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有没有少数民族服饰村寨

云南保山,你不知道的那些淳朴自然的民族风情
云南保山,你不知道的那些淳朴自然的民族风情
晓晓与大咪蒙团队一起定期为您送上最棒的旅游攻略!当我漫步在袅袅炊烟的深山村寨中感受滇西的田园风光时就知道,只要一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保山定不会让我失望。大家好!今天由小编晓晓为你带来保山的民族风情与节庆的介绍。保山的民族风情节庆保山境内有几个节日不可错过,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七,傈僳族会举行隆重的“刀杆节”;每年清明节后第七天,傣族将举行为期三天的泼水节;而每年端午节,保山还会举办保山花市。在这些节庆期间出游,更能体会保山的民族风情。端阳花街保山的端阳花街是这里最传统的民族庆典,给我的感觉就是“好多花”。在盛会期间,保山市到处都摆满了鲜花,红的、紫的,相互争艳,而兰花是最多的花种。会在农历的五月初五举行这场盛会,那时会有十分多游客来一睹保山花城。保山庙会庙会在云南到处都是,五花八门,保山市也是如此。太保山上的玉皇阁、斗姆阁、报恩寺等三十多座寺观庵馆,一连两日,香火鼎盛,人潮不息,热闹非凡。大年初一、初二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景观,大家也要去凑凑热闹,为家人祈福平安啊。刀杆节刀杆节是云南保山傈僳族最隆重的节日。在傈僳族,刀杆节就相当于是我们的春节,几乎家家户户都参加其中,最主要的活动就是“上刀山下火海”。在农历的二月初八过该节日。泼水节泼水节是云南保山傣族最隆重的节日。在傣族,就相当于是我们的春节,会持续整整三天,在各地区的傣族村寨举办,从4月13日至4月15日。一定要带自己心爱的人去参加噢!因为,傣族有个说法泼的水越多就说明你越喜欢他。希望你喜欢这个游记也请转发评论关注↑↑给你不一样的旅程↑↑让更多人看到这个游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奥图曼分享最新信息资讯
作者最新文章云南保山8村寨被命名挂牌“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赧浒归心谷
日前,国家民委发布《关于命名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通知》,全国共有717个村寨被作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予以命名挂牌。其中,保山市共有8个村寨上榜。
为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扩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品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按照《国家民委关于印发开展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挂牌工作意见的通知》的有关要求,由各地民委推荐,经专家评审并报国家民委委务会议批准,决定命名北京市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中榆树店村等717个村寨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予以挂牌。
其中,保山市被批准命名挂牌的村寨分别为:隆阳区潞江镇莫卡村赧浒村;腾冲市荷花镇民团村坝派、清水乡三家村中寨、猴桥镇猴桥村委会黑泥塘村、芒棒镇大水塘村委会下寨;施甸县木老元乡哈寨村哈寨;龙陵县龙新乡黄草坝小米地、勐糯镇大寨村大寨。(云报全媒体记者 崔敏 摄影报道)
编辑:上官艳君责任编辑:徐婷
昆明信息港官方微信给大家介绍下我的家乡-----保山【云南民族大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8,544贴子:
给大家介绍下我的家乡-----保山收藏
订云南民族大学上携程,服务有保障免费预订,到店付款,住店送100元消费券.
襟沧江而带怒水的保山地区是云南省开发极早历史文化积淀也极为丰富的一个边疆多民族地区,迄今所见的考古成果及史书记载足以表明,以今保山市为中心的怒江中游流域约8000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大量考古材料表明,至迟在战国中期,“哀牢夷”已形成了具有统治机制的部落联盟,继而又建立了兴盛一时的奴隶制国家——哀牢国。&
  保山地区位于云南省西部,全区辖1市4县(保山市及腾冲、龙陵、施甸、昌宁四县),大部分地方为热带、亚热带,总面积19,040平方公里,东与临沧地区接壤,北与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为邻正南与西北接缅甸,拥有国境线167.78公里,距昆明593公里。
  保山市古称永昌,是著名的“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是“西南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的最后一段,有着频繁的商贸活动;而在抗战时期,这里又是滇西战役的主战场,著名的“滇缅公路”即由此通过。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可见一斑。如果你有兴趣于文化考察旅游,可以循着那条蹄窝深深的千年古道去探询古丝道马帮的足迹;您还可以从那被岁月磨蚀的车辙感受到抗战的惨烈。
  从秦汉起,这里就居住着哀牢夷诸部族。在这儿你可以领略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的14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日暮西山之时,有深山村寨的袅袅炊烟引路,您徐徐迈入哀牢山寨,又能感受到另一番韵致。
