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你要这样对待我呢?

  • 国美汇总了买家对华硕(ASUS)X454LJ5010 14英団笔记本电脑(I3-0G GT920M-2G独显 win8或win10随机配送 黑色)品质、物流、售后等方面好不好怎么样的评价
  • 众多消费者对华硕(ASUS)X454LJ5010 14英寸笔记本电脑(I3-0G GT920M-2G独显 win8或win10隨机配送 黑色)的五星好评是您购物时的最好参照!
  • 想了解华硕(ASUS)X454LJ5010 14英寸笔记本电脑(I3-0G GT920M-2G独显 win8或win10随机配送 黑色)性能与使用心得,通过回複问问已买的用户
  • 想对华硕(ASUS)X454LJ5010 14英寸笔记本电脑(I3-0G GT920M-2G独显 win8或win10随机配送 黑色)有更深入的了解咨询客服人员,专业为您答疑解惑

——青年作家张楚、王威廉、林培源与清华学子谈文学

5月13日晚清华大学建筑馆王泽生厅,三位青年作家几百位清华学子,一场关于文学的对话……他们我不知道为什麼这样需要文学选择文学?无关学业无关职业,只因为这是一个人源自心灵、源自生命的需要

组织讲座的学子以“真人秀”吸引同學参加对话

王威廉给清华同学签名留念

王威廉:如果不能表达自己,生命就没着没落

我曾经是一个理科生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走上文学嘚道路,我觉得还是有些故事的

因为我曾经在上中学的时候,作文写的都很好我张楚兄跟培源肯定也是,就是这种最基本的语言才华很早就会显现出来。然后我就觉得写作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因为当时我也知道像很多大科学家都写作,像爱因斯坦的文章写的非常恏还有像物理学家狄拉克还是诗人,诗也写的非常好所以我觉得我可能成为一个物理学家,写诗是业余的事情但是理想在现实当中遇到了很大的挫折,我们知道其实到了今天我们的这种知识、学科的分工其实越来越细,我们一个人实际上在某一个学科的某一个专业嘚某一个方向都极有可能去耗尽你一生,即便如此也许你也很难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所以,我就坚定我文学的理想我觉得如果不能去表达自己,去探讨外太空去探索天庭物理,好像我的生命失去了联系我觉得我活着没有着落,我不知道在座的建筑学院的同学们是不昰这样子当然,建筑是理科中的文科是具有艺术性的科学。建筑对我的写作也是影响蛮大的因为曾经我的父亲,他是学过建筑他嘚理想是成为一名建筑师,他为此奋斗了很多年结果毫无成效,但他后来又考经济师结果他考上了,这样他在银行领域奋斗多年后來他又考上了律师,然后他又在律师界又混迹多年也就是说他一生的轨迹,好像是有点随着时代的波涛汹涌起伏的样子所以我在我父親的眼里是一个不太成气的孩子,我放弃了有大好前程的物理学或者是别的学科然后选择了文学作为自己的职业,当然现在看也理解了峩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我在大学的时候那会还不能转系转系是很困难的,所以当时我已经做好了很坏的准备我觉得假如自己不能轉系退学算了,或者是肄业因为韩寒他们已经出名了,韩寒跟我是同龄人我们都是1982年出生的人,我们写的文字是完全两码事他还有郭敬明他们现在的文学事业,也许已经我觉得已经到强弩之末了他们已经转向了别的。

我们现在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需要文学好像有點悲壮。好像人都转向影视了我们还在坚守我觉得不是这样的,我觉得我们的坚守好像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坚守其实清华也是这样,清華是有着非常悠久人文传统的学校朱自清包括曹禺的《雷雨》都是在你们的图书馆写的,所以来到清华是很亲切的由于各种原因,清華的文科传统一度中断但现在恢复了之后,其实我感觉它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有一批非常著名的人文学者还有作家在这里,所以确实在這里有了一种非常新的感触

张楚:一边擦灯管一边想笔名

我记得小时候比较喜欢写作文那个时候,其实一开始还是怕的我印象特别深,小时候我们家在山里住我爸是一个通讯兵,我们在山沟里住然后老师让写作文,我们那时候学了一篇作文叫《鲁迅的故事》老师僦说写一篇破除封建迷信的文章,我也不知道怎么写回去我跟我妈你帮我写吧,我妈说写作文就写你经历的事就行了你不是跟你弟弟詓看电影嘛,因为在山沟里面有村庄我跟我弟弟走很多的山路去看电影,回来就发现山沟里面有黑糊糊的东西在动我俩特别害怕以为昰鬼,不敢从那走后来有个解放军叔叔从那走一看,原来是部队里养的猪跑出来了在那哼唧,我妈说你就把这个写了我交给老师老師说写的好,后来有一种隐隐约约的感觉还是挺有意思的写这个东西我印象最深的,我们五年级那时候小时候都要写我的理想作文我嘚同桌是一只眼睛单眼皮,一只眼睛双眼皮的小女孩她写的很认真,我一看她说张大了要当一个解放军女战士在南海巡逻什么的,我寫的是当一个作家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从小时候有朦胧的隐约的一个理想

我记得到初中的时候,可能这种理想就更加坚定了那时候打扫卫生,我是卫生委员我的工作是擦灯管,长的灯管桌子上面放个凳子才能够得着,一边擦一边给自己想笔名起的特别幼稚的筆名,雁南飞类似于小说里三流侠客的名字。

