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金沙县邮编茶园乡当官的是人渣,个个都是。

  为下辖的一个镇,位于东部,东经106°22`~106°28`,北纬27°24`~27°27`。总面积79.6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2078亩,其中田10560亩,以紫色土、煤土为主。2007年撤村并村后辖:团结村、民乐村、茶园村、三和村、桂花村、沿河村、新桥村、大垭村、石钟村、新民村10个行政村,128个村民组。2010年止全乡共8162户,26925人,居住着汉、苗、彝、仡佬、布依等7个民族,有姓氏203个。 基本信息     茶园乡  人口总数:26925人&&&& 农业人口:26012人&&&&& 非农业人口:913人  行政区面积:79.6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93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彝,仡佬,布依等  发展口号:“你助我发展,我助你发财”  所辖村:茶园村,团结村,民乐村,三和村,桂花村,沿河村,新桥村,大垭村,新民村,石钟村  生产总值:21510.0  主要经济产业:煤炭,烤烟,铁矿  名特产品:野生黄腊丁  办公所在地:茶园村中街组  自然条件:山青水秀,广布田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矿藏丰富  资源:煤,铜,铁,硅,矾、钢咀砂岩,石灰石  历史沿革  茶园乡历史原名“小荆州”,因数年火灾演变为“苦茶园”,隶属,曾是中共川南地下党支部的发源地。解放后,立为茶园第七区所在地。1956年后,相继撤区设立茶园乡人民公社、茶园乡人民政府、茶园管理区、茶园公社管理委员会。1983年复乡,1992年“建并撤”合并沿河、茶园、拥和三乡为茶园乡。  地理环境    茶园乡  乡境地处黔西北高原向黔中丘原过渡地带。地形以山丘、坝地为主。东部丘陵、山脉纵横交错,走向不一,形成高低错落的洼地及小块坝区;中部属丘陵坝区;西部山脉纵横,起伏较大,沟壑纵深,多洼地,河谷地带多田坝。总体地貌起伏和缓。山脉呈东西走向。主要山脉有八宝山支脉延伸的青龙山、黄龙山(油沙山),主要山峰有石钟山、羊爬岩、老鸦山、金鸡山、扁岩、葫芦山等。茶园马家河、偏岩河为过境河流,河谷一带地势平坦,广布田园。水利设施有水淹凼、后寨沟、杨桃沟、林湾、枧口等水库,有民乐渠道、继民渠道、枧沟、桂花大沟、后坝塘沟渠等。主要桥梁有中渡、沿河、马家河、两岔河、幸福、桂花、葛麻水等。  乡境海拔在780~1210米之间,大垭村老鸦山为境内最高处,海拔1210米;桂花村白泡塘海拔780米,为乡境最低处,乡驻地茶园街海拔850米左右。地质构造以碳酸盐岩、石灰岩、沙页岩为主,溶洞、峰丛、洼地、伏流等岩溶地貌广泛分布,有大洞(金洞寺)、石钟山洞、神仙洞、老鸦洞、水连洞、观音洞等洞穴。主要矿藏有煤、硅、硫铁矿、钒、铜、钢咀砂岩、石灰石等,探明煤储量6000万吨,含硫量0.6~2.5%,发热量大卡之间,硫铁矿储量100万吨,其它矿产零星分布。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偏岩河流经乡境沿河、新桥、三和、桂花4个村入木孔乡境;马家河、两岔河汇集为茶园河,自南向北入偏岩河,途经石钟、团结、民乐、茶园、三和、桂花6个村,全长15千米,灌田5000余亩。另有黄水沟、芭蕉沟、烂沟、善田沟、哈沟、菜子沟、后寨沟、铜厂沟等大小12条小溪流,分别入茶园河、偏岩河。  基础设施  境内交通便捷,有安(底)-茶(园)公路(泥石路,计划2012年改造为三级油路)9.8千米;茶(园)-西(安)公路9千米;茶园-禹谟-金沙公路35千米(2011年5月开始改建为三级油路);木孔湾子-茶园-龙坝-金沙四级油路茶园段26千米(2011年5月开始改建为三级油路);村、组公路已全部修通。  全乡有初中1所,完全小学6所,教学点4个,幼儿园2所,共有教师163人,学生2568人。  乡卫生院医疗条件逐步改善,村级均有卫生室,配备有乡村医师。 经济发展  茶园  2010年,县委、政府已定的金沙煤盐电循环经济园区和金沙火电厂“上大压小”项目已选址茶园,并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园区已进入开始征地,茶园将迎来加速发展的机遇。35千伏安娈电站正在建设中,预计2011年底投入使用。茶园乡已成为金沙东部主要煤炭生产基地之一,交通运输的发展,将更加促进煤炭产业发展。