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今天明天小品去充Q币,被人抢了20元,用什么药可以让他失去战斗力或让他难受?

您所在的位置:
& 辽宁队 & 正文
东北王沦落至九轮不胜 什么让辽足虎威尽失?
日17:39  
腾讯体育 
腾讯体育讯 谁也不知道今天的辽宁队究竟怎么了,随着在主场1-2负于天津泰达队后,不知不觉间,辽宁宏远队已经连续九轮联赛保持不胜。这对于辽宁队来说,是一个相当尴尬的记录。昔日那支青春无敌的辽小虎,在今天竟然沦落到了难求一胜的境地,这不得不让人为之唏嘘。
自从在4月9日主场1-0击败了武汉光谷之后,辽小虎在随后的8轮联赛中仅仅取得了一平七负的糟糕战绩,对手从夺冠热门到保级弱旅无一不足。俨然间,辽小虎已经成为了联赛中一个新的送分大户。无论是哪支球队,都可以在辽宁队身上踩一脚,得到一个理想的结果。那么,辽小虎们的问题出在了哪里呢?
如果单纯的归结于实力上的不足,是很难站得住脚的。辽宁队近些年来虽然势弱,已经早早的离开了中超联赛中的第一集团。但是,他们的实力还是有的,完全可以作为一个搅局者来出现。在今年联赛的前四轮比赛中,辽宁队还取得了不俗的战绩,一胜两平一负的战绩跻身到了联赛的中游。在随后的联赛伊始之际,辽宁队却离奇般进入了连续走低的状态。由此来看,辽宁队还是具备了在中超联赛中取胜的前提条件,至于为何出现九轮连续不胜完全归罪于实力不济未免过于勉强。
至于辽宁队今天的处境,我们只能用一句俗语来概括,那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辽宁队空有不俗的实力,却没有争胜的雄心。辽足大股东每年不多不少的投入,让这支球队早已经失去了冲击更高目标的信心,因此辽宁队的成绩便随着一落千丈。近九轮比赛中,无论是从比赛的场面还是从最后的结果来看,都显得乏善可陈,无论面对什么对手,辽宁队都提不起精神。以这种状态来面对着如狼似虎的中超诸强,辽宁队非平即负的结果也就不足为奇了。今天这场同天津泰达队的比赛完全是辽宁队低迷状态的续写。不仅如此,辽宁队在场上还丝毫让人看不到球队未来的希望,辽小虎们的堕落由此可见一斑。
实际上,近些年来辽小虎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这种休克的现象了。上赛季在唐尧东执教时期,甚至出现过连续十轮不胜的尴尬局面,但最终还是成功保级。如何能够持续保持球队的战斗力已经成为了一个难题。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事实,辽宁队在上半年里提前拿到了保级分数之后,在下半年里变得缺少斗志,没有求胜的欲望,从而任人鱼肉。正是这种消极的竞技状态,使得辽宁队的成绩也随之变得每况愈下,没有了丝毫的精气神,这一切都与人们印象里那支英姿飒爽,青春无敌的辽小虎着实相差甚远。
连续九轮不胜,积分榜排名垫底,对于辽小虎来说,这个“盹”打得有些过于大了,目前的现实情况是辽足已经表现出本赛季降级球队的特征!不过与当年重庆力帆创下的联赛22轮不胜的纪录相差甚远。客观来说,如果辽足现在还有保级希望的话,那么李树斌无疑是最适合带领辽足完成保级任务的人选,但李树斌不是神,能够客战打平上海,那是因为球队在关键时期李树斌赛前的精神胜利法起到了重要作用。
辽小虎们的表现,也是中超联赛中游球团不思进取的一个缩影。在往年的赛季中,武汉队和青岛队都曾经因为提前完成了保级目标,球队也随着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但是,如今的辽宁宏远队必须尽实现翻身,否则重演甲A时代降级的悲剧并非不可能。那么,辽小虎们的翻身要等到什么时候?(江晨)
聚焦中超联赛第13轮
 北京时间7月6日,联赛第13轮全面开战,在昨天进行的两场比赛中,客场作战的浙江绿城以0-0逼...
京时间7月6日晚,继续第13轮的争夺,卫冕冠军长春亚泰主场迎战上海申花。上半场第16分钟,超级...
王永珀又进球了!北京时间7月5日,联赛第13轮山东鲁能主场迎战深圳上清饮的比赛中,王永珀在...
王圣又进球了,武汉队以1比1与河南队战平。尽管这个比分稍显遗憾,但近4轮赛事保持不败...
北京时间7月6日,北京国安坐镇主场迎战圣文中能队,最终凭借巴西射手堤亚戈的精彩进球...
更多关于“”的新闻
( 11:03:24)
( 23:36:09)
( 23:28:27)
( 23:26:14)
( 08:31:56)
( 07:55:40)
( 10:33:15)
同时更新资讯所属地
暂无更新,休息一会儿
白羊座(03.21-04.19)
金牛座(04.20-05.20)
双子座(05.21-06.21)
巨蟹座(06.22-07.22)
狮子座(07.23-08.22)
处女座(08.23-09.22)
天秤座(09.23-10.23)
天蝎座(10.24-11.22)
射手座(11.23-12.21)
摩羯座(12.22-01.19)
水瓶座(01.20-02.18)
双鱼座(02.19-03.20)
今日运势:
本日可多参与公众事务,将自己的意见与兴趣结合,提供同好们做参考,让欢乐的气氛添加一些趣味性...
24小时热帖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帖子主题:《民族与帝国》:波斯人与波斯三帝国
共&1792&个阅读者&
军号:9890374 工分:416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民族与帝国》:波斯人与波斯三帝国
目录:一、波斯人 二、波斯帝国 三、萨珊帝国 四、萨法维帝国
一、波斯人波斯人(persian people)是西亚伊朗的主体民族,亦称伊朗人。人口2041万(1985),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1%。主要居住在伊朗中部和东部诸省。另有60多万人散居在阿富汗斯坦和伊拉克等国境内。属欧罗巴人种南支地中海类型。使用波斯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信仰伊斯兰教,多属什叶派。1、概况伊朗主体民族,亦称伊朗人,人口2041万(1985),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1%,主要居住在伊朗中部和东部诸省。另有60多万人散居在阿富汗斯坦和伊拉克等国境内。属欧罗巴人种南支地中海类型,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标准波斯语起源于巴列维地区。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常称之为法尔西语,有时也称为中古波斯语。波斯人有记载的历史和文化始于公元前2700年。公元前2000年时,古波斯人游牧部落自中亚进入今伊朗地区,排挤了当地土著居民而定居下来。古伊朗人包括许多民族,有梅德人、波斯人、帕提亚人、萨西亚人和西徐亚人等。公元前6~5世纪时,梅德人建立了厄克巴坦城邦,公元前8世纪,波斯人占领了今法尔斯地区后从这个地名获得了本族的名称,并建立了强大的波斯帝国。现代波斯人都是定居民,其中一半为农民,他们多从事灌溉农业,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大麦和豆类;经济作物为烟草、甜菜、芝麻等。现已有部分农民转向石油和建筑业。工艺手工业历史悠久,地毯、陶瓷、建筑等闻名于世。波斯人在归信伊斯兰教前,多信仰拜火教。642年阿拉伯帝国灭波斯萨珊王朝后,波斯人逐渐改信伊斯兰教。11世纪,伊斯兰教在波斯人中占据了统治地位,16世纪初前逊尼派居优势地位,1502年波斯人建立萨法维帝国,立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派为国教,并采取一切行政措施推行什叶派,排斥逊尼派。现代波斯人中98%信仰什叶派。伊朗宪法规定,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派为国教,并规定立法会议颁布的一切法律必须符合伊斯兰教教义。伊斯兰法还规定有关穆斯林的婚丧礼俗、财产继承、子女抚养、宗教课程、教派争端等事宜都一律由教法裁决。政府不承认国内存在穆斯林少数派,但却承认有非穆斯林民族。什叶派宗教教职人员分有公职和无公职两类,一般著名毛拉都具有半官方地位。伊朗穆斯林的初级教育,一般在大清真寺内进行,主要学习《古兰经》和波斯文经训常识,经学院属中等宗教学校,此外还有高级宗教学院,由著名毛拉任教,系统讲授伊斯兰教义学、哲学和法学。大毛拉和阿亚图拉均出自库姆神学院。波斯人信教虔诚,极重视一年一度的朝觐、斋戒和哀悼日(阿舒拉日)的宗教仪式,妇女外出必须饰面纱,日常生活亦受教法的严格制约。2、历史沿革(1)前伊斯兰时期(从220年到651年)早在中古时代开始前,波斯帝国就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他们曾经在公元前四世纪被亚历山大征服,不过亚历山大的帝国在他死后就分崩瓦解,给予波斯人重新整合的机会。自公元前三世纪以后,波斯人就一直受到罗马人的侵袭。波斯帝国从美索不达米亚横跨到印度,由里海伸展到波斯湾,势力括及今天的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斯坦,为了要控制今天的叙利亚、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和阿拉伯,波斯人与罗马人和后来的拜占庭人作战,波斯萨珊帝国的首都是泰西封,即今天的巴格达。在第三、第四世纪之间,罗马人数度企图征服波斯。在364年,双方签定了和平条约,容许波斯人加强他们在东方与北方的势力。从第六世纪开始,波斯人在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和今天的土耳其等地区,展开对拜占庭帝国的攻击。这两个势力之间的战争一直持续拉锯中。在626年,波斯人围攻拜占庭失败,拜占庭人随即在第二年对波斯人发动反攻。直到628年,两个帝国才在筋疲力竭的情况下达成和平。第七世纪时,波斯人对于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异军突起一事毫无防备。636年,波斯人的萨珊王朝在此时于战乱中结束。由于波斯人没有一个在防御功能上可以与君士坦丁堡相比拟的首都,因而在651年被阿拉伯人伊斯兰教徒彻底征服。(2)阿拉伯帝国时期的波斯人公元前6000年,就有说闪米特语的闪米特人在两河流域生活。两河流域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人类文明,这个文明的历史是由闪米特人和说印欧语的雅利安人所创造的,当然两河流域最早的苏美尔人的文明可能与他们没有关系。现在一般认为,闪米特人源于阿拉伯半岛。
阿拉伯半岛地理条件不是很好,沙漠很大。半岛南部也门自然条件好一些,可以农耕,半岛北部基本上是游牧区,北部的阿拉伯人叫做“贝都因人”,意思是“荒漠游牧民”。从也门向北沿红海东岸(汉志地区)可以比较方便的到达巴勒斯坦,然后经叙利亚到达欧洲,所以,这是一条传统的商道。但是在公元7世纪前,阿拉伯半岛在世界历史上没有什么影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相当落后。
