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不了父母对纠结是我的态度度!

黄菡:父母对孩子最坏的影响,莫过于让孩子觉得父母没有自己的生活
黄菡:父母对孩子最坏的影响,莫过于让孩子觉得父母没有自己的生活
启明按:经常看“非诚勿扰”的朋友一定对黄菡老师不陌生,是的,黄菡老师是南京大学社会系社会心理学博士,江苏省委党校教授,“非诚勿扰”嘉宾主持。在“非诚勿扰”的舞台上,黄菡老师是婚姻家庭的专家,深受观众们的喜爱。在实际生活中,她是怎么来经营她的家庭和婚姻呢?是不是也如舞台上那般知性和睿智,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中国教育报》的这篇文章,一起看看黄菡老师的婚姻、家庭经营之道和育儿经。
全文如下:
——我理解的养育孩子最重要的两点:一是,维护健康亲密的夫妻关系;二是,让自己努力成为你希望孩子成为的那种人,而不是让孩子努力。
对于长久地维系一段亲密关系而言,好的性情比好的外貌重要,反思自我比洞悉对方重要,修养品德比掌握技巧重要。而对于获得更多的人生的满足感而言,成就一个自强独立的自我比成功地维系一段亲密的两性关系更重要。
做父母,要学
亲子关系,作为一种长久、亲密的关系,要学会经营。需要我们用心,用智慧,用知识和理论去“经营”。并且要学,真的要学。我觉得不仅仅怎么做一个合格的妈妈要学,还有很多其他方面也要学。(启明按:也许很多家长都认为做一个合格的妈妈根本没有把你要学习,这里启明推荐您阅读另一篇文章《》)
在亲子关系中,我应该算是那种特别有尊重对方,跟对方平等相处意识的家长,这还是比较难能可贵的。我觉得我已经是尽其可能地给了她一个比较恰当的自由、自主和自处的空间。当然,完全放弃控制和制约是不可能的——那样的自由也就可怕了。
对孩子的尊重最主要的一个表现就是,他们的事情,一定要独立。总结一句就是“非请莫帮,请了必帮”。像是那种从小追着“吃啊吃啊你还没吃呢”“穿啊穿啊今天冷啦”的情况,就很不好。
还有就是要尽量去理解她。说到理解,我觉得理解都容易,但是更重要的一点其实是要理解完了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启明按:黄菡老师在这里提到“情感上的共鸣”,在咨询心理学领域实际上有一个词语叫做,这个词语还有另外的叫法,比如“神入”、“同理心”等,实际上共情是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一种访谈手段,当孩子遇到问题向家长倾诉时,家长其实非常有必要舍身处境地为孩子考虑,对他们多一些理解。)。要是自家女孩儿喜欢上一男孩儿,你知道了。不理解就是“你怎么早恋啊,早恋了就危险了,就完了”,理解就是“很正常啊,你这个年龄喜欢上一个异性嘛,并且有那种羞涩的感觉,我觉得是很正常的”,这样就容易有情感上的共鸣。
孩子的学习,我不会去辅导
对女儿的学科学习,我从来没有辅导过,就算是我能辅导的,我也不会去辅导。因为我觉得这应该是由她自己做的事情啊。我培养她的目标就是自己能够独立生活。
如果她碰到困难,她要学会寻求帮助,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譬如我会问她,你最近这段时间,学习上有困难吗?这个困难是正常的还是不正常的?如果是不正常的,譬如说在一门学科一段知识上的接受上确实有障碍,我就会问,你需不需要找老师来辅导?你想找哪里的老师来辅导?这些我都会“依赖”她的经验。
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不顺,我先做调整
在女儿现在正值青春期时,我与她的相处遇到一些困难。我一直觉得我和女儿相处得挺好的,但青春期时有点不顺利,总觉得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双方都觉得对方不能体谅自己,觉得对方有一点太过情绪化,太过官腔,互相的要求太过苛刻。
后来我就意识到自己要先做调整。认识上面,还是尽量去理解,就想“她小我大嘛,她浅薄我深刻嘛”,我应该多去理解她;行动上面,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两个人有可能产生冲突的时候,我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多一些。
十八岁的女儿对她四十八岁的妈妈说:“你知不知道?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最不愿意跟你们这个年龄的人交流!”冷静地想想,可以理解。没关系呀,我愿意等我们都过了现在的年龄,再做回亲密如初的母女。
我明确反对一种态度:一切为了孩子
何为良母?说不好,但我明确反对一种态度:一切为了孩子。
我觉得奇怪的是,为什么有些家长会认为只有上各种培训班才是让孩子接受教育,为什么带着孩子看电影、唱歌、打球、旅游,让孩子上网、看小说、玩游戏、跟同学聚会,或者纯粹而简单的一家人的晚餐就不是对孩子更为不可或缺的教育?
