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江西省贵溪市贵溪市建筑钢精要多少钱每吨修房子用的

【鹰潭贵溪租房子|贵溪租房信息网】-鹰潭赶集网
扫一扫,上赶集群组
扫码使用“赶集群组”
交友&&寻爱&&找工作
聊天&&聚会&&不寂寞
& 贵溪租房
中层(共9层)
低层(共15层)
中层(共9层)
低层(共11层)
高层(共7层)
中层(共20层)
高层(共7层)
中层(共9层)
中层(共7层)
高层(共20层)
中层(共20层)
中层(共9层)
低层(共15层)
北海悦小区
低层(共16层)
中层(共22层)
低层(共15层)
中层(共9层)
中层(共20层)
中层(共20层)
低层(共7层)
高层(共32层)
中层(共20层)
中层(共22层)
中层(共9层)
中层(共20层)
中层(共20层)
中层(共9层)
高层(共7层)
高层(共7层)
中层(共9层)
低层(共16层)
低层(共15层)
低层(共32层)
中层(共9层)
低层(共16层)
低层(共15层)
高层(共7层)
低层(共11层)
中层(共9层)
中层(共9层)
低层(共22层)
中层(共9层)
低层(共22层)
低层(共18层)
中层(共9层)
中层(共9层)
高层(共22层)
中层(共9层)
中层(共9层)
高层(共22层)
热门小区房源排行
赞助商推广
赞助商推广
贵溪房产分类:
手机赶集贵溪房产分类:
贵溪热门小区出租房:
租房相关城市:您的位置: &
贵溪政府工作报告 正文
贵溪政府工作报告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2012年贵溪市政府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日在贵溪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贵溪市人民政府市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1年政府工作回顾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届首之年。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继续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完成了市四届人大六次和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立的主要目标,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预计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达到250.57亿元,增长14.8%;财政总收入突破30亿元,达到30.1亿元,增长13.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5.94亿元,增长26.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1.5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01亿元,增长1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18元,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7715元,增长17%。
过去的一年,我们调整结构,提高质量,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工业主导地位突出。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540亿元,增长49.1%,其中铜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440亿元,增长3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78.32亿元,增长26.2%;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例达到71.2%。贵溪工业园区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完成306亿元,增长23.3%,创税11.1亿元,增长29%,荣获“全省工业发展专项奖”。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60亿元,创税2.47亿元,增长71%。绿色节能照明产业基地获省政府批复,完成了1230亩土地征用和主干道路建设;硫磷化工基地完成了产业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环评规划的编制与评审,并获得省发改委批复为省级化工基地。
农业基础地位稳固。预计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4.13亿元,增长5.5%,粮食总产量35.19万吨,连续8年实现增收。完成果业面积1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1.3万亩,水产苗种繁育达5亿尾。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和土地开发复垦项目,新增耕地面积6700亩。完成了5座小(一)型水库、115座小(二)型水库应急除险加固工程和国家小农水重点县2010年度建设任务。新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6个,解决了1.66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在11个村实施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全市共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37家,龙头企业68家,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利税1.2亿元。
三产服务地位提升。积极推进物流园建设,新增物流企业20家,新增货运吨位6442 吨。城乡消费市场不断繁荣,全年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0.9万台,销售额2.7亿元。大力推进“数字贵溪”建设,新建农村利安社区电超市212家,改造信息化农家店95家。房地产总体情况良好,商品房销售面积34.1万平方米,
增长42%。全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128.2亿元,贷款余额达99.91亿元,分别增长32.3%和18.7%。
过去的一年,我们建管并重,统筹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城乡建设再掀高潮。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完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修编及志光、文坊等11个乡镇的规划修编工作。加强集约节约用地,荣获省政府“节约集约用地模范县(市、区)”称号。投资52.9亿元,启动了43个新建、续建重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和房地产开发项目。冶金大道南延伸段、贵溪三桥、东门路、沿河路及东延伸工程的顺利推进,东城区的交通循环框架基本形成;高速公路挂线拓宽、柏里大道南延伸、鹰雄大道入口处改造等工程相继完成,使进入城区的主要通道形象得到较大改观。按照城乡一体化思路,新建和改建村级公路150公里,战备公路 13公里,全面完成了138个新农村建设点任务,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市)”。
城市管理更加规范。积极引导社区基层组织参与城市管理,成立社区居民事务理事会161个。深入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整治,修补道路路面7000平方米,改造道路10.7万平方米,打造了雄石西路、站前路、沿河路等3条示范路,对叶家塘、烧箕山集贸市场和安康市场进行了整治与改造,城市面貌和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加强了城乡居民建房管理,加大了违章建筑的监控和打击力度,拆除各类违章建筑1.5万平方米。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城区新增绿地面积14.9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2.3%。“一大四小”工程完成造林绿化4.32万亩。强化环境监管和污染防治,投入资金1亿元,实施技改减排项目10个,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3.8%,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减排指标全面完成,城西污水处理厂建成并试运行。农村“卫生清洁”工程深入推进,城市环境卫生整治扎实开展,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过去的一年,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添
