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松岗哪里可以看到凤凰树传说花

手机扫描二维码,把小组装进口袋
第三方登录:红花开满凤凰树
&&&&&&&&&&&
红花开满凤凰树
&&&&&&&&&&&&&&&&&&&&&&&&&&&&&&&&&&&&&&&&&&&&&&&&&&&&&&&&&文/雪舞芳菲
在我办公室的窗外,有一株枝叶茂盛的凤凰树,这个初夏,空气中到处飘荡着玉兰花的芳香,凤凰树的枝条如许许多多张开的臂膀,向夏天拥来,伴着缕缕幽香,生机盎然。它的叶子象凤凰骄傲地舒展的尾巴,层次分明,婆娑婀娜,它那鲜红的小花散散的缀满枝头,一阵微风吹过,树上千万朵花随风舞动,落花似雪点点纷飞。
仰望间发现了一枝茁壮的树枝正探过我的窗口,从百叶窗的缝隙中挤进来,一簇鲜红的小花和几朵含包待放的花骨朵卡在窗外,侧眼看去娇柔可爱,不禁让人心生怜惜,于是卷起百叶窗帘,让这美丽可爱的凤尾和小花把头探进来,我想留住它们,给我的办公室增添一份新意,让自己有一份别样的心情。
黄昏时分,坐在凤凰树下的草坪上,仰起头,看那花瓣从半空中飘渺落下,抻出双手,迎接那点点絮红,看着遍地的红色花瓣,听到远处池中隐隐的蛙鸣,记忆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三年前刚来这里的时候,也是红花飞舞的时节。这棵树让我记忆犹新,没来广东以前,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树,不但满树开着红花,叶子还长着凤尾的模样,在东北老家,除了丁香树就不曾见过开花的树了。刚来的时候对这里很陌生,能带给我亲切感的只有这棵美丽的树和与树一样美丽的人——阿苗,一个奔放的广东女孩子。
她是我在广东交到的最好朋友,她的普通话讲的很棒,那时她是我们公司的财务部长,不但人长得漂亮而且又聪明能干,博得许多人的夸奖和喜爱。那时候我的宿舍就是我现在的办公室,她就住在我隔壁,每天晚上,我们都会坐在凤凰树下聊天,每天都想去沐一场花瓣雨,直到沐得花都落尽,入土为泥。在凤凰树下,她教我说粤语,给我讲有关她擂洲老家的故事,还教我如何区别白话、客家话和擂洲话;给我讲妈祖,讲她家那艘出海的渔船,讲阑珊灯火下她的童年……
每天我都听得目瞪口呆,意犹未尽。从她那里我知道了许许多多前所未闻的事情,知道了广东的美丽和擂洲半岛的苍桑;看到了出海归来的星星渔火,吃到过重达六斤的鱿鱼,还有她自己挖到的沙虫。我们一起去踏浪,拣贝壳、捉螃蟹、吃生耗;去中国唯一的玛珥湖,听龙鱼和神龟的传说,猜测湖心磁场的奥妙还有湖畔落叶无影踪的神秘;跑进湖光岩的负离子区,用力做深呼吸;故意在雨林区爬山,想要试试到底会不会费力。那个时候,我们是多么的自由快乐呵!
