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州民族中学的副州长有几位?

使 命――人大代表风采录
您的位置:
使 命――人大代表风采录
www.  日 14:48:51  来源:新华网云南频道
&&&&高 原 情 怀
&&&&--记云南省第九届人大代表格桑顿珠(藏族)
&&&&格桑顿珠出生于大山深处,成长于雪山峡谷。高原成长他的生命,三江坚定他的信念,白云放飞他的理想,山风吹绿他的情怀。
&&&&格桑顿珠常说:"我的今天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在工作中取得的一点成绩,是同志们帮助、支持的结果,是大家共同努力得来的。"
&&&&格桑顿珠四岁那年,能把大地踩得咚咚响的康巴汉父亲,受奴隶主指使,赶马走出布苏村,踏上通往印度的茶马古道,从此一去不返。无情岁月挥不去格桑顿珠母亲那浓浓的牵挂,她用尽一生的期待向那条村庄小路张望。哪里知道,她天天盼望的那条小路早已不堪重负,承载不起她那如山的情感,断了…… 柔韧的东方女性,顽强地撑起有老有小而唯独没有男子汉的家,却受到了远乡近邻的普遍敬重。
&&&&在母亲含辛茹苦的哺育下,在厚重而又苦涩的高原风雪铸造中,格桑顿珠长大成人。他于1965年初参加工作,后来当上了干部又当上了领导。母亲多次对格桑顿珠说:"儿啊,你当了共产党的干部,千万不要拿人家的吃别人的,要多为老百姓办好事!"他母亲直率、爽朗,高兴了就哈哈大笑,小儿们犯了她的原则,说骂就骂,说打就打,从不含糊,她对已经是国家干部的儿子更是管教严厉。格桑顿珠当上迪庆州州长、州委书记后,还时不时被母亲拧耳朵。有一次,格桑顿珠因事一高兴,和朋友们一起喝了酒,不知这事怎么被他母亲知道了,母亲托人带口信叫他回家,一见面就劈头盖脸地喝斥他:"当官管公家的事,先要管好自己,自己管不好,怎么管好大家的事?"
&&&&多情多义而又执著、深远、豪放、热烈的迪庆高原,硬是把饱经苦难与忧患的格桑顿珠,活生生地锤炼成了迪庆人民忠实的公仆和意志的代表。格桑顿珠长年担任州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云南省第九届、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八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历任中共迪庆藏族自治州委常委兼州人民政府秘书长,中共迪庆州委副书记兼中甸县委书记,迪庆州州长,中共迪庆州委书记,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和党组书记等职,现任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是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任迪庆州州长和州委书记期间,他提出的"把迪庆建设成为全国最好藏区之一"的奋斗目标,得到了迪庆州委州政府、云南省和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他提出的"把迪庆作为全国藏区经济社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改革试验区"的构想,成为云南藏区跨越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他主持策划的迪庆香格里拉成为世界级知名品牌;随着飞机场的建成通航,高远贫困的迪庆州从此步入到了新世纪大发展的快车道。
&&&&代表建议遭否决 机场建设成定局
&&&&说起迪庆州修建香格里拉飞机场,真是一个梦想成真的故事。要在迪庆建飞机场,当初只是时任州长格桑顿珠的个人想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国内其他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他预感到迪庆州打开封闭局面是大势所趋,在迪庆修公路、铁路甚至飞机场也是必然。1991年7月,在迪庆州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格桑顿珠以人大代表的名义大胆建议:把建设迪庆飞机场项目纳入州"八五"计划。没想到,这个建议一提出,仿佛平地一声惊雷,顿时会场一片哗然,反对之势强不可挡。而反对的理由,其实只有一句话:"迪庆修飞机场,那是不可能的。"其依据是:"迪庆连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怎么可能修飞机场呢?" 就这样,格桑顿珠"修飞机场的建议"才刚一露头,竟遭快捷斩首。
