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大二,现在学习的动力快递不是本人签收太强,有什...

12月15日 主题二 点燃学习的动力
学生学习课程团队(z0500) 发表于
  仔细分析可以看出,妈妈对孩子的评价之所以使孩子最终走向成功,关键在于以下几点:首先,妈妈对孩子的评价基于孩子发展的事实。幼儿园老师认为孩子有多动症,连三分钟都坐不住;妈妈也知道孩子以前连一分钟都坐不住。小学老师认为孩子智力有问题,考试排在第40名;妈妈也知道儿子数学成绩不好。初中老师认为孩子考重点高中有危险;妈妈也没有否认……。其次,妈妈对孩子提出了良好的期望。幼儿园老师认为孩子连三分钟都坐不住,而妈妈却说宝宝现在都能坐三分钟了,比以前坐一分钟已经进步了很多;小学老师怀疑孩子智力有障碍,而妈妈却说,你并不是一个笨孩子,只要努力可以超过排在第21名的同桌;初中老师说孩子考重点高中有危险;妈妈却说只要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再次,妈妈对孩子提出的良好期望是合理的。妈妈希望孩子能够坐三分钟就是进步了,考试成绩能够超过同桌就很好了,努力考上重点高中就很棒了。
&&& 从这则案例中,我们能够看到鼓励、良好的期望所带来的神奇力量。这正是心理学中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所揭示的道理。
  新课程提倡教师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多给孩子一些表扬,让孩子在自信中快乐学习。很多老师却谈到:“我经常表扬我的学生,可是慢慢地,许多孩子对表扬变得无动于衷,表扬已经大大地‘贬值’了,对孩子的激励作用也越来越小了。”出现这种状况,不是因为表扬本身有问题,而是教师没有使用好表扬这种有效的奖赏方式。教师在表扬你的学生的时候,应该持有以下的观念:
  第一、表扬不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应该是一种信念。表扬是一种对学生良好表现的奖赏,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有的教师把对学生表扬作为提高考试分数的手段,把对学生的表扬作为让学生喜欢自己这门课的筹码,这种表扬就是廉价的。久而久之,学生和教师都会对表扬感到疲惫。
  第二、表扬应该是真诚的。有研究发现,有的教师在表扬他们喜欢的学生时,是真诚和自发的,说的时候会微笑,并表扬真正的成就。这些教师对那些他们不喜欢的学生,表扬的频率并不少,但通常不是温暖的、自发性的,表扬的也通常是学生的外表或行为本身而不是成就。可见,教师表扬的频率和学生取得的成就并不是呈正相关的,只有那些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表扬才会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努力。真诚的表扬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爱。
第三、要表扬真正值得表扬的成就。有些学生不把表扬当回事,不认为教师的表扬是对自己由衷地称赞,是因为他们认为成就太小了,不值得表扬。如果一个初中生因为坐的端正受到老师表扬的话,他可能还会有些不高兴,他会想:我都这么大了,这点小事还做不好吗?也太小瞧我了!如果学生自己经过努力解出了一道数学难题,受到老师的表扬,他就会认为自己的努力很值得。还有一些教师的表扬不是为了表扬学生的成就,而是为了提醒其他同学,这种表扬效果也不会太好。
CERSP评论:
?还是苏霍姆林斯基的那条信念:要相信学生,要从一开始就真正地相信学生。虚假的表扬,学生是能够感觉出来的。涉及学生情感的事情,教师也要付出真正的情感,教师的鼓励与家长的鼓励之不同点就在这里。这不仅是一个教育技巧问题,首先是一个教育者的人格问题。
黑龙江南岗&&&(09217)&发表于: 2:14:00
?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要求,“鼓励”是孩子前进的兴奋剂,加油站。但是往往因为我们不经意的打击而抹杀了孩子前进的信心,削弱了孩子前进的意志。尽量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善于发现孩子的才能,给予明确、肯定和扶植,也许孩子会创造出连我们都估量不到的成绩来。&
海南海口&&&(33036)&发表于: 13:02:00
?学生需要表扬,所以赞扬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很重要,但合理的赞扬更为重要。何为合理的评价?以事实为基础,以良好期望为语言。&