如今凤凰又落花无数,新的宿舍大楼早已拔地而起,当年我这间宿舍现已变成我的办公室,可惜芳邻阿苗却早已远嫁他乡,依稀往梦般隐隐未见。任落花飘飘扬扬,任思绪万万千千,心中有种忧伤渐渐漫延到眼底,化作迷雾模糊了视线。刚刚和她通过电话,我不能自已,难以抑制情绪化。她马上就要做一次手术,她的声音微软柔弱,说不知道还会在什么时候与我再次相见。好想好想长出一对翅膀,马上拍翅飞去她的身边,鼓励她、陪伴她。想到那术前净身、插管、检查等一系列准备;想到她瘦弱的身体躺在那架捕满雪白的推车上;想到许多医务人员围在车旁快步推车发出来那种急促的脚步声;手术室里那种阴冷还有那盏高悬于眼上的圆灯……我的心在颤抖!不安掺杂着恐慌、悲伤还有想念一起向我袭来,心痛不已。&&
月光清冷的洒下来,有风摇曳凤凰树的花枝,地上花影斑驳,我站在风中,心底里最柔弱的那根弦被风撩起,任泪水肆意的流淌,我真心的默默为我的朋友祈祷,祝愿好人一生平安,希望她明年初夏凤凰花开时会回来。
(注:图为文中所述的凤凰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谷牧:抓对外开放的“明白人”---深圳特区报
第A10版:中国新闻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要闻
第A02 : 导读·评论
第A03 : 要闻
第A04 : 要闻
第A05 : 要闻
第A06 : 要闻
第A07 : 要闻
第A08 : 中国新闻
第A09 : 中国新闻
第A10 : 中国新闻
第A11 : 国际新闻
第A12 : 国际新闻
第A13 : 大都会新闻/综合
第A14 : 大都会新闻/深圳·文教
第A15 : 大都会新闻/深圳·民生
第A17 : 大都会新闻/深圳·社会·法治
第A18 : 大都会新闻/港澳·莞惠
第A19 : 体育新闻
第A20 : 体育新闻
第B01 : 今日财经/视点
第B02 : 今日财经/观点
第B03 : 今日财经/产经
第B04 : 今日财经/商界
第B05 : 今日财经/证券
第B06 : 广告
第B07 : 网事报道
第B08 : 天天健康
第C01 : 综艺·副刊
第C02 : 副刊/人文纵横
第C03 : 热读连载
第C04 : 副刊/前海·文史随笔
第D01 : 理论周刊
第D02 : 理论周刊/专论
第D03 : 理论周刊/观澜
第D04 : 理论周刊/读者参议
第E01 : 汽车时代
第E02 : 车界视点
第E03 : 车行天下
第E04 : 车眼聚焦
第E05 : 车眼聚焦
第E06 : 车来车往
第E07 : 车坛缤纷
第E08 : 广告
光辉南粤先锋足迹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特别报道36
谷牧:抓对外开放的“明白人”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世卓
  1984年5月谷牧(左一)陪同胡耀邦同志在深圳经济特区视察工作。(张国英摄)
  1984年谷牧视察深圳一个建设工地时与建设者交谈。
  1995年3月,谷牧在蛇口港登船后向送别的深圳市领导挥手告别。
  谷牧收藏的刻有“抗潮流”三个字的海底石。
  刘会远(右)与吴南生合影。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世卓&&春天的故事缘起于1978年5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率领中国政府经济代表团对西欧五国进行考察,回国后拿出了一份“石破天惊”的报告。报告中写到:“我们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比较,差距还很大,大体上落后20年。”&&巨大的紧迫感让谷牧在当年6月的国务院务虚会上强调:“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必须解放思想,多想点子,开阔路子,绝不能自我封闭,自我禁锢,贻误时机。”&&这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初出发的时刻。从此以后,推进改革开放的宏伟事业成为了谷牧的主要工作。&&定调特区功能:从出口特区到经济特区&&6月的深圳随处可见红艳艳的凤凰树花旺盛地开放着。记者寻访,发现从盐田港到蛇口工业区、从赛格到中航、从南油集团再到大亚湾核电站……鹏城处处都留下了谷牧的足迹。谷牧曾是那样精心地呵护着这块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更将自己的人生荣辱,与特区、与广东紧密相连。&&1979年4月下旬,中央召开专门讨论经济建设的工作会议。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提出: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较多的自主权和机动余地,允许在毗邻港澳的深圳和珠海及属于侨乡的汕头举办出口加工区。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对这个设想表示赞同。