&&&&格桑顿珠并不甘心,在州长当选任职演说中,他执著而坚决地表达了要在迪庆修建飞机场的强烈愿望。他认为,在迪庆修建飞机场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能的。然而,凭他无论怎么说,当时就是没人相信。他干脆采取持久战,执意搞宣传渗透,逢人就讲飞机场的重要性,有场合就讲修建迪庆飞机场的可能性。很多同志虽然不理解他的倔强,但又抹不开情面,就嘻嘻哈哈随声附和一下。时间长了,有些人听腻烦了,便生出风凉话、嘲讽话来:"昨夜州长又做了个梦。""州长在做白日梦。""州长是在天方夜谭。"等等。当时,格桑顿珠的形象因此在公众的心目中矮了那么一点点,有人居然戏传他是傻瓜州长。尽管如此,格桑顿珠却无法背叛自己的个性,他偏偏就是那种一旦认准理,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人。他用春秋战国时期西门豹治邺说过的一句话"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父老子孙思我言"来宽自己的心,更是坚定自己的信念。
&&&&格桑顿珠的执著、勤苦与踏实,睿智、无畏与无私,慢慢地感动了许多人,凝聚了许多人。有了大家的支持,有了坚强的合力,格桑顿珠干事的底气更足了,干成事的愿望更急切了。1992年7月,格桑顿珠州长和州计委主任李承宗同志去昆明向和志强省长汇报了迪庆州修飞机场的想法。省长听了,一时间感到很突然,但还是鼓励他说:"有思路,有积极性!"并当场表示:"原则赞成,你们先做前期准备工作。"格桑顿珠一听,心花怒放,大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之感。
&&&&1993年1月,云南省计委同意迪庆州做修建飞机场前期工作的批文下来了。格桑顿珠看看大红批文,一直悬着的心算是有了着落,他欣喜若狂,立即部署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可万万没想到,乐极竟然生悲。日,中共云南省委常委会在昆明听取迪庆州委的工作汇报。省委一位主要领导,听见格桑顿珠在工作汇报中说迪庆要修飞机场,立即大声吼起来:"你们迪庆才30万人,建飞机场做什么用?还想骑洋马……" 劈头盖脸地一阵批评,弄得格桑顿珠和迪庆其他参会的同志很是难堪。
&&&&根椐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格桑顿珠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准备以一种更为妥当、更为严肃的方式为迪庆修建飞机场的事做进一步努力。时隔半年后,1995年8月,中共云南省委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经过一番精心准备,格桑顿珠以迪庆代表团的名义,向大会主席团递交了《关于把迪庆民用机场建设列入全省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的建议》,建议中的强烈愿望、迫切要求力透纸背,其决心之坚定、勇气之毅然,让人不得不为之动容。随后,新一届省委领导原则同意迪庆州做修建飞机场的前期工作。
&&&&为了获准修建飞机场,从迪庆到昆明,一路上的重重障碍就已经把人弄得疲备不堪了,而更难的关口却在后面。除取得成都军区、民航西南管理局同意外,批准修建飞机场的国家机关主要是国家计委、民航总局及总参谋部等部门,这还没完,最终如何,得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这些关口不但层次高,程序繁杂,其要求之严,简直让人难以想象。迪庆州委州政府迎难而上,沉着应对,他们作了详细分工,格桑顿珠书记和康仲明州长主要负责高端攻关,具体协调工作交给李承宗打理,并向李承宗下军令状:"修建飞机场的事跑不下来,不准收兵!"
