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临平新桥萧山离上海新桥有多远?

萧山收费站往绍兴方向去上海有多少公里_百度知道
萧山收费站往绍兴方向去上海有多少公里
萧山收费站往绍兴方向去上海有多少公里
我有更好的答案
9%2C3513825,直行进入杭州湾环线高速公路5;newmap=1&l=8&t=B_NORMAL_MAP&amp.1%24%24%25E8%%25E5%25B1%25B1%25E6%%25E8%25B4%25B9%25E7%25AB%%26en%3D1%24%24%24%,朝延安高架路/虹桥枢纽/外滩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延安东路立交桥5) 沿延安东路立交桥行驶770米,过延安东路立交桥.沿沪昆高速公路行驶870米;c=,&s=nav%26c%3D281%26sc%3D179%26ec%3D289%26sy%3D0%26drag%3D0%26sn%3D1%24%24%24%.沿杭州湾环线高速公路行驶52.7公里,过松江科技园区七号河桥,稍向右转进入沪昆高速公路6.8公里.html?iknowflg=1&amp.沿杭州湾环线高速公路行驶1.6公里起点:萧山收费站1.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沿沪闵高架路行驶1,稍向右转进入杭州湾环线高速公路4,沿匝道行驶720米,稍向右转上匝道10.上海市内驾车方案1) 沿匝道行驶820米,过内环漕溪北路立交桥约210米后,朝上海方向,右前方转弯进入南北高架路4) 沿南北高架路行驶540米,过右侧的兴城商务楼约2.0公里后,稍向右转上匝道6) 沿匝道行驶290米,直行进入延安东路7) 沿延安东路行驶240米,左转进入西藏中路8) 沿西藏中路行驶380米,左转进入人民大道9) 沿人民大道行驶180米,右转10) 行驶40米.沿沪昆高速公路行驶43,过萧山互通约460米后,稍向右转进入内环鲁班路立交桥3) 沿内环鲁班路立交桥行驶730米,直行进入杭甬高速公路2.沿杭甬高速公路行驶31.9公里,过沈士枢纽,直行进入沪昆高速公路3.2公里.5公里后,朝南北高架路/卢浦大桥/浦东机场方向.71%2C%24%24%25E4%25B8%258A%25E6%25B5%25B7%25E5%25B8%%26sq%3D%u%u%u7AD9%26eq%3D%u4E0A%u6D77&t=3" class="ikqb-map">驾车路线:全程约176.1公里,过莘庄立交桥,直行进入沪闵高架路9.沿沪闵高架路行驶6.8公里,过沪闵路一号桥,朝内环高架路/延安西路立交/南浦大桥方向,朝西藏南路/人民路隧道方向,过嘉兴枢纽,过三号河桥,直行进入沪闵高架路8,直行进入沪昆高速公路7.沿沪昆高速公路行驶24.0公里,过南辅道桥约1.4公里后,过内环鲁班路立交桥,直行进入内环高架路2) 沿内环高架路行驶2.5公里,过左侧的冠霖大楼约1,到达终点终点<iframe map="iknow/page,过2号枢纽
采纳率:93%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收费站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扫一扫APP下单更优惠|
杭州萧山机场机场
07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14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14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16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14小时00分钟
16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13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13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4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4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4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14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16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6小时00分钟
17小时00分钟
17小时00分钟
15小时00分钟
04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4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4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15小时00分钟
04小时00分钟
04小时00分钟
17小时00分钟
17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4小时00分钟
04小时00分钟
17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15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4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17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4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4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14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14小时00分钟
04小时00分钟
04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4小时00分钟
16小时00分钟
16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14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17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17小时00分钟
05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7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13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14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14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14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14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14小时00分钟
14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14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14小时00分钟
13小时00分钟
14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14小时00分钟
13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14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14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14小时00分钟
15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15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15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14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14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14小时00分钟
14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14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14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14小时00分钟
14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14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14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7小时00分钟
07小时00分钟
07小时00分钟
07小时00分钟
06小时00分钟
07小时00分钟
07小时00分钟
06小时00分钟
07小时00分钟
06小时00分钟
05小时00分钟
05小时00分钟
07小时00分钟
06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13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13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3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2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4小时00分钟
04小时00分钟
06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01小时00分钟
杭州出发特价机票
热门城市特价机票最新搜索:
使用工具:
只搜高铁/动车组
最新搜索:
使用工具:
最新搜索:
使用工具:
最新搜索:
使用工具:
使用工具:
不限 二星及以下/经济型
三星级/舒适型
四星级/高档型
五星级/豪华型
最新搜索:
最新搜索:
使用工具:
最新搜索:
使用工具:
最新搜索:
使用工具:
客运实用频道
一共为您找到
杭州新桥[萧山区]公交站点 相关的公交
杭州231路公交线路
杭州657路公交线路
杭州659路公交线路
杭州703路公交线路
杭州708路公交线路
杭州723路公交线路
对杭州723路公交线路信息有所纠正,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
杭州723路公交线路相关公交资讯
网友对杭州公交线路提问
( 14:38:53)
( 04:05:41)
( 07:32:03)
( 23:03:53)
( 10:19:42)
( 16:50:49)
( 15:39:37)
( 12:24:33)
( 08:27:24)
( 18:18:03)
杭州旅游景点推荐
客运帮帮忙
29日星期四
低温 15℃~高温 27℃
30日星期五
低温 16℃~高温 28℃
31日星期六
低温 14℃~高温 25℃
低温 14℃~高温 26℃
低温 17℃~高温 28℃
出行工具箱杭州市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增长极规划
我的图书馆
杭州市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增长极规划
杭州市是浙江省省会和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全市辖8区3市2县,市域总面积16596平方千米,2007年末户籍人口672.3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4103.8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8063美元。杭州市是长三角的“地理中心”,是沪宁(沪)杭沿线、沿湾、杭湖宁沿线3条发展带的联结点,也是沪杭、杭甬、杭宁三大综合运输通道的重要节点,在长三角、浙江省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增长极、提高首位度,是杭州市依据中央关于“东部率先、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要求,自觉地把自身发展置于国家战略和整个长三角发展的大局中进行思考、定位和谋划的具体实践;是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经济发达、机制灵活、环境优越、设施完善、城市功能完备的基础优势,抢抓新的战略机遇,主动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进一步打造竞争优势、构筑产业新高地,努力实现杭州市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的重大举措;是整合区域发展优势,进一步提升特大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扩大辐射半径,不断提升对全省和杭州都市经济圈的贡献率和辐射力,强化杭州在全省的经济中心地位,进一步发挥在全省的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的有效途径;对于杭州参与长三角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共同建设“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推动长三角成为全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先行实验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本规划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遵循科学发展观和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要求,依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共杭州市委关于制定杭州市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增长极规划的建议》编制,并与杭州市有关规划相衔接。
