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电站年发电量对该地区将水的影响

中央表态三峡大坝有问题&引起巨大反响(图)
中央表态三峡大坝有问题 引起巨大反响
【真相博客】
自三峡大坝议案提出到建成,质疑声就不绝于耳,但没有得到高层重视,随着近年来三峡大坝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地质灾害不断、污染、极端天气等,被外界斥为“世界最大的烂尾工程”。2011年5月18日,国家领导人首次承认大坝有问题,引起巨大反响。有说官员在推卸责任,有说一场大“大问责”即将开始。有专家认为,现在是拆的时候,再晚就拆不了了。也有分析指还有多少“错误决策”,要老百姓买单到何时?
<img ALT=""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www.17u.net/uploadpicbase//aa/3072038.jpg" WIDTH="400" NAME="previewImg"
TITLE="中央表态三峡大坝有问题&引起巨大反响(图)" /> 
 中央表态大坝有问题 引强烈反响
  2011年5月18日,温家宝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称三峡工程发挥“巨大综合效益”,但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包括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等,并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几天后,三峡集团22日说,国家审计署进行审计,发现有“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对外投资、招投标管理和内部管理”等31个财务问题。
  中共高层首次承认三峡工程存在诸多问题,引起巨大反响。著名水利专家王维洛认为,这说明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官方已无法掩盖,而部份官员和专家主动提出来,是不想在将来背黑锅。
  旱涝加剧 三峡大坝持续惹祸?
  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再次遭遇50年罕见大旱,降水量同比减少40%至60%,各主要江河蓄水较同期少一至七成,鄱阳湖面积比去年缩减90%,湖底成驾校场地;洪泽湖降至死水位;洪湖无法行船,最深仅30厘米;洞庭湖干涸;太湖水位历史新低……
  据透露,全国耕地受旱面积达9,892万亩,有497万人、342万头牲畜因为大旱饮水困难,再次引发对“三峡大坝惹灾”的热议。
  今年的电荒来的又早,并可能是历年之最。干旱使三峡大坝必须放水,影响了发电。电荒与干旱同时袭来,而蓄水发电与航运、防洪灌溉的矛盾再次拷问三峡大坝,如何解决?至今没有答案。
  从三峡大坝2006年建成蓄水以来,长江沿岸极端气候频发。西南地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连年干旱,一年比一年严重,就长江重庆段,2006年曾出现130多年来最低水位。2007年底更为严重。2008年枯水期比2007年提前1个多月。2009年开始的大旱,一直延续到2010年。
  而去年汛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爆发的大洪水,之后几乎成了全国范围的灾害,堪比1998年大洪水。
  虽然目前尚无直接证据,三峡工程引发了长江中下游的旱情,长江水利委员会也多次表示“与三峡工程无关”,但很多学者认为,建设大水利工程,对于库区的气温和湿度都会产生很大影响,令气候更加趋于极端化,“防洪和抗旱的压力都会加大,出现旱情的时候会更干”。
  “问责”风潮来临?
  目前,随着高层的“承认”,以及今年的持续干旱,国内外正掀起一场回顾三峡大坝从论证、通过到建成的“问责”风潮。人民网25日还发表题为《“后三峡”时代的挑战 把三峡大坝扒了?》的文章。
  21世纪经济报导24日报导,那场著名的论证开始于1986年6月,由原水利电力部组织,分为14个小组,共412位专家参与,历时3年。同这场论证一同载入史册的,还有拒绝在论证报告中签字的9名专家。有些专家目前已过世。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原副总经理、水利部原副总工程师袁国林说:“这些问题绝大多数是在三峡工程论证中就被认识到的,而且是可控的。”但这些问题是否控制住了,分析指,应该是事实来说话。
  当时拒绝签字的76岁的侯学煜指出:“建坝后,沿江两岸的密集人口,势必要扩大到山坡上找出路,于是毁林开荒、陡坡种植、有增无减,随之土壤侵蚀,贫瘠化的现象加重,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强度加剧,泥石流、滑坡、干涝灾害也日益加重。”“动态移民113万多人,我认为涉及的不仅仅是113万人,因为这是个双向问题,还涉及到移入地区人民的承受问题。”综合经济组专家郭来喜当时说,……这些问题后来被一一证实。