女儿说到家庭。她说,我关于家的感觉不是妈妈在厨房忙碌地准备早餐,或者大雨瓢泼里从身后递来一把伞。我心虚地追问,那是什么呢?她说,是沮丧时有人会跟我说一些话,然后我就振作了。看我有点失望,她说,这就够不容易的了,好些人沮丧时听父母说了一些话,然后就更沮丧了。
一家三人出游,日均争执三次。女儿总结我们的家风是:不吝自我表扬,不惜相互诋毁,不断共同进步。
女儿过生日时我录节目,今晚提前请她吃饭。想起十余年前,我出差刚回家又要出门,她哇哇大哭不让我走,后来不断打电话要我回家,后来我手机上有她18个未接电话……再后来她越来越独立,再后来她经常不接我的电话。现在常想的是,我该怎样避免离不开她。
父母一定要有自己的生活
我理解的养育孩子最重要的两点:一是,维护健康亲密的夫妻关系;二是,让自己努力成为你希望孩子成为的那种人,而不是让孩子努力。
父母也要有自己的生活。这里我想引用一句荣格的话:父母对孩子的最不好的影响莫过于让孩子觉得他们的父母没有好好过日子。从我的理解来说,这里面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当中,最主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夫妻关系,让孩子看到,在工作之外,你还能处理好你和配偶的关系,并且是带着爱的感觉的。第二层是,他们的父母有自己的日子,任何一方都有自己的价值,都有自己努力和追求的东西。如果父母一切为了孩子,那么他们自己在哪里,如果父母可以没有的话,那孩子会觉得他也可以没有。
父母若想影响孩子的择偶,就在孩子成年之前做工作
父母若想影响孩子的择偶,那该早在儿女成年之前做工作,等到他们已经恋爱了再去干涉,那多半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每遇五、六十岁的父母为子女的婚恋抱怨,我仅建议,喜欢的就多帮帮,不喜欢的就少来往。像孩子一样,重新学着独立。
孩子对人性的理解可能会经历三个阶段,先是频繁地发现尽情地指责他人的狭隘自私和虚伪,然后痛苦地发现艰难地自责自己的无知贪婪和软弱,之后认为这就是真实的人性所以漠然淡然坦然。希望她有机会再向后,虽然我不确定向上向善必然会有更多世俗的快乐。
我当然希望,女儿有足够的知识理解所有人,足够的慈悲接受绝大多数人,有好的性情喜欢上一些人,好的运气深爱一个人。我希望她从现在开始学习承担责任,“男人爱你就能给你免除一切生活责任”,这是幻想。即便男人愿意挣钱养家,你还得负责貌美如花呢。年轻时容易被那些愤世嫉俗的人吸引,以为他们有深刻不俗的生活。但还是多跟那些自觉幸福的人在一起吧,真正幸福的人多对外部世界有正面反馈,不易伤害到你。也正是因此,我们会期望而不是嫉妒别人幸福。
对于长久地维系一段亲密关系而言,好的性情比好的外貌重要,反思自我比洞悉对方重要,修养品德比掌握技巧重要。而对于获得更多的人生的满足感而言,成就一个自强独立的自我比成功地维系一段亲密的两性关系更重要。(摘自:中国教育报)
——我是启明,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启发或者帮助,请转载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吧~
欢迎您关注微信公众号:qiminglaoshi
更多名人教育言论:
我的更多文章:
( 11:18:51)( 14:28:47)( 10:26:26)( 11:37:55)( 19:26:52)( 09:39:20)( 08:56:06)( 10:02:31)( 10:36:27)( 10:26:52)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还在为父母不接受自己性取向痛苦吗?其实我们自己才是问题的答案 ! - 同性恋亲友会PFLAG 亲友会官网 GAY同志同志出柜 &聚亲友之力 改善人群生存环境
