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黄河医院医院怎么开出生证明明时间

  作者:逯富红 作为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9年将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里,也有很多精彩别致的端午习俗。 四大名著当中,提及端午最多者,当推《红楼梦》。第24回,贾芸为讨好王熙凤便买香料送之,从而让正在置办端午的她既省去了麻烦,又节约了银两,自然特别满意。第28回,皇妃元春给贾府赏赐端午礼,随后,贾府又照其吩咐,到清虚观打醮祈福。第30回,又来了段小小的插曲。大观园中,一群孩子玩耍时起了矛盾,哭闹不止。这时,黛玉便过去安慰他们:“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这样,直到第31回,端午节才终于姗姗而来:“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还写到王夫人准备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的情景。中午时分,大家饮雄黄酒,吃桑葚、粽子,欣赏石榴花,俨然一派热闹祥和、其乐融融的节日氛围。 《水浒传》第12回,写杨志被发配至大名府。“不觉光阴迅速,又早春尽夏来,时逢端午,蕤宾节至,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后堂家宴,庆贺端阳。”书中蕤宾节便是端午节。正是这天,杨志才被委以重任,从而引出“智取生辰纲”的故事。由此可见,这个特殊的端午节,对梁山事业的发展壮大来说,该是何等的至关重要。作者还通过一阙词把宋代京城的端午盛况渲染得淋漓尽致:“盆栽绿艾,瓶插红榴。水晶帘卷虾须,锦绣屏开孔雀。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杯;角黍堆银,美女高擎青玉案。食烹异品,果献时新。葵扇风中,奏一派声清韵美;荷衣香里,出百般舞态娇姿。”其中提到的绿艾、红榴、菖蒲、角黍、葵扇等植物和美食,直到如今,仍然是我们过端午时的必备之物。 而到了《西游记》里,端午节更是随唐僧师徒的脚步,走出国门,来到了毗邻西天的朱紫国,而且过得有模有样,丝毫不亚于京都长安。患病的国王不无深情回忆道:“三年前,正值端阳之节,朕与嫔后都在御花园海榴亭下解粽插艾,饮菖蒲雄黄酒,看斗龙舟。”可不料,就在众人欢笑嬉戏之际,却突然妖怪出现,不但吓得国王把刚吞下的粽子凝滞在腹,而且又掠走了王后。这雪上加霜般的重击,让国王从此落下病根、卧床不起。最后,多亏孙行者施法,才将糯米排出救其一命。 《三国演义》当中,虽然没有直接描写端午的章节。但细心之人,也不难从中找出蛛丝马迹来。第71回,写曹操率军出征,路过蔡文姬家时,见壁上悬有曹娥的碑文图轴。也许大家会问,这与端午有什么关系呢?据《后汉书·列女传》载:“孝女曹娥者,会稽上虞人也。父盱,能弦歌,为巫祝。汉安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溯涛婆娑迎神,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乃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可见,曹娥是为追寻因公溺亡的父亲,才跳江自尽。因此,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和伍子胥之外,自然也撇不开孝女曹娥。(逯富红)[责任编辑:康慧珍]

   佛法上常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问:请问师父,如何在家庭里的夫妻之间,丈夫与妻子的父母,妻子与丈夫父母的生活中更好的用佛法来处理好矛盾,跪拜师父。 宏海法师答:正如有些大德所说,最难的修行就是在最亲密的关系中。的确,我们有时候跟外面的人还可以客客气气,和同修保持“六和敬”。可是和家里人就原形毕露一切的习气、一切的性格中劣性都使出来了,放任的碰撞,就会产生矛盾。首先,夫妻之道就是要互敬,有礼。礼是坚守和长久维系夫妻关系最好的保驾护航的法宝。所以为什么古人讲举案齐眉。夫妻之间的关系有时像个出气筒,在外面工作、或者和家庭中其他人有矛盾,就互相埋怨、抱怨,不去珍惜。 夫妻之间最好像道友,如果都是佛友,就互称师兄。每天都要按佛弟子如法修持。这样夫妻能够长久,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对于双方的老人,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讲究孝道。一定要尽孝。任何情况下,永远不可以向上违抗。就要随顺,也可以说是依教奉行。哪怕是父母错了,过后再说。当时我们一定要说“是是是,好好好”,特别是晚辈。这样我们就进入良性循环。因为你在对你们双方的父母时,不要忘了孩子也在看你们的行为。我们常说身教大于言教。 至于说学佛的道友,如果家里就你一个学佛,更要担负起弘扬佛法的重任,不要学了佛之后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回去以后条条框框就来了。你一定要理解他们现在还没有学佛,而且带着对佛教的观望,所以他们对佛教的认知就从你的言行上来体现,这样要更好的包容、调节。甚至家中别人做不到的,这时候你得忍、你得让。没有节制,不是说到哪个分寸,没有极致!这就是菩萨的胸怀。我们总觉得菩萨离我们很远,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点点滴滴的做。生活中起矛盾的时候,很可能自己就有了问题。一旦有问题,就要心生忏悔,自我检讨,千万从自己身上和心里寻找,不要向外抱怨。这样的话就有相互抵触的心理,就会进入恶性循环。 一家人的因缘是宿世来不易结到的,碰撞也必然会多。佛法上常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不只是说每天刻意做好事,还有就是心念始终处在一个善的状态。首先自己不去发心、恶念、恶行为去伤害别人,再者哪怕别人用恶心对我,也要用自己的善去化解他和理解他。一个理解就是说,可能他现在不由自己的找茬;其二,化解就是说避开风口、好言相劝。最后还是一笑包容,以此一肩挑起整个家庭和睦的状态。当然这个说起来特别容易,做起来极其艰难。如果家人之间能够修得荣辱不动,我们的功夫就非常高了。我们加油吧。作者:林真 寻找食物是人类的生存本能。与食物密切相关的外卖古已有之,如今,在互联网背景下成为一种崛起的餐饮文化,承载着更多的期许,影响着无数人的生活,让传统的饮食文化在新时代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千年以前“外卖”就已萌芽 下班累了不想做饭,怎么办?只要打开手机动动手指,过不了多久,就会有快递员捧着一份热乎乎、香喷喷的外卖送到你面前,大快朵颐方便至极。 外卖作为一种独特的营销方式,最初是为满足不在店内消费的顾客的特殊需求而提供的一种食品打包或外带服务。随着互联网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网购平台和移动支付的催化下,快递员可以外送上门,更加快捷省事,深受年轻人的欢迎,逐渐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之一。 实际上,外卖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早在千年以前的盛唐或更早就已萌芽,特别是到了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宋朝,酒肆食铺林立,饮食文化繁荣,餐馆酒楼的外送服务在这种背景下形成风气。宋代孟元老所著的《东京梦华录》,是一本记录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城市风俗人情的著作。书中记载,当时东京商业繁荣发达,“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意思是,街道上处处是拥挤的门户,到处都有茶坊、酒馆、市集或卖吃食的。有钱人通常都不在家中做饭,而是“下馆子”或叫外卖。《武林旧事》《都城纪胜》《梦粱录》等南宋著作中也收录了大量临安酒肆饭店和美食菜品的资料,“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果子……油酱、食米、下饭鱼肉、鲞腊等铺。盖经纪市井之家往往多于店舍,旋买见成饮食,此为快便耳。”据记载,若当时有人不愿在店里吃,又不想在家做饭,只要先派个伙计来点菜,“逐时施行索唤”“咄嗟可办”,相当于如今打个电话或登录APP点餐,饭馆就实行上门服务,派专人“就门供卖”,送到后再付钱。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生动地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画中就记录了一个拎着食盒、正去送外卖的饭店小伙计,其举止神态细腻逼真,令人叹为观止。 外卖在西方的历史并不久远。直到近代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大城市人口密集、商业发达后才渐渐兴起。直到今日,外卖食物常被视同为快餐,多是比萨、炸鸡、中餐炒饭等。20世纪50年代是美国现代外卖的“诞生期”,在很多市区内,意大利餐馆和中餐馆与早期的汉堡店争夺购买外卖食品的顾客。 方便面遭遇外卖的“跨界辗轧” 被认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的方便面,自1958年在日本诞生后成为速食界当之无愧的王者、“地球人都知道”的明星产品。多年来,康师傅、统一等众多方便面品牌推陈出新,联合演绎了一段长达几十年的“王者之争”。 然而,这个“大众食品之王”5年前在销售额和盈利达到顶点后,遭遇了滑铁卢。世界方便面协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之前,方便面销量在中国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1年至2013年,中国方便面年销量从424.7亿包增长至462.2亿包,特别是2013年,销量同比增长4.97%。然而,这种持续稳步攀升的趋势此后便出现了转折,销量和企业利润双双下滑。2014年至2016年,我国方便面年销量连续3年下跌,从444亿包跌至385.2亿包,跌幅高达16.7%。 即使是全球最大的方便面公司康师傅,利润也大幅下滑,还有好几家公司因此而倒闭。让商海沉浮几十年的方便面巨头招架无力的“入侵者”并非同行,而是方兴未艾的网络订餐。此前,国内虽然也有网络订餐平台,但可选范围较小,发展缓慢。2013年之后,若干个规模较大的网络订餐平台陆续出现,规模也急剧扩张,影响了人们的消费选择。新兴科技和中国劳动力价格偏低的网络外卖优势,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对就餐质量和速度的需求,而方便面方便、快捷、便宜等诸多核心优势遭遇新型商业模式的“跨界辗轧”,其市场地位受到猛击。 相较于方便面,近6年来,网络订餐市场规模实现了“井喷式”增长。艾媒咨询最新公布的《中国在线餐饮外卖市场研究报告》指出,2011年至2017年,中国在线订餐市场规模由216.8亿元增长至2052.7亿元,7年增长了8倍之多。去年在线餐饮外卖用户规模较2016年增长了19%,突破3亿人,根据该机构的预测,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2430亿元,用户超过3.55亿人。 虽然,我国外卖行业冲击了方便面市场,但在国外并非如此。世界方便面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世界人均方便面消费量为13.3包,同属于东亚饮食圈的韩国,平均每人每年吃掉73.7包,人均销量常年居于世界第一。 更令人费解的是,外卖文化在韩国无处不在。早在1993年,韩国出现首家摩托车外卖企业,快速送货行业也逐渐从地铁快送发展到24小时代理配送。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数十款订餐软件出现,但传统方便面行业依然长盛不衰,从需求量来看,除了2014年略有下降以外,其余年份均呈现上升态势。 专家分析,虽然韩国外卖文化历史悠久,但通过网络订餐的总成交额却并不高,高昂的人力成本和送餐员覆盖率低是主要掣肘。在韩国使用手机APP订餐一般不会单独设立配送费,而是包含在总价中。购买相同的食品,叫外卖比在便利店要贵得多。除了商品本身价值以外,价差主要用来支付人力成本。以炸酱面为例,叫外卖比实体店贵了3倍多。与订餐平台上动辄上百元的一顿外卖相比,韩国方便面优势明显,一袋价格不到10元人民币,就能吃个饱。[责任编辑:郑芳芳]

