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有哪些县高职学校关于航空的有哪些学校

陕西公办高职院校
陕西公办高职院校
范文一:陕西公办高职层次院校:
22、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1、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23、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4、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3、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25、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4、陕西警官职业学院5、杨凌职业技术学院6、宝鸡职业技术学院7、咸阳职业技术学院8、铜川职业技术学院9、汉中职业技术学院10、西安职业技术学院11、延安职业技术学院12、渭南职业技术学院13、安康职业技术学院14、商洛职业技术学院15、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6、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17、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18、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19、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21、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11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2 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3 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4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 陕西省 商州市 专科5 安康师范专科学校 陕西省 安康市 专科6 西安翻译职业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 西安市 专科
7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咸阳市 专科8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杨凌市 专科9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咸阳市 专科10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 西安市 专科
11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延安市 专科12 西安东方亚太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 西安市 专科
13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安康市 专科14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汉中市 专科15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16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17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商洛市 专科18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19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咸阳市 专科20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21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22 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223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渭南市 专科24 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25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26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27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咸阳市 专科28 陕西国际商贸职业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 西安市 专科
29 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 西安市 专科
30 铜川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铜川市 专科31 陕西服装艺术职业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 西安市 专科
32 西安思源职业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 西安市 专科33 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 西安市 专科
34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渭南市 专科
35 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汉中市 专科
36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宝鸡市 专科37 西安三资职业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 西安市 专科
38 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 西安市 专科
39 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 西安市 专科
3---------------------------------------------------
民办普通本科院校:1、西安培华学院2、西安欧亚学院3、西安外事学院4、西京学院5、西安翻译学院---------------------------------------------------
民办普通高职院校:1、西安思源职业学院2、西安三资职业学院3、西安海棠职业学院4、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5、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6、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7、陕西服装艺术职业学院8、陕西国际商贸职业学院9、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0、西安东方亚太职业技术学院4原文地址:陕西公办高职层次院校:
22、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1、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23、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4、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3、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25、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4、陕西警官职业学院5、杨凌职业技术学院6、宝鸡职业技术学院7、咸阳职业技术学院8、铜川职业技术学院9、汉中职业技术学院10、西安职业技术学院11、延安职业技术学院12、渭南职业技术学院13、安康职业技术学院14、商洛职业技术学院15、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6、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17、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18、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19、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21、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11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2 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3 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4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 陕西省 商州市 专科5 安康师范专科学校 陕西省 安康市 专科6 西安翻译职业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 西安市 专科
7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咸阳市 专科8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杨凌市 专科9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咸阳市 专科10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 西安市 专科
11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延安市 专科12 西安东方亚太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 西安市 专科
13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安康市 专科14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汉中市 专科15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16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17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商洛市 专科18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19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咸阳市 专科20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21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22 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223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渭南市 专科24 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25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26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27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咸阳市 专科28 陕西国际商贸职业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 西安市 专科
29 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 西安市 专科
30 铜川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铜川市 专科31 陕西服装艺术职业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 西安市 专科
32 西安思源职业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 西安市 专科33 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 西安市 专科
34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渭南市 专科
35 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汉中市 专科
36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宝鸡市 专科37 西安三资职业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 西安市 专科
38 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 西安市 专科