  最著名的反对人士是清华大学教授黄万里,他一次次投书报刊;又一次次地给官员写信,从学校到政协到人大到国务院,直到江泽民,但没人理他……或者说,只有一个当权人物客气地回信致谢——可惜不是他的同胞: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他反覆陈述三峡工程是“祸国殃民的工程”,并预见,“三峡高坝若修建,终将被迫炸掉”。
  高官纷纷与大坝“保持距离”
  三峡工程的“弊端”中共高层应该很清楚,王维洛在《三峡工程三十六计》一书中表示,很多人在评估到建设过程中,早已认识到,但包括从邓到江,从李到张光斗、到谭家真、钱正英,没有一个人会为这个错误决策承担责任。“因为他们在整个决策过程中,已经为这个错误结果准备好了后路。他们已经为自己留下了一个逃生计谋。”
  当时的江把最后的通过建三峡大坝权交给人大常委会1992年来表决,集体通过,可谓用心良苦。67%的赞成票是直至当年人大通过的得票率最低的议案。
  而当时的三峡建委主任李,离任后出版的《众志绘宏图──李三峡日记》中,将三峡上马之功“让给”江,声称“1989年以后,所有关于三峡工程的重大决策,都是由江同志主持制订的”。随着三峡大坝下闸蓄水后的负面影响开始浮现,李让功之言,被质疑是卸责之举。
  三峡建委成立于1993年,主任以往由历任总理李、朱兼任。但温打破惯例,在 2008年就将主任一职提前交给副总理李克。而在2003年6月三峡大坝合龙时,出身工程专业的领导人胡和温宝都没有出席仪式,也被外界认为是不想接手这个烂尾工程。
  三峡大坝“功能”互相矛盾
三峡大坝在开建时,官方宣传有很多功能,又能发电、蓄水、航运,这么好、那么好,王维洛说,但就是没有注意到这些功能之间是互相矛盾的。就像去年云南大旱,发电和用水是矛盾的。
  事实上,1988年的论证结论就已表明,防洪、发电、航运都有各自的要求,有一致的方面,也有不一致的方面。许多航运专家意识到,“如果三峡水库经常用于拦蓄一般洪水,或者三峡电站承担调峰任务太重,都将影响三峡工程通航条件,使航运效益受到损害”。论证结论对此表示“慎重对待,妥善处理”。
  有知情人说,三峡成库后,已经多次出现逆调节现象,即缺水旱季它要保持蓄水高程关闸拦水,中下游越是缺水它越是少放水。道理很简单,三峡集团首先考虑自己大坝安全和电厂发电,旱季缺水它要关拦强蓄不愿加大流量下泄、洪季它要降低水位(预留库容防洪)加大泄流。
  因为旱季蓄水,下游干得见底;而雨季泄洪,让下游抗洪雪上加霜。如去年洪季时就是先淹重庆,后来又因库容有限不得不加大泄洪,让下游“一场暴雨一场洪灾”。此时,谁也顾不上谁。
  大坝回水积累了大量垃圾,要耗费很大人力和财力来清扫垃圾。
长江生态恶化 地质灾害严重
  更严重的是,“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防洪形势依然严峻。长江干流水质局部污染严重,整体呈恶化趋势”,中科院南京地理和湖泊研究所、长江水利委员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显示。
报告说,长江干流存在岸边污染带累计达600多公里,岷江、沱江、湘江、黄浦江等支流污染严重,超过40%的省界断面水体劣于&#8546;类水标准,90%以上的湖泊呈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状态。
& & 报告还说,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三峡地区微震活动频度明显增加,并有各类崩塌、滑坡体4,719处,其中627处受水库蓄水影响,863处在移民迁建区。
长江生态系统也在不断退化,长江物种减少、保护工作紧迫而艰钜。国宝白鱀豚难觅踪迹,长江鲥鱼不见多年,中华鲟、白鲟数量急剧减少。长江流域天然捕捞产量从1954年42.7万吨下降到90年代的10万吨左右。
& & 养一批贪官
这个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大坝1995年开工、2006年五月竣工,蓄水后引发的地质灾害、污染、水系失衡等问题犹如钓鱼工程,越滚越多,已被外界称为“世界最大烂尾工程”。
有媒体报导,三峡大坝唯一的好处就是发电功能,但建设几个小发电站即可,为何建造这么大的水利工程?王维洛曾说:“这么大一个工程,给贪污腐败提供一个天堂。所有这些移民现在用了将近七百亿,但是你要去问移民,他们一般每人只得到五千到八千元,但按照人头算下来,每人用四万多人民币。三峡工程移民的资金到哪去了,这将永远是个秘密。他们没有胆量向移民做交待,欠移民太多。”
还有一个,要钱。三峡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已成为三峡官员向中央政府要钱的理由。就解决“后三峡”时代的移民安置以及地质灾害,2009年追加了约1,700亿元。中国一位专家表示,后三峡时代总开支肯定超过3,000亿元。
清华大学水利系张斗教授曾估计,治理三峡水库水污染还需要花费3,000亿元。三峡总公司曾宣布,还将投入3.82亿元保护珍稀鱼类保护区。
一些对三峡工程持不同意见的专家和科学家早就指出,三峡是一个“钓鱼工程”。它最初向上报一很小数字,到后来不断追加钱,没完没了!
