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宿迁地图辞退民师8.3年的如何解决养老问题

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阅读下一篇
自媒体运营攻略
行业经验交流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手机注册或邮箱注册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你已成功重置密码,请妥善保管,以后使用新密码登录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转藏至我的藏点中共宿迁地方史第二编 抗日战争时期
我的图书馆
中共宿迁地方史第二编 抗日战争时期
中共宿迁地方史()——市区卷(第二编抗日战争时期)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224&&&&【字体调整:】 第二编&& 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1937年“七·七”事变,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推动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十年内战时期的阶级矛盾降为次要矛盾,而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国难深重、大敌当前、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共中央及时通电全国,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筑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钢铁长城,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指示各地党组织,迅速组织抗日统一战线,开展救亡运动。全国上下,同仇敌忾,团结一心,一致对外。宿迁人民热烈响应,纷纷行动起来,开展救亡宣传,组织地方武装,准备抗击入侵之敌。1938年,中共苏鲁豫皖特委派人来宿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游击支队、苏鲁豫支队、苏皖纵队先后进入宿迁县境开辟根据地。在中共苏皖区党委及以后的淮北、淮海区党委领导下,宿迁境内先后创建宿迁、宿北、泗宿、运河特区、睢宿五块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并分别建立县、区、乡各级党组织与抗日民主政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宿迁人民英勇顽强,前仆后继,粉碎了日伪顽的无数次疯狂进攻,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反“扫荡”、反“蚕食”、反磨擦斗争。八年中,马陵山麓、大运河畔,始终燃烧着漫天的抗日烽火。宿迁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第五章&& 抗战初期宿迁人民抗日斗争活动及宿迁沦陷后的形势&第一节&& 初期的抗日斗争活动&一、各界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战开始。7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国同胞、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在共产党的号召和领导下,一个包括各阶层爱国群众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开展起来。&同年9月,八路军某部南下宣传队(代号兰苏维)来宿迁散发《八一宣言》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中共中央文件和传单,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立刻受到宿迁人民的热烈拥护与支持。宿城知识界涌现一批热血青年,县中教员张一平,项里初小校长陆海川,钟吾小学教员倪培修,孝廉堂小学教员蔡西野,宿师学生肖朴、黄石奇等,都满怀抗日救国激情,自发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党的抗日政策,讨论宣传和组织群众抗日的具体办法。他们利用课堂阵地,慷慨陈词,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来激励青年学生抗日热情,要求他们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从上海回来的爱国青年许里人,在《宿迁日报》发表文章,号召青年团结起来,共赴国难,激起了广大青年的爱国热情与报国杀敌的决心。有的自动参加抗日武装,走上抗战前线;有的奔走呼号,深人群众,进行抗日救亡宣传,争先为抗日救亡贡献力量。张一平编印的《抗战吼声》救亡歌曲集,传遍千家万户;抗战歌声,响遍宿迁大地。1938年元月,徐州第五战区抗敌总动员委员会派权翊庭来宿迁筹建组织动委会,并与肖朴、许里人、倪培修、蔡西野等人取得联系,共同开展工作。3月,中国共产党的秘密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宿迁小组”成立,由张一平任组长。成员有肖朴、倪培修、许里人、蔡西野、黄石奇、肖明等。后从五战区抗敌剧社回来的陆海川,也参加了民先队的小组活动。由于民先队是秘密组织,在国民党统治下,不能公开进行活动。因此他们酝酿拟以民先队为基础,组成一个公开的群众抗日救国团体,以便更广泛地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不久,中共苏鲁豫皖特委(又称徐州特委)书记郭子化,以国民党第五战区总动委会委员的身份,利用与宿迁县长黄晋珩(又名黄楚白)的同学关系,派中共党员于化琪出任宿迁县政府第一科科长(即民政科),负责动员群众抗日工作。又派中共党员谢光亚出任县大队参谋长,负责发展民众抗日武装。于化琪到任后,一面倡导组建抗日救亡团体,武装群众抗日,一面广泛接触宿迁青年,对其前一阶段抗日宣传活动给予充分肯定。不久,宿迁县抗敌总动员委员会成立。县长黄晋珩兼主任,于化琪为副主任。肖朴、黄石奇、许里人、蔡西野任指导员。接着又成立宿迁县民众抗日自卫总队。各区、乡(镇)分别成立大队、中队。县总队派军事人员担任区、乡(镇)自卫队教练,学习军事操典,练习射击投弹,后请动委会成员去各地培训,民众抗日情绪很高,自卫队兴旺一时。台儿庄战役期间,自卫队员出担架,运送辎重粮秣,维护地方治安,做出一定成绩。4月,经徐州总动委会秘书、中共党员郭影秋安排,以荣千祥(即荣高棠)为团长,平津流亡学生组成的移动剧团来宿迁作巡回演出,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等多场街头剧和话剧,并在群众中教唱抗日救亡歌曲,大大鼓舞了群众抗日救国的热情。张一平、倪培修、许里人、黄石奇等人,同移动剧团的庄璧华、徐文烈、陈丹亭等,举行多次座谈,研究抗日救亡问题,交流活动经验。庄璧华建议宿迁青年组建一个公开的群众抗日救国团体,把抗日救亡活动广泛深入开展下去。在移动剧团的影响以及于化琪的支持帮助下,日,“宿迁县青年抗日救国会”成立。大会通过了“青救会章程”和“青教会工作纲领”,并决定以《青年进行曲》为“青救会会歌”。大会推选陆海川为会长,张一平为组织部长,蔡西野为副部长,倪培修为宣传部长,许里人、黄石奇为副部长。原民先小组成员通过师生、同学和亲友等社会关系发展青救会员近百人。会址设在赞化宫(今实验小学)。会后向县党部备案,取得了合法地位。接着县青救会皂河分会与堰头分会相继成立,叶可泽、郭翰分别为负责人。大兴、月河、县中等地成立青救会小组。青救会成立后,各项活动迅速在城镇各地展开,声势很大,影响很广。首先是开展读书活动,进行自我教育,用革命理论与中国共产党抗战救国的主张及其方针政策,武装会员思想,提高政治觉悟,鼓舞抗日热情,坚定抗战胜利信心。当时他们能看到的书籍除马、恩、列、斯和毛泽东、朱德有关著作外,还有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苏联列昂节夫的《政治经济学》以及美国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等。经常阅读的报刊有《新华日报》、《文汇报》、《大公报》与《抗战》、《群众》、《解放》等进步刊物。这些报刊在当时是不可多得又极为宝贵的精神食粮,会员们如饥似喝地阅读、研讨,吸取营养,这对提高他们政治觉悟,坚定胜利信心及其后来走上革命道路,都起到一定作用。青救会还定期举行座谈会,研讨革命理论,分析抗战形势,谈论学习心得,交流学习经验,加强学习指导,从而把读书活动搞得既生动活泼,又扎实有效。其次是宣传活动,青救会的宣传活动更是丰富多采,形式多样。为了扩大宣传,他们出壁报,编会刊。壁报每周定期在四城门和财神庙张贴,会刊名称《尖兵》,为油印十六开本,不定期。由于壁报图文并茂,经常吸引各界人士围观。一次,在南城门壁报处,驻宿国民党五十七军两个军官看后很受感动,并主动到青救会找负责人谈心,鼓励他们“认真办下去”。除了壁报之外,他们还经常举行漫画展览。因为张一平、倪培修、许里人都擅长绘画,他们便利用漫画来描绘台儿庄大战的胜利场面和日本帝国主义残杀中国人民的血腥暴行,很受群众欢迎。再次是演戏、教歌。他们在青少年学生中选拔人才成立剧团,组织歌咏队,常在晚间利用广场演文明戏、活报剧或教唱抗日救亡歌曲。当时流行的《义勇军进行曲》、《流亡三部曲》、《大刀进行曲》、《游击队之歌》等歌曲,在青年学生、工人、市民中广为流传。青救会还经常在街头、广场或剧团演出之前,请于化琪或青救会领导成员向群众作演讲,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分析战争形势,传播胜利消息,鼓舞群众情绪。当时极乐庵草园、校军场是青救会活动的主要场所,每次受教育人数均在数百人,影响大,效果好。5月19日,徐州沦陷那天,日本飞机18架次轮番轰炸宿迁县城,县城破坏严重,大火三日不息,人心浮动,社会秩序大乱。国民党宿迁县党政机关迁到郊区农村,城镇居民早出晚归到郊外躲飞机。这时肖朴已赴延安抗大学习,青教会会员一时很难集中,活动已不能正常进行,为此,于化琪在六月初召集青救会骨干分子研究当前形势,最后决定把抗日救亡运动推向农村,到农民群众中去。会后派出一批人到群众基础较好的宿北几个乡镇出任民众抗日自卫队政训员。如陆海川、黄石奇到棋盘;蔡西野、许里人到王圩;倪培修、肖明、秦克颖到王庄。