广东越秀&&(29137)发表于: 10:06:00
?包容孩子的错误,但不放弃对孩子期望,是这个母亲成功的关键。&
成都武侯&&&(36184)&发表于: 9:49:00
?感动,这位母亲的伟大不仅体现在对孩子细心呵护和充满爱心地期待,更是因为她并没有急功近利而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她才是伟大的老师!&
海南海口&&(33040)发表于: 3:20:00
?妈妈给儿子恰如其分的表扬,产生了神奇的力量,带给了孩子学业上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良好的方法。也给了我们教师深深地启示:表扬是一种信念,不应吝啬;表扬应该真诚、不虚伪;表扬应该适当,不滥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表扬的效能。&
重庆北碚&&(35145)&发表于: 15:23:00
?评价首先要客观,以孩子发展为基础,这个案例我读过很多次了,每次读都有不同的认识,此次感受更贴近实际。&
黑龙江南岗&&(09243)发表于: 10:22:00
?我也曾经看到过这个案例,记得当时不仅感动得流泪,而且为这位伟大母亲的杰出智慧而折服,那是怎样的一种由爱而生的智慧啊!&
深圳宝安&&(30215)发表于: 23:37:00
?母亲的伟大在于对孩子心灵的关怀。那么教师呢?我们对学生应该有这样的胸怀。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看学生的角度。那就是“良好”的愿望。&
昆明五华&&(41023)发表于: 22:14:00
?适时、适度、适当的表扬为孩子的成长扬起爱的风帆!成功的孩子离不开成功的教育方法!&
湖北竹溪&&(26117)&发表于: 21:40:00
?看了这个案例之后,我反思自己以前对学生的种种表扬及批评的话语,发觉其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有的是太过于苛刻,有的太过于肤浅,有的则纯粹是为了表扬而表扬,或为了批评而批评。&
福建南安&&(15186)发表于: 17:30:00
?真正的教育是对儿童满怀着期待,真正的学习是对儿童充满着爱护,真正的教师是对儿童满怀着尊重。&
海南海口&&(33036)&发表于: 13:18:00
?看了这则案例,忽然很感动。不仅仅是因为孩子有了好的结果,而是因为作为母亲能够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懂得欣赏。有人说:自信是成功的前提。而自信源于对自我的欣赏。作为教师,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有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事物,在逆境中找寻希望,不断地激励自我,这才是比传道授业解惑更为重要的人格培养。&
沈阳沈河&&(05031)发表于: 13:09:00
?老师的评价其实也是无可厚非的,应该向家长坦呈学生的现状。这位家长的过人之处在于理性的思考,把这些看似消极的评价积极运用,所以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重庆北碚&&&(35111)&发表于: 13:07:00
?这个例子不更说明孩子的可塑性是怎样的强大啊 !&
济南历城&&&(20063)&发表于: 13:52:00
?&同一现象,角度不同,结果也就不同。可见教师评价学生时,应该慎重啊!&
福建南安&&张天开(15206)发表于: 14:24:00
有一次我到一所中学去做教师培训,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我发现学校教学楼的走廊墙壁上张贴着许多世界名人画像,像诺贝尔、爱因斯坦、爱迪生等等,我仔细数了一下,共有六十多张呢!在上课的时候,我就问老师们在这所学校工作多长时间了?有的老师说都在这所学校工作十多年了,也有的工作七、八年了,最短的也有五年了。这时,我让老师们拿出一张纸来,把学校张贴的名人名字写下来,不许讨论,只能自己写。结果让我很吃惊,大多数老师只能写出三、四个人名,能写对十个名字左右的极少,好多老师说自己对这些画像没有多少印象。在学校工作五年以上的老师都对这些名人画像没有什么印象,试想仅在学校学习三年的学生呢?他们又能对这些名人有多少印象?我们悬挂这些画像是希望学生以他们为榜样,但是连我们自己对此都印象模糊,能够期望学生会把他们引以为榜样吗?
