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四川阆中房价有交警朋友,找他帮一下忙。

  阆(làng)中位于东北部,中游,幅员面积1878平方公里。辖46个乡镇、3个办事处,人口86万,其中城区人口18万。1986年被确定为,1991年撤县建市,2002年被确定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市和省重点旅游城市,2004年被国务院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城市坐落在嘉陵江西岸,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形成天然屏障,2000多年来,一直为巴蜀要冲,军事重镇,有“阆苑仙境”、“阆中天下稀”之美誉。&基本信息  阆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曾为国都。公元前314年,灭巴,设置,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历代王朝都在这里设置郡、州、府、道。蜀汉名将张飞镇守阆中达7年之久;之子、都曾封治阆中;明末清初四川设临时省会达17年之久,是历代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以汉桓侯祠(张飞庙)为代表的;以巴巴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考棚为代表的;以巴渝舞、川北、、剪纸艺术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交相辉映,被专家誉为“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典范”。  阆中名胜众多,名人荟萃。阆中是至今保存较为完好县级四大古城之一,素有“阆苑仙镜、风水宝地”之美誉。唐代大画家吴道子三百里嘉陵江山图,称阆中为“嘉陵第一江山”。国家旅游总局称阆中为中国第一风水古城。至今仍保存着1.78平方公里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古街古巷。全市有220多处人文景观,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如风景秀美的锦屏山和历史悠久的腾王阁等。有辅佐刘邦平定三秦的巴人领袖范目、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女婿张宪等一批名将、蜀中“花木兰”韩娥以及民主革命时期的9位将军,兄弟状元尹枢、尹极和两相一将陈氏父子留下了多少千古佳话。杜甫、苏轼、陆游、司马光、李商隐、张之洞等古今名流都曾来阆并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宝诗篇。阆中还孕育和聚集了以落下宏、袁天罡等为代表的民间天文学家。为表彰落下宏对古代天文学和历法的巨大贡献,国际天文联合会将1996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落下宏星”成为继“巴金星”之后的第二位被永久性巅入太空的四川人。  阆中交通便捷,生态幽雅。国道212线和省道302线穿境而过,并交叉成十字型辐射全市。成南高速、渝南高速的贯通和即将启动的广元——南充高速已列入阆中的“十一五”规划;嘉陵江环城而流,到吨级轮船可从广元经阆中直达重庆;今年正式动工的兰渝铁路也将在阆中设立二级站;国家二级民用(旅游)机场正在建设之中。金银台电站已竣工投产、沙溪电站工程如火如荼,马啸溪大桥顺利通车,环城滨江路建设别具一格。阆中森林覆盖率达41%;城市垃圾处理场已投入使用,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城市饮用水达标率100%;阆中已成为周边县市居民购房首选地。  阆中资源丰富,基础较好。素有“丝绸城”、“醋城”之誉。全市已形成粮油、食品、、棉纺、药材等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5个链条,拥有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奉国大米”、阆苑蜜柚、朋娜脐橙等部省优产品久负盛名;保宁制药、滕王阁药业公司正迅速壮大,积极筹备上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户,已初步形成轻工纺织、食品加工、能源水电、医药化工等四大支柱产业;有保宁醋、张飞牛肉、银河地毯等12个国家和省部名优产品。保宁醋是“中国名牌”产品,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阆中丝绸曾与四川丝绸出口三分天下;银河地毯有“东方软浮雕”的美称,远销日本、欧美等地。旅游资源丰富独特,以其历史文化厚重和风光秀美着称。全市现有三星级宾馆4家,二星级宾馆5家,开设各类餐饮名店20余家;建立健全各类专业市场10多个;引进各类品牌连锁企业28家。阆中已逐渐成为辐射周边的商贸服务中心。  目前,阆中正以其博大的胸怀和独特的魅力欢迎各位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来此检查指导、观光旅游、投资置业!&历史沿革  阆中历史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阆中已有先民生息。传:华胥孕伏羲于此。阆中夏代为梁州之域,商为巴方,周属巴子国。战国时,巴国因楚国所逼,于公元前330年左右迁都阆中。秦灭巴后,于公元前314年置巴郡及阆中县,郡治江州。当时,阆中县境域包括今阆中、、、、、、、、等县、市、区和巴中、剑阁、岳池部分地区。西汉初,汉高祖追念纪信诳楚安汉之功,析阆中县南境置安汉县,辖今顺庆、高坪、嘉陵、蓬安和岳池西部、北部,西充南部等地。其后,阆中辖区逐步缩小。  东汉兴平元年(194),征东中郎将安汉赵题欲得巴名,建议三分巴郡,益州牧遂分巴郡为巴、永宁、固陵三郡,阆中隶属巴郡,郡治安汉。建安六年(201),鱼复人蹇胤争巴名,刘璋又改原永宁郡为巴郡,改原固宁郡为巴东郡,改原巴郡为巴西郡,巴西郡移治阆中。此后,阆中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川北政治、经济中心和军事重镇。  东汉建安六年(201)至成汉嘉宁二年(347),阆中为巴西郡治,东汉时,郡辖阆中、安汉、垫江、宕渠、宣汉、汉昌、南充国、西充国8县。三国时,郡辖阆中、南充国、西充国、安汉4县,蜀汉司隶校尉张飞出任巴西太守,镇守阆中七年之久。西晋时,郡辖阆中、苍溪、歧惬、汉昌、宣汉、宕渠、平州、安汉、南充国、西充国10县。成汉时,郡辖县减少宣汉、宕渠两县。东晋永和三年(347)至南朝梁天监七年(508),阆中为南梁北巴州和北巴西郡治,州辖北巴西、、、、、白马义阳6郡,北巴西郡辖阆中、汉昌、胡原3县。  西魏恭帝元年(554)至隋开皇三年(583),阆中为隆州和盘龙郡治。西魏,州辖盘龙、新安、南宕渠、金迁、白马、隆城6郡,盘龙郡辖阆中、汉昌、胡原3县。北周,州辖盘龙、南宕渠、金迁、白马4郡,盘龙郡辖县未变。隋开皇三年至大业三年(607),阆内(阆中)为隆州治,辖阆内、南部、苍溪、奉国、仪陇、大寅、西水、晋城、南充、相如10县。大业三年,改隆州为巴西郡。唐武德元年(618),巴西郡复改为隆州,阆内亦改为阆中。隆州辖阆中、南部、苍溪、奉国、仪陇、大寅、南充、相如、西水、晋城、新井、思恭12县。武德四年,南充、相如属果州,仪陇、大寅属蓬州,又置新政县。武德七年省思恭入阆中,隆州共辖8县。唐高宗时,鲁王灵夔、滕王元婴先后出任隆州刺史。元婴以为衙宇卑陋,遂大肆营建,华丽拟于宫苑,称为隆苑。唐开元元年(713),为避玄宗讳,改隆州为阆州,隆苑亦改为阆苑。唐天宝元年(742),改阆州为阆中郡。元年(758),复改阆中郡为阆州。其后到元至元十三年(1276),阆中一直为阆州治所。五代唐天成四年(929)于阆州置保宁军,北宋时曾置安德军。唐开元元年至北宋熙宁四年(1071),州(郡)辖阆中、南部、苍溪、西水、新井、晋安、新政、奉国、歧平9县,熙宁四年省晋安入西水,省歧平入奉国,阆州共辖7县。  元至元十三年至民国初,阆中一直为保宁府治。明洪武四年(1371)至崇祯十七年(1644)和清顺治八年(1651)至民国5年(1916),川北道(民国2年改为嘉陵道)亦治阆中。明代,于阆中设川北分巡道。清代设川北兵备道和川北镇总兵署。清顺治年间,四川临时省治设阆中十余年,四川总督、巡抚、监察御史均驻节阆中,并在此举行了乡试四科。元代,保宁府辖阆中、苍溪、南部、广元、昭化、剑州、通江、梓潼、巴州、南江两州8县。清代,川北道辖保宁府、顺庆府、潼川州共25州县,保宁府除减少梓潼县外,原辖州县未变。民国初,川北道(嘉陵道)辖阆中、苍溪、南部、广元、昭化、剑阁、通江、南江、巴中、营山、蓬安、仪陇、邻水、岳池、广安、南充、西充、三台、射洪、中江、盐亭、遂宁、蓬溪、安岳县、乐至、潼南26县。  1933年至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阆中转战三年,曾在县城设方面军总政治部和33军军部,先后于阆中境内建立阆南县、阆中县和宗发市苏维埃政府。抗日战争时期,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和巴山警备司令部均设于阆中。1984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阆中为历史古城。1986年12月,国务院批准阆中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1月,国务院批准阆中撤县建市。1993年8月,阆中被列为省直辖市,由南充市代管。&县名由来  阆中县名,始于公元前314年,即周赧(nǎn)王元年,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蜀王伐苴(jū,蜀王弟苴侯,封地葭萌,今昭化),苴侯奔巴(巴国迁都阆中),巴为苴侯求救于秦。派和救苴、巴,遂伐蜀。蜀灭后,张仪贪巴、苴之富,顺手牵羊,灭了巴国,于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置巴郡和阆中县。