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说谎试试看看,我只不过想传个图片,仅此而已~

&p&全文发表于:&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zI1OTAwNDc1OA%3D%3D%26mid%3Didx%3D1%26sn%3D8ff9e7df0c7de0bef57f37b%23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朋友如何变身恋人?|Escape The Friend Zone&i class=&icon-external&&&/i&&/a&&br&&/p&&br&&p&这个问题千百年来争论不休,先来看几个研究。&/p&&br&&p&Norwegian大学的研究者们调查了308位异性恋学生,询问他们有关友情、性吸引力和误解社交信号的经验。结果表明&strong&男性常常高估了自己对女性的性吸引力&/strong&,&strong&女生们出于友谊的行为常常被误解,据统计,上一年平均每个女生被误解3.5次。&/strong&&/p&&br&&p&这个结果可以预测这样一种情况:&strong&当女性认为自己与某位男性朋友之间是纯友谊时,这位男性却很有可能误解两人的关系,在他的认知中,两人并不是纯友谊。&/strong&&/p&&br&&p&来自Wisconsin大学的心理学教授April Bleske-Rechek说:“&strong&男人和女人确实希望能保持纯洁的友谊,但是数据显示,干扰这种友谊的是性吸引力&/strong&。”&/p&&br&&p&April Bleske-Rechek教授研究了异性朋友间产生性吸引力的问题。首先,他们招募了88对异性朋友(大学生)完成一份问卷来了解这一问题。结果表明,&strong&这种性吸引力是存在的&/strong&,但&strong&女性对男性的性吸引力更大,而男性对女性的性吸引力则较小&/strong&。&/p&&br&&p&之后他们扩大了调查范围,对107名10-23岁的年轻人和322名27-55的成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让他们写下异性友情带来的好处和困扰。&strong&结果发现这种性吸引力基本都是列在困扰下的,接近一半的年轻人都提到了彼此产生的吸引力是种困扰。女性虽然提的比男性少,但仍然也会是她们的困扰。&/strong&&/p&&br&&p&其实,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界定“纯友谊”?以及,有没有必要讨论“男女之间是否存在纯友谊?”&/p&&br&&p&毕竟,性别越来越不再是爱情发生的前提了。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其实是复杂多样、各不相同、非常独特的。友情、亲情、爱情这三个词,远远不能穷尽人和人之间关系的类型。&/p&&br&&p&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里说过这样一句话:&/p&&blockquote&&strong&无论你们多么喜欢简略的事实,都无法否认(人本质的)这种复杂的真实性。&/strong&&strong&简单粗暴的分类方式永远都不能带领我们走近真理,尊重你和对方之间的感情的独特性才是解决困惑最好的路径。&br&&/strong&&/blockquote&&br&Reference:&br&Bleske-Rechek, A., Somers, E., Micke, C., Erickson, L., Matteson, L., Stocco, C., ... & Ritchie, L. (2012). Benefit or burden? Attraction in cross-sex friendship. &i&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i&, &i&29&/i&(5), 569-596.&br&Bendixen, M. (2014). Evidence of systematic bias in sexual over-and underperception of naturally occurring events: a direct replication of Haselton (2003) in a more gender-equal culture. &i&Evolutionary Psychology&/i&, &i&12&/i&(5), .&br&Freud, S. (1989). &i&New introductory lectures on psycho-analysis&/i& (Vol. 2). WW Norton & Company.&br&&br&&p&&b&----------------------------------------&/b&&/p&&b&“KY&/b&&b&教主&/b&&b&”&/b&&b&将于近期停止更新&/b&&b&,&/b&&b&我们已经搬家到机构账号&/b&&b&“KnowYourself”&/b&&b&。&/b&&b&欢迎关注新号&/b&&b&“KnowYourself”&/b&&b&查看更多相关文章及回答&/b&&b&。&/b&&br&&p&本文内容来自微信公号KnowYourself(knowyourself2015)&br&&/p&&p&心理学领域逼格最高的公号,做有审美、有态度的先锋学术ICON.&/p&
全文发表于: 这个问题千百年来争论不休,先来看几个研究。 Norwegian大学的研究者们调查了308位异性恋学生,询问他们有关友情、性吸引力和误解社交信号的经验。结果表明男性常常高估了自己对女性的性吸引力,女…
【“科研君”公众号初衷始终是希望聚集各专业一线科研人员和工作者,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也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释和普及生活中的 一些现象和原理,展现科学有趣生动的一面。该公众号由清华大学一群在校博士生发起,目前参与的作者人数有10人,但我们感觉这远远不能覆盖所以想科普的领域,并且由于空闲时间有限,导致我们只能每周发布一篇文章。我们期待更多的战友加入,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每个人都是科研君,每个人都是知识的传播者。我们期待大家的参与,如果你想加入我们,欢迎私信~】&br&&br&======================================================================&br&&br&&p&要想解决如何恢复自己的记忆力,我觉得应该先简单介绍下记忆分类以及记忆产生的生物学机制。&/p&&p&&b&记忆的分类&/b&:学习是获得新信息和知识的过程,那么记忆则是对所学信息的保存过程。记忆有很多种分类,而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保持时间长短,我们将记忆分为长时程记忆(long-termmemory)和短时程记忆(short-term
memory)。&/p&&p&&b&短时程记忆(short-term memory&/b&&b&)&/b&:也称为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或电话号码式记忆。指当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程记忆经常需要理智地保留信息,比如说美女告诉你她得电话号码,你可能反复默念,并且在一段时间内能记住它,但是如果这个号码太长,可能就很难记住了。而我们通常就是衡量一个人的数字广度来研究短时程记忆(数字广度:一个人听到一串随机组合的数字串后能重复念出的数字的个数),一般人正常的数字广度是7±2个数字。&/p&&p&我们知道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也是记忆的基本单位,&b&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方式是通过外界刺激后,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释放神经递质到后一个神经元树突上,而轴突末端的突触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联系的形成和强化就生成了记忆。&/b&所以说&u&&b&记忆的形成主要依赖于突触传递强度的改变&/b&&/u&,而短时程记忆的形成主要是对已存在的突触蛋白进行修饰,短时改变突触连接强度。现在一般认为,海马、杏仁、间脑、前额叶皮质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形成了短时记忆回路,其反馈为正反馈,随着研究的越来越深入,小脑、大脑皮质、丘脑等脑区对短时记忆的作用也逐渐被发现。&/p&&p&&b&长时程记忆(long-termmemory&/b&&b&)&/b&:指几天、几月或者几年前储存的信息仍能再现的记忆。短时程记忆的内容可以逐渐通过一个记忆巩固(memory consolidation)的过程而转变成永久存储的形式,但是记忆巩固过程并不一定需要短时程记忆作为中介,长时程记忆和短时程记忆可能同时平行存在。&/p&&img src=&/f8cea61ba0f4c6cbfdae3_b.png& data-rawwidth=&557& data-rawheight=&2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7& data-original=&/f8cea61ba0f4c6cbfdae3_r.png&&&br&&p&根据研究,长时程记忆的机理与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改变有关,如果短时记忆转化成长时记忆,则需要启动基因的表达和翻译,需要蛋白的合成。通过短期记忆强化,中间神经元释放更多血清素,促成感觉神经元长出新的突触,谷氨酸的的释放量也相应增加,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更加强化。举例子说,你重复单词的次数越多,或者练习弹钢琴的次数越多,相关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就会越强。目前认为,丘脑、下丘脑和乳头体在形成长时程记忆的过程中很重要,而大多数长时程记忆最终储存在大脑皮层中。&/p&&p&从记忆形成的生物学机制上来看,如果想提高记忆力,可以&/p&&p&1.
保障神经系统的健康。神经系统就像是硬件,是提高提高记忆的基本,除了保护你的脑子不被撞伤撞脑残,保障脑子的营养供应是非常重要的,待会我再讲怎么“保养”脑子。&/p&&p&2.
让神经元之间联系的活性突触数量增加(实际效果是记忆加深)。神经元之间联系的活性突触数量越多,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越强,记忆的效果就越好。那么理论上能使神经元之间连接增强的方法对记忆力的提高都是有帮助的。&/p&&p&所以,结合以上两点,看看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切实可行的提高记忆力的方法有哪些。&/p&&p&&b&1.