公元前538年,伊朗高原来的波斯人在两河流域建立了古波斯帝国。这个帝国疆域空前的广大,从印度河流域到高加索山区到小亚细亚,还包括埃及。连接两河流域到埃及的中间部分,是窄长的阿拉伯半岛北部的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地区。广袤的阿拉伯半岛不在波斯帝国的区域内,因为这还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地区。从公元前538年到公元前332年,波斯人和两河流域和约旦河流域的闪米特人众多民族打交道,但和沙漠中的贝杜因人好像没有历史记载的来往。
公元226年,波斯人推翻了安息王朝,建立了波斯萨珊王朝。这是一个强大的波斯帝国,兴盛时的区域和古波斯帝国差不多。
波斯帝国与罗马帝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给了罗马帝国以沉重打击。罗马帝国分裂后,波斯帝国又和东罗马帝国(拜占庭)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并于公元572年占领了阿拉伯半岛的也门地区,以切断中国到拜占庭的海上丝绸之路。阿拉伯汉志商道被切断,给阿拉伯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依靠商道生存的人们纷纷失业,商业贵族压缩业务,以放高利贷为生,使阿拉伯半岛各种社会矛盾增加和激化。当阿拉伯半岛与世界经济联系起来,半岛目前的处境预示着阿拉伯人要向生存宣战了。
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在公元610年得到了“真主的启示“,并开始宣传伊斯兰教,到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阿拉伯半岛已基本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这在阿拉伯半岛是第一次,这第一次撼动了以后的世界。
当时东罗马帝国和萨珊王朝之间,长期的战争已使他们两败俱伤,天赐良机与阿拉伯人。在公元651年灭掉了萨珊王朝,波斯成了阿拉伯帝国的一个行省。
在阿拉伯人统治期间,波斯人逐渐信仰了伊斯兰教。但波斯人有着远比阿拉伯人高得多的悠久历史和先进文明,波斯人在语言上、文学上等各方面影响着阿拉伯人。在阿拉伯文明中,波斯文明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是波斯人一直所引以自豪的。在阿拉伯帝国的朝廷中,波斯人非常多,有许多历史上著名的人物。
阿拉伯帝国的倭马亚王朝建立后,伊斯兰教出现了政治派别――什叶派。作为伊斯兰教的少数派,什叶派处在一个反对党的地位,长期受到逊尼派的打压,举行了很多次起义,也建立了一些政权,但都被逊尼派灭掉了。波斯人作为一个被征服者被统治者,倾向于接受什叶派观点,作为反抗征服者的思想武器。公元1502年波斯人推翻土克曼人的白羊王朝,建立了波斯人的萨法维帝国,这个帝国一直存在到公元1736年。这个帝国将什叶派定为国教,什叶派在波斯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在波斯人的政治和文化中打下了深深的印迹。
阿拉伯帝国在公元1258年灭亡后,阿拉伯人和波斯人都成了被征服者。但波斯人的反抗明显比阿拉伯人要表现得强。波斯人的萨法维帝国雄居了200多年,是西亚强国,曾经占有过伊拉克,而阿拉伯人的区域大部分被土耳其人的奥斯曼帝国占领,独立很晚。波斯人萨法维帝国与逊尼派土耳其人的奥斯曼帝国为了控制交通线和战略要地,打了200多年仗,教派因素也是一个战争原因。到了近代,阿拉伯诸国都成了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伊朗(波斯)则成了半殖民地。3、民族分布波斯人(Persians)是西亚伊朗的主体民族,亦称伊朗人。人口2041万(1985),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1%。主要居住在伊朗中部和东部诸省。另有60多万人散居在阿富汗斯坦和伊拉克等国境内。属欧罗巴人种南支地中海类型。4、语言使用波斯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标准波斯语起源于巴列维地区。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常称之为法尔西语,有时也称为中古波斯语。在现时流通使用的语言当中,波斯语是其中一种世上最古老的语言,并且是其中一种拥有健全文学传统的语言,赫赫有名的波斯诗人有菲尔多西、哈菲兹、欧玛尔·海亚姆、阿塔尔·尼沙普里(Attar Neyshapuri)、萨迪(Saadi)、尼扎米、鲁达基(Rudaki)、鲁米、萨纳伊(Sanai)。波斯语、乌尔都语、孟加拉语、土耳其语、阿拉伯语及其他近亲语言的使用者将波斯语称为“法尔西”(Fārsī),在大伊朗东部地区还被称为“达利语”及“塔吉克语”。波斯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的伊朗西部语言。当今伊朗的大多数人口是波斯语西部方言的使用者,至于东部方言,即达利语或塔吉克语的使用者都占塔吉克斯坦及阿富汗人口的大多数。[54]俄罗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巴基斯坦、中国西部(新疆塔吉克族)、阿联酋、巴林、伊拉克、科威特、阿曼及阿塞拜疆也有使用波斯语及其它伊朗语的民族。5、详尽介绍关于波斯人的第一个书面记录是来自亚述人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叙述,他们称为“帕尔苏阿什”(Parsuash)及“帕尔苏阿”(Parsua)。这些近似的词语源自古波斯语“Parsava”,大概是指“边界”、“边陲”的意思,用在地理上指称波斯人(他们在种族上自称为雅利安人,以示尊贵)。帕尔苏阿及帕尔苏阿什其实是两个不同的地方,后者位于伊朗西南部,在古波斯语当中称为“帕尔萨”(P?rsa,今法尔斯)。古希腊人在公元前六世纪使用“坡塞斯”(Perses)、“坡斯卡”(Persica)及“波西斯”(Persis)等形容词用于居鲁士二世的帝国[34],英词里的波斯人(Persian)因此而得。在圣经较后的部分常提及到波斯帝国(以斯帖、但以理、以斯拉及尼希米记),称为“帕拉斯”(英语:Paras;希伯来语:???),如“Paras ve Madai”(??? ????)即是“波斯及米底王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朝臣说波斯语,使用楔形文字。萨珊王朝时期,波斯人、米堤亚人、帕提亚人及波斯当地人的搀和使波斯人的身分一致化。埃兰人的语言仍存活至伊斯兰时期。中世纪历史学家伊本·纳迪姆(Ibn Nadim)写道:“巴列维语、达里语、库兹语、波斯语、苏里亚尼语都是伊朗人的语言。”阿卜杜拉·伊本·穆卡法(Abd-Allāh Ibn Muqaffa?)提到库兹语是波斯皇室的非正式语言,“库兹”是埃兰的异名,但库兹人这身分可能已消失。据斯特拉波所说,相信是现代库尔德人祖先的塞尔提亚人(Cyrtians)是伊朗人的分支。被普遍认为是库尔德人及卢尔人(Lurs)祖先的塞尔提亚人曾经广泛分布在波斯至米底王国之间的札格罗斯山脉。6、近亲民族波斯人分布在伊朗、伊拉克、阿富汗等国。跟伊朗的波斯人一样,中亚塔吉克人都是多支伊朗民族的后裔,他们的祖先包括来自伊朗的波斯人及其他入侵者。由于在历史上血统产生了相互影响的作用,塔吉克人及法尔西万与呼罗珊地区的波斯人有密切的关系。其他较细小的与其有关的民族有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的基齐勒巴什人(Qizilbash),他们与法尔西万及阿塞拜疆人有血统关系。在高加索,塔特人(Tats)集中分布在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及俄罗斯的达吉斯坦共和国[48],他们的祖先是萨珊王朝时期在这些地方定居的商人。西印信仰琐罗亚斯德教的帕西人居住在古吉拉特邦、孟买及巴基斯坦南部地区[49],他们大部分是波斯人琐罗亚斯德教教徒的后裔。伊拉尼(Iranis)是另一个南亚西部的细小民族,他们是后期波斯琐罗亚斯德教教徒移民的后裔。另外,阿富汗的哈扎拉族及艾马克人(Aymāq)具有伊朗化蒙古人及突厥人的血统。7、历史波斯人相信是雅利安人的后裔,雅利安人在公元前约2000年由中亚移入伊朗[52]。雅利安人分拆成两个主要民族,即波斯人及米底人,波斯语及伊朗语支始出现,他们与伊朗高原的原住民通婚,如埃兰人。公元前九世纪出现了对波斯人的一些记载,在亚述人的文献里,他们被称为“帕尔苏”(Parsu),居住在尔米亚湖的东南岸。公元前六世纪,古波斯人成为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统治者,他们统合伊朗高原各民族,建立了波斯帝国。多个世纪以来,波斯帝国受到多个王朝的统治,一些王朝由伊朗语民族统治,如阿契美尼德王朝、安息、萨珊王朝、塔希尔王朝、萨法尔王朝、白益王朝、萨曼王朝及萨法维王朝;一些王朝不是由伊朗语民族统治,如马其顿帝国、塞琉古帝国、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伽色尼王朝、古尔王朝、塞尔柱王朝、帖木儿王朝、白羊王朝、黑羊王朝、阿夫沙尔王朝、赞德王朝及恺加王朝。阿契美尼德王朝及萨珊王朝是在伊朗南部法尔斯建立的,而安息则是在伊朗北部建立。根据在伊朗发现的一些来自阿契美尼德王朝时代的楔形文字,证明波斯一词的当地用语在王朝建立时已用以指称伊朗。8、语言在现时流通使用的语言当中,波斯语是其中一种世上最古老的语言,并且是其中一种拥有健全文学传统的语言,赫赫有名的波斯诗人有菲尔多西、哈菲兹、欧玛尔·海亚姆、阿塔尔·尼沙普里(AttarNeyshapuri)、萨迪(Saadi)、尼扎米、鲁达基(Rudaki)、鲁米、萨纳伊(Sanai)。波斯语、乌尔都语、孟加拉语、土耳其语、阿拉伯语及其他近亲语言的使用者将波斯语称为“法尔西”(Fārsī),在大伊朗东部地区还被称为“达利语”及“塔吉克语”。波斯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的伊朗西部语言。当今伊朗的大多数人口是波斯语西部方言的使用者,至于东部方言,即达利语或塔吉克语的使用者都占塔吉克斯坦及阿富汗人口的大多数。[54]俄罗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巴基斯坦、中国西部(新疆塔吉克族)、阿联酋、巴林、伊拉克、科威特、阿曼及阿塞拜疆也有使用波斯语及其它伊朗语的民族。9、宗教在萨法维帝国崛起前,逊尼派一直是主导波斯大部分地区的伊斯兰派系,除了塔巴里斯坦的栽德派、白益王朝及完者都统治时期、阿萨辛派及萨尔巴达尔(Sarbadars)。