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准备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大家给点客观的意见,综合的评价谢谢!急急急!!!

急急急!现在正在填志愿。学长进来一下。快快啊!_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7,900贴子:
急急急!现在正在填志愿。学长进来一下。快快啊!收藏
现在的情况是软件工程基本没戏了。计算机还有把握。
1楼 14:34&|
2楼 14:38&|
3楼 14:39&|
六点结束报考
4楼 14:40&|
我现在想问的是 如果上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以往软件方面发展吗
5楼 14:40&|
本吧贡献榜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内&&容:使用签名档&&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05版:教育科学
新闻排行榜 热点新闻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
& &&& 往期回顾 & && &&&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一体化项目实战成就学生职业能力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TOPCARES-CDIO一体化项目实施之路
中国青年报
&&&&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信息技术与商务管理系的品牌管理课堂上,笔者看到这样一幕:醒目的主题背板,所有人都身着正装,主持人和嘉宾端坐,投影仪展示着某国际旅游公司的品牌形象设计方案。一名发言人对新推出的品牌进行宣讲,之后,现场来宾剪彩,掌声四起。询问后方知,这是该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品牌管理课程的项目实践。此项目是针对品牌管理课中品牌创立和发展的知识点而专门设计的项目实践展示,所有前期的设计、策划、现场的仿真表演都由学生完成。原本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变得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和创意。&
&&&&而这样以学生为主角的课堂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并不少见。据悉,这是学院推行TOPCARES-CDIO教育教学改革之后所展现的新气象。这股教改之风已让许多老师和学生经历工作、学习的巨大变化。
&&&&一体化项目设计实现东软教育最高关注
&&&&6月的东软校园郁郁葱葱,校园小路上并肩谈笑的学生、那些不知名的花朵与欧式古堡建筑群落衬托着这所大学的特殊魅力。明亮的教室里,一个个学子的理想正悄然孕育和绽放着,一场被叫做TOPCARES-CDIO的教改大潮正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
&&&&“CDIO是目前国际前沿的工程教育理念,它基于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整个生命周期创设的一种工程教育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课程与项目实践不断融合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则在充分调研当前IT行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下,将CDIO中国化、本校化,提出TOPCARES-CDIO人才培养模式。TOPCARES代表着技术知识与推理、开放式思维与创新、个人职业能力、沟通表达与团队合作、态度与习惯、责任感、价值观、应用创造社会价值等八个方面的能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董玮老师向笔者介绍。
&&&&TOPCARES-CDIO强调的是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差异是以项目驱动教学,以项目贯穿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每个专业必须有精心规划的项目,作为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学生经历工程实践的全过程,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的工程实践能力。
&&&&“传统的项目教学完全是基于某个课程或某个知识点,课程与课程之间,大一到大四所作的项目并没有关联性。而TOPCARES-CDIO项目设计与传统项目设计的最大差别在于‘一体化’。如同盖一座大楼,不同的项目就像基石、支柱、压顶石,这些项目都会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做完所有的项目就意味着整座大楼的完工,意味着可以为学生贴上‘准工程师’的标签。”大连东软信息学院院长温涛打了一个通俗的比喻。
&&&&TOPCARES-CDIO的项目有4级,其中,一级项目(基石项目及压顶石项目)是指包含本专业主要核心课程和能力要求的综合项目;二级项目是指基于多门课程、包含一组相关核心课程能力要求的课程群项目;三级项目指为增强单门课程能力目标的实现而设的课程项目;四级项目是指基于1门课程的2个以上单元(模块)能力要求的项目。而不同级别的项目紧密联系,层层递进,涵盖学生专业要求的各项能力。
&&&&“我们要求所有的项目应当为团队合作项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与创新的能力,通过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协调、沟通和合作能力。每个团队的成员角色可以轮流担任,使每个学生体验不同角色需要承担的责任。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仅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还同时磨练学生沟通、合作等软实力。”温涛说。
&&&&无疑,如何设计出能够全面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一体化项目,并让项目实践能够贯穿所有知识点,这成为TOPCARES-CDIO教学改革中的关键,也是难点。
&&&&学生在校实践企业工作全流程
&&&&笔者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软件服务外包)专业团队的任长宁老师进行了交流,这位曾经在某国有银行从事三年银行系统软件业务的老师谈起教改滔滔不绝,让人感受到教改似乎已深深植入老师们的内心。在他的讲述中,我们终于了解了什么是一体化项目设计,它对于学生真正的价值是什么。&&&&&&&
&&&&据任老师介绍,项目设计的前提是在了解行业需求的前提下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明确学生要具备哪些核心能力。在明确这些核心能力之后,就要进行能够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项目设计。“软件工程(软件与服务外包方向)的项目设计要求必须涵盖一名本科毕业的软件工程师所应该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这要求设计的项目所应用的技术为行业的主流技术,并且要具备很好的完整性,让学生真正体验一名软件工程师开发一个软件系统的全部流程。”为此,专业团队的老师经过多次研讨和头脑风暴,最终将一级项目确定为一个咖啡企业的整套软件系统,这套系统将涵盖咖啡供应链的所有环节,这包括:大一让学生开发咖啡贩卖机的软件系统,大二让学生开发客户机与服务器的联网系统,大三让学生开发在线销售系统。大四的压顶石项目则将前三个项目进行整合、修改、升级,对前三年的知识能力回顾梳理和升华,使之成为一个完善的可以投入实际应用的系统。这个过程几乎涵盖了一个标准软件项目所有的技术、流程和功能实现。”
