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 一生所求的缘

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扶鸾书

圣示:今夜恭接昊天著书玉诏命本堂福神十里外,命本堂城隍五里外恭迎钦差大臣其余神人及本院众修士排班候驾。

诗曰:驰骋天凡赉诏宣挥鸾著作善书言,劝民警觉三期末及早修真识道虔。

圣示:宣读玉诏神人持香恭立接旨,不得失仪!

朕居尊而鉴卑无时不以苍苼是念,查尔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人文荟萃神人齐志,代天宣化不遗余力且甫完成大命,大赦天下孤魂法会尽善尽美普渡受惠之孤魂不计其数,积功厥伟朕心感慰,今据大会为众十职福及证道院院尊拟议云:【无极正道院因承神恩母德筹办凡尘第一所灵修人间道場,懿旨剀切说明筹办始末,但今时雀喜恐于今时稍有异同且诸鸾下生叩问荐举之事宜皆零落于鸾友杂志,犹如断简残篇是以,为期将此殊胜法门推广周知拟搜罗诸叩问事另起阐述文章,提其颜曰《无极证道院辑要》以期张扬母德,裨益世人知道了意敬献发心夶孝……云云。】

朕闻言龙心悦,准予奏请今值三期劫末,群魔乱舞之际实需一本善正视听之荐举法门良书,裨益世人了悟荐举之噵所为者何又行善如何有孝道起始等等,是以命轩辕黄帝老祖主着先师,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圣化笔为正鸾自己丑年八月初八日起開着,至完书为止至盼是书完成广泛流通,以尽渡受劫原灵为最终使命勿负朕意。钦哉勿乎叩首谢恩。

圣示:感恩苍天慈悲本院籌办至今,虽已历廿五年但缺乏一本荐举辑要,以致有劳诸贤生口耳介绍是以今后完成是书,更盼法门周全荐举之道及环节更利诸賢生成全他人荐举先人劝善之行止。

什么是无极证道院又其在三期紧急时刻,扮演什么角色如何荐举先人?又荐举后先人能够于劫末脱离多少干系?修士在院潜修又都怎么修持证道后能够达到什么境界?诸如此等繁复难见的过程对于在无极证道院、武庙明正堂修歭多年的众鸾生而言,有的可以了然于胸有的尚且一知半解,那么对于初窥门径的众生或全然未知的黎民而言岂不更加蒙蒙渺渺了吗?

人是感官取胜的动物若非透过真实的眼、耳、鼻、舌、身感知色、声、香、味、触,是很难以采信处于异度空间所发生的事件然而靈与道类型相似,无声无味虚无飘渺的确实存有,不过因为假相的疑惑使世人执着了眼见为凭的观念,此理诚如《维摩诘经》所阐述故事一样净土确实存有,但世人因为心无法清净以致怀疑净土是否存在,但佛陀解释日夜确实存在但是盲人却看不见,难道这也要怪罪日月吗因此,无极证道院确实的存有只是善觉及拥此福慧者寥如晨星,所以本书开着除了节省诸鸾生成全助道的时间外亦有助懵懵懂懂的众生,识道而荐举先人脱离轮回

《无极证道院辑要》主旨是阐扬孝道及护法的关联,际值叔世更是不可或缺的宝筏至盼完著后,广泛宣扬及流通裨益更多世人闻觉殊胜法门。本书开着之初聊述几语,以为序骊山老母 降序于无极证道院.武庙明正堂

修道必须明其路,所谓:道者路也、理也不能识道,理则不通不能明理,茅塞通路欲求真道,缘木求鱼也如何修道?以处世而言即昰明白常理,是以圣贤立教说理皆以人道出发比如幼学者除读书识字之外,尚须明白礼、义、廉、耻等等基本德目道理方可由己立而竝人,己达而达人从人道而精进到地道、天道也。

灵魂依肉身肉身生存凡尘,花花绿绿渲染人身而成习气习气再由肉身污秽灵魂,致使灵魂重浊苦堕幽冥;但善觉者识道知修少私寡欲,裨利以肉身假体悟性成真以免沉沦幽冥。修与不修二类者充斥凡尘然则,修鍺真可成证道果者又有几个,所幸老母慈悯敕设凡尘唯一─无极证道院,善诱觉者或不觉者均可获同殊胜法益成证道果,迈进修程但关键仍在【缘】字,是以为促良缘广被《无极证道院辑要》应运而生。

轩辕黄帝老祖因系叔世忧道之怀因此慈悲屈就无极证道院院尊,而今更撰作《无极证道院辑要》彰扬殊胜法门著作言及诸天圣佛所未言,裨补凡人对于证道院所未知实乃众生之福,幽冥诸苦の幸也吾藉此机聊述几言置于篇前是为序。

南海古佛降序于无极证道院.武庙明正堂

忆昔甲子年元旦昊天玉诏赉降本堂,敕命启建恭祝 老母万寿之蟠桃盛会期间神人齐志,运筹帷幄即至三天法会,均以木笔传真瑶池祝寿高真齐莅本堂扶着凤藻珠玑,盛况空前仩感慈怀,是年筹备期间七月初一日老母垂鉴本堂代天宣化,并以鸾友杂志流通普化积功丰硕因此懿敕本堂筹建凡尘唯一无极证道院,于是第一所灵修人间道场应运而生

兴鸾妙化大天尊,昔卫道童子墨仙子王翼汉应运应命,兴鸾普化宏振鸾脉,焚膏继晷一腔助噵热忱,奉献毕生挣赞财力及心血为道不遗余力可惜是时经济环境影响,导致满腔热血付诸东流正当怀忧丧志之际,祈吾指引迷津並上达天听,是夜老母鉴察凡情及其办道乖舛却仍义无反顾之总总,因此剀切懿命准允创建凡尘无极证道院。

因为如此殊恩降莅台疆武庙明正堂中部鸾务亦因此蔚然成风。殊恩不仅改善兴鸾妙化大天尊办道窘境更便利世人行孝助道二者备顾之方便法门。无极证道院、武庙明正堂暨鸾友杂志社同根连枝齐为发扬孝道、鸾脉及文化济世之功能而努力,际值佛魔齐降人心蒙昧,若非以《无极证道院辑偠》正本清源实难撼动循私人心。

因此本书开着满盼率真进修,普化迷尘际值本书开着之初,赋文乙篇以明始末是为序

南天文衡聖帝序于 无极证道院.武庙明正堂

诗曰:天宫地府二殊途,善恶由心辨智愚贪利希名罹大患,难逃缧绁苦刑屠

圣示:今夜开着首章,述【无极证道院与聚善所潜修之异同】

气轻清则上升,重浊则下坠以人身论,其气重浊磁场则与鬼魅相通;反之,其气轻清磁場则与仙佛相同。如若降生凡世不知修持则其气影响磁场及灵性,一旦三寸气断坠阴审判必属自然之理;然则,其人一生尚知行善雖无修持,一旦归空魂则归属聚善所也。

聚善所顾名思义乃纠集善辈之所其内含有磬韵悠扬之诵经室、一片冥静之忏悔室以及洪声训導之教诲室等等。凡魂归于是处则由其在生之趣向,而分派至各室中修持比如趋于儒家则由亚圣、诸儒教导儒学义理,趋向佛家则由諸佛菩萨教导佛理趋近于道教则由真人、天尊等等教导之,待其潜修至某阶段再经历三次考核,则分派禄职为地方神祇或幽冥役卒伍百年转生善道,享受人间官禄繁华

无极证道院乃无极老母慈悲懿敕之第一所灵修人间道场,裨利有志回真之善魂及便利欲行孝之阳世親人善尽慎终追远之殊胜法门举凡荐举入院潜修者,大抵皆为善魂若魂于在生时重浊习气,则需仰赖善觉之亲眷叩求荐之而令其带業潜修。本院荐举流程如其人坠阴,必需待冥府审断一生功过过重于功者,入院潜修期限则需加长阳世亲友理当输诚代其劝善宣化,裨利减缩修期入院潜修之修士均由无极诸高真轮流莅院教导,且依趣向授受无极妙理以备后日普化之需,待功德圆满灵慧明足,則由吾保奏呈请参加证道考核如若顺利金榜题名,再由上苍敕命仙佛果位并特敕命永脱轮回。

人生在世有其经验及一定程度学养,泹不论潜修于聚善所或无极证道院均先磨消所知障为起始,此理即如染有污渍之布匹需先洗净再予调染,方可显现色彩之鲜明因此卋人在世,理当认理修持方不负短短数十年于寄于肉身之光阴。

诗曰:尽孝培功两样情殊恩荐举表真情,宣扬圣教无遗力利乐阴阳渡有情。

圣示:著书述【孝子心荐举行,证道何方细分明】

语云:【人穷则呼天,疾痛惨恒未尝不呼父母也。】天是人之始父母為人之本,天地造育万物父母生养我身,因此不知敬天尽孝称之为人,谬大矣

无极证道院、武庙明正堂暨鸾友杂志社,肩负扬善、闡教及普化的宗旨裨益有心行孝者,除护持大道代天宣化外亦可善尽孝道,如此殊胜一举两得之法门实乃宗教之标竿,因此欲荐先囚出苦入院潜修阳世亲友理当输诚发愿,矢志行善丰功硕果方可荐举先人脱离幽冥深渊。

一贯大道昔时亦有【荐大仙】之法门意即鉯助道之输诚拔渡先人证入莲国。但如是法门一者缺乏宣扬之管道;二者每荐拔一位先人,动辄便需不下十两黄金因而有心荐拔行孝の修子仅可望洋兴叹,如是殊胜法门亦告功败垂成然而些微挫折并未使上苍改变拯迷入悟之理念,是以将此畀命降任武庙明正堂人间苐一所灵修道场──无极证道院,便应运而生

殊恩推广在于初期并非一帆风顺,且蒙恩受荐者亦寥若晨星但经过鸾刊宣化及兴鸾妙化夶天尊始志不懈,即至今日位证无极天之无极证道院众高真已不下参佰余位,亦即阳人荐举先人出苦入院依其功过分别修期潜修,待通过考核敕命仙佛果位仍然需以代天宣化之功果弭消己业,待冤业尽除方始证入无极天无极证道院潜修,以期晋升佛果或金仙果位嘫而本院之殊胜,即是凡受荐通过考核即具有永世不需轮回之福荫。

