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徐州市有农民工子弟学校吗,他们小学什么时候放暑假假?

寻找在京失学农民工子女 打工子弟学校联系名单
  /    /  
寻找在京失学农民工子女 打工子弟学校联系名单
中国网 | 时间:
 | 文章来源: 新京报
每年60万资助千名农民工子女
寻找京城失学农民工子女之综述
本报与青基会推出“寻找京城失学的农民工子女”公益助学活动
即日起,本报将与中国青基会、北京青基会共同推出“希望工程———寻找京城失学的农民工子女”公益活动,北京1000名符合资助条件的失学农民工子女每人每学年将获得600元人民币的助学金。
据主办者介绍,资助对象将被安排进入北京部分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读的公办学校,或经教育部门审批合格的、以招收农民工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
今年7月,北京市来京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会议披露,2003年底农民工子女达到24万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周拥平2002年的一项专门调查显示,参照北京最低生活标准,50多万个外来人口家庭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占1/4以上。在北京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的流动人口子女不足20%。
去年“教师节”和今年“六一”期间,温家宝总理看望和接见了部分在京城就读的农民工子女,写下“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题词。今年,中央1号文件特别要求各级政府采取切实措施,解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并号召社会捐款、捐物,资助家庭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就学。
今年1月,中国青基会正式启动了“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设立“希望工程———农民工子女助学基金”,对家庭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开展资助活动,并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等6市进行试点。今年7月,中国青基会将增加1.52万资助名额,将资助区域扩大到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
主办者介绍称:“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是在坚持既有助学活动的同时,随着农民的大举进城,将助学活动跟踪进城,以体现希望工程让农民的后代人人有书读、协助政府实现教育公平的一贯宗旨,“助学进城计划”是希望工程的一部分。
主办者称:希望工程实施近15年来,已发展到目前对来自困难农民家庭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系列资助,让他们继续学业。(谢言俊 郭建光 陶春 周奇 浦峰 王申)
数万失学童期盼进学堂
流动人口收入偏低,农民工子女入学面临难题
通州区七彩小学的负责人罗建美刚刚去过3个学生的家。这3个学生的家长刘先生指着自己的家对她说,“你看我,就这些家当,哪有钱让孩子上学。”
他们的家就安在菜地里。房子面积约12平方米,几乎没有任何家具,一张用木棍和木板搭起来的床占据了大部分空间;房子高约1.8米,稍高一点的人就可以碰到屋顶。地面是泥土地,由于洒了水,地面一片泥泞。
几年前,37岁的刘先生和他的妻子从河南老家来到通州打工,靠种菜为生,平均月收入不足1000元。今年2月份,刘先生的4个孩子从老家来到北京,他将其中的3个孩子送到了家附近专门接收农民工子弟的七彩小学。这所小学的学杂费为380元/学期,他最初只交了200元钱。今年6月,才将剩余的钱送到了学校。
失学的孩子有多少?
根据媒体报道,全国流动儿童失学率高达9.3%.有教育界人士指出,北京的失学率应较低,但也应有数万人。
7月24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界人士告诉记者,北京的民办学校比较集中,流动儿童失学率应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根据估算,也应该有数万之众。
《北京日报》7月10日报道称,北京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数量从2000年的9.8万人,上升到2003年底的24万人。本市召开来京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会议。市教委提出今年公办校接收来京务工农民子女就读目标,其人数将从18万增加到20万,占24万流动人口子女的83%.媒体相关报道并没有提供北京农民子女失学率数据。
但新华网日的一则消息显示:我国流动儿童失学率达到9.3%.消息还指出,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超1亿人,其中18周岁以下流动人口达到1982万,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9.37%.另据中国人口网日转发的一则消息,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2003年全年北京市流动人口情况表明,全市外来人口总量为409.5万人,比2002年增加22.9万人。
上述教育界人士分析道:“如果按照新华网提供的比例计算,北京市18周岁以下的流动人口的数量在80万左右,失学儿童应在7万左右。”但他认为,北京的情况要较别的地方好,流动儿童失学率应低于9.3%.