&&党中央、国务院责成谷牧带队到广东、福建进行调研论证,提出具体实施方案,提请中央讨论决定。&&广东18天,谷牧行程满满。他先后到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新会、汕头等地调研;同习仲勋、杨尚昆、刘田夫、吴南生、王全国、曾定石、梁湘等同志座谈讨论;约见了时任港澳工委书记王匡;并向当时住在广东的叶剑英同志进行了专门汇报。一路行来,他们分析经济发展条件,研究规划目标和措施,讨论如何改革经济体制,增强地方活力,加强对外经贸工作,增收外汇,增加先进技术引进。&&回京后,谷牧向邓小平汇报,谈到准备划出办区的四块地方,应当如何命名等。谷牧说,国外有的叫“出口加工区”,有的叫“自由贸易区”,有的叫“投资促进区”等等,我们究竟叫什么合适?小平很赞成办这类区,并且明确地说: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谷牧完成调研并指导广东、福建完成了给中央的报告,一个月之后,当年7月15日中发〔1979〕50号文件,转批了广东省与福建省的两个报告。这是一项重大决策,是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重要步骤。但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需要说服各个部门支持,组织实施工作非常具体,也十分复杂。&&“如果说邓小平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那么谷牧就是改革开放总工程师。”现任深圳市委党校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曾任深圳原市委书记李灏秘书的袁晓江教授说:“李灏同志曾谈到,谷牧是中央工作组的组长,既参与了中央的重大决策,又负责了实施工作。整个制度的上下沟通与运作,政策的制定,谷牧是灵魂!”&&据史料记载,1980年3月下旬,谷牧在广州主持召开广东、福建两省工作会议。讨论过程中不少同志提到特区不但要办工业,也要办商业、旅游、房地产等行业,不但要拓展出口贸易,还将在全国经济生活中发挥多种功能,因而“出口特区”这个名称,就难以概括其全部功能和作用。谷牧根据会上讨论的意见,最终改名称为涵盖更宽的“经济特区”。&&“这样的改动,对今天的特区来说意义太大了。”袁晓江说,原来的“出口特区”类似于国外的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等,主要是在地理位置比较好的地方设立,并给予较多优惠政策,以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和扩大出口。“经济特区”出现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它的主要任务和功能是改革试验地,当然也需要发展经济。这样的定位使特区的任务从出口为主转变为以改革试验为主,并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特区的作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坚定推进办特区:我是准备让人家“火烧赵家楼”的&&说起谷牧对特区的感情,如今坐落在罗湖区新园路6号的深圳迎宾馆就是见证。“父亲在晚年几乎每年都要来广东,特区现实的发展比他的信心走得更远,让他的心里得到了很大的安慰。”谷牧次子刘会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特别是深圳,他每年都要来,来了就住在迎宾馆桂园。走一走、看一看,回忆特区创业的艰苦。”&&遥想当年,深圳建市初期,最好的宾馆不过是新园招待所(今天的迎宾馆)。因为靠近布吉河的缘故,蚊虫肆虐。谷牧当年入住这里,晚上办公,蚊子扑面而来,他一把就能抓住几十只蚊子。就是这样艰苦的环境,为了特区的建设,他每年都要来。&&生活环境恶劣还算好,可办特区环境的复杂让推进特区之路走得十分艰辛。&&国门一开,相应的防范措施跟不上,1981年第四季度,广东等沿海地区出现了走私贩私泛滥的严重情况。&&对实行开放和举办经济特区,本来就有些不同看法。这时候,各种非议铺天盖地而来,“除了五星红旗以外,全都变了。”“特区是给外国资本家搞的‘飞地’”……那时谷牧深感压力不小,他后来回忆道:本来应进入草木芳菲阳春季节的经济特区,却很有点风雨萧瑟的味道。&&1982年初,国务院试行机构改革,谷牧负责的进出口委撤了,他负责的办特区这件事总得有几个帮手,他最终选定了8个人组成了一个班子,后确定叫特区工作组。&&谷牧第一次召集8个人开会时,讲了一番交心话。他说,办特区的认识并不统一,议论很多,很敏感。我是准备让人家“火烧赵家楼”的。但是,我认为大概不会出现这样的前景。你们谁要有顾虑,不愿做这个工作,及时提出,可以另行分配。我不勉强你们哪一个。不过,我也告诉你们,不论出什么问题,板子不会打到你们身上,只算我一个人的账。&&深入的思考和特区发展蒸蒸日上的事实,让谷牧始终对特区充满信心。当时,他同广东、福建两省负责同志多次交换意见,取得了这样的共识:不争辩,不解释,埋头做工作,只要中央不明令撤销原定决策,依然照样干。