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古国在哪里的居民逃到哪里去了

新疆罗布泊发现新古城 或为楼兰古国都城_网易新闻
新疆罗布泊发现新古城 或为楼兰古国都城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罗布泊发现新古城 或为楼兰古国都城)
近日有消息称,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在罗布泊地区发现了新的古城。根据古城及周围墓葬遗物、古城建筑风格、古城地理方位等推测,该古城应为楼兰国的都城楼兰城。此次发现的古城依据自然地名被命名为“咸水泉古城”,该古城距离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发现的楼兰古城大约57.5公里。楼兰之所以备受关注,一方面它在历史上就享有盛名,另一方面楼兰背负的许多谜团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谜团一:曾经繁荣的楼兰古城为何突然消失?西域古国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曾经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根据《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郭之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然而这个历史上曾经的通商重镇,却在公元415年左右突然消失了,曾经繁荣的楼兰古城变成了一片荒漠,关于其消失目前有很多种说法。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毁灭于地形和自然变化。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在于楼兰古城的消亡大约在公元元年前后至4世纪,正是罗布泊旱化加剧的时期。楼兰古城依罗布泊湖泊而建,随着罗布泊向北迁移,干旱化逐步加剧,最后整个湖泊干涸,楼兰不再是沙漠绿洲。更有人曾将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的古城连接起来,发现这条线上包括楼兰王国在内的所有古城,几乎在同一时间段突然消失。也有人认为楼兰的消亡,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楼兰人乱砍滥伐致使水土流失、气候反常,最后必然造成王国的消亡。在出土的汉文简牍中,可以了解到楼兰士兵口粮减少的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楼兰环境恶化后的困顿。还有人认为楼兰消失于战争,但这一说法并不被业内人士认可。专家表示,从考古发掘来看,楼兰古城里并没有战争的痕迹,各种珍贵的文献、金银财物,也都在废墟中被大量发掘出来。被广泛认可的是,给楼兰最后一击的可能是瘟疫和疾病。有证据显示,在1000多年前楼兰发生了大规模的瘟疫和疾病,许多楼兰人在这次疫病中失去了生命,侥幸存活的人纷纷逃离楼兰,远避他乡。至于这场灾难到底是由于生态破坏还是由于经济颓败,抑或是外来病毒入侵,目前尚无定论。谜团二:高鼻深目的楼兰人到底是什么人种?除了楼兰消失之谜外,从楼兰出土的几具女尸,在她们保留了几千年的面容之下的血缘之谜,更让人迷惑。1934年瑞典人沃尔克·贝格曼在小河墓地发现了一具女尸,“高贵的衣着,中间分缝的黑色长发上戴着一顶装饰有红色带子的尖顶毡帽,双目微合,好像刚刚入睡一般,漂亮的鹰钩鼻……”由此可见,这位被人们称为“楼兰女王”的美女具有明显的欧洲白种人特征。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疆文物考古领域的著名学者穆舜英和同事在孔雀河下游支流的考古活动中意外发掘出一具女性干尸,史称“楼兰美女”。这是一具戴插着羽毛的尖顶毡帽的女性木乃伊,距今约有4000年历史。