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黄粉虫价格销售 需要请发邮件37134...

只显示未读信息
西安市延安水泥排水管|延安水泥排水管供应商
买家还在看
收藏产品()
供应延安水泥排水管
产品成功加入进货单!
查看进货单
我想要了解:
更多商品信息
请输入您要咨询的问题:
您的联系方式:
供应水泥管报价,水泥管价钱,水泥...
供应水泥管规格,水泥管厂,水泥管...
供应水泥管最新批发价格,水泥管价...
供应山西最大的水泥管造生产厂家/...
供应安康最大的水泥管生产厂家/陕...
推荐采购信息
,水泥管道又称水泥压力管、钢筋混凝土管,它可以作为城市建设建基中下水管道,可以排污水,防汛排水,以及一些特殊厂矿里使用的上水管和农田机井。采用干硬性混凝土,管壁混凝土结构均匀,抵抗荷载能力良好;混凝土标号通常为C30、C40;成型时的噪音比离心工艺有所减小,操作现场的环境比离心工艺干净一些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
您是否在找||||||||||
当前位置:
>>>>>>>>正文
延安大学科研工作简报(第二期)
KEYANGONGZUO JIANBAO
[2014] 第2期(总第2期)
主办:延安大学科学研究处时间:2014年7月7日
-------------------------------★------------------------------&
【处务工作】
●我校首届大学生科技创意创新创业大赛暨延安市榆林市第二届大学生科技“三创”大赛作品选拔赛开幕
●我校首届大学生科技创意创新创业大赛暨延安市榆林市第二届大学生科技“三创”大赛作品选拔赛闭幕式暨颁奖典礼举行
●我校在延安市第二届“双丰杯”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大赛中再获佳绩
●满天星业余交响乐团延安大学系列学术报告会举行
●延安大学2014年度“延安市社科专项资金规划项目”中期检查汇报会召开
●崔智林校长马勇副校长参加榆林市产学研合作联盟成立大会暨榆林市第二届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大赛颁奖典礼
●马勇副校长调研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工作
●“延安书画名家延大行”主题活动在我校举行
【科技动态】
●我校“一种枣树试管苗诱变多倍体筛选的新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延安大学校地校企合作座谈会及榆林产学研基地签约挂牌仪式在绥德举行
●延安市医学会医学检验专业委员会成立暨学术交流会在延大附院东关分院召开
●我校将承办2015年第12届中国生物毒素研究及医药应用全国大会
●王文东副教授当选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通讯委员
●附属医院高晓红应邀参加第49届国际肝病会议
●物电学院任新成等参加“2014年中国(海峡两岸三地)纳米科技青年论坛(西安)”学术会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金亚秋教授来我校讲学
●美国东北大学王申培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作报告
●陕西师范大学曾京辉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做报告
●复旦大学侯秀峰教授为我校师生作学术报告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欧周罗教授为我校师生作学术报告
●上海师范大学杨敏丽教授为我校师生作学术报告
●西北大学张文鹏教授为我校师生作学术报告
●南京医科大学胡琴教授为我校师生作学术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黄辰教授为我校师生作学术报告
●陕西省红枣重点实验室召开科研工作会议
●徐世才副教授为西安创新学院CCTV《中国创业榜样》大赛作辅导
●张琰图教授为我校师生作报告
●计算机学院硕士生导师高丽教授为我校师生作报告
●陈宗礼教授为生命科学学院师生做学术报告
【社科动态】
●我校获批3项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我校获批2014年度陕西省高校党建重大课题研究项目
●张小兵《陕北禁忌民俗文化》一书出版
●我校社科学报在综合性大学学报排名中位居第73位
●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2014年学术年会在我校举行
●魏久尧当选为陕西省喜剧美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高九江教授应邀参加“2014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
●外国语学院日语教师参加中日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翻译研究与教学国际研讨会
●我校图书馆副馆长刘百宁参加“第二届新技术时代大学图书馆领导与管理创新国际会议”
●宋佃锋副馆长参加2014年陕西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会议
●图书馆曹雪琦副研究馆员应邀参加国家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培训班
●中国社会科学院周溯源教授为我校师生做学术报告
●著名法学学者张斌峰教授、孙培福教授为我校师生作报告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育学院Tricia Seifert教授来我校作专场学术报告
●长安大学徐玉臣教授为外国语学院师生作报告
●厦门大学杨士焯教授为外国语学院师生作报告
●北京联合大学梁怡教授为我校师生做学术报告
●梁怡教授再次为我校师生做学术报告
●天津体育学院李实教授为我校师生做报告
●海南大学对外汉语系主任马荣江博士为我校师生作学术报告
●西安科技大学赖雄麟教授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作报告
●西安理工大学许春玲教授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作报告
●西北大学张正军教授和陕西师范大学郭剑雄教授为我校师生作学术报告
●教育科学学院举办两场高水平学术报告会
●著名法学学者张斌峰孙培福应邀参加我校政法学院举办的学术交流座谈会
●徐长玉馆长一行到外国语学院义务宣讲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知识
●贾翠玲副馆长为我校图书馆馆员作《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图书馆》的学术报告
●刘百宁、宋佃峰、曹雪琦分别为图书馆全体馆员作报告
签发人:王文强审稿:张雪梅编辑:王海洋
【处务工作】
我校首届大学生科技创意创新创业大赛暨延安市榆林市第二届大学生科技“三创”大赛作品选拔赛开幕
今天下午,我校首届大学生科技创意创新创业大赛暨延安市榆林市第二届大学生科技“三创”大赛作品选拔赛开幕式在校体育馆举行,我校副校长马勇,榆林市科技局局长谢军,延安市科技局纪检书记张小莉,榆林市知识产权局局长、科技局副局长郝康林,榆林市科技局副局长艾小斐,榆林学院科研处、延安市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主任、榆林市科技局合作科负责同志,我校纪委、教务处、团委、科研处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大赛组委会全体工作人员,大赛评审委员会全体人员,各学院主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科研秘书,各参赛代表队的领队、指导老师、全体参赛队员和部分师生代表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科研处处长王文强主持。
马勇副校长在开幕致辞中就办好这次大赛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希望各位指导老师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以提高这次比赛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希望广大同学们树立“开放、善思、敢为”的创新意识,秉持“务实、善行、敢闯”的创业理念,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不断提升创新本领,为成长为高素质、高技能、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希望全体评审专家认真履职、坚持标准、客观公正、严格评审,确保遴选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优秀作品;四是希望各部门工作人员团结一致、密切配合,保证大赛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开幕式上,谢军局长、张小莉书记也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催人振奋的讲话,对全体参赛师生和评审专家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殷切希望。他们指出,延安、榆林两市正处于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对人才和科技的需求都很迫切,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们重要的任务,希望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创新创意活动,通过科技创新实践,促进专业知识的巩固和升华,努力把自己培养成高素质、高技能、高适应性复合型人才。随后,校纪委副书记、监察处处长韩卿元对宣读了这次大赛的评审纪律。
开幕式结束后,参加开幕式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对这次参赛的作品进行了观摩和指导。
这次大赛是由科研处、教务处和校团委联合举办的,是我校为密切配合中、省、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创意创业大赛而开展的作品选拔赛,大赛以创意点燃梦想,创新改变生活,创业成就未来为主题。这次大赛的举办,对引领校园文化、弘扬科学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强化技能培养、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优化我校的学科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探索校地产学研用合作新模式等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校首届大学生科技创意创新创业大赛暨延安市榆林市第二届大学生科技“三创”大赛作品选拔赛闭幕式暨颁奖典礼举行
今天下午,我校首届大学生科技创意创新创业大赛暨延安市榆林市第二届大学生科技“三创”大赛作品选拔赛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在校体育馆举行,我校副校长马勇,我校纪委、教务处、团委、科研处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大赛组委会全体工作人员,大赛评审委员会全体人员,各学院主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科研秘书,各参赛代表队的领队、指导老师、全体参赛队员和部分师生代表参加了闭幕式暨颁奖典礼。闭幕式由科研处处长王文强主持。
