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的生产厂家有多少?

  1. 1本标准规定了塔式起重机咹全规程的制造、使用和维修以及部分设计方面的安全要求设计中的结构与零件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安全要求、整机抗倾覆的安全要求应苻合GB3811-83《起重机设计规范》的规定。

  1. 2本标准适用于工作环境温度为-20~40℃的电力驱动的建筑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

  1. 3塔式起重机安全規程的制造应按设计图样进行。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不准出厂和使用;经检查连续两年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应停止其生产。

  1. 4塔式起重機安全规程出厂时必须附有下列技术文件:

  a. 产品合格证;

  b. 安装和使用说明书;

  c. 总图、安装图、易损件图、电气原理图忣接线图、液压系统图等

  1. 5生产厂对使用单位有培训司机的义务。

  2 结构与构造要求

  建筑用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所用的材料應符合GB3811-83的规定并按图样规定的材质生产。对所用原材料应执行进厂检验制度不符合规定的材料不得用于生产。

  2.2.1焊接连接

  對主要受力构件的焊缝必须进行质量检查保证焊缝达到设计要求。

  2.2.2铆钉连接和螺栓连接

  2.2.2.1铆钉连接和螺栓连接应符匼GB3811-83的规定。

  2.2.2.2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的结构连接表面应清除灰尘、油漆、油迹和锈蚀。连接螺栓必须采用力矩扳手或专用扳手按装配技术要求拧紧。产品出厂时必须配备此种扳手

  2.3扶梯、楼梯和护圈

  2.3.1与水平面呈不大于65°的通道应设置楼梯。

  楼梯两边应设置1m高的扶手,该扶手支于附梯两边的竖杆上竖杆中间用横条连接。

  楼梯踏板应采用具有防滑性能的钢板制作踏板横向寬度不小于300mm;梯级高度不大于300mm,并为等间距设置楼梯的扶手间宽度不大于600mm。

  2.3.2与水平面呈75°~90°之间的通道应设置扶梯(爬梯)。设置的扶梯应满足下列条件:

  a. 扶梯两支柱间的宽度不小于300mm;

  b. 梯杆最小直径为16mm;

  c. 梯杆间距应在250~300mm范围内且等距离布置梯杆后面应有不小于160mm深度的自由空间。

  2.3.3不允许在与水平面呈65°~75°之间设置通道。

  当扶梯的通道高度大于5m时从平台以上2.5m处始應设置护圈。护圈直径0.65~0.8m两护圈的间距为0.5~0.7m。在扶梯通道一侧的护圈之间应用三条沿护圈周向均布的板条联系

  当扶梯设于结构内部时,如扶梯与结构间的自由通道间距小于1.2m可不设护圈。

  2.3.5休息平台

  对于楼梯、扶梯高度超过10m时应设置休息平台第一个休息岼台应设置在不超过10m高度处,以后第6~8m设置一个

  2.3.6臂架通道

  2.3.6.1对于小车变幅的臂架,通道应设置在臂架内并符合下列规萣:

  a. 臂架断面高度小于1.8m时按图1布置通道和设置用于悬挂安全带的扶手,且扶手横向位置应便于通行和手扶


  b. 臂架断面高度等於或大于1.8m时按图2布置通道和设置一个或两个用于悬挂安全带的扶手,且扶手的横向位置应便于通行和手扶


  2.3.6.2当变幅小车上设置囿与小车一同移动的安全工作平台时,可以不设臂架通道

  2.3.7走台和栏杆

  2.3.7.1因使用和检修需要设置的工作台及工作人员有跌落危险的部位均应设置安全栏杆。

  2.3.7.2供通行的走台宽度不小于500mm走台应能承受3000N的移动的集中载荷。铺板应采用具有防滑性能的鋼板制成在边缘应设置不低于70mm高的挡板。

  2.3.7.3栏杆高度不得低于1m在其一半高度处应设置联系扶杆。栏杆应能承受1000N水平移动的集Φ载荷

  2.4.1臂架根部铰点高度(轨道式为距轨顶高度,其他型式为距地面高度)大于20m的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应具有一个上部司机室该司机室一般应与塔柱一起回转。对于设置在塔柱里边的司机室窗架可为外伸出格子结构,但臂架下落时不得压碎司机室对于司機室悬挂在塔柱外面的,应有防止臂架偶然下落时造成司机室损坏的装置

  2.4.2司机室应具有良好的视野和足够的净空,以保证安全操作司机室的内部尺寸:

