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人论坛机场现在运营了吗?具体在什么位置

 |  |  |  |  |  |  |  |  |  |  |  |  |  |  | 
您当前的位置 :
安徽未来五年新建哪些机场?最新规划出炉(图)
原标题:安徽省民航建设专项规划(年)
来源:&&作者:
黄梅戏《大清名相》亮相第15届中国...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释放三点重磅信号
性感女郎助威韩职棒 短裙秀美腿成风景
不得不知的乳品五大误区
曹格一家出游娇妻美腿抢镜 grace又...
近期社会思潮热点
24小时新闻排行手机验证登录
用户不存在
手机号和验证码不能为空
你也可以用以下方式登录:
核心提示:池州是以旅游出名的城市,每天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游玩,此时交通就成为最主要的了,最近池州九华山机场又开始重建了。日前,池州市九华山机场正式启动改扩建项目,目前正在进行项目前期筹划阶段,预计需投入4亿元。日,池州九华山机场正式通航。运营三年来,在该机场投入运力的航空公司已增至6家,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73万人次,2016年旅客吞吐量有望突破32万人次。目前已开通池州至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厦门、深圳、昆明、济南等城市航线。池州九华山机场改扩建主要包括:扩建机场跑道和滑行道及相应助航灯光、围界边坡等附属设施,跑道由2400米增加至2800米;扩建航站楼、停机坪、登机桥、地下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新建一个国内航站楼,原航站楼作为国际部分,停机位由现有5个增加到12个;相应配套建设飞行区、航管、通信、导航、航站区、货运区及机场公用等设施;建成后将满足190万人次客流吞吐量。
Copyright (C) 2005 - 2018 Xinan Housing.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池州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本词条已参考进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议或想参与整理,欢迎您与一起交流。
池州,简称,别名秋浦,安徽省地级市,是南岸重要的港口城市,成员城市、、、,也是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区域,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所在地。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与隔江相望,南接,西南与江西省为邻,东和东北分别与、铜陵市、接壤。截至2014年3月,辖、、和,总面积8272平方公里,人口162万。池州素有“千载诗人地”之誉,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公元621年设州置府迄今近1400年。南朝曾住池州编著《》,成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诗仙三上九华、五游秋浦,留下《》等众多诗篇;晚唐曾任池州知府,所作的《清明》使闻名于世。历代名人、、、等都曾驻足池州,并留下宝贵的文化珍品。同时还有“中国戏剧活化石”贵池、“京剧鼻祖”和等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源远流长的佛文化、茶文化。
池州素以生态闻名,有“天然氧吧”之称,市域内森林覆盖率近60%,主要河流水质均在优、良以上,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是国家标准的35倍,2013年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
4月12日至13日,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18次市长联席会议在浙江省衢州市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吸纳铜陵、安庆、池州、宣城等4城市加入长三角协调会的相关提案。至此,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单位达到34个。
池州历史沿革
夏商王朝时期,区内政区设置无考。周朝按山川物产分天下为,池州属扬州之域。秦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两级政区制,区境大部属扬州之鄣郡,西南境属九江郡之鄱阳县。
西汉时,区境大部初属鄣郡。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改鄣郡为丹阳郡,今贵池市、青阳县、石埭县以及东至县的大部地区均属丹阳郡。区境西南部——今东至县——部分,属豫鄣郡鄱阳县地。
东汉至三国时,池州属吴国丹阳郡地。丹阳郡属扬州。
西晋、东晋,池州属扬州宣城郡、豫鄣郡地。西晋惠帝元康元年(291)豫鄣郡改属江州,池州属江州豫章郡地。
(宋),先属扬州宣城太守之域,后属宣城郡、淮南郡地。
,属南豫州宣城郡地。
梁,属扬州地。
陈,属南豫州宣城郡、北江州之地。
隋,隋开皇三年(583)罢郡,以州统县;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复改州为郡,以郡统县。隋代,池州先后属宣州、宣城郡。
唐武德四年(621)始置池州,州治石城,至贞观元年(627)撤,领地还隶宣州,池州属宣州之地。唐天宝元年(742)改州为郡,原池州地称秋浦郡。《通典》“秋浦郡”注:“池州分宣州置郡”;清刘世珩《贵池县沿革表》:“池州为秋浦郡,实唐天宝年间之称”。唐永泰元年(765)复立池州,隶属宣州观察使,州治从石城迁至鱼贵口(今池州专署驻地)。唐元和年间(806—820),改池州为池阳郡。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刘世珩《贵池县沿革表》:“池州为池阳郡,宋《舆地广记》、《太平寰宇记》皆言因唐之旧,不言始于唐何年”,“池阳郡名,必立于永泰、元和之间也。”
五代十国,池州之地先属杨吴,后属南唐。南唐升元二年(938),改池州为康化军。
宋,置池州池阳郡。《宋史·地理志》:“池州池阳郡,领县六”。宋至道三年(997)池州池阳郡属,绍兴初年属江南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池州为池州路,先后隶属江淮行中书省、江浙行中书省。
明,池州先后为九华府、华阳府、池州府,直隶南京。
清,如明制。池州府先后隶属江南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司、安徽布政使司。