  保山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横断山余脉独特的地质结构,派生出世界上少见的地热群和火山地貌。以腾冲地热带为中心的热泉群共有&180余处热泉,除具有热能开发价值外,还具有奇特的浴疗效果,尤以腾冲热海、龙陵帮腊掌驰名。腾冲火山是世界上最年轻的新生代死火山群,共有60余个火山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神奇的高黎贡山,有高等植物1500多种,野生动物&140多种,其中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有26种、珍稀动物30种,内有世界驰名的大树杜鹃、植物活化石树蕨、云南山茶的原生种红花油茶。高黎贡山被子国内外专家、科学家誉为“物种基因库”、“自然博物馆”、“南北动植物交汇的走廊”,具有很高的旅游和科学考察价值。举世闻名的滇西抗战,勤劳勇敢的保山人民精神,使保山及保山人风靡全世界,抗战期间的遗址、遗物,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旅游的理想场所。
  保山还有华侨华人、港澳台胞及其眷属28万,华侨华人分布在22个国家,是云南著名的侨乡。
  &从昆明乘汽车延滇缅公路西行571公里或乘飞机约45分钟可达保山市。如果你时间充足,选择乘车,途经楚雄、大理等地,可顺路游览。
什么地方呀
不认得
来到坐落在保山城西九隆翠岗之下的梨花古坞,品位前人所题的这副山门联,犹如一缕清风沁入心脾。回首东望,群楼竞高、街巷横斜的红尘闹市历历在目;跨入山门,便步入了鸟鸣山幽、梵音袅袅的佛国静境。身前身后,俨然两个世界。
  梨花坞又名大梨园,坞中建有同名寺院,主建筑慈云阁层楼高耸,飞檐翼然,古朴庄严,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安享人间香火之所;附属建筑藏经楼、读画楼、醉月楼、菩提楼、养云池、雨花亭、瑞雪岭等亭台楼阁皆依山构筑,错落有致而又此呼彼应地构成一个严整的建筑群体。寺前一弯山溪如吟似奏。不住淙淙撒欢。昔时,溪畔梨柳成行,皆百年老木。每逢春风生暖的时节,满坞梨花盛开,如棉似雪;株株垂柳拂堤,风缓枝柔,景色十分明丽,故有联曰:“一树梨花千点雪;两堤杨柳万窝丝。”如今,联中景致虽因树枯时迁而不复存在,但这联语及联语描绘的瑰丽迷人的古坞情采,依然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保山城北15公里的郎义村,有一个龙王塘(潭),又叫龙王泉,是保山郊区的重要水利资源。
过去,这里古树森森,青藤飘拂,泉从石隙中涌出,激起轰鸣,百步之外可闻。泉水分三沟,流向郎义附近各村,直达保山坝中,灌溉着万亩良田。相传,这一带原是十分干旱贫瘠的地方,人民生活十分艰难,善良的龙王三公主嫁到这里,与丈夫辛勤耕种,仍不得温饱。龙母念其勤奋,拔簪刺岩,一股清泉随即喷涌而出。因此,又叫公主泉。人们为纪念龙母,为她塑像盖庙,这就是立于泉上的神龙祠。泉上的神龙祠及附近的沟渠,历代迭加修葺。庙中广植花木,红墙黄瓦,隐于碧树丛中。正月十六日,附近各村的人还来此赶庙会,祭祀祈祷,颇为热闹。
对于和山有着天然情缘的保山人来说,&太保山决不是一座寻常意义上的山。保山坝子四周青山簇拥,几乎每座山都要比相对高度不足百米、南北两麓相距不过六百米的太保山峰高体壮,可游目四望,却没有任何一座山能在气势上和韵致上与之相匹——庄重沉稳的体态、碧如翠玉的山色、俊逸古雅的风骨,使这座并巍峨的拥有“金字塔”外形的“西城一半山”无比巍峨地耸立在一代又一代保山人的心中。
登太保山,最惹人眼的无疑是那个湿淋淋的“翠”字。不唯山中建筑有“翠微楼”、“迭翠坊”,而且保山人津津乐道的“内八景”中,也有很著名的一景:“太保滴翠”(亦称“西山晚翠”)。
  每当夕阳西下、斜晖侧照之时,太保山便被映得苍翠欲滴,浑若一方硕大无朋的翡翠,碧光莹莹地镶嵌在方方正正的古城上方。那山、那树,翠得爽心,翠得明目,翠得勾魂。远远望去,虽是青翠一片,却又含烟吐岚,于浓淡中显出层次来,遂成瑰丽宜人的一方风景。
云岩山卧佛寺
深山藏古寺,云岩山不是很深,距离保山市不过十六七公里,却古木参天,浓荫匝地,“藏”了这座国内外都有名的千年古刹:卧佛寺。在保山乃至云南的丛林之中,卧佛寺均称得上“资深长老”。它的修建年代,过去一般认为是在大唐开元四年(716),而今又有地方史研究者从《永昌府志》里找出四个字:“建于汉室”。这就将“寺龄”至少前推了500余年。
  游山拜佛,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山门之外的那泓碧池。水清如镜,纤尘不染,四周绿柳如烟,柔枝拂于水面。凝眸浅底,游鱼碎石历历可数,心,也在不知不觉中像被“过滤”了似的,顿生平和清凉之意。踱入山门,院分两进,两厢或为僧舍、为茶室,陈设简朴而整洁,可供游客小憩。院内花木葳蕤,四时不谢,香气宜人!
  穿过前院,仰首西望,就可以见到祥云瑞木掩映着的岩石之下,有一座气势恢弘的大殿,匾上书写着“云岩卧佛”四个描金大字。大殿可不是寻常的殿,是一个天然的石洞,洞中石纹盘结,钟乳悬突,布局巧妙,洞殿浑然一体,堪称“天人合一”的构造。佛也不是寻常的佛,是用玉石雕琢而成的玉佛,身长约6米,体重大于9吨,面东背西,侧卧于壁面石台之上。造型端庄而不失灵动,仪态安详而不失飘逸。云岩古佛,原来是一千二百八十多年前由住持僧些岛延请巧匠三人,花了七年的时间,就着洞中石壁下的一块巨石精心雕琢而成。佛身长三丈,通体饰金,头北足南,一手曲枕耳侧,一手平伸近膝,双目微闭,酣然而卧,神情庄严而安详。
我想去腾冲
……
北海湿地位于腾冲县以东约12公里,由青海和北海两个毗邻的天然湖泊组成,水面上覆盖着厚达一米的草排,在上面行走会感觉大地晃动,不免胆颤心惊。感兴趣的话,还可以尝试划&草皮船&。
  湿地(沼泽),是路上的生态系统,特征是排水差,因而大部或全部时间内有缓慢流动的水或滞留水渗入土壤中。通常根据土壤和植物区分为酸沼(酸性沼泽)、草本沼泽和森林沼泽,北海湿地是草本沼泽。
还是北海湿地
AutoTDS-V1型全自动热解吸仪是一款20位常温二次全自动热解吸仪,气路采....
大树“杜鹃王”
大树“杜鹃王”位于腾冲县以北的界头乡大塘村,在千峰叠翠的高黎贡山半山腰。由于它是世界上800多种杜鹃花中树型最大、花朵最大,枝干最粗的杜鹃品种,所以被科学家们称为“大树杜鹃王”。
  早在60多年前,就展示在英国皇家博物馆里,轰动了世界植物学界,那段大树杜鹃的圆盘标本,就取自腾冲县界头大塘的原始森林中,制取标本的大树杜鹃树龄为280年,树高25米,直径87厘米。直至七十年代结束,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人发现比她更高更粗的杜鹃。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大树杜鹃择地极严,大部分分布于海拔米的高黎贡山西坡山腰地带,生长区域较为狭窄,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当然,大树杜鹃的珍贵,还因为她那非同一般的瑰丽的花容。每当春天,高黎贡山霸地而立的大树杜鹃花事繁盛,鲜红、粉红的花朵成团怒放,每团竟有20~30朵,其直径达30多米,丽硕奇美,使人惊叹不已。再有那长40米,宽20米的碧叶千张掩映,构成红绿相衬、色彩绚烂的洋洋大观,高傲、豪华、大度,自成无与伦比的品貌,堪称“云南植物王国尊贵的公主”! 
