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荔湾区地图荔湾电子综合市场还有没有天光虚

您所在的位置:
广州最古老天光墟有百年历史:商品九成假古董
&&& 广州天光墟,相传古已有之,承载着一种渐行渐远的广府味道,在城市的夹缝里延续至今。天亮前,墟在叫卖声中苏醒;天亮后人作鸟兽散,在车水马龙的闹市里不着痕迹。这里有从几元一盒的剩菜残羹,到数千上万元的明清古玩,丰俭由人,雅俗共赏,有人为生计而来,也有人为爱好而摸黑淘宝。几百万元可以换来一屋假古董,10年时间也可以淘出一家古旧书店。行家说,这是天光墟特有的&公平&。
&&& 西门口:5元一双鞋 2元一盒饭
&&& 种类:食品、服装、杂货
&&& 时间:每天凌晨2:00至早上7:00
&&& 凌晨5时,记者现场探访发现,天光墟里的食品价格低得出奇,货品上的正规店铺价签显示,当中不乏一两折出售的便宜货:13.5元的喜士多锦绣肉丁盒饭现卖2元,3.8元的嘉顿瑞士卷现售1元,15元的黄豆酱降到2元。
&&& 填饱肚子后,还可以在这里装扮一下自己。时近黎明,10多辆三轮车便会停靠路边,旧衫堆满一地,成行成市的上百米阵势,冬装5元/件起,夏装3元/件起,球鞋5元/双起,论斤卖的批发价则更低廉。以二三十元打点全身行头的街坊大有人在。然而一条开价10元的运动裤,不但裤袋发霉变黄,裤脚上还残留着暗暗的血迹。
&&& 30元一辆的簇新自行车,内胆还残留着几粒米饭的半新电饭煲&&天光墟的杂货便宜得让人咋舌,买卖&老鼠货&已是公开的秘密。
&&& 揭秘:
&&& 太平间的旧衫 垃圾桶的饭菜
&&& 记者现场所见,锦绣肉丁盒饭贴着喜士多便利店的标签,显示保质期是前一晚的10时59分,过期了6小时;瑞士卷食用期限在28天前;而有效期至2012年9月的黄豆酱,更已过期一年半。喜士多长寿东店店员潘先生毫不讳言地表示,天光墟的低价饭盒&有可能是&黑心商家&从垃圾堆里拣出&。至于按斤买卖的肉菜,知情者梁先生指着天光墟后方的宴会酒家,道出内情:&人民路和中山路附近餐馆林立,不少客人们吃剩的菜肴,会汇聚到这儿,分拣后便宜卖。&
&&& 二手衣裤的秘密则在数百米外&&龙津东路欧家园小区一带。有杂货店主告诉记者,废品回收站、垃圾填埋场、洋垃圾,甚至贼赃和太平间等,都成了二手衣物的来源。卫生问题可想而知。
&&& 这是一条渐成气候的生意链,在中山七路和龙津路一带,还分布着几处旧货储藏点和中转站,分拣打包后,样式较好的流入天光墟。
&&& 文昌北路:
&&& 一个世纪的&鬼市&传奇
&&& 种类:古玩
&&& 时间:每天6:00至8:30
&&& 文昌北路&鬼市&是广州最古老的天光墟,起源众说纷纭,有说在明清,也有说在民国,追根溯源至少一个世纪前。
&&& 10年前,这里逢周二清晨开墟,每周一晚上,地摊主人们会先来划定地盘,待翌日清晨5时回头来摆摊。早上8时过后,城管人员上班巡视,摊主们便自觉收摊四散。近几年,&每周一墟&渐发展成&每日一墟&。据说在最兴旺的年头,就连欧美日等地的淘古者也慕名而来。
&&& 大约3年前,逢源街城管部门为流动商贩划出临时疏导区,设置近300个地摊。如今,在传统的天光墟之外,这里每天白天都有统一管理。&入场费400元,月租300元。&来自浙江的小牛在老乡的介绍下,今年南下入行,随手拿起摊档里的一个盘碟花瓶,真假莫辨。
&&& 揭秘:
&&& &造古&产业链 民居成作坊
&&& 广东省收藏家协会陶瓷专业委员会主任黄明浩说,文昌北鬼市里,起码九成是&假古董&,只有行家才有望在赝品堆中十里挑一。
&&& &每天清晨,一车车的陶瓷器皿就从这里出厂,拉到路边骗人。&翁先生是文昌路的老街坊,其祖屋所在的幸福直街,如今的不少老房子已经或卖或租,成为古玩贩子们的常驻地,更有不少被用作瓷器&造古&作坊。
&&& 黄明浩向记者介绍了&造古&的产业源头:早在10多年前,瓷都景德镇的火车站对面,就有一条&仿古村&。绵延两公里的村落,年年月月以&造古&为生计。
&&& 海珠中路:
&&& 1976年《广州日报》10元一份
&&& 种类:书籍、邮票、古币
&&& 时间:每周六5:30至9:00
&&& 每周六清晨5时30分左右,一列自行车、电动车、小车、面包车等会陆续在海珠中路边排开,车上是数量不等的古旧书刊。此时,早守候一旁的摊贩们一拥而上,说是帮忙卸货,实质是要抢在前头,好从旧纸堆中挑出值钱的宝贝。在旧书业内,掌握第一手货源的批发方属于&一线&,摊贩则属&二线&,作为一个中转角色,以天光墟为倒卖根据地。
&&& 上周六6时许,贯通海珠中路和光塔路200多米范围里,近百个地摊前人头簇拥。从清代民国的线装书到上世纪90年代的彩色画册,这里的旧书刊种类繁多,却鱼龙混杂。浩天古旧书店店主吴浩指着一份真品的《广州日报》,出版于日,一张4版,泛黄纸张上的红字油印依旧鲜艳清晰。摊主要价10元,并声称按行规是10年翻一倍价钱。
&&& 探源:
&&& 炒卖知识的远去年代
