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德阳数学中考五中2012高一招生标准

/13该会员上传的其它文档:10 p.10 p.8 p.9 p.10 p.12 p.11 p.10 p.13 p.12 p.0 p.7 p.2 p.4 p.3 p.2 p.3 p.9 p.1 p.2 p.3 p.5 p.3 p.2 p.德阳五中高2015级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注意:1、试题分ⅠⅡ卷,满分1..德阳五中高2015级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注意:1、试题分ⅠⅡ卷,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2、主观题用0.5的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一、(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百舸(gě)四川省德阳五中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相关文档专题docdocdocdocdocdocdoc关于我们常见问题关注我们官方公共微信德阳 五中 初中 分班情况, 德阳 五中 初中 分班情况 即将
德阳 五中 初中 分班情况 即将读初中,分班考试情况是200多名,现在五中的初中分班情况是怎么样的? 匿名 德阳 五中 初中 分班情况
初中分班的话有一个宏志班,还有一个实验班,基本上实验班是每十个班里有一个还有楼上的各位,人家是马上读初中,不是高中哦!
你自己算吧 老校区3个基地 新的2个英才 一个班50人 一共就250了??????? 你再不济都是实验????
我羡慕你的年轻!
如题如果可以,需要多少分?考几次试(考好了)可以换班? 应该不可以,但是你有关系就可以的。 可以的哟~~高一下期分文理科就会重新分班的哟无法找到该页
无法找到该页
您正在搜索的页面可能已经删除、更名或暂时不可用。
请尝试以下操作:
确保浏览器的地址栏中显示的网站地址的拼写和格式正确无误。
如果通过单击链接而到达了该网页,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通知他们该链接的格式不正确。
单击按钮尝试另一个链接。
HTTP 错误 404 - 文件或目录未找到。Internet 信息服务 (IIS)
技术信息(为技术支持人员提供)
转到 并搜索包括&HTTP&和&404&的标题。
打开&IIS 帮助&(可在 IIS 管理器 (inetmgr) 中访问),然后搜索标题为&网站设置&、&常规管理任务&和&关于自定义错误消息&的主题。德阳中学和德阳五中的这届高一的录取分数是多少?_百度知道
德阳中学和德阳五中的这届高一的录取分数是多少?
提问者采纳
分数要11号左右才嘚出来,,加起体育跟实验操作,中考总分,现在还不清楚呃, 600分貌似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德阳五中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访问人次 |
设为首页 |
欢迎光临德阳三中!
&&|&&&&|&&&&|&&&&|&&&&|&&
&&|&&&&|&&&&|&&
&&|&&&&|&&&&|&&&&|&&
&&|&&&&|&&
&&|&&&&|&&
&&|&&&&|&&&&|&&&&|&&
&&|&&&&|&&
&&|&&&&|&&|&&|&&
德阳三中确认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自查报告&
我校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川教〔2012〕178号)和《德阳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德阳市确认和申报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德教〔2012〕140号)文件精神,对照《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实施细则》,进行了认真自查,A1队伍建设、A2办学条件、A3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A4办学效益的自评分依次为:96分、97分、192分、100分,自评总分为:485分,无一票否决的情况,自查后认为已具备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条件下。现呈上《四川省德阳市第三中学确认“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自查报告》,报告分三部分:一、学校沿革及发展概况;二、近几年工作的主要成绩和经验总结;三、存在的不足与整改措施。敬请审议。
一、学校沿革及发展概况
学校前身为1962年创办的二重高级中学和二重红卫中学,隶属于中国二重集团公司。2003年,均从二重集团公司剥离,成为德阳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分别更名为“四川省德阳市第三中学”和“德阳市第六中学”。2006年,市政府究决定:“四川省德阳市第三中学”和“德阳市第六中学”合并、异地重建为一所新学校。2007年,两校正式合并,更名为现在的“四川省德阳市第三中学”,简称“德阳三中”(德市编办[号),于2008年初迁至现址。1988年被省政府命名“四川省重点中学”,2002年被批准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川教基[2002]53号)。