那段时间,谷牧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一趟趟跑特区、做调研、做研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谷牧向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报送了《关于举办特区工作的汇报提纲》。据史料记载,汇报中提出,特区是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的一条特殊渠道,是观察、研究国外经济活动的阵地。它是我国自主举办的,我国政府行使完全的主权,与旧中国的“租界”根本不同。深圳办特区之后,过去大批人员偷渡外流的状况基本没有了。这些都预示着特区有发展前途,应当办下去。当然问题也有,属于管理问题和经验问题,是前进中可以解决的。&&刘会远说:“在父亲的身上有着专业水平、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体现。他始终认为,要坚持专业精神,就不能只看领导的脸色行事,也不能对下面做得过头的事情不给予及时纠正。有时候会闹得不愉快,但从坚持专业精神来讲你必须做。”&&《纪要》以中发198250号文件发出。这个被称作“新50号文”的文件指出:“举办经济特区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贯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措施。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分工由谷牧同志具体负责。”这个文件发下去以后,特区的干部和群众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后来,特区发展的形势比谷牧料想的还要快,对外开放迎来了春天。&&1984年初邓小平视察了广州、深圳、珠海、厦门和上海。他明确指出:“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此后,风波消散。中央决定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在那次国务院召开的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后,小平说:“抓对外开放要靠明白人。”&&“掌舵”特区发展路径:以壮士断臂的勇气调整经济结构&&如今的深圳有一批响当当的民营企业,亦形成了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新兴高技术产业。&&袁晓江认为,这些企业的出现得益于1986年深圳出台的《深圳经济特区国营企业股份化试点暂行规定》和1987年颁布的《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那时的深圳有一套明晰的产业发展思路。而这一思路的“确定”又是那样的不易。“如果没有谷牧同志,我们很难想象今天的深圳会是怎样。”&&经济特区建立后,建设日新月异,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最初几年的高速发展,逐渐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潜伏着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此时,不少人对深圳的前景议论纷纷、甚至感到迷茫。1985年初,香港《信报》一连12天刊登一组文章,总题目为《深圳庐山真面目假大空》,把特区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说得一无是处。“这让主持特区工作的谷牧同志很焦虑。”袁晓江说。&&特区应该是什么样?“特区不能仅满足于盖大楼,不能只是一个一般的工业城市。”谷牧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特区要搞第三产业,金融、商业、外贸、旅游都要发展,但必须以工业为主,相应发展其他产业,成为以工业为主的综合性的外向型的特区。没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的工业,经济根基不牢,出口无货源,引进消化先进技术没有载体,其他产业也发展不起来。&&为了能够及时纠正偏差,1985年谷牧连续主持召开三次特区工作会议,研究分析特区发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寻求解决路径。&&在1985年2月下旬于深圳召开的特区工作座谈会上,谷牧重于引导,要求“从今年开始,要爬好一个坡,要更上一层楼”。然而,解决这一倾向性问题似乎并不容易,会开了,如何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气氛却没有变浓。&&怎么办?谷牧很着急。