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咸宁天气连锁销售 为什么体系解散了,我...

当前位置:&>>&&>>&&>>&正文
SHE将登东方卫视跨年晚会承诺“永不解散”
来源:中新网 时间:13-12-31 10:49:01   编辑:hxdl008
  SHE前晚现身东方卫视跨年晚会彩排现场,这将是SHE首次合体参加内地跨年晚会演出,三人相当卖力,连唱《美丽新世界》《花都开好了》《Shero》《Super Star》等几首歌,热力十足。因为今年东方卫视跨年主题为“一生一世”,SHE告诉记者,“一生一世就是我们的友情,我们一站上台就是一生一世啦,而且我们选的歌曲都是可以唱一生一世的歌曲”。当被问到SHE会不会永远不会解散时,三人齐声说,“那是当然啦,这个问题都不要问的,肯定不会解散”,“就算有一天我们人老珠黄了,我们也会在一起给大家唱歌”,一向搞怪的Ella插嘴道,“就算大家不要听了,我们还可以去KTV唱”,忍不住大笑。据了解,这台晚会将于31日19时30分开始直播。
相关新闻:
咸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主管: 中共咸宁市委宣传部 咸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主办:咸宁日报社 承办: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鄂备2013001号
2005-.cn 鄂ICP备号
未经咸宁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咸宁新闻网举报电话: 网站技术服务QQ:
咸宁市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不良信息专项行动打开微信扫一扫
孔网客户端
安卓版苹果版扫描下载
当前位置: &
《文学家木公抄录&西游记&诗词》(/共200页/老式日记本/1972年夏在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时抄写)
滚动鼠标滚轴,图片即可轻松放大、缩小
《文学家木公抄录&西游记&诗词》(/共200页/老式日记本/1972年夏在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时抄写)(图1)
《文学家木公抄录&西游记&诗词》(/共200页/老式日记本/1972年夏在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时抄写)(图2)
《文学家木公抄录&西游记&诗词》(/共200页/老式日记本/1972年夏在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时抄写)(图3)
《文学家木公抄录&西游记&诗词》(/共200页/老式日记本/1972年夏在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时抄写)(图4)
《文学家木公抄录&西游记&诗词》(/共200页/老式日记本/1972年夏在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时抄写)(图5)
《文学家木公抄录&西游记&诗词》(/共200页/老式日记本/1972年夏在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时抄写)(图6)
电&&&&&&话:
售&&&&&&价:30.00元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购物车共有0件商品,合计:0.00元湖北咸宁:解密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图)
[导读]:从1969年开始,包括冰心、沈从文、臧克家、楼适夷、萧乾、冯雪峰等在内的原文化部6000名专家、学者,下放到位于咸宁向阳湖的“五七”干校。直到1974年咸宁“五七”干校解散,为数众多的国内一流大师、学者在这里劳动和生活了6年时光。
一.向阳湖的1969
六千文人的生命体验
知识分子的精神化石
特殊年代的群体记忆
亟待开发的文化遗存
图为:咸宁五七干校总部大门
&这么多文化名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集中在一个地方,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很少见。向阳湖文化是咸宁独一无二、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
8月初,湖北省图书馆一场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的讲座,再次将&向阳湖&这个独特的文化坐标,拉回人们的视野。
从1969年开始,包括冰心、沈从文、臧克家、楼适夷、萧乾、冯雪峰等在内的原文化部6000名专家、学者,下放到位于咸宁向阳湖的&五七&干校。直到1974年咸宁&五七&干校解散,为数众多的国内一流大师、学者在这里劳动和生活了6年时光。
特殊时代里的特殊遭遇,让向阳湖6年的群体记忆,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大事件。
今年5月,&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进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向阳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向阳湖留给我们什么?
何处是&向阳&
向阳湖的&时间&,开始于1969年。
此前,这里是古云梦泽尚未消逝的水影。环水湾而居的三三两两的农户,农耕渔织,这片鄂南水系边缘的沼泽,无名而平静。
一切,直到1969年。
这年年底,北京永定门车站,时年62岁的剧作家陈白尘穿过涌动的人群,坐上了开往武汉的火车。一起上车的有两位老同事,张天翼和张光年。上了车才发现,车上还有一位老熟人沈从文。
他们此行的目的地并非武汉,而是武汉周边的咸宁,位于向阳湖的五七干校。
陈白尘赴咸宁的心情,与很多同车的人不同。1966年后,&左联&出身的他,作为中央文革小组的审查对象,已被揪斗数年。在北京时,他听人说起过向阳湖:那里地近沼泽、蚊虫叮人,但是山清水秀,是个鱼米之乡。被批斗得神魂不安的陈白尘,对向阳湖反而心存向往。
也正因如此,出发前这个江苏淮阴出生的老头儿颇有点欢天喜地。置蚊帐、买胶靴、手电、打行李,又借了200元钱,买了两罐云南火腿藏在箱底。依他推断,&向阳湖那个地方,去了几千吃客,鱼虾肯定已不敢上网&。
