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老板跑路事件的背后故事是什么

您好, []|
自2011年4月江南皮革董事长黄鹤失踪以来,温州民企老板跑路事件愈演愈烈,已有近40名老板不知所踪。仅9月一个月,就有接近20起,甚至在中秋之夜出现多个老板集体出逃。近期,一份温州老板跑路清单也在微博上被火热传播。
温州的民间放贷全国有名,如今,正是这些民间资本,使温州老板们“背井离乡”。温州老板跑路该不该怪高利贷,又是谁让温州变成了高利贷之城?是温州人贪婪,还是是中国金融体制?或者是央行紧缩政策?我们需要认清真相。
俏江南回锅油是非
绿城深陷资金围城?
欧债危机之命悬希腊
查看全部《财经观察》列表
以下都是今年媒体报道过的或比较大的知名企业老板逃跑事件。无数逃跑的小企业,私人的不包含其中。
温州龙湾区江南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鹤失踪。目前公开的原因黄鹤参与大额赌博,欠下巨额赌资出逃……
温州波特曼咖啡因经营不善,企业主向民间借入高息资金,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出走,相关门店停止经营……
位于乐清的三旗集团董事长陈福财,因资金链出现困境、企业互保出现问题出走……
温州铁通电器合金实业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范某出走,估计涉及上千万元民间借贷……
位于乐清的浙江天石电子公司老板叶某出走,据传叶某欠下7000万巨债无法偿还……
瑞安的恒茂鞋业老板虞正林出逃
位于温州龙湾区海滨街道的巨邦鞋业有限公司老板王某出走,据记者了解其参股一家担保公司,涉资金约一亿……
位于温州瓯海区的锦潮电器有限公司老板戴某失踪,原因可能是其参与经营的担保公司出了问题……
位于温州鹿城区的耐当劳鞋材有限公司宣布停工,传言老板戴某因欠巨债潜逃……
永嘉县温州部落之神鞋业公司老板吴伟华失踪了……
永嘉县蝶梦儿鞋厂老板黄杰失踪了……
9月9日下午
在龙湾颇有名气的家电老板郑珠菊,郑珠菊共欠债权人现金借款、银行承兑汇票等高达2.8亿元,其中现金1.8亿元,银行承兑汇票1亿元左右“落跑”半个月之后,在温州经济开发区滨海园区被警方抓获。
9月13日左右
温州奥米流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老板,送全体员工集体去雁荡度假。其间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等负责人不知所踪。 40多台、总价值上千万的精密加工设备全部不翼而飞。
中秋节期间
温州龙湾新耐宝鞋业老板跑路……
中秋节期间
温州唐风制鞋老板黄伯鹤跑路……
中秋节期间
温州金竹工业区的星际鞋业老板跑路……
中秋节期间
温州欧霸标准件有限公司老板跑路……
9月15日左右
浙江祥源钢业、温州宝康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保忠失踪,欠银行贷款2亿多元,民间借贷8000万元,承兑汇票5000万元没有归还。
开业仅2年的信河街温州福燕兄弟实业有限公司(燕窝之类饮食的)倒闭,房产易主,老板跑路。老板欠了几个亿的高利贷资金链断了,房产被银行转卖。
公司占地200亩,年总产值达10个亿的浙江温州东特不锈钢制造有限公司老板姜国元跑路……
温州龙湾蓝天大药房老总跑路,涉案资金8000万……
温州最大的眼镜企业浙江信泰集团董事长欠款8亿跑路(具知情人透露,实际欠款达20多亿)。
9月24日早上
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温州正德鞋业有限公司大门围着上百人,有员工,也有供应商,而欠钱的老板已经不知所踪。
温州综艺鞋业老板跑路……
温州龙湾泰尔铜业老板跑路……
温州老板跑路名单还在陆续增加中……
温州:从制造之都到高利贷之城
温州市经贸委公布数据,2011年一季度,温州眼镜、打火机、制笔、锁具等35家出口导向型企业销售产值同比下降7%,利润同比下降30%左右。
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调查显示,温州民间有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民间借贷首次超越房地产、股票、
等投资方式,成为温州人眼中“最合算的投资方式”。
资金链断裂 温州老板选择跑路
央行货币政策紧缩,商业银行普遍收紧对中小企业贷款,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小企业不得不转而求助民间借贷。据调查,温州目前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已超过历史最高值,一般月息是2分到6分,有的甚至高达0.15元,年利率达180%。而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年毛利润率不会超过10%,一般在3~5%之间。高利贷收益越是高,就会吸引越多的实业家放弃实业,转而投入借贷行业。而高利贷规模越是大,高利贷崩盘越是快,坚守实业经营的企业倒闭也就越快。
温州老板为什么选择高利贷
一方面政府的抗通胀措施导致房地产、制造业等一系列行业的增长势头放缓,正如当地官员指出的,“企业生存很难,不光是原材料和工人工资上涨,还面临融资难。如果银行能贷款,就没问题,贷不到款,只能找高利的民间借贷。”另一方面,除了储蓄、股市、买房等之外,民间资金几乎找不到其他更多收益稳定的投资渠道。“房子不让炒了;炒煤矿被国企收编了……不去放高利贷,难道把钱放在银行等着CPI吃掉吗?”