以后,除隋初因避文帝之父杨忠讳,有35年改阆中县为阆内县外,阆中县名至今二千三百多年不变。  何谓阆中?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阆”字说:“阆,门高也。”意思说:“阆”是高门的意思。乐史解释“阆中”说:“其山四合于郡,故曰阆中。”意思说:阆中周围山形似高门,城在其中,所以称阆中。这是说,阆中因山得名。  《旧唐书·地理志》解释阆中得名时说:“阆水迂曲,经郡三面,故曰阆中。”嘉陵江流经阆中一段,古称“阆水”。意思说:嘉陵江绕城三面,城在其中,所以称“阆中”。这是说,阆中因水得名。  两种说法看似不一,实际并不矛盾。阆中四面山形如高门,因名阆山;嘉陵江流经阆山下,因名阆水;城在阆山阆水之中,故名阆中。  阆中是根据县城的天然地形命名的。阆中别名阆苑(yuàn)。《辞海》解释“阆苑”一词说:阆苑,唐代苑名,故址在今四川阆中县西。据《舆地纪胜·利东路阆州》记载:“唐初鲁王灵夔(kuí)、滕王元婴,以衙宇卑陋,乃修饰宏大之,拟于宫苑,由是谓之隆苑;后避明皇讳,改为阆苑”。阆苑,本是传说中的神仙(西王母)居住处。因滕王建此宫苑,千百年来,阆苑便成为阆中古城的别名。&历史上阆中城池的变迁  一建巴都、秦城。《华阳国志·巴志》载: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置巴郡,同时置阆中县,治城即巴子国别都①故地。《元和郡县志》载:“阆州,在秦为阆中县也”;《太平寰宇记》云:“今郡城即古之阆中城”;云:“阆中县本巴国别都,秦置县”。巴都、秦城在同一地方,此时,治城在今盘龙山麓至玉台山临嘉陵江台地上(疑),即今兰家坝、部队驻地一带。  二建汉城。为东汉时建。明嘉靖《保宁府志》载:“郡城在北,与锦屏山相对,为建安六年(公元201年)益州刘璋所筑。”《四川通志》也载:古城在东汉建安年间(公元196——220年)刘璋修缮过;三国时,张飞曾增修。《阆中县志》(帝制早期)载“县城西半里许为汉城也”。经勘察,汉城遗址尚有石砌码头及河堤残余,还有不少汉砖、汉陶、五铢钱等汉代文物出土。  三建唐城。据明嘉靖《保宁府志》和清咸丰《阆中县志》载:由于嘉陵江水啮城,房屋街衢,迭遭摧毁。所以城市逐渐南移,最终移至今之古城区的位置。唐玄宗以后,城区位置基本稳定②。《舆地纪胜》载:唐初鲁王灵夔、滕王元婴,相继任阆州刺史时,按皇宫规格修造宫苑,时称为隆苑③,并修建了南楼、东楼等。尽管阆中城在唐时有增建修补,对城池面貌并无多大改观,但对后来城池发展和建成规模之城打下了基础。  四建宋城。阆中城修建成规模之城是在宋代。宋时历任官员都把城池建设作为施政大计。据《阆中县志》(帝制时期)载“宋代初年,用条石修建城墙,墙顶外倾有城垛。四道城门,东南北修有瓮城子”等。其后城池多毁于战火。从宋代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起,虽历任政要恢复部分楼台亭阁,均未达到宋时初建之城的规模。并且在南宋淳佑三年(公元1243年)为了抵抗元兵,曾移州治、军治于大获山④,建大获城。虽县治在原境,因战乱和移州治于大获山的影响,对原城池少为维护,塌毁多处。  宋代的阆中城,除注重建筑艺术和景观布局外,还特别注重风水意象。城外沿江两岸诸山,修建了众多的寺庙楼阁,组成城周风景带,使之与城郭互相映衬,时人赞叹:古城“丹楼粉堞明灭于远烟高树间”,“秀绝寰宇”。  至南宋宝佑六年(公元1258年),元军自汉中入阆州,重兵围困大获山,大获城终为元兵所破,之后,阆中又成为元军进攻南宋的重要根据地,修筑城堡和关隘,城周七关就是这时形成的。元末,明玉珍在城西补筑土城(城墙)。元代阆中城基本上沿袭了宋城的概貌。虽略有小变,但不出左右,尽为原址扩展。  五建明清。城。明。清城即今阆中古城。明《保宁府志》载:“明洪武四年(1371年),千户滕贵在原址增拓,内外以条石砌成,城墙高一丈六尺,围长九里三分。建四门,曰富春、曰锦屏、曰澄清、曰威德。四门皆有月城”。明成化年间,指挥使田仪又建四门城楼。明弘治年间(公元年),知府张翼重修。据史料记载,这时“城壕深一丈五尺,阔二丈五尺”。《四川通志》载:清乾隆34年(公元1769年)知府宋思仁重修,并改城门为迎和、延禧、宝成、敦吉。《阆中县志》(帝制时期)载:“乾隆六十年知县胡延璠补修。嘉庆三年(1798年)浚隍凿堑⑤”。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川北道黎学锦在西门外修筑石堤与石鱼翅⑥以御水啮。  此后,阆中城池没有明显变化,今之古城基本为明清城原形。  注:①阆中曾为巴子国别都,自当有城,但史书无确切记载。  ②在广德元年、二年两次来阆所着、《阆水歌》和元稹在唐元和十年过阆时所着《阆州开元寺题乐天诗》以及后来宋所着《谒杜少陵祠堂》所咏,证明当时唐城位置与今之阆中城基本相符。  ③隆苑,又称阆苑。在城之西南隅。时阆中为隆州州治,所以将所修豪华宫殿称之为隆苑。后隆州因避唐明皇李隆基讳,遂根据所处之地在阆中县地而将隆州改为阆州,隆苑也改称阆苑。  ④大获山在今之苍溪县境。  ⑤浚隍凿堑:挖濠沟,也即修护城濠。  ⑥鱼翅:今称为龙干(川语)。&阆中大事记(公元前330~公元1949)  1、巴国迁都阆中直到国亡。  2、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公元前314)  始建阆中县隶属巴郡。  3、五年(公元前202)  分阆中县南境置安汉县(县治今南充市北郊)以纪念纪信荥阳诳楚安汉之功。  4、西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l0)  天文历算学家落下闳(阆中人)应由赴京城长安参加历法改革与邓平、唐都等创制了  (太初历)并改制浑天仪奠定了浑天说。  5、西汉末至东汉献帝初平四年(193)  西汉末再分阆中县南境置充国县东汉初省人阆中县。和帝永元二年(90)复置充国县(县治今天宫乡宝珠村)。献帝初平四年(193)充国县又分为南充国县(县治今南部县城关)与西充国县(县治今天宫乡宝珠村)。  6、东汉献帝建安六年(201)  东汉兴平元年(194),征东中郎将赵题(安汉人)欲得巴名,建议三分巴郡,益州牧刘璋遂分巴郡为巴、永宁、固陵三郡,阆中隶属巴郡,郡治安汉(今南充)。  建安六年(201),鱼复人蹇胤争巴名,刘璋又改原永宁郡为巴郡,改原固宁郡为巴东郡,改原巴郡为巴西郡。巴西郡移治阆中。  7、建安十九年至三国蜀昭烈帝章武元年(214-221)  太守镇守阆中后为部下、张达所害。  8、西晋武帝太康年间(280-289)  分阆中县北境置苍溪县与歧惬县。  9、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502)  析阆中县东境置隆城郡及所属仪陇县和大寅县。  10、南朝梁武帝天监八年(509) 置南梁北巴州州治阆中。又析阆中东北境置白马义阳郡及义阳县(郡县治地今老观)。  11、南朝梁武帝天监十八年(519)  析阆中西境置胡原县(县治今剑阁县香沉寺)。  12、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525)  析阆中东境置义阳郡、义阳县(郡县治地今巴中县恩阳镇)。  13、西魏恭帝元年(554)  改南梁北巴州为隆州同时设盘龙郡。州、郡俱治阆中。  14、西魏恭帝二年(555)  改白马义阳郡为白马郡改义阳县为奉国县(郡县治地今老观镇)。  15、开皇元年(581)  因避杨忠讳改阆中县为阆内县。  16、唐高祖武德元年(618)  复改阆内县为阆中县。析阆中东北境置思恭县(县治今二龙乡恭思填村)。  17、唐高祖武德七年(624)  实行租庸调法。阆中土贡重莲(长十五丈重一斤其色鲜白)、绫、绵、绢、绸、毂等六种。  同年省思恭县入阆中县。  18、唐高宗永徽六年至唐睿宗文明元年(655-684)。  永徽六年高祖第十九子鲁王灵夔为隆州刺史数年后他徙。调露年间高祖第二十二子膝王元婴为隆州刺史筑隆苑。文明元年薨于隆州陪葬献陵。  19、唐玄宗开元元年(713)  为避玄宗(名隆基)讳改隆州为阆州隆苑为阆苑。  20、天宝四年(745)  铸造铁塔一座高一丈四尺一寸塔身六方满铸八分体阳文《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全文国内罕有。1972年县武装部建房时毁。  21、唐代宗广德元年(763)  秋杜甫来阆中悼房棺冬归梓州次年春再来阆中夏初去成都写有《阆山歌)、《阆水歌》等诗60余首。  22、唐德宗贞元七年(791)  阆中人尹枢状元及第;其弟尹极宪宗元和八年(813)状元及第。时称“梧桐双风”。  23、唐宪宗元和四年(809)  《东山大像精舍何居士记》谓:何居士凿岩造大佛一尊为释迦座像高9.88米历时20年。  24、五代唐明宗天成四年(929)  阆州置保宁军(北宋太祖乾德四年改为安德军)。  25、北宋太祖乾德三年(965)  阆州农民起义围攻治城  26、北宋太宋端拱元年(988)  阆中人陈尧佐中进士。端拱二年其兄尧叟中状元。真宗咸千三年(1000)其弟尧咨中状元。尧叟、尧佐均仕至宰辅尧咨仕至节度使世称“三陈”。  27、北宋太宋淳化五年(994)  李顺起义军以二万之众击宋军战于阆州之老溪(今阆中白溪濠入嘉陵江口处)。  28、南宋孝宋乾道八年(1172)  春陆游到阆中赴兴元府宜抚司干办公事任。是年秋再到阆中冬返兴元府在阆作《南池》《登锦屏山谒少陵祠堂》等诗。  29、南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  红巾军张福莫简起义自利州攻入阆州。  30、南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  蒙古兵由陕甘入川破成都取阆州不久退走川外。  31、南宋理宗淳枯三年(1243)  阆州州治移于大获山(今苍溪县王渡乡境内)奉国县治亦移于大获山。  32、南宋理宋宝枯六年(1258)  元宪宗蒙哥亲率大军入川围大获山南宋守将杨大渊降。蒙古军围攻阆中城历41日始破。  33、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  始置保宁府属四川省广元路府治阆中。  34、元世祖至元二千年(1283)  省奉国县入阆中县(原歧坪地入苍溪)。  35、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  置川北分守道分巡道、兵备道治地保宁。