&&&&1996年的整个夏天,李承宗带着几位同志驻扎在北京,马不停踢地不断奔波于国家有关部门。当年5月13日,李鹏总理到云南丽江视察,格桑顿珠得知消息后,连夜组织起草汇报材料,与康仲明等同志风风火火赶赴丽江,特意向李鹏总理汇报工作。当格桑顿珠在总理车上汇报迪庆修建飞机场的重要性时,李鹏总理仔细询问了机场场地、海拔高度、占地面积、跑道长度、资金筹措、建设施工及原材料供给等情况后,恳切地说:"你们修建机场我支持,你们要按程序抓紧做好前期工作。"至此,迪庆修建飞机场的事进入到了中央领导的视线。有了国家总理的支持,格桑顿珠立即带领同志们紧锣密鼓地全面展开了修建飞机场的协调和前期工作。
&&&&1997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时任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格桑顿珠,在全国人大民族委彭建华同志的帮助下,在北京先后拜见了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和全国人大民族委主任委员王朝文和副主任委员伍精华等领导,向他们汇报了迪庆修建飞机场的前期工作情况,希望他们帮助协调。钱正英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先后亲笔写信给国家民航总局领导,请他们支持迪庆修建飞机场。在相关领导的热情帮助下,北京的协调工作取得新进展。
&&&&由于李鹏总理多次耐心倾听格桑顿珠的汇报,格桑顿珠就产生了一个大胆想法,请李鹏总理帮助迪庆做国家计委的工作。日晚,出席全国"两会"的少数民族代表和中央领导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联欢会。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格桑顿珠有幸在联欢会上面见李鹏总理,他以人大代表的名义,将请求协调批准迪庆机场建设项目的信件面呈总理,并向他再次汇报迪庆机场建设的前期工作进展。没想到的是,第三天,李鹏总理就在信件上做出转国家计委的批示:"今年是迪庆建州40周年,请国家计委抓紧按程序办理。"从此,迪庆飞机场建设项目,正式进入国家计委的议事日程。国家计委很快批复了云南省计委关于迪庆修建飞机场的可行性报告。
&&&&同年6月底,格桑顿珠和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文亮、副州长王树芬等同志组成汇报团,到北京汇报迪庆40年州庆的相关工作,其中飞机场建设项目的协调催办是重点。7月3日,他们专程到中南海向国务院秘书二局汇报迪庆飞机场建设项目的最终审批问题,请求尽快给予解决。在7月9日的总理办公会上,迪庆飞机场建设项目最终获得批准。
&&&&8月15日,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行文,正式批准迪庆飞机场建设项目。真可谓皇天不负有心人,迪庆建设飞机场,历经6年多的风雨兼程、忍辱负重,最终迎来灿烂阳光。消息传到迪庆,全州人民欢欣鼓舞。
&&&&迪庆香格里拉飞机场的建成通航,为中外游客飞抵"世外桃源"插上了翅膀。
&&&&精心策划香格里拉 大笔挥就世界品牌
&&&&1996年农历大年初三的夜晚,格桑顿珠冒着大雪到迪庆州宾馆看望一位朋友。在宾馆的走廊里,一位陌生男青年向他迎来,自我介绍说:"我叫孙炯,是云南海外旅行社的导游,我初次来迪庆旅游考察,听说你是一位平易近人、通情达理的书记,我有个设想要跟您聊聊,你看行吗?"
