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互可操作性性和一致性的测试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软件互操作性和一致性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软件互操作性和一致性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46|
上传日期: 10:31:09|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软件互操作性和一致性
官方公共微信协议互操作性测试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协议互操作性测试理论与方法研究
【摘要】:
协议测试是协议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协议实现按照协议描述稳定可靠地运行,对于通信产品的质量保证有着重要的意义。协议测试包括四个方面:一致性测试、互操作性测试、性能测试和坚固性测试。一致性测试是为了检测协议实现与协议规范符合的程度,互操作性测试旨在检测同一种或同一类协议的不同实现版本之间的互通互操作能力,此二者均是协议实现体可正确工作的基本保证。在过去的研究工作中,人们主要着重于一致性测试,而对互操作性测试的研究较少。虽然一致性是保证互操作性的一个必要的步骤,但通过一致性测试的协议实现体不一定能正确地互操作,对协议实现体进行直接的互操作性测试是必不可少的。
测试系统设计和测试套具的产生是协议测试中要解决的两大问题。测试系统设计重点解决测试方法和测试系统结构的问题,测试套具的产生要解决测试“彻底性”和“标准化”的问题,解决测试套具自动生成问题。互操作性测试的研究工作可以大致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对互操作性测试一般概念的研究和互操作性测试的实验,第二类是系统化的互操作性测试序列生成。本文工作的重点是围互操作性测试序列的自动生成和优化、测试覆盖、测试可靠性等相关问题展开的。
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1)基于复合有限状态机模型的最小代价互操作性测试序列生成算法
在测试序列生成算法中,测试代价是评估测试序列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但目前很多互操作性测试的研究工作均只讨论了对系统可以完全描述和完全控制的条件下如何生成满足转移覆盖的互操作性测试序列覆盖互操作系统的交互行为,很少考虑生成的测试序列的代价。本文将分析互操作系统中的测试代价的组成,通过对系统的可达性分析,构造复合有限状态机的加权转移图,采用带权图的边覆盖问题的算法生成最优互操作性测试序列,同时给出了该问题的一个贪心近似算法。该方法可有效地提高测试效率。
(2)局部描述系统的互操作性测试序列生成
互操作性测试在现实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需要测试待测系统和另一个现存系统的互操作能力,由于现存系统过于复杂或没有足够的信息,无法对整个互操作系统进行完整地建模描述。在这种情况下生成的测试序列需要满足路径覆盖方可保证互操作性测试的彻底性。本文讨论了在局部描述的互操作系统中基于有向图的单边互操作性测试序列生成算法,提出了互操作性测试的最小完全覆盖准则以指导测试序列的生成,并给出了相应的生成算法。采用该方法可以获得覆盖所有互操作转移序列的最小测试集,在保证测试覆盖率的前提下显著降低测试的代价。
(3)测试可靠性及动态测试方法
传统的测试序列生成算法都只从静态的角度考虑测试序列的效果,忽略了在测试过程中由于测试序列之间状态转移的相关性而造成的局部测试结果对测试序列执行的影响。引入动态测试方法可以在测试执行时根据测试过程绕过一些局部错误,对待测体实施更完善的测试,并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测试执行。本文提出了基于局部错误诊断信息的动态测试方法,在测试过程中动态收集局部测试信息,采用错误诊断方法对局部错误进行准确定位,再根据诊断结果指导下一步的测试执行。该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测试执行效率。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7【分类号】:TP393.04【目录】:
Abstract7-10
图目录13-15
表目录15-16
第一章 引言16-26
1.1 研究背景16-18
1.2 研究现状18-24
1.2.1 形式化技术18-20
1.2.2 互操作性测试方法20-24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案24-25
1.4 论文结构25-26
第二章 互操作性测试的一般理论26-52
2.1 有限状态机 FSM 的基本理论26-34
2.1.1 基本的 FSM 模型26-29
2.1.2 有限状机的扩展模型29-34
2.2 基于有限状态机模型的测试方法34-41
2.2.1 状态机测试的五个基本问题34-39
2.2.2 基于有限状态机的常用测试序列生成方法39-41
2.3 基于形式化模型的互操作性测试方法41-43
2.4 错误模型43-47
2.5.1 有限状态机的错误模型43-45
2.5.2 互操作性测试的错误模型45-47
2.5 测试覆盖47-50
2.5.1 基于错误模型的测试覆盖分析47-48
2.5.2 基于测试距离的测试覆盖度分析48-49
2.5.3 观察能力对互操作性测试覆盖的影响49-50
2.6 动态测试方法50
2.7 本章小结50-52
第三章 互操作性测试序列生成与优化方法52-72
3.1 引言52-53
3.2 互操作性测试序列生成方法53-57
3.2.1 全局状态生成53-55
3.2.2 互操作转移覆盖测试序列生成55-57
3.3 测试代价分析57-61
3.3.1 互操作性测试序列执行代价57-59
3.3.2 基于测试生成树的代价分析59-61
3.4 基于贪心算法的次优互操作序列生成算法61-67
3.4.1 算法思想61-62
3.4.2 算法实现描述62-66
3.4.3 算法复杂度分析66-67
3.5 应用实例67-70
3.6 结束语70-72
第四章 单边互操作性测试方法72-104
4.1 引言72-73
4.2 互操作性关系73-83
4.2.1 互操作性测试架构73-75
4.2.2 基于 IOLTS 的互操作性形式模型75-77
4.2.3 互操作性关系77-79
4.2.3 互操作性关系之间的关系79-83
4.3 集成系统的单边互操作性测试模型83-86
4.4 单边互操作性测试序列生成算法86-100
4.4.1 基于有向图的单边互操作性测试序列生成策略87-92
4.4.2 穷尽覆盖测试92-93
4.4.3 完全覆盖测试93-95
4.4.4 基本覆盖测试95-96
4.4.5 最小完全覆盖测试96-100
4.5 应用实例100-103
