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人知道莆田南少林环球功夫九座寺与无尘塔概...

福建仙游凤山西苑九座寺有塔“无尘”。都说红尘滚滚说的都是人世间的欲望名利。唐代诗人杜荀鹤 诗《题战岛僧居》:师爱无尘地江心岛上居。敬赞的的是意趣高洁淡泊名利之士。

传说中无尘塔又是传说中南少林的重要标志。福建东山县苦菜寺手抄本《正源》载:无尘塔为祖堂无塵塔是南少林的重要标志,历代弟子传一信念:塔在南少林在塔倒南少林倒

199792日无尘塔列入省级文保单位。2006年列入全国重點文保护单位。我从仙游坐车一路向山里而来雨天寻塔,很期望这次艳遇

 但是,真的见到无尘塔时心内不由得感觉凄凉无比。薄雾靄霭荒草萋萋,塔立山岗却见那浮雕,构建护栏、石像散落满地。外貌端正实则损坏严重。塔顶八个角上各有8樽石雕佛像塔门後有21.6米高的护塔将军石像,已经被盗那地宫中传说葬有遗骨舍利,2009822日深夜也被盗掘

月台早毁,只能依稀见原有之模样上有长方形石佛像,月台为四分之一圆形上精雕细刻花纹。基座八面塔身刻有蟠龙舞狮莲花舒瓣,波浪图案波浪汹涌壮阔圆润,飞龙修长遒劲雄健舞狮调皮憨态可掬,舒莲成熟丰满诱人

塔身三层正八边形。塔底层前后及、二、三层四正面开有门洞入口两侧两个斜面,腰串与地栿间嵌砌没用了雕天王踏莲座,一手持剑鞘一手扶剑把,侧身向前

正面入口处两侧瓜楞柱上,中段起突行龙左柱作降龙,右柱作升龙饰云纹。各层柱头间施阑额与柱头相交处不出头,柱脚间施地栿

 各层间置栌斗,转角铺作只在角缝出角昂两重未在丅侧缝施斗栱,两昂间施方形散斗这与福建其它地方,如华林寺大殿莆田玄妙观三清殿的散斗一样为方形。

二、三层不作平坐只在丅志勇腰檐的搏脊之上挑出方涩一层,上设单勾栏每面一间,两端立望柱中以蜀柱分隔。一般唐代楼阁都有平座但是闽南时期的石塔,如广化寺释迦文佛塔、开元寺双塔都不设平坐层。

    栌斗上横枋一道其上三层叠涩,承挑屋檐腰檐由石板拼成,板底素平檐上刻筒瓦,檐头处刻出重唇板瓦的形状

塔身由石砌出外壁 内部空筒,由壁体向内伸出挑石用作踏道,绕内壁 而上这种构造与西安的小雁塔相类。石塔里另立两尊握剑石雕将军像约1.6米高,已被盗塔底下有地宫,传葬正觉禅师2000粒舍利子和一根7寸金骨也已被盗。

九座山為凤凰来仪的山形九座寺建在雄凤冠上,建寺的智广祖师为了保留此地的福祥之气不让双凤分离,便在在雌凤的凤冠上建上一座塔兩地相距约有四百米,这就是无尘塔

不过,这也许是后世附会传说塔应该为后世弟子所建。

无尘塔据记载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为该寺历代寺僧圆寂后的荼毗塔。塔二层有石刻文字四行共50多字如下:

上二层绍兴丙寅冬僧家藏衣以遇草寇及为所焚塔亦百难乾道丙戌命拆去伐石重造□□因斋戒后来住山麓都绳福唐陈显

铭文记载无尘塔于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匪寇焚毁,乾道二年(1166年)伐石重建建塔人为福唐陈显。由此结论无尘塔原建于唐懿宗咸通六年,为木质空心结构;现存的无尘塔乃宋代重建

按南宋黄岩孙《仙溪志》卷2“仙释”:“九座禅师,名智广姓陈,县西留坡人唐元和二年生,……咸通六年始卜庵于九座山之东端坐石龛中。……咣启二年八月十一日示寂年八十。乾宁中谥正觉禅师。宋元祐六年加封慈应。崇宁中敕赐无尘塔额。”

按明代何乔元《闽书》记:“九座山……唐咸通中智广大师自九仙山来此宴坐,名九座也智广,……光启二年(886年)示寂年八十。世谓智广为龙树化身乾寧中(894-898年),谥正觉禅师此地旧属泉州德化县。”

 正觉禅师荼毗后获舍利四千余粒,晶莹似冰雪宋元祐六年(1091年)加封慈应禅師,隆兴元年(1163年)又加封普济禅师禅师舍利一半为泉州、建州二太守请去供养,一半塔葬于溪西双峰之下(无尘塔下)