&/b&&b&从保障神经系统的健康的角度出发&/b&&/p&&p&&b&饮食&/b&。没错,想也想得到,营养不好皮肤都会变差,何况是工作量那么大的脑子!在这里要告诉大家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饱和脂肪不利于脑子的保养,研究表明长期喂食高饱和脂肪食物的小鼠在学习和记忆测试中表现更差,所以这类食物为主食的人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有所增加。而我们常吃的一些食物:奶油、肥猪肉、动物皮(鸡、鸭皮等)、火腿、培根、香肠、油炸食品、西点、糕点类……都含有很高的饱和脂肪酸,而且一般动物性脂肪含饱和脂肪酸更多,很多垃圾零食有较高的饱和脂肪酸,也就是说,好多好吃的东西都可能会让你变笨。。。。。&/p&&p&不过,大脑的大部分组织都是由脂肪构成的,所有的细胞膜和鞘膜都需要脂肪酸,所以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ω-3类的脂肪,对脑子比较好,所以推荐食用含这些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鱼类、坚果和植物种子。当然你要买鱼肝油吃也可以咯。&/p&&p&另外,水果和蔬菜也是大脑的健康美食。所以我又要老套的提醒大家多吃水果和蔬菜。什么,你问我吃哪些蔬菜?十字花科食物含有的硫糖苷具有乙酰胆碱脂酶抑制剂的功效,长期食用这些蔬果可减少体内乙酰胆碱流失,像什么卷心菜、甘笋、辣椒、胡萝卜、菠菜、紫菜等都有助于增强记忆力。英国最新的一项研究也证实,花椰菜、马铃薯、柳橙、苹果和白萝卜等蔬果含有硫糖苷,可以帮助增强记忆力,甚至可预防老年痴呆症。&/p&&img src=&/e68dfd863d7fae_b.png& data-rawwidth=&556& data-rawheight=&2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6& data-original=&/e68dfd863d7fae_r.png&&&br&&p&值得提出的是,&u&&b&吃夜宵会影响记忆力&/b&&/u&。最近刊登在eLife杂志上的最新研究指出,养成深夜吃零食的习惯可能会导致大脑学习和记忆能力的缺失。所以&u&饮食上不仅食物要选的好,时间也要选择好&/u&,千万不要养成坏得进食习惯,不然“上去的是体重,下来的是智商”。呵呵。&/p&&img src=&/c9fd17945b62dae1394a2dab81877f7a_b.png& data-rawwidth=&562& data-rawheight=&4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2& data-original=&/c9fd17945b62dae1394a2dab81877f7a_r.png&&&br&&p&&b&2. &/b&&b&从让神经元之间联系的活性突触数量增加的角度出发&/b&&/p&&p&1)&b&睡眠&/b&。没错,这个不得不提,大家可能都有感受,但是我依然要拿出科学证据来说明睡眠有多重要。关于睡眠可以增强记忆的观点有着很长的历史,但是也只是在最近20年来才渐渐出现了可靠的实验数据证明。很多报道也都显示出睡眠对记忆的作用,比如睡眠对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有帮助,而2014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揭示了睡眠与记忆之间的关系:&b&当我们进入深度睡眠时,大脑神经元会长出新的突触,并加强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从而巩固和加强记忆。&/b&&/p&&p&所以说,在你睡觉的时候大脑并没有休息,而是非常活跃的,不过做梦的睡眠对记忆并不重要(做梦都是在快波睡眠的阶段中发生),重要的是慢波睡眠(慢波睡眠属于深度睡眠的阶段,人体内各种生理功能的新陈代谢、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的修复都是在这个阶段中进行的),在慢波睡眠过程中,原来学习时活跃的那些细胞,重新活跃起来,从而长出新的突触。刚才上文也说过,神经元之间联系的活性突触数量越多,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越强,记忆的效果就越好,所以好好睡觉确实对增强记忆力有帮助。&/p&&img src=&/1ef23ddcbd48f47129bbe2_b.png& data-rawwidth=&557& data-rawheight=&4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7& data-original=&/1ef23ddcbd48f47129bbe2_r.png&&&p&说到睡眠,我顺便解释下题主提到的熬夜和睡眠之间的问题,在这里,我想说明几个观点:&/p&&p&&b&&i&1&/i&.“&/b&&b&睡不够8&/b&&b&个小时会伤身体”&/b&&b&的观点是错的!是错的!&/b&&b&比起睡眠时间,睡眠质量以及良好的生物钟节律更重要&/b&。&/p&&p&适当削减不必要的睡眠时间,合理安排后是完全可行的,大量实验研究表明,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将睡眠时间从8小时缩短到6小时甚至是更短是完全可行的,对健康不会造成大影响。&/p&&p&当你了解好自己睡眠时间,计算出自己平均睡眠时间,以30min为为单位晚睡,第二天按时起床(注意:一定是按时起床);或者按时就寝,早起半小时。当然开始适应期很困难,也会出现睡眠不足的反应,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午睡来弥补,但午休以10-15min为好,不要超过90min(这是REM和NREM睡眠的最少单位时间),否则会影响到生物钟节律。&/p&&p&所以说,如果训练的好,根据自身情况缩短睡眠时间,你晚上熬夜是完全ok的。但问题就出现在,大多数人并不是“合理而规律的熬夜”,也并非在通过掌握了自己睡眠时间后科学的缩短自己的睡眠时间,再加上传统的错误观点的影响,另外还有加上不舒服的适应期,导致觉得晚睡很糟糕。比起晚睡熬夜,生物钟节律的紊乱、睡眠质量的降低才更危险。&/p&&p&2.&b&治疗昼夜节律性睡眠障碍(比如睡眠时相延迟综合症,即睡眠时间带向后大幅度偏移)的最简单最现实的方式就是:不管你什么时候开始睡觉,一定要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起床。&/b&&/p&&p&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生物钟正常运作,也是拥有高质量睡眠的前提条件。如果觉得困,可以通过午休方式补充睡眠,但是绝对绝对不能根据前一天的睡觉的时间决定起床时间。&/p&&p&&b&3.&/b&&b&利用生物钟规律可以提高睡眠质量。起床不精神,很可能是你选择起床的时机不对!!&/b&&/p&&p&睡眠时,快速动眼睡眠(REM,也叫快波睡眠)和非快速动眼睡眠(NREM,也叫慢波睡眠)反复进行,平均90分钟一个单位。REM是大脑适应清醒的状态,因为这时身体充分休息,但是大脑状态比较活跃,在这个阶段醒来,我们更容易感觉精力充沛。相反,如果在NREM中被吵醒,大脑很难短时间内转换状态,人们就会感觉晕晕乎乎,睡眠朦胧,所以很多时候早起感觉意识模糊,精神不振,出现像题主说的“呆滞,麻木”,很可能就是因为“醒来的时间不对”。&/p&&p&那么,我们如果想起来后感觉神清气爽,那么就要争取在REM阶段醒来,所以在睡着后4.5小时、6小时、7.5小时后起床,精神会更好,再加上我们的入睡时间,就能合理的提高睡眠质量了。&/p&&p&比如:&/p&&p&我每天要8点起床,我要睡7.5小时,但是我需要30min才能入睡,那么我晚上就要在12点睡觉。&/p&&p&如果我熬夜到凌晨3点,我睡4.5小时,加上30min入睡时间,我明天早上依然在8点按时起床,虽然只睡了4.5h,但是还是会感觉很精神。&/p&&p&&b&运动!运动!运动!重要的事说三遍&/b&。&/p&&p&有研究结果显示,有氧运动对短时程有影响,对长时程记忆影响显著。&/p&&br&&p&第一,有氧运动可以促进神经元生长,经常在转轮上跑步的小鼠,其海马体神经元数量会有所增加,它们在学习和记忆测试上的表现也相对较好。&/p&&p&第二,有氧运动能使大脑获得更多地氧和营养物质。大脑重量虽然只占体重四十七分之一,但是耗氧量却占人体耗氧量的四分之一,在记忆和思考问题时,大脑需要的氧更大。而有氧运动能提高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机能,提高肺活量和血红蛋白数量,从而提高氧运输能力,改善大脑供血情况,保证脑在记忆时对氧和营养物质的需求。&/p&&p&第三,有氧运动促使脑内RNA含量增加,RNA的增加有利于记忆过程中所需蛋白质的合成的增加,而记忆的存储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p&&p&最后,有氧运动能提高人体各感觉器官功能。“记忆的存储分配于全部感觉系统之中”,所以感觉与记忆有密切关系。因为有氧运动中每个动作都依赖于各种感觉器官来实现,使大脑皮层反应速度加快,视觉变更敏锐,听觉中枢兴奋性集中,位觉和本体感觉的功能加强,促进记忆力的提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记忆时用多感官结合记忆会比较好,比如说记单词时一边看一边读一边写比光默默的看着单词的记忆效果要好得多。&/p&&p&&b&最后我们做一个总结:&/b&&/p&&p&1. 调节和恢复生物钟的节律,在REM阶段醒来,通过提高睡眠质量来提高记忆力;&/p&&p&2. 注意饮食,鱼肉蛋奶制品、坚果水果和蔬菜有利于大脑的保养,尽量远离含饱和脂肪酸较高的垃圾食品。&/p&&p&3.离不开的运动。想想你身边很多跳广场舞、打太极的大爷和大婶,是不是一个二个都依然思维敏捷,谈起小区里八卦新闻毫不含糊,并且记得小区里每一个到了年龄却还没对象的单身小孩。。。。。⊙﹏⊙b汗&/p&&p&&b&Reference&/b&&b&:&/b&&/p&&p&1
Euston, D. R. & Steenland, H. W.
NEUROSCIENCE Memories-getting wired during sleep. &i&Science&/i&&b&344&/b&,
, doi:10.1126/science.14).&/p&&p&2
Yang, G.&i& et al.&/i& Sleep promotes
branch-specific formation of dendritic spines after learning. &i&Science&/i&&b&344&/b&,
, doi:10.1126/science.14).&/p&&p&3
Loh, D. H.&i& et al.&/i& Misaligned
feeding impairs memories. &i&eLife&/i&&b&4&/b&, doi:10.7554/eLife.0).&/p&&p&4
Mark F. Bear, Barry W. Conners, Michael A. Paradiso. Neuroscience: exploring the brain [M].U.S.A: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2007.&/p&&p&5
孙晖,林源.睡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p&&br&&br&【“科研君”公众号初衷始终是希望聚集各专业一线科研人员和工作者,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也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释和普及生活中的 一些现象和原理,展现科学有趣生动的一面。该公众号由清华大学一群在校博士生发起,目前参与的作者人数有10人,但我们感觉这远远不能覆盖所以想科普的领域,并且由于空闲时间有限,导致我们只能每周发布一篇文章。我们期待更多的战友加入,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每个人都是科研君,每个人都是知识的传播者。我们期待大家的参与,想加入我们,进QQ群吧~:】&br&&br&&br&&br&&br&&p&【非常高兴看到大家喜欢并赞同我们的回答。应许多知友的建议,最近我们开通了同名公众号:&b&PhDer&/b&,也会定期更新我们的文章,如果您不想错过我们的每篇回答,欢迎扫码关注~ 】&br&&/p&&br&&p&&a href=&///?target=http%3A///r/5zsuNoHEZdwarcVV9271&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r/5zsuNoH&/span&&span class=&invisible&&EZdwarcVV9271&/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科研君”公众号初衷始终是希望聚集各专业一线科研人员和工作者,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也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释和普及生活中的 一些现象和原理,展现科学有趣生动的一面。该公众号由清华大学一群在校博士生发起,目前参与的作者人数…
我最近看到一个公开课讲的是中国的税收,觉得不错:&br&&a href=&///?target=http%3A///special/cuvocw/zhongguoshuishou.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上海财经大学公开课:中国税收专题&i class=&icon-external&&&/i&&/a&
我最近看到一个公开课讲的是中国的税收,觉得不错:
&p&&b&谢邀。此文虽长9000字整 ! 全手码,预计花费您10分钟左右才能阅读完,建议不跳读。值得收藏。这是知乎朋友的热情啊,一个小时之内,就看到了收藏是点赞的三倍!!!哈哈,为什么! ! !&/b& &/p&&br&&p&&b&①时间&/b&&/p&&p&如果你想要在某个知识领域成为the best of the best,你必须要花至少10000小时实实在在的练习和学习。&b&然而,Josh Kaufman却推翻了这些观念,提出了你只需要20小时就能不错的掌握一个全新的知识和技能。&/b&
如果我们能在最初的20小时内熬过初学阶段的不适感和挫败感,我们其实能很轻松地掌握一个全新的领域。哈!20个小时=2个沉睡的夜晚=1周娱乐时间的总合,听起来的确很不错。
嗯,我的意思是用20小时学习一门大学教材。&/p&&br&&p&&b&②案例&/b& &/p&&br&&p&高效利用时间的&b&案例&/b&:&b&学更多更多的知识,做更多更多的事情。简直是知识、精神双饱满!!&/b&&a href=&///?target=http%3A///blo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斯考特·杨(Scott Young)&i class=&icon-external&&&/i&&/a&12个月之内,&b&自学&/b&完成了传说中的&a href=&///?target=http%3A//www.eecs.mit.edu/academics-admissions/undergraduate-programs/course-6-3-computer-science-and-engineerin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IT计算机科学课程表&i class=&icon-external&&&/i&&/a&的全部33门课,从线性代数到计算理论。按照他的进度,读完一门课程大概只需要&b&1.5&/b&个星期。&b&这是我见过的大学生里在学习方面活得最充实的人。&/b&
我曾经对他的学习方法做过超认真的整理:&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怎样做才能不虚度大学的时光? - 白诗诗的回答&/a&&/p&&p&
关于他的学习方法,&a href=&/people/warfalcon& class=&internal&&warfalcon&/a& 评价如是:&/p&&br&&blockquote&评价a:&b&每天学习10小时,10天左右就要考试一次,并通过,这个学习效率非常高,更不用说重复了33次。在学习一门新的知识时短时间集中注意力不难&/b&,但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做不到很好的&b&放松&/b&,只要持续二、三个月左右就会达到一个瓶颈,理解能力和心理状态无法继续,这个&b&瓶颈&/b&会重复出现,就象考研时很多人前几个月都能坚持下去,但到6、8月之后就无法坚持。&b&重复三次左右会面临一个临界点,度过这后就很容易继续了。&/b&
评价b:刻意练习没有“寓教于乐”这个概念。&b&曾经有个著名小提琴家说过,如果你是练习手指,你可以练一整天;可是如果你是练习脑子,你每天能练两个小时就不错了。高手的练习每次最多1到1.5小时,每天最多4到5小时。没人受得了更多。&/b&一般女球迷可能认为贝克汉姆那样的球星很可爱,她们可能不知道的是很少有球员能完成贝克汉姆的训练强度,因为太苦了。&/blockquote&&br&&p&&b&③可实施性&/b&&/p&&br&&p&&b&“在学习一门新的知识时,短时间集中注意力不难” + “(刻意练习)高手的练习每次最多1到1.5小时,每天最多4到5小时。没人受得了更多”→→→→结合我们20小时学一门教材的目标,可以得出一个结论:&u&我们进行的不是严格意义刻意练习,我们的强度也没有那个国外小子那么高,而且一轮下来只要20小时,即便是用刻意练习的方式进行,也是可以接受的&/u&。学完一科,我们可以进行休整放松,不用严打紧逼。而且就我个人而言,一天高效学习时间安排在八个小时左右,是可以执行的。&/b&&/p&&p&&b&&u&但是,要保证利用好八个小时的高效时间&/u&。&/b&&/p&&br&&br&&p&&b&④如果保证利用好自己的高效时间?
