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加兰德和毛瑟卡宾98k98K哪个好?汤姆逊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好的栓动步枪之一——98k
Kar 98k毛瑟步枪,由Gew 98毛瑟步枪改进而来,Kar 98k步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纳粹德国军队装备的制式步枪,此枪几乎算是最早的狙击式步枪。从1935年开始服役,直到二战结束前都是德军的制式步枪。Kar.98k成为二战期间产量最多的轻武器之一。Kar 98k步枪成为德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间使用最广泛的步枪。是一种可靠而精准的步枪。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好的旋转后拉式枪机步枪之一。
20世纪30年代,德国重整军备,在Kar 98b的基础上结合标准型毛瑟步枪经过改进的步枪被命名为Karabiner 98k(简称:Kar 98k或者98k),被德国国防军选作为制式步枪,于1935年正式投产。k为“Kurz”的缩写,德文意为“短”,表示它比98b式卡宾枪缩短了,但相对卡宾枪其长度还是过长了。大量原有的Kar 98b和Gew 98步枪被送到工厂改装成Kar 98k。
Kar 98k步枪射击精度高,经加装4倍、6倍光学瞄准镜后,作为一种优秀的狙击步枪投入使用。共生产了近13万支Kar 98k狙击步枪装备部队,还有相当多的精度较好的Kar 98k步枪被挑选出来改造成狙击步枪。
Kar 98k步枪还可以加装榴弹发射装置发射枪榴弹。多功能性是Kar 98k步枪服役如此之广泛的原因之一。尽管Kar 98k步枪性能优异,但是随着战场上的对手装备半自动步枪(苏军SVT-40步枪、美军M1式加兰德步枪),德国人认识到这种手动步枪已经过时了,相继推出了Gew43步枪、StG44突击步枪,但是它们的出现,无法替代Kar 98k,Kar 98k步枪一直生产到纳粹德国战败投降。 Kar 98k步枪在战后被一些国家翻修和继续使用,Kar 98k作为一种经典的武器,仍然受到枪械爱好者的欢迎,并用于收藏、射击运动或狩猎。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kar 98k步枪射击精度高,经加装4倍、6倍光学瞄准镜后,作为一种优秀的狙击步枪投入使用。共生产了近13万支kar 98k狙击步枪装备部队,还有相当多的精度较好的kar 98k步枪被挑选出来改造成狙击步枪。kar 98k步枪还可以加装榴弹发射装置发射枪榴弹。
请喷子们自重,毕竟98K的仿造品中正式帮助了国军和我军一起打赢了8年抗战,请你们保持对这款经典的应有的尊重
1867年德国毛瑟两兄弟——威廉·毛瑟与保罗·毛瑟设计了一种旋转式闭锁枪机的后装单发步枪,这种步枪于1871年被采用成为标准的制式步枪。并命名为1871式步枪,这是历史上第一种毛瑟步枪。后来对毛瑟步枪的改进,增设弹仓供弹和改用发射无烟火药步枪弹。毛瑟步枪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设计,改进了枪机以及由单排弹仓改为双排弹仓供弹。毛瑟步枪很快就在全世界流行起来
kar 98k毛瑟步枪,
由gew 98毛瑟步枪改进而来,kar 98k步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纳粹德国**装备的制式步枪。从1935年开始服役,直到二战结束前都是纳粹德军的制式步枪。kar.98k成为二战期间产量最多的轻武器之一。