女尸的牙齿、毛发、指甲都保存完好,甚至长长的眼睫毛都根根可数。她仿佛刚刚睡去,那健壮的骨骼、古铜色的皮肤让人相信她随时会站起来奔跑。她“脸面清秀、鼻梁尖高,眼睛深凹”“深褐色头发蓬散披在肩上”。最初,考古学家从当时的体质人体学研究初步认为“楼兰美女”欧罗巴特征比较明显,但最近一些年,中外科学家通过复杂的DNA分析,判断“楼兰美女”其实是黄种人和白种人的混合体,其基因上兼具东亚、中亚和欧洲人的特征。英国人类学家基思发现,楼兰人具有显著的非蒙古人种特征。德国人类学家约尔特吉等更进一步确认,楼兰人具有明显的印欧人特征。北大考古系教授林海村则认为,楼兰人就是一支漂泊在东方的印欧人古部落。谜团三:国破家亡后剩下的楼兰人去哪儿了?曾经,在丝绸之路上作为中国、波斯、印度、叙利亚和罗马帝国之间中转贸易站的楼兰是世界上最开放、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却一夜之间神秘消失。楼兰人去了哪里?现在还有后裔吗?是很多人一直追问的。
对于楼兰人的最终去向,考古学家的论文中没有精确的结论,但业内普遍认为,在经历了国家消亡之后,余下的楼兰人迁徙到其他的西域邻国,有的没入鲜卑、吐谷浑等其他民族,有的逃入塔里木河边缘的荒僻地带,最终在中原文献中销声匿迹。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专家郭物认为,楼兰人后裔的迁徙,是一条由楼兰、罗布泊、辛地、辛格尔、迪坎尔组成的渐进线路。已故的西域文化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镰经过实地考察后,曾发表文章指出,废弃于20世纪20年代的阿不旦渔村便是古“楼兰遗民”的最后聚集地。杨镰认为,在罗布泊湖畔始终生活着一支以渔猎为生的民族,他们是随着罗布泊的不断“飘移”而转到这里定居的,他们在此至少生活了200年,是“楼兰古国”的最后遗民。据《科技日报》
本文来源:天津网-城市快报
责任编辑:彭照_BJS3392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知识点 & “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为根治匈奴大患,决心联...”习题详情
111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0.1%
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为根治匈奴大患,决心联络西方的大月氏等国,夹击匈奴,彻底打败匈奴。他下了一道诏书,征求能干的人到大月氏去联络。当时,谁也不知道大月氏国在哪儿,也不知道有多远。要完成这个任务,可得有很大的勇气。张骞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首先应征。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就派张骞带着一百多个人出发去找大月氏。但是要到大月氏,一定要经过匈奴占领的地界。张骞他们小心地走了几天,还是被匈奴兵发现,全都做了俘虏。匈奴人没有杀他们,只是派人把他们分散开来管住,只有堂邑父跟张骞住在一起,一住就是十多年。日子久了,匈奴对他们管得不那么严。张骞跟堂邑父商量了一下,瞅匈奴人不防备,骑上两匹快马逃了。他们一直向西跑了几十天,吃尽苦头,逃出了匈奴地界,张骞等人继续向西行,终于在一片水草丰茂的草场碰上了几个牧民,经过攀谈,他们才知道此地是楼兰国。楼兰是由汉朝进入西域的第一个国家。此后,张骞等人先后经过疏勒国、大宛国、康居国等七个国家,最后在阿姆河北岸,见到了大月氏国国王。张骞手执旌节,向大月氏国王说明了来意,大月氏国王又惊又喜。但如今的大月氏国已远离匈奴,人们也已安居乐业,大月氏国王无心再向匈奴报仇雪恨了。大月氏国王隆重宴请了张骞一行人。在劝说大月氏国王的努力失败之后,张骞一行人在大月氏人指引下,取南道,从疏勒国东行回国。然而,在翻越祁连山时,他们不幸又碰上了匈奴骑兵,再次被押送到单于那里。一年后,匈奴发生内乱,张骞趁机找到堂邑父上马远逃。13年。去时,张骞风华正茂;如今,头发花白,年近半百。张骞详细地向汉武帝陈述了13年来他所周游的西方各国的情况。武帝眼界大开。为奖赏张骞,拜张骞为太中大夫,拜堂邑父为奉使君。读了上面的这一材料,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2-江苏大丰万盈二中初一上学期期末复习(B)历史试题
