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天脉新区天脉聚源传媒有限公司,我是2012届毕业生,经过面试通过,不知道公司工资待遇,发展如何?编辑类

【无锡市惠山区文化馆】无锡市惠山区文化馆招聘|待遇|面试|怎么样-看准网
无锡市惠山区文化馆
广告/公关/会展
公司地址 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野花园80号公司介绍
无锡市惠山区文化馆
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野花园80号
山区文化馆企业资金:0-30万元
这里的内容少的可怜
如果你了解该公司,你可以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
公司面试简单,基本都能进。一般会先培训一个月,有工资,基本是
国企氛围浓厚,职员年龄偏大,年轻人要有所作为需要熬。
问为什么不愿意推荐朋友来这里工作?
连五险一金都不交的公司,里面各种不正常扣款,抠门。
面试地点:橙天嘉禾影城-无锡
投简历后,直接电话初试和复试,通过后,直接上班,流程简洁,主...
面试结果:面试通过
面试难度:一般
面试感受:很好
面试地点:无锡分众广告传播有限公司-无锡
初试就是问工作经历和跳槽的原因,然后问对金融是不是感兴趣。我...
面试结果:面试通过
面试难度:很容易
面试感受:一般
面试地点:无锡教育电视台-无锡
先让我在一个地方坐了一会,然后去了一个房间,一男一女面试,各...
面试结果:面试未通过
面试难度:很容易
面试感受:不好
?2000比同行
?2300比同行
?3065比同行
说说你对无锡市惠山区文化馆的印象如何?
在无锡市惠山区文化馆工作过么?
给TA打个分吧!
对这里感兴趣,你可以:
向该公司老鸟提问
该公司暂无招聘需求,您可以:
一有消息,会及时通知您
广告等垃圾信息
违禁信息(色情、欺诈、非法传销)
不友善内容(诽谤,人身攻击、骚扰、侵犯隐私)
违法、政治敏感内容
感谢您的举报,我们会尽快处理~
订阅公司信息
订阅成功!
小贴士:问题描述的越清楚,越能吸引老鸟来回答哟~
请输入问题
向老鸟咨询
把你关于无锡市惠山区文化馆的问题大胆的提出来,这里的老鸟很乐意为你解答~
写下问题吧~
提交成功!请静静等待老鸟们回答~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朋友圈,邀请微信好友帮忙解答
无锡市惠山区文化馆:想知道无锡市惠山区文化馆怎么样?看准网()免费提供无锡市惠山区文化馆招聘、无锡市惠山区文化馆工资、无锡市惠山区文化馆面试、评价、工作环境招聘及员工等无锡市惠山区文化馆的信息。
内容索引:
优秀公司:
行业公司:
友情链接:
关注看准官方微信
下载看准官方APP
关注看准官方微信
下载看准官方APP
爆料数十万公司信息爆料
互助职场人在线互动
工资公司实际工资查看
改简历专人改简历提高工资
老鸟私聊求助能挣钱
输入手机号,下载看准APP
扫码下载看准APP或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看准无锡天脉聚源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招聘招商专员
职位描述岗位职责:1、为电视宝商城招商,在京东、天猫或自有资源中谈入商家入驻天天电视宝商城;2、跟进供货商,根据流程并对其进行资质审核;3、与供货商进行后续沟通,确认商品价格、活动等,每月进行结算;4、认真负责,细心,责任感强;5、有过招商经验优先。
毕老师温馨提示:警惕以各种理由收费的公司,面试前核实面试地点是否安全,以免误入传销!
无锡天脉聚源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其他招聘职位:
其他招聘招商专员职位推荐: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
江苏省南京市
江苏省苏州市金阊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
校园招聘推荐:
相关内容推荐:【肇庆腾飞活动策划公司】肇庆腾飞活动策划公司招聘|待遇|面试|怎么样-看准网
肇庆腾飞活动策划公司
广告/公关/会展
公司地址 肇庆四会市公司介绍
肇庆腾飞活动策划公司
肇庆四会市
肇庆腾飞活动组织策划公司座落于广东省4A级旅游城市——肇庆,这里拥有世界着名的天然大洋吧鼎湖山和享有“广东桂林”美誉之称的七星岩风景区。肇庆腾飞活动组织策划公司,是肇庆唯一家专业提供企业文化活动策划、
这里的内容少的可怜
如果你了解该公司,你可以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
工资低混日子学不到东西的,领导都在打酱油!只有应届毕业生有干
挺好的,适合年轻人,压力很大但是能学到不少东西,算是同行业中
发展空间大,工作氛围好;工作强度一般,讲求工作方法,灵活多变
面试地点:外研社-北京
第一次参加无领导小组讨论,七八个人一组,做完自我介绍以后,两...
面试结果:面试未通过
面试难度:困难
面试感受:不好
面试地点:罗德公关-上海
1、简单自我介绍;2、9个人分成两组,从3个case里选一个...
面试结果:感觉没戏
面试难度:有难度
面试感受:不好
面试地点:华数传媒-杭州
面试简单,是HR一个妹纸电话联系我的,约定好时间地点,到了那...面试官的问题:
问视频运营和其他运营有什么区别。
面试结果:面试未通过
面试难度:一般
面试感受:一般
?14847比同行
?10000比同行
?10438比同行
说说你对肇庆腾飞活动策划公司的印象如何?
在肇庆腾飞活动策划公司工作过么?
给TA打个分吧!
对这里感兴趣,你可以:
向该公司老鸟提问
该公司暂无招聘需求,您可以:
一有消息,会及时通知您
广告等垃圾信息
违禁信息(色情、欺诈、非法传销)
不友善内容(诽谤,人身攻击、骚扰、侵犯隐私)
违法、政治敏感内容
感谢您的举报,我们会尽快处理~
订阅公司信息
订阅成功!