   亚历山大被黄蜂选中 北京时间6月22日,NBA选秀大会今日举行,手握11号签的黄蜂队选中了肯塔基头牌,“训练狂人”,谢伊-吉尔杰斯-亚历山大。 谢伊-吉尔杰斯-亚历山大(ShaiGigeous-Alexander,简称SGA) 生日:1998年7月12日 大学:肯塔基 家乡:加拿大多伦多 位置:控卫 身高:1.98米体重:82公斤 模板:罗恩-哈珀/德章泰-穆雷 优点:他有着在一号位上堪称出色的身高(1.98米)和臂展(2.13米),在肯塔基赛季开始前的体侧中,他的体脂率仅为6.23%。 他在防守端非常卖力,能利用臂展干扰对方持球人,并阻断其传球路线。他场均能贡献1.6次抢断,大多数都是直接抢断持球人。更可喜的是,他并不会因为抢断多而在防守中失位。 他是一名被低估的射手,在肯塔基这一季,他三分命中率达到40%,罚球命中率达到81%。他擅长突破防守人,良好的位置感、脚步动作和分散防守人注意力的能力,使他能近乎随心所欲地攻击禁区。此外,他能很好地掌控身体,能参与攻防转换,能寻找到在外线处于空位的队友。 此外,他还善于制造罚球,且拥有一颗“大心脏”,当球队进攻停滞时,他敢于将球队扛在肩上。不管是比赛还是平时的训练中,他都极为刻苦。 缺点:身形过于纤细,体重仅有82公斤,需要继续增重,才能在整季82场比赛中更好地适应攻防两端的身体接触。要想在更高一级的NBA成为一名出色的控卫,他还需要继续磨练。尽管他能打破僵局,但有时他持球时间过长,也会造成球队进攻停滞。有时他会一头扎进对方篮下,被堵死了传球路线;而在比赛关键时刻,他对投篮时机的选择不佳也往往会造成愚蠢的失误;有时,明明对手已堵死了突破路线,他仍选择蛮干,视空位机会于不顾。 此外,尽管体侧数据亮眼,但他对自身运动能力的开发还是不如预期,更倾向于慢节奏的比赛,过于求稳,过于慎重,尤其是在半场阵地战中。他有时会往空间狭小的区域传球,在造成失误的同时也让队友颇为尴尬。 总之,从起初并非肯塔基头牌到最终却成了队中最好的球员,SGA这一赛季的进步获得了教练组的肯定。他总是习惯于加练,这不但能使他在NBA继续提升,还能博得教练们的欢心,肯塔基名帅约翰-卡利帕里就曾盛赞他是本季最刻苦、也最容易调教的球员。职业生涯初期,他能否适应很重要,最好身旁能有一名老将控卫帮助他成为一名真正的控卫。 在NCAA,他身旁并没有多少出色的射手,因此来到NBA他应能更加悠游,不但能更好地攻击篮筐,还能传出好球。今年选秀,对于身处乐透区下半段的球队而言,他是颇有价值的。(魑魅)作者:吴红梅漫漫历史长河中,谁在地球上踩下了第一个“脚印”?6月6日,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子刊《科学进展》在线报道了中美科学家,在三峡埃迪卡拉纪地层发现了具有附肢的后生动物形成的足迹,这是目前已知的地球上最古老的足迹化石。具有附肢(疣足)的两侧对称动物,如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是现生和地质历史时期最为丰富多样的动物门类代表。它们在何时出现,一直是生物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关注的问题。虽然推测它们的祖先可能在6.35亿—5.41亿年前的埃迪卡拉纪已经诞生,但在埃迪卡拉纪地层中一直没有发现确切的化石证据。因此,大家普遍认为具有附肢的两侧对称后生动物,直到大约5.41亿—5.1亿年前的“寒武纪大爆发”时才突然出现。灯影组地层中发现的最古老动物足迹化石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组成的早期生命研究团队,日前在湖北宜昌三峡地区埃迪卡拉系灯影组(5.51—5.41亿年前)地层中发现的一系列足迹化石,为破解具有附肢的两侧对称动物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该足迹化石由两列足印组成,这些足印形成重复的‘序列’或‘簇’。虽然它们与之后地层中产出的典型足迹相比,稍显不规律,但通过研究发现,这些足迹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反映了造迹生物(可形成遗迹的生物)可以通过附肢支撑身体脱离沉积物表面。”该项目负责人、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哲介绍说。陈哲认为,单凭这些足迹化石,很难去判断是什么动物留下来的。不过,专家们推测,这些遗迹明显是由两侧对称的后生动物形成,而且这些后生动物具有成对的附肢,很有可能是虾一类的节肢动物或者是环节动物。同时,这些足迹化石与潜穴相连,反映了造迹生物行为的复杂性。造迹生物时而钻入藻席层下进行取食和获取氧气,时而钻出藻席层在沉积物表面爬行。该发现将国际上足迹化石的研究记录提前到了埃迪卡拉纪,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足迹。虽然该类足迹的造迹生物未被保存或者没有被发现,但推测它们很可能是节肢动物、环节动物或它们的祖先。诸如鸟类、昆虫,乃至我们人类,都是两侧对称的后生动物,因此,该发现对于我们进一步探索人类的起源大有裨益。据了解,此项目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和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联合资助。(吴红梅)[责任编辑:秦超]上周是全国第28个节能宣传周暨“2018年上海市节能宣传周”。丰富的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活动,旨在加快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事实上,古人早已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节能环保的生活、生产方式。他们有哪些节能减耗、保卫蓝天的智慧? 雁鱼灯避免空气污染 夹灯盏省油更实惠 原始时期,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照明便有了需求。近年来,全国各地出土的考古成果中不乏当时人们使用的照明灯具。令人惊叹的是,这些灯具不光造型精美,还别具节能智慧,中国古人的节能环保意识可见一斑。 由于用普通的生活器皿做灯具浪费燃油,古人遂将其或加高底座,增加光照范围;或增加通风管道,让燃烧更充分;或上面加盖,减少油料损耗,于是诞生了不再他用的专业灯具。 从战国到秦汉时期,铜灯在上层社会中很流行。早期铜灯讲究造型,多以生活器皿和人俑、动植物为原形。如河北平山境内中山国王墓中出土的一盏铜灯,有15个灯头,形似一棵树,“树”上有鸟、猴、龙,“树”下有人、虎,造型活泼,妙趣横生。 铜灯的推广和使用让夜晚变得前所未有的明亮,但是,长时间燃灯会导致房间空气质量下降。于是,人们开始制作可以减少烟雾的“环保灯”。2015年江西南昌海昏侯墓里出土的雁鱼灯正是这样一种“环保灯”。 海昏侯雁鱼灯属于高级灯具,此前已出土了好几件。如1985年,山西省朔州市城西照十八庄一号墓就曾出土过一件相同造型的雁鱼灯:整体为鸿雁回首衔鱼伫立状,由雁首颈(连鱼)、雁体、灯盘、灯罩四部分套合而成。 据《文物》(1987年06期):“灯火点燃时,烟雾通过鱼和雁颈导入雁体内,将烟尘吸入雁的肚里让水溶解,净化空气,防止了油烟对室内空气的污染。因此,这也说明中国古代人就有环境保护意识。” 雁鱼灯不仅环保,还可调节光亮度,且能充分利用燃料。从另外的角度说,这也是一种节能灯。但古代真正的节能灯,则是在“省油灯”发明之后出现。 所谓“省油灯”其实就是秦汉后在下层社会广泛流行的陶瓷灯,这种灯体是夹层,故古人又称之为“夹灯盏”。史学界一般认为,“省油灯”是唐宋时期开始使用的。 夹灯盏的节能原理,就是降低灯具使用时整个灯体的温度,减少燃油的损耗和挥发,相比昂贵的铜灯,这种简单廉价的夹灯盏更受欢迎。所以,一经发明,首先就在用灯时间最多的文人学子中间流行开来。 但是,不论怎么节约,能源总是有限的。以油脂来说,人们最初使用价格极高的动物油脂,再后使用植物油脂。但古人在照明能源使用上的重大突破是对新能源——现代石油的使用。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早在汉代就开始使用石油。《汉书·地理志》记载:“高奴,有洧水,可燃。”高奴在今陕西延安境内,洧水是延河的一条支流,可燃的“水”就是从地下渗出、漂浮水面上的石油。古人称之为“肥”,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即称:“高奴县有洧水,肥可燃。水上有肥,可接取用之。” 到唐代,人们称石油为“石脂水”,且开始用含蜡量极高的固态石油制作蜡烛,为区别于用动植物油脂为原料的蜡烛,称为“石蜡”。唐宋以后,像四川、甘肃、陕西等出产石油的地区,用石油做照明新能源已很普遍。 就地取材泥土垒墙 透气性好、不惧潮湿 古代人的节能意识还体现在民居建造上。我国各地气候环境不同,催生出了丰富多样的节能环保建筑,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有成百上千年的历史。 2008年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福建土楼就是典型的节能建筑。 土楼历史源远流长,产生于11—13世纪(宋元时期),经过14—16世纪(明代的早、中期)的发展,至17—20世纪上半叶(明末、清代、民国时期)达到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土楼主要分布在闽西和闽南山区,历史上那里可耕地很少,又是盗匪出没频繁之地。为了防卫和减少占地,当地人只能建造占地少、层数多和有很好防卫性能的土楼。 福建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西北有山脉阻挡寒风,东南又有海风调节,温暖湿润为气候的显著特色。作为当地的传统民居,土楼从选址、规划、布局到建造使用过程都体现了与特定地方自然环境的良好适应性。 土楼厚重的土墙使用的是红壤土、砂石、竹片、土纸浆等材料,皆为就地取材。人们利用简单的工具如夯杵、墙槌板和拍板等经反复揉、压、挤,采用中国传统“大墙板”技术夯筑成1米-2米厚的楼墙,形成外土内木的建筑结构。为进一步加强红壤土黏性,人们还加入了红糖、蛋清和煮熟的糯米饭。这是闽西南人民的独创方法。 这种土墙透气功能佳,有效调节了土楼内部房间的温度和湿度,既能适应山区恶劣潮湿的气候,还能在楼内形成一个夏凉冬暖的小气候。底层厨房的烟熏能使二层谷仓干燥且不生虫,卧室则设在三、四层,高爽通风,让居住环境更加理想。 福建土楼的设计还体现了当地人善于利用自然通风调节温度的智慧。一般来说,组成庭院的四面房屋皆相互联属,屋面搭接,紧紧包围着中间的小院落。天井内皆有地面铺装及排水渠道。每幢住屋前则有宽大的前廊或屋檐,以便雨天时串通行走。天井既是引风口,又是出风口。风从天井吹向厅堂,进入通道,从后天井或侧庭院回归自然。 如果天气异常炎热,风力轻微,天井在阳光曝晒下热气蒸腾,热空气不断上升,形成一种“拔气”作用,而两侧厝巷的冷却空气就会通过通道不断向天井补充,形成冷热空气的温差对流。这种通风系统与堂屋、高窗和屋门间气流相通,形成良好“穿堂风”,达到夏季自然降温的目的。 窑洞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它也是一种因地制宜、适应气候的生态节能建筑。 黄土高原气候干燥少雨,但丰富的黄土层正是一种得天独厚的天然建筑材料。窑洞的建筑材料以生土为主体,这是一种绿色建筑材料。倒塌或拆除的窑洞所产生的生土,经历了风化作用以及一系列复杂的变化涵养过程后,又可以变成富含腐殖质的“熟土”而回归大自然,形成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基岩石外露,人们采石十分方便。修建窑洞的时候,所使用的建造材料极少,除了门窗会用到少量的木材以外,钢材水泥均可不用,也无须开挖地基、修建墙体。只需选择合适的山坡、断崖等地形,人工开挖而成。 更重要的是,黄土本身具有良好的隔热和蓄热功能,建造而成的窑洞能够充分适应黄土高原地区大陆性气候的变化。室内温度和湿度相对稳定,有冬暖夏凉的特性。通常来说,窑洞内只需一个小火灶就可以解决做饭、热炕等生活需要,节约燃料,体现了生态和谐的环保理念。 燃料稀缺不要紧 巧用风能、水能、太阳能 在世界范围内也有不少巧妙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做法,帮助古代人实现生产、生活需要。 比如古代波斯所使用的风车。已知最早的风车设计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古代波斯,那里的人们曾经使用风车碾磨粮食和抽水。人们将芦苇捆绑在一起做成相互垂直的浆,使其围绕一个中心轴旋转。随后小心地放置外墙,从而确保风力能驱动潜在双向系统向预期的方向移动。当然,在航海中使用风力发电早于风车的发明,但是这些风车是已知最早使用风力用自动替代手工进行日常劳动的装置。 古罗马人留下了许多庞大而精致的建筑和工程,其中,当时发明的重力水渠至今仍在使用。这些水渠已不仅仅是古代管道奇观,还是早期人们使用水力进行工业生产和生活的范例。此外,古罗马人还利用所掌握的水力采矿技术来勘测、碾压、清洗矿石。 数年前在德国诺伊斯考古发现的古罗马驿站也充分展现了当时的节能智慧。经考察,驿站为旅行者们提供夜宿服务,而那栋旅馆建筑自带一套取暖系统。 建筑的底部有一个以木材为燃料的炉子,热空气可以通到客房的烟囱里,客房的墙体则用中空的砖砌成,热气会使整个墙体变热。建筑的屋顶用暗灰色的板岩制成,可以很好地吸收太阳光的热量,原理同今天的太阳能板相同。 在古罗马时期,诺伊斯周围的森林资源并不富裕,因此,这些节能取暖设计对驿站的良好运行来说十分有必要。 在古代耶路撒冷,人们则为节约水资源动足脑筋。古城耶路撒冷坐落于高海拔、远离地表水的位置,那里的人对地下水和其他难以获取的隐蔽水源相当依赖。现在那里仍存有公元前十二世纪建造的地下管道。水资源再利用系统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污水被保存在水槽中并用来冲洗废物,这很像当今的下水道,但它还能在节水灌溉的同时保存过滤的微粒,为周围土壤提供肥料。 (吴越 综合自《北京晚报》、新华网、搜狐文化)[责任编辑:康慧珍]作者: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张国刚 东汉的儒学,由于光武帝、明帝、章帝等的提倡,十分繁荣发达。到了桓帝、灵帝时期,京师的太学生和地方郡国及私学的儒生数量,总数已超过10万人,他们互相推引,互相声援,其中的一些名士,更是声望隆重,万人景仰,构成了重要的政治与社会势力。 东汉士人做官,多数通过公府辟召和地方察举等手段。地方察举制度,是指各郡国推举孝廉(孝子、廉吏):一般按照郡国人口比例,每20万人举1人,全国大约228人。入围条件一般是年40岁以上,“经明行修”。 公府征辟制度、朝廷辟召,是指朝廷征召一些社会名士,直接到中央任职。但是,在宦官外戚的黑暗统治下,州郡牧守在察举征辟时,往往逢迎当朝权贵的私意,望风行事,而不附权贵的刚正士人则受到排斥。士人们通过品评时政人物,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称为“清议”。东汉名士颇有傲人的品行。如杨震不接受昌邑县令王密的贿赂,“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千古传播;其子杨秉,官至太尉,“为人清白寡欲”,自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除杨震父子外,还有许多士人,表现出独特的名士风范,然而,一旦过了头,就成了“矫激”。 什么叫矫激呢?激是偏激,矫是矫情。求名过了头,名不副实;谦虚过了头,弄得不真实,就是一种矫激。 比如,南阳樊英,“少有学行,名著海内”。名士的成名条件,一般是“经明行修”,前者是经书读得好,后者指品行超群。品行超群,大多表现为具有一些难得的正面品质。比如,拒绝征召入朝为官,推辞州郡聘请入仕。樊英曾经多次放弃入仕的机会,甚至“安帝赐策书征之,不赴”。于是,安帝一方面赐予厚礼,一方面给郡县官员下了死命令,绑也要把樊英绑来。就这样,樊英“不得已”到洛阳见皇帝,到了之后,还是装病不起。你看这是不是有些矫揉造作呢? 安帝没办法,安排皇家太医给樊英看病,国家供给羊、酒调养。过了些日子,大约没有发现有什么毛病,安帝就为樊英专门设立了一个论坛。论坛开讲的日子,由皇家车队的领导(公车令)出面导引,内廷尚书亲自陪同,“赐几、杖,待以师傅之礼,延问得失”,还拜为五官中郎将。这样待了几个月,樊英又闹着说身体不好,诏以为光禄大夫,赐告。“令在所送谷,以岁时致牛酒。”待遇确实优厚。樊英坚决辞谢,安帝一再开导,最后下诏,不准推辞。樊英三番四次的推官,安帝特别隆重的推崇,弄得樊英的名声更大了。但是,在其后关于时政的应对中,樊英表现平平,“无奇谋深策,谈者以为失望”。 时人在谈到这件事的时候,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为什么大家都很失望呢?为什么“毁谤布流,应时折减”呢?“岂非观听望深,声名太盛乎”?要么你坚持不出来做官,真正成为一个名士;要么你出来就拿出一点济世安民的真知灼见来。樊英的矫激,是作为名士的表演过了头。这样徒有虚名的名士,印证了一个普遍的道理:吹得越高,跌得越重。 东汉名士的另外一种矫激是中庸过了头。代表人物是胡广。 胡广(91~172),字伯始。历事汉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为官30多年,可谓六朝元老。在风雨如晦的东汉政治舞台上,胡广是不倒翁。 胡广曾经与宦官丁肃结成儿女亲家,这对反宦官的士人来说,就是一个污点,可是这位丁肃却是个比较廉洁谦谨的人。顺帝内宠太多,在女人中摆不平,不知道应立哪一位宠妃为皇后,提出让几位宠妃抓阄。对于如此荒唐的做法,胡广上书反对。他说,皇后是天下仰望的国母啊,怎么能求之于筮龟呢?应该从门第尊贵、德行贤淑、为人谨良的贵人中选任皇后。于是,梁妠获选。顺帝死后,梁太后临朝,娘家父兄梁商、梁冀执政。胡广因为在当初支持了梁妠,所以,在梁家掌权的时候,胡广自然得到信任和重用。由此胡广也就与梁冀家族结下了一层特殊的关系。 胡广为官,有三个特点: 第一是识时务,胡广与梁冀的特殊关系,显然与他当初支持梁妠为皇后有关。他不像李固专与梁冀对着干,但是也谈不上为虎作伥。 第二,胡广数起数落,各种势力对他都能接受。胡广人生起落,与天灾示警、自动辞职有关,也与政治态度失当有关。 第三,不管朝廷风向如何,谁在掌权,胡广都恪尽职守,做好自己的事。灵帝卖官,公然标价,胡广颁行了他写的《百官箴》四十八篇,依然提出整顿吏治的系统意见。司马光也赞扬他的识人处事才能:“所辟多天下名士,与故吏陈蕃、李咸并为三司。练达故事,明解朝章。”当时京师有谚语说:“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朝政之事,搞不明白的,就问伯始(胡广字伯始);天下事务,按中庸之道妥善处置的,只有胡公! 历史上对于胡广的评价是两极的,许多人说他滑头,没有原则。名士李膺、杜密都是他所举荐提携的,但是,两次党锢之祸,他本人却从来没有受到过牵连。李固因为反对梁冀立帝而丢了性命,他也只是流涕惋惜而已,不能赞一词。司马光在上述赞扬之后,也不忘用“然”字转折说:“然温柔谨悫,常逊言恭色以取媚于时,无忠直之风,天下以此薄之。”[责任编辑:郑芳芳]真正的吉祥,一定是住在庄严相中的。 文/宏海法师 好,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呢,我们每次都跟大家说到这个“大家吉祥”,在佛教的经典里面呢,也有一个流传非常广的经典,叫做《吉祥经》。那我们身为佛弟子,或者说逢年过节,跟大家道个祝福的话的时候,总归说一切吉祥,平安吉祥。可见这个吉祥是一个非常庄严,圆满的这么一个敬语。但是真正的,什么样才叫做吉祥的庄严呢?在《大庄严论经》里边,有这么一则故事,就讲到什么是真正的吉祥之相。 当时,有佛陀的一个弟子,一个大比丘,他到一位檀越的家里面去拜访,请他应供做客嘛。那么檀越就是我们说的,施主的意思了。他去拜访这位檀越的时候,看见他,当然,也是为了迎接他,把自己装扮一番。当时就是说,把这个头梳洗得非常的光溜儿吧。然后呢,用这个牛黄,往自己额头上抹一点,然后又给头上,扣了一个白色的那个砗磲贝壳,然后又用这个,有一种当时叫做欢乐果吧,一种果实这样来装饰头。总之,把自己这样精心地庄严了一番。这个比丘就很纳闷,说你搞成这样,这是啥意思呢?这个檀越就说,说这是我为了今天供养大比丘,然后我自己也觉得这是一个吉祥之相,福德之相。他就认为这么装扮一番就很好。 当时这个比丘就给他开示,说你这种知见是不对的。为什么说这种知见是不对的呢?这个吉祥之相,真正你要从内心而外的发出来。那么你现在看看你自己,头上抹点牛黄,那么牛黄是牛的心肺之间的东西,虽然很珍贵,可是牛黄是怎么来的呢?还不是牛被人拉着鞭打耕耘,受了很大的苦以后,然后呢,最后被人杀死了,才把牛黄给掏出来。这牛它自己,虽然长着牛黄,它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这能算吉祥吗? 你头上的这个白色的贝壳,在海里面虽然能够生活,可是一旦被拿到陆地上来,它就没有生命了,被太阳一晒就死了,只是一个尸体的躯壳而已了。那么它自己都不能够自在,你戴上它怎么能够得吉祥呢? 又说这个欢乐果,虽然大家都喜欢吃,可是被他摘的时候呢,大家都是用石子把它扔着,这样敲打下来,连树枝树叶弄得残破不堪,这怎么能叫吉祥呢?所以这个比丘,就是在应供的同时,也把他教化了一番。 教化了一番,这个檀越施主,听了以后说,哦,确确实实。我是从外相上,这样的去进行这么一个装扮,并没有从内心去庄严自己。所以他自己很惭愧,忏悔说,看来我的知见错了。那么这样尽管我外在的,不断的去装修自己,但是我内心,如果没有真正具足这个福德庄严的话,那就像海水一样,你再怎么去舀它,倒它,它永远都是咸的。 由这则故事,我们也能够领悟得到,就是说,真正我们现在说的,大家都要一点点福气嘛,要一点点灵气,要一点点保佑,等等。但是我们也是喜欢在这个相上来庄严,所谓的吉祥。从这个现象上来讲,当然也是无可厚非的。你看现在我们的佛法,影响越来越广,甚至佛具呀,与佛有关的这些载体性的东西,乃至法物呀,像念珠、挂件,乃至车子、房子,上面都会有一些,这样的一些,我们叫做吉祥物。最基本的我们常说的这个护身符,这是一个吉祥牌,当然这是无可厚非的。 可是它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这一切都是方便善巧,引发我们内心的吉祥的。你如果说我们内心,没有充满这种祥和,这种利他,这种善良,这种真诚的,这样的一个发心,去庄严自己。那么很可能我们处处都有这个法物在。你看现在的话,其他的不说了,就说这个挂件吧,弄得是五花八门。甚至有时候挂的,我们自己从知见上来讲,以前的祖师爷们最反对的是什么呢?就是光有佛头,连佛的身子都没有。现在甚至所谓的艺术品,就把佛像弄的,故意弄的很残缺,菩萨像也是如此,这都是什么呀,不如法,不好的缘起,大家一定要知道这点。 那么你戴这些庄严具,当然是可以,如果一定要确切的说,是可以带来吉祥。你比如说我们去戴这个楞严咒的咒盒,甚至十轮金刚的这个咒轮等等,确实如此。可是不要忘了,一切的法物都是为我们,引发我们内心这样的一种吉祥,才配合它进行这个,我们说的消灾免难的。你依然戴着这个法器,尽管现在你看,再比如说念珠吧,念珠现在五花八门,弄得是越来越华丽,越来越复杂,几乎这个菩提子是人手一串。 上次我,有一次我外出讲法的时候,坐火车的时候,就被人说,啊呀,大师你这个,拿的这是星月菩提呀,就意思说这个,你这出家人还拿这么大的珠子。我心里就觉得说,这个星月菩提本来就是出家人手上的法物呀。这个念珠,它就是用佛号进行庄严的,从内心对于阿弥陀佛,对于观音菩萨,对于地藏王菩萨这些名号,我们在持诵他的时候,作为一个方便的法器记数。那么随着你心里,对于这种佛号的这种功德、持诵,那么自然而然有一种加持,也会在念珠上体现,这是真实存在的。 可是,如果我们的心都不跟佛菩萨相应,甚至连基本的信仰都没有,那你只把念珠作为一种装饰品,挂在身上,给它吊了很多东西,甚至有的人盲目地以为说,挂这么一个就等于说辟邪一样,姜太公钓鱼百无禁忌了。这些呢,都是有偏颇的见解。就如同这位施主一样,他并不是从内在的吉祥,而是自以为是外在的吉祥。 甚至我们现在有一些挂件呀,甚至车上会有一些摆件等等,都是如此了。它都是你对于佛菩萨的诚心,感得我们对于他的信,仰靠,然后引发我们内心的这种,常去多做善事呀,多培一些功德呀,多能够行些忍辱、忍让呀,点点滴滴,用这个法物提醒我们,时时刻刻的把这些,真正内心的吉祥挂在心头。那么所有的事情发生的时候,用这个吉祥的心,去处理成一个吉祥的因缘,这个我们才叫做吉祥之相。 所以你看我们现在来讲的话,确实我们会接触到佛教的元素,很多时候这种法器,都会铺天盖地的扑面而来。但是我们对它进行承载的时候,进行接纳的时候,大家要记住,并不是说单纯从外相上来讲,这就是一个吉祥之相了。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是这样的外在的一种装饰,反而增长了我们的傲慢,我们的对于财富拥有,等等这些价值的炒作等等,增长了我们的贪婪。那大家说,这是一个到底是一个吉祥之相呢,还是一个这样的一个不如法之相。 所以今天呢,就借这个施主的这个,他的这个见解引发出来,我们自己对于一些,真正我们讲到的吉祥之相,一个知见上的辨别,希望大家时时刻刻能够发这个吉祥心,做这个吉祥事,让自他一切众生都能够吉祥,这才是吉祥庄严。 你看佛陀的三十二庄严相,都是用吉祥事庄严起来的。比如说有的人眼睛瞎了,他能够让所有的人眼睛都好,这么大的福报,就能庄严佛陀三十二相的一个相。好多人临到命难之际,那么他能够把他们的命给救出来。得了重病绝症,被这个要处死的时候,他能够把他救上来,这样的福德,也能够庄严佛的一个三十二相圆满相。一个福,一个福庄严他三十二相,那么我们才叫做什么呀,福德庄严,这才叫大吉祥,真吉祥。 所以大家知道说,真正的吉祥,一定是住在庄严相中的。那我们有时候,带着这样的法器,可是满内心的都是这种贪婪,嗔恨,嫉妒,不平,抱怨,那你想想,你就是再怎么把它戴的,满脖子挂得都是念珠,也不是真正的吉祥之相。 好,以此今天这个功德回向,希望我们所有的有缘众生,都能够具足真正的吉祥知见,具足吉祥之相。