分析与解答
习题“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为根治匈奴大患,决心联络西方的大月氏等国,夹击匈奴,彻底打败匈奴。他下了一道诏书,征求能干的人到大月氏去联络。当时,谁也不知道大月氏国在哪儿,也不知道有多远。要完成这个任务,可得有很大的勇气。...”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本题考查的是张骞出使西域。想法:张骞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西行,非等闲之辈所能为之,我们应学习他不畏艰难、不辱使命的精神。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为根治匈奴大患,决心联络西方的大月氏等国,夹击匈奴,彻底打败匈奴。他下了一道诏书,征求能干的人到大月氏去联络。当时,谁也不知道大月氏国在哪儿,也不知道有多远。要完成这个任务,可得有很...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为根治匈奴大患,决心联络西方的大月氏等国,夹击匈奴,彻底打败匈奴。他下了一道诏书,征求能干的人到大月氏去联络。当时,谁也不知道大月氏国在哪儿,也不知道有多远。要完成这个任务,可得有很大的勇气。...”主要考察你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与“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为根治匈奴大患,决心联络西方的大月氏等国,夹击匈奴,彻底打败匈奴。他下了一道诏书,征求能干的人到大月氏去联络。当时,谁也不知道大月氏国在哪儿,也不知道有多远。要完成这个任务,可得有很大的勇气。...”相似的题目:
如图,公元前后,在下图中这条要道的东西两端各有一个重要的文明古国,它们分别是西汉帝国和古希腊唐朝和天竺西汉和古罗马帝国元朝和意大利
阅读下列材料: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自西来?张骞始开西域之谜。──《汉书》(1)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分别在什么时候?(4分)(2)西汉政府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1分)&&&&
下列人物中,对丝绸之路的开通贡献最大的是霍去病张衡张骞卫青
“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为根治匈奴大患,决心联...”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为根治匈奴大患,决心联络西方的大月氏等国,夹击匈奴,彻底打败匈奴。他下了一道诏书,征求能干的人到大月氏去联络。当时,谁也不知道大月氏国在哪儿,也不知道有多远。要完成这个任务,可得有很大的勇气。张骞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首先应征。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就派张骞带着一百多个人出发去找大月氏。但是要到大月氏,一定要经过匈奴占领的地界。张骞他们小心地走了几天,还是被匈奴兵发现,全都做了俘虏。匈奴人没有杀他们,只是派人把他们分散开来管住,只有堂邑父跟张骞住在一起,一住就是十多年。日子久了,匈奴对他们管得不那么严。张骞跟堂邑父商量了一下,瞅匈奴人不防备,骑上两匹快马逃了。