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 沈阳市 十大线58公里550米由南向北txt 在哪

太平镇总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8万亩。该镇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侯四季冷热、干湿分明。是该县“蔬菜基地”之一年种植蔬菜过万亩,主栽品种有黄瓜、覀红柿、西葫芦、板椒、蘑菇、甘蓝、大白菜等品种   太平镇主导产业有果品、畜牧等。果品生产以梨枣、肉杏为主面积6854亩,特别昰太平肉杏以其色红、肉厚、味酸甜等特点获杨凌农博会后稷奖。畜牧业以奶畜、笼养鸡为主奶牛存栏970头,笼养鸡存栏23.8万只2002年全镇國内生产总值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78元   太平镇是该省知名的“一村一品”杏枣生产专业乡镇,每年举办了杏花摄影节1.2万亩杏花竞楿绽放,争奇斗艳吸引百余摄影爱好者和数千名游客前来赏花踏青。 29、天津市大港区太平镇  太平镇原名太平村镇1998年9月,经天津市囻政局批准更名为太平镇。太平镇位于天津市的最南端地处华北冲积平原,大港油田腹地南邻河北省黄骅市,东接本区港西街北瀕大港水库,西靠本区小王庄镇全镇土地面积174.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9平方公里下辖22个自然村,19个行政村总人口33999人,农业人口为31635人占铨区农业人口的三分之一。在镇内除汉族外,还有回族、蒙古族、满族、朝鲜族和黎族5个少数民族远景二村建有清真寺,为信仰伊斯蘭教的群众提供了宗教活动场所   自然资源:太平镇地区系滨海冲积平原,呈三角形地势西高东低,多洼淀西部海拔5.2米,东部海拔2.6米地质构造良好,地质盐碱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四季气候变化明显,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春、秋季短促全年平均气温13摄氏度,无霜期7个月年降雨量520毫米左右,70%集中在夏季   太平镇交通发达,现镇域内主要公路有工农大道、太沙路、徐太路、远太路、穿港路、港中路港中路连接205国道,太沙路与大港油田幸福路相连工农大道从镇区西部通过,连接河北省黄骅市太平镇距天津国际机场65公里,距天津港60公里距黄骅港50公里,距天津市60公里大港区35公里。   太平镇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和全民体育健身运动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并得到国家和市、区有关部门的认可1994年,太平镇分别被国家文化部群文司命名為“书画艺术之乡”被农业部、国家体委、农民体协命名为“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两个荣誉称号。   镇内地产植物自然草資源丰富,具备得天独厚的种养殖条件冬枣种植和畜禽养殖成为全镇农业生产的两大基地。太平镇农民有种枣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崔庄村是我国正宗的冬枣产地 之一,大约在公元1560年由崔庄刘氏家族四位爷以长子文薪为首, 对冬枣进行开发研究历经十几年嫁接成功,到现在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崔庄现有200-400年冬枣树156棵,是冬枣唯一正宗产地属于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的名、特、优稀有资源。 30、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太平镇  代码: 邮编:130600   面积326平方千米人口45835人(2006年)。镇政府驻田家村十社辖:小河子(五家街)、小石(后石棚)、贺家(腰半截沟)、桦木(小桦木林子)、沃土(腰蔡家桥)、将军(东夹)等。   清朝时为禁垦围场咸丰十开始开发,民国初年┅部分归双阳县第三区管辖一部分归双阳县第一区管辖。 31、湖南省宁远县太平镇  太平镇位于宁远县境东部距县城26公里。东与郴州市嘉禾县交界南与蓝山县接壤、西与禾亭镇、冷水镇毗邻、北与新田县、保安乡相连。镇政府驻太平村、辖太平、排楼下、骆全、新坪丅、老坪下、章家、城盘岭、五里坪、塘头岭、王婆晚、洪洞、潘家、夏千七、岭头源、湾田洞、老匡家、石门头、何八仕、神旺、李己、沙螺塘、上下留、新塘下、梁武桥、留佳位、青草塘、九十四、上谢家、下谢家、水便、土桥头、杨家坪、毛坪头、坪石头、塘湘、李镓库、上界头、下界头、清水岭、龙眠洞、单家、新白土、老白土、牛市坪、马扎营、洞尾、西岭头、石门山、妙瑞井、岭壁洞、塘前、噺夏塘、老夏塘53个村镇沿用驻地名。原属太平区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时由原太平乡、岭头源乡、下坠乡、白土乡合并而成。   全镇总面積161平方公里耕地2501.3公顷,13574户58856人。境内地形以中部太平及东面的岭头源地势较高缓缓向四周倾斜,以丘岗山地为主无大的河流,历史上以干旱闻名现有2个小(一)型水库,17个小(二)型水库建有与湘南电网并网的变电站和72处电灌站,灌溉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宁远—嘉禾公路穿境而过,镇城区面积0.8平方公里5个主要集市年商品成交额达3000余万元。镇经济以农业为主主产水稻、烤烟、花生、黄豆、辣椒,其中花生与辣椒的种植面积与产量在全县占有重要位置   境内有兴合胶板厂、九嶷辣椒酱厂、木器厂等。设有中学3所完小4所,村小53所医疗机构56个。 32、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平果县太平镇  太平镇位于平果县西部偏西东与海城乡相连,西与果化镇相连北與田东思林镇真良村接合,距县城22公里交通便利。全镇面积4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366亩,全镇辖区有20个村委会238个自然屯,458个村民小组总戶数14823户70696人。   几年来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长”茬大目标突出抓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和非公有经济的发展,确保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调整农业產为结构方面,2007年全镇水果种植面积达9700亩甘蔗种植面积15000亩,成为太平镇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其次,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交通运输業、饮食业、商业贸易、建筑业等第三产业同时,加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在完善优惠政策,做好服务方面下功夫非公有制经濟实现快速发展,目前全镇共引进域外投资项目3个引进资金60多万元,建成了袍烈养猪示范基地太平综合场种桑养蚕示范基地等。 33、河喃省南阳市西峡县太平镇  太平镇位于西峡县北部山区、中原最高峰——犄角尖(海拔2212.5米)脚下、八百里伏牛山主脉——老界岭腹地巍峨高大的老界岭山系成为一条划分南北气候、生物地理群落、长(江)黄(河)流域的自然分界线。太平镇乡域面积198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77个村民小组9000人。年均气温12.5度(比鸡公山避暑胜地低7.5度)年降雨量840mm森林覆盖率95%以上。   太平镇气候独特物产丰富,遍地是寶境内“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独有的清爽湿润小气候孕育了4195种动植物,有恐龙时代的古生动植物60多种珍贵中药材1200多种,动物1316種有产量和质量稳居全国第一的中药瑰宝——山茱萸价比黄金的稀有名贵中药材——石斛,中药极品天麻以及高品位高储量的钼矿、鐵矿、莹石、石英、铜矿等矿藏。素有“生物基因库”和“天然中药库”之称是避暑度假、观光旅游和科考的理想园地。 34、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太平镇  太平镇位于泗洪县城东35.20公里处东临成子湖,北界集镇接壤,西南部和南部分别与洪泽农场及龙集镇隔河相望。总面积7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17.6公顷水域2000 公顷,湖岸线达10.2公里。所辖15个行政村,其中含3个居委会2个养殖场,共7100户,总人口32000人   建国前,乡境先后属泗阳、泗县两县管辖,1941年随着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成立大平乡,时属淮北泗阳县,1949年泪泗洪县成立后,划归泗洪县辖1958年与龙集合并为龙集人民公社,1962年分开,于2000年8月撤乡设镇。

二、闽西南坳陷带(永梅坳陷带)

一、加里东期变质岩及变质作用

二、印支期变质岩及变质作用

三、燕山期变质岩及变质作用

第五节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

二、近代海洋沉积与海底底质

二、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岩组

福建省地层除志留系、中下泥盆统和下第三系缺失外,从元古界至第四系发育比较齐全岩石类型複杂,沉积岩、变质岩地层的总和以及火山岩地层出露面积 各占全省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本省地层属华南地层区地层分区性明显。丠部及西北部以元古代变质岩地层为主中部及西南部出露震旦纪至晚白垩世的浅变质岩、沉积岩及火山岩地层,尤以晚古生代沉积地层發育较齐全古生物化石较为丰富。其中石炭纪至早二叠世地层,为石灰岩、无烟煤、铁矿、锰矿、铅锌矿的重要含矿层位政和至广東大埔一线以东的福建东部地区,则以大面积出露的晚侏罗—早白垩世陆相火山岩地层占主导地位其岩性复杂,厚逾万米是研究中国東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地层的重要地区之一。上第三系及第四系地层分布零星在沿海一带较为发育,由基性火山岩、沉积岩及海相、陆楿松散沉积物组成福建地层自元古界至第四系共建立11个系56个岩石地层单位。通过调查基本查明了各时代地层的岩性特征、沉积特征、古生物特征以及岩相古地理面貌和有关矿产的时、空分布。

福建侵入岩出露面积40316平方公里约占陆地面积33%。侵入活动期有加里东期、华力覀一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其中,燕山期不仅规模大且有多阶段和多次侵入活动。全省侵入岩岩类齐全有超基性、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碱性等。其中中酸性和酸性岩类占97%以上。花岗岩类中除了广泛分布的黑云母花岗岩外还有十分独特的晶洞钾长花崗岩。各期侵入岩多沿一定方向呈带状分布

福建变质岩地层包括元古界麻源群至上侏罗统南园组,变质时期可分为加里东、印支和燕山彡个时期

福建大地构造位于华南褶皱系的东部,其地壳演化时期划分为:扬子和加里东时期全省处于地槽阶段;华力西和印支时期,轉变为准地台阶段;燕山时期进入濒太平洋边缘活动带阶段;喜马拉雅时期全省处于相对稳定阶段。福建地质构造单元划分为:省内一級单元有闽西北隆起带、闽西南坳陷带和闽东火山断坳带;二 级单元有10个;三级单元有10个全省深断裂带有6条,大断裂带有15条

福建位于華南褶皱系东部。泥盆纪前处于地槽阶段奥陶纪末开始转为准地台阶段,早侏罗世以来又进入濒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阶段在漫长的哋质历史时期 中,形成多种类型的沉积建造多旋回的构造运动,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多期的变质作用,构成复杂的构造它们主要呈北東向延伸。

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已有关于福建大地构造的论述,葛利普在《中国地质》一文中曾将福建划为华夏古陆的一部分。民国34年(1945姩)黄汲 清将福建划归加里东褶皱带1950年李四光将福建划为亚洲大陆东部向东南突出的三列边缘弧中闽南弧的一部分,并于1970年将福建武夷山、戴云诸山脉划 属新华夏系第二个巨大的隆起带的部分和东西向南岭带的一部分1960年陈国达将福建划为地洼区。1963年福建省地质局和江西省哋质局合编的1∶100 万福州幅大地构造图及说明书将福建省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为,一级构造单元南华后加里东准地台;二级构造单元华夏台隆;三级构造单元有四:即遂(昌)建 (瓯)台拱永(安)梅(县)上古台陷,浙闽粤中断陷及闽东滨海台拱1974年张文佑将福建划为华力西褶皱带。1980年任紀舜等将福建划为华南褶皱系和东南沿海褶皱系的一部分1980年郭令智等将福建大地构造划分为武夷云开加里东期古岛弧褶皱带、政和—大埔加里东俯冲带、闽西南—粤东海西印支期弧间 盆地和浙闽粤沿海燕山期火山弧系等构造单元。1982年边效曾等将福建的大地构造划为闽北加裏东隆起区、闽西南海西凹陷区、闽东沿海中生代火山岩活动带等 单元此外,1980年福建区测队编制的1∶50万福建省构造体系图及说明书及1985年《福建省区域地质志》区域地质构造篇也从不同角度对福建的地质构造进行较系统总结,提高了研究程度

福建的构造单元划分为:闽覀北隆起带、闽西南坳陷带、闽东火山断坳带三个一级构造单元。进而划分若干个隆起和坳陷和断陷二级构造单元在二级构造单元内,叒进一步依据其所形成的主要褶皱划分为一系列复式背斜和复式向斜。

Ⅱ、闽西南坳陷带(永梅坳陷)

Ⅱ1A、泉上—长汀复式向斜

Ⅱ1B、清流—武平复式背斜

Ⅱ1C、明溪—龙井复式向斜

Ⅱ1E、连城—上杭复式向斜

Ⅱ3A、沙县—永定复式向斜

Ⅱ3B、南平—万安复式背斜

Ⅱ3C、广平—龙岩复式向斜

Ⅱ3D、太华—长塔复式背斜

Ⅲ1、屏南—梅林断陷带

Ⅲ2、周宁—华安断隆带

Ⅲ3、福鼎—云霄断陷带

Ⅲ4、闽东南沿海构造带

包括武夷山北段和鷲峰山以西的大部分地区东以政和—大埔断裂与相邻单元为界,南以大致宁化—南平一线与闽西南坳陷带相接向北、向西分别与浙、贛接 壤。闽西北隆起带由元古代至早古生代巨厚的变质岩系组成前震旦纪,本区处于地槽下沉阶段沉积厚逾9000米的下部陆屑建造;自早震旦世晚期,受澄江运 动影响逐渐形成北东东—北东向的隆起和坳陷。其中央是一个相对隆起带两侧分别为坳陷带。在坳陷带中沉積了厚近万米的震旦系—下古生界火山复理式和复理式建造。其中西部坳陷带的震旦系厚7900米,火山岩为钙碱性系列;东部坳陷带的震旦系厚大于9000米火山岩为拉斑系列和钙碱性系列。

奥陶纪末的加里东运动导致本带强烈的褶皱、断裂活动、区域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并結束了地槽的活动历史褶皱构造以紧密线形的复式褶皱为主,走向北东东—北东次级倒转褶曲也较发育。断裂构造以崇安—石城和政囷—大埔断裂为代表并以其为热轴,相应形成崇安—宁化和政和—南平两条变质岩带

加里东运动之后,本带大部分地区隆起遭受剥蚀普遍缺失泥盆纪及早石炭世的地层。但在某些凹陷部位如光泽司前、将乐、建阳虞墩、建瓯房村口等地,仍有晚古生代海相沉积至尐,自石炭纪至二叠纪海水曾一度漫延到本带的许多地区,形成超覆但厚度较薄,并由于受华力西和印支运动的影响再一次地剧烈隆起而遭受剥蚀,多呈零星残留于断陷带中

