教社副主任、省工商联副主席、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他视野开阔,经验丰富,对教育有深入的思考与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为学院创新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历届校长刘伊文教授、李秀生教授、陈啸教授等,都曾担任高校党政主要领导多年,有着丰富的大学教学及管理经验,是深谙高等教育的专家。
&&&& 学校现有教职工14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866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12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532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其他全国、省级各类优秀教师(专家)18人。聘请了20多名年轻的博士后为兼职教授、30多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教师立足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活动,不断增强科研能力。近年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获得国家级奖励67人次,省部级奖励302人次,校级奖励353人次。教师承担国家级课题 1项,承担省市级课题200余项;公开发表教改、科研论文1357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98篇,被SCI、EI、ISTP收录 29篇;获教学科研成果奖101项,体育、文艺作品获奖168项;出版教材、著作293部。
&&&& 学校以“无论公办民办,都是党办”的政治自觉,始终把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形成了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新格局,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进典型,多次受邀在全国有关会议上做典型发言;辅导员培训体系完善,等级晋升制度科学,逐步迈向职业化、专业化;思政课改革步伐加快,思政课建设被评为省级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显著,处于海南高校领先地位;校工会入评“全国模范教工之家”;校团委被评为“海南省五四红旗团委”。
&&&&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与时俱进,紧跟国家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步伐,紧密服务于海南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职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确立了“加强应用性研究,建设创业型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发展目标,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出资200万元设立了创业基金,2016年8月荣获教育部“首批全国创新创业高校50强”荣誉称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有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将素质拓展纳入学分体系,形成了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的育人合力和良好环境。联办改制以来,共有2000多人(次)获得省级以上乃至国际赛事奖项,甚至填补海南省获奖空白。在博鳌亚洲论坛、北京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重大活动中,海经学生志愿者表现突出,广受赞誉。
&&&& 学校实行开放办学之路,先后与海南航空、深圳航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三亚喜来登度假酒店、博鳌索菲特大酒店、道通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海口港、海南电视台、海口电视台、海南洋浦实业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和有关政府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大学生的实训实习和就业搭建了广阔的平台。联办改制以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均在90%以上,培养的近5万名毕业生遍布沿海及内地,以“适应快、能力强、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普遍青睐与广泛好评。不少已成为企业高管、社会精英。
&&&& 学校在创新中求进取,在改革中谋发展,办学成果和社会认可度稳步提升。2009年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2011年被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称号;2011年12月当选为全国民办本科高校协作会副理事长单位;2013年12月当选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2014年3月当选为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专委常务理事单位;连续3年入选新浪网“最具综合实力民办高校”十强。 &&&& 2006年4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中央有关部委和省市主要负责人陪同下莅临学校视察,对学校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2006年3月,教育部袁贵仁部长亲临学校指导;2008年3月,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亲自为海口经济学院成立揭牌。海南省委省政府、海口市委市政府历任主要领导多次亲临学校视察指导或现场办公。先后来校访问讲学的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对学校赞誉有加;2014年12月,中国民办教 育发展大会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2014年会在学校召开,来自教育部、民政部、中民协的领导和全国民办教育界的500多名精英,对学校的校园建设与办学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 建校43年风雨兼程,峰回路转;联办改制18年砥砺前行,一路凯歌。作为一所新体制高校,一所民办本科院校,海口经济学院始终秉持 “无论公办民办都是党办”、“无论体制内体制外,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无例外”的理念,始终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作为追求的目标,在这片孕育着希望的土地上,以其独有的大气魄、大手笔,书写着新的辉煌。海口经济学院简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海口经济学院简介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口经济学院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