  大家好,因为工作时间的缘故,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有家长出席的亲友会活动,很高兴认识大家。我叫她她,今年32岁,我是29岁才真正意识到我是拉拉的。比起在场众多很早就天赋过人、无师自通的同人,我属于绝对的后期开发、自学成才型。  最近,看了吴幼坚老师一系列关于拉拉的博文,感触良多。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同人不管是拉拉也好,GAY朋友也好,都和三年前的我一样,面对问题爱向外找答案——我们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父母不能理解自己,要么做鸵鸟,以为隐藏得好就万事大吉,要么希望通过做些什么让父母能变得开通一些。这越发让我觉得有责任与更多同人朋友分享一下,我是如何从父母不能理解的纠缠中解脱出来,轻松做自己的心得,相信对那些希望得到家人理解的同人朋友会有一些启发。  首先,我要澄清我的观点:尽管我是选择向父母以及公众出柜,我这么做是性格使然,另一个原因是,我愿意成为站出来为这个群体尽点绵力的人。但在我看来,无论对父母出柜与否,对人家以外的人出柜与否,形婚与否,甚至直接进入异性婚恋(我指的是隐瞒对方的前提下,我坚决不赞同这样做),任何一种选择都没是非对错,没有哪种更高尚、更好,另一种就自私,就不好之分。我认为,仅从所谓道德的角度评价任何一个选择都毫无意义,每个人做某种选择都有其原因,我尊重每位同人朋友的选择。我之所以把个人经历和心得跟大家分享,仅仅是想让大家看到除了一味改造父母之外,也许我们还有其他不同的选择。当然,最后要怎么选择,是每个人自己的事。  回想起三年前,最初我也曾走过能瞒则瞒,能拖则拖,不能瞒,不能拖,到那天再算的死路。但最后还是被一个我很信任的亲人卖了,不得不对父母坦白从宽。  出柜之后,我经历了众多同志都熟悉的“父母出柜后遗症三部曲”—— 一医二闹三相亲。先是被父母要求去看心理医生。那时我很配合,与其说我去看病,不如说我想带父母去看病。结果,变成了父母给医生看病——当一个医生告诉父母我没问题,他们气急败坏,他们说那个医生才自己有病,再也没有找她做治疗;我也被要求去相亲,尽管我再三事先声明,去只是结识朋友,但之后父母依然会一脸期望问我有没感觉,完全屏蔽我的话;软的不行,老妈也来过硬的,放过“断绝亲子关系”之类的狠话。我还是很幸运的,至少妈妈没以死相挟。那时的我总是不死心,每次回父母家看望他们,都试图跟他们摆事实、讲道理,天真的以为只要把性取向科学知识告诉他们,他们就能理解我了。  可是,我错了,我忘记了,一旦当一个人内心坚定了“我是为了你好”的想法,他/她就看不见我的真实需求了,无论我说什么都没有用的。于是,我越是想改变父母的观念,他们就越是执着于改变我的性取向,每次见面大家都不欢而散。后来,学习心理学以后才知道,其实我做的事情,和父母对我做的事情本质是一样的,我们都在做着一件注定会失败的事——改变对方!  不过,很幸运的是,三年前我偶遇生命中很重要的恩师——心理学。通过自学心理学,我才能勇敢做自己。  在座的同人朋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是什么阻碍我们做自己?是我们的父母吗?我知道很多朋友认为,是父母不能理解我们,所以,我们才痛苦。那为什么有些同人的父母也不能理解接纳他们,譬如我,但他们照样能做自己呢?  真的是我们的父母在阻碍我们吗?还是我们自己呢?  和众多同人朋友一样,三年前的我也认为,如果我的父母能开明些,我就不会那么痛苦了。我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父母身上,我不能接受父母不理解我、父母不够完美这个事实。为了不面对的这个我们不愿意承认的事实,我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逃避。  