叠水河瀑布
发源于腾冲县乐北部的大盈江,属于伊洛瓦底江水系,沿途众流汇合,水量渐丰。它流经腾冲县城西约二里的地面时,遇到一个巨大的断层崖。崖旁三峰突起,比肩兀立,水从左峡中夺路而出,从46米高的崖头跌下深潭,然后继续奔涌向前。这里,河水仿佛被叠为二折,帮俗称“叠水河瀑布”。
  瀑布飞泻的崖顶,巨石蹲立,若龟似鳖,形态各异。距水口数十步,有石桥横卧江上,名叫太极桥。桥中有菱石墩,墩一侧刻有“民国二年九月滇西都督、大理提督张绍三文光创建”等字样。桥下激流奔驰,破青崖,披白练,若银河倒泻,雪喷云飞,绵絮纷披;玉漱飞鸣,山谷应声,数百步外即闻;水汽蒸腾,日光射影,常现五彩虹霓;珠沫四溅,如同牛毛细雨,飞洒周围,常年不停。当地人士多用“龙洞垂帘”、“久雨不停”来概括它的特点。崇祯己卯(1639)年四月十六日,徐霞客来游,记道:“其水从左峡中透空平坠而下;崖深十余丈,三面环壁。水分三派飞腾:中阔丈五;左骈崖齐涌者,阔四尺;右嵌崖分趋者,阔尺五。盖中如帘,左如布,右如柱,势极雄壮。”“从西崖绕南崖,平时而立,飞沫倒卷屑玉腾珠,遥洒人衣面,白日间真如雨化雪片。”对此景色,前人有诗云:&
    非烟非雨望浸浸,电走雷轰势撼山。&
    疑是银河新缺口,玉龙挟浪落人间。
  叠水河西岸,有寺雄踞峰巅,各为龙光台。为三峰中峰。明嘉靖六年,如府严时泰到此观瀑,见风景壮美,令人伐木建亭于上,题曰“龙光”。嘉靖十年,郡人吴璋有《龙光亭记》述其始末。万历年间爱国名将邓子龙扩建,一时名士诗人,题咏不绝,亭因瀑作,瀑以亭传,名播四方,远逝皆闻。清雍正时增修,至同治间毁于兵火。今存建筑,为民国十一年郡人刘楚湘等重建。
  从太极桥前,沿中峰而上,过电站,至山门。大门正面为黎元洪题额“龙光台”三字,楷书,并有小识。背面为著名书法家吴昌硕题的篆收“龙光台”三字,古朴挺秀,为书中佳品。
  过山门,石径三曲,至观瀑台。台为半圆形,前有石栏凭藉,中有巨松垂盖,下有石桌石凳可以小憩。历代骚人墨客,常在此凭栏观瀑,饮酒赋诗。有的描绘眼前景物:“半空雷撼下飞泉,撞破寒潭一洞天。
  神雨神风生绝壑,飞花飞雪满晴田。”(刘晋康《叠水河观瀑》)有的结合时代风云,边境形势:“日收雨气千山霁,风送天声万壑摧。洗甲金沙流中冷,诸夷和是针星来。”(邓子龙《龙光台次近溪韵》)有的触景抒怀,倾吐胸中的抱负:“得志应为苍生雨,游仙合住白云乡。蛟龙不是池中物,鼓荡风雷隘入荒。”(李岑《龙光台》)过观瀑台,达主寺。这是一座中式庭院,两侧走廊壁端嵌有石刻12方。均有关龙台的诗文,如:杨慰《龙洞垂帘》、刘晋康《叠水河瀑布》、王昶《大盈江观瀑记》、陈宗器《龙光亭赋》、吴昌硕《登龙光台观大盈江瀑布歌》等等。正殿右侧壁上,嵌有青石一方,上镌当地清末进士寸开泰作的长联一副,文云:捷足上高台,披襟远眺,喜山川面面皆新。看,盈江飞瀑,凤岭睛岚,&朝云,球&晚照,笔峰霁雪,大洞温泉,胜景名区,一一奔来眼底。趁此氛消雾散,日暖气清,安排美酒香茶,收拾新蔬佳果,招邀密友良朋,乘兴快登临,好细玩两厢歌赋,半壁诗文,双塔烟霞,四围花木;回头思往迹,拔剑狂呼,叹豪杰纷纷谁在?想,丞相天威,尚书营垒,总戎露布,参府战功,经略边筹,将军忠节,流风余韵,重重触到心间。迄今事过境迁,时殊势异,指点荒榛败梗,摩挲断碣残碑,搜访帮基旧址,捐资宏建筑,更永固七司屏障,三宣门户,八关锁钥,九隘藩篱。
  上联写登上龙光台所见四周独特的景色,下联回溯腾越数千年史迹,归结到要巩固边防。在清末列强割据中华,民族危机深重的年代,这种爱国热情尤为可贵。
  全联虽仿照孙髯翁昆明大观楼长联而作,但写景,切合腾冲的特点;抒情,紧扣代风云。不失为腾冲文化史上一件较好的作品。
  叠水河虽远近闻名,近年来扩修水电站,分水较多,使叠水河流量减少,瀑布减色。春季,瀑面宽约5米,水丰季节,可达8至10米。看来,如何恰当自理水利、电力建设与自然风景保护的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国殇墓园位于叠水河瀑布一侧山坡上,面积一万多平方米,为“二战”时为光复腾冲而壮烈殉国的中国远征军九千烈士的灵魂栖息地,于1945年6月建成。
  步入墓园大门,头顶松柏森森,地上碧草萋萋,一派肃穆气氛。循林荫便道行百米,可见一高台,迎面“碧血千秋”四个大字赫然夺目,为将中正题、李根源书。高台之上便是墓园主体之一的忠烈祠。
  忠烈祠后,一峰突起,旧名小团坡。山头苍松翠柏间,一座用腾冲特有的火山岩雕凿砌筑的玄色方身锥顶高塔直插云天。塔身正面书“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克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塔基正面刻有将中正题、李根源书“民族英雄”四个大字,其余三面为腾冲抗战纪要铭文。小团坡整山俱为烈士冢,这里安葬着在整整42个昼夜的攻城血战中壮烈牺牲3,346员将士的忠骨。
  作为我国规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国殇墓园自80年代修复、充实并开放以来,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与强烈的震撼力、感召力为海内外所共崇,前来拜谒凭吊者络绎不绝。