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完成了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任务。非工口七个系统国有企业改革全面结束,乡镇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圆满完成。推行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启动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有序推进。
开放水平稳步提高。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全年争取上级项目资金6.5亿元,共签约各类项目52个,已有39个项目开工建设。引进省外资金55.31亿元,增长31.5%,实际利用外资6530万美元,增长17.6%;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个,亿元以上项目进资27.68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43亿美元,增长18%,荣获“全省外贸出口先进县(市)”和“全省利用省外资金先进县(市)”称号。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全市新增私营企业145户,新增注册资本3.4亿元。
创新能力稳步增强。坚持科研创新,加强应用开发,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市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组织实施科技项目32项,推广应用实用技术16项,连续六届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荣誉。
过去的一年,我们改善民生,强化保障,和谐社会扎实构建
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8973人,“4050”人员就业650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9817人,发放小额贷款5402万元,购买公益性岗位1013个。全面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筹资标准提高到人均240元。城镇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300元和130元,城乡医疗救助分别达到2.2万人和2.5万人。滨江生态小区建设进展顺利,完成全部558户搬迁安置协议签订,408栋新房已竣工,776栋旧房已全部拆除,搬迁入住率达93.1%。全力推进了1000套廉租房、500套公租房、510户农村危房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高考及中考成绩都跃居全鹰潭市第一,教育教学督导评估荣获全省第一名。新建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70个农家书屋,市图书馆被列为全省县级图书馆免费开放试点单位。成功举办江西省首届畲族文化艺术节。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获得“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樟坪畲族马灯舞表演荣获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银奖。投资1.9亿元的市人民医院正式投入使用,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均达到省级建设标准,实行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稳定低生育水平,出生政策符合率上升为86%。民族宗教、工商、残疾人、审计、物价、外事侨务、统计、档案、气象、地方志、老龄和工、青、妇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社会局面和谐稳定。积极开展“清网行动”,大力构筑“天网”工程,深入开展“清剿火患”战役,全面启动“六五”普法工作,在全省率先建成社区矫正移动管理平台。大力弘扬社会正义,广泛开展了“胡生贵”舍己救人先进事迹学习宣传活动。完善了领导干部包案和接访制度,建立了信访个案救助机制,促使一批信访积案得到合理解决。加强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落实,增强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强基层应急管理网络和应急队伍建设,有效提升了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过去的一年,我们转变职能,依法行政,发展环境有效优化
政府职能不断转变。深入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把工作重心放到服务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上来。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行政服务效能有效提升。完善项目建设推进机制,确保主要产业和重点工程得到健康发展和顺利推进。
民主意识逐步强化。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及其他社会各界的意见。全年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88件、政协委员提案184件,办结率达100%,满意率100%。
廉洁从政积极践行。积极构建“权力监督、风险防控”的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全程监管,严把关,从源头预防和遏制腐败。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发挥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作用,完成各类交易项目144个,节约资金1亿元,增收5000万元。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鹰潭市委、市政府和贵溪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监督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央、省驻市单位,驻贵部队和武警官兵,向所有推动贵溪发展的建设者和创业者,向一切关心和支持贵溪建设事业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认真总结经验、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综合实力不强,财政支出压力进一步加大;二是工业结构不够优化,精深加工比例有待提高;三是城镇化水平不高,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有待加强;四是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压力增大;五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行政效能需要进一步提高。