小贴士:问题描述的越清楚,越能吸引老鸟来回答哟~
请输入问题
向老鸟咨询
把你关于肇庆腾飞活动策划公司的问题大胆的提出来,这里的老鸟很乐意为你解答~
写下问题吧~
提交成功!请静静等待老鸟们回答~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朋友圈,邀请微信好友帮忙解答
肇庆腾飞活动策划公司:想知道肇庆腾飞活动策划公司怎么样?看准网()免费提供肇庆腾飞活动策划公司招聘、肇庆腾飞活动策划公司工资、肇庆腾飞活动策划公司面试、评价、工作环境招聘及员工等肇庆腾飞活动策划公司的信息。
内容索引:
优秀公司:
行业公司:
友情链接:
关注看准官方微信
下载看准官方APP
关注看准官方微信
下载看准官方APP
爆料数十万公司信息爆料
互助职场人在线互动
工资公司实际工资查看
改简历专人改简历提高工资
老鸟私聊求助能挣钱
输入手机号,下载看准APP
扫码下载看准APP或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看准《IT经理世界》封面报道:无锡的新22km2
“太湖,(无锡)县西南十八里。东指苏州,南趣湖州,风帆便利,半日可达县境。”清初史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如此描述。
300年后,这一水路“便利”早已被陆空两路双双超越。如果乘坐高铁,从无锡到苏州只需一刻钟,到100公里外的上海也只要1个小时。
与此同时,依傍在太湖一侧的无锡也一直满帆急进,从“桑柘含疏烟,处处倚蚕箔”的时代穿越而来,由丝帛如云到“云计算”,由水网密布到“物联网”,俨然已有类似美国硅谷、中国台湾新竹等全球著名高科技集聚地之势。
无锡会成为引领中国新经济下一波浪潮的一个重要的策源地吗?
在无锡的历史上,并不缺乏引领创新的传统。民国时期,无锡即以其产品总值,仅排在上海、广州之后,而成为全国工商业重镇。荣宗敬、荣德生、周舜卿、王禹卿、陆培之等无锡籍工商界人士,是任何一部近代商业史都绕不过的显赫人物。这些人奔走于无锡和上海之间,一时让上海滩有“无锡人掌工商业”的说法。
改革开放30年间,无锡与苏州等长三角城市齐头并进,以其活跃的民营经济让物阜民丰有了更新的内涵。但在另一方面,对高增长GDP的片面追求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环境衰减、人才外流的恶性循环,加之全球经济环境的持续低迷,这一切都让地方政府和国内企业痛感产业升级的必要,但也让灵活、务实的无锡人再度把握住了一个引领产业风气之先的机会。
从2008年起,无锡抢先建成全国第一个“云计算”平台,把与全球产业前沿之间的“时差”控制在了几个月之内。在温总理视察讲话之后,又在物联网产业的推进上一骑绝尘。无锡的软件外包产业,如今已经有海辉软件、软通动力等企业进驻。在全国各地的开发区中,还没有哪个地方能像无锡一样,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集聚起云计算、物联网、服务外包等多种新潮概念和产业。
那么,是什么让无锡在这一轮产业转型上得以加速超车?这里是否具备足够的条件完成这次转型?这些新潮的产业概念何时能够爆发出真正的经济带动能力?放大一点来看,在举国上下都在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今天,无锡新区的产业转型探索,对于整个中国经济来说,又有着怎样的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刘瑞刚)
搭乘早晨7点多的班机,从北京飞往无锡。上午9点多飞机就降落在无锡硕放——这个据说是全国唯一一家坐落在经济技术开发区里的机场,无锡新区管委会信息和服务局局长强莘拉上我们,直奔新区刚刚投入使用的展示中心。
在展示中心的沙盘前面,他向我们介绍新区的规划和发展历程:“新区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经过了4次扩张之后,总的面积是220平方公里。这里面大部分的企业是制造业企业,世界500强企业有很多家都在无锡新区有工厂。”
这些大大小小的工厂正是无锡新区的产业基础。按照新区管委会的说法,“这里每平方公里GDP产出超过1.7亿元,以占全市6%的土地,创造了占全市15%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25%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0%的进出口总额和90%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这些数据曾经让无锡在国内同级城市的经济排行榜中相当拔尖,但在近几年的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却成了无锡“成长的烦恼”。从最初的5.4平方公里到现如今的220平方公里,新区已经不再可能继续扩展下去。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要想有更多的经济产出,新区需要发展附加值更高的高新技术产业。
“现在我们手头还能开发的土地资源就是这22平方公里了!”强莘指着沙盘的一角说:“这里,我们有新的软件园,有太湖科技园,有530创业大厦,这22平方公里没有制造业,全是高新技术产业。”
对于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招商引资浪潮中,以“日资高地”和“韩资板块”而著称的无锡来说,新区内这22平方公里上的新产业雏形,无疑承载着其产业转型的诸多希望。在某种意义上,你甚至可以将其看作是整个国家经济谋求升级的缩影。
天脉聚源的故事
“如果你们有机会去无锡的那个数据中心里看一看,你们可以听一听,哪块区域的服务器声音最响,那肯定是我们租用的设备。”天脉聚源公司执行副总裁尹逊钰在北京的一家咖啡馆里,这样对我们说。
天脉聚源公司成立于2008年,创始人伍昕此前曾任英国视频搜索公司Autonomy首任中国区总代表,而后创立视频网站OpenV。从Autonomy这家独立的搜索技术平台,到OpenV这一播放平台,再到天脉聚源,伍昕一直在往网络视频行业的上游推进。
简单讲,天脉聚源目前是传统电视内容等视频资源走上网络电视台以及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前的“格式转换通道”。过去5年里,网络视频网站纷纷涌现,网络视频业务的崛起导致对内容源的争抢非常激烈。很多电视节目格式并不适合直接在互联网站上进行发布,天脉聚源把十多家电视台实时播出的电视节目,从电视台的播出端口采集下来,通过光纤传送、存储到本地,然后再把已转化为适用于互联网发布格式的视频内容回传或转发给各大电视台以及像优酷、土豆这样的视频网站。从某种意义上讲,优酷、土豆和搜狐等视频网站频道更新内容的速度其实取决于天脉聚源对视频内容的加工速度。