十人八九缅经商,握算持筹最擅长。富庶更能知礼义,南州冠晚古名乡。这首小诗是近人李根源所作。字句虽少,却很切合当地的特点。和顺乡在腾冲县城南4公里,古名阳温暾村,因有河顺乡流过,改为“和(河)顺”。全乡侨居国外的人口,为国内人口的100.2%。&加上侨眷,&为国内人口的167.6%。华侨分布在缅甸、印度、泰国、印尼、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十多个国家。和顺,以华侨出国历史长、侨属多,而成为我省著名的侨乡。
提起腾冲县的和顺乡,许多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一个成语:人杰地灵。这不是空泛的溢美之辞,而是实实在在的客观评价——作为滇西高原美名远播、历史文化内蕴十分丰厚的“华侨之乡”、“书香名里”,这里不仅拥有“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张天放语)的“文化之津”和顺图书馆,还诞生了“天南一枝笔”李曰垓、杰出哲学家艾思奇、著名教育家寸树声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济世之才。“人杰”之誉,当之无愧。
  至于“地灵”,更是占尽风流,不但可说,而已可游、可赏,甚至可迷。
  来到和顺乡,游目四顾,可知这是一个“风水”十分奇妙的坝子。四围青山环拱:东翔来凤,南腾黑龙,西架马鞍,北擂鼓顶。很多人都知道这“凤”“龙”“鞍”“鼓”诸山的来历,那是清一色的火山。坝子中一江穿流,数溪萦绕。于是柳堤莲塘,鱼米常丰,居山面水,景色时新,一派钟灵毓的田园佳境。
  和顺乡的美,有自然的,也有人文的。前者当然是受赐于“地利”,而后者,仗的就是“人和”了。
和顺乡这副“画”最可人的一笔,当然是和顺大寨,寨子坐落在“南腾”之“黑龙”之麓,倚山临水,房舍鳞次。步入寨中,直街曲巷,石色苍苍;暖屋静院,户户书香。寨边三合河偕一条弯弯石径绾村弧形,路、河之交古榕间茂,石栏月台,随处可见,大有“临水见轩,遇景有阁”之象,古意浑然。
  与大寨子“鸡犬之声相闻”的水碓村则是另外一种景致。该村户不甚众,却有着格外明亮动人的“双眼”——哲人艾思奇洞明世事,人所共钦,其故居“有仙则名”,算是一“睛”;另一“晴”呢,当然是古朴的元龙阁了。水碓村旁有一龙潭,三面环山,一堤为廊。堤上古榕荫蔽,潭中水洗白云,风光十分秀丽。元龙阁即傍水依山而筑。循序渐进,有龙王殿、三宫殿、玉皇殿、魁阁、观音殿、百尺楼等殿宇,风铃传响,墨香袭人。登高俯瞰,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临水戏波,古寺游人皆浸入水中,给人一种悠然入画之感。
特别提醒:
  从腾冲县城到和顺大约有4公里的距离,你可乘小巴前往,票价大约在2至3元之间;如果是自驾车游览,那更是方便之极。通往和顺的道路为双向4车道,宽阔平坦。
  说到吃,鲜美可口的“腾冲大救驾”、“腾冲烧饵饣夬”、“腾冲烧腊”和“青龙过江汤”等美食定让你胃口大开。同时,你还可住到当地村民开设的、价格适中的民居宾馆中,和他们一道共看落日长烟,当一天“地道”的和顺村民
腾冲火山群公园
素有“天然地质博物馆”之誉的腾冲县,地处世界瞩目的阿尔卑斯——喜玛拉雅地质构造带之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急剧聚敛的结合线上,地下断层非常发育,岩浆活动也十分剧烈,为我国最为著名的火山密集区之一。境内分布着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的火山,构成了一个庞大火山群景观。&腾冲火山群位于横断山系两段的高峰贡山西侧,为我国西南最典型的第四纪火山。&
区内共有休眠期火山97座,其中火山口保存较完整的火山达23座,主要集中分布在和顺、马站一带。区内火山类型多样,火山堰塞湖、火山口湖、熔岩堰塞瀑布、熔岩巨泉等景观十分丰富,构成中国规模最大的休眠期天然火山博物馆。
  在县城周围1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分布着大大小小70多座火山,而腾冲县城即坐落在来凤山火山流出的熔岩上。在县城西北10多公里的马站村附近,火山较为集中,黑空山、大空山火山群自北向南呈一字形排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腾冲火山群是中国最富有魅力的游览项目之一。这里火山景观面积达750平方公里,火山堆6座,并以分布广、规模大、保留完整而著称于世。据科学考察,距今300多年前这些火山还在喷发。其中最高的一座是城北10公里处的“打鹰山”,海拔&2614米,相对高度&640余米,火山口直径为&300米,深100米,外貌像日本的富士山;最著名的是在腾冲西北10公里处的大小黑穴山火山,至今还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当年喷发时的痕迹;