闭幕式上,科技处副处长雷伟介绍了这次大赛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张雪梅副处长宣读了大赛获奖名单。随后,马勇副校长以及参加开幕式的各位领导为获奖学生、优秀指导老师和优秀组织单位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牌。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徐世才和物电学院学生叶栋水同学分别代表参赛的指导教师和学生发了言。
马勇副校长对本次活动给予了肯定,对全校师生和这项活动的持续开展提出了三点具体要求和建议:一是要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营造大学生科技创新创意大赛活动的浓厚氛围;二是立足专业,拓宽领域,促进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的常态开展;三是要积极创新,投身实践,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这次大赛自3月18日启动以来,在组委会的精心组织下,通过各部门和各学院的大力支持和通力配合,从参赛作品的征集、审查、初评到定审,各个环节都精心策划、严格把关、精细挑选,公平合理,最终从申报的150余件作品中评选出68件入围作品。决赛阶段,组委会根据这些参赛作品的具体情况,分为发明创造组、应用方案组、创意设计组、创业计划组四个小组,并按照延安、榆林两市大赛的规程设计,抽调我校相关研究和工作领域的专家组成评审组委会。经过选手汇报、作品展示和专家提问答辩三个环节的评审,评定出了50项获奖作品。其中化工学院学生岳凯等的作品“新型换热器折流片”、生命科学学院韩秀昆等的作品“制取黄粉虫复合饲料的研究”和外语学院李笑等的作品“走进中国之二十四节气”获一等奖,生命科学学院白东东的“一种能自动储水给水花盆”等7项作品获二等奖,物电学院叶栋水等的“农作物生长参数检测仪”等15项作品获三等奖,建筑学院学生孙冉的“混凝土坍落度测定仪器的再改进”等25项作品获优秀奖,曹振恒、徐世才、李维等三位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生命科学学院和经管学院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据悉,获得一等奖的3件作品将被学校推荐参加5月19日在榆林市举办的三创大赛,获得优秀奖以上的50件作品将被推荐参加5月份在延安市举办的三创大赛。
我校在延安市第二届“双丰杯”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大赛中再获佳绩
6月20日,延安市第二届“双丰杯”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我校外语学院礼堂举行,大赛由延安市科学技术局、共青团延安市委、延安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延安市知识产权办承办,延安大学、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延安双丰集团协办。
本次大赛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10名。在总共20个奖项中我校获得14项。其中由我校教师徐世才指导,沈雪健、王莉、李静同学的作品《北斗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书》荣获一等奖;贺晓龙老师指导,王殿振、刘年强、查磊、任玉合同学的作品《陕北虫草栽培技术研究》和曹振恒老师指导,岳凯、郭悦、赵瑞阳同学的作品《多功能高效换热器》荣获二等奖;《陕北山丹丹花工厂化生产》、《虫厨宝生物垃圾箱》、《一种能自动储水给水花盆》、《目镜方向可旋转型水准仪改进设计》四件作品获三等奖;《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等7件作品获优秀奖。(贺知章)
满天星业余交响乐团延安大学系列学术报告会举行
4月28至29日,满天星业余交响乐团来我校进行演出和学术交流。应我校邀请,乐团叶小文、叶志明、杜耀峰、蔡运龙、刘欣欣、储晓刚6位成员于4月29日上午为我校师生作了专题报告。
在星海楼音乐厅,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文为我校鲁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乐以和其声》的报告。报告由我校副校长张威虎主持。报告中,叶书记首先介绍了“乐以和其声”的来源及“满天星业余交响乐团”的基本情况,然后结合自身发展谈了自己对音乐的情缘及音乐之路,以及自己如何协调工作、艺术和写作的时间的关系。最后,叶书记与两位助手共同为大家演奏了五首优美的世界名曲。
在图书馆十楼报告厅,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为我校计算机学院、信息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建筑学院、化工学院、外语学院和财经学院师生作了题为《创新教育环境,成就学子未来》的报告。报告由我校副校长马勇主持。报告中,叶教授从怎样过好大学生活,如何认识大学、认识自我和认识社会,建立科学的思维与思想方法等方面对在场师生进行了指导,同时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勉励大家珍惜大学时光,在不断地奋斗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在玉章楼第五阶梯教室,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西北大学新闻研究院院长、高级记者、长江韬奋奖获得者杜耀峰为我校文学院师生作了题为《让新闻追随民心》报告。报告由我校副校长胡俊生主持。报告中,杜耀峰通过一个老农的启迪来引入,从新闻的定义、新闻的本质、新闻的立场和大众传播的信息论等方面,向在场师生阐释了新闻从业者应怎样让新闻追随民心。
在玉章楼第六阶梯教室,北京大学教授蔡运龙为我校石油学院和政法学院师生作了题为《“世人忧天”——气候变化的科学与政治》的报告。报告会由科研处处长王文强主持。报告中,蔡教授全面细致地列举了气候变化的事实、分析了气候变化的原因、阐释了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人类社会环境的影响,剖析了气候变化的实质,并从体制与政策、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和科学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在玉章楼第七阶梯教室,清华大学教授刘欣欣为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和鲁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古希腊音乐与文化》的报告。报告由我校纪委书记王顺主持。报告中,刘教授通过对希腊神话与音乐文化之间关系的梳理,使在场师生对音乐思维和音乐哲学等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在玉章楼第八阶梯教室,国家质检总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所长储晓刚为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师生作了题为《食品安不安全谁说的对》的报告。报告由我校党委副书记吴耀主持。报告中,储教授通过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的漫画、直观的图片介绍了食品安全方面的典型事例,并针对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检测情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储教授还提出了通过膳食营养平衡和消费模式转变来影响人的健康的有效途径。在互动环节,储教授就食品安全、音乐与饮食之间的关系等,与在场学子进行了交流。
六位专家的报告,观点鲜明、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语言生动有趣,使我校师生受益匪浅。
延安大学2014年度“延安市社科专项资金规划项目”中期检查汇报会召开
6月12日,我校2014年度“延安市社科专项资金规划项目”中期检查汇报会在图书馆第二会议室召开,延安市社科联副主席王炜、我校科研处处长王文强、副处长雷伟、财务处副处长谢岗、市社科联马婷、胡啟文及抽查的12个项目负责人等4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科研处处长王文强主持。
会上,科研处处长王文强首先代表学校对市社科联检查组一行前来我校检查项目执行情况表示欢迎,并就有关项目检查的配合工作进行了介绍。科研处副处长雷伟、财务处副处长谢岗分别就市社科联项目的管理及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了说明。市社科联副主席王炜认真听取了我校科研处、财务处所做的项目执行情况汇报,并对我校在项目管理中的做法及经验给予了肯定和高度评价。在听取了各项目负责人的汇报后,副主席王炜表示,通过此次项目随机抽查,更加加深了对延安大学的了解,对各位老师认真细致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非常满意。市社科联将在以后的项目申报、专家评选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与延安大学的合作。
经过一天时间的汇报、成果展示,我校被抽查的12项社科联项目均顺利通过中期检查。此次中检不但是对我校社科联项目执行情况的一次全面了解,而且将对我校各类项目的中期检查和管理起到积极的示范和促进作用。(作者:姜金平)
崔智林校长马勇副校长参加榆林市产学研合作联盟成立大会暨榆林市第二届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大赛颁奖典礼
5月19日,榆林市产学研合作联盟成立大会暨榆林市第二届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大赛颁奖典礼在榆林学院举行,榆林市委书记胡志强、市长陆治原,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蔡钊利、省科技厅副厅长许春霞、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杨行云,榆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宁,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省内13所高校和100多家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榆林市副市长马秀岚主持。我校校长崔智林、副校长马勇,科研处处长王文强、校办副主任兰鸿涛、科研处副处长雷伟及知识产权科负责人以及全体参赛师生参加了大会。
会上,陆治原市长代表榆林市委市政府致了辞,蔡钊利副厅长和许春霞副厅长分别讲了话。随后,榆林市委书记胡志强和榆林学院院长、榆林市产学研合作联盟理事长赵红星共同按下了启动球。会上还为获得榆林市第二届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选手颁了奖。其中,我校生命科学学院作品“北斗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书”等3件作品获一等奖,我校化工学院“列管式换热器新型多面折流挡板”等6件作品获二等奖,我校外语学院作品“走进中国系列之二十四节气”获优秀奖。