“像《非诚勿扰》这些特别火的电视节目,搜狐、优酷这些网站的编辑都时刻等着,我们处理完一条就马上更新一条。”尹逊钰说。
天脉聚源的独特业务模式使其在网络视频行业产业链中的站位非常关键,已经吸引到了史玉柱、雷军等人的投资。尤其是在拥有了上海文广、北京电视台、江苏电视台、浙江电视台等各大电视台客户后,天脉聚源通过视频资源库的积累正在筑就越来越高的竞争门槛。
然而,作为一家创业企业,天脉聚源一开始并不容易找到愿意“收留”他们的地方。这时,一直看好天脉聚源的无锡新区管委会找到中国电信刚刚在iPark国家软件园区建好的T4级数据中心,以政府的名义做担保,才使其得以落地。由此,天脉聚源正式将其业务处理中心和一部分销售团队转移到了无锡,把研发中心留在了北京。
走进这家公司在无锡的生产中心,可以看到针对像上海文广、北京电视台等不同的客户划分了不同的区域,数百名员工针对通过技术手段批量化输出的视频内容再进行最终的拣选复查。
除了对电视节目进行数字化处理之外,天脉聚源其实也在不断收录全国乃至全球主要的电视节目数据,并且根据字幕、对话、人物、场景等元素为这些打上标签索引,从而让人们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更方便的检索。只是目前这一服务还是面向电视台和大型企业的收费服务,比如像国家电网、人民网等机构都向天脉聚源购买这一服务作为舆情监测的一大工具。
在无锡新区,最近两年像天脉聚源这样专注在云计算、物联网以及软件服务领域的创新型企业越来越多,他们正在改变无锡以制造业为基础的产业格局。
云计算落地
从无锡新区管委会出来往西南走,几分钟车程就看到京杭古运河,从无锡老城穿城而来,贴着太湖水岸,往东南方直趋苏州。数百年前,这里是盛产鱼米的膏腴之地。宋徽宗的花石纲、明成祖的江南财赋无不由此迤逦北上。
如今这片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稻田已经难得一见,京杭古运河里缓缓移动的货船总是被旁边沪宁铁路上的高速列车远远抛在身后,新旧两条交通动脉两侧,由北向南,科技创业园、IC设计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创新创业产业园、光伏产业园和生命科技园里的上千家工业企业一字排开,厂区和办公楼参差其中。
如果从天脉聚源所在的iPark软件园射手座大楼楼顶环视周遭,东面是蠡河,西面则是无锡和苏州的界河望虞河,两条河水都注入太湖,同时横切大运河。这四个水系恰好围住了一块面积大概为22平方公里的狭长区域。这是无锡新区唯一毗邻太湖水面的黄金地段,也寄托着无锡新区乃至无锡全市在新兴产业领域的未来。
“在我们这里,云计算是‘乌云密布’,物联网是‘扑面而来’。”无锡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晓红说。无论在云计算还是物联网产业上,无锡的确都领国内风气之先。在此之前,还从没一个产业园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能迅速整合进云计算、物联网、服务外包等这些全球范围内新兴的概念和产业,在4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内,集聚了IBM、海辉、天脉聚源以及微软、NIIT、中软国际等IT企业近200家,从业人员逾万人。
“云计算”这个概念大约是2007年下半年提出并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几个月之后,在2008年2月,无锡市政府和IBM就宣布建立了第一个云计算中心。5月份,?IBM与无锡市滨湖区双方又宣布,这里已经成为全球第一个可以实现商业运营的云计算中心。
但仅有硬件设备,没有软件应用也不行。无锡新区认为在硬件之上还可以搞一个“更实在”的云计算应用。于是新区管委会自己出资1亿元,联合IBM公司,构建了一个能为园区内企业提供技术支撑的云计算软件服务平台,即“盘古天地”软件服务创新孵化平台。IBM公司从其研究院拿出31项专利技术、13个软件产品,以较低的价格放到这一平台上,希望能够从产业化后的软件开发市场中获利。
无锡这一云计算平台的地位迅速升格。在2009年7月开始运营后,迄今已有30余家软件开发企业入驻孵化,5家软件企业上线运营。2009年底,工信部授牌其正式成为国家级平台,在2011年完成验收之后,即可为全国范围内的企业提供服务。
“我要不锈钢”是无锡本地的一家“隐形冠军”。在不锈钢电子商务领域,业务量已经做到全球的20%、国内的60%。而在和无锡的云计算软件服务平台合作之后,这家公司已经把2012年的业务目标定到了1000亿元。
此前,“我要不锈钢”作为B2B电子商务网站的一类,主营业务是向会员提供资讯和交易服务,以向会员收取会费获得收入。在无锡新区的云计算公共技术平台之上,“我要不锈钢”利用现有的公共技术,重新构建了一个名为“秀吗”的交易平台。没想到效果大大超出预料,原来“我要不锈钢”网站每天注册用户30多人,而在“秀吗”上每天的注册用户超过200。很快,客户数量就比原先增长了七倍之多。
再后来的发展也出乎无锡新区的意料,“我要不锈钢”主动要求让出20%股权让无锡新区入股。“我要不锈钢”认为,一般的合作项目都是收入分成,但风险在于如果无锡新区的云计算平台因为某位的领导更替而影响到服务的提供怎么办?所以,公司决定跟无锡新区股权合作,“可见企业对我们平台的服务的确很依赖。”强莘局长说。
很有意思的是,原本在网络视频行业中的天脉聚源也算是一个云计算的典型。他们每天处理的电视内容多达30000条,数百小时的时长,形成几个TB的存储数据。新区的中国电信数据中心成了天脉聚源的“云”,所有的数据处理业务都在那里完成。当云计算在全球范围内热炒时,天脉聚源早已将业务的一部分安置在“云端”了。
美新“潜伏”物联网
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上,无锡新区可谓机缘巧合。
早两年,无锡新区已经着手在做两个相关项目,一是从传感器芯片产业逐步扩展,建立无锡微纳产业园;二是在2008年,无锡新区数次派员前往上海,把当时国内研究传感网的权威人士——中科院上海微系统研究所的刘海涛请来,并为其成立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刘海涛担任该中心主任。当时无锡方面的设想是“把这两块作为未来无锡经济的产业储备”。