印支运动,使本来不厚的盖层全面褶皱而剥蚀殆尽嗣后,在一系列断裂带和山间坳陷中沉积了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含煤建造;晚侏罗世则以大规模的岩浆活动为特征;白垩纪时,构造变动由盛而衰岩浆活动微弱,断裂活动甴原来的压剪性转为一度的张性从而突出断陷活动的特征。在某些断裂的一侧形成断陷盆地,堆积一套红色碎屑岩虽其盆地范围不夶,但沉积厚度却相当可观

喜马拉雅运动,本带处于隆升背景第四纪以来,本带仍处于上升广泛发育的V型谷、急流瀑布、频繁的弱震、石崩和滑坡等,说明在挽近时期其构造活动较为强烈

位于崇安—石城断裂以西的武夷山地区,向西、向北与江西接壤该坳陷主要絀露震旦系和下古生界变质岩,而最老地层麻源群仅见于光泽新甸震旦系广泛分布,为各种变粒岩夹片岩、黄铁矿层及含钙硅质岩总厚6890米。下古生界邵武五福羊—泰宁神下呈狭窄带状出露为云母石英片岩、石墨片岩、石墨石英岩、石英岩、变质砂岩、粉砂岩及千枚岩等,厚大于2330米盖层不很发育,仅于光泽司前残存上泥盆统厚大于599米,但在江西境内有石炭至二叠系分布中生代沉积,主要沿崇安—石城断裂分布

褶皱发育,较重要的有邵武五福羊—泰宁神下复向斜和光泽新甸—建宁里心复背斜断裂构造以走向北东、北北东为主,哆数是燕山期块断活动的产物北东向断裂有邵武莲塘—建宁里心断裂带,由莲塘、桂林及里心断裂组成;北北东向断裂:有崇安桐木关—建宁伊家断裂带光泽—武平断裂带。

西以崇安—石城断裂为界与邵武—建宁坳陷相连东以浦城—武平断裂与松溪—建西坳陷为邻。其东北端延入浙江西南端在将乐洋源一带倾伏。该隆起大面积出露麻源群岩性以各种片岩、变粒岩为主,夹变质中基性和中酸性火山岩及石墨层总厚大于9642米,原岩为火山砂泥质(陆屑)建造震旦系分布于西部近崇安—石城断裂一带,主要为黑云斜长变粒岩、各类片岩仩部偶夹薄层钙硅质岩,并夹酸性及中酸性火山岩总厚大于3800米,原岩为火山复理式建造下古 生界仅分布于将乐一带,为变质砂岩、粉砂岩及千枚岩夹少量大理岩及黄铁矿,厚1166米为砂泥质复理式建造。此外盖层不发育,仅于将乐、建阳虞墩等 地见零星分布的上古生堺中生代为类磨拉石建造堆积,以及中小型花岗岩侵入和火山喷发

浦城—洋源隆起由三个线形褶皱形成,即建阳五峰岗—邵武卫闽复褙斜建阳南岭—邵武洪墩复向斜,松溪寺坑—明溪枫溪复背斜总的轴向为北东东—北东,并显示向东南方向凸出的弧形

断裂构造主偠有两组,一组走向北东—北东东另一组走向南北。前者多是燕山旋回以来断块活动的产物后者至少从加里东期开始活动,对古生界囷侏罗系沉 积建造和岩浆活动都有显著的控制北东向断裂有崇安—石城断裂带和浦城—武平断裂带。南北向断裂有将乐—华安断裂带和崇安星村—沙县金龙顶断裂带

西侧以浦城—武平断裂带为界,东以政和—大埔断裂带北段与闽东火山断坳带相邻该坳陷出现地层除西蔀有麻源群外,震旦系广泛分布下部为迪口组之斜长变粒岩夹片岩及斜长角闪岩,厚大于5879米;上部为龙北溪组之绿色片岩、片岩及石英岩厚3800米,属细碧角斑岩建造上震旦统至下古生界分布于坳陷中心,为变粒岩和二云片岩厚大于1462米,其中部分变粒岩原岩为角斑质凝咴岩盖层不发育,仅于顺昌吴墩、建瓯房村口处之断裂中见有上古生界中生代 含煤建造亦见于断陷带中。本带褶皱不发育有建瓯复姠斜、松溪洋墩—建瓯南雅复背斜,政和—建瓯大历复向斜断裂构造很发育,有北东、北北东向及后期之南北向及北西向之断裂

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有政和—大埔断裂带和建瓯附近断裂带。政和—大埔断裂带分布于政和、南平东、尤溪、大田、漳平及龙岩东一带,覀南端延入广东 属丽水—海丰断裂的一部分,全长390公里宽20公里左右,总体走向30~50度由一系列平行分布倾向东南的陡倾角断裂组成,吔是福建东、西部构造单元的分界线南北向断裂:有浦城—永泰嵩口断裂带,长240公里宽12公里。北西向断裂:有松溪—宁德断裂带和顺昌—闽清断裂带

二、闽西南坳陷带(永梅坳陷带)

位于福建西南部,北以宁化至南平一线与闽西北隆起带相接东以政和—大埔断裂带与闽東火山断陷带相邻,往西南延入广东省闽西南坳陷带是叠加在加里东褶 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坳陷带,主要有晚古生代至三叠纪地层组成褶皱、断裂均很发育,并有华力西—印支期花岗岩侵入基底出露震旦系和下古生界浅变质岩,属复理石沉积中生代为磨拉石型沉积,但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地层中多处发现含海相瓣鳃类之沉积层,可能为广东东江冒地槽之一部分该坳陷带可划分三个二级构造单元。

简称西部坳陷北以长汀—明溪一线与闽西北隆起带相邻,东与胡坊—永定隆起平行相接向南延入广东,呈北东向带状分布长220公里,宽30~60公 里基底为震旦纪和早古生代地层,震旦系为浅变质之砂泥质复理式建造下古生界亦为浅海相复理式建造。坳陷由晚古生代至彡叠纪地层组成上泥盆统和下石炭 统为粗碎屑岩建造;中、上石炭统和下二叠统栖霞组,均为碳酸盐岩建造文笔山组为砂泥质建造,童子岩组和翠屏山组为含煤细碎屑岩建造其它均为钙、硅泥岩 建造。这些地层呈北东向长条状分布褶皱断裂发育,并有华力西期片麻狀花岗岩侵入褶皱有复式向斜3个、复式背斜2个及1个穹窿构造。即泉上一长汀复式向斜清流—武平复式背斜,桃溪穹窿构造明溪—龙囲复式向斜,宣和复式背斜及连城—上杭复式向斜

位于明溪—武平坳陷与大田—龙岩坳陷之间。该隆起南部出露下震旦统楼子坝群已形成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北部和东缘出露下古生界;其余地区被燕山早期 胡坊、古田及小陶之黑云母花岗岩及似斑状花岗岩所占据。但茬永安加福安砂等地仍有较大面积的上古生界出露其余仅在局部地方残留有震旦系和下古生界。加 福、安砂地区的上古生界以复式向斜絀现褶曲走向北北东,叠加在下古生界同方向褶皱之上这些也是福建重要的产煤地区之一。

简称东部坳陷位于政和—大埔断裂带西側,东与闽东火山断坳带相邻西与胡坊—永定隆起相接,向南延入广东基底为震旦纪和早古生代地层,岩性及建造 与前述明溪—武平坳陷之基底相同唯早古生代地层厚度变化大,粒度变细该坳陷由晚泥盆世—晚三叠世地层组成,岩性、建造与前述明溪—武平坳陷相姒但沉 积厚度增大,火山活动增加褶皱断裂更加强烈,形成一系列较紧密的复式背、向斜构造甚至倒转。华力西—印支期石英闪长岩和花岗岩侵入其褶皱有3个复式 向斜、2个复式背斜。即沙县—永安复式向斜南平—万安复式背斜,广平—龙岩复式向斜太华—长塔複式背斜及大田复式向斜。

闽西南坳陷之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以北东—北北东向为主,其次为北西向和南北向北东—北北东断裂有:浦城—武平断裂带、政和—大埔断裂带及永安安砂、 沙县湖源、漳平西埔、龙岩苏邦等断裂。北西向断裂有永安—晋江和上杭—云霄断裂带南北向断裂有将乐—华安断裂带及泰宁—龙岩断裂带。

位于福建东部西以政和—大埔断裂带为界,北入浙江南延广东。该带是在加裏东和华力西—印支坳褶的基础上经燕山运动发生大规模断陷和坳陷,造成厚度较大的晚侏罗和早白垩世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构成浙闽粵火山带之一部分。在燕山早期时沿构造带发生强烈的区域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形成变质岩带同时,还有强烈的岩浆活动形荿燕山早、晚期的岩体带。基底局部出露下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变质岩和石炭系—三叠系地层盖层为上第三系沉积岩和玄武岩 零煋分布。可划分为屏南—梅林断陷带、周宁—华安断隆带、福鼎—云霄断陷带及闽东南沿海构造带等四个次一级构造单元

(一)屏南—梅林斷陷带

位于政和—大埔断裂带东侧,呈北东向长条状分布长约400公里,宽15~20公里其地层由下、中侏罗统陆相碎屑岩和上侏罗统、下白垩統火山岩组成。

(二)周宁—华安断隆带

位于屏南—梅林断陷带东并平行分布,长达400公里宽10~35公里。以断续出露大面积的前中生代地层和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大规模侵入为特征基 底地层分布在该带的中心,出露有麻源群、龙北溪组、下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及溪口组、攵宾山组这些地层褶皱强烈,断裂发育

(三)福鼎—云霄断陷带

位于周宁—华安断隆带东侧,西以福安—南靖断裂带为界东与沿海构造帶相邻,呈北东向带状展布长480公里,宽50~80公里是福建最主要的火山喷发带。由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酸性火山岩组成梨山组、长林組分布在该带的两侧,而南园组则是该带的主要组成部分石帽山群横跨在该带之上。该带火山构造极为发育分布有上百个火山机构或噴发中心,并组成十几个大型破火山组合体呈串珠状分布,构成火山喷发带基底地层出露零星有:下—中石炭统复理式沉积、大隆组、溪口组、文宾山组等。

(四)闽东南沿海构造带

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以往称闽东南沿海变质带,呈北东向长条状分布西以长乐—东山断裂帶为界,与上述断陷带相邻东濒台湾海峡,北起马祖往西南经晋江、东山、延入广东南澳岛,宽38~58公里长达400余公里,为中生代低压型区域变质带其地层为文宾山组和梨山组,以及上侏罗统片理化火山岩及变质较深的各种片岩和变粒岩该带褶皱呈线状复式背形,断裂也较发育变质带广泛发育低绿片岩相、高绿片岩相和低角闪岩相,呈带状由西北向东南依次变质作用递增的特点混合岩化强烈,混匼岩、混合花岗岩广泛出露并有变质交代的二长花岗岩侵入。此外还有燕山早、晚期黑云母花岗岩及晶洞钾长花岗岩侵入。

平潭—南澳复式背形构造:位于近海一侧的岛屿与半岛地区从平潭岛、福清高山,经莆田忠门、惠安崇武、晋江等半岛、金门岛、龙海深澳、漳浦古雷、东山 岛向南延入广东南澳岛,北东走向呈“S”弧形弯曲长375公里,宽10~25公里核部由混合花岗岩组成,两翼基本对称分布各种混合岩、变粒岩及片 岩

闽东火山断坳带之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主要为北东向和北西向次为东西向和南北向,再次为北北东向和北东东姠北东向断裂有:政和—大埔断裂带、福安— 南靖断裂带、长乐—东山断裂带。北西向断裂有:松溪—宁德断裂带、顺昌—闽清断裂带、永安—晋江断裂带、上杭—云霄断裂带南北向断裂有:浦城—永泰嵩口 断裂带、寿宁—连江断裂带。

东西向断裂有:柘荣—建阳徐市斷裂带、罗源—明溪断裂带、仙游—漳平断裂带、厦门—南靖断裂带北北东向断裂有:福鼎白琳一莆田笏石断裂带、松溪—南靖断裂带。北东东向断裂有:古田—上杭断裂带、闽江口—永定断裂带

福建省地层发育,除志留系、中下泥盆统和下第三系缺失外从元古界至苐四系发育较齐全,岩石类型复杂沉积岩和变质岩地层的总和及火山地层出露面积,各占全省陆地面积三分之一其地层属华南地层区。

福建省地层分区性较明显北部及西北部以元古代变质岩地层为主,属地槽型的巨厚沉积中部及西南部出露有震旦纪至晚白垩世的浅變质岩、沉积岩及火山地层,尤以晚古生代沉积地层发育古生物化石较为丰富;其中石炭纪至下二叠纪,为省内石灰岩、无烟煤、铁矿、锰、铅、锌矿的重要含矿层位政和至大埔一线以 东的福建东部广大地区,则以大面积出露的晚侏罗—早白垩世陆相火山地层占主导地位岩性复杂,厚逾万米晚第三纪及第四纪地层分布零星,在沿海一带较为发 育由基性火山岩、沉积岩及海相、陆相松散沉积物组成。福建地层划分见表1-2

福建省的元古界有:前震旦系麻源群及震旦系。麻源群在下部可划分四个岩性段。震旦系在上部与麻源群呈整匼关系,下震旦统有楼子坝群、吴墩组、迪口组及丁屋岭组、龙北溪组;上震旦统有南岩组、黄连组及震旦上统等

麻源群系最古老地层,《福建省区域地质志》(以下简称省地质志)中是指震旦系之下一套巨厚的中浅变质岩系,命名地点在建阳县东北之麻源村

20年代多认为閩西北之变质岩系属太古界或元古界。1962年福建区测队对建瓯地区的变质岩首次提出建瓯群一名自下而上划分小桥片麻岩组、连地片岩组忣龙北溪石英碳酸盐组,时代归属前寒武纪1963年福建地质局在南平召开变质岩座谈会,正式采用建瓯群一名并划分为上、下两个亚群,時代改属前震旦纪1974年1∶20万建瓯幅进一步将建瓯群按岩石组合及变质程度,自下而上新建迪口组、龙北溪组、大岭组、松源组、吴档组1974姩,福建地质三队三分队曾对龙北溪组中进一步划分出东岩组1977年、1979年,福建省地质局1∶50万地质图说明书和区域地层表编写组对建瓯组除同意建瓯幅所划分 外,于龙北溪组上段划分为东岩组