  长度:不小于0.8m;

  宽度:不小于0.8m;

  高度:不小于2.0m。

  2.4.3司机室在夏天能防雨和保持良好的通风冬天应能保温。工作时司机室内的温度高于35℃时应设置防暑降温设备(电扇或空调装置);司机室内的温度低于-5℃时应设置电热取暖裝置。

  2.4.4司机室外面有走台时司机室门应向外开。通过地板进入司机室时地板门必须向内开,该门长不小于0.8m宽不小于0.5m。天花板上的活门只能向上开此门长不小于0.6m,宽不小于0.5m

  司机室所有门均应有锁定装置。

  2.4.5司机室的门窗采用普通玻璃制成时其厚度不小于5mm;采用合成材料时,合成材料必须抗燃烧并在自然条件下不会失去透明性擦洗门窗时应容易又安全,必要时可装雨刷器

  2.4.6司机室顶棚的任何地方应能承受分布在30×30cm

面积上的1000N的载荷。

  2.4.7司机室内应有一个可调节的舒适的司机座椅

  2.5.1主要结構件由于腐蚀而使结构计算应力提高了,当计算应力增加15%以上时应予报废

  2.5.2主要受力构件产生了永久变形而又不能修复时,应予報废

  2.5.3主要受力构件如塔身、臂架等,整体失稳后不得修复必须报废。

  2.5.4结构件及其焊缝发生裂纹应分析产生裂纹的原因,可采取加强或重新施焊的措施阻止裂纹发展。由于材质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应予报废。

  3.1.1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上外露的对囚有不安全因素的运动零件均应装设防护装置(防护罩或防护栏杆)。

  位于臂架头部的滑轮和附件应该考虑在使用过程中不需进行潤滑

  3.1.2要装设防止上部设备的零件坠下来的防护罩网,并要在构造上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零件下落。

  应设置使小车运行时鈈脱轨的装置即使轴裂断小车也不应有跌落的可能性。

  3.2.1钢丝绳的选择

  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应按作业条件根据钢丝绳的破斷拉力S

选用钢丝绳,所选用的钢丝绳必须符合GB1102-74《圆股钢丝绳》的要求并必须有产品性能合格证。

  a. 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使用的钢丝繩型式、规格和长度都应在说明书内写明

  b. 在任何情况下受力钢绳的实际直径不应小于6mm。

  3.2.1.1钢丝绳最大工作拉力的确定

  最大工作拉力(包括货物及取物装置的重力起升高度小于50m可不计钢丝绳的重力)按下式确定:


  式中:S——钢丝绳最大工作拉力,N;

  P——起升载荷N;

  a——承载钢丝绳分支数;

  η——滑轮组总效率。

  3.2.1.2钢丝绳安全系数的确定

  钢丝绳安全系数按下式确定:


  式中:n——安全系数,根据机构工作级别按表1确定机构工作级别见GB3811-83;

  Sp——钢丝绳破断拉力,N;

  S——钢丝绳最夶工作拉力N。


  3.2.2钢丝绳的安装

  从卷筒卷轴或钢丝绳卷上拉出钢丝绳时应采取措施防止钢丝绳打坏、扭结、弯折和乱绳。

  3.2.3纲丝绳的维护保养

  钢丝绳在使用时每月至少润滑两次

  3.2.4钢丝绳端部固定

  钢丝绳应选用与钢丝绳直径相应的压板、楔形套、锥套、绳卡、压制接头、编插等固定,固定处强度要求见表2

  表2 绳端固接强度


  注:“固接强度”是指钢丝绳端固定部位承受的拉力,相当于钢丝绳破断拉力的百分数

  卷扬机无论在什么工作状态下,留在卷筒上的钢丝绳应不少于3圈

  a. 采用编插固接时,编插部分的长度不得小于钢丝绳直径的20倍并不得短于300mm,其编插部分应捆扎细钢丝见图3a。

  b. 采用绳卡固接时绳卡数量不得尐于3个,绳卡数量和绳卡间距与钢丝绳直径有关见表3。绳卡的间距不小于钢丝绳直径的6倍绳头距最后一个绳卡的长度不小于140mm,并采用細钢丝捆扎绳卡滑鞍放在钢丝绳工作时受力的一侧,U型螺栓扣在钢丝绳的尾端不得正反交错设置绳卡,见图3b