他们在自卫队通过办壁报,讲时事,教唱歌,向自卫队员和农民群众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在“七七”抗战一周年纪念日时,他们配合堰头分会演出街头剧。之后,于化琪到宿北堰头,向崇德小学师生讲了党的抗日方针,进行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在青年学生中产生强烈反响。由于当时各乡镇民众自卫武装大部分掌握在地主豪绅手中,他们倾向国民党,因此,在自卫队中进行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宣传活动阻力很大,甚至遭到刁难和破坏,致使宿北地区抗日救亡的局面未能充分展开。到7月中下旬,经总队政训处同意,青救会骨干先后撤回县城。在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下,宿南的朱敬芳(土地革命时期地下党员)、武海峰等人,先后在泗宿边境的朱大兴庄、武家圩、蔡乱庄、蔡破圩等地,自发组建抗日联庄会,宣传抗日救国。在宿西,王万武、杨新、王怀秀、袁介之等人,在睢宿边境的王大庄、蔡桥口、张晓亭、王营子、花园等地,建立青年抗日救国团,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此外,马良骏、周化龙、张一秀、陆裕民、杨静泽等人,分别在宿东的大兴镇、城区月河、县中等地,成立青年抗日救国小组,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岂料,全县各地抗日救亡的烽火刚刚燃起,宿迁政治形势发生了变化。8月,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获悉宿迁青救会十分活跃,大为恼火。在淮阴召见宿迁县长黄晋珩,批评他擅自任用延安来的“不法之徒”“扰乱社会秩序”。接着委派鲁桐轩接替与共产党合作的黄晋珩为宿迁县长。鲁上台后,派特务监视青救会活动,后以青救会不符合《江苏民众组织条例》为借口,而不予支持。于化琪也被排挤离开宿迁去鲁南,行前发展陆裕民入党,到鲁南又发展马爱亭入党。青救会部分骨干分子张一平、许里人、刘渊、肖明、秦克颖、肖雯、陆裕民、陆裕庆以及徐州沦陷后流亡宿迁的胡竞等10多人,经于化琪介绍前往鲁南投奔八路军。不久,经陈筹介绍,陈少南、陈玉等赴鲁南八路军岸堤干校学习。对各区、乡民众抗日自卫队,鲁桐轩以“抗日由国家军队负责”为理由,宣布解散,有的被鲁桐轩收编为常备旅;有的当了土匪;有的投靠日伪;也有的转化为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至此,宿迁县青救会有组织、有领导的抗日救亡活动停止了。9月,戴树璜(古邳人)受邳睢党组织的派遣来到宿北,以动委会的名义,联络进步青年杨梓才、王子鲁、晁福祥、汪益之等人在宿北五、六、七区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发展青救团,组织联庄会和抗日自卫队,发动群众起来抗日。戴树璜还在地主绅士等上层人物中积极活动,动员各阶级、各阶层的人们参加救亡工作。他以“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人出人,团结一致,打败日本侵略者”为号召鼓动各阶层抗日,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们听了他慷慨激昂的讲话,无不为之感动,纷纷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之中,从而点燃了宿北地区抗日救亡的烽火,这为在宿北重新建党和开辟敌后游击根据地,打下了良好基础。二、国民党驻军抗敌经过1938年11月中旬,日军富永旅团约3000人,由徐州沿海郑公路东犯,企图进占宿迁。形势异常危急。原驻防宿迁的国民党57军为增援武汉会战已于9月调防安徽,县境空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令89军198团刘振璜部,星夜兼程,赶赴宿迁驻守待援。刘团于11月17日,由蒋坝抵达宿城。18日,即察看地形,部署兵力,抢筑工事。在黄河西侧埋雷设障,炸毁黄河大桥,破敌进犯的交通线,并征集船民在大运河上架浮桥,作为后路。刘团仓卒间做好了应战部署。19日,泗县日军一联队为配合进攻宿城,经归仁集向北猛扑,在双蔡圩被国民党89军陈海波团阻击,战斗激烈,睢宁日军经凌城包抄守军后路,陈团被迫撤出双蔡圩。日军进圩屠杀群众10余人。20日晨,日军富永旅团3000人,步、骑、炮、坦克等兵种,在飞机掩护下由睢宁东犯入境。21日,敌以重炮、飞机对宿城狂轰乱炸,骑兵、步兵、坦克等分四路直逼宿城。其中一路绕道支河口经龙虎坝一线,直扑西北圩门和北圩门。守军198团团长刘振璜,在强敌压境的情况下,毫不畏惧,激励官兵,为保卫祖国、保卫家乡而战!但因无重武器还击,只凭工事固守,伤亡惨重,在南营盘守军连队用步枪手榴弹凭借工事和坟头,与在坦克掩护下日军殊死拼杀,牺牲惨重。经过两日激战,日军于22日拂晓攻入圩内,逼近城墙。守军伤亡过半,弹尽粮绝,救援无望。团长刘振璜当机立断,下令所部东渡运河突围。不料,敌已逼近东关口。东关口的后卫排已被击溃,运河浮桥亦被炸毁。前有运河,后有追兵,敌机低空扫射,尸骸遍地,惨不忍睹。当198团官兵用门板、木桶等飘浮物强行泅渡时,飞机和敌地面部队从空中、地面两个角度向河中扫射,脱难者仅十之一二。团长刘振璜、副团长吴绍文,均在泅渡时殉国。宿城陷落,日军屠杀居民300余人。11月23日,57军霍守义师,长途驰援抵宿。667团团长、共产党员万毅驻守洋河、罗圩一线,警戒泗县、睢宁、宿迁之敌进犯洋河;668团驻守陆集、卓圩、曹集一线,警戒宿城之敌东渡运河。57军霍守义师决定乘敌立足未稳,组织兵力反攻宿城。事先派遣侦察人员摸清敌军在城厢各地兵力部署,并派便衣队潜伏在城厢要津,以策应主力攻城。30日黄昏,攻城部队由县大队副徐希江向导,运动到荷花池(今属双庄)一带隐蔽,准备云梯,入夜奔袭宿城。攻城部队一部刚至南圩门,敌发射照明弹,用强火力阻击。敌误以为南圩门是主攻方向,于是不断加强防御,攻城部队利用敌错觉,以小部队佯攻南门,另派一支部队,出敌不意,沿东圩外芦苇地隐蔽前进,从东北圩门一举攻人圩内,另一主力攻入西北圩门,一方面向城内攻击,一方面将驻城厢各处敌人分别歼灭,并将停放在马陵山西北角广场上60余辆汽车及辎重武器焚毁,部分残敌丧魂落魄,撤入城内固守。是役毙日军200余名。次日拂晓攻城部队安全转移。之后,57军在宿迁与日军双方攻守对峙80多天。12月5日,57军667团在三棵树伏击日军,毙敌5名。12日,睢宁日军数百人,在坦克掩护下,经凌城向埠子进犯。668团侦悉,事先由李营长率两个加强连进驻埠子构筑工事,以阻击来犯之敌;另以一部潜伏在埠子大西庄,准备夹击敌人。12日黎明有雨,敌机不能起飞,以坦克、步兵疯狂向埠子西门攻击,守军凭圩拒守。环圩濠沟很深,敌坦克每近濠边,皆被守军击退。激战竟日,黄昏,敌军撤到埠子西吴家群墙,造饭休息。当晚,圩内守军与埋伏在大西庄伏兵以及驻罗圩、陈塘圩57军同时出动,夹击敌军。敌军大乱,狼狈向西逃窜。此役歼敌百余人。57军退往罗家圩。15日,日军进占埠子,屠杀居民69人。24日驻宿城日军崛井三十二联队,陆野三十三联军,柳田九十五联队约3000余人,分别向沭阳和洋河方向进攻。其东路敌军在卓圩曹集一线遭57军伏击,击毙敌人一部。南路进攻洋河日军遭57军顽强抵抗,日机投弹,误中自己汽军,炸死炸伤敌军多人。在圩内发生巷战肉搏,战况空前惨烈。是役毙敌30余人,俘佐藤一人。27日,日军攻陷洋河,共烧民房9947间。1月25日,睢宁日军数百人,经凌城进犯罗家圩。是时,57军667团主力已去归仁集剿匪。留守部队获得情报后,随即兵分两路,一路部署在圩内有利阵地,一路埋伏在圩外,以夹击来犯之敌。敌先以小钢炮向圩内轰击,试探虚实。守军敞开圩门,一枪不发,诱敌深入。待日军进抵罗圩西门外50米的洼地时,守军一声号令,如同神兵天降,里应外合,两面夹击。日军被打得晕头转向,调头回撤。守军冲入敌阵,前后堵截,展开白刃拼搏,杀得敌人亡魂丧胆,狼奔豕突,连钢炮也未及带走,拖着20多具尸体,仓皇逃回埠子。这次战斗,敌损兵折将,守军无一伤亡,并缴获许多枪支弹药。当时淮属各县均为57军这一胜利欢欣鼓舞,并纷纷派员前来慰问祝贺。2月24日,宿迁、睢宁、泗县之敌联合行动,分别由南北两线进攻。北线是宿迁之敌沿宿沭公路东犯,在小岭以西、马窑以东一带,遭668团阻击,激战数小时后,因下雨,至傍晚敌始离去。南线之敌约1000余人,在罗圩西北陈塘圩一带集结,以步、马、炮、工、坦克诸兵种配合,于24日拂晓,分两路向罗圩逼近。守军668团二营,早已做好战斗部署,严阵以待。8时许,敌机在守军阵地上空盘旋投弹,敌炮兵亦向圩内轰击,西圩门炮楼被敌击毁。9时许,敌以坦克掩护步兵冲锋,至吉安桥前,守军凭据有利地形,猛烈还击,给敌以重大杀伤。敌退至小朱庄。是时,北风呼啸,雪花纷飞,敌迂回至沙河上游过河,从圩西北角发起进攻。守军凭圩据守,居高临下,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又一次给敌人以重大杀伤。中午,敌运来竹梯,以轻重机枪掩护步兵撑竿跨越圩沟,攻入圩内。突破口双方伤亡惨重。是时,天气由雪转雨,入圩之敌疯狂屠杀居民。守军悲愤交集,跳出掩体,与敌展开巷战,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战斗异常激烈。万毅团长闻讯,一面指挥二营与敌撕杀,一面命令一、三两营冒雨出击,从左右两翼包抄,敌人措手不及,顿时陷入困境。战斗到下午三时,敌遗尸累累,狼狈溃退。这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守军仅300余人,从拂晓到黄昏,抗击了数倍于己之敌,军民伤亡百人,而杀敌却达数百人,阵地依然。2月25日,57军移防淮阴。宿迁全境沦陷。&第二节&& 宿迁沦陷后的形势&一、日军暴行抗战爆发,日军不时轰炸侵扰宿迁。最早的一次是日,日机一架,在城区上空盘旋,经时始去。尔后常来一架至三、四架,间或投炸弹,毁坏房屋,伤害人畜,侵扰居民。之后,轰炸渐稀,人心稍定。日,突然飞来10架日机,很快又增加到18架,交织空中,向下投弹,一时烟焰四起,弥天蔽日,县城内外,顿成火海。大火延烧三日,尚未尽熄,受灾计1000多户。烧毁房屋6000余间,死伤20多人。此外,日机也常飞临新安镇(今属新沂市)、洋河、埠子、大兴等集镇,侦察投弹,炸毁房屋、器物甚多。日,日军攻陷县城后,从西北圩门内的张老庙、石灰窑至西马路口一带,以搜索抵抗部队为名杀死不少居民。由南面入城之敌,从牛角湾沿奎星楼北堤,捕去无辜百姓赵德兰之父等18人,将其集体枪杀在老堤头。第二日又在城隍庙捕去一名和尚和市民10多人,用绳索反绑双手,带到宿关坝台运河沿上,用刺刀刺死,推入河中。河水殷红,尸体横流。这是日军对宿城人民进行的第一次大屠杀。日军占领宿城后,张贴“安民告示”,网罗汉奸成立“复兴会”,颁发“良民证”,诱骗商人市民回城,市民跑反在外诸多困难,加之焦念留家亲人及财产安全,纷纷领证回城,初时尚安定。11月30日夜,57军反攻入城,打死许多日军,烧毁日军汽车和辎重后安全转移。当夜,龟缩在城内的日军惊慌失措,未敢擅动。