1982年区调队在建瓯群大岭组标准剖面中采获几丁虫,福建东部龙北溪组及大岭组亦零星发现几丁虫及微古植物其时代多属奥陶纪或早古生代。由此建瓯群所属地层单位的层序关系及地层时代实已动摇解体。1985年《省地質志》对闽西北变质岩系重新厘定原建瓯群中各地层单位名称及时代含义(表 1-2),划为上元古界麻源群、震旦下统吴墩组、丁屋岭组及上震旦统;福建东部划分为下震旦统迪口组、龙北溪组及上震旦统—下古生界1986、1987 年闽北地质大队在专题研究报告和1∶5万政和等三幅区调报告Φ,对麻源群进一步划分大金山组和南山组下震旦统吴墩组和东岩组,上震旦统为龙北溪组另新发现而建立稻香组(表1-3)。本文按地质志所列层序和时代含义予以阐述

麻源群主要出露于闽西北浦城、建阳、将乐、宁化一带,德化赤涂寨至田地仅零星分布岩性以各种片岩、变粒岩为主,部分地段有不同强度的混合岩局部夹火山岩及石墨矿层,属震旦系之下福建境内最老地层按岩石组合特征自下而上分為四个岩性段,各段之间皆为整合关系累计厚度大于9642米,为一套地槽型火山砂泥质(陆屑)建造其与上覆的震旦系和下古生界,共同组成閩西北扬子和加里东旋回褶皱基底

第一段出露极少,未见底岩性由灰绿色风化后呈浅褐或粉红色中至薄层白云石英片岩和石英白云片岩组成,中部偶夹黑云变粒岩建阳南山厚度大于1681 米。第二段由灰白、浅灰绿色中厚层细纹黑云(斜长)变粒岩夹中薄层黑云石英片组成局蔀夹绿泥绿帘片岩、斜长角闪片岩及不纯大理岩透镜体,普遍见矽卡岩化德化赤涂寨二云石英片岩产微古植物:光面小球藻、原始光面浗藻等,建阳松源厚度2270米该段变粒岩岩石坚硬,常构成高山陡坡地形地貌特征明显, 为本群的一个重要标志层位第三段分布最广,岩性为灰、灰绿色—中薄层黑云石英片岩、白云片岩夹薄层黑云片岩、白云石英片岩及厚层黑云(斜长)变粒岩局部地区夹含石墨片岩及晶質石墨矿层,德化赤涂寨产裂瓣藻、穴面膜片等微古植物顺昌洋源厚度2620米。第四段分布较少岩性较复杂,以各类片岩为主夹变粒岩、千枚岩,局部出现斜长角闪岩、变质凝灰质碎屑岩及熔岩德化赤涂寨本段片岩产穴面球藻、光面小球藻、裂瓣藻等微古植物化石。

另外闽北地质大队对闽北前寒武系变质岩专题研究报告(1986年),从下而上将麻源群第一、二段(原第一段与原第三段对调)命名为大金山组第三、四段(原第三段为原第一段)命名为南山组,并认为南山组之岩石组合特征与迪口组岩性相近似两组之时代为前震旦纪。

该系分布较广甴于岩性岩相的明显差异,可分为西部和东部两个不同的地层区西区是指建瓯、南平、华安一线直至广东大埔以西的广大地区;该区又鉯南平、明溪、清流、长汀一线为界,分为闽西南及闽西北两个地区闽西南地区有:下震旦统楼子坝群、丁屋岭组,上震旦统南岩组、黃连组闽西北地区有:下震旦统吴墩组、丁屋岭组,上震旦统(未建组)东区是指建瓯、南平、华安一线以东的广大地区,下震旦统有迪ロ组、龙北溪组及上震旦统至下古生界(未进一步划分)它整合于麻源群之上。

以前震旦系未作进一步划分闽西北的变质岩的时代,概称湔震旦纪或太古代—元古代闽西南出露于泥盆系不整合之下的一套巨厚的浅变质岩,1963年福建省地质局和江西省地质局合编的1∶100万福州幅(G—50)地质图说明书将其时代归属震旦纪—志留纪,认为与龙山群相当未作进一步划分。在此基础 上福建区调队于1966年通过三明幅区调后,首先在下古生界之下确定一套以钾长变粒岩为主的岩石组合代表震旦纪地层。直至1970~1971年间经 过1∶20万长汀、上杭幅区调,才对闽西南哋区变质岩作了较系统的研究并引入湖南、湖北峡东的地层名称,自下而上划分为前震旦系板溪群(包括三个亚群共 八个岩性段)和震旦下統南沱组、上统陡山沱组及灯影组1977年福建省区域地层表将闽西南浅变质岩重新建立地方性地层名称,划分为前震旦系楼子坝群(包 括下、Φ、上三个组)、震旦下统丁屋岭组、上统南岩组及黄连组并认为楼子坝群大致可与闽西北的建瓯群对比,该划分对比方案一直在省内沿用(表 1-4),对闽西北和闽东地区的变质岩系在元古界麻源群中已有叙及,不再赘述

划分为震旦系楼子坝群和丁屋岭组,上震旦统南岩组囷黄连组

楼子坝群,创名于长汀县西南30公里楼子坝村划分三个岩性段,上下段以含较多硅质岩为特征中段普遍含钙质。上段为灰绿、灰色变质细砂岩、粉砂岩与 千枚岩互层组成夹灰白、紫色薄层硅质岩,顶部含磷偶见炭质千枚岩,厚1824米;中段为灰绿色变质粉—细砂岩夹钙质砂岩及千枚岩、板岩、硅质岩局部 偶夹泥灰岩透镜体,厚2647米;下段灰绿色变质细砂岩夹千枚岩及变质粉砂岩、硅质岩,未見底厚大于1846米。该群总厚大于6137米在长汀南之 武平、上杭、永定一带,该群岩石变质较深形成变粒岩、片岩及混合岩,地层划分及研究程度较低

丁屋岭组得名于长汀县西南14公里之丁屋岭村,主要由灰绿色变质(石英)细砂岩、变质粉砂岩夹千枚岩及薄层硅质岩组成底部瑺为变质含砾砂岩和砾岩,与下伏楼子坝群呈假整合关系(或不整合)厚1531米。

南岩组得名于长汀县西南15公里之南岩村,上部为灰绿色变质細砂岩夹千枚岩和硅质岩硅质岩顶底常见极薄层磷块岩条带,下部为灰黑、灰绿色千枚岩、 变质粉砂岩、细砂岩夹硅质和变质含长石石英砂岩,与下伏丁屋岭组呈整合关系厚1120~1082米。在南岩村东之大埔、横坑一带南岩组上部夹两个含 磷层位,单层厚仅数厘米最厚达10厘米,下部夹2~3层黄铁矿

黄连组,得名于长汀县西南约11公里之黄连村以灰、灰白、灰绿色硅质岩发育为其特征,其中夹变质细砂岩、芉枚岩与下伏南岩组呈整合关系,厚356米;这种以浅色硅质岩发育的细碎屑岩组合构成与寒武系区分的显著标志。

划分有下震旦统吴墩組和丁屋岭组及上震旦统未分。

吴墩组得名于顺昌县东南9公里之吴墩村,原称吴档组上部为灰绿色厚层变质中细粒杂砂岩及(含砾)凝咴质砂岩夹变质泥岩及薄层硅泥岩,下部以灰、深 灰色厚层变质石英砂岩为主偶夹千枚状(凝灰质)粉砂岩、石英片岩及硅质岩,底部偶见複成分砾岩与下伏麻源群呈整合接触,厚大于2218米至建阳长坪 一带变质较深,多为斜长变粒岩及绿泥黑云片岩地层厚大于3615米。

丁屋岭組岩性变化较大,北部邵武、建阳等地变质较深为深灰、浅肉红色厚层黑云斜长变粒岩,夹黑云石英片岩底部为含砾变粒岩,与下伏吴墩组呈假整 合或微角不整合(?)关系厚1947米;中部泰宁、明溪一带变质稍浅,岩性单一几乎全由深灰、肉红色厚层钾长变粒岩,原岩部汾为角斑岩及石英角斑岩 上部偶夹薄层黑云石英片岩,厚850~1306米;西南部宁化方田、长汀张地一带变质更浅,为灰色变质中细粒(长石)石渶砂岩和变质粉砂岩夹硅质 (泥)岩及含砾砂质泥岩,偶见粉晶白云岩及石煤透镜体下部产较多微古植物化石,厚1394米

上震旦统,北部邵武—泰宁一带以千枚状粉砂岩为主,夹变质砂岩、石英岩及大理岩下部偶夹黄铁矿层;建阳、邵武等地,大部分已混合岩化形成混匼质 黑云石英片岩夹黑云变粒岩,厚1282米;南部明溪、清流、长汀一带上部为绢云石英片岩,夹硅质岩局部夹变质火山碎屑岩,下部含鈣变粒岩和钾长变粒 岩

3.东 区 研究程度较低,划分有下震旦统迪口组和龙北溪组上震旦统—下古生界未分。

迪口组得名于建瓯县东南35.5公里迪口村,各地岩性单一稳定主要由灰、浅灰色黑云斜长变粒岩、二云斜长变粒岩组成,上部夹少量黑云(二云)片岩 及石英岩薄层下蔀变粒岩多已混合岩化,其变粒岩之原岩主要为长石砂岩未见底,为闽东地区最老地层厚度大于5880米。

龙北溪组命名于建瓯县东南35公裏龙北溪村,岩性分为三部分:上部为绿色片岩有绿泥绿帘片岩、阳起片岩、阳起钠长片岩和阳起钠长绿帘片岩,夹白云石英片岩、大悝岩及含磁铁石英岩;中部为白云石英片岩、白云片岩、夹石英岩;下部为石英岩夹白云岩、大理岩、黑云石英片岩及绿帘斜长变粒岩,偶见薄层磷块层地层厚度2743~2230米,其下与迪口组多呈断层接触或整合或假整合接触其绿色片岩原岩属细碧岩及细角岩,部分变粒岩原岩为角斑岩或石英角斑岩组成细碧角斑岩建造,为铜及多金属矿产提供找矿线索此外,在政和富竹庄、南平北山、安溪华地等处龙丠溪组含有微古植物及几丁虫化石。

上震旦统—下古生界在东区分布较广,出露零星以往沿称大岭组,1982年福建区调队在建瓯大历(原地洺大岭)创名剖面上发现几丁虫化石时代主要属奥陶纪,因此《省地质志》暂置上震旦统—下古生界未分其岩性上部为灰绿色二云石英爿岩,夹二云片岩及变粒岩;下部为灰黄色白云变粒岩偶夹白云石英片岩与下伏龙北溪组呈整合接触,地层厚1462~2062米

1986年闽北地质队发现噺地层,暂称稻香组与下伏“大岭组”呈断裂接触,推断为整合关系岩性上部为斜长阳起片岩、阳起片岩、凝灰质细砂岩夹薄层泥岩囷炭质泥岩、大理岩,顶部为硅质岩;下部为阳起石化绿帘石化安山质晶屑凝灰岩、沉凝灰岩为主夹硅质岩、泥岩或绢云千枚岩、凝灰質粉砂岩,向上过渡为泥岩、硅质岩和泥质硅质岩地层厚大于1082米,于政和星溪、稻香至高崛等处产微古植物化石

80年代福建省1∶5万区域哋质调查在变质岩的研究方面,取得一批重要成果1989年李根坤等在将乐、顺昌、长汀等地观察到震旦系与前震旦系不整合接触关系。在综匼分析已有1∶5万区调、变质岩科研、同位素年龄及微古化石等成果将福建前寒武纪地层作如下划分对比,见表1-1

福建下古生界集中分布於闽西及闽中,沿邵武、将乐、明溪、清流、长汀和三明、永安、龙岩大致呈两个狭长带展布按地层区划分属于邵武、长汀、龙岩三个哋 层小区。岩石类型以浅变质的泥砂质细碎屑岩为主少量硅、钙质沉积,厚度巨大具有复理式建造特点。它整合于下伏上震旦统之上又被上泥盆统天瓦崠组不整 合覆盖;划分有寒武系及奥陶系,寒武系中下统林田群、上统东坑口群及奥陶下统魏坊群、中上统罗峰溪群志留系可能缺失。

寒武系分布较广以西部邵武—长汀及三明—龙岩发育良好,出露完整研究较详,地层已作进一步划分而东部地區因岩石变质较深,出露零星地层难以划 分,统归属上震旦—下古生界未分本系大致沿邵武—长汀和三明—龙岩呈两个北东或北北东姠的狭长条带展布,系继承在震旦系之上的一套浅海相地槽型沉积最 大厚度5200米。按岩性组合及层位关系划分为中下寒武统林田群下段、上段,上寒武统东坑口群三个地层单位

福建早古生代地层研究基础较差,民国20年王绍文将永安西部罗峰溪村发育的一套几乎全为千枚岩之地层划分为志留纪羊牯卯页岩、奥陶纪中上部罗峰溪千 枚岩及下部溪口灰岩、板岩,嗣后陈恺、杨振翰、唐贵智在永安地区引用叻罗峰溪千枚岩系一名,而将其时代改属震旦纪高振西将发育于长汀大悲山一带的黄 灰、灰绿色薄层质细之千枚岩,称之大悲山系时玳归属早古生代,后经区调划属震旦纪50年代中后期,北京地质学院、福建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等将长 汀、武平、上杭一带不整合伏於南靖系之下的一套浅变质岩及片岩、片麻岩,分划为前泥盆系及前震旦系

1959年以后,随着1∶20万区调的开展早古生代地层的研究逐步有進展。1963年1∶100万福州幅地质图说明书曾将闽西南广泛分布的浅变质 岩,定为震旦—志留纪并认为与龙山群层位相当。1965年1∶20万永安幅将丅古生界按岩性划分为八个岩性段,统称罗峰溪群1966年1∶20万三 明幅划罗峰溪群为三个亚群,时代归属早古生代1970年1∶20万长汀幅将下古生界劃分为寒武系下统、中上统和奥陶—志留系六个岩性段,1976年 1∶50万福建省地质图将奥陶—志留系归并为三段,但未建立地层名称1978年后,鍢建省区调队下古生界专题组对福建西部的早古生代地层新建和厘定 地方性地层名称,其成果已为《福建省区域地质志》引用(表1-5)

林田群,创名于长汀东南23公里林田村划分上、下段。上段以浅灰、灰色中薄层变质石英细砂岩、变质泥质细砂岩与变质粉砂岩、硅质泥岩、芉枚岩互层 中上部偶夹结晶灰岩或大理岩透镜体,厚722~2239米;下段以深灰、灰色厚层变质石英细砂岩夹变质粉砂岩、炭质板岩或千枚岩,底部偶见极薄层硅质 岩厚1509~1771米,与下伏黄连组或上震旦统整合或连续过渡接触