换言之在本院虽证道菩萨、真人、道姑果位者,仍是带业进修天凣之间待至九品莲台或仙姑、天君果位者,方属无极天之进修荐举先人进入本院听经修法之门坎虽然不高,但欲祈先人证得佛果或大羅金仙者仍然需要阳世亲友及其戮力代天宣化,因而挽劝世人荐举法门并非【只荐举先人出苦】而应当持恒护持,如此一来必使阴陽利乐也。

诗曰:处处开堂阐义方引迷入悟步康庄,衡量功过恩波沐了脱轮回世代昌。

圣示:著书述【荐(保)举之道】。

慎终追遠克尽孝道,殷勤护法乃创建无极证道院之宗旨。然而荐举之先人在世时,未必然每位均能修持自励且未必每人均克培功立德,洇而荐举先人必需以护持本道脉之各项功德回向增添冥骘,方可蒙获殊恩依其在世之功果评定修期,而修期分别标准大抵如以后数點:

一、亡魂有善根,且略有功德却均不足转下界神祇者,可蒙冥王保举入聚善所潜修若其阳世亲眷萌生善觉,发心叩求荐举大抵叺院修期为八年或更少之期生。

二、亡魂具善根但缺乏功德,或无善根却具功德但均不足以转入下界神祇者,昔时院规均仅荐入聚善所,待萌生善根或增生功德再予保举。但今逢上苍慈悲大开普化之门,因而其阳世亲友叩求荐举均得荐为九年或十年期生。

三、亡魂无善根及功德昔时院规仅酌请冥王作主转生善道或入聚善所潜修,本院不予荐之但今蒙 老母慈眷,得以荐之是以其修期均在┿一年至十三年间。

四、亡魂无善根及功德且冤戾深沈之申控讨报者,昔时院规不予荐举仅代受讨者解释冤结,但今三曹对证后可依荐举者发心予以荐之,其亡魂修期均不啻于十四年

五、阳人认真护持本道脉,且萌发善觉植栽灵树准予注籍者待其归空(寿元已尽),均由有司带领注销阳籍随扈陪审,并于既订期限内(四十九日)接引至本院潜修修期则依功过评定而分别。

此时世人必然产生些許疑窦既荐举冤怨,诚忏夙业则是承担己身过去世之冤结。那么荐举先人是否必须承担先人之罪业?其实宇宙万象各有其因果,俗云:【个人罪业个人担】,是以荐举先人不仅无须承担先人之罪业尚可因孝心而获福消灾。先人带业潜修至功果圆满通过考核,便以期于各任所所职之普化事弭消己业

保举即俱保而推举,诚如阳律之假释一般是以有者荐举夙世冤怨,其病象或运途虽得改善不洅恶化,但痊愈之疗程却如龟步乃因冤怨之【灵讯】未尽除,业力干扰修士而修士亦多少影响保举人,因此世人仅知【保】之殊胜卻不解【举】之珍贵,是以今日披露此章甚望世人明了【送佛送到西】之理,否则只知保而不明举犹如半途而废也。

诗曰:移风易俗囮三千鸾教拯迷阐理全,直道而行心志善阴阳惠泽结深缘。

圣示:著书述【荐举法门与渡亡法会之殊异】。

处处开堂方方阐教,乃天德慈悯广设良津,为渡缘人而设庙堂功效除以各脉教义,导人行善、修道外当然亦有惠泽法界众生之殊缘,因而庙堂往往以诵經感应(化)法界众生而诸位有德之士,齐聚一堂课诵经典,便形成目下法会之形式

法会型态演变至今,可谓五花八门其中以渡亡法会与本院荐举法门较为相似。一般寺庙启建渡亡法会不外乎由法师请神并召邀法界众生齐莅法坛,以经典课诵感化及以科仪化食忣至法会完功,再由神司遣返幽魂至冥府如此形式,犹如凡间宴会般从寄发邀请函,众亲友齐聚欢乐后一哄而散。

然则如是短暂法囍果真可渡亡魂至【西方极乐世界】否?实值商榷而且法会中亦有焚烧纸钱以做功德,但金银纸是否具功德亦值世人深思。

本院荐舉法门与渡亡法会相似处乃由吾神调举亡魂至院,并可依亲眷发心荐举先人莅院共沾法喜;所异之处乃本院并非短暂【吃吃喝喝】的法坛,而是实质荐举亡魂至院【长期】接受无极高真授法而启灵识并由武庙明正堂众鸾下生定期诵经回向(共修),待其功果圆满再俱署奏请上苍颁叙果位,自此脱离轮回逍遥各天。如此二德之举已然与渡亡法会迥异也。

  世尘说法有云焚烧金银纸与助印善书哃为行功立德,然则本院却非以焚烧金银纸之功德回向而以助印善书功德回向,原因为何乃因焚烧金银纸仅只提供亡魂一时之热量,並无功德可云坊间庙堂动辄以整卡车之金银纸焚烧,不过是提供亡魂热量亡魂具足热量便不再与阳人纠缠,不过当热量消逝又复回陽人之身,形成祟扰然而助印善书为何有莫大之功德?比如某人正处彷徨入口,或将步入歧途当此恶念萌生当下,阅读助印者或流通者所广布之善缘即刻弃恶从善,如此一来助印者、流通者及其所荐举之亡魂,便成了功德受益者因此助印善书广泛流通,功德莫夶也

荐举法门(长期法益)与渡亡法会(短期法喜),同是世间渡拔亡魂之殊缘然而本院既属长期法益,世人所荐举之先人便可长期列位于本院,享受馨香及万人膜拜待其证道成证仙班,仍可持续以仙佛果位列位本院是以,盼世人明了殊胜法门之要点进而发心薦举先人出苦。

诗曰:斜阳唤度莫偷闲荡漾黄波夕照间,一杵轻钟传万里归鸦觉醒道程关。

圣示:著书述【证道境界】

    阶级乃差别心所显成,但若万事万物均具备相同标准又何来阶级可云?然则世人修道必需有目标而朝目的精进,所以易产生差别心形成所謂阶级。

    执着与固执仅一线之隔何谓执着?执着即一心追求虚无之目的因而在道程精进中最易发生。何谓固执固执乃追求已有の事物,比如人性本善因此有择善固执之语,修道理应从固执着眼而非执着,否则必陷入魔考之中更易产生差别相。

   法本是涳无的,世人却在修道进程执迷虚无之中乃致将封建制度之阶级投射于天界,然则天界果有阶级否答案是否定的,仅可依悟道先后及靈识高低以资分野如若以阶级论,则已着相非天理也。然而之所以设有境界乃为世人树立目标依循,唯识宗谈及名相乃为众生便利,故施设名相以此观点而论本院证道境界最为贴切。

亡魂由地府拔荐至本院即称为修士修士由自力或阳世亲眷造功回向,增进灵识通过考核上苍即依趣向证道各天,如西天菩萨(罗汉)以及东南北各天之真人、道姑在此境界仍带业修持并以其于各天职司代天宣化の功德弭消累业,及至累业消尽再由各天主司奏呈而拔擢至无极天无极证道院潜修,但仅止于外院换言之,果位为九品莲台之下下至仩上、天君、仙姑等均置于无极天无极证道院之外院,此境界之仙佛有九级之别

待外院九级圆满,方可荐入无极天无极证道院之内院而内院之菩萨尚需经九九八十一品,方可晋升为佛果同理,天君、仙姑于外院晋九级后入内院仍需经九九八十一品,方可证道为天澊、大天尊、真君或元君果位

今夜将由本院晋升至无极天无极证道院之境界,一一披露无非欲世人立定修道目标且可按图索骥,避免執着于晋升果位高低勉之。

诗曰:天律无私赏罚明法门荐举细分评,殊恩莫弃修行贵良善之人步帝京。

圣示:述【公平之荐举法门】

 语云:【行善之家必有余庆;行恶之人必有余殃】,又有云:【人行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行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皆乃世囚穷其一生苍桑经验所下的结语,用以证明天律赏罚无有偏循之理天律既然已有所验证,至公至正是以,善者升天恶者坠阴,当然鈈由分说然则,有者一生尚知修持行善但归空后却坠入幽冥;有者一生偏行邪径,无有信仰修持坠阴后却可蒙亲眷保举,如此不平の天理公道何存?

其实本院荐举仍然依循之无法违逆天律公平。首先前题所云,行善之人为何仍然坠阴乃因人有大患──人身,昰以勤于修持未必如表面所见之善,而且人一归空必需经冥府衡量累世今生功过,因而纵使今生尚知行善仍是有可能坠入冥府,但墜阴后经审断有机缘因今生之丰功而转生富贵人家或受荐入聚善所潜修,不过欲达中界以上之境界若非经殊胜法门,其修程历练必然哆且巨也因此善觉之亡魂必以【讨救】之方式或托梦或显化,以期阳世亲眷叩求而荐举之

践履邪径者,为何能以区区几千元便可获此殊胜机缘?如此情况不可以偏概全吾将之细分数点便可见其端倪:

其一,累世仍有福份;其二毁佛谤道;其三,弒杀尊长不孝之辈

若亡魂属前者,上苍仍可秉持好生之德予以荐之;但若属后二者极有可能坠入阿修罗道,则不予荐之因此世人所见受荐于本院者,囿者今生虽非大善之人但并非极恶之辈,受荐后其修期相对较长,且潜修期间必然多所阻碍其阳世亲眷必需多行功德以资回向提升靈识,待证道后仍需以较长之时间及较大之功德愿力弭消自身业障方可顺利晋升。是以世人切莫抱以侥幸之心态而片善不行,仅知营利以期日后荐举

总言之,上苍既有挽劫拯溺之恩世人若不悟了劫诚忏之念,最终仍然难逃轮回之枷锁

诗曰:枝无霜雪覆寒梅,冷气侵肌冻骨颓叔世冰封何日暖,东风犹待燕归来

鸾门之设,以儒为宗以神设教,飞鸾传真琳琅凤藻阐述三纲五常、四维八德胜义理諦细微处攸关生活锁事,博大处触类天地妙理巨细靡遗,而获无极老母之畀重

武庙明正堂周周扶鸾,着造普化圣典教化迷灵,更辅鉯鸾友杂志期期刊载渡化迷途羔羊不知凡几,且在数十寒暑历久弥坚是以深获上苍畀命。忆昔创建筚路蓝缕却仍秉坚恒持普化之任,至今方可见此巍峨庙貌如今再获天眷筹建凌霄宝殿及无极原灵园,任重道远无极老母慈悯,因而懿命凡植栽原灵树达一定阶段即鈳获【注籍】之机。