   亚历山大被黄蜂选中 北京时间6月22日,NBA选秀大会今日举行,手握11号签的黄蜂队选中了肯塔基头牌,“训练狂人”,谢伊-吉尔杰斯-亚历山大。 谢伊-吉尔杰斯-亚历山大(ShaiGigeous-Alexander,简称SGA) 生日:1998年7月12日 大学:肯塔基 家乡:加拿大多伦多 位置:控卫 身高:1.98米体重:82公斤 模板:罗恩-哈珀/德章泰-穆雷 优点:他有着在一号位上堪称出色的身高(1.98米)和臂展(2.13米),在肯塔基赛季开始前的体侧中,他的体脂率仅为6.23%。 他在防守端非常卖力,能利用臂展干扰对方持球人,并阻断其传球路线。他场均能贡献1.6次抢断,大多数都是直接抢断持球人。更可喜的是,他并不会因为抢断多而在防守中失位。 他是一名被低估的射手,在肯塔基这一季,他三分命中率达到40%,罚球命中率达到81%。他擅长突破防守人,良好的位置感、脚步动作和分散防守人注意力的能力,使他能近乎随心所欲地攻击禁区。此外,他能很好地掌控身体,能参与攻防转换,能寻找到在外线处于空位的队友。 此外,他还善于制造罚球,且拥有一颗“大心脏”,当球队进攻停滞时,他敢于将球队扛在肩上。不管是比赛还是平时的训练中,他都极为刻苦。 缺点:身形过于纤细,体重仅有82公斤,需要继续增重,才能在整季82场比赛中更好地适应攻防两端的身体接触。要想在更高一级的NBA成为一名出色的控卫,他还需要继续磨练。尽管他能打破僵局,但有时他持球时间过长,也会造成球队进攻停滞。有时他会一头扎进对方篮下,被堵死了传球路线;而在比赛关键时刻,他对投篮时机的选择不佳也往往会造成愚蠢的失误;有时,明明对手已堵死了突破路线,他仍选择蛮干,视空位机会于不顾。 此外,尽管体侧数据亮眼,但他对自身运动能力的开发还是不如预期,更倾向于慢节奏的比赛,过于求稳,过于慎重,尤其是在半场阵地战中。他有时会往空间狭小的区域传球,在造成失误的同时也让队友颇为尴尬。 总之,从起初并非肯塔基头牌到最终却成了队中最好的球员,SGA这一赛季的进步获得了教练组的肯定。他总是习惯于加练,这不但能使他在NBA继续提升,还能博得教练们的欢心,肯塔基名帅约翰-卡利帕里就曾盛赞他是本季最刻苦、也最容易调教的球员。职业生涯初期,他能否适应很重要,最好身旁能有一名老将控卫帮助他成为一名真正的控卫。 在NCAA,他身旁并没有多少出色的射手,因此来到NBA他应能更加悠游,不但能更好地攻击篮筐,还能传出好球。今年选秀,对于身处乐透区下半段的球队而言,他是颇有价值的。(魑魅)亚历山大被黄蜂选中 北京时间6月22日,NBA选秀大会今日举行,手握11号签的黄蜂队选中了肯塔基头牌,“训练狂人”,谢伊-吉尔杰斯-亚历山大。 谢伊-吉尔杰斯-亚历山大(ShaiGigeous-Alexander,简称SGA) 生日:1998年7月12日 大学:肯塔基 家乡:加拿大多伦多 位置:控卫 身高:1.98米体重:82公斤 模板:罗恩-哈珀/德章泰-穆雷 优点:他有着在一号位上堪称出色的身高(1.98米)和臂展(2.13米),在肯塔基赛季开始前的体侧中,他的体脂率仅为6.23%。 他在防守端非常卖力,能利用臂展干扰对方持球人,并阻断其传球路线。他场均能贡献1.6次抢断,大多数都是直接抢断持球人。更可喜的是,他并不会因为抢断多而在防守中失位。 他是一名被低估的射手,在肯塔基这一季,他三分命中率达到40%,罚球命中率达到81%。他擅长突破防守人,良好的位置感、脚步动作和分散防守人注意力的能力,使他能近乎随心所欲地攻击禁区。此外,他能很好地掌控身体,能参与攻防转换,能寻找到在外线处于空位的队友。 此外,他还善于制造罚球,且拥有一颗“大心脏”,当球队进攻停滞时,他敢于将球队扛在肩上。不管是比赛还是平时的训练中,他都极为刻苦。 缺点:身形过于纤细,体重仅有82公斤,需要继续增重,才能在整季82场比赛中更好地适应攻防两端的身体接触。要想在更高一级的NBA成为一名出色的控卫,他还需要继续磨练。尽管他能打破僵局,但有时他持球时间过长,也会造成球队进攻停滞。有时他会一头扎进对方篮下,被堵死了传球路线;而在比赛关键时刻,他对投篮时机的选择不佳也往往会造成愚蠢的失误;有时,明明对手已堵死了突破路线,他仍选择蛮干,视空位机会于不顾。 此外,尽管体侧数据亮眼,但他对自身运动能力的开发还是不如预期,更倾向于慢节奏的比赛,过于求稳,过于慎重,尤其是在半场阵地战中。他有时会往空间狭小的区域传球,在造成失误的同时也让队友颇为尴尬。 总之,从起初并非肯塔基头牌到最终却成了队中最好的球员,SGA这一赛季的进步获得了教练组的肯定。他总是习惯于加练,这不但能使他在NBA继续提升,还能博得教练们的欢心,肯塔基名帅约翰-卡利帕里就曾盛赞他是本季最刻苦、也最容易调教的球员。职业生涯初期,他能否适应很重要,最好身旁能有一名老将控卫帮助他成为一名真正的控卫。 在NCAA,他身旁并没有多少出色的射手,因此来到NBA他应能更加悠游,不但能更好地攻击篮筐,还能传出好球。今年选秀,对于身处乐透区下半段的球队而言,他是颇有价值的。(魑魅)太元十八年,29岁的陶渊明开始了自己的政坛处女秀,出任江州祭酒。当时的江州刺史王凝之乃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一代才女谢道韫的丈夫,不仅是虔诚的道教徒,而且还喜佛。后来,王凝之在孙恩叛变进逼的危急时刻,竟然想用妖法退兵。对于这等自欺欺人之举,谢道韫无奈地感叹:“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王夫人不怎么看好自己的老公,陶渊明更没看好她的老公。颇有先见之名的陶渊明,暗下决心定要早早离开,免得引火上身。“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这一点大智慧在他的仕路中始终能够看到。 陶渊明出来做官,先后侍奉桓玄、刘裕、刘敬宣三人。桓玄袭杀荆州刺史殷仲堪,自领荆、江二州刺史后,狼子野心渐显。陶渊明认清桓玄的伪诈面目后,毅然请假返回江陵家中。这是认清形势、急流勇退的明智之举。之后,桓玄篡晋称楚,改元永始,迁晋安帝于寻阳。 此时的陶渊明受到忠君爱国情绪感染,东下“附义”讨逆,出任刘裕的镇军参军,为勤王大业奔走。不过,敏感的诗人后来又觉察到刘裕的不臣之心,就转任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建威参军。随着刘敬宣的“自表解职”,他也顺势回归田园。 于是我们看到:荒原上,一位士大夫“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身后跟着他贤淑的妻子翟氏,“志趣亦同,能安苦节,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干完农活回到家,夫妻二人还“奇文共赏之,疑义相与析”。当然,陶渊明种的地一定是“草盛豆苗稀”;居家时则纺织织布,或者灌溉菜畦,并卖菜来贴补家用。端详痴顽的五子,守着贤良的妻子,加之和谐的邻里关系,难怪陶渊明会写下“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的诗句。 但快乐的生活是短暂的,生存的艰辛似乎才是永恒。“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己,瓶无储粟”,加之意外烧着的一场大火,迫使陶渊明一家人迁居南村。“夏日长抱饥,冬日无被眠”的窘境,不得不让陶渊明求应彭泽令。于是,大诗人开始了人生中最后一次为官之旅。 义熙元年,42岁的陶渊明出任彭泽令。倏忽间,在官80余日,已近岁尾。小吏来报:郡里派遣督邮到县里视察工作来了。老爷,您需官服穿戴整齐拜见,不可太随意。渊明听罢,长叹一声:当年我在五斗米道徒王凝之那里做江州祭酒那等高官,都不曾阿谀上官,没干几天就辞职回家。而今,一个小小的督邮,竟然要我束带拜见,真是岂有此理?于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彻底结束为官生涯,走上了归园之路。人生难得有一点傲骨,这便是文人的坚守。 一般人都把“五斗米”理解为县令俸禄,这其实是后来的附会。据考证,当时县令的俸米为每年四百斛左右。即使是日俸,一天五斗米,一月十五斛,一年也才一百八十斛。由此,“不为五斗米折腰”不能简单理解为官俸。陶渊明质性自然,不以物质生活为念,安贫乐道,乐天知命,从人生志向层面理解恐怕更为切实。 永初元年,刘裕篡晋称宋。56岁的陶渊明看倦“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混沌政局,更名为潜,取《易》之乾卦初九之爻辞“潜龙勿用”以明志。就此,陶渊明真正得以在酒中寄托傲世之意,在躬耕垄亩中诠释隐逸之情。(郑晓峰) [责任编辑:郑芳芳]