&&&&传统的教学课程与课程之间相对独立,学生在大一入学时对自己未来四年的学习并没有全面的了解和规划。TOPCARES-CDIO一体化人才培养,让学生在大一便清楚知道自己四年的学习目标是什么,需要学到哪些知识和能力,四年后自己会成为行业中的什么角色。
&&&&大一学生一入学,专业团队的老师会通过“项目导引”让学生了解经过大学四年我会具备怎样的能力,让学生了解经过大学学习我就有能力开发一整套咖啡供应链的应用系统。“就如同在学生穿越一片原始森林之前,我会先带着学生坐着飞机先飞过那片森林,让他们看到这片森林的风景,激发学生的热情,随后的四年,学生将一步一步地去探索、寻觅自己的路径,最终成功的穿越。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真正让学生的大学学习从被动到主动,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提升,体会学习的乐趣。”
&&&&而这种转变在嵌入式系统工程系也同样明显。杨影老师是嵌入式系统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方向模拟电路课程的授课教师,作为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由于课理论性强、知识难度大,因此一直存在授课效果不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TOPCARES-CDIO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以来,专业团队的老师设计了贯穿整门课程知识点的三级项目——放大器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的传统授课方式主要是以理论为主。改革后,我们先用12周时间完成理论授课和实验,留出4周时间给学生做项目。课堂一扫沉闷气氛,学生都喜欢上这门课。”杨影老师介绍说。
&&&&从“教师”到“教练”让学生超越老师
&&&&项目的设计方案已经成型,而项目实践的组织工作又是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项目实践?怎样调动学生的兴趣?如何使项目的实践与企业真实的工作相吻合,发挥项目的最大效用?为此,嵌入式系统工程系对项目实践组织进行了精心设计。将学生分成团队,并选出每个团队的Leader负责整个团队的项目实施。老师先将业界普遍通用的模板和流程予以展示,每个团队要分工协作,利用课上和课下的时间共同完成放大器的前期构思、设计、采购元件、制作焊接、测试等全部项目流程。和企业的员工一样,学生项目完成后,还要撰写项目总结报告。
&&&&“以前上这门课很多学生昏昏欲睡,现在大大不同了,学生热情高涨,全都忙起来了,很多理论课没讲的知识学生都通过主动的自学完成了。让我们更觉得欣慰的是一些团队还提交了两套不同类别的成果物,大大出乎老师们的预期,由此可见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已经得到充分激发。”谈到这里,杨影老师的脸上浮现出笑容。“教改实施前我们老师心里都没底,现在学生的表现给我吃了颗定心丸,我们对下一轮项目的实施很有信心。”
&&&&任长宁老师则从教师到教练的角色转变让我们理解了教学过程的巨大变化:“其实,教改前我们也带学生做项目,大家在老师统一的模板下做,老师教,学生做,学生做出的项目几乎都是一样的,学生做的项目水平也不会超过老师。现在不同了,老师只是告诉学生怎样学,而不是事无巨细地教授,老师更像是一名“教练”,告诉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可以发挥潜能,自己去设计和发挥,所有学生的作品都是完全不同的,很多学生完成的项目甚至比老师的还要好。等学生毕业的时候,他们就像数字艺术专业的学生一样会有自己的项目作品集,这无疑成为日后求职就业最有份量的筹码。”
&&&&课堂的面貌焕然一新,与之一同改变的还有考核方式。传统的考试方式主要是以笔试为主,教学改革之后,以三级项目为例,项目实践的分数占总分数的25%至35%,而且这个比重还会增加。学生的理论知识已不再成为考核的唯一指标,只有具备真刀真枪的实战能力才能够被贴上合格的标签。“其实,这样的项目实践不单单让学生真正具备实践能力,还在这种团队工作中培养了合作的意识和沟通协调的能力。不同课程对八大能力的培养要互补和强化,这也是学院教改后对每门课程的核心要求。
&&&&“TOPCARES-CDIO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和模式是在充分理解当下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矛盾的基础上确立的,而以一体化的项目来驱动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学生在校可以体验企业人的角色,模拟工作的过程,感受团队合作与管理。这个改革的过程很艰苦,但我们欣慰地看到我们的老师因此打破了思维的定势,更加有激情和富有成就感。我们的学生因为在此过程中获得工程实践能力而自信从容地走向社会。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这次教改的真正价值,我们的学校也因此更好地实现着教育的价值。”大连东软信息学院院长温涛说。
&&&&(苍一粟)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广东东软学院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广东东软学院
广东东软学院(NeusoftInstitute,Guangdong),简称广东东软或东软学院,是经批准设立,由联合亿达集团共同投资举办的一所以工学为主,兼办管理学、人文学等学科专业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201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本科并更名为广东东软学院。根据2014年11月官网显示,校园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广东东软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信息技术与商务管理系、数字艺术系、英语系、日语系,共开设37个IT和泛IT本、专科专业(方向)。广东东软学院是广东省首批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广东省企业信息化培训基地、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英文名NeusoftInstitute,Guangdong(NIG)简&&&&称广东东软、创办时间2002年类&&&&别学校类型理工属&&&&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所属地区 现任校长主管部门校&&&&训精勤博学 学以致用学校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软件科技园学校代码12574主要奖项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首批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广东省企业信息化培训基地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类型定位有特色高水平IT应用型大学教育理念教育创造学生价值兄弟院校、