加上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将为茶园的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畜牧业与农业    茶园乡  全乡畜牧业、农业生产发展较快。1993年至2010年,全乡大牲畜年存栏由3584头(匹)增至6957头(匹),年出栏由300头(匹)增至948头(匹);生猪年存(出)栏由1.4万头增至2.5万头;羊年存(出)栏由1040只增至5300只;家禽年存(出)栏由3.1万羽增至10.82万羽。年种植杂交水稻1.15万亩左右,年产稻谷1350万斤;年种植杂交玉米0.75万亩左右,产玉米600万斤左右,2004年前年均种植烤烟5000亩左右,2008年恢复种植烤烟每年1000亩左右。2010年,全乡完成农业总产值5650万元,较1992年的4025万元增加1625万元,工业总产值15860万元,较1992年的552万元增长28.7倍;乡财政收入2966万元,较1992年的61万元增长近48.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3900元,较1992年的340元增长了11.5倍;粮食总产量1.35万吨,较1992年的0.98万吨增加了0.37万吨,农民人均占有粮501公斤。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2010年全乡8700多人外出务工,务工经济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70%的农民建了新房,2010年完成危房改造1083户,黔西北民居209户;到2010年底已完成沼气池1480口;农村电网覆盖率100%;程控电话2000余门,手机用户5800余户,电视收视户7000余户。森林覆盖率41%,较1992年提高9个百分点,全乡累计退耕还林3000余亩,对1万亩天然林实施有效保护。 工商业  工商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至2010年止,全乡有煤矿企业6家(年产30万吨的有石板坡煤矿、老碑弯煤矿;年产21万吨的有荒田坝煤矿;年产15万吨的有杉树堡煤矿、兴民煤矿,年产6万吨的有金秋煤矿)。另页岩砖厂1家、水泥砖厂5家、砂石厂4家、彩瓦厂1家,有各种建材经营户7家,各类注册资金在10万元以上的小企业35家。工商从业人员4000余人,是1992年的三倍多。年间,由于商业贸易和村镇建设迅速发展,茶园街道面积由原来的0.5平方千米扩至1.2平方千米,新建楼房比比皆是。 人文古迹  茶园街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原万寿宫古建筑,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占地4900平方米,内有古戏楼,雕刻精湛,曾为川南地下党茶园支部的活动地,解放前后也曾用于茶园小学的办公地点。主要寺庙有柏茶寺(川祖庙)、龙川寺、观音寺、青龙寺、石钟寺等。  茶园乡特色产业金沙县茶园乡杉树堡煤矿  煤炭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了全面摸清茶园乡煤炭产业发展的情况,为茶园乡煤炭产业十二五规划提供有力依据,对茶园乡的煤炭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面清查。本次调查采用查阅资料、发放调查表、现场询问煤矿工人和技术人员、走访煤矿周边群众等多种调查方式,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茶园乡煤炭产业的历史和现状  茶园乡煤炭资源非常丰富,在茶园乡所辖的新民、茶园、石钟、团结、桂花五个行政村地下均有煤炭分布,相关地质资料显示,茶园乡已探明的煤炭地质储量有6000万吨,含硫0.6%——3.2%,发热量在6700大卡左右,均为优质无烟煤。  2000年关井压产前,的煤矿开采处于无序开采状态,有区开办的,有公社开办的,有村开办的,有个人开办的,据统计,共有小煤窑40多个。开采方式十分落后,多为独眼井开采,手工挖掘,以掘代采,采用人背马驮的运输方式,年生产原煤约3万吨。销售也基本上是满足茶园乡和周边乡镇百姓生产生活用煤。开采深度是沿煤层露头线100米左右的浅部开采。  2000年,是煤炭产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为了响应国家政策,整顿和规范茶园乡的煤炭开采秩序,提高生产效能,将原来的产能落后的小煤窑关闭,只保留四家煤矿企业,同时提高生产能力。经过技术改造,四家保留煤矿建设了回风井,实现了机械通风,负压通风,采用先进的走向长壁式采煤方法,机械打眼,爆破落煤,轨道运输,绞车提升,茶园乡的煤矿开采进入了半机械化时代。