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綦江的罗江春梅,37.8岁左右,96.7年在重庆南平做过美容美发。

您好,欢迎来到重庆统计信息网!
当前位置:->->->
     (第二号)
    重庆市统计局
    重庆市人民政府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
根据重庆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市第二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工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3 年末,全市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 46734 个,从业人员 270.17 万人,分别比 2008 年末增长 39.6% 和 38.6% 。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 46163 个,占 98.8%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223 个,占 0.5% ;外商投资企业 348 个,占 0.7% 。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 368 个,占全部企业的 0.8% ;集体企业 731 个,占 1.6% ;私营企业 36774 个,占 78.7% 。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 88.0%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 5.6% ,外商投资企业占 6.4% 。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全部企业的 1.8% ,集体企业占 1.1% ,私营企业占 54.5% (详见表 2-1 )。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股份合作企业
  联营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私营企业
  其他企业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图 2-1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及结构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采矿业 2206 个,制造业 42622 个,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1906 个,分别占 4.7% 、 91.2% 和 4.1% 。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采矿业占 9.4% ,制造业占 86.8%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占 3.8% 。在工业行业大类中,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从业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 12.1% 、 8.9% 和 8.2% (详见表 2-2 )。
 按行业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开采辅助活动
其他采矿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烟草制品业
纺织服装、服饰业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家具制造业
造纸和纸制品业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汽车制造业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制造业
其他制造业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二)资产总计
  2013 年末,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16263.04 亿元,比 2008 年末增长 156.7% (详见表 2-3 )。
 按行业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资产总计(亿元)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开采辅助活动
其他采矿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烟草制品业
纺织服装、服饰业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家具制造业
造纸和纸制品业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汽车制造业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制造业
其他制造业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三)资产贡献率
  2013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总资产贡献率为 14.2% ,比 2008 年提高 2.1 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为 13.9% ,比 2008 年下降 3.9 个百分点;制造业为 15.4% ,比 2008 年上升 2.1 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为 6.7% ,比 2008 年上升 1.4 个百分点(详见表 2-4 )。
 按行业分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总资产贡献率
总资产贡献率(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开采辅助活动
其他采矿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烟草制品业
纺织服装、服饰业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家具制造业
造纸和纸制品业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汽车制造业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制造业
其他制造业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图 2-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总资产贡献率变化
  (四)企业研发活动
  2013 年,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简称 R&D 或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 668 个,比 2008 年增长 32.8% ,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 12.0% 。
  2013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 R&D 人员折合全时当量 3.7 万人年,比 2008 年增长 49.6% 。
  2013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 R&D 经费支出 138.82 亿元,比 2008 年增长 192.4% ; R&D 经费投入强度为 0.91% ,
比 2008 年提高 0.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分行业 R&D 经费支出及投入强度情况详见表 2-5 。
  2013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专利申请量 12221 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 2509 件,分别比 2008 年增长 169.3% 和 220.0% ;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为 20.5% ,比 2008 年提高 3.6 个百分点。
按行业分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
经费支出及投入强度
经费投入强度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烟草制品业
纺织服装、服饰业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家具制造业
造纸和纸制品业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汽车制造业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制造业
其他制造业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五)高技术产业(制造业)
  2013 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 383 个,比 2008 年末增长 50.8% ;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为 7.8% ,比 2008 年提高 1.5 个百分点。
  2013 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 R&D 经费支出 16.62 亿元,比 2008 年增长 264.8% ;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为 12.1% ; R&D 经费投入强度为 0.63% ,比 2008 年下降 1个百分点,比规模以上制造业平均水平低 0.35个百分点(详见表 2-6 ) 。
  2013 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专利申请量 1641 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 400 件,分别比 2008年增长 375.7%和 170.3%;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为 24.4% ,比规模以上制造业平均水平高 4.1 个百分点。
 按领域分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
经费支出及投入强度
经费投入强度
高技术产业(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图 2-3 按领域分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 R&D 经费支出及投入强度
  二、建筑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3 年末,全市共有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 7118 个,从业人员 205.38 万人,分别比 2008 年末增长 27.9% 和 64.9% 。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 99.8%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 0.1% ,外商投资企业占 0.1% ;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企业法人单位的 1.3% ,集体企业占 1.6 % ,私营企业占 65.8% 。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 99.9%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 0.09% ,外商投资企业占 0.01%。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 2.5% ,集体企业占 2.2% ,私营企业占 47.4% (详见表 2-7 )。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合  计
 内资企业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股份合作企业
    联营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私营企业
    其他内资企业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图 2-4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及结构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房屋建筑业占 33.1% ,土木工程建筑业占 9.3% ,建筑安装业占 10.6% ,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占 46.9% 。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房屋建筑业占 75.6% ,土木工程建筑业占 9.2% ,建筑安装业占 5.3% ,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占 9.9 % (详见表 2-8 )。
 按行业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房屋建筑业
土木工程建筑业
建筑安装业
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
  (二)资产总计
  2013 年末,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5136.06 亿元,比 2008 年末增长 280.7% (详见表 2-9 )。
 按行业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资产总计(亿元)
房屋建筑业
土木工程建筑业
建筑安装业
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
  注释:
  [ 1]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全部年主营业务收入 20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
  [ 2]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按照《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 2013)》,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具体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 3]研究与试验发展: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 4] R&D经费投入强度:是指 R&D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 
  [ 5]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第三号)
  重庆市统计局
  重庆市人民政府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 年 1月 22日