学习仪式感:&/b&&/p&&p&&b&人,藉由这种仪式带来的仪式感,来给自己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这种自我暗示能够使自我变革,把自己的专注力、反应能力、运动能力迅速提升。&/b&&/p&&br&&p&为了保证高效时段得到利用,我把每一次学习当成月考甚至高考一样的对待。
为了高考你会提前准备什么?
物质准备:吃饱穿暖
精神准备:考前睡眠充足
知识储备:复习再复习
在高考之前,脑海里,我们已经把在考场上的表现重复了多遍。&/p&&p&再来看看,我是怎么为一次高效学习进行仪式感建立的:
&u&物质&/u&:水、巧克力、计算器、文具。在正式学习之前,我会在桌上一字排开,以防临时需要某些东西时手忙脚乱去到处翻。&/p&&br&&p&&u&精神&/u&:在前一天晚上,我就想好第二天又要进行高效学习了,所以我会安心睡去,而且如果你已经在前一天高效学好的话,会在一种满足感和新的期待中睡去。
&u&时间&/u&:比如,八点是我的正式学习时间,我会保证八点之前提前赶到那里,坐在椅子上调整出最舒服的学习姿态。
&b&提取半个小时&/b&到达学习现场,我会做以下工作:&/p&&p&&b&仪式第一步:启动
1.把准备好的物品摆在桌上。
2.深呼吸一口气,然后做眼保健操。
3.闭着眼按摩太阳穴一个八拍。&/b&
注:&b&眼保健操的第三个八拍和第四个八拍互换&/b&,多年的眼保健操经验告诉我,原本第四个八拍(轮刮眼眶)做完之后,眼睛睁开是会一片模糊感,眼液汪汪,十分不舒服。(ps.重新排版此文的时候我才发现,对于眼保健操我也是蛮有见解的嘛!!!哈哈哈&b&。)&/b&&/p&&br&&br&&p&&b&仪式第二步:预热&/b&&/p&&p&翻看即将在要来到的两个小时之内需要学习的内容,心里有个大概。我会多浏览几遍某些重要的概念以及例题,但是我不会把这个活动当做是我的正式学习的过程,就好像你考试之前翻书,多看几遍重难点考点只是为了考试更好的发挥,而不能把这个过程计入考试本身一样。我现在做的活动,只是为了等一下正式学习更好的强化效果。&/p&&br&&p&&b&仪式最后一步:静心&/b&&/p&&p&在八点之前的一分钟,我会盖上书本。静静等着一分钟的流逝,八点钟一到,就带着喜悦感平静地翻开书本。因为有了那么多前戏的酝酿,你都不知道我多么的期待这么一次高效的学习的来临啊。&/p&&br&&br&&p&大学学习的方法千差万别,比如,&b&有人有能耐能泡老师透到题,或者被老师泡也能泡到题,这种做法我认为是最高效的,有了考试题目就只需要锁定知识点夺取高分。这种做法我十分欣赏,&/b&但只有一点我不喜欢,那就是逃避了学习过程,没错,我也要考高分,但我只想踏踏实实的通过正常的学习完成这个过程。不过,我的踏踏实实要是和很多人一样一章一节的看下去,那就是侮辱我自己了,因为那样我会看不到最后,就止不住困倒在书上了。&/p&&br&&p&我个人的方法就是对这个踏实过程的一次优化,让自己在持续反馈之中达成&u&纯20小时高效学习一门学科&/u&的目的。&/p&&br&&p&&b&第三步:正式高效率学习&/b&&/p&&br&&p&&b&步骤如下:&/b&&/p&&p&&b&第A步:&/b&&/p&&br&&p&&b&第一遍阅读
1.&u&看目录&/u&知道这一章重点在哪一节,这一节大概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2.看章后习题,&u&圈出术语&/u&--------这个术语基本上就是本章的知识点了
3.根据术语去书中&u&划概念和术语解释&/u&--------如果有些术语不能理解,请使用网络百度术语名词解释
4.术语理解后带着术语去理解书中的&u&图表和例题以及案例&/u&&/b&&/p&&br&&p&&b&⑤为什么不首先直接去阅读文字呢?&/b&&/p&&br&&p&对此,我还当真有些个人的强烈认知:理工科的书在我看来是不能谈「理解」这个词的,&u&尤其是工科的书,&/u&我认为就是一份份的说明书,讲机械那就是机械的说明书,讲制图那就是制图的说明书,这些说明书和商品说明书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它们通过系统化的学术语言衔接成书、成册——但本质上一本说明书的集合。洗衣机说明书有什么作用?那就是告诉购买者如何操作、如何保养、注意事项。&u&平时我们会嘲笑某些人看不懂说明书,其实不是对方理解力有问题&/u&,而是我们市面上多少说明书简直垃圾,写的不够明确、简洁,导致阅读者操作困难。&/p&&br&&p&同样,我也认为我们的教科书并不都是一本本优秀的说明书合集,因为它们的书写内容是由个人写就,说明的操作细节根据他个人的智识水平书写,他并不曾统计所写的每一句话是不是让读者看起来更加容易形象的理解。&u&我是说,不好的说明书才需要额外的理解,好的说明书只需要我们按着步骤流程一步一步操作就可以达到目的,只有书写不明的说明书才考验读者额外的理解能力。&/u&&/p&&br&&br&&p&从某个意义上来说,你学习某一本书,如果看不进去,可能不是你理解有问题,你应该换一本书。我们什么时候讲理解能力?中文阅读理解,英文阅读理解,文学作品,“我爱你,你懂我心吗?”,那是中文,英文。感性表达的时候需要你的理解,文人思维表达的时候需要你的理解,读哈姆雷特的时候需要你的理解,需要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理解。&u&讲机械机构的时候如果你说不理解,那多半是书本表达的问题&/u&,不是你理解力有问题。可以长高宽表达的东西,你说你理解它干嘛?难道某个机械结构脉脉含情的给你传达某种信号,需要你理解她的弦外之音!?
以上是对教科书的微词。&u&我意思是这样的,大学本科教材有可能的话去换几本看看,可能有比较容易“理解”的书呢?&/u&中国大学教材烂,这也是为什么国外大学教材受欢迎的原因。
&u&但是,对于多数人而言,外文教材好啊好啊,其实都是喊在嘴巴上,看我这篇文章你都嫌长,你绕个远道去看外文教材?&/u&网上的公开课也比中国教授讲的好呀,推荐者万万众,实践者几几人!&u&更何况,多数人外文的书是看不懂的,那么,就踏踏实实的看你们学校的教材,照样可以学好,此时才显得我的这个&b&建议&/b&之有含量&/u&。&/p&&br&&p&&b&(在重新排版的时候,我请额外圈出一句话:&u&推荐者万万众,实践者几几人!&/u&——这句话太好了,且做我的名言2号。)&/b&
这个&b&建议&/b&是这样:&/p&&p&看书看不进,就牢牢抓住书本的&b&例题、案例、图表&/b&。因为&u&例题讲具体情境、图表具有可视化、案例就是讲具体的运用&/u&——&b&这些都比理解文字描述容易的多&/b&。而且,例题里面包含了对关键知识点的运用,案例和图表其实都是为了辅助你理解正文文字内容的。所以,&u&只要我们配合最少量的文字看懂了案例、图表,就达到了对知识的了解&/u&,&u&接着我们再去看例题就知道了知识运用场景&/u&,之后,&u&我们再反复地做题目,从而达到了对知识点的掌握&/u&。&/p&&br&&br&&p&这里还给你明确指明了什么叫了解、知道、掌握,课本往往会有学习要求,比如本节达到“掌握”的程度,而第二节只要“了解”就够了。那什么是“了解”、“知道”、“掌握”呢?光看这几个词汇,你是不是感觉在学习过程中,还是难以把握好“理解”等词汇的&b&度&/b&?&/p&&br&&p&从刚刚前段的描述中,其实已经给你活生生明确了呀:&/p&&br&&p&1.“配合&u&最少量的文字&/u&看懂了&u&案例、图表&/u&,就达到了对知识的&b&了解&/b&”。&/p&&p&2.“接着我们再去看&u&例题&/u&就&b&知道&/b&了知识运用的场景”。当然,这里的知道是对于“知识运用场景”的知道,如果是“知道某种知识”,那我给的定义是:当我提起某专有术语名词、某理论的时候,你能想得起来有那么一回事。比如我说到隔壁小王出轨了,你说“哦,那个小王八啊,我&b&知道&/b&”------那你就真的知道了,也许对于这种男女之事,你知道的还要更多,可能已经达到了掌握甚至熟练运用的程度。在这个男女例子的场景中,你表现的是一个好学生的角色——主动掌握的东西不由自主地就比“课标要求”的多得多。&/p&&p&3.“我们再&u&反复地做题目&/u&,从而达到了对知识点的&b&掌握”&/b&。&/p&&p&4.如果我们用所学知识去&u&解释问题&/u&、或者直接体现在&u&实际操作&/u&中,那就是&u&运用&/u&了。&/p&&br&&p&以上就是我们需要尽量弱化教材文字阅读的原因。&/p&&br&&p&学习请以&u&一章为单位&/u&,因为拉长战线会拉长反馈周期,对于学习实际效果不利。如述进行完以上的步骤,读完一章后,可以轻松休息片刻。在&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哪些实用的小方法、小技巧、好习惯能让人每天进步? - 白诗诗的回答&/a&中,我提到,我会在这种休息间隙做&b&俯卧撑:&/b&&/p&&br&&blockquote&&b&有没有人认为健身必要但同时觉得浪费时间?&/b&工作间歇、课间休息期间,眼看四下无人,哗哗哗,30个俯卧撑一两分钟内已经完毕,我擦,不仅&b&劳逸结合&/b&,三头肌一个月内暴结实!!!&/blockquote&&p&放心:男孩子的话,这30个俯卧撑放心做好了。虽然方法是我提供的,但是我不向你要30个俯卧撑的版权!&/p&&br&&br&&p&&b&⑥这是我要提的另一个重点:能量分为身体能量和情绪能量。