同车的沈从文依旧是笑眯眯的。名满天下的他,这年68岁。他的夫人张兆和,此时早已抵达向阳湖。这对中国文坛伉俪分隔已久,&老牛郎这是去和老织女相会的&。
数日之后的1970年元月,年过70的女作家冰心,和诗人郭小川一起,乘坐相同方向的火车,抵达武汉。当时冰心刚刚拔过牙,戴一顶小草帽遮脸,免得惹人注意。从武昌走到咸宁,被一路泥泞和疲惫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时候,接应的人一句玩笑:她是&无耻(齿)之人&,于是大家都笑了,总算找回一点文化人的小开心。
没人记录从 1969年至1970年京广线上这些火车的趟次。人们只知道,从1969年冬到1970年春,有数千名来自当时文化部的官员、作家、学者、各类艺术家,戴着名目不同的&帽子&,从北京永定门车站出发,或千里独行,或拖家带口,下放到咸宁一个叫向阳湖的地方。
他们的人数,超过6000。
冰心、沈从文、臧克家、楼适夷、萧乾、冯雪峰、任继愈、韦君宜、陈原、周汝昌、王世襄、郭小川&&中国当代文化史上的一批大人物,纷纷解下行囊,就地宿营。
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最大规模的集中下放,选择了向阳湖。
向阳湖名人旧址
&红楼非梦,向阳无湖&。
这是&红学泰斗&周汝昌在上个世纪90年代给向阳湖的题字。作为被下放的一员,周的记忆,大体无误。
日,在湖北省向阳湖文化研究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驱车行走在向阳湖的腹地。40多年过去,这里自有许多不同。河湾之中,满目荷花,村民的楼房就建在荷塘之间。
出咸宁10余公里,在一个名为甘棠的地方,几栋楼房聚集的小街旁,种着年岁不等的桂花树。树丛最密处,一个铁门把守的院子,门上&五七干校&四个字锈迹斑斑:这里就是咸宁&五七干校&总部所在地。
1969年春,文化部咸宁干校的先遣队抵达这里。当年9月26日,第一批大队人马离京下放咸宁;12月19日,来了第二批;日,第三批大部队抵达。他们的任务是:围湖造田,自给自足,集中劳动、学习和批判。&大部队&抵达后,并不住在总部,而是住在约8公里外的一片河湾。
其聚居点,当时主要分布为四个区,分别为向阳区、红旗区、五七区和窑厂区。总面积约7.8万平方米,房屋144栋。其中,向阳区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遗址。
记者抵达时,对遗址的整修正在进行。杂草和垃圾之中,24栋红砖垒成的平房,属于典型的北方建筑。少数房子的门廊上,尚挂有名人故居的牌子。
每一排建筑被分隔为7间房,房间不过10来平方米,没有厨房,没有厕所。从残存的一些牌子可知,右排第一间房,属于萧乾,楼适夷则住在同一栋房子的另一头。在萧乾的对面,住的是冯雪峰。冯雪峰的邻居则是韦君宜,再隔壁则是绿原。
这里,随处可见如雷贯耳的名字:吴仲超,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唐兰,古文字学家、青铜器专家和先秦史学家、甲骨文研究专家;卢光照,画家,齐白石弟子,北京&齐派四大家&之一;许麟庐,画家,1945年经国画大师李苦禅介绍,拜齐白石为师,伴随左右13年&&
半部现当代文化史
1974年12月底,咸宁干校解散,合并于文化部另一所干校&&原河北省静海的团泊洼。
然而,从1969年到1974年的这六年时光,6000文化人在向阳湖的集中下放劳动,已不可抹杀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大事件。
向阳湖文化的主要研究者和推动者、咸宁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李城外对记者介绍,在日毛泽东发出&各行业应以一业为主、兼学别样,从事农副业生产&的&五七指示&之后,从日开办第一所五七干校到1979年2月全国停办,全国建起的&五七干校&总数达到1497所。然而论名人和大知识分子的数量和集中度,唯有咸宁向阳湖的五七干校,世所罕见。当年劳作和生活在向阳湖的这数千人,其文化成就横跨文、史、哲、艺术、博物、出版、电影等各大领域。这些人中,以冰心、沈从文、臧克家、楼适夷等人为代表的百余名大家,多成名于&五四&之后、新中国成立之前,其影响力与重要性,足以构成半部现当代文化史。
热门文章HOT
最新文章NEW长江西流洲湾在咸宁文化旅游中
发表于东湖社区/dispbbs.asp?boardID=3&ID=1025749&page=1从源流谋发展以文化创和谐――浅议构建和谐咸宁打造文化咸宁及其对于城市圈建设的借鉴意义邱春林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把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和谐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显然,
/dispbbs.asp?boardID=3&ID=1025749&page=1
从源流谋发展 以文化创和谐
――浅议构建和谐咸宁打造文化咸宁及其对于城市圈建设的借鉴意义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把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和谐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显然,无论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都呼唤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所谓和谐社会,是指在一定社会机制作用下,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利益相系,各得其所,和衷共济,协调发展的一种社会形态。作为把守湖北南大门的咸宁市,又该如何呼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摆在咸宁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以为,咸宁的一个明显特色是文化产业渊源凸现。因此,在努力构建和谐咸宁的热潮中,着力打造文化咸宁不失为一计良策。本文就此阐述一已之见。
一、在构建和谐咸宁中打造文化咸宁的理由