同时,加大打击非法采煤行为力度,杜绝已关闭的小煤窑死灰复燃,使茶园乡煤矿开采走上规模化和规范化道路。2004年,为了保障“西电东送”为龙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省委省政府对金沙县遗留的39对地方小煤矿换发《采矿许可证》,经过整合兼并,茶园乡获得新审批的煤矿整合为3家。  迄今为止,茶园乡境内共有煤矿企业6家,分别是生产企业2家,建设煤矿2家,整合煤矿一家,单井技改扩能一家, 2009年度共生产原煤32.5万吨,实现财政收入1002万元,煤矿从业人员达1500多人。煤炭产品供应金沙电厂 28万吨,供应农民生产生活用煤3万多吨,其余销往各地。  二、茶园乡现有各煤矿企业基本情况简介  1、石板坡煤矿,由王常胜开办,在2007年引进浙江人方绪立合伙投资建设,于2009年10月建成投产,生产能力30万吨/年,保有储量706.73万吨,可采储量565.38万吨,采区面积2.9214k㎡,可采煤层8#、 9#、15#三层,矿井服务年限13年,布置有两条主要井筒,一条为回风斜井,担任回风和行人,一条主斜井担任皮带运输(煤炭)和轨道运输(材料)。2009年度实际生产煤炭9.5万吨,其中块煤3.8万吨,粉煤5.7万吨。    金沙茶园乡  2、兴民煤矿,创办于1998年,2004年核定生产能力6万吨,2007年与相邻的车田煤矿资源整合扩能15万吨,技改项目正在施工建设,计划在2010年12月份投产,主要井筒3条,回风斜井一条,担任全矿井回风,副斜井一条,担任运输材料和煤矸石兼做行人,主斜井担任煤炭运输,矿井服务年限10.5年。现保有煤炭储量598万吨,可采储量221.19万吨,采区面积1.5791 k㎡,可采煤层有4#、5#、12#。保留6万吨/年生产系统,2009年度共生产原煤12万吨,其中块煤3万吨,粉煤9万吨。  3、杉树堡煤矿,由路言平开办,生产能力6万吨,2008年引进毕节人张忠枝合伙技改扩能15万吨/年,计划2010年12月份可投入试运转。技改系统建设主要井筒3条,回风斜井一条,担任全矿井回风,副斜井一条,担任运输材料和煤矸石兼做行人,主斜井一条,担任煤炭运输,矿井服务年限11年。保留6万吨/年生产系统,2009年度共生产原煤4.7万吨,其中块煤1.2万吨,粉煤3.5万吨。  4、老碑湾煤矿,张朝荣、张大键创办,2006年转给浙江人沈华安,2007年沈华安转给浙江中宇实业公司,现正在建设之中,设计能力30万吨/年,建成主要井筒3条,回风斜井一条,担任全矿井回风任务,副斜井一条,担任运输材料和煤矸石、兼做行人,主斜井担任煤炭运输矿井服务年限14年。现保有煤炭储量822.69万吨,可采储量589.6万吨,采区面积1.9142k㎡,可采煤层有7#、8#、10#。  5、荒田坝煤矿、由黎元林开办后2007年4月转给罗兴元,2008年7月由江苏人陆水初内部收购控股,现正在建设之中。设计能力21万吨/年,拟提升生产能力30万吨/年。建成主要井筒4条,回风斜井一条,担任全矿井回风任务,副斜井一条,担任运输材料和煤矸石、兼做行人,主斜井一条,担任煤炭运输,辅助运输井筒一条,矿井服务年限32.9年。现保有煤炭储量1875万吨,可采储量969.85万吨,采区面积3.0461k㎡,可采煤层有3#、4#、5#。  6、金秋煤矿,属生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万吨/年,开掘主要井筒布置有两条,一条为回风斜井,担任回风和行人,一条主斜井和轨道运输。现保有煤炭储量349万吨,可采储量274万吨,采区面积0.2797k㎡,可采煤层有4#、5#、9#。13#。2009年度共生产原煤3万吨,其中块煤0.5万吨,粉煤2.5万吨。  三、茶园乡煤炭产业发展的前景。  茶园乡境内的煤炭资源露头浅,经重庆煤科院鉴定无自燃发火、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煤尘爆炸、且水害威胁不大,开采过程中简化了生产设施设备和管理过程,故投资小,见效快,好管理,易开发。加上茶园乡的煤炭资源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大量煤炭资源储量未开发,因此开发潜力巨大。由于煤炭资源属不可再生资源,煤炭价格将会持续上涨,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市场前景广阔。  四、影响茶园乡煤炭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1、道路交通条件严重滞后。