1898年,毛瑟7.92毫米口径1898年式步枪成为德国陆军制式步枪,德国陆军命名为gewehr 98(简称:gew 98)。从此开始了98系列毛瑟步枪近50年的时间里作为德军的制式装备的历史。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配发给大部分德国步兵,在两次大战中证明了它的高可靠性。枪械历史上的经典之作。世界各国仿造的更是不计其数,大部分手动步枪几乎都是根据它的闭锁机构设计改进而来。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gew 98步枪进行了多次改进,包括在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特许生产长度缩短的多种变型枪。 1924年毛瑟公司推出了一种标准型毛瑟步枪,在gew 98步枪的基础上将枪管缩短为600毫米,全枪长度由gew 98的1.25米缩短为1.11米,采用新的瞄准具,事实上这种标准型步枪采购数量有限,鲜为人知。中国在30年代采购了一批该型步枪,并进行仿造,称为“中正式步枪”。后来,在gew 98步枪的改进型kar 98b(98b虽被称为卡宾枪,但长度与gew 98步枪相同)的基础上,改进的标准型毛瑟步枪被德国邮政部、海关、铁路局等准军事组织采用。这种改进的标准型毛瑟步枪与后来定型的kar 98k式步枪基本相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凡尔赛条约严格限制了德国军用武器的研制和生产,但是德国人在1920年代以后就秘密地发展军用武器,kar.98k就是那个时候开始研制的。20世纪1930年代,纳粹德国重整军备,在kar 98b的基础上结合标准型毛瑟步枪经过改进的步枪被命名为karabiner 98k(简称:kar 98k或者98k),被德国国防军选作为制式步枪,于1935年正式投产。k为“kurz”的缩写,德文意为“短”,表示它比98b式卡宾枪缩短了(这就是将其称为所谓“短卡宾枪”的原因),相对卡宾枪其长度还是过长了。大量原有的kar 98b和gew 98步枪被送到工厂改装成kar 98k。
kar 98k步枪继承了98系列毛瑟步枪经典的毛瑟式旋转后拉枪机,枪机尾部是保险装置。子弹呈双排交错排列的内置式弹仓,使用5发弹夹装填子弹,子弹通过机匣上方压入弹仓,也可以单发装填。采用了下弯式的拉机柄,便于携行和安装瞄准镜,采用弧形表尺,“v”形缺口式照门,倒“v”形准星,准星带有圆形护罩。kar 98k步枪成为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间使用最广泛的步枪。是一种可靠而精准的步枪。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好的旋转后拉式枪机步枪之一。
装备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所生产的kar.98k的质量是最好的,随着战争的进程,98k式卡宾枪在加速生产后,生产工艺和质量都下降了。战争期间为了满足**装备步枪数量的需求,缩减成本,经过了多次简化生产工艺的设计更改,例如简化木制枪托,采用层板代替整块木材,枪托底部在1944年改为罩杯式冲压组件;前护箍由切削件改为冲压件点焊;弹仓底部及护弓也改成冲压钢板。后期制造的一些步枪,连枪管下方的刺刀座都省略了。1944年当年制造了200多万支kar 98k,年产量达到历史高峰。战争后期纳粹德国面临战败物资匮乏,一些步枪的制作越发简陋,质量也每况愈下。kar 98k步枪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产量最多的轻武器之一。
kar 98k步枪射击精度高,经加装4倍、6倍光学瞄准镜后,作为一种优秀的狙击步枪投入使用。共生产了近13万支kar 98k狙击步枪装备部队,还有相当多的精度较好的kar 98k步枪被挑选出来改造成狙击步枪。kar 98k步枪还可以加装榴弹发射装置发射枪榴弹。多功能性是kar 98k步枪服役如此之广泛的原因之一。
尽管kar 98k步枪性能优异,但是随着战场上的对手装备半自动步枪(苏军svt-40步枪、美军m1式加兰德步枪),德国人认识到这种手动步枪已经过时了,相继推出了gew43步枪、stg44突击步枪,但是它们的出现,因为产量问题,无法替代kar 98k,kar 98k步枪一直生产到纳粹德国战败投降。
kar 98k步枪在战后被一些国家翻修和继续使用,kar 98k作为一种经典的武器,仍然受到枪械爱好者的欢迎,并用于收藏、射击运动或狩猎。《绝地求生》最具威力的两款武器,98K和AWM现实中实力到底如何?