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2012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政府的各项工作,对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及鹰潭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市第五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机遇,紧紧围绕建设民主、富裕、生态、和谐新贵溪的奋斗目标,坚持把稳增长、调结构、提品位、抓改革、惠民生、促和谐更好结合起来,增强发展动力、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城市品位、深化改革开放、保障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层面上进位赶超,努力争当“全省科学发展排头兵”,打造“世界铜都?中国灯谷”。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290亿元,增长12%;财政总收入35亿元,增长16.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25亿元,增长20.8%;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900亿元,增长23.4%,其中铜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800亿元,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0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5亿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8710元,增长13%;城镇就业率达到94.5%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七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以扩大投资、刺激消费为抓手,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全力以赴保投资稳增长。高起点策划一批大项目挤进国家和省投资计划,继续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今年计划在一二三产业、城乡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方面筛选105个打基础、管长远、带全局的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136亿元,完成投资48.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11个、续建19个、竣工13个。深入推行项目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和定期通报制,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抓紧启动“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协调服务,着力提高重大项目的建设管理和服务保障水平,努力提高投资效益。
千方百计扩内需促消费。建立健全职工工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的正常调整机制,增加居民收入水平,适当提高干部职工津补贴和绩效工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促进文化、旅游、大众休闲等服务消费,努力扩大社会消费需求。综合运用各种调控手段,千方百计稳定市场物价、保障市场供应,确保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二)以扶优促强、提质增效为核心,实现工业经济新突破
做优发展平台。推进贵溪工业园区建设。全面完成园区道路工程建设、平整场地1200亩,完成节能照明产业基地2平方公里土地征迁报批、平整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园区企业闲置土地的清理回收工作,确保优质项目入园用地需求。完善园区商贸、生活和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打造国家级工业园区。促成博远铜业、海通二期等27个在建或扩建项目竣工投产,推动美的贵溪光源基地、金麟铜业等18个签约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园区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50亿元、创税15亿元。推进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建设。完成基地1800亩已征用土
地地面附着物清理工作。全力争取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列为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加快推进铜拆解加工区现代物流园、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和“贵溪港”等物流平台及配套设施建设,打通宁波至贵溪海铁联运通道,降低物流成本,真正发挥铜拆解加工区政策洼地效应。全力推动江铜年拆解能力30万吨企业进入园区。加快推进铜精深加工区路网、水电、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力争全年新引进企业15家以上,进口货物集装箱量1万个标准箱,力争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创税5.32亿元。推进硫磷化工基地建设。完成基地一期施工便道和供水、供电、通讯、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基地主干道。力争新进项目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亿元、利税2000万元。
做强支柱产业。大力引进铜精深加工项目,加速铜产业链向电子行业、家用电器等方面延伸,提升铜产业技术水平、产业层次、配套能力,努力实现由铜原料基地向铜材料基地转变、铜材料基地向铜精深加工基地转变。大力推进节能照明产业发展。积极扶持美的贵雅、江西三花制冷、贵光科技等一批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引进配套产业。加速推进硫磷化工及精细化工产业发展,促成一批化工项目引进并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优势非铜产业规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做大实体经济。积极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企业集聚,深入实施地企合作一体化战略,举全市之力服务贵冶、贵电、贵化等驻市企业发展壮大,加大驻市企业周边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力度,实现互利双赢。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跟踪服务,全力为企业提供用地、用工、用电、融资等方面的支持,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大力支持中小微型企业成长,加快发展一批有独特竞争力的中小微型企业。鼓励铜产业、节能照明、精细化工等行业企业采取资产重组、嫁接改造、靠大联强等措施,加速企业裂变扩张。
(三)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基础,打造现代农业新优势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米袋子”建设工程。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活动,实施优质粮食基地建设工程,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粮食总产量达36万吨。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确保粮食供应价格平稳。打造2万亩以上具有现代农业生产、科技示范及旅游休闲等三大基本功能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大力推进“菜篮子”建设工程。以建设“全省蔬菜基地重点县”为契机,加快发展经济作物、水产养殖等多种经营,力争全年蔬菜种植面积12万亩、产量24万吨,茶叶种植面积1.7万亩,果园面积12.5万亩,肉类总产量3万吨,家禽出笼400万羽,年繁殖鱼苗5亿尾以上,做大做强雷竹、食用菌、油茶、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和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建设,重点扶持龙头加工企业1-3家。