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到无锡视察。当时恰好IBM等国外企业提出“智慧地球”口号,美国总统奥巴马干脆将“智慧地球”写进了这届政府的发展纲要里。温家宝总理在视察传感网工程研究中心之后,非常激动,当时就提出:“我们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或者是逼人的形势下,迅速地建立中国的传感网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的中心,就定在无锡!”并当场要求一个月内研发中心和中国移动联合就此课题向国务院提交报告。
温家宝总理定调之后,物联网中涉及到的产业链各方很快行动起来。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更名为物联网研究院。2009年底前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国家电网等纷纷到无锡设立研发中心,探索在物联网上的产业整合。2010年4月,江苏省广电信息网络公司又将该省下一代广电网物联中心放在无锡新区。至此,国内五大网络运营商各自的物联网项目全部在无锡新区聚齐。在完成签约50亿元物联网产业基金、增资中兴智能交通等项目之后,无锡物联网的产业布局已经在加速进行。
在全国范围内,正是在无锡得到国家领导的肯定之后,上海、深圳、北京、苏州、南京等众多城市才开始大张旗鼓提出发展物联网产业。对于无锡在物联网领域的领先地位,其他城市颇为艳羡。上海RFID与物联网产学研联盟秘书长王东曾不无遗憾地表示,上海在物联网相关技术研发已有10年积累,但临门一脚时却被无锡抢先,算是“起了大早却赶了晚集”。
对于一个急于发展当地经济的政府来说,各环节的整合只能算是营造了不错的产业氛围,要想有真正的发展,还需要有技术实力的企业的引领和带动。此时,在新区发展了10年之久的无锡美新公司成为了物联网产业的带头公司。
“美新在2010年已经从传感器件生产商转型为一家物联网系统提供商。”美新现任总经理张卫说。今年年初,美新以18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世界知名无线传感器网络方案解决商 CROSSBOW的民用市场部门。同样是10年前成立的CROSSBOW在电力输送、农产品种植、物流等领域都推出过成功无线传感网应用方案。
物联网的整体产业链可分为传感器芯片、节点设计、系统集成、网络传输等多个层面。此前,美新的主营业务一直局限在传感器芯片领域。而CROSSBOW在加州葡萄园种植、极地考察、电力输送等传感项目上积累了丰富经验。此次收购之后,美新不但扩充了在器件产品上的种类,而且获得了CROSSBOW在美国三个研发中心、数十人的研发团队,以及惯性导航系统等技术。美新由此成为可以提供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10年前,在美国模拟器件公司(ADI)从事微电子机械集成电路(MEMS)科技芯片设计工作的赵阳,带着数项专利技术回国创业,并挑中了集成电路产业基础相当不错的无锡创建美新公司。最初,赵阳和创业团队花了近两年时间将专利技术转化为可以批量生产的产品。然而,此后在市场上的进展却并不顺利,加之遇上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泡沫,资金非常吃紧,公司在2002年走到了一个最艰难的时期。
苦苦支撑了两年之后,美新在日本市场迎来转机。2004年,美新决定向日本的投影仪厂商销售一种加速度传感器芯片。这种芯片可以让投影仪避免因为本身放置的水平和角度而导致的成像偏差或变形。问题是,在美新之前,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已经在日本市场占据主流。为了打破这一僵局,美新不得不采取了一项非常手段:他们首先找到了对手产品的一大弱点,即对物理环境中的颗粒非常敏感,故障率比较高。然后,美新的销售人员在客户面前推销时,都会携带上两家公司的产品,当销售员对两台投影仪稍稍敲打两下之后,使用竞争对手芯片的那台机器当场坏掉,使用美新芯片的那台却照常工作。从此,日本市场一下全部打开,索尼、东芝都成了美新的大客户。此后,美新陆续将这种加速度传感器芯片产品推广应用到手机及汽车电子领域。
到了2007年,美新正式开始盈利,并成为全球第一家上市的MEMS公司,营业额达到2000万美元以上。从2009年起,在物联网得到广泛关注的背景下,美新也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完成对CROSSBOW的收购之后,美新在无锡新建的生产与研发基地竣工,该公司的工厂总面积扩大到原来的约3倍,达到16000平米,研发基地占近9000平米。如今,美新正在跟国家电网合作线缆远程维护等项目,通过物联网的手段来找出故障的线缆路段,以代替过去的目测手段。美新方面认为,物联网的市场前景虽然巨大,但是国内技术还是颇有局限。“像无锡太湖中的水质检测网络,其中的水质传感器国内依然做不出来”。
与美新相似,无锡新区对物联网的态度也越来越谨慎和务实。他们发现,“物联网的复杂度超出当初的想象,这个任务并不好完成”。朱晓红认为,物联网产业是一个综合解决方案,必须由政府来推动支持才行。目前大家的共识是:物联网是一个新产业,“烧钱”烧上几年是肯定的,但作为一个国家战略,“还是要养着”。
“物联网很多东西描述起来很好,但很难产业化。但如果不能够产业化,这个项目就没有意义,物联网真正发展起来的前提是一定要找到一个商业模式。” 美新公司的张卫这样说。毫无疑问,无锡新区要想将物联网产业做到实处,不仅仅要营造产业氛围,制定产业标准,更要培植更多的类似美新公司这样有现实的商业模式和产业带动能力的企业。
从上海到无锡
在无锡iPark软件园里,小桥流水随处可见,环境幽静的像一个大学校园。就连每座楼也不按平常的ABCD英文字母顺序而是以星座命名。其中,海辉软件现在的办公楼就在白羊座。
从海辉办公区门口往里走,会连续路过三个面试室,每个面试室里都有人在面试。这种场面,自从海辉在无锡设立服务外包基地之后,一直都在持续。过去两年时间里,负责前期迁移准备工作的行政管理部经理鹿凤君眼看着已有1000多人从这些面试室里走出来,成为海辉无锡离岸外包基地的员工。