目前,学校现有高中班33个、初中班29个,在校学生3258名,其中,高中生1795人、初中生1463人,高、初中平均班额分别为56人、50人,在职在编教职工226人,专任教师199人,高、初中分别为113人、86人,高中师生比为1:13.65,初中师生比为1:14.92。高中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107人,其中研究生进修班毕业31人,学历合格率为94.69%。高级教师占31.86%,中级教师占46.01%;教辅人员按德阳市编制办和德阳市人事局等部门规定配备。
学校教育经费、生均经费、生均公用经费都是由德阳市财政逐年增长性划拨。2010―2012年,财政拨款总额分别为: 元、元、元,年增长率分别为:0.12%、27.08%、26.48% ;事业费总额分别为:5565000元、元、元,生均事业费分别为:3283.00元、6668.23元、7674.02元;公用经费总额分别为:1889000元、2297000元、3790000元,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1114.45元、1348.80元、2258.64元;校本研训经费分别为:96405元、174970元、200398元,分别占公用预算经费5.10%、7.87%、7.79%。学校重建时的债务由政府化解完毕、无新增债务。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设施添置等专项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由德阳市政府公开招标采购。
学校占地面积110.42亩约73632.2O,生均22.93O,校舍建筑总面积39224O,生均建筑面积约12O,校园绿化面积达20699.7O(不含运动场面积),绿化率35.2%,学生宿舍生均建筑面积5.13O;有环形400m、直道100m的塑胶跑道;图书馆1288O,教师阅览室113O、50座,学生阅览室124O、100座,电子阅览室530O、158座,多功能活动厅1200O、1170座,社会实践基地1个,通用技术设计室、实践室各1间,学生厕所612O、生均0.345O;现有图书113050册,生均图书43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4间,学生实验开出率均为100%,其设备均按Ⅰ标准配备;计算机513台,计算机人机比为6.8:1,多媒体教室82间,计算机教室4间;建有德阳三中网站(蜀ICP备号,川教GZ-);校园网有综合布线、服务器2台、信息点476个, 互联网接入带宽20M,教学资源75G。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运动区布局合理,是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理想场所。
2010―2012年,学校连续3年获“德阳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一等奖”、“德阳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年度工作评估优秀级学校”。还先后荣获“德阳市文明单位”、“德阳市卫生先进单位”,“四川省食品卫生B级单位”,“德阳市安全防范五星单位”,“德阳市档案管理一等奖”,《中学人本管理策略实践研究》获课题阶段性成果市一等奖等殊荣。《教育策划与管理》杂志(2012年第5期,ISSN,CN51-1682/B)以《精育勤学,做教育的“布达佩斯” 》等为题对我校进行了专题报道。
五十年风雨韶华,三中人始终遵循“诚信笃学,求实自信”的校训,经过几代人的艰苦探索,不懈追求,积淀了厚重的办学底蕴,形成了“敬业爱生,求真务实”的教风和“文明严谨,勤奋创新”的学风,谱写了《光荣与梦想》的校歌,提炼了“挺起坚实的脊梁,做幸福的三中人”的办学理念,为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合格学生,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
二、近几年工作的主要成绩和经验总结
(一)精神撑起信念脊梁
1、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工作实的领导班子是学校和谐发展的可靠保证。现有校级领导班子5人,都是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均有《四川省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均有10年以上的管理经验。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四川省特级教师1人,四川省中小学名师1人,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3人。
德阳市人民政府督学、校党委书记谢若谷专业功底厚实,实践经验丰富,治校严谨,精于管理,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人本管理”理念。他引领师生在平凡中追求卓越、在改革中和谐发展、在开拓创新中光大优良传统,从而使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他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德阳市模范校长”等荣誉称号,历任罗江中学教导主任、德阳五中副校长,德阳外国语学校首任校长、党支部书记,德阳三中党委书记、校长等职,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教育策划与管理》将其作为2012年第5期的封面人物,并对其治校理念等事迹进行了综合报道,成都电视台教育频道、德阳电视台高端访问栏目相继对他进行了专访。