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石背等7座小(一)型和金源等10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抓好白庙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和九牛滩灌区改造工程建设,开展八大灌区渠道清淤工作,完成国家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年度任务,积极争取农村饮水安全千吨万人项目。严格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抓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和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工程,新增耕地面积3400亩以上。加强农村交通建设管理。新建和改建村级公路155公里,启动文坊至西排战备公路水毁工程二期修复,完成文坊至冷水县通乡项目和泗沥镇雷家、耳口乡姚家渡改桥建设。全面推行新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建成文坊省级农村公路综合管理服务试点站工程,推进农村公路综合管理服务水平上新台阶。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继续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新型农民工培篇二:2014年鹰潭市政府(全文)
2014年鹰潭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日在鹰潭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市长 熊茂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富裕秀美宜居和谐鹰潭的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按照“主攻项目、决战‘三区’,凸现特色、实现跨越”的总体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优生态、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560亿元,增长11%;财政总收入92.66亿元,增长16.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6.13亿元,增长1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2亿元,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00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9940元,增长12.9%。
(一)产业升级提质增效。“1+6”产业快速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750亿元,位居全省第三。铜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500亿元、增长16%,江铜集团跻身世界500强,鹰潭(贵溪)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获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水工、节能照明、眼镜等非铜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四年翻番。贵溪成功获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地区,余江工业园列入全省重点工业园区。旅游业实现较快增长,全市接待国内游客1330万人次、增长23%,旅游总收入96.5亿元、增长28.5%;龙虎山景区接待游客650万人次、增长28%,旅游直接收入2.77亿元、增长30%。商贸物流业增势强劲,货运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29亿元、增长69.4%,上缴税费9.82亿元、增长95.2%。经济运行质量更趋优化,二、三产业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80.3%,提高9.6个百分点。
(二)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开展了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完成了信江新区南北区、高新区、老城西区等一批控规及专项规划编制。信江新区建设稳步推进,路网二期和三期、龙虎山北路、城市防洪堤、信江大市场、滨江景观一期和二期、信江浮桥等工程全面竣工,高铁站前广场、中央商务区、高教园区、市民广场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滨江“天际线”初具雏形。老城区功能不断完善,林荫西路全面贯通,建设路、站江路、四海路和小街小巷等道路管网改造工程顺利完工,完成棚户区改造15万平方米。新建改造白鹭公园、梅园公园等十大特色公园,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荣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月湖新城建设步入快车道,月湖经济大厦、绿地大道等21个项目全面推进。贵溪东城区建设步伐加快,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余江县城区东拓稳步推进,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全市建成区面积拓展到68.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3%,提高1.75个百分点。
(三)“三农”工作稳步推进。成功应对“6?29”洪灾和历史罕见伏秋连旱,全年粮食总产达69.6万吨,实现“十连丰”。白鹤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进展顺利,贵溪、余江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58家,实现产值62.2亿元,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6家、家庭农场125个。镇村联动建设扎实推进,贵冶周边新农村建设精品示范区和“三区三线”民居改造提升工程顺利完工,全市236个“秀美乡村”建设点全面完成。实施水利建设工程项目130个,完成99座小(2)型以上水库除险加固。改造农村公路284公里。大力推进“森林城乡、绿色鹰潭”建设,完成造林绿化5.4万亩。全面启动净空、净水、净土行动,扎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防治和水库水质专项治理工作,主要河流断面Ⅱ-Ⅲ类水质和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环境质量保持在Ⅱ级标准以上。
(四)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全年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197亿元、增长14%;实际利用外资1.9亿美元、增长12.7%。招大引强步伐加快,成功引进中能石油、霸王衡器等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12个,百炼集团、金帝鞋业等15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上诠电信、海尚科技等21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对外贸易增势喜人,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外贸百强城市”,全年完成外贸出口9.1亿美元、增长12.3%;宁波至鹰潭转关线路正式开通,鹰潭至宁波“五定班列”运行平稳,进口固体废料6000标箱、增长151.6%;鹰潭海关、国检即将挂牌。“三争”工作成效显著,贵溪、余江纳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规划,铜产业循环经济区、鹰潭创建本科院校等25个重大项目纳入赣东北扩大开放合作战略支持范围。