时间老人的铜镜,映照着光辉的历史与历史的奇迹。从史料上得知,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咸宁这块热土就有人类生息、繁衍的记载。也就是说,咸宁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史。就定名“咸宁”这一称谓,也是起源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即公元1007年),乃是皇朝攫取《易.乾象》中的“万国咸宁”而赐名。当时皇朝之意,也就是“和谐安宁”。这与今天提出构建“和谐咸宁”的构想恰好是一个历史的巧合,正好又是定名“咸宁”的千载之逢。由此看出,就“咸宁”而言,其本身的文化含义极浓、文化品味之高,同样是需要世世代代继承与发扬的灿烂文化。这是其一。
其二,咸宁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宝矿。由于咸宁地处南楚,受楚传统文化影响颇深,各县市区都有着自己的传统文化有待继承和发扬,可谓是“传家之宝”。如:赤壁的乐舞“脚盆鼓”、游龙舞“草把灯”,戏剧《海侨春传奇》(清光绪曲本)、《望夫石》(古代悲剧),诗歌《南荃诗抄》(清代10卷本)、《醉醒石》、《聊复呤》(民初两部传本),游记散文《海外丛谈》(清末传世)以及民间山歌、田歌、号子、灯调、船歌、小调、风俗歌、摇儿歌等等;嘉鱼的歌谣《剁菱谣》、《燕子谣》、《剥皮歌》,民间故事《吉二爹》、《萧得儿》、《李太清》,舞曲《龙灯舞》、《狮子舞》、《蚌壳舞》和明清善书、洲说唱、民国皮影戏,音乐有道教乐曲《十样锦》、民间器乐“呜嘟”,文学有宋代《后林遗稿》、明代《鱼山剩稿》、清代《嘉禾集》和民国《六十谈往》等等(尤有民间乐器“呜嘟”源于三国东吴由洲牧童首创,经历代改进,于1982年县文化馆毕寅生深入研制成鱼腹形状后,名扬海外);崇阳的民间长篇叙事诗《双合莲》、《钟九闹漕》,历代剧本《三宝记》、《乌金记》、《灯笼记》、《玉镯记》,民歌《栽禾鼓》、《六番鼓》、《对心锤》,故事《罗汉泉》、《牵牛石》、《狗爬岭》、《鸡鸣潭》,提琴戏《张广大拜寿》、《雪梅观画》、《菜园会》,花鼓戏《活捉三郎》、《湘子化斋》、《讨嫁妆》等等;通山的历史剧目《闯王杀亲》、《龙凤环》、《遭贬官》,民间传说《望闯岭》、《皇躲洞》、《闯王树》、《闯王送子》,现代戏《家庭公案》、《站花墙》、《杀狗惊妻》以及九宫山下的民歌、民乐、民舞等等;通城的民间传说《天蚂蟥吸水》、《鳌鱼抬地角》、《刘邦讨金盆》、《葛洪修仙坛》,地方戏曲《关刀桥》、《药姑山》、《百丈潭》、《只角楼》,人物传记《状元杨起萃》、《尚书方琼》、《革命先驱赵世当》、《抗日英雄黄全德》等等;咸安的高腔戏《王文秀失印》、《王氏劝夫》、《破镜记》、《珍珠塔》、《丝蒂记》,民间传说《地母造温泉》、《铁拐李拜寿》、《仙人井》、《张公庙》、《汀泗桥》,木雕艺术“百鸟朝凤”、“麒麟送子”、“八仙过海”、“望子成龙”等等。可以说举不胜举。这些世代相传、继承古今的传统文化艺术,不仅是咸宁人民的智慧与结晶,更主要的是凝聚着咸宁历史的灿烂与辉煌。从发展的角度说,咸宁的文化矿藏之丰富,渊源之深远,亟需我们努力开采,不断挖掘和发扬光大。
其三,从当代文化的主旋律和文学创作主题来看打造文化咸宁的重要性。笔者以为,当代文化最集中的主旋律是“三和”:一是从世界范围讲,“和平”是务必追求的主旋律;一是从人类社会讲,“和谐”
是务必追求的主旋律,一是从人与人的关系讲,“和鸣”是务必追求的主旋律。当代文学创作亦有三个永恒的主题,即呈现“三爱”:从政治上讲,“爱国”是永恒的主题;从经济上讲,“爱民”是永恒的主题;从精神上讲,“爱情”是永恒的主题。总而言之,从文化主旋律到文学创作主题都集中在“和”与“爱”的重心上。从咸宁实际状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上突飞猛进,各行各业的变化翻天覆地。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也能够直接感受到:行业差距拉大,民众公正地分享改革成果的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城乡分隔、区域差别、贫富悬殊等现实问题摆在面前。要想快速解决这些问题,按照“和谐”理念最重的着色,莫过于“扬长避短、弘扬特色”。然而,将其与“和谐”作统筹分析,着眼于执政策略的演进思考,我们不难看到,从咸宁的特色文化切入,把和谐观放在追求稳定的基础上,着重于社会激励,营造咸宁这块热土的活力和创造力,踏着稳定的基石创建和谐咸宁,这样便能达到执政理论的丰富和飞跃。从这个意义上讲,打造文化咸宁就是构建和谐咸宁至关重要的一个前提了。
二、咸宁文化现状即优、劣势的分析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文化建设问题提出了六点要求,即:把握前进方向;弘扬民族精神;加强道德建设;发展科教事业;强化文化产业;深化文化改革。从咸宁的文化现状看,总体上可以这样说:即与改革相适应;与发展相融洽;与稳定相谐调。这里分别将其文化优、劣势作个简要分析:
(一)咸宁文化现状之优势
1、文教事业态势较旺。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文教事业稳步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群众艺术馆11个、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共28个,藏书量56.2万册;广播电视覆盖率92.3%,电视人口覆盖率93.2%;拥有大、中专院校和职业学校共21所,学生近5万人,各类中小学1299所,学生55.3万人。尤其是近年来,各地群众文化活动特色鲜明,相继开展了节日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老年文化和少儿文化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与此同时,文教体制深化改革,优胜劣汰;文教设施全面更新,适应时代;文化企业嫁接联姻,形式多样;文化演出此起彼伏,城乡并举;文化理论研究深入,不断创新。
2、文学创作形势较好。90年代初,我市自已的作家编剧、自己的演员参演和在自己的境地拍摄的首部电视剧《潇洒人的脚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擂响了咸宁文学创作的战鼓。十多年来,各类文学创作不断攀高:长篇小说陆续出版;诗歌、散文发布全国;戏剧、小品全省上演;书法、美术跻身全国。尤其是市作协副主席刘明恒的中篇小说《门卫牛一氓》在《中篇小说选刊》选载后引起一定反响,并获得《长江文艺》小说创作一等奖;市文联主席柯于明出版的微型小说集《世象戏说》,在全国小说界也有一定声誉;市作协执行主席李城外编辑出版的《向阳湖文化采风》等两部书集,为开垦我市向阳湖干校文化起到了带动作用;笔者本人也搜集大量帝王史料,呕心沥血地创作了华人首部系列格律诗集《中国历代帝王感赋》,由于首创,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孙迭青亲笔题写书名,会长助理晨崧亲自为之作序。在诗词界产生影响。还有中年作家徐全利的系列杂文书集,杨弃的散文体小说《惨白的杜鹃花》,青年作家金戈的中篇小说集《谁是赢家》和陈剑的小说集《水泡花环》,散文作家李专的《岁月如痕》、雪雁鸣的《美的遐思》、许召主的《望天树》等等,都在省内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文艺寻根趋势较强。近年来,我市历史与民间文化正在挖掘,并呈现四大趋势:
