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香港案例证监会搜索案例

证监会谈六大热点问题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证监会谈六大热点问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香港证监会勒令汉能停止交易 过往类似案例凶多吉少
腾讯财经讯(耿荷)(566.HK)因股价异动,今年5月遭香港证监会介入调查。7月15日,事件再有进展,香港证监会依据《证券及条例》第8条,勒令汉能停止一切交易,这意味着香港证监会或已获得确凿证据。香港证监会勒令公司停牌极少发生,且从未涉及汉能这样大市值的公司。参考过往案例,只有嘉汉林业子公司(094.HK)在停牌后得以安全复牌,其余均被判以处罚。市值逼近3000亿港元的汉能自5月20日起命运发生改变,该公司股价当日暴跌46.95%,当日上午紧急停牌。此后,大股东李河君涉及股份质押、汉能涉嫌股价操纵等传闻随之而来。5月28日,香港证监会更鲜有地发布声明澄清,已就汉能的事务进行调查,有关调查仍在继续。这正面地回击了李河君高调否认被调查。香港证监会对腾讯财经表示,勒令公司停牌并非寻常的做法,调查仍在进行中,不便评论。港证监鲜有勒令停牌 或已取得证据事件沉寂近两个月后,香港证监会7月15日再度行动。汉能发布在港交所的公告显示“依据证券及期货(在证券市场上市) 规则之条例第8(1)条,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应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之指令,于日即时停止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股份之买卖。”这意味着汉能在5月场内交易暂停之后,场外的交易也被叫停。参见证券及期货(在证券市场上市) 规则之条例第8(1)条,香港证监会勒令停止交易一般是因为发布属虚假、不完整或具误导性的资料,载体包括招股章程、通告、介绍文件及载有关于法团债务安排或法团重组的建议的文件、由发行人或由他人代它作出或发出的与发行人的事务有关联的公告、陈述、通告或其他文件。香港证监会解释,勒令公司暂停交易,是为了维护投资大众的利益或公众和投资者利益。香港证监会发言人对腾讯财经表示,勒令公司停牌过往虽有先例,但并非寻常的做法,由于汉能的事件仍在调查中,所以不便评论。复牌无法预期 过往先例多遭执法查阅过往资料,自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自日执行起,遭香港证监会勒令停牌的公司大致统计不足10家。香港现行的《证券及期货条例》是在以前的《证监会条例》与9条涉及证券期货的条例包括《证券条例》、《杠杆条例》、《保障投资者条例》、《证券(披露权益)条例》等合并而成。香港证监会的工作则包括监管证券、期货及杠杆式的参与者,其他证券及期货中介人,及所有公司,并对违规者执行纪律处分。腾讯财经统计发现,自《证券及期货条例》生效至今12年间,大致有7家公司被香港证监会勒令停牌。只有绿森集团一家公司在经过调查之后得以安全复牌,但香港证监会当时仍表示还会调查。多数公司在停牌几年后,其管理层或者前管理层被香港证监会起诉至法院,予以处罚。例如(946.HK)因上市造假在被勒令停牌3年半之后,被取消上市地位,并被判决向投资者归还所有上市集资所得。汇多利国际(607.HK)在停牌7年之后,一名前管理层和投资者今年5月被起诉涉嫌内幕交易,目前尚未有结论。类似汉能这种规模的公司在此前证监会的执法记录中尚无先例,而汉能被指涉嫌股价操纵一事如果被确认,处罚则更为严重。《证券及期货条例》第295条指操纵价格罪行者,最高刑罚为监禁十年,及罚款1000万港元。香港证监会此前处理过的最大操纵市场案件,集团主谋于2009年被判入狱30个月,其余3名被告被判入狱26个月,每人还需向证监会支付28万港元调查费。附:过往被香港证监会勒令停牌的公司1. (1863.HK)福建强化材料生产商,2010年在港上市。曾被质疑财务造假,其核数师安永因提出额外审查以及邀请独立第三方调查而被解雇。日香港证监会以上市规则第8(1)条勒令停牌,至今尚未复牌。2. (591.HK)自动化仪表生产商,2009年11月在港上市。曾以涉及国家机密为挡箭牌,拒绝向核数师披露业务资料,日被香港证监会以上市规则第8(1)条勒令停牌,至今尚未复牌。3. 绿森集团(094.HK)因帐目造假而遭混水做空的公司嘉汉林业子公司。日被香港证监会勒令停牌。此后向香港证监会递交详细帐目澄清后,于日复牌,为迄今唯一被勒令停牌后安全复牌的公司。香港富豪郑裕彤旗下的周大福企业于2014年获得该公司控股权。4. 洪良国际(946.HK)台资纺织企业,2009年底在港上市。日被香港证监会勒令停牌。香港证监会鲜有的发布声明称,洪良国际招股章程严重夸大财政状况以及披露重大的虚假或误导性资料,并向法院申请冻结该公司10亿港元资产。该公司的上市地位于日被撤销,并被判向投资者归还上市集资款项。5. 汇多利国际(607.HK)家具电器生产商,2002年12月在港上市。因公司业绩下滑时股价却大幅上涨,曾9次出现股价不明原因大涨且成交额大增,日被香港证监会勒令停牌,于日复牌。2014年10月更名为。