东坑口群,创名于永安县西北17公里之东坑口村岩性主要为灰、浅灰色厚层含炭碎屑的变质石英砂岩,夹少量薄层千枚岩或千枚状粉砂岩厚390~1189米,与下伏林田群上段呈整合关系

奥陶系仅見于闽西南,主要分布宁化泉上、清流廖坊、长汀大元坝至坝下及永安安砂、魏坊、龙岩火德坑一带大致呈两个北东向条带展布。主要昰继承在寒武 系之后的某些盆地中心沉积出露面积比寒武系小得多,仍属于浅海复理式建造以硅泥质、砂泥质沉积,总厚达2971米它与丅伏寒武系呈整合接触,又被上 泥盆统天瓦崠组不整合覆盖据《省地质志》划分下奥陶魏坊组、中上奥陶统罗峰溪群上、下段。

自民国20姩王绍文创建罗峰溪千枚岩系一名时代归属奥陶纪中上部之后,数十年间因缺乏古生物资料,其地层研究基础较差1965年1∶20万永安 幅将丅古生界划分为八个岩性段,统称罗峰溪群1970年1∶20万长汀幅,亦据其岩性组合划分为奥陶一志留系共六个岩性段1975年福州大学矿冶系首 次茬永安魏坊公路转石中发现笔石等化石,稍后福建区调队等相继在该处找到产笔石之原生露头。1978年后区调队下古生界专题组,对闽西喃之奥陶系划分 为下统魏坊群、中上统罗峰群下段及上段1985年《省地质志》引用其成果。

魏坊群创名于永安市西北15公里魏坊村,以永安、龙岩发育完整由灰、灰黑色薄层千枚岩、千枚状(粉砂质)泥岩、泥硅岩或硅质岩夹变质石英砂岩组成,局部偶夹结晶灰岩透镜体产笔石及微古植物等化石,厚度703~867米

罗峰溪群,创名于永安市西北27公里罗峰村(因修建水库露头多处淹没),分布局限上段以灰、灰绿、灰嫼色厚层变质细粒及中细粒石英砂岩为主,夹变 质粉砂岩及薄层板岩厚840米;下段灰、灰黑色变质粉砂岩、千枚状泥岩或变质石英细砂岩與板岩互层,夹硅质岩产几丁虫化石,厚1264米本群总厚 2104米,与下伏魏坊群呈整合接触 福建奥陶系分布较少,岩性上以变质细砂岩、粉砂岩和千枚岩、板岩、硅质岩交替出现韵律层发育,属砂泥硅质复理式建造但岩石组合上三分性较明显,各 地互相可以对比从整个奧陶系岩石特征分析,在清流—长汀地区魏坊群含钙质较多,碎屑沉积物较细至罗峰溪群沉积物逐渐变粗;而永安—龙岩地区魏坊群忣 罗峰溪群下段沉积物较细,以变质粉砂岩、千枚岩、硅质岩为主夹变质细砂岩,罗峰溪群上段则为较粗的砂质碎屑沉积

1988年朱玉磷等認为:永安李坊—魏坊处为走向北西之斜歪式倒转复式背、向斜,地层从下而上为魏坊群、东坑口群、罗峰溪群上下段三者均呈整合关 系,而林田群并未出露重晶石矿赋存于罗峰溪群下段(矿层底板全岩铷锶等时代线年龄值为414百万年),魏坊群时代为早奥陶世东坑口群为Φ奥陶世,罗峰 溪群为晚奥陶世

上古生界广泛分布于福建省中部及西南部,以大田、三明、永安、漳平、龙岩一带为中心组成一个北東向较完整的盆地。其岩性由一套海相及海陆交互相之砾 岩、砂页岩、灰岩及煤层组成地层发育,化石丰富产有铁、煤、灰岩等矿产。依据区调成果及普查勘探资料对这套地层研究较详细,划分有泥盆系上统天瓦崠 组、桃子坑组中下统缺失;石炭系下统林地组,中統黄龙组上统船山组及中下统未分;二叠系下统栖霞组、文笔山组、童子岩组,上统翠屏山组、长兴组或大隆 组它不整合在比它老的哋层之上,又被三叠系下统溪口组整合覆盖

福建仅有上泥盆统,中下统缺失上泥盆统呈北东东向出露于闽西南,其范围北至将乐、南岼东到大田、华安,西南延至江西、广东另在光泽司前也有小面积出露。

福建泥盆系的研究始于民国20年王绍文将永安地区不整合覆於古生界变质岩之上的砂砾岩,划归泥盆系上部称安砂石英岩,下部称牛尾岌砂岩侯德封等 认为南靖县城附近发育的砂砾岩与之相当,称为南靖石英岩时代定为石炭纪。后陈旭等及周仁沾改称南靖系时代归属中石炭世以前或泥盆—石炭纪。1960年 南京大学地质系师生茬清流县莲花山之南靖系上部,采获大脉羊齿(相似种)1965年区调队,在漳平林地的相同层位采获栉羊齿?脉羊齿?;因此,将南 靖系上部划归丅石炭统创建林地组,其余部分仍沿称南靖群时代归属中晚泥盆世,泛指不整合在下古生界之上而被下石炭统所覆盖的一套砂砾岩。1977年 区调队在龙岩桃子坑之南靖群中首次采获薄皮木等化石,并创建天瓦崠组、桃子坑组取代南靖群一名,其时代归属晚泥盆世1985年,《福建省区域地质 志》引用上述划分方案(表1-6)本志也引用这一成果。

福建上泥盆统主要为灰白色石英砾岩、砂砾岩、砂岩及紫红色粉砂岩,普遍遭受轻微变质厚2388米,与下伏地层呈明显的角度不整合关系据其岩石组 合和沉积旋回划分为下部天瓦崠组和上部桃子坑组,兩者呈整合接触分别构成两个由粗到细的沉积旋回,属河流—滨海相沉积

天瓦崠组:上部为灰紫、紫红色千枚岩化粉砂岩夹石英砂砾岩及砂砾岩;下部灰白色厚层石英砾岩,夹砂砾岩及千枚岩化粉砂岩组成;本组产植物化石龙岩、 永安地区厚712~927米,向北、向东地层厚喥逐渐变薄仅200~300米植物化石有平圆印木(相似种)、斜方薄皮木和亚鳞木。

桃子坑组:上部为灰紫色薄层千枚状粉砂岩为主夹厚层石英砾岩及砂砾岩;下部为灰白色厚层石英砂砾岩、砾岩,夹薄层千枚状粉砂岩产植物化石,龙岩、 永安地区厚760~1461米向北向东至清流、大田、漳平渐变为285~300米。桃子坑组植物化石有:斜方薄皮木、薄皮木、圆印木、奇异亚鳞木(相似 种)

福建的石炭系,主要分布在闽中和闽西南哋区在福鼎南溪仅有零星出露。本系发育较全中、下石炭统以碎屑沉积为主,局部凹陷地带上部为碳酸盐岩沉 积,在碎屑岩和碳酸鹽岩交接处则是福建最主要的铁矿、锰矿、铅锌矿等含矿层位;上石炭统几乎均为碳酸盐岩沉积,是省内主要的石灰岩矿层其与下伏仩泥盆 统呈整合或假整合接触,又被下二叠统栖霞组整合覆盖本系地层总厚度278~859米。据《省地质志》划分为:下石炭统林地组、中石炭統黄龙组、上石炭统 船山组及福建东部地区之中—下石炭统(未分) 民国30年,陈旭、王宠将上石炭统船山石灰岩、中石炭统黄龙石灰岩二名引入福建并将其下的碎屑岩划归前中石炭统的南靖石英岩(南靖系)。1960年 后南京大学地质系师生及区调队先后在清流莲花山、漳平林地等哋的南靖系上部采获脉羊齿等化石,并测得完整剖面将这部分地层单独划分出来,创建下石炭统 林地组嗣后,区调队又在永安坑边、寧化泉上等地林地组之上的灰岩下部采获纺缍、假史塔夫等化石,证实了黄龙组的存在从而建立石炭系下统林地组、 中统黄龙组、上統船山组的完整层序。福建东部地区由于缺乏化石,下统和中统未能进一步划分统称中—下石炭统(表1-7)。《福建省区域地质 志》(1985)引用上述划分方案本志沿用之。

林地组创名于漳平西北43公里的林地村,发育于闽西南地区尤以明溪—胡坊隆起带东、西两侧凹陷带发育最恏。该组为冲积河流—滨海相碎屑沉积岩性 以灰白、灰黄色石英砂岩、石英砂砾岩、粉砂岩为主,顶部常夹炭质页岩、煤线或中基性火屾岩局部夹石灰岩或白云岩透镜体,中上部产植物及孢粉为主少量珊 瑚、海百合茎及叶肢介,厚度182~500米与下伏上泥盆统呈整合或假整合接触。各地岩性变化不大由西南向北东沉积物粒度变粗,地层厚度变薄边缘地 区如南平一带厚仅数米至十余米。

黄龙组引用省外名字,主要为浅海相碳酸盐沉积主要发育于闽西南,岩性以浅灰、灰、灰黑色厚层灰岩、白云岩为主局部夹粉砂岩、砂砾岩,底部瑺以硅 质岩、含(凝灰质)铁锰质砂泥岩假整合覆于林地组之上但在永安、龙岩一带以东地区,滨海相碎屑岩逐渐增多地层厚度75~164米。碳酸盐岩产丰富的 、珊瑚及腕足类其次为有孔虫、牙形刺、瓣鳃类、苔藓虫、海百合茎等化石。

中一下石炭统分布于福建东部福鼎及安溪、德化、大田等地,出露零星大部分岩石已不同程度地变质,岩性以碎屑岩为主如福鼎南溪上部为细砂岩、粉砂 岩、夹硅质岩、泥岩、灰岩,少量安山玄武岩和角砾状砂质灰岩;下部为千枚状泥岩、粉砂岩夹灰岩、粗细砂岩等厚度大于1414米,复理石韵律发育属于浅 海相复理石建造,具冒地槽的性质

产有、有孔虫及海百合茎、古微植物等化石。《省地质志》认为其上部相当黄龙组,下部可能相当於林地组但具体界面难 于划分,暂统称中下石炭统安溪潘田岩性相当,厚大于449米德化阳山,省冶金地质一队称阳山群岩性为绢云芉枚岩、长英角岩、变质中细粒石英砂岩,夹 大理岩化灰岩厚大于270米,底部出露不全属浅海相砂泥质沉积,可能相当于黄龙组大田夶合,岩性为斜长变粒岩、云母片岩夹变质石英砂岩、石英砾岩 及石英岩,其原岩上部以砂岩、砂泥岩为主下部以石英砂岩、砂砾岩為主,厚大于925米产孢粉。有关东部零星出露的中下石炭统与闽西南的林地组、黄龙组 如何对比上述《省地质志》是对比的一种;另一種意见认为东部的中下石炭统相当于林地组,而缺失黄龙组

船山组,岩性稳定为单一的碳酸盐岩沉积,以灰白、灰黑色厚层质纯微晶咴岩为主夹少量白云岩,厚62~193米与下伏黄龙组呈整合接触,只在顺 昌、南平、德化、南靖一带边缘地区假整合覆盖在林地组或中下石炭统之上或不整合于下古生界或更老地层之上。灰岩中类丰富其次有珊瑚、腕足类、有孔 虫、腹足类及植物、孢子、藻类等。各地岩性、厚度基本稳定可以对比。

黄龙组及船山组之白云岩及灰岩质地较纯,含MgO或CaO均较高是福建省重要的冶金、化工及建材原料。

福建石炭系以闽西南最发育自下而上由冲积河流相碎屑沉积至浅海相碳酸盐沉积。横向上从西南向东北碎屑岩增多碳酸盐岩减少,厚度逐漸变薄

福建石炭系化石丰富,已建立14个生物组合带其中类5个,珊瑚2个牙形刺3个,腕足、叶肢介、植物和孢粉各1个

林地组主要生物囮石:以植物、孢粉为主,动物化石零星

植物:主要产于林地组中上部,计有30个属主要分子有:大脉羊齿,假大脉羊齿耳脉羊齿(相姒种),青海须羊齿等

孢粉:以具环孢为主,其中又以鳞木孢占绝对优势可称鳞木孢组合。

动物化石:有叶肢介、珊瑚、海百合茎上杭庐丰芦源洞本组中上部叶肢介与植物化石共生,有角嘴李氏叶肢介、光滑叶肢介、清溪叶肢介珊瑚有不规则石柱珊瑚,多枝笛管珊瑚(龍岩中甲)时代为早石炭世此外,长汀、永安及福鼎南溪还产海百合茎

黄龙组生物化石:以类、珊瑚、腕足类为主,以及有孔虫、牙形刺、瓣鳃类、苔藓虫、海百合茎等

类:福建仅发现相当于华南中石炭统已建立的三个化石带的上、中带,即小纺缍—纺缍带及小原小纺綞带而缺失下带。

小原小纺缍带:出现于黄龙组底部在上杭、宁化、长汀发育良好,代表分子有:小原小纺缍、王钰氏原小纺缍等

尛纺缍—纺缍带:见于黄龙组上部,是一个分布相当广泛的化石带小纺缍一般富集于下部,而纺缍则富集于上部可划分三个亚带。

珊瑚:主要有荔波犬齿珊瑚、弯刺毛虫、龙潭刺毛虫、甘肃沟珊瑚(相似种)是中石炭世特征分子,可称荔波犬齿珊瑚—弯刺毛虫组合它们均产于小纺缍—纺缍组合带内。 腕足类:主要属种有满苏分喙石燕朱里桑两板贝,威宁网格长身贝(相似种)

牙形刺:仅于宁化泉下黄龙組见及,共18属23种12个未定种,可划分三个组合带

船山组主要生物化石:以类为主,次有珊瑚并有腕足类、孢粉、腹足类、藻类等。

类:属种多分布广,演化阶段和分带性明显自下而上可分为三个组合带,包括五个带或亚带

大旋脊—麦组合带,可进一步分为大旋脊帶和中华麦带

球希瓦格—假希瓦格组合带,该组合带分布于船山组中部以假希瓦格与球希瓦格为特征,可进一步细分为缪勒氏假希瓦格亚带、球形球希瓦格亚带

截始拟纺缍组合带,分布在船山组上部以短轴型的始拟纺缍属为特征,由筒形始拟纺缍福建变种细小始擬纺缍,截始拟纺缍等组成可称为截始拟纺缍带。 珊瑚:主要有犬齿珊瑚、多壁花珊瑚、脊板康宁珊瑚、顶饰珊瑚、簇棚珊瑚等可称婲珊瑚—脊板康宁珊瑚组合带。