田中庆太郎,1880年出生于京都,比郭沫若大一个属相。田中家的文求堂书店,1861年开业,1901年迁至东京。1899年,田中庆太郎毕业于东京外国语学校中国语学科,随后到了中国,并在北京买房。他长期学习中国古代典籍知识,善于搜集珍本善本,在汉籍文献方面的知识越来越丰富。田中回到日本后,长期经营文求堂,在日本汉学界相当有名气。著名汉学家内藤湖南曾说:“在今天的东京,学者之中对于古书的鉴赏能力而言,没有一人能与‘文求堂’主人相匹敌。” 郭沫若因为写下《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受到当时的政府通缉,被迫于1928年流亡日本。为了进一步弄清中国社会的性质,他开始专研中国古代社会的情况,最初研究的是《易经》《尚书》和《诗经》。在写出一些文章后,他产生了一些疑惑:因为《易经》的写作年代不清楚,假如用不明写作年代的材料去研究古代,得出的结论难免会大打折扣。于是,郭沫若想到了甲骨文。 甲骨学是19世纪末兴起的学问,专门研究地下出土的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郭沫若认为,甲骨文作为资料来说,是相当可靠的。于是,他开始搜求甲骨文拓片和甲骨学著作。他先来到上野图书馆,发现这里的资料有限。于是,想起了求学时期曾经光顾过的文求堂。在这家书店,他发现了店里有自己一直试图找寻的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可是,这本书要卖12元,相当于一个普通职员一个月的工资。当时,郭沫若口袋里只有6元。思索再三,他向田中庆太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请求,以这6元为抵押,把这本书借回家看一两天。田中庆太郎略一踌躇,委婉地表示拒绝。但他告诉郭沫若,“东洋文库”(日本顶尖的亚洲研究图书馆)里有很多此类书籍,可以随时去借阅。 在田中庆太郎的指点下,郭沫若辗转联系上了“东洋文库”,并利用假名“林守仁”顺利进入查阅资料。最终,通过刻苦钻研,他写出了《甲骨文字研究》这部著作。 郭沫若在历史考古方面的贡献,迅速引起了田中庆太郎的关注。1932年1月,郭沫若的《两周金文辞大系》在文求堂出版。据统计,郭沫若流亡日本时期有关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的14部著作,有9部由文求堂出版。在此过程中,文求堂逐步给予郭沫若越来越大的帮助。很多文稿未等正式出版就预支稿酬,这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郭沫若的后顾之忧,使他能够集中精力专事著述。 东京寻访出土甲骨 1932年8月16日,郭沫若与田中庆太郎晤谈,大概谈及由郭沫若编选一部卜辞的计划。第二天,郭沫若致信田中庆太郎:昨日晤谈,甚快。卜辞之选,初步考虑,拟限于三四百页范围内,拟取名《卜辞选释》。尽可能写成兼有启蒙性与学术性之读物。迄今自老兄处已取用书籍多种,今后仍拟陆续取阅。倘蒙玉诺:(一)祈暂假府上《殷虚书契前编》与《后编》一用。(二)河井仙郎先生与中村不折先生之未曾著录藏品拟一并载入。请老兄与两位洽商,或与老兄同道奉访相求。他处倘有藏品,借此机会一并著录,当有诸多便利。 当时,“殷墟出土甲骨多流入日本,顾自故林泰辅博士著《龟甲兽骨文字》以来,未见著录,学者亦罕有称道”。因此,郭沫若想以“寄寓此邦之便”,征集诸家所藏为一书,即编纂一部日本所藏甲骨文的精粹。 1932年夏秋之交,郭沫若在东京全力查找殷墟出土甲骨。除了跟田中庆太郎借阅外,还先后寻访了东京帝国大学考古学教室、上野博物馆、东洋文库,并向中村不折、中岛蠔山等日本学者借阅。其中,计有东京大学考古学教室所藏的约百片、上野博物馆廿余片、东阳文库五百余片、中村不折氏约千片、中岛氏二百片、田中子祥氏四百余片,共在二千片以上。 在编撰《卜辞选释》过程中,郭沫若还与董作宾书信往来。董作宾将摹录的殷墟陶文送给郭沫若,郭沫若则写诗答谢:清江使者出安阳,七十二钻礼成章。赖君新有余且网,令人长忆静观堂。 这首诗里面的典故,很多出自《庄子·杂篇·外物》:宋元君半夜梦见一位自称清江使者的人,被渔夫余且捉住。第二天,宋元君找到余且,发现他抓住了一只神龟。宋元君杀掉神龟,以龟板占卜数十次,每次都很准确。 董作宾曾到安阳调查甲骨文出土情况,并写出了高质量的报告和成果。郭沫若认为:“大抵卜辞研究自罗王而外以董氏所获为多。董氏之贡献在与李济之博士同辟出殷墟发掘之新纪元,其所为文如《大龟四版考释》及《甲骨年表》均有益之作也。”郭沫若以“余且网”来作比喻,实际上是称赞董作宾系王国维之后治甲骨之学最为出色的学者之一。[责任编辑:郑芳芳] 1 2 下一页 尾页21梦参老和尚:做功课为什么要定时定量? 我经常给我们道友说,我说你念佛也好,你修行也好,你下定决心,给自己定出功课来;定了一定要做到底。念佛不要泛泛地念,你一天或者念一个小时,完了这一个小时我念好多声阿弥陀佛,定时定量。如果不定时不定量,你渐渐就退堕了。 同时自己得督导自己,不论什么灾难现前,不让它打破了你定时定量这个愿。这是你愿心,那你才能得到实际利益。如果你不这样子,泛泛的,就是我一天念佛、念佛。究竟念好多?如果你自己定的功课,自己定的功课,不是早晚殿。到你临要休息的时候,你突然间想起了我课还没做完,怎么办? 我听着很多道友向我讲:唉呀!明天再补吧!反正现在也晚了。这个绝对不行。明天哪!明天补了;明天又拖到后天再补吧!补补,没有了。我遇着很多很多,我自己也如是。事情太多了,接触人干啥的,把你功课没做完,自己定的功课没做完。怎么办?人家都脱了衣服要睡觉了。起来呀!起来重新洗脸漱口,念经,念完了再睡。 你治你自己这么治一两回,他不忘了。如果你今天没做,我明天再补吧!明天想想没什么事,我明天再补。明天呀!明天补不上了。后天,后天......没有了,渐渐就断了。 好多道友修行,自己定的功课就这么断了。能够坚持三年五年,能够坚持十年二十年,到最后才跟你算总帐,你才知道它有力量了。有什么力量?你心开意解。这个不是学来的,这个我是深有体会的。我都不如你们,我小学都没毕业,我在家什么知识都没有,我出家才学到的。到你真正的理解到了;咱们不说悟了,就是理解到了,他不会再退堕的。作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许建平 在当今的学科划分中,汉字研究属于语言学,抒情叙事属于文学,它们处于不同的一级学科下面。但在古时候,文字学和文学并没有分得这么清楚: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都是从文字说的;“古文经学”“今文经学”也是以文字相区分。 到了20世纪,由于模仿西方的学科体系划分,我们将语文分成语言学与文学两大学科,且越分越远、越分越细。分的结果是二者相互边缘化。事实上,汉人的思维凝聚于汉字的结构里,汉文学特有的魅力来自于神秘的汉字。若不将文字学和文学撮合在一起,很多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由此,不少有识之士主张,应该把两个学科的东西重新撮合在一起。不仅要凑到一起,而且要通过撮合,探讨一些难解问题的奥秘。 “花”常比喻美丽女性 “鸟”有传递家书之意 关键字往往是文学作品的文眼、诗眼。因读不懂而离题万里的例子,古往今来还是比较多的。 杜甫《春望》中的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通常解释为杜甫因国家破败而悲伤,他眼中的自然之物也相应“惊心”和“溅泪”。其实,这种解释是不准确的。这样的解读和前两句挂不上钩,尤其是第一句“国破山河在”。它说的是,国家破败了,但山河依旧(壮丽),不因人世间政治的变动而改变本来面貌,意指“天地无情”。若理解为花和鸟因国破而“溅泪”和“惊心”,岂不是与第一句的意思恰恰相反? 再来看第二句“城春草木深”,通常的解释是因江山易主,长安城的春天荒草萋萋,一派破败荒凉景象,即所谓“草木深,明无人矣”。草深是说草长得很高,很旺盛;木深是说树叶茂盛如盖。草长得高可理解为荒凉,但与下面两句连起来,就存在语意不通的问题了。下面两句中,又是花又是鸟,而且是“草”中花、“木”中鸟,俨然一幅花开鸟鸣的春天画面,何来荒凉?所以,这一句的意思应该是,长安城的春天依然树木花草繁盛,不因城池易主而改变春天鲜活的生机。 往深层次看,对“花”“鸟”二字或者说两个意象的把握,是理解《春望》的重中之重。“花”在古诗中经常出现,通常比喻美丽的女性。李白《清平调三章》中有“云想衣裳,花想容”,是说看到牡丹花,就想起杨贵妃的美丽容颜。而形容风流的男性,常说“眠花卧柳”“拈花惹草”。 就“感时花溅泪”而言,说的其实是杜甫看到春天的花,不由想起了自己的妻子、女儿。她们现在安好否?有无饥渴病痛?想之念之,不由得潸然泪下。当时,长安城被叛军攻破,杜甫为到灵武寻肃宗谋一官半职,不得不抛妻弃女,将她们安置在他处村。在这个烽烟四起、兵荒马乱的年代,妻女的生死安危怎不令人牵肠挂肚呢? 此时的杜甫是多么想得到她们的消息,遂有下句“恨别鸟惊心”。“鸟”的意象中,有传递家书信息之意。今闻鸟鸣,抬头一看“似曾相识”,不禁惊叹莫不是有妻女消息?若得家书,比什么都珍贵呀,遂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之感慨。 接下来的念想很自然的就是,何时才能与妻女团聚?何时得见肃宗?何时谋得官职?何时战火平息?可这些哪是杜甫能预料到的,念之愁肠欲断、百无聊赖,惟搔首而已!于是,诗人以“白首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来收尾。 总之,“花”“鸟”二字是《春望》之诗眼,思念妻女是《春望》之情窟。惟解此二字,方知此诗之真情、真价值。 用空间图像表示时间 借自然动作指明方向 从《诗经》的“比兴”到王国维的“无我之境”,几乎历朝历代都以含蓄、耐人品味为好诗、为上品。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学界有多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受老庄思想影响。老庄认为,道生万物,万物生于无。《逍遥游》 讲逍遥,怎样才能逍遥呢?要“无所待”,要“无我”“无功”和“无名”。所以,要以“有”表现“无”,要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作为艺术追求。另一种观点认为受佛教影响。佛教讲“假有真空”“万色皆空”,“空”乃天地万物的本性。受其影响,诗词的创作也应追求空灵之美。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历史上的封建统治比较严密,导致文人不敢表达真性情,如阮籍、李贺、李商隐、苏轼之类。 这些说法都有一些道理,但并不一定说到根子上。究其本源,还得寻到汉字身上。汉字不同于许多拼音文字的地方,就在于它是表意的,而且是借象表意。借象和表意是汉字的两大基本属性。现在见到的早期汉字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就是用图像和图像化符号组合而成的。更早的文字当数陶文和岩文,精确点说是陶画文和岩画文。可见,汉字最早起源于图画。[责任编辑:周明艳] 1 2 3 下一页 尾页31作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毛时安 今年是著名建筑师拉斯洛·邬达克抵沪100周年。100年前,邬达克以一名一战战俘的身份逃亡至上海,在随后的29年间,他在这座城市设计了一百多处风格各异的建筑。在上海的土地上,建筑设计的多样性是由中外设计师共同完成的,而邬达克正是其中重要的一位。 为纪念这位文化使者, “2018邬达克年”系列活动近日启动,其中 “致敬邬达克·‘一带一路’畅想”中国上海美术家画作展已于日前在斯洛伐克开幕。让我们跟随这次展览的策展人、文艺评论家毛时安的笔触,去探寻、重温邬达克的 “拥抱”。——编者 他是一个幽灵。 在我生活的这座现代化大都市里,如水银泻地无处不在。他像长笛透明的音符潇洒地洒落在湖畔河边弄堂深深的尽头,像气势磅礴的交响曲轰响闹市宽阔的路边。你可以不知道他的名字,不认识他的人,但你无法避开他,因为不经意之间你就会在这座城市遇见他。他把他的灵魂他的才华镌刻在了这座城市的大地上。然后他就一去不归了,消失在一片茫茫的虚无之中了。 这座城市星星点点到处回响着他留下的声音 六十年前,我还是个懵懵懂懂少不更事的孩子。那时弟弟妹妹还没有都出生,家境也还过得去。一年过生日。父母带我走进南京西路头上一栋深棕色的高楼。它陡峭的雄姿矗立在路边,是那个时代上海的地标,最高的建筑。在周围楼群的簇拥下,它像帝王那么的尊贵显赫,那么的一览众山小。就像姚明站在我们中间。大家习惯用上海话亲切而尊敬地叫它 “廿四层楼”。父母带我在三楼的窗边坐下。大街上铺满了金色、透明的阳光。南京路永远川流不息的人群和各式各样的车子,隔着同样透明的一直顶到天花板的巨大窗玻璃,在阳光里自由地挪动。不时,还有拉着铁栅栏门的1路有轨电车,拖着长长的 “辫子”,叮叮当当慢悠悠地驶过。父母给过生日的我买了一本《小朋友》。一个长着很长白胡子的消瘦老人在雪白的书页里微笑。我看懂了,一个叫齐白石的画家,得了国际和平奖。他的伟大,我一直要到很多年以后才明白。但那些虾真和活的一样,在看不见的水里游动,感动了一个孩子的一生。于是,我记住了一座叫国际饭店的建筑,一座近半个多世纪雄踞亚洲高度宝座的建筑。旁边还有一座浅黄色横在南京路上,隔着黄河路,似乎在和国际饭店悄悄说话的建筑。建筑在一片片连续的薄板中升起一片风帆般隆起,写着“大光明影院”几个大字,入夜,霓虹灯在夜空骄傲地闪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一度和电影走得很近很近,很热络。在那里,围着白杨、张瑞芳、孙道临、秦怡,还有谢晋、吴贻弓,指点中国电影如画江山。还有张艺谋、陈凯歌、吴子牛许多若干年后如日东升的电影艺术家们坐而论道。 后来,我像做梦一般跨进了童年向往的圣殿般的作家协会工作。开始有人介绍说是旧社会 “火柴大王”刘鸿生的宅院。待了一阵子,有人纠正,是他弟弟刘吉生的府邸。绘着风景的长条彩色镶嵌玻璃窗,神秘美丽的光亮中,异常气派的旋转扶梯从一楼盘旋到三楼,扶梯的铸铁栏杆 “KS”的纹饰,证实了主人的信息。从楼梯顶部往下。可以看见楼梯像海贝一般美丽的圆弧袅袅升腾而起。底部黑白相间的地坪,像数学方程式简约明快。我在小楼西南角的204房间办公。一个房间里年长的有我老师徐中玉、诗人罗洛,还有同龄的赵长天、宗福先和叶辛。南面有铸铁的大门,门两边有连着墙体装着大镜子和欧式雕花的水曲柳衣柜。推开大门,就可以看见院子的花园,不管人家世事变迁,永远郁郁葱葱的绿。那尊由巴金家老花匠李师傅保护下来的女神普绪赫大理石雕像伸展着美丽婀娜的半裸躯体,仰望着蓝天。几个娃娃和一汪清水,围绕着她。有时独自一人,有时和长天一起,我们站在阳台上。伸手几乎可以摸到撑起小楼的希腊爱奥尼式的圆柱。爬山虎的藤蔓和枝叶婆娑地沿着深棕色的墙头不依不饶地伸过来。小楼的东边是《收获》编辑部。巴金先生的女公子李小林和她的编辑们,永远地埋在来稿堆里。编辑部房间外面有一个阳台。它的下面同时也是进作协小楼的必经之地。作协成立40周年,为了拍电视片我和赵长天、陆星儿、彭瑞高、竹林一起拉开嗓子高唱过《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其实那时我们都已四十出头了。204房间是当年作协所有事情的开端。无论对的还是错的。一切都远去了。连同当年主人家几个房间里发生过的各种惊险浪漫传奇的故事。唯有房子,总屹立在院子里。 在文化局工作,逢年过节我去看望老艺术家孙道临、王文娟夫妇。淮海路和武康路夹角,一栋高楼拔地而起。从上面看,像一只巨大的熨斗。从正面看,像一艘起锚远航乘风破浪的巨轮。这座楼使周围一切猛地就有了庄重恢弘优雅的不凡气度。顶楼的环形大阳台,可以极目远眺,似乎能把人间万象尽收眼底。整栋楼就像马勒的交响乐,宏大而不失次序。沿街长长骑楼下的连续券门,就是一小节、一小节由小号吹奏出来的嘹亮乐句。孙道临王文娟夫妇就住在这栋大楼后来加的四楼里。当年,赵丹、王人美、上官云珠、秦怡、郑君里这些中国家喻户晓万众瞩目的电影明星都曾在这里过过 “日脚”。在孙道临王文娟的面前,我真正领略了气质和风度。大楼曾有过一个显赫威风的名字:诺曼底公寓。现在很平民,武康大楼。还有,我写过评论的《蓝屋》的原型 “绿房子”,染料大王吴同文的宅邸。在华东医院老楼,我闻到了一股混合着来苏水味道的肃穆气息,在走廊间漂浮……雁过留声。这座城市星星点点到处回响着他留下的声音。那是建筑,凝固的音乐。 恕我孤陋寡闻,在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这些建筑出自同一个建筑师的手笔。他就是当今已经赫赫有名的邬达克,一个来自欧洲的建筑师,一个连国籍是匈牙利还是斯洛伐克都不太分明,身上却流淌着两国血脉的建筑师。就是这样一个建筑师,在上海,他居然留下了住宅、影院、教堂、医院、饭店大大小小百余件建筑作品。其中三分之一列入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它们不娇不宠却流光溢彩,装点着这座城市。就建筑师和上海这座城市的关系而言,迄今无人能出其右。以致建筑史家如此断言,如果没有邬达克,上海的建筑史将完全是另一部建筑史。 在他最困难最低潮的时候,上海接纳了他 就建筑师和城市的关系的重要性而言,邬达克使我想起西班牙巴塞罗那的伟大建筑天才高迪。一座和上海同样伟大的城市。虽然20世纪最伟大的现代艺术家毕加索、米罗、达利都和巴塞罗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走在巴塞罗那街头,我最大的感动居然不是他们,而是,那个叫 “高、迪”的建筑师。他的旖旎瑰丽像来自云端的奇思妙想,飘忽在巴塞罗那街头的屋顶瓦檐烟囱砖墙门楣窗台上。米拉公寓、巴特拉公寓、古埃尔公园……它们像海浪一样的曲线汹涌澎湃地涌来,室内像大海里的贝壳盘旋蜿蜒,充满了自然主义神秘诡异而又生动的气息。圣家族大教堂170米高的尖顶犹如巴比塔直刺蓝天,犹如一部结构宏伟迷宫般的交响乐,永远被脚手架和塔吊簇拥着,一百多年了,建设还在 “正在进行时”中。在巴塞罗那,你似乎走不出高迪的怀抱,就像我一个穷人的孩子,在上海,还不懂事,就被邬达克拥抱过了。 让人感兴趣的还有两人虽有不同却同样奇异的人生。邬达克的传奇在于,一个一战战俘营逃出来的战俘,穿过风雪弥漫的西伯利亚大平原,颠沛流离来到远东。在一个举目无亲的大都市留下了一批熠熠闪光的 “房子”,成了这座城市最青史留名的建筑师。他一定很富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直把他乡作故乡。在一个战乱不断的时代,连国籍身世都无法确定,没有了栖身的祖国,他的心恐怕是一直有点支离破碎,甚至千疮百孔的。这种隐隐的痛,真是无人诉说的。作为建筑师,在他最困难最低潮的时候,上海接纳了他,让他得以在此安家落户,结婚生子。同时,他也把自己献给了上海,把一生的心血和辉煌留在了上海。上海是他建筑设计才华横溢的巅峰时期,那些建筑也成为了他留在大地上的永远的足迹和纪念碑。今年,是邬达克来上海的一百周年。遥想当年,这个来自欧洲的游子一个人踏上这块陌生土地的时候,我们真是百感交集。 从1918年孓然一身踏上外滩到1947年举家飘然而去,他像一颗划过夜空的流星,一瞬间留下了耀眼的灿烂。他离别得那么决绝,此后,再没有给世界留下一张图纸,一座建筑!最后,心肌梗塞,客死他乡,结束了65年生命旅程。高迪性格乖张古怪落落寡合,三年五年天天同一套衣服,又脏又破。终生未娶。最后,被通车典礼上披着彩旗的有轨电车撞倒。人们把这个糟老头视为乞丐,送到医院就咽了气。唯有一个老太,后来认出了他。终年74岁。全城的百姓涌向街头,为他送葬。他们把所有的才华毫不吝啬地挥洒给了一座城市。作为建筑家,他们当得起后人的尊敬和赞美。我们这些庸人各有各的庸俗,唯有天才的命运都是相似的。 为了缅怀这位建筑师,我们把 “致敬邬达克”的画展送到了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这些画家,我大都很熟悉。他们生活穿行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致力于在宣纸和画布上描绘这座城市的肖像,用原创的发自内心的艺术语言。这座城市已经成了他们心头永恒的爱人。她绰约的风姿,内心的律动,寒暑晨昏的表情,乃至她的忧伤,他们都了然在心。展现在他们的作品里,和现实一样的清晰,又像梦境一般的遥远飘渺。他们真的是爱这座城市,爱这些房子,爱设计这些房子的邬、达、克。 对于我来说,终于有一天,来到番禺路弄堂深处129号的邬达克旧居。邬达克有幸。这栋1930年落成的都铎式乡村别墅,在当年西郊大片田野的衬托下,明木的结构和雪白的墙体,色彩明朗脱俗,曾经优雅清新得像飘然而来的简爱,亭亭玉立。在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风雨洗礼后,门窗脱落,墙面翘裂神情呆滞。像一个风雨中的弃儿。这座曾经风光的老房子,已经衰败凋零了。也是异乡人,一个在商海沉浮多年的湘西女子居然在茫茫人海中一见钟情地瞅上了她。就像一个痴心的女孩为了心爱的人,不惜飞蛾扑火,甘愿为此献出一切。像抢救一个奄奄一息的婴儿,她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心血洒在了这座老房子的每一个角落。我曾经在她陪同下,从一楼到三楼,走进每一个房间。人去楼空,冥冥中,往昔的岁月像月光下的晚潮无声无息地汹涌而来。主人一家围坐在大厅餐桌边的欢笑在吊灯下回响。21世纪邬达克旧居,焕发了昔日曾经的姣好容颜。 入夜,在扶疏的林木间灯光摇曳。很温暖。有飞鸟永远停在了尖尖的屋顶上。那是当年主人设计的飞鸟铁皮雕塑。难道那是主人灵魂的归来?停留?这个为上海造房子的人啊。[责任编辑:郑芳芳]