4.5.1 测试架构100-102
4.5.2 待测系统有限状态机模型102
4.5.3 不同测试覆盖准则下的测试集生成及比较102-103
4.6 结束语103-104
第五章 动态测试方法104-130
5.1 引言104-105
5.2 动态可测试性分析105-113
5.2.1 协议相关性106-109
5.2.2 测试相关性109-113
5.3 动态测试方法113-117
5.3.1 传统静态测试方法的问题113-114
5.3.2 动态测试方法114-117
5.4 基于局部错误诊断的动态测试方法117-127
5.4.1 错误诊断方法118-120
5.4.2 局部错误诊断方法120-122
5.4.3 基于局部错误诊断的动态测试方法122-127
5.5 实例分析127-128
5.6 结束语128-130
第六章 结束语130-134
6.1 论文工作总结130-132
6.1.1 最优互操作性测试序列生成方法130-131
6.1.2 单边互操作性测试方法131-132
6.1.3 动态测试方法132
6.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132-134
参考文献134-144
参加的相关科研工作144-145
已发表的论文145
专利申请145-14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龙;李华;叶新铭;杭成宝;王玲玲;;[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0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华;[D];内蒙古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亓泽超;[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刘龙;[D];内蒙古大学;2011年
胡春潮;[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高燕燕;[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王玲玲;[D];内蒙古大学;201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之梁;吴建平;尹霞;施新刚;;[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吕欣岩,赵保华,屈玉贵;[J];电子学报;2003年S1期
龚正虎;[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5年03期
孙宇霖,赵保华,屈玉贵;[J];计算机学报;2002年06期
唐稚松,赵琛;[J];软件学报;1994年12期
孙宇霖,屈玉贵,赵保华;[J];通信学报;2001年06期
吕欣岩,赵保华,屈玉贵;[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4年12期
郭雄辉,赵保华,钱兰;[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吕欣岩,赵保华,周颢;[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林华辉;赵保华;屈玉贵;;[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瑞;倪云峰;;[J];安防科技;2008年12期
郭雄辉,赵保华,周颢,屈玉贵;[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3年S2期
邓芳,马华东,钟义信,李怀诚;[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钟宁;匡镜明;何遵文;;[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2008年03期
丁雪莲;;[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肖德琴,沈勇,张建伟;[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刁俊玲;吴信才;刘永;刘福江;罗显刚;;[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年05期
余俊;张菊平;赵莉;;[J];电子科技;2008年07期
丁振国;郭强;;[J];电子科技;2008年12期
周晓煜,赵保华,屈玉贵;[J];电子学报;2002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金岩;杨孝宗;;[A];第11届全国计算机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郭雄辉;赵保华;周颢;屈玉贵;;[A];2003年通信软件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李华;叶新铭;吴承勇;王龙;王玲玲;;[A];第五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限德;[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卢雷;[D];山东大学;2011年
胡瑜;[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王斌;[D];中南大学;2003年
詹惠琴;[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柯尧;[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钱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马华东;[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95年
黄传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张炜;[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文娟;[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亓泽超;[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王晓东;[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阮彦锐;[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吕东旭;[D];内蒙古大学;2011年
张弘宇;[D];内蒙古大学;2011年