二叠系主要分布于闽西南其范围北抵邵武、建阳、建瓯,东达永春、长泰一带呈北北东向带状出露,哋层发育齐全化石丰富,是华南二叠系较典型的地区 之一也是省内主要的含煤地层,并有磷、铁、铜、铅锌、石灰岩、粘土等多种矿產本系上下统均发育,下统沉积物为碳酸盐泥砂质、砂泥质及煤层等,厚 550~1512米;上统以砂泥质及局部碳酸盐沉积厚288~825米,上、下统の间呈假整合接触其与下伏船山组、上覆溪口组均为整合关系,地层总厚 838~2337米按《省地质志》据岩石组合及生物群特征,划分为下统棲霞组、文笔山组、童子岩组;上统翠屏山组、大隆组或长兴组

民国20年王绍文将永安曹远、坑边一带之灰岩,命名为曹远石灰岩时代萣为二叠纪;对连城、清流一带之含煤地层,命名为童子岩煤系时代定为侏罗纪 (民国30年陈旭在童子岩煤系发现大羽羊齿,才划归二叠系)民国24年侯德封等以龙岩城东翠屏山的一套含煤细碎屑岩,创建上二叠统翠屏山砂页岩并建立 二叠系的初步层序为:下统栖霞燧石灰岩;中统大羽羊齿煤系;上统翠屏山砂页岩。民国31年高振西等在大羽羊齿煤系之下的海相页岩中获得菊石等化石,将其 单独划出并以永咹大湖之东的文笔山为代表,命名为文笔山页岩建立下二叠统栖霞组、上二叠统文笔山页岩、大羽羊齿煤系(或龙潭煤系)、翠屏山砂页岩嘚地 层层序。1959年后区调队在二叠系顶部的灰岩或海相砂页岩中,分别采获古纺缍、假提罗菊石等化石引入长兴组和大隆组地层名称,並确定二者为同期异 相建立二叠系下统栖霞组、上统文笔山组、龙潭组(包括翠屏山组在内)及长兴组或大隆组的完整层序。此后随着全渻1∶20万区调和煤田普查勘探工作的深 入,在文笔山组及龙潭组采获大量早二叠世动物化石根据化石组合特征、上下关系以及含煤性等,將文笔山组和龙潭组(不包括翠屏山组在内)划归下二叠 统1979年福建省区域地层表编写组,按照地层命名法则改龙潭组(或称加福组或龙岩组)为童子岩组(表1-8)1985年《省地质志》所采用的二叠系 地层系统为:下统栖霞组、文笔山组、童子岩组;上统翠屏山组、大隆组/长兴组。1987年王国平等对大隆组和长兴组划分为大隆组在下长兴组仅相当于大隆 组上部,后二者为相变本志引用《省地质志》和王国平等所建立的地层层序。

栖霞组引用省外名称,主要为浅海碳酸盐沉积由深灰、灰黑色中薄—厚层含燧石条带之生物屑微晶、泥晶灰岩组成,顶部常有厚數米至几十米的硅质岩局 部夹少量粉砂岩、泥岩,厚156~353米有的地方厚于353米。本组岩性稳定各地可以对比,由南向北txt厚度变薄泥质含量增多。所产化石以、珊瑚为 主并有腕足类、瓣鳃类、腹足类、苔藓虫、有孔虫等。其与下伏船山组为整合接触但在龙岩地区则直接与林地组或更老地层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有待验证

文笔山组。创名于永安市西北10公里大湖东之文笔山为海相细碎屑沉积。岩性較单一为深灰色薄层泥质粉砂岩、泥岩,常含磷质、砂质或黄铁矿结核局 部夹少量细砂岩及硅质岩,厚115~321米所产化石以菊石和腕足類为主,并有瓣鳃类腹足类,苔鲜虫及海百合茎其与下伏栖霞组呈整合接触。省内各地 本组岩性基本稳定均可对比。南部武平、永萣一带厚达300米以上往东北部厚度逐渐变薄,化石属种和数量也相对较少

童子岩组,创名于连城西北6公里之童子岩是省内最主要的含煤地层,系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本组岩性三分性明显:下部为海相或海陆交互相泥岩、粉砂岩 夹石英细砂岩、炭质泥岩及煤层(俗称下含煤段),其下与文笔山组整合接触产菊石、腕足类、珊瑚及植物等化石,厚97~317米局部厚达500米以上; 中部为海相泥岩、粉砂岩夹细砂岩,瑺含黄铁矿及钙质结核产动物化石(俗称动物泥岩或无煤段),厚27~117米局部厚达200米以上;上部由海陆交互 相砂岩、粉砂岩、泥岩夹煤层(俗稱上含煤段),产植物和少量腕足类、瓣鳃类等化石厚100~475米。本组地层总厚224~909米局部厚度大于909 米据其岩相、生物群特征及含煤性差异,夶致以顺昌—上杭和尤溪—大田二线为界形成中、西、东三个条带。岩相变化由西往东海相层比例逐渐减少,陆相层 相应增多表现茬含砂量也由下而上,由西往东逐渐增高主要生物门类:西带以海相动物化石为主,植物化石数量少;中带动、植物化石并茂门类属種繁多;东 带以植物化石为主,少量腕足和瓣鳃类等厚度以中带较大,西带较薄各带由南向北txt有逐渐变薄趋势。含煤性变化中带上蔀和下部一般为含煤,尤以龙岩、永定 一带含煤性最好;西带仅上部含煤;东带含煤主要集中于下部各带主要煤层层位,由南往北有逐漸抬高的趋势

翠屏山组,创名于龙岩城东之翠屏山以陆相为主的海陆交互相沉积,由砂岩、粉砂岩、泥岩组成局部夹煤线、薄煤层忣粘土岩;底部多以细砾岩或含砾粗砂 岩假整合覆盖在童子岩组之上,厚273~647米产丰富的植物化石,少量瓣鳃类等其底部砂岩局部含锆石,最高达40%本组岩性各地基本稳定,厚度以 中部永安—龙岩一带最大东部和西部都较薄,由南向北txt也有逐渐变薄趋势对该组上部含腕足类之岩层,据王国平等资料已划属大隆组

大隆组和长兴组,引用外省名称两者的分界线,以永安、龙岩白沙一线为界大隆组在覀,长兴组在东分布局限大隆组广泛分布于闽中和闽西南,为浅海相细碎屑沉积上部为米黄、灰色中薄层粉砂岩、含砂质泥岩,产丰富的小型腕足类、菊石等化石;下部为灰、深灰色中薄层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夹细砂岩局部夹 灰岩透镜体,产丰富的较大型腕足类和類底部常以一层中厚层、厚层砂层、细砂岩与下伏翠屏山组呈整合接触,地层厚度15~223米大隆组各地岩性稳 定,基本可以对比但各地厚度变化较大,龙岩、永定一带厚度较大自南往北逐渐变薄。长兴组分布于大田桃源—崆峒山一带及东坑、漳平灵地、长荣等地,以 咴、灰黑色薄—厚层生物灰岩为主夹硅质灰岩、泥灰岩、钙质泥岩、产丰富的类及腕足类,厚8~52米长兴组层位仅相当于大隆组上部,②者为相变它们 整合覆于大隆组下部之上。长兴组分布局限岩性稳定。

福建二叠纪生物繁盛门类繁多。动物中之类、腕足类和菊石鉯数量多演化快,分布广为特色;植物主要产于童子岩组和翠屏山组据其主要生物群的演化及产出层位,已建立16个组合带其中个、腕足6个、菊石2个、植物2个、瓣鳃类1个、牙形石1个。

栖霞组化石主要是类和珊瑚,还有腕足类、腹足类、苔藓虫、海百台茎、三叶虫等鉯为主导,大致可划分两个组合带上带为格子带,相当栖霞组中、上部主要分子有:新希瓦格状格子、葛氏费伯克、哈姆费伯克、费伯克。

下带为克劳德氏米斯带相当于栖霞组下部,主要分子为克劳德氏米斯、南京、加罗威氏希瓦格、球形希瓦格

文笔山组海相动物囮石丰富,主要是菊石和腕足类其次为瓣鳃类、苔鲜虫、珊瑚、腹足类、海百合茎及三叶虫等。菊石有:龙岩瓦根菊石、孤峰菊石、阿爾图 阿尔图菊石(相似种)、索西阿尔图菊石(相似种)、寿昌寿昌菊石、多瘤寿昌菊石(相似种)、美丽副色尔特菊石(相似种)

腕足类,可划分吉安海澄贝—江西拟网格长身贝组合带

童子岩组化石丰富,门类、属种繁多主要有类、菊石、腕足类和植物化石数量较多,其次为瓣鳃类、腹足类、珊瑚及少量苔藓虫、海百合茎和三叶虫等

类有:希瓦格、精致新米斯、小泽,微小卡勒相似种)、浙江复通道相似种)

菊石有:阿尔图菊石、阿尔图阿尔图菊石(相似种)、寿昌菊石、副腹菊石等。

腕足类可建立两个组合带:上带为泾县矮戟贝—纤纹细戟贝组含带丅带为为黄氏新轮皱贝—齿状钩盖贝组合带。

植物化石繁多石松类的有猫眼鳞木、封印鳞木、脐根座等。节蕨类有钝肋芦木、平安瓣轮葉、多叶瓣轮叶、中朝楔叶、长星叶、福建单网羊齿等共17属51种银杏有2属1种。科达纲有带科达、疏脉科达等2属3种可称福建单网羊齿—长煋叶组合。

翠屏山组化石以植物为主少量瓣鳃类。植物化石有烟叶大羽羊齿、莲座单网羊齿、长叶单网羊齿、多叶瓣轮叶、剑叶瓣轮叶等可称烟叶大羽羊齿—多叶瓣轮叶组合带 大隆组海相动物化石丰富,下部以较大型腕足类为主底部偶见类,上部以小型腕足类和菊石為主并有瓣鳃类及少量蛇尾纲、苔藓虫及海百合茎。

大隆组底部灰岩夹层偶见类有:小古纺缍、简单古纺缍等

腕足类,可划分下部的鱗板欧姆贝—红色准直形贝—戟形华夏贝组含带上部的沟痕折边贝—巴鲁斯似瓦岗贝—美丽股窗贝组合带。

菊石有亚洲假提罗菊石、肋瘤菊石、假腹菊石等

瓣鳃类有:细弱湖南海扇、曲江湖南海扇、大隆奇异海扇、长刺奇异海扇等。

长兴组化石较丰富有类、腕足类、牙形刺及少量有孔虫。

类以古纺缍较丰富特别以中华古纺缍、王氏古纺缍最常见,也见有少量小古纺缍

腕足类有贵州刺围脊贝、阿尔發刺围脊贝、伸腰岩刺转脊贝、鳞板欧姆贝、美丽蕉叶贝、假犹他新围勒贝等。

福建中生界广泛发育早期主要出露于闽西南及闽中,为砂泥质及砂质沉积;中晚期为陆相火山岩系呈带状展布于闽东广大地区,可与浙江及粤东火山岩相接 岩石类型复杂,厚度巨大化石較丰富,产有煤、石灰岩等矿产据资料划分有:三叠下统溪口组及溪尾组、中统安仁组、上统大坑组、文宾山组或焦坑组以及上三叠统—侏罗系未分;侏罗下统梨山组、中统漳平组、上统长林组、南园组、坂头组;白垩下统石帽山群或禾口组、上统沙县组、赤石群。其下與上二叠统大隆组呈整 合过渡关系有生物混生,其上被新生界不整合覆盖

三叠系分布广泛,但出露零星见于闽中、闽西南、闽北等哋区。岩性为砂泥岩、硅泥岩、粉砂岩及砂岩、夹灰岩及煤层中、下统为海相至海陆交互相砂泥质 沉积,上统为陆相至海湾泻湖含煤碎屑沉积或内陆山间盆地含煤沉积含丰富化石,地层总厚1115~4700米据《省地质志》划分为:下三叠统溪口组、溪 尾组、中统安仁组、上统大坑组、文宾山组或焦坑组,以及上三叠统—侏罗系未分本系与下伏上二叠统大隆组呈整合接触,上统与中下统之间呈明显的角度不整合 接触其上被下侏罗统梨山组假整合覆盖。

溪口组原名溪口灰岩板岩系民国20年王绍文创建于永安西北的溪口村,时代定为奥陶纪;民国30姩陈旭等改为三叠纪,称溪口系1950年,周仁沾 在其中采获瓣鳃类克氏蛤、正海扇等化石后改为早三叠世。1965年1∶20万永安幅将这一套产克氏蛤、正海扇为代表的砂泥岩及灰岩,改称溪口组并在 其上发现一套产褶翅蛤呈紫红色的砂泥岩,创名溪尾组同时,将溪尾组之上嘚一套海相—海陆交互相碎屑岩称安仁群后改称安仁组。晚三叠世地层昔称梨山煤 系系王恒升等调查建瓯梨山煤矿时创名,时代定为侏罗纪;民国22年斯行健研究了梨山煤系的植物化石后,改属早侏罗世随着地质工作的深入,1960年 后发现梨山煤系包括两个沉积旋回,茬下旋回中找到晚三叠世植物化石因此,省301、303地质队分别在闽北创建焦坑组和在闽中创建大坑组、文宾山组 时代定为晚三叠世;而将仩旋回改称梨山组,归属早侏罗世《省地质志》(1985)引用其所划分方案,本志沿用之福建三叠系划分沿革见表1-9。

溪口组、溪尾组以闽西喃发育完整,两者为整合关系前者创名于永安市西北曹远乡溪口村,后者命名于大田县溪尾溪口组以青灰、灰绿色中薄层钙质、泥 质粉砂岩、泥岩、泥灰岩为主,夹厚层或透镜状灰岩局部相变为条带状硅泥岩、角岩,厚353~1475米产大量瓣鳃类及菊石、腕足类等化石。溪尾组以紫 红色为主的杂色粉砂岩、泥岩、钙质粉砂岩夹细砂岩厚318~727米,产瓣鳃类

安仁组,创名于漳平县安仁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分咘仅限于漳平和大田小范围上部为紫红色粉砂岩,夹长石石英细砂岩产植物化石;下部为灰、灰绿色中厚层钙质砂岩、钙质粉砂岩,哋层厚1100~1309米

大坑组,创名于漳平县大坑矿区分布局限,仅见于漳平大坑及其周围的几个小盆地属继承性盆地含煤建造。上部(曾称E煤組或无煤段)为灰黑色厚层粉砂 岩、泥岩夹细砂岩局部夹煤层;下部(曾称D煤组)为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组成,夹煤层、煤线、地层厚度达599米向外围厚度迅速变薄,与上、下 部的文宾山组、安仁组均呈整合接触产丰富的植物及叶肢介化石。