三年前我的做法就是做鸵鸟,自以为隐瞒就可以相安无事,好像大家就可以开心快乐了,这种开心一定是表面上的。白天我对着家人微笑,到了夜晚,独自呜咽。又或者,我想尽办法改造父母,跟他们讲性取向的科学知识,企图让他们变得更开通,更理解我。  我知道,还有其他各种版本的逃避:譬如,逃婚,我们不得不远走他乡,举家团圆的日子,我们家都不敢回;又譬如在家庭压力下,我们选择进入异性婚恋又或者形婚。  我们以为,这样就“考虑家人感受”,就“孝顺”了。但实际上,任何感情都有生命,它每天都向我们申诉着我们的无情和软弱。我们在选择离开爱人的同时,把对父母和自己的愤怒转嫁到其他人和事身上。最可怕的是,这一切发生于无形,连我们自己都无法意识到,这是为什么我们胸口总有一团无名火,总是活得那么压抑和憋屈的原因了。  我们常常以为不碰触伤口,伤口就不在了。我们对父母不能接受真实的我们这个事实视若无睹,以为这样就可以摆脱它的控制了。我们像小孩子一样,拒绝看到我们的父母不够完美这个事实,苦苦渴望着,只要我如何如何,父母就会变成一个开通的、理解我的人了,这样我就舒服了。这种否认,会令我们在“必须得到父母的认可”的漩涡中越陷越深。我们本来是想摆脱这件事对自己的消极影响的,但适得其反,它们对我们的影响反而越来越重。  实际上,要想做到轻松做自己,只有一条路:接受,接受父母不能理解我们的事实,接受父母不够完美,承认这是不可改变的。  所谓接受,即直面我们人生中的所有真相,深深地懂得,任何事实一旦发生就无可更改,而且不管多么亲密的人,即便是父母也好,爱人也罢,我们都不能指望他们为我们而改变。即使对方改变也不是因我们,而是他们意识到自己有问题而改变的。在没有学会接受之前,我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别人身上,我们幻想父母可以更好,我们做各种改造父母的工作。期望父母为自己改变一下,那么自己就得救了。但任何一个独立的人,都不会按照我们的意愿改变的。所以,这种期望注定会失败。  在这里我强调一下,接受父母不够完美,不是宣扬悲观论,而是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这个现实。因为,学会接受之后,我们的注意力会转移到自己身上,我们会醒悟:自己才是问题的答案。  我们大可大哭一场,对自己宣告:父母是不可改变的,有这样的父母是我们这辈子最大的命运。每个人爱的能力都是从父辈学来的,不是每个父辈的教育方式都是健康的,父母已用他们学会的最大最好爱的本领来爱我们了。我们必须意识到,有些父母在自省方面患有癌症,试想,你会要求一个绝症患者做正常人的事情吗?我们可以原谅他们的不足,从现在开始放下期待他们完美的执着,因为我们已经长大,不再是小孩子,我们已过了“必须得到父母认可,我才能做我认为对的事情”的年龄。现在的我们已经足够强大,强大到即使父母不理解我们,我们可以理解他们,我们可以自己支持自己。  带着这份包容和理解,父母不理解我们的阻力并未消失,也未被我们遗忘,但我们对它的纠缠就结束了,我们的心灵从此重获自由。更重要的是,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温和而坚定地做自己!  我知道,我这样说,肯定会有人会说我不孝,怎能这样对待父母呢?孝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在我看来,只有对自己负责,才能真正孝顺父母,才是好的孝顺。如果当孝顺可以无视伤害他人(孩子,或者任何其他人),那就是坏的孝顺,是愚孝。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一种打着爱或者道德的旗号,父母对子女实施的控制行为。我更崇尚另一种孝顺——孝而不顺。这种孝顺,不以牺牲孩子的自我为前提,孩子可以自由选择孝顺父母的方式(谁规定孝顺只有和异性结婚生子这一条路,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得到幸福、孝顺父母?!)