39 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 西安市 专科
3---------------------------------------------------
民办普通本科院校:1、西安培华学院2、西安欧亚学院3、西安外事学院4、西京学院5、西安翻译学院---------------------------------------------------
民办普通高职院校:1、西安思源职业学院2、西安三资职业学院3、西安海棠职业学院4、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5、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6、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7、陕西服装艺术职业学院8、陕西国际商贸职业学院9、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0、西安东方亚太职业技术学院4
范文二:陕西公办高职层次院校:
22、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1、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23、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4、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3、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25、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4、陕西警官职业学院
5、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6、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7、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8、铜川职业技术学院
9、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10、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11、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12、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13、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14、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15、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6、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17、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18、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19、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21、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11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2 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3 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4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 陕西省 商州市 专科
5 安康师范专科学校 陕西省 安康市 专科
6 西安翻译职业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 西安市 专科
7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咸阳市 专科
8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杨凌市 专科
9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咸阳市 专科
10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 西安市 专科
11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延安市 专科12 西安东方亚太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 西安市 专科
13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安康市 专科
14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汉中市 专科
15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16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17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商洛市 专科
18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19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咸阳市 专科
20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21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22 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223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渭南市 专科
24 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25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26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27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咸阳市 专科
28 陕西国际商贸职业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 西安市 专科
29 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 西安市 专科
30 铜川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铜川市 专科31 陕西服装艺术职业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 西安市 专科
32 西安思源职业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 西安市 专科
33 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 西安市 专科
34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渭南市 专科
35 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汉中市 专科
36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宝鸡市 专科
37 西安三资职业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 西安市 专科
38 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 西安市 专科
39 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 陕西省教育厅 西安市 专科3---------------------------------------------------
民办普通本科院校:
1、西安培华学院
2、西安欧亚学院
3、西安外事学院
4、西京学院
5、西安翻译学院---------------------------------------------------
民办普通高职院校:
1、西安思源职业学院
2、西安三资职业学院
3、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4、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
5、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
6、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
7、陕西服装艺术职业学院
8、陕西国际商贸职业学院
9、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10、西安东方亚太职业技术学院
---------------------------------------------------
陕西三本院校排名第一梯队:1、西安交通大学大城市学院(教学力量最强,现在搬到新校区后硬件设施改善了很多,唯一遗憾就是比较偏!电气工程和管理专业很强,学位证通过率较高,每年录取分数很高!)(525/477分)2、西安建筑科技大华清学院(教学环境在逐年改善,学习氛围较浓!教学实力强其中建筑学和土木工程很强且学位证通过率较高~平均在75%以上,每年录取分较高(学位证通过率是以首批04级本科毕业生为参考)(507/458分)3、西工大明德学院(教学势力强,其中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较好,学校环境很好,是陕西三本里的第一!)(509/451分)第二梯队:4、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校风严谨,管理比较严格,四级通过率在陕西三本里是最高的,学位证比较可靠,学校在咸阳) (473/427分)5、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学校环境一般,文4科实力强,学位证通过率较高) (500/430分)6、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学院(实力比想象的要强,光电专业实力很强,唯一缺陷就是校园环境太差!)(480/430分)第三梯队:7、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学院(实力比较强,电子通信类专业实力强,学校紧临本部,校园环境一般)(467/376分)
8、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文科实力强,一所花园式的大学、各方面都不错、比较宽松)(496/430分)9、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文科实力仅次于西大现代,其中财经类专业实力很强,理科实力较弱!学校在白鹿原上)(495/447分)第四梯队:10、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由于是06年开始招生,还没有毕业生,还有待发展) (431/400分)11、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由于是06年开始招生, 还没有毕业生,还有待发展) (453/410分)12、长安大学兴华学院(由于是06年开始招生, 还没有毕业生,还有待发展) (—/370分)13、西安培华学院(教学实力一般,但软硬环境都不错,重要是可以不用考试直接发放学位证)(438/389分)第五梯队:都是国家统招三本指标
1、西安翻译学院(国际上最为著名的中国民办高校)(473/424分)
2、西京学院(一所运作比较规范的民办4、西安欧亚学院(国内知名民办院校) (430/370分)5