一是咸宁文化宝矿正在开采。1998年《咸宁日报》选编连载的长篇历史小说《钟九闹漕》(全文由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出版),就是新开采出来的文化宝矿。从清朝道光年间流传至今的只是《钟九闹漕》的一个坐夜歌,约两千行。反映的是农民秀才钟九前后五年带领农民反清抗粮以致发动起义的事件,在历史上虽然有一定影响,但没有任何故事情节,更没有发人深省的起义过程。小说作者的创作主旨,即以历史文化宝矿为主采源,以崇阳农民起义为主创线,以地方民族英雄为主颂人,以鄂南咸宁为主战场,以抗粮救国为主旋律。由此而深刻地揭露了清王朝的黑暗和官吏的凶残,描述了清朝道光年间发生在崇阳农民抗粮案的产生和斗争经历以及官逼民反的现实,真实地、历史地刻画了这一次农民运动由抗粮到武装起义的全过程。这个由告状到请愿到冲杀官府的斗争历程,真正再现了中国农民起义的基本规律。整部小说较好地写出了农民领袖钟九揭杆起义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导程郁缀,武汉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於可训,民间文学专家、华师大资深教授刘守华等都亲笔写信给作者以充分肯定。本市文艺评论家王自力、咸宁学院中文系资深教授谢帮华等人相继发表评论说:该小说不仅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而且又突出表明了文学创作的艺术性。作者对起义的民族英雄倍加歌颂,树立了农民领袖的光辉形象;对清朝的腐败官吏深恶痛绝,描述了各层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对民间的忠良贤杰浓彩重墨,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特色人物。小说全篇还采取章节合一的表现形式,颇具创新格调。况且内容丰富,故事感人,文字通畅洗炼,使读者能在欣赏历史题材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某些启迪和教益。可以说,这部长篇历史小说的问世,为我市开采文化宝矿起到了重要的领军作用,深信将有不少的历史题材作品在咸宁陆续出笼,以繁荣全市的文学创作。
二是咸宁民间艺术正在恢复。近年来,全市尤其在恢复和发扬民间游艺方面下了一定功夫。⑴恢复“龙灯舞”演艺,这一般在广场晚会或春节团拜会时演出。演技不仅按龙灯的条数恢复到一龙出海、二龙抢珠、五龙伴圣、六龙望春、七星伴月、八仙显圣、九龙下海等,还按龙灯的阵法恢复有太平天国、鹭鸯穿莲、麒麟送子、孔明接书等。⑵恢复“彩莲船”演艺,这一般是春节游动演出。其演艺简单,即一旦角、两丑角。旦为俊俏女子扮“新娘”,丑为艄公、艄婆。一般艄公头戴草帽,脸戴假须,身着古戏中渔翁衣裤;艄婆化妆犹如戏曲中的媒婆,显示一种滑稽的丑模样;“新娘”则头上挽髻,戴绢花,着艳红衣裤,穿绣鞋,其俊美与二丑角形成鲜明对比。其表演抒情而又引人发笑,为民众喜闻乐见。⑶恢复“打莲湘”演艺,也有“霸王鞭”、“打花棍”之说。这种艺术形式,既可单独表演,也可以和“三棒鼓”、“打碟子”同时表演。其动作刚劲粗犷,矫健灵活,生活气息浓厚。我市近年已表演出“牛犊子拜四方”、“放天花”、“双飞鸭”、“节节高”、“双转花”等动作,形象生动、热烈欢快。⑷恢复“赛龙舟”演艺,这是为了纪念楚国大诗人屈原而民间自发组织起表演的文化习俗。它集中了劳动人民善良、纯朴的美德,表达了人民对真、善、美的崇拜,寄托人民对伟大爱国诗人的哀思。2002年端午节期间,嘉鱼县委、县政府组织了全市首届龙舟赛,充满了欢腾喜悦的气氛,引来了武汉、长沙、岳阳等地的客人前来观看,引起了较大社会反响,使这种独具特色的表演活动在鄂南争奇斗艳。⑸“蚌壳舞”、“狮子舞”等演艺也是连年恢复表演甚广的一种游艺。
三是咸宁民间戏剧、音乐正在兴起。前些年,嘉鱼、赤壁、咸安、通城、通山等地在继续风行楚剧、汉剧及其折子小戏外,还不断丰富地方采茶戏、花鼓戏和高腔戏等。尤有崇阳流传的提琴戏经久不衰。这种提琴戏的唱腔属大筒腔系音乐,相传源于清代的“小丝弦”。50年代前,崇阳、通城等地农村因迎神赛会之需,故在鄂南一带颇具影响。1956年,崇阳老艺人许国楠等以传统《菜园会》参加湖北首届戏曲观摩会演获得好评后,几十年来城乡演出日盛,60年代有98个提琴戏业余剧团,80年代建有76个乡剧团,近年仍有100多个剧目在广为流传,尤以《孟姜女》、《三宝记》、《芦林会》、《王老板卖肉》、《三伢子背包》、《骆驼门》等剧目见长。步入新世纪以来,全市还在音乐戏曲方面发扬光大:赤壁政府投资20多万元为之添置舞台灯光;咸安区组织区直八家单位集资17万元为之购置灯光音响;通山县在财政极为困难下也拨款1万元解决活动经费;市民办的轻音乐团先后承办了温泉城区四届纳凉晚会;其他各县市还积极开展了全省“百团上山下乡”等巡回演出活动,其中崇阳、通城剧团还获得演出先进集体奖。连年来,市曲艺家协会还自筹经费举办多届《军民鱼水情》晚会,为联系军民感情、增进军民团结、推动“双拥”工作、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全市近年戏剧、曲艺年演出量上升到1200多场,观众达130多万人次。
四是民间文学在流传。由于咸宁是文化之乡,各种民歌、民谣、民间故事等流传甚广。近年来,市群艺馆还搜集了大量的民间文学遗产。仅笔者掌握的资料看,分别有系列神话(12篇)、李闯王系列传说(15篇)、赤壁系列人物传说(100多篇)、系列风物传说(100多篇)、系列民俗传说(12篇)、系列动植物传说(35篇)、系列幻想故事(33篇)、系列生活故事(38篇)、系列民歌民谣(45种)、系列幽默故事(92篇)、系列笑话(86篇)。这些民间文学从各个侧面反映了鄂南劳动人民在这块热土里生息、繁衍的历史过程,不仅创造了物质的、更是创造了精神的财富。2003年,韩国民俗考察团一行20余人对我市咸安和通山的民间田歌进行了考察,不仅增进了韩国朋友对咸宁传统文化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让咸宁的民间文学走出了国界,同时还吸取和借鉴外来文化,融通两国人民的友谊。