次日上午,为了报复,日军首先从北城门倾巢而出,开始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一路沿中山北路、马陵公园、真武庙、天曹司、泰山庵,直到北圩门,一路沿书院、石坡岸、百子堂、张老庙到西北圩门,挨户搜索,见人就杀,远者枪击,近者刀刺,鸡犬不留。在家者几无幸免,不少户被杀绝,家家户户尸体狼藉。在石坡岸地下函洞,真庙山西两座石灰窑,马陵公园桥洞下,北圩根火炉窑,观音宫南殿等处都有数十名避难市民被杀害。接着,日军又纵火焚烧西北隅千余间民房。在西北隅烧杀后,屠夫们又呼啸着将前往天主堂避难的10多名矿工和妇孺用机枪扫死。日军在极乐庵搜出子弹,硬说僧人窝藏抵抗部队,把寺内僧人和避难市民全部杀害,埋在四个大坑里。事后仅在一个坑里就掘出36具尸体,有的无头,有的断臂,有的肠子拖在体外。在后马口、教军场、行宫、藏军洞一带兽兵也是挨户搜杀,张家茶馆一处被杀10余人,藏军洞及附近大沟里躺着一百多具尸体。当天下午2时,日军从耶稣堂押送一批教民去仁济医院,途经黉学月牙池畔大影壁墙前,一教民逃跑,日军追至窦宝桥,又在这里屠杀居民54人,其中男35人,女19人。又从南圩门纵火焚烧民房向北延及财神阁(今东大街南头)。次日,日军又从大街杀向小巷,在叶林、柳林、东堤头、小东圩门外、如意庵、城南搜杀居民,幸好大多数人闻讯已连夜转移,但少数留下看家的老人,未能躲过日军屠刀。在城南一个4岁幼儿也惨遭杀害。第三天,日寇又以扫清视线为由,对东北圩门外的新盛庄、棉花庄、兵马庄、蒲包庄及西北圩门外的零散住户大肆烧杀抢掳,并把不少刺伤的居民扔入火海。在大屠杀期间,美籍传教士任恩庚和加拿大籍欧神甫,曾出面要求日军停止屠杀,但日军声称“皇军损失太大,一定严厉膺惩,以教训抵抗者”。第三日,经外籍传教士及红字会再三恳求,日酋才下令停止屠杀。经过三天屠杀,宿城已变成死城。街头巷尾,墙角屋隅,尸体成堆,血流殷途。不少妇女被奸污后又遭屠杀,儿童多被枪挑摔死。其情之惨,不忍尽述。据当时负责掩埋尸体的红字会与教堂统计:“死难者3000人以上,被烧房屋2000余间”。解放后,据宿迁县志办公室调查记载:“经清理由公众掩埋或家人领葬,共得尸体4000余具。”然而,这仅是宿城一地。农村各较大集镇,受害亦非少数。日,日军攻占埠子镇,焚烧民房数百间,屠杀居民69人。12月27日,日军攻占洋河镇,到处纵火,余烬经月未灭。焚烧民房9947间。1939年2月,日军在宿城东北刘圩及其附近的周庄、夏庄屠杀无辜居民七八十人。总之,凡日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无恶不作。日本帝国主义欠下宿迁人民的这笔血债,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二、日伪的残暴统治在政治上,日本侵略者采取“以华治华”的手段,网罗汉奸,拼凑傀儡政权,以便严密控制宿迁。日,在日军宣抚班的策划下,成立伪复兴会,委陈亚平、邱丽堂为正、副会长。同年12月15日,伪复兴会改为治安维持会,徐善东任会长。1939年2月,改治安维持会为“县公署”,徐善东改任县知事,并在沦陷区沿袭旧区划,设立八个伪区署和区团部,分别委任伪区长和伪区团长。各区、乡相继推行保甲制,以强化其基层伪政权。在军事上,日,由日本宪兵队策划成立情报队,委戚仲侠为队长。接着成立警察大队,由县知事徐善东兼大队长。初为一个大队,后招安土匪谭成书、邸万均两部分人枪,扩充为三个大队,约1200余人。后又成立伪警察局,局长杜光晨(河北省人)。同时在宿城、洋河、窑湾(今属新沂市)、新安镇(今属新沂市)等地设立分局。局属警察中队,约百余人。日军以大小汉奸为骨干,在全县水陆交通要道及重要集镇构筑据点,派日伪军驻守,严密控制交通线。伪县公署利用收编土匪和地主武装,扩充伪保安总队。先后充任伪保安支队司令(后称中队)的有县北乡的王光胜、李荣庆、娄宪清、马铎等;县南乡的陈英、蔡崇纲、浪波和尚等。此外,日本特务机关遍布全城,先后设有“日本特务机关处”,“日本驻宿部队(又称红部)情报室”、“徐州日本宪兵队宿迁分队”、“日本宪兵队情报处”、“淮海省第四行政专员公署情报组”、“徐州太田师团驻宿迁联络所联络部”、“淮海省出版社宿迁情报站”、“郝鹏举特工组”等。特务机构人员多如牛毛,渗透到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实行严密控制,暗中操纵宿迁社会一切事务。在经济上,1939年1月成立伪商会,胡杰生为会长,吴朗之为副会长。胡兼粮栈栈长,吴兼合作社社长。胡、吴等秉承日军旨意,招徕外逃商民回城,在东南圩门和东圩门外建草房500间,租给各商号营业,开设南北市场。当时,城内除日、韩商人开办的洋行外,别无其他商号。日韩商人与伪商会,操纵宿迁市场,垄断宿迁经济命脉。他们为日军推销劣质工业品,收购军需物资,如粮油、铜铁等,运往徐州资敌,为日军推行“以战养战”政策效劳。当时,汽车站、轮船码头均为日本人所控制。宿迁经济已基本处于殖民地化的状态。三、地方游击队蜂起日本帝国主义的法西斯暴行,激起了宿迁人民的强烈义愤。宿城瓦工王怀仁只身抗暴,英勇杀敌,智勇兼备,为人称道。县城初陷时,王怀仁被日军捕获。日军情报队长三考看其憨厚可用,遂委他为情报员。一次,王怀仁与日本人小宋,乘船南行侦察军情。王怀仁知小宋不通汉语,遂告船户:“他是日本人”相与商洽,乘小宋不备,猛地将其推落水中,并拔枪射击,将小宋击毙。城乡群众闻之,莫不拍手称快!宿城沦陷后,国民党宿迁县长鲁桐轩率属下逃往淮阴,次年初返回宿迁,以流亡政府形式在四乡活动。当时日军仅占领主要城镇,广大村镇仍以国民党名义行使政权。各地民众抗日自卫武装大多数掌握在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手中,但也有少数掌握在原中共地下党员或赞成中共抗日主张的民主人士手中。(一)蔡少衡创建的苏鲁边区抗日游击队蔡少衡,宿迁人。土地革命时期曾任宿迁地下党县委委员,脱党后,在国民党山东省教育厅任职。1938年春,出任国民党山东省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秘书,在郯城、临沂一带结识一批在地方有声望的知识分子。这些人思想进步,热心救国,要求在鲁南组织抗日武装。后蔡少衡向国民党苏鲁皖游击总指挥李明扬作了汇报,提出建立苏鲁边区抗日武装的要求。李批准建立鲁南游击区苏鲁边区办事处,任命蔡少衡为办事处主任。蔡少衡携印信赴任,途经宿迁,意欲在家乡组建“江东八千子弟”作为苏鲁边区游击队基础。于是,他找到马爱亭。马是大兴集马庄人,省立第七师范毕业,是宿迁地下党县委书记马仑的长兄。马仑牺牲后,他曾联络大兴地下党人,杀死恶棍马成谦全家五口。案发后,被判无期徒刑。1938年4月,经郭子化、蔡少衡营救出狱。经于化琪指示,在大兴组建第二区民众抗日自卫队第四中队,任中队长。鲁桐轩接任县长后,马爱亭正准备跟于化琪上山东。蔡少衡向他说明来意,马遂约八区自卫队中队长张荫棠共同带领60多名自卫队一起前往山东层山,挂起“苏鲁边区办事处”的牌子,带来的60多人编为办事处的警卫部队。同年10月,于化琪介绍马爱亭入党,马又发展马陵王守成、张道友入党,在该队建立党小组。后来该部与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接上关系,互派干部,开展练军工作,并三次派青年到山东岸堤参加八路军开办的干部培训班学习。该部在临沂、郯城、费峄一带,曾多次打击日军。(二)叶可泽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叶可泽,宿迁县皂河镇人,1932年参加共产党,负责中共皂河特支兵运工作。1933年6月,皂河地下党遭受破坏他被迫逃往南京、上海等地寻找组织,以便继续进行革命活动。1936年夏,因叛徒出卖,被捕关押在镇江监狱。抗战爆发后,被保释出狱。返乡不久,即前往延安寻找党中央,中途因战火受阻。后与山东临、郯地区青救团联系,回乡开展抗日宣传活动,组织青年抗日救国团。1938年5月,宿迁县青救会成立,出任皂河分会负责人。10月,他出任国民党皂河镇镇长,接管了皂河百余人的民众抗日自卫武装。后又改组为抗日游击大队,兼任大队长。1939年初,日军进驻皂河后,他率部在四乡开展游击活动,多次袭扰日军据点,打击汉奸,处死日军委任的皂河维持会会长。日伪汉奸慑于他的威力,皂河一带的伪保甲政权迟迟不能建立。他绰号“叶大闯”,英勇善战,为人称道。同年4月,匪首王振铎部500余人,受日军委派占领皂河,叶可泽联络邳、宿、睢边区抗日武装,会同八路军“南支”先遣第一梯队,一举攻克皂河,将王振铎部击溃。5月,在庙庄成立八路军邳宿睢抗敌自卫团,叶任团长,下辖三个营,约千人。同年底,该部编入八路军苏皖纵队。(三)武海峰领导的抗日联防队武海峰,宿迁县南武家圩人。其父兄均曾任过地方董事,是县南乡望族。武本人也是南乡颇有影响的人物。他少年时代,曾在宿迁钟吾高小参加过反帝爱国运动。土地革命时期,在我地下党宿迁县委书记马仑、县南乡地下党员刘颖生的影响下,积极倡导在武圩、大陆庄组织农民协会,并参予农民抗租抗税的斗争。他毅然和封建地主家庭决裂,主动资助地下党活动经费。抗战爆发后,他卖地买枪,组织群众抗日武装,汇合大陆庄、大华庄抗日武装,组建起抗日联防队。宿城沦陷前夕,武海峰被推任国民党闸塘乡乡长,但他不愿接受县长鲁桐轩的领导,因而鲁一心想处死他。一次,鲁桐轩的常备队在马园、闸塘一带强收捐税,武指令抗日联防队禁止常备队进驻,要群众拒绝缴纳捐税。鲁桐轩对武海峰恨之入骨。1940年初,鲁桐轩带领武装,通过武伯选,骗开圩门,将武海峰软禁起来。鲁桐轩诬称武海峰勾结日伪,私通共党,威胁他交出枪支。武海峰义正辞严,驳斥鲁的谰言,机警地与其周旋。陆文启、王守正等警卫队员,携枪暗中保护他。后武海峰借口解手在群众掩护下越墙逃跑。几天后,鲁的常备旅两次突袭武家圩,均被武海峰领导的抗日联防队击败。武海峰再次卖地买枪,武装群众自卫抗日。各庄联防队日夜巡逻放哨,保卫家乡,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后来,该部并入改编为苏皖纵队运河大队。抗日初期,宿迁各地群众的抗日自卫斗争,虽多是自发的、分散的,但却反映了宿迁人民坚强不屈的民族意识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意识和精神,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汇成一股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强大力量。&第六章&& 宿迁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193812~194010]&第一节&& 苏皖特委开辟宿北、宿东的活动&一、党组织的重新建立1938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撤销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成立中共山东分局。21日,中共山东分局决定成立苏皖特委,任命李浩然为代理书记兼组织部长,邵幼和为统战部长,张震寰为宣传部长。同时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游击支队,任命钟辉为司令员兼政委,梁海波为副司令员,李浩然任政治部主任。