  离县城最近的火山则是来凤山,它在县城西雨,步分000米即可抵达,现辟为来凤公园;在距县城30多公里处的’顺江,还激着两个火山湖。两湖一前一后、相依为伴,湖水清澈见底,钦称“姊妹湖”。在火山锥口偶可见到一些火山石,其质地坚硬而分量却很轻,丢人水中不会沉底,人称“浮石”,有红、灰、黑三种,红色最轻,很有些神秘色彩。
  到来凤山可步行,也可乘人力车,价格面议,到打鹰山、大小黑穴山等处可乘专线旅游车或出租车,价格根据距离而定。
腾冲云峰山
云峰山,位于腾冲城西约50公里外的固东区云峰乡旁。那里青山连绵起伏,中峰挺峙,拔地倚天,峰顶尖削如笋,独伸云端,青峰如浮云海缥缈间。很早以前,有人就不畏艰险,在云峰绝顶辟崖建寺,远远望去,真有“仙山琼阁”之感。因之,云峰山长期以来是腾冲胜景之一。
 &
  云峰山脚,村落密布,竹树茂密。路旁菜园,多用竹篱围栅,村前秧田水满,如一片片明镜镶嵌在绿野之中,颇具傣寨水乡风味。沿山脚行约三四里云峰奇景便呈现在眼前:左面的山头,巨石累累,山顶有一石舌伸出,状如鹦鹉,欲飞扑而下;正前方,云峰陡起,如笔挺立,绝顶寺观雄踞,寺周犹如仙人掌般的巨石拱卫,使寺观俨如古代坚固的城堡。&路由狭窄的山脊而上,险奇陡峻,两旁为深渊,翠涛沉雾,莫穷底细,探头俯视,令人心惊胆寒。仰望“云梯悬绝壁,石脊垂苍龙。缥缈飞楼观,疑与上界通”。
  行约半里,路右旁有一奇特巨石,犹如巨柱倚崖,长达七八十米,直径约五六米,其硕大雄伟的身躯,在云南风景名胜中实为仅见,堪称“滇南第一石”。远观,似较为规整的贺形石柱,细看,它的身上间布苔藓、灌木、野生花卉,益增其古朴秀雅。如果下到箐里观察,还会发现它的底部紧紧与山崖相连,它原来就是山崖的一部分,只是由于长期的山水冲刷、溶解、切割,才形成如此奇观。由此再上不远,路旁有井,井旁刻字明示:“天生井”。近旁,见水从岩中渗,涓涓细流汇为小池,泉水清洌;而“井”,系依崖凿成,长约4米,约2米。看来,水虽天生,井为人凿,名实之间,&尚有距离。&游人爱在此略为驻足,喝水歇息,有的还将金属钱币轻轻置于水面,看它曲折宛转漂荡而下池底。井旁十数米,路稍平,&是为云峰第三折。&这里原有龙王庙,现已无存。
  由“天生井”往上,全是石级层叠。扶链沿梯上攀,在一个拐弯处半崖上有“步涌南天”、“仙山有景”等石刻,再转上八九十级,路对面的岩壁上有丙寅年题刻的“大有佳处”四个斗大的字。再上数十级,至山门,曾有李映乙题联云:
    边远此奇观,直上天梯,收来群山万壑;
    登临无限意,欲穷险地,难忘九隘八关。
登临胜景,不忘边陲建设,其胸襟怀抱,颇能启迪后人。自山脚小村至此,全程约十六七里,下段90%为沿山土路,在土质滑腻处,间有木磴、石磴;&上段则全就崖石凿级为梯。&前人说:“云梯三折惊行险,石磴千寻放步难。”此言确是。
  入天门,进寺。前为吕祖殿,正殿为玉皇殿,后为老君殿。吕祖殿前有联云:“我来天外无双寺,此是人间第一峰。”玉皇殿前有小泉,人呼为“圣水”。柱上悬联颇多。老君殿后,群山如涛,但属风口,虽值五月,犹寒风嘶嘶,侵人肌肤,难以久留。整座道观,屹立峰顶,极为雄奇,但由于地点狭小,运送建筑材料不易,故房屋不甚高大。照当年徐霞客的观察,其顶“东西长五丈,南北阔半之,中盖玉皇阁,前三楹奉有白衣大士,后三楹奉三教圣人”,“南北夹阁为侧楼,半悬空中”,“北祠真武”,“南祠山神”。看来,仿天的寺观基本沿袭350多年前的布局、&规模。寺辟于何时,史无确载。据徐霞客所说,“皆川僧法界所营构”,至他上山时,&“不及五年”,那么,至迟,此寺在明崇祯七年(1634年)就已建立。&由于寺观建在海拔2&445米高峰上,极易受到雷电的袭击,加上避雷装置不善,寺宇屡修屡毁。1940年,又遭到侵华日军的糟踏。抗战胜利后又重建。前些年几近荒废,近年来,当地寺僧和群众又加以复修。
  伫立寺前,视野宽阔,气象万千。晴天,山前坝子中铺金镶玉;左右群山拱揖,如来朝拜;雨天,云遮雾罩,雷电轰鸣,如在寺顶爆炸,有时还会“殿中雷火滚来团”,使人惊心动魄。早晨,白云填满了深深的山谷,群峰若浮,似在缥缈有无间;其境清幽,只闻白云深处鸟声千晨,宛转欢歌;月夜,仰观星斗,近在咫尺,猿啼虎吼,松风涛语,使人顿感天地之辽阔,宇宙之无穷。当年徐霞客“爱其幽峻”,曾在这里小住,观美景,采“木胆”,并“留二诗于山”。可惜,他的诗篇未留存下来。
腾冲是云南山茶的故乡,腾冲的红花油茶,是云南山茶的原生种。
  红花油茶在腾冲广有栽种,尤以马站乡的云华片区最为集中,成林成片,几乎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园头地脑都有油茶树。每到冬末,茶花凌寒盛开,大片大片红如焰霞,村巷院落,满地落英。
  入秋,茶籽成熟,人们将茶子摘来,剥去外壳,将籽实晾干,就可榨油了。新榨出的茶油橙黄透明,有一股淡淡的苦香。待到隆冬天寒,茶油便冻结成乳黄色胶脂状。
  茶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一种滋补保健的高级植物油,具有平肝润肺、理气降压、调谐肠胃功能及增强心脏活力、抑肥胖、抗衰老的功效。生茶油还具有神奇的杀虫作用。
我也想去看看!