。这种孝顺是孩子的自主选择,并非出于道德的压力,这才是真正的亲人间最真挚的、最纯静的情感互动。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愚孝的链条从我们这一代斩断,相比教给孩子知识,远不及给他/她一个充满爱和尊重的成长环境,一个健康的人格重要.  最最奇妙的是,往往当我们真正放下改造父母的执着心那一刻开始,对方也在变化。我自己的经历就是这样。 & & &2009年春节,我在打算跟父亲当面沟通前,特意跟心理群的群友做角色扮演,练习用非辩护式的沟通方式模拟跟父亲对话。最后,我选择了给父亲发短信,我说:“爸爸,我知道你不能理解我为什么这样,你震惊、愤怒、惶恐、绝望,几乎所有同志父母都有这样的反应。我知道,你希望我改变是不希望我不幸福,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得到幸福不是只有和异性结婚生子一条路,我会用我的方式得到幸福。” & &“爸爸,你可以无视你女儿喜欢女生这个事实,也可以无视你们要拆散我们我的痛苦。我知道你以有我这个女儿为耻,但是,我以我勇敢地做自己为荣。爸爸,你依然可以拒绝学习同性恋科学知识,继续保持对同性恋的误解和偏见,拒绝看到我的伤心。这都是您的权利,我尊重。但是,我仍然会做我自己。”之后09年 11月,我又写了一封长信对爸爸: & &“爸爸,我知道你和妈妈一直都在幻想,有一天我会变,找男友,和女友分开。我感觉,你们似乎看不到我喜欢女生这个事实。”“我知道几乎所有同志父母最初都这样,我完全理解。不过,也有的父母是通过学习科学知识,最后能坦然面对,甚至投身同性恋公益活动中去。当然,你们选择原地踏步,我也能理解,总之我都能接受,我尊重你们的选择。” & &“这几年,我身体力行为同性恋群体争取权益做了一些工作。譬如,通过吴幼坚老师博客跟广大同人分享我的学习心理学的心得;给央视当红心理清谈节目《心理访谈》专家李子勋写信,指出他在一期节目中对一名女同的误诊等。”信中我还邀请爸爸参加广同亲友会第二届同志父母恳谈会。我说,“其实,我知道你铁定不会参加。我理解你的感受,也尊重你的选择。无论你和妈妈怎么看我,我为自己而骄傲!” & & &这两次沟通每次我都很温和地表示理解父母的感受,并尊重他们的选择,不要求他们做任何改变。同时很坚定地告诉他们,我依然会做自己。 & &没想到父亲给我回信—— “我很高兴你至少跟我说了实话。我现在只想活得简单点,慢慢地老去,所以我不会去参加什么会议,这点请你理解。” “有时候我也想,你过你的日子为什么要搞得那么惊天动地呢?我对你还有一点建议的话,就是你既然要选择这样生活,就要活得比别人更精彩、更滋润,这才是你真正要做的,至于其他我认为少做为佳。”  通过09年整整一年的努力,随着我逐渐放下改造父母的执着,父母的态度也在改变。从以前避而不谈,到现在虽然不会主动提及女友,但是谈话如果与女友相关,我不会刻意避讳在父母面前提及女友。我知道,能做到现在这样,对父母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且,还有一件事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今年春节要跟父母的战友一起吃饭。在还没见到叔叔阿姨之前,我还一直头大,如何应付他们问我结婚没有,什么时候结婚之类事情。但是,很意外的是,见面他们竟绝口未提这个话题,我猜想应该是父母提前就帮我应付了。难道现在父母反过来为我减轻负担了? & & &9月5日亲友会活动之前,我跟上次一样,把亲友会活动邀请函转发给父亲,邀请他来参加活动。信中,我依旧表示,我知道他不会来,我尊重他的选择。不过,我希望跟他分享我的生活点滴,所以,还是把我的发言稿发了给他。这三年,尽管磕磕绊绊,我和女友这段感情让我和父母越走越近,或者说这段感情帮助父母更看清真实的我。本文有部分内容引用武志红老师的文章,再结合自己的心路历程,忠心感谢武老师的文章带给我的启发和改变。文/她她 编辑/小牧出柜神器《认识同志》你有木有?!点击下方图片,马上去亲友会淘宝店索取一本,书本身是免费的,小伙伴们只要出邮费哟~~~或在淘宝搜索:同性恋亲友会
