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建设网边境概况

1、口岸历史 --- 绥芬河有着悠久的历史
绥芬,满语是锥子的意思,因为绥芬河里生长着一种尖锐如锥的钉螺,满族人因此称它为绥芬河。绥芬河是发源于长白山麓、注入日本海的一条中等河流,当它于万山丛中蜿蜒而来,接近边境时,突然舒展开了腰身,形成了一个冲积平原,这就是东宁平原。
绥芬河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古发现,四五千年前,绥芬河境内就有中华民族的祖先繁衍生息。近年来,我市建新、大砬子、大岭下、保府沟等地陆续发掘出多处古代文化遗址。经有关专家对出土石器的鉴定,证明早在4000多年以前,伴随着中华民族对黑龙江流域的开发,我们的先人们已开始在绥芬河这片土地上耕耘劳作和生息繁衍。经考证,这些先人正是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黑龙江流域的古代先民――肃慎人(满族祖先)。清朝建立后,为保护祖先发祥地,将东北大部划为禁区,现绥芬河市区域就在其内。1858年清政府与沙皇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将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割让给俄国。1860年,俄国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吞并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使绥芬河地区开始与俄国接壤,原居住在双城子、海参崴一带的中国居民,不堪忍受俄国当局的欺凌,陆续迁回国内,其中一部分人在今绥芬河市建华村一带定居下来,形成一个屯落,成为绥芬河地区近代首批居民。为了更牢固地占有这片远离欧洲的土地,俄国修筑了一条世界上最长的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这条大铁路的最东端是位于日本海沿岸的海港城市―海参崴。由于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筑成功,俄国继续向中国境内延伸势力。1896年,清政府与俄国签署《中俄名办东省铁路章程》,决定由俄国在中国境内修建中东铁路,中东铁路的经营权归俄国。这条横穿中国东北地区的铁路开始于海参崴,那里被称为第一站,到绥芬河是第五站,因此绥芬河又被称为五站。中东铁路在最初设计时是沿着绥芬河河谷进入中国境内的,第五站建在河岸的东宁县三岔口村。因此,五站也叫作绥芬河站。但是修建过程中,由于地质结构复杂而向北移动到50公里外一个海拔500多米的山坡上,就是现在的绥芬河市。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后,以这条铁路为纽带,绥芬河曾与海参崴、哈尔滨得到过同步的发展。当时来自俄、日、朝、英、法、意、美等18个国家的使节齐至,商贾云集,带来了欧洲的商品、文化和建筑。一时间,小小的镇子上同时飘扬着十七、八个国家的旗帜,五颜六色,林立市区,时称“旗镇”,并一度以“国境商业都市”、“东亚之窗”的美誉而闻名遐尔。因绥芬河在东北最先开通火车、汽车,最先有电灯、电话,被冠之“文明中心”,载入《吉林通志》。1933年日本关东军占领绥芬河后,中苏间铁路被堵塞中断,绥芬河经济日益萧条,人口巨减。1945年绥芬河光复。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余年间,绥芬河口岸始终承担着运输中苏战略物资和进出口货物的重任,最高年份过货量近200万吨。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由于中苏政治关系的恶化,两国处于冷战时期,两国的贸易往来因此处于停滞状态。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中苏两国政治关系的逐步改善,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出现了新的转机,1984年和1985年,中苏两国签订“经济和科技合作协定”、“贸易和支付协定(1986――1990年)”,1988年绥芬河市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批准为通贸兴边试验区,两国的经济贸易环境显露出较好的发展趋势。1992年绥芬河市被国务院批准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城市后,实现了由省级通贸兴边试验区向国家级沿边开放城市的历史性跨越。
1999年6月经中俄两国政府批准成立中俄绥――波互市贸易区(贸易综合体)。2004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推进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努力把绥芬河打造成北方深圳,做大做强绥芬河”。如今,绥芬河市着力树立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的形象,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优化投资环境,国内外众多的知名企业纷至沓来,投资兴业。绥芬河成为世人瞩目的神奇开放热土。
2、口岸建设与功能中俄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贸易综合体(以下简称绥-波贸易综合体)位于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公路口岸与俄滨海边疆区波格拉尼奇内区边境线,中方1.53平方公里,俄方3平方公里,总面积4.53平方公里。1997年5月,黑龙江省政府批准设立。1999年6月,中俄两国政府外交换文确认(外交部(99)部领六字第49号)。2002年2月,黑龙江省政府与俄滨海边疆区政府签署建设绥-波贸易综合体协议。2004年3月,世茂集团与俄滨海公司达成合作开发绥-波贸易综合体框架协议。2004年8月,绥-波贸易综合体建设全面启动。"互市贸易区-贸易综合体-自由贸易区"(中俄跨国经济区)是绥芬河市制定的对俄开放"三步走"战略。绥芬河市在中俄边境经贸合作中占居重要地位。近年来,绥芬河积极探索"后边贸时代"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寻求适应发展趋势的战略升级的突破口。绥-波互市贸易区政策、法律地位比较明确,具备整合提升的基础条件,可以孕育新的贸易方式,是功能升级的现实启动点、切入点。贸易综合体的概念出自中俄两国关于互市贸易区的换文,有经贸合作的内涵,具备功能上的先进性和操作上的可行性,可以作为联系和发展的环节。绥-波贸易综合体的功能定位是,以国际贸易为基础,以投资合作为主导,集贸易、旅游、商务、会展、金融、物流、加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中俄跨国经济区。通过从单边到双边、从低级到高级的层次递进,最终建成中俄跨国经济区。绥-波贸易综合体规划方案由世茂集团委托美国、法国、澳大利亚三家国际知名的设计公司制作,体现了高标准规划建设的理念。中方境内有国际商展中心、商务会议酒店、东方风情街、物流加工产业区等,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俄方境内设有商务办公区、金融中心、主题公园、酒店、俄罗斯风情街、度假村、滑雪场等,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世茂集团计划分两期开发,一期2007年完成,二期2010年完成,总投资约100亿元人民币。一期规划面积中方0.72平方公里,俄方0.8平方公里,总投资33亿元人民币。绥-波贸易综合体是经中俄两国政府批准,由两国大企业共同开发,中俄边境地区最大的跨国经济合作项目,开辟了中俄两国经济合作的先河。绥-波贸易综合体的建设不仅对增强绥芬河的核心竞争力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对俄经贸合作水平的提升构建了战略平台,为在更高的层次上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载体。据专家预测,2010年绥-波贸易综合体全面建成后,将创造巨大的综合经济效益,可实现年进出口贸易42.77亿美元,旅游收入15.27亿人民币,地区生产总值67.27亿元人民币,财政收入12.12亿元人民币。绥-波贸易综合体项目一期工程日启动运营,2005年投资为10亿元人民币。中方区域计划投资6.7亿元,建设项目有:8.3万平方米的国际商展中心,4.9万平方米的五星级酒店,3500平方米的联检楼,供热站,供电站,道路,人工湖及人工河,绿化,地下管网等;俄方区域计划投资3.3亿元,建设项目有:多功能综合体及附属设施,行政物流中心,供电,道路,水渠,绿化等。截止目前,中方区域的8.3万平方米的国际商展中心和4.9万平方米的五星级酒店完成主体工程,区域主干道、水渠、人工湖等配套基础设施完成90%;俄方区域,完成了联检楼、教堂及道路、外围封闭、水渠和照明等基础设施,联络中心完成主体框架工程。