  表3 与绳径匹配的繩卡数




  图3 编插绳继丝的报废标准

  钢丝绳受力前固定绳卡,受力后要再度紧固

  3.2.5钢丝绳的检查

  每个工作日都应对钢絲绳所有可见部分、钢丝绳与设备连接的部位、从固定端引出的钢丝绳及绳端固定装置进行检查。

  3.2.6钢丝绳的报废

  在一个捻距(节距)内达到表4中断丝数时钢丝绳应报废。

  表4 钢丝绳断丝的报废标准


  注:①当断丝集中在小于6d的绳长范围内或者集中在一股裏即使断丝数少于表中的数值,也应报废

  ②对复合钢丝绳的更新标准,按表4近似计算(细钢丝一根为1粗钢丝一根为1.7)。

  钢絲绳表面磨损或腐蚀使原钢丝绳的名义直径减少为7%时即使不断丝也应该报废。

  如果断丝发生在绳端固接处附近或绳端固接处可將钢丝绳截短后再进行绳端固接,但钢丝绳的长度应保证缠绕在卷筒上的最小圈数

  3.2.6.3钢丝绳失去正常状态,产生下述变形时应报废

  a. 波浪形(见图4),



  e. 绳径局部增大;

  f. 绳径局部减小;

  g. 钢丝绳被压扁;

  3.3.1尺寸要求

  滑轮、卷筒、平衡滑轮的最小洺义直径与钢丝绳的名义直径之比值D/d应符合GB3811-83的规定。

  卷筒边的凸缘超过工作中最外层钢丝绳的高度值应不低于钢丝绳名义直径的2倍。

  卷筒和滑轮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报废:

  a. 裂纹或轮缘破损;

  b. 卷筒壁较原来厚度减少10%;

  c. 滑轮绳槽的壁厚磨损達20%;

  d. 滑轮槽底磨损超过钢丝绳直径的25%。

  3.4.1吊钩的制造应符合吊钩标准*

  3.4.2吊钩禁止补焊,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报废:

  a.用20倍放大镜观察表面有裂纹、破口钩尾和螺纹部分等危险断面及钩筋有永久性变形者;

  b.挂绳处断面磨损超过原高10%,心轴(銷子)磨损超过其直径的5%

  *此标准尚在制订中。(编者注:编此《手册》时由于篇幅所限,本《手册》未收录吊钩的标准现将吊钩标准列出如下,供参考):

  GB-T8《超重吊钩 机械性能、起重量、应力及材料》

  GB-T8《超重吊钩 直柄吊铯技术条件》

  GB8《超重吊钩 直柄吊铯使用检查》

  GB-T8《超重吊钩 直柄单构毛坯件》

  GB-T8《超重吊钩 直柄单钩》

  3.5.1起升机构制动器

  起升机构的每一套独立的驱動装置至少要装设一个支持制动器。

  支持制动器应是常闭的制动器必须装在传动机构刚性联结的负载轴上,制动安全系数为:

  一般起升机构不低于1.5;

  重要起升机构不低于1.75

  3.5.2变幅机构制动器

  非平衡变幅机构的制动安全系数与越升机构的相同。

  平衡变幅机构的制动安全系数不低于1.25

  3.5.3回转机构制动器

  回转机构宜采用可操纵常开式制动器,其制动力矩应能使起重机回轉部分在最不利工作状态和最大回转半径时停住如果采用常闭式制动器,起重臂头部回转切向加速度采用下列推荐值:

  a. 对于安裝用起重机推荐取0.1~0.3m/s

  b. 对于装卸用起重机推荐取0.8~1.2 m/s

  起重最大者取小值。

  在非工作状态时应使制动器脱开。

  3.5.4制动器的使鼡与检查

  每班工作前必须检查:制动器的全部构件运转是否正常;有无卡塞现象;制动块是否贴在制动轮上;制动轮表面是否良好和調整螺帽是否紧固然后将重物吊起离地面150~200mm,检查制动器确认正常后再起吊。制动器零部件的调整与更换按下列规定进行:

  a. 制動块摩擦衬垫磨损超过原衬垫厚度50%时应更换;

  b. 制动轮表面磨损达1.5~2mm时必须更新(大直径取大值,小直径取小值);

  c. 通往电磁铁嘚杠杆系统空行程不应超过电磁铁额定冲程的10%如超过此值则调整或更换销轴;

  d. 杠杆和弹簧出现裂纹要及时更换;

  e. 制动块摩擦衬垫与制动轮的接触面积不应小于制动块摩擦衬垫面积的75%,轮与衬垫间隙要均匀一致制动块开度不应超过1mm,制动带开度不应超过1.5mm;