& & 王维洛:现在要拆还来得及
旅居德国的学者王维洛在《三峡大坝早拆比晚拆好
晚拆就拆不了》一文中表示,现在不下决心拆除三峡大坝,将来不利影响越来越大,所需资金越来越多,到无法承受时,想拆可能也不行了。目前三峡水库中的泥沙淤积量约为19亿吨,长江的水流量尚有能力将这些泥沙带入大海。随着时间的延长,三峡水库中泥沙淤积量将累积增加。
他说,当三峡工程运行三十年后,在论证报告上签字的专家也不敢保证重庆港不被泥沙淤积。到那时再想拆除三峡大坝,泥沙淤积量超过40亿吨,长江水无法将那么多泥沙带入大海,而是堵塞中下游河道,迫使河流改道,想拆也不行了。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新华网北京5月18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会议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十七年艰苦努力,三峡工程初步设计建设任务如期完成,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开始全面发挥。三峡工程在发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些问题有的在论证设计中已经预见但需要在运行后加以解决,有的在工程建设期已经认识到但受当时条件限制难以有效解决,有的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提出的新要求。适时开展三峡后续工作,对于确保三峡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和持续发挥综合效益,提升其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更好更多地造福广大人民群众,意义重大。
  会议强调,开展三峡后续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保护环境、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国家扶持、多元投入,区分缓急、分步实施的原则,完善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和谐稳定的新库区,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移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达到湖北省、重庆市同期平均水平,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库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交通、水利及城镇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移民安置区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基本建立。为此,一要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移民安稳致富。大力促进就业。对进城镇安置移民和生态屏障区农村相关转移人口,补助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个人缴费。二要加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将水库水域、消落区、生态屏障区和库区重要支流作为整体,综合采取控制污染、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削减库区入库污染负荷等措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三要强化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建立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和应急机制。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村人口实施避险搬迁,对迁建城镇、人口密集区和影响重大的地质灾害体实施工程治理。严格控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县城、集镇建成区规模。四要妥善处理三峡工程蓄水后对长江中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实施工程整治,稳定河势,加固堤防,改善航道和取水设施功能。实施生态修复,改善生物栖息地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观测研究,优化水库调度。五要提高三峡工程综合管理能力。构建综合的监测体系、信息服务平台和会商决策系统,形成系统的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六要以洪水资源化、水库优化调度、供水效益拓展为主攻方向,拓展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生态和水资源配置等综合效益,提高在国家水安全和电网运行安全等方面的战略保障能力。会议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加强领导和协调配合,完善政策措施,精心组织实施。