范文三:西北工业大学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以兵工为特色,以工为主,理、文、经、管、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一所师范大学,是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的重要基地,被誉为西北地区“教师的摇篮”。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为我国最早兴办的高等学府之一。其前身是1 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1956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1959年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并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是“七五”、“八五”首批重点建设项目学校,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和“985”工程建设院校,被国家确定为以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高校。长安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共建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由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现有2个主要教学区、1个实习基地,占地面积2980亩。近60年来,长安大学逐步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济、管理、人文多种学科协调发展,以培养公路交通、国土资源与环境、建筑工程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等学府,已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15万余人。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创办的陕西大学堂,是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西部大开发国家重点支持院校之一。西北大学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全国重点综合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前身是北京机械学院和陕西工业大学于1972年合并组建的陕西机械学院,隶属机械工业部。1994年1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西安理工大学,1998年划转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高校。61年来,学校伴随着共和国一起成长,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较强办学实力和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百年名校,享誉全球,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土木建筑类大学之一。西安音乐学院是全国九大音乐学院之一,也是地处西北地区的唯一一所高等音乐学府。西安石油大学创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石油石化技术干部的学校,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以石油石化为特色的多科性普通高等学校。校本部位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工业园,新校区位于西安市户县西安沣京工业园。西安外国语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4所外语院校之一,是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所主要外语语种齐全的普通高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西安外国语大学。2010年2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经过近60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实现了以人文学科为主体,社会学科、管理学科和理学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外国语大学的转变,是国家西部重要的外语人才培养基地,在西北地区的外语教育教学和研究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西北政法大学已有73年的历史,其前身是中国共产党1937年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是一所法学特色鲜明,哲学、经济、管理、文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全国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该校哲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法学专业为省名牌和特色专业,行政管理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西安财经学院是由中央和地方共建的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占地1579亩,主校区是长安校区,还有雁塔校区、翠华校区。拥有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财政学、经济法学4个省级重点学科和统计学、金融学、法学3个省级名牌专业。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4416人。延安大学坐落在革命圣地延安,是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郭沫若同志题写、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也是一所教育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延安大学现设13个二级学院、1个独立学院和3所附属医院,4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医、教、经、管、史、法、农等10个学科门类。西安美术学院建立于1949年,是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按照全国总体布局,在西北大区设立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府。建院61年来,西安美术学院从一所窑洞大学,发展成为拥有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平面设计、建筑环境艺术、服装、装潢、陶瓷艺术、美术教育、美术史论等11个系、34个专业,以及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基础部、成人教育学院、艺术研究院、国际意象研究中心、传统艺术研究所、巴黎艺术城工作室等专业齐全的美术院校。西安工程大学是以工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较强办学实力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现有金花、临潼两个校区,设有纺织与材料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理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艺术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澳国际学院和体育部等14个教学单位。西安医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陕西省人民政府主管的普通高等学校。2006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医学本科院校,改建为西安医学院。现有各类在校学生10971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9720人。为国家培养各类医药卫生人才4万多人,西安医学院有直属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3所,教学医院及实习基地41所,均为二级甲等以上医院。
范文四:第一梯队:1、西安交通大学大城市学院(教学力量最强,现在搬到新校区后硬件设施改善了很多,唯一遗憾就是比较偏!电气工程和管理专业很强,学位证通过率较高,每年录取分数很高!)(525/477分)2、西安建筑科技大华清学院(教学环境在逐年改善,学习氛围较浓!教学实力强其中建筑学和土木工程很强且学位证通过率较高~平均在75%以上,每年录取分较高(学位证通过率是以首批04级本科毕业生为参考)(507/458分)3、西工大明德学院(教学势力强,其中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较好,学校环境很好,是陕西三本里的第一!)(509/451分)第二梯队:4、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校风严谨,管理比较严格,四级通过率在陕西三本里是最高的,学位证比较可靠,学校在咸阳) (473/427分)5、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学校环境一般,文科实力强,学位证通过率较高) (500/430分)6、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学院(实力比想象的要强,光电专业实力很强,唯一缺陷就是校园环境太差!)(480/430分)第三梯队:7、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学院(实力比较强,电子通信类专业实力强,学校紧临本部,校园环境一般)(467/376分)8、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文科实力强,一所花园式的大学、各方面都不错、比较宽松)(496/430分)9、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文科实力仅次于西大现代,其中财经类专业实力很强,理科实力较弱!学校在白鹿原上)(495/447分)第四梯队:10、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由于是06年开始招生,还没有毕业生,还有待发展) (431/400分)11、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由于是06年开始招生, 还没有毕业生,还有待发展) (453/410分)12、长安大学兴华学院(由于是06年开始招生, 还没有毕业生,还有待发展) (—/370分)13、西安培华学院(教学实力一般,但软硬环境都不错,重要是可以不用考试直接发放学位证)(438/389分)第五梯队:都是国家统招三本指标1、西安翻译学院(国际上最为著名的中国民办高校)(473/424分)2、西京学院(一所运作比较规范的民办"理科"国家统招三本院校)(430/370分)3、西安外事学院(中国民办排名第一)(430/370分)4、西安欧亚学院(国内知名民办院校) (430/370分)
范文五:陕西省市属公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策略研究[摘 要] 市属公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省市属高职院校在振兴陕西省经济发展的职业人才需求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专业设置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对陕西省市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存情况、主要问题以及相应对策提出了思考与建议。[关键词] 市属高职高专 专业设置 经济发展 策略一、 陕西省市级公办高职院校办学现状1.陕西省市属高职院校基本情况市属高职院校是由地市级政府主办,承担办学经费并负责管理的公办独立高等职业院校。陕西省现有十一个地市:西安,榆林,延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安康,汉中,商洛和杨凌农业开发区。其中除杨凌、榆林外的九所地市拥有自己的市属地方高职院校。占陕西省各类高职院校总数的百分之十二。
这九所市属高职院校均由地方中专整合而成,正式组建时间基本在年之间,大部分是在2005年由省政府统一整合教育资源时,集中组建的。其中九所院校中,时间最长的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从2003年成立至今;其余学校平均时长四年半。其次是陕西省市属的高职院校发展背景相似,都是由中等专科学校合并、调整后升级的。参与合并的中专院校主体依次是师范教育类、医药卫生学校类、农业学校类,其余类别包括经济类、工业类、体育类等。但由于参与各学院的中专学校的规模、数量以及专业特色不同,陕西省市属高职技术学院也在相同发展背景下具有自身不同的特点。总而言之,经过此番调整陕西市属职业教育 已由过去比较单一的中等专科学校形式发展成为当前的综合高等职业学院。2.陕西省市属高职院校在校生与师资队伍规模截止2009年陕西省市属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共计招生约一万八千人,在校生数量约四万两千人,总人数规模已经在陕西省高职院校当年总招生数量内占有相当比例。从师资上看,目前陕西省市属高职院校教师(含专兼职)共有约三千三百名左右,生均师资规模已接近陕西省高职院校生均师资平均水平。尽管也存在学校间招生规模、师资数量不平衡,专兼职师资比例分布不科学等问题,例如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生均与师资规模就占据了市属高职院校整体规模的21%。但依据以上陕西省高职院校发展的基本情况,用陕西省市属高职院校在学生规模、专业数量方面同陕西省高职教育整体情况对比,从多方面反映了陕西属高校专业地位、培养能力等在陕西整体高职教育中已占有重要地位。二、陕西省市属公办高职院校专业大类的分析根据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中所设的十九个专业大类,陕西省市属高职院校目前专业大类覆盖为十五类,分别为:农林牧渔、生化与药品、资源开发与测绘、材料与能源、土建、制造、电子信息、轻纺食品、财经、医药卫生、旅游、公共事业、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公安大类。未覆盖大类为:交通运输、水利、环保气象与安全、法律大类。此专业大类的分布结构按其目前在校生规模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1.医药卫生、文化教育、制造、财经四个大类,在校生规模均超过四千人。四个大类的在校生总数为三万多人,占其所覆盖的大类在校生总数的78%;各大类招生合计招生数达一万三千余人,是其余大类招生数总和的3.3倍;专业分布密度也最高,共设专业一百余个,平均每个专业招生百人左右,初等教育、护理、临床医学、数控、会计等热门专业招生数都在六百以上。其中,规模居首的医药卫生大类合计招生数近六千人,在校生超过万人,相当于电子信息、农林牧渔、生化药品、土2.