马艳;[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汪志宾;[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郑建丹;[D];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2001年
舒明;[D];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200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余营志,赵保华,屈玉贵;[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3年S2期
王之梁;吴建平;尹霞;施新刚;;[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张砾,吕柏,梁振兴;[J];电讯技术;2000年02期
刘积仁,都军;[J];东北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闲云;[J];当代通信;2003年09期
殷志良,刘万顺,杨奇逊,秦应力,林达;[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21期
吴在军,胡敏强,杜炎森;[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08期
吴在军,胡敏强,郑建勇,杜炎森;[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11期
段吉泉;段斌;;[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11期
徐成斌;孙一民;;[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1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登元;[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柯尧;[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张玉军;[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4年
窦晓波;[D];东南大学;2006年
王之梁;[D];清华大学;2006年
黄智宇;[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徐天奇;[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建荣;[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孙绍东;[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王鹏;[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马宾;[D];山东大学;2005年
冉懋海;[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王晓勇;[D];内蒙古大学;2006年
杨丽红;[D];四川大学;2006年
路小俊;[D];东南大学;2006年
沈含笑;[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杨文聪;[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岳婧媛;李华;郭亚杰;贺楠;庞滨;;[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李华;郭亚杰;;[J];中国科技论文;2012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白红英;[D];内蒙古大学;2011年
刘龙;[D];内蒙古大学;2011年
李茂亮;[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洪有芬;[D];内蒙古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宇霖,屈玉贵,赵保华;[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1年05期
杨晶,赵保华,屈玉贵;[J];通信学报;2002年08期
吕欣岩,赵保华,周颢;[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之梁;吴建平;尹霞;施新刚;;[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龚俭,任兆杰;[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1992年08期
郑斯琦;平玲娣;陈小平;顾文婷;;[J];计算机工程;2010年03期
吴建平,陈修环,郝瑞兵,徐明伟,杨家海,毕军,尹霞;[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S1期
郝瑞兵,徐明伟,张志豪,刘方遒,吴建平;[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1996年06期
郝瑞兵,吴建平;[J];电子学报;1998年11期
田辉,何宝宏;[J];电信网技术;2003年02期
荆忠元;;[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9年12期
郝瑞兵,吴建平,史美林;[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8年11期
彭红;[J];广东通信技术;200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之梁;吴建平;尹霞;施新刚;;[A];2006年全国通信软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李华;叶新铭;吴承勇;王龙;王玲玲;;[A];第五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郭雄辉;赵保华;周颢;屈玉贵;;[A];2003年通信软件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杨焱;高菲;;[A];GSM-R移动通信及无线电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赵会群;孙晶;高远;;[A];第十届全国容错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侯志坚;李杰;秦良强;;[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宋崇汶;孙向前;买望;;[A];2009安捷伦科技节论文集[C];2009年