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志宏系四川省生物教学专委会理事,德阳市生物教学专委会理事长,四川省省级骨干教师,四川省首批省级青年拔尖教师,德阳市生物学科带头人,多次荣获德阳市优秀共产党员,德阳市高考教学工作和高考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四川教育》将其作为1997年第6期的封面人物,并介绍其事迹,2003年《德阳日报》又以“学生的良师益友”为题对其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历任德阳五中教导主任、校长助理、校党委监察委员,四川省东汽八一中学副校长。
领导班子是学校的核心。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分工合作,在议事决策上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会议决定”的制度;领导班子凝心聚力,把办学理念内化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实际行动,实现了“心齐气顺谋划发展”、“两个提升促进发展”、“内涵建设加快发展”、“精育勤学持续发展”的年度发展目标。目前,全校师生员工正信心百倍地朝着“两个建设跨越发展”的年度工作目标迈进;领导班子深入一线,工作干在前、荣誉让在前、奉献讲在前、困难帮在前、关键时刻站在前,成为勤政廉政、遵纪守法、勇挑重担、科研兴校的带头人。领导班子以强烈的事业心和实干精神,积极而富有成效地开展各项工作,从而赢得了师生的广泛信任和赞誉,是一支德才兼备的领导班子。
2、高素质、高品位、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改革发展的脊梁。近年来,学校立足长远发展,注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了德阳三中教职工良好的群体形象。实施“领雁工程”,2009年竞聘产生了新一届中层领导,充实了学校管理力量,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中层干部(含总务处干部)都承担一门主要学科的教学任务,在各年级学科教学中起到了领头雁的作用;实施名师工程,为骨干教师创造一切条件,使其迅速成为名教师;实施“青蓝工程”,使青年教师健康成长。近3年来,王秀海等24人通过了中、高级职称评审;张正恒等5人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杜军等3人担任年级组长或党支部书记;45人担任班主任工作,占班主任总数的75%;39人担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占两类组长的65%;骆婧、王兰英、杨静等7人在职攻读研究生。重视研训工作,加强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健全完善了一系列彰显人性理念的激励机制,得到师生的普遍认可。引进优秀教师,改善队伍结构。
扎实过硬的工作锻造了高素质、高品位、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目前,我校教职工遵纪守法,敬业爱生,无违法犯罪行为,无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涌现出了“德阳市模范教师”冯中华,“德阳好人”钟先华;“华民优秀班主任”叶光清;“华民优秀教师”王丽波;“尊师爱生模范”杨春德、强运旭;“教书育人模范”钱建辉、邓雪梅、郑瑞兰;“服务育人模范”王永丽等一大批师德高尚的先进典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一大批老师参加各种教学比赛获奖,吴卓玲老师获2008年四川省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比赛二等奖,骆婧老师获2007年四川省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评比二等奖,肖明忠老师获四川省2012中学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大赛一等奖,易复官老师2009年、2012年先后两次获德阳市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学校有四川省中小学名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6人,德阳市模范教师1人,德阳市优秀教师3人,德阳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市级各类骨干教师46人,德阳市中学学科教学中心组成员6人。这些老师是我校改革发展的脊梁,增强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其间,72篇教师论文发表或获奖。学校现有市级在研课题2个,校级在研课题26个,395人次参加了课题研究,参研率为71%,并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其中《中学人本管理策略实践研究》获德阳市教育科研课题阶段性成果一等奖。
(二) 育人沃土 ,以生为本
1、校园安全常抓不懈。学校安全机构健全,制度完善。成立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配备8名保安,24小时安全管理无缝连接。各楼道设置了安全责任人,在拥堵时段负责疏散。教职工每年都签订了一岗双责安全责任书。每逢节假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发放《告家长书》。每年开展一次安全避险演练,从未间断。近年来,未发生任何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2、后勤服务细致周到。我校财务管理等制度健全,资金使用公开透明,在每年的例行财务审计和收费检查中无违反财经纪律和违规收费的行为;每学期师生对食堂的满意度度均在85%以上。档案资料归类合理,保管完好,达到省档案管理Ⅲ类标准,荣获“德阳市档案管理一等奖”。 2010年,学生食堂、宿舍分别被评为德阳市示范食堂、德阳市示范公寓。