3、自然环境绥芬河资源物产绥芬河地下矿藏主要有沸石、铬铁、辰砂,沸石中的赋存浊沸石分布较广,储量可观;地下水蕴藏量1115.12万立方米,占水总资源的20.1%。土地开垦55908亩,垦殖率8.8%,低于全国10.4%和全省18.5%的垦殖率。森林覆盖率为45.87%,高于全省10.86个百分点,主要树种有松、桦、椴、柞、榆、杨、柳、槭、胡桃楸、水曲柳等;活力木蓄积量99.145万立方米。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主要有玫瑰、山葡萄、草莓、蕨菜、黄花菜、薇菜、黄芪、五味子、龙胆草、刺五加、芍药、贝母、百合、柴胡、桔梗、苍术、益母草、穿地龙、木耳、蘑菇等。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虎、熊、野猪、马鹿、狼、狐、貉、獾、狍、獐、黄鼬、水獭、稚鸡、飞龙、沙半鸡、蛇、蛙等。到80年代,大型哺乳动物已少见。
| Copyright&莫斯特中俄贸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黑龙江省边境口岸发展现状.pdf1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80 &&
黑龙江省边境口岸发展现状.pdf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2015年第2期 ?43?
济 黑龙江省边境口岸发展现状 吕萍 【内 容 提 要 】黑龙江省共有 15 个对俄边境口岸,由于地理位置、俄方态度等因素, 各口岸的发展并不均衡,存在很大差别。大部分口岸正常开通运行,多数口岸的作用仍 仅为过货通道,口岸经济对当地经济的整体拉动作用不明显。黑龙江省各边境口岸的情 况尽管千差万别,但在当前共同的大经济背景下仍有很多共同特点。 【关
词 】 黑龙江省 俄罗斯 贸易合作 边境口岸 【中图分类号 】
F752.8.35【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3-0009 近年来中俄双边贸易发展态势良好,即便是 ④ 一、黑龙江省边境口岸基本情况 在国际经济危机阴影仍未消散、世界经济增长普
遍放缓的背景之下,2014 年中俄贸易总额仍逆势 根据目前的运行情况,可将黑龙江省 15 个边 ①
增长 6.8%,达到创纪录的 952.8 亿美元
。2009 境口岸分为两大类,即正常开通运行口岸和未开通
年《中俄合作规划纲要》提出了中俄区域合作的 口岸。(见表1)
8 个主要领域,涉及了中俄东部边界几乎合部重 (一)正常开通运行口岸 ②
。随着中俄经贸合作的稳步发展,口岸贸 绥芬河铁路口岸、绥芬河公路口岸、黑河、同
易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黑龙江省与俄罗斯之间 江、抚远、萝北、逊克、东宁、密山、虎林、饶河
的边界线长 3 000 多千米,占中俄边界线总长的 口岸自获批为边境口岸时起正常运行至今,为黑龙
70%,拥有发展对俄边境贸易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江省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4 年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边境贸易总额 1.绥芬河口岸
达 223.6 亿美元,约占中俄贸易总量的 1/4,同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黑龙江省地区概况
作者:沈海龙
摘要◆黑龙江省简称黑,地处中国东北隅,东、北依邻俄罗斯,边界长达三千千米。1个地区、18个县级市、46个县、1个自治县、64个市辖区。全省面积四六万多平方千米。省会哈尔滨市。
  省是中国最东北的省份,面积为45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7%。省会。位于东经121&11&-135&05&,北纬43&25&-53&33&。北部、东部以、乌苏里江为界,与俄罗斯相望;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南部与省接壤。有长10公里以上的河流1700多条,多处平原海拔50-200米。西部属松嫩平原,东北部为三江平原,北部、东南部为山地。
  地域概况
  黑龙江省,简称黑。省会哈尔滨。属寒温带一温带湿润一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凉爽,南北温差大,北部甚至长冬无夏。因而夏宜避暑,冬宜赏雪、观冰灯、进行冰雪运动。1月平均气温-31至-15℃,极端最低气温达-52.3℃(漠河日)。7月为18-23℃,无霜期仅3-4个月,年平均降水量300-700毫米。有汉、满、朝鲜、蒙古、回、达翰尔、鄂伦春、赫哲、柯尔克孜、鄂温克等民族。为中国木材、、大豆、甜菜、亚麻主要生产基地,产量均居全国首位。煤炭、黄金、机车车辆、、矿冶设备等亦占有重要地位。
2010年9月全省共划12个地级市、1个地区、18个县级市、46个县、1个自治县、64个市辖区,2011年总人口3816.8万。
黑龙江的特产有乌苏里江特产大马哈鱼,兴安岭蘑菇(有猴头蘑,榛蘑等60多种实用蘑菇),黑木耳,松子,山野菜(蕨菜,松茸,薇菜等)及虎骨,刺五加参及珍贵毛皮兽皮张等;大庆,乳制品,哈尔滨啤酒,五大连池矿泉水;民族风味有赫哲族风味杀生鱼,鄂伦春族风味手把肉,烤肉串,哈尔滨秋林里道斯红肠,秋林大虾糖,俄罗斯大列巴。
  建制沿革
  黑龙江省第一个老省会是市(黑龙江城、瑷珲城),第二个省会是嫩江(墨尔根),第三个省会是齐齐哈尔,第四个省会是哈尔滨。哈尔滨也是现在的省会。
  现在的黑龙江省并不是原来的黑龙江辖区行政辖地,原来的黑龙江辖区管辖黑龙江流域中上游和外兴安岭西部,现在的黑龙江省只管辖黑龙江南岸和原来吉林的南部部分地区。现在的黑龙江省是1954年才形成的。
  黑龙江古时为肃慎地,汉为挹娄、夫余地。唐属忽汗州和瀚海都护府(唐朝诸侯国渤海国),辽金为东京、上京二道(路),元归辽阳行中书省和辽阳行省,元朝军队在此驻扎,明属女真奴儿干都司。清1671年沿黑龙江岸筑城,名黑龙江城,清朝后期后改为黑龙江省。 清朝统一全国前,已经加强了对&龙兴之地&&&东北地区的统治,设盛京总管统辖。为抵御沙俄势力对黑龙江流域的入侵,1652年,清廷派梅勒章京率兵驻守宁古塔(今海林县境内)地方,翌年升为昂邦章京。东北地区被划分为两大军事驻防区域,也即两个行政区域:在中国清朝时期黑龙江流域部分属黑龙江将军辖区,流域部分属吉林将军辖区。今黑龙江地区大部分位于宁古塔将军辖区(吉林将军辖区)之内。
  1683年12月,清廷决定,划出宁古塔将军(吉林将军)所辖之西北地区,增设镇守黑龙江等处地方将军,简称黑龙江将军,管辖黑龙江将军辖区。形成盛京、宁古塔、黑龙江三将军共同守卫东北。这是黑龙江成一个军事、行政区域并以&黑龙江&命名的开端。
  在中国清朝时期黑龙江流域部分属黑龙江将军辖区,流域部分属吉林将军辖区:宁古塔将军移住吉林乌拉后,于1757年改称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之下先后设有黑龙江(瑷珲)、墨尔根、齐齐哈尔、、呼兰、布特哈、通肯等7城副都统和兴安城副都统衔总管。1862年(同治元年)开始,黑龙江将军辖区内取消副都统,相继设立道、府、厅、州、县等地方行政建置。