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明确杭州市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增长极、提高首位度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与发展框架;提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交通网络组织、生态环境保护、市场体系构筑、公共服务供给的指导性意见;构建资源整合、优化配置、共建共享、统筹协调的体制机制,推进协调发展。
规划期限,近期至2012年,远期展望至2020年。
本规划是杭州市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增长极、提高首位度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有关专项规划及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背景与现实基础
(一)发展背景
1、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要求长三角城市群率先发展
从区域协调发展全局的高度,中央提出长三角率先发展战略,制定和实施《关于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要求长三角探索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高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目前,长三角地区正处在向工业化中后期发展的阶段,其整体实力强劲,城市体系完备,综合功能完善,城乡发展协调,不仅已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领航者”,而且极有可能成为世界经济下一轮复苏的“发动机”。预计随着国家长三角率先发展战略的深化,未来十年内长三角地区有望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增长极。上海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近年来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围绕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建设,着力增强创新能力和高端服务功能,加快培育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深入推进浦东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城市,有力带动了长三角地区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特别是2010年世博会花落上海,既从各方面给上海带来了良机,也给周边城市带来了资金、信息、人才、商品等更多的发展元素和发展机遇,为长三角城市群快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2、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要求杭州率先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切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跨越、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杭州作为长三角的“地理中心”,浙江省省会和经济、文化、科教中心,环杭州湾产业带的核心,在长三角和全省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肩负着在全省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动”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在全市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之际,朝着“突破2万美元大关、跻身发达城市行列”的目标,不断在实践中深化和完善城市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举措,实施了“城市国际化”、“工业兴市”、“服务业优先”、“软实力提升”、“环境立市”、“民主民生”六大战略,提出要构建既与世界接轨又有杭州特色的“3+1”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从工业经济“一级跳”、现代服务业“二级跳”向文化创意产业“三级跳”迈进,使杭州有条件、有可能率先迈入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后工业化时代,实现杭州更高层次上的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3、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要求杭州抓住战略机遇实现跨越发展
当前,全球正经历着上个世纪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向全球蔓延、向新兴市场国家传导、向实体经济扩散,世界经济增长呈现了总体放缓甚至面临衰退的风险。同样,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包括杭州的出口、投资、消费、民生、稳定特别是企业家、创业者、老百姓和干部的信心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杭州工业销售产值增幅逐季回落,财政收支动态平衡压力加大,股市楼市持续低迷,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指数双双下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矛盾进一步突出。但另一方面,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也给杭州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在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大背景下,杭州也面临扩大内需的机遇,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机遇,面临着吸纳投资的机遇,面临着吸引人才的机遇,面临着低成本扩张的机遇,面临着加强区域合作的机遇。城市竞争理论告诉我们,越是在危机的时候,越蕴含着城市发展的机遇。在当前长三角城市群激烈竞争的态势下,国际金融危机就是杭州实现转危为机、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通过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增长极、提高首位度,杭州完全有可能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最早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困境的城市之一。
(二)现实基础
1、战略地位重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的结合部,通江达海,是长三角通向我国南方和大西南的主要陆上通道,也是长三角国际联系中仅次于上海的主通道,沪杭、杭甬、杭宁、杭徽、浙赣等交通走廊贯穿其间,是整个杭州湾乃至长三角沟通内陆地区的要冲和枢纽。依托广阔经济腹地,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经济国际化进程,是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支撑,是实施“东部率先”国家战略的重要开发空间。
2、综合实力雄厚。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03.89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连续1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人均GDP 8063美元;完成财政总收入788.42亿元,占全省24.3%,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91.62亿元,占全省的23.7%;实现工业总产值8350.69亿元,占全省的44.8%;完成进出口总额434.26亿美元,占全省的24.5%;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8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549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634.83亿元。
3、产业基础坚实。产业基础良好,拥有国家软件产业化基地、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国家电子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医药出口基地和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在全省和全国的竞争优势明显,工业总量居全省首位,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纺织服装、新型建材等支柱产业竞争优势明显,现代生物、新材料、环保产业等高技术产业方兴未艾;金融、创意、信息、咨询、物流、旅游、会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先全省;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设施农业和精品农业发展迅猛,都市型农业格局初步形成。
4、体制富有活力。民营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民营企业的数量、实收资本和营业收入等各项指标居全省第一。拥有一批规模大、实力强、行业优势明显的骨干企业,2007年共有73家民营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行列,总数占全国的14.6%,占浙江省的38.8%,上榜企业数第六次蝉联全国城市和浙江省首位。服务型政府建设卓有成效,国有企业富有活力;市场体系较为发达,被世界银行评为“中国城市总体投资环境最佳城市”第一名,市场化进程领先全国。
5、开放经济领先。位居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国际资本向中国和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板块。2007年合同利用外资55.81亿美元,占全省的27.3%,实际利用外资28.02亿美元,占全省的27%;实现进出口总额434.26亿美元,其中出口299.66亿美元,分别占全省的24.5%和23.3%,是浙江率先融入国际经济的先行区域。
6、文化积淀深厚。历史悠久,有 8000年文明史和5000年建城史,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三江两湖三址一山一河一潮”(指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西湖,千岛湖,跨湖桥文化遗址、良渚文化遗址、南宋皇城遗址,天目山,京杭运河,钱江潮)为代表的自然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在国内外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有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西泠印社等名校名社,集聚了一批蜚声国内外的名人大师。与时俱进,弘扬杭州“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城市精神,为新一轮创业创新注入了不竭动力。
7、经济资源富集。作为我国经济资源组合最优的区域之一,形成了以沪杭、杭甬、杭宁、杭金衢、申苏浙皖、杭高速等为主骨架的高等级公路网,正在实施国际空港、高速铁路、城际轻轨、高速公路、内河航运等一批重大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交通的现代化水平。能源输送网络完备,能源保障充分;拥有钱塘江、千岛湖等江河湖泊和一批大中型水库,水资源保障有力。设有4个国家级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和9个省级开发区。
