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四会地图有多少人知道四会这个名字?

四会,一个以去声结尾的地名,听起来并不怎么响亮;然而,一旦身临其境,你会由衷地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修养的城市,她底蕴丰厚而十分内敛,金玉其中而不事张扬。始建于秦代的四会,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岭南最古老的县份之一, 据说因县境为四水会流之地,故名“四会”。四会是中国著名的“柑桔之乡”和“玉器之乡”。如果说四会的地缘与名字只是一种象征,那么,四会的历史文化则给了这种象征最有力的注解,《广东地名故事肇庆篇》将与大家共赏其中之魅力。古邑四会,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名胜古迹众多。扶卢山六祖庵遗址、唐代贞仙祠、宋代宝林寺、莲花寺以及无笃石螺和煎焦鲫鱼等古老而美丽的民间传说。“借他山宝石攻玉,从本土雕琢成器”。相比中华悠久的玉器历史文化,始于清末民初的四会玉器加工史并不长,但如今,玉已经成为了四会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玉文化,也深深融入了他们的血液。四会有一个远近闻名、被誉为“中国古法造纸第一村”的邓村,至今,村民依然沿用着2000多年前蔡伦发明的造纸方法,经过浸、斩、干打、湿打、抄纸、松纸等工序去做一张张纸,其原始古朴的工艺保存了古代造纸术的精髓。四会是田园阡陌,稻浪桔香、青山绿水,风光旖旎的佛天福地。惠能在四会的十六年中,隐身于猎户之中,历经身心磨练, 他历经苦难的塑造与大自然的启发,他具备了从生活中领悟的禅机,由自然现象契入宇宙真理的基础。得法开悟,大开宗门,最终成为一代宗师。广州地铁电视今日将播出《广东地名故事肇庆篇》之四会,敬请留意!新华影视(xhysyszx)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12月24日下午,由广东省卫生卫计委主办,我中心承办,南方日报社、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新闻网协办的“广东名医大讲堂”启动仪式在广州华泰宾馆举行。由广东省卫生卫计委主办,我中心承办,南方日报社、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新闻网协办的“广东名医大讲堂”启动仪式在广州华泰宾馆举行。平远县客家文化厚重,自然风物宜人,旅游资源丰富,这里有静卧万年的南台大佛,有深邃俊拔的神奇五指,有让人心旌摇曳的烟雨松溪,有神秘令人心动的别具洞天,千百年来陶醉无数文人墨客。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复杂斑斓的地貌,赋予了众多的神奇传说,而它的名字又与“舜帝南巡奏韶乐”相连,她就是粤北古邑——乐昌。位于饶平县三饶镇南联村的道韵楼,建于1587年,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这一独特的古民居,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大的客家土楼,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民族建筑之花、潮汕文化遗产中一朵瑰丽的奇葩。潮州文化上继周孔古礼,下衍唐宋遗风;臻于明清,发于近代。潮州地处东南一隅,自东晋设为郡治,得名于“潮水往复”之意,我中心《广东地名故事》摄制组一行走进潮州市,进行《广东地名故事·潮州篇》之潮州的前期拍摄,节目将向观众展示该市独有地名魅力绥水东去,川流不息,滋养了两岸绵延的竹林,传唱着革命烈士的英勇故事,留下竹影中一片安宁祥和的土地——广 宁。蜿蜒美丽的西江之水, 孕育着人杰地灵的优厚潜质,延播着古今文明的璀璨风采。地处西江岸边,的高要,古为百越之地,因境内羚羊峡有居高扼要之势而得名,广州地铁电视今日将播出《广东地名故事肇庆篇》之高要。四会,一个以去声结尾的地名,听起来并不怎么响亮;然而,一旦身临其境,你会由衷地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修养的城市,她底蕴丰厚而十分内敛,金玉其中而不事张扬。广州地铁电视今日将播出《广东地名故事肇庆篇》之四会,敬请留意!坐拥山水的肇庆拥有“山、湖、城、江”得天独厚的城市格局,北枕北岭、南临西江、中拥星湖,把整座城市包围在青山绿水之中,走到哪里都是绿色,走到哪里都能感悟自然。广州地铁电视今日播出《广东地名故事肇庆篇》之岭南名郡,敬请留意!为展现阳江海陵独特的海洋文化和乡土文化魅力,10月22日至29日,我中心《广东地名故事》摄制组走进阳江海陵,对该区历史沿革、文化传承、人文环境等内容进行为期七天的取景拍摄。坦洲之名,源于明末清初,坦洲山周围淤积成滩,当地人称滩为“坦”,称水中陆地为“洲”,故名坦洲。因沙田地区河网密布,坦洲镇农渔物产丰富,素有“金斗湾”美誉。广州地铁电视今日将播出《广东地名故事中山篇》之山水悠城,敬请留意!这里既有神龙护湾、佛祖卧眠的浪漫传说,也有丫髻山、铁炉山的山峰奇景,还有禾虫、神湾菠萝、神湾火龙果等让人食指大动的特色美食……广州地铁电视今日将播出《广东地名故事中山篇》之神州蓝湾,敬请留意!三江汇聚花果山山灵水秀,角力传扬麒麟舞舞动歌欢,字里行间描绘了一幅诗意的新三角图景,广州地铁电视今日为您解读《广东地名故事》中山三角镇,敬请留意!南朗人材辈出,这里曾走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革命英雄;这里古朴安静,明清以来的古庙祠堂比比皆是,宛如一幅珍藏在现代都市里,永不褪色的老照片。