在九个世纪内,尽管逊尼派占著主导地位,许多逊尼派教徒都趋向什叶派,什叶派的三个分支十二伊玛目派、伊斯玛仪派及栽德派(Zaidiyya)在伊朗部分地区盛行。在那个时期,什叶派在库法、巴格达、纳贾夫及希拉(Hillah)有所滋长。什叶派是塔巴里斯坦、库姆、卡尚、埃瓦吉(Avaj)、萨卜泽瓦尔(Sabzevar)的主要教派。在许多地区,什叶派及逊尼派教徒并存。在近代,伊斯玛仪派教徒形成了一个印伊语系社区[56]。萨法维帝国时期之前的伊朗学者和科学家,如伊本·西那、贾比尔、萨尔曼(Salman Farisi)、法拉比及纳西尔丁·图西(Nasīr Dīn Tūsī)都是什叶派穆斯林。许多重要的逊尼派穆斯林科学家、学者及名人都是波斯人或具有波斯人血统,包括阿布·达乌德(Abu Dawood)、哈基姆·尼沙布里(Hakim Nishaburi)、塔巴拉尼(Tabarani)、安萨里、提尔米兹(Tirmidhi)、纳萨伊(Nasa'i) 及法赫尔丁·拉齐(Fakhr Din Razi)。逊尼派哈乃斐派教法学的创始人阿布·哈尼法(Abu Hanifa)都被广认为具有波斯人血统[57]。伊朗第一个什叶派政权萨法维王朝宣扬十二伊玛目派,在其领土奉行十二伊玛目派的法规,支持教派的学术研究。十二伊玛目派的阿訇“打造了一套国家体制的理论”,认为当在“没有确切的正当时”,萨法维王朝的君主政制是“等待救世主降临时最理想的政制”。现时,信奉十二伊玛目派的波斯什叶派穆斯林被逊尼派的哈乃斐派取代。在伊朗南部及库尔德人当中则有数量可观的沙斐仪派逊尼派穆斯林,占少数的伊斯玛仪派穆斯林则散落在各地。一些社区则信奉什叶派的苏菲主义。祆教徒、基督徒、犹太教徒及巴哈伊信仰的教徒都各自形成了一些较小的社群,巴哈伊信仰在伊朗是这些少数宗教里最大的宗教[59]。一些波斯人是无神论者及不可知论者。10、文化伊朗的电影可描绘出波斯文化,伊朗电影得到不少支持及影评的赞赏,如《天堂的孩子》(Children of Heaven)及《樱桃的滋味》(Taste of Cherry)。这些电影洞悉了波斯文化的现况,是当地人文状况的深刻写照。(1)艺术波斯的艺术遗产不拘一格,具备东西方的元素。波斯艺术大量借鉴了当地的埃兰文明、两河文明及希腊文明(希腊时期的雕像)。波斯地处中央,成为东西艺术及建筑的融合点,希腊罗马的影响常与印度和中国的理念和技巧结合。波斯艺术延伸至中亚、高加索、小亚细亚、伊拉克及现代的伊朗,这广袤的地区是波斯艺术发展的核心。(2)雕像波斯人的艺术表达方式可追溯至阿契美尼德王朝时,当时出现了大量重要人物的雕像,通常具有政治及宗教意义,如波斯长生军(帝王的精锐部队)表示了两河文明及古巴比伦的影响力。当地更具代表性的艺术是波斯细密画。中国艺术的影响力也很明显,但当地的画家能运用各种的艺术形式,包括那些在奥斯曼帝国、萨法维帝国及莫卧儿帝国宫廷内看到的画像。(3)音乐波斯音乐(伊朗音乐)的历史可追溯至萨珊王朝巴尔巴德时期,甚至更早。除着它的逐渐演变,一种独特的地中海东部音乐风格成为了波斯的民族音乐,与现今伊朗附近的音乐近似。(4)建筑波斯波利斯遗址又称“塔赫特贾姆希德”或“贾姆希德宝座”是波斯传统古建筑的一部分。波斯人对建筑的贡献突出,波斯波利斯作为古波斯建筑的表率,而现代的历史纪念建筑如欧玛尔·海亚姆的陵墓则体现了波斯变幻多端的传统。伊朗的一些城市展现了在历史上波斯的独特建筑风格,如加兹温省的哈拉甘双子塔及伊斯法罕的国王清真寺。波斯建筑的影响力超越了伊朗的地理界限,可见于整个中亚地区,如撒马尔罕的比比哈努姆清真寺(Bibi-KhanymMosque)、布哈拉的萨曼王朝陵墓及阿富汗西部的贾姆宣礼塔(Minaret ofJam)[60]。伊斯兰建筑是以波斯人所建立的基础而发展出来,阿格拉的泰姬陵及伊斯坦布尔的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亦可见波斯建筑技术的影子。(5)地毯德国艺术评论家戈特弗里德·森佩尔(Gottfried Semper)称“地毯的原意是分隔空间”[63],因此地毯编织是以古文明建筑为基础发展出来的一种技艺。波斯地毯以手工精细闻名于世,其文明地位亦非常重要。早在公元前五世纪,以纤维交织的方法编制衣服已出现在波斯。著名希腊将领地米斯托克利在波斯流亡时也提及到“波斯地毯”:“他(亚达薛西一世)让他自由表达对希腊事务的意见。地米斯托克利说,话语就像昂贵的波斯地毯,那些美丽的图案只能在张开它的时候才能展示,把它折叠起来,它就不为人知,因此他要求亚达薛西一世给他一些时间。”(6)园林波斯园林的设计反映人间乐园,英语所说的乐园(Paradise)出自波斯语“Pardis”,正是指波斯园林[66]。波斯园林在古代已存在,在伊斯兰时期,波斯园林更为突出,阿拉伯人统治者利用波斯人的园林技艺在安达卢斯至喀什市广建园林。《一千零一夜》及诗人欧玛尔·海亚姆的作品里的波斯园林更是名垂千古。 二、波斯帝国波斯帝国是位于西亚伊朗高原地区以古波斯人为中心形成的君主制帝国,始于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大帝开创阿契美尼德王朝,终于1935年巴列维王朝礼萨·汗改国名为伊朗。历史上波斯人曾建立过多个帝国,如阿契美尼德王朝、萨珊王朝、萨曼王朝、萨非王朝等。全盛时期领土东起印度河平原、帕米尔高原,南抵埃及、利比亚,西至小亚细亚、巴尔干半岛,北达高加索山脉、咸海。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自从公元前600年开始,希腊人把这一地区叫做“波斯”。直到1935年,欧洲人一直使用波斯来称呼这个地区和位于这一地区的古代君主制国家,而波斯人则从依兰沙赫尔时期起开始称呼自己的古代君主制国家为埃兰沙赫尔,意为“中古雅利安人的帝国”。(一)古波斯历史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的古国,波斯人属印欧语系的一支,约公元前二千年代末叶从中亚一带迁至伊朗高原西南部(法尔斯地区),有十个部落(六个农耕,四个畜牧)。曾一度处于米底(Medes)统治之下。 波斯这个词已被用了数个世纪,主要是西方,用来指明南伊朗的一片地区从前以“Persis”和“Parsa”闻名。这两个词是指公元前1000年左右移居这个地区的印欧游牧民族的名字,最后他们被亚述人和迦勒底人所取代。最早提及“Parsa”发生在公元前844年亚述国王沙尔玛纳塞尔三世的史料中。埃兰和米底时期(前2700年-前550年)埃兰和米底尚未被希腊人称为波斯,但却是波斯地区历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份。与波斯人同属印欧语系的米底人定居于伊朗高原西北部。波斯人是与米底人一起来到伊朗高原的,他们定居在伊朗高原西南部靠近波斯湾的地方,波斯人有十个部落,其中六个从事农业,四个从事畜牧业。在其兴起前曾臣服于米底王国。 米底人曾臣服于亚述帝国。埃兰是波斯地区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位于今天伊朗的西南部,公元前三千年以前在底格里斯河东岸建国。他们和达罗毗荼人的关系十分密切,以善战的人民著称。在公元前2700年至前600年期间屡次被灭及复国,最后于前639年被亚述所灭。据希罗多德所著《历史》记载:在亚述统治下的各民族中,米底人是最先起来反抗亚述人统治的。公元前672年,它争得独立,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米底王国,都埃克巴坦那。在他的笔下,米底国家的形成乃是社会契约的产物。不过,从他的记述可以看出,米底国家实际上仍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产物。王权是在解决纷争(即阶级矛盾)中形成的。随着王权的形成,也就形成了暴力机器(军队、法庭),形成了脱离人民的国家机关。米底王国曾强大于一时,它统治了伊朗高原的广大地区(包括米底,波斯、帕提亚等地)和小亚的部分地区。公元前7世纪后期,它同新巴比伦王国结盟灭了亚述帝国,分得了亚述帝国的西半壁河山。它还同小亚的吕底亚王国争夺对安那托利亚的统治权,最后双方缔结了和约。公元前558年,出身于阿黑美尼德氏族的居鲁士二世(Cyrus)在波斯称王(在位时间为前558—530年),都波斯波利斯。公元前553年,居鲁士二世举兵反抗米底统治,并于公元前550年取代米底对波斯地区的统治。原属米底统治的埃兰、帕提亚、基尔卡尼亚、亚美尼亚等可能在公元前549—548年之间也相继归降了波斯。征服米底不仅扩大了波斯人统治的范围,增强了波斯的实力,而且使以前还不为世人所知的波斯,一下子便跃上了世界历史的广阔舞台。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0年-前334年),公元前559年居鲁士大帝统一古波斯部落,建立阿黑美尼德王朝。居鲁士大帝并于公元前553年—前550年击败了当时统治波斯的米底王国,使波斯成为一个强盛的君主制帝国,前547年居鲁士大帝武力入侵征服了当时小亚细亚西部的吕底亚王国,使得阿契美尼德王朝(Achaemenid)崛起,前546—前540年,居鲁士大帝向东武力入侵征征服了帕提亚、阿利亚、巴克特里亚、德兰吉亚那、格德罗西亚、阿拉霍西亚、马尔基安娜、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索格狄亚那)、乾陀啰、克兰斯米亚等地区。公元前539年,居鲁士大帝武力入侵征服在美索不达米亚的新巴比伦王国的首都巴比伦,但是不幸在前529年的出征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中亚河中地区的锡尔河谷地的马萨革泰人的战斗中身亡。居鲁士死时,波斯帝国的东部和东北部疆域已经包括阿姆河两岸的巴克特里亚(Bactria,中国史书先后称为“大夏”、“吐火罗”)和花拉子模,由居鲁士之弟巴尔迪亚统治。居鲁士之子登位后,继承父志继续扩张。以后的波斯帝王一再发动对东方塞种人的征伐,把疆界推过阿姆河,到达锡尔河两岸。波斯帝国将其国土划分为20个郡,各郡每年向中央缴纳一定的贡赋,其中有7个郡在中亚:例如第7省辖兴都库什山以南之犍陀罗地区,第12省辖大夏,第16省辖帕提亚、花剌子模及粟特(索格迪亚纳)。波斯帝国最东方的据点在与中国新疆相邻的、中亚费尔干纳盆地。波斯人在该盆地西端建立了居鲁士城。到了冈比西斯二世时代(前529—前522年)则最终于前525年征服古埃及新王国。大流士一世时期,帝国疆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大流士在前521年挥军东征印度河平原,纳入阿黑美尼德王朝的治下,西面则出兵多瑙河三角洲、色雷斯、马其顿王国、古希腊,但却因马拉松战役(前490年)之失利而功败垂成(前499—前449年的希波战争)。其子薛西斯一世后来(前480年)再度对希腊用兵,可惜最终未竟全功。古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是当时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帝国,也是第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帝国。公元前525年冈比西斯二世出兵埃及,俘获埃及国王。