8、“两创”环境优越。杭州人杰地灵,江、河、湖、溪、山、湿地等多种自然景观荟萃,是长三角重要的游憩休闲胜地和生态人居天堂,荣获联合国“最佳人居奖”,并获得“国际花园城市”、“东方休闲之都”、全国治安最佳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中国最具幸福城市等美誉,生活品质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院校机构集中,高端人才聚集,信息网络发达,创新资源丰富。市场秩序良好,公共设施完备,社会诚信和谐,政府服务高效,为推进新一轮创业创新打下良好基础。
受发展阶段及现有体制机制的局限,杭州发展也面临三方面的问题:(1)产业和城市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在全球生产系统中仍处较低层次,产业层次不够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关键共性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重要基础原材料保障水平不高,战略型企业家缺乏,三次产业协同发展能力较弱,经营模式与产业组织尚难适应国际竞争的要求。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依然薄弱,先进要素聚集能力相对不足,影响国际竞争力的整体提升。(2)资源环境瓶颈有待突破。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尚未根本扭转,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制约、区域水质性缺水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土地资源条件不平衡,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地面沉降、酸雨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不容忽视,节能减排任务艰巨。(3)资源一体化规划与配置机制有待建立。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受行政区经济体制局限,与长三角周边城市在产业发展与城市布局、重大基础设施与生态系统建设等方面还缺乏统筹考虑。
二、总体思路与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提升、融合、率先、带动”方针,以建设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为目标,以“规划共绘、交通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品牌共推、环境共建、社会共享”为重点,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增长极、提高首位度,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努力推进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更好地服务浙江省、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
“接轨、融入,打造、提高”,互为手段、互为目的、互为依托。“接轨、融入”是“打造、提高”的前提,“打造、提高”是“接轨、融入”的目的。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就是要发挥杭州自身优势,主动接轨上海、主动服务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积极服务长三角率先发展,借梯登高、借船出海,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集聚要素,不断增强我市的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打造增长极、提高首位度,就是要使杭州成为长三角经济发展最快、发展质量最高、综合服务功能最全、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综合型中心城市之一,成为长三角最具活力的增长极之一,不断提升杭州对全省和杭州都市经济圈的贡献率,增强杭州对全省和杭州都市经济圈的辐射力,确立杭州在全省和杭州都市经济圈的经济中心地位,推动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理念创新、开放融合。树立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开放竞合发展的新理念,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摒弃封闭排斥心理,以理念创新推动思路创新和工作接轨,经验互鉴,主动接轨,积极融合。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形成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区域合作机制,发挥政府的引导、协调和服务功能,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社会中介组织的助力作用,以企业合作促产业合作,以产业合作促区域合作。
——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发挥比较优势,发展与长三角城市之间的竞合关系,强化城市主体功能和发展特色,推进分工协作,促进资源共享、要素整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实现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协调发展。
——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大胆探索,有序推进,既加强发展规划、交通设施、产业协作、市场体系、体制机制等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对接和合作,又统筹推进文化、科技、教育、卫生、劳动保障、环境保护等各领域的合作,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合作交流新格局。
(三)战略定位
按照“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长三角总体定位,依托杭州处于长三角“地理中心”和交通枢纽的优势,立足“生活品质”的城市发展特色,以建设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为目标,着力构建国际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长三角创新创业中心、长三角综合交通物流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中心、长三角现代服务业中心、浙江省经济文化科教中心,强化杭州作为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的地位,打造最具活力的增长极,提升杭州在全省和杭州都市经济圈的首位度和辐射力,进一步发挥在全省的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
——“生活品质之城”。牢固确立品质导向,努力打造“品质城市”、“品质产业”、“品质环境”、“品质生活”,使品质成为杭州的鲜明特征,成为杭州的核心竞争力,把杭州打造成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点、杭州特征,覆盖城乡、全民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
——国际旅游休闲中心。深入实施“旅游西进”和“旅游国际化”战略,建设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体系,打响杭州“东方休闲之都”、“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等品牌,成为以观光旅游、文化体现、会展交流、休闲度假为特色的国际旅游休闲中心。
——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依托杭州的文化、市场、产业、环境、人才优势,把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为杭州的“第四产业”、“品质产业”,跻身全国文化创意经济发展的第一方阵,成为以文化、创业、环境高度融合为特色的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长三角创新创业中心。发扬“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争一流、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积极打造“民营经济第一强市”,成为长三角民营经济发展先行区、民营经济总部集聚区,成为以知识资本化、创业个人化、产业集群化为特色的长三角创新创业中心。
——长三角综合交通物流中心。立足沪杭、杭甬、杭宁三大综合运输通道和沪宁(沪)杭沿线、沿杭州湾、杭湖宁沿线3条发展带的节点优势,推进“六线一桥一隧两枢纽”、“三桥三隧三路一绕一通道”、萧山国际机场二期、杭州湾出海码头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以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城际轨道等多种交通工具全面对接为特色的长三角综合交通物流中心。
——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中心。坚持“工业兴市”战略,积极落实工业经济“三位一体”方针,推进以大江东新城为代表的大型工业区(园区)开发建设,打造成为全球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以集约化、国际化、生态化为特色的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中心。
——长三角现代服务业中心。坚持“服务业优先”战略,把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服务经济打造成杭州的“首位经济”,成为以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为特色的长三角现代服务业中心。
——浙江省经济文化科教中心。积极发挥杭州在全省的“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全省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成为全省名副其实的经济文化科教中心。
(四)发展目标
到2012年的目标是:通过“规划共绘、交通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品牌共推、环境共建、社会共享”,使杭州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城市。
——综合竞争力加速提高,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和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提高到20%和50%,研究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与周边城市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居长三角城市领先水平。
——城市能级持续提升,中心地位不断强化。中心城市创新能力和高端服务功能明显增强,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基本拉开,杭州都市经济圈建设全面启动,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基本成形,市域城镇化水平达到65%以上,在整个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影响力、辐射面不断扩大。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25%;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削减20%;氨氮和总磷排放量分别削减15.3%以上,与长三角城市环保规划、生态建设、污染防治的合作不断加强,为改善长三角生态环境质量作出积极贡献。
——社会保障日益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社会保障参保率达7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8%以上,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居民收入水平达到长三角城市前列。
——对接融合机制基本建立,试点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与长三角其他城市间共建共享、互惠互利、对接融合的框架体系基本建立,积极在长三角一体化范畴内先行先试,争取使杭州列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或率先成为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若干专项改革试点政策的延伸区。