高利贷盛行实质是实体经济与金融结构恶化
中国融资市场一直处于双轨制状态,体制外的企业融资成本一直很高,低的时候百分之十几,紧张的时候高达20%-30%;而体制内的企业一直享受的基准政策利率的融资成本。许多中央企业都有各自的金融子公司,如中石油旗下有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商业银行等,他们成了资金的掮客。
在国有商业银行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下,很少有人愿意让资金趴在银行帐户上听任其贬值。因此,民间资金进入高利贷市场的投资行为,当然是为了牟利,但同时也是使资金保值增值的合理之选。
高利贷如何从正常借贷演变成庞氏骗局
民间出现的高利贷,是由于在地区的起步发展阶段,中小企业或个人有迫切的投资需要,但银行、政府部门缺乏相应的信贷政策支持,于是催生了民间的融资渠道。但在机遇稀缺的欠发达地区,这种融资渠道往往被当成了揽财的快捷方式。
【江苏泗洪高利贷崩盘调查】前段时间泗洪县出现了“全民放高利贷”的状况,甚至一些公职人员也参与其中。一时间,泗洪街头宝马、奔驰车云集,被称为“宝马乡”。数月后,借贷大户“失踪”,停止付息,高利贷市场随即崩盘,甚至出现讨债血案。
【30年来四次高利贷风波回顾】在经济发达区域,高利贷盛行说明资金链出现断绝,在高速增长期所作实体投资,已经无法获得金融支撑,宏观调控时紧时松让企业在无所适从之下,走上高利贷绝路。同时社会资金在通胀背景下,不愿意进入实体投资领域,转向通过“玩钱”的方式,赚取暴利。
茅于轼捍卫高利贷的几点理由
企业借到了钱反而破产了,难道借不到钱倒能不破产吗?事实上民间借贷避免了许多中小企业的破产,而不是相反。
资金应该配置到效率最高的项目上,也就是能够支付最高利息的项目上。这和拍卖一样,商品应该卖给出价最高的人,谁也没有说商品应该卖给出价低的人。
导致民间借贷利率这么高的推手是国家垄断金融。政府一方面不许大家搞民间借贷,搞得民间利率这么高,然后又说民间借贷有多么坏。
是以更严厉的管制刹住高利贷之风;还是放松管制,进一步向市场经济推进,让资金得到高效配置。是时候作出抉择了。
温州老板批量跑路
在跑路“重灾区”龙湾永强,仅8月份就发生了二十多起跑路事件,其中涉及10亿元以上的“老高”跑了3人。
您认为温州企业主频现失踪是否因为高利贷? (必选)
您认为温州高利贷疯狂的原因是什么? (必选)
资金紧张,中小企业贷款难
资金追逐高回报,利欲熏心
法律规范缺失
您认为应该如何规范地下融资? (必选)
应该让地下融资合法化
严禁地下融资
3万亿信贷资金流入民间借贷市场
中小企业是否陷入了比2008年更大的困境?