4、文坛人才阵势较大。近几年来,咸宁文坛已经形成了一支庞大的文学创作队伍。笔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常年坚持写作的作者达300多人,年出专集近30册,年发各类作品不计其数。据统计,全市现拥有国家级会员20多人,省级会员100多人,市级会员200余人,县级会员400余人。《人民文学》、《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中国青年报》、《新华文摘》、《艺术报》、《中篇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国家级报刊和全国各大网站,都源源不断地刊发我市作家的作品,中国作协的《作家通讯》、省作协的《湖北作家》和省文联的《湖北文艺界》也经常刊发有关我市文坛的各类消息与通讯。这些都充分反映出我市文坛阵势之强大、作品之可观、发展形势之喜人。
5、文体产业来势较好。据有关资料反映,全市目前有1000多个文体经营单位,其中歌舞娱乐场所345家,台球、乒乓球及棋类专业场所155家,网吧、游戏室269家,音像出租店193家、文体表演团体31家,其它文体经营场所56家。为了杜绝非正常经营场所,各县市区文化市场管理稽查队伍依法管理,分别安装了二、三级网吧监控平台,连接200多个监控点,有效地规范和净化种类文体经营市场。与此同时,鄂南旅游文化特色产业也呈现好的势头,如赤壁三国文化、九宫旅游文化、陆水湖民俗文化以及咸安的竹文化、桂文化等等,都在悄然兴起。特别是赤壁的古战场遗址正在兴建三国古文化街,以挖掘三国文化内涵为重点,在景区新建七星坛、周瑜水寨、黄盖营寨等项目,以此展现三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二)咸宁文化现状的劣势
从中央提出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理论角度讲,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只有一种,就是具有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文化,它既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又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是一种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然而,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人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仍然长期存在。这种斗争或直接或间接、或激烈或缓和,甚至形成非道德文化的侵略意识。这是从宏观上看问题。再从微观上看咸宁文化现状,在主体上弘扬各种文化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劣势。这也是随着对外开放领域的拓宽与加深,地方文化在市场经济潮流中尚不相适应,而且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也就是说,要想真正打造文化咸宁,务必积极解决好七个方面的现实问题:
一是文化体制不新。从领导决策层看,市委、市政府到目前尚未制定出繁荣咸宁文化的相关性地方政策,从而激励文化人群的激烈竞争。从文化基层体制来讲,仍然沿袭几十年来的固有体制,虽然有些表面的微量变化,但其体制在实质上没有发生质变。这与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很不适应,有必要列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以尽快创新文化体制,跟上新时代的节拍。
二是文化事业不强。意识形态从来都是政党、政府用来凝聚人心、整合社会的重要工具。因此说,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任何一级政府,其文化事业强盛与否,是要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文化安全”的新概念,这是深层次的国家安全,也是民族得以传承、国家得以维系的精神支柱。从我市文化事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也是不容乐观的,甚至由于某种原因使之出现退化。如过去在全省叫得响的地区歌舞剧团已解散十多年,咸宁成立中等城市8年来也一直没有考虑重新组建剧团的计划。与此同时,群众文化馆、博物馆、戏工室等文化专业机构不仅没有新的发展,相反还有萎缩的迹象。这些都使得“咸宁文化”这张城市名片酷似一张尘封已久的“旧车票”
了。笔者认为,现实已向我们提出严峻的问题:文化必须重新审视,且越过传统的边界,关注现实文化、媒介文化、大众文化、流行文化、网络文化与时尚文化,重新确定咸宁的文化地位,对新时代的文化趋向要形成浪潮化、区域化、审美化与制度化,以此推进咸宁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是文化产业不多。从现象上看,咸宁似乎还有一些文化产业在逐步形成。但从总体上看,全市还没有一个当家的文化拳头产品。这与传统的咸宁文化现象很不相适应。近年市委、政府大力号召招商引资,可却极少有人想到咸宁的文化产业也实行这一办法,以此加大打造文化咸宁的力度。
四是文化人才不旺。主要是因为政策上鼓励不足导致人才流失:一方面是高级人才没有享受到相应待遇而造成外流;一方面是专业人才不能得到专用而被迫转向;再一方面是具有创造性且被社会公认的文化人才在特殊的环境中受到压抑。这三个方面原因都是直接影响到文化人才衰盛的关键所在。
五是文化产品不高。可以说,迄今为止,全市现有文化人才创作的文化产品,在全国叫得响的微乎其微。应该说,出高产品的文化人才不是没有,这只能说是由于多种原因而遏制了文化人才的创作潜能,或者说使之没能得到充分发挥。作为传统的文化之乡来讲,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遗憾。
六是文化教育不够。众所周知,每年用于行政、事业干部的教育培训,市财政都计划有专项经费。可是,市里却基本上没有拿出专项资金来用于文化人才的教育与培训。这也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或者说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莫大的失策。
七是文化环境不佳。一方面,各级领导缺乏文化意识,在制定目标与计划上极少考虑到文化的莫大作用。另一方面,各项决策缺乏文化品味,仅就咸宁市区和县级城区的路、街、桥、店等所拟定的名称来看,大多显得俗而不雅,不能体现出本能的文化品味,还没有酿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再一方面是营造文化人才的环境不够优越,譬如取用、引进和鼓励文化人才方面缺乏好的举措。
