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是打嗝家长总是让孩子好好学习?

  披上一个可爱的小马甲。变身~~咻咻  首先,我必须要说,天下的父母都是疼爱自己的子女的。(除了一些没有人性的人之外)  父母对子女的爱多么伟大多么的无私,大家都知道,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感谢父母养育我们, 爸妈我爱你  说以上这段话是为了避免下面有人说我没良心,爸妈把我养这么大还来责备他们。  我不是责备,楼主身为祖国的花朵,以后也会孕育祖国的花朵,只是想要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把上一代一些教育误区指出来,希望同样的错误不要再重演在我们的下一代身上。  我们总是听说“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真是优秀啊。从小到大都是考第一,什么都是名列前茅,让我们那么的触不可及。  但是我们的父母从没有想过,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不够优秀呢?出了指责之外,爸爸妈妈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其实是你们没有给我们营造一个适合“学习”的性格呢?
楼主发言:14次 发图:0张 | 更多
  我会有这样的感触,是因为楼主以前是一个学习非常不好的孩子。我是学校的问题学生,不穿校服,忘写作业,跟老师吵架,留校写检查,被认为早恋等等。后来搬来国外我也不好好学英文,高中混完了就去了一个报名就能进去的city college混日子。  四年前,楼主发奋努力,现在是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但是由于以前在city college的成绩太差,所以即使现在的成绩再怎么优秀,也会被以前的坏成绩拖累。每次楼主看到自己的GPA, 都觉得好后悔以前没有好好上学。现在再怎么挽救,楼主永远都不可能去常春藤那样的大学,望尘莫及。(想到这里就觉得好难过,还没有高考的孩子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不然将来一定会后悔的!)
  0.0  
  我是学心理学的。(我发现这专业真tm不适合我!!!)  当我发现我很讨厌看书的时候,我就在想,我为什么这么没有耐心呢?为什么有些人就可以看书看好几个小时,可以那么的投入呢?  我仔细的回想,从儿时开始回想,我发现,是因为我的父母没有给我培养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没有培养我的注意力。更没有培养我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
  对于天生的学霸来说,读书不是什么难题。但是对于一个我这种问题学生来说,要坐下来老老实实的学习,简直就是一个酷刑。第一年发奋图强的时候,我看书最多看5分钟。那就是我的极限了!!!现在我也依然不是一个能坐下来静静看书的主,最多就看一个小时,我就烦了。  给不爱学习但是想要学习的人一个建议:读书读不下去的时候,就休息一下。读5分钟,玩5分钟。或者换一个科目的书看看,就不会那么无聊了。然后逐渐的延长读书的时间。学习不是靠天分,是靠一个习惯。慢慢的改变学习习惯,成绩就自然会上来了。我现在的专业需要大量的阅读,所以我都是看这本一个小时,再看看另一本一个小时,然后再换回来。就不会那么无聊了。
  我不是说他们不爱我,不教育我。我父母在道德伦理人品还有礼貌方面教育的非常严格。奈何我爸爸虽然是高中文化但是却是个成功的生意人,所以以前他不信奉教科书跟什么大学学位硕士学位什么的。(当然他现在非常重视这些)  所以小时候的我,就是整天吃喝玩乐。我父母就觉得小孩不应该有太多的学业压力,就应该快快乐乐的成长。当我全班的同学都在上校外补习啊,每天拿了好多课外试题去教室利用课间时间学习的时候,我就是每天玩玩玩。有时候还请假去国外旅游。(我觉得我父母脑子让驴踢了!好好的孩子不让他上学请假去旅什么游啊!!!!!!!!)
  MARK。  自从我的父母忙着赚钱之后很少管到我,也陪不了我。我成绩也不好。现在工作了,看单位的同事对自己孩子学习生活上的关心,我想说我是不是你们捡来的啊!!!