他意识到一般地谈谈解决不了问题,他从多方面下手加以推动:一方面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国光率领专家组,前往深圳作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查研究,另一方面他批转国家经委副主任袁宝华关于深圳应联合内地工业部门创制优秀产品的建议。与此同时,他请曾在广东工作的老同志张根生、于明涛去特区调查,作有关地方负责干部的工作;又委托周建南和何椿霖在深圳召开外向型工业发展座谈会。&&1985年底,受国务院的委托,谷牧在深圳再次召开特区工作会议。袁晓江认为,此次会议是经济特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转折点,更是特区开拓前进的新起点。因为会议统一了认识,明确提出要从以前的铺摊子、打基础转到抓生产、上水平、求效益方面来。也明确提出特区要发展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的外向型经济。谷牧强调这样的结构调整,非得有“壮士断臂”的精神才可以。&&为了特区的长远发展,调整势在必行。不过特区也随之经历了一次不小的“阵痛”,市场不景气,宾馆入住率下降,饮食业清淡。一时间,“深圳办先进工业难于上青天”、“特区工贸前途堪虑”、“谷牧对深圳发展前景过于乐观”的说法四起。那一年,深圳果断地从基建计划中削去18层以上的高层楼宇51座,基建规模比上年压缩了30%,撤并了数百家经营不规范的公司。&&然而“阵痛”之后,当年就听到了“落地婴儿”的佳音。1986年,4个特区工农业产值76亿元,比上年增长24%,有300多家新工厂投产。外贸出口达1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126家企业年出口额超过100万美元。&&十年甘苦,冷暖自知。1989年3月,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谷牧到汕头特区视察时,引用了北宋名相王安石的两句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作为题词,这既是对广东改革开放先走一步的创办经济特区历程的精炼浓缩,也是谷牧一路艰辛走来的真实内心写照。&&专家&&点评&&他将中国&&引入世界&&——访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卢荻&&谷牧,一位开放政策的探索者,一位政策的推行者,一位中央的决策者,一位前线的指挥者,十年间他一人扮演多种角色,并将中国引入世界。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卢荻认为,在改革开放初期,谷牧在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一直分管和具体负责对外开放工作,承担着创办经济特区,大力开展对外开放,“杀出一条血路来”的使命。&&那时他身处改革开放第一线,需要立足国内实际,研究国外情况,放眼发展目标,积极而审慎地迈出探索的步伐。他精心处理各种复杂的权、责、利关系,最终把中央的重要决策认真地细化为可行的实施步骤和具体的操作措施,将方针政策“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动现实。&&而之于广东,谷牧的意义更加非同寻常。卢荻认为,谷牧为落实邓小平关于建立经济特区的指示,带领工作组深入广东调查研究,指导帮助广东制订了改革开放先走一步的实施方案。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广东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同意试办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这一重大举措,拉开了广东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建设的序幕,也吹响了广东先走一步的进军号。&&此后,谷牧以深圳等经济特区作为我国实施开放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他抛弃传统计划经济模式,大胆探索对外开放,积极推进特区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完善。&&他主持制订了特区基本建设框架,指导制定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使特区建设有了法律依据。在组织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他还制定了特区建设十项政策措施,努力推动建立健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法律法规,大力改善特区投资环境,并坚决打击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走私等违法行为。