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方普 遗传所所中关村园在哪,有哪些老师

[]韩方普:植物着丝粒的韩方普 遗传所与表观韩方普 遗传所学研究

发表日期: 作者: 文章来源:

 学术报告:植物着丝粒的韩方普 遗传所与表观韩方普 遗传所学研究

 报告专家:韓方普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地点:行政楼三楼会议室

中科院韩方普 遗传所所韩方普PLOS小麥新成果

  4月25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PLOS Genetics》在线发表了中科院韩方普 遗传所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四川农业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这項研究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韩方普 遗传所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韩方普研究员四川农业大学的付书兰博士也是本文共同作者。

Hybrids”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韩方普 遗传所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韩方普研究员,四川农业大学的付书兰博士也是本文共同作者

韩方普研究員博士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韩方普 遗传所与细胞研究所,1998年至2001年在以色列Weizmann研究所从事小麦多倍体基因组进化方面的博士后研究2001年至2008年相繼在加拿大农业部和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从事研究工作。2009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其研究组主要从事小麦和玉米功能基因组、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及植物人工染色体研究。

近年来韩方普带领的课题组在植物新着丝粒形成及表观韩方普 遗传所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2013年3月韩方普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小组在《PNAS》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利用玉米三号染色体特殊材料发现来自玉米三号染色体嘚片段可以稳定韩方普 遗传所并没有检测到玉米着丝粒的重复序列,但具有着丝粒功能分子标记如CENH3和CENPC以及组蛋白磷酸化的信号()同年,韩方普实验室以玉米减数分裂突变体及含有双着丝粒染色体的植株为材料发现着丝粒配对先于端粒的bouquet并在同源染色体配对其重要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Plant Cell杂志上()2015年4月,韩方普研究员与美国密苏里大学的科学家们在《PNAS》杂志上发表文章,向人们展示了染色体片段上发生的着丝粒从头形成()

着丝粒通常包含串联重复序列,但是着丝粒的功能并不一定取决于这些序列在《PLOS Genetics》这项研究中,韩方普带领的研究小组在小麦非整倍体(Triticum aestivum)及小麦野生杂种的后代中,确定了在小麦着丝粒还原转座子(CRW)含量上有着显著数量变化的功能性着丝粒在一些小麦端二体(ditelosomic)品系和来自野生杂种的其他品系中,CRW信号大大减少或基本上缺失在这些品系中,CRW序列的总缺失(而不昰CENH3的存在)表明着丝粒被从头形成。在小麦及其远缘杂种(其携带大量复杂的基因组或没有被测序的基因组)中该研究小组单独进行叻CENH3-ChIP-dot-blot方法,或结合使用CENH3-ChIP-seq确定了存在于新着丝粒上的异位基因组序列。


此外已确定的DNA序列的转录本,在新的着丝粒上是显著增加的从而表明相应序列的转录本可能与着丝粒从头形成有关。研究人员在wheat-, All Rights Reserved

11月29日至12月1日中国科学院韩方普 遺传所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染色体研究专家、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韩方普研究员来校进行学术交流。校长郑有良教授陪同韩方普研究员在雅安校区参观了校史陈列馆介绍了学校概况以及近年来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所取得的成绩。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周永红教授、小麦所所長刘登才研究员、小麦所党委书记魏育明研究员等科研人员陪同韩方普研究员考察了种植在温江基地的小麦材料并就科学研究和人才培養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11月30日上午韩方普为四川农业大学师生做了题为“植物着丝粒的韩方普 遗传所学与表观韩方普 遗传所学研究”的学術报告。韩方普研究员结合韩方普 遗传所学发展史和自身研究工作形象、生动地讲解了植物着丝粒区域功能、功能失活与DNA甲基化修饰、噺着丝粒的形成等研究,介绍了植物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与分离的分子机制、植物人工染色体与功能基因组编辑并与老师和同学们進行了深入地交流与讨论。

周永红教授主持本次学术报告来自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绵阳农科所等相关单位研究人员及四川农业大学百余名师生参加了学术报告。这次学术交流对在场的相关科研人员和同学拓宽了视野、充实了知识獲益匪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方普 遗传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