  1858年和1860年,沙俄通过不平等的《中俄瑷珲和约》和《中俄条约》,强行割占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使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行政区域大为缩小。1900年江东六十四屯被沙皇俄罗斯武力占领。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4月,清廷对东北行政体制进行改革,从本来设置的将军改设巡抚,为一省之长。实行省、府、县三级体制。在省之下、府之上设立道以为监察区域。在原黑龙江省区设有3道(瑷珲兵备道、呼伦兵备道、兴东兵备道),7府(呼兰、、龙江、海伦、嫩江、黑河、胪滨),6厅,1州,7县。当时为吉林省所辖而现在属黑龙江省境内的尚有2道(设于哈尔滨的西北路分巡兵备道和设于三姓城的东北路分巡兵备道),7府(双城、宾州、五常、依兰、密山、临江、宁安),3厅、1州,7县。
  中华民国成立后,黑龙江省沿袭清代省、道、县三级体制,共辖龙江、绥兰、黑河3道。后增设呼伦道,共为4道,21县,6设治局。当时为吉林省所辖而今在黑龙江省境内的有滨江、依兰2道,18县。1930年黑龙江省辖42县,11设治局。当时隶属于吉林省今属黑龙江省的有22县。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政府逐步收回中东路&附属地&的行政主权。1920年将该区域定为&东省特别区&。1922年东北当局设立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以统一监督节制该区域内的军警、外交、司法各机关。1924年5月,北京政府批准东省特别区独立于黑龙江、吉林两省区域之外,成为与省并列的特别行政区。
  东北沦陷时期,日伪政权实行省、县(市)二级体制。从1934年开始对东北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省的数量增多,区域划小。伪满覆亡前夕,东北地区划分为15省1特别市,其中在今黑龙江省内设有龙江、滨江、三江、黑河、北安、东安6省,下辖哈尔滨、齐齐哈尔、、、东安5市,74县,3旗。
  抗战胜利后,1946年8月,东北各省市行政联合办事处在哈尔滨成立,是东北地区最高行政机关,后改称东北行政委员会。在东北行政委员会领导下,实行省(特别市)、县(市)二级行政制度。
  黑龙江省是东北和全国解放较早的地区,自1945年11月至1946年5月,在今黑龙江省境内先后成立了5省1直辖市民主政府,即黑龙江、嫩江、合江、绥宁、松江5个省政府和哈尔滨市政府。1946年10月,绥宁省改设为牡丹江专区,直属于东北行政委员会。同年11月,哈尔滨市改称特别市。1947年2月至9月,黑龙江、嫩江2省曾合并为黑龙江嫩江联合省,简称黑嫩省。同年8月,牡丹江专区撤销,设立牡丹江省,1947年7月该省撤销,所辖区域分别并入合江、松江2省。1949年5月,合江省与松江省合并成立新的松江省,嫩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成立新的黑龙江省。同时,将哈尔滨市改为松江省直辖市。黑龙江、松江两省共辖5市(哈尔滨市、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兴山),71县,2矿区(、),2旗。解放战争时期,在黑龙江省境内曾设立专区一级的行政区域,除黑河专区外,存在时间均不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省、市(地)、县3级体制。黑龙江地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仍设松江、黑龙江两省,所辖市(地)、县(旗)不变。1950年10月,哈尔滨市开始设立相当于县一级的市辖区,齐齐哈尔市也设立了市辖区行政建置。两省共有14个市辖区。1953年8月,哈尔滨市改为中央直辖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代管。1954年8月,松江省建制撤销与黑龙江省合并为新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改为黑龙江省省辖市。同时,将原黑龙江省所辖地区的7县划归吉林省管辖。此后,黑龙江省的行政区域再没有大的变化。合省后的黑龙江省辖98个县级以上行政建置单位,其中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市、佳木斯、5市,黑河、嫩江、合江3专区,66县、旗,2个兼有行政职能的县级矿区(鸡西、双鸭山),22个市辖区。
  行政区划
  哈尔滨市车牌号 黑A、黑L 电话区号0451
  道里区 南岗区 道外区 香坊区 松北区 平房区 呼兰区 阿城区 双城市 尚志市 五常市 依兰县 方正县 宾县 巴彦县 木兰县 通河县 延寿县
  齐齐哈尔市 车牌号 黑B 电话区号0452
  龙沙区 建华区 铁锋区 富拉尔基区 昂昂溪区 碾子山区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 讷河市 克山县 克东县 县 富裕县 依安县 拜泉县 龙江县 泰来县
  牡丹江市 车牌号 黑C 电话区号0453
  爱民区 东安区 阳明区 区 绥芬河市 海林市 宁安市 穆棱市 东宁县 林口县
  佳木斯市 车牌号 黑D 电话区号0454
  前进区 向阳区 东风区 郊区 同江市 富锦市 桦南县 桦川县 汤原县 抚远县
   车牌号 黑E 电话区号0459
  萨尔图区 龙凤区 让胡路区 红岗区 区 肇州县 肇源县 林甸县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鸡西市 车牌号 黑G 电话区号0467
  鸡冠区 恒山区 滴道区 梨树区 城子河区 麻山区 虎林市 密山市 鸡东县
  双鸭山市 车牌号 黑J 电话区号0469
  尖山区 岭东区 四方台区 宝山区 集贤县 友谊县 宝清县 饶河县
  市 车牌号 黑F 电话区号0458
  伊春区 南岔区 友好区 西林区 翠峦区 新青区 美溪区 金山屯 五营 乌马河 汤旺河 带岭区 乌伊岭 红星区 上甘岭 铁力市 嘉荫县
  市 车牌号 黑K 电话区号0464
  桃山区 新兴区 茄子河区 勃利县
  鹤岗市 车牌号 黑H 电话区号0468
  兴山区 向阳区 工农区 南山区 兴安区 东山区 萝北县 绥滨县
  黑河市 车牌号 黑N 电话区号0456
  爱辉区 合作区 北安市 五大连池市 嫩江县 逊克县 孙吴县
  绥化市 车牌号 黑M 电话区号0455
  北林区 安达市 肇东市 海伦市 望奎县 兰西县 青冈县 庆安县 明水县 绥棱县
  安岭地区 车牌号 黑P 电话区号0457
  呼玛县 塔河县 漠河县 加格达奇区 松岭区 新林区 呼中区
  黑龙江省垦区车牌号 黑R
  宝泉岭分局 红兴隆分局 建三江分局 牡丹江分局 九三分局 北安分局 齐齐哈尔分局 绥化分局 哈尔滨分局
  地理地貌
  黑龙江省的地势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西北部为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山地,北部为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为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土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4.7%;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上的丘陵地带约占全省的35.8%;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是中国最大的东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占全省总面积的37.0%,海拔高度为50---200 米。
  土地资源