本期责编:Jackxiao
finance#tencent.com(把"#"换成"@")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
出品:腾讯网财经频道
消息加载中,请稍候为什么温州老板跑的特别多?        答案就是太精明了        最近看报道在宣传温州老板的有一个大手笔:收购了澳门赌王何鸿燊名下的六星级豪华邮轮“亚洲之星”,收购价是65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4.16亿元。        6星级的豪华邮轮,澳门赌王名下的,听上去花6500万美元应该不贵。不过呢,各位看官听我说说背后的故事:        - 这个是6星没错,装修也挺好,但是呢,虽然号称载客400人,排水量2万吨,实际只有260间客舱,是个迷你邮轮。有朋友坐过豪华邮轮的,上面的客舱数可都要过千哦;        - 为什么是迷你邮轮呢?因为当初设计建造就不是作为邮轮使用的。大家注意他的主人何老板,何老板家是开赌场的,这条是赌船,不是用来旅游的,关键在赌场要大,赌客可不愿意浪费时间在你船上睡觉;        - 这条船的亮点是双体的,带个海底观景廊,可以隔着玻璃看到海底的风光,可惜只是个亮点而已,玻璃早就没有了,取代的是铁板。海底观景廊早就损坏不能使用了;        - 各位又要问了,坏了修好不就行了,为什么不修呢? 因为没有钱修。不是赌王没有钱,是这条船没有钱了。        - 赌王不是全资拥有这条船的,他的股份差不多是一半。船呢,因为市场不好,赌客都被吸引到岸上去了,澳门,新加坡,济州岛,岸上的豪华赌场太多,进出方便,客人自然对赌船就没什么兴趣。这条豪华的6星级赌场,早就退出市场运营了,在香港招商局码头停了快两年,雇了几个乌克兰的水手看着,等着买主来看船,等着卖;        - 这两年想买的人还不少,就如温州老板们说的,他们击败了很多竞争对手才买下了这条船。是的,竞争对手很多,这条船的卖方叫价是3000万美元,买家的出价大部分在1800万~2400万美元之间,所以呢,就谈不拢咯,所以呢,近两年,一直没有卖掉;        - 现在看到报道上面的价格是6500万美元,呵呵,有经济头脑的中国人都懂的;        - 据说,买船的是个产业基金,集合了温州的香港的台湾的钱,主要还是温州的钱。既然是基金,用的就不是自己口袋里的钱,集来的别人的钱,用起来很顺手;        然后呢,然后呢,花钱买进很方便,但是经营起来要把这笔钱赚回来可不容易,最后不跑路怎么办呢?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玄妙!
  2亿的船花了4个多亿买了,温州人采购比GQ还黑啊!    难道真拿了超过50%的回扣?一个字 黑
  这种事和之前流行的龙岗新能源光伏产业之类的概念圈钱一样,现在是流行邮轮的概念,圈来钱,先自己手里花着。    这个4亿多买来的邮轮,目前还没有地方停靠,不是我瞎说的,看看这个:http://hangdao.net/thread-.html
  温州人都是骗银行的钱。  银行对中小型企业温州老板现在都不放贷了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温州老板的跑路故事吓坏鄂尔多斯
“你的钱收回来了吗?”这是如今在鄂尔多斯市一句很流行的问候语。“遇到十个人,至少有八个人这么说。”温州老板的跑路故事,已经震动了另一个民间金融茂盛的地方。北京晨报记者昨日从当地放贷者处获悉,鄂尔多斯市正在对五千万以上的融资者进行监控,如果拿钱挥霍,则采取财产冻结、清偿等措施。继温州推出一揽子“防止中小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救市措施后,鄂尔多斯市也开始悄悄地对高利贷资金断裂风险严密防范。郭之纯:同情所有在恶劣环境下苦苦挣扎的民企,并不等于同样应该同情那些逃逸了的企业主。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更是信用经济、诚信经济。忽视信用,淡化诚信,势必抬高交易的成本,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经济学博士马光远也发表评论,单纯放松银根是害中小企业,“银根再松,水也流不到中小企业的田里去。”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记住登录状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温州跑路老板潘晓勇自白 炒楼暴富至一夜赤贫(图)
来源:羊城晚报
潘:包括我,包括温州很多知名企业在内,当时做实业只是摆样子,提供一个平台,融资的平台,人际交往的平台。潘:2010年温州老百姓去菜市场买菜都要还半天价,但我们去买房子,1000万元的房子我看都没有看,就现金直接付清了。
2012年端午节后的上海南京东路,一个细雨纷飞的日子。身高约1.72米的潘晓勇融入熙攘的人群中。没有人会把这个阳光帅气的年轻人和“温州走路老板”联系在一起。他依然面带笑容,暴富与赤贫的跌宕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轻微得难以捕捉。
他是2011年震惊全国的温州老板走路潮中,披着神秘面纱的“走路老板甲”。从身家数亿到负债近3亿。他怎样从一夜暴富到一夜赤贫?他“走路”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心灵交锋?他怎样以“半黑暗”的状态,辗转于国内不同城市?他和他的债主又将如何面对未来?