  《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范围,包括尚未纳入水污染防治规划的长江干流、长江口、汉江中下游、洞庭湖和鄱阳湖等5个控制区,涉及8个省(区、市)的408个县,流域面积63.3万平方公里。长江中下游流域是我国人口密度最高、经济活动强度最大、环境压力最重的流域之一。由于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流域水污染问题日渐突出,饮用水水源和水生态安全面临考验。“十二五”时期,必须坚持分区控制、突出重点,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海陆兼顾、河海统筹,以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为重点,综合运用工程、技术和生态的方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全面提升流域及近岸海域水污染治理和环境监管水平,保障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解决突出的流域水环境问题,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会议要求加强项目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开展考核评估,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修正案(草案)》,决定该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中央军委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737被浏览399972分享邀请回答63617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82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有关三峡对气候的影响(原创)【三峡大坝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670贴子:
有关三峡对气候的影响(原创)收藏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以下有关三峡对气候的影响的贴子是我在06年就有想法,07年写出分析贴子并发在网上,现在根据情况作了些修改补充:我在06年就有一个关于三峡造成干旱的原因的看法,就是原来没建大坝前,空气是随着江水从重庆流到湖北的,这不但使盆地里的空气变稀,使盆地外面各方向的冷空气,湿空气能轻易进入盆地形成降雨,而且江水把盆地里的热量也带走了,而现在江水不流动后,盆地就成一个闷葫芦了,盆地里气压高,外面的冷空气,湿空气很难进入盆地形成降雨。 我现综合一下别的意见,认为可能是原长江三峡既有进气的作用,也有出气的作用,有时进气,有时出气,就象风箱一样,通过它来调节盆地气压,使盆地里的空气是活的并且风调雨顺,但因为有江水往下游流动带动的作用,所以出气的作用应更大些,建大坝后因江水不流动和大坝的高度使进出气都无作用了。并且我认为这是造成06年四川盆地大旱的主要原因,其它的应属于次要原因。&&&&对于这个空气随着江流而流出三峡的理论,在物理上也是说得通的,高度每升高1千米,空气的密度就下降百分之几十,而四川盆地周围的山的高度大概是1至2千米,所以盆地周围山(高原)上的空气密度大约是盆地里的空气密度的50%,所以盆地里装的空气就象装了一盆水一样,具有流动,排出,补充等性质。而从万州到宜昌有2,3百公里,所以从万州到宜昌的江面是有落差的,可能有几十米的落差,而空气是往低处流的,所以盆地里的空气从万州流向宜昌,而且水流本身也带动空气流出三峡。
「天猫11.11」全球狂欢节,三峡大坝旅游区,红包开抢!全民欢乐!购物津贴天天领,双11抵用不封顶!天猫祝你双11快乐!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如果这个空气随着水流而流动的理论成立的话,就可推出另一个推论,就是长江进入四川盆地的宜宾那边的情况,空气顺着长江从宜宾那里进入盆地,造成盆地里的气压升高(因现在三峡这边不出气了),使得盆地里的空气向盆地四周外溢,使盆地四周的冷空气更难进入盆地,更加重盆地里的旱情,而随长江从宜宾那里进入盆地的空气也带来了一些冷空气,并且与宜宾那一带的空气形成对流,使得宜宾,泸洲那一带形成降雨,所以宜宾,泸洲那一带应没有什么旱情,实际上06年,07年都没有见报道宜宾,泸洲那边有旱情,但从宜宾那里进入盆地的冷空气有限,影响有限,不能对重庆这边造成降雨;而最新的情况是2010年的西南大旱中宜宾,泸洲仍没什么干旱。我最近看地形图还发现,实际上在四川盆地周边流向盆地的河流有几十条,远不止宜宾那里的长江,所以这些河流向四川盆地里灌空气的作用是相当大的。盆地里的空气向盆地四周外溢还将造成一些别的影响,在前两年,由于盆地里没遭旱灾,所以盆地里的空气湿度比较大,这些空气向盆地四周外溢后,在盆地四周遇到想进入盆地的冷空气,就会碰撞形成降雨甚至是暴雨,实际情况是前几年陕西的降雨确实增加,2004年在重庆开县形成大暴雨并出现洪灾,2006年在湖南西部形成大暴雨并出现洪灾,而从06年盆地遭旱灾后,情况有变,盆地里的空气变干燥了,这些空气再往盆地四周外溢遇到冷空气就较难形成大降雨,并且这些外溢的空气对徘徊于陕西,云贵等地的冷空气形成驱赶作用,如这些地区没其它因素形成降雨,那可能将变干旱,黄河将水量大降;而湖南因为有南北方向来的冷空气和湿空气,而这些空气不能向四川盆地这堵气墙扩散,反而会聚集在湖南西部等地形成大雨洪灾。