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拱墅区邮编拱墅教堂在哪

[转载]杭州的寺庙、道观与教堂
杭州的寺庙、道观与教堂
——访遍杭州的寺庙、道观、教堂(作者:言语)
&&&&&&&&&&
我敢说,杭州的宗教场所是全国各城市中最多的,我认为这得益于杭州很少受到战乱影响有关,另外与这里向来富豪居多有关。从历史上,四大宗教(基督、佛、道、伊斯兰)和儒学在这里都畅通无阻,我们知道,中国的寺院大多数是三教合一(佛、道、儒),但我发现,杭州的寺院、道观、教堂、禅院、庵虚等却是各自独立着的,界限比较分明。也许宗派多了就希望彼此更专业化吧,这充分证明了休闲之都在文化习俗等方面的相互融通和个性独立的双重特色。
我不是宗教徒,但是对宗教的热爱和支持却是一贯的,无论走到哪里,我一定要去当地的寺院道观去拜谒,我始终因为那些地方是保留民族文化、人性本质相对纯正的圣地,因此对此就有一种崇拜敬仰的心态。
多年来,我一直留意于这方面的研究,根据我掌握的线索,目前可以考证的寺庙共有70余处,现在尚存的约计40余处,而我亲自到访的至少有36处。遗憾的是因为资料少,我始终不敢动手去写,只好先按照区域和宗派分类列述,供以后退休后详细研究考证。
岳庙在西湖北山路的西段,曲院风荷的对面,是祭祀爱国名将岳飞的陵墓。
在宝石山腰的抱朴道院,始于东晋,是道教炼丹鼻祖葛洪的道场,也是道教圣地之一。
玛瑙寺,沿北山路,从欧陆风情咖啡过去向西上,在抱朴道院前,规模较大,和抱朴道院相连。
智果禅寺(智果寺)又叫智果观音院,原在孤山,后一分为二,一个在栖霞岭前(现岳王庙),一个搬迁至葛岭前,曰上智果寺,现仅存遗址,正在修复建设中。
大佛寺在宝石山顶偏东侧,背依宝石塔,面朝西湖,寺庙已毁,但秦始皇缆船巨石尚在,在遗址处现存弥勒院为清朝时建筑。
紫云洞,位于栖霞岭牛皋墓上方,洞前曾建设寺院,为紫云寺,现在只是民间供奉财神等。
昭庆寺,昭庆寺原址在杭州宝石山东边,现在杭州市青少年宫广场的位置,现仅存遗址。
而黄龙洞在北山山麓北侧,原是道院,现完全成了民俗娱乐场所。
在宝石山上的保俶塔从严格意义上说也是佛教圣地遗迹。
&(2)、孤山之寺庙及遗迹(共4处)
“六一泉”,在孤山西南麓“俞曲园”后,是苏轼为纪念恩师欧阳修和孤山诗僧惠勤而成,此处乃北宋广化寺旧址;另有记载,苏轼与孤山智果寺诗僧道潜有《参廖泉铭》,但具体位置不详,应在孤山南侧。
在孤山顶偏西有小龙弘洞、洞西有华严经塔,也曾是西湖孤山摩崖石刻和寺庙的集中地;
而后来的苏曼殊和林和靖以及梅鹤仙子林甫等谪居场所都具有文人或佛性成分。
&(3)、南屏山、玉皇山系之寺庙(9处)
净慈寺(南山寺),是济公和尚主持的寺庙,其南屏晚钟最出名。
玉皇山顶的福星观是杭州道观中仅次于抱朴道院的著名道观;
老玉皇宫在玉皇顶东和凤凰山麓交界处山坳里,是历史悠久的道观、宫殿。
朱天庙,在玉皇山第一环绕圈路南的一个石洞而已,属于“吴越郊坛遗址”。
紫来洞,在玉皇山东侧山腰,洞中有洞,记载着吴越时最伟大钱王成长历史。
天龙寺造像,位于吴山东南侧,为吴越王钱弘叔于北宋年间建,在岩石上有三龛造像。
白云庵和南观音洞。在老玉皇宫南侧。
雷峰塔,于公元10世纪后半叶由吴越国开国之主钱缪的孙子钱俶始建,为弘扬佛教而建。
&&(4)、北高峰周围之寺庙(8个)
灵隐寺(云林禅寺),最早建于东晋,1600余年历史。位于西湖西北部的飞来峰北,北高峰下,是杭州寺庙中最著名的寺院。
幬光寺,在北高峰西南山坡,坐西朝东,有观海亭和观音殿,白居易及乾隆多次来韬光寺,并题诗。韬光寺始建于唐穆宗长庆年间,为四川名僧韬光禅师云游至此所建。
白云阁,北高峰顶,被称为天下第一财神庙。
北高峰后的法华寺,在西溪路西马路老东岳村之山坞里。建于东晋。
栖云寺:位于梅岭南路,建于公元574年,元代著名散曲作家,维吾尔族诗人贯云石曾隐居于此多年。
天竺三寺:供奉的都是观世音菩萨。三寺名字为乾隆帝所封。
其中,下天竺法镜寺(尼众寺院)--五百罗汉院。东晋。
中天竺法净寺,供奉着千手千眼观音。隋朝。
上天竺法喜寺,——灵感观音院,后晋。
永福寺与、灵隐寺同为东晋慧理禅师开山创建,03年重新在原址修建,至06年建成开放。从出来,到山脚下,左边是灵隐的围墙,右边直行是法云古村,古村入口一侧就是永福寺的第一进山门。
&(5)、吴山、凤凰山系之寺庙(8个)
城隍阁在吴山天风正中,封周新为城隍神,建有周新祠等。
伍公庙在吴山天风山顶东北,类似伍子胥纪念馆。