(根据曾琦老师的口述整理)
CERSP评论:
?这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无论你走进哪所学校,其现象大多是相同的。一是名人离学生太远,学生不熟悉他们,二是学校和教师缺少必要的引导,挂像的目的是装饰,忽视了其教育性。&
大连中山&&(06001)&发表于: 22:38:00
?我想学校的名人画像要挂,这是人类的骄傲,也是优秀的课程资源。关键在于学校、教师能不能把它们利用起来。&
王岩英&发表于: 16:09:00
?解决之道:将悬挂的众多人物画像分类,交由相关学科教师或对某名人感兴趣、了解深的师生组成校本课程开发组,利用多种渠道广为宣传,成为“新视听”教材。&
沈阳沈河&&&(05017)&发表于: 23:34:00
?要把“挂在墙上的画像”变活,成为学生心灵深处的偶像。&
福建南安&&(15024)发表于: 11:58:00
?名人画像还是必要的,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意义,如果能够让他们多了解一些名人奋斗史会更有积极意义。&
西藏日喀则&&&(42031)&发表于: 21:45:00
?教师自身的榜样不到位,在教学中是否关注到显性的校园文化?这些值得反思和深思。&
昆明五华&&(41班班主任)发表于: 17:17:00
[案例4]身边的榜样
  有一位班主任,他把教室里后面的一面墙粉刷得白白的,作为全班的光荣榜。师生共同约定只要班级成员有突出的表现,都可以在教室后面的光荣榜上留下自己红红的手掌印,比如,运动会上为班级赢得了荣誉;一次考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做了一件助人为乐的好事等等。每一位留下手掌印的同学在手掌印中留下自己的名字,还可以在手掌印上记录在什么时间,因为什么事情留下的手掌印等。当班里每一位同学都在这面光荣榜上留下自己的手掌印时,全班师生在这面墙前合影留念,然后就把这面墙粉刷掉,再进行下一轮的留掌印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留下手掌印的同学都是在某一方面做得优秀的,在这方面,他就是班级同学学习的榜样。通过这种方式,既让每一位学生体会成就感,又为班级同学树立了榜样。
(根据曾琦老师的口述整理)
  由案例可见,榜样不需要刻意寻找,孩子的身边就有榜样,用孩子身边的榜样进行示范教育是最简洁、有效的方法。仅用名人、伟人作为榜样是不够的,我们还应好好利用身边的榜样资源,从而更有效地让学生在榜样的示范激励下努力学习。
CERSP评论:
?群体中的榜样总能起到带动的作用,对其他学生有所鞭策和促动,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方法。&
广东越秀&&&(29068)&发表于: 23:54:00
?在班级的建设中能留下自己的痕迹,在光荣榜中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我想每个学生都是非常快乐的。这个方法值得学习。&
成都青羊&&(37197)发表于: 21:47:00
?有心的教师可以把教室的每个角落都布置成学生学习的园地。&
深圳宝安&&(30038)发表于: 12:47:00
?是呀,身边的榜样就是最好的榜样,我们老师其实就是学生的榜样,记得师范学校的誓言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沈阳沈河&&&(05163)&发表于: 13:25:00
?在生活中,挖掘身边的榜样事例比刻意追求所谓的榜样要有效得多,因为身边的榜样具有实在性与感染力。&
贵州盘县&&(39084)发表于: 8:25:00
有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洗衣店的老板,一个嫁给了雨伞店的老板。老太太关心女儿家的生意所以天天发愁:雨天担心洗衣店里洗的衣服晒不干,晴天又担心雨伞店的雨伞卖不出去。后来一位邻居的一番话让她再不发愁,转忧为喜。邻居说:“老太太,你真是好福气!下雨天,您有一个女儿会财源广进;大晴天,您有一个女儿会生意兴隆。对您老说,哪一天都是好日子啊!”
CERSP评论:
?教师何尝不是如此呢?精神焕发地走向讲台和垂头丧气地走向讲台,结果会截然相反。&
沈阳和平&&&(04203)&发表于: 20:56:00
?好的心态自然有好的状态,好的状态自然有好的效果,学生、老师才能达到“双赢”。&
深圳宝安&&(30023)发表于: 21:09:00
?作为教师也应每天带着积极的心态、带有享受生命的心态走入课堂,我相信课堂也会焕发它特有的生命的活力!&
黑龙江南岗&&(09020)发表于: 18:46:00
  有位心理学家在一个中学里做了一个实验,她问学生:“你们最喜欢的事情是什么?”有的同学说:“我最喜欢打电子游戏了,可好玩、可过瘾了!”这时研究者就说:“看得出你真的喜欢,你在说到这件事的时候,你的表情显得非常兴奋、神采飞扬、眼睛都放着光”。接着问:“你最不喜欢的是什么呢?”有的学生就说:“我最不喜欢学习历史了,枯燥无味,无聊极了,我也很讨厌我们的历史老师!”这时研究者又说:“你看在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的时候,你是另一副表情,满脸的沮丧,还皱着眉头,眼睛黯淡无神”!研究者接着说:“那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尝试,你试着用打电子游戏的表情去上历史课”!这时学生在想:老师给我们开玩笑吧,我怎么能用打电子游戏的表情去上历史课呢?研究者说:“大家试一试,坚持一段时间,你们就会发现惊人的变化。”并要求学生记录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试着用打电子游戏的表情来上历史课,一节课下来,学生们说自己的满脸的肌肉都僵硬了,感觉自己皮笑肉不笑。可是慢慢地,学生说自己特别讨厌的历史课原来也有一些有意思的内容,历史老师有时也挺幽默的,学生觉得历史课不再是令人望而生厌的了!