   不管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看你有没有能力带着智慧的观照。 问:在企业工作结果是导向的,需要高效率,而且很多时候工作任务是并行处理的能力,综合性部门更是如此,那么这种能力每天要花掉8个小时的需要,所以比其他的人更具优势才能显现出来这种能力。但是矛盾是什么呢,这样的一个世间法的串习(所谓的串习就天天这样积累生活),那么心神是非常外散的。在学习佛法需要一门深入一元专注时,习惯常常跑出来,所以请师父慈悲开示我们应当如何做才能对这样的习惯加以引导? 宏海法师答:非常好的问题,谢谢这位同修!首先,这个问题提的几乎于我们是有很大的覆盖面。就是我们现在特别是我们在都市生活,节奏之快、压力之大、竞争之广,所以说很多时候确实无奈的就没办法来修佛法。那么我想是这样子的:就是不管怎样,我们的生活还是要继续进行。之所以我们特别是现在这样的时代来修学佛法,我们就是更要用佛法的智慧把我们的生活更加安排的妥当和有序。 那如果说从这点来讲的话,首先,如果说面对这样的境地,我想第一个要调整的是我们的发心,因为我们一般的在世间法的话发心一定是为了养家糊口为了我们工作,那么当我们在这样的一个发心背景下,肯定是带着一种,可能为我或者说要彰显我的能力、优势,那么一种竞争的心态,这样确确实实在世间法里面结的因缘是有,但不是一个带有… 如你所说,带有优势的因缘。 所以这时候我们转一个发心是什么呢,首先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一定会有这个团队、我们的同事,还有我们所有的这些工作所产生的效应也罢、业绩也罢,我们发心是为大家服务的,哪怕是从公司的大角度来讲,我们为公司服务,那么这个公司所有的回报呢会分享给大家,至少有一部分会分享给大家,那就会促使所有的人受到益以后,可以养家,可以糊口。这就是一个菩萨的发心,所以说调整你每天做事之前的发心非常重要。你所有的这些能力也罢,这个高强度的工作也罢,你发心是为了让大家能够受用到这个世间的资具和福报,长养自己的色身和家人。那么这个时候,你已经就把自己的念头第一个,就转了。 再其次来讲,尽量还能够回向,就是每天完了以后在比较疲惫或者甚至有一些抱怨心的时候,回向一下,不要忘了还有佛陀、诸佛菩萨、三宝所在,那么希望我今天所有的这些能够产生对这个社会的创造也罢,和贡献也罢,也作为人类一样的,做一个回向,希望大家都能够早日得闻佛法,同生净土。在这样不断的长养下,前期的工作能够做到位的话,慢慢的再进入我们对佛法的修学。 这时候就是需要在次第上来讲,首先从纵行来讲,可能很多的体力也罢时间也罢都在被这个工作占用着,但是一定要调自己的心,多多的倾向于佛法,并不是说要离开工作岗位或者怎么样偷懒不去做这些事情,就是你心里多用佛法的思维模式,人生观。比如说我现在这一切都是因缘,那么我就随应这个因缘,随它这个因缘走,很自然的投入到其中,这样会减少一些疲惫和这种对抗心。 那么再其次的话,这也正好说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因为障碍比较多,福报比较浅,你看为什么呢?如果说从修行的身份上来讲,那么就是说出家的要比在家的要方便一些,因为他能住在山门内道场中。那么再从世间法来讲的话,有轻福的人,比劳碌的人方便一些,因为他能闲居净处,远离愦闹等等,这其实都是我们要能办道的一个先决的条件。可是在此机会上没有了怎么办呢?就是刚才讲除了调心、回向、发心之外,要忙里偷闲。 忙里偷闲是有两种:一种是当然你的工作之外,肯定会有时间,这些时间你要切一部分出来,坚持一些哪怕是数量很少的功课。就比如说,我们一直在推广一个十念法,十念法就是念阿弥陀佛,早晚念十口气,一进一出。那么只要上班的时候你早起几分钟,洗涮毕了,晚睡几分钟,都可以完成这个功课,坚持让它每天不断,那么很可能这辈子就成道。如果你的信愿具足,一直坚持十念法的话,这辈子可能成功的往生到极乐世界。 在那就没有工作的压力,和这种能力的考究。大家都是平等的、自在的修行。所以从这一点来讲的话,确实我们最好这个时机能够听闻到佛法,其中还能接触到净土法门的话,把自己的本命元辰安住在净土的方法上,以带业往生这样的形式,成功的这辈子进行超越。这样的话,可以说不废世间法还能成就佛法,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就是学会立缘对境修,因为我们一般都认为修行是坐中修,当然坐中是很重要的,就是端身正坐专门的时间。 那还有一个立缘对境修,那佛法是修心法的,心法呢,不管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看你有没有能力带着智慧的观照。如果从最简单的角度来讲,始终你就能知道我在做什么,如梦如化,如梦幻泡影一样的生活,我在做什么?这个时候就是一个观照,并不是要否决或者是停止下来你所进行的工作,而是在当下你的工作中,你随时都保持觉性,那这就等于说立缘对境修,这就是更高的一个层次了。所以我们你刚才说的加以习惯加以引导,就是建立起来观照的习惯。 再一个就是建立起来念佛的习惯,在你不管做什么事情,如果特别需要倾注精力的话,那就是说稍微把其他的事包括佛法的功课也放一下,但是毕竟这样的事不在占的多数。可能很多时候我们每天的时间还是在一个半需要半不需要的状态,这个时候你就尽量的能把阿弥陀佛的佛号提起来。就自己念自己听,依然跟别人打着招呼,做着工作,进行着业务,但是你的内心是没人能管的住你的。 就如同你工作的时候你可能会思念着一个人,如果有这种经历或者男女之间恋爱的话,就会发现,陷入热恋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不管你多忙,你的心总是牵放在他/她那个地方。其实念佛也是如此,真能这样的话,并不妨碍你工作,还能够得到很好的这种觉受。当然,佛法的方法很多种,那就着我们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们所具有的这种现状,我能想得到的大致如此,所以对第一个问题的回应,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吧!当然,愿以此功德,咱们同生极乐国。刚才讲到的,不要废世间法,还能成就佛法。请关注一下,并深入的走进一下净土法门。唯识轮回缘起这一块,分成三个重点:造业、潜伏、得果报 文/净界法师 在佛教的教理当中啊,每一个教理都有它的因缘观。因缘观是整个 佛教的共识,不管你什么宗派,你所开显的道理都必须跟无我的真理相应。也就是说,所有的生命都必须假借因缘才能够创造出来,没有例外的。所以因缘观是所有 宗派大小乘的共识。当然每一个人从因缘的角度来解释,就各有不同。唯识学的因缘观,它是偏重在杂染这一块,偏重在有漏这一块,它是从轮回的角度来解释因 缘,不像真如缘起,是从一种清净庄严的角度来开展缘起,它偏重在轮回的角度,从有漏的因缘来开展缘起,就是凡夫是怎么流转的?你应该怎么从轮回里面跳脱出 来?它是解释这两件事。 那么唯识学讲到这个轮回,它提出了三个重点: 第一个是造业。你会轮回,你一定有业力。我们可能过去在某一个时间空间造了某一个业,然后现在成熟了,才变现出你现在的果报。所以在唯识的角度当中,它的因缘观,第一个一定有业力。 第二个它有一个潜伏期。这个潜伏的阶段,它要很多很多因缘去激发它,让它产生很多的变化,它可能会变得更强壮,也可能变得更羸弱。所以它的潜伏阶段是我们最大的机会。 第三个就得果报了。得果报的时候,你能够改变就有限了,你只能够认命随缘。 所以在唯识轮回的缘起这一块,它分成三个重点:造业、潜伏、得果报三个重点。 那么前面的造业,我们讲到五个重点,就是事、意乐、烦恼、加 行、究竟,这五个具足了,这个业就造圆满了,就是一个结构完整的业力。这个业力,什么叫结构完整呢?就是它已经足够有能力来引导你的总报了。结构不完整的 我们叫方便罪。譬如说我经常打打妄想,但是我没有付诸行动,这样当然也是一种业,但是这种业呢,它不可能让你到三恶道去,不可能,它没有那么大的力量来主 导你的总报。它可能会让你的生命当中,会有一点小过失,让你的功德不那么圆满,可能会让你生一点病痛等等,如此而已。但是你把这五件事情都具足,这是一个 结构完整的业力,我们照唯识的专有名词叫做引业,引满能招业力牵,这个引业是什么意思呢?当这个结构圆满的业力到你的阿赖耶识,它是有可能会主导你的三界 的总报,它会决定你的六道轮回。当然它造完以后,它要经过一个潜伏的阶段。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一个潜伏的过程,这当中有什么变数,我们看看它的一个暂时的 潜伏。那么唯识学讲到这个潜伏呢,它这个业造完以后,当然它是一个无常的状态,它最后会变成一种种子的状态,潜伏在第八识。 《唯识论》云:此中何法名为种子?谓本识中,亲生自果功能差别,此与本识及所生果,不一不异。体用因果,理应尔故。谓吾人之阿赖耶识,有生一切色心二法的功能,而此种功能即是种子,即此功能具足六义。 那么《成唯识论》,就是玄奘大师的《成唯识论》上说,什么叫种子呢?阿赖耶识有很多很多的种子,这个种子是怎么来的呢?那么它有什么作用呢? 就是在第八识当中,有亲自引生自类果报的差别功能,什么叫自类 果报呢?比方说你造了一个布施的种子,这个布施的种子会引生富贵的果报,就跟它相应的果报。你今天熏习一个悭贪的种子,它会引生一种贫穷的果报。就是每一 个种子有它对应的果报,叫自类。那么这个种子,它在第八识当中呢,它跟第八识跟它所生的果法,是什么关系呢?是不一不异,彼此间各有特性,但是又关系密 切,它是体用因果这四个字来解释这个阿赖耶识跟种子跟未来的果报,这一点,我们待会再来讲这个体用因果。 就是我们的阿赖耶识有生起一切色心诸法的功能,而这种功能就是 种子,那么这个就是一种潜伏的功能。阿赖耶识如果我们把它比喻做大海,它是整个大海浩浩三藏不可穷,那么大海是由什么构成的?海水对不对?有很多的水分子 构成大海嘛!这个水分子是什么呢?就是种子。那么这个水分子有什么作用呢?当它因缘成熟的时候,这个风一吹它会产生波浪,有形状的波浪。水分子本来没有形 状的嘛,是吧?但是它风一吹的时候呢,它就出现很多很多的大小的波浪,这个波浪就是果报。也就是说,我们先讲体用因果,先讲体用。体当然是阿赖耶识了,它 是你生命的因果的依止处,它是一个本体;用呢,就是水分子跟波浪。因跟果,我们先讲因果,再来讲体用。 诸位,为什么会有波浪?你们想过为什么有波浪吗?当然有水嘛, 是吧,它是水构成的嘛!只是它是怎么样呢,它是有相状的水。水本来是没有相状的,但是它变成波浪就有形状了,它是一个成形的水分子嘛!所以说水分子是因, 波浪是个果,这没问题吧?你为什么有今生的你呢?因为你有种子,你过去生有很多很多无量无边的种子,其中有几部分的种子成熟了,变现你现在的身心世界。所 以你过去的业种子是一个水分子,水分子是不能受用的,你说,我要受用我昨天布施了一百块给别人,我今天应该受用受用,不可以!它在种子位你不能受用, 对不起,它必须要怎么样呢?变现出来你才可以受用。 所以它在潜伏阶段你是不能受用的。所以水分子是不能受用的,因 为它没有形状嘛,它在潜伏阶段,它是一种潜伏的功能。但是当水分子成熟以后,它变现出一个波浪的时候,这个果报就可以受用,你可以去感受它的快乐跟痛苦, 你可以去享受,这叫果报。种子是不能受用的,所以种子是因,那么这个果报是一个果,就是波浪是由水分子变现出来的,所以这个种子是因,这个果报是果。那么 这个因果是依靠谁呢?因为有大海,水分子也依靠大海,波浪也依靠大海,所以它们形成一个体用关系,这个就三个关系变成体用因果。你这样子想,你大概就知 道,种子、果报跟阿赖耶识的关系,是体用因果的关系。 现在重点在种子了,因为它会变现果报,那么它在变现果报之前,它在阿赖耶识当中,到底它是怎么形成?它又产生什么变化?这个是重点了!我们来看这个种子的六种的相貌 一、刹那灭——谓体才生,无间必灭,有胜功力,方成种子。 二、果俱有——谓与所生现行果法,俱现和合,方成种子。 三、恒随转——谓要长时一类相续,至究竟位,方成种子。 四、性决定——谓随因力生善恶等,功能决定,方成种子。 五、待众缘——谓此要待自众缘合,功能殊胜,方成种子。 六、引自果——谓于别别色心等果,各各引生,方成种子。 当我们造了业以后呢,它不是马上得果报,它有一个潜伏阶段。那么这个种子有六个功能,我们分成三个阶段,一跟二呢是业种子的形成。 首先我们看刹那灭——谓体才生,无间必灭。种子的生起,我们前 面讲过,要有现行,要有身口意的造作,要有前面说的五种情况,要有这个所缘境,有意乐乃至于加行究竟等等,简单的说要有意乐、加行、究竟三个主要的概念。 那么这个种子一生起的时候,它不是一个寂静的状态,它体才生,无间必灭,它是怎么样?它在阿赖耶识里面是刹那生刹那灭,刹那生刹那灭,这说明什么呢?这个 是给我们很大的一个希望,表示它不是常住不变。不是说你这个种子进去以后,就不能改变了,不是这个意思。一个事情有生灭那表示什么? 它可以改变! 对了!它是生灭法,如果种子进去以后,它都不动那就完了,那就 是定业论了,你的生命是不能改变了,因为这个种子进去以后,它没有生灭的现象,它永远都是这样子,你不管怎么修,它永远这样子,那糟糕了!那这样子表示什 么意思呢?你轮回有多久,你要改变轮回,就必须花相同的时间,因为这个业力是不能改变的,那就糟了。 所以你听到刹那灭啊,当然它充满了希望,但是它也充满了危险, 因为你也可能让它更厉害,对不对?你要是不断的执着它,你本来造了业,你看佛法里面很多呀,他造的业不严重,但是他后来起邪见,执着,得果报的时候就很严 重。所以刹那灭表示说它会变化,它可能变得更强壮,也可能变得更羸弱,因为它是一个生灭之法。但是你不要忽略了下面那句话,有胜功力,方成种子,虽然它是 生灭的,但是它有得果报的功能。请你不要忽略它,它会创造一个有生灭相的果报,让你来受用,这是我们对种子的第一个认识。 第二个果俱有。它可以跟所生的现行果法,俱现和合,方成种子。 当我们造一个业以后,我们会有一个强烈的等流性。比方说布施,布施是一个现行,是一个身口意的活动,当然你布施完的时候,这个行为结束了,你就形成一个种 子,这个种子它会产生一个现行的果法,就是它会让你更想布施,所有的事情你做完第一次,你会莫名其妙想要做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就是你本来是在造 业,但是会产生一种习惯性的一种业力要推动你,你会想要相续的做下去,除非你用思想去调整它改变它,否则它有一种等流的力量,造恶业亦复如是。你造了一个 罪业,你就很想造第二次,为什么呢?因为它有果俱有的功能,它现行熏种子,它种子又会起现行,它会牵动你第二个功能。所以它会跟现行的这种果法,它会两个 合作。 那么一个有智慧的人,如果这是一个罪业的时候,这时候是你断相 续心的时候了,因为它的业力还没很强大。所以业力成熟的时候,第一个刹那刹那生灭,第二个它会带动你相续的行为,它会带动你去做第二次第三次,当然如果你 没有忏悔,没有忏悔,在唯识学就是表示你随喜,没有中道这句话,凡夫没有中道。 所以在唯识的角度就是说,你对你的行为没有忏悔,表示你认同了 这件事,表示你认同喔。你说,我也没有忏悔我也没有认同,不对,你不忏悔你就是随顺它了。在唯识的定义只有两种情况,你要么消灭它,你要么就增长它。唯识 学的意思没有人保持原状,保持原状这句话不适合凡夫,只有圣人。圣人的心是不生不灭的,他可以保持原状,我们没有资格叫做保持原状,你要么进步,你要么就 退步,因为你的生命是一个水流的思想,是生灭的,哪有可能保持原状呢? 所以从唯识的角度,你没有忏悔,你就是放纵,这两句话是一句话,然后它就增长了。所以刹那灭、果俱有就是说,一开始是你主动的去造业,到最后它会主动牵动你去造业。这个种子它会牵动现行,本来是你把它创造出来的,但是它又会引导你再去造第二件事情了。 所以种子你创造了它,它也会引导你,所以刹那灭跟果俱有就形成了我们一种辗转相续的力量,这个种子就不断的,除非你忏悔对治,它会慢慢的像滚雪球