“走路”240多天后,潘晓勇接受羊城晚报独家专访。他是首位接受媒体专访的走路老板,他讲述的故事揭开了2011年温州老板走路潮那座庞大冰山的一角。
潘晓勇―――
温州潘发实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拥有温州潘发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温州金源财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山西教育网限公司、温州市蓝牙科技有限公司、温州欧源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2011年预估年产值达到9500万元。(据“2011年温州创业青年楷模候选人”评选资料,2011年10月)
羊城晚报记者李青
潘晓勇说,他未来的目标就是―――还钱
“走路” 他只带走十几万
日对潘晓勇来说,是一生都会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他离开温州,开始“走路”。此时,据他被提名“2011年温州创业青年楷模候选人”只有一个月。时至今日,他作为候选人的个人资料仍然挂在网上。
羊城晚报:你对“走路”这种说法会不会特别敏感?
潘:没有办法的办法。当时全是债主围着我。我当时确实是一走了之,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4个手机6个号码全部换掉。但走了,其实我挺后悔的。我现在的身份可以说是半黑暗的。我不敢告诉人家我在上海。
我表哥也欠债过亿元,但他坚持下来没有走,他每天至少接到10个债主的电话。烦恼多很多,但至少有一个光明的身份。
羊城晚报:离开温州当天是什么情况?
潘:我离开温州是在日。当天一大早,秘书打电话说,来了十几、二十个要债的人。我就不想回去了。但在市中心遇到另一个债主,他带着六七个人,逼我要钱。我说,我借你的500万元三年,但给你的利息也接近400万,能不能不要这么逼我。但这几个人一直跟到我家里。我感到自己可能受到伤害,于是借口上厕所,拐了弯走了。
完全是临时、被逼的。如果不是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我不会想走。如果没有这几个人,我想我很可能坚持下来。但如果真的一直待下去,可能发生什么?我也很难设想。也许进了公安局,也许像有些人一样,从楼上跳下来……谁也不知道。
羊城晚报:你离开温州后去了哪些地方?
潘:离开温州之后,我在郊县待了一个多月,想要看看情况。但是发现走的人越来越多,很多比我厉害的人都走了。我感觉没有希望了,就离开了。之后去了上海、合肥、广州、武汉……大概七八个城市。
羊城晚报:到这么多城市,是因为逃避债主追债?
潘:(笑)死我都已经置之度外了,何况债主追债?我找外地的朋友,希望想些办法,东山再起。当然,我现在没有再想着赚几个亿,我希望能够先做一些小项目,维持生计,再从头开始。但是会收敛很多,不会再像以前那么大胆(笑)。
羊城晚报:走的时候你带了多少钱?
潘:走的时候,我什么都没带。心非常冷,低落到了极点。有一张朋友的卡,里面之前存了十几万元。后来主要靠这十几万。几亿身家,真正带走的只有这十几万元。
很多人不相信,有朋友说,你光身上的装备就几百万哪。是!我的手机十几万元,四块金表加起来上百万。全都抵债抵给人家了。甚至连老爸老妈的房子都卖了。公司能变现的资产全都卖了,凑了一百多万元,为了发员工的工资。我觉得银行的钱、民间借贷的钱可以欠,但员工很辛苦,员工的钱不能欠。这笔钱我完全可以自己吞下来,但是我没有!但很多人还是怨我。
羊城晚报:心理反差会不会特别大?
潘:是!以前我和表哥来上海,表哥坐着宾利,我坐着保时捷,到哪里去,都是司机在楼下等,一路高架桥过去。现在,到哪里去都要等地铁或者公交,到目的地要一个多小时。现在才知道,大上海真是大!