  根据重庆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市第三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批发和零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3 年末,全市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 80577 个,从业人员 93.18 万人,分别比 2008 年末增长 193.8% 和 116.7% 。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批发业占 42.1% ,零售业占 57.9%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批发业占 45.0% ,零售业占 55.0% (详见表 3-1 )。
  图 3-1 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结构
 按行业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农、林、牧产品批发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
 贸易经纪与代理
 其他批发业
 综合零售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 99.7%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 0.1% ,外商投资企业占 0.2% 。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企业法人单位的 0.5% ,股份有限公司占 1.0% ,有限责任公司占 15.1% ,私营企业占 74.2% 。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 97.7%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 1.0% ,外商投资企业占 1.2% (详见表 3-2 )。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股份合作企业
 联营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私营企业
 其他企业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二)资产总计
  2013 年末,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5750.83 亿元,比 2008 年末增长 276.3% 。其中,批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3989.47 亿元,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1761.36 亿元,分别比 2008 年末增长 275.1% 和 279.2% (详见表 3-3 )。
 按行业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资产总计(亿元)
 农、林、牧产品批发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
 贸易经纪与代理
 其他批发业
 综合零售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图 3-2 按行业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结构
  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3 年末,全市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 4890 个,从业人员 41.05 万人。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 99.1%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 0.5% ,外商投资企业占 0.4% 。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 97.5%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 2.3% ,外商投资企业占 0.2% (详见表 3-4 )。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股份合作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二)资产总计
  2013 年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4080.73 亿元(详见表 3-5 )。
 按行业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铁路运输业
 道路运输业
 水上运输业
 航空运输业
 管道运输业
 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
  三、住宿和餐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3 年末,全市共有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 12269 个,从业人员 23.64 万人,分别比 2008 年末增长 200.8% 和 72.4% 。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住宿业占 15.4% ,餐饮业占 84.6%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住宿业占 26.3% ,餐饮业占 73.7% (详见表 3-6 )。
 按行业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旅游饭店
  一般旅馆
  其他住宿业
  正餐服务
  快餐服务
  饮料及冷饮服务
  其他餐饮业
  图 3-3 按行业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结构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 99.6%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 0.2% ,外商投资企业占 0.3% 。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企业法人单位的 0.5% ,股份有限公司占 0.7% ,有限责任公司占 8.0% ,私营企业占 81.4% 。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 93.2%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 1.1% ,外商投资企业占 5.7% (详见表 3-7 )。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股份合作企业
 联营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私营企业
 其他企业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二)资产总计
  2013 年末,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为 556.56 亿元,比 2008 年末增长 196.1% 。其中,住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341.89 亿元,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214.67 亿元,分别比 2008 年末增长 209.1% 和 177.4% (详见表 3-8 )。
 按行业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资产总计(亿元)
  旅游饭店
  一般旅馆
  其他住宿业
  正餐服务
  快餐服务
  饮料及冷饮服务
  其他餐饮业
  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3 年末,全市共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 5680 个,从业人员 11.09 万人。
  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 98.7%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 0.5% ,外商投资企业占 0.8% 。
  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 95.0%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 3.6% ,外商投资企业占 1.4% (详见表 3-9 )。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股份合作企业
  联营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私营企业
  其他企业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图 3-4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及结构
  (二)资产总计
  2013 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1370.00 亿元(详见表 3-10 )。
 按行业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资产总计(亿元)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五、金融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3 年末,全市共有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 379 个,从业人员 3.44 万人(详见表 3-11 )。
 按行业分组的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货币金融服务
 资本市场服务
 其他金融业
  (二)资产总计
  2013 年末,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33996.84 亿元(详见表 3-12 )。
 按行业分组的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资产总计(亿元)
 货币金融服务
 资本市场服务
 其他金融业
  六、房地产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3 年末,全市共有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 8638 个。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 3279 个,物业管理企业 2208 个,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 2758 个。
  2013 年末,全市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为 29.50 万人。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 11.23 万人,物业管理企业 14.22 万人,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 3.40 万人(详见表 3-13 )。
 按行业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房地产开发经营
 物业管理
 房地产中介服务
 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
 其他房地产业
  (二)资产总计
  2013 年末,全市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资产总计为 18303.32 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企业 17394.68 亿元,物业管理企业 156.79 亿元,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 122.19 亿元。
 按行业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资产总计(亿元)
 房地产开发经营
 物业管理
 房地产中介服务
 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
 其他房地产业
  图 3-5 按行业分组的房地产业结构
  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3 年末,全市共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 19481 个,从业人员 35.96 万人。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 99.6%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 0.2% ,外商投资企业占 0.2% 。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 99.2%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 0.4% ,外商投资企业占 0.4% (详见表 3-15 )。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股份合作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图 3-6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及结构
  (二)资产总计
  2013 年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13770.54 亿元。
  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3 年末,全市共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 4924 个,从业人员 10.37 万人。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 99.0%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 0.5% ,外商投资企业占 0.5% 。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 96.7%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 2.2% ,外商投资企业占 1.1% (详见表 3-16 )。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股份合作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二)资产总计
  2013 年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1910.15 亿元(详见表 3-17 )。
 按行业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资产总计(亿元)
 研究和试验发展
 专业技术服务业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九、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3 年末,全市共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 7287 个,从业人员 9.75 万人。