(三)使命撑起时代脊梁
1、实施人本管理,推动学校和谐发展。近年来,学校通过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实施“人本管理”,凸显“人文性”,注重科学有效性,促进了学校和谐发展。
明确办学目标 ,落实发展规划。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并实施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确立了“全市领先、全省知名、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现代化普通中学”的办学目标。发展规划涵盖全面,重点突出,措施扎实,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以人为本,人文先行。坚持每天巡查早读、课间、晚自习和学生食堂制度;周末和节假日放学,带领值周老师、班主任和保安在校门口送学生安全回家,直到最后一批学生上了公交车,然后才放心离校;给每个老师都配备了手提电脑,每个办公室都安装了饮水机、空调,还为年级组配备了微波炉;坚持“师生在学校,我就在岗位”,经常深入到各办公室拉家常、谈工作、嘘寒问暖;为教职工提供平价净菜服务和毕业班晚自习辅导教师晚餐免费签单服务;每晚十点半用专车送老师们回家。同时,定期开展教职工运动会和节日庆祝活动;上门慰问困难教师。为方便初2014级一肢体残疾学生学习和生活,学校特意将该年级教室固定在一楼。
这一系列举措,营造了和谐的人文氛围,增强了师生的自豪感和归宿感,促进了三中和谐发展。
人文关怀,制度创新。学校健全、修改完善了《德阳三中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方案及办法(试行)》,《德阳三中高(中)考奖励方案》,《德阳三中工会委员会关于看望慰问教职工及亲属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从中凸显出学校制度的文化性、制约性、人文性和考评的公正性、奖励的针对性。通过制度文化的建设,有效地调动了教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民主管理,合力彰显。一是扎实开展质量效益提升年和干部作风转变年等一系列活动,立足岗位,收到了实效。切实加强党组织建设,发展新党员8人,积极开展青年党校和少年团校活动。二是坚持校务公开,科学民主决策。凡是教师引进、评优晋级等重大事项均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党政联席会集体研究决定,并采取教职工大会通报、学校网站发布等多各方式进行公开,自觉接受师生监督。每年召开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听取和审议学校年度工作报告、学校经费预决算报告,审议通过有关规章制度。及时办理教职工代表提案。三是逗硬落实政策,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制定了《关于贯彻〈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严格按省颁《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格均衡编班,让学生有尊严的学习和生活;严格执行收费项目与标准,实行收费公示制;严格执行招生“三限”政策;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在每年的例行财务审计和收费检查中无违反财经纪律和收费政策的行为。
2、立德树人,培育千万家庭的脊梁。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认真开展各项德育活动,不断探索德育工作新方法,提高德育实效,逐步形成了“以学生持续发展为本,塑造完美人格;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铸就成功平台”为核心内容的德育框架。重点做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学校建立健全德育制度、工作职责、考评办法等,为创新德育工作方法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强化德育主阵地建设,注重德育渗透。学校每期开展一次全校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专题讲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知识列入政治课教学内容,并渗透到其他学科。三是开展扶贫助学,实施爱心工程。三年来,我校筹措、发放助学金共计142.8万元,学校没有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现象发生。四是创新德育工作方法,构建“分层德育目标”模式。五是树立典型和榜样,影响、激励学生。六是拓宽育人渠道,加强德育网络建设,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合力。
近年来,涌现了省、市级“先进班集体”分别为3个、6个,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各3名;其他各类单项先进个人若干。
3、坚持教学中心,铸造质量品牌
强化常规管理,狠抓课堂教学质量。我校开齐、开足了含音乐、体育、美术、舞蹈的学科课程课时,60%的学生跨年级选修课程,常年开设7门校本课程。进一步加强了“教学六认真”工作的督查,教师课堂管理“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做到了“眼勤、腿勤、嘴勤”,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质量。开展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调查,对满意度较低的教师进行诫勉谈话。严格执行学籍管理规定,相关资料齐全。