范轶勇;王楚义;陈华伟;;[A];2006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黄金鑫;刘樾;;[A];2008年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峰会论文集[C];2008年
宋岩;徐皑冬;;[A];2007'仪表,自动化及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尹霞;[N];计算机世界;2001年
;[N];计算机世界;2003年
付琦;[N];通信产业报;2003年
;[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N];人民邮电;2006年
张伟;[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N];计算机世界;2003年
;[N];人民邮电;2005年
姚春鸽;[N];人民邮电;2008年
罗德与施瓦茨中国有限公司测试与测量产品支持总监
金海良;[N];通信产业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华辉;[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王之梁;[D];清华大学;2006年
李华;[D];内蒙古大学;2010年
徐天奇;[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荣霓;[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谢勇君;[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蹇强;[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柯尧;[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郭彤;[D];天津大学;2004年
赵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方峰;[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陶玲;[D];北京邮电大学;2005年
冷小羽;[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4年
王丽丽;[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贾文婷;[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王龙;[D];内蒙古大学;2008年
丁国财;[D];重庆大学;2006年
张涛;[D];内蒙古大学;2007年
万青松;[D];苏州大学;2008年
康亮;[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一致性和互操作性仿真测试实验.doc 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50 &&
一致性和互操作性仿真测试实验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南京邮电大学 自动化 学院
实 验 报 告
实验名称:
一致性和互操作性仿真测试实验
课程名称:
网络测试技术
所在专业: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任课教师:
学年第 二 学期
一致性和互操作性仿真测试实验
●理解一致性实验和互操作实验的测试配置。
●理解一致性实验和互操作实验的测试过程。
本仿真实验的计算机来仿真一致性测试和互操作性测试,实验环境由一台计算机组成。其仿真的测试拓扑如图3.1所示。
图3.1 测试拓扑
实验内容及其规划
计算机运行从站程序和主站程序,根据从站的一致性声明,从主站程序上输入测试数据生成测试流发送给从站程序,从站接收到测试流后回应主站,由主站判断测试是否通过。
具体的测试项要包含针对读线圈的如下一致性测试:
测试编号 测试项
010 填充位测试
012 无效线圈数量测试
013 无效线圈地址测试
015 广播模式测试
016 错误地址测试
017 校验错误测试
具体的测试项还要包含针对除读线圈之外若干个功能不支持测试:
测试编号 测试项
022 读取输入状态
通常,一个完整的测试过程有以下几个阶段组成:测试环境的搭建、测试设置、测试运行、测试结果保存与分析。
1.测试环境的搭建和测试设置
运行从站程序如图3.2。
图3.2 从站运行程序图
在图3.2上修改主站IP地址和从站的MODBUS地址。
运行主站程序如图3.3。
图3.3 主站运行程序图
2.从站配置
从站的一致性声明的功能实现如下:
功能 该功能已经实现
01?读取线圈状态02?读取输入状态03?读取保持寄存器04?读取输入寄存器05?强置单线圈06?预置单寄存器07?读取异常状态08?诊断 11?读取通信事件记录 否
12?读取通信事件记录 15?强置多线圈16?预置多寄存器 17?报告从机标识 20?读 否
3.运行测试
(1)启动测试过程
在主站程序的发送内容内输入发送内容后,添加CRC校验,然后点击发送按钮。
填充位测试
主站发送的请求码 01 01 C02
主站接收的数据 01?01?03?1F?7D?00?2C?D8
判决准则 返回的线圈数量1f7d00是8的整数倍
测试是否通过 是
无效线圈数量测试
主站发送的请求码 01?01?ffff??
主站接收的数据 01?81?02??00? 90
判决准则 从站用功能码0x81给予一个异常响应,在响应帧中包含异常代码02表示读取的线圈数量无效
测试是否通过 是
无效线圈地址测试
主站发送的请求码 01?01?0013?ffff?CC7D?
主站接收的数据 01?81?03??00?50
判决准则 从站用功能码0x81给予一个异常响应,在响应帧中包含异常代码03表示非法的数据地址。
测试是否通过 是
广播模式测试
主站发送的请求码 8DD3
主站接收的数据 无?
判决准则 主站发送广播模式的读线圈请求,主站接收来自从站的响应。从站是不做任何回应的
测试是否通过 是
错误地址测试
主站发送的请求码 GG?01? F5C2?
主站接收的数据 无
判决准则 主站发送读线圈请求(地址不等于从站地址),主站接收来自从站的响应,从站不做任何回应?
测试是否通过 是
校验错误测试
主站发送的请求码 01 01 0013 99DC?F5C2
主站接收的数据 无
判决准则 主站发送读线圈请求(使用错误的CRC校验),主站接收来自从站的响应,从站不做任何回应
测试是否通过 是
功能不支持测试1
主站发送的请求码 01 02
主站接收的数据 01??82?01?81
判决准则 从站用功能码0x82给予一个异常响应,在响应帧中包含异常代码01表示是非法功能
测试是否通过 是
功能不支持测试2
主站发送的请求码 01?02?