文章分类:解凝心理咨询师工作室二级心理咨询师临沂市
接受自己法/接受父母法发布于 16:16浏览:510分类:
接受自己法 ——标签:nlp 潜意识 个人成长 情感没有充份成长的人,在人生的经历中,特别是小时候有很多不愉快的经验。无论是当时自己做得不好、或者是受到别人责备、欺负,都会造成不接受自己的情况。那些不愉快的经验就形成一些局限性的信念。也相应产生了错误的价值和无效的规条。结果是经常与自己过不去、否定自已、也不接受身边的人事物。有些时候,自己甚至记不起有关的往事,而只是感到对自己不满意、不耐烦。此外,不接受自己的人,几乎总是与父母的关系不好,几乎全部都有不能接受父母的问题。以下是华人NLP大师李中莹老师,所传授的:“接受自己法”它很简单,但很直接地解决问题。我不但使用“接受自己法”修复了自己童年的创伤。也以此帮助了许多朋友。它的步骤如下:
(1)找一处宁静、舒服的所在,坐下,深呼吸,放松。(2)把注意力集中在体内潜意识之处,对它致谢,并且请它让你与过去成长过程中的自己沟通。请潜意识让这个成长中的自己呈现出来,即是一个有景象和声音的情况。(3)集中注意力,诚恳地向潜意识不断重复上述要求,直至一个过去的自已在脑中出现(多数是小孩时代的自己,后面简称“小孩”)。如果潜意识没有对要求作出反应,先用深呼吸法使自己安静下来,再与潜意识沟通,并向其承诺这个方法是安全的,如有需要随时可在停下来,然后反复向潜意识请求合作,尝试用这个技巧去处理一些需要处理的事,使到自已有更多的成功快乐。(4)当脑中出现小孩时,(观察这个小孩正在做什么、和他的内心状态和情绪感受)。如果脑中只有身形,看不到或看不清面孔,也可以继续做下去,中途情况自会改善。对小孩说你是他的多年之后的样子。这么多年里你经历了很多学习和成长,现在回来是要感谢他、帮助他,给他支持、给他保护、跟他一起。(5)若感到小孩有不接受自己(自责)的心态。告诉他,你经过这么多年的成长,你已经掌握了很多更有效处理事情和情况的能力和技巧。但当时的他,还没学懂这些技巧,他只可以凭当时他拥有的知识和能力去处理每一件事,他不懂得怎样可以做得更好,也没有人教他怎样可以做得更好。事实上,他已经做得很好,看看你现在的情况,便是证明。然后,用说话肯定小孩拥有的能力(例如好奇、有活力、想突破、想成长、想得到别人的接受、想更开心、想帮助自己、想保护自己、他努力地活每一天)。(6)若感到小孩有责怪别人(例如父母、家人、或者曾经伤害过他的人)的心态。告诉他这些人没有学过怎样去做他们当时的角色,他们只可以凭他们当时拥有的知识和能力去做出他们当时可以做得最好的行为。告诉小孩在那些人做的事情背后都有一些正面的动机,他们那样做只不过是为了满足那些动机,并不是针对小孩。我们现在能够明白很多这些的正面动机,虽然还不能全部明白。
其实他们可以有不同的做法去满足那些动机而无须伤害小孩,但是他们不懂,也没有人教他们怎样可以做得更好。其实,这些人是小孩成长过程中能够学习一些事情的推动力,你这么多年的成长,你今天所做和不会做的事情便证明了这点。然后,用说话肯定小孩在所发生过的事情里学习到的能力。(例如:小时候被父亲虐打,现在便知道怎样做到一个更好的父亲了。)(7)若对小孩感到反感、抗拒。告诉自己那小孩当时很辛苦,没有人教他很多你今天懂得的东西,也没有人给他足够的帮助与启发。在那个时候,小孩是那么的孤单、无助、傍惶、辛苦、惊恐,但他仍然那么坚强,独自面对每一天,艰苦地成长。无论怎样辛苦,小孩都在尽力地学习和成长,他不断在努力使自己成长得更好,使到今天的你能够掌握如此多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享受人生中这么多的一切。假如你仍不接受当时小孩,要想想:1,只有他那份辛苦的坚持,才让你有今天的人生,拥有种种的机会,却得不到你的肯定。你不接受他,谁会接受他?没有人要,小孩是多么的可怜?