  f. 必须保证制动器有必要的制动行程:平移机构的制动行程为其运行速度的1/5左右起升机构满载下降时的制动行程为50~200mm;

  g. 新安装的電磁铁心的起始行程不要超过额定行程之半,以备磨损后进行调整;

  h. 液压推杆制动要定期检查油位和油质

  4. 1起升载荷限制器

  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起升载荷限制器可根据用户要求设置。

  起升载荷限制器的误差不大于其额定值的5%当起重量达到额定值时,應有灯光或音响报警;当起重量超过额定载荷5%时应切断上升方向的电源,但机构可做下降方向运动

  4.2起重力矩限制器

  塔式起偅机安全规程应安装起重力矩限制器,其综合误差不大于其额定值的8%当起重力矩超过其额定值的8%时,力矩限制器应切断上升和幅度增大方向的电源但机构可做下降和减小度方向的运动。

  4.3极限力矩联轴器

  对于有自锁作用的回转机构应安装安全极限力矩联轴器。

  极限力矩联轴器的设置应符合GB3811-83的有关规定

  臂架根部铰点高度大于5m的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应安装风向风速仪。

  当风速大于笁作极限风速时应能发出停止作业的警报。该仪器应安置在起重机的顶部至吊具最高极限位置间的不挡风处

  4.5行程限位装置

  4.5.1轨道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或小车)运行机构,应在行程端部安装行程限位开关挡铁;限位开关挡铁安装位置应充分考虑起重机(或尛车)的制动行程保证起重机(或小车)在驶进轨道未端或与同一轨道上其他起重机互相靠近时能自动安全停车。

  4.5.2大车行程限位挡铁的安装距离应不大于电缆长度

  4.5.3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应安装吊钩上极限位置的起升高度限位器。

  起升高度限位器应能保证动力切断后吊钩架与定滑轮的距离至少有2倍的制动行程且不小于200mm。

  有特殊要求的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应设置下限位器。

  4.5.4动臂式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应设置臂架低位置和臂架高位置的幅度限位开关和防止臂架反弹后翻的装置。

  4.6防风夹轨器及锚定位置

  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必须安装防风夹轨器夹轨器应能保证起重机在非工作风力作用下保持不动,防风夹轨器的设计应符合GB3811-83的规萣

  大车(小车)轨道末端应安装挡架,起重机上必须安装缓冲器当起重机与轨道末端挡架相撞击时,必须保证起重机能比较平衡嘚停车而不致于产生猛烈的冲击缓冲器的设计应符合GB3811-83的规定。

  4. 8在轨道上行驶的起重机车轮架上须安装防护挡板,挡板与轨道之間的间隙不得超过5mm

  5. 1操纵系统的设计和它们的布置应避免发生误操纵的可能性。所有控制手柄、按扭和踏板都应安装在方便的位置具有宽裕的操纵空间,尽量使司机不从座位上站起来就能看到起重的物品

  5. 2控制手柄或轮式控制器。一般选择右手控制起升和行赱机构左手控制回转和小车变幅或臂架变幅机构。

  采用手柄控制的起重机的机构运动方向应与表5规定的手柄运动方向一致。

  表5 手柄运动方向


  对于采用轮式控制器操纵时机构运动方向应与表6规定的手轮运动方向一致

  表6 手轮运动方向


  5.3在所有的操纵杆、柄、轮及踏板等的上面或附近处均应有表明用途和操纵方向的清楚标志。

  5.4操纵应轻便灵活操纵力及操作行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手操纵力不大于100N,操作行程不大于400mm;

  b. 脚踏操纵力不大于200N脚踏行程不大于200mm。

  5.5起重机性能标牌和操作规程标牌等应贴茬司机室内明显的部位

  信号控制装置应设置在司机工作时的视野范围内。

  6.1.1电气元件的选择应考虑起重机工作时振动大、接電频繁、露天作业等特点

  6.1. 2电气控制设备和元件应设置于柜内,能防雨、防灰尘

  电气柜(配电箱)应有门锁,门内应有原悝图或布线图、操作指示和警告标志等

  6.1. 3起重机结构必须良好、可靠的接地。起重机所有的电气设备、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金属线管、电缆金属外皮、安全照明变压器低压侧一端均须可靠接地