会议期间,崔智林校长和马勇副校长与榆林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及部分企业负责人就进一步拓展校地合作、校企合作、联合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了一定共识。我校科研处紧密结合榆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向参加大会的各企事业单位印发了《延安大学关于商请榆林市企事业单位科研项目合作的意见》160份,对学校精选的6个学院55个相关研究领域优势科研项目进行了介绍并发出了合作邀请,受到了参会单位的积极响应。
榆林市产学研合作联盟是由榆林市政府和榆林学院共同倡议,联合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延安大学等13所高校和榆林市102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的区域创新合作组织。联盟以构架“联合攻关、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创新运行模式,搭建政府、高校、企业、金融机构合作共赢的交流平台,进一步加快榆林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改善科技创新条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榆林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作者:贺知章)
马勇副校长调研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工作
5月13日上午,我校副校长马勇在研究生处、科研处负责同志的陪同下,赴物电学院、计算机学院、建筑学院、体育学院调研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各学院院长、书记、副院长及秘书、学科带头人及科研骨干代表参加了调研会。调研会由研究生处处长杨亮才主持。
调研会上,物电学院院长任新成、计算机学院院长张根耀、建筑学院副院长杨红霞、体育学院副院长常保荣,以及学院其他领导、学科负责人、学科骨干围绕着学科队伍、学科方向、学科优势与特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汇报,并就制约学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马勇副校长在听取汇报后,对四个学院近年来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他指出,学科建设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主要体现,学科水平体现了学校的水平,学科特色体现了学校的特色,科研水平体现着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关系到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我们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财力、物力,进一步抓好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他强调,这次调研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各学院学科与科研的现状,以便准确定位;找准存在问题及原因,以便对学科建设进行长远规划。当前,在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中,要重点解决学科观念问题、制度建设问题、统筹发展问题、资源共享问题、人才梯队建设问题,只有这样,我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才能再上一个新台阶。(作者:张仲宁)
“延安书画名家延大行”主题活动在我校举行
6月9日上午,应我校科研处、校团委、延安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办公室邀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延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延安书学院院长刘小民一行来我校举办了“书法艺术与大学生素质教育”主题活动,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延安书学院何树德、张三全、吴欢显、程华等10余名书法家应邀参加。
下午,刘小民院长一行在科研处和部分学院负责人的陪同下参观了“李岚清同志书法篆刻素描展”;当天晚上,刘小民院长专题报告会在学生活动中心举行,科研处副处长雷伟主持了报告会,我校部分书法教师、学生书画社、人文书画社全体社员及部分同学聆听了报告会。
报告中,刘小民院长首先阐述了书法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随后讲述了我国文字的发展历程。同时,刘小民院长向同学们介绍了练习书法的基本技法和步骤,以及如何选择字帖、毛笔、宣纸等书法用具。报告会后,刘小民院长与同行的书法家们进行了现场书法交流演示,并对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了点评。(作者:王海洋)
【科技动态】
我校“一种枣树试管苗诱变多倍体筛选的新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由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教师齐向英、张向前、陈宗礼、陈国梁、薛皓、高朋涛等研发完成的“一种枣树试管苗诱变多倍体筛选的新方法”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
该发明是在秋水仙碱诱导枣树试管苗多倍体的过程中运用“由表及里”的筛选方式结合连续分化培养来筛选枣树试管苗多倍体,可使枣树试管苗四倍体的选出率大大提高,实验时间大幅缩短。具体方法为:一、诱变处理;二、诱变后的植株进行扩繁培养和第一次筛选;三、分化培养获得的丛生芽进行二次筛选;四、筛选的目标丛生芽进行染色体分析;五、多倍体的扩繁培养。
这项发明改变了试管育种主要依靠大型仪器筛选、后期繁育困难的问题,为枣树试管苗的倍性育种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生命科学学院近年来加大了科研投入和支持力度,注重创新驱动、需求引领、协作攻关和服务地方等重要因素的支撑推动作用。近三年来该院获发明专利授权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30余项,在知识产权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作者:贺晓龙)
延安大学校地校企合作座谈会及榆林产学研基地签约挂牌仪式在绥德举行
5月14日,在绥德县裴家峁省级农业园区举行了延安大学校地校企合作座谈会、“延安大学榆林产学研基地”和“陕西省区域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试基地”签约挂牌仪式,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白占涛领衔的资源药物团队助推的榆林市开源蝎与蝎毒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也同时挂牌。
马勇副校长带领科技处、生命科学学院主要负责人以及合作项目团队成员白占涛、刘霞、李宝莉及部分硕士研究生参加了座谈会。榆林市科技局副局长艾小斐、绥德县副县长薛士会、榆林市开源蝎与蝎毒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薛继元及绥德县发展与改革局、绥德县科技局、绥德县招商局、绥德县农业局、绥德县畜牧局、绥德县乡企局、绥德县宣传部、绥德县文体广电局等相关部门领导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绥德县科技局局长马绥生主持。
座谈会上,马勇副校长、绥德县副县长薛士会在讲话中对开源公司的开业和2个合作基地的成功搭建表示祝贺,并表示今后延安大学、绥德县政府将给予合作项目在政策、人才引进、平台建设等多方面的支持。榆林市开源蝎与蝎毒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业总经理薛继元介绍了公司5年2亿元的投资信心和发展规划。王文强处长、孙志宏院长等先后就我校和生科院的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发展状况发了言,并与榆林市科技局艾小斐副局长等就延安大学与榆林市的校地校企科技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白占涛博士代表项目团队对合作研发项目作了说明。
随后,马勇副校长代表延安大学与开源公司薛继元签订了“延安大学榆林产学研基地”共建协议,白占涛博士代表项目团队与开源公司薛继元签订了“陕西省区域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试基地”共建协议。
座谈会后,马勇副校长、榆林市科技局副局长艾小斐、工程中心主任孙志宏和开源公司薛继元分别为“榆林市开源蝎与蝎毒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延安大学榆林产学研基地”和“陕西省区域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试基地”揭了牌。
“延安大学榆林产学研基地”、“陕西省区域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试基地”2个合作基地的搭建,为延安大学与榆林市校地校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孵化和拓展平台,为我校的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服务陕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事业开创了新局面和新的探索模式。(作者:贺晓龙)
延安市医学会医学检验专业委员会成立暨学术交流会在延大附院东关分院召开
5月10日,延安市医学会医学检验专业委员会成立暨学术交流会在延大附院东关分院隆重召开。中华医学检验分会常委、陕西省医学检验学分会主委、省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任健康教授,陕西省医学检验学分会副主委、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王香玲教授,市卫生局党委书记樊金富,延安市医疗集团副理事长、医疗集团总医院院长、延大附院院长马柏林教授,市卫生局医政科副科长李旭东,东关分院全体领导,延安市医学检验学分会各位委员,以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同济医院、延安市各县区检验专业人员、延安大学医学院检验专业学生、附院和分院医务人员等300多人参加了会议。
上午的开幕式由东关分院党委书记缑润平主持。开幕式上,李旭东宣读了《延安市医学会关于成立医学检验专业委员会的通知》(延市医学发[2014]1号文件),马柏林教授致辞,任健康教授对延安市医学会医学检验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邢延芳主委代表延安市医学会检验专业委员会作了表态发言,并就检验学分会今后的工作做了计划安排。最后,樊金富作了重要讲话,要求检验学分会尽快开展工作,创新思维,搭建平台,加强交流,提高水平,为全市的医学检验专业做出新贡献。
此次会议发来贺电的有: 陕西省医学检验学分会,铜川市医学检验学分会,榆林市第一医院,榆林市中医院,延大附院,延大附院东关分院等单位和领导,谨祝大会圆满成功!