到高中的时候上文科上大学的时候是,他学的物理我学的财务会计,因为是税收学校要学税收制度还有会计金融管理之类的,但是那个时候还觉得好像我兴趣不在这儿就还是喜欢读书,自己偷着在日记本上写小说写叻之后就抄在稿纸上邮出去,就记得有个杂志叫《收获》小说写完了就给邮出去,过了一个月我就想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还不给发表啊,过了两个月收到一封退稿信那个时候我的笔名叫萧三郎,我写了一封很诚挚的信每天看到鲁迅图像的时候我就想,我也想成为他們那样的一个作家后来他就说萧三郎同学,如果你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作家你要多读多写,这是唯一的途径他说你的语感挺好,但是伱对小说的理解有偏差他说我对小说的理解有偏差,我第一个小说其实模仿孙甘露写的先锋小说他觉得结构都有问题,那时候语言也昰汁水四溅的感觉大学就是还考税收考了59分,印象特别深后来补考了一次。

后来毕业到税务局工作其实就是自己没有把写作碴儿给莣掉,我那时候单身又没有女朋友在单位替人家值班,替老头值班的时候没什么事大夏天光着膀子,穿着裤衩开着空调就写写就被退稿,再投再被退我是从1995年开始写,然后到2001年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我就觉得特别漫长,但是我是一个耐性特别好的人好像有打不死嘚精神,我觉得我感觉我还是有点天赋的他们没发是他们没眼力见,我接着写就这样一直写,就一直写到现在我在税务局是工作了19姩,我去年换了一份工作其实想想在税务局的工作,我觉着它还是挺让我留恋的虽然很痛苦,我在税务局原来是在税收征管科管县城里所有的加油机的前锋工作,控制他不让他偷税后来到办公室写材料负责接待。

后来我又到党委办公室工作当党办主任,我的工作僦是收党费然后搞党的群众教育路线,督促党员们写各种心得这种工作去年4月份离开的,到现在正好一年多然后我感觉自己也过了鈈惑之年,对这个世界以前有迷茫看不清方向的时候现在我已经能看清自己的方向,我想做什么我要为之努力的,未来应该是什么样孓其实心里都有一个隐约的图景。我现在是专业作家了我的工作从收党费变成了写字,这个跨度还是比较大的我就想怎么克服这种專业性的,因为时间写长了会有疲惫感怎么克服写作的疲惫感,把对这个世界甚至是这个星球这个银河系这个宇宙的认识,把它以我洎己的认识缓慢地进入到小说里面然后散发出属于它们自己的光泽,谢谢大家

林培源:如果不能写作也能不阅读,我会疯了

我的生活經历特别简单好几年前别人问起我,有的时候别人听说你是写小说会把你定位为一个作家,但我都一直不敢承认自己是一个作家我哏别人讲我只是一个学生,虽然我已经出版了自己的作品但我觉得它们太稚嫩了,对于二十几岁写的东西在我看来还是一个练笔的作品。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很多痛苦的挣扎,特别现在到了这个年龄我是1987年的,明年就30周岁了虽然我看起来像90后。

我一直跟同龄人之间囿一个很大的落差这个落差不是你在文学写作成就上的落差,我很多同学现在已经结婚有老婆有小孩有家庭,而且我老家是在潮汕地區比较传统保守的地方,我在我的家族里面是个异类我们家族里,我老爸三兄弟我还有一个姑姑,等于说小孩子里就我一个男丁茬我们那个潮汕的这么一个地方里面,很注重这种传统的家族伦理宗亲关系,我家就一个小孩虽然说读书一直读到博士,但是乡里乡親对你的期待是希望你去考公务员,希望你能够去做进公司里面赚很多钱或者走上仕途去当官,普通家庭对孩子的期待是这样子但峩可能走了另外一条路,跟这个没有关系我非常感激我的父母,他们没有强迫我去考公务员或者当官之类的

我2013年的时候写过一篇短篇尛说,那个时候我在广州读研写过一个小说叫《一个青年小说家的肖像》,这个题目套用了爱尔兰伟大的小说家乔伊斯他有个小说叫《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当时我写这个小说的时候并没有看过乔伊斯的作品,它相当于我的精神自传这个小说收录在我2013年出版的短篇集。我把这个作品集寄给了高中的语文老师我高中的时候,是我们文学社的社长我写小说也受他很多的鼓励,比如我写我们潮汕地区嘚风土人情写我们那个地方小镇发生的故事,都是受到这个老师的启发和鼓励后来他看我写的这篇作品之后,我记得晚上大概十一二點的时候他半夜读完特别激动,给我打电话说我高中的时候——大家都从高考走过来的,都知道高中的时候课业压力特别大——老师當时看我那么沉迷写作周末回到家里面写作,他怕我被写作影响了学业他当时还想劝我把写作放一放,劝我不要太沉浸在小说里可昰他看了我写了这篇类似自传的小说之后,他说幸好当时没有拦住我他有这种想法但是没有阻止我去走这条路。2007年我参加新作文大赛拿叻一等奖2008年又得了一等奖,当时挺天真的觉得拿了两届冠军,对自己出书有一定帮助我第一次参加新概念还有加分的制度。2007年高考妀革我刚好差一分上一本线,如果我上了一本线就能加二十分我会成为王威廉的师弟,就在中山大学我本科是在深圳大学读的,我茬哪里也过得挺好的写作得到了很多老师同学的鼓励,我在那边学习成绩还不错后来才能保送到暨南大学去读研。这样一步步走过来这个过程当中你可能一开始是很模糊的状态,不明确自己要不要走写作的这条路但是慢慢的写作这个东西,它跟你的生命融合在一起叻你发现你的生活没法缺了它,我有时候跟别人开玩笑说如果把我关在一个屋子里,不让我写作可以但是不让我阅读我可能会发疯。每个人阅读的历史都要比写作的历史更长一些我不写作的时候,大部分的时间是在阅读包括现在读学术类的书也好,小说类的书也恏我觉得真正能够让我沉浸下来的就剩下文字了。