苏皖特委和陇海游击支队的建立,为宿迁重新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建立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起到巨大作用,同时也确立了党在苏皖地区领导抗战的地位。1938年底到1939年初,苏皖特委先后派遣三批同志深人宿北各乡镇建立和发展党组织,领导宿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苏皖特委派原邳县青救团宣传部长吴云培和夏炳桂(夏岩)到宿北,开展建党工作。他们积极在青救团骨干分子中发展晁福祥、王子鲁等人入党。是时,苏皖特委和南进支队司令部,为了培养地方干部,在邳北铁佛寺创办“随营学校”,宿北青救团骨干分子参加了学习。其中马茂宗、马连翠、晁岱文、晁岱宾、杨相鄂等人,在学习期间入党。晁福祥、王子鲁又发展胡震球入党。从而为宿北党组织的建立打下了基础。1939年1月,中共宿迁县委在宿北竹园成立。吴云培任县委书记,夏岩任组织部长,戴树璜任统战部长。不久,成立五、六区联合区委,区委书记晁福祥,委员王子鲁、胡震球。为适应斗争形势需要,苏皖特委将邳县沂河区委划归宿迁县委领导。县委主要工作区为宿迁五、六、七区与邳县沂河区。2月3日,县委在堰头镇召开党的工作会议,确定以宣传党的抗日方针、发展青救团员与地下党员、建立抗日自卫队为当时党的中心任务。会后县委委员即分头深入各区、乡,进行建党、建团工作。接着,特委派陆裕民(任县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张启曙(任县委军事部长)、兰启新(任县委副书记)、孙素(任县委妇女部长)等先后到宿北参加县委,从而充实和加强了宿迁县委的领导。3月,苏皖特委派陈少南(宿西耿车人)到中共宿迁县委工作,先后出任六、七、八区政治指导员。他深入基层,广泛团结各阶层爱国力量,开展抗日宣传活动,积极组织青救团,并在王庄、新店等地发展沈樵枫、訾兆勋、连化乐、张亚夫等入党,建立地下党支部,并以此推动抗日活动的开展。4月,在县委的关怀与指导下,青救团宿迁县总部在宿北正式成立,汪益之(汪谦)为县团总部主任。总部创办《宿迁青年》(油印),宣传党的抗日救国方针,反映战时青年生活,表彰先进,交流办团经验,大大促进了团组织发展。当时,青救团组织遍布宿北各大小村庄,为建党和发展人民抗日武装准备了条件。5月,县委批准五、六、七区分别成立区委,由晁福祥、王子鲁、臧涛年分别任五、六、七区区委书记。各区委在党员比较集中的地区,先后设立许楼、龙池、魏牌坊、大冲、泉子、墨芬塘、龙泉沟、唐店、王庄等10个党支部,从而加强了党的战斗堡垒作用。与此同时,县委副书记陆裕民到宿东二、八区建党,先后发展蔡西野、倪培修、盛光尧等人入党。盛光尧又发展高沧洲、吴鸿金等人入党。从而,为宿东地区建党奠定了基础。至1939年6月,中共宿迁县委在宿北已建立4个区委、10多个党支部,约有党员50多名。二、组建抗日武装及其主要战斗(一)二梯队在宿北成立县委在抓党建工作的同时,积极抓武装建设。通过各种渠道,组建人民抗日武装。县委成立后,书记吴云培与夏岩、晁福祥、杨学忠等,以杨庄、何庄为中心,以共产党员、青救团为骨干,通过宣传发动,自筹枪支,动员30多名青年,率先成立“青救团自卫队”。胡培义(后为何光启)为队长,晁福祥为指导员。接着,徐玉珍用吴云培、杨学忠自家献出的2支枪,带人收缴了汉奸陈振华10余支枪,并在山河崖动员20多名青年,组建起“抗日自卫队”,徐玉珍为队长。戴树璜通过统战工作,将邳县庄鸿勋领导的抗日自卫大队带到宿北。3月初,县委以青救团自卫队与抗日自卫队为基础,与庄鸿勋大队合并,在棋盘镇成立了“陇海游击支队宿迁独立大队”,约80余人枪。庄鸿勋任大队长,张启曙任政委。下辖一、三两个中队,庄部编为第一中队,中队长庄逸民,指导员许仰杰;青救团自卫队与抗日自卫队,编为第三中队,中队长徐玉珍,指导员晁福祥。3月中旬,戴树璜、臧大全、谢瘦石、江仲权等,在宿北七区马场成立“宿北第二营”计40余人枪,编成一个中队,江仲权任营长,曹健任教导员。4月初,胡震球等人在墨芬塘徐马庄一带,动员二、三十名青年,成立“抗日青年自卫大队”,胡震球任大队长。这些抗日武装组建后,在县委领导下,积极活跃在运河、沂河、沭河之间,为保卫人民利益,打击日伪军,除奸剿匪等方面,都作出很大贡献,深受人民群众欢迎。至1939年5月,宿北抗日武装发展到二、三百人,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人民抗日军队。这时,苏皖特委和南进支队司令部决定,在宿北组建“陇海南进支队先遣第二梯队”(简称二梯队),任命吴云培为梯队长兼政委,张启曙为参谋长。梯队下辖两个大队,原宿迁独立大队改编为第一大队,庄鸿勋任大队长,罗森(青岛人)为教导员。原宿北第二营与抗日青年自卫大队,合编为第二大队,胡震球任大队长,曹健为教导员。二梯队主要活动在宿北五、六、七区。(二)苏鲁边区游击大队在宿东诞生1939年7月,马爱亭、张荫棠根据南进支队司令员钟辉关于发展武装的指示,受蔡少衡的委派,带领10名队员以李明扬苏鲁边区办事处名义,返回宿迁组建抗日武装。与先期返宿组建武装的蔡贡庭不期而遇(蔡是土地革命时期宿迁地下党创始人之一,威望颇高),蔡已联络一部分青年,准备去山东开展抗日活动。马、蔡、张三人一拍即合。不久,在宿东邵店成立“苏鲁边区抗日游击大队”。马爱亭任大队长,蔡贡庭任政治部主任,张荫棠任参谋。初创时,枪支不足,蔡贡庭把自家的两支枪奉献给大队。给养有困难,马爱亭、张荫棠各自从家里运来几千斤粮食,供应部队。后来在队伍逐渐扩大、人员日益增多、吃饭发生困难时,又求助于地方开明士绅陆祥甫、吴海门等人,经他们倡议,本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原则,游击队口粮由各乡保统筹解决。后来,苏鲁边区抗日游击大队发展到300多人,编为三个中队,第一中队长王守成;第二中队长陆敦益;第三中队长刘维峰。游击大队成立宣传队,成员有陆海川、孔瑞五、蔡敏则、宋新民、周化龙等人。他们创办油印小报《游击生活》,宣传党的抗日方针,反映游击队生活。通过矿石收音机,将收听到的各战区抗战情况加以报导,该部主要活动在宿东二、八区。宿北与宿东人民抗日武装在成长过程中,以粗劣武器与装备精良的强大敌人拼杀,打出了宿迁人民的威风,显示了宿迁人民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三)牛滩阻击战日,窑湾日伪军400余人,为打通陇海路东段,从窑湾出发,向堰头、棋盘一带进犯。牛滩青救团自卫队闻讯,在县委统战部长戴树璜的指挥下,于青墩湖设伏阻击。10时许,敌人进人伏击圈。自卫队队员枪炮齐鸣向敌群开火,打得敌人无法向前。日军开炮向自卫队阵地轰击,顿时,隆隆炮声,震耳欲聋,硝烟飞尘,睁不开眼睛,但自卫队员仍坚守阵地,英勇还击。接着,堰头、王番子、陆场,柳沟、墨芬塘一带的民众抗日武装和庄鸿勋的自卫武装约数百人,纷纷前来增援,连国民党区长牛文凡也带队赶来参战。从牛滩至双庄一线筑起一道防线。敌人接连组织5次进攻,皆被群众抗日自卫武装击退。战斗持续到下午三时,太阳偏西,敌人仍不能前进一步,只好狼狈逃回窑湾。此次战斗,打死打伤日伪军70多人,粉碎了敌人妄图打通陇海路东段的阴谋。(四)大兴伏击战1939年11月,宿城日伪军由东向大兴集“扫荡”。马爱亭率苏鲁边区游击队一部,在大兴集设伏。当日12时后,日军前哨抵达东炮台(今大兴中学东侧),游击队奋起出击,给敌当头一棒。敌人惊慌失措,摸不清游击队虚实,未敢还枪。半小时后,游击队由于子弹不多,枪打松了。日伪军机枪、小炮像发疯一样,拼命向游击队阵地射击。马爱亭考虑到敌强我弱,当即下令边打边撤,安全脱离险境。此次,打死日军小队长1名,缴获马1匹。三、鲁桐轩全军覆没鲁桐轩又名鲁钝,睢宁十墩人。20年代在宿迁崇实中学读书时,曾积极参与反帝爱国运动,抗战初又以坚决反共受到江苏省主席韩德勤的赏识,由邳县大队长擢升为宿迁县县长。他不顾民族大义,是苏北地区第一个向八路军开枪并不断制造反共摩擦的顽固派,最后搬起石头砸了自已的脚,终于被我八路军打垮,灰溜溜地逃出宿迁。1939年初,国民党宿迁县长鲁桐轩由淮阴返回宿迁,积极收罗地主、土匪武装,组建8个大队,约2000人,接着又在宿北五华顶等地,开办“政治工作训练队”,招收社会青年,国民党乡保长以及乡保自卫队长300多人,进行政治、军事和特务训练;发展三青团员,破坏青救团组织,镇压宿北人民的抗日救亡活动。7月,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三团团长汤曙红在灌云遇害,代理团长张克辛率部队由沭东西撤。8月初,三团与二梯队会师于宿北五华顶,受到当地人民热烈欢迎。而鲁桐轩调遣县大队和国民党区乡武装跟踪包围,挑起磨擦,整整打了11个昼夜。三团参谋江墨清同志牺牲。最后大高场一战,三团捣毁了鲁桐轩的修械所,并活捉其秘书,才迫使鲁桐轩出面求和,停止磨擦。8月20日,三团与二梯队撤往运西。这时,鲁桐轩便乘虚而入,在宿北到处抓人抄家,强迫青救团员自首,制造白色恐怖。宿迁县委及各区委负责人,被迫撤往运西。1940年元旦,鲁桐轩在五华顶召开会议,传达省主席韩德勤命令,收编地方武装,在宿迁成立常备第八旅,鲁桐轩兼旅长,鲁济琛任副旅长,辖两个团,一个教导队。要求出席会议的蔡贡庭交出名单,将苏鲁边游击队并入常备旅,蔡推说所部属李明扬队伍,必须请示后方能决定。鲁说,如不同意收编,必须开往里下河李明扬防区去,否则,不得在宿迁滞留或筹粮筹款。其时,鲁已向各区乡下达指示,不许为常备旅以外任何武装筹集粮款。苏鲁边游击队饷源被掐断,遂由邵店、叶海子开往骆马湖蔡圩子,这里是蔡贡庭的佃户庄,存有部分租粮,可暂解燃眉之急。马爱亭又卖了几十亩地,分给每位战士一块银元过春节。鲁桐轩步步紧逼,派团长郝寿图率部也开进骆马湖,逼迫苏鲁边游击队接受改编。蔡贡庭、马爱亭一面以花名册尚未造好为由,与之应付,一面与南进支队联系。2月5日派遣中队长刘裕民(即刘维峰)赴邳南五工头迎接南进支队东进。10日,南进支队经曹旬渡过运河,会同苏鲁边游击队翻越马陵山,进驻沭阳境内的东西鲍圩,留苏鲁边游击队在宿迁境内的姚塘子一带驻军,两军仅一河之隔,以便观察鲁桐轩动向。鲁桐轩见事态骤变,遂派员与蔡贡庭协商,同意暂不收编,并划出井儿头一带地区作为苏鲁边游击队活动基地,被蔡贡庭严词拒绝。鲁桐轩恼羞成怒,要苏鲁边游击队撤离宿迁,派部队步步紧逼,逼使苏鲁边游击队一夜转移四五处驻地,最后答应次日开往沭阳才得以在邵店驻下。次日一早,苏鲁边游击队渡过沭河向悦集开拔,鲁桐轩派独立营跟在后面挑衅。此时,钟辉派南进支队一部切断常备队后路,苏鲁边游击队战士对鲁桐轩常备队的挑衅行为早已义愤填膺,行至小朱圩时,调转头来向常备队发起猛攻,鲁部常备队在前后夹击下,溃不成军,营长童荫成被击毙。3月中旬,苏鲁边游击队编为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第八大队,张荫棠任大队长,马爱亭任政委,盛志明任协理员。在南进支队进驻东西鲍圩同时,八路军苏鲁豫支队一大队(又称胡田大队)也进驻宿北,以相互配合创建宿沭边根据地。鲁桐轩凭常备旅的雄厚实力,忘乎所以,一面通令各区乡严禁“异军”活动,一面指令所部制造事端,不断挑起摩擦。