(根据曾琦老师口述整理)
CERSP评论:
?实验中学生的感受,我也曾有过,我也是这样去做的,效果不错!&
海南海口&&&(33192)&发表于: 22:18:00
?当学生上课厌倦时,鼓励他们要换一种心情去上课,其实对老师也应该是一种启迪:当学生对你的课漫不经心时,我们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教法呢?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深圳宝安&&&(30125)&发表于: 17:00:00
?研究者的作法太好了,这也给我了深深的启示。我是一名英语教师,每周都要给同一年级的五个班上课,有的班的同学能力较强、纪律较好但有的班的能力较差、纪律也差,每当要到这样的班级上课的时候,自己都很不情愿。怀着这种心态去上课,能上好吗?以后碰上这种情况,我也要换一种心态去给学生上课。&
吉林桦甸&&(07083)发表于: 13:59:00
?我们的老师是不是也需要换一种心态去面对我们的学生呢?当你不满意你的学生的时候,我们是否也能尽量改变僵硬的面孔,也尝试用微笑去上课;当学生的回答不尽人意,我们是否也能够从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态度来夸奖一番;当学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我们是否能够俯下身子用心聆听,帮助他们从自卑的泥沼中走出,充满自信的生活和学习?换一种心态,让我们和学生贴得更近。&
沈阳沈河&&(05031)发表于: 13:18:00
?学习本身是枯燥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掌握知识的快乐,增加本领的快乐,驾御生活的快乐!&
沈阳沈河&&&(05106)&发表于: 13:56:00
二、为什么面对挫折,有的学生屡败屡战,有的学生却一撅不振?
人在做完一件事情之后,总习惯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不论这一行为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学生在学习中也是一样,在一个阶段学习结束后,会对自己学习成败进行分析。学生一般会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等这四个方面去寻找成败的原因。比如,学生数学考试没有取得好成绩,有的学生说:“唉,我天生就不是学数学的料!”(缺乏能力);有的学生说:“这段时间我没有好好学数学!”(努力不够);也有学生说:“这次数学题太难了!”(难度太大);还有学生说:“这次真是不幸,有些题目我没有复习到!”(运气太差)。这种对学习成败原因的解释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归因。通过以上对归因的论述,我们就能很好地解释同样是面对失败,为什么有的学生会出现习得无助,而有的学生就能很好地分析自己的失败与成功,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归因方式不同的缘故。也就是说,不同的归因对学生有着不同的影响。 
概括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学习归因理论我们了解到:不同的归因将导致对成功与失败不同的情感反应,导致对成功与失败的不同期望,将影响个体对所从事活动投入的努力,并影响个体的自我概念。因此,要使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对学业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进行正确的归因呢?通过下面归因模式的图表我们就很清楚了。
成就行为的归因模式
积极的归因模式
成功――能力高――自豪、自尊――增强对成功的期望――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
失败――缺乏努力――内疚――相对地增强对成功的高期望――愿意并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消极的归因模式
成功――运气――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缺乏从事有成就任务的愿望
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对成功的期望――避免或缺乏对有成就任务的坚持性。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
  1、积极归因的学生无论成败,都会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信心,因为他们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等内部原因,所以能够产生积极而肯定的情感,激发自我的内在动机,从而变得更加自信;面对失败时,他们把失败归因于自我的努力或者策略应用的得当与否,进而继续投入更多的精力,显示出更高的学习积极性。