香港证监会日申请香港高等法院颁令取消该公司6名现任及前任董事出任公司董事的资格,指他们涉嫌行为失当,日针对公司前秘书劳恒晃及该公司一名贷款人兼潜在投资者Luu Hung Viet Derrick展开诉讼程序,因两人涉嫌内幕交易,至今尚无结论。6. 华燊燃气(8035.HK)香港公司,因涉嫌帐目造假,日被香港证监会勒令停牌。后改名为,日复牌,日转主板交易。日香港证监会获高等法院颁令,撤销华燊燃气两名前执行董事出任公司董事资格,包括前主席兼行政总裁沉家燊和前首席营运官沉毅,在未得法院许可下不得担任上市公司董事或参与管理任何上市公司,为期6年。7. 莱福资本(901.HK)投资公司,2002年在港上市,于日被香港证监会勒令停牌,为《证券及期货条例》新条例颁布后第一例。该公司股价曾在短期内大幅上升且成交量增加。日复牌。香港证监会日判处该公司前董事罚款1万港元及向香港证监会支付调查费5000港元,因未及时披露持股信息。扫描二维码收听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责任编辑:jbyao]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4.39万起售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香港证监会:港交所应检讨借壳上市
[导读]在A股市场收紧“借壳”上市的同时,香港证监会也对香港交易所(00388.HK)的“借壳”规定进行反思。  在市场收紧“借壳”上市的同时,香港证监会也对(00388.HK)的“借壳”规定进行反思,避免有企业透过可换股债券取得控制权,以省去大部分审核条例。香港证监会更点名指出,发展商通常以借壳上市方式在香港资本市场融资,借此避开内地对筹集资金及上市的严格限制,使得香港存在大量空壳公司,因此香港证监会建议对反收购行动进行检讨,以确保不会背离其政策原意。  香港证监会就去年的上市事宜做出检讨,包括建议检讨反向收购行动(实为“借壳”)的规定。根据香港的《上市规则》规定,如果股东持有30%或以上的投票权,将触发《收购守则》的规定,需要做出强制性全面收购。  在2012年,香港的共发出42份收购事项的通函,香港证监会从中抽查了9宗案例发现,其中有7宗案例的交易利用可换股债券进行,假如这些可换股债券被全部行使,将令债券持有人拥有大部分经扩大的股本,由58%至86%不等。  然而,根据港交所规定,控制权在改变后的24个月内,如果公司向控股股东收购资产,港交所会审核相关收购,以决定是否属于反收购行动,一旦视为反收购,将会被视为新上市申请处理,需要符合新上市申请的程序与规定,并且需要获得上市委员会的批准。  但由于有这24个月的回顾期,一些企业为避免繁琐的上市手续,有意避开反收购行动的规定,会暂时不向空壳公司注资或进行筹资,直至24个月的回顾期结束。香港证监会因此建议,港交所对反收购行动规定的应用及监管进行一般性检讨,以确保其不会背离政策原意。  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表示,政府将采取措施,以确保上市制度的有效性,并提高交易所为确保上市公司遵守《上市规则》而实施的监管行动的透明度,期望香港证监会、港交所、发行人和其他相关者保持合作,优化香港的市场。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责任编辑:ccluo]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4.39万起售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向香港证监会学习
香港证监会对洪良国际造假上市案的查处还在继续。香港证监会日前宣布,禁止洪良国际造假上市案保荐人之一的兆丰资本前执行董事黄腾忠重投业界三年,由日起至日止。
洪良国际造假案是香港证监会近年查处的一个典型案例。洪良国际于2009年12
月24日在港交所成功上市。但3个月后,该公司因为涉嫌财务造假,不仅于日被香港证监会勒令股票停牌,而且香港证监会还通过香港高院冻结了洪良国际相当于新股发行净额的9.974亿港元资产。
今年4月,香港证监会对洪良国际上市时的唯一账簿管理人、牵头经办人及保荐人兆丰资本(亚洲)作出处罚,撤销兆丰资本的牌照,禁止其再为机构融资提供意见,并罚款4200万港元,创下香港证监会有史以来最高的罚款金额。今年6月,洪良国际与香港证监会达成协议,同意以回购股份的方式向股东赔偿10.3亿港元。同时作为保荐人的原兆丰资本董事总经理康晓龙也于今年6月被香港证监会撤销牌照。因此这次兆丰资本前执行董事黄腾忠被禁止重投业界三年,显然是香港证监会对洪良国际造假案追责的继续。
香港证监会的这种做法是值得A股学习的,为A股提供了一本活教材。实际上,针对A股公司包装上市(本质上也是造假上市)盛行,新股上市后业绩频繁变脸现象,中国证监会也加强了对保荐机构与保荐人的问责。如在最近两个月的时间内,中国证监会分别对珈伟股份、百隆东方业绩变脸事件进行了查处,两家公司上市时的保荐机构国泰君安、中信证券均被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签字保荐代表人张力、曾建与张宁、刘顺明均被采取了“3个月内不受理其出具文件”的监管措施。