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看西南地区的地形图可发现,四川西部是连绵的青藏高原,象一堵高墙,北方冷空气要南下,不可能翻过青藏高原,只能通过湖北襄樊那一带到达长江中下游平原,或者通过陕西过四川盆地到西南地区,而现在四川盆地形成一堵气墙,就阻碍了这个通道,实际上这个气墙形成的阻碍作用可能是多方面多方向的,一方面它阻止了北方冷空气从陕西过四川盆地到西南地区,相应的长江中下游遭受的冷空气将变多(这次10年5月的长江中下游暴雨可能与此有关,甚至08年长江中下游的冰灾都可能与此有关),另一方面又阻止从印度洋通过缅甸过云南到西南地区的风(因为这边被堵住,显然从印度洋吹来的风就难吹过来),这样就不能有效通过这些风从印度洋给西南地区输送水气,同样,以前从广西北部湾向北吹的风也要被四川盆地的气墙所阻,这样,通过北部湾的风给西南地区输送的水气也变少,所以综上以后西南地区很可能形成长期干旱,而同样的,南北方向的风在湖南碰撞,而湖南地区的湿空气不能通过四川盆地这堵气墙扩散,所以湿空气在湖南西部聚集,很容易形成洪灾,实际上自从三峡开始蓄水后,湖南已经多年发生洪灾了。自06年四川盆地大旱后,今年又旱,以后何时四川盆地再出现06年那样的大旱就难说了,可能要遇到某些特殊外因才有。总之,如这个空气随着水流而流动的理论成立的话,今后四川盆地将继续干旱,长江,嘉陵江水量大降,宜宾,泸洲不干旱,四川盆地四周难再出现04年开县那样的大洪灾,云贵可能继续干旱,湖南西部很可能经常出现洪灾暴雨。
很有见地啊!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3楼提到的‘从印度洋通过缅甸过云南到西南地区的风’是印度洋季风
顶&。。。。。。。。。。。。。。。。。。。。。。。。。。。。。。。。。。。。。。。。。。。。。。。。。。。。。。。。。。。。。。。。。。。。。。。。。。。。。。。。。。。。。。。。。。。。。。。。。。。。。。。。。。。。。。。。
万州的飘过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我觉得主要是三峡大坝的水具有贮冷,和贮热能力,对周围地区的影响很大,到456月份,各地温度都在回升,三峡库区周围却保持了冷量,温度回升很慢,南来北往的云气在这里的低温影响下,形成了爆雨,阴断了云气的南下北上,使一些地方形成干旱,而到了9,10,11月份各地方都降温,这里的温度却相对较高,对三峡周围影响,出现少雨,这些对农业生产都是极其不利的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3楼看西南地区的地形图可发现,四川西部是连绵的青藏高原,象一堵高墙,北方冷空气要南下,不可能翻过青藏高原,只能通过湖北襄樊那一带到达长江中下游平原,或者通过陕西过四川盆地到西南地区,而现在四川盆地形成一堵气墙,就阻碍了这个通道,实际上这个气墙形成的阻碍作用可能是多方面多方向的,一方面它阻止了北方冷空气从陕西过四川盆地到西南地区,相应的长江中下游遭受的冷空气将变多(这次10年5月的长江中下游暴雨可能与此有关,甚至08年长江中下游的冰灾都可能与此有关),另一方面又阻止从印度洋通过缅甸过云南到西南地区的风(因为这边被堵住,显然从印度洋吹来的风就难吹过来),这样就不能有效通过这些风从印度洋给西南地区输送水气,同样,以前从广西北部湾向北吹的风也要被四川盆地的气墙所阻,这样,通过北部湾的风给西南地区输送的水气也变少,所以综上以后西南地区很可能形成长期干旱,而同样的,南北方向的风在湖南碰撞,而湖南地区的湿空气不能通过四川盆地这堵气墙扩散,所以湿空气在湖南西部聚集,很容易形成洪灾,实际上自从三峡开始蓄水后,湖南已经多年发生洪灾了。自06年四川盆地大旱后,今年又旱,以后何时四川盆地再出现06年那样的大旱就难说了,可能要遇到某些特殊外因才有。总之,如这个空气随着水流而流动的理论成立的话,今后四川盆地将继续干旱,长江,嘉陵江水量大降,宜宾,泸洲不干旱,四川盆地四周难再出现04年开县那样的大洪灾,云贵可能继续干旱,湖南西部很可能经常出现洪灾暴雨。回复:3楼今年四川的雨说明这篇文章的推断完全错误。
3年了,猫粮一直在这买,猫咪也很爱吃~
楼主如果是06年07年发这个帖子做事后诸葛亮 哥还能原谅你 今年你说的那些地方却狂下雨&&
这不是自抽耳光吗?
呵呵 为虾米这年头老有睁眼说瞎话的人呢
回复:13楼譬如囍螺
学过气象学而且对周边世界有点观察的人都知道江河水流对整个对流层大气流动作用几乎为0。对流层内大气流动方向还分好几层呢,每一层方向都不一样。
国家有没有在三峡大坝建成后,对全国气候进行整体观测,观测的结果又是怎样?有人说三峡大坝只对周边气候有较小的影响,但是,在我的记忆里,从三峡大坝合拢时,北方就处于干旱之下,也就是说,没有下过透雨,过去时那种清清的小溪,清清的河流,已经无影踪啦,每到夏季河水暴涨的现象也不见啦,记得这种气候刚开始时,人们认为这种是大旱,还说大旱不过三年,谁知这样的气候逐渐成为了常态,大旱三年成为了将近二十年,前不久查看网上三峡大坝合拢的日期,和北方开始改变气候的日期接近,所以也怀疑,这种气候的形成与三峡有关,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峡水电站年发电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