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丰城天气有哪些报社

日卖千个丰城婿糕人气儿高-青岛报纸电子版
&第07版 青岛新闻
第01版 : 首版第02版 : 新闻评论第03版 : 青岛新闻第04版 : 青岛新闻第05版 : 青岛新闻第06版 : 青岛新闻第07版 : 青岛新闻第08版 : 青岛新闻第09版 : 青岛新闻第10版 : 青岛新闻第11版 : 消费第12版 : 摄影第13版 : 财经第14版 : 财经第15版 : 财经第16版 : 文娱第17版 : 文娱第21版 : 国内新闻第22版 : 国内新闻第23版 : 国际新闻第24版 : 国际新闻
?捏面塑5分钟让你“马上有钱”?日卖千个丰城婿糕人气儿高
日卖千个丰城婿糕人气儿高
即墨特色面食原为专门招待女婿的美食 近年来成了市民热购的年货
&&&&春节前,即墨丰城中心社区的时鑫本和妻子格外忙碌,每天都要做出上千个婿糕。时鑫本说,丰城婿糕是从明代雄崖所流传而来,具有600年的历史,相传是专门在过年时招待女婿等贵客所用的面食,全国各地仅即墨沿海一带比较盛行。而今,许多市民已经把婿糕当成了春节享用的美食来置办了。
■现场
婿糕“私人定制”爆满
&&&&每到春节,家住即墨市丰城中心社区的时鑫本和妻子,因为继承了祖上传下来的老手艺“婿糕”的制作秘方,成了年前最忙碌的夫妻。每天天不亮,他们就要起床开始制作婿糕。记者注意到,时鑫本和妻子制作的婿糕非常有特色,长长的个头,看上去很像是一根没有切断的大馒头,闻起来却有股浓浓的麦香味,咬一口感觉十分松软香甜。
&&&&据介绍,在丰城沿海一带,以前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婿糕,后来越来越多的人丢下了这门面食制作方法,只有少数的人家一直传承着这门老手艺。时鑫本的老爷爷就是其中一户。到了他这一代,一直没有中断。小时候,时鑫本的父亲每到过年时,都会做一些婿糕招待贵客。而那时因为条件有限,常常会因没有鸡蛋和甜物加入,而让婿糕缺少很多原来的味道。最近几年,时鑫本和妻子跟着父母学会了这门面食制作方法。后来,夫妻俩在丰城社区里开了一家小型面食店,专门制作婿糕。每年春节前,时鑫本和妻子就会忙着制作婿糕,前来定制的市民都排了好几天等着取货,而时鑫本和妻子每天都会忙到很晚,每天平均要制作上千个婿糕才能满足众多市民的需要。由于定制的人太多,时鑫本今年要忙到腊月二十九才能停下。
■制作
婿糕需要大锅蒸出
&&&&时鑫本介绍说,婿糕是采用自家种的小麦制成精粉,添加蜂蜜、鸡蛋和牛奶制作而成。婿糕是纯手工制作,大锅灶火蒸,火候到位,味道柔美,吃起来像面包又有馒头的味道。而在制作过程中,手工磨出来的小麦面粉比较重要,如果是机器磨出来的面粉,味道就不太纯正。大锅蒸婿糕,时间和火候很难控制,必须恰到好处地用文、武两种火蒸出的婿糕,味道才纯正。
&&&&“即墨东部沿海一带的渔民,都有做婿糕的风俗。特别是每到过年,婿糕不仅成了渔民家里招待贵客的必备年货,而且越来越多的城里人也喜欢用婿糕招待客人了。”时鑫本说,现在许多渔民过年很少自己制作婿糕,在即墨丰城、田横和王村沿海一带,有不少专门制作婿糕的食品店,每到春节前,大量的市民都会来到这里定制婿糕。而今,这种沿海的风俗习惯也慢慢形成了一种渔家独特的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说法
过年专门招待女婿
&&&&今年36岁的时鑫本告诉记者,从外表看,这是一个普通的馒头,就是比一般的馒头长出许多,但里面的讲究可就大了。先说这长度,按祖上传下来的要求,必须是38厘米,长一点或短一点都不行。据说祖上传下这门手艺时说,之所以按照这个长度,是发明婿糕的老祖当年38岁,后人就一直按这个长度延续了下来,也有寓意发财之意。
&&&&“以前老祖发明这种面食时,肯定不会加入蜂蜜和牛奶。”时鑫本说,丰城紧靠海边,几百年前,这里又称岛里,距离海岸线很近。那时候,这里家家户户的老人都会做婿糕。每到过年时,做婿糕成了传统,也是沿海一带渔家文化的代表。而这种婿糕是专门在过年的时候招待女婿用的。后来条件好了,凡是贵重的客人,渔民都要拿出婿糕这种面食来招待。
■链接
制作婿糕源自明代
&&&&据即墨丰城村志记载,修建于明代的即墨丰城雄崖所,是青岛著名的九卫十八所之一,也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卫所。当时这里驻守着许多海防官兵。后来,很多搬来居住的官兵家眷,才慢慢形成了一个小村落。而现在的婿糕就是从这里传出来的面食制作方法,距今已经有600年历史了。
&&&&时鑫本告诉记者,在丰城当地,还有一个关于婿糕的美丽传说,在雄崖所村子里,有一个心灵手巧的农妇,喜欢制作面食,平时丈夫在军营,而她就在家研究面食,让天天吃海鲜的丈夫改善伙食。由于这个村面临大海,地理位置比较好,村民过着比较富足的生活,所以许多村民家的女儿都喜欢招上门女婿。有一次,巧妇的邻居家女婿第一次上门,特意请她前去帮助做面食招待贵客。于是巧妇就做了一个长长的馒头,还特意加入一些糖和鸡蛋,做出了一个又软又香的大馒头,女婿吃了连声称赞。后来,这个村的村民都学会了这种做法,寓意长长久久、甜甜蜜蜜。这种馒头香软可口,又是用来招待上门女婿的,当地渔民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婿糕”。&记者&康晓欢&摄影报道经济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
第06版:地区新闻
江西丰城改善水库山塘水质
记者梁睿、通讯员袁方坤
本报讯 记者梁睿、通讯员袁方坤报道:今年以来,江西省丰城市积极开展水库山塘退出水面养殖承包工作,共有709座水库和山塘退出了水面养殖承包,其中大中型水库10座、小一型水库38座、小二型水库176座、山塘485座。 据介绍,山塘、水库退出承包后,原来的“肥水养鱼”将变为“人放天养”,可实现水质的全面达标。为涵养水库水源,该市财政还将安排6000万元,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346座小二型水库的除险整治工作。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当前位置:&>&&>& > 正文
江西丰城现1800平方米巨坑 目测深达15米(图)
时间: 09:10:22&&&&来源:中国江西网&&&&
  曲江集镇规划三期建筑工地旁出现的巨坑
  11日,各种车辆在回填施工。
  【讯】 3月12日,天空一直飘着雨,这让分管地矿工作的丰城市曲江镇党委委员夏君华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由于近日该镇一处工地旁发生地陷,出现了一个面积约1800平方米的巨坑,当地已组织人员对巨坑进行回填。因天气原因,回填工作被迫暂停。
  据了解,地陷未造成人员伤亡。有专家称,此次出现在丰城市曲江镇的这个巨坑,是我省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二大地陷坑。
  多辆后八轮载石回填巨坑
  &我们镇上的一个工地旁出现了一个&天坑&,大得让人看了吃惊,还好没有人掉下去。&11日上午,丰城市曲江镇居民陈先生向本报曝料称,由于&天坑&离工地在建楼房仅数米远,他担心房子的质量受到影响。
  11日13时30分许,记者赶到丰城市曲江镇。当记者在寻找陈先生所说的事发地点&&曲江集镇规划三期建筑工地时,发现在该镇郊外一条公路上,来来往往行驶着许多装满石方的后八轮。
  记者进入该工地,找到了陈先生反映的&天坑&。只见后八轮一辆接着一辆将装载的石方倒入坑中。据目测,巨坑最大直径约50米,深度至少有15米。现场除了数十辆后八轮外,还有两辆铲车和一辆挖掘车相互配合,不断地将石方推入坑中。另外,多名工作人员在指挥车辆和维护安全。
  巨坑是逐渐形成没有震感
  &这个坑应该是7日晚上开始出现的。&据第一个发现巨坑的工地看管员周师傅介绍,7日晚8时许,他在不远处的工棚里睡觉,当时只听到&轰隆隆&的声音,以为是打雷,就没有理会。
  周师傅称,次日凌晨6时许,他起床后发现了这个大坑。&当时的坑只有现在的三分之一大,我还以为是晚上有人来工地盗了土方。&
  &我立即向工地负责人反映了情况。之后,市里和镇里都派人来到了现场。我们用绳子吊着铁陀进行了测量,发现这个坑呈漏斗型,坑口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坑口到坑底的距离约90米。&周师傅说,这么大的坑,他从未见过。&如果这个坑是从楼房的位置塌陷,后果真不敢想象。&