民囯时期,民国3年(1914),池州府裁撤,原池州府属县划入芜湖道。民国17年废芜湖道,各县直属安徽省。民国21年(1932)至38年,设立安徽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贵池县,直隶安徽省。
1949年5月,池州专区成立,隶属皖南人民行政公署,池州专署驻贵池县。
1952年2月至1965年5月,撤销池州专区,辖区各县分别划入安庆专区、徽州专区、芜湖专区。
1965年5月至1980年1月,复设池州专区,直属安徽省。
1980年1月至1988年8月,撤销池州专区,辖区各县并入安庆专区、宣城专区、徽州专区。
1988年8月,复设池州地区,隶属安徽省。
2000年6月撤地建市,辖贵池区、东至县、青阳县、石台县、和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池州行政区划
至2012年,池州市下辖1个市辖区()、3个县(、、)。此外,池州市还设立以下管理区:(国家级)、池州经济开发区、池州火车站站前区、池州江南产业集中区
区划面积(km?)政府驻地邮政编码街道镇乡居委会村委会池州市8391.732471001136987588贵池区2534.2324710011953159东至县3256.9024720012317234石台县1406.9224510062579青阳县1203.692428009412116注:青阳县数字包含九华山风景区所辖九华镇及九华乡。区划下辖地区方言
、、、、、、、、、、、、、、、、、、、、、池州经济开发区
江淮官话洪巢片、赣语怀岳片
、、、、、、、、、、、、、、、香隅化工园区、、、东至、东至政务新区、东至、、、梅城工业园区、
、、、、、、、、石台县开发区
吴语宣州片石陵小片
、、、、、、、、、、、青阳县开发区
江淮官话洪巢片
池州地理环境
池州位置境域
池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地处东经116°38′至108°05′,北纬29°33′至30°51′。东接铜陵,南邻黄山,北与安庆隔江相望,西望庐山,与江西九江、、上饶市毗邻。
池州东南部以九华山、牯牛降为主体构成南部山区骨架,是皖南山区的组成部分,中部为岗冲相间的丘陵区,西北部沿江地带为洲圩区,地势低平,河湖交错。
池州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地台东北部,根据地层、构造、岩浆活动的差异,可分别归属于三个次级构造单元,即东至县南部为江南台隆;贵池区和青阳县以北为下扬子台坳;中部为皖南浙台坳。在地壳运动影响下形成一系列褶皱与断裂,地层发育齐全,自太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出露。池州市内印支期、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导致一系列基底断裂发生,频繁的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了以构造岩浆岩带为主干的成岩成矿系列。
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属暖湿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5°C,年均降水量mm,年均日照率45%,年均无霜期220天,最长286天。
池州自然资源
池州水资源
池州市域地形为东南高、西北低,自南向北呈阶梯分布,水面348.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长江流经池州145km,岸线长162km,上起江西省接壤的东至县牛矶,下讫交界的青通河口。境内有三大水系十条河流,长江水系有、、、、大通河、;青弋江水系有、陵阳河、;鄱阳湖水系有龙泉河。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七条河流,河长618km,其中秋浦河为境内流域中最长的一条河,流域面积3019平方公里,河长149km。池州市地表水资源丰富,池州市水资源总量为103.05亿立方米,占安徽省水资源总量的11%,人均水资源量7506.60立方米,分别是安徽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和2倍。
池州矿产资源
至2008年,池州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种类多。已发现矿种有40多种,有探明储量的矿产32种。矿山有300多处。主要矿种有铅、锌、铜、锰、银、金、、钼、钨、石灰石、、、花岗岩等。
池州生物资源
池州地处亚热湿润气候,亚热带典型植物群落类型在这里都很齐全,且生长发育得很好,是常绿阔叶林向落叶林过渡地带,常绿树与落叶树混生,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等,还有一些栽培的亚热带。池州市境内有高等153科676属1557种(含种及其以下等级,其中野生1430种,栽培127种),其中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有26种。
截止到2005年,池州市有林地面积达681.9万亩,达2163万立方米,竹林42万亩,蓄积量10942万株,森林覆盖率57%。在有林地中,用材林446.1万亩,经济林9.3万亩,薪炭林1.7万亩,防护林193.3万亩,特种用途林31.5万亩。杉类面积143万亩,蓄积704万立方米;松类面积143万亩,蓄积591万立方米;阔叶类面积343万亩,蓄积830万立方米。池州市区划界定国家公益林160万亩,并列入补助资金试点。建立2个(、升金湖),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贵池和十八索),县级自然保护区1个,总面积110万亩,占国土面积的8.8%,国家级森林公园和东至省级森林公园2处,面积5万亩。
池州是安徽重点林区,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是安徽省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区。境内有水生、556种,占安徽省种类的88%,其中兽类83种,鸟类285种。两栖爬行类78种,鱼类11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9种,占安徽省的77%。
池州土地资源
池州市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8个一级类型都有,46个二级类型中该市有40个,土地资源总面积公顷,其中农用地公顷,建设用地53378.00公顷,未利用地56647.00公顷。