孩子家长的经济账
公办小学的借读费和学习班,使邓女士负担孩子上学举步维艰。她不知道孩子上中学时怎么办。
《北京市对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暂行办法》规定,流动儿童少年在本市公办中小学借读,学校可按照有关规定向其收取借读费和相应的杂费。对家庭确有困难的学生,学校应酌情准予缓交或减免借读费。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官方网站显示,小学生每学期规定缴纳的借读费标准为200元。学校应每学期收本学期的借读费。
“实际上,公办学校的收费要远远高出这个数字,都快上不起学了。”37岁的邓女士来自安徽,几年前,她在海淀区肖家河一带租了一间约12平方米的平方,后一直居住在那里。她11岁的独生子在农业大学附属小学读书,暑假开学后,他将上四年级。
邓女士提供的收据显示,她在6月3日为农业大学附属小学的银行账号上存入了4000元借读费。
“如果一次性交三年的借读费,可省2000元。”她苦笑着说,“在以前,我是一年一年交的,3年总共交了6000元。”她还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邓女士的工作是钟点工。在肖家河一带,钟点工的工资是5元/小时。她的月平均收入为400元许。她的丈夫是一位装修工,月平均工资为2000元许。
每月的基本支出这样构成:房租300元/月,买菜400元/月,生活用品200元/月,孩子零用钱300元/月,杂费300元/月。
她说,这没有算上孩子的学费和借读费,以及别的偶然支出。另外,孩子的学费为380元/学期,但各种学习班的费用就要400元/学期。
邓女士说,“现在已经非常艰难了,万一家里人病了,或者孩子要上中学,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如果公办学校能严格执行《暂行办法》,流动儿童少年的教育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上述教育界人士指出,但事实上,借读费的提高以及巧立名目的收费抬高了流动少年儿童进入公办学校的门槛,导致大批流动少年儿童流入民办学校或失学。
公办学校降低门槛
虽然从秋季开始要取消借读费,但由于学位不足,公办学校仍难以解决失学儿童的难题。
新华网7月9日的报道说,北京市今年将从秋季开学起取消来京务工农民子女在公办中小学的借读费。
对此,上述教育界人士指出,这有望能解决部分流动儿童少年的上学问题。但公办学校所能接纳的流动儿童是非常有限的。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官方网站公布,2003年北京市共有小学1652所;小学毕业生123580人,招生82631人,在校生546530人。
《北京市“十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中写道:“到2005年,全市小学调整到1700所左右。”
“从北京市教委公布的数据看,北京市每一所小学的平均容纳量为330人左右。如果考虑到生源不足等因素,可将每一所小学的平均容纳量扩大到400人。根据规划,到2005年,北京市将增加48所小学。这样算来,公办小学所能增加的容纳量还不足两万人。”此位教育界人士说,“如果北京流动儿童有80万人,绝大部分人到何处求学呢?”
民办学校的巨大市场
一位民办学校的负责人认为,北京的民办学校有着充足的生源。但仍有不少学生面临失学。
7月22日,民办学校明圆学校的校长张歌真在大兴区旧宫镇政府组织的三个小学旧校址招标会上,以13.8万元的底价取得了集贤村小学旧校址的使用权。旧宫镇另两个校址分别以不同的价格拍卖成功。
“参加竞标的有几十所民办学校。”张歌真说,这说明民办学校的市场还是非常大的。
据他估计,北京目前约有600余所民办学校,主要分布在城乡接合部。“民办学校的生源还是很充足的。”
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院韩嘉玲博士在2000年底完成的《北京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状况的调查》一文中指出,根据调查,北京流动儿童学校,一般的收费每学期在300元左右或每月60元。而她在2002年底做的一份调查显示:“流动人口家庭的月收入在400元以下的占13.4%,400-800元的占29%,800-1000元的占19.7%.”