&&& &北有报国寺,南有海珠中。&这个一度闻名全国的天光墟,经历却一波三折。
&&& 改革开放初期,形成了最初的书籍炒卖市场,那时新华书店的古典文学和外国名著等新书一上架,半天就被抢购一空。
&&& 上世纪80年代,北京路青年文化宫前有一个二手书籍和邮票等文化产品的地下市场。不久后,有识之士在不远处的中央公园租下场地,买卖二手纸类制品。2000年前后,政府将公园收归改造,建成如今的人民公园,跳蚤市场分流至应元路和海珠中路两处,天光墟才成气候。
&&& 荔湾路:
&&& 电子发烧友的专场
&&& 种类:电子元件、二手电器
&&& 时间:每周五10:00至17:00
&&& 这里曾是著名的电子夜市,逢周四凌晨开墟,数百摊位摆满荔湾路加油站旁的过千平方米空地。随着管理介入和买卖习惯的改变,天光墟近年成了白天墟,地点挪到大马路边。
&&& 这个电子发烧友的专场北起新大新商场,南至广利宾馆路段,占据着荔湾路一侧的300米人行道。周五中午1时,墟市正旺,从1元5粒的劲量电池、20元一部的黑白手机,到500元一套的监控设备、2000元一台的进口打印机,卖尽高中低端的普及产品,吸引不少上年纪的大叔大婶。而电子元件和电器配件等专业商品,则主攻内行买家。
&&& 路边,七八辆小车沿人行道排开,大部分是小面包车。车主打开后门或尾箱,展示里面的二手电器。从车牌看,这些车辆主要来自广东省各地,其中一辆赣G牌照的更似从江西远道而来。
&&& 探源:
&&& &洋垃圾&曾是时髦名字
&&& &大家都知道,这些就是所谓的&洋垃圾&。&研究广州天光墟发展多年的80后媒体人梁立然表示,所谓洋垃圾,就是指进口的固体废物,其中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废弃电器为主。据悉,垃圾处理在发达国家的费用很高,每吨大概要几百上千美元,而运到中国,价格每吨仅数十美元。
&&&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外国的二手空调、打印机,乃至精密电子仪器等,都是让国人趋之若鹜的&舶来品&。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善,&洋垃圾&一词给人的感觉才从时髦逐渐沦落到低端,甚至肮脏。
&&& 不少打印机等设备的操作键上标注的是日文字符,电压为美国日本通用的110V的电器为数众多。在内行人眼中,这些都是&洋垃圾&的主要标识。
&&& 记者观察:天光墟 &识做&才能长做
&&& 存在多年的广州海珠中路古旧书籍天光墟,几年前曾因占道经营而被通知&不得继续摆摊&。然而时至今日,天光墟没有消失,反而越做越大。在行家们眼里,这实在是城市管理者和市场各方的长期博弈后,所达到的相互理解妥协的结果。
&&& 据摊贩们透露,广州几个具规模的天光墟,都有着类似的景象:早晨或到点,城管(车辆)按时到达现场,有的是摊贩们提前散伙,也有的是城管柔性驱赶,双方甚少发生冲突。商贩们无经营证照,更无划定的摊档位置,却在长期的并肩经营中培养了默契,少有欺行霸市和争吵打斗等市井景象。约定俗成的习惯,被视为不成文的契约。用行家的话说,&识做&才能长做,自爱是为了自保。
&&& &过去这里淘出不少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广东省收藏家协会理事陈建平曾向媒体表示,像陈列于陈家祠的光绪年间建设集资收据,陈列在辛亥博物馆的革命军指挥刀、军号等,均淘自看似在卖废品的天光墟里。
&&& 变质的食品,太平间的衣服,对于露宿者、贫困户来说是一种生存方式。露宿者张伯常睡在人民桥底,没有退休金,只能以捡破烂维生,西门口天光墟就等于&平价超市&。然而,占道、噪音、卫生等问题依然困扰着周边居民。吴浩不讳言,旧货里多有虱子,不少年轻人初逛旧书店都会左挠右挠。
&&& 广州天光墟的缘起:
&&& 西门口:古城墙遗址正是古时城郊的贫民窟,烂马路(中山七路)因此售卖廉价食品和老鼠货等面向贫下阶层的低端商品,传统延续至今。
&&& 海珠中路:至今依然是邮票和古钱币的集中买卖一条街,有着大型专业市场,路边是成排纸质古玩的档口,旧书墟因此而来。
&&& 文昌北路:数百米都是古董店铺,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各地的文物贩子都会充当&运输大队长&,将盗墓所得运到此地。
&&& 荔湾路:荔湾电子综合市场和旁边的二手电子集市雄踞多年,成为圈内无人不晓的去处,人流的聚集是天光墟形成的基础。
责任编辑:赵小静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锈钢灌装齿轮油泵』的供应商『广州市荔湾电子综合市场兴隆电器经营部』的联系方式为,0,联系人:苏信隆 &nbsp
采购助手全程服务,让厂家主动找您!