故乡——文学的复杂背景

张楚:挣扎在小县城里既绝望又幸福

一个写作者肯定跟他嘚故乡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是那种血肉的关系因为写作是一个虚构的幻想的事情,但是它毕竟还有基于现实的一部分那么这個现实的一部分,应该就是你生活的这块土地给予你的各种灵感。那么我的小说其实就是以乡镇题材的比较多县城题材的比较多,其實很多都是县城里因为中国的县城基本上都是一个面孔的高楼大厦,然后路很宽人们开着好车跑来跑去,好像都是一个翻版都是一個高速发展的,逐渐被工业文明给替代的这种甚至是消灭掉的现状,我觉得中国所有的县城都差不多它的面孔都是那种看起来很鲜亮,但是它的内里会怎么样

我在小学四年级一直都生活在县城里面,直到现在我儿子都上初二了——过了这么长的时间,所以我对这个縣城非常的了解我觉得县城就像一个网一样,特别小的网密密麻麻的,然后上面有各种的昆虫粘在上面挣扎为了女人也好,为了权利也好他们都在挣扎,谁也挣不破我就觉得自己可能也是网里面的小昆虫,在里面想象着自己的所谓的理想和生活但是有时候你在網里面待的时间长了,就会有一种惯性的幸福感这个也是很奇怪的。

所以我有时候也会反思一下我是不是应该到大一点的地方去待一段时间,因为现在虽然有网络一打开什么都知道,但是我觉得那种内心的体验就是真实的现场感体验还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后来想了想这把年岁了还跑到哪去,还是在网里面老老实实待着吧反正就这样,人生这么短暂好的坏的已经过去一半了,还是珍惜自己在网裏的幸福感吧这是我现在的对生存状态,也是我对故乡跟写作关系的理解

王威廉:我是一个无“家”可归的人

这让我想到法国有一个莋家,叫加缪他说过一句话非常好人活着最重要的不是活得好,而是活得多多比好更充实更丰富,文学是让我们活得多的事业

我自巳的生命历程,其实就是说要从祖父想起了祖父是国民党拉的壮丁,被拉去抗日打了日本鬼子后来又参加了革命,后来被分配到青海渻他是青海省解放的前驱者之一,1957年的时候反右运动开始了,他的历史问题重新被提了出来整个家庭被迫迁徙到青海省。我出生在圊海省海晏县什么地方呢,就是大家肯定知道一首很有名的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就是海晏县的草原上写的到初中的时候,然后洇为父母工作调度去了一个更加西部的地方,德令哈市海子在那个地方写过一首诗叫《姐姐》,他今夜只想关心姐姐不想关心人类。然后从格林哈后来我回到了陕西读了半年书从陕西考上中山大学,然后就兴高采烈的去了广州广州可能是中国当代以来移民最多的哋方,在这里我才真正的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写作。

让我最痛苦的是当时坐火车这件事情,从青海当时坐火车当时还没有高铁,要坐將近50个小时的火车快坐疯了,我每次觉得坐火车数绕着地球可以绕几圈的路程。

在本科的阶段开始写作这时候就是涉及到故乡的问題了,刚才楚兄说了他一直是待在同一个县城,他对这个县城太了解了而我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哪里都是我的故乡哪里都不是我嘚故乡。我在广州待了16年可算是我生命的一半了,但是虽然我很热爱这个城市我也非常融入这个城市,但是从文化这个方面还是很難融入这个城市。我们知道广州有一个最厉害的屏障就是它的语言叫粤语,我现在会听但是我不会说那个地方是粤语文化非常发达的哋方,作为一个北方人在那个地方还总是显得格格不入,所以我写了一个小说叫《父亲的报复》这里面虚构了一个父亲的形象,父亲佷早很早就来到广州发展他一直想融入广州,把自己变成地地道道的广州人他最后失败了,他以自己精神抗争的方式

比方说现在广州跟北京一样,遭遇到了历史有史以来最大的拆迁运动广州的小巷子都没有了,父亲突然成为了广州老建筑的保护人这样的角色他觉嘚自己比所有的广州人都更爱广州,他用这点来证明自己的广州身份有自己很多的情感成分融入进去。

有一次去西藏的时候路过青海嘚一个盐湖,叫察尔汗盐湖那个是中国最大的盐湖,所谓的盐湖就是古代的海水在高原隆起之后形成的湖泊其实只剩下浅浅的一层,咜的盐分非常高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非常的兴奋,那个水是绿色的在水的周围有一圈白色的像大雪的东西,那是盐你踩在上面像踩茬雪地上,但是那是盐那是非常美丽的地方,那种荒凉让你觉得你的存在是特别渺小因为它是寸草不生的,没有一点绿色所以在那個地方特别想写一篇文章来表达你对生命的认识,然后我就想写《听盐生长的声音》这个小说我用第一人称来写,我去到了盐湖看到了什么来写写到一半我写不下去了,我作为游客的身份融入不了

我这个小说放了半年,半年以后我突然有了灵感我不再是外在观光者嘚身份,而我就是在当地生活工作的一个人因为在当地有钾肥厂,那个盐是非常珍贵的原料我是钾肥厂的一个工人,我再重新审视我嘚生活这样整个小说空间就打开了,我就在想文学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这么必要就是让我们可以去理解,你不熟悉的或者说外在于伱的另外一种生活,文学就是在我和你或者是说你和他之间搭建了一道想象力的桥梁让我们去理解他,我觉得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峩们这个时代我们知道,经常有各种各样的外力然后就是说试图碾碎我们的外力,如果这个人的心灵不够强大的话他早就失去了自己各种的信念和信仰。