  在现场,记者没有看到楼房出现开裂。周师傅说,地陷是持续、慢慢出现的,没有震感。
  已请地质专家勘察和评估
  该镇分管地矿工作的党委委员夏君华告诉记者:&在接到工地反映出现地陷的事后,我们立即疏散现场人员,组织工程队建起400余米长的护栏,并向市里报告。&
  夏君华称,丰城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市领导立即赶赴现场,并启动了应急措施。根据相关专家的意见,决定不计成本回填石方,并请省城的地质专家来勘察和评估。
责任编辑: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电话:1
&&&发表评论
共有0条评论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 & 正文
江西丰城市民要求解决土地纷争 国土局回应能力有限
时间: 07:38:04&&&&来源:南方都市报&&&
  “因我局工作人员对政策、对法律的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有限,无力对该纠纷进行调处,敬能力有限。”  ———据《江西日报》报道,当地丰城市一位市民鄢细荣日前投诉“丰城市国土资源局行政不作为”,原因是丰城市国土资源局在给其要求纠正错误、调处纷争的回复中如是说。  对此,有网友戏言如此回复无异于承认自己是“无行为能力的行政机关”。  对这个让鄢细荣感到“神乎”的回复,丰城市国土资源局主管此事的副局长涂琼珺称,虽然感觉这样的回复有欠妥之处,但因为鄢担任法人代表的公司整天找国土局,影响正常办公,所以只好出了一个回复。这位副局长还称,如果认为该局不作为,可以到法院起诉,然后该局再按照法院判决来执行。  网络检索显示,类似的来自政府部门的神回复之前也有不少,比如湖北应城市“创建办”通过市长信箱此前在回复网友意见时曾说:“我办没时间跟你闲扯,你有意见到创建办面谈。”  另外,四川阆中县国土局曾在答复网友“商品房产权才40年”的相关提问时说:“土地管理法规定住宅最高70年,没有规定非70年不可;40年后,我们是不是还存在这个世界,不要考虑太长远了。”  南都记者 张东锋 实习生 庄伊楠
无相关信息
&验证码:&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广告投放热线:010--
·······
广告投放热线:010--
Copyright 旅游商报社 长安北路83号
All rights reserved
商旅财经网(旅游商报主办) 值班电话:010--
邮箱:(#换成@)
陕ICP备号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丰城社里甘氏族谱&&&&&&&
家族堂号:根六堂
族谱编号:7740
访问状态:
& & & & 甘祺庭是&五福堂&的第三子,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退休后潜心专研丰城社里甘氏的渊源,于1995年写出了《社里今昔》。现摘其重点编辑整理如下:
&&&&&&& 一、&系承甘盘,望出长安&&&&&&&
&&&&&&& 甘姓源远流长,《尚书.无逸》记载:殷商中兴名主武丁,年轻的时候曾就学于一位叫做甘盘的学者。后来继位,便礼聘甘盘为相。这位被后世推崇为贤相的甘盘,根据历代学者的考证,便是甘姓的始祖。《姓纂》、《姓谱》等书就异口同声指出:&甘,武丁臣甘盘之后。&而甘盘之得姓则夏有甘国,是以国为姓的。实际上甘姓不仅此一支,到了周武王取代殷商而有天下之时,姬姓的庞大家族之中,也有子孙由于被封为甘伯而改姓为甘的。《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记载的&周武王同姓,于畿内为诸侯,因氏焉,甘伯恒公是也,秦有甘茂、甘罗&即为明证。这一支源自姬姓的甘氏,最初的发祥地是在周天子的王畿之内。当时所谓的王畿,是指现在以陕西省西安市为中心的四周之地。根据考证,现在陕西省户县的西南,当时就是以甘为名,因此陕西一带,一向就认为是甘氏的发源地,跟每一个甘姓中国人的关系都极为深长。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已经是属于秦国的领域,当时甘氏的先人也大多是秦国人。长久以来,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甘罗拜相的故事就发生在秦国。根据正史记载,甘罗不但确有其人,而且确有拜相其事。甘罗出身于当时的名门,是秦武王左相甘茂的孙子。12岁那年为秦国出使赵国,赵王不但躬亲郊迎,而且在甘罗的伶牙俐齿之下,心甘情愿地割五座城池以事秦。结果秦国未费一兵一卒而净得五座城池。甘罗回到秦国后,就被拜为上卿,为后世留下了这么一段充满着传奇意味的故事。
&&&&&&& 二、&祖兴渤海,系衍骊塘&
&&&&&&& 社里《甘氏族谱》第一世祖为甘从矩,润州丹阳人(今江苏省镇江市),生于唐懿宗咸通六年(865年)乙酉九月十六日辰时。由进士出身,先仕于唐。五代十国,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因丰城二十八乡都严寨寇乱,钦命平治之,授丰城都钤辖,遂仕南唐,后命为洪州刺史,封金紫银青光禄大夫,定居丰城县骊塘(金丰城市秀市乡),人丁兴旺,子孙遍及全丰城。土改前骊塘还有甘从矩和他的辛氏夫人合葬的墓和崇奉他的家庙。
&&&&&&& 三、荷湖甘氏源流
&&&&&&& 现在荷湖乡甘姓人口最多。据1984年全乡年报统计,全乡共有95姓,计15765人,其中甘姓1967人。荷湖乡社里是元朝延祐元年(1314年)甘氏十七世子孙伯原、伯劝、伯庸、伯功、仲巽、仲震、仲振、仲异八兄弟从层源(今丰城市石江乡层源村)迁来的,人称&社八家&。因为村子地盘不大,人口发展的太多了就要往外迁。附近沙窝、教塘甘姓就是社里甘氏的分支;铁路头圩场也是社里人开辟出来的。相传明朝初年,有一社里甘姓铁匠由此路过,见此地水陆交通便利,便携眷属在现今的铁路头下街粮管所处开一铁匠铺,故名铁炉头(后演化为铁路头)。因生意兴隆,子孙繁衍,清朝中叶铁路头就发展为繁华的集市了。当地有一首民歌反映了这个情况:&唐末建村在凌上,甘氏开炉在铁路旁;开山造田千万亩,繁衍生息人丁旺。&还有秀市乡井门小骁村甘姓也是社里的分支;甚至分支到河南、湖北、广西、贵州等省区去了。&&&&&&&
&&&&&&& 社里甘氏子孙本来有好几房,但到1949年前只剩下了两大房。&慎斋公&这一房有三大家:一是根六堂六兄弟,二是学麟、兆麟、梦麟几兄弟,三是德元、财元和佑生几兄弟。这一房冬至大家在一起祭祖。另外一房也是三家:一是根生、菊仔、春仔等几兄弟,二是有生一家,三是康龙一家。这一房冬至也在一起祭祖。到清明节和腊祭时,则全族一起祭祖,扫墓。春节时则合族在祠堂团拜。全村不足两百人,根六堂一大家的人口占了全村的&一半左右。&&&&&
&&&&&&& &社里甘氏在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年)乙丑岁第十七世甘伯原修第一次族谱。民国十三年(1924年)甲子岁修第七次谱,主修人为三十三世甘人端。参加联修的有沙窝、教塘、湾里、小骁等二十八支,规模很大,资料丰富而完整,质量最高。1988年社里村甘氏又和教塘、湾里等几支联修了第八次谱,社里三十五世甘蔚芝为主修人之一。由于种种原因,社里村甘氏在外面的各家大多数没有参加,资料不全,但也算完成了全族的有件大事,功不可没。
&&&&&&& 八次修谱,从中可以看到社里村甘氏的源流与发展。
&&&&&&&&社里甘氏子孙在清朝中叶以前,主要是种田,兼给荷湖商店推车做脚夫,几乎没有一个读书人。他们去桥东推棉花,每车推两包。据说,太平天国起义,各地兵荒马乱,桥东棉花庄老板将银元财宝藏在棉花包里,因为没有注意,误把藏有银元财宝的棉花包发了货。社里的脚夫觉得有个棉花包特别重,怀疑棉花庄老板弄虚作假塞了砖块石头在里面。恰好推到自己村上时天已黑了,准备检查一下第二天送去荷湖,一打开发现棉花包中藏有很多银元财宝,喜出望外。&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一夜之间社里冒出个大财主。从此买田置地,修建住宅。到了二十八世甘慎斋,生了三个儿子:高照、高熙、高杰。这时发现村子周围蕴藏着丰富的煤矿,村里人就一面种田,一面挖煤,收入颇丰。三兄弟分家后都有丰厚殷实的家产。老大高照生了六个女儿,陪嫁把家产陪穷了。老二高熙喜欢赌钱,把家产赌光了。他们把田产、房屋卖给了老三高杰,使得老三田连垅,屋连片,山连山,成了全村的首富。高杰生独子千槐,千槐生独子甘泉。