《广东地名故事韶关篇》之仁化今日开拍9月16日,我中心广东地名故事摄制组前往韶关南雄,广东地名故事韶关篇之南雄正式拉开拍摄,摄制组将对南雄自然山水、风土民情、历史建筑等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项目和人物进行深入采访。``````广东卫视第三期播出广东地名故事梅州篇,包括客都梅州、梅州源起、梅城毓秀、长寿蕉岭、人文大埔、石匠之乡五华六集。宝山含笑,鉴水欢歌。《广东地名故事》今日讲述化州传奇(下)。五百年的滔滔潮水带着它的历史底蕴奔腾而过,见证了这方水土沧波跌宕的岁月沧桑和血脉传承的人文底蕴。《广东地名故事》今日带你走进揭阳惠来县,为你揭晓惠来鲜为人知的地名故事。砲台人说起砲台,满怀激情与骄傲。桃山驿、苏六娘、关爷宫、吴氏家庙、京北古渡,无不蕴藏着一个个精彩的乡愁故事。徜徉于长美古村,仿佛置身于中国宋元以来的历史长卷,遗落在与世相忘的静寂里,体验最原汁原味的岭南民风……《广东地名故事》今日将带你走进揭阳长美村,为你解读长美古村地名来历。揭东,这个养育出一代贤相的地方,究竟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广东地名故事》带你探寻新区古域——揭阳揭东区。一段尘封的历史, 一段过往的故事,仿佛一切就在眼前,久久地未曾忘却。
《广东地名故事——国泰靖海》今日将追寻惠来靖海历史地名记忆。观音卧山岗,潖江穿大地。
佛冈,镶嵌在广州后花园的一颗明珠。
《广东地名故事》今日讲述清远篇之佛冈。时光流逝,岁月蹉跎,掩盖不了化州石龙古城文化的深邃与浩瀚,《广东地名故事》今日讲述化州传奇(上)。城因水而钟灵毓秀,水因城而厚积人文,揭阳榕城,有着“水上莲花”的水乡特色和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广东地名故事今日讲述千年榕影——揭阳榕城区!莲花山脉,层峦叠嶂,郁郁葱葱,绵延百里;揭岭千仞,绝顶泉涌,飞流直下,鸣音万古。在倚山临海的粤东这片5000行走在拥挤的车水马龙间,远离了自然的风光美景,沉醉于青山绿水的惬意。《广东地名故事》今日将带大家走进五华,领略古邑风情,一起去探寻石匠之乡五华的前世今生。千年古邑大埔县,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承载和延续着来自中原的远古文明。《广东地名故事》今日讲述人文大埔。一个山区小县,一座客都小城;古老与现代相随,绿色与文明相伴;蕉岭人打造了一个绿色神奇。《广东地名故事》今日将为你讲述“世界长寿乡” 蕉岭,敬请收看!梅城,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她是世界客都的政治文化经济“大本营”,《广东地名故事》今日寻找“老梅城”,再现“梅城的风雨变迁”,“嘉应”一词早已烙在梅州客家人心中,成为联络海内外客家人的重要纽带。不过,在地方文献中,嘉应州得名的原因至今麻石铺路,红石砌墙……这里活脱脱就是一个典型岭南地区古村落的样本。广州地铁电视今日《广东地名故事》带你探访东莞石排明清古村——塘尾村,敬请留意!广东现存的活牛交易市场中当下谁最火?地处东莞市横沥镇的牛墟肯定算一个。广州地铁电视今日为您解读这个延续了500多年香火的古老牛墟——横沥镇 。塘厦镇位于东莞市东南部,地处广州—深圳—香港经济大走廊的黄金地段和“莞深港1小时生活圈”的核心地带,是东莞东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坐拥世界第一大球会——观澜湖高尔夫球会,这里就是世界高尔夫名镇这是一座古老的城镇,古往今来,一直为交通要塞和商家云集之地,这是一个河网之中的沙洲,百舸争流中高塔镇立,独树鳌头,东江绿水流经这片沃土,这里便是东莞万江。广州地铁电视今日讲述《广东地名故事》东莞篇之榴花留芳这里人杰地灵,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摇篮之一;禅宗“六祖”慧能弘扬佛法36年,这里是“马坝人”故乡,也是石峡文化发源地。《广东地名故事》——风采韶关(上)广东卫视正在讲述。大型电视系列专题片《广东地名故事》将于8月10号起登录广东卫视,宣扬广东博大精深的地名历史与文化,是首部全面反映南粤广东地名文化变迁的专题片。这是一处在地图上遍寻不着的地方,隶属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建于南宋初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广州地铁电视今日寻访当今古老村落——南社村古建筑群。广东卫视今日播出《广东地名故事》世界客都——梅州,为你讲述“客从何来”!《广东地名故事·韶关篇》的制作推出,将全面宣传、推介和展示韶关地域风貌、人文环境,向海内外提供更广阔的视角,展现韶关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向外界展现一个神秘、多彩千姿的韶关。xhysyszx广东新华影视文化艺术中心是登记注册在广东省民政厅的独立法人单位,中心法人代表拥有广东中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广州贝旺斯商贸有限公司,以此来支持中心的服务。热门文章最新文章xhysyszx广东新华影视文化艺术中心是登记注册在广东省民政厅的独立法人单位,中心法人代表拥有广东中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广州贝旺斯商贸有限公司,以此来支持中心的服务。广东省四会市马田市场,潘向明,谁人知道,电话号码?_百度知道
广东省四会市马田市场,潘向明,谁人知道,电话号码?