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学术交流会,分别由主委邢延芳和后任主委曹云主持。任健康教授、省医学检验学分会副主委王香玲教授和罗氏诊断产品有限公司刘栓红博士分别就《细菌耐药一个永恒的话题》、《2011版等级医院的评审标准理解与实践》、《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等内容,进行了精彩的专题讲座。(作者:刘冬琴)
我校将承办2015年第12届中国生物毒素研究及医药应用全国大会
2014年6月14日-18日,由国际毒素学会(InternationalSocietyon Toxinlogy, IST)主办,湖南师范大学、中国毒理学会生物毒素毒理专业委员会、海南大学联合承办的第十届亚洲太平洋地区植物、动物与微生物毒素学术大会(10thISTAsia Pacific Conference on Animal, Plant & Microbial Toxins)在湖南长沙枫林宾馆举行。会议围绕生物毒素结构与功能、毒素药理与生理学、毒素组学、毒素蛋白质组学与基因组学、毒素药物先导分子、有毒动物生物学、临床药理学、有毒动物伤害与治疗,生物反恐等学术主题,吸引到来自国内外的300余名研究人员参会。包括现任国际毒素学会主席AlenHarvey 教授在内的40余名国际知名学者和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开展学术专题大会报告近50场。此次大会为国际毒素领域的重大学术会议之一,是间隔20年后再次在中国举办的学术盛会,充分表明我国在该领域居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白占涛博士携同本学科团队李延清教授、部分硕士研究生、产学研合作企业榆林市开源蝎与蝎毒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薛继元总经理参会。会上,白占涛博士做了“Insightinto pain mechanisms: using scorpionneurotoxins as a molecular model”的特邀专题报告,交流了团队近期在蝎毒素多肽与疼痛离子通道调控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结果,并投送5篇会议论文摘要。
在大会期间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毒理学会生物毒素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天然毒素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上,白占涛博士(委员之一)提交的承办申请,经全体委员一致同意,最终胜出。第12届中国生物毒素研究及医药应用全国大会将由延安大学、陕西省区域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确定的会议举办时间为2015年10月9-12日。(作者:白占涛)
王文东副教授当选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通讯委员
近日,计算机学院副教授、西安创新学院理工系主任王文东收到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杜子德教授发来的聘书,正式聘任他为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通讯委员,聘期2年。
王文东于2003年成为中国计算机学会普通会员,2007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两位教授的推荐下,晋升为学会高级会员。10年来他坚持关注学会的发展,积极参与学会的各类调查、选举等活动,得到学会秘书处的认可。本次工作委员会委员征集活动是中国计算机学会首次在全国范围内从杰出会员和高级会员中进行征集,通过自愿报名、资格审查、专家评议等一系列程序,最终确定各工作委员会的委员名单。本次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殿富教授担任,副主任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陈平教授和联想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侯紫峰教授担任,共有5名常务委员和75名委员,其中陕西高校共有4名委员。
教育工作委员会是中国计算机学会的10个工作委员会之一,主要职责是从事与大学计算机教育有关的工作,调查研究高等学校计算机人才培养情况,就高校计算机教育的目标定位、培养类型、课程设置、毕业生出口等给出建议标准和参考性意见,向办学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建议,向社会发布大学计算机教育宏观研究和建议,参与ACM/IEEECS计算机课程标准的制定等职责。(作者:李钰)
附属医院高晓红应邀参加第49届国际肝病会议
4月9日至13日,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二病区副主任高晓红应邀参加了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49届国际肝病会议暨欧洲肝脏研究学会年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肝病专家共同交流抗击肝脏疾病的方法。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让丙肝成为一种历史”,来自不同国家的近万名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分3场基础医学专题讨论会,1场转化医学专题讨论会,8场临床医学专题讨论会。为大家呈现了肝病治疗最新的研究成果、理念,以及该领域知名专家的宝贵治疗经验。会议对的诊断与评估、HIV与、的争议、病毒性肝炎的防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由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肝脏研究学会共同颁布了丙肝治疗指南和2014年治疗肝病的三种新药。
高晓红副主任自工作以来,用系统而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致力于肝病的诊疗与研究,及时把握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这次欧洲肝病交流为附院肝病防治带来新的理念和治疗方法,将对附院感染病科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作者:白珺丹)
物电学院任新成等参加“2014年中国(海峡两岸三地)纳米科技青年论坛(西安)”学术会议
4月25日至27日,由陕西省纳米科技学会、陕西省物理学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文理学院与延安大学联合承办的“2014年中国(海峡两岸三地)纳米科技青年论坛(西安)”学术会议在西安交通大学南洋大酒店举行。物电学院院长任新成作为组织委员会成员参加了大会,杨延宁教授、张富春博士、阮兴祥硕士作为参会代表参加了大会。
出席本次大会的代表共300余人,大会特邀兰州化物所薛群基院士,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西安交通大学蒋庄德院士,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吕坚教授,PaulKChu教授,台湾交通大学张翼教授,明道管理学院何伟友教授,国立彰化师范大学林义成教授,南京大学吴兴龙教授,东南大学倪振华教授等海峡两岸三地著名专家、学者出席并做大会特邀主题报告,同时进行了论文交流。
作为承办单位之一,我校副校长张威虎教授是大会论文评审委员会委员、大会副主席,物电学院院长任新成教授是两个分会场中的一分会会场负责人。杨延宁教授、张富春博士等教师向大会提交了交流论文,物电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阮兴祥做了“First-PrinciplesInvestigation on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WurtziteInxGa1-xN Alloys”的口头报告。
通过承办本次学术会议,既扩大了我校的影响,又宣传了物电学院物理电子学学科的优势,为今后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积累了经验。这是物电学院2014年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方面的一项重要工作。(作者:杨延宁)
中国科学院院士金亚秋教授来我校讲学
应学校科研处和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的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金亚秋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5月14日下午4:40,金亚秋院士在玉章楼5408教室做了题为“极化电磁散射成像与目标环境2D-3D信息重构”的学士报告,我校150余名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郝刚领主持。
金亚秋院士首先简要介绍了复旦大学教育部波散射与遥感信息重点实验室近年在电磁波科学与遥感信息技术前沿领域的研究工作;接着,金亚秋院士从多源SAR、微波辐射遥感、目标环境识别的计算电磁学三个方面,系统概述了该研究领域内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国内外发展趋势及应用需求等;最后,金亚秋院士回答了我校部分教师和青年学生提出的问题。金院士的报告深入浅入、生动有趣、精彩连连,整场报告会掌声不断。
5月15日,金亚秋院士还就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研究生教育等与我院领导、部分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博士进行了座谈,参观了我院的实验室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晚上还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我校校史陈列馆并欣然题词,还就如何充分地和与我校有历史渊源的高校进行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以促进我校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与我校校史班主任曾鹿平教授进行了交流。
金亚秋院士在研期间,崔智林校长、马勇副校长、联系我院的校领导张威虎副校长虽出差在外,但多次打电话指示学院做好金院士来延的讲学安排工作。
金亚秋院士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是1978年中国科学院首批公派出国的研究生。他是IEEEFellow,还是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现任复旦大学教育部波散射与遥感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领域为复杂自然环境中电磁波散射辐射传输与传播、空间遥感与对地监测信息理论与技术、复杂系统中计算电磁学等。在国内外已发表650多篇学术论文、14本中英文专著与文集,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
本场学术交流报告会是我校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今年安排的首次学术报告,必将为学院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作者:白宗文)
美国东北大学王申培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作报告
5月16日下午,应我校科研处、研究生处和计算机学院邀请,美国东北大学王申培教授在玉章楼第五阶梯教室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基于相似度的智慧型模式识别及其应用》的学术报告。计算机学院计算机专业的300余名本科生、研究生、全体教师和物电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100余名本科生到场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计算机学院主管科研与研究生工作副院长高丽教授主持。
王申培教授主要讲解了智能型模式识别的一些基本理论、现象及其应用,具体涉及到相似度、语意、混淆性、智能型模式识别、三维空间、生物衡量科技、安全之重要性、生物衡量分析和综合、语型、语意、执行之密切关联,及其在书写识别、脸孔识别、指纹识别、瞳孔识别、语音识别方面与机器学习的关联,并讨论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和方向。王申培教授的双语报告风趣幽默、深入浅出,不时赢来大家热烈的掌声。
王申培为美国东北大学计算机学院终身聘正教授,IAPR、ISIBM和WASE学会院士,“国际模式识别及人工智能学刊”和“MachinePercep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创办人及总主编著二十余册,并获得美国及欧洲发明专利三项。王教授现为国际电机电子学院(IEEE) 、ACM资深会员及院士提名人,荣获 IEEE 和 ISIBM杰出贡献成就奖。曾任麻省理工学院研究顾问,在哈佛大学兼授计算机课程,并当选为德国马德堡大学杰出客座教授,为该校荣获此头衔的首位外国籍教授。(作者:李钰)
陕西师范大学曾京辉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做报告
5 月 26 日,应我校科研处、研究生处和化工学院邀请,陕西师范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曾京辉教授在玉章楼5104教室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机遇与挑战:介观太阳电池”的精彩报告。报告由张玉琦副院长主持,化工学院100余名师生到场聆听。
报告会上, 曾京辉教授详细介绍了其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介观太阳电池电极材料的合成、组装及性能调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曾教授研究小组围绕提高太阳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主要策略,通过量子点敏化、新型电解液设计合成、对电极材料的调控,从半导体的能带理论出发,结合材料多维度可控合成技术,深入研究了电极材料、电解液和敏化剂的结构、性质与电池光电转化效率之间的关联性,发现在介观尺度上通过电极材料的表面量子点敏化以及尺寸和纬度效应,可以有效提高电池材料光电转化性能。报告结束后,曾教授就陕西师范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学科建设、科研方向、研究生招生等方面生做了介绍,并表示诚挚欢迎我校相关专业师生报考材料学院的研究生。会后,在场学生就考研问题、陕西师范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研究生专业、招生等问题与曾教授进行了热烈讨论。(作者:王丹军)