  2、消极归因的学生无论成败,都容易降低学生的成就动机。把成功的原因归结于运气好;失败则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低、脑子笨。能力和智力是稳定的内部因素,因此他们会陷入对自身失望的状态,感到努力也没有用,进一步导致自暴自弃、学习成绩下降,进而丧失学习兴趣。
  所以,对学生进行积极归因训练,可以改变学生的消极归因倾向,使学生积极动地参与、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高其学业成绩。
CERSP评论:
?我个人认为,教师的任务不单单只是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及他人,教会学生正确地看待得与失,教会学生总结出适合他自己的学习方法,我想这才是最重要的。
浙江象山&(11016)&发表于: 10:44:00
?归因先要树立正确的心态,树立事事从自身查起的习惯。 没有自省,哪能提高?没有反思,何来进步? 成功地面对自己就能踏上成功地正视自己的“征途”! &
湖南宁乡&&(27116)发表于: 8:13:00
?归因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学习态度。能够客观地总结自己成败的原因,才能有更好的学习动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济南历城&&(20156)发表于: 20:50:00
?归因方式运用恰当的话,能够使学生总结学习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作为老师、家长应主动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好这个方法。&
湖南常宁&&(28116)发表于: 18:35:00
?积极的归因引导就是把学习者视为学习的主体,在尊重学习者的意愿、情感基础上给予积极的引导,通过学习者的自我调节来启动、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从而真正实现“不教”的目的。&
沈阳沈河&&(05185)&发表于: 18:19:00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归因心理,不要一味赞赏学生的智能,应更多地赞赏学生付出的劳动,赞赏他们良好的学习方式。从而以加倍的努力去战胜困难,这有利于培养顽强的意志和勇于接受挑战的进取心。 &
福建南安&&(15012)发表于: 18:06:00
?许多后进生因为对自己的成败无法作出正确的归因,逐步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缺乏信心和动力,进而发展为厌学,他们在自己的精神家园找不到出口,迷失了自我。 &
绵阳涪城&&(38148)发表于: 16:31:00
?以前,往往认为反思是走过场的事情,现在深切地感受到了它对于学生后续学习的深刻影响,这会提醒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密切注意这个问题!&
绵阳涪城&&&(38146)&发表于: 14:31:00
?其实,积极的归因方式不仅适合于学生,也适合于我们教师。回想我们走过的路程,经过努力而取得的成功是最激动人心的。
福建南安&&(15089)发表于: 14:28:00
?老师学会正确归因,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归因。让学生从挫折中奋起。
江西于都&&(18026)&发表于: 20:04:00
?一直以来都错误地认为自己学生的好与不好主要由教师来归因。听了这一节感触颇多,知道处事的成败与归因有莫大关系,学习是孩子们自己的事,也应由他们自己归结成与败的原因。下学期,我必将引导我的学生让他们正视成败,正确归因。&
深圳宝安&&(30213)发表于: 14:50:00
?在归因方式上,不仅要运用在学习上,更应该把它当作生活的基本方式,在面对任何困难的时候,都要有所运用。
成都青羊&&&(37165)&发表于: 19:48:00
?帮助学生分析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请啊,所以我们要和学生心灵相通,跟他们共同成长。&
温州瓯海&&&(12003)&发表于: 22:32:00
&&& [案例5]从迷茫中找回丢失的自我
  背景:一位女生升入高中后,物理学习成绩一直下降,分析其原因,是进行了错误归因。因为作者刚接手这个班,所以通过谈话了解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学生情况:她的语文和英语成绩优秀,数学和化学成绩良好,但是物理成绩仅及格。她和同学关系融洽,担任小组长,工作认真负责。
谈话摘录:
  师:你的物理成绩不太好,是吗?  生:嗯。  师:你觉得物理难学吗?  生:对我来说是的。  师:对谁不是呢?  生:我可能不适合学习物理,我总是学不会,张x平时也不是学得太多,可是他总是比我考得好多了(注:张x是本班一名物理学得较好的男生)。
  师:你为什么不适合学习物理呀?你想过吗?
  生:我太笨了,我的数学、化学、物理成绩都不好。
  师:你的语文和英语成绩很好,不能说是笨吧。
  生:那两科记忆的东西多,我觉得只要记住了就能考得好。
  师:那你认为物理成绩不好还有其它原因吗?