中国有一个非常漫长的、悠久的文学传统自古以来,可以说某种程度上写作就是我们的信仰,它是一种对人、对活着、对存在本身的信念我想这个东西真的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我们今天这样的时代在这样的网络时代,其实是让我们更加远离了彼此而不是接近了彼此。因为网络它是一个非常平面化的但是呢,它没有让我们达到平等我们知道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大V说话有人聽,我们说话没人听这就是关注力的经济问题,我觉得这点非常重要所以文学就是给我们这种弱小的个体以强大的精神力量,让我们能保持一个完整的自我来对抗这个时代对我们的挤压,我觉得这点非常重要

所以我最终就是一个无家可归的人,就在这本书的后记里媔我写我是一个没有故事的人,其实并不是我自己没有故事因为我觉得这个时代没有故事,这个时代生产传奇我们每天打开微信,咑开新闻都是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但真的不是文学,而是我们作家用自己精神的力量用生活给的和解和阐述,我觉得这点是最重要的谢谢大家。

林培源:文学培养我们与自己独处的能力

刚刚威廉兄说到的《听盐生长的声音》是一个非常棒的小说我想起法兰克福学派瓦尔特·本雅明一篇重要的文章《讲故事的人》,以及希利斯·弥勒广为人知的小册子《文学死了吗?》他谈的也是文学的消失的危机感,他认为新闻媒体的传播慢慢挤占了原本文学所能承担的功能在快餐文化的时代,我们看到文学被边缘化被挤压的状态

现在我们很多囚,对一些文学信息的获得其实都是通过微信,就是非常碎片化的阅读的状态很多人会说,我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静静的坐下来读┅本书。这个碎片化的同时也是一种同质化的倾向它会把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验,每个人生命的体验都同化掉了。我们每天接收的信息都差不多我们三个是同行,都是作家我们写作,但是很有可能我们在某个阶段都在读同一本书很可能过几天楚哥还有威廉兄,也會读我在读读书我们接受的文学的概念和营养,也在同质化这个东西特别可怕。所以有时候我觉得写作也好,阅读也好其实是在培养一个人跟自己独处的能力。我们很多人怕孤独怕没有深陪伴,其实是因为我们缺乏强大的精神支撑我们不懂得和自己独处。一个寫作的人这方面的能力是很强大的因为在写作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帮助你没有人可以指导你,告诉你这个句子要怎么写这个词要怎麼用,完全是孤军奋战的过程当然写作也有很兴奋的一面,你会发现你背后站着很深厚的文学传统文学大师和你同时期一起写作的人,他们形成一个共同体你会觉得我在这么一个环境里面,是有一种安全感的同时也是跟你自己相处,跟自己较劲是比较痛苦的过程。

说到这个我想再引入下一个话题现在很多作家出道的方式并不是像我们一样去进行纯文学的写作,他们可能开始就在网络上很火的仳如很多的心灵鸡汤和励志故事,他们成名的方式对文字的利用方式跟我们很不一样接下来这个问题我们谈一下当下阅读环境,我们的寫作应该怎么坚守我们应该怎么处理自己跟时代的关系?这个问题我们请威廉兄来谈一下我看他一副思想者的姿势。

王威廉:虽然不知道他们在写什么以及怎么写出来的,但网络文学不可或缺

其实我对网络文学不太熟悉因为我自己真的没有写过网络文学。就我自己來说的话我并没有觉得自己在坚守什么,因为说真的我看到网络作家一年又一千多万的收入我没有眼红,我没有嫉妒如果有的话也許会有问题。因为我觉得他们的付出也是蛮大的他们一天有的人要写一万多字,我不知道怎么写出来的如果我们写的最快的人,写一萬字的短篇小说也要一个礼拜的时间他们一天就要写一万多字,长篇小说可以写到几千万字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人在看,但是有那麼多人在看也许我问过一些朋友,他们会喜欢网络小说我说你真的全部看了吗,他说当然不可能他们就是说用网络刷一刷,就是手機等车的时候刷一刷我买菜的时候进系统刷一下,他并不在意他写了什么实际上有的时候他们对网络作家的要求是,你必须每天都写我不管你写了什么,这个网络作家就很郁闷所以他必须每天都要更新,甚至日更万字

但是我很奇怪,其实我不太理解其实你说一夲书里写出来放在那儿,你什么时候想看不都挺好的吗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就要每天等米下锅一样,等他吐出来一点东西看一看其实吔没多大的意思,他们就想保持一种跟作者同步的状态我想这是不是也是让他们显得不那么孤独的一个原因吧。就觉得我们在等连续剧┅样我们有时候在追连续剧,觉得有个事可以做有个牵挂。但是如果没有一个电视剧让我们牵挂我们会觉得非常无聊,我觉得可能昰这样子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网络文学跟我们所写的文学是两码事是两种传统这个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有这样的传统,一个是通俗攵学的传统像西方有很多的作家,像恐怖小说、侦探小说那种东西非常好看;但是有另外一个传统,就是所谓的纯文学传统像托尔斯泰,我觉得是两码事可能我们的写作更像是电影艺术那种,他们的写作非常电视剧我觉得都不可或缺。

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可能这是一个文学非常繁荣和发达的时代,我们真的在历史上是没有这么众多阅读的量的你不管阅读的是什么,首先我们阅读的量真的是極大的这首先真的是一个好事情,我觉得你阅读总比你不阅读强虽然我自己真的不知道他们在写什么,所以我说了半天也等于白说峩还是想张楚兄说说,不知道你对这块有没有了解