到2020年的目标是:通过与上海和长三角其他城市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接轨融合,共同形成稳定高效的区域分工协作与互补发展格局,共同形成服务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柱、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共同形成在重要领域科技创新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区域创新体系,共同形成一体化、现代化的区域基础设施体系,共同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共同推动长三角成为我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先行区域,使杭州成为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更加提高、对长三角辐射带动能力更加增强、对东部沿海地区引领功能更加突出的增长极,成为具有强大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支柱。
三、总体发展框架
坚持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以国际化提升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加快构筑杭州主城区、杭州市区、市域网络化大都市、杭州都市经济圈和长三角城市群五大圈层,主动接轨、积极融入、错位竞争、共赢发展,争取形成杭州对接融合的有利格局。
(一)提升杭州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首位度
立足“中国特色、时代特点、杭州特征,覆盖城乡、全民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的城市定位,提升杭州在长三角发展带和城市群中的合作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杭州作为世界级城市群南翼中心城市的功能,发挥特大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扩大辐射半径。依托引领长三角发展的沪宁(沪)杭、沿杭州湾、杭湖宁3条发展带,充分发挥杭州作为沪杭、杭甬、杭湖宁三大综合运输通道和重要节点城市的优势,加快建设“一城、七中心”,主动接轨和服务3条发展带沿线城市,提升杭州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辐射长三角城市群,进而辐射赣东、皖南,呼应“中部崛起”,促进区域共同繁荣。
(二)提升杭州在都市经济圈中的集聚辐射力
以杭州主城区为核心,以杭州市区为中心,以杭州市域5县市为主体,以德清、安吉、海宁、桐乡、绍兴、诸暨等邻杭6县市为紧密层,以湖州、嘉兴、绍兴3市除市区、邻杭6县市之外的下辖县市为联动层,加快建设杭州都市经济圈。引导杭州都市经济圈优化空间结构、合理布局区域性基础设施、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实现杭州都市经济圈资源合理有效利用。提升杭州都市经济圈集聚辐射能力,使之成为打造增长极、提高首位度的重要支撑和参与长三角合作交流的紧密圈层。进一步发挥杭州中心城市辐射作用,主动联手湖州、嘉兴、绍兴三市,推进杭嘉湖绍4市的全面合作,整合优势资源、实现联动发展,全面提升杭嘉湖绍地区整体实力与综合竞争力,使杭州都市经济圈成为辐射带动全省、融入长三角城市群的大平台。
(三)提高杭州网络化大都市综合实力
加快构筑以杭州市区为核心、县(市)城为依托、中心镇为基础、高等级公路为发展轴的网络化大都市,统筹市域城镇空间、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功能定位和布局,创新市域发展治理结构,实现市域规划全覆盖,推动市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大富阳、临安、桐庐、建德、淳安等5县(市),使之成为杭州大都市发展的新“蓝海”、新增点和主战场,尽快改变“东强西弱、东快西慢”的发展格局,实现市域东西部统筹协调发展。以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建设为载体,加快推动杭州8城区与5县(市)“捆绑式”发展;积极探索互利共赢的财政政策,有序推动异地联合兴办开发区;进一步打造市域1小时半交通圈、旅游圈和经济圈,使杭州成为杭州都市经济圈的核心和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增长极。
(四)优化杭州市区功能布局
大力实施“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战略,按照构建“东动、西静、南新、北秀、中兴”格局要求,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开放式空间结构,增强杭州市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江南副城、下沙副城、临平副城要建设成为主城人口和部分市级功能转移的接纳地,重点承担主城生产、居住和高教功能分流,成为集现代制造业基地、出口基地、高教园区、物流园区、商务居住区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义蓬、瓜沥、临浦、余杭、良渚、瓶窑六个组团要按照生产生活生态相对独立、功能互补、互为支撑的组团式布局要求,明确作为杭州中心城市卫星城的发展方向,着重增强为主城和副城配套服务的功能。推动萧山、余杭两个新城区“融入大都市、做强新城区”,优化两个新城区空间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积极探索消除体制障碍,推动中心城区与萧山、余杭两区实质性融合。
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围绕“一主三副六组团”格局和市域网络化大都市目标,规划建设城东新城、之江新城、滨江新城、湘湖新城、钱江世纪城、空港新城、江东新城、临江新城、钱江新城、下沙新城、运河新城、城北新城、钱江科技城、临平新城、塘栖新城和南湖新城、凤川—江南新城、清溪新城、洋安新城、东洲运动休闲新城、银湖创新创意产业新城、青山湖科创新城、锦南新城等23座新城。按照“城市有机更新”模式,坚持以民为本、保护第一、生态优先、文化为要、系统综合、品质至上、集约节约、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整治、保护、改造、建设、开发、管理”六位一体,实现“竞争力强、规模大、服务优、环境美、建筑高”的目标,把23座新城打造成“紧凑型城市”发展模式的“样板”、杭州城市的新标志、经济发展的新平台、居住生活的新天地。
(五)强化杭州主城区综合服务功能
按照“两疏散、三集中”的总体要求,加快主城区“退二进三”、“优二兴三”步伐,弱化传统生产功能,强化旅游休闲、生态人居、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信息咨询、金融商务等综合服务功能,提高三产比重,提升“三二一”产业结构,成为生产要素的集聚区、辐射带动的主引擎,成为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排头兵”,成为打造增长极、提高首位度的核心。
四、产业共兴,对接融合,打造“3+1”现代产业体系
按照“主导产业配套、新兴产业共建、一般产业互补”的思路,在与长三角城市产业联动、错位发展中,构建制造与创造相互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配套,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科技、文化、人才互为支撑,以创新性、知识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可持续为主要特征的“3+1”现代产业体系。
(一)加强现代服务业领域合作
1、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旅游目的地体系。依托丰富的旅游休闲资源和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推进、布局优化、体制创新和外向带动,强化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组织,共同建设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区”,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形成融都市、文化、生态旅游及休闲等为一体的国际旅游目的地。联手沪苏共建长三角旅游规划、建设、管理与协调机构,健全旅游协作制度,定期交流旅游信息,及时协调政策,建立长三角旅游城市信息咨询中心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搭建互动平台,促进信息交流共享。共同开辟精品旅游线路,共同构建区域旅游营销网络和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共同协调和管理区域旅游市场,共同建立跨区域的旅游诚信体系。
依托西湖、西溪、京杭运河(杭州段)、新安江、富春江、千岛湖,共推共享“生活品质之城”、“东方休闲之都”、“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等旅游品牌。把联手打造长三角世界级黄金旅游线作为重中之重,加强与上海、黄山联手打造“名城—名湖—名山”黄金旅游线,与上海、苏州联手打造“新天堂之旅”华东金三角黄金旅游线,与上海、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等城市联手打造环杭州湾黄金旅游线;与湖州、嘉兴、绍兴联手打造“江南绝色●吴越经典”杭州都市经济圈旅游线。支持杭州旅游集散中心到上海及长三角主要城市设立旅游散客服务中心,鼓励周边地区旅游企业在杭设立旅游窗口,共同制定促销计划,联合开展旅游宣传展销活动,共同维护旅游市场秩序,联合培养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以“旅游西进”和“旅游国际化”战略为抓手,坚持国内游、入境游“两轮驱动”和观光游、会展游、休闲游“三位一体”,推进旅行社、景区、客运部门、饭店宾馆的协调与合作,开通区域旅游热线及城市间散客班线,提高旅游景点网络化程度和旅游客源、接待设施共享度,提高旅游接待水平。
大力发展美食、茶楼、疗休养、演艺、化妆、保健、女装、婴童、运动休闲、工艺美术十大潜力行业,把十大特色潜力行业作为实现以中外游客为中心、让中外游客真正享受高品质旅游休闲的目标,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彰显“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东方休闲之都”品牌的重要载体。打造杭州餐饮强势品牌企业,满足适应消费需求,打响杭州“美食天堂”品牌。打造“中国茶都”品牌,构建茶馆、茶旅游和茶休闲三位一体的新型模式。将演艺行业发展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行业之一,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建设以中医保健疗休养为主的杭州高档行业群和沿江沿湖沿岸特色疗休养行业群,打响“休闲在杭州,疗养在杭州”的城市影响力。推动中医保健与其他保健服务的融合,打响“保健在杭州”品牌。将旅游和美容美发、化妆品生产基地、婚纱摄影等较好融合,使化妆行业成为杭州的“美丽”行业。推动丝绸与女装产业走上品牌化、生态化、虚拟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使杭州成为集资本、技术、文艺、艺术于一体的时尚之都,国内丝绸与女装产业发展的引领者。提高运动休闲经济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使运动休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之一。不断推进与婴童产业相关联的产业整合与发展、优势企业竞合发展,把杭州打造成国际婴童之都。全面提升工艺美术行业地位,使杭州成为培育工艺美术大师的摇篮和工艺美术大师的创业天堂。
2、建设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加大与上海金融的合作力度,健全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积极发展证券、期货、保险、租赁、信托、担保等行业,积极探索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等多种金融创新,引进和培育高层次金融人才,大力改善金融业发展环境,完善金融调控与监管,建设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互动互补的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加强金融招商,重点引进境内外各类金融法人机构、各类大型金融机构省级分支机构、地区总部,上市公司总部,各类投资机构(基金)总部,区域产权交易中心以及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信用评级等高端中介服务机构总部。制定必要的扶持办法,从上海引进外资银行来杭设办事处,争取内资银行业务总部或地区总部迁入杭州。在杭州银行设立上海分行的基础上,鼓励杭州银行、保险、证券机构等金融企业到周边城市设立分支机构或开展业务,并积极拓展海外网点和业务。鼓励发展跨区域、跨行业、跨市场的交叉型金融业务和创新产品,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积极发展证券市场,争取证券、保险、基金管理、信托投资等公司入驻,积极培育上市后备资源,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推动建立长三角统一联通的债券市场,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扩大创业投资基金、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争取开展非上市企业股权转让代办系统(OTC)试点工作,争取上海浦东新区跨国公司外汇资金管理方式改革试点政策延伸到杭州。挖掘保险市场潜力,积极开拓新型险种,开发为银行提供的商业信贷保险和个人信贷保险。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推进一体化联网通用工程,按照统一标准开展同城汇兑、拆借业务,推动长三角城市间商业银行票据交换业务和银行卡、POS机、ATM、金融IC卡系统的同城化。推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和农村金融机构改制、重组和上市,发展农村信用担保和农村小额贷款,加快建立农业保险体系。以钱江新城CBD为主平台打造金融核心区,以庆春路、延安路及周边商务区为辅平台构建金融集聚带,形成“一区两带”的金融功能区。
