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州市炎陵县酒店九龙工业园区

炎陵县_百度百科
炎陵县隶属于省市,地处东南部、脉中段、西麓,东西宽50.49公里,南北长50公里。炎陵县辖5乡5镇、1个国有农场、1个社会事务管理局。炎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寝福地,曾是炎帝尝百草的地方,境内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神州第一陵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炎陵县境内保存着华南地区面积最大(10万亩)的原始森林,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达13.6万个/cm3,为亚洲第一,分布有全国面积最大的万亩杜鹃花、最原生态的高山湿地景观、名动中外的“千年鸟道”等。
炎陵县历史
因境内“炎帝陵”得名。原名。明嘉靖《衡州政府志》谓“取古酃县为名”(西汉时曾于今市区东郊置酃县,东晋时废);清乾隆《酃县志》谓今县城有酃泉,因以为名。《水经注》谓因县东有酃湖,水可酿酒而得名。
古属荆地,汉代属长沙郡茶陵县,史称“长沙茶乡之尾”。
西汉至陈为茶陵县地。隋为湘潭县地。
唐复为茶陵县地。
南宋绍兴九年(1139)为茶陵军地。
宋四年(1211)析茶陵之康乐、霞阳、常平三乡置酃县。
初属衡州,后属茶陵军。元属衡州路(府)。
1914年~1922年属衡阳道;1937年、1940年分别属第五、第二行政督察区。
1949年属衡阳专区;1952年属湘南行政区。
1954年属郴州专区,同年划安仁县云秋、草坪、大鹏三乡来属。
1959年,与茶陵县合并,1961年复置酃县,属湘潭专区。
1968年属湘潭地区。
1983年后属株洲市。
日,酃县更名为炎陵县。
炎陵县地理环境
炎陵县位置境域
,地处湖南省东南部、中段、西麓,东西宽50.49公里,南北长50公里。炎陵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4′54&至114°07′15&,北纬26°03至26°39′30&。
炎陵县地形地貌
炎陵县地形大势为东南高亢,西北平缓。最高处为,海拔2115米;最低处,洣水出境口,海拔116米,高差达1949米。地貌以山地为主,占全境的86.9%(其中低山7.15%,中低山24.8%,中山58.1%,中山山原9.85%)。此外,占7.71%,岗地1.55%,溪谷、平地仅4.3%。
炎陵县水文
炎陵县长度在5公里以上或集雨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49条,总长782公里,为之源。由八面山及其支脉控制的斜濑水,长92公里,流域面积778平方公里;由万洋山和八面山支脉控制的河漠水,长86.6公里,流域面积912平方公里,两水在汇合为洣水,长6公里,往北流入茶陵。发源于万洋山的沔水,长56公里,流域面积508平方公里,经十都、沔渡流入茶陵汇于洣水。此外还有东风河,长12.6公里,往西流入县永乐河。
炎陵县气候
炎陵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12.1至17.2℃之间,平均太阳辐射86.6至105.1千卡/cm,平均降雨量1761.5毫米,无霜期288天。气候特征为: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炎陵县自然资源
炎陵县森林资源
炎陵县山地面积25万公顷,其中林地17万公顷,人均近1公顷,是湖南省的重点林区县之一。主要以松杉为主的活立木蓄积量640万立方米;楠竹1.2万公顷,蓄积量3100万根。主要林副产品有竹笋、松脂、山苍籽、桐油、茶油等。[2]
炎陵县水电资源
境内三大水系水能储量达32万kW,可开发储量24万kW,现已开发装机10万kW,年发电量达5亿kW/h以上。[2]
炎陵县矿产资源
炎陵县主要金属矿产有钨、金、锑、稀土,非金属矿产有萤石、钾长石、高岭土、石灰石、花岗石、石英、辉绿岩等。其中离子吸附型稀土储量(金属)400万吨;辉绿岩储量20万立方米以上。现已开采的有钨、金、稀土、萤石、花岗石、等。[2]
炎陵县生物资源
炎陵县药材资源丰富,久负盛名。县内有植、动物中草药1310种,蕴藏量8000吨。其中,野生中草药植物隶属264科、665属、1199种,占全省药用植物种类的46.12%,属全国重点药物品种166种,药用新中草药30余种。
炎陵县有各类种子植物1500余种,蕨类植物200余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40余种;有各类野生动物12纲(不含昆虫)、40目、92科、244种,其中脊椎动物5纲、3目、78科、211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29种。[2]
炎陵县人口民族
2014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0.22万人。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19.3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4万人,农业人口16.15万人。人口出生率17.05‰,死亡率4.34‰,人口自然增长率12.71‰。人口年龄构成中,18岁以下、18-35岁、35-60岁、60岁以上人口分别占19.5%、23.2%、39.7%、17.6%,与上年比较,18岁以下人口比重提高0.7个百分点,18-35岁人口比重下降0.9个百分点,35-60岁人口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60岁以上人口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3]
炎陵县是典型的杂散居民族地区,有瑶族、畲族等16个少数民族。[4]
炎陵县行政区划
2015年,根据炎陵县乡镇区划调整方案,霞阳镇、三河镇成建制合并设立霞阳镇。鹿原镇、东风乡成建制合并设立鹿原镇。中村乡、龙渣瑶族乡、平乐乡成建制合并设立中村瑶族乡。撤
九龙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
销沔渡镇、石洲乡,设立新的沔渡镇;本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炎陵县共减少5个乡级建制,
炎陵县现辖、、、、5个镇,、、、4个乡及,总面积2030平方千米,总人口20.22万人。[1]