  黑龙江省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含加格达奇和松岭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9%。农用地面积3950.2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3.5%。建设用地148.4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1%。未利用地615.5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3.01%。农用耕地1187.1万公顷,占农用地的30%;园地6万公顷,占0.2%;林地2440.3万公顷,占61.8%;牧草地222.4万公顷,占5.6%;其他农用地94.5万公顷,占2.4%。建设用地中的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15.8万公顷,占78%;用地11.8万公顷,占7.9%;水利设施用地20.8万公顷,占14.1%。未利用地458.4万公顷,占72.7%;其他未利用地172.54万公顷,占27.3%。与上年相比,2006年全省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用地等面积有所增加,林地、园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未利用地、其他土地面积有所减少。全省大于25度的陡坡耕地有1.9万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0.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人均耕地面积0.31公顷(合4.6亩/人),与上年相比,人均耕地面积略有增加。
  气候概况
  黑龙江省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中国最东北部,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从年30年的平均状况看,全省年平均气温多在一5℃~5℃之间,由南向北降低,大致以嫩江、伊春一线为0。C等值线。&10C积温在18000C~28000C之间,平原地区每增高1个纬度,积温减少100。C左右;山区每升高100米,积温减少100。C~170。C。无霜冻期全省平均介于100~150天之间,南部和东部在140~150天之间。大部分地区初霜冻在9月下旬出现,终霜冻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结束。年降水量全省多介于 400mm~650mm之间,中部山区多,东部次之,西、北部少。在一年内,生长季降水约为全年总量的83%~94%。降水资源比较稳定,尤其夏季变率小,一般为 21%~35%。全省年时数多在 小时,其中生长季时数占总时数的44%~48%,西多东少。全省太阳辐射资源比较丰富,与长江中下游相当,年太阳辐射总量在44&108~ 50&108焦耳/平方米之间。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夏季最多, 冬季最少,生长季的辐射总量占全年的 55%~60%。年平均风速多为2~4米/秒,春季风速最大,西南部大风日数最多、风能资源丰富。
  黑龙江省土地条件居全国之首,总耕地面积和可开发的土地后备资源均占全国十分之一以上,人均耕地和农民人均经营耕地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全省现有耕地990.5万公顷,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全国其它地区,黑土、黑钙土和草甸土等占耕地的60%以上,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黑龙江省盛产大豆、小麦、玉米、马铃薯、水稻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亚麻、烤烟等经济作物。全省草原面积约433万公顷、草质优良、营养价值高,适于发展畜。其中松嫩草场是世界三大羊草地之一。
  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32种,占全国已发现234种各类矿产的56.4%。已查明储量的矿产有81种,占全国已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种数(223种)的 36.3%。其中能源矿产5种,黑色金属矿产3种,有色金属矿产11种,贵金属矿产6种,稀有、稀土、分散元素矿产8种,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7种,原料非金属矿产7种,和其他非金属矿产32种,水气矿产2 种。保有储量位居全国首位的有10种,即:石油、晶质石墨、颜料黄黏土、长石、铸石玄武岩、岩棉玄武岩、火山灰、用岩、矽线石、铼矿;位居第2位的有2种,即:玻璃用岩、浮石;位居第3位的有6种,即:硒矿、珍珠岩、玻璃用脉石英、陶粒用黏土、制灰用石灰岩、泥炭;占前10位的矿产有42种。全省铁、锑、镍、钻、硼、萤石、石棉、磷矿、硫铁矿、钾等成矿地质条件较差,资源可利用程度低,自给率不足。
  森林资源
  全省经营总面积3175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3。有林地面积2007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3.6%,森林面积、森林总蓄积和木材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是国家最重要的国有林区和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森林树种达100余种,利用价值较高的有30余种。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省份之一,林业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天然林资源是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的主体,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脉及完达山。
  能源资源
  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是主煤炭调出省之一。省内有目前中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除此之外,和燃气也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前,黑龙江仅有一座镜泊湖水电站。几十年来,水火电站有了同时发展。至1999年省内大小电站电厂近200个,装机总容量近千万兆瓦。全省水电发电量达14亿兆瓦小时。哈尔滨燃气化工总公司所属哈依煤气工程,日产煤气189万立方米,建设总规模为&亚洲之最&。
  动物资源
  全省野生动物共476种,其中兽类88种、鸟类361种、爬行类16 种、两栖类11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兽类有东北虎、豹、紫貂、貂熊、梅花鹿5种,鸟类有丹顶鹤、大鸨、白獾、中华秋沙鸭等12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兽类有马鹿、黑熊、棕熊、雪兔等11种,鸟类有大天鹅、花尾榛鸡、鸳鸯等56种。其中有许多都是本省乃至全国十分珍贵的野生动物,如东北虎、紫貂、梅花鹿、马鹿等。鸟类中久负盛名的&飞龙&即是分布在全省的花尾棒鸡。全省有东北虎10只、紫貂2100只、貂熊60只、原麝920只、马鹿2200只、驼鹿4600只、丹顶鹤500只、黑嘴松鸡1 200只、大鸨120只、白鹤90只。
  植物资源
  黑龙江省连绵起伏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老爷岭构成了全省以山林为主的自然景观,全省林地面积占整个土地面积的近一半。此外,还有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在这些复杂的地域中分布着大约2100余种的植物,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达1 000余种。这些植物资源按用途可分为药用植物、食用植物、野果植物、淀粉植物、油料植物、色素植物、芳香植物、蜜源植物、饲料植物、木材植物、树胶植物、树脂植物、纤维植物、环保植物、观赏植物、植物、蹂料植物等17大类。在木材植物中有全国十分珍贵的红松、黄菠萝、核桃揪、水曲柳等,本省林区每年都为国家生产大量的木材。食用植物是本省野生经济植物中分布较多、贮量较大的一类,其中以蕨菜、薇菜、老山芹等产量为最大。