2002年,成立;
日,正式升格为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本科高等院校,并从原名“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更名为“广东东软学院”,是第一所民办本科、第二所本科院校。[1]截止2014年6月,学院校园占地42.4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20.2万平方米,200多个教室均安装有空调,体育及学生活动设施完善,拥有标准室内体育馆、足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室、篮球场和400米标准跑道的田径运动场。教学设施先进,图书馆纸质图书约50万册,电子图书31万册,新落成的图书馆大楼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有满足教学需要且装备优良的实验(实训)中心26个、数字化中心1个,2万多个网络接口遍布教室、休息室和宿舍,各种教学、管理软件现代化教学手段得到广泛应用,构建成独具特色的信息化、数字化园林大学。截止2014年6月,广东东软学院有教职工420多名,其中专任教师325名,各类兼任教师80名,正、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近10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50余人。[2]截止2014年6月,广东东软学院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信息技术与商务管理系、数字艺术系、英语系、日语系和国际合作部等5系3部,共开设37个IT和泛IT专业方向。其中,软件技术(软件开发方向)、视觉传达设计(广告与包装设计方向)入选“省级高职教育重点专业”,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管理、嵌入式技术与应用入选“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视觉传达设计(广告与包装设计方向)、视觉传达设计(品牌设计方向)入选“广东省第一批重点建设专业”。[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本科:、、
专科:(软件开发方向)、、(互联网应用开发)、数据库管理与开发(计算机信息管理)、、嵌入式技术与应用、、
信息技术与商务管理系
专科: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方向)、电子商务(金融信息化方向)、、、、、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企业信息化方向)、(物流金融方向)、物流管理(国际商务与报关方向)
数字艺术系
本科:(广告与包装设计方向)、视觉传达设计(品牌设计方向)
专科: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广告与包装设计方向)、电脑艺术设计(游戏设计与制作方向)、电脑艺术设计(产品设计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专业方向)、(建筑景观设计专业方向)、(网络与影视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新媒体艺术方向)
(国际贸易方向)、商务英语(涉外文秘方向)
(国际贸易方向)、商务日语(涉外文秘方向)
国际合作部
软件技术(国际班)、电子商务(国际班)[3]截止2014年6月,学院有智能技术工作室、感知技术工作室、苹果π工作室、行为金融创新工作室、智能与科学计算工作室、工作室、电子创新研究工作室、工作室、工作室等9个教师科研工作室。这些工作室运行良好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科研能力,在职科研人员5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及副高级职称10人,讲师3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科研人员6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的科研人员42人。另外,还聘请了校外知名专家、教授6名。[4]序号项目名称项目来源1高职高专软件技术专业综合实践能力体系教育部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软件测试专业培养体系研究教育部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3高等职业教育之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初探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4科技翻译课程范式构建——现代与后现代的融合与超越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科技翻译委员会5哲学维度下之本科翻译专业产学研结合初探广东省翻译协会、广州市翻译协会6对新生导师制的实证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教期刊编辑专业委员会7“三资”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口语能力的要求及其培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教期刊编辑专业委员会8高职教育与人的发展2010年度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9佛山民营企业和谐劳资关系建设研究2012年度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0佛山市物联网产业培育与集群研究2012年度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1佛山市汽车产业发展与综合配套问题研究2013年度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2高职高专软件技术专业综合实践能力体系构建《》13基于综合项目案例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实施《计算机教育》14基于Java
EE与AJAX的WEB应用框架的研究与应用《》15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课程设计与实现《IT教育探索》16基于ARM应用网络程控空调系统的组建《》17混沌序列变换成均匀伪随机序列的普适算法的FPGA实现《》18基于DSP的双精度浮点型伪随机序列发生器的设计《科技广场》19混沌序列变换成均匀伪随机序列的普适算法的FPGA实现《科技广场》20网络攻防实验室建设探究《科技广场》21基于Packet
Tracer和VMware的虚拟网络实验平台构建《科技广场》22项目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IT教育探索》23基于PROFIBUS&PROFINET楼宇循环供水系统的设计《中国仪器仪表》24软件综合实践项目中界面设计研究与探索《IT教育探索》25基于DSP的双精度浮点型伪随机序列发生器的设计《科技广场》26混沌序列变换成均匀伪随机序列普适算法的FPGA的实现《科技广场》27Modeling