他们一直向西跑了几十天,吃尽苦头,逃出了匈奴地界,张骞等人继续向西行,终于在一片水草丰茂的草场碰上了几个牧民,经过攀谈,他们才知道此地是楼兰国。楼兰是由汉朝进入西域的第一个国家。此后,张骞等人先后经过疏勒国、大宛国、康居国等七个国家,最后在阿姆河北岸,见到了大月氏国国王。张骞手执旌节,向大月氏国王说明了来意,大月氏国王又惊又喜。但如今的大月氏国已远离匈奴,人们也已安居乐业,大月氏国王无心再向匈奴报仇雪恨了。大月氏国王隆重宴请了张骞一行人。在劝说大月氏国王的努力失败之后,张骞一行人在大月氏人指引下,取南道,从疏勒国东行回国。然而,在翻越祁连山时,他们不幸又碰上了匈奴骑兵,再次被押送到单于那里。一年后,匈奴发生内乱,张骞趁机找到堂邑父上马远逃。13年。去时,张骞风华正茂;如今,头发花白,年近半百。张骞详细地向汉武帝陈述了13年来他所周游的西方各国的情况。武帝眼界大开。为奖赏张骞,拜张骞为太中大夫,拜堂邑父为奉使君。读了上面的这一材料,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为根治匈奴大患,决心联络西方的大月氏等国,夹击匈奴,彻底打败匈奴。他下了一道诏书,征求能干的人到大月氏去联络。当时,谁也不知道大月氏国在哪儿,也不知道有多远。要完成这个任务,可得有很大的勇气。张骞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首先应征。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就派张骞带着一百多个人出发去找大月氏。但是要到大月氏,一定要经过匈奴占领的地界。张骞他们小心地走了几天,还是被匈奴兵发现,全都做了俘虏。匈奴人没有杀他们,只是派人把他们分散开来管住,只有堂邑父跟张骞住在一起,一住就是十多年。日子久了,匈奴对他们管得不那么严。张骞跟堂邑父商量了一下,瞅匈奴人不防备,骑上两匹快马逃了。他们一直向西跑了几十天,吃尽苦头,逃出了匈奴地界,张骞等人继续向西行,终于在一片水草丰茂的草场碰上了几个牧民,经过攀谈,他们才知道此地是楼兰国。楼兰是由汉朝进入西域的第一个国家。此后,张骞等人先后经过疏勒国、大宛国、康居国等七个国家,最后在阿姆河北岸,见到了大月氏国国王。张骞手执旌节,向大月氏国王说明了来意,大月氏国王又惊又喜。但如今的大月氏国已远离匈奴,人们也已安居乐业,大月氏国王无心再向匈奴报仇雪恨了。大月氏国王隆重宴请了张骞一行人。在劝说大月氏国王的努力失败之后,张骞一行人在大月氏人指引下,取南道,从疏勒国东行回国。然而,在翻越祁连山时,他们不幸又碰上了匈奴骑兵,再次被押送到单于那里。一年后,匈奴发生内乱,张骞趁机找到堂邑父上马远逃。13年。去时,张骞风华正茂;如今,头发花白,年近半百。张骞详细地向汉武帝陈述了13年来他所周游的西方各国的情况。武帝眼界大开。为奖赏张骞,拜张骞为太中大夫,拜堂邑父为奉使君。读了上面的这一材料,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相似的习题。新闻源 财富源
楼兰国三劫之谜
&&&& 00:32
  关于古楼兰国的灭亡,现在的史料已经有了很清晰的记载,一共有三劫:第一劫,公元439年,北魏君主拓跋焘兴兵武威。沮渠家打了败仗,公元441年11月,沮渠蒙逊的儿子安周领兵5000向西败逃,跨越流沙进攻楼兰国。公元442年春夏之交,楼兰王比龙在战场上占了上风的情况下,带领4000户楼兰国主体居民逃跑。楼兰因此元气大伤。史书通常认为楼兰国至此灭亡。
  第二劫,沮渠安周并没有为难投降的楼兰太子真达,真达在楼兰王城里迎来了第二劫。北魏军队大胜武威军之后,拓跋焘于公元445年下令亲征楼兰,将军万度归从凉州发兵,兵锋直指楼兰城下,真达再次“面缚而降”!被带到了当时北魏的首都,再没回来!
  第三劫,北魏派交趾公韩拔为鄯善王,继续镇守楼兰,但没能阻止公元491年-493年,北方兴起的游牧民族丁零人的狼骑,楼兰被破,“人民散尽”。
  看到这里,大家会问,既然楼兰国的灭亡经过这么清晰,它还有什么可以称之为谜团的呢?不要着急,后两步跟谜团倒是没有关系,但第一步,尤其是国王比龙的逃跑,真可谓谜团重重。比龙“跑路”之楼兰国机密