这意味着,尽管民办学校的收费低廉,但还有不少农民工子女上不起学。
罗建美所在的七彩小学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她告诉记者,尽管她刚刚去过那3个孩子的家,但还是很担心他们有可能失学。在这所学校里,像他们这样的孩子还有不少。
寻找京城失学农民工子女之“浙江村”调查
在大红门地区,平房与高楼夹杂着,路人操着南腔北调的口音,行色匆匆。
这里就是“浙江村”。
它既非自然村落,也非行政编制,它是指进京经商的浙江人(大部分是温州乐清人)自发形成的。
据报道,“浙江村”的外来人口约10万。“浙江村”的孩子失学或面临失学的问题,是该地区的突出问题。
近日来,记者采取随机入户调查的方式在大红门地区,采访了有效的20户适龄外来务工子女家庭。
采访结果显示,在这20户家庭中,失学的孩子有4个,面临失学有3个,其余的孩子中有5人在公立学校读书,8人在民工子女学校读书。在这些失学的孩子中,家庭贫困、姊妹太多是最主要的原因。
而面临失学危险的孩子,最大的原因是小学升初中过高的赞助费。
■“浙江村”档案
位置:位于南三环和南四环之间,多聚集在大红门地区人口概况:据称,“浙江村”本地人口1.4万,外来人口却有10万,且近年来还有上升趋势。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突出。
特点:商贸城或服装市场是整个地区的核心,大红门地区先后兴建了24个现代化的商贸城。
公厕安家供儿读书
“浙江村”外来工约10万且有上升趋势,被调查家庭20%孩子失学
小传露的家就在十平方米左右的公厕,但同学经常换才是他最不适应的
7月23日的北京,天气闷热。
在大红门桥附近一座新造的公共厕所内,7岁的小男孩刘传露正拿着和他差不多高的拖把拖着地。蘸满水的拖把很重,小传露只能用双手环握着拖把杆,来回走动着“拖地”。这里是他的家。
小传露个子不高,黑黑瘦瘦,理着一个小平头,性格内向腼腆。今年春节后,他离开山东老家菏泽,来北京和爸妈团聚。
小传露的爸爸叫刘现涛,2003年经同乡介绍,到了北京大红门环卫所上班。
几个月后,小传露的妈妈也来到北京,在大红门桥附近新建的一座厕所内负责清洁工作,也就是现在他们的家。
他们的家是厕所内的两间10平方米左右的屋子,外屋用来堆放厕所清洁工具,内屋里则横竖向地挤放了两张床,一台电视、一个风扇再加上个折叠桌就是他们所有的家当。
“这屋子也是环卫所给职工暂住的,收拾干净了也没有什么味道,这样我们家一个月也可以省200多块的租房钱,挺好的。”刘现涛说。
小传露来北京前,已经在老家上了一学期的小学一年级课程。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学业,孩子春节后来北京后,刘现涛立马给小传露找了个学校———六合庄京兴小学,一个私营的民工子弟学校。
据刘现涛回忆,那时他们连学费和书本费一共交了520多元钱,“入学的手续不像公办的学校那么复杂,费用也不高,所以当时没多想去把他(传露)送过去了。”
一个学期下来,小传露的感觉是“这里的老师教得不好,特别是英语课还不如以前(山东菏泽地区)的老师”。六合庄的京兴小学,主要招收的是当地外来农民工的孩子,从学前班到初中都有。
“我们的学校连操场都没有,上体育课就只能是做操,一点都不好玩。”小传露说,还带着山东的口音。他说,体育是他在老家学校读书时最喜欢的一堂课,可是现在的学校连玩的地方也没有。由于来北京还不到半年,加上新同学们相互住的都很远,小传露觉得待在北京“很没劲,想回家。”