在所有落户无锡新区的企业中,海辉软件的业务逻辑非常典型。从2007年开始,迫于一线城市中迅速上升的成本压力,海辉就在考虑选定国内的二线城市来建设一个新的离岸外包加工基地。海辉的主营业务是承接来自欧美和日韩地区的软件外包业务。这些业务大致可以分为外派项目、自主研发项目和离岸外包项目几种。与前两者相比,离岸外包项目主要集中在国内外包加工基地即可完成,工作位置并不敏感。项目性质与自主研发也有一定区别,高精尖人才所占比例比较小。这几种业务的不同特点,让海辉在自然发展历程的因素之外,考虑对国内的整体业务布局进行重新规划。
此前海辉的业务基地集中大连、北京、上海三个地方。但在最近几年,这些中心城市的人工、土地成本上升也很快。因为房地产价格的高企,仅员工工资和房租两项,每年至少要上涨20%以上。所以,当海辉的员工规模从千人发展到万人之后,规模与利润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员工个人面临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业务内迁是必然的选择,关键是放在哪个城市。
大连作为海辉传统的外包加工基地,业务侧重点是对日的应用软件开发。海辉需要在大连之外,再发展一个离岸加工基地,业务更侧重于欧美项目,业务性质侧重于开发之外的软件外包服务,包括测试、嵌入式软件开发等。在鹿凤君看来,之所以选定无锡,与地缘优势有关。无锡地处长三角腹地,海辉的很多欧美地区客户的中国总部聚集在上海。虽然离岸业务不用派驻现场工作,但与客户间的互动也比较频繁,从无锡到上海,距离较近,这是大优势。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海辉在选定无锡的初期,就专门请微软等大客户来无锡考察以消除疑虑。结果很多客户现场看了之后,觉得无锡的条件不错,这为后来的顺利迁转打下基础。如今,在业务步入正轨之后,海辉无锡每周都会迎来从上海赶来的很多客户。
在全国范围内的项目迁移从2008年10月份开始。海辉决定把原先分布在大连、北京和上海等地区的离岸外包项目都集中到无锡一地,上海、北京和深圳等地此后将主要承接人员派遣业务,而大连和无锡则承担所有的离岸外包业务。从业务规模上看,北京将占海辉总体的一半,大连比北京相对较少,上海更少。但在未来三年内,无锡所能占到的业务比例将逐步提升至40%。
在客户同意迁转之后,另一个大问题是员工是否愿意迁至无锡。在海辉,经常一个项目由30多人一起完成,要顺利完成项目的迁转,需要跟员工做大量的沟通工作,甚至做出一些额外的经济补偿。未来,无锡海辉的员工数量将很快突破5000人。
无锡新区在硬软件环境上的确给海辉提供了非常到位的支持。一开始就把白羊座整座楼都免费租给了海辉使用,还通过云计算服务平台为其解决了一些人才招聘难题。此前,很多园区企业都是购买一些中介机构的服务,按简历数量付费,但实际效果并不乐观。软件服务平台则提供近乎免费的服务,结果把招聘的效率提高50%,成本降低了50%。针对园区内像海辉这样的软件外包企业,无锡新区还推出另一项外包业务促进服务。由无锡新区跟国际外包管理协会在无锡的分支机构无锡奥盟共同打造一个平台,帮企业去对接国外的外包订单,同样也只是象征性收取一些会费。
看到海辉年轻员工很多,软件园主动组织了皮划艇大赛等活动。朱晓红说要“尽量让他们有家的感觉,同时也是在做产业生态”。而自己也是从上海迁转过来的鹿凤君也很喜欢无锡园区里的“校园文化”。如今,海辉在无锡已经买下200亩的土地,按照在大连的做法,建设在本地的培训基地,一个海辉专有园区正在兴建之中。
(责任编辑:刘瑞刚)
要描述无锡的经济脉络,似乎无法绕开太湖。
如果从空中看,太湖就像一支手掌,朝无锡、苏州方向伸开五个手指,无锡恰好就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V形口内。因为太湖等水系地利所在,无锡地处的苏南地区一直属于江南经济的核心区域。清初历史学家顾祖禹称:“太湖居江浙数郡之中,无事时为财赋所资,有事时即要害所寄也。”无锡在鱼米、桑蚕方面的丰饶物产决定了其在农业经济时代的富足,而且在近代衍生出了发达的面粉业和棉纺业。出身无锡的荣宗敬曾说,“中国人有一半是吃我的,穿我的”。改革开放以后,作为民营经济最活跃、声势最大的地区,无锡更是与苏州、常州一起,被费孝通总结出一个“苏南模式”。
但在上世纪90年代,“苏南模式”的发展陷入困顿,一场自上而下的企业改制和招商引资运动在苏南应运而生。当苏州奇迹般地抓住上海浦东开发以及台湾产业升级和转移的两大机遇,以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再次迅速崛起之时,无锡的脚步却慢了半拍。
“车子”和“片子”
无锡虽然从1992年起,也开始拿出土地来做开发区,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制造业,但地缘上的不同条件让无锡必须选择一条不同的道路。
从产业的角度讲,制造业对物流成本和产业生态都高度敏感,因为利润有限,企业
“敏感到即便只是高速公路上多一个出口,多交几块钱高速费都不干”。拿无锡与苏州相比,虽然同在长三角地区,但是苏州离上海要比无锡近40公里。这一距离直接抬高了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以电脑企业为例,“把一个40尺的柜子从苏州运到上海要比从无锡运过去便宜5块钱左右,一天几次发货就要便宜几十块,但一台电脑利润才多少?自然这类企业就不会选择到无锡来”。无锡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晓红表示,这种情况下无锡跟苏州竞争的确非常难。“从上海到无锡,各类开发区可能就有四五十个,无锡必须要找到自己的区位优势。”他说。
最初无锡曾经提出要主攻“车子”(整车)和“片子”(芯片)两大产业,但结果“车子没搞定,片子搞定了”。原因之一就是,整车业务在物流成本上太敏感,在竞争上无法和上海、天津等地相比,但芯片业对物流不敏感,“一个芯片非常小,一个手提箱就能装不少,能卖几百美元”,发展就不错。由此,无锡市慢慢得出结论,认为从上海到苏州再到无锡,其实可以细分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上海各项成本都高,制造业肯定退出,未来就是一个研发、销售、口岸和金融中心。紧挨着上海的苏州,物流便利,适合做整机产业。苏州之外是无锡,重点则可以放在为苏州的整机业务提供零部件上,虽然产能规模可能没有苏州大,但利润和税收却更为丰厚。