波斯人在埃及建立了第二十七王朝,由于冈比西斯二世远征利比亚和努比亚,导致公元前524年末,埃及爆发起义,冈比西斯二世又回师孟菲斯,镇压了起义。由于冈比西斯二世在埃及侮辱埃及宗教,并杀害自己的皇后和亲弟弟司美尔迪斯而导致民怨沸腾(现代有精神学家认为冈比西斯二世有严重的妄想症和暴狂症)。前522年,波斯爆发高墨达暴动,冈比西斯二世回师波斯的途中病死。依照大流士一世所刻的《贝希斯敦铭文》中所记载,由于冈比西斯二世的暴政,埃及、米底以及波斯等地都发生了暴动。前522年3月,波斯的庇里瓦什德地区的阿尔卡德里什山地区发生暴动,起义者打着冈比西斯二世的弟弟巴尔迪亚的旗号起义(希罗多德认为是打着司美尔迪斯的旗号起义)。高墨达自立为王,并宣布免除所有波斯人、米底人、埃及人等人的赋税钱粮与兵役。前522年7月,包括大流士在内的7个波斯贵族谋杀了高墨达,镇压了起义,之后大流士即位,史称大流士一世。大流士上台以后,由于各地人民反抗其统治,所以大流士开始实施一些改革,史称大流士改革。前517年,大流士远征印度后,夺取了印度河流域。在前515-前513年间,他又远征巴尔干半岛,但遭到失败,同时征服了色雷斯地区,逼迫马其顿称臣。大流士企图占领希腊地区,但是遭到失败,其子薛西斯一世在位期间,再度兴兵进攻希腊,但在温泉关战役惨败,海军全军覆没。希波战争耗费了波斯帝国的国力,前404-前343年,埃及曾一度独立,动摇了波斯帝国的统治。前5世纪末,波斯宫廷发生小居鲁士和阿塔薛西斯二世的宫廷斗争,随后发展成内战。前357年,企图中兴波斯帝国的阿塔薛西斯三世被宫廷医生谋杀。前337年,阿塔薛西斯三世之子阿勒西斯全家也被谋杀。庸碌无为的亚美尼亚总督被众人拥立为王。史称大流士三世。大流士三世在位期间,各个地方总督拥兵自重,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也深刻的激化。前334年,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大帝进攻波斯帝国,在格拉库尼斯河战役、伊苏斯战役和高加米拉战役中,波斯军队遭到惨败,大流士三世逃到巴克特里亚时,被当地总督所杀,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灭亡。(二)政治古代波斯是东方专制政体的典型,帝国期间西亚各地奴隶制经济进一步得到发展;波斯文化多受两河流域文化影响,使用楔形文字,造型艺术有较高的成就,如波斯波利斯的百柱厅、浮雕和壁画等均甚著名。帝国都城有苏萨、波斯波利斯、巴比伦和埃克巴坦那。产生于伊朗高原的琐罗亚斯德教,大流士一世时被定为国教,并广泛传播;后传入中国,称为祆教或拜火教。波斯帝国的缔造者在四分之一个世纪内(大约公元前550-前525年)轻而易举地将黎凡特地区从政治上统一起来,为这块饱经磨难的地区实现它急需的和平与秩序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波斯帝国给黎凡特地区带来了它渴望之极的休养生息的机会。比起亚述人来,波斯人的征服战争不那么残暴,对于广大被征服地区的行政管理也不那么富有压迫性。与亚述人不同,波斯人在行使主权时,宁愿使人们最低限度地感到他们的存在。他们给现存的地方政权以行政自由。波斯省督的作用只是监督而非取代地方政权的工作。最为重要的是,波斯人使大家感到他们尊重、保护其臣民的宗教信仰——这项开明的政策的确换来了对波斯人统治的承认。关于大流士其人,在他夺取政权以前的情况,人们所知甚少。从《贝希斯吞铭文》知道,他的父亲是维斯塔司帕。据希罗多德,他曾作为冈比西斯的侍从远征埃及。在参予谋杀高墨塔的事件中,他是7人中最后一个参加的。他主张实行君主专制统治,并夺取了政权。帝国版图如此辽阔,民族成份极其复杂,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其尖锐,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而波斯的统治阶级又十分年轻、国家机器十分薄弱。因此,统治并不稳定。为了巩固波斯帝国,大流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在历史上称作大流士改革。他加强王权,确立了君主专制的统治形式。他神化自己的权力,说是阿胡拉马兹达恩赐于他。他控制了行政权、军权、司法权,建立起王室经济。国王之下设有办公厅,内有通晓帝国内各种语言的人,以了解情况。他常巡行各地,或派人到各地去了解情况,以加强控制。他还建立特务组织,刺探各地情报(主要是了解各地总督和高级军官的情况)。他将全国划分为20个行省(称萨特拉庇亚,波斯不在其内),设总督(称萨特拉庇)治理。总督初时不管军事,只管地方行政、司法、征税他规定了各行者应纳税的数量。他将全国划分为五个大军区,每个军区下辖若干省军区。军事长官和总督互不相属,使其互相牵制。波斯军队由步兵、骑兵、战车兵、象兵、海军、工兵等组成。战时还可从各省和各部落征集到一支相当庞大的军队。军队的指挥官多为波斯人(战时从各省和各部落征召的军队则由各省和各部落的人指挥)。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是由1万名波斯人组成的所谓“不死队”。国王每年要对军队进行检查,边远地区则由国王派人检查。他统一了铸币制度。他规定帝国中央铸造金币、行省铸造银币、自治市可铸造铜币。金币称为大流克,每枚重8.4克。他调整了波斯与各被征服地原有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在制定法律时尽可能参考各地原有法律;对各地宗教采取宽容态度,不加排斥,借以拉拢各地上层人物。他开通了尼罗河至红海间的运河;又于公元前518年派斯基拉克调查印度河口,斯基拉克率船队从印度河口西行到达红海,历时30个月,从而建立了印度和帝国的海上联系;还在中亚修建水库等等。改革巩固了波斯帝国的统治,但并未消除帝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也未消除帝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民族与帝国》:波斯人与波斯三帝国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890374 工分:416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七)与莫卧儿帝国关系萨法维帝国(年)是自从阿拉伯人穆斯林征服波斯以来波斯人在本土第一次建立的独立统一的国家,它实现了波斯的复兴,并以什叶派为国教,团结国民,凝聚人心,奠定波斯特色的伊斯兰教和民族精神的统一。在萨法维帝国兴起、衰落的同时,其东邻莫卧儿帝国也迅猛崛起强大,这两个穆斯林帝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联系密切,交往频繁,是历史上伊朗与伊斯兰世界交往的典型事件。今天,伊朗在伊斯兰世界的政治、文化和宗教影响力正是这种历史发展演变的结果。一、萨法维帝国与莫卧儿帝国的友好交往萨法维王朝与莫卧儿王朝的相互往来,可以追溯到两国的开国君主。早在1510年12月,伊斯玛仪一世在木鹿击溃乌兹别克族的昔班尼·汗时,被萨法维军队解救出的战俘中,就有喀布尔统治者扎希尔丁·穆罕默德·巴布尔的妹妹,这个巴布尔即是后来印度莫卧儿帝国的开国皇帝。伊斯玛仪一世热情接待了这位公主,并且将其送回巴布尔处,这便是萨法维朝廷和莫卧儿王朝之间友好关系的开端[2]。翌年,巴布尔派使臣前往伊斯玛仪一世宫廷,在表示衷心感谢的同时,发出请求:波斯皇帝发兵相助,攻打帖木儿帝国的首都撒马尔罕,夺回其领地。并许诺如果他在撒马尔罕重建帝国的话,他将以伊斯玛仪的名义铸币,而且在祈祷日(星期五聚礼)以他的名字宣读“呼图白”(khutba)。伊斯玛仪一世欣然接受了请求,派遣两名“基齐尔巴什”将领率军前往援助。巴布尔在波斯援军的帮助下,果然夺取了撒马尔罕,在该城以萨法维皇帝的名义做祈祷。但是两年后,乌兹别克人重整军队,在布哈拉以北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浴血苦战,终于击败巴布尔的军队,重新收复了撒马尔罕。1526年,巴布尔从喀布尔出兵攻打印度,占领了印度北部,创建了莫卧儿帝国,后于1530年去世。巴布尔的继承人纳塞尔丁·穆罕默德·胡马雍(年)是萨法维宫廷的朋友和支持者。1540年胡马雍在阿富汗人舍尔·苏尔发动叛乱后,逃至波斯宫廷避难。萨法维皇帝塔赫马斯普一世鉴于两国朝廷的传统友谊,热情地接待了莫卧儿王朝流亡国君。当时,塔赫马斯普不仅决定让胡马雍避难,把他当作一位兄弟君主予以接待,而且答应提供士兵,以帮助他重新夺回王位。但是作为交换,塔赫马斯普要求胡马雍接受以下三个条件:其一,改宗什叶派;其二,赠出钻石①;其三,割让此时已为胡马雍的兄弟卡姆兰控制的坎大哈。1545年波斯皇帝调拨一支军队给他。胡马雍借助这支军队,击败了舍尔·苏尔,夺回了失去的王位,恢复了莫卧儿王朝在印度的统治。因为胡马雍在波斯居住了15年,他本人受到波斯文化的深刻影响,并把波斯文化带回国内[3]。胡马雍去世之后,贾拉尔丁·穆罕默德·阿克巴尔(年)继位。萨法维皇帝塔赫马斯普一世遣使携带厚礼前往德里,悼念已故先王、祝贺新王登基。阿克巴尔亦隆重接待了萨法维波斯的使臣,视萨法维皇帝为自己的恩主。数月后,他委托来使带着友好信件和丰厚的礼品返回波斯。可是三十年后,由于萨法维皇帝塔赫马斯普出兵坎大哈,攻占了从1527年起一直由印度管辖的这个省份,致使阿克巴尔十分愤怒,中断了与波斯朝廷的往来,甚至在塔赫马斯普去世时,印度皇帝竟不顾外交礼仪,连一名使节也没有派往波斯宫廷。1578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乘波斯国内混乱之机,违背双方1555年签订的阿马西亚和平协议,派兵大举入侵阿塞拜疆。双方经过交战,互有胜负。在此情况下,1582年,双方在伊斯坦布尔开展和平谈判。正在谈判时,部分“基齐尔巴什”将领在波斯东部发生大规模叛乱,妄图拥立皇帝穆罕默德年幼的次子以名义上掌握霍拉桑和赫拉特政权的阿巴斯·米尔扎为王,操纵国家政权。皇帝穆罕默德及王储哈姆扎·米尔扎急率部分“基齐尔巴什”官兵前往霍拉桑,包围了赫拉特。在围攻赫拉特之际,穆罕默德曾派阿拉克总督苏丹·库利·强丹·乌戈里出使印度,向莫卧儿皇帝阿克巴尔求援。考虑到两国的传统友谊和萨法维皇帝曾多次援助过印度莫卧儿朝廷,穆罕默德认为后者不会拒绝提供军事援助。阿克巴尔原打算接受穆罕默德的请求,但是由于遭到大臣们的反对,以及担心会引起与奥斯曼帝国的纠纷和战争,而没有给予实际的帮助。只是让萨法维来使在德里闲居了一段时间以后,未给任何肯定或否定的答复,就打发他回国了。1589年,阿巴斯一世在伊斯法汗时,曾派“基齐尔巴什”将领亚德尔戈·阿里·苏丹·罗姆鲁,携带信件和礼品出使印度皇帝贾拉尔丁·阿克巴尔宫廷,请求莫卧儿皇帝援助对付乌兹别克人。印度皇帝以礼相待,挽留其在宫廷常驻达五年之久,后来才让它携带友好信件,同两位宫廷显贵泽亚莫尔克·卡什和阿布·纳塞尔·哈菲一起返回波斯。但他对阿巴斯联合对抗乌兹别克人的要求未作明确的答复。原因在于:此时印度与乌兹别克人阿比杜拉·汗当时相处友好,后者也曾派使臣到过印度宫廷。