主站接收的数据 01??82?01?81 50
判决准则 从站用功能码0x83给予一个异常响应,在响应帧中包含异常代码01表示是非法功能
测试是否通过 是
功能不支持测试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上传用户:vzkahyiwfz资料价格:5财富值&&『』文档下载 :『』&&『』学位专业:&关 键 词 :&&&&权力声明:若本站收录的文献无意侵犯了您的著作版权,请点击。摘要:(摘要内容经过系统自动伪原创处理以避免复制,下载原文正常,内容请直接查看目录。)文章从测试的角度,以完成优越的蓝牙用户体验为目标,发明性的提出了一系列蓝牙运用标准的软件测试处理计划(分歧性和互操作性),包含测试办法、测试成果剖析与定位和Bug的剖析与处理办法等。今朝蓝牙技巧的迅猛成长正完全的转变着我们生涯的各个方面,智能挪动终端更是得益于蓝牙技巧获得了史无前例的普及。但因为传统蓝牙测试办法和测试对象的限制,蓝牙运用标准的软件测试一直是蓝牙装备开辟入市的最年夜瓶颈。个中,蓝牙运用标准的互操作性测试因其随机性、无限举性等缘由,至今仍未构成同一标准的测试办法,招致分歧蓝牙厂商的产物相干兼容性很差,障碍了蓝牙技巧的年夜范围运用和进一步成长,所以本文对蓝牙运用标准测试办法的摸索就显得尤其宝贵。为了便于对蓝牙运用标准的详细功效停止操作,作者经重复论证、试验,并终究介入开辟了公司基于Windows CE平台的一款名为BT-APP的UI软件运用对象。BT-APP作为一个可以经由过程易操作的可视界面,使得测试履行人员可以经由过程操作BT-APP的人机交互界面,更加简略、便利的对蓝牙运用标准的完成停止操作。作者经由过程对平常任务经历停止深刻剖析,针对分歧的蓝牙软件完成情况,应用BT-APP运用对象,并联合分歧的蓝牙运用测试战略制订出了一套完全的蓝牙运用标准分歧性与互操作性测试的测试办法。该测试办法实用于简直一切蓝牙运用标准的测试,而且具有优越的可移植性和跨平台操作性,已在作者地点单元获得普遍的运用,关于蓝牙测试的效力和测试成果的精确度都获得了年夜幅度的改良。Abstract:Th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est,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superior Bluetooth users experience as the goal, invention of the a series of Bluetooth using standard software test plan (consistency and interoperability), including test method, test results analysis and positioning and bug analysi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of. At presen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luetooth technology is completely changing the various aspects of our career, intelligent mobile terminal is thanks to the Bluetooth technology has gained unprecedented popularity. But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of traditional Bluetooth Test methods and test objects, Bluetooth application standard software testing has been the biggest bottleneck in the development of Bluetooth equipment. Medium, Bluetooth uses the standard interoperability testing because of its randomness, infinite give reasons, has not yet formed with a standard test method, lead to different Bluetooth vendor related product compatibility is poor, obstacle of Bluetooth are large-scale application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so this paper of Bluetooth using standard test method of exploration is particularly valuable.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use of Bluetooth standard for the detail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operation, the author repeated demonstration, testing, and ultimately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company based on the CE Windows platform, a UI software using the object called BT-APP. As BT-APP a can through the visual interface, easy operation, making the test performance personnel can be through th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nterface operation BT-APP and more simplicity and convenience of Bluetooth using standard complete stop operation. Author through the process of usual tasks experience profound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of Bluetooth software completion, application BT-APP using object, and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Bluetooth using test strategy worked out a set of complete Bluetooth using standard consistency and interoperability testing of the test method. The test method practical in almost all Bluetooth using standard test, but also has superior accuracy of portability and cross platform operation,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author place unit, a Bluetooth test validity and test results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目录:摘要3-4Abstract4引言5-7第一章 蓝牙技术7-17&&&&1.1 蓝牙的起源及规范的发展7&&&&1.2 蓝牙技术概括7-10&&&&1.3 蓝牙技术的应用10&&&&1.4 蓝牙协议10-16&&&&1.5 本章小结16-17第二章 测试对象的概述17-26&&&&2.1 CSR8311-A08芯片17&&&&2.2 Prima Ⅱ开发平台17&&&&2.3 Synergy软件栈17-18&&&&2.4 蓝牙应用规范测试工具:BT-APP18-24&&&&2.5 本章小结24-26第三章 蓝牙应用规范一致性测试方案研究及实例分析26-59&&&&3.1 蓝牙应用规范一致性测试定义26-27&&&&3.2 蓝牙应用规范一致性测试的解决方案研究27-33&&&&3.3 蓝牙应用规范一致性测试实例分析33-57&&&&3.4 蓝牙应用规范一致性测试方法的总结57-58&&&&3.5 本章小结58-59第四章 蓝牙应用规范互操作性测试方法研究及实例分析59-84&&&&4.1 蓝牙应用规范互操作性测试定义59&&&&4.2 蓝牙应用规范互操作性测试的发展与现状59&&&&4.3 蓝牙应用规范互操作性测试的解决方案研究59-62&&&&4.4 蓝牙应用规范互连性测试实例分析62-82&&&&4.5 蓝牙应用规范互操作性测试的方案的总结82-83&&&&4.6 本章小结83-84第五章 全文总结84-85参考文献85-87感谢87-88分享到:相关文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操作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