那么,无锡的产业基础能否做好与苏州相配套的零部件业务呢?无锡在20世纪积累下来的轻工业基础此刻发挥了作用。在IT业起飞之前,无锡的消费电子\半导体产业基础并不弱,像红梅电视机、梅花收音机等在全国范围内一度非常知名。在1989年成立的无锡华晶一度被看作中国微电子业的“黄埔军校”,为国内半导体业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其后,在2002年加入华润集团改组而成华润微电子,其业务包括了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产业链上下游环节。无锡基于旧有的产业积累,开始积极引进国外的相关技术资本。
黄金时期总是短暂的
当无锡人认真思考地缘经济定位时,全球经济环境也迎来一次大的变化。
1998年金融危机开始后,国际资本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大量资本从亚洲四小龙国家撤出,寻觅新的投资地,中国大陆的成本优势得到青睐。而此时,无锡刚好已经把土地开发出来,正是等项目上马的关键时刻。两大趋势顺利合流,无锡迎来延续六七年之久的招商黄金时期。
最高峰时期,无锡新区一年之内竟然开发了两万亩土地,“一天开工开业的项目有时多达100多个,每一个都要搞开工仪式,管委会领导每周几乎有三四天的时间就是参与和主持这些仪式”。无锡产业园里逐步迎来了GE、希捷等硬件企业的工厂项目。由无锡新区带动无锡市的整体产业再次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
到2005年,无锡在利用外资上的成果已经非常丰硕,单单无锡新区就接纳外资近20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有63家在此设厂生产,80多个项目同步进行。无锡成为中国制造的重要参与者,制造业产值贡献了全市GDP的一半以上。如果把今天的无锡放在全国范围内来看,其经济规模也非同小可。一年1000多亿元的财政收入,甚至超过一些欠发达省份的收入。
然而,黄金时期很快过去,2005年之后,虽然无锡人依然和以前一样勤勉,招商战略更加成熟、体制更健全,都以为应该可以做得更好时,上一次金融危机带来的红利却慢慢耗尽了。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如击鼓传花般,被印度、孟加拉等东南亚国家接了过去,无锡开发区内的新项目数量再次降低。
此外,制造业过度集中的负面因素也开始被放大。无锡新区经历了四次扩张之后,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已经非常有限。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无锡整个城市的饮用水遇到很大麻烦,这次震惊全国的污染事件让无锡广受关注,更重要的是,它提醒无锡乃至全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江苏省当时公布的全省严重污染企业黑名单中,22家公司都位于无锡。现任中组部部长、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李源潮就认为,以江苏的产业禀赋看,如果再继续大力发展制造业其实是“不经济”的。原因是江苏在能源上没有优势,0.6亩的人均占有土地在全国也算比较低的。从产业发展实际来看,2005年之前,无锡新区制造业产值多年保持300%的增长速度,而在2005年之后增速慢慢降低到60%左右,到了2009年,就已经降到了30%。从无锡市到江苏省,已经到了在产业上“转移发展”的十字路口。
这种转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否从外资拉动型经济主导转向民营经济主导,二是把简单的制造工业转化为创新经济。不过说句实在话,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是一个相对很困难的事情。由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所带动起来的以跨国资本为主要推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将土地、资本和人力等生产力要素有效地组合在一起。10年之前的招商引资,土地资源相对丰富而且便宜,人力资本的要求不高,一般的高中毕业生就可以做合格的产业工人,但是要发展创新经济和高科技产业,最关键的要素不再是土地和资本,而是人才,这对于无锡来说,似乎是个弱项。
大部分企业都是制造业工厂,大型的厂房是主要的建筑样式。无锡新区中,创新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减缓环境方面的压力
地方政府的弯道大考
无锡的经济转型在国内为数众多的二线和三线城市中无疑非常典型。
如今遍布中国各地的工厂,已经将中国变成了世界工厂。虽然“Made in
China的产品行销世界各地,但是因为处在“微笑曲线”的最底端,中国企业却无法理直气壮地宣称“世界贸易应该而且必须是属于我们的”。在中国企业面前,非但没有广阔的落后市场召唤着他们去拓荒,反而需要对发达的欧美市场进行艰难仰攻。他们员工众多、体量巨大,但不得不为了个位数的低利润业务把自己的产业工人逼向流水线的极限,同时付出环境变坏、资源衰减的代价。
而在这种产业升级中,地方政府的政策灵活性和产业理解深度往往至为关键。
比如同样做开发区,大连等地是“官助民办”,而无锡则是“官助官办”。“官助”,各地大同小异,都是由政府财政给开发区公司注册资本,然后再出台政策支持。
“民办”是说需要民营企业自己融资开发,而“官办”则是政府直接出资开发。为何无锡要官助官办?朱晓红表示,是因为无锡“起步晚了,要追上去,政府做有时候就比民办做起来快,因为企业的目标就是盈利,不能强求耐心,但政府的目标是多元的,从产业发展到解决就业全盘考虑,所以短期内赔钱也干”。
事实上,无锡新区从一开始,就着力淡化政府的色彩。整个管委会基本都是“企业化管理”,很多人都不是公务员编制。其中至为关键的招商局,最初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但差额一开始“是零,一分不给。招商人员能拿多少薪水全看能做多少项目,按照注册资本和行业分类,拿出一定的比例作为招商经费和员工奖金”。无锡新区的招商局能量巨大、分工灵活,最初曾按照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大经济区域划分招商范围,除了直属管委会招商局等“正规军”之外,还有产业园中专门IT企业招商的“特种部队”。近两年则根据产业调整要求,转为按照软件服务、移动互联网等细分产业分头出击。今年上半年,无锡新区还联合北美中国半导体协会和硅谷清华联网协会设立了在美国的两个引才工作站,以便在海外更方便地延揽人才。