钱滚钱炒楼身家数亿
一次偶然的房产交易向潘晓勇打开炒房的大门。从6万元起家,三年间,他名下成立了8家子公司,身家扶摇直上高达数亿元。而一次又一次炒房的翻云覆雨间,他缔造出一个也许只有在当时才可能成真的中国式造富神话。
羊城晚报:你的企业在2008年注册,很多人不相信你三年时间做到身家数亿元。可是你又做到了。
潘:我的确是白手起家。日我从上海回温州,当时只有信用卡套现的6万元。开始做信用卡发卡业务,大半年时间赚了二三十万元。2009年,表弟介绍给我一套房子。我把全部身家,20多万元付了订金。没想到,一个星期后有人外加50万元买下。这是我赚到的第一个50万元。
我感觉,哎,这个钱非常好赚。这50万又让我在短短两个月里赚到近300万。有了这300万元后,温州正好有个新盘开盘,30万元一个名号。我运气比较好,一下又摇中了好几个号。我又以每套外加50万元到100万元不等的价格转让出去,又在一个星期左右赚了几百万元。这样,我手头一下就有了五六百万元的资金。
2009年7月以后,雪球越滚越大,我开始想买写字楼。2010年9月,我看中了温州一栋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大楼。当时有人说,你是蛇吞象。我说我是蟒蛇,我就是要吞下。后来,这栋楼也拿下来了,除了自用的办公区域将近4000平方米,其他全部转租。到2010年,我已经是超过几个亿的身家。
羊城晚报:除了房地产,你开设了很多家子公司。你真正靠什么赚钱?
潘:2009年开始我开设了珠宝公司、外贸公司、鞋厂、装修公司、太阳能公司等,加起来8家子公司。但真正赚钱的还是房地产。我大量地购买房产,全部一次性付清房款,再拿到银行抵押,用套现的钱买更多的房产。比如说,一套房产我1000万元买过来,就去找银行贷1200万或1500万元,再通过别人做担保,一般是互保,把钱放大,去买更多的房子,变更多的钱,想再做实业发展。
羊城晚报:为什么把产业链铺得这么大、这么快?因为钱太好赚?
潘:的确是因为炒房的钱太好赚,以至于做其他任何行业,没有想利润多少,风险多少。完全凭自己的想法。比如说太阳能公司,我就是跑到我表哥办公室问了一两个小时,知道“民生工程”、“朝阳产业”,第二天就去申办营业执照了。(笑)
赤贫 借钱游戏玩不转了
2011年9月,当预期中的银行贷款无法获批的时候,潘晓勇感到了危机。但他没有想到,危机竟以如此凌厉的速度杀到。2011年十一黄金周,潘晓勇亲自为筹备了半年的一家高级餐饮会所点燃开业爆竹。而仅仅一个月后,他竟然负债逾3亿元。
羊城晚报:你发现问题是在什么时候?
潘:大概是在2011年10月份左右,其实9月份已经有那么点危机感了,因为银行的贷款下不来了。一个是银行贷款收缩,一个是国家政策对房地产的打压。
羊城晚报:最致命的问题出在哪里?
潘:房地产!从2011年4月份到7月份,这4个月别人都已经停止了购买大量的房产。而这期间我又投入了1.3亿的现金买了两个厂房,七套房子。
这1.3亿的现金中,将近1个亿是从民间借贷来的。当时我想,我有1.3亿元的现金投入,从银行贷1.8-1.9亿元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最终从银行只下来了大概6000万元的现金。就像周益民(明星电力前董事长)说的那样―――我贷不到钱了。(笑)。
羊城晚报:银行给你的贷款高峰时达到什么程度?
潘:有一套房子我2009年一次性付清980万元买下。当年银行给我贷1300万元,第二年给我贷2000万元。我感觉,照这个增长速度,我可以套更多的钱,买更多的房子。
羊城晚报:你认为,在你破产的过程中,银行起了什么作用?
潘:推波助澜!我觉得罪魁祸首就是银行!如果当初我买980万元的房产,银行第一年没有给我1300万元贷款,第二年没有给我2000万元贷款;没有这么多钱放出来,我的产业、投入,一系列处事不会做得这么大胆。
羊城晚报:你认为银行放大了你套现的勇气?