至2010年11月,池州市常住人口1402518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日零时的138946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3049人。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的103.01下降101.41。在池州市的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228951人,占16.32%;15-64岁人口1032955人,占73.65%;65岁及以上人口140612人,占10.03%。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46的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5.1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31个百分点。2013年池州市总人口162万。
2016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62.4万人,比上年增加0.8万人。其中,男性83万人,占51.1%;女性79.4万人,占48.9%。常住人口144.3万人,比上年增加0.7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9.51‰,比上年上升0.89个千分点;死亡率5.66‰,下降0.4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3.85‰,上升1.29个千分点。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2.3%,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池州市主要领导(截至2013年)  职务
常务副市长副市长,,,桂林,,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市人大副主任
董宏业,,,
参考资料来源
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5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1.2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265.8亿元,增长8.4%,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212.2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252亿元,增长9.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0:46.1:40.9调整为12.1:45.1:42.8,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6%。全员劳动生产率51360元/人,比上年增加3775元/人。人均GDP为40919元(折合6160美元),比上年增加2905元。
2016年末全市就业人员114.53万人,比上年减少0.32万人。其中,第一产业44.81万人,减少0.56万人;第二产业28.81万人,增加0.07万人;第三产业40.91万人,增加0.18万人。城乡私营企业就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27.2万人,比上年增加2.82万人。全年城镇实名制新增就业1.9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0.2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29%,比上年上升0.45个百分点。
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7%。其中,食品烟酒、衣着、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等价格分别上涨4.3%、2.1%、2.9%、3.2%、0.7%;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等价格分别下降0.1%、1.2%、1.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0.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2%。
池州第一产业
2016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19.4千公顷,比上年扩大0.8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33.8千公顷,减少4.5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19.9千公顷,减少3.7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5.4千公顷,扩大0.04千公顷。
2016年粮食产量67.6万吨,比上年减产2.9万吨,下降4.2%,其中,夏收谷物1.9万吨,减产0.01万吨,下降0.6%;秋粮52.1万吨,减产0.1万吨,下降0.2%。油料产量7.6万吨,下降23.2%。棉花产量2.7万吨,下降7.6%。茶叶产量0.8万吨,下降0.2%。
2016年末全市生猪存栏39.5万头,比上年下降7.8%;全年生猪出栏74.2万头,比上年增长0.4%。肉类总产量8.9万吨,下降1.2%,其中猪牛羊肉产量6.3万吨,增长0.7%。禽蛋产量4.1万吨,增长5.7%。水产品产量14.2万吨,增长2.0%。
2016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2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4%。农用拖拉机4.25万台,比上年增加0.16万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6.0万吨,下降0.2%。农村用电量3.8亿千瓦时,下降10.5%。有效灌溉面积102.5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3.91千公顷。
池州第二产业
2016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4户,比上年净增64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3.4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国有企业增长27.9%,股份制企业增长9.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5.0%。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5.5%,制造业增长11.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2%。