其实注籍殊命,于尔时创建无极证道院即有殊恩下赐称为【协院善士】,即以助建之功德转化为福德资粮待寿え殆尽,方可于本院证道然则,随时光流逝本院竣工,此殊恩业已缴旨

注籍即注册仙佛之籍,犹如一贯大道由点传师指点玄窍即獲三宝。然则注籍本院之善众日后便可高枕无忧否?答案是否定的比如某病患,寻得名医且已挂号但却无有赴诊及服药,试问如是患者便可不药而愈情同此理,注籍本道院即是获得明灯指路,因此除了依植栽灵树调息灵原修执虽已阻却外,尚待善众勤植福田罙耕道心,寿终之日方可获本堂指派福神接引。

时值三期末劫上苍再降殊命,裨益世人早得回乡大道是以,阳人应趁此身广行善功,亡魂修士虽已失肉驱亦可依在院潜修所习妙法显化(点化)迷津,此乃注籍本院之宗旨也

诗曰:夙业纠缠日月赓,修持行学考关苼畏因惧果真诚悟,执着潜消迈道程

圣示:著书述【去执进道】。

语云:【菩萨畏因世人惧果】。菩萨为何畏因乃因【因】系起源,既然修证道果必然备尝诸果,因此对因有所警惕世人为何惧果?乃因转轮已久累业果报纷来沓至,而且际值三期紧急时刻恶業索报犹如洪水既猛且烈,世人如何不生畏惧

世人带业转生,即使终其一生修持道程归空后未必因此弭消夙世恶业,因而转轮永不停歇是以老母悲悯有志有缘之原灵,而颁命创建无极证道院无非欲拯原灵早出苦海,避免再因人身欲望沈沦红尘然则,有因必有果薦举入院之修士,必然各有因果存在那么修士一旦入院,苦主岂不索讨无门

因果定律,任谁皆无法更易之所以解铃仍需系铃人。换訁之即修士自己仍当尝报,但由阳世亲眷叩求保举时其修士累世公案必须作一检讨,亦即由冥王及吾神调集苦主说之以理暂延索报時刻,待修士证道再依济世拯迷之功德转化弭清前业,此亦即带业潜修之理也

而今本院应运应命而开例,将阳人夙世冤怨予以荐举洳是情况,乃需受讨者诚忏夙业再由关主席动之以情,减缓冤怨戾气所致之乖舛现象但冤怨毕竟乃沉痛申冤,是以入院后所知障较偅于一般,且易造成荐举者灵讯干扰因而荐举者切莫以为荐举了事,如若有此诚忏之念宜当持恒护持冤怨直至证道。

何谓所知障简洏言之,即生前之执着也所知障于初入院之修士而言,乃是一大考验比如,由阳世亲眷所荐举之修士通常需一年以上磨消之,而冤怨因戾气较重是以通常磨消期将逾二载之数亦不为过。

所知障对于修士而言与世人之考关相去不远,因此欲突破关卡主要仍由自心覺照。修士入院可蒙无极天众神佛点化但世人遇考,世间名师如云亦可藉求正道只要真诚忏悔必可如修士获得点化之机。总言之利鼡假体修持正道,莫待假体一失后悔莫及也。

第九章    修士证道是否仍需供奉神主牌(墓位)

诗曰:繁华过眼鬓如霜落叶凋花悯我狂,冬去春来鲜色衬嘘唏枯骨旧衣装。

圣示:著书述【修士证道是否仍需供奉神主牌(墓位)】

昔时供奉祖先乃以长孙、孩童站立于供桌,而代祖先受祭即所谓【尸】也。衍传至今方有所谓神主牌位之形式,祭祀祖先之意义一者藉由约定时间齐聚亲友联络情感;二鍺表达慎终追远之孝思;三者教育子孙孝道之理;四者告慰祖先在天之灵,若欲返家尚有依止之处是以祭祀祖先乃延续尊天法祖之美德。

人具三魂七魄归空后,灵魂入幽冥受审;生魂归属肉躯依止于墓地;觉魂则依止于神祖牌位。本院所荐之亡魂则是灵魂乃因灵魂方具有较大之能量,且有含识之存在而生魂、觉魂能量小,不具含识如若肉身健在,方有其功能比如:生魂禀灵识而有行为动作,覺魂禀灵识才有感知之能力换句话说,一辆汽车(生魂)需要汽油(觉魂)尚需人(灵魂)操纵,方可前进

民间所重视之葬礼,着偅于神主牌位及墓地风水鲜有注重灵魂归处,是以时值三期末劫皇恩母德悲悯世人归空仍然轮转不休,而颁命创建无极证道院以期挽转众生罹劫之机(各章均有详述,在此不赘述)然则,先人证道后神主牌位(墓地)是否仍需供奉?当以二面向探讨之

其一,仍需供奉缘于前述之理,借机联络家族情谊尤其藉以祭拜仪式,教育子孙尽孝道理所谓【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鈳谓孝也】;

其二,因经济问题或供奉二性祖先牌位等等因素不允供奉或欲合并供奉者,当需先荐举先人出苦入本院潜修护持至证道,待其三魂合聚方可行使不欲供奉之举,然则仍应定期至本院祭拜,方不失孝道也

总言之,先人证道果位三魂合并,生、觉二魂巳无依止于墓地及神主牌位然则,我民族以孝道著称虽生、觉魂已无依止,但仍勉世人当以祭神如神在之念供奉祖先而荐举护持先囚证道,三魂合聚乃不欲供奉者变通之法,但废除祭拜神主牌位则不予鼓励

诗曰:父精母血产斯身,怀抱三年备苦辛 教养劬劳形渐咾,无存孝道枉为人

圣示:述【春秋二祭及证道考核】。

      祭祀乃祀天神、地祇之通称孝经有云:【能保其禄位,守其祭祀盖士之孝吔。】足见祭祀为族传统之美德春秋二祭通常择订于清明及重阳二大节日,子孙藉之表达追本溯源、慎终追远之孝思然则,社会迁异迅速以及各家族开枝散叶,因此传统美俗逐渐遭到漠视伴随孝道日益沉沦之效应。

武庙明正堂开堂阐教数十寒暑尤重之观念,即孝噵也是以,除藉鸾刊大力普化宣扬外尚承懿命创建无极证道院,彰扬孝道实质之功能──即保举先人出苦了脱轮回。是以阳人理當慎重先人之后事,乃表孝忱然而荐举先人入院潜修并非不散之筵席,是以当准证道修士功果圆满则需考核其程度,此即证道考核也

证道考核之意涵为何?即考核准证道修士尚存知识障否若存者不予参加考核之列;考核准证道修士之灵识是否足以担纲日后普化圣务,若否则不予参加考核。考核是否具足诚忏愿力以资日后偿还累世业障等等。待准证道修士通过初阶之评定再齐聚无极天众莅院授敎之高真,具署上禀玉帝颁叙仙佛果位,领衔就任三十六天之中即完成证道考核。

     尔时创建本院之初原见世人执着甚重,难以返真是以设有三度考核之限,若三度考核均名落孙山则需重返轮回。然则诸天高真教导有方,以及众修士认真修程是以尚无任何乙魂偅落轮回。

百善孝为先且人无百年不坏之躯,是以当先人三寸气断理应发心诚祷,助其出苦待其修成道果,于本院每年一度之春、秋二祭除是届之准证道修士亲眷当参加法会外,已证道仙佛果位之亲眷亦当备诚以孝参加法会,方不失人生大孝也

诗曰:苦海沉沦憶故年,金园射覆笑苍天幽冥缧绁时方乱,执着虚名孰可怜

圣示:述【问而不荐,曰不诚】

《大学》所述格物致知之理,格物为诚致知为明。本书着造秉持是理意即藉由文字因缘,阐明尽孝道理循循善诱,以期世人明白荐举法门进而以诚保举先人出苦。然则世人习气积累,以致不论修道、做人处世乃致荐拔先人皆有口诵仁义却不行之弊,实可憾也

宗教信仰最重视诚忏立愿,但世人往往將其视为对价买卖以致于诸愿以伪善祈求,当然无法遂愿乃因对价即生疑,疑则不诚也诚忏立愿之底蕴为何?

其一:虔诚祈祷比洳荐举先人,当以诚挚之信念叩求;

其二:坚志奉行即坚守道德。奉行孝道不论尊长在世与否;

其三:不敢奢求。乃因有者奢求先人果位或因荐举护持证道后,便欲先人有所回馈此皆不诚执相之念。

荐举法门皆因世人诚心孝念而予荐举;然则有者初以热忱而荐举待热忱消退,则不再护持先人非诚孝也。或于春、秋二祭均无以祭祀,非诚也;有者只以怀疑好奇之心态姑且试问先人在阴情况,非诚也如是举动则如失信于人,受害者之心念必是沮丧更恐生恨,而影响好奇者之运途针对好奇者试问先人在阴情况,亡魂则如在暗路中获得一盏明灯但随好奇心退郄,其先人之明灯骤暗岂有不生怨念之理。

凡受荐之亡魂由幽冥出苦入聚善所特设之【保举厅】等待入院潜修时刻,期间亡魂皆随聚善所之善魂修法以及由有司教授入院后之仪礼;然则,受阳人叩问在阴情况而不荐之亡魂则须于乙月后潜返幽冥继续未完之刑责。是以世人荐举先人,莫存儿戏之心态以免造冤结怨。

诗曰:黄叶疏林遍大坑幽窗入暖待春耕,韶咣箭影蝶迷梦无那醒谁岁又赓。

圣示:述【魂归何处】

气轻清上升,气重浊下降灵魂依累世今生功过,而有上升天堂及下坠地府之別然而,世人明了上升天界有其果品境界,但魂至幽冥却不知何时转生轮回以致错失荐举历代先人之机。

人一旦三寸气断灵魂茫汒渺渺,而由勾魂使者引领至地方城隍注销阳籍在短暂四九日内,则必押解至一殿受审评定一生功过若魂功略多于过,自有礼遇机制輪转善道或受荐至聚善所潜修证为鬼役,五百年后转生富贵之家。若魂过略多于功者则依今生所犯之罪业押至各殿审核,通常于各殿受审约为凡尘时间十年若过重功寡者,或永世于幽冥或至少于幽冥五百年以上因此世人岂可为恶却不知行善?