腾冲火山热海
据科学工作者的考察,腾冲是欧亚大陆板块的边缘部分,自古以来就是地壳运动特别活跃的地区之一,地震频繁。自公元1512年至1981年470年间,腾冲共发生5级以上的地震30来次,包括6级和6级以上的地震11次。强烈地震发生时,在震中区“山崩水涌”,“禾田尽没”,道路断裂,间有塌陷,人畜伤亡。至今,在这块土地上,轻微地震仍常常发生。
  从大空山下来,再登上黑空山,形状基本一样。不过,这座山的相对高度仅80来米,而火山口的深度,却近100米。底部比腾冲坝子平面还要低十来米,真可谓名符其实的“空山”了。
  在马站稍南,王家坝附近,有一座双孔火山,锥体大小、形状几乎一模一样,火山口的深度两孔均约50米,两个火山之间仅隔一条三四米宽的过道,像是在山顶上并排放着两口巨型铁锅,故称为“铁锅山”。固东南侧,有一火山喷口,有泉水涌出,积为火山湖,直径为100多米,水深约10米,据当地群众介绍:这个火山湖旱年不干,雨年不溢,水色四时变化,景色秀丽,且近在公路边,来往方便,吸引了不少游客。
  火山喷发,虽然给人们带来过严重的灾害,但也给人们留下了一些宝贵的财产。火山灰可作水泥的原料,制成的产品拉力好,隔间隔热力强。火山灰内含有丰富的磷、钾等万分,土壤特别肥沃,适宜于各种作物生长。那漫山遍野的香果树,是一种油料植物,当地群众称之为“摇钱树”。那鲜艳夺目的红花没茶,是著名的云南茶花的祖先,是一种既可供观赏,又可收果榨油的木本园林树种,至今仍有大片繁殖。利用火山附近的温泉灌田,水稻每亩可提高100至200折产量。一些石矿已开始利用地热蒸煮原料,成本低,效果好。
  腾冲的火山群,周围有强烈的水热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腾冲的汽泉、温泉共有80余处,其中有11个温泉群,水温高达90摄氏度以上。火同群北端滇热田、石墙热泉,南端的硫磺塘、黄瓜箐、澡塘河泉群和攀枝花硝塘热泉,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县城西南荷花乡的派温泉,涌水量丰富,每秒达4立方米,县城北面的表院温泉变与此相近。而县城南新华区太和乡硝塘卜高河床中的热泉,长达半公里,时有时无,涌沸时隆隆有声,水柱可迸出一个多高。县东北曲石附近有一个汽泉,名为“扯雀塘”。据说,鸟飞过这里,往往被“扯”下来跌死。科学工作者用五折重的大公鸡,放在塘口附近试验,活跃的鸡仅两公钟便奄奄一息。经采样测定,证明这里放出的气体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硫化氢,这种气体毒性很强,雀是被毒气所熏而摔下来的。这是火山活动后期的一种低温放气现象。
  这些温泉、汽泉,按化学万分来分,又可分为碳酸泉、硫磺泉、硫酸泉等。在碳酸和硫磺泉区,草木茂盛,一片青绿;而硫酸泉区,一片长约80米,宽约40米地地面内,热气腾腾,到处是嘶嘶的响声,地表砂石裸露,寸草不生,人们不敢涉足,成为天然“禁区”。在这些地热景观中,最吸引人的是黄瓜箐、硫磺塘一带的热海沸泉。
  从腾冲县城乘车南行,过荷花区政府所在在,汽车便沿山盘旋而上,气温逐渐升高。下至黄瓜箐,一股浓学有的硫磺味迎面扑来。路旁随处可见黄晶晶的硫磺。这里是地北走向的热气箐沟,在一段狭长半如黄瓜的山箐里,热气泉穿砂破石,不断喷出,较大的气孔有10余处,温度高达94摄氏度,迫近当地的沸点。
  据分析,这里的汽泉含有钍元素衰变而成的大量氡气,以及其他多种化学物质成分,它与各种中草药配合,能治疗运动、神经、消化、呼吸、心血管等系统的二三十种病症,其中尤以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坐骨神经育等疗效显著,有效率高达80%以上。每年冬春二季,农闲时节,成百上千的群众,常成群结队,携带饮食行李,来这里休息疗养。往往“来时骑马、人抬、拐棍带,走时稳步、挺胸、健步迈”。
  &此外县城边的迭水河附近,有碳酸泉数处,据说,对治疗胃病有特效,可惜到今未利用。由黄瓜箐往前约数百米,达澡塘河。两条山谷,在这里相碰,构成丁字形的河谷,从距公路旁不远的瀑布至山谷交汇处,在长约250米、宽约三四十米的河谷两岸及河中,遍布热泉、沸泉、气泉,94至97摄氏度的高温水伴随着蒸气,从悬崖顶上,从石壁中,从砂砾、乱石里,从河床深处,争相喷出,较大的露头约有十几处。有的热泉,水仅寸许,里边滚满圆形的汽泡,“卜突”有声,如数面枚乒乓球在盘中跳跃;有的池内,无数小泉一齐喷洒,像终扯不败的玉树琼花;有的泉水人“狮子头”状的山崖上向外喷扬,形成几米高的半圆形水柱;有的从“蛤蟆嘴”似的岩石中喷出,水射数米外,飞沫犹觉烫人,泉边堆积了一片白得耀眼的泉华。徐暇客当年曾冒雨到这里浏览,他描写其中的一个热泉:“如仰口而张其上腭,其中下绾如喉,水与气从中喷出,如有炉&鼓风煽焰于下,水一沸跃,一停伏,作呼吸状;跃出之势,风水交迫,喷若发机,声如吼虎,其高数尺,附涧下流,犹热若探汤;或跃时,风从中卷,水辄旁射,揽人于数尺外,飞沫犹烁人面也。”(《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热水泉之外,还有不少的热汽泉,它们有的如蛙鸣鼓噪,哇哇嘶鸣;有的如巨兽潜伏地底,喘息不停。在旁入伫,不禁毛骨悚然。遥望峡谷,只见一个个泉口吞云吐雾,热气蒸腾,直冲天际,使日月照之而光不明;进入箐中,但闻水汽交鸣,响声震耳,热瀑飞泻,沸泉喷涌。身临其境,才深切地感到“热海”的奇妙!
  从澡塘河继续前行,翻过一个缓坡,便到被称为“一泓热海”或“大滚锅”的硫磺塘。这是一个直径约3米的盆形沸水塘。塘中有三个大喷水孔,西北角的一孔喷出的水柱,高出水面约30厘米,使热泉如一锅终年鼎沸的开水,水温一直保持在96至97摄氏度之间,超过当地的沸点。热泉周围一片冒气地面,数十个小孔,不断喷出蒸气,这些热地池中水气混合,越过塘上的空,形成高大的气柱,几百米外都能见到。池周的缓坡上已盖了几幢简昴浴室,从塘中引出热流,况上冷山泉,游人可免费沐浴。