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中,33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5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5.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1.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0.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5.3%,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0.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9.0%,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8.7%,纺织服装服饰业增长16.1%,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5.7%,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3%,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7.0%,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11.6%。
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粗钢、钢材、铜合金分别增长23.6%、53.1%、36.5%,水泥熟料、水泥分别增长5.1%、3.0%,硫酸、合成氨分别增长43.7%、10.0%,光电子器件、通信用电缆分别增长124.6%、6.7%,火力发电量下降3.2%、精制茶下降0.5%。
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6.8亿元,下降6.4%。其中,国有企业增长80.1%,股份制企业下降12.4%,民营企业下降6.1%。
2016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7%。年末资质内建筑企业126个,比上年末增加7个。全年资质内建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4.7亿元,比上年下降5.7%;主营业务成本66.7亿元,下降13.7%;实现利润4.5亿元,增长7.1%。
池州第三产业
2016年房地产开发投资82.6亿元,比上年下降0.3%。商品房销售面积155.4万平方米,增长26.4%;商品房销售额69亿元,增长21.2%。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19.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7%。全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2454套、基本建成6421套。
个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6亿元。望东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池州长江公路大桥完成水下基础工程,神山骨料、双威电子、卡尔菲特产业园等工业项目开工建设,世界村生命源水、普洛康裕制药、超威新能源、科成电子等工业项目竣工投产,九华山直升机低空游览、醉山野原生态文化休闲度假区、富贵陵阳九华大峡谷等3个亿元以上文化旅游项目建成开放。
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73.2亿元,增长12.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8.9亿元,增长11.8%。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191.1亿元,增长12.2%;餐饮收入31.0亿元,增长11.7%。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网上商品零售额1.4亿元,增长98.5%。
2016年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9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吃、穿、用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6%、12.4%、11.1%,粮油类增长11.4%,肉禽蛋类增长24.9%,服装类增长17.6%,日用品类增长9.2%,中西药品类增长11.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4%,家具类增长17.8%,通讯器材类增长14.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2%,汽车类增长16.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7.8%。
2016年进出口总额6.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出口1.84亿美元,下降11.4%;进口4.35亿美元,增长41.4%。从主要商品看,铜精矿进口2.78亿美元,增长154.5%;铅精矿进口0.77亿美元,下降30.0%;化工产品进出口0.36亿美元,增长30.3%;农副产品进出口1.13亿美元,下降19.3%;机电产品进出口0.43亿美元,下降2.6%。
2016年全市亿元以上在建省外投资项目403个,比上年增加13个;当年实际到位资金377.2亿元,增长13.6%。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1个,比上年增加3个;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61亿美元,增长4.1%。
池州社会事业
池州社会保障
2016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58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61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09元,增长7.8%。
2016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为11.46、13.90万人,比上年增加0.43、0.1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7.22、10.46、8.59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86.47万人,比上年增加0.0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134.22万人,实现农村人口全覆盖。