3、打造国内购物天堂。充分利用好周边腹地资源,运用信息技术和连锁经营、贸易合作、资源整合等现代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加快现代商贸业发展步伐,扩大市场,保持领先,构筑国内“购物天堂”。加快商业特色街区、核心商圈、中央商务区、商贸综合体建设,鼓励发展专营专卖、总代理制、休闲娱乐及时尚消费设施,建设若干集吃、住、购、娱为一体的现代大型综合购物中心(Shopping-mall)、品牌直销折扣店(Outlets),带动商贸新业态发展。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配送中心,着力提升一批影响大、带动作用强的大型专业市场功能,健全商贸流通网络体系。加快农贸市场和商品批发市场的整合改造提升步伐,加快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构建城乡便民便利商业网络。多层次推进电子商务应用,依托阿里巴巴、网盛等企业,以淘宝网、中国化工网、中国化纤信息网等优势网站为支点,形成更多全国性以至国际性的行业信息和电子商务中心,大力发展B2B电子商务和大型物流企业电子商务,凸显电子商务发展集聚效应。鼓励电子商务关键技术的研发和自主产品的研制,积极推进跨行业、跨地区的网络商务协调,促进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健全电子交易、信用管理、安全认证、在线支付等方面问题,促进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延伸和发展。重点建设滨江、文三街区、仓前、北部软件园、城西及下沙、传化物流园、下城区电子商务产业园等8个电子商务服务功能示范区,带动旅游、商贸、金融、证券、教育、医药、物流、房地产、纺织、化工、汽车电子等行业的电子商务,打造“中国电子商务之都”。
4、打造国内重要的会展城市。全方位对接上海世博会,依托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浙江展区,共同参与城市最佳实践区展示,向世界展现杭州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生活、城市产业等主要成就。推动会展业的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创立“生活、文化、创业”相融合的会展品牌特色,巩固提升全省会展中心城市、长三角会展次中心城市的地位。进一步办好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西湖国际博览会、中国国际动漫节等国内外知名会展。以丝绸女装、动漫游戏、工艺美术、金石书画、休闲装备等会展活动为重点,打响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等会展品牌,大力发展文化会展业。大力培育会展策划、会展组织企业,加强会展企业跨行业、跨部门的交流合作,创新会展题材与形式,提高策划组织能力和国际化运作水平。积极与在沪行业组织和国际会展机构合作,大力引进国内外的品牌会展企业来杭举办会展、设立办事处、分公司等;推进现代化会展场馆建设,加快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钱江新城国际会议中心等大型会议会展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浙江世贸中心等会展场馆的改造升级力度,进一步提高会展场馆的利用率。
5、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围绕打造“中国民营企业总部中心”和“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目标,坚持市区联动、“三力合一”、以大带小、高低配套、以存量带增量“五项原则”,落实招商一批、管理一批、更新一批、建设一批、规划一批“五个一批”,大力发展商务楼宇、商业楼宇、城市综合体、科研楼宇、可供出租的标准厂房、保护建筑、农居SOHO七种类型的楼宇经济。以“831”工程(培育80幢重点招商楼宇、30幢特色楼宇、10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抓手,加大楼宇招商力度,以招商带管理、带更新、带建设、带规划。坚持“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推进楼宇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品牌化,使杭州楼宇的“软件”在短时间内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实施楼宇更新行动计划,改善楼宇设施,提高楼宇档次,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在全市规划建设一批多功能的旅游城、商贸城、商务城、金融城、奥体城、博览城、枢纽城、大学城,加快推进湖滨南山路特色街区二期、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地铁九堡东站综合体、西溪国际旅游综合体、杭州运河商务区综合体、地铁滨康站综合体、杭州奥体博览中心综合体、“大美丽洲”良渚文化旅游综合体、市民中心综合体等100个城市综合体建设。
发挥“浙江民营经济第一强市”的优势,大力实施“浙商回娘家工程”,改善服务,加强引导,推动优势民营企业向杭州集聚,积极吸引长三角民营大企业总部迁杭或在杭设立研发、设计、营销、财务中心。加强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合作交流,继续完善民营经济合作交流机制,构建民营经济发展协调平台,积极整合杭州本地、杭州在外的各类商会、协会资源,推动长三角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6、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都市配送型物流,立足于连锁经营,积极引进国际商业连锁机构,通过重组、改造、联合等方式,发展壮大国内连锁经营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力争形成辐射全省乃至长三角的消费品配送物流服务中心。依托各大型产业集聚区,发展产业基地型物流。适应杭州、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出口加工区等大型产业集聚区的物流市场需求,加快推进杭州下沙保税物流中心建设,适时推进杭州空港“区港联动”试点,多点式布局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最终形成与产业基地发展相适应的物流服务网络布局。根据行业特点和需要,利用公司总部集聚和行业龙头市场优势,发展行业分拨型物流。合理布局分拨物流配送中心,积极发展跨区域分拨配送。
7、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加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整体形象塑造,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外包、应用软件开发、嵌入式软件服务、托管应用管理、电信营运服务、动漫游戏制作、生物医药研发、人力资源外包、物流职能外包等重点行业,全面打响“天堂软件、杭州外包”行业品牌。着力打造滨江、下沙、环浙大三个国家级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区,加快建设新加坡杭州科技园、杭州高新软件园、浙大网新软件外包产业示范园三个重点服务外包对外展示平台;结合主城传统工业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出一批服务外包产业孵化园;形成“一城三区多园”、孵化和产业化有机联系的服务外包空间布局体系。
与此同时,加大国内外著名中介机构引进力度,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高素质、专业化中介机构,引导一般性中介机构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提升发展中介服务业。引导杭州房地产企业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推动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构建以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便民利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社区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家政、餐饮、幼托、养老、保健、维修等社区服务业。
(二)加强先进制造业领域合作
1、坚持发挥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信息产业。依托杭州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发挥电子信息研发、设计、制造及服务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构建国内重要的软件、通信、微电子、新型元器件、家电产业制造中心,与沪苏共筑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加强区域产业协作配套能力和产业分工体系建设,努力打造自主品牌。以开发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为重点,集合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设计和电子元器件制造,掌握核心技术,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形成覆盖产业上游硅晶原材料到下游终端设备的国际一流现代通信设备产业链。主动融入上海和苏锡常信息产业圈,以产业配套为重点,加强与国际著名IT企业合作,掌握应用软件、集成电路设计及产业化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发展增值电信业务、软件服务、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和互联网产业,开拓计算机及网络、新型电子专用材料等新产品领域。建立“部、省、市”联动机制,加快发展软件、服务外包特别是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打响“天堂软件杭州外包”品牌,建设一流的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以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区,以国家级杭州高新区(滨江)通信产业集聚区、杭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信息产业集聚区、余杭创新基地、富阳光电子产业集聚区、临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作为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块。
——新型医药。依托杭州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加强与上海医药产业的合作,整合提升周边生物制药产业,积极打造生物制药、天然药物、现代中药和新型医疗器械、制药机械产业链。充分利用医药工业门类齐全、生物基因工程研究国内领先以及中药产业实力雄厚的独特优势,优先发展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中药,重点发展现代中药、生物医药两大类产品。进一步强化优势医药企业与科研机构产业资源集聚发展,突出现代中药与生物医药的融合发展,加快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剂型产品。通过与机械、电子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发高精尖、光机电一体化的诊断、治疗、检验型仪器设备,开发家用保健、康复、理疗型医疗器械产品,逐步提高重大制药机械装备国产化水平和质量水准,以加快替代进口的步伐。建立符合GAP要求的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依托杭州较强的电子技术和机械制造能力,发展医疗器械和制药机械产品。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现代医药产业集群核心区块,着力推进医药科研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发展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等高技术产品,建成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制药产业密集区和国内重要的新型医药制造中心。
——环保产业。抓住国家加大环境治理、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战略机遇,积极培育发展环保产业。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大力开发环保技术和设备新产品;依托较强的机械设备、自动控制技术、软件开发等制造和开发能力,大力引进国外环保设备制造企业和技术研发机构,力争建成全国重要的环保设备制造和研发基地。重点发展工业废水及城镇污水处理、空气污染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水污染防治、海水淡化等大型环保设备,江河、湖泊、海洋和大气环保监测设备等;积极开发应用城市垃圾焚烧技术,重点开发大型垃圾焚烧锅炉、大型垃圾焚烧电站;开发应用除尘、气力输灰、脱硫、脱氮氧化合物(一体化)技术及设备、微电子监测技术及设备。环保设备研发孵化机构重点向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东工业区集聚;环保设备生产企业重点向江东工业区、临江工业园区、钱江经济开发区集聚。