三、打造文化咸宁的主导方向
如何以文化创和谐,从而达到打造文化咸宁的目标呢?笔者以为,主要是用主流意识形态去教育、引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可以这样说,意识形态从来都是政党、政府用来凝聚人心、整合社会的重要工具。如目前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扩大传统媒体对我覆盖,千方百计削弱我国主流舆论的影响;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与我们争夺思想文化阵地;甚至纵容支持“法轮功”等组织干扰攻击我国广播电视信号,插播反华宣传内容等,企图曲解、丑化、淡化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消解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些都无不说明:我们对人们思想的正确引导和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有效管理是极为重要的政治手段。因此,在这里提出以文化创和谐、打造文化咸宁是十分必要的。
其主导方向有四:
(一)紧把文坛主脉。经济学家通常将资本分为三大类:一类是物质资本(含自然资本);一类是人力资本(含劳动资本);再一类就是文化资本,即被认为是具有文化价值的财富。具体讲,文化资本是一种明显不同于另两种类型的特殊资本。例如:那些继承下来的建筑和艺术品及其它文化遗产,实际上具有资本的所有特性。如果将它们仅仅只是看做一种或某种传统类型的经济资本,那么这对解释它们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以及它们对经济交往的影响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从前辈们的研究看,“文化资本”这个概念在不同的环境中也有着许多不同的含义。仅从最近联合国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中就对其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将文化看成是一系列的活动;一种是从人类学或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待文化。无论怎样说,我们都可以将具有文化资本的物品看成是有利于文化价值的财富。更确切地说,文化资本是以财富的形式具体表现出来的文化价值的积累。只有这种积累才可能会引起物品和服务的不断流动。
然而,其文化主脉又是什么呢?那就看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这才是一个政党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党的十六大就回答了这样一个时代课题,即: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进一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也就是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由此推论,在我市所要把握好的这个文化主脉,就是要抓好三支队伍的建设:一是要建设一支信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科学和文学艺术队伍;二是要建设一支懂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文化产业队伍;三是要在较大范围内壮大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只有这样,才可能扩充我市发展先进文化的生力军,从而弘扬其传统的优秀文化,朝着先进文化的方向迈进。
(二)狠抓文化主轴。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还必须弄清楚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文化主轴,亦即解决好“源”和“流”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从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中挖掘咸宁传统文化精神,以及借助现代传媒猎获外地乃至国外文化的精华,这便是发展我市当代先进文化的“流”;而让其文化产业参加并记录着咸宁地方经济的综合实力,投身于全市为实现小康目标的伟大实践,这才是我市当代先进文化的“源”。这个问题需要从三个方面作出努力。
首先是努力创新文化体制。这就是要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随着市场经济向前推进,我市文化体制不相适应的问题已逐步显示出来。对此,市委、市政府已引起高度重视。李明波书记、李兵市长都曾在有关“加快咸宁发展”的讲话中提到:如果不进行文化体制改革,还继续过去那种“政府是投资主体,领导是基本观众,得奖是主要目的,仓库是最终归宿”的旧的文化体制,那我们的文化事业就没有希望。特别是面对西方高新技术的文化渗透,就很可能有“既打不出去,又守不住阵地”的危险。可以看出,市领导已对全市文化事业明察秋毫。目前迫在眉睫的改革,就是要理顺政府与与企事业的关系,即公益性的文化事业由政府主导,经营性的文化产业由市场主导。通过推进文化领域的深度改革,做到繁荣咸宁文化事业,促进实现构建和谐咸宁的目标。
其次是蓬勃掀起文化产业。笔者以为,咸宁要在继承传统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蓬勃掀起颇具特色的文化产业群。⑴开发名胜古迹拓展文化产业。咸宁地处华中腹地,历史悠久,景物宜人,胜迹众多。不仅成为饮誉海内外的旅游胜地,也是开发文化产业的最佳资源。如我国仅有的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陵寝――闯王陵;驰名中外的三国古战场――赤壁;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持单位、北伐战争遗址――汀泗桥;当年修身养性、屯兵练武的著名山寨――陆逊营寨;誉为“人材之奇、科名之盛”的咸安古塔――笔峰塔;连接湘鄂赣三省边陲的通城黄龙著名关隘――天岳关;距今6000年前的罕见先民遗址――雁嘴文化;盘踞长江之滨、恰似金鸾凌空展翼的三国遗址――黄盖湖;以及全市各地的文物宝地、革命纪念地、古墓葬、古建筑、古石刻等等,均可与文化产业联姻。