&&&&&&& 四、太祖公甘泉
&&&&&&& 太祖公甘泉,号菊潭。生于清道光25年乙已岁(1845年)4月4日。他从小聪慧,勤奋好学,读书一目数行。21岁入县学,并游历洪都各书院,访求名师,学业日有进步,每课考试名列前茅,岁科考试列超等十余次。57岁(1902年)以明经进士候选训导,但此后清朝停止科举,因此未登仕途。他热心公益事业,为地方上办了大量好事、实事,德泽乡里,有口皆碑。例如创建凤山试馆及县置广益试馆;县崇圣殿屋宇高大易致损坏,经他倡首多次组织整修;二坊凤山书院年久失修,朽坏不堪,他邀集坊内诸绅捐资修缮一新;路有桥梁、茶亭亦留心维修,使得三溪港、七家桥、南江桥、憩云亭等处都能保持完好,便利行人。他关心农业生产的发展,出资兴修水陂、水坝,自越溪至下庄十里之远渠道做到灌溉配套,使得受益达百余家,面积达两千余亩。他还办理积谷,创设育婴堂,救济孤寡。由于盗贼滋扰,地方不宁,他又联合53个村庄实行保甲法,发起扶纲会,呈报上级立案,集体联防,确保群众安居乐业。清宣统元年各省设谘议局,他当选省参议员,又为县代表。宣统三年,他当选为县议长,并以凤山书院为会址(后改为丰源镇)。民国二年(1913年)兴办一所初、高级小学,名曰:丰源镇小学高级部、丰源小学初级部,校址设在丰源镇。凡有志前来求学者,均不收学杂费,以期教育之普及。他以议长身份兼任校长,全力办好了剑南这第一所公立学校。甘泉公对家族管教严格,儿孙都要习诵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他持家俭约,把结余的钱财用于公益事业,全家忠厚勤俭,和睦,上下有序,代代相传。民国三年(1914年)逝世,&终年69岁。他算得上是社里的第一个大知识分子了,因此1986年重修《荷湖乡志》时把他作为全乡的历史名人为之立传,并收录了他的一首《凤山怀古》。诗曰:
&&&&&&&&&&&&&&& 振衣千仞凤山颠,&&&&&&&& 醒皓星辰北斗边。
&&&&&&&&&&&&&&& 万里孤云悬落照,&&&&&&&& 一行飞鸟下青烟。
&&&&&&&&&&&&&&& 将雏犹自思当日,&&&&&&&& 杖锡谁人话后缘。
&&&&&&&&&&&&&&& 欲向朝阳听清慧,&&&&&&&& 天风吹韵尚冷然。
&&&&&&&&&&&&&&& 山势翱翔望处遥,&&&&&&&& 飞来宛似凤凌霄。
&&&&&&&&&&&&&&& 蟠龙南向纵应起,&&&&&&&&&白马来驰势欲飘。
&&&&&&&&&&&&&&& 辗转三峰云外荡,&&&&&&&& 苍茫一水眼中绕。
&&&&&&&&&&&&&&& 青灯月夜无边景,&&&&&&&&&声色俱堪入画描。
&&&&&&&&&&&&&&& 矗立高山似凤飞,&&&&&&&& 苍松翠柏两依依。
&&&&&&&&&&&&&&& 悬崖倒挂三更月,&&&&&&&& 绝岩斜衔百尺晖。
&&&&&&&&&&&&&&& 潇洒何无修竹徑,&&&&&&&& 昂藏幸有读书纬。
&&&&&&&&&&&&&&& 谁知兵燹摧残后,&&&&&&&& 依旧田庐接四周。
&&&&&&& 甘泉公生有六个儿子:甘人豪、甘人伟、甘人端、甘人彦、甘人俊、甘人瑞,他们全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个个都很有才干。
&&&&&&& 五、曾祖六兄弟
&&&&&&& 老大甘人豪,号杰钦,读书记忆力甚强,精明能干。十六岁就当家理财,协助父亲举办村、乡各种公益事业。组织兴修水利,垒筑陂坝,疏浚沟渠,使本村和周围各村旱涝无虞。植树造林,除在本村的公私荒山上与人合资或独立栽种松柏树之外,还在荷湖苏山寺大片荒山上招股集款,广植杉树数万株。虽没有亲见成林,但规模宏大,效益显著,赢得了全二坊的赞誉。实业大家,名重乡里。经营煤矿,凭着丰富的经验,测定矿藏和煤矿非常准确。根六堂开采煤矿发家致富,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了支持父亲的事业和诸弟、侄的学习,他才弃读就耕。但当农隙之余,仍然手不释卷,家藏的经、史、子、集及时务,新闻报刊都游览无余,紧跟时代潮流。1911年10月武昌起义,他在荷湖拿到报纸,得知消息,极为高兴。赶回家里,走到村口,扬起报纸大声高呼&光复了,光复了。&向往民主&共和之情溢于言表。
&&&&&&& 老二甘人伟,号卓钦,小时候发高烧扎针失误,致使严重跛足残废(一说骑马摔伤)。读了几年私塾,清朝停科举,转而习医,聪明勤奋。&秀才学医,笼里提鸡&,不几年就精通中医医理,由看小病到看大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药到病除,妙手回春,成为坐诊求者盈门,出诊坐轿的一方打郎中。卓越的医术救活了无数危重病人,乡里流传着不少有关他行医的传奇故事。他协助父亲和大哥管理大家庭的家政,支持弟弟和子侄上学,热心地方公益慈善事业。擅理财政,经管三溪港桥会、七家桥桥会、荷湖育婴局、南汇之积谷及扶纲会、康庄之憩云亭与流陂会等,公私分明,精打细算,使这些公益慈善事业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三弟甘人端出任江西余干县知事(县长)时,随同前往任会计员兼税契员,为公理财,清正廉洁,统筹自如,深得当地人士赞美。禀性严肃,疾恶如仇,刚毅果决,人皆敬服。他还富有文学才华,善长诗赋,成为誉满丰城、清江、新干三县的&剑南才子&。当时的知州汤味斋极为赞赏他,并将其习作编入课本,供丰城、清江、新干等县生员诵读。1985年出版的《罗山乡志》选录了他的《罗山赋》:&岚影依稀,烟痕荡漾;峻矣其形,巍然其状。耸万仞之高峰,作三州之保障。奇峰兀峙,错疑花发吴江;叠嶂高撑,莫是山名秦望。爰考其地,初名曰池,一峰直耸,百里横驰。西侧澄山拱秀,东侧佛岭争奇,南则峰连定慧,北则岭接赋荼。浓青环绕,密翠纷披,遥知古迹登临,涧足乐也。何以今名忽易,急欲问之。盖晋有罗文通者,曾因小隐,为卜幽居,挂席来游,喜峰清毕,拨云至此,受烟树之扶疏。诛茅结屋,倚石穿渠,花好当户,草深绕庐。试看丹鼎九成,恍开先镜,避却红尘十长,来证真如。是以山因益著,名传不虚。岩危烟锁,壁波云嘘。岭头之柏塔亭亭,四周绿绕;峰顶之泉池滟滟,一幅波密。仰瞻则列岫庚庚,远眺则群畴乙乙。玲珑挹秀悬乌雾之画屏;突兀穿空,现凌云之文笔。几讶罗浮之境,仙子携来;漫疑罗汉之峰,菩提幻出。尔其长留胜境,镇此名区,招来猨鹤,伴以麋鹰。路转峰回,百九里奇真独擅;岩深林密,一千尺高更难逾。尽余出岫闲云,飞来白练,应有倚天长剑,削出青笑。客有感怀旧迹,追忆高踪。青含雨滴,红隐霞重。曾经处士遨游,此背罨昼;每忆高人住宿,登即扶筇。迭胜重来,好间千寻翦翠;登高一望,洗疑九叠芙蓉。&
&&&&&&& 老三甘人端,号正钦,江西省立大学毕业,东渡日本,毕业于明治大学法政系,授法学士学位。归国学部会试,钦赐举人。民国三年(1914年)为余干县知事(县长)。到任一年父死,尊制丁忧,任丰源两等小学校长。1920年(民国9年)任职县劝学所(教育局),后又主事凤山书院为丰源镇学校校长。又与弟甘人俊创办社里小学,任校长。他继承父亲的遗志,在家乡大力兴办地方公益和慈善事业。修水利,改官陂土坝为石闸。成立善济会,救济鳏、寡、孤、独无告者。修桥补路,拓宽从康庄到沙窝、土库庄大道,于康庄街上铺石板直铺到土库庄。把几座小石桥如石拱桥,丁字桥改建成大条石平桥。其中社里旁边大道的社山桥最为方便行人和车辆(土车子)。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鉴于南江街太偏,荷湖、艾湖、漆家圩(老圩)、洛湖桥(洛市)、丁桥离一些村子又太远,就下决心将憩云亭扩为圩场。根据《尔雅-释官》:&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之义,定街名曰康庄。1923年建&信成&号,经营杂货、医药,派其子甘翰庭掌理店业,动员周围一些有钱人家投资盖起二三十个店铺,形成了一条直街雏形。他又亲自出马同樟树邮局反复交涉,开办了康庄邮政信柜、信箱,最后成为正式的邮政代办所这样的永久性邮政业务机构。先由其子甘翰庭,后由其侄甘琨庭负责邮政业务,确确实实办好发收信件、报刊、包裹、汇兑工作,成为樟树邮局最受欢迎的邮政代办所之一。