好多年同学,冇见,相罗距电话号码,聚一聚,多谢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30(财富值+经验值)  第一次听到“四会”这个名字的时候我还在海南,当时我的铁哥们排浦阿光出来打工之后娶了一个贤惠的四会老婆;而第一次来到四会则是我到广东两年多后的2009年12月份,那时我刚进入现在的公司才个把月。随后,由于工作的关系时常进出四会,但每次都匆匆忙忙,一直没有闲情好好的领略这个著名的玉器之乡。  据史料记载,“四会”的名字是取“绥江、西江、北江、龙江”四水相汇之意,始建于秦代,建制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4年,是岭南最早的建制县之一。由秦至今的两千多年中,虽然星移斗转,山河巨变,但四会这个名称始终沿用不改。或许,也只有“四会”这个名字才最适合这片神奇的土地吧!  随着到四会的次数多了,我才知道,四会竟然还是“东方三圣人”之一六祖慧能的成佛之地(其他代表东方思想的两位先哲是孔子和老子)。咋一说起六祖慧能,可能有的读者还不怎么清楚,但一提起那条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以及“色即是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等论述,我想各位看官多多少少也能想起点什么了吧。  而我对佛教的兴趣不是很大,但说句不是托大的实话: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了六祖慧能的学说。呵呵,各位看官莫笑,我想你们当年跟我也一样,只是你们一下子想不起来了。记得小时候看完《少林寺》这本电影后,小伙伴之间的打闹除了那层出不穷匪夷所思的招式(功夫)之外,那句著名的台词“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也常常挂在嘴边,几乎贯穿了我整个童年。而“佛祖心中留”其实就是六祖慧能很重要的思想,按照他的表述,就是说“即心即佛,人人有佛心,人人有佛性,人人可以成佛”。  虽然到四会的次数已经不少,但能亲自去六祖的遗迹观赏还是最近的事。4月18日,集团下属的四会公司要到贞山宾馆参加一个行业展会,需要我提供协助。我知道,贞山宾馆所处的贞山是一个旅游景区,更重要的是著名的六祖寺也座落在贞山脚下,并且离贞山宾馆不远,仅一公里左右的路程,于是完成夙愿的机会就这样来了。在展会的空隙,偷偷叫上司机谭师傅我们两个人就开着商务别克往附近的六祖惠能寺赶去。  熟悉佛教的人都知道,六祖慧能在广东有三大祖庭,那就是其出生并圆寂的新兴国恩寺、开坛剃度受戒的广州光孝寺和终身栖身说法的曲江曹溪南华寺。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四会还有一座与六祖密切相关的寺庙——那就是:六祖寺!佛学经典《六祖坛经》记载: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于黄梅东山禅寺五祖弘忍大师处得法并受衣钵后,遵从五祖“逢怀则止,遇会则藏”授记,“乃于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十五年的经历,《六祖坛经》寥寥数语,却道出慧能与藏身地村民讲经论禅、共同生活的概貌。而正是这十五年,终于孕育升华了慧能那石破天惊的“顿悟成佛”学说。  很快,六祖慧能寺就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建筑群颇具气势。经过游览,我才知道,现在的六祖寺是1997年动工兴建的,而六祖寺的遭遇跟六祖惠能本人的遭遇竟然惊人的相似。六祖寺所处的贞山高649米,据说是因唐代方氏贞女在此升仙而得名。贞山林木葱茏,谷幽水清,怪石嶙峋,景色诱人。每当雨过天睛,云蒸霞蔚,犹如仙景,早在明朝就赢得了“贞山雨霁”的雅称。在我们布展和参展的那两天,贞山地区时常下点小雨,烟雾缭绕的,确实有点仙景的样子,但一点也不凉爽,反而闷热得让人发狂,尤其是额头上那些滔滔不绝的汗珠,总会让我时不时的回想起曾去过的“火炉”武汉。倒是六祖寺,却是一座崭新而又庄严的佛教寺院,充满了勃勃生机。一般人到此礼拜,仅睹寺容寺貌,是很难想到它竟有着13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当年慧能隐居在四会的扶卢山,混迹在猎人队伍中生活达十五年之久。期间,他常常向村民传授禅法,与当地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传说,四会阮公圣佛阮子郁,就曾得到六祖惠能的点化,最后终于得道成佛。乡人为纪念六祖,在慧能曾经隐居的扶卢山上建了一座六祖庵,供人祭祀供养。据说,那座扶卢山的得名,也是为了纪念六祖,因为六祖俗姓卢,所谓“扶卢”,即是“匡扶卢氏”之意。  六祖寺始建于唐代,初名六祖庵。根据乾隆《怀集县志》、同治《怀集县志》等地方志记载,建庵时间在唐长庆年间(821-824年)。庵最初建在扶卢山上,但具体位置、规模大小,史无明载。但既然名为庵,其规模应该不会很大。