  水资源
  黑龙江省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大水系,有兴凯湖、镜泊湖、连环湖和五大连池4处较大湖泊及星罗棋布的泡沼。全省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 918条,全省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686.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297.44亿立方米,扣除两者之间重复计算量173.14亿立方米,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810.3亿立方米,人均水量2160立方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6年全省年平均降水深为523.0毫米,折合水量2378.57亿立方米,比上年多4.3%,比多年平均少2.0%,为平水年份。全省年平均径流深为132.4 毫米,折合水量为602.24亿立方米,比上年少1.6%,比多年平均少12.2%。 全省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71.59亿立方米,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19.51 亿立方米,山丘区与平原区重复计算量为11.85亿立方米,全省地下水资源量为279.2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重复计算量为125.69亿立方米,全省水资源总量为727.93亿立方米。全省总用水量为286.2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用水量171.82 亿立方米,地下水用水量114.41亿立方米。
  经济建设
  经济综述
  2011年,全省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良好,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幅度,总体上呈现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初步核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1250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增幅高于全年目标0.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0个百分点,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这是记者从20日10时召开的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05.6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6317.3亿元,增长13.0%;第三产业增加值4481亿元,增长13.1%,三次产业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出1.7、2.4和4.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4%、53.6%和40%。
  经济发展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年哈大齐工业走廊项目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96.4亿元,比上年增长37.6%;创造利税46.5亿元,增长92.1%。全年完成固定资产117.8亿元,新开工项目数增加241项,新增入区企业251户,新增投产企业182户。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充分挖掘和发挥电力、煤化工、冶金、建材原料、工程等产业优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积极主动推进区域的经济贸易合作,打造面向东北亚、辐射亚欧大陆的经济贸易开发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快发展特色产业、生态产业等替代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形成以生态经济为主的产业格局。两大平原综合开发试验区突出抓好基础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着力打造销售收入千亿元以上龙头企业集群,创出一批知名品牌。北国风光特色开发区积极开发建设具有国际性、地域性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精品和品牌。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对内对外开放的战略升级逐步加快。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发挥集聚效应增强,服务外包产业、动漫基地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农业概况
  粮食生产再获大丰收。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0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5%;粮食总产量4225万吨,创历史新高。四大粮食作物产量:水稻产量1518万吨、玉米1822万吨、小麦89.5万吨、大豆620.5万吨。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甜菜260万吨,增长22.1%;烤烟产量7.7万吨,增长12.4%;水果59.4万吨,增长14.7%;蔬菜1057.9万吨,与上年持平;亚麻15万吨,下降3.0%;油料36.5万吨,下降26%。
  畜牧业生产快速增长。年末奶牛、猪、羊和家禽存栏分别为221.2万头、1788.0万头、1018.4万只和16693.3万只,比上年分别增长21.9%、35.6%、24.2%和33.4%。全年肉、蛋、奶产量分别为303.3万吨、109.3万吨、581.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8.4%、15.3%和21.6%。水产品产量35.6万吨,增长3.9%。
  绿色食品产业继续扩大。年末全省绿色食品认证个数1500个,比上年增加300个,增长25.0%;绿色食品种植面积5170万亩,增长10.5%,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位。
  农村劳动力转移成绩显著。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50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6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和21.2%。
  工业状况
  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下同)实现增加值344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连续六年保持13%以上的增速。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2837.3亿元,增长12.9%;集体企业增加值47.5亿元,增长12.2%;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821.2亿元,增长13.0%。从轻重工业看,业增加值421.6亿元,增长13.8%;重工业增加值3023.2亿元,增长13.0%。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增加值3040.8亿元,增长13.0%;小型企业增加值404亿元,增长13.9%。