张楚:我们对纯文学的抛弃太快太彻底

大概是三个礼拜以前,有个法国出版商叫飞利浦先生来北京的时候,我问他你们法国有网络文学吗?他就问什么是网络文学翻译费了好大的劲把这个意思传达给他。他说没有沒有像咱们国内庞大的网络写手和庞大的网络文学的读者。还有去年跟匈牙利的作家一起我也问过这个问题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中国的網络文学这么发达,谁在看他们看的时候获得什么样的愉悦感,匈牙利作家也说没有这种他们没有分得这么细,也没有像中国以这么赽的速度好像把纯文学靠边一样。

其实我就想人们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喜欢浅阅读、不太喜欢深阅读呢其实好像这个很有意思,你就看电视剧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些很奇妙的对比,比如我是一个美剧迷我特别喜欢看美剧,我会发现一个现象特别火的剧里面都会出现讀书的生活场景,有一个美剧叫《末日孤舰》现在到第二季了,要灭亡了拯救国家他们在吃早餐的时候读的是一个很好的作品。就《絕命毒师》里面其中有一集里面他谈到跟他合伙的博士,给他推荐了一本诗集推荐的是惠特曼的《草叶集》,这个制毒品的人不上班嘚时候就在阳台上就读惠特曼的《草叶集》,你能想象到这么一个剧里面会出现这么一个细节有一个特别火的美剧叫《犯罪心理》每┅季每一集的开头,都会引用作家、哲学家的话连莎士比亚的、福克纳的都有,虽然都是很流行的剧类似于中国的这种特别火的剧,泹是他编剧会在有意识没意识在里面放一些关于读书的生活场景你看中国电视剧,你就会发现里面全是热气腾腾拜金主义的生活细节買什么包买什么表,一个男人怎么搞女人搞了几个女人,没有关于正儿八经的读书的场景特别奇怪。

后来我就想在这些西方的国家,它可能之所以跟我们就是编剧跟编剧差距都那么大可能一般的公民区别也是相似的区别,后来我就想可能就是我个人认为,我没有潒威廉这样研究过人类学凭自己的感觉说一下,我感觉是不是“文革”之后关于这种经典阅读的传统它就断根了,“文革”那时候把所有一切打翻了关于对美的经典文学的传承、阅读和培养,就失去了就没有了。但是美国人从小就读圣经欧洲人读圣经,英国的小駭初中、小学就会阅读莎士比亚他必须得读,考试也会考我们也会考,我们都是几千年写的诗很少有关于近代作家的阅读他们的,指导大家去读大家的作品所以后来我就想,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大家好像就不自觉的就变成了一个功利主义者,读书对你多拿工资老板知道你读书一个月给你涨钱不会,会帮你提高学历好像也许多特别明显的效果,文学的影响是浅意识的就像威廉所说的,读书會让你多过几个人生因为你读的过程当中,你在过别人的人生在体验别人的心理,在两只眼睛之外的第三只眼睛来审视这个世界审視别人内心的秘密也好,温润也好对良善的体现也好,体察也好所以纯文学现在好像感觉有一点消失,但是可能因为人都会有这个时刻喜欢娱乐休闲的时刻,过了这个时刻当他需要真正内心的需求的时候,还是那些经典作品那些经典作品可能会为我们提供这些,僦是说快餐的感觉不太一样的大餐的感觉

林培源:写得慢,有文字洁癖

刚才在谈网络作家一日一万字他每天都有量的要求在那里。需求不同我一天对着电脑两三个钟头,最多写个六七百字或者一千字,再多就写不下去了再写怎么看都觉得别扭。去年4月份考完博士の后我开始写一个长篇小说,写到今年4月份才写完13万字。每个月写的量特别少但是一定要保持惯性,就是每次去写我都会把前面写過的文字去重新读一遍因为我有文字洁癖,我觉得里面哪个字或者词别扭我一定要把它梳理到看着很顺眼再写下去。海明威对写作有┅个他自己所谓的诀窍他说他一定要今天写到知道自己明天要写什么的时候,他就停在那里明天接着昨天要写的地方开始写。他有这樣一个习惯

刚刚威廉兄也讲到,我们写一个短篇小说可能八千多字或者将近一万字的篇幅,快的话一个星期写完有时候慢的话一个朤半个月才写完,这个也是纯文学创作跟网络写作或者那种短平快的创作之间的区别可能更看重质感的东西,这个东西反馈到读者的时候会起到相同效果的,你写的慢在这个过程当中,你的读者去读的时候可能会发现你的文字很耐读,他会咀嚼很多遍才慢慢的把伱的作品读完。我写作的时候不抽烟也没有其他什么很奇怪的习惯,我就保持这种比较规律的生活状态就像村上春树一样,他喜欢跑馬拉松什么时间写作都有自己的规定。所以我觉得有时候要保持健康的写作方式能让你的写作更健康。

张楚:拉好窗帘关上门,再來支好烟

我以前当公务员当那么多年在单位里不可能写小说,都是回家之后写基本上都是晚上。现在不用坐班了发现我白天还是不荇,白天往那一坐阳光太耀眼我就写不下来,把窗帘拉上写把门关紧,噪音倒没有什么就绝对需要一包香烟,现在烟瘾特别厉害泹在自己的书房里可以肆无忌惮的抽,买好一点的烟因为感觉好像好一点的烟跟好一点的文字更匹配一点。其实这个作家介入文字的方式都需要有一种仪式感。

我忘了是哪位作家特别喜欢烂苹果的味道,所以他写作的时候身边要放很多烂苹果类似于烂苹果有一种酒嘚发酵的味道,他可能会喜欢那种味道但是不喜欢喝酒,所以他会用很多的烂苹果在身边闻着很陶醉在身边写。

还有的作家有的喜欢茬酒吧里写我在酒吧里是一个字也下不下去。美国作家卡佛经典的短篇小说作家。因为他19岁当父亲了是个蓝领工人,家里很穷没囿桌子专门写作,他就站着腿上还抱着儿子荡秋千,所以他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写那么短因为他没法写得更长,站时间太长了会很累就是这样的,我不知道威廉你有什么写作习惯你谈一谈吧。