由唐至清前期,这座寺庵的历史沿革如何,文献阙如,难以稽考。《四会县志》记载:“庵久废,又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迁现址重建改名六祖寺。”卢应中所撰《重修六祖寺记》说到:“今其古庵漫灭荒芜,若有若无。”由此可知,到清代中叶,六祖庵已十分荒凉,但遗迹尚存。由唐长庆年间到清嘉庆十四年,经过了近千年的岁月,既然能够保存遗迹,期间应该有过修缮。而清嘉庆十四年的修建,则是易地重建。考虑到原址地方狭隘,难以扩大规模,而且庵在山上,也不方便乡民祭拜,遂迁址重建山下(今清塘镇营脚边小学旁)。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动工兴建,历时三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竣工落成。  易地重建后,寺名改称六祖寺。规模较前大为扩展,当时建筑面积有600多平方米,灰沙春墙杉木瓦结构。整体为中轴线平面布局,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有山门、前殿、后殿,左右两侧辅以厢房、廊庑和小巷。与六祖寺相邻的山间,还有“六祖池”、“佛堂顶”、“仙人路”、“烂布衣”等与六祖当年行迹有关的地名和山名。寺前的小山和小村也因此而得名为寺前山和寺前村。重建后的六祖寺,吸引了众多善男信女前来参拜,香火日盛。逢年过节,更是香客如鲫。到了清末,两广总督张之洞提出“庙产兴学”,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又多次重复这一主张,使佛寺发展受到重大冲击,许多寺庙被占用。六祖寺也难逃此劫,先后被用作粮食仓库和小学课堂,僧人被挤走。因无人管理,再加上年久失修,寺庙越来越破败。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宗教被当作封建迷信被打倒,寺内文物、法器、佛像等也被当作“四旧”砸烂、烧毁。六祖寺经过这一连串的灾难后,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只剩下前殿和后殿还有比较完整的结构,其余配殿、廊庑均已成了颓垣断壁。直到1995年底,政府才同意并决定重修六祖寺。但鉴于六祖寺旧址周围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寺庙后山丘已建起了小学校,周围空地亦已改作他用,如果在旧址重修,六祖寺的发展必定受到严重制约,于是决定移地重修。  新六祖寺于1997年3月在贞山风景区内奠基重修,历时四载而成。重修落成的六祖寺坐西北向东南,四面群山环抱,寺前溪水清澈,林木苍翠,灵秀幽静,置身其中,如入圣境。寺庙占地面积近6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建有牌坊、风雨桥、放生池、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六祖殿、藏经阁、钟楼、鼓楼、功德堂、永思堂、观音堂、罗汉堂。各殿堂供奉诸佛菩萨金身,六祖真身塑像端座六祖殿内。此外还建有斋堂、方丈室、僧人宿舍以及广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至此,一波三折的六祖寺终于重现在世人面前,那久违了的晨钟暮鼓也再次响起,那佛境的肃穆庄严气氛,又开始荡涤世俗的尘嚣和烦恼。  而在这之前,我也曾有机会去游览六祖的三大祖庭之一:国恩寺。那是在2011年的时候,有一天我跟粤西的销售人员到云浮新兴六祖的出生地六祖镇去拜访客户,六祖惠能的旧居和园寂之所国恩寺就在附近,但由于临时有事需要赶往茂名所以就没去成,为此我一直遗憾至今。国恩寺是惠能为报父母养育之恩,于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建,名“报恩寺”。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下诏赐名为“国恩寺”(今门额上书“敕赐国恩寺”)。此寺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既是六祖肉身菩萨的故居,又是六祖弘法、示寂以及辑录六祖“法宝坛经”的圣地。  在中国佛教史,六祖慧能无疑是影响最大而又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位高僧。毛泽东曾称赞说:岭南出了两位伟人,一位是六祖,一位是孙中山先生。并称《六祖坛经》是“劳动人民的佛经”,称慧能大师是“真正的中国佛教始祖”。可以说,六祖慧能是将中国儒家思想与外来佛教融会贯通的第一人。然而,就是这个以禅界巅峰的修悟震惊四座,从而成为中华禅宗第六代宗师的得道高僧,也曾经历了十五载的逃亡岁月。  根据《六祖坛经》记载,慧能,本姓卢,广东新州(今广东新兴)人氏,父亲早逝,家境贫寒。22岁之前,慧能一直以砍柴为生。一直到某一天,他在集市上听到有人诵读《金刚经》,心性大开,动了到湖北黄梅东禅寺拜弘忍大师为师的念头。