电子信息、资源开发、农林牧渔三个大类,在校生规模均在三千至八百左右,合计招生数约为两千余人,三个大类共设专业五十二个,平均每个专业招生四十三人,合计在校生数六千余人人,约占十五个大类在校生总数的16%;各大类专业分布差异较大,如电子信息大类设专业三十余个,农林牧渔开设专业近二十个,资源开发开设专业仅五个,从平均每个专业在校生数看,资源开发大类是电子信息大类的4.8倍。3.土建、旅游、艺术设计传媒、生化药品、公共事业五个大类,在校生规模均在600-200之间。这五大类的招生规模都小于五百人;五个大类共设专业三十余个,合计在校生两千余人,分布密度低;比医药卫生或文化教育等一个大类的在校生还少,约占所覆盖大类在校生总数的5%,且一些专业大类增长速度较慢。如土建大类,平均专业招生数不足三十五人,在校生人数也较少。4.材料与能源、轻纺食品、公安三个大类,在校生规模均在百名以下,其中公安大类下设的安全保卫专业当年无毕业生,无招生。其余两大类的招生规模都小于百人,合计招生数仅为百余人;三个大类共设专业五个,平均每个专业招生约四十余人,合计在校生一百余人,约占所覆盖大类在校生总数的1%,专业招生总规模小,且出现专业空设,无招生现象。三、陕西省市属高职高专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1.高职高专专业设置数量偏少。高职高专专业门类覆盖面较广,但专业总数明显偏少,需要大力加强专业种数。以上统计数据显示,我省市属高职院校专业种数仅209 个,与全国801个专业相比,只占其比例的26%,充分说明我省市属高职高专教育具有巨大的专业发展空间。2.各高职高专学校办学规模不均衡,尚未体现整体规模办学优势。陕西省市属高职高专学生目前招生人数的总数约占全省高职招生人数的百分之十八,而且招生人数严重不均衡,最多的招生人数为四千人,如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最少的招生人数约为九百多人,如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平均招生两千人左右,总体办学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办学优势。3.市属高职院校规模,处于尴尬境地,需要创立合理的办学机制。市属高职院校经过调整、优化组合的资源整合后,虽然培养规模目前占有较大优势,但由于多个中职院校的合并过程中专业发展不均衡,个体院校学科专业特色突出,如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在合并成立前,其组成成员咸阳卫生学校、宝鸡卫生学校本身就是招生大户,招生人数是有的其他中职学校的几倍,而有的中职学校合并前招生就出现萎缩现象。这种现象在中职教育资源整合,成立地方高职院校后并未得到改善,高职院校自身的专业整体特色很难体现出来,如何化零为整,做大做强,提升地方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和提高质量,将遇到新的课题。4.专业开设盲目性高,缺乏科学论证和引导。首先,部分专业重复率过高,如初等教育专业在所有市属高职学院都在开设,护理、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也均有近六所学校开设,尤其是初等教育专业,在国家初等教育岗位日渐饱和的就业状况下,同类学生必然供求矛盾突出,就业困难。而与此相对应,新兴职业教育专业开设数量还不足,应对市场发展的专业开发不足。其次,高职高专专业开设缺乏针对性调查,新专业上马但却招生困难,甚至出现空设专业的情况。例如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新开设的公安大类安全保卫专业,2008年招生人数为0,在校生人数为0。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轻纺食品大类的食品生物技术2008年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也为0。显然反映了专业开设准备不足,根本无法体现市属高职院校的教育培养优势,难以体现特色。四、陕西省市属高职高专专业设置建议1.以适应地方经济特色和经济发展需要为专业设置重心,完善专业设置体系,积极创办市场紧缺的新专业。以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陕北地区是西部典型的资源富集地区。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能矿资源十分丰富。陕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二是特有的农牧业资源。陕北地区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比较特殊,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农业和畜牧业。三是丰富的旅游资源。有举世闻名的老革命根据地旧址。这些特点决定了陕北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人才需求的专业类型,但由于地处地区较为落后,难从其它地区招聘人才,人才流失严重。基于此种情况,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应以陕北地区经济需要为重心进行专业设置,首先满足资源开发、农业畜牧业、地方旅游业的地区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着重培养自己的应用性人才。2. 了解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主管、行业企业制定的人才质量标准、积极参与地市区产业经济发展规划,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利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积极确立学校“地方订单”培养的高职高专培养模式,引导地方高职教育良性发展。促进陕西省市属高职教育和全国高职教育尽快接轨。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汉中地处陕西南部,气候宜人景色秀美,有陕西“小江南”之称。近几年随着西康公路建成通车,关中、陕北至汉中的车行时间大大缩减,旅游业已成为汉中重要的经济产业,地区经济对旅游业人才的需求加大,然而据数字总计,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大类下仅设旅游管理一个专业,专业计划招生数40人,实际报道26人,在校生数26,这些数字与汉中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完全不同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高职院校必须积极参与汉中地市区产业经济发展规划,发挥汉中旅游行业作用,在此基础上调整专业设置,重新建构合理有效专业体系。3.明确市属高职学院办学定位,建立不同类型学校高职教育运行管理机制,提高学校的办学影响力。市属高职院校多有中等专业学校合并而成,成立时间短,没有形成完善成熟的师资的队伍。另外从专业设置上看,以上所举市属院校都存在专业规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例如规模最大的医药卫生大类招生数达5800人,而轻纺食品大类仅招生60人,二者相差96.6倍;其它如各大类的专业生均规模差异也很显著。这些问题都是市属院校急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此市属高职学院应明确自己的专业设置上优势与劣势,哪些是自己能做的,能发展的,能发展好的;哪些是自身无优势条件发展的专业,在专业设置和建设上不可大规模的模仿省属高职,国家级重点高职甚至本科院校,应在明确办学定位的前提下,明确专业建设和发展定位,杜绝盲目上专业项目的现象。4.加大对陕西省市属高职所设专业的宣传力度,虽然高职高专专业在本地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毕竟发展历程较短,在省内教育行业总体上仍然属于劣势,需要各方的关心与支持。因此,加大对高职专业的宣传力度,对解决学生的就业和提高社会认可度均具有巨大的作用。参考文献[1]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2004版).[2]姜大源,李璞编.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施蕙. 市属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障碍探析[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8,(4)[4]李珠. 武汉市属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研究[J].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范文六:陕西省市属公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策略研究作者:赵娇 曹健 来保卫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19期[摘要]市属公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省市属高职院校在振兴陕西省经济发展的职业人才需求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专业设置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文章对陕西省市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存情况、主要问题及相应对策提出了思考与建议。[关键词]市属高职高专 专业设置 经济发展[作者简介]赵娇(1980- ),女,陕西高陵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管理;曹健(1984- ),男,陕西咸阳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来保卫(1977- ),男,陕西咸阳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教学研究。(陕西 咸阳 712000)[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29-0047-02一、陕西省市级公办高职院校办学现状市属高职院校是由地市级政府主办,承担办学经费并负责管理的公办独立高等职业院校。陕西省现有11个地市:西安、榆林、延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安康、汉中、商洛和杨凌农业开发区。其中除杨凌、榆林外的九所地市拥有自己的市属地方高职院校,占陕西省各类高职院校总数的20%。这九所市属高职院校均由地方中专整合而成,正式组建时间基本在年之间,大部分是在2005年由省政府统一整合教育资源时集中组建的。其中九所院校中,时间最长的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其余学校平均时长四年半。其次是陕西省市属的高职院校发展背景相似,都是由中等专科学校合并、调整后升级的。参与合并的中专院校主体依次是师范教育类、医药卫生学校类、农业学校类,其余类别包括经济类、工业类、体育类等。由于参与各学院的中专学校的规模、数量以及专业特色不同,陕西省市属高职技术学院也在相同发展背景下具有自身不同的特点。总而言之,经过此番调整,陕西市属职业教育已由过去比较单一的中等专科学校形式发展成为当前的综合高等职业学院。截至2009年,陕西省市属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共计招生约一万八千人,在校生数量约四万两千人,总人数规模已经在陕西省高职院校当年总招生数量内占有相当比例。从师资上看,目前陕西省市属高职院校教师(含专兼职)共有约三千三百名左右,生均师资规模已接近陕西省高职院校生均师资平均水平。尽管也存在学校间招生规模、师资数量不平衡,专兼职师资比例分布不科学等问题,但依据以上陕西省高职院校发展的基本情况,用陕西省市属高职院校在学生规模、专业数量方面同陕西省高职教育整体情况对比,从多方面反映了陕西市属高校专业地位、培养能力等在陕西整体高职教育中已占有重要地位。二、陕西省市属公办高职院校专业大类分析根据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中所设的19个专业大类,陕西省市属高职院校目前专业大类覆盖为15类,分别为:农林牧渔、生化与药品、资源开发与测绘、材料与能源、土建、制造、电子信息、轻纺食品、财经、医药卫生、旅游、公共事业、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公安大类。未覆盖大类为:交通运输、水利、环保气象与安全、法律大类。此专业大类的分布结构按其目前在校生规模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1.医药卫生、文化教育、制造、财经四个大类,在校生规模均超过四千人。四个大类的在校生总数为三万多人,占其所覆盖的大类在校生总数的78%;各大类招生合计招生数达一万三千余人,是其余大类招生数总和的3.3倍;专业分布密度也最高,共设专业一百余个,平均每个专业招生百人左右,初等教育、护理、临床医学、数控、会计等热门专业招生数都在六百以上。其中,规模居首的医药卫生大类合计招生数近六千人,在校生超过万人,相当于电子信息、农林牧渔、生化药品、土建、资源、旅游、轻纺食品开发等十一个大类总和之多。(见下表)2.电子信息、资源开发、农林牧渔三个大类,在校生规模均在左右。三个大学合计招生数约为两千余人,三个大类共设专业五十二个,平均每个专业招生四十三人,合计在校生数六千余人,约占十五个大类在校生总数的16%;各大类专业分布差异较大,如电子信息大类设专业三十余个,农林牧渔开设专业近二十个,资源开发开设专业仅五个,从平均每个专业在校生数看,资源开发大类是电子信息大类的4.8倍。3.土建、旅游、艺术设计传媒、生化药品、公共事业五个大类,在校生规模均在600到200之间。这五大类的招生规模都小于五百人。五个大类共设专业三十余个,合计在校生两千余人,分布密度低,比医药卫生或文化教育等一个大类的在校生还少,约占所覆盖大类在校生总数的5%,且一些专业大类增长速度较慢。如土建大类,平均专业招生数不足三十五人,在校生人数也较少。4.材料与能源、轻纺食品、公安三个大类,在校生规模均在百名以下,其中公安大类下设的安全保卫专业当年无毕业生,无招生。其余两大类的招生规模都小于百人,合计招生数仅为百余人;三个大类共设专业五个,平均每个专业招生约四十余人,合计在校生一百余人,约占所覆盖大类在校生总数的1%,专业招生总规模小,且出现专业空设,无招生现象。