但分守道常住顺庆。  千户膝贵筑阅中石城。  36、明孝宗弘治十一年(1498)  寿王出镇保宁建王府于城内西南。  37、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  寿王迁湖北德安府。  阆中饥荒(延至正德十六年)。  38、明世宗嘉靖四年(1525)  知府张思聪创建锦屏书院。  阆中境内发生蝗灾、旱灾。  39、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  分巡川北道杨瞻督修、安岳县学教谕杨思震纂修《保宁府志》。  40、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  四月保宁地震。万历十一年十二月再次地震。  41、明崇祯十三年至清顺治三年()  祟祯十三年二月起义军由陕西平利入川攻保宁未克。十七年(1644)李自成派马科率军从广元、剑阁攻入保宁。当年张献忠率军由湖北入川进军川北驻保宁的李自成都撤退刘进忠驻守保宁。清顺治三年十月肃亲王率清兵自汉中入川北刘进忠降清引清兵入保宁。  42、四年(1647)  十二月南明将赵荣贵自龙安(今平武县)引兵大败清兵于保宁清兵退出川外保宁为赵荣贵所驻守。  43、清顺治八年(1651)  清平西王事情兵入川陷保宁战死保宁为清兵所据,并为四川临时省会十余年。  44、清顺治九年(1652)  南明大将率军与吴三桂大战于保宁城郊,刘文秀战败,乘象队渡嘉陵江退走。  同年,四川乡试设闱于阆中(考棚今县招待所),补辛卯科(1651)。随后甲午(1654)、丁酉(1657)、庚子(1660)等科均设闱于阆中,至癸卯科(1663)始移闹于成都。  45、清顺治十六年(1659)  秋,阆中霪雨,锦屏山崩塌临江一面,成赤壁。  46、清康熙十三至十九年()  康熙十三年,清总兵、部将王屏藉响应吴三桂反清。康熙十九年,清奋威将军王进宝大败吴之茂、王屏藩于保宁。王屏藩自缢于保宁衙署吴之茂被擒,斩于北京。  47、清世宗雍正八年(1730)  设分巡川北道署治阆中辖保宁、顺庆、潼川等府。  48、清嘉庆二年(1797)  阆中清查土地定田赋。  49、清嘉庆十六年(1811)  纪念阆中南宋抗金骁将张宪,修建张烈文侯祠于锦屏山麓,树碑于阆南桥侧,题曰:宋烈文侯张宪故里。  50、清道光元年(1821)  分巡川北兵备道盐运使黎学锦为总裁,保宁府知府徐双桂为参阅,癸酉科拔贡史观为总纂等49人修纂《保宁府志》。  51、清咸丰元年(1851)  阆中知县徐继镛延宫赞李惺等编修《阆中县志》。  52、清光绪十四年(1888)  中法签订不平等条约后县人激于义愤捣毁了人在阆中城内的堂设施。  53、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  会督在城内郎家拐街开办西医诊所。翌年迁址临济堂街开办“仁济医院”。光绪二十三年仁济医院安装小型发电机首次发电供医疗照明用。  54、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  一月,在县城大东街成立保宁邮政局(民国二十三年改称阆中邮政局)。  55、二十九年(1903)  六月初五阆中大水灾。嘉陵江水上涨,北门至护城桥,南门至瓮城县城水位为 361.63米,洪枯差12.6米。  56、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  停科举、创新学,改锦屏书院为保宁阎府公共学堂(中学堂,学制四年)。开办阆中师范讲习所并在县城内设立高等小学堂l所,在农村开办县立初等小学堂55所。  同年,县警察局成立。  57、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  成立保宁府农事试验场,提倡改良农事。  同年,县教育会成立,会址设西街原县学署,会员70人。  58、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  十月初七,慈禧太后染疾,御医张仲元、李德元、戴家喻会诊,以“四君子汤”引保宁半夏曲三钱,煎服后效佳。药方收入清官医案。  59、清宣统二年(1910)  六月,阆中阎瑞徵独资创办“泰丰丝厂”,厂址设水洞门街。  同年,试行地方自治制度,县设议事会、参事会;镇设议事会、董事会;乡设议事会、乡董、乡佐。  同年川北联合县立简易师范学堂成立(民国3年改名为川北联合县立师范学校。民国17年并入保届联中)校址在清考棚。  元年(1912)  废清附郭县留府。民国2年,废府恢复阆中县。民国19年,县知事公署改为县政府、县知事改称县长直到解放。  同年,废川北道,设川北宣慰使。民国2年废府,复置川北道,设观察使,治地阆中。民国3年,改川北道为嘉陵道,设道尹,治地南充。民国17年裁道。  同年,中国国民党阆中干事会成立。  同年,开办县立女子小学。校址县城火药局街(今五金厂)。  民国2年  7月15日,阆中开展反袁运动,由成都回县的青年学生龚焕然任都督,孔宝庆任司令成立护国军都督府、护国军司令部,赶走府、县官吏。后因反袁运动失败,龚焕然、孔宝庆、孙东瀛、庄严四志士被害。  同年,阆中县知事公署新设案牍、征收、统计、庶务四科。先后设有警察、市政、团练、实业、教育等局。  民国4年  2月,阆中“崇新长”保宁醋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民国10年获四川省第二次劝业会银质奖章。1958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传统名特产品奖。1988年12月,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  秋,北洋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冯玉祥率部来阆中剿匪,随后开赴仪陇、营山。  同年阆中泰丰丝厂莲花牌丝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四等奖(次年获农商部全国物品展览会二等奖。  民国5年  阆中成立四川省高等法院第三分庭(民国25年改为四川省高等法院第四分院同时设立阆中县地方法院)。  民国6年  12月,四川靖国军颜德基部前敌指挥郑启和率部来阆中。  民国7年  1月8日,颜德基部副总司令陈炳望率部来阆中,自封为嘉陵道道尹。  5月,在南街建立保宁电报局。  民国9年  四川督军熊克武部被滇、黔军击败,5月撤至阆中,形成兵山。时值盛署,瘟疫流行,死亡千余人。9月熊克武部主力撤出阆中。  民国10年  川军内讧邓锡侯、田颂尧、刘斌率部由新都、汉州退至阆中,大军云集,人民负担加重,深受其害。  民国14年  夏,的消息传入阆中后,县城各中小学教师、学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反帝宣传活动,牖民话剧团演出了《孙中山》、《一片爱国心》等反帝新剧目。  民国15年  春,四川省党部派陈仁民回阆中筹备成立阆中县临时党部。  5月30日,县城各中、小学为纪念“五卅惨案”一周年各派出3~5名代表在成立“阆中学生联合会”黄言锋、祝仕德被推选为学生会负责人。会后发动和组织学生上街讲演声讨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  9月5日,炮击,酿成“九五”惨案。阆中保宁联立中学简称“联中”)学生张鹗等在本校和“川师校”发动学生上街示威游行,阆中各界人士纷纷组织“仇货检查组”开展抵制洋货、宣传推销国货的爱国运动。  民国16年  国民党阆中县临时党部奉令改为阆中县党部。  夏,重庆民生公司“元济”小汽轮来阆中运货,为阆中汽轮运输之始。  民国18年  8月,成立中共保宁联立中学支部,马步旭任支部书记,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阆中的第一个地下组织。  民国19年  在城东观音寺附近(今农场)兴建中山公园(后废)。  民国20年  9月,“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入阆中后,“联中”、“川师校”以及县城各小学的学生选派代表,成立了“抗日联合会”。“联中”学生袁仕泽当选为主席。接着,由“抗日联合会”办《民众周刊》,报道东北义勇军的抗日活动消息。  民国21年  4月潼保马路通车,第一辆汽车由三台开来阆中。  10月28,中共阆中县委派出30余名党员和干余名农民参加南部升钟区、保城区“升保农民武装起义”。  民国22年  2月,在县城建立中共阆南中心县委,直属中共四川省委领导。  6月,红11师(后为红30军)一部,由巴中鱼溪寺向阆中三庙场进军,建立了三庙乡苏维埃政府。  7月6日,老观地下党组织“老观农民武装起义”,千余农民武装在游击队总指挥彭蕴山和红军代表冯伦奎的指挥下,与老观区保卫队队长侯正方(地下党员)的内应配合,一举粉碎了老观地区的旧区、乡政权机构,活捉团总郑焕如及豪绅地主侯建伍、赵纯修等。  7月,红30军军部进驻老观场。  8月24日,红军夜袭老君山。歼敌200余人缴枪200余支。  8月25日,红军进攻鸡山梁,击溃罗乃琼部一个团,歼灭当地民团。  8月,红9军25师、27师各一部由仪陇、南部分两路进入阆中。  同月,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奉命到川陕苏区,与中央派往苏区的廖承志(化名何柳华)一道,由阆中县委派人护送由三台经阆中到达川陕革命根据地。此后,省委经这条路线和川陕苏区建立了交通线,先后输送200多名党团员和专门人才到川陕苏区参加工作。  9月6日,中共阆南县委、阆南县苏维埃于水观场建立。  9月8日,中共阆苍南边区委员会(又称老观中心县委)于老观场建立。  民国23年  1月,驻阆红军撤至巴中、旺苍等地。  9月,红9军、30军、31军分别由仪陇、苍溪进入阆中,除收复原驻防地区外,还解放东河以西的博树、云台等地。文成、沙溪和县城仍为国民党军队控制。  民国24年  1月,红四方面军集结主力进行广、昭战役。驻阆红军主力转移出境。  2月,红30军主力89师、90师进入阆中老观一带。3月初红9军进入阆中玉台水观、洪山、河溪等地。  3月31日,红9军解放阆中县城。随即在县城建立中共阆中县委中共忠发市委、阆中县苏维埃和忠发市苏维埃。  