方圆几十里地的人都赶来康庄发信,寄包裹,汇兑款项,因为这个邮政代办所认真负责信得过,使人最放心。1931年康庄正式开街,农历每月一、四、六、九位街日。开街的初期,为了吸引农民赶街卖菜,散街时,凡是没有卖完的菜他就叫&成信&号或他自己家里悉数收购,让农民空担空篮子回去,这样农民们就会每个街日都来。开初几年赶街的人不多,每年就请大戏(京戏)班子来唱一、两次戏,扩大影响,使康庄远近闻名。要使街场长期巩固,还必须有繁荣经济的措施,即在周边兴办各种企事业,增加街场日常来往和居住人口。于是他又在街上建了一些公房,出租給人家开业和住家。1939年协助剑声中学校长熊恢先生在距离康庄三里路的澳源坑办起了剑声中学康庄分校,以剑声中学校董会董事身份,給这个学校解决各种实际困难。说服侄儿甘扬庭把在南江街扶纲会做锅炉房厂厂房的两栋房子退出来,交给另一个当凤山乡中心国民学校校长的侄儿甘福庭,然后拆迁到康庄东南出口山上建起了新校舍。又与土库庄陈友青先生创办了丰源农业职业学院,先后担任董事长、校长。他还鼓励社里、湾里、上炉回、下炉回、西湾、冷水、澳源坑一些人在康庄周围和街上开办油榨坊、砖瓦厂、刨黄烟、做腐竹的手工业作坊,要桥东株树桥的亲戚在街上开车缝店。乡里信佛的善男信女较多,又为他们集资在康庄东边山上修了一座佛堂。从1923年到1949年,为康庄的建街,街场的持久繁荣,甘人端筚路蓝缕,苦心谋划,几十年如一日,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功垂乡里。抗日战争时期,康庄的土布业、纸张业、食品业(米粉、腐竹、豆豉、糕点、面条、猪肉)等非常兴盛,街面相当热闹,街日多达一、两千人,每年正月十六日迎少龙甚至上万人。今天康庄仍为荷湖乡第二个闹市。
&&&&&&& 1938年丰城县临时参议会成立,甘人端德高望重,当选为第二席代表即副议长(首席代表即议长,为土库庄陈友青先生)。正式参议会成立时,他以年迈为由辞去了县参议员。他不过问区政、乡政,十分厌恶地方派系倾轧,只是以自己的威望,筹集经费修建中、小学校舍(尤其为凤山乡中心国民学校新校舍的修建操劳最多)。抗日战争时期他积极参与支援和慰问当地驻军的活动,深得驻军和乡里的敬重,尊之为&爱国长者&。
&&&&&&& 甘人端文笔清丽,诗文为乡里称道。冷水村、澳源坑不少姓氏修族谱皆请他作序。他主持剑南二十八支甘姓联修族谱,对丰城甘姓源流作了系统考证。他对自己谋划、主办的公益慈善事业,必为文记载始末,如《官陂记》、《康庄开圩记》、《康庄邮政记》、《善济会宗旨》等等。可惜,几经沧桑这些宝贵的地方文献资料存留极少。1986年的《荷湖乡志》载有他的《剑池夜月》:
&&&&&&& 一湾碧水映书窗,传说当年剑跃双。&干莫精华沉抑郁,张雷识拔出琤纵。
&&&&&&& 化龙已快冲霄愿,知己难忘鼎力扛。此后月明人静夜,犹闻嘘气逼苍江。
&&&&&&& 老四甘人彦........
&&&&&&& 老五甘人俊,号贞钦。他读完四年制的洪都中学,本拟东渡日本留学,因妻丧未果。受聘剑声中学,教书兼管总务。后为丰城县财政科员,铁路头经征委员,未及辞去,仍然从事教育工作。他协助三哥甘人端创建社里小学,一度任校长。1923年丰城县在每区设立一所义务小学,他为人忠厚、勤谨、廉正,被推为校长,在荷湖乡易家祠堂建校。陈友青先生出任丰源学校校长,他被聘为教员兼会计,教国文、史地、算术,并受委托全面管理校务、校产,实际为代理校长。他写得一笔好字,尤善工楷,被誉为&剑南三支笔&之一。全村农具上的字,如谷娄、晒簟木桶等均交他书写年、月、日和姓名,而他总是不厌其烦。他还喜爱文学,爱好诗词,所做《培桂书屋诗抄》手稿,土改时全部散失,遗憾未能传流后人。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剑南一带为国共军队的争夺之地,形成拉锯,时局动荡,学校被迫停办。他忠于职守,最后撤离。在去县城途中,洑溪桥被冲毁,掉入洪水中,惊悸得病,辗转卧床十个月,于1933年病逝,年仅四十九岁。
&&&&&&& 老六甘人瑞,号硕钦。江西高等师范学校博物系毕业,一生从事教育工作。1917年任教万载龙泉小学,1918年任教丰源小学,1919年任教万载东州中学,1920年任教临江第五师范附属小学,1921年兼任第五师范博物教师,1922年任省会南昌区立小学主任教师,后又回丰源学校任教。抗日战争时期筹建剑声中学分校于澳元坑,到荷湖借用民房、公屋作校舍,课桌课凳借自本立工学团,以大众图书馆为校图书馆;招收学生,延聘教师;安排好外地来的教师的家庭生活,特别照顾好来自沦陷区的教师如张庆瑛老师,陈佑麟老师等,倾注了满腔热情和全部心力,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分校合并到南昌总校为止。后任教丰城中学,主要教动物、植物、生物,也教国文、历史、地理。他与学生关系非常之好,终日笑容可掬,和蔼可亲。他对村上子弟的学习十分关心,寒暑假课督村上子弟都古文,练书法,吟诗,做对联。他的诗作显示出文学才华,为人称道,族谱上有他吟咏社里八景的绝句,录之如下:
&&&&&&& 1、《莲塘钓月》(莲塘即吾村钱池塘,每逢月夜,常有渔者垂钓。)
&&&&&&&&&&&&&&&& 一面荷花十里香,亭亭玉质映方塘。&&&&&&&
&&&&&&&&&&&&&&&& 夜来爱月持竿去,学个渔郎味较长。
&&&&&&& 2、《锺林樵云》(锺岭坐镇村东,云气葱茏,时有樵夫入山採薪。)
&&&&&&&&&&&&&&&& 苍茫云树绕锺山,镇日樵夫任往还。
&&&&&&&&&&&&&&&& 莫笑负薪无远志,买臣佳话播人间。
&&&&&&& 3、《长垅春耕》(垅在村南,长十余里,至春时,农事正忙。)
&&&&&&&&&&&&&&&&& 蝉联阡陌望无疆,多少农夫稼穑忙。
&&&&&&&&&&&&&&&&& 泥软平铺轻燕掠,雨旸时若兆千仓。
&&&&&&& 4、《前村夜读》(前村系吾村古号,明清以来书香勿替,至夜深犹闻读书之声。)
&&&&&&&&&&&&&&&&& 一轮明月照村庄,朗朗书声入耳详。
&&&&&&&&&&&&&&&&& 秉烛夜游良有以,咏歌花下共飞殇。
&&&&&&&&5、《桥近社山》(社山旁有石桥,上通崇乐,下至丰樟,途中行人,络绎不绝。)
&&&&&&&&&&&&&&&&&&一桥横傍社山头,万里长途咨客游。
&&&&&&&&&&&&&&&&&&几辈临流来问路,当前指点喜悠悠。
&&&&&&&&6、《堆临分水》(每逢春涨,雨水绕堆分流,故名分水,有先父先兄墓在焉。)
&&&&&&&&&&&&&&&&&&清明扫墓雨如烟,四顾茫茫水接天。
&&&&&&&&&&&&&&&&&&一脉双流堆上望,几疑蓬岛挾飞仙。
&&&&&&&&7、《坑头泉井》(陈坑垅头上有一泉井,该处田亩藉以灌溉。)
&&&&&&&&&&&&&&&&&&滚滚清泉石上来,中心旋转意徘徊。
&&&&&&&&&&&&&&&&& 千秋不断源流远,汲取坑头递酒杯。
&&&&&&&& 8、《竭尾官陂》(此陂呈请官厅备案并载县志,故名官陂,每当天旱时,村人筑堤蓄水,以资灌溉。)
&&&&&&&&&&&&&&&&&& 东郊间眺绿成茵,彼黍离离一色新。
&&&&&&&&&&&&&&&&&& 惟赖官陂资灌溉,勤加修葺拯吾民。
&&&&&&& 六、祖父同辈的众多兄弟
&&&&&&& 1、甘扬庭,甘人伟的长子,甘泉的长孙。县立高等小学毕业后,又读了师范讲习所。毕业出来就在家乡教书,先任教康庄义学(社里小学前身),后任教社里小学。教学以严格、严厉著称,一教十年,桃李遍桑梓。根六堂分居后,父亲安他管理南江铸锅厂。该厂铸造大、小铁锅,为剑南最早的工业之一。产品质量上乘,除经销剑南,还销往清江、新干、崇仁、乐安一带。这个厂现在成为荷湖乡乡办企业,厂址已迁往荷湖圩,所产铁锅仍然是全丰城市的名牌产品。
&&&&&&& 2、甘振庭,甘人伟次子,我的祖父。丰源高等小学毕业,考入省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曾在江西造币厂当过职员。后回乡教书,做保立小学校长。1934年,江西第一行政区专员兼丰城县县长林兢来视察,认为所任校长的保立小学是剑南办得最好的保立小学之一,给予甘振庭传令嘉奖。后任教凤山小学。抗日战争时期再康庄开设信联,为布庄经理,以棉花换布,促进了剑南一带土布业的发展。但是在1951年共产党发动的&土改&运动中被暴民逼死。