&&&&在宾馆二楼一个房间里,孙炯向格桑顿珠谈起了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里对中国西部藏区香格里拉的描绘,认为书里描写的香格里拉与迪庆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有着惊人的相似,而且迪庆正好是在中国西部藏区。他说,现在新加坡和许多西方国家人士对《消失的地平线》里的香格里拉充满神往,一些专家学者不惧万水千山,跋山涉水到处寻找"香格里拉",世人对"香格里拉"如此感性趣,这是发展旅游业的难得机遇,建议将"香格里拉"策划在迪庆,并着手开发。
&&&&格桑顿珠后来回忆说,听完孙炯的讲述和建议十分欣喜,但他强压住心中的激动,对面前这位叫孙炯的年轻人说:"今天太晚了,请你明天一早去我家喝茶,我们慢慢谈。"
&&&&那天晚上,格桑顿珠彻夜难眠。在州长、州委书记的位置上,他一直在思谋如何加快迪庆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改变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他提出的"基础先行,调整结构,提高效益,协调发展"的迪庆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把迪庆建成全国最好藏区之一"的目标以及"知名度就是生产力"的论断,已得到云南省时任省长和志强等领导的首肯。夜静思,格桑顿珠悠然想起藏民族历史文化中有关"香巴拉"的传说,又意识到迪庆州首任州长松谋活佛当年为迪庆建州时取的州名"迪庆"(意为"如意宝地"),竟与"世外桃源"的"香格里拉"不谋而合。他预感到,一个与"把迪庆建成全国最好藏区之一"宏伟目标相映照的盛大伟业正在孕育。--迪庆就要腾飞了,香格里拉恰好为古老的迪庆插上一双坚强而又美丽的翅膀。
&&&&翌日清晨,格桑顿珠派驾驶员余志光把孙炯接到家中。窗外瑞雪纷飞,屋里热气腾腾。大幅面的滇西北地图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的壮阔景观脉络清晰。交谈中,格桑顿珠得知,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讲述的是几位西方国家外交官,因飞机被劫持,被迫降临在喜马拉雅山脉以东的雪山峡谷中。他们竟意外地发现了一个鲜花盛开、风光壮美,当地人称之为"香格里拉"的藏族村落,顿然耳目一新。这里各种文化、多种宗教共生共存,四处遍布着佛教寺院,兼以清真寺、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和金字塔般的雪峰,还有草原、森林、江河等等,人与自然和谐相依,相映成趣;人们奉行适度的原则,过着一种祥和、安宁、与世无争的生活。这本小说畅销后,书中的香格里拉景象成了西方人的《桃花源记》。《不列颠文学家辞典》在评述《消失的地平线》时称:它的功绩在于为英语词汇创造了"世外桃源"一词 --香格里拉。从此,"香格里拉"就成了"香巴拉"、"伊甸园"、"世外桃源"、"乌托邦"的代名词,成为世界各国的理想主义者魂牵梦绕的人间天堂和生活美境。
&&&&一番交谈与探讨后,格桑顿珠说:"无论结果如何,我们将竭尽全力打造香格里拉品牌,这有可能成为提高迪庆州知名度、打开迪庆通向世界之门、建成全国最好藏区的一把金钥匙。" 就这样,一名年轻导游的设想,与一位地方领导渴求发展的灵感结合在了一起。
&&&&1996年4月,由新加坡报业集团、新加坡国家电视台和旅游界人士组成的"新加坡寻访香格里拉采访团"一行12人,应邀抵达迪庆中甸,对迪庆香格里拉进行初访与考察。中共迪庆州委书记格桑顿珠,向客人详细介绍了迪庆州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探寻香格里拉的进展情况以及当地的各种独特优势,中共中甸县委书记齐扎拉作了补充介绍。几天的寻访、考察见闻,以及客人对迪庆丰富自然资源与壮丽人文景观的由衷赞美,很快就跃上了新加坡各家主流媒体的黄金时段和抢眼版面,立即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隐藏在中国云南藏区的迪庆香格里拉渐渐向世人掀起了她迷人的面纱。
&&&&同年7月,应新加坡曾氏旅游集团的邀请,格桑顿珠率领以孙炯和州歌舞团4位演员为成员的香格里拉考察团,前往新加坡参加秋季国际旅游博览会。在这次有16个国家40个团队参加的旅游博览盛会上,香格里拉参展团首次亮相国际舞台,他们以浓烈的香格里拉气息和迷人的原生态风采,吸引住了会场内外热切的目光;迪庆风光图片展、藏族歌舞表演、迪庆高原土特产和工艺品展,把博览盛会一次次推向高潮。新加坡以及众多的参展国媒体,对香格里拉团的参展活动作了大量而生动的报道。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公使聂海清会见格桑顿珠时,高度评价云南迪庆的这次参展活动:"现在新加坡人人都在议论,在中国云南发现了香格里拉。宣传推荐活动圆满成功。"
&&&&从新加坡回到昆明的当天,格桑顿珠立即前往云南省政府,向主管云南旅游工作的副省长牛绍尧,汇报了香格里拉在新加坡的强烈反响,开发迪庆香格里拉的工作思路和前期工作情况以及具体要求。牛绍尧当即拍板:由云南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牵头,迪庆州、省旅游局等有关部门参加,组建由牛绍尧任总顾问,省政府研究中心副主任车志敏任组长,格桑顿珠书记和省旅游局局长刘平任副组长的"云南迪庆香格里拉旅游开发工程课题组"。1996年10月,由云南省政府组织的香格里拉考察论证活动正式启动,政府研究中心财贸处李伯敬处长率专家学者到迪庆,从文学、民族学、宗教学、语言学、地理学、藏学等诸多学科入手,进行大规模的考察、研究与论证。