  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 99.7%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 0.1% ,外商投资企业占 0.2% 。
  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 99.3%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 0.2% ,外商投资企业占 0.5% (详见表 3-18 )。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股份合作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二)资产总计
  2013 年末,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230.55 亿元(详见表 3-19 )。
 按行业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资产总计(亿元)
 居民服务业
 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
 其他服务业
  十、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一)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2013 年末,全市共有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 1710 个。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 668 个。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5.90 万人。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 2.58 万人。
  (二)资产
  2013 年末,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997.94 亿元,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 90.52 亿元。
  十一、教育
  (一)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2013 年末,全市共有教育法人单位 10133 个。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 8511 个。教育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45.14 万人。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 42.04 万人。
  (二)资产
  2013 年末,教育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43.50 亿元,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 1370.79 亿元。
  十二、卫生和社会工作
  (一)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2013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和社会工作法人单位 5337 个。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 4614 个。卫生和社会工作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20.58 万人。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 17.74 万人。
  (二)资产
  2013 年末,卫生和社会工作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54.33 亿元,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 636.35 亿元。
  十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一)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2013 年末,全市共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法人单位 5682 个。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 1355 个。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6.88 万人。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 1.78 万人。
  (二)资产
  2013 年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284.78 亿元,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 62.17 亿元。
  十四、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13 年末,全市共有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法人单位 27518 个。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50.43 万人。
  注释:
  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 2013 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    重庆市统计局局长蓝庆华&  2013 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形势,市委、市政府加快推动发展转型,加强改善经济运行调度,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在当前经济增速换挡期和结构调整的转型期,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经济发展稳定向好  《统计公报》显示, 2013 年重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2656.69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3% 。从各季度累计情况看,全市经济增长位于 12.3%-12.5% 之间窄幅波动,总体处于稳定状态。与全国相比,重庆增速高出全国 4.6 个百分点,发展势头处于全国前列。  全市经济发展的稳定向好主要有三方面的支撑力量。一是消费的基础作用。 2013 年,在各项刺激消费政策的促进下,消费品市场增速逐月回暖,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14.0%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12.0% 。二是投资的拉动作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投资规模破万亿大关,达到 11205.03 亿元,增长 19.5% 。三是出口的支撑作用。在国际投资持续走低的形势下,重庆实际利用外资连续 3 年突破百亿。 2013 年全市 进出口总额 达 687.04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9.1% 。其中,出口 467.97 亿美元,增长 21.3% 。  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当前,全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换档期”,而重庆的经济发展也有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统计公报》显示,随着转方式、调结构的加快推进,重庆在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产业结构优化。 2013 年全市二、三产业比重发生了积极变化,第二产业比重较上年下降 1.9 个百分点,而随着包括金融、信息传输等服务业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 2.2 个百分点,达到 41.6% 。这种积极变化是消费结构升级不断加快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不断推进的客观反映。  二是工业调整转型。当前,全市工业形成了电子、汽车双轮驱动、其他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其中电子和汽车产业对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 49.7% 。近年来,重庆抓住电子信息产业全球转移机遇,成功引进培育了以笔电制造为龙头的电子制造业等新的增长点, 2013 年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占全市比重为 13.7% 。同时,汽车制造业仍为第一大支柱产业,比重达 18.8% 。  三是技术创新提升。近年来全市工业企业着力抓好技术创新,推进企业采用“四新”改造和提升现有产业。 2013 年全市技术改造投入达到 1600 亿元,占工业投资额的 45% ,“四新”改造比率突破 50% 。通过滚动实施“三个一百”重点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计划,推出了一大批新产品, 31 个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四是民营经济活跃。随着经济领域的不断开放,民间资本活力得到不断释放。从投资角度看,全市民间投资完成 5161.36 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量的 46.1% ,比 2012 年提高 3 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同比增长 27.7% ,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 61.4% ,拉动全市投资增长 11.9 个百分点。  三、经济增长质量提高  《统计公报》显示,过去一年,随着经济发展的稳定向好,全市就业形势和物价水平保持稳定,劳动生产率和能源利用率不断提升,确保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显著提高。  一是就业增长平稳。 2013 年,在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下,全市就业人数稳定增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达 68.09 万人,比上年增长 4.0% ,实现了有就业的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4% ,比去年上升 0.1 个百分点。就业增加对于保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活改善至关重要,是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显著表现。  二是物价上涨温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表现出冲高回落、攀高回稳的“ M ”形运行态势,全年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 2.7% ,连续 2 年控制在 3% 以内,总体可控可承受。全市物价水平居全国第 18 位,西部第 10 位,处于中游位置。物价的基本稳定对各项改革的有序推进提供了有效保障。  三是劳动生产率提高。作为反映企业发展质量的综合指标,全员劳动生产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的综合表现。 2013 年全市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 23.42 万元 / 人年,增长 11.6% 。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对就业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表明伴随生产率提高的经济增长是有质量的增长。  四是能源利用效率提升。随着工业向节约、清洁、低碳、高效生产方式的积极转变,节能工作进展显著。 2013 年,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 6.6%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加工转换效率为 68.3% ,其中火力发电效率 37.2% ,比上年提高 0.6 个百分点;供热效率 80.1% ,比上年提高 1.1 个百分点;原煤入洗效率 89.1% ,比上年提高 1.5 个百分点。全市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对资源能约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持续改善起到了有效的助推作用。  四、经济发展效益显著  《统计公报》显示, 2013 年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三个收入均实现稳步提高,证明全市经济发展的效益在经济稳定向好的同时得以体现,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增产又增收”。  一是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增长。今年以来,工业企业通过管理创新、新产品投放、降本增效等综合措施,促进了工业质量效益的提升。 1-12 月 , 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利润 878.43 亿元,同比增长 42.5%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257.8 ,提高 23.0 个百分点。  二是财政收入平稳增长。经济各方面的稳定运行切实保证了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 1692.92 亿元,同比增长 15.5% ,其中实现税收收入 1112.30 亿元,增长 14.6% 。非税收入 580.62 亿元,增长 17.1% ;土地出让金收入 1519.98 亿元,增长 11.8% 。  三是居民收入较快增长。随着各项惠民增收政策的落实,城乡居民收入得到提高,让民众充分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2013 年重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5216 元,比上年增加 2248 元,增长 9.8%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8332 元,同比增加 949 元,增长 12.8% 。  五、社会事业持续进步  除经济发展方面外, 2013 年全市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就。《统计公报》显示,科技、城市建设、民生等方面持续改善,社会事业进步明显。  一是科技事业发展迅速。近年,重庆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2013 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 192 亿元,比上年增长 20.2% ,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 1.5% ,比重较上年提高 0.1 个百分点。技术市场合同成交 5071 项,成交金额 167.98 亿元。  二是城市建设不断改善。全年新造绿化林地 23.6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 42.1% 。全年完成主城区危旧房改造拆迁面积 46.32 万平方米,新建安置房面积 160.86 万平方米。主城区公租房竣工面积 634.32 万平方米。公路通车里程累计达到 12.28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2312 公里。轨道交通营运里程 170 公里。全市行政村公路通达率 100% 。  三是民生事业持续改善。一方面,统筹城乡取得明显实效,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 3.11:1 缩小到 3.03:1 。另一方面,各种保险参保人数全面增长。 2013 年,全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比上年增长 8.2% 、 8.7% 、 8.5% 、 10.6% 、 20.4% 。全年 45.81 万城市居民和 62.66 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比上年提高 6.0% 和 8.0% 。  总体而言, 2013 年重庆经济发展呈现出稳定、转型、提质、增效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展望未来,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号角, 2014 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将深化改革作为了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未来,改革的路线图已清晰展现。因此, 2014 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我们要立足实际,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及成渝经济区和成渝城市群建设,努力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兴渝”,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率先实现。 &