积极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积极组织高中教师参加课改培训,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落实课改责任,健全完善课改制度,完善评价办法和标准;积极推进“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毕业班管理方式。实行“分管校长蹲点年级,中层干部包干到班”的毕业班管理模式。科学民主制定目标任务,调整奖励政策,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坚持每周一次的各科集体备课,做到了学科教学进度、内容、资料、检测“四统一”。强化踩线生的补差辅导。组织毕业班教师参加省、市各学科研讨会和信息交流会,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每年都举行高三学生考前心理咨询会和高三师生趣味体育活动,引导学生调整心态、从容应考。
重视体艺卫工作。大课间活动、眼保健操规范、有序,确保了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学生的体育成绩进入学生成长记录,并作为评选优秀学生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建有学生个人健康档案,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视力监测,并对学生体质健康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有“校园文学社”、“合唱团”、“舞蹈队”等学生社团,积极组织活动,办有《看三中》校刊,已出刊8期,每年各举办一次全校性的校园艺术节。
(四)加强交流,均衡发展做贡献
加强交流,增强影响力。组织教师外出教研、交流挂职和学习考察。近年来,我校多名教师在市级以上研讨会上作经验交流或专题发言,或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增强了学校影响力。其中,党委书记谢若谷同志以《三中腾飞火凤凰》为题在2011年全市普通高中“二诊”情况通报会上作经验交流,《关于青年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与培养策略探索》发表在《德阳教育》2012年第1期上;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志宏撰写的《学校管理:可借鉴企业管理之方略》发表在《德阳教育》2012年第4期上。
帮扶薄弱,均衡发展做贡献。近年来,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与广汉市第四中学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一是资源共享,缩小了城乡学校资源的差距;二是教研展示。向广汉四中开放各种教学研究课展示活动,每期选派2―3个学科老师到广汉四中献课,提高了广汉四中教师的教学能力;三是开展领导干部管理互动。交流管理经验、传递管理信息。通过开展“结对帮扶”,发挥了学校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为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文化撑起发展脊梁
学校源于二重,植根于二重,企业文化影响学校50年。我们既有坚韧、包容、高效、卓越的企业文化底蕴,又融合了现代人文教育的精髓,形成了独特的学校文化――“脊梁文化”。学校文化建设项目已被确立为2012年德阳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试点项目,该项目一期工程已完成,二期工程正在招标实施中。无论是文化建设的主题,还是校徽的设计、对联、楼道文明用语等都是在广泛征求师生员工的意见基础上形成的。
1、打造文化环境,彰显人文气息。环境育人,润物无声是我们的追求。草木有情,景观有意,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一切都着力彰显学校的人文气息。
建设文化景观。建有主题鲜明的文化园、大型浮、LED电子显示屏等,挂有巨幅对联。从文化园命名到对联内容等,全方位诠释了“脊梁”文化的内涵,让师生把责任感和使命感深植于心。
创设无声教育。一是板墙文化。在各楼梯正面墙壁上建有主题鲜明的木板画、木雕画,让每一面墙壁都成为与学生心灵对话的窗口,着力培养学生善良诚信、谦让友爱、遵规守纪的优秀道德品质,让学生学会感恩。二是厅廊文化。教学楼走廊有名人画像,教室有班级文化牌。同时,每周定期更换黑板报,各班每天由值日生书写一条名人名言在前面,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无论是板墙文化还是厅廊文化,都从历史和世界的角度,增强了师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人生使命感。
2、建设制度文化。管理制度是学校发展的一种方向、一种追求、一种激励。近年来,我校切实降低管理重心,实施人本管理,健全、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各项制度激发了广大师生不懈工作和学习的热情。业精于勤,勤在三中已成为了一种主动的习惯,成为了一种不成文的制度,这是制度的升华。我们的制度建设不仅靠刚性的制约,更靠柔性的引领,处处都闪耀着人文的光辉,从而实现了管理水平的最高境界。
3、校刊校歌,凝聚特色。校刊《看三中》总能及时向师生传递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能量;校歌《光荣与梦想》激励三中人携手奋进、实现三中梦!
