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三中三中一级达标了吗?

股票/基金&
“校长摇篮”喜迎90岁生日
  老校长叶水湖(右)向三中题赠墨宝,左为三中现任校长陈增武。  返校参加论坛的校领导拍大合照。  久未碰面的校长们不忘在学校门口拍照合影留念。  本月22日,厦门三中将迎来90周年校庆。在过往的岁月里,这所老校历经炮火,数度更址,几易校名;一代代师生自强不息,砥砺奋起,结出了累累硕果。  厦门三中是名副其实的“校长摇篮”,目前厦门教育界在职的校领导以上的人士中,有27人都曾在厦门三中学习或工作过,其中6人还是毕业于三中后,又曾在三中任职过。此外还有郑炳忠、叶水湖、苏靖中、陈闽杰等一批退休的老校长,他们也曾在三中工作过。  校庆前夕,厦门三中举办了一场校长论坛,邀请这些校长们回母校看看,忆往昔,叙情谊,同时也为母校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  文/记者 郭文娟 通讯员 潘清河  相会  学生成才老师进步 再聚首时不少人成校长  吴雪慧1989年毕业于厦门三中高中部,后又回到母校工作了20年,去年8月才从校长岗位调任湖里区教育局副局长,是名副其实的“老三中人”。  吴雪慧还记得,当年她在三中读书时,现任槟榔中学校长庄健和湖里实验中学的王明杰校长都担任过她的班主任,两位老师经常指导她如何开展学生会工作。  吴雪慧算了一下,厦门三中的毕业生走上各校校领导岗位的,单她那一届就有5人。其中,金尚小学校长陈春梅和湖里实验小学的书记陈春满,和吴雪慧就是同一届的初中校友。  在众多校长中,厦门一中党委书记陈珍和科技中学校长谭蔚在厦门三中待的时间算是比较短的,只有一年。他们都是从外地调到厦门,三中是他们踏入厦门教育界的第一站。虽然时间不长,但两人都很感恩那一年的历练。  感言  每次回来就像回家 旧照找回久远回忆  论坛上,陈春梅说,三中老师、校长们非常敬业,有爱心,从不抱怨,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孩子,这种印象让她受益终生。  在三中读过初中,毕业后又回到三中工作了21年,从一名普通老师成长为团委书记、办公室主任的谢慧,现在是厦门市音乐学校校长。“每次回来就像回家一样。”谢慧说。  回到母校,谢慧最直观的感受是学校变漂亮了,各种运动场馆设施齐全。在一排老照片中,谢慧找到了许多久远的回忆。“我一下就想起了在哪一栋楼读过书,在哪一栋楼办公过”,不过稍嫌可惜的是,经过几次改扩建后的校园,如今已经不大容易找到旧时痕迹。  她提了一个小建议:“今后学校新建成的建筑,可以考虑在奠基牌上附上一段简介或老照片,让后来者能够知道,这里曾经是哪一栋楼,有过什么样的历史。”在谢慧看来,老校友的情怀就是在一级旧台阶、一栋旧楼里永生不变,而且这样也可以把学校的传统与现在联结起来。  寄语  “既要仰望星空 又要脚踏实地”  在厦门三中90年的校史中,共历经16任校长,知名书法家叶水湖就是其中一位。论坛当天他也受邀到场,并为母校题赠墨宝“立德树人”。叶水湖说,90年来,“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始终是厦门三中的办学总目标,学校今后的发展道路要怎么走,应因时因地制宜。  “办好一所学校,校长是关键。”作为老校长,叶水湖寄语厦门三中的现任校长陈增武,办学中“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  谢慧也说,多少年来,三中人靠的是自强不息,一路拼搏。如今三中的硬件建设好了,要考虑的是软件建设如何更上一个台阶。学校面临新的形势,要转向内涵式发展,同样需要这种精神。  发展  借鉴国外“综合高中”经验办学 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陈增武说,自他上任后,面临的第一件大事便是争创一级达标高中。去年12月,厦门三中通过一级达标高中省级现场考察,本月底将接受省级现场评估验收。若验收顺利通过,厦门三中将填补湖里区一级达标高中的空白。  陈增武说,即将通过的省一级达标高中评估验收是办学上了一个新台阶的标志,如何实现多样化、特色化办学是学校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多样化发展上,学校正在借鉴国外“综合高中”发展的经验,探索“普高+高职”这种取长补短、互助共赢的合作模式,让学生在普通高考之外,享受适切的教育,实现个性化发展。综合高中提供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权,不仅符合学生自身个性化发展的要求,也符合社会对不同人才的多方需求。此外,学校还打算以机器人为龙头,与企业合作,深化科技教育特色。  厦门三中  为何出这么多校长  厦门三中现任校长陈增武说,三中有“校长摇篮”之誉,这和学校一贯重视对教师队伍的培养,以及办学精神有关,“自强不息,天下为任”一直是厦门三中不断传承和创新的校园文化理念,在厦门三中90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历经炮火洗礼,“英雄小八路”在此成长,不管办学条件多艰苦,师生们永不放弃,自强不息、勇于担当的精神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三中人”成长。  陈增武透露,目前学校正在开设一门关于“自强不息”的校本课程,要让这种价值观精神深入每一个“三中人”心中。