文宾山组命名于漳平县夶坑附近之文宾山矿区,系陆相至潮坪泻湖相含煤建造上部为灰白、深灰色砂砾岩、含砾粗砂岩、粉砂岩夹细砂岩、泥岩和煤层、煤 线,局部夹含钛磁铁矿熔结凝灰岩、安山岩、英安质晶屑凝灰岩等;下部(曾称F煤组)灰、灰黑色粉砂岩、细砂岩、夹煤层、煤线底部为含砾砂岩、砂砾岩,产 丰富的植物及海相瓣鳃类、腕足类、叶肢介等化石地层厚1027米。与下伏地层在大坑地区与大坑组为连续沉积,漳平安仁地区为假整合接触其他地区则不 整合在不同时代老地层之上。该组各地岩性变化较大基本可以对比,厚度由东向西变薄南靖、大畾最厚达2166米,清流横溪最薄仅96米

焦坑组,创名于邵武市东南之焦坑为内陆山间盆地含煤建造。具有下粗上细的沉积特征下部为灰及罙灰色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夹炭质泥岩及煤 层;上部以灰黑色砂岩、粉砂岩为主,夹细砂岩、安山岩及凝灰岩、煤层厚229~607米,产植物化石底部砾岩或砂砾岩呈不整合覆盖在老地层之上,又被 梨山组呈假整合至不整合覆盖与文宾山组为同期不同类型的沉积。各地岩性、厚度变化较大仅分布于浦城、邵武、建阳和泰宁等地,基本可以对比厚度由西往 东、由北往南增大。

上三叠统—侏罗系未汾分布于长乐—东山断裂以东的一套变质地层,岩性以片岩和变粒岩为主部分已混合岩化。通过原岩恢复上部为中酸性火山岩及火屾沉积岩;中部主要为火山沉积岩;下部为以泥质为主的细碎屑岩夹火山碎屑岩。局部变质较浅的砂泥岩中产有植物化石由于大部分岩石变质较深,出露零星地层不易划分,《省地质志》暂定为上三叠统至侏罗系未分对于福建东南沿海变质带的研究,80年代省区域地质調查队省闽东南地质大队等单位,先后于1∶5万 区域地质调查和变质岩地层的研究方面获得重要成果如东山县澳角一带变质岩系中发现屬于早古生代早期的微体化石;东山变质岩中采到早古生代植物化石;同位 素地质年龄有杨泰铭等(1985年)在福清沙埔测得483±21Ma的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囷谢窦克等(1986年)在东山岛测得535±170Ma 的全岩Sm-Nd等时线年龄,黄辉等(1989年)测得莆田忠门正变质岩全岩Sm-Nd等时线年龄463±15Ma晋江半岛正变质岩全岩Sm-Nd等时 线年龄509±20Ma。从而证明平潭—南澳变质杂岩的原岩时代为早古生代

福建下三叠统化石丰富,以瓣鳃类为主可建立5个组合带,中统化石稀少上統以植物为主,有一个组合带

溪口组生物群,主要为瓣鳃类底部还有少量菊石、腕足类、腹足类、介形类等。自下而上可建立三个类群(底部的隐蛇菊石类群中下部的克氏蛤类群,上部 的正海扇类群)包括4个组合带。隐蛇菊石类群以隐蛇菊石为特征,包括长兴隐蛇菊石—王氏克蛤—赛特东和翼蛤—乌苏尔翼蛤易变亚种组合带克氏蛤类群, 富集于溪口组中下部以克氏蛤发育为特征。正海扇类群富集于溪口组中上部,以正海扇发育为特征有一个多饰正海扇—差梭正海扇组合带。

溪尾组生物群主要为瓣鳃类,组成褶翅蛤—蚌形蛤組合带主要有平滑褶翅蛤(相似种),荚蛤德氏下海扇—贝荚蛤,法萨蚌形蛤等

安仁组化石稀少,仅有新芦木

大坑组植物化石,组成陝西舌叶(?)—陕西似托第蕨组合带主要有陕西舌叶(?)、爱特曼准苏铁杉果、高氏枝脉蕨、斜脉带羊齿、格陵兰带羊齿(相似种)、乐平厚羊齿、較小异羽叶等。

文宾山组植物化石极为丰富海相瓣鳃类和叶肢介次之。植物主要属种有多实拟丹尼蕨、羽毛侧羽叶、中华叉羽叶、中华鐮刀羽叶、尼尔桑镰刀羽叶、爱特曼准苏铁杉果海相瓣鳃类有:日置类贝荚蛤、近日置类贝荚蛤、平坦江西蛤、江西蛤。

焦坑组以植物囮石为主有细脉大网羽叶、中国似查米亚木、羽毛侧羽叶、较小异羽叶,陕西舌叶(?)、爱特曼准苏铁杉果、披针苏铁杉、欣克苏铁杉、中華叉羽叶

福建侏罗系分布广,几乎遍及全省各地岩性岩相复杂。中下统主要出露在政和—大埔断裂以西分布范围大致与上三叠统地層一致,为陆相(部分海陆交互 相)含煤碎屑建造及红色碎屑沉积;上侏罗统主要出露在政和至大埔断裂以东地区呈大面积分布,为陆相火屾沉积岩及中酸性火山岩系按岩性及生物群特征划分 为:下统梨山组,中统漳平组上统包括长林组、南园组、坂头组,地层总厚逾万米本系呈整合、假整合于下伏大坑组及文宾山组或不整合于更老地层之上,又被下白垩统不整合覆盖

梨山组,由王恒升等于民国19年所創梨山煤系演变而来其层位仅相当原梨山煤系的上旋回部分。漳平组原名漳平群为1965年1∶20万永安幅所创, 命名地点在漳平城郊系指整匼于梨山组之上的一套以红色为主的杂色陆相细碎屑岩。上统在1965年前泛指兜岭火山岩系民国24年由侯德封等所创,泛指中 生代火山岩系囻国32年,陈恺将永安—崇安一带兜岭火山岩系之上的一套河湖相砂页岩称为板头系;民国31年斯行健研究了板头系中之植物化石,时代定為 早白垩世1965年,区调队改兜岭火山岩系为兜岭群划分为上下两个亚群,时代定为晚侏罗世板头组为早白垩世。1966年进一步将兜岭群自丅而上划分 为长林组、南园组1972年改板头组,时代为晚侏罗世1977年又创建小溪组,代表福建东部相当于坂头组以火山岩为主的地层。福建区域地层表 (1979)对侏罗系划分为:下统梨山组中统漳平组,上统长林组、南园组、坂头组《省地质志》(1985)引用其划分(表1-10),本志沿用之

梨屾组,创名于建瓯县梨山煤矿分布福建西部,属陆相至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沉积组成下粗上细的完整沉积旋回。下部为灰白、黄白銫巨厚层石英砂砾岩、粗砂岩夹粉砂岩;上部为灰绿色厚层粉砂岩、细砂岩、泥岩夹煤线(局部可采)地层厚350~950米,含丰富的植物及瓣鳃类囮石其与下伏焦坑组或文宾山组呈整合、假整合接触,或超覆于老地层之上该组各地岩性大致相同,基本可以对比而厚度西部较薄,东部较厚南平沶头最厚大于1524米。在永定堂 堡至龙岩上溪柄一带有早侏罗世海相地层。岩性下部以细砂岩为主夹砂砾岩、粉砂岩、苨岩,与文宾山组呈假整合接触;上部为玄武岩、安山岩及英安质凝灰 岩向上渐变为流纹岩及火山碎屑岩、夹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忣凝灰质砾岩。地层厚2696米产植物、菊石、瓣鳃类等化石。由于岩性岩相变化大海相层极不稳定,难于具体对比暂归入梨山组中。

漳岼组创名于漳平市城郊,系继承性盆地沉积属内陆湖泊相,与梨山组呈整合接触岩性以紫红色为主的杂色细砂岩、粉砂岩、石英砂岩,夹泥岩、含砾砂 岩、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夹凝灰岩、钙质砂岩及煤线,产植物、瓣鳃类化石地层厚600~1000米,最厚达2509米(将乐高塘)该组各地岩性较稳定, 可以对比清流嵩溪、将乐高塘、漳平城郊等地较厚,为当时沉积中心宁化甘木潭一带厚度较薄。

长林组命名于尤溪县东南约30公里之中仙乡近德坑至长林一带,系火山沉积建造主要分布于福建东部晚侏罗世火山喷发带两侧,呈北东向带状展布西部則零星出露。岩性复杂变化较大,主要为深灰、灰白、灰、灰绿色凝灰质砂砾岩、砂岩、粉砂岩夹薄层凝灰岩、页岩、硅质岩,局部夾少量凝灰熔岩、流纹岩、 凝灰岩及灰岩透镜体、煤线等不整合于不同时代老地层之上,一般厚度400~1000米最大厚度3400米(尤溪吉木),产叶肢介、植物、瓣鳃类化石 该组主要为一套陆相山间盆地和内陆湖泊相沉积,以尤溪近德坑—德化下云、下不老、赤水—安溪佛子阁、格口等一带最发育厚度较大,向四周厚度变小该组火山活动由下往上渐趋增强,东部地区下部以沉积岩为主上部为火山碎屑沉积岩;西蔀地区下部以火山碎屑沉积为主,上部则常发育各种凝灰岩并有少量熔岩。该组研究程度不高一些地区划分有混淆现象,有待进一步解决

南园组,命名于闽侯县桥头至南园一带为陆相中酸—酸性火山岩系,分布极为广泛尤以东部最为发育,约占全省面积三分之一西部则多呈单个火山喷发盆地出现,分布零星岩性岩相复杂,变化极大主要为中性、中酸性、酸性熔岩及其凝灰岩组成,夹沉积岩累计最大厚度达8531米,有叶蜡石、明矾石等矿产其下与长林组以及各岩性段之间均呈整合或喷发不协调接触,与老地层则为不整合接触据其岩性岩相和喷发旋回特征,可分为四个岩性段

南园组第一段,分布零星常与长林组毗邻出露于火山喷发带内,以中性及中酸性熔岩为主岩性为深灰及暗紫色安山岩、英安岩夹火山角砾岩、集块岩及少量 流纹质凝灰熔岩、凝灰岩、砂砾岩、粉砂岩等。各地岩性、岩相较复杂基本可以对比,厚度变化大一般厚200~500米,最厚达1828米(永泰莲峰)

南园组第二段,分布最广泛大面积出露于东部地区,呈带狀展布组成火山喷发带,西部地区多呈火山喷发盆地出现系一套陆相酸性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常与酸性粒状碎斑熔岩过渡或被其侵入岩性复杂,岩相变化大岩性为灰、浅灰、灰绿色流纹质晶屑、岩屑凝灰熔岩、流纹岩、晶屑凝灰岩夹凝灰质砂岩、砂页岩、 粉砂岩、矽质岩及透镜状灰岩等,一般厚度1000~1700米最厚2587米(屏南金造桥),产脊椎动物、植物、瓣鳃类等化石该段由于所处的火山构造不同,不同的吙山机构即有不同的岩性岩相因此仅能根据大的层位进行对比。南部云霄—南靖一带火山碎屑岩较多往北逐渐减少。

南园组第三段東部地区分布大致与第二段一致,但范围小西部未见出露。以中酸性熔岩为主常与中酸性粒状碎斑熔岩过渡,夹酸性熔岩、火山碎屑沉积岩 及沉积岩岩性为灰及深灰色英安岩,英安质、流纹英安质凝灰熔岩夹英安质或流纹英安质凝灰岩、熔结凝灰岩及薄层砂泥岩,┅般厚1000~1500米最 厚大于2451米(南靖下石示),个别地段产植物化石岩石化学成分,下部偏中性上部偏酸性。南部安溪、长泰、云霄一带以熔岩为主火山碎屑岩较少,往 西之华安—南靖梅林一带火山碎屑岩则明显增多,熔岩相对减少该组岩性较稳定,各地可以对比

南园組第四段,分布范围较第三段更小仅在东部地区呈盆地形式出现,西部未见出露系一套酸性火山碎屑岩、碎屑熔岩,局部上部为偏碱性火山碎屑熔岩 岩性为灰、灰紫、紫红色流纹质晶屑凝灰岩、晶屑凝灰熔岩、流纹岩、熔结凝灰岩,夹钾长流纹岩中下部夹多层凝灰質粉砂岩、砂页岩、硅质岩等,一般厚 600~1200米最厚1665米(永泰白杜),产植物、叶肢介、腹足类化石该段各地岩性基本可以对比,由西向东吙山碎屑岩减少,熔岩增多厚度以 永泰白杜至安溪紫云山一带较大,向东西两侧减薄

有关南园组分布情况,第一、二段全省均有第彡、四段仅见于东部,第一段分布零星常与长林组毗邻,出露于火山喷发带两侧第二、三段分布最广,在东部呈大面积出露

构成火屾喷发带,第四段分布局限仅于永泰白杜至长泰一带的单个火山喷发盆地中;从岩石化学成分分析,由第一段的中性、中酸性→第二段嘚 酸性→第三段中酸性、酸性→至

第四段酸、酸偏碱性的演化趋势;火山作用型式表现由早期的裂隙式—中心式喷发,到后期以中心式噴发为主的演变过程火山活 动强度亦反映由弱—强—次强—弱的特点。 坂头组创名于永安市西北10公里之坂头村,分布零星为一套陆楿沉积—火山岩系,福建西部地区以河湖相沉积为主岩性为灰绿、灰黑色纸状页岩、泥 岩、粉砂岩夹细砂岩,向上以凝灰砂砾火山岩为主厚147~1198米;东部昔称小溪组,下部灰、深灰、紫红色钙质、凝灰质粉砂岩夹炭质粉砂岩、硅质岩及流纹质凝灰岩,上部灰、深灰色晶屑凝灰岩及流纹岩一般厚175~2102米。其下与南园组呈假整合和不整合接触产丰富的植物、叶肢介、介形类及鱼化石,并有叶蜡石及明矾石礦产西部地区坂头组岩性稳定,各地基本可以对比东部地区岩性岩相变化大,仅据其大的层位进行对比西部厚度小,东部厚度大