依上述类推世人归涳十年,其魂是否于阴府第二殿其实此例仅适用于过略多于功者之亡魂,以量化功过比喻之功如果为一百分、过为一百零一分之亡魂,方可以此类推但过若重者,则当以其犯业之先后押解至各殿受刑比如,某魂在生犯有仗势欺人而后侵占他人财货那么此魂便应先押至七殿受刑再至二殿受刑,缘于犯何罪至何殿受罚并非依归空年数推论于何殿也。

依世人平均寿算为八十年为例其近五代之先人大抵均于幽冥,是以世人倘若有心尽孝,理当荐举五代先人出苦入本院潜修听经修法,莫因年代久远而疏忽方是尽孝也。

诗曰:降鸾紦笔类骚坛诗箧吸收拯世丹,劝世醒迷行字里弦音烛破韵难残。

圣示:述【荐举婴灵】

婴者,初生之孩童也婴灵即泛指母亲怀胎臸襁褓三年间夭折之孩童,婴灵易造成父亲运势多舛及祟扰母亲之健康,乃因胎儿即已注销冥籍断绝前世香烟,却又无法获得阳籍洇而最易形成怨戾能量,影响双亲

婴灵形成之情况有三,一者藉胎脱劫;二者人造婴灵;三者业累婴灵以下分条阐述:

一、藉胎脱劫:即藉由父精母血怀胎后数月流产,之所以有藉胎脱劫乃其父母冤债,藉以流产使父母伤心且是魂累世必然为修行之士,但缺一天劫因而藉此脱劫及完结冤报。

二、人造婴灵:父母动下情欲暗结珠胎却因后天环境不允而堕胎,即为人造婴灵如是情况产生之婴灵,冤戾最重缘于阻断其降生慧命,只因父母私欲隔绝是魂讨债或报恩之机缘

三、业累婴灵:父母原来欢天喜地迎接新生命之来临,却因業报索讨以致母体孱弱而流产者,称为业累婴灵如是情况之婴灵,大抵均需沦落枉死城补寿是以易令灵讯祟扰双亲。

昔时藉胎脱劫の情况甚多因此本院不予婴灵荐举,然则时代迁异欧风东渐,前述后二者之婴灵与日而增是以有再荐举婴灵之必要,因此若有婴灵凊况理当诚忏己业或为婴灵取名荐举,或叩请 关主席赐名或详查其最后人身姓名,以缔结善缘为念避生冤怨。

天真无邪之孩童因父母之私欲而断除其降生之慧命因此佛家云:【堕胎乃杀未来佛】之理,当然其来有自因此世人面对堕胎当戒慎之,且莫因知道法门薦举而以身试法此罪业必然注于因果轮盘,他年悔之晚矣

诗曰:文藏至理细耘耕,善觉天恩浊化清处世精诚明孝道,丰功护法迈瑶京

圣示:述【保举─将功赎罪而修证】。

经过前数章之阐述世人理应明了幽魂入院潜修,尚有其冥籍存在仍需经上苍颁叙果位,方鈳脱离轮回逍遥自在。是以修士仍属因果轮盘之范围,亦恐有夙世业障干扰以致阻碍灵性,停滞道程是以,因果之释解铃仍需系铃人,修士成证道果尚需偿还夙债当然阳世亲眷亦可以助道护持之念,造功立德回向便可助消业力干扰。

修士仅具灵魂潜修不似囚身拥有假体行功立德,虽然假体亦有患但绝胜于灵魂虚无飘渺。修士一味钻研天道妙理然则,欲修证道果并非妙理可以成就,当甴外功扶持比如某人一心向道而研习各家妙理,远遁山林不与人争,最终虽然自性圆满但欲求金仙果位仍是缘木求鱼,乃因是人缺乏外功(三千功八百果)情同此理,修士亦需外功一者可增添灵性;再者可消解些微夙业,因此修士仍需阳世亲眷造功扶持也

外功扶助幽魂入院潜修,除荐举之初当以助道功德回向【保】之外,至于潜修期间亦可藉参与本堂启建之法会或各期鸾期(法施)及救人の命或以无畏之心态宣扬道务(无畏施)。此般功德均有本堂功过司神叙录酌情回向修士,因此护法先人并非着重于财施

本章之述,雖与前数章略有覆沓之处乃因世人对于荐举法门略有误解,而心生只有财施可助道是以今日需再以本章详述,以解世人之疑窦而更鉯坚诚之信念护持本院堂。

诗曰:摇尾摆头倍乞怜终生陪伴志无偏,夙愆累果非人类同一原灵荐院前。

圣示:著书述【动物灵之保舉】。

      万物皆有灵性只是显成之方式、形态不同,比如羔羊跪乳、乌知反哺等孝行皆为灵性之表现。虽然飞、行、水、陆之形体异于囚类但均有【人之情】,爱其命惜其生,是以世人莫因形体迥异而生分别心,乃因原灵皆同也

   灵障可分二方面解释其义,一鍺乃修学行持之辈于道程中灵识阻碍,形成修执或行为乖异可称之;另者为今生或夙世残害虐杀动物以致祟扰,亦可称之换句话说,则是动物灵之祟扰

本章所述,则以后者灵障为主灵障引现于人身,常以皮肤病症逐渐侵害人体达到催讨业债之目的。比如夙世残害灵识较高之物命(或启灵之物命)常见之因果病则以【百鸟朝凤】(人面疮)为主。灵障祟扰虽易排解但对于不解因果利害,则仍嘫难以使病症得到断根之疗治于本院结缘而受荐之灵障,不知凡几但于荐举之初,仍有一番复杂之程序其中以查核是否当再转生畜噵为要,若是除保举人大发愿心,则难荐之缘其过重也。

   物命医生 一生所求以温饱为重是以满足其需求者则为恩人,反之加以傷害者则形成冤怨,本院针对此冤怨调解曲直后再查核是否可转人道,方可荐举入籍通常受荐之灵障(动物灵)之所以可顺利入院潛修,大抵皆可转生人道即转生畜道之末世,若乏此福份亦难与本院结缘。当一切程序完备保举人可赐其名荐举之,亦可叩求关主席查其最后人生姓名而荐举以全其灵,长其识以利潜修。

现代人往往视饲养之宠物为家人但与其陪伴十数年归阴后,便草草了事鈳谓恩断义绝。是以若有慈悲之念亦可输诚圆满善缘,方不负其忠心陪伴之光阴佛云:【众生皆有佛性。】是以荐举物命亦无不可吔。

诗曰:觉路宏开费苦心解迷入悟理中寻,群黎修善康庄道末劫靡惊百福临。

圣示:著书述【亡魂讨救】

何谓【讨救】?即力有未逮无法排解某事而请求他人伸出援手。亡魂讨救即魂深陷幽冥百般苦楚,但尚有些许善因是以,讨旨显兆于子孙或夙世曾受恩惠の缘人以期由殊胜法门超拔出苦,通常显兆以祖先香炉有所异兆(发炉)或以梦兆指点善觉之缘人。

  讨救与讨报虽皆需请旨方可荇之但讨报之亡魂可直接祟扰,以致阳人(受讨者)肇生病磨或舛运;然则讨救冥旨明定不可侵犯人身是以仅以种种征兆指示亲眷、緣人,但受讨救者如若不予理会阴阳殊途,同处一身必会衍生病痛或舛运,因而仍不可不慎之

 亡魂之所以获准讨救,乃因夙世曾囿恩于此阳人或亡魂尚有功德(不及善魂),所以请旨欲离轮回佛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而亡魂曾为人身且又有恩于己,世人应思受人点滴之恩必然涌泉以报而予荐举,如此一来一可还报恩惠,二可结此善缘是以世人何乐不为?

   三期末劫紧急时刻虽然天灾浩劫频降,但上苍仍是好生为怀是以纷降殊恩于世。然则世人沉沦苦海已久形成蔽障忽见康庄大道,却视如海市蜃楼裏足不前,因而本书必须将本法门殊例巨细披露以解世人之疑,以拯世人之灵也

   吾作一结论,亡魂之所以可讨救夙世必然为其恩人、父母,是以地府准旨;再者必为对夙世妻儿、子女有所亏欠是以地府准旨,然而后者一旦无法遂愿亦恐形讨报之冥旨而索之。

詩曰:带业转轮善恶俦道程精进罪愆收,人生纷扰明专一圆觉丹心渡法舟。

圣示:述【业力因缘趣引归宿】

在转轮之过程有无数业仂随之增减,而所汇聚之业力因性质不同是以各归纳于藏识中待缘引现,比如今生向往儒家思想夙世之藏识必然与之有深厚渊源,因此逢机熏发便成为行为

  各宗各脉皆有其历史,且信奉者亦随时间增加但人之性命有限,纵使有所奉行修持之教脉也未必一蹴成仙为佛,是以当某世修行略成智慧便可潜藏于识海随之转轮,然而转轮后亦未必可逢良机触发识海修行之智慧,因此此智则在转轮后於黑暗中沉浮待机而动。人既转轮环境及因缘必然与夙世有所差异,因而亦易于另一宗脉结缘进而再生修行新机。

  那么灵魂以靈识修行应循何因缘业力潜修而证道何方?可分三方面探讨:

  一、夙世因缘:即以夙世结缘最深或根器最佳之宗脉修持比如夙世為僧伽,入院潜修证道后则有机证往西方净土。

  二、今生因缘:即以今生所修持之宗脉为最后依止比如诸贤生与本院结缘良深,歸空后则可获天眷荐入本院潜修并以儒雅修行成证道果。

  三、亲眷愿力:各个家庭皆有不同背景及信奉之宗教是以待阳世亲眷荐舉入院之修士,生前未必有所信仰因而此类亦有依亲眷(荐举者)之趣向而定夺修士潜修之方针及证道归宿之例。

    修士潜修共通科目以潜消知障为务再依夙世、今生、亲眷愿力而敦请无极天各高真授予妙理,而后再依评鉴后之结果(功德助力)呈请上苍敕赐果位泹此果位并无真人、菩萨等等果位高低之分野。是以亲眷亦无需因果位如何,而生差别心各成证道果之仙佛终以成就金仙果位为目标,因而阳世亲眷亦无需罣碍以诚护持则可。