茶园乡地处山区,经济欠发达,公路失修,交通不便,现有的公路已严重损坏,其中安茶公路已不能运输煤炭;龙木公路损毁严重,已不能满足茶园乡煤炭运输需求;茶园经中渡接326国道公路大型货运车辆不能通行,以上问题已严重制约着茶园乡煤炭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解决交通运输问题是茶园乡党委政府发展煤炭产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金沙茶园乡  2、本土性人才严重短缺。煤矿开采所需的采煤、通风,测量,机电,等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本乡几乎没有,都是从外地引入,人员流动性较大,管理困难。所以茶园乡应着力培养一支有技术,懂管理,留得住的本土型人才队伍。  3、从业人员文化素质较低。茶园乡从事煤矿生产的工人多数为农民工,大多只有小学文化,有部分甚至是文盲或半文盲,无法适应煤矿井下复杂多变的作业环境。由于文化基础较差,对其实施安全教育培训也异常困难,因此全面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素质任重而道远。  4、矿区周边群众与煤矿企业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矿群纠纷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煤矿的生产和建设。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部分煤矿业主不重视周边群众的利益,损害了群众利益不积极主动去协调解决,要群众忍无可忍找上门后才去解决;二是群众对煤矿企业的发展不够理解和支持,凡事斤斤计较,法律意识淡薄,动不动就采取堵路,堵矿等过激行为,使双方矛盾进一步升级。只有煤矿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多为群众排忧解难,带动周边群众发家致富,让其充分享受到企业发展带来的利益,群众就会大力支持企业发展,实现共同发展,和谐相处。  五、对茶园乡未来煤炭产业发展的设想  1、产业布局  由于茶园乡的煤炭赋存条件复杂,煤田被地质断层河流等分割成多块;煤层产状不一,东部片区杉树堡煤矿倾角在10〇以下,中部片区的荒田坝煤矿倾角大于45〇,西部片区的老碑湾煤矿倾角在25〇——32〇;煤层层位、厚度不一致,同一层煤有的地段可采,有的地段不可采,因此不适宜将茶园乡的六个煤矿整合成百万吨级大矿,故茶园乡的煤炭产业分布格局在现有的基础上,没有根本性变化。但为了更加充分对茶园乡煤炭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同时与国家煤炭产业政策保持一致,只能计划将金秋煤矿与相邻的杉树堡煤矿进行资源整合建成30万吨的煤矿,以减少煤矿数量,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生产效能。  2、茶园乡煤矿的产能情况  茶园乡的煤矿企业全部建成投产后,煤炭设计产量每年可达120万吨左右,但考虑到茶园乡煤炭的赋存条件和国家对30万吨以下小煤矿的采掘和定员要求,估计每年实际产量只能达到100万吨左右。  3、煤炭销售情况  如何消化这些煤炭,是茶园乡党委政府和煤矿企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立足于茶园乡实际,一是保障电煤和农民生产生活用煤,二是对外销售。  主要工作  (1)、争取扩修龙木公路和修建茶园经中渡接326国道公路,提高公路运输能力,从遵义出境外运。从长远来看,可由已规划的葛老坝经源村经木孔至金沙新化支线铁路外运。  (2)、大力拓展销售市场,明确专人对外部煤炭市场供求信息的收集和发布,指导煤矿企业开拓外销市场,与外地用煤单位签订长期供煤合同。  (3)、据悉,黔北电厂关小建大项目将在茶园乡落户,电厂建成后,茶园乡煤炭可就地消化,降低了销售运输成本,延长了产业链,这为茶园乡煤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发展动力和发展机遇,党委政府将力争这一大型项目早日建成。  4、其他工作  (1)、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奖励帮扶机制,鼓励和扶持茶园乡初、高中毕业生就读煤炭行业相关专业大中专学校,培养本土型专业人才队伍;对煤矿从业人员进行经常性,长期性安全专业知识培训。  (2)全面对煤炭产品进行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在茶园乡建设一家煤矸石砖厂,对煤矸石进行充分利用。  