炎陵县经济
炎陵县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55.2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5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29.07亿元,增长11.5%,其中工业增加值25.83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18.48亿元,增长12.9%,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分别增长1.5%、9.8%、6.7%、11.2%和7.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325元,增长12.96%。
 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6:52.7:32.7调整为13.9:52.6:33.5。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8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6%,较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9%、52.8%和41.3%。
炎陵县二、农业
  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46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农业产值4.90亿元,增长3.4%;林业产值2.95亿元,增长4.2%;牧业产值2.66亿元,增长4.9%;渔业产值0.12亿元,增长4.9%;服务业产值0.82亿元,增长9.0%。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5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6%;棉花种植面积0.002万公顷,与上年持平;油料种植面积0.216万公顷,增长3.85%;蔬菜种植面积0.306万公顷,增长3.73%。年未茶园面积0.042万公顷,果园面积0.403万公顷。  全县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长1.6%,棉花产量与上年持平,油料产量增长5.52%,茶叶产量与上年持平,水果产量增长33.27%,蔬菜产量增长9.72%。猪、牛、羊肉类产量增长13%,禽蛋产量增长1.85%,水产品产量增长9.6%。
炎陵县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规模工业企业84家,比上年增长7.7%,其中亿元产值企业22家。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5.83亿元,增长11.5%,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24.06亿元,增长11.6%。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3.2%。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7.9%,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3.1%。工业拉动GDP增长5.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7%。  全县规模工业统计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发电量8.81亿千瓦时,增长1.6%;纱4.92万吨,增长3.3%;水泥14.34万吨,下降35.0%;人造板26.94万立方米,增长1.5%;玻璃纤维2.02万吨,下降2.6%;混合饲料4.57万吨,增长94.3%;铁合金0.82万吨,增长3.7%。  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收入79.22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实现利润总额2.12亿元,增长0.9%;资产利税率达21.5%,提高0.8个百分点。  全县建筑业增加值3.24亿元,增长12.4%。资质等级建筑业总产值6.58亿元,比上年增长20.55%;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实现利润3.13亿元,增长299.79%;房屋施工面积33.55万平方米,下降9.65%;房屋竣工面积31.79万平方米,下降5.26%。
炎陵县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96.92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国有投资25.26亿元,增长66.8%;非国有投资71.66亿元,增长12.0%。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3亿元、49.54亿元、38.56亿元,分别增长23.3%、1.2%、67.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3.7亿元,增长52.0%;民生工程投资2.75亿元,增长166.5%;基础设施投资28.1亿元,增长33.3%。  全县施工项目个数288个,比上年增长12.9%。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8个,增长14.3%。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完成投资6.89亿元,占全部项目投资的比重为7.1%;在建市重点项目15个,本年完成投资6.79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0%。  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8.66亿元,比上年增长65.1%。商品房销售面积28.1万平方米,增长20.1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4.05万平方米,增长10.8%。商品房销售额10.28亿元,增长49.08%。其中,住宅销售额7.33亿元,增长26.53%。