  新 闻 通 稿
  重庆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
上半年,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强和改善经济运行调度,加快推动转型发展,全市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5840.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12.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293.51亿元,同比增长 3.5%;第二产业增加值 3184.95亿元,增长 13.6%;第三产业增加值 2362.05亿元,增长 11.6%。
一、农业生产保持平稳,畜禽产量增长稳定
上半年,全市夏粮总产量达 153.61万吨,同比下降 0.4%;油菜籽总产量 40.10万吨,增长 6.3%;蔬菜总产量 821.13万吨,增长 5.3%。全市生猪、家禽、牛、羊出栏分别为 875.96万头、 11876.69万只、 14.23万头、 90.14万只,增长 1.8%、 0.7%、 7.2%、 6.3%。肉类总产量达到 87.31万吨,增长 3.4%,其中猪肉产量 64.31万吨,增长 1.9%;禽肉产量 17.44万吨,增长 0.6%;牛羊肉产量 3.00万吨,增长 7.1%。
二、工业生产逐月回升,企业利润大幅增长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7117.85亿元,同比增长 15.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3.8%,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5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四。从月度增速看,除 4月份有小幅震荡外,呈逐月走高趋势, 6月当月增长 14.3%。分行业看,全市 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 35个行业总产值实现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较快,上半年汽车制造业实现产值 1335.03亿元,增长 19.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 964.72亿元,增长 45.3%。
从主要产品看, 29个行业大类的 196种产品实现不同幅度的增长,增长面达 61.1%。其中汽车增长 15.0%、发动机增长 16.9%、电子计算机整机增长 22.9%、平板玻璃增长 42.0%、发电量增长 13.2%。
1-5 月份,全市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 5562.22亿元,同比增长 17.7%;实现利润 209.73亿元,同比增长 42.2%,增幅较上年同期大幅提高 62.7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分别是 67.00亿元、 15.79亿元、 14.39亿元,分别增长 100.9%、 6.5%和 5.7%。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 97.6%,同比提高 1.3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房地产供需基本平衡
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4531.16亿元,同比增长 21.3%,较一季度提高 0.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平稳,完成投资 1425.35亿元,增长 15.3%,占全市投资比重为 31.5%。
上半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 1272.28亿元,同比增长 27.7%,其中商品住宅投资 901.65亿元,增长 34.3%。从商品房市场看,上半年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 22107.93万平方米,增长 22.4%;新开工面积 3729.69万平方米,增长 32.1%;竣工面积 1660.47万平方米,增长 6.4%;商品房销售面积 2186.27万平方米,增长 17.0%,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 2011.48万平方米,增长 18.3%。
四、消费品市场总体平稳,限上商贸企业增长较快
上半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190.36亿元,同比增长 13.5%,较一季度提高 0.2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2077.06亿元,增长 13.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113.30亿元,增长 13.9%。分行业看,批发业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 1873.39亿元,增长 14.0%;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 316.97亿元,增长 10.9%,两者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加快 0.2和 0.5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 1369.14亿元,同比增长 17.7%,占全市零售总额的 62.5%。其中:批发和零售业法人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 1287.73亿元,增长 18.1%;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实现零售额 81.91亿元,增长 12.5%。
五、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外商投资继续增长
上半年,全市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实现进出口总额 301.59亿美元,同比增长 20.4%。其中出口总额 209.66亿美元,增长 15.5%;进口总额 91.93亿美元,增长 33.4%。服务外包大幅增长,全市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 4.68亿美元,增长 1.7倍;实际对外投资(含内保外贷) 4.30亿美元,增长 1.1倍;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 3.08亿美元,增长 47.1%。
上半年,全市新签订外商直接投资项目 87个,签订外商直接投资合同 8.2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42.08亿美元,增长 20.0%。实际利用内资达 2271.50亿元,增长 5.9%。
六、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低位运行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2.5%,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 1.1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与服务价格“七升一降”,食品价格上涨 2.7%,烟酒上涨 1.3%,衣着上涨 8.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 0.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 1.5%,交通和通信下降 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 2.9%,居住上涨 2.8%。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 3.9%,油脂价格上涨 2.6%,猪肉价格下降 3.8%,鲜菜价格下降 1.5%。 6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2.5%,环比下降 0.1%。
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 1.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 2.1%。从两大部类来看,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下降 1.7%,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下降 0.2%。 6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 2.9%,环比下降 1.5%。
七、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保持平稳
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2823元,同比增长 9.0%。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均实现平稳增长,分别增长 7.2%、 6.2%、 9.7%和 9.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 4595元,增长 11.9%。其中,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现金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分别增长 10.7%、 9.6%、 18.7%和 29.7%。
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8982元,同比增长 7.9%。从支出构成看,八大类消费支出全面上涨,其中衣着、居住、医疗保健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四类消费支出分别增长 9.2%、 12.0%、 10.8%和 13.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2142元,增长 11.4%。其八大类消费支出除文教娱乐支出下降 8.7%外,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八、财政收支增长平稳,银行信贷投放总量适度
上半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 856.47亿元,同比增长 14.1%,高于一季度 0.2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 566.08亿元,增长 12.4%。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 1218.88亿元,增长 13.8%。其中,城乡社区事务、社保和就业、教育和一般公共服务分别支出 234.08亿元、 202.27亿元、 152.22亿元和 114.96亿元,占公共支出的 19.2%、 16.6%、 12.5%和 9.4%。
6 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 22048.77亿元,同比增长 21.7%;本外币贷款余额 17288.92亿元,增长 19.1%;上半年全市新增本外币存款 2616.11亿元,新增本外币贷款 1666.54亿元。我市人民币存贷款比为 76.9%,与一季度末的 76.8%大体持平。
总体来看,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良好。随着市委、市政府强化经济运行调度、保障生产要素供给、扩大市场需求、激发市场和实体经济活力的相关措施的落实,未来全市经济运行仍将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态势。
    —— 市统计局人口和就业处负责人解读 2012 年平均工资数据
  重庆市统计局发布的 2012年平均工资主要数据显示,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44498元,同比名义增长 12.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 10.0%;全市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31035元,同比名义增长 18.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 15.2%。如何认识 2012年平均工资增长,重庆市统计局人口和就业处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解读。
  一、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工资增幅有所回落
  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我市国民经济增速放缓。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 11459.00亿元,比上年增长 13.6%,增幅回落 2.8个百分点,使得工资增幅有一定回落。 2012年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名义增长速度分别比上年回落 0.6和 8.1个百分点。
  尽管国民经济增速放缓,但依然保持了平稳发展。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703.49亿元,比上年增加 215.24亿元,增长 14.5%;其中,税收收入 970.17亿元,增加 89.19亿元,增长 10.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 608.29亿元,比上年增长 10.4%。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 185.27亿元,增长 18.8%。这些都为促进工资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增资政策力度不减促进工资稳步提高