&&&&一年后的日下午3时,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建州40周年庆祝大会上,云南省副省长戴光禄代表云南省人民政府向世人郑重宣布:"举世闻名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迪庆"。
&&&&当天夜里,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伦敦快讯节目中向全世界广播了这一消息。紧跟着,国内外各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在中国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发现了香格里拉。
&&&&这当儿,四川甘孜州等毗邻的省内外个别地区,对"香格里拉"在云南迪庆的消息提出异议。对此,当年11月,格桑顿珠带领由36人组成的考察团,前往全国藏区学习取经,他们从中甸出发,经西藏到青海,至甘肃抵四川,历时1个多月,行程2万多公里,沿途大力宣传迪庆香格里拉,极力争取各藏区的支持,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格桑顿珠等同志百折不挠地奔走中,在国家和云南省的大力支持下,迪庆香格里拉飞机场于1999年5月建成并正式通航。这一年,迪庆州接待海内外游客突破100多万人次。迪庆一跃而起飞向世界。
&&&&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迪庆州府所在地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香格里拉真正成为了享誉世界的知名品牌。国家民政部的一位官员就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发表评论时说,迪庆拥有"香格里拉"这一世界品牌,其价值不可估量。
&&&&站在新的起点,回望奋进的历程,迪庆人民感慨万千。想当初,在1991年7月迪庆州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格桑顿珠关于修建迪庆飞机场的建议被多数人否决,守旧的思想,传统的观念,当时成为迪庆州改革开放、发展稳定的瓶颈。而格桑顿珠和州委州政府领导,却始终以滴水穿石般的精神和意志,带领全州人民奋力冲破思想桎梏,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开辟了全新的香格里拉天地。
&&&&长期以来,由于受"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边防"等的影响,再加之藏区民族、宗教等情况特殊,人们形成了一种"不怕迪庆不发展,就怕迪庆不稳定"的思维定式,大家在工作中放不开手脚,思想上因循守旧,习惯于"等、靠、要"。改革开放之初,这里人才留不住,招商招不来,引资引不进,靠天吃饭不饱肚,依赖补助度寒日,处于愁云黯淡万里凝。痛定思痛,格桑顿珠深深地意识到:要改变迪庆,关键是要改变迪庆人的传统观念,激发大家用积极的理念,发展的思想,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园。通过深入广泛地调查研究和不断学习思索,他逐步形成了"吃透上情,即吃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吃透下情,即深入实际,体察民情,发现问题"的"吃透两头"认识观,并以此引领迪庆的发展思路。州委、州政府领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动员和组织党员干部学习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为契机,在全州开展了一场激烈空前的深化州情认识大讨论。大家在讨论中看准了迪庆的优势和困境,逐步统一了"以发展求稳定,以稳定促发展"的指导思想,树立了改革发展的信心。同年6月,借五凤山端午节赛马会,格桑顿珠组织新闻发布,首次向社会宣布了"基础先行,调整结构,提高效益,协调发展"的迪庆经济社会"十六字"发展思路。随着全州干部群众对"十六字"发展思路的共识,格桑顿珠又顺势而发,提出了"下跑基层,了解社情民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迪庆发展思路,解决实际困难,增强大家的发展信心;上跑昆明、北京,向上级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汇报州情和改革发展思路,争取支持和帮助"的"双向跑步"措施,并要求"八五"跑通昆明,"九五"跑通北京,责任落实到各委办局主要负责人。迪庆州各级党政领导在"吃透两头"的发展观引导下,坚持"十六字"发展思路,以"双向跑步"为发展措施,以"把迪庆建设成为全国最好的藏区之一"为目标,团结带领干部群众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使香格里拉机场、螺丝湾电站、中维公路、松园经济开发区、藏文中学、康巴商城、草场基地建设等近100个大小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得以开工建设、投入使用直至发挥效能。实践极大地促进了迪庆人民的思想大解放,推动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从1993年12月省政府迪庆办公会到1997年迪庆建州40周年,该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8亿元,相当于前36年总和的4倍。"八五"期间,迪庆州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递增14.3%,"九五"前两年,又以年均16%的速度增长,为迪庆人民向最好藏区的目标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大代表为人民 建言献策促发展