&/b&&/p&&br&&p&&u&学习过程中,比如在图书馆学习,我见到很多人在学习过程中是没有补充能量&/u&的,当然也有人吃些小吃和零食,但这个和我所说的能量没有屁毛的关系呀,多数人正式的能量补充时间是中午时段的午餐,&u&在我看来,对于一个有志于高效学习的学习者,只有午餐一个常规性能量补充时段,显然是严重不够的&/u&。&/p&&br&&p&&b&能量补充&/b&:&/p&&br&&p&1.&b&身体能量&/b&。&u&精深练习的人最多达到1个小时1.5个小时,这是很累的,也就是说,会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你得需要及时补充能量&/u&。两个小时的高效学习期间,分为两段,一段五十分钟左右,中间休息,这个时候就可以补充能量。所以,巧克力就派上用场了。人和人千差万别,原因之一就在于人与人吃的方式不一样。&u&身体的直接能量是&b&葡萄糖&/b&,它把葡萄糖当资金一样运用&/u&。当身体能量不足时,首先剥夺的是心智能量,这时补充一些&b&糖类&/b&(&u&功能性饮料、奶昔、蜜水、果汁都是很好的能量来源&/u&),就会精力高涨,恢复冒险精神以及能够进行更加冷静的思考。&u&所以,巧克力是我个人选择&/u&。为了防止做广告,我绝不会告诉你是只是高力士牌而已……&/p&&br&&p&2.&b&情绪能量&/b&。很多人不知道情绪也是一种能量吧?一对夫妻,两个在公司都拼命工作,但一回到家里就经常吵架,是他们脾气不好喽?另外有对夫妻,下班很早,夫妻两个经常甜蜜去逛街么么哒,他们的脾气就好了?可是,这时候我告诉你,他们其实就是同一对夫妻,你又怎想?&/p&&br&&p&为什么这样?这是-------&u&因为拼命工作不仅仅需要物质能量,而且繁杂的工作在白天还消耗了他们大量的情绪能量&/u&,老板多给你任务,你心里不满意,你能表现吗?是不是没有表现出来呀?对呀,你没有表现出来,你压抑了心中的不满。压抑这个不满的情绪用什么?答案的确是物质能量-----因为身体时时刻刻都要消耗它,但是还不够,因为还有一个事实:&b&压制某一刻某一时的不满情绪,其实主要消耗的是情绪能量&/b&。那这样导致情绪能力下降,导致自控力下降,回家失控可不就吵起喽?&/p&&br&&p&&u&是的,情绪能量需要补充&/u&。&/p&&br&&br&&p&平时还有这样的例子,比如我决定跑步,开始信心满满要跑一个月,结果没有几天就懈怠了,不是累了,而是情绪上感到疲劳了,产生厌倦感了。&/p&&br&&p&这时候,&b&解决情绪疲劳,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放松&/b&。&/p&&p&听音乐吧,听好听的音乐,在这里,我要提一个建议:&u&在经济条件能承受的范围内,尽量买一根质量超好的耳机。羞涩的说,我有一根了,音效超级棒!同样,有可能就买一台超棒的音箱……这是和丁元英学习的&/u&。(《遥远的救世主》的男主,电视剧是个人超级推荐的,个人认为是一部比原著好看的老电视剧。)&/p&&br&&p&前面我也说了,还可以做运动。我看到某些办公室里面有健身器材,相当羡慕,不过作为学生,我只能四下下无人,那一段看来还得再引用一遍,反正是我自己的版权:&/p&&blockquote&&b&俯卧撑
有没有人认为健身必要但同时觉得浪费时间?&/b&工作间歇、课间休息期间,眼看四下无人,哗哗哗,30个俯卧撑一两分钟内已经完毕,我擦,不仅劳逸结合,三头肌一个月内暴结实!&/blockquote&&p&俯卧撑随便做,不收费!&/p&&br&&br&&p&解决&b&厌倦感&/b&,我也有一个办法:&/p&&br&&p&那就是,&u&完成规定任务量之后,在某一个热情高涨的时候索性中断学习&/u&。这边的需要&b&强调&/b&一下,&u&是完成规定任务量之后------中断这个动作是发生在整个学习的后期,而不是你学得一高兴就中断,你要是这么蠢,只能嫁给我了!!&/u&!
村上春树跑步几十年,我最喜欢他的一点,是他会在跑步感觉良好的时候主动结束,这样他就会对第二天的跑步充满期待。&u&因为人们对一些事情,总是能够清晰的记得事件的&b&开头&/b&和&b&结尾部分&/b&,在此基础上,我还要重点提醒的是,当时间一长,我们能记住关于一件事物的主要部分其实是&b&事物留给我们的感觉&/b&而不是事件本身&/u&。村上春树以充满愉悦感的时候作为结束点,跑步对他来说自然会是一种“愉悦感”能隔天连续的体验。这是很智慧的。&/p&&br&&p&更多的例子我不想举例了,比如长篇写作者中有许多作家也往往用这样的方法,比如写到高潮达到部分主动停下来,因为高潮情绪很强烈,在第二天接着创作是,就容易找回感觉,从而继续写下去。&/p&&br&&p&&b&事物的原因是一致的。所以,请你在晚上时段,即最后一个高效学习时段之后,接着再学习一段时间,正当感到愉悦、感到收获满满、感觉到学习仍然高效的时候&/b&——&b&立刻中断你的学习&/b&,收拾书本滚回家找对象玩耍吧。这么做的原因在于:&/p&&br&&p&理论上,你一天的高效学习已经接近极限了,这只不过是高效学习的余温而已,所谓的高效更可能是感觉上的高效,再继续进行下去只会让热情从峰值递减。&u&如果你在对学习感到糟糕的时候结束一天的学习,我想说,你真是愚蠢,总是竭尽全力的消耗完自己&/u&。你的确是拼命学到乏力的程度了,没错,确实可以承认你真的很拼很努力。如果学习只是一次性交易的话,你这种努力就值得嘉奖;可惜,学习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u&每一次,当你学到无力时才恋恋不舍地结束&/u&,你用“精疲力竭”给一天的学习画上了句号,很令人感动。&u&但是,你可知道,你每一天学习的最后体验点就是&/u&&b&&u&“累”&/u&!&/b&今天你是通过竭尽全力的方式学到很多东西,可是,&u&当“明天”来临的时候,你对于“今天”关于学习的最后印象只会是“&b&累&/b&”。“后天”、“大后天”......每一天都以“累”的感觉最为结尾点-----那么这个“累”就是你带给每一个“明天”的学习痛苦感。这种”&b&累&/b&“的感觉会累积变浓,因为每一天关于学习最后的那个感觉都会留下来,积累在你潜意识情绪认知里面。你因为一次次过度学习,从而导致了一次对学习的厌恶感的积累。——可笑你得不偿失!&/u&
而这正是多数人的做法:趁着精力十足拼命学习,学得无休无止,直到精疲力竭才罢休。哇塞,今天他妈的好有成就感,我学了满满一天,好有收获!——看到没,这种人很快会懈怠下来,你看到他第二天,第三天可能就去看电影去玩耍了,他说,那是劳逸结合,他说有学就要有玩……从我独特的角度来看,&u&此人每次如此耗尽一天“彻底”学习的后果是,在他潜意识印象中,会不断累积对学习的厌恶感,因为他总是在学习达到疲劳低谷点的时候才结束,自然有一种“学习使人疲累”的累积印象,所以,他的那种学习方法不长久&/u&,因为一个人如果不是经过科学合理的调节,自然而然做到一个“精力旺盛”+“想要学习”的每一天,那是很少见的。当然,有时候他也会精力状态,但没有合理利用起来,居然还被他一次性刷爆了!
&u&再者,他所谓的“收获满满”如果有一天遭受到打击,比如,现实证明他所学一无是处的时候,他心中就会倍加懊悔&/u&,懊悔当初那些拼命学习的付出是否值得,而这个&u&懊悔的对象无疑是「学习」&/u&,他以为无用的学习使得他之所学无用武之地,&u&在抱怨学错知识内容的同时不可避免的是他也会对「学习」行为本身产生一度的怀疑&/u&,你看,一个人对学习的厌恶,对学习的恐惧,就是如此积累而来的。现在,你说,一个人对学习的厌恶是自然由来的吗?人是不爱学习的吗?人是可以热爱学习的,但是需要方法,需要遵从人的心理特点。&u&当我说到这里的时候,请你听从我的建议:无论是什么学习,如果有这件事情来说对你重要,也有必要,但是你却讨厌它,那么请你在讨厌的时候立马去学习它,学到你喜欢它的时候立刻中断它。因为人都是追求快乐的,你学到情绪快乐的时候就中断,你的情绪就会带领你再来领略一次那种似曾相识的快乐,即便你的情绪不会主动带你来,也不要紧,因为你至少不会在心理上抗拒了&/u&。&/p&&br&&p&&u&当你看到以上的观念的时候,可以点赞加感谢甚至加关注了,因为我第一次在这里说这个东西,有幸,你也看到了。所以,是缘分,我谢谢我自己,这是一个多么好的观念呀,不敢说你在别的地方有没有见过,但是,在我的认知范围内,把这个观念用于学习,真是一种创造&/u&!&/p&&br&&br&&p&&b&第B步:回顾&/b&
看完一章之后,这一步简直轻松,一页一页翻过去,对主要知识点、概念,脑子里有一个回顾,知道这一章有讲什么内容。
&b&第C步:做题&/b&&/p&&p&&b&a计划&/b&.找例题,做例题。不看答案,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做完对答案,紧接着完整抄一遍标准答案→→去章后看看有没有会做的题目,有会做的就做下去→→没有就跳回来看第二个例题,方法一样→→如此循环往复&/p&&p&以上流程,如果五个例题抄完仍然没有头绪,那么太好了,说明你还没有理解教材,或者你的基础不扎实,这个就更好解决了:进行b计划
b计划&/b&:遇到这种阶段性的困难,只能加强对教材的针对性理解。在例题解答答案步骤中圈出那些重复出现的关键词以及章后题目含有的术语,再进一步去阅读相关知识点的概念、案例、图表。接着回来做题。如果不行,更加简单了:进行c计划
c计划&/b&:能让你进行到b步骤的书,我有理由相信那应该是类似《固体物理》一类的教材了,其他弱弱的学科如电工等等等等,基本上不会让你做了五个例题、抄了五个例题,你连一点头绪都没有。所以,你的操作如下:放下书本,去热爱生活吧。
&b&另外,我在送你一个礼物:&/b&当一本教材用如上的方式进行完毕,请你及时从网上寻找一份有详细答案的试卷做一次测试!