原标题:改革开放40年致敬中国食业人物 回忆我的父亲杜子端

不管是对于中国食品工业还是中国食品报社,他,都是丰碑一样的存在。

他一生曾先后历任很多重要职务,但不管岗位怎样变化,时光怎样推移,人们总是称他为“杜部长”。这个名字在知晓度和通用度上甚至超过了他的本名——杜子端。因为这个名字承载着中国食品工业的过去与未来,并从中可以解读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食品工业腾飞的轨迹与走向。他从事与食业有关的工作长达58年,为食业的发展倾其全力。他是人们眼中既懂理论,又懂技术和管理,有谋略、有真知灼见的食业领导者,被业内人士誉为“专家中的领导,领导中的专家”。他的创见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食业的理论宝库,他的实践在中国食业发展史上写下了若干个“大手笔”,包括创办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制定新中国第一个全国食品工业发展纲要;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食品工业会议,把食品工业推上“第一位工业”;创办了第一份向国内外发行的食品行业报纸、全国首家食品专业报纸——《中国食品报》。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回望这段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中国食业一步一个脚印地取得了长足发展,使人们的饮食生活发生巨大变迁,给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当我们礼赞中国食业的成就之时,我们,向食业的丰碑——杜部长致敬。

1920年出生于山东省鄄城县

1938年任晁哲甫部政治部宣传员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山东鄄城抗日游击队文书

山东鲁西八路军黄河支队二营书记

鲁西鄄城第四区抗日区公所行政助理员

冀鲁豫八专区临泽六区区长

冀鲁豫八专署二办事处民教科长

冀鲁豫军区第二军分区临泽县大队副政委兼县长

冀鲁豫军区第二军分区基干团政治处主任

华北独立二旅一团政治主任

天津长芦盐务分局党委委员

中央财政部盐务总局人事室副主任

轻工业部供销总局办公室主任

食品工业部供销总局副局长

轻工业部食品工业局副局长

第一轻工业部食品工业管理局局长

农业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兼社队(乡镇)企业管理总局局长

国家经委党组成员、国家经委食品办主任

回忆我的父亲-----杜子端

战争年代,父亲在冀鲁豫的临泽县担任县大队副政委、县长,县委书记是王克伯伯。(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市城建局党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临泽县地处菏泽县城以北,黄河南岸,是敌我双方频繁拉锯的地区,环境特别艰苦。

王克伯伯回忆起和父亲并肩战斗的岁月,曾告诉我们:当时的武装斗争主要有三项任务:

一是在我军大部队到来时,做好战勤服务工作的筹集给养。仅在陇海、巨野、定陶三大战役中,全县即涌出民工达13800人,提供担架1700副、大车1150辆、牲畜9000头。