由于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流动性很大,往往是今天还在一起玩的小伙伴,过了几天就突然不来上学了,从此就音讯全无。
“这其实对孩子来说打击挺大的,本来北京对他们来说就很陌生,好不容易熟悉起来、能玩到一块的小伙伴说分开就分开了,让孩子心里觉得生活很不稳定,也很难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刘现涛说。
语文113(满分120,作文20分),数学90,英语98,自然90,音乐85,美术85.小传露的期末成绩单上,学校老师写的评语是“该生团结同学,成绩优良,希望能好好利用暑假在家努力学习。”
和北京城里的同龄孩子相比,什么英语、电脑、围棋、游泳等名目繁多的暑期兴趣班,小传露觉得这都是有钱人家孩子的事,自己根本就不应该去想。
刘现涛和他爱人,两个人在环卫所上班每月一共加起来1000元左右,全家三口人每月吃用开销最少要花500多块钱,小传露每个月要交学校午餐费35元,加上零花钱以及学习用品开销每月还要再花几十元钱。
小传露的母亲告诉记者,刘现涛每天下班后就去附近的服装市场蹬三轮,争取把每天的吃用开销钱挣出来,有时候小传露也会跟着爸爸一起去。
对于家里的困难,小传露也很能理解。小传露的母亲说,他很懂事,平时也不老像别家的孩子般缠着爸妈买这买那,零食吃的也很少。
小传露说,他很怀念老家的时候,那时候村里的小伙伴们玩的东西特别多,大家在大树底下挖知了、泥塘里钓小龙虾或是在田间地头玩打仗。刘现涛说,“半年了,他还没有把北京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我们来北京打工,孩子能在学校再读点书,就很可以了。”刘现涛摇了摇头,又点上了根烟。“我们老家来的孩子,传露现在的条件还算是不错的了。在北京的外地孩子都觉得很孤单,大家都一样,我们家长又能怎么办呢?”说到小传露的将来,刘现涛笑了笑,然后低下了头。
“说实话,来北京虽然比在老家种地一年可以多赚几千块,但是要想在北京扎下根、买下自己的房子,基本是没有什么希望。孩子今年一年级,过两年我们要是回老家或是去别的地方,他也只能跟着我们啊,过一天是一天吧,想不了那么远,真的。”
李明珠每天凌晨三四点摆摊卖服装,只得忍心把孩子放在老家
6年前,李明珠来到了大红门服装市场,花20万租了3个摊位。
在“浙江村”,一个个的商贸城或服装市场是整个地区的核心。这些年来,南苑乡政府在大红门地区先后兴建了24个现代化的商贸城,累计投资5.1亿元人民币,共吸引商户1万多个。据2003年南苑乡宣传部提供的资料显示,大红门地区的货物日吞吐量平均为1600吨,高峰时期达到2000吨,年总交易额为300亿人民币,占北京同类产品交易总额的54.5%.李明珠的孩子今年上小学4年级了,由于平时做服装生意太忙,生活也没有什么规律,所以孩子一直在老家浙江嘉兴读书,由孩子的姥姥、姥爷照看着。
在服装市场里,孩子不在父母身边的情况很多。李明珠一边整理着摊上的衣服,一边对记者说:“我们经常在凌晨三四点的时候去进货,时不时的还得去外地谈点生意,孩子要是在身边根本没法照顾。”
“不过要是成绩不好,我们做家长的也没有办法,实在不行,就读完初中来北京学做生意。”李明珠笑着说。
小齐鹏上初中要交2000多元的借读费,成了家里的忧虑
从小传露家往北走不到1公里,便是大红门一小。据了解,该校三分之二的学生都是农民工子女。
在小传露的家到大红门一小的路上,小饭馆、杂货店、烟杂店、汽修店鳞次栉比。蔡修平的一家小杂货店就在这段路上。
6年前,36岁的蔡修平一家从温州乐清老家来到“浙江村”。