——新材料产业。立足杭州在纳米材料、磁性材料、单晶材料等领域的产业优势,以骨干企业技术中心和高校科研机构为依托,积极与电子信息、汽车、建筑、化工等产业配套衔接,重点发展纳米材料、光电子材料、生态环保材料、膨润土材料、纺织材料、表面涂层、薄膜材料、储能材料、钢结构、新型玻璃和绿色包装等,建设全省新材料产业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以上海世博会等重大工程建设和长三角城市建设需求增长为契机,继续壮大萧山钢结构产业,推进高层钢结构住宅示范工程,积极发展桥梁、水电等钢结构工程。在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集中一批新材料研发孵化机构;在江东工业区、钱江经济开发区、临江工业园区、余杭经济开发区实施一批新材料产业化项目。
2、坚持错位竞争,适度发展新型重化工业
——特色装备制造业。紧密结合长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国家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承接上海制造产业辐射,坚持技术自主化、制造集约化、设备成套化、服务网络化发展,抢占市场与技术制高点,建设国内重要的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力争在物流设备、电力装备、石化冶金装备以及先进技术装备等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技术和规模生产上取得突破。其中,物流设备制造业,重点开发高性能、节能型电梯扶梯、智能化立体车库和仓库、机场输送设备以及叉车产品的升级换代和系列化;电力装备制造业,重点开发输变电成套设备、高性能电机产品、新一代汽轮机、新型锅炉、燃气与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推动电力装备大型化、成套化、节能化、智能化;石化冶金装备制造业,重点开发大型空分成套设备、深冷成套设备、大中型化工成套设备及其关键部件;先进技术装备制造业,重点开发数控机床、光机电一体化专业设备、仪器仪表与自动控制设备、关键通用设备。引导特色装备制造业向江东工业园区、临江工业园区、钱江经济开发区,以及余杭、临安、桐庐、淳安等县(市、区)的省级开发区为主集聚发展。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重点支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通过资本运作方式进入整车领域,引进国内外知名汽车制造企业,重点发展中高档客车、特种车辆和改装车辆,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推进汽车零部件产品制造向系统化、模块化供货方向发展,进入国际、国内汽车商配套协作体系;开发特种船舶和中高级游艇、游船、赛艇以及船用关键部件;以萧山机场二期建设为契机,发展航空航天器相关设备制造,探索发展商务机、支线机等轻型飞机;以杭州地铁工程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发隧道施工设备、车辆系统、供电系统、环境控制与车站设备。依托“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优势,在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集汽车的整车生产、零部件制造、商贸物流、研发、休闲博览、汽车能源于一体的汽车城,成为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江工业园区的钱塘江沿岸近海区域,规划建设船舶制造基地;发展塘栖、江东的船舶修造基地以及富阳、淳安的游艇修造基地。
——精细化工。充分依托长三角石化产业基地,发挥杭州沿江临海的区位优势,以低污染、高性能、高附加值、环保型精细化工为发展方向,改造提升区域特色精细化工产品,建设长三角绿色环保新型化工示范区。适度发展特色精细化工及有机化学新材料产品,做优新型环保染(颜)料、涂料、特色农用化工产品,做大氟硅系列、高档专项精细化学用品,做强高等级子午线轮胎、橡胶加工产业,有选择地培育有机硅、电子化学品、纳米新化工材料等高科技精细化工产品。在临江工业园区重点规划建设现代新型化工产业基地。
——新能源产业。围绕可再生能源,加强成套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示范,提高产业技术装备水平,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大力开发新型高效清洁能源技术和石油替代技术,努力实现产业化;积极发展潮汐能和风力发电机组以及相关设备和备件,构建相对完整的潮汐能和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产业体系;加快开发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发电及其他太阳能产品;大力发展半导体照明和节能灯绿色照明产业,创建国家级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和节能灯绿色照明基地。引导新能源研发及孵化主要向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集中,产业化和重大投资项目主要向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余杭经济开发区集聚。
3、坚持改造提升,提升发展传统优势产业
——纺织服装。以化纤及面料为重点,突破差别化纤维和印染后整理技术瓶颈,重点发展高附加值差别化纤维、功能性纤维、高档纺织品和生态纺织品,提高装饰、产业用纺织品比例。引进开发先进技术,改善生产作业环境,减少丝绸印染、化纤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发展以高档精梳纱、纯绵及混纺交织面料为特色的棉纺业,丰富面料纤维结构,提高面料档次。着力优化设计、提高品质、提升品牌、拓展国际网络,强化特色培育和国际标准认定,实现产品差异化竞争和整体协调发展。女装突出优秀设计师的培养引进和丰富多彩的女装展示会,走个性化设计、专业订货、多品种的发展道路;针织服装积极采用CAD等先进技术和新型材料特色产品。鼓励和引导服装企业,通过重组、兼并、股份制改造等多种形式,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特大型企业集团。
——食品加工。依托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江东工业区和淳安千岛湖经济开发区等为主的食品加工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和安全型食品,建设长三角食品加工制造和供应的重要基地。大力发展新型特色食品饮料,继续巩固水饮料、农产品深加工等产品在全国领先地位,积极拓展以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为特色的天然食品、方便食品、旅游食品、都市休闲食品、高档调味品、果蔬饮料等产品。引导杭州有实力的食品饮料企业实现跨区经营和资本运作,培育跨区域农工贸一体化的食品饮料龙头企业,与周边县市及江西、安徽的合作,扩大生产腹地。联合推动长三角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领域全面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推进食品研发、安全监测等服务机构建设,构建统一的食品流通市场,推动新产品的自主研发、品牌管理和品牌保护。联合推进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推行GMP、SSOP、HACCP等食品加工制造安全管理技术,加强食品饮料产品安全生产监测,与大型超市、连锁集团建立稳定的采购供应关系,扩大产品出口。
(三)加强现代农业领域合作
加强长三角区域农业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鼓励农业开发走产业化、特色化、规模化、与生态保障及休闲旅游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建设长三角重要的现代农业基地。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着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和现代养殖业,进一步增强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功能,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发展优质安全蔬菜、茶叶、花卉、特种水产品等都市型名、优、新农产品。加强现代农业领域合作,促进特色农产品开发、农业名牌产品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开辟长三角区域农产品有序流通“绿色通道”。加强农业领域的跨区资本、市场、科技合作和农业品牌保护,在上海及长三角其他地区建立农产品销售网络,做大做强外向型农业,引导各类资本进入杭州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快完善农业生产、经营、流通等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行业协会等各类组织,构建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加快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
(四)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与环境、人才优势,与上海、南京等长三角城市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以文化、创业、环境高度融合为特色的“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重点发展信息服务、动漫游戏、设计服务、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等八大门类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杭州西湖创意园、之江文化创意园、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创意良渚基地、西溪创意产业园、湘湖文化创意产业园、下沙大学科技园、滨江卡通城等“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杭州发展装上强大的“创意引擎”,打响“创意杭州”品牌。信息服务业要以互联网信息服务、有线广播电视传输服务、无线广播电视传输服务和卫星传输服务等为重点,做大做强电子商务、搜索引擎、即时通讯、网络游戏等产业,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特别是电子商务,把杭州打造成世界“互联网经济强市”和“电子商务之都”。动漫游戏业要以动漫制作、网络游戏制作等数字娱乐产业为重点,办好中国国际动漫节,打造“动漫之都”品牌。设计服务业要以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规划设计、园艺设计、城市色彩设计等为重点,打造“设计杭州”品牌。现代传媒业要重点发展广播电视业和新闻出版业,特别是要以华数数字电视公司为龙头,推进“四网融合、天地合一”,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数字杭州”特别是“无线数字杭州”和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基地。要以书法、绘画、金石篆刻等为重点,依托西泠印社、中国美院等名社名院,大力发展艺术品业;以职业技能培训和艺术类培训为重点,大力发展教育培训业;以文化演艺、疗养保健、运动休闲等特色潜力行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业。
五、交通共联,优化组合,打造一体化交通网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要求,以高等级公路建设为核心,统筹铁路、水路和航空发展,强化交通和物流节点功能,形成连通长三角、沟通都市圈、畅通大都市的交通网,打造长三角综合交通中心。
(一)加快完善对接长三角的交通网
以建设区域快速交通网为重点,推进杭州与长三角重点城市城际轨道、公路、水路、航空的全面对接,促使杭州与长三角城市群特别是上海尽快形成“同城效应”。
围绕“六线一桥一隧两枢纽”,推进沪杭、杭宁、杭甬、杭长、杭黄、沪杭磁悬浮客运专线建设,按照新一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钱江铁路新桥,望江门越江隧道建设,推进杭州东站枢纽、杭州南站枢纽建设。强化杭州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形成以杭州东站、杭州站、杭州南站(萧山站)为主体的客运枢纽格局,推动长三角率先建成现代化高速铁路网。
以“东网加密”为主载体,把“东网加密”作为新一轮交通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建设长三角综合交通枢纽上实现新突破。协同推进高速公路联网项目建设,拓宽改造沪杭、杭甬、杭金衢、杭宁高速公路,全面建成杭绍甬(杭甬复线)、杭长(兴)(含二期工程)、申嘉湖杭(含西延工程)高速公路,加快建设临金高速公路、杭州湾萧山通道、钱江通道(隧道)及接线方案和同步建设事宜,形成完备的高速公路主骨架。