  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接地装置的选择和安装应符合囿关电气安全的要求。

  6.1.4电气设备安装必须牢固需要防震的电气应有防震措施。

  6.1.5电气联接应当接触良好防止松脱。导線、线束应用卡子固定以防摆动。

  6. 2电气控制与操纵

  6. 2.1电阻器应设于电气室内或设置于工作人员不易接触的地方并有防护措施

  6.2. 2采用有线遥控装置时,地面控制站与司机室内控制必须具有电气联锁地面控制装置的不带电外壳和起重机结构之间必须连接专用接地线。接地电阻要求符合本标准6.1.3的规定

  6.2.3无线遥控方式操纵的,在失控时必须能够自行停止工作

  6.2.4采用联动控淛台操纵时,联动控制台必须具有零位自锁

  6.2.5操纵系统中应设有必要的音响信号,此信号应对工作场地起警报作用

  6.2.6保護零线和接地线不得用做载流回路。

  6.3. 1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应根据GB3811-83要求设置短路和过流保护、失压保护、零位保护

  6.3.2起重機一般应装设带有熔断器的主隔离开关,但起重机的照明电路应由主隔离开关旁路供电分别控制,电压不得超过250V

  6.3.3起重机必须裝有紧急情况下可迅速切断电源的紧急开关,并装在司机操作方便的地方并涂以醒目的颜色。

  6.3.4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固定部分与旋转部分之间的通道应装设安全开关或其他装置使司机能够知道有人进入起重机旋转部位,并予以注意

  6.3.5行程保护

  6.3.5.1荇程保护装置应符合本标准4.5的规定。

  6.3.5.2限位开关应安全可靠地停止机构的运动但机构可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当开关脱离接触时应能自动复位。

  6.3.3避雷和防电磁波感应保护

  当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臂架铰点距地面高度大于50m时在塔顶和臂架头部应装设避雷装置。

  对于在电磁波感应较强的地方工作的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吊钩或结构处产生对人体有害的高压静电时,必须采取防电磁波感应的措施

  6.4.1起重机司机室、电气室、通道应有良好的照明。

  6.4.2固定式照明装置的电源电压不应超过220V严禁用金属结构做照明线路的回路。

  可携式照明装置的电源电压不应超过36V禁止使用自耦变压器直接供电。

  6.4.3塔顶高于30m的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应茬塔顶和臂架头部装设防撞红色灯并保证供电不受停机影响。

  6.4.4整体拖行的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在拖行时应装设直流24V示宽灯、转姠指示灯、高度指示灯及刹车灯

  6.4.5对夜间工作的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应在塔身或其他部位设置对着工作面的聚光照明灯。

  6.4.6起重机总电源开合状态在司机室内应有明显的指示信号

  6.4.7安全保护装置的指示信号或音响警报信号应设置在司机的视力或听力鈳及的地方。

  6.5导线及其敷设

  6.5.1动力导线的选择及其敷设应符合GB3811-83的规定

  6.5.2起重机供电电缆应具备有一根专用芯线或金屬外皮做的保护接地零线。

  6.5.3照明、取暖线宜单独敷设

  6.5.4导线的连接及分支点处应设置接线盒,室外接线盒须防水、导线孔应有护套

  6.5.5导线两端应有与原理图一致的永久性标志和供连接用的电线接头。

  6.5.6配线钢管应清除毛刺管口棱角倒圆,並进行防腐处理

  6.5.7固定敷设的电缆弯曲半径不得小于5倍电缆外径;可移动敷设的电缆弯曲半径不得小于8倍电缆外径。

  轨道行赱的起重机供电电缆卷筒应具有张紧装置防止电缆被搅乱或落于轨道上。电缆与卷筒的联接必须卡固保护电气接点不被拉拽。

  6.7.1集电滑环应满足相应电压等级和电流容量的要求每个滑环至少有一对炭刷;炭刷与环的接触面积不应小于80%,且接触平稳

  6.7.2滑環与滑环间的绝缘电阻不小于1MΩ。滑环间最小间隔不小于6mm,并经过耐压试验无击穿、闪络现象。

  7.1液压系统应有防止过载和液压冲击嘚安全装置安全溢流阀的调整压力不得大于系统正常工作压力的110%,溢流阀的最大调整压力不得超过液压泵的额定工作压力

  7.2顶升液压缸必须具有可靠的平衡阀或液压锁,平衡阀或液压锁与液压缸之间不得用软管连接

  7.3系统中应设置滤清器或其他防止油液污染嘚装置,过滤器精度应符合液压系统元件的要求系统清洁度应符合液压系统清洁度有关规定。

  7.4液压缸设计时必须考虑能自行排氣或设有方便的排气孔。

  7.5通用液压元件应符合出厂试验指标工作期间不得有漏油现象。

  7.6液压系统正常工作时液压油温升不嘚超过40℃

  7.7在液压系统中不得使用不同种类油的混合液。

  8.1起重机安装架设时应按使用说明书中有关规定及注意事项进行

  起重机在架设前应对架设驱动机构(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自身的机构)进行检查,保证机构处于正常状态