《绝地求生》火了有一阵子了,其中出现的的各种道具武器相信军迷朋友们也都了解一二。游戏中空投补给箱送来的AWM一枪致命,偶尔出现的毛瑟98K也是大威力的代表。游戏中的数据就不一一再提,今天我们就聊聊现实中这两款武器究竟怎么样。
Kar98k就是大名鼎鼎的毛瑟98K步枪,是二战德军的制式武器,其生产和装备数量极大,因此也得名“纳粹屠刀”。98k遗传了家族的优良精准度,加装光学瞄准镜后98k可以称得上是最早的狙击步枪。战前生产的98k质量是最好的,战争爆发后的98k明显缩水,但这丝毫不影响其二战名枪的地位。
尽管毛瑟98k称得上是手动步枪的巅峰之作,但在真实战场环境下,其作战效能远不不上半自动的美军“加兰德”步枪和苏军的SVT-40。因此德军也开始着手半自动甚至自动武器的研发,但随着战局的逆转,纳粹已经无力回天,直到战败之时,98k仍在生产和使用。
AWM使用一种增加装药量的子弹,也就是只在游戏的空投补给箱中出现的马格南步枪弹。得益于巨大的装药量,AWM拥有了接近12.7mm步枪的巨大射程和7.62mm步枪的较小体积,可谓是狙击步枪中的异类。因为其射程远的特点,AWM不仅仅成为了狩猎比赛里的常客,更被许多国家选为制式武器。
在真实的测试中,98k对普通的砖和汽车刹车片有着不俗的杀伤力。在实战中,98k使用的全威力弹和重弾尖,枪口动能3648焦耳(AK47动能1980焦耳),即使没有伤及要害,中弹者也会失去反抗能力,没人救估计一会儿就“凉了”。AWM威力也是不俗,虽然比不上12.7mm变态的杀伤和侵彻效果,AWM仍是小孔径步枪中王者般的存在。例如在awm基础上改进而来的L115A3型步枪就曾创造了2475米的变态狙击记录,其威力可想而知。(尾稳穿甲弹:晾了看官老爷们好久了,小编不是沉迷游戏,只是感情不顺罢了,望谅解。)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撕碎德日军人的钢铁利器——美制M1“加兰德”步枪
【军武次位面】作者:杨树
在二战各国的主力步枪中,美国M1“加兰德”步枪是唯一具有“代差”优势的武器。无论是德国毛瑟98K、苏联莫辛纳甘还是日本的三八大盖,均为纯手动的“全不自动”步枪,只有M1“加兰德”无需手动退壳和上弹,因而在射速上远胜同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兵们正是依靠着加兰德步枪的迅猛火力,打败了德日法西斯。巴顿曾称赞加兰德步枪为“曾经出现过的最了不起的战斗武器”,这个评价恰如其分。而这种步枪的诞生以及它的设计师,也是一个充满“美国梦”的故事。
▲约翰·坎特厄斯·加兰德(John Cantius Garand),来自加拿大的“民间枪械设计师”
说到加兰德步枪就不能不提到这支步枪的“父亲”——约翰·坎特厄斯·加兰德,这是一位“自觉成才”的枪械设计师,日出生在加拿大魁北克,童年时期随父母移居美国康涅狄格州朱伊特城。这位新移民并没受到过什么教育,因为家贫,他11岁时就当了纺织厂的清洁工,12岁才开始上学。在纺织厂的工作使他能够接触到机械并且非常着迷,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加兰德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拆解和维修机器,自己也由清洁工变成了机械师。长了本事的加兰德不甘心就在这个小厂呆下去,在1909年跳槽到了Brown &Sharpe公司(从事工具量具制造,至今仍是业内知名企业),后来在1916年又去了一家在纽约的工具公司。
▲这是加兰德的第一次尝试——M1919,有点后来M14的模样