如果成绩达不到你心中的目标,请自觉决定安排时间重新学习、巩固、提高。这是对于自己有高要求的学霸说的。
&b&这个测试建议实际上对渣渣具有更多现实意义:如果在测试中不及格,你需要重新加强课本的学习。以此,拯救了一大片期末会挂科的渣渣们。你总不至于在看到这个特意提醒的时候,还清醒而且坚定的要和期末考做一锤子买卖吧!?&/b&
要讲的话讲完了,前前后后花了好多是时间修改文字。另外在补充一下我按这个方法进行时的一般作息:
1.我一般6点30分醒来,写晨间日记。上面会写“a.心态准备:我现在心情有点糟糕,还想睡觉,但是八点需要良好的心态来进行正式高效学习,所以,我必须振奋起来,加油!”“b.行动准备:为了确保八点正式高效的学习,我应该吃好早餐,天不冷的话,应该小跑一会儿,太冷的话,那就神伸懒腰好了,总之,要让心情愉悦起来”、“物质准备:应该去买水、巧克力……”写着写着,就清醒了过来。我不确定刚刚起床要不要再床上像猫一样的坐着不动停留几秒,听说有利健康,不错,很有利健康,我的尝试是这样的:为什么坐着?躺在不是更舒服吗?——没错,我又睡了几个小时!-----这就是好处吧吧吧。&/p&&br&&p&反正就是此类日记记录每天重复差不多的唠叨,长时间的进行,我发现,这对于我来说,最大的作用应该是暗示的作用——或者说,我有意于使它培养出一种条件反射,我喜欢这样,因为我喜欢——简单的勾勒,不是很长,我把笔记本放在床头,一起来,就里面写第一个字,“2015年……”之后就自然起来了,&b&朋友,记住一条简单的惯性定律:静止的倾向于静止,运动的倾向于运动。不知道一件事情怎么开始才合适?先去做10分钟。不知道怎么和女孩搭讪?立马过去说一声:“你好!……”后面的你自然会接着说。动起来,运动的倾向于运动。我真喜欢这句话。&/b&&/p&&p&2.我也有睡过头的时候。我看到有人因为一次计划的中断他就放弃了整个项目,我觉得他实在是愚蠢啊。比如我昨天打算早起学习的,可是济南雾太浓(刚刚接到济南大雾黄色预警,不妙啊),我以为是天没亮,结果晚起了两个小时。我难道不学了?对的,很多人正是这样做的。如果他在睡过头到中午才起来,他就很懊恼,麻痹,一天就这样悔了,算了,算了,今天下午还是好好玩吧,明天一定要早起!——这真是愚蠢啊,你没想到吧?第二天还是一样哎!长时间这样,效果很不好,你知道吗?当最后任务期限要截止的时候,你就焦躁不安了,你开始感叹时间他妈太快,自己不知不觉又荒废了这么多时间!……一连的情绪爆炸……哎。
&u&晚起了,就接着计划一天可利用的时间就行了嘛……有什么大不了?&/u& &u&同样,长期的计划要是因为不得已有一天两天的中断也没有关系,接着进行就行了嘛!……有什么大不了?非要让一时的缺失造成长期的隐患?!&/u&
3.能量值爆发期。
每个人的高能学习时间段可能不一样。但是我要强调一个词「预计」。观察自己长期的活动状态,我认为,预计自己能量爆发态出现在上午8~10,下午2~5点,晚上6:30~10点,一共八个半小时,所以,我会为了这八个小时坐着很多额外准备,比如,中午午睡就是必要工作;下午5点40左右,我可能会眯一会,这也是必要的工作;休息间隙用牛逼的耳机听喜欢的音乐,是必要的工作;个人爱好,俯卧撑也是必要工作;巧克力也是……总之,都是为了保证这八个半小时的高效利用而准备(实际上达不到8个半,8~10点休息10分钟,下午2~5点休息10*2,晚上6:30到10点,10*2,因此学习纯时间是7小时40分钟)。
因为里面提到下午5点40左右的小睡,那个时候并不困,是为了防止晚上三个半小时产生疲劳而提前进行的小睡眠的。&b&在疲劳来临之前休息放松是最好的缓解疲劳的方法,你没有听说过吗?你听说过,所以,我再一次提醒你而已。&/b&
ps.别以为这样学习苦逼,其实我是在极大愉悦度中进行的,伴随着强烈的仪式感,每一天都像朝圣之行。&/p&&br&&p&没有太多错别字,我不想修改太多次了,实在很耗费时间,但是如果你看到这里,我提醒你的是:&b&划线内容才是关键。&/b&&/p&&br&&p&(ps.在3月22号,达到吉利的88888赞之后,我才腼腆的放上自己的公众号吧——&/p&&br&&p&搜——「白诗诗」或者「baishishi100」即可。&/p&&br&&p&希望在日——本人发现被知乎流量被限制之后,可以带走一点读者吧,哎。)&/p&&br&&p&最后是我的名言:&/p&&br&&p&&b&为了学习,我今天有特意去买了一盒巧克力,预计前途是一片光明。&/b&&/p&&br&&br&&p&&b&++++++++++++++++++++++++++++++++++++++++++++++++++++++++++++++++++++++++++&/b&&/p&&p&&b&这么有才的人当然需要做广告了,我被邀请太多,如果有以下相似问题,希望你们看过我答案后再邀请:&/b&&/p&&p&&b&哦,别忘了去微信公众号搜索---“白诗诗”,为什么呢,因为我也转移阵地了。&/b&&/p&&p&&b&以上是我最值得一看的答案:&/b&&/p&&p&&b&1.&/b&&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怎么背书最有效率? - 知乎&/a&&/p&&p&2.&/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成为记忆高手? - 知乎&/a&&p&3.&/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应届大学毕业生面试中有哪些“黑技巧”可以提高面试成功几率? - 白诗诗的回答&/a&&p&4.&a href=&/p/& class=&internal&&我所依赖的记忆方法 - 知乎专栏&/a&&/p&&p&5.&a href=&/p/& class=&internal&&给高中小朋友的一些学习方法 - 知乎专栏&/a&&/p&&p&6.&a href=&/p/& class=&internal&&那我就靠这篇文章卖钱了 - 知乎专栏&/a&&/p&&p&&b&好吧,只贴好几个相关的。随便看。&/b&&/p&&p&&b&最后为了凑字数,让我隆重的再说一次我的名言:&/b&&/p&&br&&br&&p&&b&为了学习,我今天有特意去买了一盒巧克力,预计前途是一片光明。&/b&&/p&&br&&p&&b&9000字&/b&&/p&&p&&a href=&///?target=http%3A///r/60Snv5vEFsZprd-c9xH5&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r/60Snv5v&/span&&span class=&invisible&&EFsZprd-c9xH5&/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p&为了方便大家关注,我特地去做了一个二维码!&/p&
谢邀。此文虽长9000字整 ! 全手码,预计花费您10分钟左右才能阅读完,建议不跳读。值得收藏。这是知乎朋友的热情啊,一个小时之内,就看到了收藏是点赞的三倍!!!哈哈,为什么! ! ! ①时间如果你想要在某个知识领域成为the best of the best,你必须要花…
首先谢邀&br&&br&美国政府和 19 个州联合起诉微软公司一案(United States v.Microsoft Corp)是 20 世纪美国最大的反垄断诉讼,举世瞩目,毁誉参半。这是一场涉及现代科技、市场机制、法律制度
和政府反垄断政策的司法大战,案情空前复杂。&br&&br&尽管微软最终免遭分拆,逃过一劫,但这场
官司涉及到的诸多复杂问题仍然值得思索和探讨。 &br&&br&一、政府适度干预的理论假设 &br&&br&可能有人会纳闷,比尔·盖茨(Bill Gates)白手起家创业,既无政府资助,又无特许专
营权,凭本事研制出视窗(Windows)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缔造了一个成就非凡的软件帝国,
使电脑从当年深奥莫测的庞然大物变成今日寻常百姓家中的必备工具,使微软成为推动美国
“新经济”增长和高科技股市腾飞的火车头之一。&br&&br&对这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和
私营企业,政府不但不表彰奖励,树立个“信息业学微软”之类的典型,反而却恐吓打压,
甚至放话要把微软一刀两断。美国政府是不是吃饱了撑的?再说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政府到底凭啥瞎插手市场竞争和高科技企业之间掐架的事儿呢?&br&&br&多年来,美国的一些思想库和智囊团一直热衷于向俄罗斯和中国的学术精英兜售那种彻底取消政府干预、实行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的灵丹妙药,但其实,那只是“空想资本主义”的
神话。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任世界银行副行长的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有句名言:“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就是皇帝的新衣。之所以看不见,是因为本来就不存在。”(转引自崔之元著:《“看不见的手”范式的悖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第 16 页。)&br&&br&这道理很简单,假设最初人为地设置了一个完全公正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但要
不了多久,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就将起作用而消灭自由竞争,形成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换句话说,资本为了谋求最高利润,天生具有垄断的倾向。&br&&br&这样,当“市场失灵”时,政府的适度干预和调控显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理想化的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应当是一方面鼓励自由竞争,优胜劣汰,企业兼并,形成
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规模经济;一方面又要挥舞反垄断大棒,惩罚那些滥用垄断力量阻碍竞争
的企业,维持一个相对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br&&br&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竞争,没有竞争市场就会失去活力,而反垄断法规则是市场经济的坚强后盾。当然,这种理想化的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和反垄断法规只是一种纯粹理论上的假设。&br&&br&美国的反垄断法早在 100 多年前就已出台,要是细抠日子,那还是在革命导师列宁做出
帝国主义必然走向垄断和腐朽的著名论断之前。&br&&br&19 世纪末,美国社会正处在马克·吐温笔下
那种经济繁荣、世风日下、政治腐败的“镀金时代”,随着全国性铁路网以及电报和电话通讯
系统的建成,市场竞争已彻底打破地域限制,一些大公司掠夺成性,不择手段,在商业竞争
中无所不用其极,迅速发展为富可敌国的超级托拉斯垄断集团。与此同时,无数中、小型企业遭到被挤垮或被兼并的命运。&br&&br&美国公众对托拉斯垄断集团降价倾销、操纵市场、大鱼吃小鱼等商业招术以及垄断集团