  当地群众利用泉边的冒气孔,垫上稻草,蒸红薯、洋芋,约十来分钟就可熟透,还可以用来煮饭、炖肉。至于在“大滚锅”中煮蛋,立等可食。更奇特的是这黄瓜箐、澡塘河、硫磺塘一带有时还会发生“山哼地吼”。
  每年八九月,这里微震频繁,这都与火山活动息息相关。据研究,这一带地下热储较浅,热泉温度随深入地表而提高。如黄瓜箐温泉,地青为94摄氏度,深入地下4米,即达104摄氏度。它的地下水热循环系统的温度,可能超过摄氏300度。腾冲县一年的天然热流量,初步估计相当于燃烧27万吨煤。因此积极利用地热建电站,从中提取丰富磺矾等矿物,将地热用于医疗、农业和日常生活,无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前景。
地人到保山,总喜欢到街头大包小箱地买上些被他们称作“保山绿豆”的土特产带回去馈赠亲友。这种“保山绿豆”为地道的保山特有品种,在其他地方是见不到的。与一般蚕豆相比,它小巧玲珑,不仅显得十分精致,而且颜色也十分奇特:未经加工之时,豆壳洁白光亮,豆瓣却通体翠绿,直透于心,十分惹人喜爱,故保山人给它取了个十分形象的名字——透心绿。
  保山人种植透心绿并用透心绿加工炮制特色零食泡炒豆的历史已相当久远。以往泡炒豆均为农家自种、自炒、自销,经营规模不大,90年代后,一些厂商瞅准了这一土特产已有的知名度和潜在的开发价值,用现代设备和工艺相继开发出了“森力神”、“同心”等品牌的透心绿深加工系列产品,从而使这一传统风味小食身着“时装”走四方,成为人见人爱的一方佳品,深受各地消费者喜爱。
  保山透心绿,无论是传统方法炒制还是现代工艺加工,均以壳闪金辉、内沁碧光、口感酥脆为其显著特色,享用之时“咯嘣”有声,满口流香,不愧为独具风味的“绿色美食”。
&“山珍”,历来同“海味”一道,是美味佳肴的代名词。保山多山,山珍极为丰富,只是如今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保护,能上桌的山珍就以野生植物中的菌类为美了,而亭亭如伞、体秀味鲜、营养丰富的鸡纵无疑是菌中翘楚。《本草纲目》说:“鸡纵产云南,生沙地间……土人采烘寄远,以充方物。”云南鸡纵产地虽广,但“惟永昌所产,味美且多”(《南园漫录》),尤其是山地占县境十中之九面积的昌宁县更是一个鸡纵的王国。当年徐霞客游历至此,曾在乡绅闪太史家做客,主人特“觅鲜鸡要瀹汤以佐饭”(《徐霞客游记》),可见早在三百多年前,鸡纵就成为居家待客的佳肴了。
  昌宁鸡纵品种较多,通常以颜色分为青鸡纵、白鸡纵、黄鸡纵三类,而以形貌俊秀、肉质细嫩的青鸡纵为上品。青、白二类盛出于六七月,黄鸡纵稍晚。当地人称白蚁窝为“鸡纵土锅”,称菌种为“鸡纵饭”。找鸡纵,是一项收益可观的生产劳动,也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娱乐活动,往往利乐双得。据说,采鸡纵不光要有敏锐的眼力和灵敏的嗅觉,而且还要知天时、明地利,因为什么时候、哪些地块出鸡纵,都是有一定“下数”的。而一旦发现了鸡纵,只可悄悄采集而不可高声欢呼,否则便会把“鸡纵娘娘”吓跑,以后它就不出了。因而,有的人为在同一个“鸡纵窝”重复收获,还十分细心地将其用米粒围住,相传这法子还很灵验。
  鸡纵的烹制方法多种多样,若鲜采(买)鲜吃,可加鲜肉或火腿片爆炒,也可素炒、清炖、为汤,均鲜嫩甘美,极为口。若欲久贮常食,则加工方式有三。一是洗净煮熟后加调腌制,这叫“腌鸡纵”。二是洗净煮熟加调料晒干或直接加调烘焙至于,这叫“干鸡纵”。干鸡纵可直接加水浸软辅以青辣椒、姜丝等佐料凉拌了吃,素淡爽口,别有风味。三是制成“油鸡纵”,即以香油加少量花椒、干辣椒等香料同烘焙除水至半干的&鸡纵丝文火煎炸片刻即成,置于瓶、罐之中封存,随取可食;油鸡纵鲜腴甘香,其味隽永,是馈亲赠友的上好土特产品。昌宁出产之油鸡纵罐头,以传统工艺精制,畅销国内外,素为人们除鸡纵外,昌宁还盛产香蕈、干巴菌等拔尖菌类。由于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钟爱持续升温,这些山珍也由原先的“小菜价”飚升至“比肉还贵得多”的高价位上,但相比而言,这些地道的“纯天然珍品”在出产地还是物美价廉的,如干巴菌,省城通常要六七十元一公斤,而在昌宁只需二十来元就能买到了。
皇封名吃“大救驾”
饵丝、饵诀在云南各地均属非常普及的大众化米制食品,不过就其品质及知名度而言,腾冲饵丝、饵诀却是其他任何地方都无法相比的,尤其是久负盛名的皇封名吃&大救驾&--腾冲炒饵块,更是以其色、香、味、形四美并具的独有品质倾倒了有此口福的天下吃客。
  腾冲人将大米精加工为饵丝、饵块,已至少有三五百年历史。口碑相传,南明天子朱由榔(永历帝)当年败逃西陲,曾在一农家吃下了一大钵炒饵块,饱腹疗饥之余犹觉余味无穷,于是赞叹不已,并不无感慨地将其称为&大救驾&。从此,&大救驾&便成了腾冲炒饵块的&封号&乃至腾冲饵丝、饵块的代名词。&
  寻根溯源,腾冲饵丝、饵块以城东近郊胡家湾所产最为驰名。其精制产品,择料极严,工艺亦十分考究,其突出特点是柔软而有&筋骨&,久煮不糊,稍烫可食,口感细糯。
  腾冲饵丝、饵快吃法多样,可炒、可烤、可煮:&大救驾&即是先将卷轴饵块薄片切成三角形或棱形小片,配以鲜肉片、火腿片、鸡蛋、香蕈、胡萝卜、西红柿、豌豆尖等辅料及各种香辣作料在辣锅中爆炒而成,其色五彩斑斓,其味满口流香,滑嫩不腻,令人食而不知餍足;将饵块切成饼状在炭火上烤黄,然后拌入加了草果、八角、芝麻油、辣椒油等作料的稀豆粉浆里,叫稀豆粉粑粑;鲜肉、鲜汤、鲜菜、鲜饵丝在小锅上一滚而就,叫小锅饵丝。&