1917年,这位设计师的机会来了,这一年美国陆军开始进行招标轻机枪,此时的加兰德正在为另一位枪械设计师John Kewish工作,他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开始设计,并从John Kewish那里获得每月50美元的资助。加兰德的设计获得了军方的肯定,但在版权问题上与John Kewish发生了争议,导致JohnKewish不愿再资助他。但由于此时军方已经比较青睐加兰德,所以他获得了进入“体制内”的机会——成了国家标准局的一名“正式工”,同时被要求在接下来的一年半内完成设计,最终完成的型号为M1919。但随着一战的结束,再加上勃郎宁M1918自动步枪已经装备美军,加兰德的第一个作品只制造了少量样品就被终止了。
▲加兰德的两种新尝试,上为T1920,下为T1921
虽然首次设计泡汤,但加兰德成功地在军方那里混了个脸熟。1919年,他被安排到著名的春田兵工厂,成了一名“顾问工程师”,不过这是文职岗位,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工程师。而到此时为止,加兰德的身份还是一个外国人,直到第二年,他才获准加入美籍。在解除了后顾之忧后,他又开始琢磨起了新式步枪。1920年,加兰德在M1919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采用了传统回转式闭锁机构和利用底火后坐式自动原理的半自动步枪T1920,但由于设计并不完善以及美军对半自动步枪兴趣太小而再次搁浅。
▲M1903手动步枪枪机(上)与加兰德步枪枪机的对比,可以看到新设计有明显不同
不过志在成功的加兰德紧接着又推出了T1921,在这支步枪上,加兰德迈出了比较大的一步,放弃了传统手动步枪上的回转式闭锁而采用了卡铁偏转式闭锁机构,仍为底火后座式自动原理。但这个设计依然存在问题,试验证明底火后坐的可靠性并不好,改进余地也小,因此加兰德又大胆地采用了先进的导气式机构并继续加以完善。1929年6月,T3半自动步枪问世了,这是伽兰德在设计上的“大跃进”,因为无论是自动原理还是枪机结构,都是与之前的传统枪械不同。
▲M1步枪和春田步枪弹,扳机护圈前的“小圈”就是保险,手不离枪即可完成开关动作,这种操作特点也为后来的美军步枪所继承
在经历了与另一位设计师彼德森的竞赛和“口径之争”后(采用7mm还是7.62mm的争论,时任陆军部长的麦克阿瑟以后勤供应为由而延续了7.62mm),加兰德的T3最终在1936年1月通过了军方的验收,成为美军新一代制式步枪。其正式名称为“United States Rifle, Caliber .30, M1”,通常就译为“M1步枪”,或加上设计师的名字叫做“M1加兰德步枪”,这也是世界上第一种制式半自动步枪。如果说M1903步枪算是抄袭之作,那么加兰德步枪就完全是美国的原创了,这也是美国步枪“走自己的路”之开端。虽然加兰德的设计终获成功,但他却没有从这支步枪上获得过经济利益,只得到了“精神奖励”——在1941年和1944年获得卓越功绩服务勋章(Medal for Meritorious Service)和卓越勋章(Medal forMerit),他直到退休也仍然只是个“顾问工程师”。
▲加兰德步枪的不完全分解结合很简单,易于上手,能在从沙漠到丛林的环境下可 靠使用
通过定型试验后,加兰德步枪并未立即大量装备,因为当时美国正处于两战之间的和平岁月,美国政府认为没有必要立即大规模换装。直到1940年,该枪的产量才达到每天20支的水平。在二战开始后,美国才开始大量生产加兰德步枪,由于战争需求量巨大,所以由春田和温彻斯特两家共同生产,到二战结束时,总共生产了400多万支,远比同时代半自动步枪——苏联SVT-40和德国G43产量要大得多。到战争中后期,几乎所有的美国大兵都是人手一支加兰德,原来的手动步枪M1903多改为狙击步枪使了。由于加兰德步枪采用觇孔瞄具,后来大量生产的M1903也改成同样的瞄具,以便士兵适应。
▲加兰德步枪曾配用长达40多厘米的M1905刺刀,但除了壮胆外并无其它优势,后来改用了25厘米的 M1短刺刀