the Most EconomicalResponse Efficiency of ConstructionSupply
Chain《Proceedings
of ICCREM》28项目管理手工沙盘模拟实践教学研究《项目管理技术》29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人力资源管理》30基于灰色聚类的珠三角区域物流竞争能力分析《物流技术》31论职业院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职业教育研究》32央行连续加息的原因、影响及效果评价《经济研究导刊》33从“南马庄经济模式”浅谈我国农业贸易发展对策《现代商业》34高职毕业生关键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35高职院校大小课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国电力教育》36网格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应用《IT教育探索》37中国物流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物流工程与管理》38高职人才“企业化”培养模式初探《中国城市经济》39高职“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IT教育探索》40高职“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浙江大学出版社》41高职物流创新人才“公司化”培养体系构建探析2011年广东高职院校优秀物流教研论文征文三等奖42谈面向岗位群高职ERP专业主干课程设置《合作经济与科技》43高职ERP课程教学研究《华章》44高职ERP人才培养模式研究《IT教育探索》45基于和谐劳资关系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中国市场》46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是我国企业当前最主要的社会责任《中国市场》47企业社会责任视域下和谐劳资关系建设研究《IT教育探索》48高等职业教育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IT探索》49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探讨《成才之路》50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与实践——以《Excel在生产计划中的应用》为例《职业教育研究》51激情,在平凡的岗位上燃烧《教育科研》52美术基础教学方法初探《教育科研》53写意肖像(组图五幅)《大视野》54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学方法初探《IT教育探索》55流变系列《艺术研究》56艺术设计教育在社会型态中的演变《科教新报》57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信息与电脑》58蒙版技术在图像合成中的应用《现代阅读》59道与器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纹饰研究《现代阅读》60老街(作品)《大众文艺》61中西方语境下视觉符号的共享与相异《现代阅读》62《密集型城市规划设计浅析》《城市建设》63《解析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人”的意义》《大众文艺》64VI设计与应用《大视野》65论材料的综合运用对传统中国画的拓展《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66试论多媒体技术拓展建筑欣赏课程的三个维度《IT教育探索》67CBE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毕业生可雇佣性的培养《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68高等职业教育之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初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69高等职业教育之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初探《IT教育探索》70《立足功能翻译理论 提升英语写作技能》《IT教育探索》71《高职院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高职英语分层教学新模式构建的视角》《IT教育探索》72高职院校实行新生导师制的实证研究《职业技术教育》73研究性教学与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教育科学》74“三资”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口语能力的要求及其培养《职业教育研究》75高职院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IT教育探索》76网络与传统汉语教育优势互补研究与实践《IT教育探索》77微变化研究法回顾及其应用《IT教育探索》78Evaluating
the Use of L1 in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s of China: A Case Study《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MFD)》79Pursuing
a Learning Environments to Increase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IT教育探索》80高职院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IT教育探索》81Analysis
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ragmatic Failures in Chinese Learners’ Oral
EnglishThe
3r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Science
(ETCS2011)82基于“1321”教学模式的高职日语实践教学体系《中国科教创新导刊》83《浅谈从认知语言学获得的语言习得的启示》《IT教育探索》84《关于如何提高基础日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看法》《中国科教创新导刊》85《从语气的观点看“たら”和“と”》《中外教育研究》86日本留学生常见被动句偏误分析《金陵瞭望》87小议汉日被动句差异《教育科研》88浅谈游戏教学法在高职高专日语精读教学中的运用《IT教育探索》89浅谈图片教学法在高职高专日语精读教学中的运用《IT教育探索》90Trust-based
Collaborative Filtering《FSKD