  如今,腾冲饵丝这一地方名特食品早已走出高黎贡山,在春城、京城及许多大都市安家落户,并备受食客青睐。而其新一代产品--&云腾快餐饵丝&则分别在1994年、1995年、1997年荣获&云南省消费者喜爱商品&称号及&第三届中国乡镇企业出口商品展览会优秀产品&称号。
保山方域小吃异彩纷呈,别有滋味的传统名吃下村豆粉和河图大烧是人们常食常鲜的爱物。
  下村地处保山城北近郊,昔时村里半数以上农户为“豆粉世家”,堪称老字号的“豆粉专业村”。如今致富门路多,有些“老豆粉”虽撂下豆粉挑子“别处发财”去了,但仍有上百户人家继承祖业,既农且商,担儿悠悠地定时定点出现在城街村巷。他们各有各的主顾和“地盘”,很少相互较劲,虽发不了大财,小日子倒也不愁过。
  正宗的下村豆粉系用豌豆磨浆熬制,曰“澄浆豆粉”,其特点是筋骨好、色泽亮、口感柔韧鲜爽。如人人称道的“驼子豆粉”及“董叫雀”、“一撮毛”等诸家所制豆粉,划出的粉丝细可绕筷,质地、刀工均在同行中传为美谈。下村豆粉最考究的是作料:鲜红的辣椒漂油、斑白的芝麻油、焦黄的花椒油、翠绿的芫荽、乳白的蒜泥、乌黑的酱油、棕色的米醋……五彩纷呈,香气扑鼻。据说,每一碗豆粉的成本之中,作料即占了半数。下村豆粉之为一方风味美食,也就不足为奇了。&用下村豆粉佐餐,再加上一道保山传统名菜——皮酥肉嫩的河图大烧更是美不胜收,滋味无穷。
腾冲饵丝系由洞山乡胡家湾村人发明,采用当地特产浆米加工制作而成,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了,为腾冲本地和外来客人所普遍喜爱的一种方便小吃。
  饵丝一般有煮吃和炒吃两种吃法。煮吃法是将饵丝切成细丝,用滚水烫熟,加上鲜肉丝或火腿丝、肉汤或鸡汤,佐以酱油、葱花、芫荽及少许酸菜即成。炒吃法是将饵块卷切成片,杂以鲜肉片、鸡蛋、香蕈、西红柿、豌豆尖或小白菜及其它调料、热油炒熟而成。这种炒吃法,叫做“炒饵块”,腾冲人又称之为“大救驾”。相传明末清初,南明永历皇帝奔逃至腾,在疲惫不堪、饥寒交迫之时,得吃腾冲炒饵块,竟如同吃山珍海味一般,不觉脱口说道:“真乃大救驾也!”“大救驾”之名便由此而来。
  如今,腾冲饵丝除鲜饵丝外,还被加工制作成碗装、袋装的干饵丝、快餐饵丝,远销各地和东南亚国家,其携带和食用都极为方便,成为来腾旅游观光者和腾人馈赠宾客的佳品。
&腾冲果脯是以亚热带、温带果品为主要原料的系列产品。其中什锦木瓜糖、甘草芒果、果脯等十分有名。
  腾冲地处云南之边陲,滇缅古道由此通过,是一个美丽、富饶、神奇的地方,是久负盛名的华侨之乡、文化之乡,也是树木丛生、硕果累累的“天然植物园”之一。
  腾冲果脯&选用梅子、芒果、山楂、木瓜、李子、杨梅等鲜果原料,经过科学配方,生产出具有京味和广味的甘草芒果、话梅、柠檬李、开胃多依、开胃山楂、山楂片、蜜糖木瓜等30多个产品,各种亚热带、温带果脯几乎应有尽有,味道各具特色。
大烧,即火烧全猪,又叫烤肉,是保山宴席上的一道名菜,是云南省保山一带具有传统风味的美食。保山大烧以保山市河图乡供销社加工的大烧最为有名,俗称“河图大烧”。
  大烧选用当地产的细骨猪为原料。细骨猪属温带小型猪,体型似泡涨的大豆,群众称之为&豆圆猪&。加工方法是:取饲养至35-40公斤的半膘猪屠宰后,去毛洗净,撑开腹部平放在专用的炉灶上,用木炭火烧去表皮水份,然后扎针,涂上酱油、姜汁、食盐等调料,使之渗入肉内,再放在炉火上,腹背轮番烘烤至猪皮焦黄,刮去麦皮焦质。如此再扎针,涂调料,烘烤,刮皮,反复三遍。
  食用时,将大烧切成方块,用醋、酱油、辣椒油、芫荽末、蒜泥等制调料蘸食。也可将大烧切成丝,与酸腌菜相拌,加上调料,别具风味。&保山大烧外酥内嫩,香脆酥润。肥肉透明,食之不腻;瘦肉细嫩,色味俱佳。
冬日走进腾冲农家,你常会看到人们用竹竿晾晒着一竿竿丝丝缕缕的黑褐色的东西,那便是腾冲干腌菜。干腌菜是用青菜、萝卜菜等加米汤浸泡数月,再反复煮晒至干而成,技艺简单,但程序复杂。
  腾冲农家,几乎每家都会制干腌菜。腾冲人,几乎人人喜爱干腌菜。外出做手艺的人,临出门要带上一包干腌菜;远去他乡的游子、旅居异国的侨胞,无不时时想念着家乡的干腌菜。干腌菜蕴含着腾冲人的眷眷亲情和幽幽乡思。
  干腌菜酸味可口。在日常生活中,干腌菜的食用范围较宽广。吃凉拌蔬菜、凉粉豆粉离不开干腌菜;煮鱼时加入干腌菜及葱花姜末等调料,制成酸汤鱼,辛辣酸甜;加糊辣椒、芫荽及其它佐料,开水冲泡,制成蘸水碗,适宜吃各种绿菜及素煮的菜蔬;开水冲泡干腌菜,加入盐巴、辣椒及捣姜块,再放上三两截大葱,置海碗内,便是著名的“青龙过海汤”,真令人胃口大开……
古馔今筵“五滴水”
&集汉家与边地各少数民族烹调之长的永昌&三滴水&,是旧时保山食文化的代表。所谓&滴水&,即取&滴水映日&之意,一滴水就是一个佳肴系列。不过,三滴水&虽名声显赫,但确曾有幸饱此口福的保山人却十分有限,因为能掌此勺的厨师乃风毛麟角,而寻常人等也是消费不起的。90年代初,有人对只闻其名而不知其味的&三滴水&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在广访名厨、深入挖掘的基础上,整理创制了洋洋可观的&五滴水&并开店飨客--
  &滴水&之一为凉菜系列十色,其中松篙熏肉为地道的永昌传统风味食品,奇香扑鼻;&滴水&之二为永昌名莱系列十色,是从明代至民国五六百年间各族民间佳看中筛选出来的,其中有经改进的火烧肉及明末诗僧担当在金鸡村首创的口袋豆腐等;&滴水&之三为果蔬系列十色,如核桃肉卷、挂霜荸荠等;&滴水&之四为丸子系列十色,如百合丸子、藕粉丸子、土豆丸子等;&滴水&之五为风味小吃系列十色,主食有永昌烙饼、腾冲&大救驾&及佛门豆汤,菜肴有昌宁油鸡枞、施甸水豆鼓、下村豆粉等。
  &五滴水&荟边地数十味美食于一席,雅俗共赏,遂成一时美谈。
对保山的一个女孩很有感情...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数民族服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