  近年来,我市围绕着改革工资制度,将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作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政策着力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 2012年 5月 1日起,全市最低工资标准全面上调;同时发布了 2012主城区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共涉及 322个工种。在经济增长减速的背景下,我市仍保持了较强的增资政策力度,为工资的较快增长提供了政策支撑。
  三、企业为防止人员流失,提高了员工工资
  近几年来,由于结构性用工矛盾突出,一些企业为了积极应对日益加剧的竞争,有效解决“招工难”现象,或者为了吸引和稳定科技人才、技术工人,采取了提高员工工资、改善福利待遇等措施,促进了平均工资水平的增长。平均工资较快增长的现象,可以说是企业用工成本上升的一个缩影。
  四、工资数据与其他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总体相符
  与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增长幅度基本相符。工资性收入是居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工资增长是居民总收入增长的首要贡献因素。 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 24811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 22968元,比上年增加 2718元,增长 13.4%。在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的四个构成要素中,人均工资性收入 15415元,增长 11.5%。正是因为城镇居民工资的较快增长,才有力带动了城镇居民总收入的提高。
  与居民储蓄增长相匹配。收入是决定居民储蓄的最主要因素,收入水平与储蓄存款增加额高度相关。 2012年,伴随着作为居民最主要收入来源的职工工资的较快增长,住户存款余额也明显增加。据统计,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中人民币存款余额为 18934.83亿元,同比增长 19.6%,其中个人人民币存款余额为 8472.51亿元,同比增长 20.3%。
  需要指出的是, 2012年平均工资虽然保持了较快增长,但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仍然存在,有的表现还比较突出。具体到每个个人,对工资增长的感受也不完全相同。在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中,对占全部就业人员 47.4%的制造业和建筑业就业人员而言,其年平均工资不仅远远低于金融业的 87720元,也比平均工资水平分别低 4050元、 8917元。对私营单位就业人员而言,其年平均工资更低,仅为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的 69.7%。因此,要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的工资性收入。
    ——《 2012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
    重庆市统计局局长
  2012 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紧紧围绕 “ 科学发展、富民兴渝 ” 总任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经济发展总体快速平稳
  《统计公报》显示, 2012 年重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1459.0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6% 。从全年经济运行轨迹看,我市 GDP 增速在国内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的背景下也呈逐季放缓走势,但依然保持在直辖以来 12.2% 的年均增幅上方运行,处于快速增长区间。从全国范围看,我市经济增长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5.8 个百分点,增幅排列全国第 2 位,西部第 1 位,实现了平稳快速增长。
  通过过去十余年建设,我市的西部大开发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现在正是大城市的开发,大产业集群的开发,城市交通、金融融通、商贸流通 “ 大三通 ” 的开发,开放高地开发的发力阶段。正是由于前期投入的产能释放和现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投资等自身需求,推动了经济稳定增长。相比于全国形势,我市具有后发的优势。此外,市委、市政府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切实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密集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措施,扎实全面推进各项工作。按照市第四次党代会的要求,专题部署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及职业教育、民营经济、民生改善等工作。这些会议精神的落实和政策措施的实施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2012 年,在全国经济发展放缓的大背景下,我市经济还能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速,成绩来之不易。
  二、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
  《统计公报》显示, 2012 年重庆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2.6%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 65.45 万人,增长 19.0%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22968 元,增长 13.4% ;农民人均纯收入 7383 元,增长 13.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 262.0 ,比上年同期提高 13.5 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703.49 亿元,增长 14.5% 。与经济发展质量紧密相关的各项指标全面向好。
  2012 年,重庆经济在国内外市场需求减弱、国内经济周期性下行调整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保持了平均快速增长。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匹配度看,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得到显著提升,与经济增长态势匹配良好。首先,从经济运行质量看,一是物价水平高位回落,涨幅较上年缩小 2.7 个百分点,实现了全年控价目标。二是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在政策、培训、创业、服务等多重机制带动下,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3% ,同比下降 0.2 个百分点。其次,从经济发展效益看,一是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随着各项惠民增收政策的落实,城乡居民收入得到提高,让民众充分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二是企业经营形势逐渐好转,随着企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逐渐恢复,工业经济效益逐渐回升,企业获利能力正逐步提升。三是财政收入平稳增长, 2012 年,虽然房地产紧缩性宏观调控和结构性减税对全市财政收入增长有所影响,但一般预算收入仍然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三、农业生产形势良好
  《统计公报》显示,全年粮食总产量 1138.54 万吨,同比增长 1.0% ;油料总产量 50.11 万吨,增长 7.7% ;蔬菜总产量 1509.34 万吨,增长 7.2% ;肉类总产量 201.20 万吨,增长 2.5% 。农业生产总体呈现平稳发展态势。
  2012 年农业生产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由于洪涝灾害和病虫害防治得当,农业生产气候适宜,全市粮食总产量实现恢复性增长;二是以市场为导向,强化科技支撑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加大扶持力度,主要经济作物提速发展,实现由“量”到“质”的发展转变;三是在扶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特色效益农业政策的促进下,生猪产量平稳增长,牛、羊、禽产量较快增长,有效保障了市场供给。市委、市政府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结构调整,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农业平稳发展形成有利支撑。
  四、产业结构调整成效突出
  《统计公报》显示, 2012 年工业增加值 5181.01 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 45.2%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57.5% ,拉动经济增长 7.8 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 915.65 亿元,增长 20.8% ,占全市生产总值的 8.0% ,比重比去年提高 1.0 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8.7% ,拉动经济增长 1.2 个百分。一年来,我市坚持稳增长、调结构,工业结构不断优化、现代金融服务业不断壮大。
  正是由于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效,有效缓解了宏观经济下行的冲击,保证了全市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一是电子信息、新型装备制造等发展迅速,全市通过大力发展笔电等新兴产业,长期以来汽摩“一枝独秀”的格局得以转变,逐步形成了电子、汽车“双轮驱动”和装备、化医、材料、能源、轻纺等“多点支撑”的工业发展格局,工业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战场。二是随着全市着力拓展金融要素市场,以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信托公司、风险投资公司、私募股权基金等为代表的新型金融机构正步入快速发展通道,拉动了金融业的迅速发展。二、三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力支撑了我市全年的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贡献显著、成效明显。
  五、开放进程持续加快
  《统计公报》显示, 2012 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532.04 亿美元,同比增长 82.2% 。其中,出口 385.71 亿美元,增长 94.5% ;进口 146.33 亿美元,增长 56.1% 。实际利用外商投资 105.33 亿美元,与上年持平。实际利用内资金额 5914.64 亿元,增长 20.2% 。
  2012 年,全球经济仍处于深度结构调整之中,中国对外贸易增速回落,利用外资呈下行走势。面对持续低迷的外需市场,重庆积极主动深化对外开放,进一步夯实“内陆开放高地”,开放型经济发展良好。全市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屡创新纪录,进出口总额三破百亿大关—— 7 月底破 300 亿美元、 9 月底破 400 亿美元、 12 月底破 500 亿美元。进出口、出口和进口总额分别列全国第 11 位、 10 位和 15 位,位次较上年同期提高了 6 位、 3 位和 5 位;进出口、进口总额均列西部地区第 2 位,出口总额列第 1 位。从吸引内外资情况看,在国际投资持续低迷的局势下,全市利用外商投资连续两年破百亿实属难得。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稳步推进,全市利用内资规模继续扩大,实现稳定较快增长。
  六、社会民生事业进步明显
  《统计公报》显示, 2012 年学龄儿童入学率达 99.98% ,普通初中入学率 99.4% ,大学毛入学率 34.0% ,市和区县两级财政增投 5 亿元,提高职业院校生均经费补助,全免中职教育学费。全市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比上年增长 11.1% ;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增长 8.3% ;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增长 1.5% 。新增财政资金 63 亿元,用于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和农转非人员养老金、医保补助、各类社会救助和村卫生室补助。民生投入继续加大, 2012 年民生财政支出 1606 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 52.6% ,多渠道的民生投入格局逐步形成。
  2012 年,市委、市政府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全面凸显民生先行“主弦律”。一是统筹城乡取得明显实效,“圈翼”人均 GDP 之比由上年 2.16 : 1 缩小到 2.09 : 1 。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 3.12 ︰ 1 缩小到 3.11 : 1 。二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核心,构筑民众受益的战略基石。建立和完善惠及
民生 的体制机制,稳定扩大就业、建设公租房、改革农民工户籍制度和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多项民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社会民生改善显著。
  总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 2012 年,重庆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进、快中见好的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重庆发展迈上了一个新起点。 201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 “ 十二五 ” 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重庆要在统筹推进 “ 三化 ” 和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上积极探索,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为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重庆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