&&&&&&& 3、甘颂庭,甘人伟三子。他是社里甘氏子弟中的杰出者,才华横溢。丰城高等小学,省立第五师范毕业,考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为著名画家刘海粟先生的高足弟子。他天资聪慧而又刻苦用功,寒暑假在家时,经常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心在书房作画练书法。只是清晨、傍晚站在坟山里高处,或到溪边,远眺长垅,欣赏田园风光。他为人忠厚,言语不多,但对弟侄辈的学习十分关心,表示只要是读书之才而家里遇到经济困难无力上学都可以去找他想办法。曾任教南昌乡村师范学校,为美术教员和教务主任。他还在省城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引起全国各地的重视,纷纷前来参观,并得到政府嘉奖,聘为省政府参事。他艺术成就斐声省城,为著名青年画家。1933年,在县城染到急性传染病,为庸医所误,过早的离开了人世,年仅28岁。江西美术界,丰城教育界大为震惊,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痛惜英才早逝,赍志而没。他的一幅剑南山水长卷,长达几米,悬挂于甘氏宗祠前厅楼下的长梁。1934年江西省第一行政区专员兼丰城县县长林兢,视察荷湖,专程来社里保立小学欣赏这幅杰作,赞不绝口。由于勤于习作,他曾留下大量书画作品,包括村上、乡里一些人家的中堂。可惜几经沧桑,散失无存。
&&&&&&& 4、甘翰庭,甘人端次子。丰源高等小学毕业后,又进县自治讲习所学财会专业。毕业后,曾在县教育局做过会计,管理全县的教育经费收支。还担任过社里小学的总务主任。父亲开办康庄圩时,他也参与谋划,并经营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的&信成&号。该号商铺是康庄最早最大的日杂商店,经营油盐酱醋、糕点海味、文具纸张、香烛爆竹、行医供药(后分出另立&生生号&,由堂弟甘勉庭经营);还兼理邮政业务,为剑南最有信誉的商店之一。又在扶山等处创建了两个石料厂,还投资南昌市制造保险柜。人称其&雅擅技艺,兼有治才,簿书钱谷,厘然各当&,是继承甘人豪之后,社里村又一位精明强干的理财、实业大家。他支持父亲在剑南做了大量的公益、文教、慈善事业。抗日战争时期支援和慰问驻军,乡里对其父子的功德大为赞扬,口碑载道。
&&&&&&& 5、甘勉庭,甘人豪长子。丰源高等小学毕业,考入江西省立第二中学,毕业后回乡随父行医,同时在社里小学义务教课。父死后独立开业,从&信成&号分出了,另开药铺&生生&号,并义务兼任风山乡中心国民学校校医。他性情平和,热心助人,社里小学有一姓张的外地老师无家可归,逢年过节、寒暑假他都免费招待饮食,如同兄弟。后来这位老师参加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前线为下级军官(连长),每次作战胜利即寄来照片报喜。他在康庄周围几十个村子行医,病家随请随到。遇到经济困难的病家,不要出诊谢礼,并赠送汤药。他名声虽不及大郎中的父亲,但继承了祖传秘方,医术也还是很高明的,人称&甘仙&。与荷湖&小隐轩&药铺的&黎仙&(黎立仔)齐名,同属民间良医,乡里百姓十分敬佩和怀念他的医术和医德。他还写的一笔好字,为&剑南三支笔&之一,常为人书写匾额、招牌、寿屏、楹联等。社里甘氏宗祠悬挂的&笃亲堂&匾额就出自他的手笔,颜体深厚端重。
&&&&&&& 6、甘熙庭,甘人豪次子。上海东亚体育专门学校毕业,是江西著名的球类教练,任教南昌乡村师范,九江女子师范,天翼中学,丰城中学。担任过教务主任、总务主任等职务。江西一些省立中学,师范,大专院校的不少体育老师皆出自其名下,为江西体育界的前辈,享有很高的声誉。丰城县体育场为其亲手筹建,并以县政府秘书长身份兼任场长,对丰城全县体育运动的开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 7、甘焕庭,甘人瑞四子。 他是社里甘氏子弟中又一杰出者,极有才华,勤奋好学,喜爱美术、音乐。剑声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为著名画家刘海粟先生的弟子。在校期间爱读进步书籍,倾向革命。&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入上海大、中学生赴南京请求蒋介石出兵抗日的救亡运动。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毕业后先在江苏省的莘庄镇教书,后回江西在南昌、丰城、波阳、景德镇、龙南、抚州等中小学任教。他既擅长国画、油画,又是一个浑雄圆润的男高音;他弹得一手好钢琴,还是一个出色的数学教师。每到一校,他都与一些进步师生利用歌咏、戏剧宣传抗日救亡,反帝,反封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组织排演的《放下你的鞭子》,《黄河大合唱》,《白毛女》,《血泪仇》等剧目至今在师生中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凤山小学做教导主任时,集中一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办了一个类似今天的&尖子班&,亲自兼班主任,教他们的美术、代数,严格管理,细致辅导,使这个班的学生到小学毕业时达到了初中二年级的文化程度,报考省立南昌一中、二中、樟树中学、南昌乡村师范学校都名列前茅,其中有两个人夺得第一名。山窝里飞出金凤凰,轰动了全省,全县都对凤山小学刮目相看。这些学生有的保送上了中央政治大学,有的考上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广西大学等国立大学,使得剑南一带一下出了一批大学生。现在除了个别的因为各种复杂原因没有成大才外,都成了专家、学者、教授,其中的陈育新教授更是国内外知名的植物病理学家。
&&&&&&& 1949年4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的地下工作者,为发展党的组织和解放抚州城做出了贡献,受到入城的解放军的称赞和信任。当时干部奇缺,经他介绍推荐给人民政府,公安部门等单位工作的同志就有十多人,其中有的同志入了党,至今仍然担任领导职务。但由于解放前夕该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甘焕庭受到牵连,脱离了组织,问题长期得不到查清,未能恢复组织关系,得不到重用,只能作一个普通教师。&文革&中又受到严重冲击和摧残,几经审查仍无法作出结论,只好宣布给予解放,安排在抚州市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任教。他一如既往努力工作,以一个共产党员来要求自己,处处起先锋模范作用,赢得师生的信赖和尊敬。由于长期艰苦的操劳,以致积劳成疾,得了不治之症&&喉癌,于1976年8月离开人世,享年66岁。日,中共抚州市委组织部作出了《关于恢复甘焕庭中共党籍的决定》:&对于甘焕庭(已故)参加我地下党组织的问题,经查证均属实。根据党的有关政策精神,经市委常委日会议研究,同意恢复甘焕庭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党龄从1949年4月算起。&他是社里村第一个共产党员,言行风范对弟辈、侄辈、子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本来有许多事想做,许多文章想写,终因过早离世而未能实现。在共大任教时说撰写的《音乐教材》,至今仍有参考价值,遗稿存侄儿甘芸芝处。