  固定资产投资
  2008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69.3亿元,比上年增长28.1%,连续三年增幅保持在28%以上。其中,城镇投资3368.2亿元,增长28.5%;农村投资301.1亿元,增长24.2%。在城镇投资中,民间投资1297.3亿元,增长34.4%;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990.8亿元,增长24.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80.1亿元,增长36.5%。开发投资453.2亿元,增长18.5%
  新增固定资产2266.9亿元,增长19.1%;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67.3%,下降5.3个百分点。各类房屋竣工面积3795.3万平方米,下降0.6%;竣工率48.0%,下降6.9个百分点。
  国内贸易
  2008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38.6亿元,比上年增长21.8%,连续七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是1997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526.7亿元,增长22.0%;农村(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11.9亿元,增长20.2%。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445.7亿元,增长21.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51.4亿元,增长23.7%;其他行业零售额41.5亿元,增长10.1%。
  对外经济
  2008年实现进出口总值2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4%。其中,出口165.7亿美元,增长35.1%;进口63.2亿美元,增长25.7%。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149.5亿美元,增长50.9%;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55.7亿美元,增长3%;加工贸易进出口8.1亿美元,增长54.1%。从企业性质看,私营企业进出口171.9亿美元,增长35.7%;国有企业进出口42.2亿美元,增长24.2%;三资企业进出口13.9亿美元,增长21%。从国(地区)别看,对俄罗斯进出口110.6亿美元,增长3.1%;对美国进出口14.4亿美元,增长84.5%;对韩国进出口9.6亿美元,增长1.3倍;对德国进出口7.3亿美元,增长1.2倍;对沙特进出口6.8亿美元,增长10.6%;对日本进出口6.2亿美元,增长4.7%。从商品类别看,出口产品结构继续优化,产品出口39.2亿美元,增长76.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亿美元,下降13.0%。
  利用外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5.5亿美元,增长22.2%。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规模呈扩大趋势。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8133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6%。年末在外劳务人员7174人,下降25.9%。
  财政和金融
  2008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67.1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78.4亿元,增长31.2%。主体税种中,国内增值税129.4亿元,增长22.2%;营业税99.9亿元,增长16.4%;企业所得税46亿元,增长50.3%;个人所得税22.2亿元,增长9.3%。地方财政支出1717.7亿元,增长29.6%,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542.3亿元,增长29.9%。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和医疗卫生等重点支出分别增长42.5%、39.9%、28.4%和24.6%。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993.8亿元(人民币,下同),比年初增加1434.4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092.6亿元,增加142.7亿元;储蓄存款余额5545.1亿元,增加1066.9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532.6亿元,比年初增加705.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151.3亿元,增加233.6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953.2亿元,增加288.4亿元。全年累计货币净投放149.3亿元。
  证券市场继续平稳发展。年末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41家、上市股票42只。2008年有3家企业在境外上市,实现首发融资35亿元。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全年保费收入251.2亿元,比上年增长61.5%,其中,财产险收入48亿元,增长40.1%;寿险收入203.2亿元,增长72.2%;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12.4亿元,增长19.2%。全年赔付额103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32.9亿元,增长111.9%;寿险赔付金额65.9亿元,增长4.1%;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金额4.3亿元,增长25.9%。
  交通邮电
  2008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375.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0%。其中,铁路1006.5亿吨公里,增长5.3%;318.3亿吨公里,增长9.8%;水运15.0亿吨公里,增长10.7%;航空0.4亿吨公里,增长20.4%;管道34.9亿吨公里,下降5.7%。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60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7.7%。其中,铁路220.7亿人公里,增长4.8%;342.2亿人公里,增长9.0%;水运0.4亿人公里,增长12.8%;航空44.7亿人公里,增长12.6%。
  年末全省民用保有量为141.5万辆,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私人92.5万辆,增长18.3%。民用轿车保有量50.3万辆,增长23.3%,其中私人轿车37.3万辆,增长30.0%。