    2013 年 3 月 18 日
  2012 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总任务 , 深入实施“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 [1] , 着力深化改革开放 ,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 全市呈现经济稳中有进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 11459.0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6% 。其 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940.01 亿元,增长 5.3% ;第二产业 增加值 6172.33 亿元,增长 15.6% ;第三产业增加值 4346.66 亿元,增长 12.0%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8.2:53.9:37.9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39083 元,比上年增长 12.4% 。
  图 1  2008- 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一小时经济圈” [2] 完 成地区生产总值 8864.7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4% ,占全市生产总值的 77.4% ;“渝东北翼”完成 1960.96 亿元,增长 14.5% ,占全市的 17.1% ;“渝东南翼”完成 633.26 亿元,增长 13.2% ,占全市的 5.5% 。
  “ 圈翼 ” 人均 GDP 之比由上年 2.16:1 缩小到 2.09:1 。 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 3.12:1 缩小到 3.11:1 。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 [3] 比上年上涨 2.6%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 4.7%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4] 比上年下降 0.1%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 [5] 比上年下降 0.5%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 [6] 比上年上涨 1.8% 。农产品生产者价格 [7] 比上年上涨 4.6% 。
2008-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单位:%
  表 1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 65.45 万人,比上年增长 19.0% 。新增农业富余劳动力非农就业 31.00 万人,比上年下降 16.2% 。 25.85 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 现就业,比上年增长 43.6%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 3.3% ,比上年下降 0.2 个百分点。
  截止 2012 年,全市各类市场主体 136.92 万户(内资企业 33.03 万户,外资企业 0.51 万户,个体工商户 101.75 万户,农民专业合作 1.63 万户),比上年增长 20.8% 。其中,微型企业 8.05 万户。 2012 年新发展微型企业 3.26 万户,解决就业 24.24 万人。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703.49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5% 。其中,税收收入 970.17 亿元,增长 10.1%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3055.17 亿 元,比上年增长 19.9% 。其中,民生财政支出 1606 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 52.6% 。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940.01 亿元,比上年增长 5.3% 。其中,种植业 628.39 亿元,增长 5.1% ;畜牧业 232.18 亿元,增长 3.4% ;林业 31.76 亿元,增长 9.9% ;渔业 35.09 亿元,增长 20.0% 。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 3389.4 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粮食综合单产 335.9 公斤 / 亩,增长 1.0 % 。油料播种面积 406.5 万亩,增长 5.4% 。蔬菜播种面积 979.0 万亩,增长 5.5% 。
  全年粮食总产量 1138.5 万吨,比上年增长 1.0% 。其中,夏粮产量 154.2 万吨,减少 1.3% ;秋粮产量 984.3 万吨 ,增长 1.4% 。油料总产量 50.1 万吨,增长 7.7% 。蔬菜总产量 1509.3 万吨,增长 7.2% 。肉类总产量 201.2 万吨,增长 2.5% 。
  表 2  201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 5181.0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9% ,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 45.2%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13104.0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8.0% 。其中,大中型企业 9548.41 亿元,增长 18.1% ;国有控股企业 3874.89 亿元,增长 3.7% 。
2008- 2012年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表 3  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表 4  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 ,多业支撑格局基本形成,汽车摩托车制造业总产值 3540.28 亿元,增长 11.3% ,占工业总产值的 27.0% ;电子信 息产品制造业总产值 2193.74 亿元,增长 60.4% ,占工业总产值的 16.7% ;材料制造业总产值 1966.69 亿元,增长 5.0% ,占工业总产值的 15.0% ;装备制造业总产值 1248.43 亿元,增长 14.4% ,占工业总产值的 9.5% ;化医产品制造业总产值 1055.64 亿元,增长 12.2% 。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 262.0 ,比上年提高 13.5 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 1187.77 亿元,增长 19.7% ;实现利润 608.29 亿元,增长 10.4% ;总资产贡献率 12.3% ,提高 0.4 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 97.5% ,下降 0.2 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 255210 元 / 人年,增长 11.4% 。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 991.3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9% 。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利润 185.27 亿元,增长 18.8% ;上缴税金 140.65 亿元,增长 21.1% 。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 额 9380.00 亿元,比上年增长 22.0% 。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2404.16 亿元,增长 24.8% ;城镇投资 8462.03 亿元,增长 19.2% ;农村投资 917.97 亿元,增长 56.4% 。
  图 4  2008- 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一小时经济圈”投资 6837.49 亿元,比上年增长 19.7% ;“渝东北翼”投资 1807.87 亿元,增长 30.7% ;“渝东南翼”投资 734.64 亿元,增长 24.5% 。
  工业投资 3064.18 亿元,增长 21.1% ,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 32.7% ;房地产开发投资 2508.35 亿元,增长 24.5% ,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 26.7% 。
  表 5  2012年重点项目投资情况
  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2620.00 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 27.9% 。其中,政府主导类投资 1748.80 亿元,市场主导类投资 871.20 亿元,分别占重点项目投资的 66.7% 和 33.3% 。
  五、国内贸易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 847.99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7% ,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 7.4% ;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 189.98 亿元,增长 8.1% 。
  全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961.19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0%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14.2% 。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3765.47 亿元,增长 16.0%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195.72 亿元,增长 14.7% ;按行业统计,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 3360.93 亿元,增长 16.1% ;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 600.26 亿元,增长 15.1% 。
  图 5  2008- 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在限额以上企业中,汽车类增长 20.5% ,粮油食品类增长 26.7% ,石油及制品类增长 26.6% ,通讯器材类增长 45.7% ,服装鞋帽类增长 17.3%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 9.5% ,家具类增长 45.2% ,文化办公类增长 38.8%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 30.5% ,中医药类增长 27.0% ,金银珠宝类增长 19.5% 。
  六、对外开放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532.04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82.2% 。其中,出口 385.71 亿美元,增长 94.5% ;进口 146.33 亿美元,增长 56.1% 。实现贸易顺差 239.38 亿美元,比上年增加 134.80 亿美元。
  加工贸易方式实现出口总值 153.64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49 倍,占出口总额 的 39.8% ;机电产品出口 259.28 亿美元,增长 96.6% ,占出口总额的 67.2%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148.66 亿美元,增长 1.52 倍,占出口总额的 38.5% ;笔记本电脑出口 3544 万台、价值 125.42 亿美元,占出口总额 的 32.5% 。
  图 6  2008- 2012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单位:亿美元
  表 6  2012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全市出口前三位的国家是美国、德国和荷兰,分别出口 80.79 亿美元、 25.61 亿美元和 23.62 亿美元,增长 1.47 倍、 2.41 倍和 1.26 倍。进口前三位的国家是马来西亚、日本和美国,分别进口 30.15 亿美元、 13.37 亿美元和 12.33 亿美元,增长 1.2 倍、 -10.6% 和 56.5% 。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 105.77 亿美元,其中,外商投资 105.33 亿美元,增幅均与上年持平。从企业性质看,外商独资企业到位资金 65.47 亿美元,下降 6.2% ,占全市总量的 62.2% ;中外合资企业到位资金 25.22 亿美元,增长 4.9% ,占全市总量的 23.9% 。分行业看,制造业实际到位 49.19 亿美元,增长 44.3% ,占全市总量的 46.7% 。房地产业实际到位 26.70 亿美元,下降 12.9% ,占全市总量的 25.3% 。实际利用内资 5914.64 亿元,增长 20.2% 。截止 2012 年底,在渝世界 500 强企业达到 225 家。
  重庆对外承包工程签订合同额 10.76 亿美元,增长 61.0% ;完成营业额 5.84 亿美元,增长 33.5% ;对外劳务人员实际收入 5908 万美元,增长 6.6 倍。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 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 515.15 亿元,比上年增长 9.1% ,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 4.5% 。公路通车里程累计达到 12.07
万公里 ,其中高速 公路1909
公里 。 轨道交通营运里程 131 公里 。 全市行政村公路通达率 100% 。全年主要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
万吨,比 上年增长 13.8% ;完成旅客运输量
万人,增长 11.5% 。
  表 7  2012年主要运输方式完成运输量
  全年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 12502.40 万吨,比上年增长 7.7% 。空港完成旅客吞吐量 2241.92 万人,增长 16.1% ;空港完成货物吞吐量 27.04 万吨,增长 12.9% 。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 87.10 万标准箱,增长 16.8% 。