4、建文化精神之窗。校徽传承、升华了德阳三中的历史文化,体现了“挺起坚实的脊梁,做幸福的三中人”的办学理念,体现了学校尊重、关爱、发展人的核心精神,象征着德阳三中充满勃勃生机与活力,象征着三中教师慈爱而又博大的胸怀,呵护着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校训注重了做人的诚实、治学的勤恳,时刻警醒师生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近年来,我校已形成了爱岗敬业、务实拼搏的良好校风,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办学目标注重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结合,鼓足了全校师生争做顶天立地的三中人的干劲。
5、丰富文化活动,快乐接受熏陶。近年来,以每年一次的学校文化艺术节、体育运动会及大课间操等为平台,推动学校艺体文化向纵深发展。“高三师生同乐的趣味体育活动”等已成为师生喜闻乐见的传统活动,彰显出“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健康理念。
(六)天道酬勤,硕果盈枝
近年来,德阳三中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学生综合素质高,发展基础扎实。学校开展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2012年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优良率均在95.8%以上。201―2012年,高中在校生巩固率均在98.6%以上,毕业率均在98%以上;学科竞赛获奖382人次,其中胡骋骋、蒋雨岑、江宗涛、吕昱恒、朱禹巍、郑时雨等二十几位同学分获全国物理、数学、化学、英语竞赛一等奖;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分别为:92.75%、92.56%、88.66%,视力不良新发病率分别为:1.8%、2.0%、2.2%。学校男子排球队先后荣获四川省第十二届运动会沙滩排球赛第二名,2011年德阳市中学生排球比赛冠军等;学校艺术团体及个人参加省市比赛获奖30余项次。
(二)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先后培养了川渝两地高考状元赵懿、王志宏,市、区状元王刚、何康、李宁、田之滨、陈艳姣,还把一批优秀学生送进了清华、北大校园。2010―2012年,应届生高考本科上线率分别:28%、34%、35%,续写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辉煌。
三、存在的不足与整改措施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大力关心、支持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办学水平日益提高。面对现实,正视自我。德阳三中是一所从企业剥离的高水平学校,校企剥离后学校发展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但近三年学校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三年迈出三大步,德阳三中的巨大发展变化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毋庸讳言,发展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网络公共教学资源共享程度不高,中年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开设还处于起步阶段,高中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单一,还需进一步规范化并丰富其内容;
(三)学生综合评价还需进一步细化、规范化;
(四)通用技术课程选修模块开设较少,教学水平有待于提高;
(五)科研课题级别不高,尚无省级以上的在研课题;
(六)很多教师能够兼教一门以上选修课程,但有相应资格证书的偏少;
(七)校园文化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其内涵建设。
针对上述不足,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整改:
(一)改版学校网站,增设教学资源栏目,加强对中年教师的培训,提高其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水平;
(二)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开设力度,拓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并丰富其内容;
(三)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评价方案,制定相应实施细则,使其规范化;
(四)鼓励通用技术教师专研业务、外出学习、培训,提高其教学水平;
(五)正在积极申报省级科研课题;
(六)进一步修订教师在职进修奖励方案,鼓励教师兼修第二专业,获取兼上选修课程的资格;
(七)将校园文化内涵建设作为校本课程之一开发,将其 “脊梁”精神内化为师生的实际行动,进一步增强师生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校办),招生办(初中部)2652131
招生办(高中部) 2653203 吴老师 邹老师 邮件: 地址:德阳三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2德阳数学中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