心动不如行动,慧能回家安顿好了老母,即刻启程上路。走了一个多月终于来到了东禅寺,气喘吁吁地向弘忍大师讲明自己的来意:“不求别的,只求作佛!”  弘忍大师知道他来自荒蛮的岭南之地,故意“难为”他:“你是岭南人,那里都是没有开化的南蛮。蛮子也能成佛吗?”慧能却不甘示弱:“人虽有南北东西地域的差别,但佛的本性却不会因人而异啊!”弘忍大师识得慧能有慧根,决定收留他。不过,弘忍大师并没有让慧能成为自己的入室弟子,而是命他去做劈柴、挑水、舂米等杂役。  也许刚开始,弘忍大师就认定慧能有很好的资质,但是因为他并非嫡系,所以恐他遭人排挤,因此故意的“冷落”是对慧能的保护。有一天,弘忍大师意识到该是为自己选立法嗣的时候了。他召集众徒,命他们将体悟到的般若智慧用一首偈子表达出来。  在当时弘忍大师的众多弟子中,公认为资历最高、学问最精的是神秀。神秀也确实不负众望,三更半夜时分,神秀秉烛在寺庙的南廊墙壁上写下他的作品:“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第二天,弘忍大师早早地起床了。一推开门就瞥见了贴在墙上的偈子,他走上前去,仔细端详片刻,然后微微摇摇头。  慧能一直在后房做杂役,过了好几天,他偶然听到有小师兄边走边吟诵神秀的偈子,才得知弘忍命人做偈传位的事情。他心里也默默地想好一条偈子,因为不认得字,所以请小师兄代为写在神秀的偈子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的偈子被弘忍大师看到,他心中暗暗吃惊,但表面仍然佯装平静。对于自己身后传法之事,终于有了决定。  隔日夜里,弘忍大师避开众弟子耳目,将慧能叫到自己的禅房,将达摩始祖的袈裟和圣钵郑重交与慧能。弘忍大师料到,他将衣钵传与这个甚至还没有办过正式出家手续的慧能,一定会引来一番血雨腥风的争夺,于是他命慧能赶紧离开黄梅,以防不测。  而接受五祖衣钵之后,慧能一路“发向南”,越大庾岭,度梅关,两个月之后,来到曹溪宝林寺(今韶关南华寺)。没过多久,神秀的手下追将上来,在熊熊大火中,慧能因为躲在寺后的一块大石头缝隙中才幸免于难。为了不连累寺内僧人,慧能只能离开曹溪,继续南奔。  离开宝林寺之后的慧能如同泥牛入海,觊觎他手中五祖衣钵的追兵,再也无法寻找到他的身影了。  唐代王维于《六祖能禅师碑铭并序中》说,慧能在那之后“怀宝迷邦,销声异域”;柳宗元作大鉴禅师碑时也曾提及此事,却也只是模糊地说慧能“遁南海上”,再无更详细的地址。慧能被神秀等数百人的追杀,再次印证了那句著名的话:这世上能引起大规模流血事件的,除了政治,就是宗教信仰了!那么,慧能究竟去了哪里呢?  一些人认为,慧能离开宝林寺之后的行踪,之所以在王维处无以记,在柳宗元处语焉不详,乃是因为慧能当时的南返最重要的是要保命,其行踪越隐蔽越好。当时传递信息渠道稀缺,所以在很长时间内,慧能的行迹恰如柳先生所说的“人无闻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慧能在广州法性寺再度现身,并正式确认了六祖的地位之后,关于他那失踪的十五年究竟待在哪里的答案,还是可以散见于不少的历史典籍中的。比如在元本《坛经》中就记载了一个很重要的线索:慧能在离开湖北黄梅时,五祖弘忍曾经送给他八字箴言:“遇怀则止,遇会则藏。”  后世人解读这一机语,揣摩其中的含义是:“遇到叫怀集的地方就应该停止逃遁,遇见叫四会的地方就隐藏起来。”此种揣测在唐代之后的典籍中数次出现。《曹溪大师别传》中记载:“能大师归南,路至曹溪,犹被人追逐,便于广州四会、怀集两县界避难”;南唐静、筠二禅所撰的《慧能和尚传》中也说:“能难返后隐四会、怀集之间”。  而来到怀会大地走访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家,你会发现这个世人眼中的千古谜团,在他们眼里根本不是问题。因为他们从小就是听着有关慧能的典故传说长大的,而跟六祖有关的诸多遗迹也就存在于他们的周围:慧能逗留过的一间小屋、他歇息过的庙宇、他曾经在其中打坐的石室、抑或是拍打过草鞋上泥泞的“打鞋石”……无论是真实的典籍记录,还是一代代的口耳相传,都使得他们深深地相信,慧能在“江湖”上消失的十五年,就生活在他们的中间。怀集县志中有记:“五祖传衣钵与慧能,密嘱能速去,恐人害之。乃潜至上爱岭石室栖迟。”而所谓“石室”(也称“龟嘴岩”),就在上爱岭(现称“龟咀岭”)的峰顶。直到唐朝末期,当慧能如“潜龙出海”一般在广州法性寺现身之后,他曾经在龟嘴岩顿悟禅学的事情才逐渐传开,“龟嘴岩”开始被当地百姓改名叫做“六祖岩”。  那么,在这封闭的重峦大山之巅,慧能如何度过漫长的十五年时光?首先,虽然是为了躲避追杀而选择了远离尘嚣的荒山野岭,慧能却不能不食人间烟火。在元本《坛经》里,有一段字数不多的记录做了有力的解释:“慧能……乃于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经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想想也真难为了慧能,对于早年有过打柴经历的他来说,做些体力活自不在话下(砍柴为生之余还帮助猎户们张网打猎,不过猎人们应该不知道,心怀慈悲的慧能,经常会暗中把捕捉到的猎物给放生了),可是每当用餐,问题就来了。