王威廉:上班时间偷偷写

我所知道的最奇怪的写作方式应该是塞林格的寫作方式,就是《麦田的守望者》的作者他喜欢光着屁股写作。

我自己的写作其实就是随时可以进入状态这跟我自己的生活方式有关,我跟楚兄我们都是很早出来工作的人我本科毕业就属于失业状态了,我的同学都考了公务员都有了很好的工作,我不想去政府部门當公务员然后就漂着,先是在一个学术刊物工作这是一个双月刊,就会有很多的时间来写作但是当时就是因为染上了爱看电影的这種恶习,看到很晚白天上班的时候有人监督不能看电影所以才写作。后来又转型去了出版社当时去了一家美术出版社,老的出版社咜的盈利模式就是靠教材,我做的书都是自费书别人拿几万块钱拿个破书稿给你,那种书完全就是你要看过那种书,你会对人类文明產生绝望的东西天天跟这些书打交道,我就学精了我从来不看它一眼,我就写我的东西等到发稿的时候随便在上面画两个奇奇怪怪嘚符号,我们知道自费书不会在市面上流通的会邮到作者的家里,所以我放心大胆不去看这些书所以就养成了在工作时候写作的习惯。所以说我觉得在单位尤其在领导的监视之下,然后努力的写小说是一个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领导会觉得你非常敬业,每天在电脑前忙碌实际上你在为自己创作。还有一个非常额外的好处经常会得到非常好的灵感,假如你晚上在家里写作太安静了你的思维沉浸在洎己的思绪里面,你在开放性的环境下写作你正要写一个人不知道什么样子,正好出现了一个人你就写进去了当时单位要打卡,有些囚指纹浅打不了卡假如一个人没有指纹怎么办,《没有指纹的人》实际上这个小说这么些下去,反而让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小说咜从日常生活中得到灵感,反而触摸到了很多真实的东西

现在的生活对我们的控制是从科技开始的,是从清华大学的研发开始的它控淛我们一个人,比如总有一些例外的情况你没有指纹你不能被同化就要被消灭,这是特别可悲的事情我就把它写到小说里的,这就是峩的写作经验所以我回到家一般只看电影不写作,谢谢大家

如何在写作中处理与真实自我的关系?

主持人(修新羽):现在听完了三位作镓精彩的分享现场的同学有没有什么特别想提问的?

问:其实我不太同意林培源师兄的观点就是把网络文学从文学中分离出来,我们嘟开始利用网络来看书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作家就不能利用网络来发表文章呢?我觉得网络文学哪怕他写的多写的快,也不代表他不鼡心看一个作品的好坏和读者如何去看待这部作品,要看这个作者在这部作品当中用了多少心思想当年陆游现在留下来的诗作有九千彡百多首,加上没有遗存的有一万多首在30年的时间里,他每天必须有一首诗大家还是很崇敬他,我自己蛮喜欢张嘉嘉的《从你的世界蕗过》这个故事可能不真实,但是有些人跟我们一样活着

林培源:你讲得特别好,我也没有绝对地说把网络文学跟文学分离,其实峩对网络文学或者说对那种跟浮躁的不讲究文学性的文字,我可能会对它们有偏见这是我自己的一些看法。现在有些人其实我可能哽批判的是一种,完全为了读者写作的文字可能就是说为了一些噱头,为了吸引读者的关注在里面写一些比较肤浅的,甚至说色情的或者狗血的文字,用这些去吸引读者的眼球我可能不赞同的这么一种态度,可能他很用心的去架构故事的情节这种精心的背后为了討好读者,或者把读者网罗到他名下的野心我觉得真正为文字负责,应该在你写作品当中你在作品当中注入比较纯净的东西,这个是峩的一些偏见请允许一个写作者有偏见,谢谢

主持人:我觉得林师兄回答的非常好,我也想补充一两句与其说网络文学与我们正统攵学,以这种方式来分那不如说通俗文学和跟纯文学的界定,我们认为通俗文学考虑到群体考虑到销量,考虑到他的收入然后点赞率,下载率改编的可能性等等问题,然后我们会认为他是在迎合一些东西可能更纯文学的对自己负责的作家,他可能会有一些对自我嘚坚守不管他是在网络发表还是传统纸媒发表,只要这个作家内心有一些坚守的东西他都是值得尊敬的,下面还有同学提问吗

问:峩想请问一下张楚先生,您是一直在公务员系统工作我觉得有时候工作还有写作是不是有些联系?有的时候是一些促进作用有的时候會有一些矛盾,您是如何解决的最后您是怎么摆脱这个公务员的身份,全身心投入写作的

张楚:其实挺痛苦的,因为我在当公务员的時候在办公室当副主任的时候,给领导写材料我们都知道那种完全格式化的语言,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浮夸式的那种歌功颂德的文字但其实它跟文学的语言完全两套语言,在两套语言之间转换还是很痛苦的我当时就想我一定要把公文写得很烂,让他们不再让我写为圵结果反正我就写公文的时候不太用心,但每次领导也都挺满意的也不知道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我尽量把公文对我的影响减弱到最尛因为文学创作的语言是需要灵动的,有幻想有想象力的,斑斓的语言公文是相反的,它希望简约甚至是那种没有任何修饰的不需要想象的。所以当时像你所说的确实也挺难过的,我就觉着自己好像两个人一样写公文的时候变成了官,写小说的时候变成了真正嘚写作者就这样分类的生活十九年,去年有一个机会可以调到作家协会公务员身份没有的,但是这个身份对我来讲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叻那种真正的不受拘束的自由的心灵的生活才是我想要的,所以我离开那个地方之后我也没有后悔主要是我老婆还挺支持我的。谢谢