(五)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全市共投入民生资金18.9亿元,全面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76件实事94项民生指标。全市新增城镇就业2.39万人,城镇就业率达96.5%,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03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4亿元,我市被评为全国民营企业招聘周组织工作突出城市。连续9年提高养老金标准,人均月增资158元,发放城镇退休职工养老金7.2亿元。47.5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0万名60岁以上老人领取养老金,城乡居民参保率达95%。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张网”医疗保险体系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城镇医保水平进一步提高。发放城乡低保1.06亿元,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分别达到253.7元和126.3元。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008套,基本建成2092套。累计为5292名白内障、193名唇腭裂、401名先天性心脏病、41名白血病和343名尿毒症等重大疾病患者实施免费救治。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基本建成。
(六)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科技创新“136”工程取得新成效,成功申报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连续14年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促进教育公平取得明显进步,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实现全覆盖,学前教育不断加强,城区学校“大班额”治理工作进展顺利。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有序实施,全市100%的行政村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华赏石展暨黄蜡石文化博览会和中国第十五届根艺石艺博览会,《道之韵》赴埃及成功汇演,建市30周年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龙虎山》特种邮票顺利发行。成功举办市第七届运动会和首届体育文化节,连续18年荣获全国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深入推进平安鹰潭、法治鹰潭建设,有力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六五”普法中期工作成效明显,社会治安、信访秩序进一步好转,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七)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政府职能转变取得明显成效,市民服务中心正式运行,251项审批服务事项集中办理,公共资源项目实现网上交易。精简行政审批项目44项,承接省下放行政审批事项66项,取消评比达标表彰项目86项。严格厉行节约,公用经费在年初预算的基础上压缩10%,“三公”经费压缩20%以上,政府投资项目优化节俭资金8亿元。集中开展企业发展环境和行业不正之风突出问题等专项整治活动,创新农村集体“三资”、民生资金和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标后监管模式,审计监督、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
与此同时,人口计生、方志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涉台事务、气象服务、防灾减灾、质量监督、民兵预备役、国防动员、拥军优属、人民防空、妇女儿童、老龄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成绩和进步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锐意进取、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鹰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和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鹰潭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
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加快发展、转型升级仍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二是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力不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仍是我们亟待加强的工作。三是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工作与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四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改进干部作风等方面问题仍需我们努力破解,等等。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改革任务重大而艰巨。做好今年的工作,对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至关重要。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按照“主攻项目、决战‘三区’,凸现特色、实现跨越”的总体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以“8+1”重点工作为抓手,突出转型升级、城乡一体、和谐惠民、绿色发展四大工作主题,强化项目带动、开放推动、消费拉动三大发展支撑,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奋力迈出建设富裕秀美宜居和谐鹰潭新步伐。
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620亿元,增长10%左右。财政总收入105.2亿元,增长13.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4.7亿元,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0亿元,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80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0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在省下达目标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坚持问题导向,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助转型,以改革增效益,以改革惠民生,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的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巩固“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成果,继续大力度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制度,完善并联审批、网上审批制度,落实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机制。强化行政服务中心职能,做到“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窗口”出证。深化大部门制改革,强化机构和职责整合,理顺权责关系,严控机构编制,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2.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项目审批核准办法,鼓励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金融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领域,加快市政、园林绿化等政企分开步伐,推进市公交公司股份制改造。优化政府投资结构,重点用于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主要投向基础设施、高新产业、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积极推行“先照后证”登记制、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放宽企业经营范围登记,最大限度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3.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市县部门预算改革,加快建立规范统一的部门预算体系,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增强政府统筹资金能力。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推进综合治税平台建设,加强重点行业及重点税源管控,提升征管效能。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有序推进“营改增”试点工作。积极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制定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目录,建立公平开放的公共服务购买制度。切实抓好政府债务风险管控工作,探索构建政府债务预算管理体系。合理配置财政资源,优先安排社保、教育、科技、卫生等民生支