当时慧能还未剃度,大家并不知晓他是修道之人。有时大家捕捉到了野物,自然要来个大聚餐。而佛教五戒却有规定: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相传每当吃饭的时候,慧能只捡锅里的肉边菜吃——直到今天,怀会当地的村民,每逢年节,都会在家里做一桌“锅边菜”以纪念慧能。  在怀会大地的荒山野岭里沉潜了十五年之后,慧能于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年)正月初八到广州法性寺。印宗法师在该寺内讲《涅盘经》之际,“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争论不休,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印宗闻之竦然若惊。知慧能得黄梅弘忍真传,遂拜为师,并为之剃度。就这样,慧能以禅学大师的身份横空出世,并确立了中国禅宗第六代师祖的地位。  慧能曾经用一首著名的偈语来概括自己学法、顿悟以及大圆满的全过程:“心底含诸种,普雨悉皆荫。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如果说他年轻时在集市上听《金刚经》心有所悟,是在自己的心里孕育了悟道的“种子”,五祖在黄梅对他的提点是春雨,使这“种子”发了芽,而在法性寺的一语惊人是菩提智慧的果实,那么发芽和结果之间的“开花顿悟”阶段无疑是在怀会大地“潜伏”的这十五年时光。  也许看似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如此。“在这人迹罕至的山区,在和猎人混迹的日子里,慧能在一种几乎与世隔绝、几乎是天天与天地大自然和鸟类兽类的默默对话中,最终完成了他对天地的参悟,对‘顿悟成佛’学说的创立。”广东学者雷铎如是说。  在法性寺剃度后的仪凤二年(677年),韶州(今广东韶关)刺史韦璩仰其道风,率同僚率同僚入山请慧能入城,于大梵寺讲堂为众说法,兼授无相戒。僧尼道俗集者千余人,门人法海编录其法语。坛经开篇记云:“慧能大师于大梵寺讲堂中,升高座,座下僧尼道俗一万余人,韶州刺史韦琚及诸官僚三十余人,儒士三十余人,同请大师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六祖坛经?第六品》末句赞:“一众闻法,靡不开悟,欢喜奉行。”从此,慧能在曹溪宝林寺(今南华寺)弘扬禅宗,主张“顿悟”,影响华南诸宗派,人称“南宗”,在此弘法达三十七年之久,进行了“中国思想史、佛教史上一个伟大的革新运动”(胡适语),最终完成了佛教中国化的历程。  由于地理原因,自秦以来,岭南一直处于中国传统文化圈的边缘,从来都是中原文化的受体,而慧能却改变了这一局面,他创立的顿教法门,由岭南传至中原,最后占据了中国佛教的主流地位。当时,六祖慧能的同门师兄神秀,主张“渐悟”,在华北势力颇盛,号称“北宗”。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和唐中宗即遣内侍薛简往曹溪召其入京。慧能以久处山林,年迈风疾,辞却不去。薛简恳请说法,将记录带回报命。中宗因赠摩纳袈裟一领及绢五百匹以为供养。并命改称宝林寺为中兴寺,由韶州刺史重修,又给予法泉寺额,并以慧能新州故宅为国恩寺。唐玄宗开元二年(730年),在河南滑台(今滑县)的无遮大会上,慧能弟子荷泽神会辩倒了神秀门人崇远、普寂,使得“南宗”成为了中国禅宗正统。  六祖慧能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完成了佛教的中国化,平民化。或许正因为大众化,所以才有生命力吧!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在其《中国通史》大着中说:“禅宗是适合中国士大夫口味的宗教,因之能够比其他宗派保持较长的流传。”而人人可以成佛是六祖的主要思想。佛祖释迦牟尼本来也是人,所谓佛就是觉悟的人。经过一千多年的慢慢发展,人们把佛祖释迦牟尼称为神,而六祖慧能则把神拉回到人间里;只要你心好,心诚,心清净,那么你就是佛。既然人人都可以成佛,那怎样才可以成佛?六祖的思想就是顿悟成佛,见性成佛。悟了,众生就是佛,不悟,佛也是平民百姓。所谓顿悟,就是霎那间把本来的面目看清楚,不用慢慢来。顿悟是南宗禅的核心,所以六祖慧能的南宗禅也被称为“顿教”。顿悟是慧能的第三个重要思想:悟要靠自性自渡。人家帮你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的力量,就是说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好像喝水一样,冷暖只有自己知道。此外,慧能主张佛法是在人间的,不要离开现实生活找佛教,禅无处不在,吃饭学习都是禅,正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心里平和,行为光明正大,不用去寺庙,不用刻意修禅;而如果心不好,整天打坐也得不到什么东西。  对于六祖慧能主张不打坐、不读经、打破偶像崇拜,把佛教大众化、平民化,有人认为这种禅不叫佛教,离真正的佛教越来越远,是对佛教的背叛。