&&在改革开放之初,在对经济特区各种非议铺天盖地而来之时,谷牧顶住各种压力,排除“左”“右”干扰,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坚持对外开放和兴办经济特区不动摇,为广东对外开放与经济特区的创立、发展,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从而保证对外开放和特区建设的健康发展。&&1989年5月12日,谷牧视察惠州市大亚湾。(张国英摄)&&人物&&访谈&&父亲“抗潮流”不跟风&&——访谷牧次子刘会远&&曾任深圳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传播学院中日友好影视制作中心主任,现已退休的谷牧次子刘会远,协助父亲完成了《谷牧回忆录》一书,目前正为人民出版社写两本关于谷牧的新书《谷牧画传》和《时代大潮中的谷牧》。随着对资料的搜集以及著作的撰写,在刘会远眼中的父亲的形象越发立体。&&“父亲一生不但做了许多大事、好事,他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刘会远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宋平在为《谷牧回忆录》所作的序中说:“谷牧同志善于学习,富有知识素养。他无论从事政治,还是管理经济,都同时兼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他会写文章,酷爱书法,懂得古字画鉴赏之道。”&&“父亲收藏字画的重点是梅花,他把倾注大量心血所集成的《百梅图》捐给了国家,现在是炎黄艺术馆的镇馆之宝。”刘会远说。&&“此外,父亲的书房里有一幅泰山松油画和一块刻有‘抗潮流’三个字的海底石伴随了他几十年,而父亲的一生正像泰山松一样咬定青山,像海底石一样抗击着惊涛骇浪。”刘会远说,父亲一生深受周恩来总理影响,恪守理性、常识与“中庸之道”,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和关系。他心中有定见,不跟风,不被潮流裹挟。这是“抗潮流”的真义,也是他留给后来者的大智慧。&&晚年,在经历过无数高山险阻,经历过无数险风恶浪的谷牧,为妻子牟锋手书了一幅“高山流水”。虽然没有裱、甚至连印章也没有盖,却被牟锋视为珍宝,放在床头柜中每日相伴。&&2009年11月6日,谷牧走完了他96岁的人生旅程。经子女申请,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了谷牧的骨灰进入八宝山革命公墓的树葬园。&&2010年11月6日,在谷牧一周年祭日这天,子女和曾在谷牧身边工作过的同志们将谷牧和牟锋的骨灰安放在了一颗松树下。除了一块汉白玉方石上刻着谷牧、牟锋的生卒年月之外,他们的安息地只摆放了一块来自泰山山脉的,黑白相间有远山和激流图案的拙朴的自然石。他一生的功过将任由世人评说。市市政市容管理局--花团锦簇凤凰树
花团锦簇凤凰树
来源:市市政市容管理局
近日,笔者在人民公园看到高大的凤凰树满树如火,开满一簇簇火红的花,非常好看。今年的凤凰树,因气候原因,盛开的花簇数量比往年多。(罗诗维)
图为满树如火的凤凰树
小常识:凤凰树红花楹,树冠高大,花期花红叶绿,满树如火富丽堂皇,因&叶如飞凰之羽,花若丹凤之冠&,故取名凤凰。是著名的热带观赏树种。凤凰木为热带树种,喜高温多湿和阳光充足环境,平均适温度到度,不耐寒。怕积水较耐干旱,耐瘠薄土壤,每年月初冬萌发,&月为生长高峰。月、月份满叶期,花期为&月份。树高5米,叶片小椭圆形,对生,花黄色,果实豆荚状,内含数枚坚硬种子,不是凤凰树,请问是什么树。_百度知道
树高5米,叶片小椭圆形,对生,花黄色,果实豆荚状,内含数枚坚硬种子,不是凤凰树,请问是什么树。
hiphotos.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zhidao/wh%3D450%2C600/sign=/zhidao/wh%3D600%2C800/sign=6f0297eda61ea8d38a777c02a73a1c76/d0a20cf46d55deadaf999a<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a、洋金凤\蛱蝶花.jpg" esrc="http苏木科&nbsp.baidu.hiphotos.baidu、南宁等地<a href="http、黄蝴蝶(图片在我空间相册)学名Caesalpinia&nbsp://a,喜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com/zhidao/pic/item/3c6d55fbb2fb43164dbd582c20ad3c1;金凤花,耐寒力较低.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6ba9bbc92edda3cc0bb1b/3c6d55fbb2fb43164dbd582c20ad3c1.hiphotos://a.baidu,属热带树种
提问者评价
太好了,谢谢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凤凰树传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