加快推进高等级航道改造,实施“黄金水道”、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钱江通道及接线、京杭运河二通道、杭州湾出海码头等重大工程,提高航道等级标准和运输能力。推进杭州港等内河港口建设,充分发挥内河航道优势,积极拓展海河联运,依托宁波——舟山港、嘉兴港,推动长三角海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以京杭运河、杭申线、杭甬运河、杭平申线、萧山航围线等高等级航道为主体,形成与长三角城市通畅衔接的水路交通网。
全力推进航空枢纽建设,推进萧山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进一步完善机场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积极开辟新的国际客货运航线,引进基地型航空公司和国际知名航空快递企业,提高旅客和货邮吞吐能力,成为浦东国际航空枢纽南翼航空体系的重要组成;发展空港型物流,争取设立空港物流保税区,推进空港新城建设,培育杭州空港经济圈。
(二)加快构筑杭州都市经济圈交通网
合力推进高等级公路建设。共同建设沪杭高速许村互通、杭宁高速、杭长高速、申嘉湖杭高速、杭浦高速、杭金衢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拓宽改造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规划建设杭州“二绕”和杭州都市经济圈环线,缓解主城区交通压力,解决过境交通问题,带动“三副六组团”和临安、富阳开发建设,带动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推动建设钱江通道萧桐接线,缩短萧山与桐乡距离,加强与嘉兴、上海空间联系。完善与高速公路网相配套、以国省道及主要县道为主体的公路网,加强杭州与周边地区的便捷连接。
创新杭州与周边地区交通对接模式。在开通杭州市区至德清直通公交的基础上,再开通杭州市区至安吉、海宁、桐乡、绍兴、诸暨等县市的直通公交线路。逐步减少杭州与周边地区之间过路收费次数,畅通人流物流。
规划建设都市经济圈轨道交通系统。完善杭州地铁建设线网总体规划,积极创造做好与周边地区的轨道交通衔接方案,重点研究杭州至富阳、临安、安吉、德清、海宁、桐乡、绍兴、诸暨的轨道交通衔接,缩短杭州与周边地区时空距离。
整合和加强水路建设。重点推进嘉兴港、京杭运河二通道、德清运河港区等项目,协商解决京杭运河二通道桐乡、海宁境内线位走向、沿线用地指标、建设资金筹措等重大问题。
加强杭州国际空港辐射带动效应。推进萧山机场道路延伸线建设,重点建设萧山机场至绍兴、湖州市区、德清县的快速道路,完善萧山机场至周边地区道路网络,发挥国际空港对绍兴、湖州、德清、海宁、桐乡等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进区域快速通关,增强国际空港物流辐射的交通区位优势。
(三)加快建设综合运输枢纽和市域交通网
强化杭州交通枢纽功能,建成公铁水空综合运输枢纽和物流中心。加快实施杭州东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打造集铁路、公路、水路、公交、磁悬浮等交通工具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交通枢纽。实施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建设,进一步完善机场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提高机场国际化程度和客货吞吐能力,建设长三角南翼空港经济中心。
着力优化路网结构,加快建设主城至三副城、六组团辐射状快速通道,完善城市主、次干道和支路网,形成以绕城高速环线为外围框架、方格网为基础,功能明确、级配合理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加快之江大桥、九堡大桥、江东大桥;、半山隧道及接线、钱江隧道及接线、庆春路过江隧道及接线、机场路、九沙大道、沿江大道等“三桥三隧三路一绕一通道”建设;坚持“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道”,重点推进“两绕三纵五横”城市快速路网建设,做好杭州绕城、沪杭甬、杭浦、杭金衢、杭宁高速公路“一绕四线”高速沿线综合整治工作。
加快建设大容量城市轨道交通,积极推进地铁一期工程,力争2011年前基本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及早启动地铁二期工程。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加快建设城市快速公交线,完善公共停车场、客运枢纽站场和货运物流站场等静态交通设施,重点完成公交停车保养场基地建设和公交中心枢纽站、首末站工程建设。结合“数字杭州”建设,重点发展城市交通管理信息指挥系统、城市停车诱导系统、公交GPS管理调度系统等,构建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平台。推进公交一体化建设,完善公交一体化管理和经营体制机制,加强交通精细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停车新政”和城市地下停车场建设,加快“免费单车”建设。
建设现代物流网络,面向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制造业及重点开发区(园区)的物流需求,充分发挥杭州的省会城市、产业基础和综合交通优势,建设长江三角洲南翼以都市配送、航空物流、产业基地物流为特色的综合物流枢纽。
六、环境共建,一体优化,创建一流环境
推动长三角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一体化,加快信息、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全面对接,共建接轨国际、全国领先的体制环境,共同打造长三角“优质生活圈”。
(一)建设一流生态环境
1、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以“三江两湖一河一湾”(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西湖、千岛湖、运河、杭州湾)为重点,抓好主要饮用水源地和水域功能区的保护,地表水环境和主要流域水环境的污染整治工作。加快沿江各县市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污染源整治力度,开展航运、码头采沙等污染治理,高度重视流域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单位污染物达标排放双控制,确保交界断面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将运河德清段纳入杭州运河港区整体建设中,改善东苕溪水环境质量,切实保护好杭州都市经济圈共同的饮用水源。推动太湖流域污染治理。落实《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强化区域合作,形成环太湖流域污染治理的整体合力,共同遏制太湖水质恶化趋势。推进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进一步增强太湖与杭嘉湖区域的水体交换能力,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共同推进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推进流域引排通道工程建设,促进太湖水环境共建共保。开展京杭大运河(南段)的治理,两岸各县市区应采用跨区域、按水系治理的方式,同步实施运河综合治理与保护开发,特别要加快运河杭州段的治理,彻底改变运河水质。以钱塘江、浦阳江、苕溪、京杭运河、萧绍运河的水资源保护与利用为重点,保护杭州湾等海岸湿地,西湖、太湖等通江湖泊湿地,萧山白马湖、钱塘江河口滩涂湿地,西溪沼泽湿地,新安江水库湿地,钱塘江、苕溪泛洪平原湿地,淳安千亩田沼泽化草甸湿地等资源,沿杭州湾形成湿地保护带。推进市区河道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按照“截污、护岸、疏浚、引水、绿化、管理、拆违、文化、开发”的方针,开展绕城高速公路以内市区河道的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实现“水循环正常、水安全保证、水文化丰富、水生态良好、水景观优美”的目标。
调整和改善能源结构,发展集中供热,积极推广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科学确定火电厂、化工厂布局,推广脱硫装置,提高脱硫率。坚决关停达不到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重点防治化工、医药、冶金等行业有毒有害工艺废气污染,进一步扩大烟控区建设,提高烟尘处理能力,对水泥等建材行业,实行集中合理布局,推广大型新型干法窑外分解等先进生产工艺,有效控制粉尘污染。
推行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扩大建立工业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场所和城镇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置中心,提高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能力,重点抓好杭州市工业危险废物处置中心、萧山垃圾焚烧发电、滨江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资源回收系统,积极推广应用固废资源再生技术,全面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再生利用水平。
2、加大污染减排和能源节约
积极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打造低碳产业、低碳城市、低碳生活,建设“清洁、亲水、清净、绿色、无视觉污染”的生态型宜居城市。实施循环经济“770工程”、工业循环经济“2632”示范工程,发展循环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政府运作模式和社会消费模式。
重点抓好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促进高效节能、环保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加快淘汰落后产品;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推进小水电项目建设。在农村大力发展户用沼气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
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前置审核和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制度,建立健全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实行节能减排责任追究制和问责制,确保万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两大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完成。要坚持“淘汰、限制、升级”三管齐下,2010年前淘汰国家产业政策明令禁止的落后生产能力,限制高耗能产业发展,同时要切实加快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步伐,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腾出万元GDP能耗空间,用于提升发展传统优势工业、适度发展新型重化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达标排放与截污纳管双管齐下,以存量换增量的办法,在坚决关停未达标排放企业的同时,争取多上达标排放的新项目,努力实现COD减排目标。坚持以提高脱硫率为主,以限制用煤增量为辅,通过控制增量(即新项目都要安装脱硫装置)、增加减量(即通过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减少二氧化硫实际排放量),努力实现二氧化硫减排目标。完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与考核办法,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和企业投资的生态补偿机制,完善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开展排污权交易改革试点。
3、加强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
积极推广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对高耗水工业项目建设的控制,逐步推广在公共和民用建筑中采取节水、节能型工艺,合理构建产业、行业的中水循环利用系统,在园林绿化、市政环卫、生态景观和洗车等行业推广使用再生水,提高城市生活用水的效率。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集约节约利用建设用地,防止重复开发建设,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按照“责任分担、利益补偿、互惠互利、互让互谅”的原则,探索“以项目换土地”等办法,解决建设用地空间和耕地占补指标问题,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双赢。
对各类矿产资源实行总量控制管理,实行矿产资源分区开采制度,合理规划矿产资源开采区、限采区和禁采区,实现禁采区内关停、限采区内收缩、开采区内聚集的要求。集约利用矿产资源,优矿优用,一矿多用,综合利用,实现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环境损坏型向改善型转变。严格执行矿产资源勘查登记、开采登记和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全面推行采矿权的有偿使用,规范矿业权市场。
