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qq群马友俱乐部QQ群号

家有宝“马” 探秘重庆马友
 您的位置:
家有宝“马” 探秘重庆马友
日 13:43:49
】 【】 【】&
&&&&马友王强的儿子也爱马。
马友们说,每次走进马场和自己的“宝马”相聚都感到非常快乐。
骑马前给马儿绑上护腿。
马友和自己的“幺儿”交流。
&&&&《9青年骑着9匹伊犁大马开道 洗车店老板坐马车迎娶新娘》一文刊发后,引起读者很大兴趣:这些玩马一族到底是些什么人?玩马是不是有钱人的专利?他们是不是传说中的奢侈消费族?
&&&&带着读者的种种好奇,昨日,记者探访了重庆马友会这个神秘部落。
&&&&180位马友
&&&&有亿万富豪有公务员
&&&&昨日,歌乐山山头一个约600平方米的废弃厂区内,15匹精壮的马儿正在悠闲地嬉戏。31岁的王强和妻子鲍亚兰,带着8个月大的儿子,与父母一起打理着这个简陋的马场。
&&&&“我最早是在珊瑚坝养马,很多重庆人都知道我。”王强是马友会“元老”之一,正是因为他和他的马,才使得重庆的马友圈越来越大。
&&&&1997年,王强开始了在珊瑚坝的养马生涯。“最多的时候有50多匹,马友间的缘分也是从那时开始的。”两年前,他的马场从珊瑚坝迁至九滨路,然后又搬到歌乐山。一路走来,王强的马帮从最先的五六人,慢慢发展到几十人。2005年,重庆马友会正式成立,QQ群会员180人。
&&&&“很多人觉得我们很拉风,觉得都是有钱人才有闲心养马,其实,这里面有很大的误会。”项蓓同样是马友会元老级人物,他在九龙坡从事包装业。他说,马友会里的确有几位亿万级富豪人物,还有公务员。但更多是工薪族和个体业者。“180名会员中,有马的只有十几位。大多数马友是因为真正爱马才加入到我们的群体。在马友会里不管你有没有钱,也不管你年龄大小,完全凭你对马的了解、掌控能力说话。”
&&&&“我们每个月的收入来源,就靠帮马友管理马儿,只有两千多元。”虽然简陋,但这个600平方米的马场,已成为180名马友的精神领地。“只要一有空,大家就会上来坐坐,看看自己的马,交流经验。我苦点累点没什么,就是两个字:喜欢。”王强看着阳光下金光闪闪的马匹,眼里闪烁着光彩。
  人马情深
&&&&偷儿子营养素喂马
&&&&那么,养一匹马到底得多少钱呢?
&&&&“养一匹马的费用和养一辆车的费用差不多,每月开销在1600元左右。我们的马都是亲自到新疆、北京、内蒙的俱乐部去挑选,然后包车运回重庆。马匹根据血统不同而价格各异,血统包括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新疆伊犁等。我们最贵的马有两匹,都是伊犁血统,价值在7万元左右。”王强告诉记者,马匹的日常饮食包括精粮、草料,各种营养添加剂和玉米面、鸡蛋等。“车只是普通的代步工具,但是马儿会带给我们无限的乐趣。”
&&&&“你们的马怎么训练的呢?有些什么绝活?”记者问。
&&&&“有些人为了显富花几千上万元参加高级的马术会所,但在我们这里,你可以自由前来参加活动,前提是要真心爱马。”项蓓的马术训练技术在重庆马友圈算佼佼者,“你找到我,我就可以完全免费教授技术,这就是我们这群人聚在一起的目的。”
&&&&项蓓说,马友们养马并非只为好玩,而是有着自己的雄心:参加全国比赛。
&&&&“我们的马都是从一些专业俱乐部里挑选出来,这样它们就具备了一些基本功底,也更方便我们培训。”项蓓说,马场的马匹年龄在三至五岁,正是训练的最佳时间,训练的项目也基本与国家比赛看齐。“像基本步伐、打圈、障碍跳跃,速度耐力,都是它们需要练习的功课。”为了更好地表达马儿的肢体动作,马友王铮换上装备,牵出他的“黑妞”进行示范。
&&&&“你看,通过骑士对马缰绳松紧度的控制,以及身体与马匹接触的力度,从而达到控制马匹完成动作。”项蓓说:“马匹自己也很享受这一过程,你看它鼻孔开始放大,说明开始兴奋起来,训练的配合度很高,动作的完成也比较好。”
&&&&“通常一匹马可以参加国内大赛,要等到十岁后,这之前全是在训练。它们学习一个简单的动作,需要三个月左右。”王铮说。