圣果寺,位于钱塘江北凤凰山南的胜果寺,在峭壁上,现仅存绝壁遗址,苏轼曾与寺僧清顺和尚作“藏春坞”“减字木兰花”等诗,至今流传下来;另苏轼与圣山寺佛印和尚互相戏弄对诗的佳话至今流传;
焚天寺,也叫梵天冈寺,位于凤凰山麓宋城路南,是北宋吴越王所建,一对经幢尚在。苏轼与焚天寺寺僧志诠的故事。
报恩寺遗址,在万松岭路上,南山路以东。这里曾经有“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的金陵大报恩寺塔,但寺塔和大报恩寺毁于太平天的战火。
吴山法惠寺,在吴山顶“有美堂”,传苏轼与其庙和尚经常往来。
吴山宝成寺,为元朝建,内有3尊造像。
栖云寺,是南宋时期皇宫内的皇家寺院创建于南北朝陈宣帝太建6年(公元574年),寺院背倚凤凰山栖云岭
面向钱塘江风景优美是座很庄严美丽是寺院。
(6)、五云山山系之寺庙(4个)
龙井寺(又叫寿圣寺),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年
——1077年)的苏东坡曾多次住在寺庙里与高僧辨才(元静)长叙难舍并且相互赠送字画和笔墨;
云栖竹径之云栖寺,在五云山西南,沿云栖竹径山坳向上走,
法相寺,在南高峰向北下山,三台山南,老樟树后。
高丽寺,建设中,为纪念中韩佛教交流
(7)、钱塘江九溪至虎跑山之寺庙(4个)
六和塔,位于钱塘江边月轮山上,北宋吴越时建,据说武松在此出家。
理安寺,原名法雨寺,在九溪北,杨梅岭南山谷间。
虎跑寺,在虎跑泉边,为弘一法师(李叔同)出家地,传苏轼与寺庙和尚“瓢尝泉水”情节。
另,苏轼与南屏山兴教寺和尚观鱼、与宝石山寺庙和尚的登高望远的传说也有记载。
&(8)、杭州城区之寺庙(6个)
凤凰寺(在中山路上,西湖大道的南侧,从西湖大道上可以看到后面的中式建筑)
香积寺(五代时期,大兜路南段至砖桥)
南宋皇宫之太庙、白马庙等旧址。
水星阁(环城北路中段与新坝之间)也叫广寿慧云禅寺(元明时期)
潮鸣寺(建国北路与醋坊巷之间)(五代至宋)
弥陀寺,即阿弥陀佛的庙。体育场路,松木场南侧(光绪21年)
&(9)、杭州郊区的寺庙(6个)
余杭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在余杭径山,杭州人一般叫径山寺,这里是临济宗的祖庭)
冠山寺,杭州 滨江区长河冠山顶
东恩村白龙寺,杭州 近郊瓜沥镇东恩村 萧山区
安乐禅寺,杭州 近郊余杭区余杭宝塔山脚
法云古村的“中印寺”
&(10)、杭州的教堂(9个):
鼓楼堂,在吴山脚下东北、广场东,中山南路与河坊街交接处。
天水堂,在武林门南,耶稣弄东首。
城北堂,在拱墅区北
苋桥堂,在笕桥
思澄堂,杭州基督教最早最大的教堂,位于解放路104号,是杭州人礼拜最集中地方。
崇一堂,原址位于杭州清泰街77号,属中国内地会,是杭州占地面积最大的教堂,新建的崇一堂位于凤起路东延伸段南侧、新塘路东侧、庆春东路延伸北侧(三叉村)地段。
杭州西兴基督教堂,地址:西兴青年路六眼井
杭州袁浦孔家基督教堂,地址:袁浦镇夏家桥村56号
原太子湾也有一个教堂
天主教:下仓桥天主堂。
&(11)、现已破坏了的,但尚能考证到旧址的(9个):
姚园寺:在建国南路和江城路北段之间
祖庙:在棚桥弄与庆春中路之间
东平庙:在东平巷
七宝寺:在庆春路中段至五福楼
仙林寺:仙林桥西侧,中河路与延安路之间,与孩儿巷相对
宝极观:元朝,在凤起路上,百井坊巷南
二圣庙:宋代,中河北路与中山北路之间
茶亭庙:在草营巷内,卖鱼桥西与和睦路之间
&【附】:按宗教派别区分如下:
属于佛教的:灵隐寺,净慈寺,法华寺,法镜寺、法净寺、法喜寺,玛瑙寺,雷峰塔,保俶塔,六和塔……佛教有灵隐寺、净慈寺、虎跑寺、昭庆寺、下天竺法镜寺、中天竺法镜寺,上天竺法镜寺、万寿禅寺等。
属于基督教的:
思澄堂、鼓楼堂、天水堂、城北堂、苋桥堂。天主教:下仓桥天主堂。
属于道教的:
抱朴道院,福星观,黄龙洞,城隍阁,伍公庙等。
伊斯兰教:凤凰寺。
【说明】:本文乃本人多年的研究考证所得,拒绝任何人引用。凡是引用的,哪怕是部分资料也需要本人同意方可,否则,本人将给予追究责任。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没有权限查看该内容.
您可以试试:杭州基督教会介绍(一)