加兰德步枪相比同时期的手动步枪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来看一下它的数据:口径7.62毫米;总重4.5公斤;全长1100毫米;枪管长610毫米;使用.30-06春田步枪弹(7.62×63毫米);枪口初速853m/s;有效射程457米;射速最快可达40到50发/分钟,一般战场条件下也能到30发/分钟。如果对比同代的手动步枪,多数性能差别不多,威力略大,唯有射速一项远超其它步枪,这使得美军步兵火力要比使用手动步枪的军队要强大很多,后世学者一般认为美军步兵班的火力约等于1.5个德军步兵班和2.5个日军步兵班,再加上其它方面的优势,美军碾压对手顺理成章。
这种高射速是通过其颠覆性的“导气式半自动”原理来实现的。所谓“导气式”就是指将一部分火药气体从枪口附近的开口引出,利用这部分能量来推动后部枪机完成解锁、抛壳、推弹、复进和闭锁运动。由于这一系列活动都不需要手动完成,其卡铁偏转的角度也比手动步枪90度的旋转角度小,所以两发之间的间隔就非常小。在手动步枪中,只有英国李-恩菲尔德步枪凭借其后方闭锁设计能略微接近加兰德步枪的射速。
加兰德步枪虽然是“半自动”,但实际上在枪械发展史上是一种过渡类型。因为它的供弹系统还是弹仓,而不是后来更加实用的弹匣。为了提高装弹速度,采用了双排八发弹夹,整体压入。因为双排弹如果对不齐会导致装弹困难,所以美国大兵在装弹前多有在头盔上把子弹磕齐的动作。弹夹在子弹打完之后会被弹出,同时发出“乒”的一声响,这种非常清脆悦耳的声响也是很多人喜欢加兰德步枪的原因。有的解释说这是为了提醒士兵要重新装弹,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弹夹就在眼前飞出,并用不着发出声音来提醒。发声缘于弹夹的薄钢片构造——由于弹出时并不能保证弹簧会击打在弹夹底部的正中央,两侧的薄片就会和弹仓壁发生碰撞,而薄片又易于振动,从而发出清脆声响。
▲美军步兵班装备齐全,火力充足,即使加兰德需要装弹也很难被乘机“占便宜”
有一种说法是敌人会利用加兰德步枪这种特点,在听到“乒”的一声后,就会乘美军士兵再装填的空当发动冲锋来打败美军,而美军后来也学会了扔空弹夹来诱敌出击,借机杀伤敌人。这种说法广为传播,但实际上是存在很大疑问的。首先,战场并不安静,在枪炮轰鸣的环境下,弹夹弹出的那点声音简直小得不得了,很难被听见。其次,这种传说多见于在欧洲战斗的美军,而在太平洋战场和朝鲜战场上则鲜有记录。如果说加兰德步枪确有这个缺陷可供利用,那么只有德国人能想到似乎也说不过去。第三,美军又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多数情况下都至少是以班为单位,除了加兰德还有冲锋枪和轻机枪,几乎不可能出现所有人同时需要装弹的情况。就算真这样,再装填也不过一到三秒,如果不是离的超近,否则根本不够冲过来的。况且就算德军能冲到近前,美军也还有手枪和手榴弹可用,除非德军真是一根筋到了只考虑加兰德步枪这一个因素的程度,才会傻到去“听声冲锋”。
▲加兰德步枪的副业——发射枪榴弹,不过得加上一个专用的瞄具
其实根据射击爱好者的实践,弹夹掉在硬化地面上发出的声音要比单纯只从弹仓中弹出大不少,这可能是“听声冲锋”中“声”的真正来源。但即使如此,这种传说发生的条件也很苛刻——战场要比较安静、美军只有一两个人还得孤立无援、双方距离非常近、而且是步兵对步兵,这基本上只能是纯步兵之间的巷战才符合。不能说这种情况绝对没有,但肯定是非常少见的。所以真实情况可能是的确在少数情况下发生过“听声冲锋”,但并非普遍情况,只是因为这事显得很“智慧”才广为流传。在亚洲战场环境下,弹夹经常会掉在沙土质地面上,就更不会发出声音,也就不存在这种传说发生的前提了。在经典美剧《兄弟连》中,E连的大兵们扛着加兰德步枪从头打到尾,“听声冲锋”一次都没有出现过。
▲打了一半再装弹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不过要当心被枪机夹成“加兰德拇指”