炎陵县五、商贸、旅游和招商引资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5亿元,比上年增长12.84%。按城乡分,城镇零售额13.37亿元,增长12.8%;乡村零售额2.58亿元,增长12.9%。按行业分,批发业0.26亿元,增长9.3%;零售业11.96亿元,增长13.5%;住宿业0.35亿元,增长15.7%;餐饮业3.38亿元,增长10.5%。  全县共接待国内游客350.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33%;接待境外入境游客0.63万人次,增长1.5%。实现旅游总收入17.8亿元,增长18.51%;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7.63亿元,增长18.6%。  全县新签约项目28个,合同引资36.36亿元。合同利用境内省外资金122.8亿元,下降5.5%。实际引进境内省外资金13.4亿元,增长17%。其中,工业实际利用境内省外内资11.4亿元,增长35.1%;外资1895万美元,增长19.5%。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个,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到位资金32.2亿元,增长246%。
炎陵县六、交通和邮电
  全县公路运输总周转量2.6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5%。其中,货物周转量2.63亿吨公里,增长15%。旅客周转量0.43亿人公里,增长10%。  年末全县汽车保有量0.7681万辆,比上年增长22.2%;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0.67万辆,增长24.7%,其中,年末私人轿车保有量0.53万辆,增长29.4%。  全县邮电业务总量0.33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12亿元,;电信业务总量0.6.27亿元。年末固定资产电话用户2.26万户,增长3.01%;移动电话用户2.70万户%。
炎陵县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23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税收收入5.29亿元,增长8.3%;非税收入2.95亿元,增长23.3%。地方财政收入5.65亿元,增长16.9%。上划中央收入1.99亿元,增长3.4%;上划省级收入0.596亿元,增长15.2%。全县财政支出17.5亿元,增长26.0%。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4.11亿元,增长14.8%。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支出分别增长14.6%、15.6%、33.6%。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4.33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储蓄存款42.02亿元;单位存款18.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0.3亿元,比上年增长32.9%。其中短期贷款11亿元;中长期贷款26.2亿元;票据融资0.02亿元。全县存贷比为62.6%,较上年同期提高12.1个百分点。  全县全年保险收入0.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寿保费收入0.52亿元,增长14.3%;财险保费收入0.34亿元,增长13.8%。理赔支出0.26亿元,比上年下降14.8%。
炎陵县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有各级各类教育机构70个,其中公办教育机构43个,民办教育机构27个。全县在校学生24789人,比上年增长3.26%。其中普通中小学生18261人,增长3.27%;中等职业学校671人,下降33.43%;幼儿园5497人,增长10.67%。全县专任教师1491人。  全县科技机构1家。科技成果推广8项,其中农业3项,林业3项,工业2项。专利申请59件,比上年增长37.21%。授权专利26件,比上年增长36.84%,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件。
炎陵县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县艺术表演团体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2个。建设农家书屋207个。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1.636万人。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6.98%,年末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2.68%,分别比上年提高0.69个和0.7个百分点。  全县卫生机构2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个。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617张。卫生技术人员0.081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024万人,注册护士0.027万人。  全县体育场地223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4.3万人,增长4.87%。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2项次。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27个。