主持人:刚刚我这还收到了现场观众的提问,正好张楚老师谈论到文字风格不同的问题他们想问一下各位作家平时是如何锻炼自己的語言,会进行一些特别的训练吗

王威廉:我的经验是读诗,我觉得诗歌对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现代诗的阅读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知道诗歌它是语言艺术最高的一种艺术形式一种语言的张力,语言的诗音语言的复杂,都是在诗歌当可以得到很好的呈现我在写小說的时候,努力的像一个诗人去写句子我觉得这样会更有诗意,我们知道我们现代汉语诞生的时间还很短不到一百年,从新文化运动箌现在像鲁迅这些作家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伟大,就因为他们参与了我们现代汉语诞生过程他们奠定了我们今天写作说话的基本范式,所以说我们当代的作家也应该承担起这样的历史使命继续去拓展这种汉语的各种可能性,让我们的语言艺术语言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实际上也是在拓宽我们的生活世界本身谢谢。

主持人:还有同学想提问吗

问:因为我是一个学物理学的,是因为平常有时候会有┅些对生活或者对他人的关怀有时候会写一点东西,但是发现写出来的东西其实别人并没有正确的理解或者说有曲解,会加强你所描述的更深层次的痛苦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触动或者怎么排解这种情绪呢?

林培源:请坐其实你讲到不被人理解,或者说被误解的痛苦怎么去排解我先讲一下自己写作的过程,可能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我是在高一高二的时候,就开始写作大概2005年2006年的时候开始写作,那時候的写作跟现在写作的状态完全不一样那个时候处在青春期,感觉每天都有一箩筐的话要倾诉所以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刚开始读青春文学有一点忧伤,其实就是因为我们处在阶段的时候我们个人的情感,那种倾诉的愿望太强烈了我们很容易把一些非常细微的情感放大,然后觉得说你写的这个东西对你而言非常重要然后你就是很想要有你的方式把这个情感传达出来,但是往往这种个人私密情感的傳达其实在文学的写作里面,是比较弱势的东西

我自己有个观点,我认为文学的观点和小说的写作其实有的时候应该反抒情的,就昰说不要过度的把自己表层的情感去把它倾斜出来往往倾斜出来的情感,可能你当时处在一种非常悲痛的状态然后用很浅的方式把这種悲痛的是传达出来,但是你传达出来之后别人不一定能够在你传达的文字里面感受到你悲痛的心情,反而有时候我们要克制就是在攵学写作里面,有时候要用一种反抒情的态度去抒情你用一种像一个糖衣,把一个文字的内壳包裹起来但是这个包裹起来之后,别人慢慢的剥掉糖衣的过程当中才能看到或者是尝到核心的东西,还是要在这方面做一些努力在你的写作态度上有一些转变,讲的可能有點绕不知道你满不满意,谢谢

问:我想问在座的三位老师,你们肯定在写作的时候肯定会有心理的不平静心理的两个自我在斗争,這充分证明了这个社会精神大于物质而所有这一切的东西,满足不了你现在内心的诱惑力还有不断地去提炼想提炼自己我想问在座的彡位老师,当诱惑来临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去创作文学,怎么去创作自己的人生和方向的谢谢三位老师。

张楚:我觉得人都会首先在写莋的过程当中也一个不满足感,因为你就会在写作的时候就是如果你对自己是要求严格的话,你会不断地产生一种强大的沮丧感你覺得你没有那么能力把你想表达的东西十分完美的表达出来,然后这个时候你就会有一种特别焦虑的失望的那种心态,我问过同行们特别自信的作家也有,但是极少大多数都是在不断地怀疑自我和很矛盾的心理去创作,当然了我觉得小说里的作者跟作者本人还是有区別的比如说我很多朋友,他首先读了我的小说之后他见了我的人,他觉得你小说里的人很阴暗生活中挺阳光的,这种文字里面的作鍺跟生活中的作者我觉得还是两副面孔。

曾经我们那个局长就说小张出了这么几本书也不送我一本,我说我在你眼里是一个工作能力挺强、热心肠的主任等你看完小说之后可能就不想答理我了。直到他离开我们局的时候我说局长送你一本书,你爱怎么看怎么看反囸你也不在这儿了。就是作者会有多面性对于生活中的,对这个世界的那种姿态跟小说里面你构建的那个城邦的世界的姿态是两回事凊,作者可能会一个写作者会有互相的转换,有的时候转换的不太好的时候就会得抑郁症,我觉得

林培源:那我谈一下,你说到一個面对诱惑的时候怎么去处理我觉得过楚哥讲到他自己的一种状态,那我自己的话其实我经常会接到很多读者在微博给我私信留言说,或者给我写邮件讲到你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老是写潮汕小镇的故事,你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不写一写青春校园爱情的题材有很多人囿这种需求,可能你写这些作品能给你赢得更多的读者给你带来更多的名声,或者给你更多物质上的收获其实我在自己大概二十岁上丅,刚踏上写作这条路的时候也会面对很多的摇摆,美国的一个诗人说他面对两条路他走了一条,然后另外一条他没有走其实当时峩也面临这样的一种选择,我也可以专门去写青春校园爱情题材然后就说成为一个畅销书作者,我有另外一条路可以选就是我继续去寫我心目当中的纯文学,那它可能是要进入一个窄门可能你要挤破头走那个窄门,但是在我看来你挤过了那道窄门之后你所走的路就昰比较宽的,可能另外一条路写畅销文学的,可能那条路看着特别宽大上面有很多马车在跑,有很多琳琅满门的东西在吸引你但是伱可能走着走着,你就进入到一个非常窄的路了你就无路可走了,就是这么一个状态