三、陕西省市属高职高专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1.高职高专专业设置数量偏少。高职高专专业门类覆盖面较广,但专业总数明显偏少,需要大力加强专业种数。以上统计数据显示,我省市属高职院校专业种数仅209 个,与全国801个专业相比,只占其比例的26%,充分说明陕西省市属高职高专教育具有巨大的专业发展空间。2.各高职高专学校办学规模不均衡,尚未体现整体规模办学优势。陕西省市属高职高专学生目前招生人数的总数约占全省高职招生人数的18%,而且招生人数严重不均衡,最多的招生人数为四千人,最少的招生人数约为九百多人。平均招生两千人左右,总体办学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办学优势。3.市属高职院校规模处于尴尬境地,需要创立合理的办学机制。市属高职院校经过调整、优化组合的资源整合后,虽然培养规模目前占有较大优势,但由于多个中职院校的合并过程中专业发展不均衡,个体院校学科专业特色突出,如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在合并成立前,其组成成员咸阳卫生学校、宝鸡卫生学校本身就是招生大户,招生人数是有的其他中职学校的几倍,而有的中职学校合并前招生就出现萎缩现象。这种现象在中职教育资源整合,成立地方高职院校后并未得到改善,高职院校自身的专业整体特色很难体现出来。4.专业开设盲目性高,缺乏科学论证和引导。首先,部分专业重复率过高,如初等教育专业在所有市属高职学院都在开设,护理、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也均有近六所学校开设,尤其是初等教育专业,在国家初等教育岗位日渐饱和的就业状况下,同类学生必然供求矛盾突出,就业困难。与此相对,新兴职业教育专业开设数量不足,应对市场发展的专业开发不足。其次,高职高专专业开设缺乏针对性调查,新专业招生困难,甚至出现空设专业的情况。例如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新开设的公安大类安全保卫专业,2008年招生人数为0,在校生人数为0。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轻纺食品大类的食品生物技术2008年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也为0。这显然反映了专业开设准备不足,根本无法体现市属高职院校的教育优势。四、陕西省市属高职高专专业设置建议第一,以适应地方经济特色和经济发展需要为专业设置重心,完善专业设置体系,积极创办市场紧缺的新专业。以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陕北地区是西部典型的资源富集地区。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能矿资源十分丰富。陕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二是特有的农牧业资源。陕北地区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比较特殊,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农业和畜牧业。三是丰富的旅游资源。有举世闻名的老革命根据地旧址。这些特点决定了陕北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人才需求的专业类型,但由于地处地区较为落后,难从其他地区招聘人才,人才流失严重。基于此种情况,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应以陕北地区经济需要为重心进行专业设置,首先满足资源开发、农业畜牧业、地方旅游业的地区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着重培养自己的应用型人才。第二,了解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主管、行业企业制定的人才质量标准、积极参与地市区产业经济发展规划,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利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积极确立学校“地方订单”培养的高职高专培养模式,引导地方高职教育良性发展。促进陕西省市属高职教育和全国高职教育尽快接轨。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汉中地处陕西南部,气候宜人,景色秀美。近几年随着西康公路建成通车,关中、陕北至汉中的车行时间大大缩减,旅游业已成为汉中重要的经济产业,地区经济对旅游业人才的需求加大。然而据数字统计,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大类下仅设旅游管理一个专业,专业计划招生数40人,实际报到26人,在校生数26人,这些数字与汉中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完全不同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高职院校必须积极参与汉中地市区产业经济发展规划,发挥汉中旅游行业作用,在此基础上调整专业设置,重新建构合理有效的专业体系。第三,明确市属高职学院办学定位,建立不同类型学校高职教育运行管理机制,提高学校的办学影响力。市属高职院校多由中等专业学校合并而成,成立时间短,没有形成完善成熟的师资队伍。另外,从专业设置上看,以上所举市属院校都存在专业规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例如规模最大的医药卫生大类招生数达5800人,而轻纺食品大类仅招生60人,二者相差96.6倍。这些问题都是市属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市属高职学院应明确自己专业设置上的优势与劣势,明确哪些是自己能做的、能发展的、能发展好的,哪些是自身无优势条件发展的专业。其在专业设置和建设上不可大规模地模仿省属高职、国家级重点高职甚至本科院校,应在明确办学定位的前提下,明确专业建设和发展定位,杜绝盲目上专业项目的现象。第四,加大对陕西省市属高职所设专业的宣传力度。虽然高职高专专业在本地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毕竟发展历程较短,在省内教育行业总体上仍然属于劣势,需要各方的关心与支持。因此,加大对高职专业的宣传力度,对解决学生的就业和提高社会认可度均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参考文献][1]姜大源,李璞.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施蕙.市属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障碍探析[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8(4).[3]李珠.武汉市属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研究[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陕西省市属公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策略研究作者:赵娇 曹健 来保卫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19期[摘要]市属公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省市属高职院校在振兴陕西省经济发展的职业人才需求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专业设置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文章对陕西省市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存情况、主要问题及相应对策提出了思考与建议。[关键词]市属高职高专 专业设置 经济发展[作者简介]赵娇(1980- ),女,陕西高陵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管理;曹健(1984- ),男,陕西咸阳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来保卫(1977- ),男,陕西咸阳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教学研究。(陕西 咸阳 712000)[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29-0047-02一、陕西省市级公办高职院校办学现状市属高职院校是由地市级政府主办,承担办学经费并负责管理的公办独立高等职业院校。陕西省现有11个地市:西安、榆林、延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安康、汉中、商洛和杨凌农业开发区。其中除杨凌、榆林外的九所地市拥有自己的市属地方高职院校,占陕西省各类高职院校总数的20%。这九所市属高职院校均由地方中专整合而成,正式组建时间基本在年之间,大部分是在2005年由省政府统一整合教育资源时集中组建的。其中九所院校中,时间最长的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其余学校平均时长四年半。其次是陕西省市属的高职院校发展背景相似,都是由中等专科学校合并、调整后升级的。参与合并的中专院校主体依次是师范教育类、医药卫生学校类、农业学校类,其余类别包括经济类、工业类、体育类等。由于参与各学院的中专学校的规模、数量以及专业特色不同,陕西省市属高职技术学院也在相同发展背景下具有自身不同的特点。总而言之,经过此番调整,陕西市属职业教育已由过去比较单一的中等专科学校形式发展成为当前的综合高等职业学院。截至2009年,陕西省市属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共计招生约一万八千人,在校生数量约四万两千人,总人数规模已经在陕西省高职院校当年总招生数量内占有相当比例。从师资上看,目前陕西省市属高职院校教师(含专兼职)共有约三千三百名左右,生均师资规模已接近陕西省高职院校生均师资平均水平。尽管也存在学校间招生规模、师资数量不平衡,专兼职师资比例分布不科学等问题,但依据以上陕西省高职院校发展的基本情况,用陕西省市属高职院校在学生规模、专业数量方面同陕西省高职教育整体情况对比,从多方面反映了陕西市属高校专业地位、培养能力等在陕西整体高职教育中已占有重要地位。二、陕西省市属公办高职院校专业大类分析根据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中所设的19个专业大类,陕西省市属高职院校目前专业大类覆盖为15类,分别为:农林牧渔、生化与药品、资源开发与测绘、材料与能源、土建、制造、电子信息、轻纺食品、财经、医药卫生、旅游、公共事业、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公安大类。未覆盖大类为:交通运输、水利、环保气象与安全、法律大类。此专业大类的分布结构按其目前在校生规模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1.医药卫生、文化教育、制造、财经四个大类,在校生规模均超过四千人。四个大类的在校生总数为三万多人,占其所覆盖的大类在校生总数的78%;各大类招生合计招生数达一万三千余人,是其余大类招生数总和的3.3倍;专业分布密度也最高,共设专业一百余个,平均每个专业招生百人左右,初等教育、护理、临床医学、数控、会计等热门专业招生数都在六百以上。其中,规模居首的医药卫生大类合计招生数近六千人,在校生超过万人,相当于电子信息、农林牧渔、生化药品、土建、资源、旅游、轻纺食品开发等十一个大类总和之多。(见下表)2.电子信息、资源开发、农林牧渔三个大类,在校生规模均在左右。三个大学合计招生数约为两千余人,三个大类共设专业五十二个,平均每个专业招生四十三人,合计在校生数六千余人,约占十五个大类在校生总数的16%;各大类专业分布差异较大,如电子信息大类设专业三十余个,农林牧渔开设专业近二十个,资源开发开设专业仅五个,从平均每个专业在校生数看,资源开发大类是电子信息大类的4.8倍。3.土建、旅游、艺术设计传媒、生化药品、公共事业五个大类,在校生规模均在600到200之间。这五大类的招生规模都小于五百人。五个大类共设专业三十余个,合计在校生两千余人,分布密度低,比医药卫生或文化教育等一个大类的在校生还少,约占所覆盖大类在校生总数的5%,且一些专业大类增长速度较慢。如土建大类,平均专业招生数不足三十五人,在校生人数也较少。4.材料与能源、轻纺食品、公安三个大类,在校生规模均在百名以下,其中公安大类下设的安全保卫专业当年无毕业生,无招生。其余两大类的招生规模都小于百人,合计招生数仅为百余人;三个大类共设专业五个,平均每个专业招生约四十余人,合计在校生一百余人,约占所覆盖大类在校生总数的1%,专业招生总规模小,且出现专业空设,无招生现象。三、陕西省市属高职高专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1.高职高专专业设置数量偏少。高职高专专业门类覆盖面较广,但专业总数明显偏少,需要大力加强专业种数。以上统计数据显示,我省市属高职院校专业种数仅209 个,与全国801个专业相比,只占其比例的26%,充分说明陕西省市属高职高专教育具有巨大的专业发展空间。2.各高职高专学校办学规模不均衡,尚未体现整体规模办学优势。陕西省市属高职高专学生目前招生人数的总数约占全省高职招生人数的18%,而且招生人数严重不均衡,最多的招生人数为四千人,最少的招生人数约为九百多人。平均招生两千人左右,总体办学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办学优势。3.市属高职院校规模处于尴尬境地,需要创立合理的办学机制。市属高职院校经过调整、优化组合的资源整合后,虽然培养规模目前占有较大优势,但由于多个中职院校的合并过程中专业发展不均衡,个体院校学科专业特色突出,如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在合并成立前,其组成成员咸阳卫生学校、宝鸡卫生学校本身就是招生大户,招生人数是有的其他中职学校的几倍,而有的中职学校合并前招生就出现萎缩现象。这种现象在中职教育资源整合,成立地方高职院校后并未得到改善,高职院校自身的专业整体特色很难体现出来。4.专业开设盲目性高,缺乏科学论证和引导。