&&&&&&& 8、甘福庭,甘人俊长子。樟树中学毕业后遭父丧暂停读书,回乡任植才小学。后考入南昌社会教育师范学校。抗日战争期间,南昌沦陷,学校迁宁都、武宁,学校改名宁都师范、武宁师范。在武宁师范毕业,成绩列前三名,被保送国立师范学校(地址在湖南兰田)深造。但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力前往就读。回家后先任教丰城小港口小学,后转凤山小学,提为辅导主任(驻荷湖分校)、教导主任,1945年至1949年任凤山乡中心国民学校校长。在师范学校学习期间,思想左倾,曾经因阅读艾思奇《大众哲学》等进步书籍受到警告,毕业前夕发动驱逐反动校长的运动时几乎被开除。他非常崇敬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担任校长时,在学校办公室里悬挂陶行知先生和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奇的画像。在校舍大门口贴上&社会是学校,生活即教育&对联和&教学做合一&横额,二者皆陶行知的教育主张。他顶住巨大压力,决心把风山乡中心国民学校办成陶行知式的学校。他在伯父甘人端的支持下,募集资金,并捐出自己一部分薪水在康庄东南出口山上建成新校舍。新校舍有6个教室,4间学生寝室,12间教师寝室,一间办公室,还有礼堂、食堂、厨房等。校舍中间一个大天井,整个结构融为一体,呈一长方形的矩阵。校舍前面,左侧为操场,右侧围菜园,后有水井,周围有树木、草地环绕,而且距离康庄街仅三百多米。建这个新校舍他付出了千辛万苦,落成之日得到丰城县政府的嘉奖,省教育厅厅长周邦道亲笔题&乡村教育之光&以资鼓励。一家报社记者来采访,送了副贺联:&羡今日,凤毛麟角;祝来兹,山高水长&。整个校舍能容纳二三百学生(包括走读生)。1949年以后,康庄小学、康庄初中继续使用办学。后康庄小学,胜利小学都另建了校舍,康庄初中停办,校舍移作他用,在里面种蘑菇,榨油,打铁,关猪牛,养鸡鸭,年久失修,现已破败不堪。当年他任校长时的风山乡中心国民学校系县办班级较多的完全小学,教师多是中师优秀毕业生,思想、业务素质都很高,教师认真负责,校风、学风朴实无华,文艺体育活动十分活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升学率在剑南数第一。吸引了焦坑、铁路头、荷湖(当时是另一个乡)、丁桥、漆家圩(双桥)、洛湖桥(洛市)、桥东等剑南各乡乃至清江、乐安两个县的学生前来就读,是丰城县第一流的小学,在江西全省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他也因为辛勤办学,成绩卓著,多次得到传令嘉奖,成为全县最著名的小学校长。然而共产党掌权后却不留用他,这时他才三十出头,年富力强。他曾多次请求恢复工作,继续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效力。如果当时和以后的地方领导珍惜人才,政策上实事求是,让其回到教育教学的岗位上来,他这个中师毕业,教学多年,办学有才干,忠诚教育事业,陶行知的崇敬者、践行者,为剑南教育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著名小学校长,是能为家乡的文化教育有所作为,再立新功的。
&&&&&&& &普及凤山教育,扫除文盲;修丰水以灌溉,筑澄三以发电。&他曾经有这样美好的理想,并愿意为之奋斗终身,但终于未能完全看到实现,就在&文革&宣布结束前夕非正常死亡,这是他一生的悲剧。
&&&&&&& 七、一直留在社里村的甘氏子孙情况:
&&&&&&&&1、甘莘芝,根六堂一吉堂勉庭的儿子。1933年出生,凤山小学毕业,父母早逝,无力继续上学,也不能继承父亲医业,在家务农。学会了篾工,擅长做竹椅竹床等,一直没有成家。1990年后,与同村甘福生的遗孀结婚。甘福生有一子海龙,一女海香。海龙高安师范学校中师毕业,任教荷湖中学小学,生一子一女。海香嫁荷湖乡南江村。
&&&&&&& 2、甘萃芝,根六堂一吉堂熙庭的次子。1925年生,南昌师范学校中师毕业。原在县城教小学,1957年受&反右&运动迫害回到社里村。1978年落实政策,恢复工作,任教荷湖乡东风小学,已退休。妻黄鹤云,生一子华霭,二女亚平、亚玲。子华霭顶父亲的班,为荷湖中学职工,娶都昌县余润娇,生五女:美红,美萍,清平,秋平,小平。二女亚平、亚玲分别嫁麻园嘴醇和渡头村。
&&&&&&& 3、甘蔚芝,根六堂二宜堂颂庭的儿子。1923年出生,1995年去世。剑声中学荷湖分校初中毕业。曾当过风山乡公所户籍干事,风山乡中学国民学校事务员兼文书,1949年以后在家劳动。1976年以来,担任过村上陶器厂会计,在家经营小卖店等。妻夏发秀,罗山乡洛村人。生有三子:姨婆,小毛,小兴和一女群英。姨婆出继越溪,1990年后又回到社里村,一直未成家。小毛、小学肄业,在家务农兼做篾工,娶上村前甘年英,生一子树荣和一女巧珍。小兴业在家务农,娶双坑罗媚仔,生一女。女儿群英嫁桥东乡赤岗上。
&&&&&&& 4、甘菱芝、甘藤芝,根六堂二宜堂振庭后妻杨荣贞所生的两个儿子。菱芝1938年出生,至今没有成家,与弟弟藤芝合在一起过日子。两兄弟都只读完初小就在家务农。1976年后,藤芝为社里村陶器厂业务员,娶冷水村邹六妹,生二子检林、检平,二女检香、检英。检林务农,生有一子;检平1994年考上江西电力学校。检香嫁九房;检英嫁村前。
&&&&&&& 5、甘蔼芝,根六堂四喜堂瑞庭的儿子,父死母嫁,出继下新泽,改姓陈春林,木工。生有二子、三女。仍同根六堂同辈堂兄弟保持亲密联系,不忘自己是社里村甘氏子孙。1988年给一个儿子上了社里村甘氏族谱,接四喜堂香火。
&&&&&&& 6、甘茜芝,根六堂五福堂福庭的儿子。1946年出生,荷湖中学毕业,成绩优秀。考上高中,因家庭出身限制不给上学,只好在家务农。能写,能画,能唱,能演,还会编导。参加公社(乡)的文艺汇演,为大队夺得一、二名,对活跃大队文艺生活发挥了很大作用。1976年9月其父甘福庭非正常死亡,与其母(李生英,希望乡大水村人)相依为命。改革开放后,在胜利小学任民办教师,教毕业班语文。1981年&&1985年在全乡小学升初中的统考和质量抽考中连续五次获第一名。他多次被评为乡、县的模范教师,1985年荣获宜春地区行署颁发的&优秀教师&奖章和奖状。提拔为胜利小学校长后,团结全校师生,提高教学质量。又通过泥塑、根雕等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学校越办越好,丰城市办刊物也报导了胜利小学办学经验和他的先进事迹。1989年被评为江西省先进少儿工作者,随即有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获得国家优秀教师证书和奖金500元,是社里村第一个获得国家级奖励的人,出席了全市授奖大会,并在大会上介绍了办学经验。《荷湖乡志》把他列为全乡模范人物之一。1990年秋免试进入高安师范学校中师深造,毕业出来调荷湖中学小学任教,兼学校办公室主任,加入了共产党。1982年与四川省邻水县陈国兰结婚,生有二女:丰玲、芳玲,均在荷湖中学小学上学。
&&&&&&& 7、甘菠芝,根六堂六顺堂耀庭的次子,1949年后在家务农,后随兄藻芝去了宜春师范专科学校当临时工。娶荷湖乡袁家村袁氏,生一子甘玮,已上小学。夫妻虽在宜春做临时工,但和母亲刘芸香的户口还在社里村。刘芸香原在宜春跟随长子藻芝生活,1990年后搬回社里村安度晚年。
&&&&&&& 8、甘初根,现在是社里村甘氏族长。1949年前在剑声中学,凤山小学当工友。1949年以后先在樟树医院,后在康庄小学当工人。退休后又弟弟甘发根的儿子新根过继顶班。新根生有四子一女。
&&&&&&& 9、甘发根,1949年以前在新干一带做裁缝,只在收割季节和春节才回家。1949年后就呆在村上没有外出。生三子:新根、新民、新荣;二女。新根过继给长兄初根,新民在民营煤矿出事死亡,新荣尚未成家。二女中一嫁车草,一嫁九房。他在1990年代因家庭矛盾非正常死亡。
&&&&&&10、甘寿根,又名寿古。1949年以前在凤山小学当校友,后在家务农种田。生三子:留兴、毛女、桂华;一女桂英。留兴入赘熊氏,生二子。毛女生三女一子。桂华未成家。桂英嫁早禾田,已死亡。他则在文革期间病亡。
&&&&& 11、甘枧根,甘花子的长子。甘花子土改时去世,枧根在村上种田。生二子支荣,金荣;三女分别嫁土库庄、屯田、观上(樟树市)。
&&&&& 12、甘桂根,甘花子的次子,在村上务农。生三女,分别嫁安塘、老圩、浙江。
&&&&& 13、甘顺龙,在村上种田。生有四个儿子:芝根、芝泉、水泉、友泉。芝根有两个儿子,芝泉有一儿一女。
&&&&& 14、甘禄生,又名禄古。1949年前为剑南区区丁,土改时去世。儿子堆屎,幼年随母嫁渡头黄土岸,生有几个孩子,未回社里村。
&&&&& 15、甘金芝,甘万和的长子,一直在家种田。生有二子:华根、毛根。二女,一女甘莲香,高安师范学校毕业,现任教荷湖中学小学;另一女嫁丁桥(或铁路头)。
&&&&& 16、甘泉芝,甘万和的四子,一直在村上务农。现为社里村主任,生有二子一女。
&&&&& 17、甘水根,甘財元的次子,一直在村上务农。生有四子二女,其中长子庆之生有二子;次子庆军生有一子。二女一嫁下庄,一嫁背边。
&&&&& 18、甘金生,又名金中古。1949年以前在国民党军队当兵,之后回带村上务农,生有五子一女。长子毛女,生一子一女;次子腊根,生二子;三字四根,生一子一女;四子春华,生一子一女;五子细根,生一子。女儿嫁铁路头乡越溪。