4月,阆中境内红军全部撤离。  同年,四川省划分行政督察区,阆中隶属第十四行政督察区。  民国25年  阆中大旱,饥荒严重。  民国26年  1月11日,在县城北郊修建飞机场,占地1620余亩。  7月,“七七”事变发生后,阆中城乡抗日救亡运动兴起。8月,建立抗日救亡团体“民众剧社”。之后,又建立“青年国难宣传团”。  11月10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防空总监部,在阆中城北尖子山设立第八防空监视队,下辖17个监视哨。  同年,阆中发生大旱灾、雹灾,饥民食草根树皮、观音泥有的饥民到处流亡。  民国27年  2月12日,四川蚕丝改良场在阆中创办蚕种场生产改良蚕种,推广二化性改良白茧蚕种,改一年养一季为养两季。  3月,中共阆苍南工委在阆中县城东街何家院成立,属中共川北工委领导。  7月中旬,中共阆中市委成立,属区级党组织,隶属阆苍南工委领导。  8月,“重庆大华丝厂”资本家盛某来阆中抢购蚕茧,造成阆中4家缫丝厂停产,400多名工人失业。中共阆苍南工委和中共阆中市委发动和组织失业工人,开展了反对蚕茧出境的斗争。最后“重庆大华丝厂”同意在阆中设“重庆大华丝厂第七分厂”,400多名失业工人重新就业。  9月,成立中共阆中县委,隶属中共川北工委领导。同时撤销阆苍南工委。  12月,建立中共阆中中心县委,辖阆中、苍溪、南部、广元、昭化、剑阁、通江、南江、巴中9个县党组织。  民国28年  同月,设立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潘文华为绥靖公署主任。  3月,成立防空指挥部,潘清洲保安第五旅旅长,(潘文华之子)为总指挥。  5月,国立四中由陕西安康迁来阆中(师生一千七百余人全系沦陷区人)。高中部设书院(今东风中学),初中部设今五马乡。  6月,成立巴山警备司令部,潘清洲为司令,(民国30年改名为阆中警备司令部)。  民国29年  3月,四川丝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阆中创办第七制丝厂(原阆中丝绸厂前身)。  秋,实行“新县制”。县政府改各科翻号名称为职掌名称,设民政、财政、教育、建设、军事、社会六科和秘书,军事、警佐、会计、户籍、合作六室,同时,改27联保为21乡镇。  同年,开办四川省立阆中中学,校址今元山乡。  开办私立皋飚中学初在五马乡陈家沟,后迁相国寺。  民国30年  7月27日闰六月初四),日军飞机27架第一次轰炸阆中县城,死16人,伤35人;8月16日闰六月二十四日),日军飞机27架再次轰炸县城,并用机枪扫射,死158人,伤 210人;8月29日七月初七),日军飞机36架第三次轰炸县城及城郊地带,死43人,伤 75人。三次轰炸共毁房屋1132间。8月31日七月初九),日军飞机4架,低空扫射阆中县城。  民国31年  5月,阆中县银行成立。  民国33年  秋,中共阆中地下组织发动保国保家的自救运动,县城街道到处张贴“打倒日本,收复失地,还我河山”等标语。  民国34年  8月15日农历七月初八),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到阆中,城乡一片欢腾。9月5日至7日,数万人在县城中山公园隆重集会,游行三天,庆祝抗日战争胜利。  民国35年  5月15日凌晨,县府办公地点起火,烧毁了财、教、军、社四科及优委会全部档案。  民国37年  3月,中国青年党阆中县筹备会成立,10月,成立青年党阆中县党部。  4月28日,中国民主社会党阆中县筹备会建立。次年1月,成立民社党阆中县党部,  10月,县人张鼎铭,获数学学位,次年6月回国任教授。  民国38年  4月,中共阆南工委成立,属中共川北工委领导。  7月,中共阆中领导小组成立,属川东地下党领导。  8月,阆中兵役局事务所与县警察局勾结,贩卖鸦片烟,牟取暴利,毒害人民。中共阆南工委书记魏文引做好县民众自卫总队副队长刘松柏的工作后,捣毁了兵役局事务所,销毁烟毒。  10月,阆中地下党“川东系统”负责人徐是辉,在白塔山陈家院内主持召开了所属党组织负责人会议。“川北系统”负责人魏文引应邀参加了会议,并作了形势报告。会议重点研究部署了和平解放阆中的各项工作。此次会议被称为“白塔山会议”。  12月,国民党溃军袁国卿团、黄剑夫师和逃至阆中的省保安2团、南充专区保警总队以及县民众自卫总队,经中共阆中地下组织做工作,表示听从共产党指挥。  12月25日,魏文引、徐是辉敦促县长贺德府,召集国民党驻阆军队首领和阆中知名人士会议。会上,贺德府被迫表示顺应历史潮流,接受共产党的领导。驻阆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武装宣布起义。  12月27日,中共阆中地下组织将各起义部队统一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川北独立师”,下辖四个团,魏文引任师长兼政委。  12月29日,阆中县人民解放委员会成立,肖毅安任主席,徐是辉任副主席,阆中和平解放。接着,全县21个乡镇相继成立解放委员会。  12月31日,剑阁专署批准阆中县人民政府成立,王大文任县长。同时发来阆政字第一号令。&历史事件&巴国迁都阆中  周武王封同宗姬姓建巴国,爵号子,初都江州(今重庆)。由于国都屡为楚军所破,曾几度迁都,最后迁都阆中,时在公元前330年前后。司马错伐蜀时,灭巴子国。&唐代城寰三徙  唐代嘉陵江数度暴涨,水围阆中,淹没衙宇街舍,阆中城曾三次迁避。第一次,十一年(637),迁于东郊高地。第二次,高宗咸亨二年(671),迁于蟠龙山脚。第三次,武后载初元年(689),迁于距城20里的白沙坝。水退重建后仍迁回。保宁大战  明末清初,保宁(即阆中)发生三次大战。  第一次是清顺治四年(1647)秋天,清军首次入川,张献忠中箭死,清军占领保宁、顺庆、达州等地。张献忠余部归顺南明永历帝,联明抗清。这年冬天,明将赵荣贵自龙州率师猛攻保宁,清军大败,全军退出四川,据守汉中。  第二次是顺治八年(1651),吴三桂率清军大举入川,与赵荣贵决战于保宁。赵荣贵战死,保宁复为清军所得。  第三次是顺治九年(1652),农民起义军大将刘文秀亲率义军10余万,自、来与清军决战,遭遇伏兵,伤亡惨重,只得率军南下渝州,赴云南、贵州投永历帝阙下。&日本飞机三炸阆中  月间,飞机三次轰炸阆中。  第一次,7月27日即农历闰六月初四午后一点,敌机12架,在南门江岸投弹9枚,炸死平民16人,重伤11人,轻伤24人,毁房51间,木船数只。大黄桷树上,有飞溅的血肉和衣服碎片。  第二次,8月16日即农历闰六月二十四日中午,敌机27架,分为9队,每队分为3架,呈“品”字形,在沙溪场上空由西北向东南并排投弹,继而折回又用机枪扫射,共投炸弹110多枚、烧夷弹20多枚,炸死158人,炸伤210人,毁房185间。  第三次,8月29日即农历七月初七午后两点,敌机27架,投弹100多枚,炸死43人,炸伤73人,毁房202间。&阆中县人民政府成立  日,驻扎阆中的军队宣布起义,整编组建为川北独立师。12月29日,成立阆中县人民解放委员会,作为临时政权机构。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六十一军一八三师副师长张介民率部进驻阆中。1月8日,阆中县人民政府成立,王大文任县长。&钻出油气井  1979年,地质部第二物探大队在阆中双龙场附近,钻出一口油井,油气旺盛,含硫量低。此后在柏垭、金鱼、沙溪、金垭等乡镇,又钻出油气井多处。油气为阆中主要地下资源。&历史名人  汪易  (),阆中水观镇人,1933年参加红军,先后任军政治部宣传员、干事。川陕省委成立后,他调任省委宣传大队队长,1935年加入。  红军到达陕北后,汪易调任陕甘省委文印科长、秘书长,后任刘仁同志的秘书、干部部干事。1940年任王首道同志秘书。1941年汪易调警备一旅,任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供给部政治处主任、副政委。在中央秘书处和警卫旅工作期间,汪易获劳动英雄称号和红星奖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汪易任辽西纵队供给部政委;1950年11月,任45军123师政委,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任46师政治部副主任,后任54军副参谋长;1960年,调任总后勤部司令部副参谋长,1964年任参谋长;1965年任北京军区后勤部部长;1970年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汪易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不穿绫罗不羡仙,千回百转志更坚,采得百花酿蜜后,留得香甜在人间”,这是汪易将军的人生自我写照。  安东  (),原名安振威,阆中凉水人。3岁丧父,10岁丧母,靠姐姐抚养。读高小时,他参加了中共地下组织的读书会,1932年加入,曾任乡儿童队长、县苏维埃儿童队指挥长,翌年参加红军,193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后任红30军军部译电员。同年10月,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他调中央机要科任机要股长。1937年年5月,他到延安红军摩托学校学习,次年3月入抗大干训队,1939年2月毕业后,留校任干训队指导员。1940年1月安东调军委参谋部作战局作战科任参谋,后任副科长、科长、一局一处副处长。日本投降后,安东在冀热辽军区参谋处工作,参加平泉保卫战。1946年1月,他任军调处北平执行部中共代表团情报科上校科长;4月,又调长春任东北执行部情报处上校处长;11月,任东北民主联军六纵队参谋处长,后升任纵队副参谋长,43军129师参谋长。  1950年3月,安东任军委对外联络处长,10月任情报部三局第一副局长兼对外联络处长。11月,他随伍修权到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任中国代表团军事专员,控诉美国军队盘踞我国和飞机轰炸我国东北的罪行。1951年2月,他任总参谋长办公室主任,1952年6月兼任军委办公厅机要秘书处处长。在期间,他协助代总长安排和处理日常工作。聂荣臻在回忆录中称赞安东说:“他头脑清楚;需要处理的总是安排得有条不紊。”1953年7月,任总参装备计划部副部长,曾赴短期学习。