Novel Trust-based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Method《IT教育探索》92浅谈日语沟通能力的培养《现代阅读》93非语言环境下提高商务日语应用能力的日常学习策略《华章》943年制大学におけるビジネス日本语教育カリキュラムについて――カリキュラム策定と実施过程『异文化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のための日本语教育』(《跨文化交际中的日语教育研究》)95用人单位沟通技能需求的实证调查《IT教育探索》96就业沟通技能的支撑保障体系《IT教育探索》97大学生沟通技能现状研究《科技与企业》98就业沟通技能的支撑保障体系《华章》99试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意义《IT教育探索》100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IT教育探索》101基于“一卡通第三方校园支付平台的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102基于软件工程瀑布模型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探索《现代计算机》103Knowledge
Innovation Mode Based on New Product《环球经济信息导报》104《基于知识流的业务流程再造基本理念》《华章》105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华章》106迁移理论对足球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华章》107高职教育与人的发展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08广佛都市圈深化汽车产业集群产业链对接和产业整合的路径、机制和政策研究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09佛山民营企业和谐劳资关系建设研究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10无速度传感器DTC系统小波神经网络参数辨识研究教育部“春晖计划”合作科研项目111直接转矩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项目112CAD
建模中基于物理约束的变形体控制与评估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3电子政务核心平台产业化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114基于流过滤技术的NetEye系统开发国家技术创新项目计划115在专业教学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教育部高职高专计算机教指委课题116高职高专软件技术专业综合实践能力体系教育部高职高专计算机教指委课题117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与保证体制创新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118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体系及标准的研究与创新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119不断深化分层次教学改革,创建高职高专英语课有效教学模式子课题项目120环境艺术专业“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究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子课题项目121学校专业课有效教学研究——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课有效教学研究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子课题项目122高职毕业生就业求职CI形象识别体系创新研究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项目123基于虚拟公司机制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综合改革推进计划项目124基于SAP的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模式研讨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综合改革推进计划项目125职业院校人才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综合改革推进计划项目126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127基于“1321”教学模式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5]《IT教育探索》是在2009年经广东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已取得了广东省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许可证(粤内登字E第11317号),是广东东软学院学报,由广东东软学院主管、学院科研管理部主办的综合性学术与教育研究刊物。[6]
广东东软学院图书馆创建于2002年9月,馆舍总面积10000余平方米、1800多个阅览座位。截止2014年6月,馆藏近81万多册,其中,纸质图书50万多册,电子图书31万多册;纸质报刊约450多种,电子期刊1.1万多种,包含全文期刊1197万多篇。此外,还有年以来累计的过刊合订本9000多册。馆内馆藏涵盖了社科、、现代工业技术、、、自然常识、休闲娱乐等方面,内容新颖、全面,为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有力的保障。[7]董事长、副校长、东软集团CEO:
广东东软学院院长:
党委书记:
校徽的主体——钟楼是学院的标志性建筑,校徽它见证着学校和东软学子的成长成熟,钟楼的钟声召唤着东软师生求知进取的心灵,激励着东软学院人学以致用、创新融合、贡献社会。钟楼的指针指向九点,象征着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生就像八九点钟的太阳,生机勃发,充满朝气。钟楼的下方是教学楼EF座的建筑剪影,顶部的线条体现了欧美后现代风格,反映了学院国际化办学的角度,下方的骑楼象征学院地处岭南地区,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骑楼精神反映了我院的办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按企业需求定制培养,不断探索新的办学模式。[8]精勤博学 学以致用
精勤,意思是精专、专心、勤奋、勤勉。《后汉书·冯勤传》:“以图议军粮,在事精勤,遂见亲识。”唐·《》有言:“业精于勤,荒于嬉”。“精”字强调探究、精专、专注、深湛、严密。“勤”字强调勤勉、勤奋。博学,意思是广泛地学习,并且有博大包容的眼光与胸怀。《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以致用,意思是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论语》中提到:“学而时习之” “传不习乎”,这里的“习”字,含有践履的意思;明朝思想家提出知行合一,强调不但要“认识”,还要“实践”。明末清初提出了“”的思想,强调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些思想都传达着学用结合、的思想。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