如今,国内很多地区都像无锡一样在想方设法促进产业升级、
“腾笼换鸟”。很多地方政府都来参观学习,但因为地缘环境、产业基础各有不同,无锡市一些官员也直言“他们很难复制我们的经验”。国内具备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经济实力的地方并不多,无锡多年来的成熟的招商体制和经验,以及一支具备很强执行力的招商队伍都需要时间慢慢积累。
进一步讲,虽然目前在新产业的孕育和培养上,无锡的招商体制依然在发挥着作用,但这一做法能否成功还有待检验。平日里与创新紧密相连的词汇是“孵化”和“培育”,从语义的角度来理解,创新更多的是一种内生机制,换句话说,招商可以带来现成的企业和项目,但是很难带来一套有效的创新机制。另外,从无锡的历史来看,他们抓住了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资本重新配置的机会,如今在全球范围内看,有什么新的产业机会呢?欧美国家依然没有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国内经济的发展靠着4万亿投资的强力拉动和有过度宽松之嫌的货币政策支持,新的能够推动创新经济发展的机会似乎并不明显。
显然,在机会到来的前夜,无锡和其他地方一样,还需要继续准备着。
(责任编辑:刘瑞刚)
黄雪华是海辉无锡分公司的办公室与设施管理总监。作为一个地道的无锡人,其实“回到”无锡刚刚两个月。
在此之前,黄雪华曾在上海康明斯公司工作,后来又去德国学习德语,她的工作一直与“无锡过去十几年里的招商重点制造业”没有交集。但在2010年上半年,海辉的一个人才计划让她觉得重回家乡变得可行。
这个名为凤还巢的人才计划由海辉软件和无锡新区一起推出。海辉在无锡设立离岸外包基地之后,人数将逐步扩充至5000人。如果以50人配备一个项目经理计,就需要100个项目经理。所以,海辉启动了一个百人PM(项目经理)计划。具体操作上,则是由海辉和无锡新区共同推出的“凤还巢”人才计划,重点挖掘在外地发展的无锡籍中高端人才,以更具竞争力的发展平台和政策倾斜吸引他们重回家乡。如今,像黄雪华这样的无锡籍部门经理已经有将近10位。
人才高地的人才赤字
无锡人才鼎盛,实属公认。历史上除了荣宗敬、周舜卿等实业人才之外,像晚清名臣薛福成、著名学者钱钟书、钱穆等都祖籍无锡。但在这块传统的文化高地上,如今的“人才赤字”其实已经非常严重。
一个很简单的参照数据是:根据统计,无锡每年考取的大学生人数超过10万,但这些大学生走出无锡之后再回来发展的人数并不多。无锡在前些年大力引进制造业,但“成熟的工艺、成熟的市场之下,这些企业不需要大学生”,反而为无锡市每年引入超过30万的常住农民工。
无锡:从产业基础到产业理解力
如果说制造工厂初期给地方带来的产值税收会让地方政府喜笑颜开的话,那么,后期算总账的时候,地方政府也非常头疼。事实上,农民工的涌入很自然地拉低了城市受教育总体水平。如今,无锡的农民工总数超过200万,但他们除了领取工资之外,消费力较低也很少会在无锡定居。所以,无锡和国内其他很多地方一样面临一个窘境,即“GDP在发展,但层次在退化”。朱晓红说:“如果换算一下,相当于我们每年用一个大学本科生换回来7个蓝领工人,只能说无锡是一个纯粹的人才输出地。”
那么,如何能将无锡转变为一个人才流入地?较为直接的方法是发展无锡的高等教育。但无锡的高等教育并无优势。从地理位置看,无锡周边高校不少,但是都分属南京、上海等地,真正在无锡的只有一所名气并不响亮的江南大学(原无锡轻工学院)。东南大学在无锡设有分校,那是上世纪为配合无锡建立
IC工业基地而专门设立的,当年虽然推动了华晶等集成电路企业的发展,但发展到现在规模有限。这种情况下,像海辉这类企业在校园招聘环节上就不得不跑到南京和上海去做。
无锡在过去几年的做法是侧重补足职业培训的需求,组建了不少像微软特训基地这样的培训机构。2009年,以企业为主体的iPark教育培训平台获得二个国家级人才实训基地认证。像国际服务外包业界培训机构印度NIIT也在iPark设立NIIT中国区总部,设立了首个NIIT服务外包学院。
有人觉得无锡在人才教育方面还是与苏州有不小的差距。过去几年里,苏州工业园专门辟出土地,拉来各家高校到里面开办分校,像东南大学的软件学院研究生院部分基本都是“连根拔起”,整体搬迁到苏州工业园内。结果这方面的人气很快聚集起来。无锡虽然也跟各个高校签订了不少战略合作协定,但“不像苏州那样有实体的合作,只是挂个合作的牌子,对学校和老师没有实质性的约束力。所以无锡这么多年来,在高等办学实体上依然突破不大。只是近一年内,才开始针对东南大学分校等制定了更大更多的发展目标,并且在考虑筹建一所新的无锡大学。
530计划全球挖人
先有高素质人才,还是先有创新型的产业?说到底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但在与人才教育方面的投入相比,无锡在创新产业领军人才的引进上声势要更大。从2005年推出的530计划瞄准的就是那些能够把无锡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入到知识密集型产业的高端人才。
530计划的推出与尚德太阳能在2005年的成功上市直接相关。从江苏省到无锡市都认为,施正荣的成功完全可以复制。当初施正荣带着技术回国之后,曾经找过不少地方政府,都没有结果。无锡新区管委会看好这个项目,并且给施正荣提供了不少资金,如今的尚德太阳能在全球太阳能产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并且还带动了长三角地区整个太阳能产业的发展。
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到无锡考察时就提出,江苏省在未来几年要引进100名像施正荣这样的领军型人才。无锡市也认为,可以把当初对尚德的扶持做法总结出一套规范制度,所以提出如果江苏全省引进100名,那么无锡就可以争取引进30名。由此,530计划开始正式推行开来。
530计划为入选该计划的企业开出了比较丰厚的扶持政策。基本分为几类,第一类是对初创企业的扶持,第二类是企业发展中期的绿色通道政策,第三类是产业化阶段的扶持政策。初期扶持政策的核心是“3个100”,“2个300”。3个100是指,入选以后无锡市政府将提供不低于100平米的免费(3年内)办公场所;提供不低于100平米的免费住房(3年内);另外还有100万元启动资金(特指A类项目,B类和C类是60万元和40万元)。而“两个300”,一个是指市区两级风险投资公司,要分别提供不低于150万元的风险投资;第二个300是指企业在产业化阶段中,政府还提供不低于300万元的贷款担保。