对比香港证监会对洪良国际造假上市案的查处,A股市场对新股业绩变脸事件的查处明显缺乏力度。香港证监会对洪良国际造假上市案的查处,不仅体现了从严从重惩处的原则,而且也体现了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如洪良国际因为回购全部发行股份公司实际上被退市,而且回购款项也相当于对投资者损失的赔偿。并且保荐机构被罚款4200万港币,同时被撤销牌照;两位主要的保荐负责人,也被撤销牌照或三年不得重投业界。这样的处罚对于造假上市公司与保荐机构都是致命的打击。但与此相比,A股市场对珈伟股份、百隆东方等新股业绩变脸事件的查处明显只是挠痒痒,对业绩变脸公司、保荐机构与保代人的利益并不构成实质性的影响,因此也起不到打击包装上市的效果。包装上市因此在A股市场进一步盛行。
这反映了两个市场出发点的不同。香港股市作为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更看重的是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而A股市场看重的是发行人的利益,是为融资服务的,投资者的利益始终得不到保护。因此,要打击包装上市业绩造假行为,A股市场有必要向香港市场学习,不仅要加大对造假上市行为的处罚力度,更要把股市的出发点转移到保护投资者利益上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香港证监会研究实时识别落盘身份方便查可疑交易港澳台新闻 正文
香港证监会研究实时识别落盘身份方便查可疑交易港澳台新闻
时间: 13:44:41&&&来源:21CN新闻频道 &&&浏览:24 次&&
香港证监会去年推出投资者编码构想业界估计最快在下月进行公众咨询香港证监会去年曾推出投资者编码构想惟证券业界对此规例持保留态度公众咨询工作亦一直只闻楼梯响
  香港证监会去年推出投资者编码构想,业界估计最快在下月进行公众咨询。图自香港《大公报》(function(adId,anchorId,async){ var sAnchor=''; document.write(sAnchor); var jsId='ad_script_'+anchorId; var jsSrc='/washow?posId='+adId+'&anchorid='+anchorId; if(!async){ document.write(''); }else{ var sAnchor=''; document.write(sAnchor); var oJS=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oJS.id=jsId; oJS.src=jsS oJS.async=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appendChild(oJS); } })(97,'ad97',false);//若要执行js广告文件,第三个参数请设为false,使用同步加载
  中新网3月10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随着香港本地市场愈趋复杂,香港证监会去年计划推出“投资者编码”制度。香港证监会市场监察部执行董事雷祺光接受外电专访时表示,采用投资者编码可维持市场透明度及降低波动性,但未有透露公众咨询时间表。对此,香港证券业协会主席缪英源期望,有关客户落盘数据能够由第三方机构管理,并建立健全申索制度,才能让投资者安心。
  香港证监会去年曾推出“投资者编码”构想,惟证券业界对此规例持保留态度,公众咨询工作亦一直只闻楼梯响。雷祺光昨日接受外电访问时再提及有关构想。雷祺光表示,现时监管部门只能够监察证券行实时交易,但通过投资者编码制度,便可以知悉每宗交易的参与者身份。香港证监会将会评估内地、韩国和马来西亚等市场采用投资者识别记录的情况,及研究美国证监会提高市场审查能力计划。
  雷祺光强调,香港证监会希望维持市场透明度,及减低股市波动性,也更有效监察沪港通交易情况。他又称,香港证监会在实行投资者编码前,会咨询银行及证券业界意见,惟他并无透露咨询时间表。据早前报道指出,香港证监会研究投资者编码只适用于股票现货交易,初期并未涵盖期货产品。
  缪英源表示,现时证券商在接到香港证监会要求索取客户事务数据后,一般情况都会按指示呈予对方,只是过程需时。倘若采用投资者编码制度,且数据库由香港证监会管有,的确可提高市场监察效率,惟难免引发客户敏感数据的恰当处理问题。简言之,如没有第三方监管证监会何时用、如何用这些私人数据,将有可能削弱投资者信心。因此,当局应设立第三方机构管有投资者编码数据,并制订健全申索数据制度。
  缪英源续称,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如果香港先于其他欧美等发达市场采用投资者编码制,这或会导致海外投资者减少在香港市场进行投资活动,影响本地金融业发展。东英亚洲证券创办合伙人陈立德同样认为,当局须设立独立部门处理投资者编码数据,他个人估计,香港证监会最快在下月进行公众咨询。
本文地址:
/article/content/227277.html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 | 微信 | 热点排行
搜索风向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案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