感谢上帝的恩典,杭州教会发展至今已经有151年的历史,在这么长的历史中杭州教会已经发生了很多的事情,而对这些事情我们虽然在杭州教会工作了几十年也不一定了解;同时,由于各位同工平时的工作也很忙碌,很少有安静的时间来回顾杭州教会的发展历程,去总结杭州教会的现状、杭州教会的特点以及思想杭州教会将来的展望等等问题。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要找一下关于杭州教会的历史,或者要介绍一下杭州教会的情况就变得比较困难,我们要找文字的资料比较难找,在网上要查阅杭州教会的情况也很少有这方面的资料,无论是杭州教会的整体介绍,还是杭州教会各堂点的介绍都很少。我们只是埋头苦干,但是却没有做好总结和文字介绍的工作,我们只是开展了很多的工作,却没有将我们的事工开展的情况作一个总结提升到一个理论的高度。这一点是杭州市基督教两会和杭州教会各堂点需要共同努力的。当然首先是需要各位同工们在思想观念上面的重视,需要同工们的参与、努力收集资料、整理写作后形成规范的资料档案。
今天,我将介绍和分享杭州教会的一些大概情况,有一些情况是客观存在的,比如:杭州教会的历史部分、杭州教会的现状等;也有一些情况是本人自己思考当中的一些小结,在这中间自然就会带有自己的观点,现在提出来供大家思考,也许对今后杭州教会的建设、杭州教会的管理、杭州教会的发展有一丝丝的启发。如果真能达到这样的目的,今天的介绍也就不浪费大家的时间了。当然分享杭州教会的情况目的是让杭州的同工们能够了解杭州和杭州的教会,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介绍让各位同工能够看到杭州教会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在主里面凭着爱心说诚实话,能够给杭州教会今后的发展多提出一些宝贵的意见,能够让杭州教会在不断的长进中让上帝的名得到荣耀。
浙江省在全国来所应该算是一个土地很紧张的省份,浙江省的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1.06%,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浙江省人口密度比较大,全浙江省有人口4602.11万(这是2005年的一个统计,根据全国2000年时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统计为4677万人口),估计到去年年底应该有将近5000万人。
根据2007年度浙江省基督教两会的统计,浙江省基督教信徒人数有164万。基督教堂(点)总数:5944所(其中堂:3288所,聚会点:2656所。)教牧人员总数有4451人,牧师195人,教师(副牧师)182人,长老1343人,传道员2735人,义工19441人。尽管如此,还是满足不了浙江教会庄稼多做工的人少的现状,还需要培养大量的传道人才能让浙江教会的牧养工作得到缓解。
浙江基督教人口的164万中有1/2强的基督徒分布在温州,截止2007年8月底温州市基督教相关数字统计如下:与温州市各地基督教“两会”有联系的堂点有1391个,信徒人数684835人;与温州市各地基督教“两会”没有联系的堂点有788个,信徒人数有177873人,总计堂点2179个,信徒人数862708人。还有少量的真耶稣会信徒,另外也有少数未经登记的信徒不在这个统计范围内。
浙江教会因为信徒比较多,可谓是庄稼多做工的人少,为此浙江省基督教两会分别于1984年10月创办了浙江神学院,于1994年10月创办了浙江省基督教培训中心。浙江神学院创立之时是在杭州市解放路132号思澄堂一楼和后面的“牧师楼”分别作教室和学生宿舍。至1991年,搬进位于思澄堂后面的五层楼新院舍。2000年7月,浙江神学院迁新址到位于杭州市滨江区江陵路1425号与浙江省基督教培训中心共享的新院舍,占地面积12亩,建筑面积8616平方米。浙江神学院和浙江省基督教培训中心自创办以来为浙江教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教会需要的专职教牧人员和义务传到员,为浙江教会的发展作了很大的贡献。