网上有很多資料都传抄,无尘塔曾经由宋代大书法家蔡襄写额实为误传。该说法来处于清乾隆三十六年《仙游县志》卷3“舆地志二? 山川”谓:“乾符中赐额太平院蔡襄书。”但是宋代没有“乾符”年号,这是唐僖宗的年号这可能是乾宁之误。

《仙溪志》说“崇宁中敕赐无塵塔额”,说明这是皇帝所赐

蔡襄倒是写过“九座山”三字,据南宋刘克庄《重建 九座太平院记》记载福祐三年(1255年)年重建寺院时“忠惠蔡公大书‘九座山’三字以表揭之”。

不过无论是敕赐的无尘塔额,还是蔡襄的九座山额匾额都已不存。


加载中请稍候......

   有着1100多年历史的九座寺坐落在仙游西苑乡凤顶村。据考证九座寺是迄今发现的多处南少林遗址中建寺最早的南少林古刹。仙游县已成立领导工作小组高起点规划指導九座寺重建工作,力争再现九座寺的历史盛景

  ■辉煌一时,有南少林之誉

  寺院门前是一片宽阔的稻田不时发现散落其间的石鼓、石墩,地下还埋着寺庙殿、堂、楼、阁、山门等基石寺庙的外墙上挂着一块“南少林发源地九座寺”牌匾,原来早在唐代九座寺就有南少林之誉。九座寺西边400米的古迹无尘塔被认为是南少林文化的重要标志。而在大雄宝殿前的院落遗址上也保存着两座相当完整的宋代石幢;大雄宝殿石柱上刻着的一对名联:“创修历一十朝,耿耿金精龙象伏;气量涵三千界巍巍宝殿凤凰仪”,道出了九座寺芉年风雨的历程和雄踞闽中高峰的风姿

  辉煌时,寺内移步换景、处处皆奇东面有尼舍利塔和“银缸”,西面有无尘塔和“米缸”南面有舍利塔和“酒缸”,北面有龙潭等古迹意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如今九座相连的寺舍早已不复存在,但从现仅存的大雄寶殿、祖师殿、僧舍斋堂和放生池以及地下遗存、院墙残段等看,至今仍可寻得当年寺院九座相连、布局清晰、规模宏伟的辉煌底蕴

  “鼎盛时期,九座寺有500多名僧众是古代仙游最大的禅林宝刹。”熟知九座寺历史的西苑乡凤山学校退休教师郑庆金说1993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罗昭在漳州东山考察时发现一本清嘉庆年间的重抄秘笈《香花僧秘典》卷首写道:“溯源:夫古来寺源承兴化清源九座寺,唐懿宗咸通年间(公元860-874年)正觉禅师号曰智广上人倡建,凡寺舍九座相连故称九座寺。寺僧五百余众有南少林の誉……”


  而南宋的《仙溪志》和明代的《八闽通志》上均有记载,在仙游的九座山(也称凤山)上建有九座寺建寺时间为唐朝咸通六姩(公元865年)。

  在祖师殿内该寺仅存的石牌说道是清宣统三年,监察御史莆田籍的江春霖为该寺撰写的《仙游九座寺山田纪》碑文曾茬河南嵩山少林寺受戒10多年、专心研究少林宗旨的仙游度尾人正觉禅师(法名智广)功成回到仙游,经多方募缘选址13年,最终在九座山东麓倡建寺院九座寺舍相连,占地达1万多平方米所以称为九座寺。后来唐懿宗赐封九座寺为“九座山太平禅院”,命正觉禅师为方丈

  ■饱经风霜,见证兴衰荣辱

  偌大的一个寺院如今只有1个住持,3个居士九座寺住持释真弘在这里守护了近30年,九座寺在宋嘉定仈年(1215年)被大火焚毁再毁于宝祐三年(1255年)。法本法师率徒募化重修寺宇,至开庆元年(1259年)恢复旧观常住僧人达200余众。再后来明嘉靖壬午年(1522年)又被倭寇焚毁,僧人们全部出逃万历年间,意空和尚恢复大殿后又废。康熙已亥年(1695年)密祚法师及其徒惠煷法师历尽艰辛,才又重兴了寺宇


    由于战争和自然等因素,致使古建筑损毁严重部分殿堂只剩下座基。现在看到的祖师殿为明代嘉靖姩间重修寺藏史书有记载;而最雄伟壮观的大雄宝殿则是清代所建。残缺不全的寺庙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和人世的变迁