“那时候孩子还小,来北京后才刚能上学前班。”由于自己觉得吃了没有文化的亏,蔡修平来到北京找到生计、全家人稳定下来后,第一件事就是给孩子找学校。1998年北京市对于外来子女就学,还没有什么优惠的政策,非北京户籍的孩子要在北京读书就要交纳高昂的借读费。
“那次去学校交钱,到现在我记得都很清楚。一个普通的学前班,一年的借读费就要近1000块钱,上小学后是1200元。这对于刚到北京的我们来说,这些都是非常可观的数字。”
蔡修平的儿子蔡齐鹏,今年上小学五年级,所在的学校就是大红门一小。由于正在放暑假,蔡齐鹏每天大部分时间就花在读书上。“这个暑假我报了两个班,一个电脑、一个是英语。”蔡齐鹏说:“不过后来我听说一个班学费要300多块,也觉得挺贵的,后来我就退了一个,就上了个英语班,爸妈赚钱不容易。”
蔡修平一家主要的收入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小店平均每月一千多元的收入,另一个是靠蔡修平收旧货的七八百块的收入。除了每月八百多块的日常吃用开销外,蔡家几乎所有的收入都花在了蔡齐鹏身上,一年得四五千元,其中用于读书上学的钱有近2500元,主要有每年400元的借读费、400多元的书本费、720元的学费、300元的英语辅导班费、360元的计算机辅导班费等等。
几年前,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曾记录了一位农民工子女的作文:“爸爸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去送烧饼,送完了烧饼就要做,手不停脚不住。
每当我爸爸妈妈做得满头大汗的时候,我真想说一声,爸爸妈妈,你们真是太辛苦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又不想说了,我想把这句话一直留在心里。我长大了一定要把你们的养育之恩一点不漏地报答你们。“
对此,蔡修平夫妇说,“也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
不过在说到孩子未来的时候,蔡修平夫妇都皱起了眉头。“齐鹏今年开学就上五年级了,再过一年就到了要升初中的时候,北京现在的不少初中好像对于外地的学生还是要收两千多块的借读费,那样我们家的生活就更紧了,如果小店生意再不好的话,齐鹏要么是去北京的外来子女学校上学,要么就只能回浙江老家读初中了。”
对于父母的忧虑,蔡齐鹏表示自己只有更努力读书,在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中考出好成绩。“不管怎么样,我都不想离开爸妈。”蔡齐鹏一边说,一边用手挽着妈妈的胳膊。
寻找京城失学农民工子女之高碑店村调查
小学无处读“滞留”学前班高碑店村今年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凸显,记者调查近五成孩子面临失学
“孩子挺聪明,拼音、加减都会。”在高碑店村,因为女儿无处上小学,顾佳蓓的妈妈何金凤有满腹的委屈。
高碑店村属朝阳区,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全村常住人口5700多人,外来人口8000多人。
这是一个以农民工为主要住户的村庄,来此的农民工多是做小买卖和从事建筑行业。
记者在该村随机调查20家民工住户发现,有10家的孩子没地方上学。
村民称,农民工子女今年上学难问题凸显———农民工孩子想上学,但没处可上。当地公办学校校方给孩子家长的说法是:一年级学生已招满。