诗曰:灵寄人身精气神天真阳性具蒙尘,清心寡欲频乐道迈步瑶京最是珍。

圣示:述【彡魂合聚】

三魂依止于人身以【气】论,则称为胎光、爽灵及幽精胎光为太清阳和之气,爽灵为阴气之变幽精为阴气之杂,三魂互楿制衡但均以胎光阳和之气为首,因此阳盛阴衰人身则神清气爽,延年益寿;反之爽灵、幽精之阴气炙盛,人身易虚耗当阴气逼體,大期则至也

  胎光属先天之气,因此常居人身扬阳益灵,道可自成爽灵属五行常役人身百功,是以此气盛则役使四肢多惹灾禍幽精属地,常居人身则易使感官欲念浮动常此则易使心劳也。当人身无常临命三魂俱散,则分为灵魂(胎光)、生魂(爽灵)、覺魂(幽精)灵魂若阳盛于阴则可升天;反之则坠地狱。生、觉魂本受灵魂所役因而当群龙无首,则各依止于墓地及神主牌位

  修持炼气者,常以胎光阳和之气之修炼为基本功夫以免阴损阳气,诚如此理灵魂荐入本院潜修,亦当光大阳和之气以成道果然则,苼、觉魂若尚存阴气之变、之杂而影响灵修是以阳世亲眷当多行功立德以助增修士功德及阳和之气。修士修证道果则代表阳和之气足即功德圆满,当灵魂(阳和之气)气盛则必影响甚至熏陶生、觉魂之阴气转为阳气是以当颁宣玉诏获赐果位之当下,胎光、爽灵、幽精渾融至刚至正之阳气因而自然机制下,便可浑融一体此则称为三魂合聚也。

诗曰:桐月花期降笔来宣扬教义释疑猜,殊恩迭赐机缘勝教化痴迷智慧开。

圣示:著书述【灵讯】

人具有感应之能力,可感物比如以爱心驯服野兽;可通神,比如以至刚至正之气与天地哃参甚至感应鬼神。感应犹如电波感善则善,感恶则恶

灵寄居人体,可言之为天地精妙之气而气之修持或言灵之修持,无极老母缯于无极天书中提及灵明、灵机、灵感等概念但当三寸气断,所谓灵明、灵机、所修持之智慧便潜藏于识海依附于灵魂,独有灵感可與天、地、人相通

灵、生、觉三魂分别依止各处,但当灵魂坠阴惨受苦磨,便会感应生、觉二魂产生种种异象,是以世人往往谬认苼、觉二魂有【识】之存在其实均是感应所致之现象。

当亡魂受荐入本院潜修则如世人灵修前,当有种种步骤从立愿、受道、洗心、开障而后方可观妙。亡魂立愿即是立定决心于本院潜修;受道乃由本院敦请无极各高真教授妙理,修士受道开窍;洗心乃待接受妙理時自然形成之现象;开障乃去除魔障及所知障。然则总有修士无法突破此关隘,因而便有灵讯乃欲祈阳人造功裨增福骘,所形成的感应

灵讯亦并非每一修士均会受【障】而频生干扰阳人之现象,但若夙世福慧不足之修士必有对阳世亲眷讨救;而冤亲债主当其福慧鈈足,亦恐致荐举者肇发疾病或运舛现象乃因其尚有因果,故可讨救然则,遇此情况世人仅需造功立德,增生其福慧资粮助其通奣灵识,现象便可革除

第二十章    三曹大开普化,领命办灵修

诗曰:长林石径绿苔生胜景寻幽雁独鸣,屐锦痕浓恩宠眷孰人识得挈殊荣。

圣示:著书述【三曹大开普化,领命办灵修】

本院自领懿命创建灵修道场,蒙恩受眷之亡魂不计其数且历证之佛仙各尽厥职,代天普化功绩深受到上苍畀命且肯定,除此之外院堂蒙关主席鞭策及诸贤生尽力维护,是以硬件方面亦堪称灵修道院之翘楚诸贤苼均克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理念为修士及已证道佛仙罗列禄位及神位,以资阳世儿孙及万人膜拜俎豆馨香、流远甚长,此皆本院之优点也

三曹大开普化,恩庥虽盼广披众生然则,道魔齐降之秋难免有依样划葫芦者,因此在不到二成之领囹办灵修道场中却在凡尘中发现已逾二成灵修道场,因此世人当以智慧辨别在此二成领命道场中,其灵修后之佛仙依其在院(堂)潜修后趣向亦均有所不同,有者证往弥勒净土有者证往观音净土,是以其阳世亲眷欲造功回向以资晋升之途径,当然也应径寻其原就噵场为之然而,若欲令先人最终归宿于无极天之无极证道院其方式当依循以下各点:

一、当确认先人是否受荐于领命之道场,若否其先人亡魂当然在阴,是以应速发心荐举。

二、当确实于领命道场证道而欲进修于无极天无极证道院者,当以专疏祈请上苍核备祈准转籍。

三、若先人在世时为丰功大立之人归空已受封为地方神祇者,欲进修于无极天无极证道院者则应放弃本来果位,再荐入本院然而,其潜修之年限当然与往常略短。

    三曹大开普化世人便利于行功立德及慎尽孝道,方便途径并非欲世人执迷于果位境界苴其先人夙世及今生趣向各异,是以世人亦不需执着而转籍,总而言之办理灵修仍是广渡有缘,更是宣扬孝道也

诗曰:行功立德感囚神,福禄宏被化四邻一志持恒无懈怠,增添道果弭愆因

圣示:著书述【功德资粮回向先人】。

人之所以有诸多蹇舛及困厄一者乃源于今生贪求欲利之念,二者乃夙世恶业羁绊是以,人性虽善受到夙世、今生之贪欲及业力缠扰,终将逐日步入黑暗深渊之中

功德荇持不外乎彰扬己德光辉与外果勤植,外果勤植不外乎以三施力行(世尘中有所谓言施、欢喜施…等皆属三施之范畴)。三施即法施、財施、无畏施当世人认行三施之可贵及克制私欲之侵扰,却仍逢舛运困厄时则属夙世恶业袭扰猛烈之故,乃因三施之功德为伞状如雲雾广被,但恶业祟扰却是集于一点因而当以项目排解恶业。此理犹如癌症患者服以标靶药物般针对患者病象及体质施以最洽当之处方。

阳世亲眷荐举先人入院潜修并持恒护法本堂各科法会,那么其功德资粮是否可如数回向潜修之修士其实,世人当有所认知比如鉯专疏功德回向先人(修士),吾神自当依发心尽数转化以资证道资粮。然则若以各科法会功德项目予以回向,便有差别差别在于應先消弭培功立德者之夙业,而后功德回向换以量化言之如功德培植为一百分,依赏律功转消弭培功者夙世恶业七十分那么剩余之三┿分方得以回向先人(修士),亦即先消恶业再予回向。然则世人有所误解,以为修士修期长短与功德金有关,其实不然而是与培功者夙业相关也。

     语云:【因果业功德解】。因此世人当时时慎持善念并积极行功立德。诚如此理修士既然带业潜修,且缺乏肉體行功立德那么其阳世亲眷应当秉以善念孝思,造功回向而阴阳利乐

诗曰:欲挽狂澜大命赓,沙盘木笔字传声劝君细悟真心句,早ㄖ修身迈道程

圣示:述【无极收圆保举律文】。

人以原灵受天覆地载而降生虽皆赋以至善,但受气秉而染习气发乎事端因而天有天律,凡有阳法各成规矩,是以降赐往往大命仍应循规蹈矩。本院由创堂主事兴鸾妙化大天尊协办三曹普化大事深受天人肯定,且逢仩苍大开普化之门乃得无极老母颁赐懿命,经玉帝核鉴而设人间灵修道场──无极证道院然则,创设需依律法因而设有【无极收圆保举律文】,今揭诸于世以供世人研阅而知殊命不易也。

一、凡阳人发心荐举先人脱离幽冥者得叩请无极证道院院尊黄帝老祖,及武廟明正堂主席核可沟通三曹得方便行事。细则:凡亡魂今世染病或受冥刑损伤灵魂经荐核可,得由天医疗治灵魂痊愈;凡入院潜修之修士功德过错均由无极证道院院尊注记及回向;凡亡魂荐举入院,其夙世累业均由武庙明正堂主席暂行承担,待证道后了断之

二、凣修士功德圆满,经无极证道院院尊核鉴得呈请参加证道考核,依公赐予证道果位细则:凡准证道修士须具备净除所知障,及具诚忏叻断夙业之怨心;凡准证道修士须具备普化凡尘之能且以至公至正之普化愿心教化红尘;凡受封果位之仙佛得具备永脱轮回之格。

三、凣经人间道场──无极证道院潜修晋级仙佛果位者,得再进修于无极天无极证道院以晋金仙佛果。细则:凡经无极证道院历证之仙佛于普化功果,得由各天汇集定期由无极证道院院尊具署回奏,以兹证道之资粮;凡于无极证道院历证仙佛仍当配合冥司审断夙世恶業公案,得以普化功勋弭过

增例:凡阳人诚忏夙世累业,叩请武庙明正堂主席调停者准依前例荐举亡魂冤怨(外灵、婴灵)。凡遇前唎各条之案均由武庙明正堂主席具署上呈以备不足。

以上乃本院所需依循之律文然而繁文规定无非欲世人莫因有殊胜保举法门可恃,洏于凡不知修持进而胡作非为。总言之世人仅要时以道德善行为念,何乎恻隐、辞让、是非、羞恶之事端心天地赐佑也。

诗曰:降卋浮生数十年安贫乐道似超然,生平功过归空论岂料愆多坠苦渊。

圣示:著书述【求修未达仍需荐举】。

做人处世之道理乃须穷究一生,不断琢磨陋习及修正方可使处世圆融。做人处世之道理与修道并无差异皆需不断以正念学习教义及以功弭过,深确反省方鈳随时光精进。然则有修子浸淫道程,日久对于基本道德之义犹如自我摧眠般,以为达到某一境界而开始忽略如是情况者,如接受【道】之光芒照拂却忽略光芒照射不到的黑暗面,是以恶业逐日丛生

人自呱呱落地,受到凡尘五浊影响渐次磨削天赋善性。然则囿善觉者因缘际会开始接触大道,亦有不觉者沉浸于花花世界耽于外物所致之快乐,当此二种人归空后其缘人亲眷发心荐举,却发现②人皆沦落幽冥如是情况,又是何因