  老师找我父母谈,说怕以后考不上初中啊(当时初中还是要考的),要加紧补习抓紧成绩啊之类的。但是我家当时一直都在准备移民所以我爸妈也不担心我考初中的事。我就更加肆无忌惮的玩了。。。=。=  后来确实小学毕业了,我上了一个学期的初中就移民了。(我那届开始正好不用靠初中了,楼主乐死了当时,还傻拉吧唧的觉得那些好好学习为了考初中的人真傻碧,幸好我没学习。你们说我那是多么欠揍的心态啊!!!)  来了国外,我就以为英语是会自然而然学会的。大家都是这么告诉我的,告诉我说“你年级这么小,学英语很简单,很快就学会了”  然后我就跟一傻碧一样的真的以为我很快就学会了,于是我完全的不用功继续玩啊玩,不背单词不看书,而且我当时住在一个中国人很多的地方,所以我就只跟班里的几个中国小伙伴们聊,完全无视外国人存在。  我以为我会自然而然的学会英文的。。。。。。我一直这样以为。。。。但是一直到高中结束那年,我tm还是没有学会英文!!!!!!!!!!(我们全校200来个中国孩子,都不会说英文。。。因为我们就活在自己的小圈圈里面,拒绝跟外国人沟通,外国人也不愿意跟我们沟通)
  然后我就不淡定了。。。。高中毕业了。正确的说是上完了,因为我英文不好,成绩又不好所以拿不到毕业证书。  我就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啊。。。不能一辈子只跟中国人玩吧?那我来美国干什么?回国之后让人家发现我不会说英文这该多么丢脸啊!!!!!!  我就去了一个中国人比较少的地方报名了一个是个人类都可以去的大学,这里俗称city college. 两年制。读完了之后可以转学去四年制的正规大学。当然要读完了,而且成绩不好就只能去成绩不好的正规大学,成绩好也是可以去顶尖的学校。
  那时候我又开始做梦了,就如同当时做梦的以为英文是自然而然就能学会完全不用付出任何努力的白日梦一样,我有一次的做梦的以为自己可以去顶尖的学校。  但是,我英文都说不全乎还指往什么好成绩啊!!!!根本看不懂所有科目的教科书啊!!!!!!!!!  我发愤图强了一个学期学英文之后,我就放弃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美梦。  我就回到了华人区去了另一家city college,有一天没一天的上着学。每天脑子里想的就是谈恋爱啊,打扮啊,名牌啊,帅哥啊,夜店啊,抽烟喝酒派对啊。每个学期的成绩就是F, 或者C  当年我的GPA一直徘徊在2.6
T.T,关键是我自己觉得还不错啊~起码我不是2.0以下啊~(你们看看我当时做人多没要求,跟一个废物没两样)  但是!!!但是!!!!!在我做迷途羔羊的时候,我父母干什么去了?他们告诫我了,劝告我了,要好好学习。但是我都这么大人了你们才来说这些废话有毛用啊?一个从小就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死孩子你现在说几句“好好学习”就能管用了???
  我想培养我的女儿喜欢学习,不知道怎么培养,如果真的不爱,我也不强求了,健康开心就好
  现在我已经远离了当初那些猪朋狗友。也不是说他们不好,只是人各有志。既然我想要好好学习,那么我就应该远离一些比较喜欢玩的朋友。当然我们还是有联络的,友谊还是存在的,只是我没有时间跟他们聚会了而已。  我那些朋友们也都是一些品性善良的孩子,但他们为什么也不爱学习呢?  其实我们都是有一个共同点。我们的父母都太忙碌了,他们没有时间去真正的培养我们的学习兴趣,阅读习惯等等。  但是他们不是不在乎,要不然他们也不会总是提出“别人家的孩子”这件事情。  有哪些父母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  可他们却只会嘴上责备我们,他们却不知道,我们今天不爱学习,除了我们自身的原因之外,父母从小的教育跟以身作则也深深的影响了我们今天所做的行为。  如果儿时我不是每天妈妈塞张纸给我画画让我安静,不是司机当我的玩伴,不是每天跟着父母去应酬连写作业都没时间,而是当我画画时父母陪伴左右刺激我的想象力,培养我的注意力,或者是每天有一个特定的时间陪伴我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或者是在我学钢琴的时候不是任由我三分钟热度。  如果爸妈你当年可以再耐心一点点,也许今天的我会很不一样。  也许我不是问题学生,也许我来美国就很顺利的好好上学拿好成绩读顶尖的大学。  当然,我不能把这一切的过错归咎于父母。所以今天的我也已经是一个奋发图强的孩子。我只是可惜,当年我如果早一点受到启发,也许今天一切都会不一样。