  生:没有。  师:王老师找你谈过吗(注:王老师教这个班的物理课)?  生:嗯,还给我补过课。  师:他没对你提出什么要求吗?  生:要我在学习物理上比别人多下点功夫。  师:我觉得你是一位学习认真的好学生,而且是一位非常聪明的学生。  生:……(笑、摇头)  师: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上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好不好?  生:嗯。
  (摘自孙洲元,胡象岭,《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第6期)
谈话开导、推荐读书、集体教育等方式
从上述案例可知,教师有意识的通过一些措施来引导学生正确归因,这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和生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结合上述案例,我们提出以下几点积极归因训练的建议:
  我们常说“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所以要想引导学生正确归因,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目前的归因风格,通过让学生暴露自己的归因风格来展示自己对学业成败的解释。
  学生对自己的归因是否正确没有太清楚的认识,这需要教师在学生暴露出来的归因风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归因的不合理之处,让学生意识到归因的不同直接影响后续的学习。
  每个人不是天生就能获得成功,成功取决于你努力的程度。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渗透“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丰硕的果实总是离不开汗水的浇灌”的思想。
就像世界上找不出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要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要做得像别人那么好或比别人更好。请相信这句话: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财富。
通过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如运动竞技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等,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合理归因,并让学生多角度的强化积极归因的体验,养成正确归因的思维方式。
  引导学生客观评价自己的学业,及时分析成败的因素,坚持“小步子”原则,设定适合的学习目标,把握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并教给学生改进的策略和方法。
尽管归因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不论采取什么方法,关键要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建立信心,让学生在每一个微小的进步中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成效的。
CERSP评论:
?看了这篇案例,我想到了我们在教学中遇见的情况,问起学生为何不努力学习,把学习成绩提高上来,学生总是回答:我笨,学不好。总是拿“笨”字作挡箭牌,看来今后得给学生分析他们的错误归因,才能使他们重振学习的信心。&
广西鹿寨&&(32080)发表于: 1:28:00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财富。这句话说得真好!深深地打动了我啊,其实,我们教师要潜心研究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的分析自己,“做自己”啊!特别是老师提到的“归因”,很受启发!&
天津南开&&(02061)发表于: 21:50:00
?这部分内容我觉得很有收获!案例中的情形似曾相识。通常学生说到自己笨时,老师和学生都没辙了,因为人的能力和智力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老师通常最后说的都是加把劲,多努力。但就这样加把劲和多努力是没用的。学生不是没有努力而是不知如何努力,向哪里努力。做教师的就应该从较高的角度指出方向,给出有效改变的可行可操作的步骤才有效果。&
广东越秀&&(29038)发表于: 20:33:00
?我和实验中的学生有着相似的经历,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我的班主任老师对我进行的是“强化欣赏、悦纳自己的自我意识训练”。现在我自己也是一名老师了,我更会理解老师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会改变学生的一生的重要意义。 &
沈阳和平&&&(04003)&发表于: 18:28:00
?看来要多找找有关正确归因训练的方法了,我以前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常不知如何解决,现在起码知道个方向,以后遇到这类情况可以试试。&
广东越秀&&&(29180)&发表于: 17:58:00
?积极的归因,造就积极的人生。学好这引领归因的学问,再积极地去践行。让“财富”归位!&
绵阳涪城&&(38145)发表于: 14:31:00
?对学生的归因分析,不应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要教师去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福建南安&&(15160)发表于: 14:25:00
?归因,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的良方。
吉林桦甸&&(07033)&发表于: 13:42:00