  年末全市民用机动车保有量达到 389.86 万辆,比上年增长 15.4% 。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 117.28 万辆,增长 30.2% 。私人轿车保有量 66.09 万辆,增长 27.7% ;全年新注册汽车 35.01 万辆,增长 14.7% ,新注册轿车 17.71 万辆,增长 13.2% 。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277.26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3%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 31.28 亿元,增长 20.7% ;电信业务总量 245.98 亿元,增长 13.5%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 575.7 万户,比上年增长 0.8%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 2069.6 万户,比上年增长 14.9% 。互联网用户 2099.9 万户,增长 36.8% 。
  全年接待国际旅游人数 224.28 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 11.68 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20.3% 和 20.7% 。
  八、金融
  全市金融业增加值 915.65 亿元,增长 20.8% ,占全市生产总值的 8.0% 。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 7 家,中小型银行 19 家;中资区域性中小型银行 27 家,其中村镇银行 24 家;外资银行分行 13 家;金融和融资租赁公司 5 家;担保公司 153 家;小额贷款公司 157 家。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 款余额 19423.90 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20.4% 。其中,人民币个人储蓄存款余额 8361.64 亿元,增长 19.6% 。本外币贷款 余额 15594.18 亿元,增长 18.2% 。其中,个人消费贷款及透支 4025.00 亿元,增长 22.0% 。
  表 8  2012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
  图 7  2008- 2012年人民币个人储蓄存款余额
  单位:亿元
  全市证券法人机构 1 家,证券公司营业部 112 家。境内上市公司 37 家,总股本 290.31 亿股,股票总市值 2185.45 亿元。境内上市公司通过首次公开发行和再融资共筹集资金 30.00 亿元。
  全市营业性保险分公司 41 家,保险法人机构 3 家,保险从业人员 8.51 万人,比上年下降 1.2% 。保费总收入 331.03 亿元。其中,寿险保费收入 207.00 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 95.20 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 28.83 亿元。全年赔付各类保险金 91.78 亿元。其中,寿险赔付 30.03 亿元;财产险赔付 52.23 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 9.52 亿元。
  九、城市建设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 22009.03
万平方米 ,比上年增长7.9% ;竣工面积 3990.63 万平方米,增长 16.5% 。商品房销售面积 4522.40 万平 方米,下降 0.2% 。其中,住宅销售面积 4105.11 万平方米,增长 1.0% 。商品房销售额 2297.35 亿元,增长 7.0% 。
  表 9  2012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完成主城区危旧房改造拆迁面积 41.17 万平方米,新建安置房面积 66.49 万平方米。新建煤矿棚区安置房面积 39.57 万平方米。主城区公租房 [8] 开工建设 1551.88 万平方米,竣工面积 626.4
万平方米 。农村危旧房改造 12.47 万户,巴渝新居建设 6.02 万户。
  全年完成主城区主干道环境综合改造 189.9 公里 。新建城市道路长度 1338.51 公里 。新建公园绿地面积 540 万平方米。新增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 8.15 万立方米 / 日。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小学 4810 所,普通中学 1231 所,中等职业学校 227 所,高等教育学校 67 所。小学招生 35.21 万人,在校 194.32 万人,毕业 33.61 万人;普通初中招生 34.03 万人,在校 108.73 万人,毕业 40.31 万人;普通高中招生 22.51 万人,在校 65.97 万人,毕业 20.36 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 16.66 万人,在校 49.20 万人,毕业 14.34 万人;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 19.98 万人,在校 62.36 万人,毕业 13.76 万人;研究生招生 1.59 万人,在校 4.66 万人,毕业 1.38 万人;成人本专科招生 5.89 万人,在校 12.78 万人,毕业 4.39 万人;特殊教育招生 0.21 万人,在校 1.31 万人;职业技术培训 [9] 机构 4231 所,职业技术培训结业生 143.68 万人次。学龄儿童入学率达 99.98% ,普通初中入学率 99.4% ,大学毛入学率 34.0% 。
  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 162 亿元,比上年增长 26.0% ,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 1.4% 。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 73 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 8 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23 个,其中国家级中心 10 个。 6 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技术奖励。技术市场合同成交 3578 项,成交金额 223.5 亿元。全年受理专利申请 3.89 万件,增长 21.5% ,获得专利授权 2.04 万件,增长 31.2% ,其中发明专利授权 2426 件,增长 30.0% 。有效发明专利 6833 件,增长 43.9% 。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234 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 551 家,高新技术产品 836 个;国家级创新企业 16 家,市级创新型企业 38 家。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 3495.56 亿元,软件业总产值 129.01 亿元。
  全市中国驰名商标 69 件,增长 27.8% ;著名商标 1196 件,增长 47.5% ;地理标志量 [10] 129 件,增长 48.3% 。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博物馆 39 个,文化馆 41 个,公共图书馆 43 个。出版发行报纸 33544 万份、各类期刊 2643 万册、图书 12476 万册(张)。有线电视用户 509.27 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 297.10 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 98.8% 。乡镇综合文化站 994 个。
  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 17958 个,其中,医院 463 个,妇幼保健院(所、站) 42 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16 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2 个,卫生监督机构 43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73 个,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16246 个。医院卫生机构床位数 13.59 万张,其中医院床位 8.57 万张,乡镇卫生院床位 4.01 万张。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含村卫生室) 13.17 万人,其中,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 2.58 万人。全市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5.21 万人,注册护士 4.98 万人。
  全年获体育国家级比赛金牌 3 枚,获世界级金牌 9 枚。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1000 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 150 个。全市现有标准体育场 31 个、体育馆 35 个、游泳池(馆) 28 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1.1 平方米 。国民体质抽样合格率 92.6% 。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 [11] 2945.00 万人,比上年增加 26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1678.11 万人,增加 72.15 万人。城镇化率 56.98% ,比上年提高 1.98 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为 10.86 ‰,死亡率为 6.86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4.00 ‰。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 100 ,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 102.6 ,出生婴儿性别比为 111.0 。
  年末户籍总人口 [12] 3343.44 万人,比上年增加 13.63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2026.19 万人,非农业人口 1317.25 万人。
  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 24811 元,比上年增长 13.8% ,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 [13] 22968 元,增长 13.4% 。总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 15415 元,增长 11.5% ;人均经营净收入 2184 元,增长 22.7% ;人均财产性收入 538 元,增长 24.1% ;人均转移性收入 6674 元,增长 16.0%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16573 元,比上年增长 10.7%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14] 41.5%, 比上年上升 2.4 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32.17 平方米 ,比上年增加 0.40 平方米 。
  图 8  2008- 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
  单位:元、%
  全 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5] 7383.27 元,比上年增长 13.9% 。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 3400.77 元,增长 17.5% ;人均家庭经营收入 2975.31 元,增长 8.3% ;人均财产性收入 175.56 元,增长 25.7% ;人均转移性收入 831.63 元,增长 19.2%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5018.64 元,比上年增长 11.5% ;其中,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讯、文化教育娱乐及服务、医疗保健等消费分别增长 5.1% 、 23.0% 、 0.2% 、 18.7% 、 21.8% 、 17.7% 和 28.5%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44.2% ,比上年下降 2.6 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41.0 平方米 ,比上年增加 0.8 平方米 。
  图 9  2008- 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速度
  单位:元、%
  全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703.57 万人,比上年增长 11.1%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496.48 万人,增长 8.3% ;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2722.59 万人,增长 1.5%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 377.33 万人,增长 11.9% ;生育保险参保人数 253.53 万人,增长 17.0% , 8.25 万人次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增长 52.5%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323.53 万人,增长 20.5% 。
  全年 51.53 万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74.57 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 329 元 / 月和 188 元 / 月,分别比上年增长 8.6% 和 21.3% 。
  十三、移民与扶贫
  三峡库区 [16] 引进对口支援经济合作项目 64 个,项目资金 112.26 亿元。累计兑现农村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 11 亿元,发放城镇移民困难扶助资金 10 亿元。
  全年安排财政性扶贫资金 24.04 亿元,比上年增长 69.1% ,其中,中央一次性增加 6 亿用于全市易地扶贫搬迁。新建和改造乡村道路 5892 公里 ,比上年增长 15.5% 。专项扶贫搬迁 4.3 万人,增长 43.3% ;易地扶贫搬迁 12.15 万人,增长 5.3 倍;生态移 民搬迁 5.6 万人,增长 16.7% 。解决了 31 万人农村安全饮水,增长 2.3% 。创业就业及实用技术培训 11.5 万人。全年贫困人口脱贫 34.9 万人,年末扶贫对象 202 万人。
  十四、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新造绿化林地 20.4
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42.1% 。主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41.5% 。
  全年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满足优良天数 340 天,比上年增加 16 天,优良天数所占比例为 92.9% 。综合污染指数为 1.96 ,与上年持平。