复旦大学侯秀峰教授为我校师生作学术报告
6月12日,应我校科研处和化学与化工学院邀请,复旦大学化学系侯秀峰教授在玉章楼5104教室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基于N-杂环卡宾金属配合物的反应及催化作用”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张玉琦副院长主持,化工学院100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
报告会上,侯秀峰教授详细介绍了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N-杂环卡宾金属配合物的反应、结构调控及其催化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侯秀峰研究小组围绕卡宾金属配合物,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功能的金属卡宾催化剂。此类新型催化剂成功解决了有机合成中的很多难题。另外,侯秀峰教授诚挚欢迎我校相关专业师生报考复旦大学的研究生,表示愿意为我院师生报考复旦大学的研究生提供帮助。
侯秀峰教授为博士生导师,1999年在复旦大学获得理学博士,曾在德国Konstanz大学访问研究。在Chem.Commun.、Chem.Eur. J.、Adv.Synth.Catal.、Organometallics、Dalton Trans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上海石化研究项目,长期担任Organometallics,DaltonTrans.,J.Mol. Catal. A: Chem.等期刊的审稿人。(作者:高晓明)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欧周罗教授为我校师生作学术报告
6月19日下午,应我校科研处、研究生处和医学院邀请,我校校友、日本金泽大学全职客座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欧周罗教授在医学院第三阶梯教室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独辟蹊径,持之以恒——也谈如何选题、撰写标书及发表论文”的学术报告。医学院全体教师及150余名同学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副院长杨彦玲教授主持。
报告会上,欧教授从其求学经历开始,情深意切地勉励同学们努力攀登人生高峰,使同学们从内心得到震撼和感触。接着,欧教授从其研究领域—趋化因子和肿瘤分子生物学出发,详细解读了进行选题、撰写标书及发表论文的思路和方法,并强调了英文书写规范等问题,他呼吁大家注重科学的真实性和前瞻性。
欧周罗教授1982年毕业于延安大学医学系,此后一直在延安医学院药理教研室任教,现就职于复旦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癌研究所。20多年来一直从事趋化因子和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发表SCI论文38篇、中文论文82篇。首次发现DARC、D6、CCX-CKR等多靶点非典型性趋化因子受体可抑制乳腺癌的生长与转移,引起广泛关注,著名肿瘤学杂志《ClinicalCancerResearch》(临床癌症研究)刊发专题述评,认为引领着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现任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和美国《JournalofCancer》(癌症杂志)编委。(作者:张静)
上海师范大学杨敏丽教授为我校师生作学术报告
6月12日,应我校科研处和化学与化工学院邀请,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杨敏丽教授在玉章楼5104教室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植物源农药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张玉琦副院长主持,化工学院100余名师生到场聆听。
报告会上,杨敏丽教授从什么是农药、农药的作用、植物源农药的研究现状以及其领导的研究小组在植物源农药的最新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杨敏丽研究小组针对蚜虫的防治,采集了大量的植物,并从中分离出未见报道的天然有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对虫害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杨敏丽教授于2007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第三层次,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申请3项国家发明专利。(作者:高晓明)
西北大学张文鹏教授为我校师生作学术报告
6月9日下午,应我校科研处、研究生处和计算机学院邀请,西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文鹏教授在玉章楼5207教室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刻苦学习、完善自我——谈谈怎样学好数学”的学术报告。计算机学院150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学院主管科研与研究生工作副院长高丽教授主持。
报告会上,张教授从怎样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学习是一种系统工程、学习数学贵在坚持、排除干扰全身心投入学习、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等五方面进行了讲述。会后,张教授还就科研论文撰写、科研项目申报方面与我校教师进行了互动交流。张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通俗易通,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作者:李钰)
南京医科大学胡琴教授为我校师生作学术报告
6月12日,应我校科研处、研究生处和化学与化工学院邀请,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化学系胡琴教授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基于量子点表面分子印迹技术测定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学术报告。报告由高楼军院长主持,化工学院师生到场聆听了报告。
报告会上,胡琴教授介绍了量子点的特点及其合成,并分享了如何构想将分子印迹技术与量子点结合,从而建立提高单胺类药物测定灵敏度的新方法,并强调在科学研究中要不断提出问题,才能积极地去探讨怎样解决问题,才会有新的发现,这对我院师生今后的科研工作有很大帮助。
胡琴教授现为南京医科大学药物分析校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先后主持、参加多项国家、省级课题,在国内外主要期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其中30余篇被SCI收录,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作者:孙雪花)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黄辰教授为我校师生作学术报告
6月18日晚,应我校科研处、研究生处和医学院邀请,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博士生导师、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中心主任黄辰教授在医学院第三阶梯教室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肿瘤发生及其诊断治疗”的学术报告。医学院200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副院长杨彦玲教授主持。
报告会上,黄教授以他渊博的学识、幽默的风格从如何快乐和幸福的科研、科研选题的角度切入、精神应激和肿瘤发生的机制、肿瘤诊断和治疗新方向等方面给与会师生上了生动的一课。
黄辰教授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陕西省“13115”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科技攻关项目近10项,先后在《CLINCANCERRES》、《Oncotarget》等国际顶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1篇。作为第一申请人获批国家专利2项,荣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获得全国科技创新挑战杯二等奖1项。主编或参编教材9部,专著2部,译著1部。(作者:张静)
陕西省红枣重点实验室召开科研工作会议
6月24日下午,依托我校建设的陕西省红枣重点实验室(延安大学)在生命科学学院会议室召开了2014年上半年科研工作会议,重点实验室所有在校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张向前副教授主持。
会上,各课题负责人对所承担研究课题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各申请者对2015年拟申报的重点实验室项目进行了汇报说明,与会者并就各在研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和各拟申报项目的内容与前期研究准备工作进行了认真质疑和热烈讨论,大家相互启迪研究思路,交流学术观点,气氛活跃热烈。
最后,实验室主任陈宗礼教授作总结讲话。一是对实验室研究人员在较困难的工作条件下所开展的较高水平的研究工作及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二是指出了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诸如研究时间投入不足、研究深度与成果集成不够、项目研究与成果的科学评价不到位、标志性成果产出较少,履行科研合同意识淡薄等;三是对重点实验室今后的研究与管理工作进行了部署并提出了努力方向。他强调,今后要加强项目的日常管理和督促检查;要强化课题内、课题间的协作攻关,避免闭门研究;要及时对阶段性研究工作进行总结,积极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提高成果产出率,并注意不断修正研究方案;要进一步提高对大项目和横向课题的争取意识,力争在项目层次、类型及经费额度上取得新的突破;要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学术交流,提高团队科技创新能力和对外影响力。(作者:张向前)
徐世才副教授为西安创新学院CCTV《中国创业榜样》大赛作辅导
6月11至13日,应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团委邀请,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徐世才老师和他的创业团队代表沈雪健同学为西安创新学院CCTV《中国创业榜样》大赛入围的8个代表队进行赛前辅导,徐老师从大赛选题的科学性、创新性、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申报书的写作技巧等方面对每份申报书都进行了严格细致的辅导,并为他们做了题为“谈谈参加创业大赛的几点想法”的报告,报告会由西安创新学院团委书记张冰雁主持。
徐世才老师结合自己的一些成功案例,重点分析了申报书的写作和比赛技巧。他的报告内容翔实,示例新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西安创新学院师生积极参加CCTV《中国创业榜样》大赛的兴趣起到了激励作用。(作者:贺晓龙)
张琰图教授为我校师生作报告
6月27日15:00,我校石油学院院长张琰图教授在5105教室做了题为“催化发光分析的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石油学院副院长山宝琴主持,石油学院全体教师和环境科学专业学生聆听了报告。
报告会上,张琰图教授以近年来全国各地出现的环境污染事件为背景,详细介绍了化学发光的原理及其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目前国际研究的进展和课题组取得的主要成果。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就化学发光能否在油气藏识别领域中应用及相关材料发光机理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作者:甄延忠)
计算机学院硕士生导师高丽教授为我校师生作报告
5 月 29 日下午16:40,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高丽教授在玉章楼5208教室为广大师生作了题为“数学皇冠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学院研究生与科研秘书李钰主持,计算机学院研究生、本科生和青年教师130余人聆听了报告。
会上,高丽教授的报告从哥德巴赫猜想的产生开始,介绍了280多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时所做的工作,特别是中国数学家在哥德巴赫猜想上的贡献,以及哥德巴赫猜想的意义,同时介绍了著名数学家对哥德巴赫猜想重要性的分析,说明哥德巴赫猜想呼唤数学爱好者继续努力。
此次报告加深了同学们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认识和了解,拓宽了同学们的知识面和学术视野,启发了大家对数学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广大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作者:李钰)
陈宗礼教授为生命科学学院师生做学术报告