  8.2安装时风速除非使用說明书中有特殊规定,一般不大于6m/s

  8.3周围有建筑物的场所,应注意起重机的尾部与建筑物及建筑物外围施工设施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5m

  8.4有架空输电线的场所,应避免起重机结构进入输电线的危险近程起重机的任何部位与架空输电线的安全距离,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 起重机对输电线的安全距离 单位:m


  如果条件限制不能保证表7中的安全距离应与有关部门协商,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架设

  8.5两台起重机之间的最小架设距离应保下处于低位的起重机的臂架端部与另一台起重机的塔身之间至少有2m的距离;处于高位的起重机(吊钩升至最高点)与低位的起重机之间,在任何情况下其垂直方向的间隙不得小于2m。

  8.6.1固定式起重机基础必须根据设计偠求设置混凝土基础该基础必须能承受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下的最大载荷,并满足起重机稳定性的要求

  8.6.2碎石基础

  8.6.2.1起重机轨道不得敷设在地下建筑物的上面(如暗沟、防空洞等)。

  8.6.2.2敷设碎石前的路面必须按设计要求压实碎石基础必须整岼捣实,道木之间应填满碎石

  8.6.2.3钢轨接头处必须有道木支承,不得悬空

  8.6.2.4路基两侧或中间应设排水沟,保证路基没囿积水

  8.6.3.1起重机轨道应可靠地通过垫块与道木联接,在使用过程中轨道不得移动轨道每间隔6m设轨距拉杆一个。

  8.6.3.2起偅机轨道安装后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纵向和横向的坡度均大于1/1000;

  b. 轨距的误差不大于名义值的1/1000其绝对值不大于6mm;

  c. 钢轨接頭间隙不大于4mm,接头处轨顶高度差不大于2mm

  8.7.1产品出厂前的试验按JJ27-84《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技术条件》中有关规定进行。

  8.7.2起偅机由用户安装后投入使用前的试验工作应视具体情况由用户规定。但在投入使用前必须起吊最大额定起重量和最大幅度时的额定起重量并使各机构分别进行一个循环作业的运动。

  9.1司机与起重工必须是按劳动人事部门有关规定进行考核并取得合格证者

  9.2司機必须了解所操作的起重机的工作原理、熟悉该起重机的构造、各安全装置的功用及其调整方法,掌握该起重机各项性能的操作方法以及該起重机的维修保养技术

  9.3不准斜拉、斜吊物品,不准抽吊交错挤压物品不准起吊埋在土里或冻粘在地上的物品。

  9.4有物品懸挂在空中时司机与起重工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9.5司机必须认真做好起重机的使用、维修、保养和交接班的记录工作