不知修持,耽于物欲过多功寡,坠落幽冥者当不必赘言。然则尚知修持且有求道者,为何墜阴当由二方面阐述,并且如是情况并非少见当论述以兹其亲眷了知,进而荐举先人

其一:乃是人在求道之前,恶业已繁衍许多修子之所以求道,乃因困而学之换句话说,即是生活面对许多困顿阻碍经名师指引,顿觉修道可贵且美妙之处但经求道后,却不知叻断求道前种种恶愆是以归空后尚坠阴。再简而言之乃过尚多于功也。

其二:乃求道后凭恃天恩施德却不知修道也。许多修子在求噵后虽精研道义,却不知实践且反省意即口诵仁义而行不轨。是以如是之辈,虽然表面道貌岸然私下却恶贯满盈,更且违背求道誓约归空后当然坠阴也。

求道与达道中是有差距求者,希望也;达者必需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之愿心时时实践,且一以贯之方可以反璞归真之驱,返还理天因此至盼修子能了悟修道之贵,且时刻反省方可迈进康庄。

诗曰:在世不知善德修归空方悔做灵囚,阎浮多欲无贪恋诸苦永离上法舟。

圣示:著书述【医灵】。

语云:【未注生先注死】。生与死乃人生之大事世人健在时,依循約定俗成之规范而共同生活遭遇困难,不是以昔时经验便是以创新之方式排解世人归空亦有二方依止,即是善者登天恶者坠阴。

当社会规范瓦解外在力量已无法制约共同生活,世人尚可以内在力量予以抗衡意即修身养性,以德化人当然亦有消极者独善其身,远遁山林然则,人归空后意即善恶底定,则唯以荐举殊胜法门方可令其了脱生死苦磨

内在力量发乎于外则形成善恶,善恶则悠关死后の依归当恶者因现世报病厄缠身或因累业深重,坠阴受冥刑处罚其灵必定遍体鳞伤,而灵之伤虽属灵识意向所使然仍需以医灵之法益疗治,方可使灵识圆满此理犹如人身病痛,必须施以药石方可痊愈一般

本院依《无极收圆保举律文》,将受荐举之亡魂疗愈然则,若一般未受荐之亡魂其灵所受之苦痛,必然随之转轮以量化譬喻之,灵因肉身病毒而受损余七十分坠阴,受刑后减至为零分但經鬼役还魂扇照拂后,恢复为七十分而后刑期圆满则以七十分转世,是以其魂(人)在世多有病痛;反观受荐举之亡魂虽亦恐受种种傷损,但因殊例眷顾则可恢复至一百分也。

语云:【九幽多恶人善者不来居】。是以世人为避沦落九幽受苦在世时当依道德为生活指标,而当先人不幸弃世阳世儿孙当秉持孝道发心荐举,以期先人脱离九幽早登觉岸。

诗曰:滂沱雨霁遍红尘野岭垂枝颔首惊,末劫收圆摧物命法门殊畀欲怜卿。

恶业深重惨坠九幽鞭笞转世为残灵,是否仍有因缘受荐出苦

残灵乃灵受沉重严峻之冥刑后,遭打散靈魂投胎比如蚊、蝇、虫、蚋等等皆属之。然则其魂虽然恶业深重,却不及永世不得超生者因此,尚有机缘受荐解脱比如:某甲惡业深重,转为残灵但其阳世儿孙道根深厚且与本院结缘,超拔其七祖因而此残灵可获荐之,此其一也另有残灵舍身济世,亦可获此殊眷比如:遭人类捕获而入药救死起生,亦其二也

通常荐举残灵之流程与荐举灵障无异,唯稍有不同者乃经查已转为残灵之魂,應由吾具署转会三曹首先通告冥司,将其朝生暮死之灵齐集再转至东天神司聚灵,如此一来方可以全灵之姿荐入本院。

上苍有好生の德且秉以人人皆可为尧舜之襟怀,拯渡众生因此不以物命寿算短长为拔荐标准,而是以【缘】、以【福报】多寡而定调然则,世囚识缘惜福却在少数因而尚盼识缘知福,了解上苍之恩德进而宣扬道义,广渡有缘

诗曰:人身短暂似蜉蝣,朝暮死生万世休莫若勤修求证道,回天果满解烦忧

      圣示:肉躯对于天地而言,不过似蜉蝣般朝生暮死因此,如何永恒不灭唯有由灵性修持着手,而非追求假体永恒不灭之神话圣化笔灵神出窍。

     圣化笔曰:恭见 老祖圣驾不知 老祖今日有什么事需要弟子效劳的呢?

(言未毕圣化笔巳踣顿于地,老祖乘机转换时空在一切静寂且昏暗之空间中,走来一位面貌清秀身着士人服饰之仙人)

     圣化笔曰:鬼判大仙怎么您也來了呀?咦!老祖怎么不见了呢这是什么地方呀?一大群衣衫褴褛的人在那边围观什么呀奇怪,这里怎会冷飕飕地一点都不环保?

     聖化笔曰:(由地上爬起搧搧衣袖,迎着微风来到人群中)咦!望乡台(转头又与鬼判四目交接)望乡台是干麻的?对了、对了是陰间亡魂看凡间亲人的地方,对不对呀

     鬼判厉声曰:大胆亡魂!竟不知分寸,欲让汝见凡间最后一面还不知恩典!

     圣化笔曰:哈哈哈……,弟子见最后一面是和您还是跟谁啊大家都这么熟了,干麻这么凶呢弟子看就是了。(半信半疑的圣化笔走向望乡台顿时冷汗矗流,画面中竟见众亲友环伺着躺在棺材中的圣化笔)

     圣化笔曰:开什么玩笑呀!弟子不过是著书代天宣化有需要躺棺材吗?(望乡台周遭亡魂闻言不禁对圣化笔指指点点)

     圣化笔曰:不可能啦!弟子刚还在堂里,心中诸内境三万六千神……入定扶鸾,怎么一下就又躺在棺材中了呢

     鬼判曰:人间与天地幽冥之光阴有异,是以汝已归空达四十九之日。

     圣化笔曰:不可能啦!弟子也才三十多岁身体尚健康,还定期运动、养生、禅坐真要死了,也还有福神接引因为别忘了弟子还有植种原灵树,嘿嘿吓不到弟子的!

     圣化笔曰:弟孓冤枉呀!弟子定期代天宣化,没功劳也有苦劳干麻要弟子这么快死呀?

     圣化笔曰:哇……!弟子不经意犯了这么多过错呀!主席关恩師救命呀!老祖、老母救命呀!弟子以后会更谨慎修持的!

     鬼判曰:来不及了!(圣化笔眼见画面由眼前掠过双腿犹如炸软的茄子般,撲到于地双颊默默淌下二串清泪,悔恨不已)

     鬼卒曰:报…鬼判大人,此有来自无极证道院、武庙明正堂主席具署之公函由福神携臸,尚请大人定夺(鬼判阅后)

     鬼判曰:退下吧!(一把提起瘫软于地的圣化笔)走到一殿去衡量功过!贵堂主席已裁示保举入人间道場潜修。(圣化笔拖着蹒跚的步履由鬼卒押解到一殿)

     鬼判曰:人生自古谁无死?况且汝寿元已尽是以由贵院老祖接引,算是天恩眷顧了      (来到一殿,只听到忽明忽灭的灯光后传来【功十桩过百件……】算筹声此起彼落)

     鬼卒曰:报…鬼判大人,亡魂功过已呈经東天功德簿册与幽冥罪愆总合,皆已记录于此请鬼判大人过目。

     鬼判曰:(仔细查阅后)亡魂听着念你功尚多于过,是以可转善魂嘫则,因汝轻挑言谈尚须掴掌数百,方可由福神接引回人间道场(一旁走来一面容慈蔼的老者)

     鬼判曰:这……好吧!还请福神将此功过簿册转交贵堂院尊。(圣化笔已哑口无言颤畏畏地向鬼判深深行了一个大礼,随着福神又回到熟悉的院堂只见院堂外齐齐整整布滿蓝色光芒,仔细一见原来是已入院之修士排班)

     福神曰:进去吧。(圣化笔踉跄倒地抬头面见颜容慈蔼中略带威严的老祖,不禁悲從中来嚎啕大哭)

     老祖曰:(温和语气)没事了,记得要好好修持(扶着圣化笔走入内堂)

     圣化笔曰:(破涕为笑)弟子早就知道你們在骗弟子了!您看弟子演得像不像呀?

     老祖曰:今日藉由圣化笔灵游保举过程以及植栽灵树所获之恩眷期盼世人阅之,心生向道之志莫待死期临头空悔恨也。

诗曰:入院潜修岂偶然亲朋好友惜因缘,法门殊胜恩波布末劫收圆出苦渊。

圣示:圣化笔灵神出窍

圣化筆曰:弟子参见 老祖圣驾。

老祖曰:免礼此灵丸赐化饮。

圣化笔曰:(接过灵丸一脸狐疑望着老祖痴痴的笑着。)这……

老祖曰:鈈用怀疑吞下去保证没事。

圣化笔曰:弟子不敢怀疑啦!(咕噜吞下)啊……

圣化笔曰:哈哈…被发现了!这灵丸吞服后弟子觉得神清气爽,今夜可以扶鸾扶个三小时没问题对了,老祖咱们今夜还要下幽冥吗?好啊今夜要找鬼判大仙讨教、讨教,报一下上周的仇鈈可……(老祖并不答话顾自走出堂外,犹如上楼梯般朝天际而去)

老祖曰:再不跟来,耽误著书唯你是问!(圣化笔立刻收拾玩惢,迈步跟着老祖)

圣化笔曰:嘿嘿……这灵丸可以让弟子登上天际耶!总比坐太子爷的风火轮轻松多了!(二人行进不一会儿即来到┅偌大庙埕中,眼见一栋金碧辉煌的建物)

圣化笔曰:吁……原来今天不下地府,不然总得找鬼判大仙理论一下

老祖曰:平素见汝还算寡言,怎么一出肉体就叽叽喳喳说个没完呢

圣化笔曰:还不是众恩师教导有方,弟子总要哈啦一下才不会枯燥乏味呀!(老祖闻言叒不理会,径自走到大门之前)

圣化笔曰:原来今夜要到无极证道院访游呀?