6月5日下午16:30,陕西省红枣重点实验室主任、生命命科学学院三级教授陈宗礼在第五阶梯教室为广大师生做了题为“枣树组织培养与育种”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张向前主持,生命科学学院青年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300余人聆听了报告。
报告会上,陈宗礼教授结合近年来陕西省红枣重点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枣树的分布及栽培现状展开,分别从枣树茎段脱毒培养快繁、枣树叶片愈伤组织培养再生植株、枣树叶片培养直接再生植株、枣树单倍体育种、枣树体细胞变异株系选择以及枣树基因工程育种和基因组研究等方面介绍了枣树组织培养与育种的研究进展。整场报告会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引起了在场师生的一致好评。
此次报告会由科研处和生命科学学院共同举办。(作者:贺晓龙)
【社科动态】
我校获批3项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名单已于近日公布,我校共有3项社科基金项目获准立项,其中政法学院杨亮才教授主持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财富分配与风险分配问题研究”和马列学院韩琳教授主持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研究”分别获得一般项目资助,政法学院谭虎娃副教授主持的“延安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历史经验研究”获得西部项目资助。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工作,本年度共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项,涉及马列、哲学、文学等多个学科。在项目申报初期,科研处周密安排,组织专家对项目申报材料反复论证,协助申报教师修改、排版和印制申请材料,最大程度提高项目申报质量。与去年相比,本年度项目立项实现了持续增长。(作者:姜金平)
我校获批2014年度陕西省高校党建重大课题研究项目
根据《关于印发2014年度全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重大课题研究立项名单的通知》(陕高教组办〔2014〕10号),我校党委副书记田伏虎教授主持的“用延安精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获批为陕西省高校党建重大课题研究项目。
近年来,我校依托延安红色教育资源,创新学生党建载体,在校内设立了“延安大学基层党建创新工程项目”,积极加强新形势下党建工作课题研究,推出了一批理论和实践成果,在用延安精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积累了深厚的底蕴,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陕西省高校党建重大课题研究项目是由中共陕西省委高教工委2014年首次设立的,旨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提高我省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2014年共有10项课题获准立项。(作者:贺启翔)
张小兵《陕北禁忌民俗文化》一书出版
近日,由我校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张小兵撰写的《陕北禁忌民俗文化》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为笔记体的关于陕北文化的论著,共十章67节。主要内容为: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至第四章,是对陕北民间禁忌文化的研究,不仅局限于对禁忌民俗事象的描述,而且重点着眼于对民间禁忌的产生背景和社会文化根源的探索,进而总结并分析其社会功能。第二部分包括第五章至第六章,是对陕北民俗与陕北民间信仰的研究,不仅描述了陕北民俗事象,而且着重分析陕北民俗文化的含义,总结其特点,分析其文化价值;叙述了陕北民间信仰的历史与现状,剖析了民间信仰产生的根源,并总结了其特点。第三部分包括第七章至第十章,是对陕北历史文化、陕北个别地区的人进行了观察、分析、研究。从历史文化的视角看他们的气质性格和行为方式,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根源,总结陕北文化的模式和特点;并在大量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陕北部分重要古迹,论述了它们的历史作用和文化价值。
该书系延安大学学术专著与教材出版经费资助项目、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延安大学陕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资助项目。(作者:曹兴美)
我校社科学报在综合性大学学报排名中位居第73位
我校社科学报继 2010年被评为陕西省重点社科学报和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后,再接再厉,严把学术质量关,又取得了新的可喜成绩。2012年,社科学报被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评定为“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近日,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期刊信息检索中心检索报告统计,年,我校社科学报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文摘报刊转载文章数目分别为:6篇、8篇、6篇、6篇。2013年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复印转载排名中位居第73位。
我校社科学报不仅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复印转载中排名稳定,而且传播发行范围和学术影响日益扩大。据中国知网统计,年,本刊影响因子分别为:0.345;0.264;0.210;0.241。总被引频次分别为:708;615;627;713。2010年,本刊“中国知网”的机构用户为3023个,分布在东南亚、欧美等19个国家和地区,至2012年,机构用上升至3584个,其中中国内地高等院校由2010年的742所上升到772所,高职院校由2010年的590所上升到782所,科研机构由2010年的211所上升到249所,党政机构用户由2010年的302家上升到524家,公共图书馆由2010年的117家上升到156家,企业单位用户由2010年的32家上升到45家;港澳台地区的高校由2010年的66所上升到67所,公共图书馆用户保持在6家,政府机构由2010年的5个上升到7个,科研机构保持在2家。国际用户中,北美由2010年的61个上升到62个,澳洲由2010年的8个上升到11个,西欧由2010年的123个上升到131个,亚洲由2010年的23个上升到40个。(作者:高锐)
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2014年学术年会在我校举行
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2周年之际,由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与我校共同主办,我校文学院承办的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2014年学术年会,于5月10日至11日在我校10楼报告厅举行。延安老文艺工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名誉会长黎辛,原吉林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召集人、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名誉会长刘中树,教育部“马工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课题组首席专家、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文系董学文,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青山,我校校长崔智林等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科研单位的80余名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当代价值。
在10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上,崔智林校长、王青山副部长、黎辛和刘中树会长先后致了欢迎词。崔智林校长在致辞中指出,延安大学是“延安文艺”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传播者和受益者。毛泽东文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历史飞跃,奠定了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文艺思想的指导原则。随后,董学文、刘中树、马龙潜、欧阳友权、杨杰、曾鹿平等分别作了大会主题发言。开幕式由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延安大学文学院院长梁向阳主持。&
当天下午,举行了分组讨论。讨论会上,与会的学者们分别宣读了自己关于延安文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围绕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对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及其当代意义、中国20世纪文学的发展、陕甘宁边区的文艺理论与实践等学术热点问题,展开了讨论和交流。董学文在发言中倡议在文艺理论研究、教学宣传和艺术实践中,深刻认识和领会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和领会学习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迫切性,把学习毛泽东文艺思想作为必修课。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丁国旗认为,在新的现实条件下,重读《讲话》,重新审视其中曾被误读或忽略的具有深刻意蕴的理论观点,进一步发掘其中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下永不过时的当代价值,对于构建当下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新形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和意义。曾鹿平教授指出,文艺工作的主体力量是文化工作者,他们的思想、立场、情感、素养及业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艺的性质及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其实质上是从事文艺事业的知识分子身份认同问题,即由文学术家转变为文艺工作者。暨南大学马至融认为,中国20世纪百年的文学发展有一条最基本的主导红线就是文学政治化的发展思潮。我校文学院副教授王俊虎认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关于文艺接受主体与文艺批评标准的观点,深入探讨了文艺接受主体的丰富内涵并着重强调文艺批评的“政治标准”。
在11日上午的大会发言中,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马驰、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周波、江汉大学延安文艺研究所教授吴艳、淮北师范大学教授白兴华、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刘忠、泉州师范学院教授黄科安、成都大学教授曾永成、延安大学副教授王俊虎等作了主题发言。随后,三位小组讨论召集人向大会作了小组讨论汇报发言。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大学教授马龙潜作了总结发言,年会在完成各项议程后闭幕。闭幕式后,与会代表还考察了延安鲁艺、杨家岭、南泥湾等延安文艺活动旧址。
年会期间,主办方还举办了“红色经典艺术大讲堂”系列学术报告会。董学文、刘中树、黄科安和刘忠等专家分别作了《北大的治学精神与学术魅力》、《中国共产党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延安文人们的生活与创作》、《我们今天如何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4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先后有逾千人次听取了报告。
毛泽东文艺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是专门致力于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的重要学术团体。研究会设在吉林大学文学院,现有500多位会员,多为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及文化新闻单位的学者。(作者:郭小良)
魏久尧当选为陕西省喜剧美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4月21日,陕西省喜剧美学研究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在西安陇海大酒店召开,来自省内各相关专业的高校教师、喜剧艺术家、曲艺工作者、文化干部等100多名会员汇聚一堂,我校美学研究所所长魏久尧、文学院文艺学专业研究生导师刘鑫应邀参加了会议。大会选出了新一届的会长和理事,魏久尧教授被推举为陕西省喜剧美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刘鑫被推举为研究会理事。
据悉,喜剧美学,是我国著名喜剧美学家陈孝英(原陕西省艺术研究所所长)在20世纪80年代创立的一门新兴学科,旨在将喜剧美学原理研究与喜剧创作结合起来,发现、培养美学理论研究人才和喜剧表演、导演、编剧人才。经过30年的发展,我省喜剧美学研究已经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学术派别,是我省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优长学科。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特别是喜剧小品)的结合是陕西喜剧美学研究会的显著特色,以此,其已发展成为全国喜剧美学研究的一面旗帜。(作者:李萍)