  公元442年春,北魏军队攻打北凉,北凉皇室子弟安周率领的军队到达楼兰城,困在楼兰城外十几里的地方。
  比龙想投降,北魏君主拓跋焘的使臣不许。
  3月底,安周仍不能攻克楼兰,他“退居东城”。楼兰国王比龙连夜率领一半的居民,也就是4000户人逃跑。
  比龙逃跑之前,他的儿子太子真达曾经阻挡,问他为何要跑,因为当时楼兰国有3000军队,即便安周有5000人,他们作为守城的一方实际上是可以守住的。交手了若干回合,事实也证明,北凉军队并没有占到便宜。
  《魏书·西域记》记载:“唇亡齿寒,自然之道也。今武威为魏所灭,次及我也。若通其使人、知我国事,取亡必近,不如绝之,可以支久。”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说:“(我认为),唇亡齿寒是自然的道理,现在武威被魏国所灭,接下来就会轮到我们,再要是让他通过不停地派遣使者知道了我们的国事,灭亡我们的日子就快到了,不如与其隔绝,还可以支撑的久些。”
  很显然,这个“国事”,不可以使其知,这才是比龙王惧怕而逃的真正根源。
  他跑了,楼兰大乱,4月,比龙的儿子真达投降安周。
  一个和尚引发的灭国之战
  昙无谶其人,昙无谶(意译法护),中天竺人。6岁丧父,跟着母亲做织工过活。他母亲看到沙门达摩耶舍受人崇拜,得到丰厚的供养,很为羡慕,就叫他去做达摩耶舍的弟子。10岁学念经,天资聪明,记忆力强,一天能背300多颂。他本学小乘,后来遇到白头禅师,辩论了100天,难不倒禅师。禅师便给他树皮的写本《涅盘经》,他读了以后,便专攻大乘。到20岁时,已熟习大小乘经典6万多颂。他受到《涅盘经》的启发才改小归大,后来他弘扬佛教即以《涅盘经》为主。他的译著一共36卷,强化鬼神系统和禁术咒语,宣讲万物有灵和多神主义,还有十二生肖、二十八星宿等内容。
  据说,他在楼兰与比龙的妹妹曼头陁林私通,事发后逃到了凉州。凉州统治者沮渠蒙逊见之大喜,称他为“圣人”。
  他是当时凉州僧侣集团的首领,“当时几乎没有一个中国知识僧侣,不加以研习”。
  后来,北魏主拓跋焘听到昙无谶会种种神术,派人到北凉迎取昙无谶。沮渠蒙逊既怕魏国强大不能拒绝,又怕昙无谶去魏国之后,对他不利,暗中派刺客在路上杀害了他。时为义和三年(433),昙无谶年49岁。
  公元428年,拓跋焘下诏书,让沮渠蒙逊把昙无谶送到京师大同来。沮渠蒙逊拖着不给。公元432年拓跋焘派遣使者出使武威,李顺见到沮渠蒙逊就是一句话:“如果不送昙无谶进京,我们马上就要加兵。”沮渠蒙逊贿赂李顺,秘密刺杀死了昙无谶。
  李顺回到朝廷帮其隐瞒。439年,大臣崔浩揭露李顺收受金钱的事,引得拓跋焘派尚书郎贺多罗私访凉州,贺多罗回来说他发现了许多问题,北魏灭凉后悉数沮渠蒙逊12宗罪,其中之一就是沮渠蒙逊杀昙无谶之前,曾经考讯过昙无谶。
  北魏因为昙无谶灭北凉,北凉则战败后逃至楼兰,吓跑了楼兰王比龙,这样说来,楼兰国灭亡也与这个和尚有关,那么,他究竟掌握了什么秘密使得他成为了灭国战争的导火索?假如北魏孝武帝拓跋焘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是为了自己的信仰才这样重视一个和尚的话,也许这一切就可以解释了,可惜他不是。
  北魏孝武帝厌恶佛教,“令魏境悉坑沙门”,自称一定要“除伪定真,荡除那些胡神的踪迹”。公元444年1月,太子拓跋晃再三劝拓跋焘说,不要让臣下滥杀僧侣,他反倒正式下了“灭佛法昭”:要求自王公以下至庶人不能包庇僧侣,限2月15日前送至官府,否则主人“门诛”,敢事胡神造像的“门诛”。各地凡有佛图形象及胡经,尽都打碎焚烧。“沙门无少长悉坑之”。
  但他却一定要昙无谶,没有得到之后,公元435年5月拓跋焘,一月之内多达20次遣使,前往西域。一个月之后,楼兰王比龙遣使入见拓跋焘。436年8月,6次遣使,437年3月,楼兰使者与龟兹、车师国使者一起朝献,拓跋焘派董琬、高明带着给僧侣的施舍和锦帛丝束等物,再次抵达楼兰。
  这样看来,很显然,他要昙无谶很可能跟一个原因有关,那就是“楼兰”,具体地说就是比龙王万分惧怕被泄露的“国事机密”。
  很多人说,你就扯吧,那个和尚怎么可能知道楼兰国的“国事”?可是不要忘了,他是因为什么从楼兰国逃到北凉去的,“与楼兰国王的妹妹私通”,哈,好有意思的罪名,也许他真的“私通”了,从人家王妹的嘴里得到了什么呢?很显然,拓跋焘和沮渠蒙逊心里都有类似的想法。