  @玻璃外表石头心 10楼
17:11:56  我想培养我的女儿喜欢学习,不知道怎么培养,如果真的不爱,我也不强求了,健康开心就好  -----------------------------  其实小孩都是不喜欢学习的。  我虽然还没有孩子,但是我身边还是有一些学霸存在。他们的父母真的是从他们小时候就用了很多心思陪伴他们读书。培养兴趣  建议你每天都有一个固定的时间陪她阅读。而且我在读儿童心理学的时候有读过就是,孩子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将来可以培养读书习惯的一个要点。  如果孩子生活上是谨条有序的,那么将来在读书的时候会很善于找出学习重点,规划学习策略等等。
  @给我个面子算了 6楼
16:49:06  MARK。  自从我的父母忙着赚钱之后很少管到我,也陪不了我。我成绩也不好。现在工作了,看单位的同事对自己孩子学习生活上的关心,我想说我是不是你们捡来的啊!!!  -----------------------------  是的,咱们现在这代人开始比较注重陪伴孩子学习,注重孩子的学习生活跟习惯。咱们的父母感觉就是比较放养。其实也不是他们的错,当时的社会也不像现在这样。咱们父母毕竟大部分的文化水平也只是高中而已。所以不懂得培养学习习惯什么的,还是可以理解的。
  TAT 都没人看呀。  好吧。  难道只有我的父母是没空培养我的学习兴趣的么  大家都是学霸出身。  没人理解问题学生的痛TAT
  ~LZ我来安慰你,给你一碗绿豆汤~  其实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嘛  什么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不是说钱不钱的,而是说,能在孩子读书的时候给予辅导和指引的父母,肯定比在客厅搓麻将然后扔给你一台小霸王学习机的强  能认真为孩子做出长远规划、给各种兴趣发展培植土壤的父母,肯定比自己混日子然后扔一句你看别人家孩子怎么做的要强  哪怕没知识没能力,摆个态度也是有用的~
  同感  比方说我是适合被夸赞的人= =  被夸奖就会变得更好,但是被骂会容易放弃  反正从小就有这样的想法  在别人心中是伟大的话,要变得更伟大来保持地位很容易  但是如果是卑劣的,要扭转这种负面印象却很难  所以按照效率来说我会选择从伟大变成更伟大。。  当然这个和大多数东西我自己都不太在乎有关  不在乎所以被打上卑劣的标签也无所谓- -  可是我爸妈却很喜欢走那种,你考了99时候他们说为什么你有1分没有拿到,这样的话  很打击人的,小时候还因为这件事情哭了  越是被提醒要做什么越想要反抗,反而被说已经够了已经很好了的时候会想要更好。。  但是家长总以为你好了之后就会得意忘形  是被定式思维给困住了吧
  @歪道道三姨太 15楼
17:28:21  ~LZ我来安慰你,给你一碗绿豆汤~  其实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嘛  什么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不是说钱不钱的,而是说,能在孩子读书的时候给予辅导和指引的父母,肯定比在客厅搓麻将然后扔给你一台小霸王学习机的强  能认真为孩子做出长远规划、给各种兴趣发展培植土壤的父母,肯定比自己混日子然后扔一句你看别人家孩子怎么做的要强  哪怕没知识没能力,摆个态度也是有用的~  -----------------------------  是的。我小时候家里给的物质上的真的很丰富。我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但其实我现在长大了,才发现物质不是我最需要的。我最需要的是给我一个一生受用的一种学习态度。  唉。。。以后我有孩子,我一定会陪伴在身边培养她的兴趣发展的。让她将来的路可以真正的好走一些。而不是只是用钱给她铺好了路。我父母差点就把我培养成了毫无用处混日子的废物了。
  @烟夕罗_柊 16楼