高九江教授应邀参加“2014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
6月6—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四川大学主办的“2014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举行。我校政法学院高九江教授应邀参加了本次大会,并向大会提交了题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学术论文。
会议共分五个主题展开研讨,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工作问题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策略应对。我校高九江教授就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义问题,在会议上进行了发言交流。(作者:王峰)
外国语学院日语教师参加中日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翻译研究与教学国际研讨会
为进一步推动翻译学的研究与发展,强化中日跨文化交际视角平台的延伸和拓展,促进各种典籍文献的翻译研究及推广运用,由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翻译协会于2014年5月31日至6月1日在天津外国语大学共同举办“中日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翻译研究与教学国际研讨会”。我校外国语学院日语教师戴丽参加了此次会议。
开幕式上,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王铭玉教授,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爱文教授分别致欢迎辞和开幕辞。SDL中国高级顾问吴振国,同济大学日语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吴侃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修刚教授,分别做了“翻译技术与应用”、“汉语新词日译方法”、“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中译日研究”主题报告。
在之后进行的8组分科论文交流中,与会专家学者们分别就“汉日、日汉翻译理论研究与探索”、“日汉互译教学实践研究与发展”、“汉日日汉词典编译研究与传播”、“文化交际中翻译的协同与创新”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我校外国语学院日语教师戴丽宣读了题为《有关日语中“笑”的汉译考察》的论文,并与同组学者们进行了交流互动。
我校外国语学院鼓励和支持教师走出去参加相关学术会议,这既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与国内外专家学者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提高专业能力素质,拓宽学术视野。(作者:戴丽)
我校图书馆副馆长刘百宁参加“第二届新技术时代大学图书馆领导与管理创新国际会议”
6 月3 日—6 日,同济大学与美国图书馆协会国际关系办公室在上海同济大学联合举办“第二届新技术时代大学图书馆领导与管理创新国际会议”。我校图书馆副馆长刘百宁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同济大学图书馆馆长慎金花、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馆长斯科特&希曼等专家学者,围绕全球大学图书馆面临的“如何更新管理理念”、“打造新的图书馆空间”、“转变业务流程和服务方式”等大学图书馆共同面对的议题,以主题报告和分主题报告两种形式作了24场报告。
会议期间,刘百宁副馆长还参观了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图书馆。(作者:郇靖)
宋佃锋副馆长参加2014年陕西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会议
4月23-25日,2014年陕西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我校图书馆副馆长宋佃峰参加了会议并在大会上做了交流发言。
会上,陕西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何玉麒代表省教育厅致辞,他介绍了教育厅2014年工作思路,对陕西省高校图工委近年来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并对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希望和要求。陕西高校图工委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王元教授对2013年陕西高校图工委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2014年陕西高校图工委的工作进行了安排。
大会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副馆长潘卫研究馆员做了《大学图书馆服务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的学术报告。我馆副馆长宋佃锋在大会上做了《延安大学:改进服务方便读者八项举措》的交流发言。(惠文杰)
图书馆曹雪琦副研究馆员应邀参加国家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培训班
6月14日至6月20日,由国家图书馆举办的“信息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培训班”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44家图书馆的73名图书馆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参加了本次培训。我校图书馆读者服务部主任曹雪琦副研究馆员参加了培训。
期间,中国图书馆交流与合作委员会委员、全国图书馆先进工作者郭斌,国家图书馆参考咨询部副研究馆员刘庆才、业务管理处副研究馆员赵俭、参考咨询部副研究馆员唐晶等专家学者分别作了题为《图书馆文化的发展环境》、《图书馆服务理念的转变》、《国内外图书馆文献提供服务工作现状及其发展方向》、《信息服务及其利用》等10场学术讲座。
培训班还进行了分组讨论,学员们围绕当前信息时代,图书馆如何加强读者服务工作,提升服务质量,健全日常工作联络和运行机制,开展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加强网络建设与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对涉及的具体建设和操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作者:王彩霞)
中国社会科学院周溯源教授为我校师生做学术报告
4月20日晚,应我校科研处、政法学院、中共党史研究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周溯源教授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文章五境界:谈谈如何给核心期刊写稿与投稿”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中共党史研究院院长高尚斌教授主持。
报告会上,周教授强调好文章有五种境界:一是准确明白,就是把要说的事、要讲的理,说准确、讲明白;二是生动形象,行文应该力避呆板、老套、概念化,尽量使用鲜活动感的语言;三是简洁凝练,就是用较少的文字说明较多的内容,用较短的篇幅讲清较复杂的事例,论题集中;四是质朴自然,文章不矫揉造作,不故弄玄虚;五是创新出彩,“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写出好文章有十个要素:标题要新巧、内容要新颖、论据要充分、论证要严密、论述要精彩、写作要规范、稿件要多改、投稿看对象、沟通很重要、成功在坚持。(作者:臧爱绒)
著名法学学者张斌峰教授、孙培福教授为我校师生作报告
4月21日晚,由政法学院和校团委联合组织的学术报告会在我校学生活动中心举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教授、法理学博士生导师张斌峰和《政法论丛》(CSSCI)主编、全国法律逻辑学会副会长孙培福共同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法思维中的逻辑》的学术报告。政法学院部分专业教师和法学专业近180名学生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政法学院教授武宏志主持。
报告会上,孙培福教授阐述了国外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方式,运用本人创建的“天然逻辑”理论并结合时事案例批判分析了现代意义上的“三段论”。张斌峰教授运用“语用逻辑”理论结合典型的案件,阐述了造成冤案的根源在于司法不公正。他认为,要想做到司法公正,必须凭借司法理性,而法律逻辑方法是通过司法理性的桥梁。武宏志教授,充分认同这两位教授的观点,根据本人研究的“非形式逻辑”理论,生动地论述了“三段论”,提出了“伪三段论”。
三位教授针对报告的主题,与大家分享了大量典型的实践案例,引发在场师生的深入思考,并就在场师生关心的实践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赢得阵阵掌声。(作者:赵芝瑞)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育学院Tricia Seifert教授来我校作专场学术报告
由我校教育科学学院和科研处邀请,5月12日晚,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育学院Tricia Seifert助理教授在隆基楼3305教室为我校教科院师生作了纯英文专场学术报告。现场翻译由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博士后刘继安博士担任。教科院副院长刘瑞儒教授主持学术报告会,张社争院长作了点评和总结。
Tricia Seifert教授以“学生发展以及院校因素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为主题,系统阐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国际教育教学改革新理念,介绍了目前国际教育界在深度学习、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互动教学、个别化学习、参与性学习(协同学习)、实践教学、研究方法的适切性等方面的国际最新研究动态与热点;通过互动交流与我校师生分享了她的最新研究成果,师生反响强烈。
Tricia Seifert,多伦多大学领导学、高等和成人教育系,安大略湖教育研究学会教授。SSCI期刊《教育社会学》(Sociology of Education)、《公共机构研究的新方向》(New Directions in Institutional Research)《高校学生发展杂志》(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编委。她在教育发展、高校学生发展和学生服务研究领域发表过很多论文,是北美地区该研究领域年轻一代学者当中的佼佼者。她在北美地区该研究领域有广泛的学术联系,是2个SSCI期刊的编委,5个学术期刊的审稿员。她曾获得多种奖项,研究成果丰硕。
本次学术交流报告会是我校教科院首次邀请国外同行专家作报告,为学院的国际交流与国际化发展开了好头。(作者:冯晓江)
长安大学徐玉臣教授为外国语学院师生作报告
5月18日上午9:00,应延安大学科研处和外国语学院的邀请,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徐玉臣博士,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科技语篇中语言评价系统研究——兼及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最新发展”的学术报告。外国语学院部分专业教师、全体研究生及部分本科高年级学生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李世荣主持。
报告会上,徐玉臣教授从自己的学术经历展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评价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关系,详尽地介绍了功能语言学的起源,发展及最新研究动态。报告中,徐玉臣教授用通俗易懂的例子说明抽象的学术概念,赢得师生们的阵阵掌声。(作者:屈彩娥)
厦门大学杨士焯教授为外国语学院师生作报告
5月23日晚7:30,应延安大学科研处和外国语学院的邀请,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英语系系主任、教授,杨士焯博士,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英语学习与翻译学习”的学术报告。外国语学院全体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李艳主持。
报告会上,杨士焯教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英语学习的规律和英汉翻译的方法。杨教授用英译汉中典型的难点举例,并分析了各种翻译方法的优劣之处。报告生动幽默,赢得师生们的阵阵掌声。(作者:屈彩娥)
北京联合大学梁怡教授为我校师生做学术报告
5月27日晚,应我校政法学院、马列学院、中共党史研究院邀请,北京联合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梁怡教授,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行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兼谈国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政法学院副院长邹腊敏副教授主持。
报告会上,梁教授主要讲授了两个问题:一是中国从大国到强国的历史进程;二是关于国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情况。重点介绍了第二个问题,即国外关于中国学研究的情况;国外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关于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及邓小平理论的研究情况;国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趋势及分析建议等问题。(作者:藏爱绒)