茶园乡“最具魅力民族村寨”     仡佬族  三和村苟家寨(又名烂坝子)住着一古老的民族——。全寨有400人左右,而仡佬族就占了一半。主要是苟、吴、李、田、唐、罗、秦等姓。  从濮文史籍记载中,可以看出仡佬族的形成,大致经历了濮人、僚人、仡佬族三个历史埋藏。  濮人是我国古代人口众多,支系纷繁,分布辽阔的庞大族群,据史书记载,早在殷商时期,濮人就活动在西南、中南广大地域,周武王伐纣,濮人参加了牧野会誓,并以丹砂向周一朝进贡,春秋时期,西南地区的濮人曾建立了早期的奴隶制国家。  东濮时期,濮人在史书上被称为濮,僚或濮僚并称,东濮后,濮人的称谓由濮向僚过渡,在南北朝时,越濮统称“僚”,隋唐时期,僚人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当今的仡佬族。三和村苟家寨的仡佬族是由遵义、仁怀迁入,最先迁入的已有三百多年。  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小年节”、“吃新节”、“祭树节”,吃新节是仡佬人在每年的七月初七,便互相邀约,保留一个人在家料理家务外,其余人都出去,踏着自己耕耘的土地,一边观赏秋实累累的庄稼,一边择地开展庆丰收的“吃新节”活动,以此表示吃到了用汗水浇灌所获得果实之喜悦,并纪念垦荒劈草的先人,祈求祖先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仡佬族“吃新节”这个节日,以传统文体形式和吃“转转洒”的习俗为主,分昼夜两个阶段进行,白天打“篾鸡蛋”活动,活动以固定范围的“对打”和不固定范围的“追打”两种形式进行,夜晚,仡佬族同胞就近围坐在屋内吃“转转洒”,边吃边摆家常,洒过两巡,大家各抒己见,既虔诚地祈求祖先保佑,对朴实地总结一年来生产、生活的经验,以利来年有更大的作为。仡佬族还有磨磨秋,拜神树,比夷枚,请“七姊妹”等活动。  近年来,村支部、村委会十分重视实际行动,尊重各民族的平等权利,注重民族团结,牢固树立带领各民族致富的思想。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由于管理制度的改变,农民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全寨普遍推广“三杂”粮科学种植方法,粮食产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从此告别了过去“烂坝子、烧铁沟、三年两不收、撞倒撞倒收一季,家家户户唱洋戏”的凄惨年景,从2000年以来,全寨共种植经果林布朗李100余亩,每年光卖李子收入就有4、5万元。  全寨从2009年农村危房改造至今,已有百分之九十八的农户修建了砖混结构的平房,百分之百的农户有了洗衣机、电视机、电话,百分之五十的农户购置了电冰箱和摩托车,仡佬族同胞的生活、生产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认为,过去的工作只能作为一个总结,新的目标才是工作的起点,村支两委将完善发展规划,制定新的奋斗目标,带领全村各族人民,把三和村建设成为文明、富裕的新社会主义新农村。
词条分类[]
按学科分类:
按行业分类:
按地域分类:
开放式分类:
注释信息[]
扩展阅读[]
相关词条[]
申明:1.中文百科在线的词条资料来自网友(一些人是某学科领域的专家)贡献,供您查阅参考。一些和您切身相关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健康、经济、法律相关问题),出于审慎起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更有针对性的答案。2.中文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给予删除。3.如需转载本页面内容,请注明来源于www.zwbk.org
词条保护申请
* 如果用户不希望该词条被修改,可以申请词条保护
* 管理员审核通过后,该词条会被设为不能修改
注意:只有该词条的创建者才能申请词条保护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评论评论内容为网友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茶园乡 - 搜狗百科