潘:是!银行存在很多潜规则。比如说,这套房产的贷款额度不能达到2000万,怎么办?银行为了做自己的业绩,先贷给我1000万元,我存进去,再贷一次;以承兑汇票开出来,以质押的方式,那么银行的存款业绩就有2000万元了。同时,银行又给我贷了1000万,我手里就有2000万现金了。我再把2000万元质押一次,再贷出来。银行再贷给我2000万元,那么,银行的存款就有4000万了。我也套现了4000万元。何乐而不为呢?
羊城晚报:当时宏观政策的改变,也造成了楼市整体下跌,可为什么你仍然认为银行是罪魁祸首呢?
潘:2011年9月份,每次我去银行,银行就拖我―――“没问题,下个星期就放贷”,他们说。因为这样,我把多余的钱全部支付利息了。最后几个月,我每个月支付600多万元的利息,最高一月付了670万元利息。如果银行没有这样拖我,我当时给自己留下一两千万元,完全没问题。但是,我觉得银行贷款还会下来。我把手上多余的钱全部投进去了。
我被银行害了。我的理解是,罪魁祸首就是银行。
羊城晚报:假如当时的宏观政策不调控,银根也没有紧缩,你认为你能避免今天这种局面吗?
潘:我做的很多实业都是民生工程。如果再自己走下去,我会把它们理顺,把实业做实,会有一个自我修复机制。其实当时我已经有思路要做实业。我投了4700万元,买了一个很大的厂房,想把鞋厂搬过来,还想再投1000万元,把流水线从1条增加到4条。但当时已经是2011年9月份,来不及了。
未来 目标就是还钱
从2011年10月到现在,大半年过去,在网络上输入“潘晓勇”,债权人追债的帖子仍然可见。欠债未清,故事便没有完结。大半年间,有人撤销对他的起诉,也有人在继续告他。而面对3亿元天文数字般的欠债,潘晓勇说,未来的目标就是―――还钱!
羊城晚报:你离开温州之后,有没有债主向你追债?
潘:债主也在找我。我走后主动给全部的十几个债主都打过两三次电话。我觉得对他们是个心理安慰。我告诉他们,不要急,我正在想办法找钱还给他们。急的话,你们可以去法院告我。但是,没告我的债主,我有钱了会第一时间还他,告我的债主,我最后还钱,时间可能三年,五年,甚至更长。
现在很多债主已经感到心理安慰,有些人已经撤诉,有些人比如欠他们500万的,提出能不能年底先还10%,或者分三、四年,五年还。但是,也还是有两三个人在上诉,或者要联合起来找我。我也没办法。
羊城晚报:现在的欠债情况怎么样?
潘:目前还有27套房子抵押,欠银行贷款2.2亿元。民间借贷还欠5000万元。去年的时候,欠民间借贷1.1亿元。后来,我名下的很多资产,包括大楼都抵债抵掉了。算下来,目前还有将近3亿元左右的欠款。
羊城晚报:房产大缩水,银行欠债怎么处理呢?
潘:我当初是在温州房产最高峰的时候向银行借了2个多亿。现在房产缩水,市值只有8000万。银行也面临这个问题,是作为坏账处理呢,还是上报央行,或者等国家有个批文再去处理这样的事情。我也不清楚。
羊城晚报:未来你有什么打算?
潘:就是想把钱还上。只要人还活着,还是这个思维方式,有能力就一定要还钱!这就是我给自己定的目标。但是现在还有人在怨我,说我还有几千万元,不还给他们。还有人组织起来去告我。如果我没有活路,我怎么还钱给你?我才29岁,能达到3到4个亿,我觉得这辈子足了。但是我觉得人生,我还有自己理想和目标存在,所以我才能坚持到现在。
摸到好牌打得太烂
亲历了2011年震动全国的那场温州老板“走路潮”,潘晓勇有时候觉得,2009年到2011年这三年以几何速度疯长的财富更像是一场梦。这场梦给他留下了太多的思考。“这是一个好的时代,本来已经摸到一副好牌,遗憾的是没有将这副牌打好。”
盲目放贷变空心化
关于实业:
盲目放贷变空心化
羊城晚报:既然实业不赚钱,为什么还要投入实业呢?