17:41:39  同感  比方说我是适合被夸赞的人= =  被夸奖就会变得更好,但是被骂会容易放弃  反正从小就有这样的想法  在别人心中是伟大的话,要变得更伟大来保持地位很容易  但是如果是卑劣的,要扭转这种负面印象却很难  所以按照效率来说我会选择从伟大变成更伟大。。  当然这个和大多数东西我自己都不太在乎有关  不在乎所以被打上卑劣的标签也无所谓- -  可是我爸妈却很喜欢走那种,你考了99时候他们说......  -----------------------------  我父母就是太夸奖我了。。。。  唉。。。  其实夸奖跟适当的鞭策都是需要的。是要平衡的来才可以让孩子进步。  我父母眼里我就是个天才啊,哪怕现在我成绩好了,他们也认为是因为我聪明,看不到我付出的努力,看不到我多么辛苦才改变了生活方式。
  烟夕罗_柊
17:41:39  同感  比方说我是适合被夸赞的人= =  被夸奖就会变得更好,但是被骂会容易放弃  反正从小就有这样的想法  在别人心中是伟大的话,要变得更伟大来保持地位很容易  但是如果是卑劣的,要扭转这种负面印象却很难  所以按照效率来说我会选择从伟大变成更伟大。。  当然这个和大多数东西我自己都不太在乎有关  不在乎所以被打上卑劣的标签也无所谓- -  可是我爸妈却很喜欢走那种,你考了99时候他们说......  -----------------------------  @君洛霞 18楼
17:50:35  我父母就是太夸奖我了。。。。  唉。。。  其实夸奖跟适当的鞭策都是需要的。是要平衡的来才可以让孩子进步。  我父母眼里我就是个天才啊,哪怕现在我成绩好了,他们也认为是因为我聪明,看不到我付出的努力,看不到我多么辛苦才改变了生活方式。  -----------------------------  我真心是不能被鞭策的。。  一说我不好之类的立马想放弃- -  而且我完全没有被夸之后松懈的举动过  不知道为嘛他们还是喜欢鞭策啊。。  夸奖的那个平衡点已经在我心里了吧,鞭策一下对我来说就太多了不平衡了  怎么说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需要的也不一样  实在不能套用自己或者想当然去做  至少我真心属于那种只要一骂我我就会记仇的人。。玻璃心完全不能被骂
  双一流就该高一格,要不然社会怎么发展,让不好好学习的孩子也和好好学习的孩子一样,那谁还学习,那样社会还能进步吗?,那不就回到吃大锅饭年代了吗?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强烈推荐!
教育改革从家长教育开始
大家经常问这样的问题: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区别是什么?如何改革中国教育?中美教育区别可能很多,但大家都忽视了中国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家庭教育缺失。
大家对教育不满,主要体现在哪里?无非是孩子们出了问题,即现在的学生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动辄离家出走,或者轻生;只知道做题,创造力差,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太自私,团结协作能力不足,等等。这些,归根结底还是做人的问题。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但目前中国家长在这方面是严重缺失的。家教是什么?是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往往体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比如感恩、尊重别人、基本的规矩等等,其实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首先取决于父母。
但遗憾的是,家长们对此几乎没有太多的重视,更谈不上正确的教育理念、人才观念。一谈到家教,就变成了花钱请老师教文化课,而不是家长的身体力行。中国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很舍得花钱,不惜砸锅卖铁,却忘记了自己的责任与付出。更有甚者,一些权贵和富有人群,用金钱换责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花巨资让孩子一个人出国留学,表面上为孩子做出贡献,实则是不负责任。
一旦孩子出现问题,我们经常是指责学校、社会,而不是反思自己。当我们控诉应试教育的时候,我们是否反思自己也是一个积极的推动者?是否逼迫孩子报了很多的辅导班?当我们指责社会无序时,我们是否给孩子做出了表率?