炎陵县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0.22万人。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19.3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4万人,农业人口16.15万人。人口出生率17.05‰,死亡率4.34‰,人口自然增长率12.71‰。人口年龄构成中,18岁以下、18-35岁、35-60岁、60岁以上人口分别占19.5%、23.2%、39.7%、17.6%,与上年比较,18岁以下人口比重提高0.7个百分点,18-35岁人口比重下降0.9个百分点,35-60岁人口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60岁以上人口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  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67元,其中城镇居民收入21007元,比上年增长9.01%。农村居民收入6155元,比上年增长11.4%。人均住房使用面积59.46平方米,居民人均文化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1407元,家庭人均消费支出9200元。  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0.1671万人,比上年增长0.0127%。年末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1.7万人,增长0.4%。其中,参保职工1.2万人,增长1.8%,参保离退休人员0.24万人,增长3.96%。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4.015万人,下降2.5%。其中,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747万人,下降4.96%,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684万人,增长3.32%。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25万人,下降3.2%。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1万人,增长0.01%。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8.6%,较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277元,比上年增加12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115元,比上年增加15元。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0.0739亿元,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0.1002亿元。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550张,收养各类人员650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0.1417亿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0.001亿元。解决农村1.34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建廉租住房570套,支持农村危房改造户数1400户。[5]
炎陵县交通
炎陵县公路交通发达,、106国道、炎睦高速、炎汝高速、贯穿全境,西距京广铁路151公里,南距620公里,东距井冈山站68公里。日吉衡铁路建成通车,结束了炎陵县不通火车的历史。
炎陵县教育事业
截至2013年,炎陵县有各级各类教育机构70个,其中公办教育机构43个,民办教育机构27个。全县在校学生24006人,比上年增长2.7%。其中普通中小学生18031人,增长2.9%;中等职业学校1008人,下降5.4%;幼儿园4967人,增长3.9%。全县专任教师1335人。[3]
炎陵县学校名单名称
霞阳镇井岗路一中巷01号
湘山实验学校
霞阳镇井岗路一中巷01号
高中、初中、小学
霞阳镇北环路01号
初中、小学
沔渡镇沔渡圩太平山上
初中、小学
初中、小学
初中、小学
初中、小学
初中、小学
初中、小学
初中、小学
下村中心学校初中、小学下村乡洣泉学校初中霞阳镇井岗路一中巷01号中村乡民族中学初中、小学中村乡平乐乡学校初中、小学平乐乡
炎陵县历史文化
炎陵县文化现象
炎陵县拥有、、瑶乡文化[6]
。1991年,炎陵县被评为首批“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地区”,2009年,炎陵县再次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炎陵县是湖南省的文物大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表明,全县各类文物遗存201处。炎陵县拥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1个(炎帝陵祭典)、省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4个(炎陵三人龙、客家山歌、炎帝传说、苏区歌谣)、市级项目3个、县级项目150个。[7]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始祖之一。炎陵是他的安寝之地。
炎帝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炎帝神农氏制,播种五谷,制陶器,垒土建居,织麻布,教民御寒,尝百草,发明医药,倡交易,日中为市。炎帝带领先民所开创的、医药文化、工业文化、市场文化和原始艺术等,是炎帝文化外延的具体内容,这些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8]
据《酃县志》记载,客家人自宋代开始陆续迁入酃县(即今炎陵县),大规模迁徙主要是在清朝康乾时期,从广东、兴宁、五华、翁源、乳源或从福建的汀州、上杭、连城、武平等地迁入,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县内东片和南片。炎陵客家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0%以上。在客家人聚居的乡村,客家文化氛围尤为浓厚。特别是、客家饮食、客家民俗、客家三人龙、星火龙等传承得完整,富有浓郁的客家风味。