1955年,安东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3年5月,安东任航空工业委员兼秘书长,后任国家科委国防局局长,国防部五部副部长兼航委秘书长,国防科委秘书长和常务副主任。这期间他协助聂荣臻组织了国防科学技术部门与中国科学院、各工业部门、高等院校的大协作,先后参加我国第一次科学规划会议,参加制订全国12年科学规划;协助聂荣臻组织国防科学技术队伍,特别是航天部的前身老五院的组建工作,协助聂荣臻争取前苏联的新技术和前苏联停止援助后的各项治理工作。1966年病逝,享年48年。  安志敏  ()(),原名安天江,阆中红土乡人。他出身贫苦,少时曾给人放牛,后上过几年私塾。1933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任阆中少共县委书记,1934年参加红军,次年转为共产党员,参加长征,历任红四方面军30军89师267团政治处秘书、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参谋;后随西路军远征河西走廊,失败后随西路军余部历经艰险到达新疆,编入新疆中共新兵营整训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安志敏受党组织的选派,化名张天江,进入军阀盛世才的航空队学习飞行。在学习期间,他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掌握了飞行技术,能够独立驾驶歼击机。因当时我军受条件限制,无法组建自己的空军。故毕业后,他们集体留在新疆航空队任飞行教员。1942年盛世才投靠,制造了所谓共产党阴谋暴动案,安志敏被捕入狱。在狱中党组织的领导下,安志敏和其他同志一起多次举行集体绝食,要求无条件释放。在艰苦条件下,他仍抽空复习航空理论。抗战胜利后,经毛泽东、周恩来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中共在新疆的被扣人员得以无条件释放,日他们回到延安。  解放战争开始,中共在东北创建了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安志敏先后担任飞行队队长,飞行副大队长,领航班、战斗运输班党支部书记等职,为培养我军早期空军飞行人员做出了贡献。解放战争后期,安志敏参加了对国民党空军人员、航材和设施的接收工作,历任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空军部主任,中央军委航空局航管处处长等职。日开国大典,他驾机飞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  新中国建立后,他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航空学校校长,空军第五军副军长兼航空兵六师师长,空军第五军军长,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任我国驻越南空军顾问。中,、反革命集团伪造所谓“新疆监狱叛徒集团”案,安志敏被强加“叛徒”罪名,日被迫害致死。后“新疆监狱叛徒集团”案彻底平反,1976年2月,在广州为安志敏将军举行了追悼会。  白崇友  ((),阆中水观镇人,1933年9月参加红军,任连部文书,后升任团政治处干事,专做党务工作;1935年在战斗中负重伤,伤愈任医院一所文书和党支部书记。  1936年11月,部队到达,调任第一后方医院党支部书记,1937年任第一兵站医院指导员。1938年因腿部受伤致残,被留在军委卫生部直属卫生所任指导员。该所扩建为一所军医院,白崇友即任管理科科长兼指导员、院党总支书记。1942年,调任联防军后勤部政治助理员、政治处副主任。后联防军组调北上支队,白崇友兼任支队三大队大队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后卫生部第九后方医院政委,1947年任东线后勤卫生部政委。1948年,成立东北野战军卫生部,白崇友任卫生部政治部主任,参加。后,四野成立一个医科学校,白崇友任该校政治委员。  1950年,白崇友任中南军区分卫生部政治部主任,1952年任中南军区卫生部副政委。1955年,白崇友调任北京协和医院副政委,次年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政委。  1964年白崇友被授予少将军衔,先后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蒋克诚  (),阆中龙坪乡人,1933年2月加入苏维埃少先队,后担任中队长,并加入共青团,同年8月加入共产党。红军扩编,他报名参加红军。这年底,他提任少共赤白县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次年,任少共陕南、南江、巴中县委书记。在长征途中,蒋克诚先后任彰明、崇化、、少共县委书记。  1936年,蒋克诚进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随八路军总政治部赴山西做抗日动员群众工作,并以八路军军事教官身份组织国民党左派、各界进步人士、部分县代表集训。集训后,蒋克诚带领集训骨干力量去太谷县建立抗日游击支队,很快发展到2000多人,整编为“秦(基伟)、赖(际发)支队”,成为八路军129师新编10旅主力。  1938年,蒋克诚任太行区独立支队三大队大队长兼政委,1939年任太行区独立支队司令部作战科科长,1940年任太行军分区参谋长。  1943年,蒋克诚任34团团长,次年参加上党战役,随后到晋冀鲁豫地区对日作战。  抗战胜利后,蒋克诚奉命去东北组建部队,3个月后他的部队扩充到一个旅。1946年,蒋克诚任24旅旅长兼永吉分区副司令员。年底该旅改编为29师,他任副师长。1948年,他率29师参加辽沈战役中着名的黑山阻击战,随后任47军140师代师长,参加平津战役。平津战役结束,他即任该师师长,1950年任47军副参谋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任50军参谋长。荣获朝鲜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国旗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授少将军衔。  1956年,蒋克诚任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兼省国防科委副主任。1970年任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1993年蒋克诚病逝,终年77岁。  梁天喜  梁天喜()四川省阆中县人。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十军八十九师政治部干事,红三十一军通信营连政治指导员,第九十三师二七九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政治部干事,十六团营副政治教导员,七七二团特派员,太岳军区政治部保卫部科长,第二军分区二十一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十旅三十团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四兵团供给部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云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昆明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昆明军区政治部顾问。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莫春和  莫春和(),阆中朱镇人,1933年参加红军,先后当打旗兵、通讯员、警卫兵;在长征途中失散,几经周折才到达延安。  1937年,莫春和进,次年调中央机要科工作,历任机要组长、股长、副科长、科长、办公室副主任等职。  1945年,莫春和随东北局到沈阳工作,为便于同苏军合作,被授予上校军衔,是解放军授军衔最早的六个人之一,并先后任东北局、东北野战司令部机要处副处长。  后,莫春和任中南局机要处处长、四野兼华中军区司令部机要处处长。  新中国成立后,莫春和任中南局机要处处长兼中南军区司令部机要处处长。1955年,他调任总参谋部机要局副局长,同年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先后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1969年,莫春和任总参谋部机要局局长,1975年任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1988年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宋烈  (),原名宋耀光,阆中望垭乡人。1931年参加革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历任苏维埃政府裁判员,恩阳县八区独立营营长、红军27师81团特务营政委,团政治处组织干事,师政治部地方干事长,红9军政治部总务处长等职。他参加了反“围剿”、打土豪等工作,在巴中县组织了两支赤卫队,发动近500人参军。1935年随红四方面军长征,转战河西走廊。1937年3月,于甘州地区与敌马鸿宾部遭遇,经过激战,弹尽粮绝,被捕。在押往青海途中,与被捕战友趁黑夜逃上祁连山,昼伏夜行,同年5月到达延安,任太岳区公安局长,开展新区、游击区、敌占区的情报活动,并在敌占区进行秘密公安组织建设。中条山和豫北地区抗日政府建立后,他布置各专区、县迅速建立公安机构,制订对敌斗争政策,有力地打击敌人。解放战争时期,他任河南省委社会部副部长兼公安厅长,参与领导了肃清残匪的斗争和镇反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宋烈任中共武汉市委常委兼市公安局长、检察署长、政治委员会主任等职。