?从这一案例中我们还应该留意到:蹲下来,走近学生,从而走进学生。没有这种师生之间的交流,又怎能找到“归因”?&
温州瓯海&&(12109)发表于: 7:56:00
?学生处于迷茫和无助中,导致了其归因错误,这是很正常的,问题是教师能不能通过与学生沟通,真正了解其错误归因的原因,帮助找出真正阻碍提高物理成绩的原因,在这一点上,这位教师做得很好!&
沈阳和平&&(04183)发表于: 13:53:00
?以上方法不仅让学生从迷茫中能找回自我,也给我在对学生的指导上点燃了一盏明灯。&
成都青羊&(37004)&发表于: 14:05:00
?学生对自己的看法是在小时候就形成的一种定势思维所思考的结果,所以小学老师的引导与思维方式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思维习惯,我们要及时调整自己的不正确的归因以免给学生带来不良的思维后果。 &
黑龙江南岗&&&(09016)&发表于: 20:53:00
?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总喜欢把原因归结于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不如别人,客观上可能存在这样的因素,但更多的应该是他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成都青羊&&&(37200)&发表于: 16:46:00
三、给教师的几点建议
CERSP评论:
?防微杜渐,这也是做好班主任的前提。&
武汉东西湖&&(24090)发表于: 2:03:00
?预防固然重要,但有预防的思想更重要。在日常生活中(例如保护环境),我们不是常常看到先污染环境,后再花大代价去治理的现象吗?因此,预防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应落实到行动中。&
贵州盘县&&(39136)发表于: 8:42:00
?爱学生,一切以学生发展为前提,审视自己的教育本位,就会指导我们每位为人师者把工作做在前。&
沈阳沈河&&&(05186)&发表于: 21:47:00
?“防患于未然”是最好的预防之道,把学生的问题消灭在萌芽中,毫无疑问是最明智的选择!&
江西于都&&&(18189)&发表于: 20:52:00
?人力有所穷尽!我们不可能把所有问题防范于未然,所以预防是其一,补救是其二,二者皆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广东越秀&&(29班班主任)发表于: 19:27:00
?教师的生命魅力主要在于课堂,营造一个充满活力、富有情义、对话互动、绿意生成的课堂,是每个有责任的教师的追求。
大连中山&&&(06106)&发表于: 9:56:00
  在听了某特级教师的讲课后,一位教师在自己的反思中写道:“课堂教学精彩纷呈!班里的学生素质很高,个个思维敏捷,语言表达准确生动,朗读声情并茂。教这样的学生真是一件幸运的事,和这样的学生一起上课,估计每节课都会有很多的精彩值得期待!而我们的学生呢?像这样优秀的学生我们一个班也找不出几个。我敢说,更著名的特级教师来授课,我们的学生也上不出好的教学效果!”(摘自张良朋,《中国教育报》,2005年6月25日)
CERSP评论:
?改变几十个学生,使他们适应你,不如改变自己,寻找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方法。&
湖南宁乡&&(27088)发表于: 9:44:00
?教师改变自己就是要改变归因方式。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从积极的因素去寻找原因。
福建南安&&(15152)发表于: 22:28:00
?正确的自我归因是获得成功的人的共同特点。作为教师,用我们自己的成功示范带给孩子,也带给自己成功。所谓教学相长!&
成都青羊&&(37177)发表于: 14:29:00
?有时我们教师也在逃避自己的落后,不愿面对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总为自己找千万的理由和借口。让我们少一丝抱怨,多一步行动,超过昨天也是一个进步啊。&
重庆北碚&&&(35122)&发表于: 19:29:00
?聪明的人找办法,愚蠢的人找借口。
江西兴国&&(17125)发表于: 17:27:00
?这样的反思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关键是老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立足于现实,让每个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获得飞跃。
天津南开&&&(02004)&发表于: 13:56:00
  这一节语文课上,我在讲台上口干舌燥地讲了一通,刚讲完一个问题,为了检验一下学生听课的认真程度,我就随便点了一个同学的名字,让他说一说我刚才讲的是什么内容,可这个同学站起来茫茫然无所知,就象我没有讲过一样。我走到他跟前,拿起他的书一看:真干净啊!他竟然一个字都没记下来!要知道在书上做笔记是我多次强调过的呀!再一调查,全班有近三分之二学生的书都是空白,气的我把书往讲桌上一放,停止了讲课,在教室内踱了起来。当我踱到苏杭那里时,她突然站了起来,我以为她有问题要问,没想到,她伸出手在我的肩头轻轻地拍了几下。顿时,一股热流从心底涌起,原来,我在讲台上板书,蹭上了些粉笔沫。刚才苏杭拍去的就是我肩头的粉尘。
  多么可爱的孩子们啊!他们心地纯洁,尊敬师长,但毕竟年龄还小,才十一二岁的孩子,还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需要老师耐心地帮他们一点点地培养,是急不得的,这样做也才符合我校的校训:每天进步一点点。在今天这件事情上,学生们没做好,正说明老师的工作做的还不到位―-课堂教学中我有没有关注学生的感受?有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看来今后的教学之路上我要做的还有很多。 想到这儿,我露出笑容重新登上讲台,接着往下讲。
(宁杰,山东省寿光世纪学校)