&&&&& 19,甘金根,甘根生的儿子。在村上务农,生有一子一女,儿子名小飞。
&&&&& 20,甘冬根,甘菊仔的儿子。在村上务农,生有一子二女。儿子名水林,生一子一女;二女已出嫁。
&&&&& 21,甘冬兴,甘菊仔的儿子,过继甘春仔,在家务农。生有二子三女,长子军芝,生一子一女;次子连芝,正就读宜春师范专科学校。三女中已有二女出嫁。
&&&&& 22,甘火根,甘友生的儿子。甘友生1949年前从事杀猪兼磨豆腐,土改后即去世。火根在村上务农,生有二子二女。长子海云,生一子;次子海飞。二女均已出嫁。
&&&&& 23,甘康龙,1949年前在康庄&信成号&商铺做店员,土改后种田,生有三子二女。三子:美芝、爱芝、辉芝。爱芝在村上务农,生一子一女;辉芝也在村上务农,生一子一女。二女一嫁冷水,一嫁屯田。
&&&&&&& 八、社里村甘氏子孙1949年后在外地工作的各家情况
&&&&&&&& 1、甘菁芝,一吉堂甘熙庭的长子,已去世。1949年以后到都昌县随岳父学医、行医。妻亡后续娶洪氏,生有一子(明月)、一女(园妹)。明月在都昌县务农,娶妻江爱菊,生二子:建平、建勇。
&&&&&&&& 2、甘薰芝,一吉堂甘熙庭的幼子。1949年以后去湖南长沙谋生,父死后一直留在长沙学医、行医,成家立业。
&&&&&&& &3、甘茂芝,二宜堂扬庭的长子。南昌师范学校中师毕业,在校爱好文艺写作,对园艺更有浓厚兴趣。毕业后先在小学做老师,后在清江县临江镇一家养蜂场指导养蜂,又去泰和县一家农场指导蔬菜种植。1949年以后在新干县珊瑚国营农场担任柑橘栽培的技术指导。1956年又调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新干分校教园艺课,并参与吉安地区泰和县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治理实验区的工作。1980年退休妻子陈荷香去世后未再娶。生有四子:柏龄、长龄、春龄、福龄,一女玫龄。柏龄文革时失踪,生一子雪峰、一女佳佳。长龄落户万安县务农,生一女。春龄在泰和县千烟洲承包柑橘园,已婚。福龄生有二子(吉峰、云峰)。女婿欧阳明义,生一子欧阳炎炎。晚年他与长孙雪峰一起生活,居住在吉安市侍中庙(西巷)19号(邮编343000)。
&&&&&&& &4、甘芬芝,二宜堂扬庭续娶石枧陈氏所生,小学毕业。土改后离开社里村,在新干县塔门上村落户务农。娶妻杨根仔,生有一子(小林)、一女(小蓝)。小林生有一子一女。
&&&&&&& &5、甘蕣芝,二宜堂扬庭续娶石枧陈氏所生,小学毕业。土改后离开社里村,在新干县国营林场当职工,作业队长。娶后贯邹润香,生二子:建林、春林;二女建英、桂英。建林初中毕业,为新干县国营林场职工,生一子智文。
&&&&&&& &6、甘华芝,根六堂二宜堂振庭的长子,1923年生。从小聪慧好学,以优异成绩考入樟树中学。读高中时适逢日军侵华,沿赣江辗转迁校,毕业时正在赣州。由于成绩优异,被保送上暨南大学,同时又考上中山大学,最后选择在中山大学的政法系就读。由于此时家境衰落,他在大学的费用基本都靠奖学金和勤工俭学的酬劳。但是他刻苦学习,以优异成绩获法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在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委员会做一个小职员。一年后,由于国民政府在国共内战中失利,他随机关迁至广州,并拟再迁至台湾,但此时他却作出了回老家的决定。回家后不久共产党开始搞&土改&运动,他陪着父亲受暴民的迫害,父亲死后,妻子与刚出生不久的长子被迫外出乞讨。他通过同学关系在南昌市人民政府的卫生局谋得一个秘书的职位,一年后才把妻儿接到南昌。由于共产党的政治运动和政治审查,1955年以后被转到教育部门,先后在小学、中学任教。由于家庭清贫和不断的政治迫害,他在郁郁寡欢中于1988年逝世。其妻李予春,凤山小学校长李荣奎的长女,生有四子(甘诚、甘毅、甘勇、甘咏)一女(甘景)。
&&&&&&& &7、甘藻芝,六顺堂耀庭的长子,1935年生。高安师范学校中师毕业后考入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先后任教萍乡师范学校、丰城中学、尚庄中学。1978年抽调到宜春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教《现代文学》,评为副教授。他加入了民盟,为宜春地区民盟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他还参与筹建了&江西赣江大学&。妻欧阳志贞,中专毕业,宜春市商业局科长。夫妇俩均为宜春地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生有一子一女,儿子甘琦,西南交大本科毕业,曾经在兰州和武汉的铁路局做技术干部,后回宜春开发矿泉水。其女甘文,赣江大学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留校任教。
&&&&&&& &8、甘芸芝,三多堂翰庭的二子,1916年生。立风艺术专科学校毕业,毕业后至1949年以前在小学和丰城县简易师范学校任教。1951年在临川参加工会工作,任教临川县李渡镇职工学校,并参与创建了抚州地区第一个工人俱乐部&&&李渡镇工人俱乐部。1953年调抚州市筹建市工人俱乐部,为俱乐部主要负责人之一。1981年俱乐部改名为工人文化宫,担任副主任。1985年退休,1989年市总工会聘用他协助市文化宫和市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先后获得全国总工会、江西省总工会、江西省文化厅等单位的表彰,1995年被选入《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录》。妻熊树梅,生一子甘新泉。新泉生三子:继文、继武、继斌。继文妻红莲,生一女娇玲;继武妻宝宝,生一女露玲;继斌1994年应征入伍。续娶妻范琴姑。
&&&&&&&& 9、甘萍芝,六顺堂辉庭长子,1935年出生。因儿时父亲出走另娶,与母亲张寿荣相依为命。1949年后随母到抚州市,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后保送报考九江医学专科学校。在校学习刻苦,以优异成绩毕业,分配在南昌市第二医院参与江西防治血吸虫病的工作(仍保留军籍),后留在该院妇产科。他刻苦钻研业务,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处理难产尤有把握,为剖腹产第一流刀手,是南昌市著名的妇产科大夫。他获得了高级职称,并担任妇产科主任。他精明能干,活动能力强,热心为家乡服务,帮助家乡解决了不少工农业生产和卫生医疗方面的实际问题,做了许多好事。妻吴曼平,江西卫生学校毕业,任职南昌市郊区卫生防疫站。生三女:甘小萍、甘小红、甘小蔚。甘小萍,华中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共产党员,与丈夫同在深圳康佳集团工作,生有一子;甘小红,江西工学院本科毕业,在广州工作;甘小蔚,技校毕业,在南昌工作。1992年他因肺癌病逝,年仅57岁,英年早逝,令人惋惜,悲痛。
&&&&&&&10、甘银芝,甘万和次子,在丰城市铁路乡桃溪林场工作。生有一女。
&&&&&&&11、甘友芝,甘万和三子。初中毕业后在丰城参加工作,当小学老师。后转樟树市观上乡敷田小学,担任该校校长二十年,现仍当教师。长子甘军华,高安师范学校中师毕业,现在丰城县矿务局尚一矿担任团委干部。
&&&&&&&12、甘美芝,甘康龙长子。现在宜春地委工作,生有三子一女。
&&&&&&&13、甘海洋,甘春和长子。丰城矿务局尚庄煤矿职工,生有一子二女。
&&&&&&&14、甘海军,甘春和次子。丰城市罗山乡卫生院职工,生有一子二女。
&&&&&&&15、甘瑜,甘融和、周福秀夫妇定居樟树市临江镇&江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后生有一子(即甘瑜)二女(甘玲、甘珍)。甘瑜临江中学高中毕业,在镇上粮油公司工作,共产党员,公司负责人之一。生有一女,正在读初中。甘玲随丈夫在九江市工作;甘珍顶了父亲的班,丈夫李大文也是该医院职工。