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2月底,胡田大队收缴了国民党堰头区区队武装,活捉区长王殿武。3月6日,南进支队配合胡团大队向常备八旅司令部五华顶发起总攻,战斗持续多天,沉重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鲁桐轩电承韩德勤急调国民党泗阳王光夏的常备七旅和沭阳胡筱柴的县队赶来救援。3月12日,王光夏率三、四千人到达邵店。由于敌众我寡,又无根据地安置伤员,主力部队携同宿北党组织成员向铁路北转移。在转移途中经龙泉沟,又歼灭常备旅一个连,活捉连长叶振中。鲁桐轩洋洋得意地说:“八路军被我打跑了。”并将青救团县团部主任汪益之的房子充公,财产没收,说:“干共产党的,我先共他的产。”又以通共为名,到处抓人杀害或罚款。4月5日,率部血洗大刘墩,收缴自卫队员枪支,焚烧民房五、六十间,用铡刀铡死晁岱宾、王蔚和等12名自卫队员,捕捉地下党员陆恒裕,张渐摩等18人被通缉。白色恐怖笼罩宿北。不久,常备队发生内讧,鲁桐轩先后杀死大队长高孝门、张再勋。其部下王斗山、王光胜、谭成书等怕遭暗算,纷纷投靠日寇。高孝门弟弟高孝堂于6月14日,勾结新安镇日军“扫荡”司吾山区,火烧五华顶寺院。鲁桐轩逃到宿东翰林庄设立指挥部。鲁到宿东后,仍千方百计制造事端与共产党为敌,气焰十分嚣张。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决定给顽固不化之徒以致命打击。8月,黄志诚率八路军第五纵队东渡运河支援中苏新四军开展反顽斗争。张爱萍、韦国清率五纵三支队进入淮海地区开辟根据地。9月16日(中秋节),三支队七团自沭阳钱集经里仁,长途奔袭鲁桐轩的司令部翰林庄。当夜鲁桐轩设宴招待连以上干部,个个喝得大醉,正入梦乡。七团三营长孙云翰率部主攻,副团长沙枫率一、二营为打援和后继部队。经过一昼夜战斗,攻占翰林庄,打死副旅长鲁济琛,俘虏常备队及国民党县府人员百余人,鲁桐轩率残部乘夜突围逃往宿北。从此,鲁桐轩一蹶不振,随之销声匿迹。四、党组织的恢复与发展1939年8月,中共苏皖区党委在皖东北张塘成立,同时撤销皖东北特委和苏皖特委,金明任区党委书记。11月,苏皖区党委决定,自西向东分别成立三个地委,即大运河以西地区为第一地委;大运河以东,陇海路以南,六塘河以北为第二地委;六塘河以南地区为第三地委。宿东属第二地委领导,杨纯为第二地委书记。11月下旬,第二地委为了迅速打开宿沭边区的斗争局面,率领党员干部重返边区,以整顿党的组织、扩大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民主政权、搞好统一战线为四项中心任务。同时,第二地委对宿迁县委及各区委又重新委派领导人,并分别派赴各地进行党的恢复工作。恢复后的中共宿迁县委由王亚东任书记,夏岩任组织部长,杨肇庭任宣传部长,白卜山任青年部长。县委下辖沂河区委,书记朱万国;宿五区区委,书记晁福祥;宿六区区委,书记王子鲁;宿七区区委,书记徐养春。同时,二地委将沭二区委、沭三区委划归宿迁县委领导。12月初,在县委领导下各区进行整党,把一些动摇投敌分子清除出党;对一度失掉组织联系,经审查后重新填表登记;对原有的党支部进行改组,从而纯洁了党的组织,并在工农知识分子中发展一批新党员。从1939年12月到1940年1月,通过恢复与发展,县委下辖6个区委,20多个党支部,党员100余名。与此同时,宿北地区青救团组织和人民抗日武装也得到恢复和发展。1940年2月,苏皖第二地委决定,把所属地区划为四片,分别成立四个县委。宿迁为第一县委,书记王亚东。4月初,鲁桐杆在宿北挑起磨擦,八路军南进支队转移邳北。鲁桐轩在宿北制造“大刘墩惨案”,致使宿北党组织再次受到破坏。1940年3月,苏皖区党委决定第二、第三地委合并。4月,中共苏皖第二、第三地委书记杨纯,派李仲祥到宿北恢复第一县委。恢复后的第一县委李仲祥为书记,王子鲁为组织部长,孔宪质为宣传部长,晁福祥为军事部长。县委为掌握敌情,掩护党的活动,在宿北的唐店、王庄、棋盘、窑湾及宿东的邵店、叶海等村镇设立党的地下交通站,负责传递情报,护送过往干部,做好运东、运西与苏鲁的交通。5月,县委派张亚夫、臧大全等到宿东二、八区协助马爱亭做开辟工作。他们在宿东组建抗日团体,发展地下党员,先后建立嶂山党支部与邵西党支部。这时,宿北六区的港头党支部、七区龙泉沟党支部,也相继建立。从而,党的队伍又恢复发展起来。6月,鲁桐轩撤离宿北。不久,沂河区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张九峰任区长,晁岱文任区委书记。8月,“宿迁民众抗日自卫大队”成立,胡震球任大队长,晁福祥兼教导员。通过艰难曲折的斗争,党在宿北地区终于站稳了脚跟。五、宿迁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0年9月,鲁桐轩被赶跑后,宿迁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东乡保安圩成立。蔡贡庭任县长,晁福祥为县政府秘书。同时中共苏皖区党委决定,将中共第一县委改为中共宿迁县委,李铁民为县委书记,王子鲁为县委组织部长,张渐摩为县委宣传部长,晁福祥、晁岱文、胡震球等为县委委员。宿迁县委、县政府主要以邵店、叶海子、大兴集一带为基地开展活动。之后,又建立二、八区署,二区区长鲍子和,区委书记臧大全;八区区长邹天石,区委书记朱万国。同时成立二、八区联防办事处,马爱亭任主任。旋即组建宿迁县抗日武装,遂将宿迁民众自卫大队20余人与沂河区自卫队30余人合编,组成沂河大队,胡震球任大队长,晁福祥兼政委。后将二、八区队编入沂河大队,使这支抗日武装迅速发展到4个中队,计400余人枪,成为保卫宿迁抗日根据地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第二节&& 苏皖纵队进驻泗宿边区&一、泗宿边区的基本情况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曾于宿南、泗(县)北地区,组成“泗宿边区”,并建立了县级政权。边区总面积为1600平方公里,人口约50万。早在1927年秋,泗宿边地区就有中国共产党的活动。中共地下党先后建立洋河、苏圩、埠子区委。在共产党领导下,这一地区农民曾进行抗租、抗税、抗暴斗争,取得一系列胜利,并组建过红军,举行过泗宿联合暴动。后来,由于“左”倾错误路线指引,农民暴动失败了,但党的影响却很深远。它使泗宿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谋求翻身解放的唯一希望。这也为抗日战争时期党在这一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二、苏皖纵队进驻泗宿边区1939年9月,山东分局决定成立“八路军苏皖纵队”,由江华任司令员兼政委,统一领导苏皖地区新四军四总队,苏鲁豫支队和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等。纵队机关百余人由鲁南王庄出发,越过陇海路,会同在邳县活动的陇海南进支队,经睢宁、灵壁、泗县,沿途多次粉碎敌伪军的拦截和追击,于10月进驻苏皖地区泗宿边境赵庄。人民群众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主动为部队让房、让铺、烧水、洗衣、做饭,热情款待亲人。各地爱国人士自发组建抗日武装和抗日团体,为争得党和人民军队的支持,纷纷前来纵队司令部接洽,要求党领导他们抗日。(一)爱国人士史文煜史文煜,原名居易,泗阳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1939年春,在他的积极倡导下,泗(阳)、宿(迁)、沭(阳)三县边区联防自卫团(简称“三县边联”)在泗阳徐新庄成立,马爱亭任主任,史文煜任秘书。6月,为培养干部,三县边联在宿迁县小方庄成立了“苏北人民抗日干部培训班”,史文煜任校长,学员20多人。训练班曾派徐晓霞赴鲁南八路军岸堤军政干校取经,岸堤军政干校给予热情支持,赠送全套教材和大批宣传品。训练班开学时,校长史文煜的肺病日趋严重。由于他长期为革命奔波,生活艰苦,经常吐血,同志们劝他休养治病,他说眼下正值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工作刚开始,我怎能躺下!就这样,他带病操劳,训练班的教学业务、军事训练、生活管理,他都亲自过问,并且还担任政治课的教学工作。由于三县边联和抗日训练班经常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在各界人士中引起强烈反响,因此遭到国民党泗阳县党部极力反对,先是派特务搜集他们情报,监视他们活动,继而要取缔三县边联组织,再加上三县边联本身没有党的组织,没有形成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经敌人阻挠、破坏,三县边联便名存实亡了。在这种形势下,史文煜毅然带领训练班师生20多人,前往皖东北投靠共产党。1939年9月,他与八路军鲁苏豫支队孙象涵部接上关系,随将训练班编为苏鲁豫支队军政干校。从此,他们师生正式参加了八路军。10月,苏皖纵队进驻泗宿边境时,又把他们改编为苏皖纵队随营学校。纵队司令部任命史文煜为校长。同年12月,史文煜病故。(二)抗战老人蔡佩恩蔡佩恩,原名崇惠,宿迁蔡乱庄开明士绅,素怀爱国激情,苦于报国无门,听说八路军苏皖纵队进驻赵庄,不胜欣喜,忙找亲戚朱沛(朱瑞将军长兄),经朱沛介绍他会见了江华司令员。通过交谈,蔡佩恩先生对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有了深刻理解,表示竭力拥护。回家后,他根据江华司令员指示,多方联络,积极筹集枪支,组织地方抗日武装。由于他素有威望和号召力,短短几天就组织起100多人枪,并有轻机枪3挺,在苏皖纵队指导下,建成宿迁大队。苏皖纵队司令部委任蔡玉辉为大队长。这支武装力量经常突袭和截击敌人,神出鬼没,非常活跃。1940年2月,宿迁大队上升苏皖纵队二团。宿南之敌听说宿迁大队调走,遂纠集400余人,直扑蔡乱庄,妄图一举消灭蔡佩恩领导的抗日武装。当时圩内只有60余人枪,蔡佩恩又年过六旬,战斗开始,他十分镇定,奋勇率队与敌拼搏。战斗由早上持续到中午,敌未得逞,乃施以催泪瓦斯,同时向圩内连续发射200多发炮弹,其子承琳牺牲,他仍沉着应战,坚持至深夜始率众撤出。这次战斗,毙日军指挥官1名,伤日伪军5名,上级誉他为“抗日老人”。1942年蔡佩恩先生逝世时,泗宿县人民政府献给他的挽联是“倾塌宿南半壁,减少淮北干城”,对他给予很高评价。(三)毁家纾难的武海峰爱国志士武海峰,抗战爆发后,曾在家乡武家圩及大陆庄一带筹集民枪,组织抗日联庄会,后出任国民党闸塘乡乡长。因他反对县长鲁桐轩的假抗日真反共的行为,愤然辞去乡长职务,以示不与鲁桐轩同流合污。因此,鲁桐轩两次派兵袭击武家圩,均被他率自卫队击退。在抗日反顽斗争中,他毁家纾难,两次卖地买枪武装群众。他日夜盼望共产党八路军早日到来,领导人民抗日保家乡。1939年10月,当苏皖纵队进驻泗宿边境赵庄时,武海峰步行几十里连夜赶到赵庄,会见了江华司令员。他向首长谈了自己的家庭出身、工作经历及其要求参加抗日的迫切愿望。