首先,部分专业重复率过高,如初等教育专业在所有市属高职学院都在开设,护理、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也均有近六所学校开设,尤其是初等教育专业,在国家初等教育岗位日渐饱和的就业状况下,同类学生必然供求矛盾突出,就业困难。与此相对,新兴职业教育专业开设数量不足,应对市场发展的专业开发不足。其次,高职高专专业开设缺乏针对性调查,新专业招生困难,甚至出现空设专业的情况。例如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新开设的公安大类安全保卫专业,2008年招生人数为0,在校生人数为0。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轻纺食品大类的食品生物技术2008年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也为0。这显然反映了专业开设准备不足,根本无法体现市属高职院校的教育优势。四、陕西省市属高职高专专业设置建议第一,以适应地方经济特色和经济发展需要为专业设置重心,完善专业设置体系,积极创办市场紧缺的新专业。以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陕北地区是西部典型的资源富集地区。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能矿资源十分丰富。陕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二是特有的农牧业资源。陕北地区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比较特殊,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农业和畜牧业。三是丰富的旅游资源。有举世闻名的老革命根据地旧址。这些特点决定了陕北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人才需求的专业类型,但由于地处地区较为落后,难从其他地区招聘人才,人才流失严重。基于此种情况,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应以陕北地区经济需要为重心进行专业设置,首先满足资源开发、农业畜牧业、地方旅游业的地区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着重培养自己的应用型人才。第二,了解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主管、行业企业制定的人才质量标准、积极参与地市区产业经济发展规划,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利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积极确立学校“地方订单”培养的高职高专培养模式,引导地方高职教育良性发展。促进陕西省市属高职教育和全国高职教育尽快接轨。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汉中地处陕西南部,气候宜人,景色秀美。近几年随着西康公路建成通车,关中、陕北至汉中的车行时间大大缩减,旅游业已成为汉中重要的经济产业,地区经济对旅游业人才的需求加大。然而据数字统计,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大类下仅设旅游管理一个专业,专业计划招生数40人,实际报到26人,在校生数26人,这些数字与汉中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完全不同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高职院校必须积极参与汉中地市区产业经济发展规划,发挥汉中旅游行业作用,在此基础上调整专业设置,重新建构合理有效的专业体系。第三,明确市属高职学院办学定位,建立不同类型学校高职教育运行管理机制,提高学校的办学影响力。市属高职院校多由中等专业学校合并而成,成立时间短,没有形成完善成熟的师资队伍。另外,从专业设置上看,以上所举市属院校都存在专业规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例如规模最大的医药卫生大类招生数达5800人,而轻纺食品大类仅招生60人,二者相差96.6倍。这些问题都是市属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市属高职学院应明确自己专业设置上的优势与劣势,明确哪些是自己能做的、能发展的、能发展好的,哪些是自身无优势条件发展的专业。其在专业设置和建设上不可大规模地模仿省属高职、国家级重点高职甚至本科院校,应在明确办学定位的前提下,明确专业建设和发展定位,杜绝盲目上专业项目的现象。第四,加大对陕西省市属高职所设专业的宣传力度。虽然高职高专专业在本地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毕竟发展历程较短,在省内教育行业总体上仍然属于劣势,需要各方的关心与支持。因此,加大对高职专业的宣传力度,对解决学生的就业和提高社会认可度均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参考文献][1]姜大源,李璞.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施蕙.市属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障碍探析[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8(4).[3]李珠.武汉市属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研究[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范文七:1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2 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3 西安医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4 商洛学院 陕西省 商州市 专科5 安康学院 陕西省 安康市 专科6 西安翻译学院 省教育厅 西安市 专科7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咸阳市 专科
8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杨凌市 专科9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咸阳市 专科
10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省教育厅 西安市 专科
11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延安市 专科12 西安东方亚太职业技术学院 省教育厅 西安市 专科
13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安康市 专科14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汉中市 专科15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16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17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商洛 专科18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19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咸阳市 专科20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21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22 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23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渭南 专科24 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咸阳市 专科
25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26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27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咸阳市 专科
28 陕西国际商贸职业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29 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30 铜川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铜川市 专科31 陕西服装艺术职业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32 西安思源职业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33 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34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韩城市 专科
35 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36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宝鸡市 专科37 西安三资职业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38 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39 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40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41 陕西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 咸阳市 专科
42 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43 陕西旅游烹饪职业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44 陕西工运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45 陕西航天职工大学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46 陕西电子工业职工大学 陕西省 宝鸡市 专科
47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48 西安航空职工大学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49 西安飞机工业公司职工工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50 陕西兵器工业职工大学 陕西省 宝鸡市 专科
51 西安铁路工程职工大学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52 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机电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53 陕西省建筑工程总公司职工大学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54 西安市职工大学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55 西安外贸职工大学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56 陕西教育学院 陕西省 西安市 专科
范文八:2014年陕西高职单招院校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铜川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旅游烹饪职业学院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 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
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西安三资职业学院 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
陕西服装艺术职业学院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西安东方亚太职业技术学院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榆林职业技术学院