如果不是从事专门研究工作,那么,在学校学的知识大部分都会遗忘,但是,协作、感恩、创造力、想象力、忍耐力、反省能力等等,最终会沉淀下来,而在这些教育方面,家长可以也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美国的教育制度与理念并不完美,在美国,因为教育理念原因,家长不满意,有大约260万学生是在家上学的。在美国前10名大学中,有7%来自此类学生。家长们在以自己的力量去做调整,修正对美国教育的不满。
世界上没有一种教育制度与理念是完美的,美国也同样。大家觉得,中国教育目前问题很多,政府、社会舆论都在反省、检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很多中国专家动辄讲美国教育如何如何好。的确,美国的教育在理念上、方法上,都有其先进的东西,有值得汲取的地方,但是,我觉得,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同时,中国家长应当首先补上家庭教育这一课;教育改革,首先应当从改变家长入手,让家长们明白自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真正懂得如何引导孩子成长成才。
从世界角度来说,对于培养一个优秀的人,理念、做法其实没有本质的差别,比如付出,比如严格的规范与要求,待人友善、懂得感恩等等。因此,我们不需要动辄讲美国,而是应当先把本民族优秀的教育观念继承下来,把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发扬光大。家长到位,正确的理念到位,中国的教育问题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相关链接1:七种情况,造成家长对家庭教育不上心
1、认为孩子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与自己教育不教育关系不大;
2、认为自己忙,身心憔悴,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心力不足;
3、认为家庭教育是空洞理论,是听起来好听,用起来不管用;
4、认为树大自然直,对孩子放任之流,顺其自然,过问不多;
5、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学习的教育,学习的教育就是做作业,上补习班。
6、认为家庭教育就是让孩子们上各种辅导班,音乐、美术、弹钢琴等。
7、认为家庭教育就是提要求,至于怎么学习,不知道,也不愿意探究。
其实,家庭教育就是孩子生命成长的教育,就是让孩子们萌生会学习,善于学习,会生活,善于生活,会相处,善于相处的意识,并乐于去实践和探究。家庭教育,就是对“根”的教育,“心灵”的教育,只有“根壮”“心灵好”,状态好,才能“枝粗叶肥”,这恰是“庄稼养根,育人养心”啊!
处于今天的信息时代,我们的家长不学习,很难教育好孩子。因为身处急功近利的时代,很多人心浮气躁,跟着社会思潮走,被大众化思潮裹挟,缺乏理性思考,和长远的眼光。那么怎样做一名优秀的家长呢?请你针对以下,看看自己是什么样的家长?
第一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
第二层次:舍得为孩子花时间。
第三层次: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
第四层次: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第五层次: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看到这些,你是不是觉得自己该学习了,该提高自己了?
相关链接2:家长如何做好孩子的朋友和心理医生
面对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心理需要和困惑,做家长的应该怎么办呢?最重要的是,学习和掌握家庭教育的技巧,既做孩子的朋友,又做孩子的心理医生,帮助他们拨开心灵的迷雾。
1.家长首先必须了解孩子,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理解他们,才能帮助他们
了解,就必须善于聆听他们的心声,善于和他们沟通。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讲出内心的喜怒哀乐,耐心地听取他们对周围事物或发生的事件的评判。在他们讲述的过程中尽可能不要去打断,不要急于批评或评价。
当他们讲完后,你再用十分简练的语言对他的话做一个概述,帮他理清思路。这是他不但获得了尊重,也有利于他们搞清自己的思路,在互相理解与交流中增强家长的尊重与信任。在人际沟通基础上,家长还应培养孩子学会自己与自己沟通,心理学上称为内在性的沟通,即鼓励孩子时常和自己对话(脑海中的对话),也就是跳出自己的角色,以另一种角度来看自己,激励自己。
从目前的家庭情况看,不少家长还不善于亲子间的沟通,现在孩子不喜欢家长唠叨,已成为普遍现象。家长出于好意,不断重复简单的语言,老一套的问话,比如作业做了没有,考试成绩怎样等等,从小学到高中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以为这样才算尽到家长的责任,其实往往事与愿违,这种单调的刺激、说教的方法,使孩子易于造成厌烦和反感,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在表现形式上往往可能呈现对抗性质。
家长要了解孩子,指导帮助孩子,首先要认真学习家教知识提高家教艺术;对孩子说话,要理智思考不要责怪埋怨;叮嘱虽然重要,但要讲到点子上;要放心孩子,放心让孩子去做,做错了,吸取教训,无非花点“学费”;该管的要提出具体思路和要求,做后检查,肯定成绩,纠正不足。
2.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这也是帮助孩子消除困惑的方法之一。现代的孩子过多的享用和获取,他们只能接受爱,对父母的一句稍重的言辞,就感到受不了,就生闷气,就发脾气,于是家长就不敢再流露自己的不满情绪。其实这样并不能培养出成功的人才。
成功人才的心理基础可以用公式表述如下:成功人才=认知能力&情绪能力&行为能力。这其中情绪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如果孩子只能听赞扬的话,只能捧着、抱着,那是很难成功的。大家要知道爱迪生的成功与他妈妈南希的教育分不开。但南希并不是只给他关照,给他爱,她也有生气的时候。爱迪生从小思维就极其活跃,他想到如何能飞上天空,看到气球也能上天,就弄来了解能产生气体的药粉,和小朋友米杰利偷偷做“实验”。
结果,米杰利吃了药粉不久,肚子就痛得要命,幸而抢救得快才免于一死。这件事使南希十分生气。正是她的生气,使爱迪生懂得了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精神。
在表达情感时,要对孩子多鼓励,而不要替代。常常听到家长痛苦地说:孩子现在已经读高中了,过去他不会的功课,我还能教教他,现在这么多课,我再行也不能全包了它。请家教也请不起那么多呀!