二是在敌军进犯时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敌人进犯都是成旅、成师地齐头并进,直到黄河岸边。父亲率领县大队和区队按照上级“县不离县、区不离区”的号召,插到敌人空虚的后方袭击敌人。在都司集战斗中,父亲带领县大队毙、伤和俘虏敌运输大队100多人,其中包括一名上校参谋长,缴获美式10轮大卡车18辆、大米300包、弹药54箱、机枪6挺、步枪100多支以及大批食品罐头,而我方却无一伤亡。此战告捷后,县大队受到了区党委和军区的通报嘉奖。

三是在没有拉锯战的情况下,父亲经常带领县大队和区队活动在靠近菏泽县城的几个区,打击出城抢粮的国民党地方武装,镇压出城残害翻身群众的还乡团。这些活动保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增强了党和人民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

据当时跟着父亲在部队任连长的刘继汤叔叔回忆:1941年,顽军卞团驻在前牟庄。一次,卞团到西牟庄抢粮,父亲决定消灭这股顽军势力。等部队走进青纱帐,卞团已到了东牟庄,正在街上集合,一、二、三、四地报着数。

机会难得,我父亲带领部队,机枪、步枪、手榴弹,一齐向顽军开火,敌人没有一点准备;被打得晕头转向,乱成一团。这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斗,我们几十个人,围着几百人打,街道和胡同都被我们堵死了,敌人猛力往外冲,我们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枪筒都打红了。这时,村里的群众、民兵都投入了战斗,群众拿着农具当武器,有的点燃了鞭炮,弄得敌人不知道我们到底有多少人。敌人死命往西冲,丢下一批尸体后,终于冲出了我们的包围圈,向彭楼方向逃窜。等敌人站稳了脚跟反应过来时,我们区队已打扫完战场走远了。后来,听说卞团的团长卞九气得只打自己的耳光,说:“一个加强团,竟败在几十个土八路手里。”这一仗,打出了我们的气势。

临泽根据地虽小,但地理位置重要,是湖西地区通往延安不可或缺的一块跳板。在父亲的领导下,县大队曾顺利地完成了护送刘少奇等领导同志经湖西根据地到延安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所在的团集体脱掉军装,转业到了地方。

从部队到地方,是父亲革命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变。角色的转变,让父亲意识到,必须适应这个转变,要使自己成为合格的新中国的建设者。

1956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朱德同志主管食品工业部。一次,他要找食品工业部的同志谈谈食品生产方面的问题。时任部供销局副局长的父亲应召来到西郊朱老总家中。刚一落座,朱副主席就问父亲:“你知道四川的‘七腌’吗?”父亲接触食品工业有几年了,但真未听说过“七腌”,他如实地对朱老总说:“我不知道。”朱副主席就耐心地告诉他,这是四川老百姓创造的食品加工方法,“七腌”就是盐腌、糖腌、酒腌、醋腌、酱腌、油腌、水腌。

回答不出来朱副主席提问这件事,对父亲的教育刻骨铭心,终生难忘。他领悟到,食品工业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要做好食业领导工作,必须使自己成为食业的行家里手。从此,他开始了学习的“长征”:他在部里分管的糖、酒、罐头、饮料、乳品、香精、香料、儿童食品、传统食品等行业里,每个行业选了一个厂和原料基地,到原料基地和厂里去,从原料到包装一个一个工序地看,一个原料一个原料地研究,向老工人、老农民请教,请技术人员讲课。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父亲终于成为食品行业的内行。

为了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父亲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函授教育,在整整七年当中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从不间断。

父亲平时没有什么爱好,除了工作,就是看书学习。

父亲有一个数十年不变的习惯:随时随地做笔记。凡听汇报,他必记录;凡有思考,他也记录。他的记录量大得惊人,据跟随他多年的秘书讲,一年下来记录的字数得有百万字。在父亲最后一次住院期间病情发作时,他的手已不听使唤,但躺在病床上思考时,还继续做记录。当时,他写出来的已经不能称之为文字,只是一串一串抖动的线条,他却乐观地称之为“天书”………

在他最后的住院期间,父亲曾对看望他的同志说,自己能够在这个行业中做一些事情,要归结于党的培养和同志们的大力帮助。就自身而论,由外行到内行的转变,需要痛苦的磨炼,需要比旁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思考积累,这一过程是长期的,需要毅力,持之以恒。

父亲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总结,使他对中国的农业和食品工业有了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

他提倡大农业的思想。他提出,食品工业要放在大农业中去统一谋划和运筹。

他提倡大食品观念。他创见性地提出变食品加工业为食品产业的“大食品概念”,并从我国是个农业国这个基本国情出发,大力倡导以食品工业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通过对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把食品工业建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他支持建立食品产业体系。把食品链的上游——农业,与食品链的中游——食品加工制造业,以及食品链的下游——食品物流业、食品零售业和餐饮业链接起来,在从土地到餐桌的食品大链条的各个环节上,深入开发和开拓食品经济、食品科技及饮食文化事业。

他强调食品工业要成为农业生产的带动力量。他提出未来的食品工业不能只是被动的加工和消化农副产品。食品工业成为农业生产的带动力量,充分发挥食品工业对农业的积极、能动和龙头作用。

他提倡中国的食品产业链必须与中国特有的中医药相结合。要贯彻药食同源、医食互补、膳食平衡、养生保健的理念。他提出“小小餐桌,是个大市场、大药房”。说其是个大市场,是因为中国人口太多了。说其是个大药房,是因为“食药同源,药疗不如食疗”,食物能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

他大力倡导实施生物多样性与食物多样化。除粮食和动物蛋白以外,他始终坚持和极力推行豆类、薯类、瓜类、菜类、菌类、藻类以及蜂(产品)类等农作物和加工食品。

他倡导要把食物和食品产业推向现代化、科学化和生态化的新兴发展之路。

父亲的这些思考和见解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食品工业的理论宝库。

在大家的眼里,父亲是一位既懂理论,又懂技术和管理,有谋略、有真知灼见的的食业领导者,被业内人士誉为“专家中的领导,领导中的专家”。

父亲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爷爷去世早,他又是家中的独子,从小被我奶奶带大。奶奶的身上聚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淳朴、善良、厚道、勤劳的品质和高尚的传统道德,在家乡一带有着极高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父亲参加革命后,奶奶的家里成了我们队伍上的落脚点和接待站。她每天接待着来来往往的队伍上的人,为他们补衣做饭,筹措各种物资。解放后,奶奶光荣地参加了1950年9月25日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登上天安门城楼同毛主席和朱总司令握了手。解放后,家乡来人,奶奶总是把自己平时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和物品送给他们,并告诫我们说:“自己吃了填坑,人家吃了传明,要多想着别人。”

奶奶的善良、厚道和淳朴无疑深深地影响了父亲,在奶奶奋勇支前的行动上,父亲深切体验到中国农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父亲深深地理解农民的苦乐,他后来之所以为乡镇企业、为食品工业的发展倾其全力,就源自他对家乡父老难以割舍的情感,源自他对中国农村、农业、农民难以割舍的情感。

1979年9月28日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要求:“社队企业要有一个大发展”。这是社队企业发展的历史性转折。

1979年父亲受命兼任农业部社队企业总局局长。当时中国农村改革风起云涌,从土地里被解放出来的农民,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创办各种生产企业,社队企业迅猛发展,开始在市场中寻找机会,顽强地生存和发展。这样的新生事物,强烈地冲击了固有的计划经济模式,也招致了很多责难,在条块分割的经济管理体制下,许多方面层层设置关卡,对这种计划外的经济力量进行压制。

对此,父亲做了大量工作,他在向时任中央领导的胡耀邦、赵紫阳、万里等同志汇报时,针对社队企业发展状况,提出政策建议。后来,胡耀邦同志做出了“社队企业要把农副产品加工业当作产业来抓”的批示。国务院每年关于农业的“1号文件”中也都体现了有关重视和加强社队企业发展的内容。

在很多部委存在不同意见的情况下,父亲用下班后的时间,分别找各部委的领导同志,认真地谈,仔细地介绍情况,他强调社队企业不是“以小挤大”,而是“以小补大”,不是“争抢原料”,而是“生产原料”,不是“搞乱市场”,而是“补充市场”,是适应当时市场调节机制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发展的。他想方设法,争取各部门对社队企业的支持,使社队企业工作受到重视。当时,农业部部长林乎加在一次农业工作会议上说,农业部要抓好三大块工作:农业、畜牧、乡镇企业。林部长的讲话表明,农村只能搞农业、农民只能种地的观念已经成为历史。

父亲认为,我国农业经济落后,占我国总人口80%的农民还很贫困,农民摆脱不了贫困,中国就不能富强。在农村发展社队企业,是解决这个难题的必经之路。但是,任何新生事物都不会一开始就能有序发展的。因此,必须给予有力的指导,使其健康发展。

在部党组的领导下,父亲组织制订了一个时称“十六条”的文件,1981年5月4日国务院以国发(1981)77号文件颁发,题目是《国务院关于社队企业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若干规定》。文件肯定了“社队企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农村经济综合发展的方向。”“十六条”的基本思想,是从社队企业的基本特点出发,遵循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进一步调整的方针,对社队企业进行调整和整顿,使其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父亲在担任社队企业总局局长时期所做的这些重要工作,对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后来,邓小平同志说,农村改革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称赞乡镇企业是“异军突起”,这才结束了所有关于对发展乡镇企业的争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乡镇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田纪云副总理曾说过:“中国农业有‘二杜’,杜润生搞农村经济改革,杜子端搞农产品加工。杜子端可谓是中国现代农产品加工第一人。”

1978年,父亲与时任国家计委副主任的顾秀莲一起赴广西,主持召开全国县办工业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父亲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县办工业要以食品工业、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父亲在会上对此作了深刻阐述。他的观点得到了顾秀莲同志和与会人员的赞同。

父亲的这一战略思路,对中国的农产品加工业产生了巨大影

响,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中国农民带来了巨大财富。

父亲长期领导食品工业,但他的观念从不局限于食品工业一

个环节,而是从农业生产、食品加工、食品流通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的“大农业”、“大食品”观念。

在东北考察时,他鼓励地方政府支持农民养奶牛,提倡发展

养牛专业户。他说,东北玉米多,但产粮大县往往是穷县,要搞玉米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才能增加农民收益。在他的支持下,长春建成了我国第一家现代技术玉米淀粉深加工示范企业。

吉林省提出要开发利用长白山野生特产资源时,他指出,不

仅要开发利用资源,更要发展资源,只有发展了,才能持久。

在河南省各地他鼓励农民养鸡、养鸭以及进行饲养珍珠鸡、野鸡、水貂等特种禽类和动物,实行孵化、防疫、饲料、屠宰、加工一条龙作业和服务。

他深入福建省搞食用菌生产试点,为农民致富寻找出路。现

在,福建已经成为食用菌大省,农民于此获利颇丰。

每到农村基层,他常以在果树下养鸡和蚯蚓可改善生态环境

和提高经济价值为例子,动员农村推广立体化种养,发展循环经济。

为了加快山东省农牧食品工业的发展,他带着专家先后去肥城、新泰、鄄城、曹县、单县、郓城等县市视察,同地方政府和企业领导共同分析机遇、商讨发展战略和具体措施。

我国的猕猴桃产业,是父亲一手推动搞起来的:1980年的一天,父亲拿着一个干瘪的猕猴桃对工作人员说,这种水果叫中华猕猴桃,是原产中国的水果,中国没有人去种,还是野生的。如果能够人工种植,就可以让中国农民增加收入,也可以出口,给国家创造外汇。不久,在一本农业杂志里,工作人员发现了一篇用芽接技术选育野生中华猕猴桃的消息,作者是河南省西峡县田关林科所技术员朱鸿云。父亲听说后,马上派人去了西峡。工作人员回来向父亲汇报后,父亲非常重视,决定在国内推广。1981年农业部在西峡县举办了两期“中华猕猴桃芽接技术培训班”,部里还拨款在西峡县境内建立了第一个中华猕猴桃人工栽培基地。农业部拨款建这个基地,是破天荒的第一次。父亲的亲自指导和支持,加快了野生中华猕猴桃的选育繁育工作。从此,中国的猕猴桃产业发展了起来。

自1950年父亲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后,在长达58年的时间里,一直从事着与食品行业有关的工作,与食品产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为子女,我们最为之骄傲的是父亲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受命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行业管理组织---中国食品工业协会;

●主持起草、制定了中国食品行业有史以来第一部中长期发展规

划——《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纲要》;

●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食品工业会议;

●创办了第一份向国内外发行的食品行业报纸——《中国食品报》;

●出版了新中国第一部《中国食品工业年鉴》;

●率先在全国食品行业推行了行业管理。

大家把创办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制订新中国第一个全国食品工业发展纲要,筹办史无前例的全国食品工业会议,看作是父亲为中国食业发展史写下的三个“大手笔”,是他对新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重大贡献,在中国食品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一)受命创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

经过“文革”的浩劫,中国的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人民的生活已经到了非常艰难的地步。

在当时食品紧缺的严峻形势下,为了维护市场稳定、社会稳定和人心稳定,急需加快发展农业和食品加工制造业,以解决10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下大力量发展农业与食品经济是中央确定的重要而长期的强国富民的战略,也是党中央、国务院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抢救中国经济濒于崩溃的重大战略决策。据北京市食品工业协会李士靖会长介绍,仅从1980年下半年到1984年期间,胡耀邦总书记和赵紫阳总理有关食品工业的讲话、政策、文件,传达到北京市的就有50多份。

1981年1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在中央媒体的一份《内参》上批示:“食品工业大有可为,须要有个部门抓总。”

3月,国务院领导决定“先成立一个食品工业协会”来“抓总”。并由国家经委牵头成立中国食品工业协会。

1981年6月16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同志在听取父亲关于食品工业协会筹备情况汇报时指示说:“食品工业大有可为,要提高认识。”“必须重视食品工业,加强食品工业。”

1981年7月20日,胡耀邦总书记在听取父亲汇报时指示:“食品工业协会是一个口,对各地食品工业的情况,就用食品工业协会的名义通知。你们食品协会的理事不是当官,是有义务的。”

胡耀邦还说:“杜子端,你讲的三点我记住了:一是食品产

值增长目标,二是要组建专业协会,三是食品要在原料产地搞加

工。这三点通过成立食品工业协会把它抓好。”

在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父亲承担起创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行业管理组织---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筹组工作。

当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食品工业在管理上基本仍在沿用计划经济的模式,再加上布局分散、条块分割,在这种情况下创建统筹、协调的行业协会,推行超部门、跨所有制的行业管理,必将面临重重困难。但是父亲没有退缩,知难而上,负重前行,积极探索,硬是率先创出一条适应经济发展规律的行业管理新路,为中国食品工业大发展创造了条件。

从今天看,这仅仅是在传统的“部门经济”改革上迈出的一小步,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却是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上的一种新尝试、新探索、新的突破。在这场艰巨的改革实践中,父亲表现出的勇气、智慧和立下的功绩,将会载入我国改革开放的史册。