&& &&平时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问题出现时,我们是把责任全部推到学生的身上,消极的抱怨、批评、斥责,还是分析教师自身的原因,积极寻求更适合学生的方法,选择更恰当的教育时机?案例中教师不同的归因方式导致自己不同的情绪变化,面对学生出现的大多数学生未做笔记的问题,教师起初归因于学生没有认真听讲,因此怒不可遏,讲课也无法正常进行。学生下意识的一个爱的举动,使教师静下心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思考,将事情的发生最终归因于教师自己的工作还不到位--应该允许学生学习习惯有一个逐步养成的过程,应该改变自己枯燥无味、目中无“人”的教学方法,结果是既调整了心态,使课堂恢复了原有的进程,又通过反思明确了今后自己前行的方向。&
  教师对自己和学生的任何行为,都有归因的倾向和习惯。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合理的归因,及时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的原因并进行解决,显著地提高教学效率,是反思型教师的特点。当面对学业失败的学生时,反思型教师常常将学生学业失败归因为教师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学生学习环境、学习基础等因素,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人格尊严,激励学生克服困难,继续前进。这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挖掘自身潜能的过程,不仅能激发和维持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更是在教学相长中让自己的教学生活变得充实快乐。
CERSP评论:
?有趣的现象:教学出了问题、学生成绩上不去,教师都会归因到学生身上,而除了教师以外的几乎所有人都会归因到教师身上。
温州瓯海&&&(12164)&发表于: 18:46:00
?教育,也是忍耐,是宽容,是期待,是润物无声,是水到渠成。&
沈阳和平&&&(04092)&发表于: 22:53:00
?当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时,我们应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合适。
沈阳和平&&&(04190)&发表于: 9:14:00
?学生们没做好,正说明老师的工作做的还不到位―-课堂教学中我有没有关注学生的感受?有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看来今后的教学之路上我要做的还有很多。&
沈阳和平&&&(04002)&发表于: 22:01:00
?这就是反思型的教师吧,我也会时常提醒自己,对学生大吼大叫是教师无能的表现,因为这是教师“习得无助”了。&
济南历城&&&(20158)&发表于: 21:27:00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不同的归因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教师要在教学中学会合理的归因,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极力维护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温州瓯海&&(12001)发表于: 16:59:00
?学生遇到挫折,老师要帮助学生正确归因,老师遇到挫折,自己更要正确归因。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换换位,得益多!&
成都青羊&&&(37043)&发表于: 14:56:00
?我的导师告诉我:如果在我的课堂中睡觉或开小差,一定是因为我讲的内容无法吸引你!我会改进我的教学而不会批评你!所以,当我讲的课堂无法吸引学生的时候,我会反思自己!&
重庆北碚&&(35047)发表于: 13:41:00
&&&&&&&&&&&&
CERSP评论: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价值的成功会不一样,需要老师认真地分析不同的学生。 &
成都青羊&&(37005)发表于: 8:36:00
?正确的归因,能带来有价值的成功,有价值的成功能给学生学习持久的动力,持久的动力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沈阳和平&&(04183)发表于: 22:13:00
?归根结底,只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有效解决“习得无助”的问题,思想上起步了,没有一种强有力的成就取得法的支持,也终将沦为纸上谈兵。&
浙江象山&&(11140)发表于: 22:06:00
学生的学习需要动力,我们要小心地呵护儿童天生具有的学习的愿望。面对学习中感到无助、无力的学生,我们需要认真分析产生动力不足的原因,帮助他们重新燃起学习热情,而不是放弃他们,教师肩负着这个重任。
  在本主题里,我们通过分析学习中“习得无助”的学生及其“屡败屡战”的学生,结合相关的学习动机理论,给教师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方法与策略,希望能对正在被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困扰的教师有所帮助。然而,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仅对教学中经常遇到的这些动力不足的现象给予分析,而且给出的建议也是十分有限的。真正的实践智慧来自于教师,相信老师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运用这些措施来点燃学生学习的动力。
CERSP评论: 
?我们工作的动力何在?持久的动力来自于有价值的成功。立足平凡工作,实现自我价值。&
河南辉县&&(23004)发表于: 17:49:00
?点燃学生学习的动力,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是基础!&
成都青羊&&&(37191)&发表于: 17:57:00
?&教育是需要智慧的,智慧不是可以传授的!谢谢专家的启发,这犹如火种,点燃了我们思考的火花!&
重庆北碚&&(35047)发表于: 13:43: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快递不是本人签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