另一种说法是加兰德步枪只能打完全部8发才能重新装弹,如果只剩三两发时恰逢敌军冲击,美军士兵往往选择对空射击掉剩余子弹再重装一个8发弹夹。这其实也是一个谬传,加兰德不会蠢到把中途装弹的功能都忘了,如果真这样恐怕也通不过军方的验收。实际上加兰德步枪是可以中途装弹的,只是因为要逐发装填所以会慢一点,如果情况紧急,迅速打光子弹再装个整弹夹确实会快一些,这可能就是这个传说的来历。不过在装填半满弹夹时要小心一点儿,要同时设法阻挡枪机复进,否则拇指会被夹伤。
在太平洋战场上,高射速的加兰德步枪让日军吃尽了苦头,手动的三八大盖完全不是对手,通常两名步枪手交替射击就能压制日军一个班,相当于能以一敌五。日军每打一枪就会招来加兰德步枪雨点一般的还击,再加上威力大,在穿透丛林中茂密的枝叶后仍有足够的威力,甚至能打穿树干,许多鬼子兵丧命于加兰德步枪的优势火力之下。日军在饱受摧残之后才想起来半自动步枪的好处,但搞原创已经来不及了,就拿着少数缴获的加兰德步枪照猫画虎搞出了“日本的加兰德”——“四式步枪”,不仅外形神似,就连容易夹手的毛病也学了个像,真是“连错题都照抄”。不过这种抄袭之作还没来得及发挥作用,日本就已经被打趴下了。
▲下方为D型狙击步枪,瞄具装在一个衬套上
在二战末期,伽兰德步枪也被改造为狙击型,有M1C与M1D两个型号,为不影响装弹和机械瞄具,它们的光学瞄具都偏向左方。要区分它们一是看枪口部分,二是看瞄准镜的安装方式。M1C用销子和螺丝把光学瞄具固定在机匣左侧,M1D则是把瞄准镜座安装在一个枪管衬套的左侧上,对步枪的改动不大。与M1903改造成狙击型的过程相反,M1步枪的狙击型都是用普通步枪改造的,并没有“精挑细选”。这两种狙击枪没有赶上二战,直到在朝鲜战争才有上阵机会,多数装备在海军陆战队。不过这两种型号只在350至550米内能保证较高的命中率,因为它们的瞄准镜只有2.5倍,而且使用的是普通弹而非专用弹。
在朝鲜战争中,志愿军缴获了不少加兰德步枪,由于其射速快,威力大,很受志愿军官兵的欢迎,被称为“大八粒”或“八粒快枪”。志愿军的“狙神”张桃芳,据说也曾使用过加兰德步枪,在他的冷枪射击中保持了高命中率,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加兰德步枪不错的精度。韩军是二战后加兰德步枪的大用户,不过其相对沉重的枪身让身材瘦小的韩军士兵使用起来很费劲,有时甚至被后坐力放倒,不得已美军曾一度只让韩军使用卡宾枪。
伽兰德步枪实际上装备的时间并不算长,相比用了七十多年的M1911手枪,加兰德步枪在1957年就被M14步枪所取代,但其服役时间恰好覆盖了二战时期,就像1990年世界杯上意大利队的最佳射手、只在世界杯期间大放异彩的斯基拉奇一样,简直就是为二战“量身定做”的武器,作为一种过渡形式的步枪来讲已经是物尽其用,无所遗憾了。时至今日,加兰德步枪仍因其承载的历史意义和简洁的外形在美国、日本、菲律宾和我国台湾地区等地被用做礼宾枪(韩国的礼宾枪是相对轻巧的M16,看来是至今也玩不转加兰德)。加兰德步枪在民间的拥趸也不少,由于其产量大,弹药容易取得,品相多数也不错,很受枪迷们的喜爱,如果你有机会出国旅游,不妨顺便到射击场体会一下加兰德步枪那清脆的响声。
当然,这么经典的武器,在影视作品和游戏中怎么能少得了呢?下面就到了猜片猜游戏时间了。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军武次位面》是最受欢迎的网络军事节目之一,每周五在搜狐、优酷等网站更新
《军武次位面》是最受欢迎的网络军事节目之一,每周五在搜狐、优酷等网站更新
今日搜狐热点二战排名第一的步枪,毛瑟98k加兰德莫辛纳甘统统不是对手