⑵仰仗历史名人掀起文化产业。如利用苏东坡著名的“浪陶沙”为主体的历代名人咏赤壁之诗词歌赋建起“赤壁文化走廊”;利用北宋被贬文臣欧阳修在通山任县令时写下的《我爱通羊好》九首流传不衰的诗歌办起“通羊文化书院”;利用崇阳农民秀才钟人杰揭杆起义而流传的民间故事《钟九闹漕》以及爱情故事《双合莲》创建“崇阳民间文化中心”;利用当代文化名流郭小川创作的《花纹歌》、《楠竹歌》等著名诗歌为首的文化部下放干部的系列作品承办“向阳湖干校文化所”;还可以利用“太平军转战咸宁”、“湘、鄂军南楚争雄”、“钱仙石传播马列”、“郭沫若亲监土塘”、“彭德怀挥师幕阜”、“何长工立足黄沙”等著名历史事件兴办文化产业。做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⑶依附山川桥洞壮大文化产业。咸宁山重水复、一脉相连,有“三里一桥、七里一洞”的地貌环境。这一自然资源本身含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依附这一自然条件,壮大咸宁文化产业,可说是“水到渠成”的好事。如名山名川有:道教圣地太平山、文图书院北台山、书台月色钟台山、三台八景麦笠山、蓬莱仙岛鱼岳山、群峰叠翠金紫山、明王履迹雪峰山、天然药库药菇山、抗日据点黄龙山和鄂南漓江富水河、三县贯通陆水河、涌泉纳涧淦水河、长江西流洲湾等;名湖名库有:连通武汉的斧头湖、环绕三县的西凉湖、高耸九宫的云中湖、湘鄂贯境的黄介湖、绿地成茵的向阳湖、古老融w的大岩湖和千岛点缀的陆水水库、烟波浩渺的富水水库、碧波万顷的青山水库、雄伟壮丽的南川水库、山峡环绕的百丈潭水库等;名泉名洞有:举世闻名的温泉、鸣水泉、白岩泉、楼下泉、五洪泉、36人泉和流连忘返的太乙洞、飞仙洞、隐水洞、澄水洞、雨扇洞、待郎洞、玄素洞、神龙洞、观音洞等;名桥名铺(驿站)有:汀泗桥、贺胜桥、西河桥、白霓桥、陆水桥、赵李桥、夜珠桥、静宝桥、苏塘桥、马槽桥、推龙桥、官桥、高桥、舒桥和中伙铺、黄沙铺、麦市铺、石南铺、青山铺、洪港铺、厦铺、官塘驿、陆溪口、八斗角等等。都可以“借鸡生蛋”,办起大大小小的文化产业群。⑷利用竹、桂、茶、酒、鱼点缀文化产业。咸宁是扬名中外的楠竹之乡、桂花之乡、茶叶之乡、水产之乡和杜康之乡。不言而喻,其竹文化、桂文化、茶文化、酒文化、鱼文化遥相辉映、彼此渗透,是经济、文化双向融通的朝阳产业。由于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引导得当,不仅会起到文化产业的点缀作用,还是一个不可估量的走俏产品,为咸宁这方热土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⑸弘扬民间工艺继承文化产业。鄂南的大理石、青石、花岗石、麻石资源漫山遍野、十分丰富。因而自古石雕工艺盛行,遍及各地的祠堂、庙宇、亭、台、楼、阁都是用石雕工艺进行装饰,代代流传。石匠们只需用斧、锤、凿等工具,通过打坯、钻洞、镂空、拉刺、修细、磨光、上蜡等手工工序便完成工艺流程,形成各种圆雕、浮雕、镂雕以及镶嵌等精湛的工艺成品。与此相辉映的还有形状各异的木雕、根雕、竹雕等等。这些民间工艺流传到今天,仍有很好的市场。如通山的石雕工艺已发展到机械操作,木雕、根雕、竹雕等花样也在不断创新。然而,要做到弘扬其民间工艺,使之形成咸宁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仍需作出很大的努力。⑹抓住城市建设推进文化产业。近十多年来,咸宁市区和各县市区的城区建设,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可遗憾的是,发展布局零乱,有的城区建设甚至朝令夕改、劳民伤财,更谈不上形成具有咸宁特色的文化品味。因此,从现在起,建议全市各地的城市建设规划要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在逐步形成具有时代气息的高品味的城市建筑风格时,一并推进新型的文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再次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李兵市长今年3月18日在全市人大代表大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三点: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要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这足以说明政府对文化事业的莫大重视。按照这一精神主旨,想必全市文化部门都会拿出具体的发展规划来,这里无须多言。但笔者也从关注的角度,善意地提出发展文化事业务必注意的三个关键点,即:避弯路;取直路;创新路。
(三)大掀文艺主流。早在战争年代,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了“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至今都是坚持不懈的。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江泽民则对文艺主流概括性提出了四句话的要求,即“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也是在宏观上的总体要求。各地方宣传、文化部门应根据这一宗旨,各自拟定其具体的实施方案。笔者仅在此提出两点建议:
一个是文艺主流在形式上有转向的需求。这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社会需要不断提高。因为人们在基本的物质需要得以满足之后,更多地则是关注文化上的、精神上的、心理上的需要。为此,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极需增加,人们除了对书籍的需求之外,更需要音像、影视、网络艺术等视觉文化产品,还包括对娱乐服务、旅游服务、信息与网络服务的需求;与此同时,人们就是在物质层次上的衣食住行方面也有文化化、审美化的需求了。所以这种文艺形式上的转型在其主流上也势必引导。
另一个是文艺主体队伍不单单是在内涵上的延伸(即文艺专业队伍加强),而且还在不断向外延扩展,这主要是近年蓬勃发展起来的行业文化、部门文化、企业文化和群众文化。这种外延的扩展,本身是文化进步的标志,应该积极倡导。因此,我们务必抓住这个发展契机,在全市范围内,着力打造部门形象文化、行业员工文化、企业安全文化、商业客户文化和群众健康文化,努力达到以文化创和谐的社会氛围。