用金钱左右政治的腐败现象深感不安。在历来讲究分权和制衡的政治文化环境中,美国人对任何单一的、难以挑战的权势都具有先天的戒备和疑虑,必欲除之而后快。&br&&br&为了抑制垄断豪强的势力,维护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规矩,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美国社会各界的强烈呼吁和压力下,美国国会于 1890 年以一票之差通过了《谢尔曼反垄断法》(Sherman
Antitrust Act of 1890)。&br&&br&此法案因由参议院共和党参议员约翰·谢尔曼(John Sherman)牵头而得名。
谢尔曼反垄断法的第一部份禁止企业以托拉斯的形式联合起来施行贸易限制,第二部份
禁止企业的垄断行为和垄断企图。&br&&br&美国国会后来又先后通过了克莱顿法(Clayton Act)、罗宾
逊-帕特曼法(Robinson-Patman Act)等一系列反垄断法规,禁止有可能形成垄断的兼并和收购行为,禁止使用价格歧视手段挤垮竞争对手,禁止不公平的竞争方法或欺诈性行为。&br&&br& 可是,究竟什么是垄断行为?什么是不公平的竞争方法?什么是欺诈性行为?为啥一家
企业仅有垄断企图但尚无垄断行为也会受到起诉?对于这些复杂的经济和法律问题,联邦法
院和国会也是一脑门子浆糊。&br&&br&一百多年来,美国最高法院的判例和国会通过的反垄断法规从
未对这些问题给过一个清晰明确、令人满意的定义和解释。对此,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总裁
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曾经毫不客气地直言:“这个国家的整套反垄断法规,是混乱和无知的大杂烩。” &br&&br&反垄断法规究竟是不是“混乱和无知的大杂烩”,那是立法部门的事,执法和司法部门可
管不了那么多,反正该出手时就出手。&br&&br&第一个撞到反垄断法枪口上的著名大垄断公司是曾在全球石油工业领域不可一世的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 Oil,俗称美孚石油公司,属于洛克菲
勒财团).&br&&br&1911 年,联邦政府控告标准石油公司垄断石油业,石油大亨不服指控,把官司打到
了最高法院,但大法官以 9 比 0 票裁定政府胜诉。&br&&br&结果,标准石油公司被强制拆散为 34 个小公司,石油垄断帝国顷刻间土崩瓦解。30年代大危机后,主张政府干预的凯恩斯主义风行一时,联邦政府在反垄断领域越来越横。1945 年,美洲铝业公司(Aluminum Co. of America)因被控垄断铝业市场,被政府强制拆散。&br&&br&1970 年,IBM因在大型电脑的硬件、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三大
领域包打天下而被控垄断,这场官司整整打了 12 年。里根(Ronald Reagan)总统执政后,因科技进步和微型电脑的飞速发展导致信息业格局大变,联邦司法部被迫撤消了起诉。&br&&br&1984 年,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因被控垄断电信行业,被解体为 7 个地区性公司。 &br&在美国政府看来,一个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适宜企业迅速发展的市场竞争环境,要比
某一家超级垄断公司的成功或被拆散后的命运重要得多。 &br&&br&二、自然垄断何罪之有?&br&&br& 然而,微软案的难度在于,由于反垄断法本身的含糊性、不确定性以及现代科技和市场
机制的高度复杂性,联邦司法部和联邦地方法院实际上并无足够的证据证明下列问题:&br&&br&&ul&&li&微软被指控的行为究竟是合法还是非法?&br&&/li&&li&微软视窗捆绑浏览器究竟是造福于消费者还是限制了消
费者的选择范围?&br&&/li&&li&对微软的处罚到底是适当还是过重?拆散微软将会促进竞争还是造成行业标准混乱?&br&&/li&&/ul&&br& 一些高科技业行家和经济学家认为,微软案与早年的标准石油案和 AT&T 案等传统型反
垄断案有重大区别。如果客观地回顾个人电脑的发展史,人们会发现,微软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领域形成的垄断实际上是因自由竞争、市场开拓、特殊机遇和技术领先而形成的一种自然垄断(Natural Monopoly)。&br&&br&依照反垄断法,美国境内的一家公司若占有某种产品 70%以上
的市场份额,即被认为具有市场垄断地位,但是,一家公司因技术创新或机遇运气而在市场上取得自然垄断地位并不违法。&br&&br& 1977 年,苹果公司(Apple Computer)推出风靡一时的微型个人电脑(微机),开创了电
脑发展的全新时代。80 年代初,一直将个人电脑视为玩具的电脑巨人 IBM 终于如梦初醒,决
心尽快进军个人电脑市场。&br&&br&可是,因多年来忽视了对微型电脑的研究,一时来不及研制微处理器(CPU)和操作系统这两项核心技术,加上被没完没了的反垄断官司整怕了,IBM 决定暂时向技术领先的小公司购买微处理器和操作系统应急。&br&&br& 经调研和论证,IBM 决定采用英特尔公司(Intel)开发的 8088 型微处理器。在操作系统
领域,当时领导潮流的是数字研究公司(Digital Research)的 CP/M 操作系统。为了尽快推出
产品,IBM 屈尊俯就,登门商讨合作事宜。&br&&br&谁料想,数字研究公司未能把握商机,一上来就
开出了高价码,每台电脑按惯例收取授权费 200 美元,并附加其它条件。IBM 见这个小破公
司竟然不识抬举,便试探着与 MS BASIC 语言的总设计师之一、电脑神童盖茨的微软公司商谈合作。 &br&&br&盖茨是何等精明的人物,他立刻敏锐地意识到 IBM 微型电脑有可能轻易击败苹果电脑,成为真正人手一台的个人电脑,一个巨大的新市场有可能即将出现。一般来说,在新市场开
拓初期,技术水平暂时的高低有时并不重要,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抢占市场份额并在此基础
上创立市场标准。实际上,微软当时并没有操作系统产品,但盖茨迅速从西雅图一家极有创
新意识的小公司买来了一个名为 86-DOS 的操作系统,并借鉴 CP/M 的优点对 86-DOS 进行了
改进。&br&&br&然后,盖茨向 IBM 开出了极有诱惑力的合作条件,即微软完全配合 IBM 和英特尔的
硬件标准和规格,特别设计 PC-DOS 操作系统,每台电脑收授权费不到 50 美元。IBM 大喜
过望,双方一拍即和。
在当时,对于许多象微软这样的小公司来说,这笔巨额交易足以令人陶醉一生。但令人称奇的是,微软并未被套牢在 IBM 战车上成为替 IBM 架桥铺路的马前小卒。&br&&br&IBM 的老总原以为他们可以把 20 多岁的小毛孩儿盖茨玩于掌上,任意摆弄,但最终结果却恰好相反,是自
命不凡的 IBM 沦为替他人做嫁衣裳的倒霉蛋。在律师家庭长大的盖茨对复杂的商业合同法知
之甚详、驾轻就熟,在他的坚持下,微软不但保留了 PC-DOS 软件的独占权,而且可以授权
其它电脑硬件厂商使用由 PC-DOS 略为修改而成的微软 MS-DOS。&br&&br&这样,在这场巨额交易中,
盖茨洞察先机,神机妙算,使微软在合作中占据了免费搭车、左右逢源、灵活自主的优越地
位,为微软未来的腾飞埋下了成功的种子。&br&&br& 1981 年,IBM 正式推出个人电脑(IBM PC)。凭借电脑巨人的赫赫威名和遍布全球的营
销网络,IBM 个人电脑一时畅销全世界,全球电脑厂家争先恐后地为 IBM 电脑开发应用软件,
这就使与应用软件紧密相关的微软 DOS 不费吹灰之力便成为行业标准。&br&&br&苹果的麦金塔
(Macintosh)操作系统因与 DOS 标准不兼容,只能眼瞅着丢失了大好河山。数字研究公司的
CP/M 操作系统虽然起初比微软 DOS1.0 版略胜一筹,但用户要额外花高价购买,所以绝大多
数用户自然宁愿使用已预装好的 PC-DOS。&br&&br&这样,盖茨奉行“吃小亏占大便宜”的原则,将
DOS1.0 版低价与 IBM 电脑搭配出售,完全是借力发功,使微软一起步就进入了世界上最快
的成功之路。
IBM 个人电脑占领市场后,因供不应求、价格较贵,给生产 IBM 兼容型电脑的一帮小公
司以可乘之机。&br&&br&康帕(Compaq)、戴尔(Dell)等厂家凭着小公司的冲劲和弹性,抢先推出使
用英特尔386微处理器和预装微软MS-DOS并且与IBM硬件标准百分之百兼容的386型电脑,
对 IBM 王朝的霸主地位形成严重威胁,使个人电脑市场出现了春秋战国、五霸七雄的局面。 &br&&br&在群雄逐鹿的混战中,IBM 因机构庞大、反应缓慢,在几次关键性的战略决战中一败再败,
其个人电脑逐渐被挤兑得无人问津;苹果公司因迟至 1994 年才授权其它电脑硬件厂商可以使
用麦金塔操作系统生产苹果兼容型电脑,结果不但痛失抢占市场份额和创立统一标准的良机,而且因独木难撑被挤兑到了破产边缘。&br&&br&IBM 的节节溃败,对依靠 IBM 发家的微软却没有造成任何负面影响。虽然 IBM 个人电
脑的销售一蹶不振,但与 IBM 兼容型电脑搭配销售的微软 MS-DOS 的销量却有惊人增长,使
微软 DOS 家族的标准地位空前稳固。&br&&br&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微软竟然连广告和市场营销都用不着操心,市场占有率不费吹灰之力便自动剧增。因 DOS 的功能和版本不断升级换代,售价逐
年提高,全球电脑厂商预装 DOS 的授权费象淌海水一样滚滚而来,使微软进入了一种坐地收银、日进斗金、赢家通吃、“想不发都难”的梦幻境界。&br&&br&在微软 DOS 的沉重打击下,“不识抬举”的数字研究公司兵败如山倒,而当年试图在大型和微型电脑的硬件、应用软件和操作系
统等领域都自创标准的美国电脑业老四王安公司,最后只落得个申请破产保护的悲惨结局。 &br&&br&如果有谁认为微软的成功仅靠天降宏运以及合作者和竞争对手的一再失误,那你算是认错了盖茨其人。在电脑软件这块弱肉强食的野蛮之地,盖茨可谓科技天才和商业奇才的罕见统一,他所采用的竞争手段冷酷精明,炉火纯青。 &br&&br&盖茨统帅下的微软一向注重借鉴竞争对手长处和技术突破,更不惜重金网罗天下电脑英
才,敏锐地捕捉每一项技术创新,倾全力研制开发最新产品。windows 3.0 版是图形化操作系
统的革命性进步,尽管它只是附属在 DOS 下的虚拟操作系统,但其图形化的友善操作界面使用户耳目一新,惊喜万分。&br&&br&windows 3.0 版上市后流行极快极广,反过来极大地刺激了 IBM 兼容
型电脑的销售和以视窗为最新标准的应用软件开发。但苹果开始控告微软抄袭了苹果电脑的图形化界面,这场官司打了 7 年之久,最后苹果因苦斗无功被迫撤回起诉。 &br&&br&微软 1995 年推出的WIN 95 版和视窗NT版是真正强大而完整的 32位元图形化操作系统,
它充份支持英特尔奔腾(Pentium)微处理器以及多媒体和网络厂商的硬件功能,使用户得以
享受高速运算、多媒体、集成网络、资源管理器、免费互联网浏览器和更加友善的操作界面。
当全球电脑用户乐颠颠地不断升级换代时,盖茨一跃而成天下首富。&br&&br&20 世纪 90 年代末,仅有
20 年短暂历史的微软,其股票在市场的总市值竟然比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克莱斯
勒的合计总值还高。可以说,现代世界上还没有哪一家企业像微软如此之快地暴富!