据称,目前,全村至少有150多个孩子无法进入正规学校,而明后年将达到数百人。
在高碑店村,一位热心的北京市民赵先生,帮助记者找到了好几个当地面临上学难的农民工子女。
魏清清,女,7岁,来自山东,该上一年级
8月将近无处入学
魏清清的妈妈说,她的丈夫叫魏国宝,到北京打工已有4年,今年3月初,她与孩子也一同来到北京。他们一家在村子里卖早点,家庭平均月收入1000元左右。
对于孩子上学一事,魏清清的妈妈说,到北京后,给孩子办理上学的手续成了他们一家首要操心的事,四处打听什么时候报名。今年3、4月份,他们曾几次去高碑店小学问情况,看门的一女子称,现在外地的还没收,但到时若收满了就不收了,让先等待。
于是,魏国宝一家着急地等待通知。6月7日,高碑店校门口贴出了9日、10日招收本地学生的通知。按该校惯例,先招收本地学生再招收外地学生,而招收本地生的时候,就意味着外地生的招生通知就快下达了。于是,她每天都会注意学校的新动向,可迟迟未见收外地生的通知。
6月中旬,魏清清的妈妈见该校小门口搁了一黑板,写着“在本校读学前班的学生家长,如果想报一年级请在校门口外排队报名”。
魏清清的妈妈说,当时她已意识到似乎错过了收外地生的报名,想亲自去找校领导问询报名的事,被门卫拦住,并告诉她外地生已招满,不招了。当时,有几十人去问询上学的事,但都没有结果。事后,她还继续打听,也没有消息。
魏清清的妈妈说,现在,都快8月了,可他们一家对孩子上学的事,仍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顾佳蓓,女,6岁半,来自四川,该上一年级
“为什么老让我上学前班”
顾佳蓓已在高碑店村上完了一年的学前班,可现在又重新再上一年。“(上小学)不是年龄不到,也不是太笨,而是现在没学校收她。“顾佳蓓的妈妈何金凤坦言。
何金凤说,1992年她和丈夫到北京,她在家具店卖家具打工,丈夫给家具公司做饭,家庭一个月平均收入1000元,房租加孩子上学就得500多元,这个月支出已超过1000多元。顾佳蓓的爷爷奶奶已70多岁,在老家不方便带孩子,所以,顾佳蓓3岁时被接到北京,现在已到了适学年龄,何金凤说,她想让顾佳蓓上个正规的、离家近一点的学校,可是,现在这个想法却因“高碑店小学名额已满”而没法实现了。
明年再上不了小学怎么办?对此,何金凤说,再上一年也只是权宜之计。她说,她想先缓一年,这一年尽量培养和校方的关系,争取明年能进高碑店小学。
那为什么不考虑进私立学校呢?对此,何金凤说,她觉得上私立学校的费用倒和公立的差不多,但对私立学校的教学质量持很大的怀疑。
“孩子挺聪明,拼音、加减都会。”何金凤说,“我们这种情况在这里太多啦,替我们呼吁一下吧。青年路那儿,也属于高碑店地区,住那的几个老乡的孩子都因为招满了只能上私人学校,挺不正规的,都不知道会不会被承认。民工子弟学校?
都没听过。唉,当地的孩子就没有这个麻烦,都是孩子,为什么招收时还分外地和本地的呢?“
“想上学吗?”记者问顾佳蓓。“想!想上一年级!”
忽然,顾佳蓓抬起脑袋,给出了一个理由,“不上学,(以后)捡破烂!“”那还想继续上学前班吗?“面对提问,她没有正面回答,笑着说,”哦,学前班好玩。“何金凤听到后,脸上显得挺着急,叹了口气,”唉,孩子还不懂,不知道愁啊。“
顾佳蓓望着大人们有点漠然,喃喃低语说,“老让上学前班,妈妈也不告诉我为什么。”
何金凤说,下班后自己就教孩子背古诗、算术,孩子很聪明,已经早就会了。比如数数,顾佳蓓早就会数到100,学前班却才教到20,“她都会了,却还得再上一年学前班,再学一遍已经早就会的(内容),再学一年有什么意义呀!”