2,没有他,你也就是没有过去,那你还有什么剩下来?。。。。。。什么都没有了,因为你的所有能力、包括发脾气、憎恨的能力,都是你的过去所培养出来的。你的过去就是你所有能力的平台,从平台往上走,才能够有继续成长的机会。若有需要,重复这两点,直到接受小孩为止。(8) 看着小孩,想想小孩那时的寂寞、彷徨、无助、甚至害怕;同时也想想他那样勇敢、努力;更想想他内里的一份好奇、爱心、动力、想与人接触、想好好地成长的生命力。在心中向他说话,说说你对他的感谢、给他同情,让他知道你怎样想,也让他向你说话。在对话中找寻出可以互相接受的肯定与认同,直至双方对对方都感到完全的宽恕与接受。(过程中间看看景象中的小孩有什么变化,注意小孩的表情及身体语言的变化,直至小孩已经平静、有正面、安心的感觉,甚至笑容,可以眼望自己时,才算成功。这个过程给出一些时间)(9)现在看着小孩伸出你的双手,向他说:“是我们连在一起的时候了。过去这么多年的迷惘、摸索、不安,现在都成为过去了。我感谢你为了我做那么多,是因为有你我才能够成长,我会用这份多年发展出来的能力保护你、照顾你、爱你”。想象小孩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终于,他接受你的双手,你把他拉过来,把他拥抱在怀里,感觉你给他的力量使他放松、没有了恐惧、彷徨而有了自信、平静、满足。感受一下他的内心也充满的力量,那份力量怎样使你更为完整、更能处理人生中需要处理的事。感受他把头靠在自己的肩膀上,然后在他的耳边轻柔地、细声地说出两句只有你俩知悉的说话,去肯定两份结合的力量会多么有力地帮助(自己名字)。再听听他也在你的耳边说出的两句话,只有你俩知悉,如何你俩的结合使到(自己名字)活得更好,有更成功快乐的人生。对小孩说:我俩以后再也不会分开,一同快快乐乐在人生中前进。然后充份地把心打开,接受小孩,感觉一下两人融合在一起的感觉。当良好感觉时,做深呼吸,大力吸气,把那份感觉加强和储留在全身。(10)充分地享受这股力量,直到心满意足时再睁开双眼,同时感谢潜意识的支持。===================================================LP技巧——接受父母法
前几天我看了一个幼儿园的录像,大体是说孩子在1个月之内的改变: 孩子第一天去幼儿园,还是长托(周一到周五在幼儿园不回家),第一天分别的时候,孩子那种撕心裂肺的哭喊在我的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看着孩子哭着抱着妈妈的胳膊不放开,妈妈强堆笑脸,努力让自己可以心平气和的和孩子说话,而老师又在旁边说:“来啊,不哭,让老师抱抱。”说着生拉硬拽孩子!妈妈还说看到老师就想到妈妈了。这一段儿镜头和声音让我真的觉得那个孩子实在是太可怜了! 接下来妈妈走了,孩子一边流眼泪一边在门口徘徊,两只眼睛直直的盯着门,我看差不多那个孩子刚才的气力都用的差不多了,基本上快接近休克状态了,在这种状态里太危险了! 也许在这个孩子内心深处就会有一种想法“妈妈不要我了!他们不爱我了。” 如果真的是这样,就造成了一种深层的心理创伤——中断对外联系。 我们人是自然界的一个部分,尽管有着很高的智商,而且看上去统治着这个世界……同时我们也是非常脆弱的,我们也要遵循着自然界的法则。在自然界中父母不要的动物是无法生存的。就算可以生存下来,在内心深处也是没有资格活得好! 人是否能将一件事情做好,来源于三个限制性信念:没有可能、没有能力、没有资格。 没有可能:不相信事情有做好的可能性。 没有能力:我相信有可能,可是我认为我没有能力把事情做到那个标准。 没有资格:我也相信事情可以做好,同时也有能力把事情做的达到标准!但是我内心深处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去做这件事情。 一句没有资格,道出了目前很多现象的实质,特别是在我们中国,传统的学问把我们塑造成为一个一个的没有资格的人,而资格是谁给我们的呢?我们现在活着就有生存的资格,这个资格是我们的基础,是我们的父母给予我们的!我们的生命经由父母传给我们,里面已经有足够的爱、力量与支持,我们可以凭父母给我们那分资格的力量去让我们的人生可以成功、满足、快乐! 同时如果我们不接受我们的父母呢?社会上也有这样的例子啊。 