2016年末全市共有1.51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09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全年民政部门直接医疗救助1.63万人次,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0万人次。
池州科技事业
2016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34.4亿元,比上年增长15.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6.9亿元,增长15.7%。年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60家,其中当年认定26家。新组建、认定和备案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15家。安徽力成机械装备有限公司“冷成型系列搓齿机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和池州市秋浦特种水产开发有限公司“秋浦杂交斑鳜育种与应用”2个项目获2016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池州市天方富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袁林喜科技团队列入全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团队。
全年申请专利4099件,比上年增长30.4%,其中发明专利1887件;授权专利130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05件。技术市场成交项目39个,成交额0.57亿元,比上年增长53.5%。
池州文化事业
2016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5个,公共博物馆4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5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8项。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62%,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74%。
池州卫生事业
2016年末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1006个,其中医院2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17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7个,其他卫生机构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院5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0个,村卫生室60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3个,妇幼保健院(所、站)3个,卫生监督所(中心)6个。全市卫生技术人员721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878人,注册护士2926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6164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5940张。
池州体育事业
2016年成功举办第六届全国绿色运动健身大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池州教育事业
2010年,池州池州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68%,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8.08%,均高于安徽省平均水平。池州池州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班)率达到60%,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达92.1%,三分之一的乡镇所在地设有中心幼儿园。市直幼儿园和贵池区幼儿园被评为省一类一级幼儿园。池州池州市“三残”儿童入学率达到81%。市特教学校硬件建设与教学质量位居安徽省前列。池州池州市高中阶段入学率达86.7%,位居安徽省第三。
截至2013年,池州市共有普通高等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数23634人,其中成人在校学生数2614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0所,在校学生数29246人。普通中学106所,在校学生数88138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数39368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04.2%;初中在校学生数48770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7%。小学315所,在校学生数90610人,小学入学率100%。
2016年全市共有普通高等教育学校3所,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24178人,成人在校学生3020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8所,在校学生14475人。普通中学98所,在校学生76386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32860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00%;初中在校学生数43526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9%。小学213所,在校学生85833人,小学入学率100%。
池州市境内省级示范中学:、、、、、、。
池州高等院校一览  学校名称创办时间主管单位学校类型备注池州学院
安徽省教育厅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原安徽人口职业学院)