按排行字母分类:
联系电话:*
允许同品类其他优质供应商联系我窥视广州“天光墟” 月黑风高寻宝夜(组图)
云浮在线核心提示:在夜色中淘宝,电筒是发烧友们的必备工具。 摄影 巢晓 凌晨三点半的荔湾电子综合市场,人声鼎沸异常热闹,是传说中的吸引各地电子发烧友的天光墟。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巢晓 信息时报11月26日报道 “天光墟”,顾名思义就是凌晨开档,天一亮就即收档的集市
凌晨三点半的荔湾电子综合市场,人声鼎沸异常热闹,是传说中的吸引各地电子发烧友的天光墟。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巢晓
信息时报11月26日报道“天光墟”,顾名思义就是凌晨开档,天一亮就即收档的集市,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兴盛于广州西关一带的奇特景观。 传统的天光墟主要有两种:肉菜集市和古董交易市场。
80后女孩凤华回忆起天光墟时说:“我很小的时候,阿埃棠蹋┚兔刻於既ヌ旃庑媛虿恕D鞘蔽椅仕裁窗胍谷闳ヂ虿耍狄蛭阋耍抑掷嗷贡劝滋斓氖谐∫唷薄W源耍旃庑嬖诜锘哪恐芯褪恰霸纭⑵健⒍唷薄
斗转星移,随着露天街市登堂入室,肉菜集市这种老广熟悉的天光墟已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近年在荔湾路崛起的电子旧货交易天光墟;它和坚守多年的古玩玉器市场一起成为广州目前的两大天光墟。
天不亮就开市的天光墟到底卖些什么?是什么人在做买卖?记者发现电子旧货天光墟,从专业的电子配件到10元一台的手机,大多是来自美、日两国的洋垃圾。而每周一市的古董天光墟的货色鱼龙混杂,从几十元到上万元都有。
电筒照我去寻宝
凌晨3点刚过,记者在天河截停了一辆出租车前往荔湾电子综合市场。司机陈师傅一听说要去天光墟,便很好奇地问:“谁会这么早去买东西啊?”
彼时的广州城一片寂静,大街上人迹罕见,连开了夜班的士近十年的陈师傅都不知道天光墟的存在。不过,车刚到康王路口,就见马路上的车辆渐多,进入荔湾路,远远可见到荔湾加油站对面停满了候客的出租车和各式面包车,一派繁华景象。荔湾加油站旁边有一个牌坊,上面写着“荔湾电子综合市场”。这就是广州凌晨3点的闹市――天光墟,而此时刚到3点半,“天光墟”刚刚开市。
这个天光墟就在荔湾加油站后面的一块空地,空地中央搭了些小型帐篷,每个帐篷就是一个摊位,这些帐篷周边围着更多的地摊。这里所卖的绝大多数是手表、手机、CD机、电路板,甚至显微镜、马达等各式电子旧货。
这时,市场门口停了约有20辆挂着清远、汕头、东莞等地车牌的各式小货车和面包车。很多人从车上往市场里搬运货品,货物主要有三大类:各式机电设备,旧手机、MP3、相机、音响、笔记本电脑等旧电子产品;打印机、电话、传真机等办公用品。
记者粗略观察,市场有约200~300个地摊。与记者一同前来的电子发烧友董先生是天光墟的常客,他介绍,这个天光墟每周五晚到周六清晨最旺,货物以旧货为主。买家除了自用型的发烧友,还有就是从这里批发进货的二手店老板。
市场门口卖电筒的士多店老板告诉记者,因为光线不够,几乎每个买家都会自备电筒或在这里买个电筒再入场。从这里开始,记者就进入了一个电筒的世界。
云浮在线,详情请访问:/news/she/.html
[原标题:窥视广州“天光墟” 月黑风高寻宝夜(组图)]
相关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州市荔湾区地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