父母给我们的力量和父母对我们的影响就像整个太平洋,但是父母做了一些我们认为不合适的事情,或者没有做一些我们认为他们该做的事情,和整个太平洋相比就是几滴脏水,我们为什么为了几滴脏水而放弃整个太平洋呢? 不接受父母就是不接受传自父母的生命,不接受自己的存在,不相信自己可以有资格活的现实,纵然活着也不相信可以活得更好! 我们怎么接受父母呢?有人说,我对父母很孝敬啊。孝敬不适接受。 接受是什么意思?接受是:容许他有存在的空间。 对于父母来说,不单单是接受,而且要从内心中感谢父母,感谢他们可以把声明传递给我们。并且承认他们父母的资格。只有承认父母的资格,才能承认自己的资格;承认自己的资格内心那分力量才会涌出来,并且帮助我们做的更好。 下面我就介绍一个技巧,让我们可以从内心接受父母,打开内心的门,让那分力量涌出来。 接受父母 1、呼吸放松,你会做的,如果不会,请先去 执行师第四天第一部分 看看。 2、闭上眼睛,想象你的父母站在你面前,父亲站在右前方,母亲站在左前方。 3、在心中默默的说以下的话,如果有情绪涌出不要克制; >首先对爸爸说: 爸爸,你是我唯一的爸爸,也是这个世界上最有资格做我爸爸的人,我完全接受你为我的爸爸,也接受因此需要付出的所有代价,包括那份辛苦,也请你接受我为你的孩子(儿子、女儿)。 生命经由你和妈妈传给我,我知道里面已经有足够我需要的的爱、力量与支持,就算有其他需要,也能够凭着你给我的在其他地方拿到,我会好好的运用你给我的去成长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去建立一个成功、快乐的人生。 假如允许的话我会(我已经)将生命传下去,我会好好的照顾他们,帮助他们成功快乐,我用这些方式表示我对您的崇敬与感谢,让你以我为荣。 我把您放在我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好让我每天都能够感受到你对我的爱与支持。 爸爸,谢谢你!爸爸。我爱你! 然后想象自己和爸爸拥抱在一起。 >然后对妈妈说: 妈妈,你是我唯一的妈妈,也是这个世界上最有资格做我妈妈的人,我完全接受你为我的妈妈,也接受因此需要付出的所有代价,包括那份辛苦,也请你接受我为你的孩子(儿子、女儿)。 生命经由你和爸爸传给我,我知道里面已经有足够我需要的的爱、力量与支持,就算有其他需要,也能够凭着你给我的在其他地方拿到,我会好好的运用你给我的去成长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去建立一个成功、快乐的人生。 假如允许的话我会(我已经)将生命传下去,我会好好的照顾他们,帮助他们成功快乐,我用这些方式表示我对您的崇敬与感谢,让你以我为荣。 我把您放在我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好让我每天都能够感受到你对我的爱与支持。 妈妈,谢谢你!妈妈。我爱你! 然后想象自己和妈妈拥抱在一起。 附注:如果第二步看不到或者看不清父母的表情,则说明潜意识还是不愿意这么做,可以通过和潜意识沟通的方式让他来支持你。 转载 解凝心理咨询微信号:linyixinli
预约电话:
工作QQ:咨询范围:婚姻情感、亲子教育、厌学、考前焦虑、网恋网瘾、人际关系、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同性恋和性心理问题。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站内容除非来源注明525心理网,否则均为网友转载,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对用户或第三方的以下损失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文最近访客数据加载中...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浏览243次浏览158次浏览131次浏览160次浏览376次
大家在专栏文章热门城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纠结是我的态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