王莹,女,近7岁,来自湖北,该上小学一年级
来京难入学重读学前班
离何金凤家不远,一个小女孩怯怯地望着记者。记者问她上学了吗,她不语,迟疑了几秒,摇了摇头,又若有所思地点了下头。
何金凤说,这个小女孩叫王莹,来自湖北,才到北京几个月,在老家已上完一年学前班,现在在北京也没赶上小学一年级,仍将继续再上一年学前班。王莹的家人现在都去上班了,她妈妈和何金凤是同事,在家具公司打工。而王莹的爸爸在良乡工作,长期无法回家。
何金凤说,由于王莹的妈妈早出晚归,很少能带孩子,王莹的口音很重,还不太会普通话,也没人教她,经常说什么也听不懂,有时候问她什么,只会点头、摇头,与人沟通较少。
记者走近王莹:“你叫什么名字呀?”王莹笑了笑,露出一排整齐的牙齿,带着湖北口音说“王莹”,并在本子上写了一个“莹”字,尽管笔画顺序写得不对,但字却很端正大方。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当顾佳蓓用脆脆的童音背起古诗时,王莹也跟着一起背了起来。
■活动提醒
农民工子女受助条件
“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资助符合以下条件的农民工子女:1、父母或其中一人在京务工,农业户口;2、随父母进京,家庭有固定的居所,在北京居住1年以上;3、小学学龄阶段,因家庭贫困中途辍学或从未入学;4、本人有强烈的求学愿望,家长积极支持其上学。
对符合以上条件者,希望工程将提供每人每学年600元的助学金。
请符合以上受助条件的农民工子女家长,可根据自己居住的区域就近向本次活动指定的专门招收农民工子女的10所民办学校(详细地址及联系方式附后)电话报名,申请资助,也可直接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北京市希望工程捐助中心申请。
请广大的北京市民积极协助寻找,向我们推荐您所了解的失学的农民工子女。
申请报名电话:中国青基会(038500);北京市希望工程捐助中心(110002);
打工子弟学校联系名单
通州区七彩小学:
地址:通州区梨园镇东小马庄开发区第五号院(总部)通州区永顺镇新建大队(分部)。
电话:(总部)(分部)。
昌平区汇蕾学校:
地址:昌平区水屯村,
昌平赛伯学校:
地址:昌平区沙河镇西二村一队。
电话:758865.
海淀区明圆学校:
地址:海淀区海淀镇肖家河河北新营甲231号。
电话:899964.
海淀区行知实验学校:
地址:海淀区四季青乡双槐树村2号。
朝阳区安民小学:
地址:朝阳区太阳宫镇太阳宫村。
通州区北神树希望学校:
地址:通州区公湖镇北神树首饰厂。
电话:502385(办)。
通州立华希望学校:
地址:通州区梨园镇梨园村。
通州区自奋希望学校:地址:通州区城关镇牛作坊126号。
《新京报》  日
[  ] [  ] [ 
 ] [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奔波5天仍被拒之校外 学校变相索要“赞助费”?
  跑了5天、奔波了2000多里后,在郑州务工的崔志依然没有给儿子报上名。“有种深深的被歧视的感觉”,崔志说出了许多外来务工者的心声:天天在为建设郑州作贡献,没想到在这座城市上学这么难!那么,到底有哪些“拦路石”阻挡了外来务工者子女的上学路呢?
  【个案】
  为上学,家长奔波2000多里转户口
  跑了5天、奔波了2000多里地,直到昨天上午,在郑州务工的崔志依然没有给儿子报上名。
  崔志来自信阳,现在在郑州市沙口路附近租房住。儿子今年快满7岁了,他想让孩子就近上小学。8月15日,崔志早早领着孩子到离家最近的一所小学,准备报名。“学校里城市小孩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是分开排队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比城市小孩的队伍长了三倍。”因为手续不全,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不时被“剔除”出去,一看这阵势,崔志心里当时就打鼓,等轮到他的时候,确实出岔子了。“我们的户口不中。”崔志说,小孩出生以后,爱人就出去打工了,孩子的户口是奶奶去报的,直接报到奶奶的户口本上了。学校说,这样不行,让回老家把孩子的户口迁到他们夫妻俩的户口上。
  崔志请了假,赶紧坐火车跑回信阳老家,因为15日是周日,派出所不上班,16日在老家奔波一天后,终于把儿子的户口改迁到了他们夫妻的名下。
  17日,崔志又马不停蹄地赶回郑州,心想,这下子总能办成了吧?谁知道,结果却让他欲哭无泪:“学校说,15日、16日两天报名,现在时间已经过了,学生已经招满了,没办法接收了。”
  奔波5天,硬是没给孩子报上名
  “当时的感觉真是晴天霹雳。”崔志说,这几天他急得吃不下饭,天天往学校、社区、教体局跑,可孩子报名的事情一直也没有解决。“你说我迟到了,我确实是15日去报名的,15日是周日,派出所也确实不上班,现在我已经把孩子的户口迁到我们夫妻俩的户口本上了,难道学校就不能通融一下吗?”崔志沮丧地说,他有一种深深的被歧视的感觉。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崔志姐姐家的孩子,在外地很容易就上学了。“我姐姐在浙江打工,我外甥去年也到上学年龄,在那边没有要什么证件,直接就进学校上学了。”崔志没有想到,在郑州,打工者的子女上学会这么难。
  昨天上午,在崔志的一再奔波下,教体局给崔志的儿子做了登记,但是没有明确承诺什么时候可以报上名,“我还要继续焦急地等下去”。
  拒之校外,学校变相索要“赞助费”?