&&&&&&&16、甘焕庭,三多堂甘端庭四子。土改前夕全家迁抚州市定居。妻鄱阳杨曼玲。生有二子:阳华、劲华;三女:宪华、丽华、秋华。阳华在720厂工作,现为分厂厂长;妻玉枝同为720厂职工。生有一子金涛,正在南昌三中读高中。劲华和妻子陪陪,均为针棉厂职工,生有一子惺灏,正读小学。宪华为抚州针织厂职工,丈夫吴翔龙在抚州供电局工作,生有一女吴芳,就读南昌大学。丽华为抚州市医院职工,丈夫饶军翰,抚州第二纺织厂职工,生有一女饶琪,在抚州三中读书。秋华为抚州垦殖场职工,丈夫饶军华,抚州供电局职工,生一子吴锐,一女吴帆。
&&&&&&&17、甘祺庭,五福堂甘人俊三子。1951年于广西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留校当助教。1952年借调东北支援文教建设,在哈尔滨松江师范专科学校、哈尔滨师范学校中学师资训练班培训中学教师。1955年考上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1958年毕业即参与创建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任中文科副主任,讲师。1962年调回广西,在南宁任教广西教育学院、广西师范学院。文革期间遭到残酷迫害,1979年冤案得以平反昭雪,1981年晋升副教授,1983年加入中共,1984年任中文系主任,1985年晋升教授,1989年退休返聘,参与社会力量办学,创建南宁民族高中。1951年参加土改,记大功一次,评为广西土改一等功臣。1955年获黑龙江省优秀教师、哈尔滨市优秀教师称号。1965年、1976年、1978年获广西教育学院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1989年获广西师范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评为优秀教师。妻陈兰英,土库庄陈友青先生的女儿,1958年至1962年哈尔滨师专职工。生一女甘德梅;二子:甘菘芝、甘莎芝。甘德梅,南宁生物化工厂兽医,女婿刘孝友,南宁万力啤酒厂技术员,台资广东惠州豪杰模具有限公司惠州厂厂长,生一女刘春华,一男刘敬宇,均读南宁八中高中。甘菘芝,广西农业大学牧医系毕业,广西百色地区兽医站畜牧兽医师,站长,服务部经理,党支部书记。妻何月屏,广西横县人,广西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广西百色市经济开发区办公室农艺师。生一子甘霄翔,读百色市第七小学。甘莎芝,南宁八中初中毕业、南宁二十四中高中毕业,南宁市人民印刷厂工人,中共党员。妻刘小宁,广西岑溪县人,初中毕业,南宁市生物化工厂工人。生一子甘霄羽,上广西师范学院幼儿园。
&&&&&& 18、甘礼庭,五福堂甘人俊五子。1950年樟树中学高中毕业,响应中共党、团的号召,放弃大学报考,在丰城参加粮食部门的工作,1953年调靖安县粮食局。自修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负责仓库、住房的设计和基建,任储运股长,工程师。1981年加入中共,多次被评为县、地区的先进工作者。1990年、1994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1年退休返聘。妻胡克连,靖安县人,生一女甘元梅,二子:甘为民、甘为宇。甘元梅毕业于江西卫生学校,在县医院做化验员;女婿余昌珊,靖安县人民法院干部,生一女余洁,在读小学。甘为民毕业于江西粮食学校,后通过自学考试获得大专毕业证书,现为靖安县粮食局统计股副股长。妻陈琳,靖安县林业局森林公园职工,生一子甘龙海。甘为宇,靖安县中高中毕业,现为靖安县粮食局仓库保管员。
&&&&&&&19、甘祝庭,五福堂甘人俊六子。丰城中学高中毕业,考上中南矿冶学院。入学后体检复查不合格,回家任教塘圩小学,同时自学大学数学系课程。后调拖船中学教高中数学,再调塘圩中学任教导主任。中学一级教师,多次评为县、乡优秀教师。1988年加入中共,曾任学校党支部委员。1994年退休。妻王香梅,拖船乡杨家堆人,生一子甘为牛(蕾芝),二女:甘菊芝、甘莹芝。甘为牛,南京铁道学校毕业,原分配在安福县车站工作,后调南昌铁路分局调度所人调度员。妻王萍,安徽安庆市人,函授大专毕业,南昌铁路分局职工,生一女甘露,上小学。甘兰芝唐圩初中毕业,随母在唐家圩开店,卖布兼缝纫;女婿聂运华,拖船乡人,高安师范学校毕业,曾任教塘圩初中,现为郭后小学教师,生一子聂天然,读小学。甘莹芝,赣江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拖船乡医院职工;女婿吴旭华,拖船乡人,广东增城中学教师。
&&&&&&&20、甘辉庭,六顺堂甘人瑞次子。抗日战争前就读航空职业学校,毕业后在江西裕民银行人会计。抗战胜利后,在中央合作金库工作,派驻张家口、天津。1949年以后在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绵阳分行工作,直至退休返聘工作到七十岁。与发妻张寿荣生一子甘萍芝;后另娶妻毛信英,中国烟草公司绵阳分公司职工。生二子:甘航、甘卫;一女甘彬。甘航大学本科毕业,在四川省绵阳市总工会负责职工教育和宣传工作;妻谢明,绵阳市供销社企业科科长,中共党员。甘卫,自考大专学历,任职绵阳市工商银行。甘彬,中国烟草公司绵阳市分公司职工,自考大专学历。
&&&&&& 21、甘融和,社里小学毕业,考上省立九中(樟树中学),因家贫无钱去读,辍学在家务农。1939年剑声中学在澳源坑开设分校,才得以继续上学。擅长文艺、体育,演出抗日话剧总是担任主角,打篮球、排气勇猛顽强,人称&老虎&。初中毕业后在凤山小学教了半年书,兼管师生伙食。1941年8月考上6年制的江西医学专科学校,就读赣州。日寇侵华,随学校迁到宁都。曾只身步行几百里,历尽险阻逃回家乡,时局稍有平静又赶回学校。他依靠领取军医志愿生贷金,沦陷区学生救济金,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读完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为履行军医志愿生的合同,他担任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联勤总部陆军医院九江分院的上尉军医官。国共内战时期,随医院迁桂林,转贵阳,但不去台湾,而是脱离国军,与妻子周福秀横穿湖南,步行千里,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吃尽千辛万苦回到江西老家。1949年以后,先在樟树人民医院工作,后转入江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为医务科主任。他几十年全心全意救死扶伤,不辞辛苦,历尽坎坷却毫无怨言。1978年退休,余热生辉,仍能以精湛的医术服务广大病患者。丰城南部各乡经常有人前去求诊,他都热情接待,精心治疗。对贫困患者则经常免费提供食宿。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为樟树市有名的大夫,被选为市政协委员。夫妇俩生有一子(甘瑜)二女(甘玲、甘珍)。1994年逝世,终年75岁。
&&&&&& 22、甘春和,小学毕业后在家务农。堂兄甘融和将他带到部队医院当兵,护理伤病员。1949年后回乡,在丰城县卫生院工作。他自学医疗知识和技术,逐步掌握临床诊断,后调荷湖乡卫生院当医生。1988年逝世。&
&&&&&& 九、结束语
&&&&&& 社里&根六堂&虽然人丁兴旺,然而却缺少大富大贵之气,究其原因还是像甘祺庭所说那样:老一辈父兄在培养后代时常有严重失误,主要表现在眼光狭小,视野不宽,只注视&方圆三十里,远近十八村&的山、水、田、林,看不到时代在猛进;没有鼓励子弟们出去外面闯荡世界,就连有些原来在外面驰骋天地,年富力强,正有作为的人也眷念家乡,求田问舍,胸无大志;有些人则因为经济条件不好,就不去想办法克服困难,不敢毅然外出以求生存发展。这样就使得很多子弟本可成才,甚至成大才而未能成才,成大才,最后在家乡得到不应得的结局。另一方面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严重,除极个别外,根六堂的女性(不论女儿、媳妇)最多只读到小学毕业,初中就不给读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西丰城天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