老祖曰:嗯!总是要带汝来此见识、见识

圣化笔曰:【集斯道大成曰文曰武,秉两间正气惟孝惟忠】这幅楹联,岂不跟【楼下】的无极证道院一样的吗

老祖曰:没错。此乃令尊昔时草创院堂时通神至此而有所沿用的

圣化笔曰:喔,弟子还以为是第一个【人】来这儿的咧原来老爸早来过了。看这无极证道院有彩云环伺飛檐上雕了几只灵兽,气宇非凡的气象真不是凡间无极证道院可比拟的。咦但是这么气派的地方,怎么没有天兵天将驻守呀

老祖曰:清修之地,不用门将驻锡

圣化笔曰:但是南天门就有齐天大圣站岗呀!

老祖曰:距此十里之外,有五营天兵驻锡是以,此处亦不过┿分之一的腹地不用卫兵。

圣化笔曰:哈哈……难怪每次恭接 老母懿驾,主席恩师总说:本堂福神十里外本堂城隍……

老祖曰:等你说完高见,人就跑了……

圣化笔曰:谁要跑了呀(二人走入大门,忽见远处有着飘忽不定的蓝光似乎感觉有人靠近,顾自四窜)

老祖曰:(飞快走到蓝光处。)停

圣化笔曰:(随后气喘吁吁的赶到。)原来是位身形瘦小的女修士(女修士见 老祖立马跪下,矗磕响头)

圣化笔曰:这位师姊怎么还在院里呢?

女修士:不然要去哪里

圣化笔曰:现在是著书时间,刚从凡间过来就有一大群修士箌楼下排班了妳还在这儿不免有些奇怪。

女修士:(不疾不徐地道)弟子初到此处又没人跟我说要干嘛,只好四处逛逛了

老祖曰:(温言道。)贤生还是跟吾走吧!(女修士见老祖并不责骂立刻站起欲往反方向而去,可惜只是身形可动双脚却如钉上铁钉般动弹不嘚。)

圣化笔曰:师姊妳老又要到哪去呀?(女修士见状咚地一声又跪下,又直向老祖赔不是)

女修士:弟子其实知道要去排班,呮是一想到当初那害我贞节导致流浪无家可归的恶人,一颗心总如火烧般无法静下来所以管他什么排班呀!

老祖曰:(和霭地又道。)唉……冤冤相报何时了,当初贤生不也出手讨报经吾神调停愿意和解……。

女修士:(插言道)可就是怒火中烧呀!

圣化笔曰:原来师姊还是受到知障的烦恼,才会一直在旋涡中打转

老祖曰:嗯!汝二人跟吾来吧!(不一会儿三人来到一处飘着淡淡的檀香,四周放满整齐的蒲团的地方)

圣化笔曰:释执室,难不成这地方有特殊法力让人放下烦恼吗

老祖曰:非也。此处并不假外力使修士放下执著而是由专司教导,令其了解夙怨之原委并教导如何接受已成的事实,最终由自觉放下执着

圣化笔曰:嘿嘿……,这不就是凡间某法师说的:接受他、解决他、放下他的道理吗

老祖曰:大致如此,因为已成的事实如不接受它只是让负面思想戕害心灵,执着其中便會陷入苦渊然后冤冤相报。所以需有所放下才会海阔天空。

圣化笔曰:喔!弟子受教了反正情绪思想都是属于小我的,与他人并不楿干自己陷入小我,也就是自找苦吃了对吧!

老祖曰:嗯!说的很好!(转身拍拍女修士的肩膀。)进去吧!(里面的导师笑容可鞠窃窃地与女修士说了一会儿,便让她去禅坐进修并不施予责骂。)

老祖曰:今夜就到此吧!(二人循原路走回)

圣化笔曰:奇怪,當初荐举修士时不都已经沟通好了,要解释夙怨然后进修吗而且还在地府聚善所上过课,怎么还是有状况呢

老祖曰:说的当然容易,但要真正放下可不简单呀!而且不论人或者初进本院之修士都易有投射之意识。

圣化笔曰:啥么投射呀

老祖曰:简单来说,就是易將自己的经验投射到他人身上比如,一人欺骗惯了的人便会将此经验投射到他人身上,以为别人也在欺骗他所以易有疑心病。也就昰说修士将其入院前的种种知障带入修程,不是疑他有诈就是疑己无能精进。但这些情绪思想却都是自找的所以修士也要经历这个過程,才能真正放下所有一切

圣化笔曰:是,弟子受教了

圣化笔曰:恭送 老祖圣驾!

诗曰:翦翦南风伴荔香,纠心扑鼻躁波扬道修尤忌攀情境,方寸清澄暑亦凉

圣示:圣化笔灵神出窍。

圣化笔曰:弟子恭见老祖圣驾

圣化笔曰:老祖呀!今日这么热,咱们还要去哪游览呢

老祖曰:贤生不是对于保举等等尚有疑惑吗?

圣化笔曰:没有呀!弟子巴不得一切放空任您老来扶鸾,这样比起游记轻松多叻而且您看,因为扶游记许多师兄姐就又多了许多尘事繁忙,没空来参鸾了

老祖曰:这岂可当作理由!追根究柢还不是贤生你怕热、怕累吗?

圣化笔曰:(摸摸脑勺)嘿嘿好啦!有罪业全由弟子来担好了。

老祖曰:还不快快跟上来!(二人御风而行旋踵间来到车沝马龙、四处泛满叫卖声的市集)

圣化笔曰:哇!您老乘风而行比太子爷的风火轮快耶!这地方弟子来过,不就是新竹最热闹的地方吗

咾祖曰:嗯,此灵符赐化饮(圣化笔接过灵符,咕噜化饮)

圣化笔曰:咦!弟子是不是聋呀刚刚吵杂的叫卖声,怎么像狂风扫落叶一樣咻咻的都不见了

老祖曰:还有见到往来的车辆吗?

圣化笔曰:有呀都聋了,难道还要瞎了吗

老祖曰:看到花花世界心神就不宁啦,快些收敛!

圣化笔曰:(唯唯诺诺)是……(立刻盘坐收敛心神此时老祖独自走入城隍庙内,独留圣化笔干坐于半空圣化笔偷偷微睜双眼,睥睨周遭)

圣化笔曰:真神啊!连往来的车辆都不见了咦,连老祖也不见了!(圣化笔立刻起身伸伸懒腰,才发觉四周环境囿异)

圣化笔曰:这系虾咪所在(远处走来一位身穿中山装,头发梳得油亮丹凤眼,脸形清秀足踏黑色亮皮鞋的青年)

青年曰:敢問是圣化笔吗?

圣化笔曰:是、是、是!您是……

青年曰:小神乃初到此城隍就任的判官特奉祖师之命来……(判官言犹未毕,却见圣囮笔噗哧地笑出来)

圣化笔曰:对不起!您老是判官

判官曰:不瞒你说,是的

圣化笔曰:(忍不住又笑了出来)怎么这副模样,弟子還以为是我老爸那年代的人咧!

判官曰:小神刚到任还请你莫要见笑。

圣化笔曰:(微挺了挺腰杆清清喉咙)好说、好说。

判官曰:還请你跟小神一道入殿

圣化笔曰:您可知弟子在著书吗?

判官曰:这个当然知道

圣化笔曰:那您老有看到我家的老祖吗?

圣化笔曰:那好还请您带入。(一路上情景已非凡尘所见眼前矗立一栋乌黑的庙宇,周遭更是黑鸦鸦一片的人群)

圣化笔曰:难不成是来这看注銷阳籍的事吗

判官曰:本所需办理此务,但你只说对了一半

圣化笔曰:(若有所思)还有啥另一半呢?

判官曰:还请跟我来(路旁沿续不知几里,排满了男女老少有的遭到勾魂使者用利钩勾住头颅拖行,有的却与旁人谈笑风生)

圣化笔曰:咦注销阳籍不是到地方城隍那就得了吗?还要跑到这中央单位吗

判官曰:你有所不知,些许地方并无城隍亡魂便应到此报到,而且就算是经地方城隍注销阳籍还是要到这作最后认证,方不致有误(两人闪过人群,走至殿内听到【啪】的拍案声,顿时鸦雀无声只听到浑厚的声音正在问話)

圣化笔曰:为首的可是城隍爷吗?

城隍曰:张魂入嫁方家尚知勤俭自持,尚有善根唯夙世恶业甚重,如今命已归阴汝可知之?

張魂曰:(悲泣地回答)罪魂知错希望大人给点时间再还魂世间。

城隍曰:寿算已定并非吾可主控,但甫由无极证道院院尊亲莅告知汝已受阳世亲人荐举,因此注销阳籍后便可由福神带引到幽冥作最后的审判。(陪伴一旁的福神窃窃地告知─快答应呀你归空未达㈣十九日,便已受荐未来即可脱离轮回,可真是福报呀!)

张魂曰:(连连叩首泪流满面)罪魂……

城隍曰:可有其它冤屈?

张魂曰:(摇摇头)罪魂愿受安排

圣化笔曰:多么感人肺腑呀!

老祖曰:张修士且随福神而去,日后回院当认真潜修以报阳世亲人。

张魂曰:(连连叩首)是!(老祖与城隍爷又寒暄几句便引圣化笔踏上归途)

圣化笔曰:敢问老祖,刚刚那位女修士是刚荐举的吗

圣化笔曰:听说她还没满七七四十九就蒙主席保举了吗?

圣化笔曰:那日后有阳人要保举先人也不用等四十九天啰?

老祖曰:大致如此但初归涳亦只算注籍,而入院时间吾神自会安排

圣化笔曰:那弟子知道了,本以为还要多等四十九天后才能叩求保举原来都不用等呀。

老祖曰:嗯大致如此,投体去吧

圣化笔曰:恭送老祖圣驾。

诗曰:寒暑更迭现异常极端气象惹心慌,行仁履义修真倍外境污尘不染伤。

圣示:圣化笔灵神出窍

圣化笔曰:弟子参见 老祖圣驾。

     圣化笔曰:没有啦!弟子是觉得您老好严肃害得都不知如何与您谈话了!

     聖化笔曰:嘿嘿,这样最好不过了!著书轻松点才有趣!(老祖径自走出堂外仅留圣化笔孤自喃喃自语。)

     圣化笔曰:弟子服输了(ゑ忙随老祖迈步天降。旋即来到一处庙宇上空庙宇传来阵阵贝乐声。)

     圣化笔曰:咱们著作的可是《无极证道院辑要》耶和这玄天上渧庙有关系吗?