  长江、嘉陵江、乌江重庆段 24 个断面水质( 21 项评价)满 足Ⅲ 类水质标准比例为 79.2% 。次级河流水质满足水域功能要求的断面比例为 93.9% 。全市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满足水域功能要求的比例为 100% 。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 1539 人,比上年下降 7.1% 。其中,较大安全生产事故死亡 105 人,下降 29.5%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0.134 ,下降 19.3% 。道路交通事故造成 1052 人死亡,下降 4.2% 。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 2.6 ,下降 16.9% 。煤矿百万吨死亡率 2.73 ,下降 9.0% 。
  全市发生地质灾害 255 起,直接经济损失 13571 万元。
  “一统三化两转变”
“一统”就是要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三化”就是要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两转变”就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
  [2] “一小时经济圈”
是指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区、大足区、潼南县、铜梁县、荣昌县和璧山县;渝东北翼是指万州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和巫溪县;渝东南翼是指黔江区、武隆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和彭水县。
  [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随着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反映居民家庭购买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它是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其按年度计算的变动率通常被用来作为反映通货膨胀(或紧缩)程度的指标。
  [4]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全部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包括工业企业售给本企业以外所有单位的各种产品和直接售给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产品。该指数可以观察出厂价格变动对工业总产值及增加值的影响。
  [5]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
是反映工业企业作为生产投入,而从物资交易市场和能源、原材料生产企业购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产品时,所支付的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统计指标,是扣除工业企业物质消耗成本中的价格变动影响的重要依据。
  [6]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是反映全社会及各类工程固定资产投资中涉及的各类投资品和取费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变动幅度的相对数。编制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可以消除按现价计算的固定资产投资指标中的价格变动因素。
  [7] 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
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产品生产者出售农产品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及幅度的相对数。该指数可以客观反映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水平和结构变动情况,满足农业与国民经济核算需要。
  [8] 公租房
是公共租赁住房的简称。公共租赁住房是指政府投资并提供政策支持,限定套型面积和按优惠租金标准向符合条件的家庭供应的保障性住房。
  [9] 职 业技术培训机构数及结业生数
仅指在教育部门备案的统计数。
  [10] 地理标志量
是 指表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
  [11] 常住人口
是指在本乡镇(街道)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或虽居住不满半年但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以及户口待定人口。
  [12] 户籍人口
是指公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已在其经常居住地的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这类人口不管其是否外出,也不管外出时间长短,只要在某地注册有常住户口,则为该地区的户籍人口。户籍人口数一般是通过公安部门的经常性统计月报或年报取得的。
  [1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城镇居民家庭成员得到的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它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城镇居民家庭或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它是全面反映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和结构变化的最主要指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按住户常住人口人均当年的可支配收入。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07年开始调查统计,覆盖全市城镇居民。
  [14] 恩格尔系数
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
  [15]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纯收入指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指按住户常住人口人均当年的纯收入。它反映一个地区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是反映农村居民收入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16] 三峡库区
是指库区 15区县,包括万州区、涪陵区、渝北区、巴南区、长寿区、江津区、丰都县、武隆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
  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重庆统计年鉴 2013 》为准。其中,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重 庆 市 统计 局&
    重庆市 1%人口调查办公室&
    2013 年 2月 5日&
  2012 年全市 1%人口抽样调查在 30多万被抽中调查对象的积极支持配合下,经过 3000多名调查员和调查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调查任务。现将 2012年重庆市 1%人口抽样调查推算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常住人口
  2012 年,全市常住人口为 2945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加 26万人,增长 0.9%。常住人口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分“一圈两翼”看,一小时经济圈常住人口为 1837.14万人,比上年增长 1.8%,占全市常住人口的 62.4%;渝东北翼常住人口为
827.43万人,比上年下降 0.6%,占全市常住人口的 28.1%;渝东南翼常住人口为 280.43万人,比上年下降 0.5%,占全市常住人口的 9.5 %。
  二、人口自然变动与性别比
  2012 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 10.86‰,比上年上升 0.98个千分点;死亡率为 6.86‰,比上年上升 0.1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4.00‰,比上年上升 0.83个千分点。
  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 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 102.6,比上年上升 0.2;出生婴儿性别比为 111,比上年下降 0.5。
  三、城乡人口分布
  2012 年,全市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 1678.11万人,与上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 72.15万人;全市城镇化率为 56.98%,与上年相比,上升 1.96个百分点。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 1266.8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 43.02%,与上年相比,乡村人口减少 46.15万人。
  分“一圈两翼”看,一小时经济圈城镇化率为 68.04%,与上年相比,上升 1.80个百分点;渝东北翼城镇化率为 40.44 %,上升 1.81个百分点;渝东南翼城镇化率为 33.36 %,上升 1.78个百分点。
  四、外出外来人口
  2012 年,全市外出(跨乡镇、街道)人口为 1019.56万人,比上年增加 15.04万人,其中外出至市外的人口 533.94万人,占全部外出人口的 52.4%,比上年增加 2.13万人;市内外出人口为 485.62万人,占 47.6%,比上年增加 12.91万人。
  分“一圈两翼”看,一小时经济圈外出人口为 521.20万人,占全市外出人口的 51.1%,其中外出至市外的人口 189.63万人,占全市外出至市外人口的 35.5%;渝东北翼外出人口 378.46万人,占全市外出人口的 37.1%,其中外出至市外的人口 265.40万人,占全市外出至市外人口的 49.7%;渝东南翼外出人口 119.90万人,占全市外出人口的 11.8%,其中外出至市外的人口 78.91万人,占外出至市外人口的 14.8%。
  全市市外外来人口为 135.5万人,比上年增加 14.5万人。
  五、人口年龄构成
  在全市常住人口中, 0- 14岁人口占 16.67%,与上年相比,比重下降 0.22个百分点; 15- 64岁人口占 71.75%,比重上升 0.21个百分点; 65岁及以上人口占 11.58%,比重上升 0.01个百分点。
  注: 1.常住人口是指在本乡镇(街道)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或虽居住不满半年,但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以及户口待定人口。
  2. 外出人口是指离开本乡镇(街道)(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
  3. 城乡人口是按照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国务院于 2008年 7月 12日,国函〔 2008〕 60号批复)计算。
  附件: 2012年重庆市各区县常住人口及城镇化率
  2012 年重庆市各区县常住人口及城镇化率
  单位:万人、 %
一小时经济圈
  四、股份有限公司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最高&
  从登记注册类型看,股份有限公司的年平均工资最高,为45902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15倍;其次为国有单位,为44585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11倍;第三位是外商投资企业,为41305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03&倍。年平均工资最低的是联营企业,为28368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70.8%。&
  表3. 2011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分登记注册类型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单位:元,%&
登记注册类型&
名义增长率&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港澳台商投资&
  附注:&
  1.指标解释&
  (1)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且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由单位支付各项工资和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人员,以及上述人员中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在岗职工还包括:应订立劳动合同而未订立劳动合同人员(如使用的农村户籍人员);处于试用期人员;编制外招用的人员;派往外单位工作,但工资仍由本单位发放的人员(如挂职锻炼、外派工作等情况);劳务派遣人员。&
  (2)工资总额:是指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工资总额是本单位在报告期内(季度或年度)直接支付给本单位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工资总额是税前工资,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或代缴的房费、水费、电费、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基金个人缴纳部分等。&
  工资总额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应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
  工资总额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工资性津贴和补贴、其他工资四部分组成。工资总额不包括病假、事假等情况的扣款。&
  基本工资也可称为标准工资、合同工资、谈判工资。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季度或年度)支付给本单位在岗职工的按照法定工作时间提供正常工作的劳动报酬。各单位给个人确定的底薪可作为基本工资。包括工龄工资(年功工资)。基本工资不含定时、定额发放的各种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加班工资,也不包括补发的上一季度或上一年度的基础工资。&
  绩效工资也可称为效益工资、业绩工资。指根据本单位利润增长和工作业绩定期支付给本单位在岗职工的奖金;支付给本单位从业人员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具体包括:值加班工资、绩效奖金(如年度、季度、月度等)、全勤奖、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和其他名目的奖金;以及某工作事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江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