江司令员鼓励他,让他将地方群众武装组织起来,在主力部队叶道友支持帮助下,建立了运河大队,最初由武海峰任大队长,将二、三百人编为三个中队:第一中队长陈谦斯,第二中队长陆旭,第三中队长陈竟之。后来武海峰出任闸塘区区长,叶道友接任运河大队队长。在党的直接领导下,运河大队坚持抗日反顽斗争,不久,也上升为主力。三、宿南的抗日烽火苏皖纵队进驻泗宿边境赵庄时,曾派曹虞光、吴瑾瑜为首的工作队进驻宿南地区做民运工作。工作队入乡后,一面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一面秘密发展党员,组建中共宿迁四区区委(后改潘山区委),建立骝马、顺河等3个乡政权。陈少南任区委书记。在主力部队的支持下,泗宿地区先后组建许宝庭的“泗州大队”,许海岚的“第五大队”,蔡玉辉的“宿迁大队”,叶道友的“运河大队”,武海峰的“抗日大队”,韩月波的“青年大队”,计千余人枪。他们在泗宿边区纵横驰聘,与日伪顽匪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武家圩保卫战1939年7月的一天,宿城、洋河日伪军约500余人,进犯武家圩。武海峰闻讯立即集中圩内武装群众200多人,凭圩拒守。下午四时许,日军向武家圩连发数百发炮弹,武家圩房屋被毁,圩墙倒塌,汪塘里的鱼也被炸得飘浮上来。武家圩人民没有被吓倒、被征服。在武海峰领导下,从青壮年到六、七十岁老人,全部上阵,把原先打土匪用的几门土大炮,都装足了药。当日伪军在炮火掩护下直扑圩门时,圩内土大炮齐发,一下子炸死日伪军18名。日伪军疑圩内有八路军主力部队,惊恐撤退。当晚九时许,敌人向武家圩发起第二次进攻,武海峰率众高呼:“为死难乡亲报仇!”。当敌人蜂拥而上之际,他们放出第二排炮,又炸死炸伤10多名日伪军,余敌逃遁。深夜十一时左右,武海峰考虑到敌强我弱,天明敌人还会发起新的攻势,同时经过八、九个小时的战斗,圩内武装群众已伤亡30多人,弹药又缺,不宜再坚持下去了,遂连夜带领群众转移。次日,日伪军进圩烧民房数百间。此次毙伤日伪军100余人,宿城之敌不敢轻易南犯,为建立泗宿北部政权创造了条件。(二)蔡乱庄歼匪匪首刘厚业,是宿睢人民一大祸害。1939年夏,刘匪率众百余人投靠夏铄武,当上了营长,后又接受日伪招安,摇身一变,又当上伪睢八区大队长,打家劫舍,称霸一方。直至1940年2月,大柏圩战斗胜利之后,刘匪为了投机,接受我方改编,编为南进支队独立大队,刘厚业为大队长。然而,刘匪本性难移,纵容部下偷鸡摸狗,拦路抢劫,无所不为,还经常在夜间进行绑票勒赎,奸淫妇女,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尤其令人不能容忍的是刘匪被共产党改编后,竟暗杀我运河大队战士陆文启、张兆祥。应广大群众和部队战士的强烈要求,苏皖纵队司令部也认为刘匪反复无常,恶迹昭彰,于1940年4月,在乱庄圩将刘厚业匪部歼灭。四、泗宿办事处成立1939年8月,中共苏皖区党委建立后,领导群众坚持武装斗争,逐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在南进支队与苏皖纵队的支持下,宿南地区逐渐由敌占区变为游击区。1940年2月,大柏圩战斗胜利后,打开泗宿边区抗日斗争的新局面,不久便建立了潘山区,区长臧及峰、区委书记先后为陈少南、曹虞光。当时潘山区范围:南至三界乡,北至戚圩子,西至蔡宅子,东至陈夹河,大部分是宿迁的现辖区域。接着,又建立闸塘区,区长武海峰,区委书记徐静。闸塘区初建时,只有闸塘、先进两个乡,活动范围很小,且处于三面受敌的困难境地。区长武海峰一面坚持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积极做好地方上层人士的工作,在敌占区乡村建立两面政权,一面坚持武装斗争,配合主力部队,拔除敌伪据点,从而巩固了闸塘区,使之成为泗宿抗日游击根据地的门户和屏障。4月,歼灭匪首刘厚业之后,泗宿北部的形势日趋好转。苏皖区党委决定,成立泗(阳)宿(迁)边区办事处,由狄克东任主任兼书记。办事处下辖宿迁境的潘山、闸塘、归仁三区和泗阳境金镇区,共四区。次年4月,泗宿、泗北办事处合并,成立泗宿县抗日民主政府,狄克东任县长,石立志任县委书记。&第三节&& 宿西边区的开辟&一、睢宿边区的形势宿迁西部原睢宁县的二区及八区一部分与宿迁县的一区和五区一部分组成睢宿边区。其范围:北起废黄河北堤,南到海郑公路,西起朱海子,东至宿城西郊,东西约60华里,南北约40华里。抗日战争时期,这儿是淮北通往邳睢铜的一条游击走廊,也是华中通往山东根据地的一条重要通道。境内日伪据点林立,日伪军经常四出扫荡,扰害人民。国民党睢宁县长刘天展及其区、乡武装和国民党宿迁县刘子声支队,也在这一带催粮要款,再加上王宜纯、朱四、张家辰等土匪武装,拦路抢劫,绑票索钱,弄得睢宿边区暗无天日,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二、中共睢二区委建立抗战爆发后,党即着手开辟睢宿边区。1938年邳睢党组织曾派中共党员王子宇到王官集、皂河一带宣传抗日。1939年初,中共睢宁县委派张晓亭、吴献贤先后到睢宿边区发展党员,组织青救团,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张晓亭发展杨新、王万武、王万精等人入党。杨新等又通过亲友和家族关系,在国民党睢二区长王保华(即王国钧)的区队里,发展袁介之(中队长)、王保金(分队长)、王甫仁(分队长)等人入党,并成立了中共睢二区特别支部,张晓亭任支部书记。不久,睢二区特支改建为睢二区委。张晓亭(后为杨新)任区委书记,王万武、杨新、王保金为区委委员。民主人士王冰如任睢二区青救团团部主任。区委和青救团团部成立后,青救团组织发展很快。叶营、袁庄等乡团部也陆续建立。王冰如听说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第一梯队到了邳睢铜地区,他步行35里来到吕集找到梯队部。梯队长李浩然热情接待他,并和他谈发展武装、组建人民政权、壮大抗日力量等当前任务。他回家后,先把二儿子王万岭送到梯队部报名参军。接着又在睢二区七乡乡团主任会上发动青救团骨干踊跃报名参军。乡团主任回去之后,又四出串连,不几天就报名300多人(其中青救团员100多人),并筹集一部分枪支,由他率领集体参加八路军。后编为南进支队第一梯队东江大队,夏玉华任大队长。这是睢宿边区首次参军热潮。三、第一梯队打皂河1939年4月间,受日军招安的土匪王振铎、李家鼎部五、六百人,打着“徐海民团”的旗号,进驻皂河。这伙匪徒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叶可泽侦察好伪匪兵力部署,星夜赶往岠山向南进支队第一梯队长李浩然汇报,并提出作战方案。随后,叶可泽向导一梯队并联络地方自卫武装,一举把王振铎的“徐海民团”赶跑,缴获大量物资,当场处决一批汉奸,为睢宿人民除了大害。而后,叶可泽联合地方自卫武装,在庙庄成立“邳宿睢抗敌自卫团”。叶可泽任团长,下辖4个大队,约800余人。同年6月,皂河日伪军到苗圩村抢粮,叶可泽率自卫团一部在黄河故道设伏,伏击日伪军,夺回全部粮食,归还农民。四、坝窝伏击战1939年10月,叶可泽领导的邳宿睢抗敌自卫团改编为陇海南进支队独立团,彭柏华任团长,叶可泽任副团长,吴云培任政委。11月,独立团在坝窝村(现属王官集)驻防。当天获得情报,宿城日军配合皂河日伪军100余人,分乘4辆汽车,将往王官集一带扫荡。政委吴云培与国民党睢二区长王保华联合,决定采取联合行动,在坝窝设伏,袭击日军车队。次日黎明,独立团就做好战斗部署。下午一时许,敌4辆汽车驶到黄庄西头,离坝窝大豁口只有100多米。这时政委吴云培喝令一声“打”,噼哩吧啦一阵排子枪,毙伤日伪军多名。接着,独立团抢占黄河大堤。敌人疯狂地与我争夺,激战至下午二时许,我独立团向西北方向转移。敌占领大堤后,把坝窝村十几户人家的草房全部烧光。这次战斗,大大鼓舞了睢宿人民的抗战情绪,对发展睢宿抗日武装,建立睢宿民主政权,起到一定作用。这次战斗之后,独立团随苏皖纵队南下皖东北,编为河北大队,武志伟任大队长,叶可泽任副大队长。五、睢二区抗日民主政权建立1940年春,睢二区委研究决定:由区委委员王保金做他族兄王保华的统战工作。王保金经常向王保华讲解共产党的抗日政策,要求他站在共产党一边,携手抗日。可王保华思想顽固,听不进半句。王保金见软说不行,强行将睢二区区队改编成人民抗日军队,睢二区政府改组为人民政府。王保华慑于形势,被迫交出政权和随身携带的一把盒子枪,只身逃往徐州。1940年6月,睢二区抗日民主政权宣告成立,区长兼区队长王保金,副区长杨新。二区初辖太康、涤尘、东藩等乡。第七章&& 战胜困难,坚持斗争,巩固发展根据地[194011~194212]&第一节&& 根据地的严重困难局面〖1〗&一、国民党顽固派的投敌反共活动1941年和1942年,是世界法西斯势力最猖獗的时期,也是中国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那时,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把中国变为它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后方基地,梦想迅速灭亡中国,因此,一面向国民党诱降,一面集中其侵华日军的百分之六十四和几乎全部伪军,对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而日本帝国主义的诱降策略,又正适应蒋介石的需要。他们认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是他们对内独裁、对外妥协的最大障碍,只有联日反共才能实现其独裁目的。因而,国民党顽固派一面调遣几十万大军包围封锁解放区,一面指使大批高级将领率部投敌,充当伪军,与日军勾结进攻解放区。在这种形势下,国民党宿迁县地方军政人员,从1940年冬至1942年,便陆续与日军勾结,纷纷向日军投降。宿北五、六、七区国民党区长臧蕴峰、马子众等人,摇身一变为伪区长或伪区团长。原打着抗日旗号的地主、土匪武装,也随着国民党的投降活动,公开或隐蔽地与日军勾结起来。自日“皖南事变”之后,日伪顽的勾结更加紧密,反共反人民活动也更加猖獗,一次又一次地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的“扫荡”。二、日伪顽对根据地的疯狂进攻1941年初,匪首高孝堂接受日伪政府委任,充当伪八区区长兼区团长。仗其有百余人枪和十多匹马队,向宿迁抗日根据地扩张,推行伪化政策,强征粮草,摊派捐款,常以“通八路”为名,抓人严刑拷打,勒索钱财,甚至活埋枪杀,被杀害群众数十人,强占民女数十人,人民恨之人骨。八区伪化后,致使宿东根据地缩小一半。宿迁县党政机关一度转移到大兴、丁嘴一带游击区办公。同时也割断了县委、县政府与宿北的联系,形势十分严峻。2月10日,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任命李凤如(又名李烈)为宿迁县长。李到任第二天,就委任仰化集恶霸地主朱迭岩为宿迁二、八区主任,又把县常备队长葛一山手下30多人枪揽在怀里,梦想依靠这股反动武装,在仰化集一带打开局面,开辟地盘,镇压抗日革命力量。