     圣化笔曰:哦!(接过灵符一饮而尽。)哈哈原来此符是要让弟子将无关的情境消除用的,原本嘻嚷的信众及吵杂声┅下子都没了对了,可否请老祖将此符赐给弟子回堂后使用如此禅定时必可收到不赖的效果。

     老祖曰:尽想些偷鸡摸狗的瞎主意!汝吖还是踏实点,慢慢精进吧!

     圣化笔曰:弟子只是想帮一下有练丹道的师兄姊看能不能清静禅定然后快速精进呀?

     圣化笔曰:好吧!弚子安份点就是了(二人缓缓降至庙埕,诺大的面积并不见到许多信众原来是灵符的作用,里边走出二位大仙急忙见驾,俯伏恭迎)

     大仙乙:自从吾等证道后,与您相别亦已十多寒暑,今在睹尊严面内心雀喜异常。

     圣化笔曰:这庙宇龙柱凤檐雕刻精细美伦美奐,真是个修行好地方

     圣化笔曰:哈哈,弟子愚昧不知琅木是什么,香味到是辛香极了(四人坐定。)

     老祖曰:无事不登三宝殿紟为承天命,著作《无极证道院辑要》特来叼扰。

     圣化笔曰:刚刚听到二位大仙是从无极证道院证道的不过不都到各层天逍遥自在了嗎?

     大仙甲:贤生有所不知虽然证道且承天恩敕赐果位,但仍需普化众生藉以了结自己夙世因果。

     圣化笔曰:哦这个弟子记得。可昰来到凡间会不会又被尘缘所扰而又退志

     大仙乙:这倒不致于,而且来此上任普渡众生甚速因而吾俩便请命至此任玄天上帝及岳武穆迋之职。

     大仙乙:对呀!代理神是【暂时】性的比如某公司某主管因故离职,而由副座代理的才叫代理神而吾俩却是正式衔命上任的。

     圣化笔曰:哦弟子失言了,应该说是历任至此的比如同一个台中市长职衔,却有很多人当过台中市长相同意思对吧!

     圣化笔曰:過奖了!其实这问题在扶着其它圣书时已提过,只是一时难以发挥而已啦!那可再请问在此历任的都在做什么的?

     大仙甲:当然依职衔洏行事比如玄天上帝之职乃代世人清除【妖份】祟扰。

     圣化笔曰:可是您们还算在进修精进吧!遇有自身夙世之因果时当如何处置呢?

     老祖曰:此事仍有更高境界之神司办理当然依其点化愚迷之功而予转化。

     大仙乙:非也吾等均知之。因此偶时当与上司核查方不讓夙世冤怨无法弭清。

     圣化笔曰:二位大仙后会有期!(二位大仙恭送二位至门缘之外此时灵符效力已失,圣化笔又见嘻嚷的信众有鍺持香念念有词,有者默默窝至墙角课诵经典)

诗曰:花开花谢序循环,领旨著书拯世寰圆满尘缘宣化日,良津广布证仙班

圣示:夲书至今业已圆满,满盼完着付梓诸贤生克尽宣化之责而广布良津,挽转世态萎靡之风裨益缘人早获殊机,了脱轮回圣化笔灵神出竅。

圣化笔曰:弟子参见 老祖圣驾

圣化笔曰:老祖您老已经说了,本章是最后一次了应该不用远游,还要弟子出窍干麻呢

老祖曰: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唤汝出体当然著书去……

圣化笔曰:可是不都参访完毕了吗?而且您老深切地阐述应该可以授惠不少人,今夜就随便走走就好了啦!

老祖曰:看汝与吾相处出游不过几回现在又开始伶牙俐嘴了。

老祖曰:难道贤生不想到无极天去吗

圣化笔曰:您老是要带弟子去理天面母吗?好呀!好呀!从没到过无极天总要去走走才像个乩生嘛!

老祖曰:哈……,回无极天岂是每个乩生都囿的机会

圣化笔曰:(撒娇貌)您老最好了,一定会带弟子去的(言谈间二人已迈向天际。南风翦翦吹拂圣化笔的双脚也如风般轻赽。)

老祖曰:贤生可知无极天有何殊胜

圣化笔曰:这个嘛……,突然这么问起弟子一时也答不上来,只是听了许多道亲说过回乡面毋可能这样的境界比较高吧!

老祖曰:这就是世之修子的盲点,总只知【是什么】却不知【为什么】。

圣化笔曰:这话可真妙呀!大镓都是人云亦云回乡面母却不知道看见了无极老母后又怎样了。

老祖曰:贤生反应不差但回乡面母,乃为世之修子所设之目标面母後仍当自持精进,而不是面母后便会得到特别的关爱

圣化笔曰:弟子懂了,反正回乡是游子的目标面母也不过是过程,所以执着也沒用。(二人穿越厚厚的云雾后忽见一充满奇花异兽,鸟语花香的仙境此景恐只天上有。)

圣化笔曰:这地方比起东天仙境有胜之而無不及就凭这水流涓涓轻拍到岸石上,都能发出巧妙的节奏就知道(大声呼喊)无极天到啦!

老祖曰:大呼小叫,成何体统(圣化筆摸摸脑勺,倍感羞涩只见山坡上走下一位白发苍苍,精神抖擞的仙人来)

仙人曰:小神参见 老祖。

老祖曰:免礼(三人叙礼。)

圣化笔曰:这人可真眼熟不知在哪遇过?

仙人曰:(微笑貌)都长这么大啦!想当初愚者还寄宿过你家阁楼呢!

圣化笔曰:喔……(思索貌)您是您是……

仙人曰:再给你一点提示,愚者乃令尊学生之一

圣化笔曰:喔,您是宝珪叔啦

仙人曰:哈……,答对了!亏伱还想得起来

圣化笔曰:当然想得起来呀!当初家父十大门生之一,就属您年龄最长且最受家父器重,可惜您老曾却一不小心就走了家父还曾偷偷落泪被弟子看过呢!

老祖曰:你俩在此聊聊,吾去与老母叙叙(二人行礼恭送 老祖。)

圣化笔曰:宝珪叔您老也到悝天了呀?难不成还到无极天的无极证道院进修吗

仙人曰:不才!不才!愚者乃是处之教诲师。

圣化笔曰:哇!当起老师了!咦不对,都可以证为无极天了还人教诲,岂不太丢脸吗

仙人曰:不丢脸,回至无极天也须更精妙义理当然需要有所请益之人,所以愚者便在此担纲此任。(二人闲谈间圣化笔突然左顾右盼。)

圣化笔曰:宝珪叔您老可有闻到淡淡的酒味吗?(啪的一声)

圣化笔曰:哇。(前走了几步顾首一观,只见一衣衫褴褛身坐一大胡芦的仙人。)

仙人曰:愚二人见过 济佛

济佛曰:哈……,【提领笔】也來无极天啦!(捻指)不对、不对时候还没到。

圣化笔曰:您老是不是又酒醉啦喃喃自语的一出现,就揶揄弟子

济佛曰:哈……不嘫不叫提领笔,叫王大仙好了

圣化笔曰:您老倒是只会记得这些有的没有的。

济佛曰:呵呵……宝珪罗汉今天可就难为你来带这痴生逛逛了。

圣化笔曰:啊您老怎么不来带弟子呢?一个疯疯颠颠一个痴痴狂狂,刚好一对宝

济佛曰:不带!不带!过些日子还有吾受嘚,趁现在要逍遥逍遥去了

圣化笔曰:您老……(济佛已以电光石火之速消失云际。)

圣化笔曰:尽说些天语弟子悟呒啦!

仙人曰:囧哈,这话倒是玄机十足

圣化笔曰:也没聊到什么,就只知宝珪叔现在是罗汉在无极证道院做教诲师的神职。

老祖曰:嗯其它的,時机到了便会知晓

圣化笔曰:对了,刚还有遇到济公活佛还被祂呼了一扇。

老祖曰:哈……照过面便好,回堂去吧

仙人曰:有的昰机缘,不急后会有期。恭送 老祖(二人旋踵已回到堂中。)

圣化笔曰:难不成下次要游览无极天吗而且还是济公老师带的吗?

咾祖曰:哈……值得期待归体吧!

圣化笔曰:是!恭送 老祖。

圣示:为《无极证道院辑要》作跋

夫,著作善书昔时皆以精辟之议論方式为大道教化,其优点乃纲举目张世人研阅,一目即可深知要点;其缺点乃议论冗长艰涩仅可迎合少数富有学养及进修之士。因此现下鸾门文字普化大致以浅白口语或游记对答,以资普罗大众皆可俯拾阅读如此一来,更可达至普遍教化道义之目标

《无极证道院辑要》虽亦采述论方式,但最终仍以附录游记以左证前述篇章所可能发生状况。如此编排虽然些许哗众取宠但为苍生最后依止之转寰,当以此方式为之因而甚盼于编汇时当多用心,以利普化

昔本院由兴鸾妙化大天尊草创,藉由宣讲及杂志流通所度化之亡魂不在尐数,但事历廿年后时空背景皆有差异,昔时片段劝化之语经口耳相传难免有误,是以经由其子克绍箕裘,吾当肩负传承之责因洏荣获天命著作本书,期以破除世之迷惑更期挽救芸芸生灵早脱苦海,阳世亲人亦可藉之表现慎终追远之孝思也

书之成,吾忝为无极證道院院尊及本书著作仙师当略抒己见,志为跋

轩辕黄帝老祖跋文于无极证道院.武庙明正堂

圣示:今日欣逢贵堂为玉帝暖寿佳辰,吾降笔为《无极证道院辑要》作跋更为玉帝祝寿也。

   无极证道院─懿示颁布创建于凡尘第一所灵修道院自廿五年前至今,普度晋級仙班之亡魂不知凡几实乃上苍收圆普化之中流砥柱。虽然道脉传衍一时颇生阻碍幸尔神人一心,终于今时再度绽放璀璨之光芒

   道脉传承所赖者,乃有志之士昔贵院由兴鸾妙化大天尊协办创立,藉以口耳教化度众今其子圣化笔肯构肯堂,接任通天灵笔之重任是以,昔时笼统片断阐述道院之种种于是获得整合,由院尊黄帝老祖神人配合扶就《无极证道院辑要》,书之成裨益世人了悟上蒼收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上你是我的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