但也有观点认为,原始的释迦牟尼的佛教本来就是很简单的,只是后来慢慢被神化了。记得以前读到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禅师到了一个寺庙,对着佛像吐口水。方丈就问他为什么要对着佛像吐口水,禅师就说,那你找一块没有佛的地方给我吐口水。这个小故事很形象地说明,禅无处不在,只有平民化、大众化的东西,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唐宋以后,佛教各宗大都衰微,唯有禅宗盛行,禅宗几乎成为中国佛教的代名词。这一切都拜六祖智慧所赐,所以中华文明史上最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都对六祖崇敬有加。而六祖禅学思想也对后来的中国文化,特别是对后世禅宗和宋明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朝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朱熹、周敦颐、程颢、程颐以及明朝的王阳明等都在六祖智慧大海中汲取养分,为儒家思想注入新的活力。六祖文化对于中国诗歌、绘画、建筑、艺术的发展都有深刻的启迪。唐朝文学家王维、柳宗元、刘禹锡等都撰有《六祖慧能禅师碑铭》。而宋朝的苏轼礼六祖真身时也作了《南华寺》诗:  云何见祖师,要识本来面;  亭亭塔中人,问我何所见。  可怜明上座,万法了一电。  饮水即自知,指月无复弦。  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  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  抠衣礼真相,感动泪雨霰,  借师锡端泉,洗我绮语砚。  六祖的禅法经历几代弟子的传播,后来形成五宗(临济宗、曹洞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即所谓“一花开五叶”,不仅成为中国佛教文化的主流,更远播日本、朝鲜、韩国及东南亚、欧洲、美洲、澳洲等国家和地区。欧洲将六祖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其塑像矗立于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广场,启迪世人智慧,净化人心。而这一切都肇始于六祖得法南来后在四会隐居十五年漫漫光阴中的思考与修持。  延和元年(712年)慧能回至新州,命门人建报恩塔。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圆寂于新州国恩寺,世寿七十六,唐宪宗谥号大鉴禅师。慧能圆寂后,其真身不坏,被运回韶州曹溪,其门人裹综涂漆,保持其生前形像。其肉身像至今还保存在南华寺,供奉在六祖殿中。  由于慧能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尊肉身菩萨(肉身不坏之得道高僧),所以他的传奇仍在延续——既未注射防腐剂,又非真空密闭,广东气候炎热,环境潮湿,至今已历1300年,不腐变,不枯槁,依然神态安详,栩栩如生。科学又无法解释,这不能不让人觉得佛法真不可思议。  六祖去世后不久,即有传说新罗人夜盗六祖真身首级,后因六祖颈部有铁片保护,没有得逞。此无确切文献记载,故为传说。但也是人们认为的第一次遭劫。  历经千年的六祖真身,一直安坐在南华寺,历朝历代不加侵害,反而敬重有加。日寇侵华时他遭遇到了一次劫难——某日,南华寺来了几个日本兵,随行有医生。他们怀疑真身是假的,要剖开来一看究竟。  当日本人用手术刀,从六祖的背后剖开一个小洞,从小洞看进去,他们看到的是保存完好的骨骼、内脏,而周围环境却根本没有很完善的保护措施。也许是由于惊骇和日本人的信仰习惯,这几个日本兵,不得不惊叹起来,最后只得认定这是菩萨真身,吓得顶礼膜拜而退。  日本人的手术刀,并没有对六祖真身造成很严重的损坏,同时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南华寺的完整——试想:如果不是日本人信这个,很有可能整个寺庙都被抢掠后付之一炬了。  但第二次劫难是迄今为止最惨的一次,将慧能的真身几乎毁灭。《佛源老和尚法彙》里写道:“一天,六祖真身被红卫兵用手推车推到韶关游行,说是坏蛋、是假的、骗人的,要烧掉。结果被人用铁棒在背胸上打了碗口大的一个洞,将五脏六腹抓出来,丢在大佛殿。肋骨、脊梁骨丢满一地,说是猪骨头、狗骨头,是假的。并在六祖头上盖个铁钵,面上写:‘坏蛋’二字,放在大佛殿。原不准我们看,但我们仍偷偷跑去看了,心里难过得流泪,偷偷把六祖灵骨收拾起来,但没有地方可藏。一者怕人知道;二者怕自己不知道哪天被打死。六祖的灵骨不能这么样被丢掉啊!于是用一瓦盒上下盖好,埋于九龙井后山的一棵大树下,作好标记。并送信给香港圣一法师,要他来时用照相机把这个地方拍下来,以待太平时取出。丹田祖师的灵骨也同遭残害,我也分别收敛。”  一直到1979年,在各级领导的过问下情势才有所好转。