面对微软不可思议的成功和自身在个人电脑硬件业丢人现眼的惨败,IBM 大受刺激。&br&&br&蓝色巨人调集科技精英,投入巨额资金,研制开发了 OS/2 个人电脑操作系统,试图与微软一争
高下。事实证明,IBM 不仅低估了操作系统研制周期长、技术高度复杂的困难,而且低估了微软占据市场标准地位后形成的巨大优势。&br&&br&经过多年浴血苦斗,最终因与WIN 95 竞争的最新
版本未能抢先完成研制以及技术质量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原因,OS/2 被WIN 95 杀得一败涂
地,一代英豪 IBM 最后落得个血本无归的悲惨下场,并且创下了全美企业一年内亏损金额的最高记录,令圈内人士扼腕长叹。 &br&&br&微软终于在空前残酷的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形成了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领域中自然垄断的局面。 &br&&br&三、捆绑搭配惹祸上门 &br&&br&紧接着,微软又开始将操作系统领域的霸权扩展到其它领域。在推出视窗 95 的同时,微
软凭借其软件开发部门卓有成效的工作和深谙视窗平台应用程序界面(API)的优势,采取借鉴、移植和综合诸家之长的惯用手法,抢先推出视窗 95 版办公室大全(MS Office)套装软件,
将文字处理(Word)、试算表(Excel)、小型数据库(Access )和幻灯片演示(Power Point)
等应用软件捆绑销售,以横扫千军似卷席之势,把当年曾经流行一时、颇有创新意识的
WordStar、WordPerfect、Lotus1-2-3、QutroPro、dBase、Paradox 等孤军苦战的应用软件杀得落花流水,一举占据了 90%的办公室应用软件市场。&br&&br&一时间,在视窗平台上的微软帝国似乎是攻无不克,不可战胜。 &br&&br&俗话说,合久必分,盛极必衰。一向高瞻远瞩、每战必胜的微软在互联网时代一不留神却落伍了。当盖茨的想象力还停留在“让每一个家庭,每一张书桌上都有一台个人电脑”的
老黄历时,一匹意识超前的黑马杀了出来。&br&&br&网景公司(Netscape)首先推出的航行家(Navigator)
网络浏览器对微软帝国发动了突然袭击。网络浏览器所引发的互联网革命,使个人电脑和微
软视窗有可能沦为一种无关紧要的周边设备。&br&&br&有行家预言,因个人电脑崛起而差点儿破产的 IBM,将会因网络时代对大型电脑服务器(Server)需求的增多而起死回生,而靠 DOS
和视窗发家暴富的微软帝国,有朝一日将会搂着过时的视窗痛苦地倒毙于信息高速公路之旁。 &br&&br&1995 年 12 月 7 日,盖茨特意挑选珍珠港事件记念日,正式宣布发起“帝国反击战”。出
乎人们意料的是,微软这艘巨型航空母舰竟然象轻捷的鱼雷快艇一样调头迅速,整个公司的
经营重点迅速转向互联网业务,灵巧地避开了凶险的冰川,避免了冰海沉船的悲剧,与电脑
巨人 IBM 当年“船大难调头”的被动局面形成鲜明对比。 &br&&br&微软在战略转折中最凶狠的一招,是重祭当年依靠 DOS 搭配 IBM 个人电脑抢占市场制
高点和创立标准的法宝,把网络探险家(Internet Explorer)与windows捆绑搭配,免费送给所有电脑用户,迅速占领了 75%的浏览器市场,使网景生意一落千丈,最后因濒临破产被美国在线(AOL)于 1999 年收购。 &br&&br&在这一轮浏览器大战中,盖茨虽然精明手辣,挽狂澜于即倒,但却使微软招惹上了有灭
顶之灾的反垄断官司。
自推出视窗 95 后,微软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领域已成为孤独求败的寂寞高手。为了避免
出现垄断100%市场的尴尬局面,微软曾在 1997 年出资 1 亿 5 千万美元购买苹果公司股票,
为竞争对手输血打气,确保麦金塔操作系统半死不活、有气无力地陪着视窗这个公子在市场上读书。 &br&&br&其实,微软的这个损招儿纯属多余。依照反垄断法,一家公司具有市场垄断地位并不违
法——如英特尔(Intel)、思科(Cisco)和波音飞机公司在各自的领域中都处于高度垄断地位,
只有当一家公司利用垄断力量阻扼和打压竞争对手进入市场时才是违法。微软的致命把柄,实际上是利用视窗航空母舰的垄断地位为浏览器软件保驾护航,阻碍了技术创新者潜能的发挥。&br&&br&四、傻帽儿才为浏览器付钱 &br&&br&在联邦地方法院庭辩过程中,微软的律师一再争辩说,反垄断法的宗旨是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而不是保护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的企业,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控方根本就拿不出任
何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证明微软损害了消费者利益。&br&&br&实际上,由于微软视窗免费附带浏览器功能,迫使网景后来也停止对浏览器收费,大大降低了公众进入互联网的成本,在全球范围内
促进了互联网的空前普及,并且使浏览器成为微软视窗不可缺少的标准附设。 &br&&br&微软认为,在视窗上捆绑浏览器是一种功能的集成化,是扩大而不是限制消费者的选择
范围。此外,网景虽然在浏览器大战中被微软击败,但并没有溃不成军。如今网景的原班兵
马已集结在美国在线旗下,如果真的是身怀绝技,没人能挡得住网景继续与微软竞争。&br&&br&值得注意的是,功能的集成化和一体化已成为互联网产业的新潮流和新趋势。企业捆绑产品的目的是为了大幅度地降低交易费用。&br&&br&这样,互联网已不再是一项技术,
而是一种全新的整合和应用,是一种跨平台功能集成和综合。如果说微软以前在windows巨舰上捆绑搭配了 F-16 型战斗机,那么这回捆绑搭配的将是载有核武器的 B-2 型隐身战略轰炸机。 &br&&br&微软的律师认为,企业拥有自行设计产品以及为产品搭配新功能的权利,这本是天经地
义的事。难道麦当劳卖汉堡包时不能搭配炸薯条吗?难道福特公司卖汽车时不能搭配空调或
音响吗?如果让对高科技一窍不通的政府和联邦法院来决定windows是否应该搭配创新功能,深受其害的只能是广大消费者。 &br&&br&微软的律师强调,微软并没有利用视窗的优势地位牟取垄断利润和伤害消费者。而消费
者的满意程度正是微软为自己辩护的有力盾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消费者是自身利益的最
佳判断者,视窗垄断地位的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消费者自由选择的结果。&br&&br&实际上,微软将各种功能集成为一体的做法确实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方便和实惠。根据《华尔街日报》
1999 年 12 月的一次民意测验,美国公众心目中最成功、最令消费者满意的十大高科技企业中,
微软名列榜首,排名第二至第十的是英特尔、思科等硬件公司。 &br&&br&对于司法部因视窗搭配浏览器而起诉微软一事,多数美国消费者认为政府大概是有点儿
毛病。若论质量、功能、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微软探险家与网景航行家相比一点都不差,只有脑袋缺根筋儿的傻帽儿才乐意为浏览器花冤枉钱,养活那个跟普通消费者八竿子都打不着的网景公司去跟微软掐架。 &br&&br&根据美国学者、得克萨斯州大学经济系教授莱伯维兹(Stan J.Liebowiz)的追踪研究,微软公司并不是那种占据垄断地位之后便趁机抬高价格、销售劣质产品、任意伤害消费者的传统型垄断恶霸。恰恰相反,在微软占据垄断地位的文字处理和试算表等应用软件领域,反而出现了功能不断改善和售价大幅度降低的奇特现象。&br&&br&对于这种现象,莱伯维兹教授的解释是,
潜在的竞争对手的威胁使微软始终如临大敌,不敢得意忘形。
实际上,一个常常被人们忽视的背景是,鼓捣电脑,开发软件,改进程序,超越自我,
是盖茨等微软公司创业人的乐趣和爱好。&br&&br&追求卓越、努力进取的企业家精神,始终是推动微
软不断改善软件功能的内在动力之一。当软件完成研制和改进成功地占据市场垄断地位后,
由于再生产的边际成本近乎于零,销售价格自然会大幅度下降。 &br&&br&五、创新远重于价格 &br&&br&但是,联邦司法部认为,对微软的起诉虽然是在 100 年前的《谢尔曼反垄断法》名目下
进行的,但问题的焦点并不在“垄断者抬高价格伤害消费者”上。前司法部首席反垄断经济
学家鲁宾菲尔特(Daniel Rubinfeld)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时强调:“我们在控告微软时
就意识到,对这类案子,经济上的规则已经变了。创新,远重于价格,才是微软案的意义。”&br&&br& 实际上,如果仅仅从短期看,微软赠送浏览器的确让消费者省了钱。但若从长远看,微软把有开拓性和技术创新的小公司踢出市场,实质上是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范围,阻碍了有
可能使消费者真正受益的技术创新。 &br&&br&谁都知道,微软虽然创造了空前的软件奇迹,但微软本身却恰恰是个缺乏重大技术创新
的公司。微软基本上只是个“技术追随者”,而非“技术创新者”,它的多数著名软件产品,
如 DOS、视窗、办公室大全、网络浏览器等,无一例外都是靠收购或仿制起家的。&br&&br&微软的独
家武功是:免费搭车,借力发功,凭借操作系统优势,集模仿和开发于一身,青出于蓝而胜
于蓝,效率奇高,后来居上,干啥象啥,见谁灭谁,成为高科技领域中人见人恨的掐架大王。&br&&br& 有人认为,微软实在是太成功了,以致沦为“成功的受害者”(The Victim of Success)。
在高科技领域,企业之间掐架本是家常便饭,微软用的那些损招儿其实大伙儿全用过,
如果没发什么大财,损招儿用得再多也是白扯,根本不会有人到衙门喊冤告状。&br&&br&绝大多数技术创新其实也未必真能成什么大气候。微软的毛病在于,虽然既有知识又有钱,但缺少点儿文化和品位,说话口无遮拦,办事咄咄逼人,竞争争得太凶,掐架掐得过猛,动辄把同行照
死里掐,结果把事儿闹大了,政府不得不出面干预。&br&&br&微软案最初只是围绕视窗捆绑浏览器是否违法一事开庭,司法部本意是给微软一个“外科手术式的打击”(Surgical Strike)和一些商业限制,想都没想过要拆散微软。&br&&br&出人意料的是,
因微软多年来目中无人,树敌过多,苦大仇深的冤家对手借机报仇申冤,轮番出庭向法官痛
说“苦难家史”,幸灾乐祸的电脑业同行落井下石,在公堂上抖落出一大堆对微软极为不利的
“变天旧账”,再加上微软傲慢强硬、寸步不让,对任何一项指控均据理力争,甚至反咬联邦政府和法院干预科技创新,结果使案情出现了戏剧性的转变。&br&&br& 根据法官公布的事实判定报告(Finding of Fact),微软的下列行为触犯了反垄断法规: &br&&br&&ul&&li&第一,微软凭借视窗垄断地位,将探险家浏览器与视窗捆绑搭配,把网景踢出了市场。 &br&&/li&&li&第二,苹果选择网景航行家作为预设浏览器后,微软便威胁要取消麦金塔版本办公室大全的授权,结果苹果被迫采用微软探险家作为预设浏览器。 &br&&/li&&li&第三,康柏曾与美国在线达成协议,将视窗上的微软网站图标换成 AOL,微软便威胁要撤消康柏预装视窗的授权。康柏被迫恢复了微软图标,微软则降低视窗价格回报康柏。&br&&/li&&li&第四,英特尔在 1995 年发展出一种新的技术规格,但有可能影响视窗的标准,微软便威
胁英特尔要削弱对该公司微处理器的支持。英特尔被迫停止了对这项新技术的研制。 &br&&/li&&li&第五,升阳公司(Sun Microsystems)开发的 Java 语言因不受操作系统限制,威胁到微软视窗的垄断地位,微软便开发出只能在视窗下运行的 Java 版本,干扰兼容性技术创新。 &br&&/li&&/ul&&br&这样,过堂听证逐渐变成对微软的愤怒控诉和声讨,不将微软千刀万剐已不足以平民愤。