安徽省教育厅
池州广播电视大学
安徽省池州市教育局
国道G318、高速、高速G50以及S325、S222、S321、S327、S103、S219、S229、S221等国省干线贯穿境内,
至2013年,池州市已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干线为主骨架,以县乡公路为经络的公路网络。相继建成了京台高速、沪渝高速、安东高速、济广高速池州段,实现了与长三角上海、南京、杭州等中心城市以及武汉都市圈、鄱阳湖经济圈、合肥经济圈等主要城市高速联网。
铁道线路:、
铜九铁路已开通。全长257公里,投资估算257亿元,其线路始于南京南站,向西经、区进入市,再经县进入芜湖,由芜湖枢纽引出,沿长江南岸经过铜陵市、池州市,跨长江后止于安庆市。全线设11个车站,分别为南京南、江宁西、马鞍山东、当涂东、芜湖、弋江、繁昌西、铜陵、池州和安庆,预留钟鸣北、晏塘两个车站。
位于池州市贵池区,距池州市区、铜陵市区、九华山风景区基地均约为20公里,北距长江约3公里。池州九华山机场为国家“十一五”期间规划新建的建设项目,总投资为6.09亿元,占地3200亩,飞行区规划等级为4C,现已建成,日已通航,现已开辟至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厦门航线,池州周边分别还有合肥、、黄山、南京民航机场。
至2013年,池州市水运主要由长江和“六河一湖”(青通河、七星河、九华河、秋浦河、白阳河、尧渡河、升金湖)。长江流经池州境内160公里,航道达国家一级。池州港属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岸线长24.5公里,现有3000吨级泊位17个,5000吨级泊位11个。池州港泥洲港区常年可停靠5000吨级船舶,年设计综合通过能力461万吨。池州港是800里皖江外籍游轮、国内大型游轮进入“两山一湖”地区的定点停靠码头。
“相逢桥上无非客,行尽江南都是诗”(萨都剌《重过九华山》),池州素有“千载诗人地”的美誉。唐代大诗人李白三上九华、五游秋浦,写下了数十首赞美池州山水的不朽诗篇;晚唐诗人杜牧在任池州刺史时写下的《清明》诗,被后人称作千古绝唱,也使池州杏花村名播青史、蜚声中外;陶渊明、白居易、苏轼、王安石、包拯、文天祥、岳飞、朱熹、陆游、李清照等许多文人雅士也曾徜徉在池州山水之间,留下了数千首诗作。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就是梁昭明太子萧统奉命召集翰林学士,在池编辑并刻版印刷的。
以地藏精神为内核的九华山佛教文化个性突出,地域性强。作为国际性佛教道场,九华山既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又是国家首批5A级风景名胜。
地藏信仰是九华山佛文化形成之源,“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地藏信仰从古印度传到中国,从佛经中菩萨到真人金地藏,在九华山这块净土上弘扬,最终形成了理念高尚、个性突出和系统完整的九华山佛教文化。
池州是中国傩戏之乡,被誉为“戏曲活化石”的池州傩戏、“徽池雅调”青阳腔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为“中国戏曲的百科全书”。石台目连戏和黄梅戏姐妹腔的文南词名列省级文化遗产。池州还是安徽地方戏曲黄梅戏的重要流行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独特的地理位置、多元文化的交融汇聚,形成了池州风格迥异的民俗文化。东至花灯、九华山庙会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贵池罗城民歌、石台唱曲、平安草龙灯、鸡公调、福主庙会、酉华唱经锣鼓列入省级文化遗产。
截止2014年4月,池州共有A级景区28家,其中5A级1家,4A级9家,3A级7家,2A级11家。
池州境内以九华山为中心,分布着大小旅游区300多个,其中有4处国家级旅游品牌:国家重点、国家5A级、国际性佛教道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被誉为华东“动植物基因库”的国家级野生动植物保护区——;被誉为“”的国家级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还有首批4个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以及平天湖国家级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和等人文景观,是理想的休闲胜地。
: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九华山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寺庙百座,僧尼千人,是著名的国际性佛教道场。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莲花,因此而得名。方圆100公里内有九十九峰,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山体由花岗石组成,山形峭拔凌空,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至今保留着乾隆御赐笔金匾“东南第一山”。
:国家4A级风景区。池州境内被称为“华东动植物基因库”的国家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牯牛降,素有“第二黄山”之称。
:国家4A级风景区。大王洞坐落在池州西南的牌楼镇,规模宏大,其洞内常年恒温,适宜夏季避暑。
:国家4A级风景区。九华天池位于池州市马衙境内,景观奇特,被誉为江南的“阿里山”。
:国家4A级风景区。九子岩景区位于安徽省青阳县西南部位,是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打景区。九子岩景区山岳风光优美,其雄可敌黄山、其险可比华山、其秀可望黄山。
:国家4A级风景区。杏花村是池州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古时曾有“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共幽”的佳境记载。曾任池州刺史的晚唐著名诗人春游池州杏花村,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国家4A级风景区。怪潭景区以漂流、古钓台、三埭石、怪潭、水上乐园而得名,周边山清水秀,环境清幽,山水相依。怪潭漂流全程约4公里,有冲浪滑道两处,激流险滩五道,水绕山转,山贯水行。
齐山—:国家4A级风景区。由齐山风景名胜区、平天湖景区、平天湖南部湿地公园三大景区组成,集山、水、湿地于一体,以“奇山奇水、奇崖奇石、奇洞奇侠”而著称。