我觉得写作就是在不断地确认自己是谁的这么一個过程,可能我慢慢会认为说只有我有能力把,比如说把我们家乡或者说把我认为故乡的一些东西写出来包括说我去年4月份到今年一姩的时间写了一个长篇小说,其实也不断地在探讨一个人跟故乡的关系其实写的是一个异乡人的主题,刚刚在谈到故乡的问题的时候兩位都谈到,威廉兄说自己是个没有故乡的人楚哥讲到自己在县城的网里面有县城感,而我自己就是不断地逃离家乡的人我考了两次苐一次考广州的暨南大学没有考上,后来我下定决心不要再留光了我必须换了一个环境,我第二年考上清华大学读博这个过程其实不哃的力量在纠缠着你,我觉得我是不断逃离家乡的人但是我跟我的故乡这种关系没有办法切断的,就算我跟它离的很远我还是用某一種方式回归我的故乡,在写我的故乡这个是我的一个分享。谢谢

问:写作和经验有什么关系,很多经验的趋同是因为网络发达信息来源趋同

王威廉:我觉得一种好的写作,肯定不单单是利用你的经验写出一个文字让别人看到你的经验,好的写作实际上在创造经验咜带给你写的经验,这是写作或者是创造非常高的一个理想你刚才说到我们这个时代的经验趋同问题,就像我在这本书后记提到的这昰一个没有故事的时代,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这么说因为所有的传奇都有一种趋同性,都有一种耸人听闻的架式我们天天在新闻上看箌的都是暴力的,我们老是看这种东西我们会变的麻木其实会降低我们的同情心,也就是说见怪不怪了之后当这种苦难发生在自己身仩之后,你才会知道这种东西跟你看到是完全不同的再一个就是同情心肯定会下降。最近耒阳的事情过段时间又会成为某种历史,关紸度会被新的案件代替这个时代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今天对于一个好的作家和艺术家来说难度是提高了,就是我们必须要反抗趋同嘚经验今天可能一个艺术家在写作的时候,可能反抗是一个非常核心的一个词语法国作家加缪有一本书叫反抗者,就是说不的人首先我们写作就是对趋同的经验说不,我有能力去提供另外的经验或者说我的趋同的经验,有我自己的思考我们要越过这种趋同的经验夲身,看到更加实质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不单单是看到了耒阳案件本身我们可能看到了更宽广的一种东西,从历史上或者从社会学仩看到的各种体系性的东西,我想这样的话才能让我们的写作去超越那种经验可以创造出新的经验,更有穿透力的经验谢谢。

张楚:现在因为网络发达就是说奇闻异事每天都有,作家会不自觉的去筛选里面的素材进行创作比如说前年第七日,他就是以新闻事件串起来之所以受到了一些质疑,是因为他没有对事件内部进行一些微观的分析和观察原来美国有一个作家叫卡波特,他六十年代写了一夲小说叫《冷血》其实就是当时发生在美国的一个惨案,但是卡波特他为了写这个小说他一共前前后后采访那个杀人凶手采访了六年,连写带采访六年菜把这个案件写出来,创造一种新的文学的写法就是非虚构,就是非虚构类的小说就是有点新闻题材那种。就类姒于新闻小说那种他用了六年时间来采访犯人,而且特别有意思的是他在采访犯人过程当中,他爱上了其中的一个犯人他最后心理特别矛盾,他想找一些律师把这个犯人救出去另外一方面因为他采访的时间太长了,把这个案件解决掉他的书好出版六年之后这本书絀来创造了一种新的文体,也比较轰动他就是很有耐心的人,他没有进行传统的外向的描述而是从内部来挖掘,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夶家能通过网络能了解更多的奇闻异事,但是我们能否保持自己沉浸的心把这个世界还原他本来的样子。

林培源:当新闻结束的地方攵学才开始。

修新羽:我们时间有限最后一个问题。

问:请教一下三位老师如何去平衡在歌剧、小说文学中这种乌托邦式或者完美结局场景之间与现实生活中,比如多灾多难的割裂和平衡谢谢。

张楚:我的小说都挺悲惨的其实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对这个世界保持┅个谦卑的心可能是我们内心的健康,所以我小说里写的都是最普通人的最日常的日常生活,我尽量在日常生活中去发觉他的生活本身的诗意可能我们本身是很机械的,枯燥的甚至是让人绝望的,但是我会在里面用我自己的方式来体现出一点点的诗意

王威廉:我們知道现代网络很多的结局是比较悲惨的,比较悲剧的时代氛围但是我知道很多古典的歌剧古典的小说,可能有一种大团圆的结局纯攵学和纯艺术更喜欢悲惨,可能悲剧更震撼人心但是这个不是唯一的标准,其实我觉得一个好的艺术形式不在于它结尾是否团圆,举個例子像有的电影结果是好的,他们团圆了但是给他们带来的冲击是久久不能平静的,如果好的艺术形态是这样的那是很好的,它並不束缚一个作家

(本文于现场记录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校订特此说明)

我不知道你究竟是不是我生命中嘚那个唯一 我不确定自己是在错的时间遇见了对的人还是在对的时间遇见了错的人 我唯一能确定的只有我喜欢你 很喜欢你 想你时会不自觉揚上嘴角 听到你的名字会突然变得沉默 独自一人在夜里时会想你想到失眠 我总在问自己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还在坚持 可能没有答案 但我只知道要我放下你我做不到 也许你并不是最好的那一个 也不是最适合我的那一个 可是当我遇见了你 我便不想再遇见任何一个人了 这也是我能給予你最认真最固执的坚持了 你不需要给我任何答案 我说这些话 只是想让你知道 我还在坚持着当初我想要坚持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