25日,李凤如、朱迭岩率部突袭卓庄(现属仰化保祥村),捕去抗日自卫队长卢德印、副队长张振亭以及队员卢德广、卓德金等,在仰化集西门外,活活铡死。当地人民群众,对敌人的残暴行径,无不切齿痛恨。李凤如在仰化徐油坊修筑据点,扩充武装,抓人罚款,制造白色恐怖,对我宿迁根据地向南发展,造成很大威胁。2月16日,叛徒程安鼎与地主陈大毒虫勾结伪二区区长曹善同偷袭宿迁二区区署。县民运科长兼二区区委书记董文蔚、区长鲍子和、警卫员鲍良久壮烈牺牲。区队枪支被收缴,队员逃散。区队长卢元振带少数随从到仰化集投靠国民党李凤如。这时,二区情况异常紧张。县委当即决定重建二区区署,委派马爱亭为二区区长,任鹏志为区委书记,重新发展武装,坚持斗争。同年6月,二区区署再次遭国民党泗阳常备旅王光夏部袭击,区委书记任鹏志等5人牺牲,后由臧大全接任二区区委书记。日,日本宪兵队以搜捕共产党人为名,实行全城大逮捕,先后捕去肖天鲁、张健吾、施心泉、罗式银(女)等学校教员以及机关伪职人员40多人,将其关押在宪兵队牢房里。经过40天严刑逼供,株连70多人,肖天鲁等被折磨致死。后日军伪造证件,将李翰、叶靖远等18人,经徐州宪兵队解往济南杀害。次年1月,宿城日军推行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一面对敌占区人民残酷压榨,一面加强对解放区的经济封锁与军事骚扰。后又分区实行“治安肃整”计划,即以军事进攻,巩固已建据点,增设新据点,向外扩大伪化,企图达到全面控制及全部伪化的目的。由于日伪顽的军事进攻,政治迫害,经济封锁,致使我根据地缩小,人口下降,生产遭受严重破坏,财政经济和军民生活都发生极大困难。&第二节&& 坚持团结抗战粉碎伪化阴谋&一、加强党的统战工作在抗战进入严重困难时期,中共宿迁县委为了广泛发动群众,坚持敌后斗争,在“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总方针指引下,从团结的愿望出发,一面加强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一面积极争取各阶级、各阶层的人民群众参加抗日。(一)实行“三三制”政权“三三制”政权,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这种政权在人员分配上,是由共产党员、无党派人士和开明士绅各占三分之一而组成。它代表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中等资产阶级及开明士绅等各方面利益的政权。其实质则是一切赞成抗日、拥护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反对汉奸和日本侵略者的民主专政。党为了集中一切人力、物力、智力实现抗战的胜利,在全国各根据地普遍进行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一面在各级政权中实行民主选举制,选举三方代表进入政权机构,实行民主管理;一面召开各界代表及士绅会议,成立参议会,广泛听取批评和建议,力求把政府工作做得更好,从而达到精诚团结、共同抗日的目的。由于在各级政权中都有共产党员、无党派人士及开明士绅代表,他们代表着各阶级利益,因此抗日民主政权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即使在抗战处于艰苦时期,民主政权也能在群众中站稳脚跟。(二)争取开明士绅参加抗战工作宿迁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后,始终坚持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发动和组织地方各阶层爱国人士参加根据地的抗日活动,并于1942年1月成立宿迁县参议会。蔡贡庭、马爱亭、王希一先后任参议长,李明甫任副参议长。参议会积极参与各种抗日活动,协助党和政府开好各界人士代表会和座谈会,宣传抗战形势和党的各项政策,统一思想,团结抗战,发动全县开明士绅为抗战开展拥军优属、救灾募捐、减租减息、自动献枪等活动。八区开明士绅陆祥甫、吴海门、李明甫等人,在马爱亭、蔡贡庭等人启发帮助下,认识到抗战的光明前途,增强了对共产党的敬仰和信赖,衷心拥护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为发展抗日武装、建立人民政权作出一定贡献。在宿迁县抗日民主政府初建时,人力、财力、物力都很困难,他们带头献枪、献粮,支援抗战。1941年夏,为伏击匪首高孝堂部,八区区队40余人潜伏在李明甫家中,他不仅保证区队人员安全,还特地杀了一头猪,慰劳战士。他为这次伏击战的胜利,作出特殊贡献。后在参军运动中,他动员继子李少明参加革命工作,动员当地青年参军,亲自为新战士戴红花、牵毛驴,革命热情极高。二区参议员刘兰波,把保家枪支献出支持抗战。在他带动和影响下,全乡献枪近30支,比原任务超额50%。此外,泗宿县的蔡玉辉、睢宿边区的袁光群、王礼钊等民主人士,都为抗战作出一定贡献。当抗战进入困难时期,党积极争取他们,教育他们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心,吸收他们参加政府工作,在他们当中发展党员,把他们引导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来,这是当时党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不仅壮大了抗日力量,而且由于大批士绅和广大知识分子参加抗战工作,为抗战献枪、献粮、献钱、献计,从而推动了抗战工作的开展。(三)争取国民党人士及地主、土匪武装参加抗战日军残暴行径,不仅侵犯基本群众利益,也侵犯了一部分国民党官员及地主、土匪的利益。他们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也日益加深。这为争取他们参加抗战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解放区军民对敌斗争的胜利和根据地不断扩大,使他们看到共产党真心实意为国为民,完全可以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抗战的胜利。这就为争取他们参加抗战提供了重要前提。原国民党宿迁县党部执行委员沈凌霄、睢宿边区的国民党睢二区区长王冰如,在党组织教育帮助下,先后都参加了抗战工作,并作出一定贡献。骆马湖土匪武装周维俊部、宿迁伪保安队大队长王某,在抗战中,始终与共产党地方政府、军队保持联系,并配合抗日武装打击敌人。在这一时期采取多种形式争取各阶层人民参加抗战,收到了积极效果。实践证明,哪里统战工作做得好,哪里的革命就发展;反之,革命就要受到挫折。二、积极发展地方军与民兵宿迁县沂河大队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初建时仅20余人,至1941年底已发展到280余人,在邵店以南、大兴集以东一带活动,与敌人的伪化阴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并取得卓著成绩。据统计,沂河大队在1941年中,与日伪作战一百余次,缴获平射炮2门、轻机枪3挺、长短枪近200支,击毙日军35名、伪军147名,俘获伪军107名、土匪69名。战绩表明:地方军的军事素质和战斗力均有显著提高,成为宿东根据地人民反伪化斗争的重要支柱。1941年5月,中共苏皖区党委改为淮海区党委,专门领导淮海区工作,金明改任淮海区党委书记。宿迁县委领导机构也作了调整,原县委书记李铁民调沭宿海中心县委任民运部长,晁福祥接任宿迁县委书记,并决定由县委委员王子鲁、张渐摩等人组成宿北工委,以便开辟新区,从东西两面包围被伪匪高孝堂伪化的宿八区。9月,宿北工委书记王子鲁在沂河区联合徐玉珍部30余人枪,正式在庄林场成立“宿北马陵大队”,徐玉珍任大队长,王子鲁兼任政委。开始下辖一个中队,后发展为三个中队,约有300余人枪。这支武装成立后,转战于宿沭边区,与敌人展开反伪化斗争。同时,县委积极发展民兵组织,尤其是1942年夏,普遍贯彻执行减租减息以后,大多数农民提高了觉悟,他们积极报名参加民兵,从而为民兵组建与发展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当时,宿迁、宿北、泗宿等抗日根据地均建立了民兵组织(即农民自卫军),形成县有总队、区有大队、乡有中队、村村有民兵自卫队的大好局面。在抗日战争中,民兵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敌人“扫荡”时,他们组织群众坚壁清野,掩护群众安全转移;在敌人“蚕食”时,他们带领群众打狗、破路、拆毁敌伪据点;在敌人“清乡”时,他们秘密处置汉奸,深入敌后,了解敌情,散发传单,开展政治攻心战,并积极配合主力军作战。他们为主力部队送情报,作向导,送子弹粮草,是主力军的得力助手。不打仗时,同群众一起参加生产,积极地为战争创造物质条件。因此,宿迁各根据地党委一直十分重视民兵建设工作。每年都要吸收一批青壮年参加民兵。上升一批,发展一批,保持民兵数量的相对稳定,使之成为宿迁人民抗日的一支重要武装。&第三节&& 抗日、反磨擦斗争的重大胜利&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蒋介石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宿迁的日伪顽匪也相互勾结,妄图把新生的抗日民主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李凤如在仰化集一带捕杀共产党人,制造白色恐怖;高孝堂抢占邵店,伪化了八区,控制了宿沭公路线;二区区署被敌摧毁,董文蔚、鲍子和等遇害,区队长卢元振投靠李凤如……。宿迁县委、县政府机关和沂河大队,一度被迫跳出圈外活动。为了摆脱困境,县委决定与主力部队联系,请求援助。同年3月2日,由马爱亭派遣打入国民党宿迁县长李凤如内部的陈展(即杨学忠),到泗阳向新四军九旅旅长韦国清报告,并向导主力,发起徐油坊战斗。徐油坊位于仰化集西北二里,是李凤如的指挥所,外有铅丝网,内有土圩墙,东南西北两角各有炮楼,并有一个机枪班守卫。当天夜半,九旅一部发起攻击,激战至次日午时,摧毁据点,当场击毙国民党宿迁县长李凤如,生俘“剿共”司令高白恒及其以下官兵100余人,缴获长短枪130余支。徐油坊一战,威震宿东。国民党顽固派在宿迁地区挑起的反共高潮被粉碎了。地主豪绅的嚣张气焰,也大为收敛,从而缓和了宿东的紧张形势。之后,县委收编李凤如部为沂河大队第三中队,中队长徐玉珍,指导员陈展。日,宿城日伪军配合伪八区东挺大队计200余人,向宿迁根据地保安圩进犯。当日凌晨,日伪军抵达保安圩西半里老张圩。保安队获悉敌情,乡长张用修一面安排群众向东南转移,一面带领乡队、民兵,架起子母炮、巴狗炮、洋台炮,凭圩拒守,严阵以待。一群敌兵猫腰托枪向圩跟冲来,圩内枪炮齐鸣。当场就有几个日伪军倒在前沿阵地,余敌惊恐万状,退回老张圩,一时形成两圩对峙。打退敌人第一次进攻后,八区区队长张萌堂率一个小队来到保安圩。他把乡队、民兵重新部署,分工把守。