杭州市的面积有1659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3068平方公里。杭州城市不算大,总人口660.4万人,其中市辖区409.5万人。这个人口比温州就少100万,但是由于杭州得天独厚的环境造就了杭州很有魅力的人文气质。杭州下辖13个区县市(辖8个市辖区、两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2008年,杭州市在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全市上下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以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行动为动力,围绕打造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良好。初步核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81.16亿元,比前年增长11%。2008年度杭州市的财政总收入910.5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55.35亿元。
任何教会(包括杭州教会)的成长和发展绝对是离不开整个杭州社会经济的发展。今天可以这样说,一个教会的成长和发展是离不开上帝的恩典,同时,教会的发展也是离不开与上帝同工的人才,也少不了钱财,当然钱财的使用上与人才又有很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牵涉到怎么对待钱财、怎么使用和发挥钱财在教会建设中的作用,要将教会的各类奉献用在荣耀上帝和有益于人并有益于社会,这样才有真正的价值。
杭州是我国基督教传播较早的地区之一,大约在元代初年的时候,基督教就在杭州传播,当时有一位叫马薛里吉思(Mar Sargis)的西方传教士在杭州荐桥门建了一座大普兴寺,这就是杭州最早的基督教堂,标志着基督教已在杭州传播。
明末清初的时候基督教又传入了杭州,曾经兴盛一时,当时被称为天主教“三柱石”的三位信徒,就有两位是杭州人,即李之藻、杨廷筠。杭州几乎成为全国基督教的中心,后来清政府下令禁教又一度衰落。
基督教再次传入中国是在19世纪,清嘉庆13年(1807年)基督教新教传教士马礼逊来华到达广州,在英属东印度公司任职,曾编译出第一部中文《新约全书》,但当时活动范围很小,发展不大;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传教士通过不平等的条约签订而取得在中国的传教权,传教活动迅速扩展,在华建立的传教机构也越来越多。杭州也是基督教事业开创最早的城市,近代基督教传入杭州是在太平天国时期,以宁波为入口渐次推进至杭州。清朝咸丰8年的时候(1858年),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差会的中国传道人葛宁夫妇从宁波来杭,寓于紫阳山汪王庙内,租赁剪刀巷费姓房屋开始布道。咸丰9年(1859年),英国圣公会差会传教士包尔腾来杭,居住城隍山开始布道。咸丰10年(1860年),美国基督教南长老会差会传教士胡思登及郝里美来杭,购地于管米山(粮道山),开始布道。在同治5年(1866年),美国基督教浸礼会差会传教士秦镜来杭,在银洞桥租屋开始布道。同年,英国内地会差会传教士戴德生从上海来杭州,在清泰街新开弄内租屋设堂传教。
到1947年有一个统计,杭州的基督教会有11个宗派,主要有美国北长老会、美国南长老会、英国圣公会、浸礼会、基督徒聚会处、浙江五旬节圣洁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真耶稣教会等,大小礼拜堂有25所,信徒只有4000人左右,受职的牧师有23人。
自1958年起,杭州的基督教开始实行联合礼拜,开放5处教堂(湖山堂、救恩堂、思澄堂、鼓楼堂、南星桥福音堂)。中国的“文革”以后杭州基督教会第一所开放的教堂是鼓楼堂,时间是1979年9月23日。到今年已经是30周年了,杭州市基督教两会计划在今年的9月23日举行一次比较隆重的纪念活动,主要是为了数算上帝在杭州教会中的恩典。
目前,杭州市基督教部分数字的统计情况如下:
1、大杭州有13个区县市:(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江干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市、临安市、建德市、桐庐县、淳安县)
堂(点)总数: 593所
堂: 217所
聚会点: 376所
信徒人数: 30万左右
教牧人员: 355人
牧师人数: 56人