1955年调国家公安部,先后任十六局局长、四局局长、公安部党组成员、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副政委、公安部队副政委。1962年& 6月授予少将军衔。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宋烈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长达9年半,身心受到严重摧残。1974年4月,周恩来总理批示将一批老干部“解除隔离”、“回家治病”,才使宋烈在病危中得到治疗。日,宋烈因癌症医治无效逝世,1978年中共中央为宋烈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宋献章  (),阆中石滩镇人,1933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升为班长、排长。  在中,宋献璋随红9军编入左路军,三进三出雪山草地。  时期,宋献璋调任八路军115师卫生部三所任指导员,后又任供给部指导员;1940年,升任师政治部直工科副科长,不久调任师保卫部侦察科副科长,教导第五旅政治部保卫科科长,鲁南军区政治部保卫科长。  1946年,宋献璋任鲁南军区第二军分区独立一团政委,不久又调任军区政治部保卫科长,同年11月任第二军分区副政委。1948年任鲁中南纵队第47师副政委,参加淮海战役。1949年,宋献璋任第二野战军第35军105师政委,参加渡江作战,率先进入南京。同年9月,宋献璋任杭州警备司令部副政委,后调任台州军区政委、台州地区地委副书记。  1951年,宋献璋调任第七兵团干部部副部长,后又调任浙江军区干部部长、军政治部副主任、军区副政委、南京步兵学校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3年调任海军部队舟山基地政委,后又调任东海舰队副政委。1988年,宋献璋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杜光华  (),原名杜永海,阆中凤仪乡人,15岁学木工,1933年参加“升保农民暴动”,次年参加红军,历任红一团班长、排长、连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杜光华随115师开赴抗日前线,参加了平型关大战和山东梁山歼灭战,获“模范连长”称号。1939年他升为营长,次年1月任团参谋长。在攻打郯城的战斗中,我军屡攻不下,伤亡很大。他向上级建议,调整了作战方案,并主动请战,在敌防御薄弱处实施爆破,终于攻克郯城,俘敌千余人。1944年任团长,他率部开赴郭城途中,突与日军大岛部队千余人在长沙堡遭遇。他指挥部队抢占附近高地,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击退日军4次冲击,毙敌120余人,俘敌12人。  1945年1月,杜光华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一旅(后为十旅)旅长,指挥部队参加了田庄台、营口、沙岭、本溪、鞍海、大石桥等战斗。同年7月,升任第十师师长。10月,率部参加“新开岭战役”,全歼敌25师8000余人,受到中央传令嘉奖。年末,杜光华奉命率十师深入敌后作战,取得第二次临江保卫战的胜利。次年2月,国民党第三次向临江地区进犯,杜光华率部抗击,他在前沿察看地形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2岁。  范目  范目,秦末阆中人,賨民首领。生卒年不详。公元前206年,范目率勇猛善战的土着賨民为汉军前锋,“暗渡陈仓,还定三秦”,帮助汉王刘邦攻取关中军事要地。汉王封范目为长安建章乡侯,拟继续征战。因巴人思乡,不愿远征,范目请刘邦让他们回归故里,汉王不好拒绝,对范目道:“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耳。”便改封范目为慈凫乡侯(因范目居住在阆中慈凫乡)。范目固辞不受,汉王再改封为渡沔侯(取其率賨民北渡沔水,从刘邦征伐之意),并免除参战七姓賨民的税赋。范目三次封侯,故有“范三侯”之称。  范目率賨民随刘邦征战,惯用先人“前歌后舞”阵式。载:“阆中有渝水,賨民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初为汉前锋,陷阵,锐气喜舞。帝善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乃令乐人习学之,今所谓‘巴渝舞’也。”其后, “巴渝舞”在皇室宫廷发展演变,每有边远民族前来朝贺,皇家都以表演此舞显示武威。  范目回乡后,在他宅旁彭道将池山半建汉王庙,以为纪念,唐宋时香火犹盛,今仅存遗迹。  明嘉靖年间,分巡川北道杨瞻,在彭城坝建慈凫侯庙,遗址尚存。  落下闳  落下闳(公元前156-公元前87年),字长公,西汉巴郡阆中人,民间天文历算学家。当时,历法沿用旧的颛顼历,误差很大,以致出现“朔晦月见、弦望满亏”的混乱状况,给生产生活带来困难。朝廷议制新历,征召天下学士。经同乡谯隆推荐,落下闳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被汉武帝征召到长安,授官太史待诏,参加改制历法。经过6年测算研究,落下闳与邓平、唐都等人所制太初历,优于他人提出的其它17种历法,被汉武帝采纳,于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颁行,并改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新历制成后,汉武帝授落下闳侍中之职,落下闳不愿做官,辞谢回乡,继续研究天文。  《太初历》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部完整历法。落下闳第一次测算出135个月为一个日食周期,即11年中,至少应发生23次日食;他测算出一月等于294381日。他对太阳系诸行星的运行周期测算也很精确,同现代测定的数据相比,火星误差为0.59日,水星仅差0.01日,在没有高科技手段的两千多年前,对行星能得出这样精确的测值,实属奇迹。  《太初历》开始把正月定为岁首(这以前是以十月为岁首),定每年正月朔日为一年的第一天,冬季十二月底为岁末,这样就把四季的顺序同人们的习惯要求统一起来,这在历法上是一个重大改革。此后两千多年来一直沿用此法。  《太初历》首次将24节气订入历法,并以无中气之月置闰。所谓“中气”,是指24节气中的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这11个节气。从冬至开始,落下闳按奇数依次安排,每15日左右为一个中气或一个节气,月大30日,月小29日,轮到无中气之月,此月即为闰月。这样,年平均为12个月,闰年为13个月,这不仅更接近回归年的数值,而且使历法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形成中国历法的一大特色。  在数学上取得辉煌成就。据研究,落下闳是用合于连分数的原理进行计算的,故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得出那样精确的数据。连分数理论,在西欧直到公元1579年才由朋柏里提出来。落下闳对这一原理运用,比西方早1680多年。  落下闳是浑天说的创始人之一,浑天说是中国古代比较先进的宇宙结构学说。他创制的赤道式浑仪,在中国用了两千年。经他测定的二十八宿赤道距度(赤经差),一直用到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才由一行重新测过。  张飞  (?-221),字益德,世习称翼德,三国蜀汉大将,末涿郡(河北涿州)人。年少时与、结拜为异姓兄弟,后刘备拜为中郎将。刘备弃曹依、后,曹操进兵攻占荆州,刘备退往江夏。曹操追至当阳长坂,刘备闻曹兵将至,弃妻儿而走,命张飞以20余骑拒后。张飞拒水断桥,见曹兵至,怒目横矛曰:“我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曹军久闻张飞威名,不敢再进,刘备得以南去。赤壁破曹后,刘备任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转守南郡。刘备入益州,进攻刘璋,张飞与诸葛亮等溯江而上,分兵攻占郡县。张飞兵伐江州,生擒巴郡太守严颜。益州平定后,刘备任张飞为巴西太守(郡治阆中),镇守阆中。其后,曹军大将张合率兵侵巴西,攻下宕渠的蒙头一带。张飞率兵万人,大败张合。刘备称汉中王时,拜张飞为右将军、假节钺。章武元年(221)刘备称帝,迁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  张飞“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常酒后暴怒,鞭挞下属。刘备伐吴前夕,张飞被部将张达、范强所杀。谥桓侯,葬阆中。阆中士民念其忠勇,在墓前建桓侯祠以祭祀。  马忠  马忠(?-249),字德信,阆中人,三国蜀汉重臣。他出身贫寒,少时收养于外家,姓狐,名笃,后恢复马姓,改名忠。建安末举孝廉,授汉昌(今巴中县)长。  章武元年(221)七月,伐吴,兵败猇亭,巴郡太守阎芝征集兵丁5000人,& 派忠送往前线。这时刘备已退驻白帝城,他在召见马忠后对尚书令刘巴说:“虽亡黄权,复得狐笃,此为世不乏贤也”。章武三年四月,刘备去世,调到丞相府作门下督,助理政事。建兴三年(225)三月,诸葛亮南征,亲率主力从成都出发,南渡沪水,攻建宁(今曲靖,后移昆明),令马忠由牂牁(今遵义境)进攻,形成钳形包围,七月平定南中。当年秋,南方四郡平定后,马忠任牂牁郡太守。他抚恤死伤,安定秩序,恩威并用,很快恢复稳定。  建兴八年(230),马忠被召为丞相参军,又领州治中从事。次年,诸葛亮出祁山,又召他参赞军机。还军后,受命督率将军张嶷等讨伐汶山郡反叛的羌人。建兴十一年,南夷刘胄叛乱,侵扰邻近诸郡,朝廷任命马忠代替绥南中郎将张翼的职务,前往征讨。叛乱平定后,马忠被任为监军奋威将军,封博阳亭侯。他又陆续恢复建宁等诸郡疆域,加拜为安南将军,进封彭乡亭侯。延熙五年(242),加拜为镇南大将军。延熙七年,大将军费祎去北方抵御魏敌,留马忠在成都,平尚书事。费祎回朝后,他又回南方镇守,延熙十二年卒于任所。  