潘:包括我,包括温州很多知名企业在内,当时做实业只是摆样子,提供一个平台,融资的平台,人际交往的平台。
比如珠宝店,我投入了几千万元,摆个门面,好看而已,赚不到钱。别人说,老潘你在做什么?我说,我做的行业很广,包括鞋、珠宝、建材什么都做。实际上是把实业作为一张名片,宣传我自己。
当时的同行基本类似我这样。有些纯粹放弃了家族产业,他们的长辈做实业做了十几年,做得非常好,但到了他手里,实业就不做了,放在那里。而是以实业去贷款,参股一些借贷公司。结果就是,温州的实业变成空心化。
羊城晚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潘:因为这个钱好赚。躺着睡觉都在赚钱。你放出来2000万元,利息两分,一个月就有40万元进账。一年就有480万元。这是最低的,平时借,一般利息在4分到6分。
羊城晚报:谁能支付4分到6分的利息?
潘:像股票一样,有赚到钱的,也有赚不到钱的。赚到钱的极为少数,亏的是绝大部分。所以一些实业,为了支付高额利息,就把自己的产业当做平台,去借更多的钱。2009年到2011年这三年,如果企业没有真正意义上做实业,它的业务量、产品、管理体系,统统会下降50%,甚至以上。一些上万人的企业,减到最后只有一千人,甚至几百人,6条生产线最后只剩一条。
关于民间借贷:
每一个人都像疯了
羊城晚报:当时温州民间资金处于什么样的情况?
潘:2010年温州老百姓去菜市场买菜都要还半天价,但我们去买房子,1000万元的房子我看都没有看,就现金直接付清了。
当时温州民间资金太充足了。5000万元以内的借款打个电话就可以,根本不用去别的公司签个借条。一个骑黄包车的,都会把积累一二十年的积蓄,放到担保公司拿利息,有些人甚至整个家族陷进去。2010年7月份,我把借一个亲戚的300万元还给了他,但他又把300万元放贷出去,还把自己的房子、老婆家7套房子以及弟弟的房子,全部抵押,放到担保公司。现在整个家族的房子全部要被银行拍卖。
当时甚至连KTV包房都被订没了,本来最低消费5800元或8800元的要提价5000元。所有人都太有钱了!所有人都疯了,所有人都在参与。当时如果你没有参与,所有人都会认为你才是疯的。
羊城晚报:资金链断裂之后,当时温州的情况怎么样?
潘:当时温州已经变成一个灰色的城市。那一年(2012)春节是温州20多年最冷清的一年。在那之前,温州一天的烟火销售量都在上千万元以上。2012年春节只有几百万,甚至一百多万元。老百姓没有钱啊,再加上债主要债,根本没有心情放烟花。当时媒体有篇文章说,是不是温州人连买烟花的钱都没有了?确实是这样。
财富,神话,缩影
像是时速180公里狂奔在高速路上的一个突然急刹,潘晓勇的创业梦想戛然而止,尽管你仍然能够深深感受到他身上闪现的企业家理想和企业家精神。
从6万元信用卡套现到身家数亿,这个三年间打造出来的财富神话更像一个传奇。这是常人难以复制的成功,它是一个普通民营企业家从时代中发掘到机遇,却又最终倒伏的残酷教训。
这样的传奇在2009年―2011年大量滋生,又在2011年一夜覆灭。继1986年导致温州8万家庭破产的“抬会事件”后,20多年后悲剧轮回,老板走路风潮将温州重新抛上风口浪尖。这个城市的困局是中国经济的一幕缩影。时代为它造就了富甲一方的“温州老板”,也为它烙下惨痛的伤痕。
假如没有楼市的疯狂,假如潘晓勇蛮勇的胆量没有得到资本市场一波又一波的放大……假如时光倒流,身处这样一个黄金的时代,可能发生什么?
也许,下一次,我们会走得更好
责任编辑:安雨山
&&新闻爆料热线: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
水母论坛·热图
&论坛总置顶
增值许可证:鲁B2-号&&&&&广告经营许可证:鲁工商广字08-1685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 &&
水母网官网微信
水母网官网微博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烟台星云信息传讯有限公司 本站官方网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温州老板跑路事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