出,从紧编制“三公”经费预算,扎实推进“三公”经费公开,将县(市、区)纳入公开范围。
4.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差别化落户政策,制定与户籍制度改革相适应的配套政策措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步伐。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确保完成宅基地使用权地籍调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改革试点工作。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开展农村建房“三清理一整治”和闲置土地清理整治专项行动,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规范征地程序,改革完善征地制度,建立兼顾国家、集体、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落实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创新城市管理方式,完善城市治理结构,强化城管委职能,完成“数字城管”建设,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提高城市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致力转型升级,壮大工业实力。
坚持以建设绿色世界铜都为目标,以打造沿320国道产业集聚升级带为载体,以做大做强“1+6”产业为方向,着力构建“大龙头引领、大产业支撑、大集群发展”的现代工业体系,力争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100亿元。
1.推进产业升级。坚持“地企合作、两头延伸、转型升级”,进一步巩固和拓展铜产业在全国的领先优势,构建铜原料、铜冶炼、铜加工、铜贸易、铜研发、铜检测、铜文化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力争全市铜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800亿元。做精铜深加工,力争上诠电信、科炬新材料等6家企业建成投产;做强优势铜企业,力争3年内红旗集团、建鑫铜业等4家以上企业产值突破50亿元;做大铜现货交易,尽快建成铜交割库,争取设立铜期货交割仓库,形成有色金属交易市场;做旺铜原料市场,加快铜拆解加工区二期工程、江铜再生资源30万吨拆解项目建设,推进铜拆解作业区与九江港的合作,开展与海西口岸的对接,力争全年铜贸易货物量达12万吨,进口固体废料6500标箱。围绕培育壮大六大特色产业,全力打造水工、节能照明、眼镜、雕刻等十大特色产业基地,力争省级产业基地达到7个,1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达到8个。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确保三川水表2月份整体搬迁至水工产业园,力争阳光照明、百炼化工氟化新材料等36个新上项目投产见效,河北养元年产20万吨核桃露生产基地、连展科技年产2亿支精密电子连接器等24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力争3年内水工业、节能照明、大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均突破100亿元。
2.强化平台升级。按照“特色产业带、田园风光带、宜居宜业区”的要求,精心编制规划,高标准打造沿320国道产业集聚升级带,加快形成产业发展整体优势,力争全市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1300亿元。推进产城融合发展,高标准实施320、206国道拓宽改造工程,加快园区道路管网、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龙岗商务服务区,力争电镀集控区2月份投入运营。推进园区扩园升级,力争高新区拓园3平方公里以上,余江工业园扩区4平方公里以上,支持贵溪工业园区创建国家级工业园区。加快高新区小微企业孵化基地、童家创业基地、科技孵化器等创业平台建设,促进中小微企业快速健康发展。深入实施“园区再造工程”,盘活闲置土地和厂房,提高入园项目投资强度,力争高新区投资强度达到150万元/亩,新建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强化发展要素保障,搭建工业园区投融资平台和银企合作平台,发挥“财园信贷通”融资优势,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强化领导联系企业帮扶工作机制,破解企业融资、招工等发展难题。
3.深化创新升级。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铜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铜新材料产业院士工作站、三川水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大健康检验检测中心等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推进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积极推进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智慧鹰潭、电信光网城市等工程建设,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服务水平。大力实施“新市民”工程,制定企业优秀人才保障性住房、子女就学等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推进知识产权“四个一”升级工程,实施质量兴市战略。
(三)优化产业结构,做旺现代服务业。
围绕打造全国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全国著名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大力发展高铁经济,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2.1个百分点。
1.加快推进商贸物流业大繁荣。按照“城内大商贸、城郊大市场、城乡大流通”的布局,全面推进现代物流园、鹰潭国际商贸园、铜循环经济国际物流中心三大片区建设,加快推进十大专业市场建设,力争浙商联盟建材家居城、手拉手国际汽车城、国际眼镜城、胜华机电五金商贸城、万寿宫商城等5个项目基本建成运营,开工建设物流基地、金属交易市场等一批项目。结合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优化城市商业网点布局,引进全国知名的大型连锁零售企业进驻鹰潭,加快建设铜锣湾等一批城市商业综合体,力争碧海蓝天、滨江广场等综合体开业运营。加强与中国网库集团合作,建设赣东北电商谷,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力争林安物流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早日开工。完善物流配套设施,加快铁路口岸作业区、电子口岸、保税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农村商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农贸市场改造升级。