茶园乡地处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城西北部,东毗隆坪乡,南接高兴镇,西邻均村乡,北界泰和县。乡政府驻地——茶园圩,距县城36公里,是兴国西部的边远山区乡,也是国定贫困乡。全乡辖12个行政村,122个村小组,总人口18331人,国土面积1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3万亩,山地面积14万亩,森林覆盖率为80%。有着丰富的林木资源和矿产资源,是县内主要用材林和经济林产区。盛产杉木、油茶、茶叶、毛竹等林木产品,有油茶林8.5万亩,所产茶油以质好量多而享誉全省;优质红薯基地3000亩,特产倒蒸蕃薯干因“色如琥珀、味若甘醴、柔韧适口、保健美容”而享誉全省乃至全国,是有名的油茶之乡和红薯干之乡。新兴产业烟叶、制种稳步发展。到2005年底,全乡烟叶种植面积400亩,制种面积400亩,12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水泥公路。乡机关现有在职行政编人员16人,事业编人员22人。
120平方公里
乡镇简介  茶园乡地处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城西北部,东毗,南接,西邻,北界泰和县。乡政府驻地——茶园圩距县城36公里,是兴国西部的边远山区乡,也是国定贫困乡。全乡辖12个行政村,122个村小组,总人口18331人,国土面积1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3万亩,山地面积14万亩,森林覆盖率为80%,。有着丰富的林木资源和矿产资源,是县内主要用材林和经济林产区。盛产杉木、油茶、茶叶、毛竹等林木产品,有油茶林8.5万亩,所产茶油以质好量多而享誉全省;优质红薯基地3000亩,特产倒蒸蕃薯干因色如琥珀、味若甘醴、柔韧适口、保健美容而享誉全省乃至全国,是有名的油茶之乡和红薯干之乡.新兴产业烟叶、制种稳步发展.到2005年底,全乡烟叶种植面积400亩,制种面积400亩.12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水泥公路.乡机关现有在职行政编人员16人,事业编人员22人。经济状况  茶园乡属丘陵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季光照时间长,冬季寒冷,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降水量1300mm。农业形成了以水稻、生猪、灰鹅、甘蔗为主的支柱产业。茶园乡有乡镇企业33户,主要以矿开采及加工为主。茶园乡2003年乡镇企业总产值162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024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有3家。城乡居民2002年末储蓄存款余额420万元,比1999年增长71%。历史名人  ,男,1914年出生。著名拥军模范池煜华老人的丈夫。1927年,参加农民协会。1928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兴国暴动。历任少共上犹中心县委书记、少共广昌中心县委书记、江西省儿童局书记、少共江西省委书记、少共福建中心县委书记、少先队中央总队长等职。主力红军长征后,留苏区领导游击战争,任少共中央苏区分局书记、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委员。1935年5月,在瑞金突围时不幸牺牲。
乡镇简介  茶园乡位于金沙县城东部35公里的偏岩河与交汇处,与泮水、马蹄两镇隔河相望,与本县龙坝、禹谟、安底、岚头、木孔等乡镇毗邻。距历史名城81公里,距326国道西安段12公里,贵遵高速公路64公里。目前已形成东西(龙坝至木孔)、南北(安底-茶园-遵义县马蹄镇)主干交通网络,全乡村村通公路,交通运输条件好。  全乡总面积79.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933亩(其中田11182亩、土10751亩),林地面积27841亩。辖10个行政村,128个村民组,居住着汉、苗、彝、布依、仡佬等民族共6424户,总人口25420人,其中少数民族615户,1785人。境内属小丘陵地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5℃,年均降雨量mm,平均海拔为920米,无霜期约320天,森林覆盖率34%。历史沿革  茶园乡历史原名“小荆州”,年火灾演变为“苦茶园”,隶属大定府,曾是中共地下党支部的发源地。解放后,立为茶园第七区所在地。1956年后,相继撤区设立茶园乡人民公社、茶园乡人民政府、茶园管理区、茶园公社管理委员会。1983年复乡,1992年“建并撤”合并沿河、茶园、拥和三乡为茶园乡。