李-恩菲尔德步枪(Lee-Enfield)是1895年至1956年英军的制式手动步枪,是史上最成功的动作步枪之一,在1895年11月首次亮相,其口径为303MM,至今在军事、体育和仪式性的角色中使用,一百多年以来,它以原来的形式出现,这款步枪由世界各地的制造商生产,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印度,据估计,这种类型的步枪总共大概有1700万支.。常常高居手动单发步枪的排行榜榜首。
这个端弹夹式步枪是日生产的,它本质上是MLE步枪的一个改进型,虽然设计的操作重量更轻,而且较短的枪管约640MM,。303MM口径成为李-恩菲尔德产品的标准,包括MLM,MLE和SMLE步枪。
李-恩菲尔德步枪是英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标准步兵步枪。尽管战时做了很多为战争的改进,但SMLE MK3步枪仍表现出色。因此,SMLE MK3成为了修改后的SMLE MK4...型号,一个新的版本应运而生。战争结束后,英国军队重新命名。最终改进为固定型号,改武器重约4公斤,总长度为1130MM,枪管长度为635MM。初速每秒2441英尺,有效射程约2000码。用的是10发弹夹,照门为可调表尺照门和后固定准星,可以在机匣顶部安装瞄准镜。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了李-恩菲尔德-MK4走上舞台的机会。这些步枪在1941年被英国陆军装备,这款步枪做工精良,这增加了和他们的对手的对抗能力,整枪质量也得以减轻,,使得它更加轻便易拿。一种新的刺刀也向前被固定在枪体的下方,这在短兵相接的时候有了可用性。MK4型成为了大规模生产型号。此款枪也在战争中衍生除了聚集型,从现有的澳大利亚和英国的步枪系列中发展出来,这些步枪也引来了即将到来的朝鲜战争
“丛林型卡宾枪”出现在战争年代,目的是为了解决在丛林坏境中对这种特殊武器的需求。这就是5号步枪,它有一个闪光抑制器和短小的枪身以提高操作性。澳大利亚人做了新型号的试验,MK6丛林卡宾枪。这两种模式都没有进入完全批量生产。
许多早期型号的的李-恩菲尔德系列步枪后来被广为接受,并且在新兵训练中使用这些有效又便宜的武器。
虽然冷战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北约这些诸多国家却带来了标准的7.56*51MM弹药。当时的李-恩菲尔德步枪现在被改装成实验步枪,用来发射新的弹药。对这支枪的估计不足迫使英国军队对其现有的李-恩菲尔德系列步枪进行相应的升级,但印度公司Ishapore最终以7.62MM2A和7.62MM2A1的型号生产了7.56*51M的发射系统。Ishapore步枪的生产始于1963年,并一直持续到1975年。
Ishapore7.62*51M步枪的长度为1130毫米,重量不超过4.7公斤,弹药用的是7.62*51mm北约弹,枪口初速为792m/秒,带有12发的可拆卸式弹夹,瞄具是固定是准星和可调斜坡式照门。
总的来说,各家生产的李恩步枪各有不同,英国本土生产的步枪由皇家恩菲尔德工厂,皇家sparkbrook工厂,伯明翰武器公司,伦敦武器公司,Royal Ordnance工厂生产。美国版本则由野蛮人武器公司生产,加拿大的产品则是由 Longbranch 生产。巴基斯坦,李恩菲尔德步枪由巴基斯坦军火工厂生产,澳洲的生产厂是 Lithgow 轻武器公司生产。
枪械参数:
操作:单发手动
口径: .303英寸
弹药:7.7×56mm R步枪弹(因此,又称“英七七”。)
弹匣容量:5发/弹夹(双弹夹)
重量:8.8磅
全长:1130毫米
枪管长:640毫米
初速:738米/秒
射程:1000码
让子弹飞一会中有张麻子 用的李恩步枪的展示,,集结号中也有出现,谷子地说这枪不好使,有失偏颇,李恩可以说是二战最好的步枪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毛瑟卡宾98k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