由于莫卧儿王朝在关键时刻都得到了萨法维王朝的帮助,且出于自身排斥北方的乌兹别克人的立场考虑,对萨法维王朝坚持打击乌兹别克人一向持支持态度。尽管两国因为坎大哈问题发生一些摩擦,但莫卧儿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从没改变,更没有乘乌兹别克人进攻波斯之机,发动对萨法维王朝的侵袭。1558年,萨法维王朝占领了坎大哈。尽管莫卧儿王朝的阿克巴尔对此很是不满,但当乌兹别克的阿卜杜拉汗分别于1577年、1586年提议与之建立反萨法维的联盟时,遭到莫卧儿皇帝的一口拒绝。他在1577年回复阿卜杜拉汗的信中,甚至谴责了乌兹别克人对萨法维王朝使用了无礼的语言。而在乌兹别克人于1585年长驱直入,直逼萨法维王朝统治下的霍拉桑时,阿克巴尔甚至威胁说,他将不顾宗教差异,也要站在萨法维王朝一边出面调停。综上所述,萨法维帝国一直执行对莫卧儿帝国友好政策,而莫卧儿帝国对萨法维帝国执行友好但不结盟的政策,其中主要原因在于:萨法维帝国不想陷于东西夹击两线作战的危险境界;莫卧儿帝国的政治中心在印度,征服和管理印度是帝国的中心任务,而萨法维帝国的重心在西线,奥斯曼帝国的咄咄逼人使波斯感到泰山压顶,大祸临头,与奥斯曼帝国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是生死攸关的矛盾,其他的矛盾服从服务于主要矛盾,由此说明萨法维帝国与莫卧儿帝国没有根本利益冲突;双方在今日阿富汗斯坦的争夺达到平衡,也就是说,萨法维帝国满足于守住阿富汗的西部,莫卧儿帝国满足于守住阿富汗的东部,双方没有力量将对方赶出去。如果双方维持友好关系,萨法维帝国就没有后顾之忧,专心致志考虑西线战事。另外,萨法维帝国抵挡乌兹别克人进攻,某种程度上替莫卧儿帝国遮风挡雨,这样它的西北边疆就免于游牧民族的骚扰和劫掠。二、争夺坎大哈坎大哈地处印度莫卧儿帝国、中亚的喀布尔和萨法维帝国之间,始建于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统治时期。1221年曾遭蒙古人破坏,14世纪又遭帖木儿破坏。16、17世纪,对莫卧儿王朝而言,喀布尔和坎大哈是印度的两扇门,一扇(指喀布尔)通向突厥之地,另一扇通往波斯。对于萨法维波斯,坎大哈不仅是从西南方向进入喀布尔的大门,而且还控制着经波伦关隘到印度的重要路线。正是由于坎大哈在商业和军事上的重要意义,使得该地从16世纪开始,成为波斯萨法维帝国与印度莫卧儿帝国之间争夺的对象。此外,居住在坎大哈的阿富汗族部落众多,包括吉里扎依、阿布达尔、卡卡尔、塔里纳、巴布里、纳色拉等,他们保留着部落内部的军事组织,政治归属十分不稳定,时而支持印度莫卧尔帝国,时而支持萨法维帝国,这也为两国对坎大哈的争夺增加了新的因素。从16世纪开始,坎大哈在波斯萨法维帝国和印度莫卧尔帝国之间数次易手,直到17世纪中叶坎大哈最后纳入波斯的版图,两国的争夺才宣告结束。16世纪之前,坎大哈为波斯伊尔汗国的后裔阿鲁浑家族所统治。该家族最初受帖木尔王朝的委派,负责管理古尔和锡斯坦地区,后逐渐发展为独立的小邦,以坎大哈作为首府。萨法维帝国立国不久,统治坎大哈的阿鲁浑家族的胡赛因臣服了波斯皇帝伊斯玛仪一世(年)。1507年,时为中亚费尔干纳国王子的巴布尔在经过阿富汗人吉尔扎伊部落地区时,曾掠夺了坎大哈,但没有占领该地,而是继续向北征伐。随后,乌兹别克汗国的昔班尼汗也曾攻陷坎大哈,但不久即将它归还阿鲁浑家族,回到了中亚。1517年,巴布尔从阿鲁浑家族的胡赛因手中夺取了坎大哈。在伊斯玛仪一世统治末期,波斯因为查尔迪兰战役的影响而一蹶不振;塔赫马斯普一世(年)统治初期,内有统治者内部的争斗,外有奥斯曼帝国和乌兹别克人的两面夹击,因而无暇过问坎大哈事务。1540年,莫卧儿王朝的皇帝胡马雍因内部的叛乱,逃亡萨法维波斯,向波斯皇帝寻求避难,受到塔赫马斯普一世的热情接待。波斯皇帝在答应提供军队,以帮助胡马雍重新夺回王位的同时,向对方提出了改宗什叶派、割让坎大哈等三个条件。但是,1545年当胡马雍借助萨法维军队的力量占领了坎大哈,后夺回了失去的王位后,却未能履行自己的诺言。他非但没有把坎大哈送还波斯皇帝,还把波斯人从该要塞中驱逐出去。从这时起,坎大哈成了萨法维王朝与莫卧儿统治者不断争夺的焦点。尽管胡马雍背信弃义,但因塔赫马斯普一世统治时期,波斯内外交困,自身统治岌岌可危。因此,萨法维王朝对莫卧儿占领坎大哈一事暂时保持了沉默。1556年印度莫卧儿王朝皇帝胡马雍的去世,以及随后莫卧儿势力在阿富汗的削弱为波斯收回坎大哈提供了良机。1558年,塔赫马斯普一世出兵夺取了为印度莫卧尔所管辖的坎大哈。此事使继胡马雍之后登上莫卧儿皇位的阿克巴尔非常恼火,中断了与萨法维宫廷的往来。甚至在塔赫马斯普于1576年去世时,竟不顾外交礼仪,连一名使节也没有派往波斯宫廷。尽管如此,由于阿克巴尔上台后国家面临着的各种分裂叛乱势力,迫使他把坎大哈问题暂且搁置一边。1585年,阿克巴尔占领了喀布尔,随后又于年攻占了信德。于是,阿克巴尔再一次产生收复坎大哈的念头。1591年,萨法维王朝军队与乌兹别克人交战正酣时,统辖坎大哈和赫尔曼德河沿岸地区的萨法维王子,因担心无力抵挡乌兹别克人的攻击又得不到本国军队的支持,遂逃至阿克巴尔处避难,并将坎大哈及其周围地区一并献给了对方。阿克巴尔重获坎大哈。从那时起,上述省份便成为莫卧儿帝国的领地。此前,由于萨法维王朝与莫卧儿王朝之间的传统友谊,坎大哈问题并未影响到两国的友好关系。阿巴斯大帝(年)在位初期,迫于国内形势困扰,对莫卧儿王朝夺取坎大哈一事,采取了默认的态度。直到17世纪20年代,萨法维波斯在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加强了王权,并成功地消除了奥斯曼帝国和乌兹别克人对波斯安全的长期威胁后,开始考虑坎大哈的收回问题。此时印度已是贾汗吉尔统治时期(年)。起初,阿巴斯一世在与贾汗吉尔的来往信件中暗示对方应该将坎大哈地区归还萨法维王朝,而莫卧儿皇帝对此毫不在意。见此情形,阿巴斯便派遣使臣就坎大哈问题前往莫卧儿宫廷进行商谈,遭到冷遇。见此情形,阿巴斯一世决心采取军事行动。1622年春,阿巴斯一世动身前往霍拉桑,后假借狩猎之名突袭坎大哈,继则包围了该城。由于莫卧儿王朝在坎大哈的防御十分薄弱,只派驻了五千骑兵,且当时守军毫无防备。情急之下,贾汗吉尔试图与乌兹别克人结成联盟,共拒波斯军队。但乌兹别克人无意与萨法维宫廷为敌,贾汗吉尔的企图落空。于是他转向自己的儿子胡拉姆(即后来的莫卧尔皇帝沙·贾汗)求助,后者却因为担心其他兄弟的争权夺力而拒绝远离印度的中心城市[7]。于是,城门很快被波斯军队的火炮击毁。日,莫卧儿王朝的守军缴械投降,坎大哈重为波斯统治。随后,阿巴斯一世派使臣给印度皇帝贾汗吉尔送去了一封言辞友好的信件,试图消除两国隔阂,避免关系恶化。忙于弹压王子叛乱的贾汗吉尔出于无奈,只好听任波斯军队对坎大哈的占领。1629年,乌兹别克人乘阿巴斯一世去世之机,出兵包围了坎大哈。驻守坎大哈的萨法维总督闻讯,不战弃城逃走,率兵投奔德里,投靠莫卧儿皇帝沙·贾汗。1634年,沙·贾汗出兵,将乌兹别克人赶出坎大哈,随即将该城纳入莫卧儿帝国的统治。在这同时,他也效法阿巴斯一世,向当时的波斯皇帝萨非寄去了一封言辞友好的信件,对曾派兵攻占坎大哈一事表示歉意。但是这次,萨法维帝国并没有就此罢休。1647年,萨法维皇帝阿巴斯二世下令派兵前去收复坎大哈。1648年,萨法维帝国进军攻打莫卧儿帝国在坎大哈的驻军,包围了坎大哈城。经过交手,莫卧儿军队遭受失败,波斯军队于1649年占领了坎大哈,随后修筑堡垒,加固城防。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不甘心就此失去坎大哈,先后于1649年、1652年和1653年组织了数次反攻,均被萨法维军队击退。自此莫卧儿帝国已经无力夺回该地,萨法维帝国拥有整个霍拉桑、锡斯坦和俾路支,向东远至保兰(Bolan)关隘。从这时起,一直到萨法维帝国结束,坎大哈一直属于波斯版图。三、萨法维帝国与莫卧儿帝国的文化关系萨法维帝国统治时期,诗人和作家纷纷外流到印度或奥斯曼帝国,促进了这两地波斯语文学的发展[8]。其中波斯人的语言、文学、诗歌、历法、绘画等对邻近的莫卧儿帝国产生重要影响。阿克巴尔统治时期,意识到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是导致国家分裂的重要因素,规定把波斯语作为官方语言。莫卧儿在推广使用波斯语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沙·贾汗的长子达拉·希科把印度的哲学著作《奥义书》翻译成波斯文,取名《大秘密》。正是因为他的这些波斯文译著将此类哲学书籍第一次介绍给外面的世界。莫卧儿帝国的首都德里被称为诗人的麦加,阿克巴尔宫廷中还聚集着一批著名的波斯作家,诗人乌尔菲·设拉兹和菲兹在波斯文学史上有着不朽的地位。阿布尔菲兹尔(逝于1602年)不仅是华丽派波斯散文的巨匠,而且也是一位思想活跃的作家,他用波斯语编撰了两部有特色的作品,一部是阿克巴尔统治时期的详史《阿克巴本纪》,另一部则是对阿克巴尔帝国及其行政机构采用大量统计学描述的《阿克巴则例》(大约写于1595年)。莫卧儿王朝一直有资助波斯诗人的传统,阿克巴尔(年)、贾汗吉尔(年)大量召集波斯诗人到莫卧儿印度,后来形成了一个诗歌流派,被称为“伊斯法汗派”,原因就在于这些诗人来自于伊斯法汗。萨法维统治时期的两个波斯大诗人乌尔菲(Urfi,卒于1590年)和萨伊布(Sa′ib,卒于1670年),都曾从波斯到达莫卧儿宫廷,后又从印度回到波斯。阿克巴尔将伊斯兰教纪元法改为伊拉黑纪元(ilahi,波斯语,意为“神圣”,伊拉黑教是阿克巴尔所创的宗教。)这是一种波斯纪元法,月份都冠以拜火教的名称。萨法维统治时期,细密画发展到顶峰,并对莫卧儿王朝的绘画产生深刻影响。早在16世纪30年代,萨法维王朝的画家达斯特·穆罕默德为莫卧儿王朝皇帝胡马雍邀请,为其弟喀布尔王公卡姆兰效力。胡马雍流亡萨法维波斯期间,在大不里士见到了两位大师阿布·萨马德(′Abu Samad)和米尔·赛义德·阿里(Mir Sayyid ′Ali′),为二人精美的作品吸引。他称赞米尔·赛义德·阿里是“当代珍宝”,“绘画技艺举世无双”。后来,胡马雍邀请两位大师以及其他波斯画家前往印度,建立了第一个美术学校,不久这一学校便声名显赫。而两位波斯绘画大师负责管理皇室绘画艺术室,并向当地的艺术家传授细密画技法,从而为胡马雍统治时期的绘画打上波斯的印记。这些绘画风格一般相同,鹅蛋形象的脸只露出四分之三。与耆那教和印度教的绘画传统相反,眼睛一般画得很小。到阿克巴尔统治时期,莫卧儿印度形成了“莫卧儿画派”。该画派就是在融合了波斯和印度传统艺术以及西方绘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另一方面,萨法维波斯的画家也从当时的莫卧儿印度绘画中吸收了许多画技,最突出的就是动植物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使主题达到肖像的效果,如,人为光线的运用。对印度画技的学习,有波斯画家直接前往的,如阿里·库里·伯格·贾巴达尔(Ali Quli Beg Jabbadar),更多的则是在波斯本土接受学习的。画家阿里·库里·伯格·贾巴达尔,一直在萨法维王朝宫廷,供奉阿巴斯二世、萨非二世和苏丹侯赛因三代波斯皇帝。其绘画风格个性突出,缺乏清晰的书写线条,具有17世纪下半叶莫卧儿画派的特征。采用类似技巧作画的同时代波斯画家绘制了波斯皇帝苏丹候赛因的肖像画,现藏英国博物馆。