资源环境  全乡农业种植门类齐全,有水稻、玉米、高粱、小麦、大豆、薯类等;经济作物有油菜、烟草、花生、西瓜、辣椒等;矿产资源有煤、铜、铁、硅、矾、钢咀砂岩、石灰石等;并且储量大、品位高,开采条件好,其中煤炭理论储量为5.1亿吨,目前已形成以煤炭为主的支柱产业;畜牧业发展潜力较大,品种多,环境优越,已形成了以大垭村为主的养牛基地;水资源十分丰富,有继民、民乐渠系横穿而过,沟渠、小溪纵流全乡;集镇功能和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电信、移动信号已覆盖全乡。经济状况  茶园乡煤炭理论储量5.06亿吨,0.6—1.5%之间,在6700大卡以上。畅销、黔中各地,是黔北电厂燃料供给的主要乡镇之一。乡内现有四间有证煤矿,一家砖厂等工矿企业。集镇区域已初具规模,集镇有县级文物保护一处。开通国际国内程控电话和移动通信,集镇功能设施较为完善。茶园乡21641亩(其中,田11147亩、土10494亩),有林地面积27841亩,活立木蓄积量7.8万立方米。茶园乡2002年粮食总产量9571吨,烟草收购量1556担,单产量1594吨,完成财政税收2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93元,人均占有粮食410公斤。
乡镇简介  茶园乡位于市北部,距市区15公里,南与相邻,西与交界,北、东与和仅一水相隔,面积32.7平方公里。茶园场地处桑(园)三(坝)公路与石(坡)新(场)公路十字交汇处,对外交通方便。  场镇现状集聚人口3000人,现状建成区面积10公顷,场镇一座座保护完好的古建筑房屋呈目字形排列,很具有古集镇特色,已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是茶园乡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  茶园乡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6℃,无霜期340天,年降雨量1150毫米,属亚热带湿润气候类型。茶园乡辖6个行政村,1个社区,共104个村民小组,全乡人口13086人(其中集镇区0.3万人),耕地面积12723.86亩,人均耕地0.9636亩。茶园乡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6?C,无霜期340天,年降雨量1150毫米,属亚热带湿润气候类型。茶园耕种条件好,盛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茶叶、蚕桑,是邛崃市重要的粮、油、茶、林生产区。出江河、跃进堰、八河堰自北向南贯穿乡境流入、,是全乡主要排灌口。茶园乡开展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建立茶园乡便民服务中心,规范服务,实行政务公开,便民代办。茶园乡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2006年5月,茶园中学和小学合并,为茶园乡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2007年在校学生1215人,教师72人。2006年实施标准化卫生院建设,2007年建成茶园乡公立卫生院,于8月投入使用。 茶园耕种条件好,盛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茶叶、蚕桑,是邛崃市重要的粮、油、茶、林生产区。出江河、跃进堰、八河堰自北向南贯穿乡境流入桑园、临邛镇,是全乡主要排灌口。经济状况  茶园乡经济形象定位是“创茶业,兴蚕桑,绿山乡”,大气、水文等生态环境良好,林业资源丰富,绿化面宽,是天然的氧吧。茶园乡辖6个行政村,1个社区,共104个村民小组,全乡人口13086人(其中集镇区0.3万人),耕地面积12723.86亩,人均耕地0.9636亩。茶园工农业经济发展较快,农业以粮油、茶叶、优质水果、蚕桑和林业为主,工业有制茶、酿酒、化工、建材等行业。2004年全乡GDP17172万元,财政收入66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82元,一二三产业比例为17:44:39。农业发展  茶园乡适合林、茶、竹、桑、水果、蔬菜、粮食及的生产。茶园乡盛产茶叶,西禅场、周沟场均为古代茶叶集散地,乡名由此而得,于2005年12月被四川省政府授名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7年茶叶种植面积266公顷,年产茶叶90吨。