客家方言,俗称客家话,又称为客语,是以广东省(、)口音的为标准代表性语言。据众多学者考证,客家方言拥有最远古的语音特质,源自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古汉族语言。
客家人的节日除汉民族所共有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之外,也有一些特有的节日,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
客家人至今保留着不少客家先民所留传下来的婚丧嫁娶及祭祀习俗。虽然有些习惯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却是客家人祖祖辈辈辛劳耕作、念祖思亲的真实写照。
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与客家语言、风土民情息息相关。千百年来,客家山歌广泛流传,久唱不衰。2006年5月,客家山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歌中有《欢迎您到炎陵来》、《瑶山乐》、《神农五谷瑶》、《围猎手》、《客家敬酒歌》、《炎陵情思》等,舞蹈中有竹杆舞、兔子舞、抬花轿舞、火星龙、三节龙表演等。
“炎陵客家山歌”,上承《诗经·国风》,以“赋、比、兴”为主并常用“重章叠句”,尤以“双关”见长,多以抒情,修辞手法至今不变。其特点亦是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押韵上口。[9]
炎陵客家龙狮艺术蕴藏着深厚的龙文化内涵。舞龙耍狮已成为炎陵客家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凡逢年过节,婚丧寿辰,亦或祭祀庆典,人们总要舞上几回,露上几手。“炎陵三人龙”已被列入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炎陵县方言俚语
炎陵县其语言特征形成了由原迁地语言与当地土著人语言融合的二大块炎陵方言区:即本地话方言区和客家话方言区,二大方言也存在细微差别,同时在互有交叉中还夹杂了一些区域特定语音方言。
本地话方言区主要是从江西和省内各地迁徙而来,使用人口约占全县人口的三分之一,主要集中于炎陵西片的霞阳镇、三河镇、鹿原镇和东风乡等4个乡镇。本地话以赣方言和湘方言为基础,融合了土著人方言,兼受客家话影响,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本地方言,当地人称之为本地话。。
客家话方言区是从广东、福建一带迁来,散居在广袤的东、南片山林村寨的移民后裔。因为福建武平、汀州紧邻广东,故炎陵客家属广东、韶关、兴宁客家语音,并融合了当地土著人和本地话的语音特点。客家方言区处于炎陵东片、南片和西片的船形乡大部,使用人口约占全县人口的三分之二,主要集中于沔渡镇、十都镇、霞阳镇、石洲乡、垄溪乡、策源乡、水口镇、中村乡、下村乡、平乐乡、龙渣瑶族乡、船形乡等12个乡镇,面积约占全县面积的75%。
炎陵县名优特产
烫皮是炎陵县客家人用米浆制成的小吃,又称带子饭、簸箕饭。
豆米脆是客家一种油炸米面食品,客家方言叫豆辣子(音译)。豆米脆是炎陵民间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待客装盘的传统小吃。
艾叶米果,是客家人的一种常见小吃。[10]
米粿是炎陵客家人喜爱的一种米制食品。
客家酿豆腐
客家酿豆腐久负盛名,是客家三大名菜之一。酿豆腐是客家人过年的保留菜式。
梅菜扣肉,是客家人聚集地有名的菜式之一。
客家十碗荤
十碗荤是客家人办喜事、重大庆典、招待宾客最隆重的酒席,因其特色荟萃,成为客家特色菜的展台。
垄溪鸭可以说是最能代表垄溪的美食之一。主要是挑选本地土鸭,现场宰杀,留取内脏、血,加入茶油及姜、小红辣椒、青椒、大火干炒后,慢火炖,再加入味精、酱、大蒜即可。
炎陵馓子是炎陵县特有的一种油炸米面食品。炎陵馓子是炎陵民间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待客装盘的传统小吃。
炎陵血鹅是炎陵的地方名菜,是炎陵乡民千年的美食结晶。
炎陵县生产香菇历史悠久。《县志.乾隆版》中就有“伐木种菌”的文字记载。段木香菇,肉食厚,朵形好,香味浓。
炎陵白鹅(原名酃县白鹅)原产于湖南省炎陵县,是湖南省优良地方品种。1984年炎陵白鹅被载入《湖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和品种图谱》。
炎陵县旅游资源
炎陵是毛泽东、朱德等伟人进行过诸多首创性革命实践活动的红色根据地,现存有大量的历史遗存和革命纪念地。现已开放红色遗址有“中国工农红军在炎陵县革命活动纪念馆”、“名人园”、“接龙桥战斗遗址”、“叶家祠”、“周南学校”、“上洞红军医院”以及“江家试馆(红军标语)”等。
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的安息地,它坐落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城西19公里处的鹿原陂。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十大文化遗产、新潇湘人文八景、湖南省最佳景区。炎帝陵主要景点有:炎帝陵殿、神农大殿、御碑园、碑廊、九鼎台、圣火台、牌坊、阙门、石雕祀像等。四周配建规模宏大的奉圣寺、胡真官祠、天使行台、崇德坊、宰牲亭、时祭公馆、咏丰台等古建筑群,也有鹿原洞、霞桥、池(又名洗药池)、黄杨山、龙爪石等胜迹。[11]
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东北部,距离炎陵县城45公里。1992年成立桃源洞国家森林公园,2005年更名为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又名炎帝公园),位于炎陵县城西边的湘山,总面积1.13万亩,其中国有林面积1.07万亩,水面积0.06万亩。
主要景点有:湘山宝塔、湘山古寺、湘山门楼、知青阁、红军桥、五子庙、名人园、游泳池、游乐园、铁索桥、红军战斗遗址等。