梁怡教授再次为我校师生做学术报告
5月28日晚,北京联合大学梁怡教授为政法学院、马列学院教师及研究生作了题为“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及分析”的学术报告,报告会上,梁教授主要讲授了三个主要问题:一是追踪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工作的重要性;二是国外中共党史研究的基本情况;三是评析国外中共党史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会后梁教授和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作者:藏爱绒)
天津体育学院李实教授为我校师生做报告
6月7日,应我校科研处和体育学院邀请,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艺术文化学院院长李实教授在第五阶梯教室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教练员执教与管理理念”的报告。报告会由常保荣副院长主持,体育学院300多名师生聆听了报告。
报告会上,李实教授从教练员管理体制、训练理念与方法、运动员选拔与培养、国内外运动员训练区别,以及如何处理运动员和教练员之间关系等内容进行了讲述。报告会后,李实教授还与体育学院研究生进行了专业领域的交流。(作者:李鸿亮)
海南大学对外汉语系主任马荣江博士为我校师生作学术报告
6 月10日晚,应我校科研处、文学院邀请,海南大学对外汉语系主任、致公党海南省委教育专委会主任、海南省儒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马荣江博士在图书馆507室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中国文学发展中的恒常危机和边缘成长现象》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文学院马海娟副院长主持,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组组长霍建波博士总结点评。
马主任结合中国文学文献掌故,以生动幽默的语言,主要阐述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原动力主要源自于恒常危机、文学史中的边缘成长和中心繁荣现象、一切文学史都是当代文学史等三方面问题。会后,马主任和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作者:黑磊磊)
西安科技大学赖雄麟教授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作报告
6月11日上午,应我校科研处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西安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赖雄麟教授为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作了题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的几个问题》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郝琦教授主持。
报告会上,赖雄麟教授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问题和理论前沿问题进行了系统讲解,让各位聆听报告的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前沿问题有了更好的把握。(作者:张志强)
西安理工大学许春玲教授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作报告
6月11日上午,应我校科研处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西安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长许春玲教授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作了题为《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冉晓辉主持。
报告会上,许春玲教授首先简要概述哲学发展的历史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接着重点讲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最后系统总结了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历史经验。许春玲教授的报告给大家呈现了一幅清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作者:张志强)
西北大学张正军教授和陕西师范大学郭剑雄教授为我校师生作学术报告
6月15日上午,应我校科研处和经济与管理学院邀请,西北大学张正军教授和陕西师范大学郭剑雄教授在玉章楼5209教室为我校师生分别作了题为《幸福与经济增长为何不同步》和《工业化、人口转型与农业增长的稳态过渡》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卢东宁副教授主持,经济与管理学院100余名学生和部分青年教师聆听了报告。
报告会上,张正军教授围绕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展趋势、幸福不同步发展的表现和幸福与经济增长不同步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郭剑雄教授围绕报告题目,从农业发展阶段及其收入增长稳态类型、工业化与马尔萨斯稳态向索洛稳态的过渡、工业化进程中人口生产量质偏好的转型、人口转型与索洛稳态向现代持续增长的演进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随后,两位教授逐一回答了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报告气氛十分热烈。(作者:徐礼志)
教育科学学院举办两场高水平学术报告会
6月20日和22日晚,应我校科研处、教育科学学院和高等教育研究所的邀请,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陈巴特尔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傅林教授分别在3404教室和第五阶梯教室,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从中西文化比较看剑桥大学如何造就科学精英》和《国外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启示》的学术报告。
报告会上,陈巴特尔教授主要从中国科学教育界的三大难题、世界文明圈理论与中西文化比较、文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剑桥大学的历史与文化、从文化生态看剑桥大学如何造就科学精英等五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并通过比较和研究,陈巴特尔教授指出,剑桥大学科学精英如此之多,在一定程度上是得益于大学与学院在组织机构及相应权力的平衡所提供的研究和创新需要的自由空间、宽松环境,而这种空间和环境是“人的创造潜力得以发挥的前提和保证,也是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条件”;傅林教授从宏观政策层面、中观学校、微观教学、外围层面提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性,并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经验谈了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并提出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重视学校安全教育。
两位教授的报告幽默风趣,图文并茂,互动充分,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同时为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方法,也为今后学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开辟了新的道路。(冯晓江)
著名法学学者张斌峰孙培福应邀参加我校政法学院举办的学术交流座谈会
4月21日下午,应我校政法学院邀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教授、法理学博士生导师张斌峰和《政法论丛》(CSSCI)主编、全国法律逻辑学会副会长孙培福,参加了学院师生举办的学术交流座谈会。座谈会由政法学院教授武宏志主持。
座谈会上,张斌峰教授从做学问要真诚地投入、要心悦诚服于权威、要养成“笔慢精耕”的写作习惯等十一个方面,就人文研究方法论问题与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孙培福教授与师生交流的中心议题是怎样写好核心论文,他提出了写论文的“4不是和2应该”,即写论文不是写讲稿、不是写书、不是堆集材料、不是靠拍脑袋,而应该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应该是具有明确性、周密性和有序性。
座谈会持续了近两个小时,气氛轻松、讨论热烈。
张斌峰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教授、法理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法哲学、法学方法论、法律逻辑(法律论证逻辑)、符号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等领域的研究,著有《人文思维的逻辑--语用学与语用逻辑的维度》、《人文学科方法论》等。
孙培福,山东政法学院逻辑学教授、《政法论丛》主编,创建了“天然逻辑”理论,围绕该理论出版、发表了大量学术论述。主要代表作品有《形式逻辑通论》、《天然逻辑观》。(作者:张元)
徐长玉馆长一行到外国语学院义务宣讲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知识
6 月4 日下午,我校图书馆馆长徐长玉、馆员刘莉一行到我校外语学院会议室为外语学院全体教职工义务宣讲了图书馆资源获取方法与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宣讲会由外语学院院长吴卫东主持。
徐长玉馆长首先介绍了此次到学校二级学院宣讲图书馆资源、服务与工作的原因和目的。随后,刘莉馆员就我校图书馆的纸质资源、数据库及所开展的服务项目向学院教师作了详细讲解。接着,徐长玉馆长针对教师提出的疑问作了补充和解答。最后,吴卫东院长对报告作了总结。他指出:本次宣讲会的安排不仅符合学校加强数字校园建设的精神和当代教育技术数字化的发展趋势,而且加强了图书馆与学院的沟通与交流,体现了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宗旨,特别是上门服务的工作作风。他希望学院全体教师以此次宣讲为契机,充分利用图书馆现有资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作者:屈彩娥)
贾翠玲副馆长为我校图书馆馆员作《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图书馆》的学术报告
5月9日上午,我校图书馆副馆长贾翠玲在图书馆十楼报告厅为图书馆全体馆员做了题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图书馆》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我校图书馆副馆长宋佃锋主持。
报告通过生动有趣的视频短片、图片和数据,介绍了云计算、移动媒体、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报告旨在促进图书馆馆员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利用新的网络技术、网络设备、网络平台和各种网络资源,为我校师生打造移动共享的智能图书馆,助力我校教学和科研。(作者:杨东风)
刘百宁、宋佃峰、曹雪琦分别为图书馆全体馆员作报告
6月27日上午,我校图书馆副馆长刘百宁、宋佃峰和读者服务部主任曹雪琦分别在图书馆十楼报告厅为图书馆全体馆员做了《文化传承与创新——同济大学图书馆的实践与探索》、《全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案例大赛暨研讨会汇报》和《国家图书馆学习培训汇报》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我校图书馆馆长徐长玉主持。
首先,刘百宁副馆长围绕目前大学图书馆面临的“如何更新管理理念”、“打造新的图书馆空间”、“转变业务流程和服务方式”以及大学图书馆的文化属性和文化传承性等议题做了汇报和讲解。
随后,宋佃锋副馆长就参加教育部高校图工委“首届全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案例大赛暨研讨会”的会议内容进行了汇报,并就优秀创新案例进行了展示,对图书馆今后创新服务工作远景做了展望。
接着,读者服务部主任曹雪琦围绕当前信息时代,图书馆如何加强读者服务工作,提升服务质量,健全日常工作联络和运行机制,开展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加强网络建设与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
最后,徐长玉馆长作总结发言。他指出:以上几位同志的报告充分表明,当前,高校图书馆正从纸质图书馆向数据图书馆转化,从静态图书馆向动态图书馆转化,从平面图书馆向立体图书馆转化,从单一图书馆向多元图书馆转化。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馆员的素质和能力,使我们能适应大学图书馆的变革。(作者:惠文杰)
抄报: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科研处
抄送:校党政领导、各学院
发送(OA):全体教师
(印100份)
联系电话: & & & &电子邮箱:
&&&&& 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 电话:&
&& &地址:中国·陕西·延安市圣地路580号 邮编:7160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粉虫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