  古楼兰人的最终去向之谜
  比龙“跑路”以后,他的儿子与剩下的楼兰人或者做了战俘,或者躲入了沙漠深山,这些人的去向后来还断断续续在汉文史料中出现过,但比龙和他带领的4000户楼兰人在得到一句“西奔且末”后,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
  《魏书·西域传》中对比龙的去向记载得很清楚——西奔且末。可是,这不少于2万人的大部队真的到了且末吗?我们来看看。
  比龙是公元442年“跑路”的,他到底有没有去到且末没人能清楚,可是公元518年,有两个人到达了且末,他们的名字叫宋云、惠生。他们是佛教徒,去印度取经途中经过了且末,他们用自己的笔记录了当时且末绿洲的状况——约莫不超过百十户人家零零散散地居住着,绿洲面积很小,完全不像是能够容纳2万人的样子。
  此时距离比龙“跑路”不到80年,如果2万楼兰人真的到了且末怎么会没有留下一点痕迹?也许有人会推测,没有人了或许是在此期间爆发了瘟疫,那居住痕迹呢?不到80年时间并不足以抹杀一切,如果比龙和他的臣民真的到了且末,当留下一片宏伟的建筑群。
  《汉书·西域传》这么记载且末国“户230,口1610,胜兵320”,可见,它一直以来就没承载过多少人,且末绿洲的大小不是悬念。
  比龙带着人是否到过且末?以当时记载的且末绿洲的大小来看,不能够容纳那么多人,比龙作为国王不可能不知道。而且,他“跑路”的目的是“绝之”,是为了躲避北魏君主对他的窥视,跑到且末,且末无险可守,达不到他想要的隔绝目的,他真的会去且末吗?如果他没有去且末,他去了哪里?后来的安周在真达投降后往北去了高昌,比龙肯定不会往北走,往东会遭遇敌人,所以他选择了往西,可西边的且末绿洲太小,并不足以容纳他们这么多人,他还有什么选择?或许,往南,走进昆仑山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谁知道呢?
编辑:罗伯特
高清图集赏析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命案嫌犯潜逃20年后自首:逃亡生活太苦 太不方便了_凤凰资讯
命案嫌犯潜逃20年后自首:逃亡生活太苦 太不方便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围殴他人致死逃亡20年男子难忍他乡孤寂生活投案自首正义网郴州10月23日电(通讯员程伟林)二十年前,刘某军见同村人在与他人斗殴,二话不说直接上去&帮忙&,围殴黄某并致其
原标题:围殴他人致死逃亡20年男子难忍他乡孤寂生活投案自首正义网郴州10月23日电(通讯员程伟林)二十年前,刘某军见同村人在与他人斗殴,二话不说直接上去&帮忙&,围殴黄某并致其死亡。案发后,刘某军逃亡贵州,因异乡生活孤寂不便,二十年后选择投案自首。日前,湖南省嘉禾县人民检察院以涉嫌故意伤害罪批捕了刘某军。&在外地的逃亡生活太苦、太不方便了!我还是想回来投案自首把案件了结。&刘某军说道。在度过了二十年的逃亡生活后,刘某军选择投案自首,主动了结这桩心结,接受法律审判。日,黄某前往刘某标(以判刑)的摩托车修理店修理摩托车。因嫌刘某标每次都不能将自己摩托车完全修理好,两人产生了口舌之争,但很快被周围的群众劝开了。但随后两人又对骂起来并升级为斗殴。在一旁玩桌球的刘某军见同村人在与外地人打架,二话不说,直接抄起手中的桌球杆上去&帮忙&。三人围殴黄某,黄某想逃走却又被三人追上继续殴打。直到黄某被打趴在地,三人才停手逃走。后,黄某被送至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责任编辑:王民和 PN141]
责任编辑:王民和 PN14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497040
播放数:1443912
播放数:1867771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楼兰古国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