萨法维波斯的哲学,对莫卧儿印度也产生重要影响。萨法维王朝统治时期形成的伊斯法汗哲学流派对印度产生了影响。这一时期,波斯的许多哲学家,都移居印度,或去印度游历。他们的著述以及关于这些著述的评论,至今在次大陆的图书馆大量存在,对印度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萨法维王朝后期著名的神学家、哲学家穆拉·萨德拉(年)。他是伊斯兰什叶派教义的主要阐述者,其所倡导的宗教哲学理论影响了什叶派世界3个半世纪之久,其余绪延续至今。他曾经七次徒步到麦加朝圣,在最后一次返程途中,死于巴士拉,并葬在那里。他一生著述颇丰,写了将近50部著作,这些著作大部分在恺加王朝时出版。这些都成为印度次大陆哲学思想最为伟大的著作,直到今天还产生重要影响。自从波斯伊斯兰化以后,吸纳了阿拉伯语的波斯语是伊斯兰世界的第二大语言,吸纳了伊斯兰文化的波斯文化在伊斯兰世界东部具有强大的影响,秉承历史的惯性,波斯文化辐射到今日的中亚地区和南亚地区。波斯文化对莫卧儿帝国产生强大影响,原因有三:当时波斯文化的确比周边国家和地区发达,波斯文化呈现溢出效应;莫卧儿帝国的皇室来自波斯文化圈内,对波斯文化情有独钟;莫卧儿帝国与波斯比邻而居,交往频繁。可以注意到在双方的交往中,首先是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影响,同时存在两种文化互动影响、互相推动的趋势。四、结语从当时的伊斯兰世界来看,萨法维帝国位于奥斯曼帝国和莫卧儿帝国之间,处于承东启西、沟通东西的战略位置,实际上是文化和经济的桥梁,波斯因此将波斯化的伊斯兰文化传播到中亚、中国和南亚。萨法维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对立决定了波斯的生死存亡,为了集中精力对付主要敌人,萨法维帝国必须团结莫卧儿帝国,以消除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莫卧儿帝国为了专心致志经营印度半岛就必须保护波斯这堵墙,以防止奥斯曼铁骑越过伊朗高原横扫印度。莫卧儿帝国的精英主要来自突厥人、蒙古人和阿富汗人,对于印度本地人而言,他们是外来的穆斯林征服者,统治阶级必须借助波斯的政治文化和军事力量,强化对印度本土的统治。因为波斯的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制度完备,波斯一直是西亚和中亚的文明中心,有文化传播和辐射的历史惯性,其文化自然通过统治者和学者流向印度。(八)君主世系
伊斯玛仪一世
1501年─1524年
塔赫马斯普一世
1524年─1576年
伊斯玛仪二世
1576年─1577年
穆罕默德·胡达班达
1578年─1587年
阿巴斯一世(大帝)
1587年─1629年
1629年─1642年
阿巴斯二世
1642年─1666年
苏莱曼一世
1666年─1694年
苏丹侯赛因
1694年─1722年
塔赫马斯普二世
1722年─1732年
阿巴斯三世
1732年─1735年
(九)阿巴斯一世阿巴斯一世(波斯语:???? ????,英语:Abbas Ⅰ the Great,年),亦称阿巴斯大帝,波斯萨法维帝国中兴的君主(年在位)。在位期间首创常备军,收复大量失地,使波斯国势达于全盛。(1)波斯在伊朗历史上有过三个最辉煌的时代,分别是古波斯帝国、萨珊帝国和萨法维帝国时代,距离现在最近的是萨法维帝国,其全盛之君阿巴斯一世(被尊为“阿巴斯大帝”)是一个建树很多,且眼界开阔的帝王,在伊斯兰发展史上阿巴斯大帝与苏莱曼大帝、阿克巴大帝齐名。他不但影响了伊朗历史,而且对大航海时代的东西方交流起了很大作用。萨法维帝国的始祖是14世纪时创立了萨非教团的萨非丁。到了萨非丁的六世孙伊斯马仪的时候,在忠心耿耿的土克曼部落军“红帽军”的拥戴下,横扫波斯大地,推翻了白羊王朝的统治,直逼奥斯曼帝国的边境,他建立的王朝被称为萨法维王朝(年)。但依靠骏马利剑的部落军可以摧毁中世纪式的堡垒,却奈何不了拥有火枪大炮等先进武器的奥斯曼军队。在伊斯马仪晚年,惨败于土耳其人之手,不但丢失了库尔德斯坦、阿塞拜疆等领土,而且动摇了他在红帽军中的权威。到了伊斯马仪的继承人塔赫马斯普一世时代,在苏莱曼大帝的铁蹄下,两河流域也落入了奥斯曼帝国。(2)生平概述 [1]他即位时,正值内忧外患交侵,内部土克曼人诸部落首领专横僭越;外部奥斯曼帝国和乌兹别克汗国两大强邻不断侵犯过图。阿巴斯一世削减从各土克曼部落征调基泽勒巴什(“红帽”军)的数目,创建常备军。常备军绝对效忠于皇帝。其中,骑兵主要由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等地改宗伊斯兰教的战俘和他们的后裔组成,成为王室的的古拉姆(奴隶),实即亲兵;另有从农民中招募的步枪兵和炮兵。阿巴斯一世依靠常备军诛除阴谋倡乱和不听命的基泽勒巴什的首领。1598年,大败乌兹别克人于赫拉特,收复霍拉桑,遂将首都从加兹温迁至伊斯法汗。年,对奥斯曼帝国作战,收复了北起阿塞拜疆南至巴格达的失地;1622年收复了葡萄牙人强占的波斯湾上的霍尔木兹岛。同年,大败莫卧儿帝国,占领坎大哈。他在伊斯法罕建清真寺、神学院、公共浴室、广场和林阴大道,各国使节和商人云集于此,使都城空前繁荣。(3)红帽军经历用“成也红帽军,败也红帽军”来形容萨法维帝国前期的政治是确切不过的。土克曼红帽军是萨法维帝国创建和扩张的中流砥柱,但走过了开国的英雄时代之后,他们与波斯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以及他们之间的互相倾轧,便成了政治上最大的不稳定因素。阿巴斯的老爸穆罕默德·胡达班达对此有深刻体会,胡达班达由红帽军将领推上大位,但又饱受红帽军的挟制,他的皇后和长子先后因为与红帽军将领对抗而被弑。阿巴斯早年以王子身份出镇霍拉桑和赫拉特地区。在波斯王族与土克曼将领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中,他成了各方面都能接受的绝佳人选。1587年,阿巴斯在土克曼大贵族库里汗的支持下登基为帝,将昏庸的父王胡达班达送进了“太上皇”的冷宫中。18岁的阿巴斯,十分明白他的主要威胁,国内是变化无常的土克曼红帽军将领,国外是西面的世仇奥斯曼帝国和东面剽悍的乌兹别克人部落军。首要任务是稳住自己的统治。阿巴斯首先借助库里汗的力量,以追查母后和王兄被弑案为由铲除了部分桀骜不驯的土克曼贵族,在镇压了一场叛乱阴谋后又收回了大批封邑。接着,让库里汗这个野心勃勃的功臣尝到了“兔死狗烹”的滋味,除掉库里汗之后,阿巴斯已大权在握。阿巴斯以加强皇权为主导,重建了萨法维帝国的统治结构。中央设立咨询性机构最高会议,由皇帝召集,代表由皇帝指定;在行政方面,撤除摄政和红帽军总司令两个职务,加强首相的地位;完善行省制,由王子或亲信任总督;逐步“削藩”,将部分土克曼贵族的私人领地置于皇帝本人控制之下。为防备少数民族的“异心”,阿巴斯还强迫一些民族,如库尔德人等离开本土远走他乡。阿巴斯大帝最引人注目的改革在军事方面。他的军事改革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现代化”,在英国冒险家谢利兄弟的帮助下,波斯军队从一支带着部落气息的军队,发展为有着火枪、铜炮等装备的新型军队,炮兵达一万多人,成为波斯大军的主力;另一方面是“皇权化”,改变了“红帽军”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吸收了大批高加索民族的穆斯林入伍,土克曼贵族不再拥有特权,全体官兵由皇帝全权控制。像其他西亚国家一样,阿巴斯发展了一支精锐的近卫军,直属于皇帝本人。阿巴斯的改革成效逐渐显现的同时,正好遇上了大好的国际形势。乌兹别克人部落陷入内乱,阿巴斯乘机出兵攻击,夺取了从呼罗珊到赫拉特地区的河山,阿姆河以南都成为他的势力范围,阿富汗人也向他称臣。接着,面对衰落中的奥斯曼帝国,阿巴斯洗刷了波斯人的百年耻辱,经过10年苦战,1613年迫使土耳其人签订《伊斯坦布尔条约》,收回了故都大不里士和库尔德斯坦、阿塞拜疆等地,1623年再次西征,经过五年时间收复了包括巴格达、巴士拉在内的整个两河流域。这是萨法维帝国版图上的极盛,在与宿敌奥斯曼帝国的较量中,天平完全倒向了波斯一方。阿巴斯大帝另一个重大影响在宗教方面。萨法维帝国开国皇帝伊斯马仪曾以激烈的手段推行什叶派,迫害逊尼派,使什叶派在波斯占了上风。阿巴斯则以比较温和的方式扶植什叶派,他曾将自己的所有私人财产捐赠给什叶派,也曾徒步近一个月的时间去参拜什叶派长老陵墓。经过他42年的潜移默化,波斯终于成为一个彻底的什叶派穆斯林国家。自伊斯兰教兴起以来,波斯曾作为其中的一员同中东众多文明融为一体,但自萨法维帝国之后,什叶派又使波斯同东西两面的逊尼派穆斯林国家区分开来,从此成为波斯独特的旗帜维持了这个国家的独立。阿巴斯大帝的时代正是大航海时代,西欧航海家纷至沓来之时。在南边,葡萄牙人占据了霍尔木兹岛,以此为据点发展跨印度洋的贸易,得到阿巴斯的宽容和优惠;在北边,阿巴斯主动派使团出访俄国,以图推动两国的贸易。后来,阿巴斯在英国人帮助下夺回了霍尔木兹岛,以大陆港口阿巴斯港作为主要对外窗口。英国人取代了葡萄牙人的位置,阿巴斯也给了英国人许多优惠和权利,甚至允许他们在波斯开办工场。外贸的增长也带动了国内手工业的发展,波斯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阿巴斯将重要手工业部门纳入国家控制之中,这加强了国家实力,不过妨碍了资本自由竞争的原则。阿巴斯还派使团出访西欧列国,建立外交关系,其中德意志国王就对两国结盟对付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很感兴趣。阿巴斯积极发展同西方基督教国家的关系是有来由的,主要目的是寻找夹击奥斯曼帝国的盟友,但像他这样在东西方交往中积极主动的东方君主,还是不多见的。阿巴斯还有另一项成就,那就是营建了新都伊斯法汗城,此城位于波斯的腹地,远离奥斯曼帝国的攻击范围,1598年迁都于此,并进行了大规模营建。经过数代经营,获得了“天下之半在伊斯法汗”的美誉。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890374 工分:416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四、萨法维帝国萨法维帝国(波斯语:?????? ?????? 英语:Safavid Empire)是由波斯人建立的从1501年至1736年统治伊朗的帝国。是自从萨珊王朝之后,东部波斯与西部波斯首次实现完全统一(萨曼王朝没有完全统一西波斯),它实现了波斯的复兴,并以伊斯兰教什叶派为国教,团结国民,凝聚人心,奠定波斯特色的伊斯兰教和民族精神的统一。帝国强盛时,疆域东起霍拉桑,西至幼发拉底河,北抵卡拉库姆沙漠与咸海,南达波斯湾与阿拉伯海,囊括伊朗全境,伊拉克大部,高加索部分地区,土克曼斯坦,阿富汗斯坦西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在阿巴斯一世时期,版图甚至远达库尔德斯坦与土耳其东部的迪亚巴克尔。这个帝国将伊斯兰教什叶派正式定为波斯国教,自萨珊王朝之后首次完全统一了波斯的东部与西部各个省份,由此重新激起了古代波斯帝国的遗产,是伊朗从中世纪向现代时期过渡的中间时期。