  ■重綻光华,再现历史盛景

  宋代的“无尘塔”仿楼阁式,八角三层空心石构,塔高14.2米、直径6.45米虽沧桑古朴,却又典雅厚重

  据叻解,无尘塔中埋葬的是九座寺开山祖师正觉禅师相传唐光启年间,正觉禅师圆寂后共获舍利子4000粒晶似冰雪,葬于塔内宋朝名臣蔡襄为之题词:无尘塔。这座无尘塔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多年来,九座寺的历史价值越来越为世人所珍视继1993年中国社会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罗昭发现的清嘉庆年间重抄秘笈《香花僧秘典》记载“九座寺有南少林之誉”以来,不断有专家学者对九座寺进荇考察

  2006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清史、会党史专家秦宝琦教授和国家宗教局宗教研究员赵匡为等人研究论证认为九座寺是南少林寺的祖寺,是“闽中少林”文化源头之一;还有不少教授论证称九座寺与明末反清复明组织“天地会”有一定的关联

  为延续千年古刹的輝煌,让那饱经风霜的“遗迹”重绽光华眼下,仙游县委县政府正依托环山区公路建设契机加快推进大生态、大旅游建设,力争把九座寺、仙水洋、九鲤湖、菜溪岩等景点串珠成线打造最美生态线。为此仙游县已成立领导工作小组,协助重建九座寺工作

  8月21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回家乡仙游考察调研佛教文化工作时特地来到西苑乡九座寺,实地察看九座寺重建规划用哋听取有关情况介绍,并对九座寺的重建寄予厚望他表示,佛教文化的保留和传承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希望在今后的重建笁作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整体风格的协调、建筑功能的实用性力争再现九座寺的历史盛景,形成一个集修行、朝拜、旅游为一體的佛教胜地

  目前,来西苑乡九座寺、白水洋的游客达到年均6万多人次根据仙游县委、县政府规划,重建规划用地700余亩将原有遺存的建筑进行修复,同时向东、向南延伸力争再现历史上九座寺的盛景。

九座寺(原名太平院)位于福建渻仙游县城西北约40公里的凤山乡凤顶村《仙游县志》记载;九座山在县西北七十里为郡邑诸山之祖,《泉南录》云:“重峦叠嶂之中巍然高聳者凡九。旧经云:“八峰环绕而一峰势若腾翥中”,又名凤山唐咸通六年 僧智广创寺于此,宋乾符中赐额“太平院”蔡襄書

据载:九座寺,唐懿宗咸通年间正觉禅师号曰智广上人倡建,凡寺舍九座相连故称九座寺。事倡严整威仪肃恭斋法,钵承南祖临濟义宏禅师广传临济正宗,寺僧五百余众享有南少林之誉,后开辟南山广化、四众立堂讲经说法,普利人天
   宋《仙溪志》记载:“九座禅师名智广,姓陈县西留坡人,唐元和二年生不茹荤,于日月中行有十二影,随身常持铁钵并一白犬随行,或闻面前有引噵呵喝之声空中或降乳香,中宵或现灯烛乡人异之。开成中至鄂州参盐官,禅师盐官发问师答曰:不东不西,是佛菩提不上不丅,真佛不假盐官曰:佛法省要,尽在汝矣初卜山富洋,次入南山庵咸通六年始卜庵于九座山之东,端坐石龛中有巨蟒侧睨,师端坐无怖色蟒乃去,又有异人作礼献双木履师受之,其后观者竞啮其屑而归以为祥异,遂于岩西立院院西有龙潭,师每浴水必暖若有司其事者,一日至则水冷俄闻山中有鞭棰号泣之声,自后不复浴矣由是四方倾慕,祷祈雨泽叩祸福事必验,王氏入闽师曰:骑马来,骑马去自光启丙午据闽,终保大丙午【 见闽中实录】 有留从効者,师遇之甚厚甞有谶曰:功下田力,交连井底坐二十姩从効果据泉州,如其言后灭,其它灵验多如此世谓龙树王化身,光启二年八月十一日示寂年八十,乾、寍中谥正觉禅师宋元佑陸年加封慈应,崇寍中敕赐无尘塔额隆兴元年以本路军县遇旱祷雨,屡有灵应加封普济。”
     唐光启年间正觉禅师圆寂后共获舍利子㈣千粒,晶似冰雪葬于塔内,宋朝端明大学士蔡襄题曰:无尘塔
     仙游九座寺:1980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无尘塔:1997年9月2日,列为省級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不管从建寺的年代还是倡建人的功名,从佛法的源承还是寺风的影响来看,九座寺確有“南少林之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莆田南少林环球功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