&&&&王铮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他最近准备在马场安营扎寨。“有时下山很不方便,留张床方便休息。”说起自己的马儿,他用“痛并快乐着”形容。“我从小喜欢马,后来在珊瑚坝和马帮一起成为好朋友,再后来就正式成为马友一分子。为了马,我可以放下一切。”王铮的“黑妞”,在马友眼里是一匹极具培养潜力的好马,无论是意识还是动作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它现在就是我生活的全部,平时手机24小时开机,就是为了和马场随时保持联系,了解马的情况。有时,半夜三更都要跑上山,就是太放心不下了。”
&&&&“我为了自己的马儿能够好好成长,连我儿子的营养素都偷拿出来喂它,比我的生命还看得重。”项蓓告诉记者,每当骑上马,就感觉到整个世界安静下来。“它让我们看得更高更远,也更能激发心里的一种追求。”
&&&&条件恶劣
&&&&马儿的日子很憋屈
&&&&“外人只看到我们骑马拉风的一面,其实我们内心很无奈。”项蓓告诉记者,距上一次带着马儿到河边宽敞地放风,已经有一两个月时间。在大多数时间里,马儿不得不憋屈在这600平方米的厂房内,慢慢荒废自己的技能。
&&&&“从大的层面上说,马术运动是奥运会上唯一一项人与动物共同参加的项目,在全国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成都,都拥有正规的跑马场和多家骑术俱乐部。但我们在重庆玩马,只有偷偷摸摸地玩,就像打游击一样。”项蓓无奈地表示,首先,场地问题就让他们颇为头痛。
&&&&“像极有潜力的‘黑妞’,如果它能够在一个相对正规的草地训练,在全国拿奖是不在话下的。但现在,它连像模像样的奔跑都很困难。”据了解,马的最快速度是60码,至少要1000米以上的跑道才能让马全力提速。而对于马术技巧的训练,场地要求非常高―――要求场地宽阔且平整。“现在我们使用的场地,完全达不到规格。马儿很难做到要求姿势。”王强告诉记者,放眼望去,现在的场地完全是用泥土填埋而成,一下雨,整个场地就变成泥水浴场。天放晴了,马儿走动时留下的脚印,在泥土中留下了“不能磨灭的印记”,让整个场地更加坑坑洼洼。
&&&&项蓓告诉记者,马友里也有出色的教练,由于重庆种种硬软件太差,只得到别的城市发展,并帮助别人在全国马术比赛中获得很好的名次,这让他们很受触动。“我们不是单纯的养动物,而是想好好地训练马匹,让重庆马术运动有一个突破,但是现在要实现这个愿望很困难。”
&&&&为了寻找一块好的场地,马友们几乎走遍近郊所有地方,但结果却差强人意。“他们总认为我们是用来饲养繁殖,不是不出借,就是百般阻拦。现在的环境虽然恶劣,但至少可以让马儿们不风餐露宿……”
&&&&记者 田莉 实习生 杜陈佳 文 记者 史宗伟 摄
 【】 【】 【】 【】 【】
(责任编辑:
  新华网重庆频道诚邀广大网友投稿,您可以用相机或手机记录下身边的感人故事,精彩瞬间。请将作者、拍摄时间、地点和简要说明连同照片发给我们,我们将精选其中的好图、美图在页面上展示,让所有新华网友共赏。
 精选图片:                                          
 滚动新闻: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网重庆频道”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网重庆频道”。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新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新华网重庆频道编辑部 电话:023--
 新华网检索
 重庆新闻快递         
??????????
 编辑导航
 精彩导读
 图片新闻           
 重庆图片秀          
 网民观点           
??????????
Copyright & 2000 - 2006 CQ.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重庆分社信息中心第三方登录:共1页 到第页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厦门大学qq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