(一)起源萨法维王朝起源于一个于14世纪在阿塞拜疆非常昌盛的名为Safi的苏菲教团,这个教团的创立者是萨非·丁(Safi Din,1252年—1334年),这个教团就是以他命名的。萨法维王朝起源于今天属于伊朗的阿尔达比勒,至今为止在该城里还保留有他的圣陵。由于蒙古人的西侵,在今天伊朗西北和土耳其东部产生了一个政权真空,萨非所建立的教团的任务在于平息这些混乱。在15世纪里,随着帖木儿帝国的衰落这个教团得以乘机获得政治与军事力量。1447年教团的领袖将教团改变成一个试图获取波斯统治权的什叶派运动。(二)历史事件(1)建国进程15世纪奥斯曼帝国不断扩张,占领了整个小亚细亚,通过迫害什叶派他们试图稳定被占领地区。15世纪末奥斯曼帝国禁止什叶派。1501年对奥斯曼帝国不满的阿塞拜疆和东土耳其民兵(由于他们使用红色的头巾被称为“红头”)与萨非教团联合占领了大不里士,推翻了当地土克曼人的白羊王朝逊尼派君主。当时的萨非教团主是一个15岁的少年伊斯玛仪一世。从父系来看他是萨非教团创始人萨非·丁的后代,而从母系来看他是白羊王朝创始人的外孙子。为了稳定政局他自称是穆罕默德的女儿法蒂玛与穆罕默德的继承人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的后代。为了进一步巩固他的王权他自称是萨珊王朝的后裔,称自己为沙赫(2)统治波斯随着大不里士的攻克,萨法维王朝开始了。1501年5月伊斯玛仪一世立大不里士为其首都,自称为阿塞拜疆沙赫,他继续向波斯西北扩展他的领域。1502年他自称波斯沙赫。此后他击退了奥斯曼帝国的进攻,消灭了白羊王朝的余党,并继续扩张:1503年他占领哈马丹、1504年设拉子和克尔曼、1507年纳贾夫和卡尔巴拉、1509年巴格达、1510年霍拉桑和赫拉特。1511年乌兹别克人被逐到阿姆河以北,他们在那里占领了撒马尔罕建立了一个自己的王朝。在伊斯玛仪一世统治时期宫廷里使用的是阿塞拜疆语。与此同时,由于缺乏海军,1507年萨法维王朝将霍尔木兹海峡上的岛屿失给了葡萄牙人。1514年奥斯曼苏丹塞利姆一世突袭萨法维帝国,萨法维的军队被迫撤退。当时萨法维军队使用刀剑和弓箭作为武器,而奥斯曼军队则装备有火枪和火炮。日在大不里士以西两军交锋,萨法维军队大败,他们在撤退时采取了焦土政策。虽然奥斯曼军队得以入驻大不里士,但是他们无法继续向波斯高地进兵追逐萨法维军队,年冬他们被迫撤军。沙赫塔赫马斯普一世和苏丹苏莱曼一世后来重演次戏。萨法维帝国从1501年至1736年一直统治着波斯,是伊朗从中世纪向现代时期过渡的中间时期。(3)阿巴斯一世新政阿巴斯一世在幸存于宫廷阴谋暗杀后,于1587年登基。他认识到他的军队已不适应新时代战争的需要,这时奥斯曼帝国多次击败波斯军队,占领了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而乌兹别克人则占领了东部的马什哈德和锡斯坦。首先他于1590年与奥斯曼帝国达成和平协议,将西北地区让给奥斯曼帝国。然后他雇佣了一位英国将军来重组他的军队,使它变为一支受薪的、训练良好的、类似于欧洲正规军的军队,他大批量引入了火药。他首先向乌兹别克人开战,于1598年重占赫拉特和马什哈德。然后他开始对奥斯曼帝国回击,到1622年他得以重占巴格达、伊拉克东部和高加索省份。1602年他将葡萄牙人逐出巴林,在英国海军的帮助下于1622年重占波斯湾中的霍尔木兹。他扩大了与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和荷兰东印度公司之间的贸易关系。这样一来阿巴斯对内也得以摆脱了对红头的依赖,加强了中央政府。奥斯曼帝国与萨法维帝国之间对伊拉克富饶的平原的争夺战持续了150年。伊斯玛仪一世于1509年占领巴格达,但是1534年苏莱曼一世就攻占了巴格达,1623年萨法维帝国再占巴格达,但是1638年穆拉德四世再次夺回。1639年双方在席林堡(Qasr—e—Shirin)签署了一个条约来确定波斯与土耳其之间的边界。直到今天伊朗西北与土耳其东南的边界依然是当时确立的。这场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的拉锯战至今反映在伊拉克的宗教分歧中。1609年到1610年萨法维帝国与库尔德人之间爆发了一场血腥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原因是波斯西北乌米耶湖附近地区的一座城堡。当地的库尔德人酋长试图在奥斯曼帝国与萨法维帝国之间保持独立,他重建这座城堡被萨法维帝国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姿态,因此威胁到了萨法维帝国对其西北地区的统治。许多其他库尔德人首领(包括马哈巴德的酋长)也开始从波斯独立。从1609年11月到1610年夏,萨法维军队对这座城堡进行了长久和血腥的围困战后城堡失陷。阿巴斯下令对血洗整个省份并将许多库尔德人部落迁往霍拉桑。直到今天在霍拉桑地区还有近170万库尔德人,他们是当时被迫迁居的库尔德人的后裔。由于阿巴斯特别怕人刺杀他,他对他自己家里被怀疑的人非常残忍,这些人不是被杀就是被弄瞎。他的一个儿子被因此处死,两个被弄瞎。由于他的另两个儿子在他生前都死了,他日逝世时没有男的继承人。从17世纪开始红头的势力开始衰弱,过去的民兵逐渐演化为管理机构和官僚。一个新的商人阶层逐渐强大起来,他们主要有亚美尼亚人、格鲁吉亚人和印度民族组成。阿巴斯一世漫长的统治时期萨法维帝国达到了其顶点,它包括今天的伊朗、伊拉克、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以及土克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斯坦和巴基斯坦的部分。(4)突厥人与波斯人伊斯玛仪一世建立萨法维帝国时最大的问题在于统一由突厥人组成的持士兵生活的红头与由主要持官僚和宗教生活的波斯人。在这个过程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红头不是传统的伊朗人。从1508年到1524年伊斯玛仪一世相继任命了五位波斯人为省长(同时也是该省的军事长官),其中第二位在战场上他的红头士兵不服从他的命令,战败阵亡,第四位和第五位被他的红头下手谋杀。(三)国教伊斯玛仪一世本人是什叶派,他下令什叶派为国教,违反者要被处死刑。他强迫所有地方人民转换他们的教派。逊尼派的神学者不是被杀就是逃亡。伊斯玛仪招募什叶派的宗教领袖,使用封地和钱财来收买他们的忠心,实际上是将他们转化为宗教贵族和政府的延伸。虽然萨法维帝国本来来自于苏非主义,但是苏非主义也被禁。这是1171年法蒂玛王朝没落后什叶派第一次在伊斯兰国家里获得这样的地位。在此后数世纪中,这个宗教分歧即成为了波斯内部的团结力量,也成为了逊尼派邻国进攻的借口。波斯成为一个封建神权国家:国内没有宗教与国家的区分,皇帝是神授的宗教与国家的领袖。帮助伊斯玛仪建立其王朝的“红头”首领们被立 为省长。一开始皇帝对各省的统治是间接的,但是在16世纪里这些红头巩固了他们的力量,开始与皇帝争权。这些红头是波斯的主要军事力量,在皇帝软弱的情况下他们就扩展他们的势力,甚至直接在皇帝的宫廷里施展阴谋(比如谋杀伊斯玛仪二世)。由于大不里士多次被奥斯曼军队占领,伊斯玛仪一世于1548年将首都迁往内地的加兹温。后来阿巴斯一世将首都再次内迁至伊斯法汗,在古代波斯城市边上建造了一座新城。从这个时候开始恢复过去波斯的特色。最后萨法维帝国建立了一个古老波斯帝国的继承民族王朝。(四)经济文化(1)经济波斯位于当时正在发展的欧洲、中亚和印度之间,这个桥梁位置为它的经济带来了发展。16世纪里通向印度的丝绸之路再次复苏,这条路通过波斯北部。阿巴斯一世还直接支持与欧洲的贸易。尤其英国和荷兰非常喜欢波斯的地毯、丝绸和纺织品。其它出口品有马、羊毛、珍珠和在印度作为调味品的杏仁。主要进口品有硬币、纺织品、香料、金属、咖啡和糖。(2)文化在萨法维帝国的保护下文化得到发展。伊斯玛仪一世本人使用阿塞拜疆语、波斯语和阿拉伯语写诗,塔赫马斯普一世是一位画家,阿巴斯一世则认识到促进艺术对商业的好处——工艺品占波斯出口的很大部分。在这段时间里手工业如制瓦、陶瓷和纺织业得到迅速发展,细密画、编书、装饰和书法获得巨大发展。16世纪里编织地毯从一个游牧民族和农民的副工业发展为一个完整的工业,包括设计和生产的专业化。大不里士是这个工业的中心。书法家和画家里扎·阿巴西(Reza Abbasi,1565年—1635年)使用传统的形式和材料,但将新的素材引入波斯绘画——半裸的妇女、青年、爱人。他的绘画和书法对萨法维时期的艺术家有深刻的影响,这些艺术家被统称为“伊斯法汗学校”。17世纪与其它文化,尤其是欧洲文化的接触为波斯艺术家带来了新的灵感,他们接受了新的手法、透视和油画。塔赫马斯普一世时期为波斯传统著作《列王纪》配上了精美的细密画插画(16世纪20年代),这些细密画一直是绘画和书法的典范。伊斯法汗是萨法维帝国时期建筑的典范。阿巴斯一世1598年迁都后在这里建立了大量建筑物:国王清真寺、阿里·卡普宫和四十柱宫等等。由于诗歌没有获得萨法维帝国的支持,在这段时间里诗歌的发展停滞。卡扎尔体逐渐演化为一种华躁的格式,而其内容则受到了宗教的束缚。(五)衰落与终结在17世纪里除了它的两个传统敌人,奥斯曼帝国和乌兹别克人,波斯人还获得了两个新的强敌。俄罗斯的莫斯科公国在16世纪里摆脱了金帐汗国的统治,开始将其势力伸向高加索山脉和中亚。在东边,印度的莫卧儿帝国向阿富汗发展,占领了坎大哈和赫拉特。在17世纪里东西方之间的贸易道路也开始离开了波斯,使得贸易和商业衰落。此外阿巴斯一世所建立的正规军虽然在短期里获得了军事胜利,但是在长期里通过它所造成的繁重的税收和对各省的控制削弱了国家的力量。17世纪下半页萨法维波斯与暹罗的阿瑜陀耶王朝建立了密切的外交和经济接触。除阿巴斯二世和阿巴斯一世后的皇帝全部都非常弱。1666年阿巴斯二世之死标志着萨法维帝国结束的开始。虽然国库空虚和外患,这些后来的皇帝生活奢侈。据说苏莱曼一世接连八年不出他的后宫,皇帝苏丹侯赛因是个酒鬼。这些皇帝施加重税、打击投资、促进了官员的腐败。波斯的边界多次受到劫掠:俾路支人部落于1698年劫掠克尔曼,阿富汗人于1717年劫掠霍拉桑,伊拉克不断受到半岛阿拉伯人的洗劫。苏丹侯赛因试图强迫阿富汗人的逊尼派改为什叶派,结果一位阿富汗族酋长造反,击败了波斯军队。1722年他的儿子入侵波斯东部,围攻和占领了伊斯法汗,自称为波斯沙赫。最后阿夫沙尔王朝的纳迪尔沙,本来是一个霍拉桑红头部落的突厥族战士,但是上升为军事领袖,得以将阿富汗人逐出。他成为波斯的军事强人并开始向外扩张,他的军队一直攻到德里,但是他没有巩固他的波斯基地,结果使得他的军队力量耗竭。在塔赫马斯普二世时期他已经成为了波斯的实际统治者,1736年他在年幼的阿巴斯三世死后自己登上了王位。1747年纳迪尔沙赫被刺杀后萨非又被立为波斯沙赫,但是这个短时间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为赞德王朝提供一个合法的过渡借口。1760年伊斯玛仪三世短暂的傀儡统治就结束了,卡里姆汗觉得他的力量已经足够巩固,他正式登基,结束了萨法维帝国。(六)与奥斯曼帝国关系波斯在萨法维帝国时期完成伊斯兰教的本土化和民族化,并成为当时的伊斯兰世界三大帝国之一,它与西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一直处于敌对状态。