这段历史,在佛源老和尚的回忆中,十分感人:“六祖灵骨取出时,因入土已十多年,南方潮湿,肋骨已有霉变,但仍有条块形。脊骨受潮更重,更不如入土时的形象。丹田祖师的灵骨就更不如从前了。我将二位祖师的灵骨捧回自己的屋中,用木炭火烘干抹净,用一整块檀香木将脊骨、肋骨一节节驳接在檀香木上,粘好之后,再如法放入真身内。外用绸布和漆封闭,并在檀香木上刻记,载明因果。六祖的腑脏已朽,只好烘干成末,与檀香末混合塑形,放置于六祖胸内。当时我嚎啕大哭,发誓要生生世世护持六祖真身。当年的情况难以想像,如果我知道我不会死的话,决不会把六祖、丹田的灵骨埋到后山,受此损坏。此事我亦未尽到保护之责,心里难受之极,只有今后更加细心爱护常住,舍身忘命也要保护好六祖。”  佛源老和尚亲眼所见,六祖灵骨,历经一千二百多年,仍是金黄色,且坚硬沉重。而丹田祖师的灵骨相对呈黑色,分量也轻得多,“端的有金铜之别,确实不可思议。”  佛源老和尚还反思道:“如果不经文革浩劫,六祖真身绝不会受此损坏的,我作为六祖的儿孙,不知道为此哭了多少次、多少年!但那个年月,周围每天都有人盯着我,谁敢露面哭泣。有的人只顾自己出风头,管他六祖不六祖。憨山大师也被砍了一刀,好在胸背只打了酒杯大的洞,没有如六祖、丹田那样把脏腑都掏出来。”  了解了六祖真身所遭受的摧残和浩劫,带着这个真实的历史信息再去看六祖身披华美袈裟的真身,不知道人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六祖悟道时说:“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直到今天,当我们抛开世俗间的种种杂念,以一种清净的心态来重温六祖大师的开示时,依然可以感受到其中卓越超然的见识和高妙深广的智慧,让自己的心灵都为之震撼、净化和升华。  而游览当天我唯一遗憾的是没能吃上一餐斋饭,当时人太多了,而我们的时间又紧。只是在离开六祖寺的时候,我看到墙壁的张贴栏里有招收佛教培训学员的启事,在上缴一定的学费后,你可以选择出家三个月或者半年、一年。司机谭师傅看我瞧得那么认真,就笑问我,难道你想出家?我摆摆手,装着很无奈的样子说,尘缘未了啊!然后我打趣他,要不你试试,三个月也挺好的,你看六祖慧能谨记师父的教诲“逢怀则止,遇会则藏”,终于立地成佛,你不刚好是怀集人吗,我看你挺有慧根的,只要一出家准能成佛!
楼主发言:17次 发图:12张
    愿佛祖保佑雅安人民!!!
    愿佛祖保佑雅安人民!!!
  祝福  
  好文!  兄弟,好像应该减肥了?呵呵……
  实在是好文,很久没有这么耐心读完这么长的一篇文章了。  小马试试出家三个月,就当免费减肥了。
  赞一个
  兄弟,你不要到哪个山头都拜,上次咱们在华林寺那你也拜,要拜就只拜一家佛。  问好,祝一切顺利。  不要听他们的,不能减肥。
  赞!好文!图文并茂!  突然想休谟讲的一句话:少量的哲学让人成为一个无神论者,多量的哲学让一个人懂得信仰。
  好久不见,问好!
  作者:醉也蓝天 时间: 23:03:00   兄弟,你不要到哪个山头都拜,上次咱们在华林寺那你也拜,要拜就只拜一家佛。  问好,祝一切顺利。  不要听他们的,不能减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呵呵,姐,有佛祖保佑,拜多几家又何妨?上次我陪你去的那个华林寺前身叫西来庵,是达摩祖师刚到中国传教时在登陆处建的,而后世信徒尊奉达摩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始祖,因而称其当年登陆地为西来初地。华林寺距今已有1400多年。
  向各位兄弟姐妹问好!
  达摩祖师据说原是南印度的一个王子,后来出家了,成了印度很有名的禅师,按照排位来说是第28祖。他在中国南北朝的梁朝,也就是公元520年前后,从海上漂了3年,来到广州,在西关上下九那一带靠岸,并建了西来庵,也就是现在的华林寺。华林寺和六祖慧能当初剃度的光孝寺以及六榕、海幢现在是广州市四大丛林,具体排位是:光孝、六榕、海幢、华林寺。当年达摩祖师到达广州之后,当地官员到码头去迎接他,而且马上报告朝廷,朝廷梁武帝信佛,很高兴,派人请达摩北上到建康,就是今天的南京。但两人见面后话不投机,梁武帝问达摩,我做了皇帝之后,建了很多寺庙,供养了很多僧人,你说我有没有功德。菩提达摩说:没有功德。后来,达摩祖师继续北上,到了少林寺,在少林寺面壁9年,创造了他的佛法。所以我们一般把菩提达摩称为中国禅宗的初祖。菩提达摩从印度把佛教的衣钵袈裟带到中国,传给二祖慧可,慧可传给三祖僧璨,僧璨传给四祖道信,道信传给五祖弘忍,弘忍后来就传给六祖慧能。可以说,真正把佛教在中国发扬光大的人是六祖慧能!
  老邻居,记得有一次我们在海安到海口的轮渡上遇见之后已有几年时间了,你还是那么的意气风发。
  马,是千里马;文,是万代文。
  好久不见小马,问好一声。
  马哥文笔生辉,生动引人通读,了解到不少的佛学知识,不能偷偷着走过,问好马哥!愿人人成佛!
  谢谢队长和松林北岸哥!问好!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东四会地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