范文九:[提要]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青年教师逐渐成为陕西省高职院校中一线工作的主要力量。探究和分析陕西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并做出科学规范的建议,对促进青年教师身心健康发展,改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G719.22 文献标识码:A原标题:陕西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分析及应对策略收录日期:日陕西省绝大多数公办高职院校都是本世纪初由原来的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成的。近十年来,伴随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良好机遇,这些高职院校不断发展壮大。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势必需要不断补充师资力量,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招聘大量刚毕业的博、硕士毕业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逐渐成为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的主要力量。青年教师在承担大量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面临的职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本文以陕西省公办高职院校为例,调研分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并提出了缓解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一些策略。一、陕西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一般把青年教师界定为35岁以下的新教师群体。杜迎洁等总结了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表现形式,并对如何缓解青年教师职业压力提出建议。高职院校具有自身的特点,调查发现陕西省高职院校绝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农村基础设施较差、教育质量一般,大部分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实践技能缺乏。加之农村学生在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错位心理,导致一部分农村学生的社会适应期比较长、社会认同度比较低。高职院校教师面对着很多“输在起跑线上的学生”,肩负着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重任,心理必然产生更大的职业压力。(一)教学任务量繁重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主要压力。与很多名牌大学招聘人才进行储备不同,高职院校招聘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一线上课教师数量的不足。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基本上都是从一个学校(研究所)到另外一个学校,从学生直接转变为教师,尽管身份发生了转变,但是很难适应新环境、新岗位。陕西省高职院校开设的基本都是技术应用类专业,因此招聘的也基本都是工学、农学、管理学专业的研究生,这些非师范类专业的研究生学习期间缺乏教师职业训练,一毕业就站上讲台能否适应教师岗位本身就值得思考。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刚毕业的新教师,在讲台上讲课时课堂秩序出现意外甚至失控,这将给新教师的心理造成多大的阴影。加之高职院校近十年的快速扩招,在校生规模呈现急剧增长态势。虽然很多高职院校也招聘了大量博、硕士毕业生补充师资队伍,但不少院校的师生比事实上都超过了教育部规定的及格标准(1∶18),青年教师在业务尚未熟练的情况下,也不得不承担起繁重的教学工作。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某一阶段,部分教师学期平均工作量超过480课时,即周平均24课时以上,后来学校通过政策调控才使这一现象有所缓解。(二)学历的提升成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潜在压力。据调查,陕西省高职院校新聘教师的最低学历要求一般是硕士。由于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本科院校不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学历提升压力也明显小于本科院校。但是,随着高等学校博士的普及化,不久的将来,学历的提升必将成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潜在压力。职业教育理论界曾经有一段时间掀起了“高职院校要不要搞科研”的大讨论,经过辩论和实践,现在结论已经很明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制定多方参与的支持政策,推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联动,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与创新。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成为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载体。”未来高职院校对于科研的需求将会大大增加,尤其是在技术革新、产业升级、工艺提升等方面,科学研究也将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也就是说,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学历提升,不仅是社会、学校的要求,也是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的需要。(三)生活成本较重造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徘徊不前。陕西省公办高职院校所在地分散,即使冠名含有陕西、西安的高职院校,也大都分布在远离主城区的区县,如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位于阎良区、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户县、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位于长安区,而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咸阳、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汉中等。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周边企事业单位较少,因此导致很多青年教师孤身一人在单位工作生活,与家庭成员分隔两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青年教师的生活负担。调查显示,由于大量补充青年教师,使得很多高职院校教师住宿用房紧张,陕西省很少有高职院校给新进青年教师提供住房,有些甚至连单身宿舍都没有。青年教师积蓄不多,在房价高涨的今天,住房也成为压在青年教师头上的一座大山。(四)发展机会匮乏削减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在高等学校教师群体中,青年教师属于弱势群体。而在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的弱势更加明显。比如,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期间,陕西省很多高职院校多批次大量派遣教师赴德国、美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学习考察,借鉴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有些教师或领导年年都可以出国参加学习考察,而大部分缺乏职教经验、急需学习提升的青年教师却从来没有这样的机会。调查显示,无论是在关乎个人发展的重大决策方面还是日常教学任务的安排方面,尽管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明显能够感受到自身边缘化的处境,但是由于缺乏话语权,他们对学校政策普遍感到无奈。二、促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青年教师代表着高职院校的未来,帮助青年教师做好自我调节、为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培养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有效地激励和引导他们发挥自身的潜力,既有助于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也为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积蓄了优质的人力资源;同时,青年教师也应从自身出发,培养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态度、积极的情绪,从容面对压力。
  (一)高职院校应构建“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高职院校领导要从思想上重视教职工的身心健康,考虑问题、建章立制要以人为本。曾经担任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的孔宪铎在总结科大成功经验时总结出一句话,即“聘请最优秀的人并使他们快乐”。这句话背后体现的是把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看得同等重要。青年教师是高校的重要人力资源,学校应该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学校对教师培养投入的越多,教师给学校的回报越丰厚。重点大学设立的“师资博士后”制度,值得高职院校学习。高职院校不能简单地把青年教师当成上课的工具,而不对青年教师的未来职业发展负责。要让青年教师感受到学校是他们的家园,他们也是学校的主人,而不是雇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于促进青年教师身心健康发展、为青年教师创造美好的职业前景具有重要意义。(二)高职院校应当为青年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创造条件。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机构也日渐庞大,多层化管理模式在应对庞杂的管理事务时具有优势。近年来,虽然国家大力提倡高校去行政化,但是高校行政化色彩还很浓厚,在有些高职院校甚至越来越严重。据调查,陕西省很多高职院校的领导是从政府的县处级领导升迁来的,具有明显的行政化色彩。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在学校教学事务管理方面的决策权被削弱,对于尚在起步阶段的青年教师来说,更是处于学校管理的边缘,甚至外围。近年来,陕西省大多数公办高职院校对新进青年教师实行人事代理制度。虽然工资待遇与事业编制教师相同,但是“编制外”身份对其自身心理和社会地位造成不好的影响。如果能给予他们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使他们在关系自身重大利益问题上具有话语权、尊重他们的意见、提高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这必然有助于稳定青年教师队伍。(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应积极面对职业压力。根据心理学家拉扎鲁斯的交互作用理论,压力过程是评价、情绪、应对三个部分循环往复的过程。当压力发生时,对于压力事件的评价使得个体本身产生一定的情绪反应,再使得个体选择一定的应对方式;而一定的情绪与应对会影响个体自身对压力情景的再评价,以此往复,直到问题被解决或者个体认为压力情境不再对自己产生威胁,即个体不再有压力感为止。积极情绪能促进个体认知能力的提高,使个体有更好的控制感和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个人应对压力的能力。面对压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如果能以乐观的态度、积极的情绪来评价,把注意力从压力事件本身转移到解决问题上来,积极面对压力,那么将会使自身得到锻炼和提高。(四)高职院校应建立教师身心健康定期检查制度。长期高负荷工作,过度透支体力,教学科研以及其他事务繁多等因素使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健康状况堪忧。据调查,陕西省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教师定期健康检查制度。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教职工上次体检发生在两年前。高职院校应该站在为学校可持续发展负责的战略高度,建立高职院校教师定期健康检查制度。(五)高职院校应通过各种活动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对教职工的人文关怀,积极宣传健康生活理念,利用各种形式普及健康生活常识,防止和杜绝青年教师透支身心健康。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以经常性地开展各种心理健康辅导,邀请专业心理咨询专家定期举办心理讲座。同时,高职院校要在健康生活理念的指导下为教师参加体育锻炼提供舒适的条件,增加休闲、健身设施投入。工会组织应该积极推广健身活动,成立各种体育协会,为教职工健身运动营造良好的氛围。三、结语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今天,随着生源的多样化和社会对高职院校期望值的提高,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的未来。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不仅影响青年教师的工作态度,通过教学环节进而可能会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甚至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相关部门应该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切实减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主要参考文献:[1]赵岚,麻小珍,曹明.