教师(副牧师):12人
长老: 252人
传道员: 35人
义工: 3000多人
2、杭州市区的8个区:(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江干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
堂(点):203所,(其中堂113所,点90所)
教牧人员:204人
牧师:42人
长老:127人
传道员:26人
义工:1051人
信徒人数:18万左右
3、杭州老城区6个区:(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江干区、西湖区、滨江区)
堂(点):43所,(其中堂9所,点34所)
教牧人员:108人
牧师:33人
长老:57人
义工(传道):200人左右
信徒人数:7万左右
当然在任何教会中,特别是比较大的教会对数字的统计是相当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因为在人数统计中会存在着很大的困难。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基督教在最初的时候是处在一种半秘密的状态下,现在这种情况虽然少了,但是处于“非建制”状态的教会仍然不少见。这就自然使直到目前为止,关于中国基督徒人数(当然对各地基督徒人数的统计也是如此)究竟有多少仍然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也由于官方不能掌握教会的所有资料(其实教会本身也没有完整的资料或是资料不全,在这方面中国各地教会对档案工作的管理还是很落后的),因此目前在中国想要进行比较正确的数字统计和调研就变得困难重重。根据杨凤岗教授的研究理论,中国的宗教有三个宗教市场:即红市、黑市和灰市。“红市”是指政府允准登记合法的,“黑市”是指禁止的或者是取缔的,“灰市”是既不合法也不非法,意思就是指着那些合法又非法的。
元代的时候基督教传入中国被称为事“也里可温”。也里可温就是元代的时候对基督教、基督徒、传教士的一个统称。
马薛里吉思,是中亚撒马尔干的一个医生。在1278年由元世祖忽必烈委派为“镇江府路o管府副达鲁花赤”(即镇江府知府),撒马尔干是聂派基督教在中亚的一个中心,马薛里吉思也是一个聂派教徒。他在镇江建有教堂4所,丹徒2所,杭州一所。
那个时候对教堂的称呼是用“寺”。
三柱石——是指明朝时期,在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影响下入教的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就被教会称为“明朝三柱石”。
李之藻(),。字振之,一字我存,号凉庵居士,又号凉庵逸民。浙江仁和(今)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授南京工部员外郎。二十九年从传教士利玛窦习﹑﹑等。李之藻学识渊博,娴于历算。“晓畅兵法﹐精于泰西之学”﹐与齐名。
杨廷筠(年是与徐光启和李之藻并列,被称为天主教“三大柱石”的人物之一。他本来出生于一个虔诚的信仰佛教的家庭,1592年他考中进士,在中央政府担任监察御史的职务。1600年他认识了利马窦,二人有一些交往,但他没有受洗入教。在李之藻的劝说下,他也决心抛弃小妾,遵守教规。这一年,他受洗入教,取名为弥格尔。此后,他就大力支持天主教的事业。他给传教士们提供经费,还把自己的别墅让出来作为他们居住、传教、举行仪式的场所。由于杨廷筠原来信奉佛教,在他改信天主教后,有很多人随他入教。所以,佛教徒对他非常愤怒,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1622年他还在杭州为传教士献出一块墓地。
马礼逊morrison Rober()英国伦敦会传教士,1807年抵广州,基督教新教运动兴起后第一个来华传教士。来华后职东印度公司,翻译圣经成汉语,另编著《华英字典》等多种有关汉文的语文书籍,1834年病逝于广州
戴德生(Hudson Taylor公元年),是中国内地会的创始人。他自1853年来华直至卒年,倾其毕生的精力于中国福音事工上。他对上帝绝对的顺服和信靠,给内地会的建树和中国教会的产生,带来神丰富的祝福。