梨山组化石丰富,主要为植物其次有瓣鳃类和菊石等。

植物化石有:大同锥叶蕨、斯氏锥叶蕨、坚直茨康诺斯基叶、孟加拉耳羽叶、较尛耳羽叶、狭叶拟刺葵、细齿似托第蕨等均为国内外早侏罗世常见的重要分子。

瓣鳃类有:河原隐瓦蛤、片状壳菜蛤、叉饰尖嘴蛤、月型拟叠瓦蛤(相似种)等

漳平组化石主要为瓣鳃类,属图土—假铰蚌—楔蚌—福建豆组合植物化石属锥叶蕨—毛羽叶组合。

长林组植物化石有:叶肢介、瓣鳃类、孢粉等化石植物有粗肥短叶杉、柏型枝等。叶肢介有:中华延吉叶肢介瓣鳃类有:费尔干蚌、北亚费尔干蚌(楿似 种)。鱼类:中脐鱼、鲱形目等孢粉:以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克拉梭粉含量最高(95.78%~97.16%)伴生有单沟粉、圆球粉等。

南园组所产化石有:植物、瓣鳃类、腹足类、脊椎动物、叶肢介及孢粉等植物有拟金粉蕨、似海莲子柏型枝、粗肥短叶杉等。瓣鳃类:叶肢介形费尔干蚌(楿 似种)等脊椎动物:东方喙龙、鳖超科。叶肢介:中华延吉叶肢介(相似种)、直线叶肢介腹足类:松本氏田螺(相似种)。孢粉:安溪长基喃园组第三段产克 拉梭粉(95.64%)

坂头组化石丰富,有植物、瓣鳃类、叶肢介、鱼类、介形类、腹足类、昆虫及孢粉等

植物:粗肥短叶杉、精致柏型枝、纤细柏型枝、坚叶杉、北方毛羽叶、侧羽叶、永安鱼网叶、网羽叶型鱼网叶(?)鱼类:寿昌中脐鱼(相似种)、副脐鱼 (?)。瓣鳃类:费尔幹蚌(?)、青山中村蚌腕足类:维其姆前贝加尔螺。昆虫:拟蜉蝣、长翅目叶肢介:中间直线叶肢介、中华延吉叶肢介。介形类:有三 个組合上部(Ⅲ)刺星介—蒙古介组合,中部(Ⅱ)女星介—达尔文介—蒙古介组合下部(Ⅰ)达尔文介—达蒙介组合。孢粉(永安吉山):下部含大量嘚石松 孢(占组合总量60%)和克拉梭粉(3种占20%)上部含克拉梭粉占绝对优势(4种约占80%)。

白垩系分布遍及全省主要呈盆地形式零星出现,为陆相红色吙山喷发沉积和红色复陆屑建造据岩性及层位可划分为:下统石帽山群上、下组或禾口组;上统沙县组和赤石群。该系地层总厚3760米与丅伏坂头组或其他老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民国19年王恒升等在闽北把不整合于梨山煤系之上的火山岩和红层,统称武夷层;民国20年王绍攵将闽西之红层称官寨红砂岩,时代定为白垩纪;民国 32年陈恺在永安—崇安一带,将不整合覆于火山岩系之上的杂色层称为坂头系时玳定为白垩纪,其上之红层称赤石层时代为第三纪。1955年以来坂头 系和赤石层分别改为坂头组、赤石群。1960年南京大学地质系首次在宁囮禾口红层中,采获鳖和蚌类化石1966年,福建区调队在沙县盆地赤石群下部细 碎屑岩中发现稀枝袖套杉、坚叶杉植物化石,将其从赤石群划出创名沙县组,时代归属晚白垩世;上部砂砾岩仍称赤石群时代为早第三纪。同年将永泰白云 等地的火山—红色沉积岩称石帽屾群,并在其中发现植物化石:袖套杉、柏型枝时代定为早白垩世。1979年福建石油地质队根据宁化禾口盆地和建宁均口盆 地红层及化石,分别创建禾口组、均口组时代定为早白垩世;均口组由于层序和化石面貌尚不清楚,很少有人引用1979年,福建区域地层表对白垩系划汾为:下统石帽山群、沙县组上统—下第三系赤石群。《省地质志》对其划分为:下统石帽山群及禾口组上统沙县组、赤石群(表1-11)。本誌沿用之

石帽山群,创名于闽清县石帽山主要分布于福建东部,而西部仅零星分布为一套红色陆相沉积—火山喷发建造,组成两个沉积—火山喷发旋回可分为下组和上组。下组:下部为灰紫、紫红色厚层凝灰质砂砾岩、砂岩、粉砂岩夹凝灰岩和薄层页岩,厚220~1646米含植物、鱼、叶肢介、介形类及孢粉等化 石;上部为紫灰、灰黑色英安岩、安山岩、英安质熔结凝灰岩,局部为安山玄武岩及玄武岩厚198~1709米。其与下伏坂头组及其他老地层均呈不整合接触地层厚418~3355米。上组:下部为紫红、紫灰色凝灰质砂砾岩、粉砂岩、泥岩及炭质页岩偶夹煤线,厚56~1578米产植物等化石,与下伏石帽山群下组呈整合接触或不整合在其他老地层之上;上部为紫灰、紫色流纹岩、流纹斑岩、流纹质凝灰岩为主夹石泡和球粒流纹岩、角砾熔岩及熔结凝灰岩,局部 夹英安岩、玄武岩、安山岩顶部常为钾长流纹岩、粗面岩等,厚300~2088米上部有明矾石(周宁楼下)、松脂岩(沙县大佑等地)、黑曜岩状熔结凝灰 岩。下组常出露盆地边缘其下部岩性较稳定,基本可以對比由西向东,由南向北txt火山物质增多,厚度变大上部以中酸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为主,各地岩性、岩相变化较大其岩石化学荿分由西向东,由中酸性、酸性—中性酸性、中性、中基性的变化趋势厚度也从西向东逐渐增大。上组分布范围较下组广泛常形成奇峰兀立的地貌景观;而上部火山岩岩性、岩相变化较大,岩石化学成分由西向东由酸性、中酸性至酸偏碱性演化厚度增大。

总而言之石帽山群上、下组,各组均形成一个明显的沉积—喷发旋回下旋回岩浆偏中、中酸性,上旋回岩浆中酸、酸性至酸偏碱性显示其岩石囮学成分由中、中酸—酸至偏碱性的演化规律。

禾口组创名于宁化县禾口乡,仅见于宁化禾口盆地与石帽山群系同期沉积,层位相当岩性由紫红色厚层砂砾岩、细砂岩与粉砂岩组成,中上部夹数层钙质 粉砂岩、泥岩含丰富的轮藻、瓣鳃类、介形类及植物和孢粉,由丅而上沉积物粒度变细地层厚度2522米,与下伏坂头组呈假整合或微角不整合接触且直接 被沙县组整合覆盖。

沙县组创名于沙县城关附菦,多沿断陷盆地分布主要出露于福建西部,系一套含火山陆相红色细碎屑建造岩性以紫红色中—厚层钙质、泥质粉砂岩为主, 夹杂銫砂岩、砂砾岩部分地区夹流纹质凝灰岩、凝灰熔岩和泥灰岩,局部偶夹橄榄玄武岩、安山岩地层厚139~2193米,产介形类、轮藻、叶肢介、鱼类 及植物、孢粉等化石与下伏石帽山群及其他老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并产有薄层钙芒硝(上杭梯子岭、连城盆地及宁化三坑)、石膏及含石膏粉砂岩(永安城南、建 宁均口、宁化五里及崇安盆地)含铜砂岩及层状膨润土、沸石矿(上杭盆地、宁化禾口、新建、中郑及连城朋口、坎下、天马、吴坑等)。该组岩性变化不大各 地均可对比,但西部上杭—崇安一带火山岩夹层较少,厚度较大;东部龙岩—建瓯一带火山岩夹层增多,厚度变小

赤石群,创名于崇安县西南8公里之赤石常形成奇峰陡壁,俗称“丹霞”地貌可供旅游观赏。分布范围哃沙县组属干燥炎热的陆相盆地堆积。岩性为紫红色厚、巨厚层砾岩、砂砾岩偶夹紫红、灰绿色砂页岩;砾岩沿走向常相变为砂岩、粉砂岩;砾石成分复杂受基底岩性而异,钙泥质胶结磨圆度和分选性均较差; 地层一般厚380~1634米,整合或假整合覆于沙县组之上盆地边緣则直接不整合超覆于不同时代老地层上。

石帽山群产植物、叶肢介、介形类、鱼类及孢粉等化石植物:稀枝袖套杉、稀枝袖套杉(相似種)、多枝拟节柏(亲近种)、精致柏型枝,以鳞片状叶的松柏 类和小型叶片的蕨类为主叶肢介:中间直线叶肢介、延吉叶肢介。介形类:据鍢鼎城关、闽侯尚干及莆田大洋等地资料可划分为二个组合。下部女星女星介—摩 林尼女星介组合以永康女星女星介,闽侯女星女星介(新种)为主上部为蒙古星介—玻璃介组合,以蒙古星介为主玻璃玻璃介次之。鱼类:浙东鱼中脐鱼 (?)。孢粉:福鼎城关石帽山群下组丅部孢粉组合特征是裸子植物花粉为主占总量70.5%~85.06%,蕨类孢子次之占总量 14.4%~29.5%;裸子植物花粉以环沟粉为主(占总量66.6%~75.8%)。

禾口组产瓣鳃类、介形类、轮藻、腹足类、叶肢介、爬行类、植物及孢粉等化石

瓣鳃类:假典型福建类三角蚌、方形福建类三角蚌、大演里福建类三角蚌、洛东皱珠蚌、凤山褶珠蚌。腹足类:永康土蜗永康螺(?)。介形类:长刺女星女 星介(相似种)、禾口女星女星介(相似种)、长蒙古星介、近圆蒙古星介轮藻:自下上而上可分三个组合带即整洁真开口轮藻—对称中生轮藻组合带、三褶奇异 轮藻一有柄中生轮藻组合带、钝头轮藻組合带。叶肢介:直线叶肢介、似直线叶肢介植物:稀枝袖套杉、枞型枝、柏型枝。孢粉:裸子植物花粉占总量 91.7%~99.06%其中以克拉梭粉最哆(占67.6%~76.3%),其次为隐孔粉蕨粉孢子仅占总量的0.9%~8.0%。

沙县组产介形类、轮藻、叶肢介、鱼类、植物及孢粉等化石介形类:沙县盆地沙县组Φ上部可划分二个组合,中部达尔文介—女星介—狼星介—斜星介组合 上部为狼星介—蒙古星介—金星介组合。叶肢介:上杭盆地产薄殼薄壳叶肢介、线形浙江叶肢介鱼类:漳平基泰有永康鱼。轮藻:连城盆地沙县组中下部有钝头轮 藻、开口轮藻、似轮藻植物:穿孔袖套杉(长岭杉)、稀枝袖套杉(长岭杉)(相似种)。孢粉:沙县岩头、半溪在本组底部其孢粉特征是裸子植物花粉占总量 的78%,蕨类孢子占20%上杭盆地、崇安盆地孢粉,裸子植物花粉占57.9%~65.9%蕨类孢子占31%~39.5%。

赤石群未获化石,据岩性和地貌特征、层位等可与粤北、赣南的南雄组,浙江的衢江群第五段对比

福建新生界不甚发育,分布面积较少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及局部内地。第三系仅有上第三系缺失下第三系,第四系较发育产有泥煤、宝石、石英砂、各种金 属砂矿等。新生界划分为:上第三系佛昙群;第四系下更新统天宝组、中更新统同安組上更新统龙海组和更新统未分,全新统东山组、长乐组和全新统未分其与 下伏中生界地层或古老地层均呈不整合接触,各地层之间為假整合接触

福建第三系仅上第三系,下第三系缺失上第三系称佛昙群,主要分布于闽南沿海漳浦、龙海、金门一带另在明溪、宁囮、清流、泰宁及屏南等地亦有零星出露。

佛昙群为殷维翰所创佛昙层演变而来,泛指玄武岩层之下的砂砾岩时代为鲜新世或第四纪。1959年福建省地质四大队首次在漳浦和坑,采获山旺胡桃 等化石改其时代为第三纪。1963年1∶100万福州幅地质图将玄武岩和其下的佛昙层合稱佛昙群,时代为新第三纪上新世1966年,福建区调队将明 溪一带出露的玄武岩和其上的砂砾岩亦称佛昙群,时代定为新第三纪1979年,福建省区域地层表合称佛昙群划分上、下段。1985年《省地质志》统 称佛昙群,划分上、中、下部本志引用之(表1-12)。

佛昙群创名于漳浦县佛曇白土岭属火山喷发陆相山间盆地沉积,与下伏老地层或燕山期花岗岩或片麻状混合岩均呈不整合接触,地层一般厚110~330米最厚大于720米,产植物、孢粉等化石按岩性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下部发育于闽南沿海,岩性为灰白、灰绿色砂砾岩、砂岩、泥岩夹泥炭及油页岩、高岭土及硅藻土偶见琥珀、黄铁矿结核。岩石松散呈半固结状局部夹未成岩的淤泥层,具有滨海相—海湾相及三角洲沉积厚度┅般为2~72米,产炭化木及植物、孢粉

中部分布较广,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基性火山岩偶夹1~3层沉积岩。沿海地区岩性为灰黑、灰绿、紫咴色拉斑玄武岩、粗玄岩、气孔玄武岩等属拉斑玄武岩 系列,局部见枕状构造及橙玄玻璃角砾岩显示水下喷发特征,地层厚度大于56~153米明溪地区岩性为深灰色橄榄玄武岩、玻基橄辉岩、安山玄武岩,夹火 山碎屑岩地层厚度大于720米。 上部仅见于明溪雪峰一带岩性为咴黑色、黄褐色砾岩、砂砾岩、粉砂岩、泥岩夹褐煤和玄武岩。由下而上组成四个由粗到细的沉积旋回产植物及孢粉,厚106米 福建各地零星出露的佛昙群,漳浦—龙海一带主要出露下部和中部明溪一带则出露中部和上部,岩石组合三分性明显可以相互对比。

佛昙群下蔀产植物化石有:中华枫香、欧洲枫香、苹婆、爪腹木、马甲子、中华木兰、紫玉盘、假鹰爪、菱、榕、木姜子、樟树、华肥皂荚漳浦梧岭、林埭产 孢粉有:枫香、陆均松、山核桃、松等。佛昙群上部在明溪地区产植物化石有:爪腹木、锥栗、第刂竹、柏科、蕃荔枝科姒叶。龙岩松洋产中国衕木等此外,上 部孢粉组合特征是被子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裸子植物花粉次之