美国信息产业分析专家罗得·安德利(Rod Enderle)对《华盛顿邮报》记者说,微软案的戏
剧性变化就好像是盖茨超速驾车,拿到罚单后心中不服,跑到法庭上去扯歪理,原想免除点
儿罚款,结果一不留神竟然收到了一张死刑判决书。 &br&&br&六、一拆为二是笨招儿 &br&&br&2000 年 4 月,联邦司法部正式决定,要求法官将微软一拆为二——即一个经营操作系统
业务的公司和一个经营应用软件及互联网业务的公司。&br&&br&6 月,主审法官杰克逊(Thomas
P.Jackson)正式裁决将微软一拆为二,并且规定分拆后的两家公司在 10 年内不得合并,据说
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微软在操作系统领域的垄断。&br&&br&司法部认为,对微软的惩罚虽然短期内会引起市场震荡,但从长远角度看,广大消费者将会因开放市场竞争而获益。
人们可以高度赞赏法官坚持司法独立、维护公平正义的立场。&br&&br&任何一家企业,甭管它再成功,也绝不能超越于法律之上。可是,将微软一拆为二的过重惩罚,从常识上看是却令人
费解的。如果只是简单地将微软一拆为二,实际上并没有解决微软视窗垄断市场的关键性问
题。&br&&br&联邦法官和司法部律师至少应当懂得这样一个简单道理:将微软一拆为二后,那个经营
操作系统业务的公司仍然会继续处于市场垄断地位,而将这个操作系统公司进一步拆散削弱 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领域开放市场,引入竞争,则完全是天方夜谭。 &br&&br&与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这种传统型的资本家不同,盖茨是靠知识起家的“知本家”。微软在操作系统领域的垄断,实际上是一种知识垄断和标准垄断。&br&&br&在知识经济时代,有知识肯定有
机会赚大钱,有大钱却不一定能玩得转知识,玩得转知识不见得能创立标准。操作系统具有
耗资巨大、研制周期长、设计难度高和技术标准对硬件和应用软件影响极大等特点。为了推出视窗 95,微软早在 1988 年就已调集数千名电脑软件精英攻关。&br&&br&视窗 2000 已是源程序长达四千万行、指令上百万条、空前复杂而艰深的知识集成。这种知识和标准的垄断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轻易打破的。而强迫微软公开视窗的全部源程序,那实际上无异于在高科技领域“打土豪、分田地”。&br&&br& 有人举出美国政府当年按地区划分原则拆散 AT&T 公司开放长途电话业市场竞争的先例
支持拆散微软。然而,长途电话业和操作系统完全是两码事。长途电话业因高速度、大容量的光纤通讯网有足够的空余容量,使小公司得以批发大块长途电话时间,然后以低价零售,
使消费者因市场竞争而获益。&br&&br&但是操作系统领域的电脑专家几乎一致认为,如今即使政府强迫微软“开放市场”,奉送巨额研制资金,也不可能有哪家公司能在短期内研制开发出价格使
消费者可以接受,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与微软视窗媲美、在软件开发业能象视窗一样成为公认
的产业标准、在商业上可与微软下一代视窗系统竞争、产品质量受全球消费者信赖并且与现
有硬件和软件系统 100%兼容的个人电脑操作系统。&br&&br&新闻媒体和华尔街一度把源代码开放的 Linux 操作系统炒得很热,似乎 Linux 有朝一日能够取代微软视窗。其实这只是外行人士的一厢情愿。&br&&br&Linux 是 UNIX 操作系统的版本之一,是一种主要用于中、小型电脑服务器(Server)和工作站(Workstation)的操作系统。换句话说,
Linux 将会对升阳(SUN)Solaris、惠普(Hewlett-Packard)HP-UX 和 IBM 的 AIX 等占据主
流地位的 UNIX 操作系统以及微软视窗 NT 的服务器版本造成一定威胁,对微软专为个人电
脑研制的视窗,Linux 则很难造成任何值得一提的影响。&br&&br&从易操作性、稳定性、售后技术支持和应用软件支持率等方面看,Linux 与微软视窗在个人电脑市场上根本就
不是同一个档次的对手。&br&&br&谁都知道,如果没有成千上万的应用软件支持,一个操作系统再好也是白搭。而应用软件支持率极低的毛病,则恰恰是 Linux
难以克服的致命弱点。 &br&&br&更为现实的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新技术风起云涌,连微软都已做出向互联网全面转进的战略调整,还有哪家公司会傻乎乎地往个人电脑操作系统这种夕阳技术领域里砸钱?&br&&br&即使费劲巴拉地整出了点新玩艺儿,有谁会冒文件不
兼容和系统崩溃的危险去更换操作系统?难道只有在操作系统领域人为地制造一种群雄并起、山头林立、标准混乱的竞争局面,让应用软件开发商和普通用户无所适从,才符合消费
者的真正利益吗?&br&&br&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回首 20 多年来微型电脑功能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增
长以及售价的急剧跌落,微软和英特尔在标准化方面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br&&br&七、消费者可能沦为冤大头 &br&&br&实际上,假设拆散微软之后市场上出现另一家能与微软竞争抗衡的公司,消费者也未必就能从竞争中获益。根据莱伯维兹教授的估算,如果电脑软件开发商都按两种操作系统标准
重复开发功能相同的软件,美国消费者在今后三年的额外花费将高达 500 亿美元。此外,由
于面对新的竞争对手,那个从微软分割出来的专门经营操作系统的公司完全有可能放弃原来的价格限制,大幅度地提高视窗的售价。 &br&&br&针对这一问题,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对日本和东亚经济奇迹以及美国泡沫经济最
早的一位批评者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在《纽约时报》撰文指出,微软案的关键并不在于
有罪或无罪,而是可行性(Practicality)问题。&br&&br&他认为,即使盖茨违法,也不能轻易采取伤害
普通大众利益的惩罚措施。
联邦司法部支持拆散微软的另一个论点是:一拆为二后,那个经营应用软件业务的新公
司将会推出 Linux 版本和 UNIX 版本的MSOffice,此举将会使这两种操作系统迅速获得强大的实力与视窗竞争。 &br&&br&可是,从常识上看,司法部的这种论断同样令人费解。
首先,由于担心苹果公司退场不玩了,微软多年前就已开发出麦金塔(Macintosh)版本
的办公室大全。&br&&br&事实证明,此举并没使麦金塔操作系统额外增强了与视窗竞争的实力。
其次,Linux 和 UNIX 都是主要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的操作系统。在绝大多数高科技公司,
昂贵的服务器一般都被放置在恒温隔音的专用工作间中,只有少数高级科技人员凭借密码才能进入。显然,不大可能有哪位软件工程师会在服务器上鼓捣 Excel 或 Power Point 等办软件。对此问题,法官和控方律师是真的不懂电脑常识还是故意装糊涂?&br&&br&最后,多数高科技业人士认为,简单地将微软一拆为二后,MSOffice 作为微软最赚钱的
部门,因不再会被微软其它部门挪用赢利,其实力和垄断地位将更加稳固。&br&&br&最终结果,很可
能是一个微软霸王摇身一变成为微软和“微硬”两个霸王。而普通消费者又能从中得到什么
如果将微软一拆为二,不仅探险家浏览器将无法与视窗搭配,视窗中原来一直免费附带
的多媒体、日历、计算器、游戏、图画本等应用软件都将被踢出,这意味着消费者必须花钱
分别购买这些软件,因而要付出更高的价格。&br&&br&此外,微软投入巨资研制的语音识别应用软件一旦成功,也将无法应用于视窗系统,使新一代操作系统革命的成果将化为泡影,以跨平台功能集成化为特征的下一代微软视窗(NGWS)可能将永远无法问世。&br&&br&还有,将微
软拆散后,如果因股票大跌使股票期权形同虚设,微软将无法保留素质一流的软件技术精英,
那么依赖微软技术支持的用户将会大吃苦头。 &br&&br&最后,在微软案第一回合的较量中,微软和美国司法部都花了大约一千万美元的诉讼费。
司法部那边是纳税人的银子,敞开了花也不会心疼。微软这边自然会把巨额诉讼费打入成本,
把损耗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在这场世纪大案中,消费者有可能沦为真正的冤大头。 &br&&br&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公开表示,微软诉讼案
简直就是劳民伤财。他批评道:“在电脑产业中,科技的进步比法庭和司法诉讼的步伐要快得
多。到这场官司了结时,谁会知道电脑产业的局面是什么样呢?肯定已是面目全非。邀请政府出面调停,等于是为未来的政府管制敞开了大门。”&br&&br&按照弗里德曼的经济理论,因发明专利、
商业秘密、自由竞争所造成的垄断根本就不能算是垄断,只有因政府管制而形成的垄断才是最大的祸害。&br&&br&八、市场竞争与政府角色&br&&br&在以高科技和信息产业为主体的美国“新经济”中,企业对市场垄断地位的狂热追求已
成为一种值得注意的新现象。高科技产品虽然在研制阶段具有高投资、高风险等特点,但由于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优势,定型产品的制造和运输只不过是简单复制和网络数据传输,因此 产品一旦能够成功地占领市场,由于再生产的边际成本近乎于零,即使大幅度降低价格仍然可以获得巨额利润。&br&&br&这样,市场竞争的重点已不再是价格竞争,而是创新发明和超越陈旧技术的竞争。此外,当代高科技领域超乎寻常的飞速发展和空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已使某一家企业长期占据自然垄断地位、轻易地获取垄断利润的局面被彻底打破。&br&&br&微软和英特尔等垄断企业的
日子其实并不好过,他们的垄断地位很可能是暂时和脆弱的。如果在创新发明和技术超越方面稍有闪失,微软和英特尔都有可能象当年的蓝色巨人 IBM 一样虎落平川。 &br&&br&当今之世,高科技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千方百计地追逐市场垄断地位,而层出不穷的科技
创新又不断地打破原有垄断,不知不觉中推动了产品价格的下跌和消费需求的增长形成一轮又一轮的市场竞争和产品创新,已成为“新经济”的一大特征。&br&&br&《谢尔曼反垄断法》这种百年老例,已需要依据二十一世纪市场竞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加以修订。
对微软案的审理,显然将对美国未来的高科技产业政策产生重大影响。如果无视市场竞
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一味过重地惩罚微软,开了政府以空前规模管制高科技产业的先例,将会使高科技产业中的冤家对手们走上官商勾结、依赖政府插手这种不正当竞争的路子。&br&&br&微软仗恃垄断力量将有开拓性的小公司踢出市场固然不是好事,但政府动用行政和司法手段管
制自己一无所知的高科技产业,其结果可能更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我说谎试试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