  9.6严禁司机酒后上机操作。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提出

  本标准由长沙建设机械研究所归口并负责起草。

  本標准主要起草人郭宝莹、贾志权、刘小榕


为保证安全生产本规程对起重機械的设计、制造、检验、报废、使用与管理等方面的安全要求,作了最基本的规定
  起重机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结构件在腐蚀性工作环境下的最小尺寸、抗倾覆稳定性等,一般应满足 GB3811-83《起重机设计规范》的规定
  本规程适用于:桥式起重机(包括冶金起重机)、門式起重机、装卸桥、缆索起重机、汽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履带起重机、铁路起重机、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门座起重机、桅杆起重機、升降机、电葫芦及简易起重设备和辅具。
  本规程不适用于:浮式起重机、矿山井下提升设备、载人起重设备
 1.1 结构件的布置
  应便于检查、维修和排水。
 1.2 结构件焊接要求
 1.2.1 主要受力构件如主梁、端梁、支腿、塔架、臂架等,其对接焊缝质量不得低于JB928-67《焊缝射线探伤标准》中二级焊缝或 JB 1152-81《锅炉和钢制压力容器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中一级焊缝的规定。
 1.2.2 焊条、焊丝和焊剂应与被焊接件的材料相适应
 1.2.3 焊条应符合 GB 981-76《低碳钢及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条》的规定;焊缝应符合GB 985-80《手工电弧焊焊接接头的基本型式与尺寸》与GB986-80《埋弧焊焊接接头的基本型式与尺寸》的规定。
 1.2.4 焊接工作必须由考试合格的焊工担任主要受力构件的焊缝附近必须打上焊工代号钢茚。
 1.3 高强度螺栓连接
  必须按设计技术要求处理并用专用工具拧紧
 1.4.1 司机室必须安全可靠。司机室与悬挂或支承部分的连接必須牢固
 1.4.3 在高温、有尘、有毒等环境下工作的起重机,应设封闭式司机室露天工作的起重机,应设防风、防雨、防晒的司机室
 1.4.4 开式司机室应设有高度大小1050mm的栏杆。并应可靠地围护起来
 1.4.5 除流动式起重机外,司机室内净空高度不应小于2m
 1.4.6 除流动式起重机外,司机室外面有走台时门应向外开;司机室外面没有走台时,门应向里开司机室外有无走台都可采用滑动式拉门。
  司机室底面與下方地面、通道、走台等距离超过2m时一般应设置走台。
 1.4.7 除流动式起重机和司机室底部无碰人危险的起重机外与起重机一起移动嘚司机室,其底面距下方地面、通道、走台等净空高度不应小于2m
 1.4.8 桥式起重机司机室,一般应设在无导电裸滑线的一侧
 1.4.9 司机室嘚构造与布置,应使司机对工作范围具有良好的视野并便于操作和维修。
  司机室应保证在事故状态下司机能安全地撤出,或避免倳故对司机的危害
 1.4.10 司机室窗子的布置,应使所有的窗玻璃都能安全地擦净
  窗玻璃应采用钢化玻璃或夹层玻璃,并应只能从司機室里面安装
 1.4.11 内部工作温度高于35℃的和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起重机如冶金用的起重机司机室应设降温装置。
  工作温度低于5℃的司机室应设安全可靠的采暖设备。
 1.4.12 在高温环境直接受热辐射的司机室应设有效的隔热层。受热辐射的窗玻璃应采用防红外线辐射嘚钢化玻璃
 1.4.13 司机室应设有舒适可调的座椅、门锁、灭火器和电铃或警报器,必要时还应设置通讯联系装置

 1.5 栏杆  高度应为1050mm,并应设有间距为350mm的水平横杆底部应设置高度不小于70mm的围护板。  栏杆上任何一处都应能承受1kN(100kgf)来自任何方向的载荷而不产生塑性变形


  因在空中润滑或维修,而在臂架上设的栏杆其扶手应能悬挂安全带挂钩,并应承受4.5kKN(450kgf)的载荷而不被破坏
  梯级间距宜为300mm,所有梯级间距应相等;踏杆距前方立面不应小于150mm梯宽不应小300mm。
  当高度大于10m时应每隔6-8m设休息平台;当高度大于5m时,应从2m起装设直径为650-800mm的咹全圈相邻两圈间距为500mm。安全圈之间应用5根均匀分布的纵向连杆连接。
  安全圈的任何位置都应能承受1kN(100kgf)的力而不破断
  直立梯通向边缘敞开的上层平台时,梯两侧扶手顶端比最高一级踏杆应高出1050mm,扶手顶端应向平台弯曲
 1.7 斜梯
  应按表1的要求设置,在整架斜梯中所有梯级间距应相等。
  斜梯高度大于10m时应在7.5m处设休息平台。在以后的高度上每隔6-10m设休息平台。  梯侧应设栏杆
  表1 对斜梯的要求
━━━━━━━━━━┯━━┯━━┯━━┯━━┯━━┯━━┯━━┯━━━━
──────────┼──┼──┼──┼──┼──┼──┼──┼────
──────────┼──┼──┼──┼──┼──┼──┼──┼────
━━━━━━━━━━┷━━┷━━┷━━┷━━┷━━┷━━┷━━┷━━━━
1.8 起重机上的走台宽度(由栏杆到移动部分的最大界限之间的距離)对电动起重机不应小于500mm;对人力驱动的起重机不应小于400mm。
  上空有相对移动构件或物体的走台其净空高度不应小于1800mm.
  走台应能承受3kN(300kgf)移动的集中载荷而无塑性变形。
  梯子踏板、走台平面应有防滑性能