2.加快推进旅游业大发展。大力实施旅游强市战略,按照“一廊三区,四核多片”的规划布局,推进十大旅游项目建设,致力在丰富夏天避暑、冬天养生旅游产品上下功夫,致力在完善旅游配套、挖掘道教内涵上下功夫,努力把龙虎山打造成四季宜游的经典景区,力争全市旅游接待人次突破1500万,实现旅游收入超120亿元。全力推进在建重大旅游项目,确保龙虎山大型实景演出、逍遥城旅游综合体、圣井山综合开发、梦幻乐园等4个项目基本建成运营。完成旅游产业园区规划编制并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天元度假区、龙虎山大道延伸段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旅游综合承载能力。全力办好国际道教论坛,加快大上清宫二期和道学院等一批道教宫观建设,启动龙虎山道教养生园建设,促进道教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强化旅游市场营销,加强跨区域旅游协作,共同打造赣东北旅游圈、闽浙皖赣无障碍旅游黄金走廊,进一步提升鹰潭旅游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美誉度。
3.加快推进新兴服务业大提升。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建立完善信贷政策执行和信贷投放考核激励机制,加强“信用鹰潭”建设,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推进中小企业信用示范区、融资超市建设,鼓励支持优强企业上市,切实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力争引进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各1家,设立村镇银行1家,新开办2家以上小额贷款公司,组建政策性担保公司3家。积极推动保险业发展。加快发展文化休闲娱乐业,全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尽快繁荣特色商业街、余江雕刻一条街、黄蜡石专业市场,打响鹰潭文化创意品牌。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服务、家政社区服务等新兴业态,积极发展信息咨询、企业策划等中介服务业,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四)突出全域鹰潭,加快城乡一体。
坚持以“全域鹰潭”规划为龙头,按照“1+3+10”城镇发展模式,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县城、中心集镇、中心村“四位一体”发展,着力构建城镇功能互补、空间布局优化、产业配套协作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力争城镇化率达55%。
1.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承载力。编制完成全域规划,完善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高铁片区修建性详规编制。信江新区重点抓好高铁北站周边、高教园区、滨江沿线三大片区建设,全面建成高铁北站站房、高铁站前广场、鹰北公路客运和公交枢纽站等6个项目,大力推进中央商务区、信江生态公园等25个项目建设,开工建设路网四期、余信贵大桥、民悦佳园等6个项目,高标准打造滨江“天际线”,聚旺新区人气。老城区按照“大片区规划、大项目推进、大配套建设”的要求,重点抓好盐业公司、二二三地质队等5个棚户区和朱埠杨家、夏家等15个城中村整体改造,搭建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投融资平台,统筹公建项目、篇三:贵溪市主导产业的选择及优化
贵溪市主导产业的方向与优化
城市规划111班
摘要:做大实体经济。积极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企业集聚,深入实施地企合作一体化战略,举全市之力服务贵冶、贵电、贵化等驻市企业发展壮大,加大驻市企业周边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力度,实现互利双赢。大力支持中小微型企业成长,加快发展一批有独特竞争力的中小微型企业。鼓励铜产业、节能照明、精细化工等行业企业采取资产重组、嫁接改造、靠大联强等措施,加速企业裂变扩张。
关键词:区位
一、贵溪市简介:
贵溪,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中游。自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建县,至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1996年撤县设市。全市国土面积2480平方公里,60万人口,下辖21个乡(镇、街道),7个林(垦殖、园艺)场。
贵溪区位优越。浙赣、皖赣、鹰厦、杭长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四条铁路纵横境内,铁路与火车站密度居全国前列。沪昆高速、济广高速穿境而过,与320、206国道构筑成网。
贵溪资源丰富。银矿储量品位居亚洲第一,石膏矿储量居华东之冠,瓷土矿和硅石矿储量均居江西省首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3%,拥有千米以上高山21座。信江在境内60公里,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11条,全长358.5公里。
贵溪旅游资源丰富。地处龙虎山、圭峰、三清山、武夷山、五府山等“五山环绕地”。境内既有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
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龙虎山。“龙虎山道教文化游”、“畲乡风情游”、“冷水绿色生态游”、“江铜工业游”等旅游线路,让人充分领略贵溪的古老与现代文明。
贵溪工业基础雄厚。有装机容量170万千瓦的华东电网主力电厂――贵溪发电厂;有全国四大磷肥厂之一的江西六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有世界铜行业前三强、中国铜工业“领头羊”的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其所属的贵溪冶炼厂是亚洲最大的铜冶炼企业,阴极铜、铜杆年产量分别达100万吨和40万吨。贵溪还是全国重要的节能灯生产基地,美的集团落户贵溪将打造“中国灯谷”。
二、四大主导产业:
(一)铜产业
铜产业是贵溪市支柱产业,是贵溪招商引资的主攻产业之首。在贵溪市,铜产业应包括铜冶炼、铜精深加工、铜再生资源利用(拆解)几个方面。铜冶炼首指江铜集团。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成立于1979年7月,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集铜的采、选、冶、加于一体的特大型联合企业,是 中国最大的铜产品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硫化工原料及金银产地,公司总部设在江西省贵溪市。公司拥有八家矿山,五家冶炼厂,六家铜加工企业,三家稀散金属生产单位,一家稀土公司,以及公司、金瑞期货公司、国际贸易公司、物流公司等增值服务体系。其中由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控股的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1997年和2001年分别在香港、上海上市。《财富》世界500强,2014年排名第381位。
贵溪市招商引资主攻的铜产业一般是指铜精深加工和铜再生资源利用。铜加工是指以电解铜、再生铜等为原料加工成锭、棒、杆、线、丝、管、板、带、箔、排等各类型材或其他各种各样的异型铜材,同时包括以上述型材为原料再加工成的漆包线、电线电缆,以及加入锌、铝、锡、镍、钛、铍、铬、磷等各类金属制成的合金铜材。
(二)硫磷化工产业
江西省贵溪市硫磷化工产业基地是经省发改委批复成立的省级重点化工园,规划面积3.12平方公里。基地位于泗沥镇境内,东起泗沥镇桃源村、西至贵神公路、南起沪昆高速公路、北至杭长高速铁路。基地与鹰潭(贵溪)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通过两条跨高速主干道连接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
(三)节能照明产业
节能照明产业是节能环保产业非常重要的一块,年产值大约3000亿元,包括节能灯、LED照明和太阳能灯具等细分领域,按产品结构分包括光源制造、整灯制造和灯饰。在未来几年LED照明和太阳能灯具将成为照明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启动以来,我国LED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珠三角、长三角、北方地区、江西及福建地区四大半导体照明产业聚集区域,全国85%以上的企业分布在这些区域。