在中央领导的关怀支持下,我国第一个行业管理组织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于1981年10月26日在北戴河宣告成立。

成立大会选举了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第一届理事会,一致推举国家经委主任袁宝华为名誉会长,选举我的父亲为会长。

一个崭新的食品工业管理体系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大地上诞生了,它对中国食业发展产生的推动作用和影响是深远的。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成立后,中央对食品工业异常重视,仅在1981年一年中,总书记、总理就对食品工业先后下达了近20个指示和批示。

(二)制定全国食品工业发展纲要,确立中国食品工业大发展战略

1983年8月,国务院领导同志在一次会议上指出:“食品工业也要专门搞个纲要”。会后,国家经委副主任王磊同志就起草《一九八一年——二○○○年全国食品工业发展纲要》的事情,及时向食品协会进行了传达、布置。

接到任务后,父亲马上物色、抽调人员、组织纲要起草小组,分头与各有关部门座谈纲要的设想,搜集研究国内外各种指标、数据、发展的可能性,编制纲要方案,反复论证,反复修改。白天座谈调研、开会讨论,晚上修改文稿。父亲夜以继日地工作,三次推倒重写,数易其稿,于1984年5月,产生了我国第一个食品工业发展纲要——《一九八一年——二○○○年全国食品工业发展纲要(送审稿)》。这是半年多时间以来,父亲呕心沥血的结晶。

赵紫阳同志亲自听取了父亲对《纲要(送审稿)》的汇报,对《纲要(送审稿)》给予了高度赞扬并指出:“《纲要》是个好文件,有新的见解,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规划设想、政策和措施。要批转下去”。

1984年7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1984\]58号文转发了国家经委《一九八一年——二○○○年全国食品工业发展纲要》。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次由中央政府发布的全面系统地发展食品工业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成为中国食品产业发展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里程碑。田纪云副总理当时对父亲说,国务院领导称赞你们搞的《全国食品工业发展纲要》,是个好文件,有新见解,做了大量调查研究。

父亲曾专门谈起过《纲要》起草的事。父亲说,制定《纲要》最重要的是食品工业发展的战略思想。父亲指出,许多国家都把食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我国在过去几十年里,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是“排不上队”、“挂不上号”的。要实现我国食品工业大发展必须对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再认识。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是衡量一个国家食品工业是否发达的重要指标,国外两者比例都2∶1或3∶1,最少也有1∶1,而我国只有0.3∶1。因此,对食品工业同农业的关系要有新认识,食品工业实现现代化是食品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纲要》正是根据这样的发展战略思想制定的。

实践证明,这个大发展战略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是正确的,也大大推动了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大发展。

1984年5月8日,国务院召开了第三十三次常务会议,父亲受邀参加了这次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讨论食品工业,这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在这样的会议上专题汇报食品工作,对父亲来说也是第一次。

赵紫阳同志主持召开了会议。会议听取了父亲关于发展食品工业和李瑞山同志关于发展饲料工业的汇报,并进行了讨论。父亲对《一九八一年——二○○○年全国食品工业发展纲要(送审稿)》作了说明,并汇报了当前食品工业生产的情况、问题、任务和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七五’发展规划的设想。

会议认为,我国食品工业很落后,需要有个大的发展。过去只强调发展轻纺工业,现在要把食品工业突出起来。会议强调我们必须彻底改变食品工业的落后状况。

这次会议十分重要,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决定大力发展食品工业的决策性会议,对内对外影响深远,对全国食品工业和食品协会组织作出了命运攸关的重大决策。

(四)召开第一次全国食品工业大会,把食品工业推上“第一位工业”

在全国各地普遍地组织建立了食品工业协会,食品工业迅猛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父亲不失时机地向国家经委领导提议,召开全国食品工业工作会议,借以总结经验,研究出现的新问题,以利我国食品工业健康地向前发展。国家经委同意了父亲的建议,并于1984年8月在北京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食品工业大会。

会议明确提出:在国民经济中,要把食品工业突出出来,使它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成为第一位的工业。

在1984年8月29日的大会上,父亲作了长篇发言,就食品工业能不能成为第一位的工业,应不应成为第一位工业的问题展开了全面深刻的论述。他提出了六个论点:食品工业是农业的延伸;食品工业大发展可以拉动国民经济战略重点的农业的发展;食物消费始终在人们消费中占据首位,即使今后人民收入增长,食物消费在居民收入中的比例可能下降,但绝对消费额仍会持续增长;食品工业是投入少、产出多、拉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能量大的工业;食品工业是永不衰败的朝阳产业,它的市场是永远持续兴旺的;食品工业将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其规模、经济总量在国民经济将长期占据首位。……他以有说服力的理论,生动的例证,精辟而又透彻地论述了把食品工业办成第一位工业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

党和国家领导人万里、田纪云等同志出席了会议。田纪云副总理作了“发展食品工业优惠政策”的专题报告。

这次会议从策划到实施,从形式到内容,从发展方向到优惠政策,从企业到政府的所有安排都是父亲亲自组织的,是食品工业发展史上影响很大的一件大事。

(五)创办全国首家食品专业报纸和出版社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成立不久,父亲即与新闻出版部门联络,

很快就批准创办了中国食品报社、中国食品出版社,出版了《中国食品工业年鉴》、《中华食品工业大辞典》、《中国传统食品大全》等行业专著以及大量广受欢迎的科技图书和科普读物。

《中国食品报》不仅为食品行业和社会及时提供了大量信息,同时也频频向国家和政府部门反映食品业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报社记者孙树兴到北京市六必居酱园采访,看到这家有400多年历史的食品老字号危难困苦的状况,写了一份调查报告。父亲认为此事甚为重要,但解决起来难度很大。因此于1984年1月18日将调查报告以《内参》的形式报告给了胡耀邦总书记,这是《中国食品报》向党中央报送的第1期《内参》。《内参》的标题是《濒临绝境满目萧条北京六必居酱园亟待抢救》。

报告惊动了总书记。仅隔一天,总书记于20日就作出了重要的批示。北京市委接到总书记的批示以后,召开了两次常委会,很快作出决定,立即帮助六必居解决存在的难题。北京市还举一反三,对北京的多家食品老字号进行调查,很快形成了一个抢救京华老字号的高潮。

李士靖会长告诉我们:商务部和文化部批准的中华老字号和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涉及到北京市的就有97个,其中的12个是在那时抢救下来的。李士靖会长动情地说:《中国食品报》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保护中华民族优秀遗产和弘扬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工作中,做出了极为可贵而影响深远的贡献。

几十年来,包括离休之后,父亲一直奔走不息,始终致力于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升值。中国的广大农村和主要食品加工企业都留下了他风尘仆仆的身影。

据父亲的秘书讲,随父亲调研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他在每个县进行调查时,时间都排得满满的。除了工作之外,他从不安排其他活动。往往是白天调研,晚上座谈,连夜写提纲,第二天作报告。

每次出差前,父亲都要叮嘱身边工作人员:“走到哪儿都不能提特殊要求。”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一个冬天,南京刚下过一场大雪,父亲住进了既没有暖气也没有火盆的招待所。冷得不行了,他也不提出换地方住,而是叫秘书住到他的房间里,说两人住会暖和点儿。后来外出时,父亲也常让地方上少开一个房间,让秘书跟他一起住。

2004年,父亲应邀去贵州省余庆县考察,余庆是一个贫困县,条件非常艰苦。他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生产情况,常坐着吉普车在山间颠簸,晚上就住在乡招待所。乡招待所房间条件很差,没有卫生间,褥子和枕头里放的是稻草,父亲总是笑呵呵地对待。有一次,要从乌江岸堤下到江边去坐船,岸坡陡峭,也没有路可走。已经80多岁的父亲在一位年轻人的搀扶下,踩着岸坡的乱石头和灌木丛,一脚深一脚浅地“滑”到乌江船边。

他把每次深入基层,都当作一次学习。走访食品企业时,他最愿意去车间,以至于在陕西的西凤酒厂车间考察时跌下酒窖,摔断了3根肋骨。

那些年来父亲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常常是忍着病痛去各地调研考察。

顾秀莲由国家计委副主任调任江苏省省长,这时江苏省农业丰收,农产品加工转化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她想起了精通食品加工业的父亲,她和省委书记韩培信给父亲打电话,邀请父亲去江苏考察指导。这时,父亲已就任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不仅工作繁忙,还正患着疼痛难忍的带状疱疹。医生已要他住院治疗,可是他接了电话后,毫不犹豫地决定,回来再住院治疗。他忍着疼痛立刻启程南下。就在这一年,父亲六下江苏,深入农村调研考察,并具体指导各县农产品转化工作,对江苏推进农产品转化、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父亲的秘书后来回忆道:杜部长带病在江苏下农村时,我看着都心痛,他白天出去就是“忘”了病,坐车颠簸,下田观看,进厂查访,精神振奋,勤记笔记,以至于江苏省的同志都不知道他病了。可是到了晚上,他常常痛得睡不着觉。

在一次体检中,大夫发现父亲的肝上长了东西,建议他马上住院。他问大夫要紧不要紧,大夫说,住进来查了才能知道。父亲说,肝上长东西可是个麻烦事,如果真要紧,在医院住着也是等死,我不住。于是,那一年中有8个月的时间他都在外面东奔西跑、颠簸劳累,很多时间都在基层县里研究农产品种植和加工,他的精力都放在如何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水平上,而忘掉了自己正生着病。

在父亲去世前的几年,他实际上已经意识到自己患上了重症,但他忍着病痛,抓紧时间工作。他对别人说,我身上每个零部件都坏了,但凑合着还能运转。他是想在有生之年振兴中国食品产业,为农村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在最后一次住进医院里,靠在病床上的他还关注着山东鄄城县、莘县农副产品资源的开发利用,他对来看望他的同志讲,莘县可以把养鸡产业做大,把食用菌产业做大,还可以养蜂养牛,发展有机农业和开发有机食品。当地有种植人工林的基础,可在农村路边、空

地和现有人工林地大量种植新树种元宝枫。

父亲很早就因为参加革命而离开了山东老家,但在他几十年的革命生涯当中,却始终密切关注着家乡的发展。

父亲家乡所处的鄄城县位于鲁西南,地理位置偏僻,由于受黄河阻隔,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属全国贫困县,人民群众生活及其困难。

当时,由于县里缺乏工业经济方面的人才,几个县办企业一路滑坡,经营困难。1976年,父亲带着国内的专家到了县里,帮助县里制定企业的发展规划和技术改造措施,使企业的生产状况得到了改善,有的发展成为县的支柱企业。

彭楼镇位于鄄城县南部,是虞舜诞生之地,也是著名的“中药材之乡”,镇里的舜王城药材市场历史悠久,《濮州志》记载:“药香飘满街,遍地是柴胡”。当时的市场还是农村多年来自发形成的一个散户市场,规模不大。

父亲和北京市的郭献瑞副市长一起多方呼吁、奔走,在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关舟局长的帮助下,终于将舜王城中药材市场批准升格为国家级的中药材市场,这是山东省唯一的,全国17家之一的国家级中药材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舜王城中药材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山东省最大的绿色“药都”。

1986年,年过花甲的父亲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的岗位上

退了下来。虽然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但几十年的食品情节没有让他停下脚步。

中国食品报社副总编陈崇保和北京食品协会常务副会长周以秋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杜子端一生曾先后历任很多重要职务,但不管岗位怎样变化,时光怎样推移,人们总是称他为杜部长。在知晓度和通用度上甚至超过他的本名——杜子端。因为这个名字承载着中国食品工业的过去与未来,并从中可以解读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食品工业腾飞的轨迹与走向。

在他的人格魅力的感召下,食品界一大批专家、学者团聚在他的周围。在他的带领和组织下,活跃在各种咨询、研讨、论证等活动中,为食品工业的发展献计献策,而这些活动大多是无偿的、公益性的。这种精神境界,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是极其稀缺的,极其难能可贵的。”

1990年11月,“军中文人”肖克将军组建起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父亲担任副会长并兼任食文化专业委员会的会长。在这个基础上,于1993年10月25日创建了中国食文化研究会,第一届会长是文化部的张致祥老部长,父亲任执行会长。第二届理事会换届后,父亲担任会长。直到2008年父亲去世,他在从事中国食文化研究与弘扬中华文化的岗位上坚持了18年。

中国食文化研究会成立后做了许多有益于的工作。举办了多

次国内与国际的学术论坛及专题研讨会。例如,1998年8月在大连举办“’98世界华人饮食科技与文化交流国际研讨会”,2000年在西安举办“第四届国际酒文化学术研讨会”。编辑出版了《’98世界华人饮食科技与文化交流国际研讨会论文汇编》、《迈向二十一世纪的酒文化论文集》和《世界食品经济文化通览》等。

与此同时,研究会还支持各地建立食文化研究会,开展食文

化研究活动。很多省市建立了食文化研究组织,积极开展学术活动,推出了一批食文化研究成果。

成立中国食文化研究会的初衷是父亲看到,中国进入了现代工业社会,但社会食文化的主流仍是自然经济社会的农耕食文化。在这种文化影响下,对食物生产走向工业化的重要性、紧迫性往往认识不足,甚至排斥。所以,父亲认为,必须加快现代食文化研究建设,这是促成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父亲的这—思想,受到不少领导同志的赏识。在中国食文化研究会成立十周年时,国务院原副总理姜春云就专此题词:“弘扬食文化,发展食产业”;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廖汉生题词:“中华食文化,传统五千年”;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孙孚凌题词:“研究好食文化

转化成物质文明”……。

为弘扬中华文化,父亲还发起创立了伏羲文化研究会。

父亲的故乡鄄城,是华胥故里、尧舜之乡,古老的雷泽湖畔荡漾在县城的东南部。据史载,龙的传人在鄄城雷泽湖。

为了挖掘伏羲文化,2007年夏,父亲通知家乡人进京商讨建立菏泽伏羲文化研究会的设想。父亲对来人说:“许多史书上记载:华胥氏履大人迹生伏羲、女娲于雷泽。雷泽湖就是我们家乡那个地方,我们的家乡是始祖母华胥氏的故里,是龙的传人发祥地,是华夏文明文化的源头。我们身为华胥故里的华夏儿女,理应担负起挖掘伏羲文化、为全球华人提供认祖归宗之重任,理应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父亲还亲自给当时的菏泽市委刘鸿仁书记写信,请他予以支持。

2008年11月8日在鄄城县郭北口华胥故里,召开了菏泽市伏羲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及揭碑仪式。

伏羲文化研究会的成立在中国文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可惜的是,在研究会成立后的第七天,父亲就因病情恶化,永远离开了他魂牵梦绕的家乡土地,离开了他时刻牵挂的父老乡亲。

在父亲去逝周年时,农业部老干部局联合有关单位破格召开了《杜子端同志逝世一周年纪念会》,父亲生前工作过的单位和鄄城县还编辑出版了《食界丰碑·杜子端纪念文集》和《永远的缅怀》纪念文集。鄄城县烈士陵园为父亲竖立了半身铜像,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几个村子自发的为父亲立了一座战绩丰碑。

这是纪念,也是缅怀,更是对父亲一生的褒扬和肯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院怎么开出生证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