于是,家长在学习这方面不能帮忙了,就在其他方面尽一切可能“帮助他们”。“去、去、去、去做你的功课,这些事不要你做。”这是高中生家长常说的一句话,似乎这就是“爱”。
其实,这样做的结果只会压抑孩子的发展,只会使孩子感到人生的枯燥、乏味,使他们失去行为的动力,成天处于一种消沉、烦闷之中。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应该也是个会生活的人,如果他只能读书,不会生活,他又如何立足于社会呢?
3.在做孩子朋友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了你还是孩子的父母,是他们生活、学习的榜样
这个界限千万不可模糊!美国一个青年期研究会的会长约翰.柯尔曼博士认为,孩子有很多行为都是与成人的行为变化有关。他说,成人对自己的习惯、情感和忧虑表现的日益开放,孩子常常效仿大人,大人与孩子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不清了。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孩子为什么产生不良行为。
要做孩子的老师和心理医生,家长要重视自身榜样的作用,要自律。我们常常看到有的父母要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从不学习,甚至到要晋升考试时,还作弊;父母要孩子诚实,自己却经常撒谎;父母要孩子讲究卫生,自己却不讲卫生。
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经常发现孩子的困惑很多来自家长的行为,他们会十分困惑地问:为什么大人那么“假”?为了减少孩子的这类困惑,家长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4.要帮助孩子学会交往
心理学对交往的研究提出了一个相互作用分析的理论,称作PAC分析理论。它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个性是由三种心理状态构成的,这就是:“父母”、“成人”、“儿童”状态。“父母”状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以训斥人的、权威的口气和行为与人交往。他们说起话来总是“你应该……”“你不能……”“你必须……”。
成人状态表现了客观的理智,这种人的行为表现是待人接物冷静,深思明断,尊重别人。这种人说起话来只是:“我个人想法是……”
“儿童”状态像孩子似的冲动,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这种人说起话来总是“我猜想……”“我不知道……”。而和孩子交往的理想状态是“成人刺激”和“成人反应”。这就是说我们与孩子对话时应该冷静点,都应该尽可能理智些,应该相互尊重,这样对话才能进行下去。
5.要教会孩子欣赏自己,悦纳自己
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一无是处的。我们常常发现,同一群人欣赏一副画,有的人赞不绝口,有的人却认为一钱不值。其原因只是人的看法、想法不同而已,这副画并没改变。我们人更是如此,同一个人,有的人会说你好,有人也会说你不好,如因别人一句褒贬之词,就把自己搞的情绪振荡不已,那么,你就会被情绪所驱使,就会陷入“情感的旋涡”。
我们要做情感的主人。要以我们的榜样和对孩子的真切鼓舞,帮助他们在情绪上逐渐学会独立,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悠悠自得品味人生,都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对于不足有信心赶上,对自己的优势要敢于展现。要相信自己一定是个有价值的人,是个成功的人。
6.要帮助孩子学会宣泄
当孩子有了不良情绪时,应该帮助他学会宣泄,或是让他到操场去跑一跑,或是放声唱一唱,或者与他信任的人谈一谈,这一切都必须让孩子明确宣泄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环境,合适的人选。今天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幸运的时代,这个时代比他们的先辈生活的时代有更多的机遇,更好的学习环境,更安定富足的生活。可是,这个时代又对他们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他们不仅面临着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挑战,而且面临着自我心理能力的挑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要经的起竞争和挫折的考验。
然而,许多孩子却常常为一点小事而情绪低落,他们可以为自己的长相、为自己的成绩、为自己的失败、为自己……而苦恼,以至不能接受自己。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为孩子心中有一块迷雾,因为他们还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
本文转自:空中父母学堂
编辑:Coco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总是打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