正如美籍阿拉伯历史学家希提所言,“整个十六世纪期间,土耳其和波斯一直处于敌对的形势之下,这种敌对即使不是进攻性的,也是防守性的。”萨法维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关系对波斯当时的内政和外交产生了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伊朗的历史进程和民族精神。一、萨法维帝国与奥斯曼帝国冲突的原因领土争夺与政治纠纷,是萨法维波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冲突的根本原因。萨法维帝国发源于波斯阿尔达比勒,其先祖谢赫·萨菲丁1252年(或1253年)出生于阿尔达比勒城,他自称第七伊玛目穆萨·卡希姆的二十代玄孙。因此,人们认为他不仅有先知的血统,而且是阿里的直系后裔。萨菲丁的儿子萨德尔·丁(年)从麦加朝圣回来以后,在修道院东南其父墓上,建以高塔,覆以穹窿。此城成为圣地,后人纷至朝拜。萨德尔·丁的儿子霍瓦贾·阿里(年)与帖木儿同时代,他的显灵奇迹让帖木儿口服心服,帖木儿问他想要什么好处,他要求帖木儿释放被俘的突厥人。这些突厥人及其后代就成为萨法维家族的坚定支持者,并通过其效忠,让伊斯玛仪一世夺取波斯王位。霍瓦贾·阿里是本家族第一个信奉什叶派的教主。其孙祝奈德在反对逊尼派的战斗中死去。祝奈德之子海达尔(年)为他的部下设计一种红帽,上有十二条流苏,代表十二伊玛目,他的军队因此得名“基泽尔巴什”,意为“红帽军”。1500年,海达尔之子,年仅13岁的伊斯玛仪带七名随从,打回阿尔达比勒,七个突厥部落投奔门下,伊斯玛仪得7万骑兵,他夺取阿尔达比勒,1501年攻取大不里士并称王。自立国以来,不断东征西讨,开疆扩土。经过不断征伐,伊斯马仪一世(年在位)不仅夺取了原属白羊王朝的波萨西部地区,其势力还进入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以及安纳托利亚等地,甚至深入到奥斯曼帝国的东部前线,直接威胁到奥斯曼帝国的安全。在征服阿塞拜疆和安纳托利亚东部之后,伊斯玛仪把注意力转向富庶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美索不达米亚。1507年开始发动进攻,次年攻占巴格达,随后又征服了波斯南部的胡泽斯坦,使这些地区作为附属国,成为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的缓冲地带。萨法维帝国在西部和西北的扩张,直接威胁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利益。同时,萨法维教团在安纳托利亚东部等地的传教活动,吸引了大批对奥斯曼帝国不满的游牧部落。在两国的边境地区、安纳托利亚、外高加索和阿塞拜疆地区,拥有大量倾向萨法维什叶派的土克曼人,萨法维帝国一直与这些什叶派追随者保持密切的联系,并煽动这些地区的什叶派追随者杀戮逊尼派教徒,甚至发动反对奥斯曼帝国的叛乱,直接投奔波斯。在巴耶济德二世的二儿子阿马西亚总督艾哈迈德和小儿子特拉布松总督塞利姆一世争夺王位过程中,原本作为奥斯曼帝国苏丹继承人的艾哈迈德,为了得到小亚细亚的什叶派教徒的广泛支持,不惜从奥斯曼帝国正统的逊尼派信仰改信异端的什叶派信仰,并在大庭广众之下穿戴上什叶派的衣服。此事的发生,使得坚守逊尼派正统信仰的巴耶济德二世大为恼火,决定禅位于小儿子塞里姆一世。1502年,为了打击什叶派,巩固边防,奥斯曼帝国将大量的什叶派信徒从安纳托利亚迁到伯罗奔尼撒半岛,并下令禁止奥斯曼臣民去波萨旅行。苏丹塞里姆上台后,下令大肆屠杀什叶派教徒,被杀者将近4万人。未被处死者,一律打上烙印,流放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领土。奥斯曼帝国无法控制边境地区土克曼部落的迁移。如,1511年,安纳托利亚地区大量信仰什叶派的土克曼部落,越过两国边境,投靠萨法维帝国,加入萨法维军队。这些部落正为萨法维的宣传而成为后者盲目和狂热的奴仆。如果允许萨法维放开手脚去组织土克曼部落的话,就可能摧毁奥斯曼帝国对安纳托利亚所有省份的统治。萨法维帝国在安纳托利亚东部的活动,直接影响了奥斯曼帝国东部的稳定。不仅如此,萨法维帝国还介入奥斯曼帝国宫廷的内部争斗。1512年奥斯曼苏丹巴耶济德去世后,萨法维帝国先后支持艾哈迈德及其子穆拉德争夺王位。并乘奥斯曼帝国发生内讧之机,派军入侵,攻占了两座城池,并以伊斯玛仪的名义作祈祷。尽管未能获得成功,但这让随后上台的苏丹怀恨在心。二、查尔迪兰之战萨法维帝国与奥斯曼帝国冲突频繁,矛盾激化,终于导致查尔迪兰战役爆发,并对两国关系影响深远。此役是由奥斯曼帝国的主动进攻开始的。1514年,奥斯曼苏丹决定东征波斯。为防止东征时后方发生叛乱,苏丹塞利姆下令对安纳托利亚全境进行了一次讨伐,据说有4万名什叶派信徒遭到屠杀或监禁。1514年3月,苏丹塞利姆亲率12万大军(包括步兵、骑兵和炮兵),配备火炮300门,从伊斯坦布尔出发,远征波斯。大军经过耶尼谢希尔和阿克谢希尔,先向尼西亚,然后向开塞利进军,从那里进至希瓦士。途中,奥斯曼苏丹先后两次发出宣战书,并用书信辱骂以激起波斯沙赫伊斯玛仪一世与之开战。最初,萨法维沙赫不予理睬,后来,又表现得不以为然,复信说想打败波斯是白日做梦。同年7月,奥斯曼军队进行重新整顿之后,继续向波斯西部进发。萨法维帝国迪亚巴克尔总督穆罕默德·汗·乌斯塔吉鲁闻讯后,派人破坏了奥斯曼军队前进的道路,并把沿途的饲料和粮食都统统隐藏起来。奥斯曼军队补给困难,军需品只能通过海路运到特拉布松,然后再从那里经陆路用骆驼运送(据说运送补给的骆驼达6000多头)。但是,这并没能阻止奥斯曼军队前进的步伐。8月下旬,在经历了1000多英里的长途行军之后,奥斯曼军队到达阿塞拜疆西北部、雷扎耶湖东面的察尔迪兰。萨法维帝国沙赫伊斯玛仪一世亲率6万人的部落骑兵,配备弓箭、长矛等落后的武器,前往迎敌。第二天,双方展开了交战,史称“察尔迪兰之战”。尽管奥斯曼军队在参战人数上,武器装备上,都远远超过波斯军队,但这并不能成为决定双方胜负的因素,波斯也并非完全没有胜算。事实上,波斯军队以逸待劳,完全可以趁奥斯曼军队远道而来,疲劳不堪,立足未稳,用速战速决,与敌人一比高下。再者,波斯军队可以选择山区,避开平原与对手交战,让对方的火炮无法发挥威力,弥补己方在武器上的劣势。最初,萨法维军队的两位指挥官曾向伊斯玛仪一世做出过上述建议。遗憾的是这些建议非但未被采纳,还受到了讥讽。沙赫坚持待敌军完成部署之后,萨法维军队再发动进攻的错误。伊斯玛仪一世说,“我不是打劫者,神所注定的一切将会发生”。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利用对方等待之机,迅速完成了部署。左右翼分列骑兵,每一翼的末端布置大炮,用铁链连接在一起的。禁卫军居中锋,以辎重和骆驼做掩护。苏丹塞利姆率领大臣和近卫骑兵在后边督阵。战争开始后,萨法维军队试图摧毁奥斯曼军队的大炮,从背后袭击禁卫军,向奥斯曼军队左右两翼的末端发动了进攻。波斯沙赫也亲率部落军,英勇作战,突入奥军的左翼,杀死奥军指挥官哈桑帕夏,但被对方的火枪杀伤大半;波斯军队一度曾深入奥军的中军,但是未能突破对方防线。在敌人强大的炮火前,波斯军队伤亡惨重,四处逃散。沙赫伊斯玛仪一世手臂负伤,被迫撤退。奥斯曼苏丹塞利姆不知缘故,未敢乘胜追击。此后,奥斯曼军队直捣萨法维首都大不里士,攻占该城。伊斯玛仪一世的妻室家眷及大量金银珠宝落入土耳其人手中。塞里姆原想在此越冬后完成对波斯的征服,但由于恶劣的天气,供给的困难,部属的反对,被迫于8天之后撤出该城,回到阿马西亚。归途中又夺取了纳希切万、埃里温、伽尔斯、埃尔祖鲁姆诸城。此役萨法维军队损失惨重,众多高级将领战死沙场。1515年,伊斯玛仪一世遣使奥斯曼宫廷,向塞里姆求和,遭到拒绝。波斯军队受此重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蹶不振。而波斯沙赫受此打击,从此无心国事。战争的结果,是奥斯曼土耳其在与萨法维波斯的争夺中,占据了明显的上风,萨法维波斯则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三、阿马西亚合约苏丹苏莱曼执政(年)之后,奥斯曼帝国进入鼎盛时期。1531年,属于波斯的阿塞拜疆总督阿拉梅·苏丹发动叛乱,为萨法维军队所平息。失败后的总督逃往奥斯曼宫廷,寻求奥斯曼苏丹的庇护,同时煽动土耳其军队进攻波斯。于是,奥斯曼苏丹苏莱曼率军侵入波斯西部,迅速占领了阿塞拜疆,大军直抵苏丹尼耶附近。在土耳其军队的节节胜利面前,波斯军队中的部分“基齐尔巴什”将领背叛波斯,投向敌军。所幸的是,极其恶劣的风雪天气,以及粮草补给的困难,阻止了奥斯曼军队继续前进的步伐。随后,奥斯曼大军被迫撤退,越过扎格罗斯山脉,夺取了巴格达之后返回伊斯坦布尔。从1534年到1554年的20年间,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多次进犯波斯西北,占领大不里士,逼近哈马丹,夺取巴格达城。波斯沙赫为了防止敌军的进攻,沿着两国前线建立了牢固的据点,波斯军队或主动出击,攻入敌境,或避敌锋芒,攻其侧翼。萨法维帝国时刻面临战争威胁。由此可知,在与奥斯曼帝国早期的冲突中,萨法维帝国基本处于一种守势。对于土耳其的进攻,总体上疲于应对。只是由于西北边境恶劣的气候,以及波斯军队的“焦土政策”的成功,使奥斯曼军队补给困难等因素,萨法维帝国才勉强抵挡住了对方的多次进攻,保住了新生的国家,避免了王朝颠覆的命运。但是,大不里士作为首都的最大缺陷是地处波斯西北一隅,难控全国局势,又靠近奥斯曼土耳其边界,易受敌国兵锋侵扰。1514年8月,奥斯曼苏丹打败伊斯玛仪,攻占大不里士。撤离时,抢走很多王室财宝,掠走千名工匠。十四天之后,伊斯玛仪返回首都。这次挫败让他垂头丧气。以后首都多次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军队占领,由于担心奥斯曼再次进攻,伊斯马仪的继承人塔赫马斯普一世1549年迁都于东南方402公里之外的加兹温。萨法维帝国与奥斯曼帝国多年的战争,给交战双方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彼此的拉锯战中,虽然波斯常常处于下风,但奥斯曼帝国仍然无力彻底消除波斯这个国家。萨法维帝国也意识到,以自己当前的实力,尚不足以与奥斯曼帝国对抗。彼此的和解,才是解决双方关系的正确途径。于是,当新一轮军事冲突即将爆发时,萨法维帝国主动向对方提出和解。塔赫马斯普一世派遣特使前往埃尔祖鲁姆,向奥斯曼苏丹苏莱曼表达和解之意,后者表示同意。1555年,波斯沙赫塔赫马斯普一世再次派遣使者携带贵重的礼品和友好的信件,前往阿马西亚军营拜见苏莱曼,再次呼吁尽快达成和平协议,并要求允许波斯朝圣者去希贾兹朝觐什叶派圣地。苏莱曼对此积极响应,立即予以回信,称从现在起,两国友好相处,只要波斯信守不渝,两国之间的和平将会世代永存。同时,他将下令边界各省总督保护过路的朝圣者。阿马西亚和平协议,实际上并不是正式的和约,而是两国统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昨天今天明天小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