(责任编辑:HN666)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晨报讯(记者 陈巧恩)厦门三中将创建省一级达标高中校。昨天,记者获悉,这已被湖里区列入今年的教育要点之一。  据了解,省级达标高中分一、二、三级,厦门的公办学校均位列二级及以上。其中,一级达标高中目前有15所。厦门三中创办于1924年,前身可以追溯到厦门颇有名气的禾山甲种商业学校、禾山书院、安睦书院。日,由厦门市人民政府正式授名为厦门市第三中学,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饮誉全国的“英雄小八路”群体就在这里诞生,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从这里唱响,1962年2月,郭沫若先生为学校题写校名。  S4227091  作者:陈巧恩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本词条缺少概述、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外文名xia men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school所属地区厦门市
中文名:第二外国语学校
英语名:xia men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校训:德才并举,与时俱进。
创办于1995年8月,原名厦门市同安第二十八中学,是一所新升级的省一级达标校。学校于1998年8月升格为普通完全中学,2002年9月更名为“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2002年11月被确认为“福建省三级达标学校”, 2006年12月被确认为“福建省二级达标高中”;于日顺利通过“省一级达标高中”市级资格预审。又于日顺利通过&省一级达标高中&省级现场评估验收。
短短18年间学校实现了四次“跨越”,即1998年8月升格为普通、2002年11月被确认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三级达标学校”、 2006年12月被确认为“福建省二级达标高中”,号又被确认为省一级达标高中。学校地处厦门市同安区祥平街道银湖西路376号,校园面积,校舍建筑面积。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是厦门市“花园式单位”、厦门市“绿色学校”。建有标准300米塑胶运动场、、塑胶篮球场、排球场及乒乓球馆。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先进,拥有校园广播、校园闭路电视、校园计算机网络三个系统。学校网站接入同安教育网,学校教学资源、教师课件库实现资源共享,是“福建省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图书馆藏书138909册,是“福建省中学示范图书馆”。
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所获荣誉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逐步提高。现有64个教学班(初中28班,高中36班),学生2995人。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职工233人,中、高级教师142人。高中专任教师 119人,116人取得高中教师资格,占97.5%。具有本科以上学历117人,其中研究生或专业硕士教师7人。目前,有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43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5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人、市级专家型教师培养对象1人、市级优秀教师11人;区十佳教师10人、区级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38人。
学校不断总结优良的办学经验和办学传统,端正办学思想,形成“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将学校发展成为一所具有清晰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健康的校园文化,在全省享有较高声誉的窗口学校”的办学目标。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德才并举,与时俱进”校训激励下,形成“严谨、奋进、创新、和谐”的校风,“博爱、精业、求实、奉献”的教风和“善思、活学、明礼、诚信”的学风,成熟而内涵丰富的校风、教风、学风对我校特色鲜明的办学活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近三年,学校先后荣获 “2008年福建省教育系统先进教工之家”、厦门市 “文明学校”、“厦门市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等八十多项荣誉称号。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考、中考捷报频传,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今年中考成绩显著,连续三年荣获“厦门市2010年初中教学质量优质奖”“厦门市2011年初中教学质量优质奖”,“厦门市2012年初中教学质量优质奖”。学校连续四年荣获同安区“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和“教育教学先进学校”,2010年1月,被评为“同安区高中新课程实验先进单位”。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厦门市三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