:国家4A级风景区。九天仙寓景区地处东至、石台、祁门三县交界处,最高峰海拔1376米,坐落在东至县境内。仙寓山主峰海拔1376米,是皖南第四高峰,曾出现过“七仙女下凡”的奇特天象。仙寓山既有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又有原始自然的生态环境,更有古老浓厚的文化底蕴,被称为“仙人居住的地方”。
:国家4A级风景区。鱼龙洞坐落于东部六都乡鱼龙村境内,洞口如张开的鳄鱼嘴,一泓碧水淙淙而出,终年不涸。该洞全长5000余米,有清澈的地下河贯穿始终,初极窄,复开阔,气势磅礴,宏伟观。
:国家4A级风景区。莲峰云海景区坐落在九华山莲花峰,它位于九华山后山是九华山脉第一峰,因其峰上下常年云雾缭绕,景色壮观而得名。又由于莲花峰山形酷似文房四宝中的笔架,所以又称“笔架山”。
:南溪古寨位于安徽省东至县花园里乡南溪村境内的一个深山峡谷。大山深处生活着800多户神秘的匈奴部落族后裔,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南溪古寨长期保持着相对封闭的与世隔绝状态,完好地保存了村落的原始状态。
:美丽的秋浦河被誉为“流淌着诗的河”。诗仙李白于唐天宝八载至上元二年(749-761)间曾“五到秋浦”,留下了45首瑰丽的诗篇和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优美的《》已成为秋浦仙境之魂。
:蓬莱仙洞坐落于安徽池州市石台县境内,全长3000余米,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分天洞、中洞、地洞、地下河四层结构,造型奇特,曲折回环,气势恢宏,佳景遍布。
:被誉为“中国鹤湖”的亚洲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升金湖,湖水清澈如镜。升金湖中水禽资源尤为突出,有禽鸟103种,是中国主要的鹤类越冬地之一,亦有“中国鹤湖”之称。
2017年9月,安徽省池州市入围榜“2017最美中国榜”目的地城市榜。
池州著名人物
池州城市荣誉
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池州是革命老区,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池州军分区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全市党政军民按照创建双拥模范城(县)要求,紧紧围绕国防和经济建设,建立健全双拥组织机构,强化双拥意识和国防观念,丰富双拥工作内涵,创新富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双拥工作新理念、新思路、新机制、新载体,双拥工作特色鲜明、重点突出、成效显著,双拥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全市呈现“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和谐局面,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驻池部队的现代化建设。
2003年,池州市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这是撤地建市以来我市荣获的第一张国家级名片;2007年,顺利实现了全国双拥模范城“两连冠”。
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
1988年池州地区复建以来,地委、行署根据区情特点,在对国内外发展战略深入研究、池州地区发展出路不断探索的基础上,超前定位“以青山清水为本、走生态经济之路”的发展方针,把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作为发展方向上的高起点定位、发展方式上的战略性转变、发展时空上的跨世纪工程来着力实施。1996年12月,池州被国家环保局批准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试点地区;1999年12月,被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准为中国第一也是唯一的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池州市情的最大特点是生态环境好、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处处山清水秀。“十一五”以来,我市按照“加快建设以九华山为龙头、主城区为中心、各县区为支撑的大旅游格局”发展思路,全面实施“大九华、大旅游、大产业”发展战略,加快以九华山为龙头的旅游开发。2006年10月,我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获高分通过,2007年初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命名。
国家级园林城市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提升生活质量、打造宜居城市的现实要求。为充分彰显池州“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特色风貌,塑造池州“一城山水满城诗”的城市意境,促进池州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市启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于日正式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
池州市是安徽省1996年公布的第二批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
.图骥[引用日期]
.池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池州政府网[引用日期]
.中国统计信息网[引用日期]
.新浪[引用日期]
.池州政府网[引用日期]
.池州政府网[引用日期]
.池州政府网[引用日期]
.池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池州政府网[引用日期]
.池州政府网[引用日期]
.池州政府网[引用日期]
.池州政府网[引用日期]
.新安晚报[引用日期]
.池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池州政府网[引用日期]
.中国·池州[引用日期]
.中国·池州[引用日期]
.池州日报.日[引用日期]
.官网[引用日期]
.池州交通运输局[引用日期]
.池州政府网[引用日期]
.池州市旅游官方网站.[引用日期]
.池州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引用日期]
.莲峰云海景区官方网站.[引用日期]
.网易[引用日期]
.池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池州人论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