  最近,不少外来务工者都有这样的遭遇:证件不齐全,在郑州和老家来回折腾几天,终于补齐了证件,兴冲冲回来给孩子报名,却被学校告知报名已经结束,无法再接受学生报名。
  来自驻马店的刘先生在给
  儿子报名时,因为开错了借读证,回老家办证后错过了报名时间,被迫要交8000元的借读费。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外来务工者子女入学,原则上以输入地政府为主。然而,在现实执行过程中,虽然不少外来务工者的证件齐备,但不少学校仍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劳务合同上没盖劳动部门的章、一家三口户口不在一个本上……堂而皇之地将外来务工者子女阻挡在门外,即便办齐“五证”,公办学校也常以“名额已满”为由加以婉拒,甚至有的在变相索要“赞助费”。
  【追问】
  我的孩子是郑州的包袱?
  来自开封的魏先生怎么也想不通,他在郑州打工四五年,在许多工地上干过活,可以说,他也是这个城市的建设者之一,可为什么他的孩子想在郑州的学校谋得一席之地这么难。
  学校的冷漠让他觉得对不起孩子,甚至于他曾想过,自己的孩子来上学是不是社会的包袱?
  中原区教体局一位工作人员说,根据规定,只要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者子女,各学校都不得拒绝接收。但是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者子女,该工作人员也表示没办法。
  【声音】
  扶植农民工子弟学校
  2008年,郑州市教育局曾规定,接收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人数较多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会得到适当的财政奖励。“政府还应设立专项奖励基金鼓励这些公办学校接收外来务工者子女。”来郑州务工的吴勇建议,这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
  目前,郑州还有不少以接收外来务工者子女为主的民办民工子弟学校,收费也不高,每年都会有不少证件不齐全的学生来就读。“政府可以扶植一下这些学校。”郑州某小学校长建议,可对具有一定办学条件的民办学校予以引导、支持,使其达标。
  【进展】
  九成农民工子女能入学
  秋季开学在即,郑州市教育局近日启动了“开学进行时”活动,规定全市中小学每天要滚动上报农民工子女入学情况,保证90%以上的来郑务工人员子女上学由公共财政覆盖并进入到公办小学和初中就读。
  非典型小学生年教育支出1.5万
  陈晨(郑州市伊河路小学)
  家庭收入:6.5万元/年
  教育支出:1.5万元/年
  梁女士的女儿陈晨在伊河路小学读书。
  “现在放暑假,孩子报了三个课外辅导班,每天比上学还忙呢。”梁女士说。
  琵琶班每个月200元,一年就是2400元。另外,还有英语班,一年的学费1700元,舞蹈班的学费是1600元。
  由于她家距离学校比较远,孩子中午就去午托部,每个月费用360元,除去3个月假期,一年也得3000多元。
  梁女士说,如果再加上其他费用,就更高了,一年15000元不拉倒。跟其他人家一样,梁女士家的教育支出,几乎都花到辅导班上了。
  梁女士说,如果家里只有孩子这一项花费也没啥,关键是还要支付房贷,还要预防老人有病,所以,小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责任编辑:方静
点击次数:
Haedu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查看本站免责声明
招考专栏信息
教育分类信息
? ? ? ? ? ? ? ? ?
通讯员图片新闻
培训机构展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什么时候放暑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