&&&&1998年初,格桑顿珠任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一干就是10年。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他团结和依靠省民委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职工,勤于学习,深入实际,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开创云南民族工作新局面,在全国率先实施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率先推行边境等地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率先制定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措施,率先出台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办法,率先制定并实现25个少数民族在省直部门都有一名厅级干部的目标,等等,在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振兴民族教育,繁荣民族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和新突破。10年来,全省没有发生过因民族问题引发的重大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云南民族工作的许多经验在全国交流推广,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及其有关部门的肯定,有的已被吸收到中央的文件中。
&&&&在省民委工作期间,格桑顿珠当选为云南省九届人大代表和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他以人大代表的身份,积极发挥"官(政府官员)代(人大代表)合一"的优势,加强对云南民族自治地方、边境地区、散居民族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调研,摸清实际情况,研究具体问题,创新工作思路,当好省委省政府的参谋,为制定民族政策、推进民族工作提出科学化合理化建议。通过对金平县者米乡拉祜族(苦聪人)地区的调研和有效实施"155"扶持规划,探索总结出"一族一策、一山一策、一族几策"的扶持少数民族发展的经验。由于格桑顿珠等人大代表多次在省和全国人代会上提出建议,云南省于2002年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扶持7个(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怒族、阿昌族、普米族、布朗族)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特殊政策和"四通五有三达到"目标。
&&&&据统计,到2006年底,国家投入到云南人口较少民族聚居乡村的专项资金达4.64亿元,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基诺族基本实现了整体脱贫,人口最少的独龙族已告别了不通电话、不通公路的历史。2006年,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175个行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6元,最高的达到3000多元。
&&&&格桑顿珠当选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充分发挥全国人大代表的特殊作用,广泛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境民族村寨开展调查研究,努力为边境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建言献策。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他先后提出了《关于继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的建议》、《关于特殊扶持云南7个人口较少民族脱贫发展的建议》、《关于对边境民族地区制定特殊扶持政策的建议》、《关于对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22个少数民族采取特殊扶持政策的建议》、《关于把兴边富民行动作为"十一五"发展战略重点之一的建议》、《关于对全国人口较少民族采取特殊政策措施的建议》、《关于制定国家"十一五"兴边富民行动规划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大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建议》、《要求国务院出台兴边富民行动若干政策的建议》等22件建议,其中关于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和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方面的建议就达11件。他连续五年持之以恒地提出的《关于制定国家"十一五"兴边富民行动规划的建议》和《关于进一步加大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建议》,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代表的附议,成为云南代表团的集体建议,为国务院制定《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年--2010年)》、《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规划》及其实施提供了有益的思路,有力地促进了云南边境地区的繁荣稳定和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