乡党委、政府依据茶园实际,提出了“农业强乡,商贸活乡,旅游兴乡”总体发展目标,以“公司+农户+协会”种植桃70公顷;与邛崃市集团合作,建立200公顷巨桉原料林基地;在箭道建20公顷丹参药材基地;在张坝村建15公顷种植基地;在周场村建66公顷优质茶叶基地,优化了产业结构。茶园乡实施西禅、张坝两个土地整理项目,平整土地1000公顷,新增耕地240公顷,建西禅、和乐、张坝3个和西禅、3个聚居点,集中居住农户463户。产业特色  茶园乡经济形象定位为“创茶业,兴蚕桑,绿山乡”,围绕形象定位,茶园与企业联姻,发展茶叶和种植,茶叶种植面积2500余亩,年产鲜茶叶20000担,桑树种植1000余亩,年养蚕1600余张,实现“企业+协会”发展模式。茶园乡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银柳种植1500亩,发展秦王桃种植1000亩。2005年,茶园秦王桃已有200亩投产,产果20万斤。茶园举办了规模盛大的秦王桃品尝会,成立了秦王桃协会,实现“基地+协会”的规模化发展。同时,茶园还是邛崃有名的优质粮油之乡,盛产优质油菜、优质水稻。招商引资  茶园乡鼓励投资者在茶园乡境内投资项目;凡在茶园乡境内投资种养殖业、第三产业项目,其需修建临时性房屋的,由乡招商办在三天之内完善临时建房审批手续;投资者在茶园乡兴办工业项目,享受国家、部委、省市在税收方面赋予的优惠政策;凡在茶园乡投资工业项目,性项目,按该项目取得的税收给予投资者奖励,年创税收在5万元以上(含5万元)的,由乡财政奖励2000元,年创税收在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的,由乡财政奖励4000元,年创税收在20万元以上(含20万元)的,由乡财政奖励5000元;对引进工业项目,税源性项目的人员,按该项目新投入的固定资产部份超过20万元,奖励引资人员投资总额的5‰;对引进资金的人员属政策性引资的给予一定的引资费用,属非政策性引资,给予总金额20%的奖励;对引进种养殖业、第三产业项目的人员,规模用地在100亩以上的,对引进人每亩按1元奖给业务费用;凡在茶园乡境内投资项目的,其项目所需办理的手续,由乡招商办代为办理;凡在茶园乡境内投资的项目,符合邛崃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享受邛崃市招商引资政策。社会事业  茶园乡实施农民新居建设,建西禅、和乐两个中心村,入住农户239户。两个中心村从设计和建筑上都体现了“茶园古镇”和川西民居的特色,入住农户感到非常满意。2006年年初,投资近400万元的茶园乡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顺利完工,于2006年元月交付学校。茶园乡投入资金近400万元,新修教学综合楼建筑面积3600余平方米,硬化面积2000平方米,建成较有特色的学校校门,建成标准化实用化的学校操场,教学设施配套。有力地提升了茶园乡的基础教育条件。茶园乡深入贫困农户家中开展了慰问活动,送去米、油、肉等慰问品,送去周场村扶持资金2000元。茶园乡开展计生妇查活动,广泛宣传,通知到户,全乡育龄妇女积极参与,发出检查通知2398份,到检妇女2206名,到检率92.3%。旅游资源  茶园乡古镇清代风貌明显,市井极富特色。东西走向的正西街,临街建筑皆木质“穿逗结构”,铺板、花窗完好;南北走向的茶栈街,临街店铺多为“天楼地阵”的下店上宅式木建筑,进深较大,宜商宜居;80多米长的烟,古时为远来商贩聚集之地,人气极旺,街坊店铺建筑精细,出檐构件多为木雕工艺装饰;相传为羌人所建的小羌巷,过去居留于此的皆为“赶山”,楠木吊墩雕刻精美,“骑墩”多为狮、象等吉祥物。漫步,发思古之,备感特别。茶园乡有两座清代,是邛崃市古镇中罕有的,虽经百年风雨,铁索桥仍是沿江两岸百姓的出行要道。铁索桥的存在,为茶园乡平添了几分历史的沧桑;位于茶园乡山林中的古从镇上开始往上一直延伸到大同银台山顶,时断时续,其中两三段基本完好。驿道宽3米,呈鱼形,中央用石板铺成一条笔直的中心线,两旁用铺成路面。这些古驿道遗址是古巴蜀“北上通羌”要道,当地人称为赶或,当年满载盐、铁、茶、纸等货物经茶园而北去的骡马终年不绝;而成都等城市所需茶、纸、柴草木炭、粮果等物在茶园、新场起运,由船筏、马帮、背夫南运。两千多年的“马道”繁荣,使茶园聚集了人气,虽历经风雨沧桑,依然保存了“茶马古道”大码头的风貌。
词条标签:
合作编辑者:
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点击编辑词条,进入编辑页面
意见反馈及投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州省金沙县邮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