美国北长老会(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North简称P N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时,长老会差会亦因地域关系,分裂为北长老会和南长老会),长老会是一个传教会,其目的是要全世界皈依基督,教会的每个成员是这个传教会得以生长的组成部分;1837年他们正式成立了长老会国外差会,并确定以中国为差派教士的对象,1838年娄理华(Lowrie Walter Macon)担任差会干事,亲手制定在中国开展传教和出版工作的计划,同一年他们派谴两名传教士来华,因清政府禁止登岸,他们只能滞留在新加坡,鸦片战争后娄理华作为长老会第一名来华传教士登上中国大陆。
应思理(Inslee Elias B)牧师是其最初传教士,他原是美国长老会传教士,1857年抵宁波,并与1861年返美,与该会脱离关系,1865年加入伦敦会,驻于松江,1866年移驻上海附近工作约四月,经伦敦返美。1867年他奉美长老会差派来杭州开创第一总站,翌年吴思敦、郝理美、司徒尔及另一位传教师也受派而来。
是英国国教,在国外通常被称为英国教会(church of england)。这宗派后来在中国也被称为圣公会,圣公会的英国差会就称为安立甘宗(Church Missionang Society for Africa and East 简称C、M、S)。
17世纪前期产生于英国和在荷兰的英国流亡者中,产生时属清教徒中的独立派,后陆续分化成浸信会、浸礼会、安息浸信会等许多支系,主要分布在英、美等国。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浸礼宗传入中国,主要传教区在沿海各省几西南等地,分为浸信会(传自美国南浸会)、浸礼会(传自美国北浸会)和英浸礼会等派系。浸礼宗的信仰特点乃是坚持洗礼必须全身浸入水中,故有此名。全世界浸礼宗信徒绝大多数集中在美国且多为黑人。
中国基督徒新教教派之一,简称聚会处。1922年由倪析声等在福州创立。早期曾称按《圣经·路加福音》记载,取名小群聚会,后改用“某地奉主名聚会”或“某地教会”等名称。也是基督教属灵派中新兴的教派。
该会属基督教“五旬节派”诞生于十九世纪末,原主要流传于美国,其次是加拿大、英国、丹麦、瑞士和挪威等地。他们主张继承初期教会之“五旬节’圣灵降灵的 传统,此派在组织上包括许多互不统一的独立性教会,如:“神召会”、“使徒信心会”等。浙江五旬节圣洁会是由使徒信道(信心)会、浙江太平洋布道演变而成。创办人为加拿大藉西教士赫华德夫妇。
简称“安息日会”,基督教新教派别之一,为基督复临派和安息日派的综合性派别。19世纪40年代产生于美国。主要流传在美国。1902年,由美国华盛顿安息日会全救总会创办人米勒尔来华创立的,并于1932年成立中华总会,由该会全救总会会长柏仁生任中华总会会长。该会经费十分之一以上来自美国。这教派主要特点是守礼拜六为“安息日”,饮食上只吃反刍动物,不吃猪肉和无鳞无翅及贝类等食物。
原名万国更正教耶稣真教会,创始人魏恩波。1917年他自称因圣灵引导,在北京永定门外大红沙受耶稣面向下的洗礼,得医病赶鬼和更正假教的能力,并遵嘱守星期六为安息日”。此后,他即以万国更正教耶稣真教会名义开始传教,未几,在天津正式定名为真耶稣会。1918年2月成立总会于北京,他改名保罗,任总监督。1919年创办《万国更正教报》。浙江省真耶稣教会分布在杭州、宁波以及桐乡的乌镇,吴江县的练市等处均接受上海支会领导。杭州市真耶稣会成立于1928年,据1956年记载,当时在杭州的十五家园32号聚会,有信徒一百多人,由葛德贞负责,后来到拱宸堂聚会,至今仍旧如此。
所谓“非建制”的教会,在中国的说法是不一的,有的学者说中国的家庭教会就是属于这类的教会,人数也是很难统计,有上千万之多。也有的人士觉得这类教会根本就不屑一顾,所以就不在统计范围之内。其实对待这个问题应该正确合理的、客观去面对。
参《金陵神学志》,2006年第3期,总第68期,第145页。
从1858年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差会的中国传道人张澄斋从宁波来杭州传道开始计算至2009年有151年的历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杭州市拱墅区邮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