&&&&在全国人大代表格桑顿珠等同志的积极努力下,2005年12月,云南省民委与上海市民宗委签订对口帮扶德昂族的协议:"十一五"期间,上海市民宗委援助2500万元资金,跨地区帮扶云南德宏州三台山乡和九保乡等德昂族地区。通过四年的热心帮扶,当地有的村民小组已整体脱贫,部分德昂族村民搬进了整洁亮丽的砖木结构新楼房,宽阔的石板路连接到各家各户,电线、自来水管直接入室;家家户户用沼气烧水煮饭,既解决了能源问题,又保住了青山绿水,村民与自然和谐相处亲密相依。三台山乡的德昂族群众为表达对上海人民的感激,把对口帮扶建成的道路称为"上海路",把搬迁的新村取名为"上帮村"、"沪东娜"等。 ()
更多相关的新闻
 |  | 
 |  | 迪庆州副州长杨敏车祸中遇难
迪庆州副州长杨敏车祸中遇难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元/月)&&娱乐版发送CCYL到元/月)
&&&&昨日中午12点半,迪庆藏族自治州副州长杨敏同志所乘汽车在香格里拉县发生翻车,虽经全力抢救,但最终还是没能挽回杨敏的生命。&&&&昨日下午,本报接到几个读者打来的热线电话,报料人在电话中报料,迪庆州副州长杨敏在昨日的一场车祸中遇难。记者多方了解情况后,最终证实了杨敏同志不幸遇难的消息。&&&&据了解,当天上午,杨敏还在香格里拉县城主持了穿城赛跑活动,随后,带领客商前往距离县城18公里的香格里拉滑雪场。在从滑雪场返回县城途中,杨敏所乘的汽车在据县城1.5公里的地方发生翻车事故。香格里拉昨日并未降雪,而路面也没有结冰,至于什么原因让车辆发生翻车的,现在尚不清楚。但据目击者称,当时,车子剧烈地抖动了两下。当时坐在车中的除了杨敏外还有3人也在事故中受伤。&&&&新闻链接&&&&杨敏,昆明大学旅游系原主任、教授,民进昆大支部主任。在去年6月省委组织部组织的公开选拔副厅级妇女、党外领导干部考试中名列前茅,脱颖而出。经过省委组织部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程序考核、考查、公示,最终由上级组织决定,调迪庆州工作。经迪庆州人大正式任命,杨敏就任副州长。&&&&&&&&&&&&(春城晚报)
云南日报网 云ICP备020002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 &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当前位置:-->-->正文
迪庆副州长张志军:生态是迪庆的生命线
11:23:23 星期五 &来源:云南网 &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元/月) 娱乐版发送CCYL到元/月)
云南网讯(记者 王琳 李晓燕)8月2日,“美丽云南 绿色家园”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新闻发布会“和谐迪庆”专场发布会在昆明举行。迪庆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张志军在回答记者“如何处理好资源开发与保护生态的矛盾”时说,生态是迪庆州的生命线,保护生态就是保护迪庆的生产力,发展生态就是发展迪庆的生产力,保护生态就是保护迪庆子孙的幸福,就是维护迪庆的长治久安。
“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迪庆的生态是脆弱的,破坏容易保护难。”张志军说,大自然的眷顾和祖辈的呵护,赋予了迪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此,现在和将来,为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迪庆州将着重做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始终突出发展生态经济;二是始终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三是始终突出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
相关背景资料:
美丽云南,天蓝水碧;美丽云南,草木长青。从7月15日起,我省以“美丽”的名义连续召开新闻发布会,全省16个州市将分别介绍各自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采取的有力措施和取得的显著成效,客观地反映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责任编辑:
使用()可获得本页面链接地址
版权声明: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授权云南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0报4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云南网”或“来源:云南网-云南””。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迪庆州旅游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