江西鹰潭节能照明产业基地位于贵溪工业园区西南侧,占地面积6.8平方公里,是江西省人民政府的重点项目工程,经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设立,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基地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水土保持方案已编制完成。基地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一个核心”(生态绿色核心);“一条发展轴线”(沿灯谷大道沿线的南北城市发展主轴);“八个功能组团”(2个配套产业组团、2个应用产品组团、固态光源生产组团、传统光源生产组团、居住科研配套组团、生产服务配套组团)。
(四)文化旅游产业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贵溪市境内。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其中天门山最高,海拔1300米。龙虎山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虎山是中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是中国道教发祥地,2007年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龙虎山的丹霞地貌,是二座发育在中国东南部信江盆地中段南缘由晚白垩世陆相山麓洪―冲积扇块状红色砂砾岩组成的丹霞山体。
据道教典籍记载,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已赴龙虎山定居,此后张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日,龙虎山与龟峰被一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三、主导产业的优化:
(一)以扩大投资、刺激消费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全力以赴保投资稳增长。高起点策划一批大项目挤进国家和省投资计划,继续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千方百计扩内需促消费。建立健全职工工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的正常调整机制,增加居民收入水平,适当提高干部职工津补贴和绩效工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促进文化、旅游、大众休闲等服务消费,努力扩大社会消费需求。综合运用各种调控手段,千方百计稳定市场物价、保障市场供应,确保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二)以扶优促强、提质增效实现工业经济新突破
做优发展平台。推进贵溪工业园区建设。全面完成园区道路工程建设,做好园区企业闲置土地的清理回收工作,确保优质项目入园用地需求。完善园区商贸、生活和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打造国家级工业园区。推进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建设,全力争取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列为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加快推进铜拆解加工区现代物流园、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和“贵溪港”等物流平台及配套设施建设,打通宁波至贵溪海铁联运通道,降低物流成本,真正发挥铜拆解加工区政策洼地效应。全力推动江铜年拆解能力30万吨企业进入园区。加快推进铜精深加工区路网、水电、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进硫磷化工基地建设。完成基地施工便道和供水、供电、通讯、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完善。
做强支柱产业。大力引进铜精深加工项目,加速铜产业链向电子行业、家用电器等方面延伸,提升铜产业技术水平、产业层次、配套能力,努力实现由铜原料基地向铜材料基地转变、铜材料基地向铜精深加工基地转变。大力推进节能照明产业发展。积极扶持美的贵雅、江西三花制冷、贵光科技等一批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引进配套产业。加速推进硫磷化工及精细化工产业发展,促成一批化工项目引进并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优势非铜产业规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做大实体经济。积极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企业集聚,深入实施地企合作一体化战略,举全市之力服务贵冶、贵电、贵化等驻市企业发展壮大,加大驻市企业周边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力度,实现互利双赢。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跟踪服务,全力为企业提供用地、用工、用电、融资等方面的支持,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大力支持中小微型企业成长,加快发展一批有独特竞争力的中小微型企业。鼓励铜产业、节能照明、精细化工等行业企业采取资产重组、嫁接改造、靠大联强等措施,加速企业裂变扩张。
(三)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造现代农业新优势
农业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优质粮食基地建设工程,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确保粮食供应价格平稳。打造具有现代农业生产、科技示范及旅游休闲等三大基本功能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农贸市场监管,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实现农民技术性增收。
(四)以提升服务、壮大三产培育经济发展新领域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进一步落实商贸网点规划布局,引进一批知名商贸企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围绕建设“世界铜都”,培育打造具有贵溪特色的新型铜文化。创新商业模式和文化产品服务,加快拓展大众文化市场,促进文娱演
艺、体育休闲、网络信息、广告创意等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加大旅游产品宣传推介力度,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
推动发展房地产业。大力引进服务中小企业,积极引进商业银行和资本运营类企业入驻贵溪,加快发展村镇银行,促进金融业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合理引导房地产市场消费,优化房地产产品结构,促进房地产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五)以机制创新、项目引进激发经济社会新活力
更大力度扩大开放。以铜精深加工、节能照明、物流等重点行业为重点,采取小分队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产业招商等多样化招商方式,加强与央企和境内外知名企业的沟通对接,盯紧大项目大企业,开展定向招商引资,重点引进有实力的大公司、大集团,不断扩大招商引资规模。
更深层次推进创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引导创新要素向支柱产业、重点企业、优势产品集聚,建立高效的科技推广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企业理念、管理、营销和体制创新。
《主导产业论》于刃刚等著
人民出版社
《贵溪市县志》
《贵溪市2013年政府报告》
贵溪政府工作报告相关文章
《》由www.zaidian.com(在点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西省贵溪市区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