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城,始建于宋嘉定年间,原名黄龙书院。乾隆十八年(1753年)由知县周仁魁重修,并拔官田充实经费,更名为烈山书院。嘉庆二年(1797年),将烈山改为洣泉书院。1996年洣泉书院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洣泉书院一直为炎陵县文化重地。
红军标语博物馆
,是中国第一家红军标语专题博物馆,。博物馆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博物馆主体建筑,第二部分为文化广场,占地总面积1.4万平方米。其中博物馆主体占地面积157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92平方米。博物馆陈列的红军标语是从1927年10月(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至1938年2月(湘赣游击队)期间的标语。
梨树洲风景区
风景区位于炎陵县策源乡的梨树洲村,分上洲、中洲、下洲。平均海拔1450米。梨树洲景区是炎陵县七大旅游区之一。[12]
位于炎陵东南边陲,罗霄山脉中段,万洋山西麓,东接江西遂川,南与策源乡相邻,西、北与十都镇和江西井冈山市交界,距离炎陵县城46公里。
万寿宫是毛泽东、朱德第一次
会师旧址。
宋朝郡主赵玉蝶墓
赵玉蝶是淑德皇后族尚宋诸王女、长沙郡主,后随夫尹鹏飞迁居酃县霞阳留田。2008年12月列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桥头江家是毛泽东旧居。桥头江家位于炎陵县水口镇水南村,现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炎陵县中村乡中村村小铺头,保护范围553平方米,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何孟雄故居
故居位于中村乡龙潭村何家组,始建于晚清时期,系江南民宅,当地俗称“何家大屋”,是何孟雄的老曾祖父何青云所建住宅,故居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
军民诉苦台位于中村乡中村墟头,是毛泽东当年号召贫苦农民团结起来打倒土豪,发动群众参加土地革命所在地,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炎陵县著名人物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北方工人运动领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政治活动家。
(),原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书记,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勋章。
(),先后任武汉市委书记,湖北省委第二书记,湖南省委第一书记等职。中共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党的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全国代表大会特邀代表。
(),历任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长、湘南区委书记、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湖南省政协主席、党的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全国解放后历任副参谋长、步兵预备学校处长、军分区司令员。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
(),193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国特科人员,曾在多种报刊任记者、编辑、总编辑,任过学院教授、系副主任、省统战部处长等职。
(1933—),历任西藏军区政治委员、四川省军区政治委员,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兼纪委书记。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191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文系。解放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秘书长、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革中央常委等职。
(),世界上第一位登上南极发现铁矿的女科学家。
郭力三(),青年时代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帝国大学机械系。抗战胜利后,先后任西北工学院航空系教授,厦门大学航空系教授。解放后,任湖南大学教授、华中工学院教授。
(),岳云中学创始人,著名教育家。湖南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教育工会副主席、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抗日名将。曾任湖南省政府委员、省农林厅副厅长、省军政委员会参议等职。
(),1924年第一期毕业,国民革命军上将军衔,获国民政府和美国总统罗斯福勋章。国民党中央委员。
(),1927年第六期黄埔军校毕业,1944年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央常委。后继升为内政部警察总署署长、国防保安局中将局长。
(1908—),解放后任台湾国民革命军驻金门玛祖第二军中将副司令员。有“将军诗人”之称,自谓“丘八作家”,其著作有《打罗店》、《血战昆山》、《前卫的军队》、《西线归来》等。
.红网.[引用日期]
.炎陵县政务网[引用日期]
.炎陵县统计信息网[引用日期]
.株洲市政府门户网[引用日期]
.炎陵政府公众信息网. [引用日期]
.炎陵县政府网[引用日期]
.炎陵县政府网[引用日期]
.炎陵县政府门户网[引用日期]
.炎陵县政府网[引用日期]
.炎陵县政府网[引用日期]
.炎帝网[引用日期]
.炎陵政府公众信息网[引用日期]
.株洲新闻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炎陵县酒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