马忠治军理政,宽严并济,深得民心,听到他去世的消息,远近夷汉人民,无不悲哭流涕,并集资立庙祭祀。  谯玄  谯玄(?-206),字君黄,又叫谯元,巴郡阆中人,谯隆之子。少时好学,善说《易》、《春秋》。汉成帝永始二年(公元前15年)日食,朝廷认为天道不祥,诏选天下敦朴逊让之士各一人。益州推举谯玄,谯玄入朝对策,被授为议郎之职。成帝沉于酒色,赵飞燕姊妹恃宠妒忌,后宫所生皇子多被害死。谯玄上书亟谏,成帝不省纳,故久居郎官;后迁升太常丞,因弟丧辞职。  西汉元始元年(公元元年),又见日食,谯玄又被诏举入朝,复授议郎之职,后升中散大夫。元始四年,朝廷选派能臣八人,巡视天下,专行诛赏,谯玄为绣衣使者。巡视未终,王莽篡汉,谯玄隐姓埋名,潜回故里。  后公孙述踞蜀称帝,数聘谯玄,玄不应命。公孙述怒,再遣使往聘,若玄仍不出仕,即赐毒药令其自杀。太守亲至其家,玄仰天叹曰:“遂志全节,死亦何恨!”即受毒药。玄子瑛泣血叩求于太守,愿捐钱千万以赎父死。太守代为相请,述许免死。  当时连年战乱,莫能修尚学业,谯玄仍教导诸子勤习经史。光武建安十一年,谯玄卒,遗文有《上成帝书》。《后汉书》、《华阳国志》均有传。  任文公  任文公,生卒年不详,西汉巴郡阆中人。自幼学习天文,能测风雨水患,所言皆应。西汉永始二年(公元前15年)和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我国发生两次日食,就是他在阆中观测记录的。哀帝时,任文公任益州从事。有一年大旱,他对刺史说:“五月一日当有大雨,时间已很紧迫,当通告吏民,速作准备”。刺史以为妄言,置之不理。任文公自备大船,知道情况的百姓,也有自作准备的。到了这天,酷热异常,文公急命登船,并使人告知刺史,刺史一笑置之。当日正午,天北黑云骤起,暴雨倾盆而下,江水猛涨数丈,庐舍冲毁,水淹人畜无数。《华阳国志》、《阆中县志》均有记载。  周群  周群,生卒年不详,字仲真,三国时阆中人。其父周舒、子周巨,皆天文学家。周群在住宅庭院中建楼观测天象,令家人日夜轮值楼上,若有异常现象,立即告知周群,他便亲自上楼观测记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群积累了大量观测资料,所言多验,蜀汉刘备任他为儒林校尉。  据王嘉《拾遗记》载,周群除长于望云测天之外,还继承了落下闳的天文历算之术,精于“推步”,被蜀人称为“后贤”(“前贤”为落下闳)。  周群观天的宅楼在今城东管星街东侧,“管星街”即因周群在这里建楼观天而得名。  尹枢 尹极  尹枢、尹极,生卒年不详,唐代阆中人,兄弟并擅文名。尹枢,唐贞元七年(791)状元;弟尹极,元和八年(813)状元,时称“梧桐双凤”。《全唐书》有尹枢科场所作《珠还合浦赋》、《华山仙掌赋》二篇。尹极只有《登科纪考》载其科场试题为《履春冰诗》。兄弟虽中状元而未作官,故新旧唐书均无传。今学道街天主堂为当年尹氏状元府,西城派出所处有状元坊,其街名状元街,即为纪念尹氏兄弟状元。  陈省华  陈省华(938-1006),字善则,北宋阆州阆中人。先为蜀西水县尉,后为宋陇城主簿,再迁栎阳令。该县的郑伯渠,为邻县强族霸占,陈省华尽去障碍,使水利两邑均沾。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长子陈尧叟中状元,入朝谢恩,辞气明辨。太宗得知为陈省华之子,即召陈省华为太子中允,后判三司,再改盐铁判官,迁殿中丞。郓州河水决堤,令省华领州事,修复河堤,再迁东京转运使。知苏州时遇水灾,他安置灾民数千户,受到朝廷表彰。后历任户部、吏部员外郎,掌左藏库,判吏部南曹,升鸿卢寺卿。  景德初年,陈省华任开封知府,转光禄卿。旧制卿监坐朵殿,宋真宗以陈省华权莅京府,别设其位。他以府事繁剧,请求禁亲友往来,皇帝允如所请。其后,陈省华因病求解任,朝廷拜为左谏议大夫。他再请求还乡,皇帝不准,并亲阅方药赐之。景德三年(1006)去世,年68岁,太子少师,后又赠秦国公。《宋诗纪事》录其诗一首,《蜀中广记》有传。  陈尧叟  陈尧叟(961-1017),字唐夫,北宋阆中人,陈省华长子。端拱二年(989)已丑科状元,授光禄寺丞、直史馆,历任河南东道判官、工部员外郎、广南西路转运使、刑部员外郎、度支判官、广南东西两路安抚使、兵部主客郎中、河北、河东安抚副使、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给事中、枢密院签署院事。  岭南地方旧俗,有病求神不服药,陈尧叟根据当地发病特点,收集验方,刻石传播。当地气候蒸暑,他又号召植树凿井,每三数里修建一座亭舍,放置茶饮具,士民称善。真宗咸平初年,朝廷诏各地农民种桑养蚕,岁输丝绸。岭南多种苎麻,百姓不得不贱卖苎麻,贵买丝绸以上赋税,负担大为加重。陈尧叟奏请岭南因地制宜,岁输苎麻。  宋时三司官吏,办事拖拉成习,历年文书帐号积压如山,有拖至七八年不办的,财政混乱不堪。他同知枢密院时,奏准由陈尧叟、冯拯、孙冕会同三司干员集中处理积案,很快就处理积压文书帐号21万5千余件,裁减河北冗官75员,并规定今后如再有积压,对推拖官员要深究严办。景德中,陈尧叟迁刑部、兵部侍郎,知枢密院事,兼群牧制置使,预修国史。大中祥符五年(1012),以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充枢密使,加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大中祥符九年(1016),陈尧叟以久疾请免其职,乃优拜右仆射出叛河阳府。天禧元年(1017)尧叟病重,召其子执笔,口授奏章,求还辇下,诏许之。肩舆至京师,卒年57岁。  陈尧叟姿貌英伟,才智过人,奏对明辨,虽元典机密军马之事,也尽能详记。他勋劳卓着,皇帝十分器重,赠诗答歌。病逝后,帝特辍朝二日,赠侍中,又赠英国公,益曰文忠。  着有《请盟录》3集20卷、《景德财政记》(与王若合撰)、《汾阳奉祠记》3卷、《陈文忠公文集》30卷等。《宋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录其诗7首,《宋代蜀文辑存》录其文6篇。《宋史》、《东都事略》有传。  陈尧佐  陈尧佐(963-1044),字希元,北宋阆中人,陈省华次子。端拱元年进士及第,任魏县、中牟县尉,知朝邑、真源诸县。他任潮州通判时,鳄鱼食人,陈尧佐命捕而杀之。继知寿州、庐州,历任两浙转运副使、河东、河北转运使,知滑州、京西转运使、三司户部副使、度支副使、知制诰兼史馆修撰,知通进银台司、龙图阁直学士知河南府、知并州、知开封府,右谏议大夫、翰林学士兼龙图阁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景佑四年(1037)任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罢相后以淮康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判郑州。康定元年(1040)以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四年(1044)逝世,年82岁。赠司空兼侍中,又赠郑国公,谥文惠。  陈尧佐又是水利专家,治水功劳卓着。他任两浙转运副使时,钱塘堤被海水冲毁,他提出“下薪实土”法,堤岸得以坚固持久。天禧年间,黄河决堤,他调知滑州,创“木龙杀水”法,堵决口成功。又筑第二道防护长堤,人称“陈公堤”。知山西并州时,汾水暴涨,灾患甚剧,他勘察地质地势,沿河筑堤,又种植树万株,形成“柳溪”,消除水灾。  陈尧佐为人正直,任枢密副使时,祥符知县陈沽治吏严急,奸吏便发动罢官事端。太后欲治诂罪,命枢密院察办,众不敢违,独陈尧佐上奏:“罪诂则奸吏得计,谁还敢整治贪官?”陈诂由是得免。  陈尧佐善书法,工诗,有文集30卷,着有、、、等。《宋诗纪事》、《宋文鉴》、《舆地纪胜》录其诗40余首,《全宋词》录其词一首,《宋代蜀文辑存》录其文10篇。《宋史》、《东都事略》有传。  陈尧咨  陈尧咨(970-1034),字嘉谟,北宋阆中人,陈省华第三子。咸平三年(1000)庚子科状元,历任将作监丞、通判、着作郎、直史馆、右正言、知制诰、知光州、知荆南、同判吏部流内铨,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工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知河南府、知郑州、陕西缘边安抚使、知秦州、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翰林学士,换武阶,任宿州观察使知天雄军、安国军节度视察留后知郓州时,后以武信军节度使知河阳、知澶州、知天雄军。陈尧咨工隶书,善射,常以钱为的,一发贯其中。但他性情刚戾,用刑惨急。他也重视兴修水利,任永兴军节度使时,因长安土质盐碱太重,井水苦涩,便动员人力重开龙首渠引河水入城,居民深受实惠。知郓州内涝严重,他奏准自鱼山至下杷开新河,导积水入黄河,解除涝灾。他在担任军职期间,为防御契丹、西夏入侵,加固边城,修整器械,充实军需,增强了军事力量。景佑元年(1034)卒,年65岁,赠太尉,又赠崇国公,谥康肃。  张宪  张宪(?-1142),南宋初阆中阆南桥人,岳飞爱将,女婿,骁勇善战,岳飞倚为左右臂。每有攻战,常与岳云率部先行。曾大破曹成、郝晸,平定湖北荆、襄一带战乱,收复河南随县、邓州,以功授副统制、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高宗绍兴十年(1140),金人背盟入侵。金兀术屯兵临颖,岳飞部将杨再兴率军抗金,阵亡。张宪增援赶至,大败金兵,兀术连夜逃走。岳飞大军遂乘胜追击,中原军民振奋。正当此时,秦桧与金人议和,朝廷命岳飞班师,张宪亦还守镇江。后秦桧、张俊欲谋杀岳飞,便秘密收买岳飞部将中曾受岳飞严惩的王俊等人,诬谄岳飞、张宪谋反,岳飞父子及张宪相继被捕入狱。张宪备受酷刑,始终不屈。后将张宪囚于杭州大理寺,与岳飞、岳云父子一同被害。秦桧死后,冤案得到昭雪,追授阆州观察使,谥烈文侯。乡人立岳王庙与张烈文侯祠祭祀。  韩娥  韩娥(1345-?),阆中木兰乡人,3岁丧父,7岁丧母,从小寄养在成都度缘桥叔父韩立家。12岁时,正值元末农民起义,在战乱年月里,叔父将她女扮男装,改名韩关保。是年起义军攻下成都,她参加了明玉珍部王起岩率领的红巾军,并拜王部将罗甲为义父。至正二十三年(1363),她随义父远征去,后又到遂南驻防。她在军中举止谨慎,态度严肃,晚睡早起,衣不解带,说是以军务为重。