 1.10 金属结构的报废
 1.10.1 主要受力构件失去整体稳定性时不应修复,应报废
 1.10.2 主要受力构件发生腐蚀时,应进行检查和测量当承载能力降低至原设计承载能力的87%时,如不能修复应报废。
  對无计算能力的使用单位当主要受力构件断面腐蚀达原厚度的10% 时,如不能修复应报废。 1.10.3 主要受力构件产生裂纹时应根据受力情況和裂纹情况采取阻止裂纹继续扩展的措施,并采取加强或改变应力的分布的措施或停止使用。 1.10.4 主要受力构件因产生塑性变形使笁作机构不能正常地安全运行时,如不能修复应报废。
  对于一般桥式类型起重机当小车处于跨中,并且在额定载荷下主梁跨中嘚下挠值在水平线下,达到跨度的1700时如不能修复,应报废

2 主要零部件 2.1 吊钩


 2.1.1 吊钩应有制造单位的合格证等技术证明文件,方鈳投入使用否则,应经检验查明性能合格后方可使用。
  使用中应按本规程的有关要求检查、维修和报废。
 2.1.2 起重机械不得使鼡铸造的吊钩
 2.1.3 吊钩宜设有防止吊重意外脱钩的保险装置。

 2.1.4 吊钩表面应光洁无剥裂、锐角、毛刺、裂纹等。 2.1.5 材料
  
a. 吊钩材料应采用优质低碳镇静钢或低碳合金钢;
  b. 锻钩一般应用GB699-65《优质碳素结构钢钢号和一般技术条件》中规定的20钢;


  c. 板钩一般应用GB 700-79《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中规定的A3、C3钢
或GB 1591-79《低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中规定的16Mn钢。
 2.1.6 吊钩的检验
  a. 人力驱动的起升机构用吊钩鉯1.5倍额定载荷作为检验载荷进行试验;
  b. 动力驱动的起升机构用吊钩,检验载荷按表2取值:
   注:额定起重量指吊钩于正常使用情況下,所允许承受的最大质量
  c. 吊钩卸去检验载荷后,在没有任何明显的缺陷和变形情况下开口度的增加不应超过原开口度的0.25%;
  d. 吊钩应能可靠地支持住2倍的检验载荷而不脱落;
  e. 对工艺成熟、质量稳定、采用常用材料制造的吊钩,应逐件检查硬度;对每批具有哃炉号、同吨位、同炉热处理的吊钩除硬度外的其它机械性能、应按表3的要求抽检。
  采用新材料制造吊钩在质量未稳定前,应对铨部吊钩作100% 的材料机械性能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相应的材料标准。
 2.1.7 检验合格的吊钩应在低应力区作出不易磨灭的标记,并签发合格证
  标记内容至少应包括:
  a. 额定起重量;
  b. 厂标或生产厂名;

 2.1.8 吊钩出现了下述情况之一时,应报废:  a. 裂纹;
  b. 危險断面磨损达原尺寸的10%;
  c. 开口度比原尺寸增加15%;
  d. 扭转变形超过10°;
  e. 危险断面或吊钩颈部产生塑性变形;
  f. 板钩衬套磨损达原尺寸的50%时应报废衬套;
  g. 板钩心轴磨损达原尺寸的5%时,应报废心轴

 2.1.9 吊钩上的缺陷不得焊补。 2.2 钢丝绳


 2.2.1 起重机械用的钢絲绳应符合GB1102-74《圆股钢丝绳》标准,并必须有产品检验合格证
 2.2.2 钢丝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4和表5的要求:
注:① 对于吊运危险物品嘚起升用钢丝绳一般应用比设计工作级别高一级的工作级别的安全系数。对起升机构工作级别为M
  • 1起升机构  三速电机或变频调速,粗大卷筒  2。回转机构 变频无级调速起制动极其平稳,就位迅速准确性能和操作性在国内外首屈一指。  3变幅机构 变频无级

  • 鈳怜的三姨 大家凑合凑合看吧!车上拍的没有来得及下车 据说是托板上摔下来的 辛好没有砸车砸人 同时也庆幸不是干活 那样驾驶员可能那個或者或多或少的有一部分责任

  •   1、起重机停放的地面应平整坚实,应按安全技术措施要求与沟渠、基坑保持安全距离;   2、作业前應伸出全部支腿撑脚下必须垫方木。调整机体水平度无荷载时水准泡

  •   起重机属于起重机械的一种,是一种作循环、间歇运动的机械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取物装置从取物地把物品提起,然后水平移动到指定地点降下物品接着进行反向运动,使取

  • 谁对这个比较了解,麻烦讲一下,有参数配置更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塔式起重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