  邮电通信业增长较快。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01.1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568.7亿元,增长17.6%;邮政业务总量32.4亿元,增长11.0%。年末全省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40482公里;局用交换机总容量823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026.1万户,下降7.7%,其中城市790.5万户,下降5.6%、农村235.6万户,下降14.2%;移动电话用户1640.8万户,增长13.2%。全省电话普及率为69.7%,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国际互联网络用户306.5万户,增长2.5%,其中宽带接入户238.2万户,增长13.9%。
  旅游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85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5%;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63亿元,增长31.0%。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8353万人次,增长28.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02亿元,增长32.0%;接待国际旅游人数201万人次,增长41.9%,创造国际旅游外汇收入8.7亿美元,增长35.4%。
  哈大高铁、哈齐客运专线在建
  科教文卫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5所,招生1.6万人,比上年增长6.7%;在学研究生4.9万人,增长6.5%;毕业生1.3万人,增长8.3%。普通高校70所,招生21.6万人,增长10.2%;在校生67.8万人,增长6.8%;毕业生17万人,增长14.1%。成人高等教育招生6.6万人,在校生17.2万人,毕业生5.4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96所,招生14.2万人,在校生33.6万人,毕业生7.5万人。普通高中445所,招生20.9万人,在校生61.1万人,毕业生20.4万人。普通初中1910所,招生39万人,在校生139.3万人,毕业生44.7万人。普通小学8142所,招生33.7万人,在校生198.3万人,毕业生39.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0.1万人,在校生0.8万人。幼儿园4466个,在园幼儿43.7万人。成人技术学校学员78.9万人次。扫除文盲0.5万人。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年末全省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719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1.5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8万人。全年科技经费支出117.1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其中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72.6亿元,增长20%,R&D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0.87%。全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319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206项;应用技术成果1000项;软科学成果113项。受理专利申请8351件,增长15.3%;授权专利4574件,增长6.3%。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709份,成交金额41.7亿元,增长19.2%。
  综合技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年末全省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52个,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3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206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0.3万台件。全省有天气预报服务网发射网站56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2个;地震台站43个,地震遥测台站37个。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事业持续推进。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4个,文化馆131个,公共图书馆101个,博物馆54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8%。有线电视用户436.2万户,比上年增加38.5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42.8万户,增加19.9万户。全省共有档案馆198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44万卷。全年出版报纸89960万份,出版杂志4249万册,出版图书8869万册(张)。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874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922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2.9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11.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8.1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7.8万人;注册护士5.6万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210个,卫生技术人员0.7万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70个,卫生技术人员0.4万人。全省共有乡镇卫生院960个,床位1.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农村人口1425万人,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1351.2万人,增长3.0%。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全年我省运动员共获41个世界冠军。在国内成人比赛中获得145枚金牌、104枚银牌、120枚铜牌。全年举办运动会竞赛会179次,参加运动会人数9万人,全省共有356万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根据《黑龙江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10年黑龙江省全省总人口为万人。男性为人,占50.79%;女性为人,占49.21%。