高职青年教师发展动态分析及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5.4.[2]杜迎洁,蒋娟.高校青年教师压力探源及调适策略[J].理论导刊,2012.8.[3]樊勇,崔显艳.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力状况跟踪调查报告[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1.[4]孙毅颖.对高职院校科研问题争论引发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12.[5]吴庆华.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范文十:摘 要 基于SWOT分析模式,陕西省高职院校文科专业设置的优势包括:依据市场需求设置优势专业,专业设置定位明确,专业开办低成本投入与高回报率。劣势及挑战包括:专业开设速度过快,重复专业过多,文科专业认同度低以及生源减少。陕西高职院校应结合区域特色及产业特点,优化专业设置,合理开设文科专业,以推动高职文科专业的健康发展。关键词 陕西;高职院校;文科专业;专业设置;SWTO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3文科专业建设与发展,对改善高校学术环境、学习氛围、学生性别比例、知识结构体系等具有重要作用。总结陕西省高职院校文科专业设置状况,分析陕西省高职院校文科专业设置的优势、劣势,提出建议就尤显重要。一、陕西高职院校文科专业设置状况对比2004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中所设的19个专业大类,陕西省36所高职院校文科专业涉及7个专业大类,分别为财经、旅游、公共事业、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公安、法律,共设置67个专业。从专业大类看,财经、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占陕西高职院校中所开设文科专业数的前三位。三大类专业相加共有专业数45个,占全部文科专业数的67%。但依据2010年陕西省高职院校信息平台的数据统计,三类文科专业的开设并不均衡,其中36所高职院校均开设的是财经大类,文化教育大类多集中在地市级高职院校,如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等;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多集中在行业性高职院校,如陕西服装艺术职业技术学院等。从具体专业分布看,开设最多的专业排前5位的是电子商务(20个)、物流管理(17个)、会计电算化(14个)、旅游管理(11个)、市场营销(10个)。其中财经大类专业4个,占80%;旅游大类1个,占20%。67个专业开设专业点共计224个。财经大类专业在专业总开设数中占27%,旅游大类专业占4.9%。从招生人数上看,排在前5位的专业分别是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前4个专业均属于财经大类,约占当年陕西省36所高职院校文科专业招生总数的44%。二、陕西高职院校文科专业设置的SWTO分析(一)陕西高职院校文科专业设置优势分析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优势专业目前,会计电算化、物流、电子商务等专业成为陕西高职院校在文科专业中开设布点最集中的三大专业,而这三大专业均是近5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衍生出的新型专业,无论是经济发展需要还是社会公众心理认可度,均逐渐走向成熟,更重要的就业市场近年来对此类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这充分表明陕西高职院校在文科专业设置上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使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从而保障学生的就业,确保专业的竞争力。2.明确的专业设置定位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致力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所培养的人才必须能够直接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实用价值,从而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对陕西省高职院校文科专业设置状况分析,可以看到文科专业中拥有较强实践性、技能性特点的应用型专业,成为供需双方都关注的重点,如物流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而另一方面,传统理论化的文史哲专业渐渐萎缩,慢慢在高职实践性教育的特色要求下退出历史舞台。这些变化突显出陕西高职院校在文科专业的设置上能够根据社会的变化发展适时调整专业设置或开设新的专业方向,保证了学校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结合,体现出专业设置的灵活性和前瞻性。3.专业开办的低成本投入与高回报率从陕西省高职院校的总体情况来看,相对于理工科专业投入而言,文科专业的资金投入有限,文科专业的设置和建设相较于理工科专业更为容易。同时,从社会对高职文科人才需求来看,高职文科专业基本属于第三产业,而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最新数据中,第三产业人才需求总量稳步上升,所占比例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表明陕西高职院校面向第三产业开设的文科专业具有低投入、高回报的优势。(二)陕西高职院校文科专业设置劣势分析1.专业开设速度过快陕西部分高职院校在新专业设置过程中的调研论证、师资设备资源、实训条件等都未能达到专业开设的要求。专业的开设运行过程又不够科学严谨、专业建设滞后,培养质量难与社会用人要求接轨。最终使部分新设置文科专业在短暂招生后,出现招生数量不理想、停招或空开现象。2.专业开设重复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电子商务成为文科专业在各高职院校布点最多的专业。但就各开设院校来说,相同的专业招生数量并不一致,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在当年招收该专业的院校中,招生最多的是388人,招生人数最少的是20人;又如会计电算化专业,招收人数最多的是587人,最少的是45人。两个专业招生数量比均在10倍以上。这说明,部分高职院校在文科专业设置方面并未考虑到院校性质、办学条件、专业结构等,专业的开设具有一定的盲目性。3.专业品牌劣势依据对陕西省高职院校开设规模最大、招生人数最多的前五大专业的分析,可以看出具有陕西省特色的专业十分有限,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陕西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高职院校有20家,然而以电子商务专业创出专业品牌的院校很少,且培养模式、教学计划大同小异,造成资源浪费。(三)陕西高职院校文科专业设置的外部挑战分析1.社会认同度低高职文科专业均属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分。相较于江浙沿海省市,陕西的三产发展步伐较慢,范围较窄,仍属滞后失衡状态。这种状态下,民众对陕西高职文科专业的社会认同度不高。2.生源减少的影响2011年,全国参加高考的人数为933万,下降117万人,而招生计划达675万人,上升了76万人。生源大幅减少,必将带来高等教育市场的重新洗牌,一批招不到学生的高职院校将被淘汰,尤其是生源较少,无品牌无特色,与社会经济发展不能有效对接的文科专业将面临更大的危机。三、陕西高职院校文科专业设置建议(一)文科专业设置应合理化陕西高职院校的文科专业设置虽具有相当优势,但在优势专业的布点上还是显示出过于集中的特点。特别是随着陕西第三产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兴行业的产生要求高职文科专业必须具备快速转型的能力,人才需求数量和规格将会发生较大变化,相关人才的需求将会急剧增加。而这些变化将会导致部分门类过于密集的专业出现学生就业困难。陕西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统筹协调设置专业,建立相关机制,改善高职文科专业设置和规划工作,防止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有效促进这些“热门”专业学生的就业。(二)文科专业设置要有前瞻性目前陕西高职院校对于跟进新兴产业办专业虽然有一定认识,但整体推进尚缺乏有效引导,投入明显不足。造成这种局面产生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社会对部分第三产业相关的新专业认可度低。学校应更新办学理念,增强专业设置的前瞻意识,政府部门也要积极引导,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三)结合产业特点,优化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是否符合地方产业经济发展需要是衡量高职教育成功与否的要素之一。陕西省“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要将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加快发展商贸、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信息、物流、金融、公共服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旅游、会展、保险、文化传媒等现代服务业,发挥区域优势,形成若干服务业聚集区。基于此,陕西高职院校必须抓住此契机,根据陕西省地方经济、行业背景以及发展需要,兼顾生源特点,充分运用机制灵活的优势,重点增设和发展相关的文化类、传媒类、公共服务类等应用性文科专业,以实现学生个人发展需求与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参考文献:[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姜大源,李璞,编.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常化滨.基于SWOT分析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发展研究[J].科技信息,2010(1):320,334.[4]严新根,金嘉平.浙江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分析及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1(26):11-14.[5]韦蔚萍.高职学院专业设置及办学特色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6):70.SWOT Analysis and Thinking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iberal arts Specialty Sett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of Shaanxi ProvinceZHAO Jiao1, ZHAO Ju-li2(1. Business Management College,Shaan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Industry, Xianyang Shaanxi 712000;2. Xi’an Aeronaut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Xi’an Shaanxi 710089,China)Abstract Based on SWOT analysis model, the advantages of liberal arts specialty settings of Shaanxi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clude: setting up superior specialties according to market demand, the orientation of specialty setting is clear, the specialty setting is with low cost and high returns. The disadvantages and challenges include: the specialty setting pace is more quickly, there are more duplicated specialties, the specialty recognition degree is low and students are decreasing. Therefor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in Shaanxi should optimize specialty setting, and set up liberal art specialties reasonably combining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dustrial features, so as to boos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liberal arts specialties.Key words S high Libe SWO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陕西省有哪些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