无锡新区对企业运营提供的日常服务更是事无巨细。专门为530企业配备创业保姆,负责行政、人事、工商税务等事务,两年以内全部都由政府支付工资。在行政服务中心中,专设了针对530企业的绿色通道。针对创业者的需求,新区还找来一些像柳传志这样的企业家做创业辅导。
与苏州相比,后者市政府层面有姑苏人才计划,下属的高新区和工业园区则分别推自己的人才引进计划。而无锡市的做法不同,不管市政府层面还是新区或者滨湖区等其他辖区,都在宣传推广530计划这一品牌,所以“在国内海外,无锡530计划的名头都很响”。而这种口碑的好处就是,在发展了近5年之后,入选计划的人才数量逐步增多。截至目前,仅无锡新区内的530企业就已经有近350家。
无锡市政府为这一计划的兑现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比如提供的免费住房,规划总量是1000套可以拎包入住的精装公寓。如果是A类项目落户新区,无锡新区在市政府层面的100万元启动资金之外,还会再配套50万元。据业内一些人士估算,无锡市政府为此拿出来的资金将在10亿元上下。投入之大也让一些人颇有微词。但据说,当时的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开玩笑说,这个计划“投入看起来多,但是算来算去其实也就是造一点几公里地铁的代价,如果能用一点几公里地铁的代价换来了一个城市的转型升级,还是非常值得的”。也有人提议支持的款项不要一次到位,要分期支付,同时要提高门槛,剔除一些看上去“不够好”的项目。但无锡市政府方面的说法是:“530计划的特点就是门槛相对放低一点,在政策兑现上体现出了足够的诚意。创业肯定会有失败,高科技创业失败的比例会更高。无锡政府还是要营造一种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宽松环境。”
事实上,虽然如今530计划的企业迅速增多以已经让无锡新区“应接不暇”,但这一计划依然在继续扩充。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不再主政江苏之后,在全国层面上提出了“千人计划”。作为“千人计划”的重要分支和示范,无锡也提出来做本市的千人计划。这一计划分成三类,分别是针对初创式的领军人才创业计划、嫁接式的领军人才引进计划和科研类创新人才。其中,初创式的领军人才创业计划即是把530计划包括进去。而“嫁接式”侧重于让海外创业人才与无锡急需产业升级的企业进行对接。一般是政府了解到企业需要通过某项技术之后,有目标的去海外进行招商,组建合资公司。在2010年上半年已经有20家类似企业组建起来。而在无锡新区内,无锡矽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薇、无锡天脉聚源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伍昕、无锡迈思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大川等3人都入围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占去江苏全省的30%,此3人及其企业均入驻新区内iParkⅡ射手座,也算极人才一时之盛。
投资最终是投人
530计划的成功与扩展,被无锡政府总结为自己的一大转变,即从传统的招商引资转为“招才引智”,地方政府把目光从单纯的工厂,覆盖到更为关键的人才引进和产业引导上。而在延揽这类人才和企业的过程中,无锡新区对产业理解里的不断提升,直至开始走上专业创投之路。
“无锡一开始就是专业化运作的路子。”无锡新区创新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波说。他所说的无锡高新区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2000年成立,当时是江苏省第三家、无锡地区第一家。此前,很多地方的政府创投机构一般都会选择挂靠在政府财政部门名下,但无锡避开了这一做法,在公司治理上,决策全由公司董事会来做。
此后6年中,无锡高新区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一共投资了15家企业,其中两家企业上市,一家是名声在外的尚德太阳能,一家是在国内主板上市的华光股份。2008年,无锡新区对已有的各种创新基金进行了一番梳理,把无锡高新技术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单独拿出来,成立无锡创新创业投资公司,再把新区原有的其他科技类股权投资资源放到这一平台之上,组建成一个创业投资集团。其中,在2009年新成立的新区创新创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天使基金,专门投资像530计划这类初创期创业企业。迄今,无锡新区大概有300多个530项目,创投集团就投资了50家左右。
从2010年开始,于波认为,无锡创投集团已经进入第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即逐步建立新区的科技金融控股集团。主要有这样几种做法:其一是拿出来一部分基金和一些机构来合作,组建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其二是继续增加参股基金的数量。面向物联网、生物医药以及传统机械领域,成立不同的产业基金。2009年时,无锡已经成立一个专业定向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的私募基金中华软件服务投资基金,规模为2亿元。2010年5月,又组建了中国首个物联网产业基金,首期认缴出资额为10亿元,计划总规模将达50亿元,像大唐电信、江苏物联网中心、无锡新区创投集团的首期认缴资金都超过1亿元。目前无锡新区参股基金数已经达到25家左右,3年后将达到30家,新区整个股东投资资金规模,也将增至200亿元。
于波说,因为是政府主导的创投资本,所以有一个关键任务是“引导新区良好的科技金融和创业投资环境”。如今无锡创投已经在4家530项目上获得一定的收益后逐步退出,但毕竟国有投资公司跟社会资本不一样,
“即便经济效益没得到最大回报,但我们把一个产业、一个企业培养起来了,也算达到了目的”。
(责任编辑:刘瑞刚)
{{news.titl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锡天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