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0&14岁的人口为4580422人,占11.96%;15&64岁的人口为人,占79.72%;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188324人,占8.32%。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为347383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为574329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为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为9224955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旅游景区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黑龙江省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9个,即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大庆市、伊春市、阿城区、绥芬河市、虎林市、铁力市。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黑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2处。
  自然保护区:黑龙江省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5处。风景名胜区与森林公园:黑龙江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有34处,其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即五大连池、镜泊湖;省级风景名胜区32处,即太阳岛、明月岛、晨星岛、兴凯湖、莲花湖、二龙山、桃山等。全省有96处森林公园,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54处、省级42处。著名的森林公园有五营国家森林公园、哈尔滨国家森林公园、宁安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牡丹江国家森林公园等。
  地质公园:黑龙江省地质公园15个,其中世界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地质公园5个(五大连池既是世界地质公园,也是国家级地质公园)、省级地质公园9个。
  黑龙江是中国火山遗迹较多的省区之一,火山活动为其创造了著名的旅游资源,如五大连池市的五大连池、温泉及熔岩地貌,镜泊湖的吊水楼瀑布及火山口森林、熔岩隧道等。连绵的山地和广阔的沼泽地是动植物资源宝库,有天鹅、丹顶鹤、东北虎、东北豹、麝等珍稀动物,全省建有多处自然保护区。&丹顶鹤故乡&扎龙自然保护区观鸟旅游颇受青睐。其他野生动物亦多,因而开发了桃山、乌龙、平山等狩猎场,吸引着中外旅游者。黑龙江冬季漫长而寒冷,多冰雪,一些河湖与山坡成为开展冰雪活动的好场所。黑龙江从远古时代起便有北方少数民族的祖先生息、繁衍,至唐代建立了最早的封建政权&&渤海国,初期建都于今吉林敦化市敖,后移都于上京龙泉府,即今黑龙江宁安县东京城。辽、金、元政权也以黑龙江为其重要活动范围,金代前期都上京城即在今阿城市之白城,故黑龙江多有这些政权的文物古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许多革命先烈曾在此浴血奋战,留有多处纪念地,有些地方即以先烈姓名命名。少数民族风情和某些城市的欧式风格亦有其吸引力。
  冰雪旅游资源
  黑龙江省大部分区域处于中温带,山区冬季雪量大,雪期长(120天左右),雪质好,适于滑雪旅游。滑雪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大区域:哈尔滨市、伊春市、牡丹江市和大兴安岭地区。冰灯和冰雪游乐主要集中在哈尔滨市、牡丹江市、齐齐哈尔市等大中城市。陈运和有诗《兆麟公园》写&冰雪节&、&冰雕世界&。
  避暑旅游资源
  黑龙江省夏季凉爽,众多的江河湖泊和浩瀚的林区是避暑的好去处。
  历史古迹
  历史文化名城与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黑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6 处,其中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处,哈尔滨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家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有代表世界多种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近百处,素有&小巴黎 &、&莫斯科&之称;省级历史文化名城5处,其中齐齐哈尔市、宁安市、依兰县、阿城区、呼兰区等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东北烈士纪念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虎林要塞陈列馆、爱辉历史陈列馆、大庆铁人纪念馆是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湿地旅游资源
  天然湿地434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18%。具体分布在三江平原156万公顷、松嫩平原78万公顷、大兴安岭85万公顷、小兴安岭和东部山区 115万公顷。按照类型可划分四大类,即河流湿地46万公顷、湖泊湿地43万公顷、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332万公顷、库塘13万公顷。
  目前全省拥有扎龙、洪河、兴凯湖和三江四块国际重要湿地。
  黑龙江省有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庆市当奈湿地及大庆市龙凤湿地。都是旅游观光避暑的好去处。
  边境旅游资源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接壤有3000余公里的边境线,其中界江2300公里;有25个开放口岸,其中17个已经成为15岸,绥芬河市、黑河市、东宁县、抚远县的边境出入境游客量排在前4位。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历史遗迹和民俗风情旅游资源:黑龙江省保留着人类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存,如昂昂溪遗址和新开流遗址、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金代上京会宁府遗址。以农耕为主的满族、朝鲜族,以捕鱼为生的赫哲族,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族和以牧业为主的蒙古族、达斡尔族,这些民族保留着北方少数民族所特有的民俗风情,成为黑龙江省重要的民俗旅游资源。
责任编辑:沈海龙
上一篇: &&&&下一篇:
1、凡本站注明“中国市县招商网”、“市县招商网讯”的作品,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市县招商网”。
2、如作者本人对本站刊载内容、版权持有异议,请于知道该作品刊载之日起20日内联系本站,否则视为自动放弃相关权利。
3、本网所有项目信息“来源”真实、可靠,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时效性等负责,如有异议可通过信息来源处核实。
欢迎各类型媒体与本站签订转载、频道、栏目等合作协议。电话:&&&&Email:
项目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龙江省建设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