县大队(原沂河大队)闻讯也赶到保安圩附近老新庄,奉命在赵庄设伏的八区区队副刘维峰,当听到保安圩枪声,率20余人来支援,在老张圩西与八区区队汇合,把30多名战士组成3个战斗组,分三路向老张圩之敌发起进攻。由于敌强我弱,打得非常艰苦。在敌人机枪疯狂扫射下,董长友睾丸被打伤,血水漫湿裤子,还咬着牙坚持战斗。区队副刘维峰被敌弹击中太阳穴,左眼球脱出眼眶,由王成吉等人背下火线,向老先庄转移。正午时分,我县、区、乡队民兵约200多人,从四面向老张圩发起猛攻。敌人惊慌失措,两次放出通讯鸽子向宿城日军求援,均未能得逞。鬼子害怕夜战,于是在北圩山上放起烟幕弹,趁着烟雾向北逃窜。县、区、乡队民兵奋起追击,枪声、炮声、军号声、喊杀声汇成一片,日伪军遗尸遍野。此役之后,宿城之敌轻易不敢东犯,从此,又沟通了二、八区的联系。宿迁根据地的斗争形势开始好转。同年10月16日,陈毅代军长亲自指挥新四军第二、三、四师各一部,发起程道口战役,并取得胜利,从而沟通了淮北、淮海的交通,也为宿迁根据地向南发展提供了条件。11月5日,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在宿迁八区区队配合下,一举拔除郡店伪据点,毙伪军6名,俘140余人,缴获机枪1挺、步枪130多支,战马10余匹。匪首高孝堂率残部逃回老家山庄,八区解放。10日,宿迁县抗日民主政府回邵店一带办公。县政府在八区先后恢复13个乡镇政权,重新组建八区区署,张萌堂任区长,崔智任区委书记。&第四节&& 宿迁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1942年春,县委、县政府为了巩固宿迁抗日根据地,在二、八区各乡保中组建农救会、工救会、妇救会、姊妹团、儿童团各种群众抗日团体。同时,扩充地方武装,将八区区队改为长安大队,井在八区组织邵西、路北、人和、上庄4个联防队,由各乡乡队集中起来作为脱产武装,从而加强对敌斗争力量。联防队日夜站岗放哨,活动在边缘区,征收公粮,打击奸商,既保护了根据地的安全,又保证了军需民食。夏收之后,县委又贯彻执行了“二五减租”法令,在中心区初步开展了减租减息斗争,使一部分农民获得经济利益,改善生活,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掀起了抗日生产的新高潮,使宿迁抗日根据地不断巩固与发展。同年6月,遵照上级指示,宿迁县重划区乡,并决定以地名命名区名,共设大兴区(原二区)、邵店区(原八区西北部)、泰山区(原八区东南部)、陇集区(由泗沭县划入)、新店区(原七区)、堰头区(原六区)、骆马区(原五区),计7区66个乡镇。一、中共宿北县委成立1941年5月,宿迁县委决定以县委组织部长王子鲁、宣传部长张渐摩等人,组成中共宿北工委,重新开辟宿北。之后,王子鲁等便以六区四明乡为基地,以“反对维持,保家自卫”为宗旨,利用宗教形式,在群众中组织“佛教会”,借以开展反伪化的斗争。不久,佛教会员就发展1000多人,推王天民为会长。王天民在佛教会员中,筹集枪支,组建一支佛教会武装,计30余人,编成一个中队,王如光为中队长。接着,王子鲁等人又在棋盘镇一带,成立联庄会,发展农民武装100多人。联庄会在王如光、朱大公带领下,先后摧毁了伪和平乡公所和伪棋盘镇公所,缴枪30余支。佛教会武装和联庄会,赶走了伪六区区长张子衡,开辟了敦化乡。接着又摧毁16个伪乡镇政权,从而粉碎了敌人伪化宿北的阴谋。宿北五、六、七区建立了人民政权。五区区长张九峰,区委书记朱荣昌;六区区长汪益之,区委书记王子鲁(兼);七区区长晁历坡,区委书记张渐摩(兼)。1941年秋,国民党二十六支队骚扰宿北,接着日伪军又“扫荡”大冲,宿北形势再度恶化。年底,宿北工委书记王子鲁派人到淮海地委,要求主力部队支援宿北。新四军教导五旅一部,在旅长梁兴初率领下,于1942年初进驻宿北。1月23日夜,教导旅在马陵大队和沂河大队配合下,长途奔袭二十六支队驻地马新场。由于该部机枪班班长陆永礼率士兵起义,并配合作战,因而迅速将敌击溃,俘30余人,缴重机枪1挺、长短枪30多支,缓和了宿北的形势。3月,新四军教导旅一举拔除伪龙泉沟据点,解除了宿北的危机,使宿北有了以金李庄为中心的一小块根据地,在此情况下,宿迁县委决定建立宿北抗日民主政权。4月18日,宿迁县政府在宿北筛子镇召开五、六、七区行政扩大会议,正式宣布“宿北行署(办事处)”成立,汪益之为行署主任,臧大全为秘书,下辖五、六、七区。在宿迁县委领导下,坚持宿北的抗日斗争。5月,新四军独立旅一部,对国民党二十五支队张凤文等势力进行打击,一举收复了堰头、双庄一带18个村镇,进一步巩固了宿北根据地。8月,国民党宿迁县保安团及二十五、二十六支队,纠集1000余众,坐镇堰头,向棋盘、大刘墩一带进犯。宿北马陵大队配合宿迁沂河大队对敌英勇还击,五战五捷,打死打伤敌人80余名,俘敌12名,从而巩固了宿北根据地。1942年10月,淮海地委又派来一批干部充实宿北领导机关,并决定将宿北工委改为宿北县委,李广仁任县委书记,王子鲁为县委副书记。从此,宿北脱离宿迁,单独设治。二、运河特区建立1942年夏,为了解决淮北、淮海两区的交通,进一步控制运河线,华中局决定:在宿迁、泗阳两县城之间沿运河两侧狭长地带建立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这就是“运河特区”,属淮北区党委领导。特区区委书记高峰,副书记兼宣传部长李晨,组织部长罗代周,敌工部长刘逸奇,秘书戴岳。特区办事处主任由高峰兼任,戴岳、马爱亭为副主任。陈静尘为特区参议会参议长。特区下辖5个区,即运河以南的陈圩区、占城区;运河以北的双河区、大兴区、程道区。当时特区的范围,即以宿城至大兴、丁嘴的公路为界,路南属运河特区,路北属宿迁解放区。特区东邻泗沭县,北靠宿迁,南抵泗阳,所辖夹百里运河交通线。特区建立后,区党委首先建立各级党的组织和抗日民主政权,发展壮大抗日人民武装力量。特区建立警卫营,营长郭从戎,各区、乡也都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区有中队、乡有小队,并建立了农、工、青、妇等抗日群众团体。在反伪化斗争中,多次粉碎导淮、林宫渡、熊码头、史集的日伪军骚扰进犯。对阻碍开辟工作的地方恶霸势力,及时发动群众,对其开展斗争。仰化集大恶霸朱棣华,民愤极大,区委研究决定后,将朱处死。仰化集一带群众拍手称快。后又镇压了大兴镇国民党镇长,改变了大兴镇一带的斗争局面。特区区委又发动群众,发展生产,支援战争,开展减租减息运动,从而有效地巩固了运河特区根据地。三、泗宿边区的巩固与发展1941年8月,泗宿县党政领导成员作了调整,县委书记石立志,县长狄克东。下辖潘山、闸塘、归仁(时属宿迁境)、金镇(时属泗阳)、朱湖、重岗、刘圩(时属泗县境)等7个区。同时成立“泗宿县大队”,又称三大队。李秉枢任大队长,雁平任政委。同年11月,陈毅到淮北主持召开党政军负责干部会议。他在报告中就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群众运动、扩大根据地等问题作了详细指示,为淮北苏皖边区人民的抗日斗争指明了方向。会后,泗宿县委根据淮北区党委指示,在全县范围内进一步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在“双减”斗争中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建立乡村基层政权。1942年春,在减租减息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县、区、乡先后成立了农、工、青、妇等抗日群众团体。在同级党委和县联救会领导下,积极开展抗日活动。各区、乡、村普遍成立民兵自卫队,区有大队、乡有中队、村有小队。各村都有儿童团,协助民兵站岗放哨查路条,为维护社会治安发挥重要作用。同年秋,泗宿县县区两级政权分别成立了武装委员会(简称武委会),负责领导与组织训练民兵自卫队工作。当时全县有民兵自卫队6000余人,实行兵民结合、劳武结合,配合主力部队作战,维护社会治安,成为根据地的一支重要武装。同年冬,我主力粉碎敌人33天大扫荡之后,泗宿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发展。四、睢宿抗日根据地的形成1941年冬,胡觐如出任国民党宿迁县长,县府机关驻杨集(现属蔡集)一带,当时,杨树人任国民党一区区长,并积极组建县警卫连和一区区队。1942年初,胡觐如和刘子声因争夺宿西地盘而发生冲突,胡觐如出逃。不久,韩德勤委时亚武出任宿迁县长。时上台后积极扩充实力,陆续组成3个大队和1个独立连、1个警卫排,活动在宿西海郑公路南北及宿南洋河一带。时亚武、刘子声以宿城为依托,成为日伪军的宿西屏障,与共产党领导的睢宿边区政权对抗。在睢宁方面,国民党特工王腾霄在高作镇附近组织挺进队,国民党睢二区区长马子龙盘踞高作南史墩一带。由于日伪顽共同反共,对睢宿边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发展与巩固,造成严重困难。自1940年6月,睢二区国民党区长王保华出走后,睢二区人民政权即建立,所属只有几个乡。中共睢二区委这一时期的交通工作做得卓有成效。在睢宿边区政权未建立之前,八路军主力部队就常经过睢宿边区往返淮北山东之间。是年6月,江华率苏皖纵队司令部回山东,在一个黄昏由宿南蔡乱庄出发,夜经张旗杆、沙集东、杨集、王官集附近,天明后过朱海废黄河,驻王马路一带休整,后转入邳睢铜根据地去山东。这条交通线多在睢宿边区范围之内。少数党政军人员过往,多由便衣武装交通员护送。如王官集西北叶营子交通站站长叶继伦领导的小股便衣武装交通员,主要就是担负这项任务。睢二区政权建立后,一般改由区队护送。在这条通道沿线,党组织还争取伪军政人员,掩护我来往人员通过。如苏皖纵队北上山东,至沙集北大寺村遭民庆乡伪乡长陆永卫乡队武装袭扰,损失颇重,由纵队四科科长叶可泽与杨集崇义乡伪乡长杨波元联系,由杨亲自带人把我军护送到王官集南,沿途未遭麻烦。1942年初,日伪军向邳睢铜地区“蚕食”、“扫荡”,环境恶化。睢二区区委、区署、区队转移到废黄河以北,依托邳五区新工堰、王马路一带,向废黄河以南开展隐蔽工作。这时,睢二区委遵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在王官集一带争取一些上层进步人士,如袁光群等人与共产党合作,取得一定成绩。同年冬,中共邳睢铜地委实行精兵简政,撤销县建制,地委直接领导区。年底,邳睢铜地委遵照淮北区党委指示,为阻止王仲廉部队东进,决定打通邳睢铜与淮北军区的通道,在睢宁和宿迁之间,建立一个相当于县级政权,这就是睢宿工委。吴云培任工委书记,吴献贤任副书记,韦荣环任组织部长。次年3月,赵卓如接任工委书记。同时成立工委办事机构“睢宿督导室”,赵卓如兼主任,王保金为副主任。同年秋,在睢二区队基础上组建睢宿大队,王保金任大队长,冯景猷任副大队长,宋康谷任大队政委。至此,睢宿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第八章&& 为争取抗战形势的根本好转而斗争[194210~194312]&第一节&& 反“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苏宿迁地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