(二)构筑一流硬件设施环境
1、信息网络设施
统筹规划,加快推进长三角信息一体化,统一数据标准,完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共同向国家争取增加上海国家级交换中心向长三角区域开放的国际出口带宽。
围绕推出全媒体、发展全媒体产业、把杭州率先打造成全媒体城市“三步走”的要求,创新理念、体制、技术、内容和模式,实现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的“三大融合”和网络融合、内容融合、终端融合的“三大融合”,推动形成家庭信息终端、手持信息终端、城市信息终端“三大终端”,率先打造具有杭州特色的全媒体,创造互联网时代的经济新模式和产业新模式。
加快重点开发区(园区)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信息中心、增值服务等多个平台融为一体,建设“数字开发区(园区)”。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着力建设和完善骨干企业信息平台,按大规模定制生产等先进生产模式要求重整企业业务流程,加快信息技术在产品研发、制造、营销、物流四大环节和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要逐步推动同一产业集群内相关企业的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信息网络连接和信息资源共享。
加强长三角城市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和互通互联建设,形成高速、安全的长三角城市群信息通道,推动杭州与长三角城市在企业投资、人才流动、科技合作、劳务需求、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动态信息共享。加大以“一卡式”为发展方向的“金卡工程”建设力度。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杭州都市经济圈内电话区号、移动网络统一。加快区域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理空间信息社会化应用与共享程度。推进综合性网络应用工程、公益性信息服务工程、企业信息化等重点应用项目建设。促进高速公路电子收费系统、交通信息联网、危急抢险信息联网建设。
2、水资源利用工程
统筹考虑水源地、供水管网、污水处理、排水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形成配置合理、利用高效的区域给排水体系。
加强水源地和供水体系建设。重点强化水源地治理、保护、开发以及跨区域供(引)水,进一步开发太湖和钱塘江上游的水资源,加快萧山西水东引、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及抗咸二期工程等一批县(市)引供水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实施一批供水工程,推进城市取水、净水和供水管网协调建设。
加快雨污分流系统、污水管网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的一体化建设,逐步推行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加快建设一批污水处理厂项目。加强污水再生回用设施的建设,流域上游地区、缺水地区以及高耗水企业积极推进污水回用工程。
3、能源保障工程
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的区域能源保障体系。
统筹电源和电网的协调发展,构筑以大型电厂为支撑、500千伏环网为主网架的电力安全保障体系。重点推进天然气发电工程项目建设,加大500千伏送、受电主通道的建设力度,实施一批220kv输变电工程。结合重点开发区(园区)布局,合理规划和建设一批热电设施,积极支持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开展分布式能源试点工作。
加快天然气利用步伐,推动天然气主干管网互连互通,逐步形成高效、可靠的天然气供气网络。重点建设上海至杭州天然气干线,完善杭州周边区域天然气主干管网和城市天然气管网,逐步形成以天然气为主的城市燃气系统。重点解决天然气管道向各县市延伸问题,实行天然气同网同价,共享清洁能源。规划建设LNG项目,构筑西一线、西二线、川气和LNG多气源的供气保障体系。
4、应急避灾设施
加强防减灾设施建设。构建沿海防洪御潮工程体系、高标准城市防洪工程体系、海洋赤潮防灾减灾体系、钱塘江干堤等主要江河堤防工程体系以及上游拦蓄洪工程体系,强化抗震及地质灾害避险等重要工程建设。以供水、供电、供气保障和学校、医院、商场、娱乐场所安全为重点,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加快应急网络平台建设。整合应急技术系统和设施,建立应急指挥平台。加强气象、海洋、水文、地质等多部门和多学科的协作,建立健全覆盖陆域和海洋的地理信息系统,提高对台风、洪涝、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和火灾、交通事故、化学污染、核辐射等重大公共事件的监测、预测和预警能力。
(三)构筑一流的体制环境
1、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调整和规范市、县(市)两级政府的事权关系,进一步探索政府职能转变的有效途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建立和完善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代办制度,必不可少的行政审批尽可能采取核准和备案方式。推行电子政务,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深化机构改革,优化权力结构,减少职责交叉,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2、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探索深化区域合作发展新机制,开展杭州空港、杭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杭州出口加工区“区港对接”试点,形成具备口岸、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功能的空港经济区。探索创新地方金融制度,鼓励杭州银行进一步扩展海外网点和业务;深化农村合作金融系统改革,推进地方融资体系创新。积极拓展利用外资方式,规范和引导外国投资者以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及向上市公司战略投资。开展非上市企业股权转让代办系统试点工作。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的改革试点,在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上,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流转。
3、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合理界定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推进城市、社区、就业、社保等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加快供水、园林、环卫、垃圾处理等各项事业特许经营权市场化进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施特许经营等多种形式,推动社会管理的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和高效化,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治理模式。全面完成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组建工作,形成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三位一体”、交叉任职、合署办公的社区管理新体制,加快建设和谐社区。
4、推进重大改革试验。积极争取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一些成熟经验的推广,力争使杭州列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或率先成为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若干专项试点政策的延伸区。总结和推广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和钱江新城的成功经验,按照“办事不出新城、资金自求平衡”的原则,创新“一主三副六组团”特别是23座新城建设管理体制,赋予新城管理机构以一定的城市管理权限,并积极争取国家级或准国家级开发区管理权限。积极推进大江东新城规划建设,实行“撤镇建街、以城带街”的委托管理新模式,进一步完善大江东区域内的江东工业园区管委会、临江工业园区管委会、空港经济区管委会管理体制,授予大江东新城所有区、县(市)级审批和办事服务权限,实行单独结算的财政管理体制和“自我筹资、自我建设、自我经营、自我还贷”的运作模式,把大江东新城建设成“杭州的浦东”。
七、市场共构,联动建设,打造一体化区域市场体系
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充分利用上海大都市全国性要素市场交易平台集聚、境内外大型企业与国际机构集聚、国际联系通道广泛的优势,有效对接证券、期货、产权、外汇、航运、人才等市场,强势吸纳国内外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人才流,娴熟运用国际交易规则,带动杭州成为国际市场网络和全球城市体系的重要节点。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的沟通合作,减少行政干预,打破市场壁垒,激发市场活力,降低交易成本,构建一体化、高效率、无障碍的长三角市场体系。
(一)加快各类市场建设
最大限度开放投资市场。对国内外各类投资主体实行“非禁即入”,特别是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国内大公司大集团来杭投资,以多种方式参与城市公用事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医疗教育体育产业、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国有企业改组改造。
构筑多层次地方资本市场体系。借助上海证券市场,做大“杭州板块”。抓好企业多渠道上市,培育优质上市后备资源、壮大证券中介机构、开放证券业务,扩大上市公司数量和融资额;利用上市公司兼并、重组机遇,做强做大优势企业;扩大企业债券发行额,着力打造“证券强市”;积极探索民间资本参与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基金的途径,大力培育民间风险投资机构;引进世界级专业风险投资公司,参与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建设,对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进行风险投资。
健全产权交易网络。制定与上海产权交易接轨的相关政策,探索长三角统一的交易法规体系,构建区域产权交易大平台,创新长三角股权投资基金合作方式,积极争取杭州产权交易中心与长三角主要城市产权交易所联网,逐步形成以杭州产权交易中心为枢纽,覆盖杭州都市经济圈的一体化产权交易网络。鼓励本地民营企业收购上海及长三角其他城市的企业产权,推出一批企业在上海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建立知识产权工作协作机制,健全知识产权信息交流、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
改革土地等资源市场。继续深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农村承包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改革,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的改革试点。探索建立水权市场,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逐步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
发展技术交易市场。实现技术研发协作、信息平台共享和技术交易网络一体化,对科技成果、知识产权数据库等实现联网共享,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探索建立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为技术产权转让、技术与资本、技术与生产的结合创造有利条件。
培育人力资源市场。努力营造引进人才、留住人才、让人才出业绩的良好环境。抓好高新技术孵化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博士后流动站等载体建设。创新引才措施,积极吸引国内外各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的氛围和环境,建立国际通行的职业标准、职业资格制度,引进和发展高层次中介机构,健全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探索激励人才的收入分配机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杭州临平新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