(四)重攻文学主向。现实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新的问题:文学必须重新审视原有的文学对象,越过传统的门槛,关注现实性的科学文化。这个问题是文学自身在历史发展中产生出来的。因为历史上从来没有固定不变的文学,包括文学的体裁种类也从来不是固定不变的,如诗歌、小说、戏剧、散文以及更多的文学类型,都是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进入其文学阵营的。这当然也就跟我们郑重指出:文学创作务求科学、适应,并且同样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一往直前。为此,笔者就重攻文学主向提出四点已见:
其一,树立精品意识。很多年前,华东师大的施蛰存老教授招考研究生时出了一道题目:“唐诗是什么?”这当然是一个大有意味的问题。应考者必先扪心自问:唐诗只是风花雪月么?只是文学遗产么?只是语言艺术么?非也。因为它之所以千古流传,最根本的它是精品文化。凡是热爱唐诗的人都会体会到:唐诗是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振作生命的活力的,是一种生生不息的高尚的心灵。比如“白日依山尽”、“大漠孤烟直”、“黄河之水天上来”、“孤帆远影碧空尽”、“青山一道同云雨”,等等,都是力量充沛得很,生命强健得很,大有贯通宇宙元气之美。由此而言,我们树立精品意识、推崇精品文化是当务之急。市作协近年已起到了带头作用,使之咸宁作家每年在省级以上报刊及网络发表作品近千篇(首),获奖作品近百篇(首)。其中通城县作协组织诗人、作家赴外地采风、主办相关作品竞赛筛选精品;嘉鱼县作协相继举办“阳春诗会”、“广电诗会”等评选精品;咸安区作协成功举办“春草杯”等征文大赛推荐精品。另外,市曲协冯枝洞创作的快板小品《翠娥点歌》获全省第九届“百花书会”创作奖;通城摄协组织古建筑采风,创作作品50余件,其中有1件获省国税杯二等奖;市美协田健创作的美术作品荣获中国美协国画艺委会等单位颁发的最高奖项“学术奖”;市青年书协近年获得全国、全省书法作品参展奖项25项,其中覃修毅个人获得国家级参展奖达7项之多;市音协近年举办的“新年音乐会”和“广场晚会”等在社会上也产生较大影响,同时还创作出了“江南桂花香”等精品歌曲,目前在全市流传甚广;尤其是崇阳县文化部门近期上演的一场精彩的禁毒话剧《白魔血泪》在社会反响强烈,是近年来我市上演罕见的一部精品剧。这些也都反映了我市打造精品文化有了较好的基础。
其二,强化小说阵容。写小说是集现实和现象的一种东西,或是描写在非常条件下的普通人所发生的事情,或是在正常条件下的非凡人的故事。它需要新颖的立意、巧妙的构思、深层的开掘和丰富的语言。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鄂南小说开始步入中华大地:南到《花城》、北到《草原》,《中国故事》、《文学青年》、《青年作家》、《中篇小说选刊》等,都刊发了鄂南小说作家的作品。原市文联主席蓝毓栋出版了首部长篇小说《响箭》后,近年已陆续出版了10多部。这无疑活跃了咸宁文坛的主要文学阵地。当然,凡是有志于成为小说作家的作者,都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愿望。都可以写数百篇受非文学性、非教育性的普通作品,这不需要特殊的才能,只要作者懂得小说写作艺术的手法和规则,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述能力便可以实现。可是,要使一位小说作家有长进,除了作者的不断练笔而逐渐长进外,政府和相关部门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之所以首当其冲的是强化小说阵容,是因为小说创作兴盛与否,是决定着一个地方文学创作繁荣与否的标志。无论怎么看,小说创作都是打头阵的。为此,笔者以为,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努力:
一方面是要尽快形成鄂南小说创作的群体,以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攻克小说创作难关。如陕甘的“陇军”、上海的“泸军”、湖南的“湘军”、四川的“川军”,都是前些年相继“杀”出来的路子,在全国都享有盛誉。借鉴这些经验,鄂南小说创作队伍也应有这种凝聚力和开拓精神,使之尽快形成“攻势”,争取不久的将来在全省乃至全国小说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另一方面,已经在小说创作方面上路的作者,应持之以恒,不懈努力,要有“不上成功的台阶不罢休”的坚强毅力。同时,每个作者都要牢记老舍的教导:作者“必须读书,还必须苦读那本曾编辑过的活书――人生。”我想,小说作者只要读懂了“人生”这本书,必然会如虎添翼,鹏程万里。
其三,攻关影视剧本。剧本是综合性的文学艺术体系,它有文学、戏曲、音乐、美术、舞蹈、建筑的因素,它又与各科学技术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影视文学剧本和舞台戏剧大同小异,但都是需要一气呵成的艺术。因此说,写文学剧本可谓在文学创作中难度最大。再从咸宁的实际情况看,可说写影视剧本的人才奇缺,几乎很少有人能独当一面拿出达到发表水准的文学剧本。正如前面讲到的,直到目前为止,纯属咸宁自己的作者完成创作而达到拍摄生产出来的电视剧,就只有《潇洒人的脚步》这一个剧本。前几年由市委宣传部组织拍摄的一部农村题材电视剧,其主要编剧是接拍单位的专业作家,我市参与编剧的一位作者只是在多位编剧者的最末端挂了个名而矣,更谈不上有我市直接参加的演职人员。尽管市里当时的媒体宣传力度之大,但直接的社会影响却微乎其微。故此,对于这样一种文学创作体裁,市里面应作重点扶持,特建议三点:一是重点培养、扶持文学剧本的创作人才。这个问题关键要看准人才进行培养,不能误把个别毫无真才实学而却善于投机钻营的“水货”作者推在前面,既贻误这项高难度的文化事业,又在圈内造成不良影响。相反,真正选准了确有创作潜力的而又有培养前途的剧本作者,市相关部门应竭尽全力在人事、编制和财政工资上给予方便,尽可能培养成为专业作家。二是有必要由财政拨出专项资金组织举办文学剧本创作培训班,主要培训对象是有小说写作基础和文学剧本创作者,有利于提高其写作基础。三是对已经创作出有一定基础的文学剧本的作者要进行专项扶持,必要时对作者还可特批创作假,特别是对剧本基础较好,并有了拍摄意向的作品,要尽最大的努力促其投拍成功。
其四,创新综合文学。这主要是对小说、诗歌、散文、传记、报告文学以及网络文学创作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以不断推进我市文学创作走向繁荣。
日脱稿于咸宁温泉
------分隔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北咸宁天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