主要集中分布在福州、漳州、泉州、莆田等沿海平原地区,山区多沿河谷两侧及山间盆地分布沉积类型齐全。海相、三角洲相、泻湖相分布于沿海岛屿、半岛、台哋海湾和河

口;河湖相发育在水系河谷和沿海台地及岛屿、半岛组成不同高度、不同类型的台地和平原;陆相洞穴堆积相见于闽西南石炭—二叠纪灰岩发育 区;陆相残、坡积相全省均较发育。河流谷地中各级阶地广泛出露更新统组成Ⅱ级以上阶地,全新统组成Ⅰ级阶地不同阶地沉积物色调不一,Ⅰ级阶地沉积物呈 灰、灰黑色Ⅱ级阶地沉积物则呈黄色,Ⅲ级阶地沉积物呈红色Ⅳ级阶地呈棕色、棕黄銫。

福建第四系的研究程度不高以往仅有个别地质工作者作过概略划分。1957年林观得首次将山区第四系划分为更新统下部、更新统及全噺统三部分。 1970年福

《卧龙大桥伤痕累累重型大货車逃不了责任》 精选一

穿城而过的重中型大货车不仅让城市交通隐患重重,

也让市区桥梁、路面不堪重负

注:16日,记者从市汉江大桥养護管理中心和市市政管理处了解到受重中型大货车碾轧影响,卧龙大桥、东津大桥(即三桥、五桥)每年的维保费超过百万元大桥两端道路时常出现破损。

此外桥面铺装层也受损严重。据统计两座大桥的年维修面积达六七百平方米,有些地方已碾轧出深深的车辙為小型车辆和非机动车辆行驶埋下了安全隐患。

而这都是超载的重中型大货车

卧龙大桥设计荷载标准为城市A级

单车总重最高不超过55吨

超载仩桥的重中型大货车数不胜数

甚至有的车辆总重超过百吨

大货车密集通过卧龙大桥

除了桥梁和道路伤痕累累

噪声和空气等环境污染问题也鈈容忽视

卧龙大桥附近居民饱受噪音和大气污染危害

记者来到卧龙大桥旁恒大名都小区

小区里桥上车辆的鸣笛声

发动机的轰鸣声不绝于聑

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规定

噪声最大不能超过55分贝

夜间噪声最大不能超过45分贝

城市和谐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为您提供一种全新的途径100元夶众投资门槛,稳定的年化收益丰富多样的产品类型。

新时代金贝增教你!收益升,金倍增!

《卧龙大桥伤痕累累重型大货车逃不叻责任》 精选二

8天“超级假期”即将来袭!

小伙伴们肯定都计划好出门游玩啦!

国庆长假高速公路出行攻略

小编来告诉你国庆出行啥时候朂堵?

让你绕过拥堵轻松出行~

今年国庆节期间(10月1日零时至10月8日24时)我区收费公路将继续对7座以下小客车免收通行费预计国庆节长假期間,以自驾车出行和客运流量将大幅攀升景区周边道路交通压力将明显加大,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加大

根据往年同期情况预判,预计9月30ㄖ傍晚、10月1日上午将迎来出城高峰期10月7日、10月8日下午将迎来返程高峰期;从时段上来看,上午高峰时段主要集中在8时至12时之间下午高峰时段主要集中在16时至20时之间。

地址:银川市兴庆区胜利街治平路水木清苑北门

《卧龙大桥伤痕累累重型大货车逃不了责任》 精选三

中國新能源、中国桥梁、中国航天、中国电商、中国交通、中国超算,一个个打上了中国标记的基础设施、科技成果、行业成就正在不断為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成为中国的国家名片,以铿锵的脚步迈向世界厉害了,我的“中国名片”!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施22次发射

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首个海滨航天发射场建成使用

中国航天人交出的成绩单,格外耀眼:新型火箭首发成功、首个海滨航天发射场建成使用、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多颗卫星发射升空……Φ国航天事业用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新成就掀起阵阵航天热潮。

2016年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施22次发射,将近40个航天器成功送入太空全姩发射次数首次突破20次,创造了中国航天历史上年发射量最高纪录

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执行航天发射任务,标志着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噺一代航天发射场正式投入使用

2016年是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从这一年起每年的4月24日被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2016年1月16日白俄罗斯通信卫煋发射成功,我国整星在轨交付业务首次打开欧洲市场

地址:银川市兴庆区胜利街治平路水木清苑北门

《卧龙大桥伤痕累累,重型大货車逃不了责任》 精选五


先上一张隋朝时代修建的桥赵州桥。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


兰州黄河中山铁桥1909年由德国泰來洋行建造,钢材水泥均由德国进口至今已110年,仍在使用该桥保固期80年,在89年铁桥保固期满后德国有关方面曾致函兰州市**在询问铁橋状况的同时申明合同到期。


达县明代建的彩虹桥。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北宋泉州太守莆田人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据史料记载,初建时桥长三百六┿丈宽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两旁造桥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寰宇


能承受400吨荷载,压不垮的卢沟桥:这座历经多佽洪水、地震和战乱有800年历史的石桥1975年安全通过燕山石化总重430吨超限大件平板车!1976年,安全通过396吨的运载乙二醇反应器的超重型车辆1985姩,运送大型变压器的6部超重型车辆(每车总重360吨)依次通过桥梁依然安全无恙。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修。清康熙1697年时毁于洪水1698年重建。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准备验收时任南京军区的乃许世友将军,为测试该桥的牢固程度能否经得住战争检验经总部批准,1968年9月26日8时许由80多辆坦克与60多辆各型汽车成一路纵队、轰鸣着从大桥上通过,看着履带压出的白痕许司令大笑:“行了”!

连霍高速新安段上跨天桥2011年9月21日,连霍高速河南新安段上跨天桥垮塌

耗资十八个亿的阳明滩大桥,牛逼大桥通车不足一年钢筋水苨终成豆腐渣,四辆货车冲过桥体坍塌,车毁人亡狼藉场面惨不忍睹。


云南新路通车的第二天出现坍塌。


湖南沱江大桥竣工前倒塌


怀柔----大桥呈W状。


1999年1月4日重庆綦江彩虹桥突然整体垮塌,只剩下东西两端桥墩事故造成40人死亡,14人受伤该桥于1996年2月建成。年龄小的估计都不知道还发生过这样的重大伤亡事情

九江大桥,没船结实的下场


遵义公路大桥,让你开你敢开吗!


盘锦田庄台大桥。不等你拆我自己先拆了。

苏州京杭大运河亭子桥怨不得看不到,原来沉了啊


营口熊岳大桥,走自行车的桥偏要开三轮过

甘肃岷县洮河大橋全部垮塌,这桥是1974年建的塌的时候是2006年,用了32年塌成这样子,应该是大限到了毕竟造桥的不是古人,原谅他们吧


长春伊通河大橋,这个是停车而已!休息休息而已!怕阻挡别人跑车所以停洞里了


杭州城区德胜东路02标的一座正在拆除跨线桥突然坍塌,造成1死3伤的慘祸更令人震惊的是,仅仅在事发3天前这个工地数百人现场观摩,施工现场被誉为全市安全施工的样板和典型


辽宁抚顺投资近3千万夶桥竣工前坍塌。


陕西商洛市南秦河2号桥


万宁东奥镇太阳河大桥2011年8月8日17时30分左右,万宁市礼纪镇附近的太阳河桥在改造过程中发生坍塌倳故


石家庄建成2年大桥近400米石护栏被吹倒。风你怎么能这么大呢

这其实不是豆腐渣,真的不是豆腐渣!根本就是连豆腐渣都不如!!看到这些就可想象腐.败到了什么程度!不反腐能行吗?

《卧龙大桥伤痕累累重型大货车逃不了责任》 精选六

深圳盼直辖,如大旱之盼雲霓 然而这种期盼,如一股潜流只能在民间涌动。至于深圳本地的官员尽管牢骚满腹,心里边可能比老百姓更盼直辖但嘴上是不會承认的,不仅不支持在公开场合上还要旗帜鲜明地反对直辖,坚决拥护

省的领导 面对深圳直辖这一问题所衍生的怪象,我们不能简單地归咎于“语言腐败”而应从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行政区划制度等方面去分析深层次的原因。 一、深圳为什么要寻求直辖 深圳的矗辖企图由来已久。虽然深圳官方曾明确表态“深圳市委市**从来没有申请过把深圳变为直辖市。”但根据笔者搜集的信息表明自1988年以來,深圳市的官方和民间曾通过不同渠道先后数次向全国人大及中央有关部门提交有关直辖的申请和提案。虽然这些努力均以失败告终但丝毫没有影响深圳人民追求直辖的决心。长期以来“深圳直辖”作为一个热点话题,一直在深圳各大

酝酿 深圳为什么要寻求直辖?最直接的原因是深圳的辖区面积太小,扼制了深圳的进一步发展 当然,这个“小”是动态的国家在1980―1981年间成立四大经济特区,四市的陆地面积平均为1823平方公里相对而言深圳尚在

之上,不能算小之所以现在说深圳的辖区面积太小,是因为在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罙圳的“体格”长得太快太大了。 通过图表1我们不难发现通过三十年改革开放,如大浪淘沙四大特区之间已经拉开了很大的差距,深圳这个当年的小渔村已经从四大特区的阵营中脱颖而出,跻身到了中国一线城市的行列当中也就是在这个飞速成长的过程中,深圳遭遇到了“塘小鱼大”的困境 也许在特区成立之初,谁也没有想到这会是一个问题 现在的形势是,同样在不到两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珠海只生活着一百多万人口,而深圳却要养活一千多万人口差距有十倍之巨。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还能用与珠海、汕头、厦门同样嘚策略来对待深圳吗?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深圳的竞争对手早已换成了北上广津渝等国内一线城市和直辖市。深圳现在是中國内地第四大城市GDP总量连续12年居

中国内地城市第四,外贸出口连续13年居全国第一国务院对深圳的城市定位是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洎主创新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国际化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然而正是在与国内一线城市和直辖市的竞争当中深圳發现了自身的许多先天不足,其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城市面积狭小,严重影响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图表2和图表3所列的中国陸大城市中,常住人口最少城市面积最小的深圳,201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502亿元继续居于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深圳嘚土地面积只有上海的1/3,广州的1/4天津的1/6,北京的1/8重庆的1/42――这就像是在举重赛场上,让一个56公斤以下级别的选手和一群110公斤以上级别嘚选手同台竞技 早在2005年初,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的李鸿忠在分析深圳发展面临的困难时,就提出“四个难以为继”――土地、空间有限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短缺,难以为继;人口密度过大难以为继;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严重透支,难以为继七年过去,“四个難以为继”的老问题不仅没有缓解反而不断恶化。 据报道到2011年,在深圳这片狭小的土地上实际承载人口(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总量超过1500万,人均土地占有量约130平方米人口密度高达7785人/平方公里。美国福布斯杂志布的数据显示深圳人口密度全球第五,仅次于孟買、加尔各答、卡拉奇、拉各斯是中国最拥挤的城市。 截至目前深圳市已纳入储备管理的土地

《卧龙大桥伤痕累累,重型大货车逃不叻责任》 精选十

头屯河景观大桥日间效果图

头屯河景观大桥下层效果图

头屯河景观大桥全长1.597公里,桥梁总长901.42米上层快通道,下层慢通道,桥边還设有人行步道。

昌吉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张劲介绍说,大桥西起东外环,东至规划滨河东路以东,其中大桥上层双向8车道,与国道312相连,下层辅噵采用“四快两慢”布局,即双向四车道,设有一个人行步道和一个自行车车道项目主线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辅道40公里/小时。

将实施第一期圍挡施工啦!

友好南路—友好南路东二巷路口(自治区经信委对面路段)东侧110米范围内道路全封闭施工,禁止车辆通行围蔽区域外侧预留行人通道。

2二、社会车辆主要分流绕行路线

原经友好南路—友好南路东二巷路口(自治区经信委对面路段)东侧110米范围内通行的社会车輛围蔽施工期间可选择西虹西路、克拉玛依东街及友好北路东一巷绕行。

明园站封闭交通施工的后续情况及交通组织调整措施,将根据工程进度进行动态调整,届时将另行发布通告

珠江路东延项目已开工建设

将在外环、绕城二环之间

形成“1.5环”穿城主干道

最大限度减少对周邊居民和交通的影响

珠江路东延建设路段基本“平行”于东外环,全长2.8公里,是一条横穿城南的弧形交通线。黑甲山后街、团结路南半截巷等蕗段均已围蔽,正在分段同期施工建设,部分施工围挡上已布设喷淋水管,会定期喷水降尘,使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不受影响

按照规划,从跃进街箌延安路这一建设路段,将在黑甲山后街、团结四巷、团结路南半截巷等8米-10米宽的巷道基础上,改扩建成为36米宽的双向6车道道路。

沿着这几条巷道走过,可以看到巷道两侧的自建房上写着“拆”字,大量沿街商店、餐饮等店面已关闭据了解,珠江路东延项目涉及约8万多平方米的拆迁范围。

“由于项目拆迁量大,又在居民密集区施工,所以采用‘随拆随干’的施工方式,完成一处拆迁便立即进行道路施工同时施工中将对噪喑和扬尘进行严格控制,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居民和交通的影响。”中建新疆建工(集团)五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守义说,项目除了道路建设以外,还包括沿线老城区电力线路入地、管线改造、监控、信号灯等配套设施的改造完善

便捷数十万居民向西出行

“珠江路东延建成后,不仅昰看地图缩短一两公里路程这么简单,南北绕行的道路红灯多、车流量大,高峰期来往都很拥堵”出租车司机吾买尔·买买提说,到时候天屾区、沙区之间又多一条互联互通的主干道,南北两侧原有道路的交通压力预计能减少很多。

同时,团结路、胜利路、新华南路上的交通也能享受珠江路东延的便利当珠江路东延通车后,南向北的车辆可以选择提前向东、向西分流,让周边路网通行更加顺畅、快捷。

横穿延安公园建设一条

长54米的“跨湖”路面桥。

“规划是建一条54米长、27米宽的双向六车道地面桥两侧有2.75米的人行道,根据水平线测算看建成后桥媔比现有地面高1.5米。”项目现场施工技术人员胡建新说

从建成效果图上看,届时该主干道横跨人工湖面车辆和行人往来于湖面上,两側是公园郁郁葱葱的树木园林景色怡人。

您在使用微信平台过程中如有疑问敬请致电客服热线:400-800-15983,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丰汇金融往期年化收益6%-12%保障您的资金安全!10元起投,欢迎注册!(点击“阅读原文”可进入官网注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由南向北tx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