她对罗甲十分恭顺,办事得力,很受罗甲喜爱,待如亲子,常常当众夸奖她精明能干,并亲自为她主办婚娶。她不敢不从,婚后异榻而眠,不敢暴露自己的秘密,“妻子”和“岳父母”皆指责不义。  此后,韩娥随同王起岩到办事,到东城度缘桥得与叔父母相见,俩老已不认识她。韩娥指着头上的刀疤为证,叔父母才认出她来。于是叔父母向义军首领讲出侄女女扮男装真情。此事在军中传开,大家十分惊讶,称她为蜀中“花木兰”。不久,她再着女装恢复真名,并与在军中结识的新都人马复宗结婚。  明洪武年间,王起岩任礼部郎中,解任返川到成都时,特地将韩娥之事告知蜀藩王,藩王曾召见韩娥。永乐七年(1409),刘维德撰《韩娥传》,家乡阆中建木兰庙(在今木兰乡),其子在新都南关外赤岸山建木兰寺,以纪念这位蜀中“花木兰”。  肖秧  肖秧(),又名陈铮,阆中玉台镇人,出生于一个抗日烈士家庭。1944年在重庆参加学生运动。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革命工作。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肖秧历任中共华北局城市工作部干部,北京军管会干事,北京电信局军事接管委员会军事联络员,北京玻璃厂军代表、副厂长、厂党委书记,北京玻璃总厂厂长、党委书记,北京市革委会工交办公室副主任,工业调整办公室主任、经委副主任、电子领导小组副组长、进出口委副主任兼北京经济建设总公司总经理、外经贸委常务副主任,四川省重庆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市长、市委书记,四川省副省长、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四川省省长等职。肖秧还先后当选为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和中共第十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  肖秧青年时期即投身革命,在重庆兼善中学、四川教育学院、北京清华大学等学校学习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努力为党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积极投入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北京工作30多年,无论是在国有企业还是党政领导机关工作,他吃苦耐劳,科学决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残酷迫害,历经磨难。恢复工作后,他开拓进取,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作出了新贡献。  1984年3月,肖秧调重庆市担任党政主要领导工作,他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坚持改革开放,因地制宜,锐意进取,在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商业流通、教育文化等方面总结出一系列先进经验,开创了重庆市建设和发展的新局面。  1993年,肖秧调四川省政府主持工作,他虽然政策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但他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十分注重决策的科学性。他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避酷暑严寒,深入农村,深入藏区,深入大中型企业,进行多方面的调查研究,从而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四川对外开放步伐,扩大四川的知名度,为四川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3年1月,肖秧兼任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积极为三峡工程建设的一系列方针和重大决策深入调查研究。即在身患重病期间,他仍坚持参加三峡工程的重大活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张鼎铭  张鼎铭(),字世勋,阆中河溪镇人。1919年毕业于保宁府属联合中学,在河溪教小学一年。1921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数理系,1925年升入该校数学研究所深造。1927年毕业,即受聘为沈阳东北大学代理教授,又先后在北京、成都、陕西、兰州等地大学任教。1946年初,他赴英国剑桥大学数理研究院进修,取得优异成绩,于1948年10月获博士学位。当年应爱因斯坦主持的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聘请赴美,任该院研究员。不久,上海、南京相继解放,他谢绝美方挽留,放弃高薪和优裕的物质生活,于1949年夏回国,任四川大学教授。此后一直在任教,并任四川数学学会副理事长。  张鼎铭学识渊博,在世界数学界享有盛誉,对积分方程和泛函数的研究有独到之处,他最先求得积分方程特征值和奇值的关系,解决了国际数学界长期未解决的难题。他证明推广了杜勒斯哥、希尔、塔玛干等着名数学家的定理,从而建立了组合乘积核的理论,受到国内外数学界的高度评价。他在国内外着名杂志上发表20多篇学术论文,《数学文摘》、前苏联《文摘杂志》、美国等权威性杂志,都曾专文介绍。1949年,他在美国《数学会汇刊》上发表的《论线性积分方程奇值与特证值的分布》一文,国内外专家认为它奠定了研究迹类算子奇值与特征值关系的基础,至今仍是一篇经典文献。他在正规核积分方程的研究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张鼎铭是中国民主同盟成员,多次被选为四川省政协常委。他曾上书总理,就中印、中苏边界问题,提出八点证据,证明“”以南9万平方千米土地及自古以来就是的领土,受到外交部的表扬。除教学工作外,他一生从事数学研究,晚年仍对数学中着名难题“费马大定理”,夜以继日进行研究和计算,终于积劳成疾,于1985年病逝。  赵蕴玉  赵蕴玉(.1.13) 男, 原名文蔚,后改赵石、字蕴玉,阆中人。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协会会员。曾为成都画院顾问、四川省诗书画院顾问、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四川分会副会长。  幼年读私塾,在县中读书时,因酷爱绘画而辍学,专修绘画。抗战时期曾在阆中、南部几所中学教书。1945年到成都入大风堂,师从张大千先生学画,同时在成都岷云艺专任教。建国后在川北区从事戏剧工作,后在省博物馆研究古代字画并参加复制古画,摹写的作品几可乱真。他的绘画,继承了中国绘画艺术优秀传统,作品创意精深,功力深厚。工笔、写意、重彩、白描均技法精湛,随手拈来,无不自然成章。长于人物、花鸟、山水、走兽等,尤工仕女。主要作品有《秋菊双猫》、《峨眉山全景》、《蜀宫乐伎》、《薜涛制笺》等。其作品被海内外众多收藏家及博物馆收藏,多次在国外展出和发表。出版有《赵蕴玉画集》、《赵蕴玉书画百扇集》等画集。他对于艺术追求执着,一幅《蜀宫乐伎图》就耗时10年。上世纪80年代,该画被带到日本参展,在日本引起轰动。一名日本商人出价18万美金意图收购,他不为所动。后大英博物馆也想收藏此画,他亦不同意。他多次拒绝金钱诱惑,长期在成都画院工作。逝世后,院长田旭中为他题挽联:“淡泊名誉,德启后人;精研书画,艺重当代”,横批:“高风永存”。&行政区划  位置:阆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游。  拼音:Langzhong Shi  代码:511381  邮编:637400  驻地:市人民政府驻长公大道66号  区划:2005 年,阆中市辖3个街道(保宁、沙溪、七里)、21个镇(江南、河溪、老观、柏垭、飞凤、双龙、妙高、金垭、千佛、水观、思依、洪山、石龙、文成、二龙、石滩、龙泉、望垭、彭城、宝马、玉台)、24个乡(垭口、北门、河楼、五马、朱镇、福星、宝台、治平、东兴、清泉、金城、西山、天林、天宫、凉水、金子、峰占、方山、三庙、鹤丰、木兰、桥楼、枣碧、解元)、1个民族乡(博树回族)。&地形  阆中是四川省省辖市,由南充市代管。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介于东经105°41′~106°24′,北纬31°22′~31°51′之间。东靠巴中市、仪陇县,南连南部县,西邻剑阁县,北接苍溪县。  阆中处于川中丘陵区向川北低山区过渡地带。全境东西北部高,中南部低,呈堰尾槽状地势和多层次梯级地形,海拔328~888.8米。低山、高丘、中丘占幅员面积92%,低丘、平坝占6.31%,水域占1.69%。&山脉  阆中山脉分列嘉陵江东西,嘉陵江以东为,嘉陵江以西为。属大巴山脉的山体有、、、等;属剑门山脉的山体有大罗山、仙桂山及其次级山体支脉。&气候  阆中属,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温度17?C。极端最高气温39?C,最低气温-4.6?C。常年无霜期290天,年均日照1379.8小时,年均降水量1033.9毫米。&水文  阆中市境内主要河流有嘉陵江,从北向南流经石子乡、保宁镇等13个乡镇,过境全长59.45公里,还有白溪、东河、构溪、西河等4条嘉陵江支流贯穿境内,分别于、、、定水镇流入。&自然地理  阆中是四川省省辖市,由南充市代管。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介于东经105°41′~106°24′,北纬31°22′~31°51′之间。东靠巴中市、仪陇县,南连南部县,西邻剑阁县,北接苍溪县。  阆中处于川中丘陵区向川北低山区过渡地带。全境东西北部高,中南部低,呈堰尾槽状地势和多层次梯级地形,海拔328~888.8米。低山、高丘、中丘占幅员面积92%,低丘、平坝占6.31%,水域占1.69%。  阆中山脉分列嘉陵江东西,嘉陵江以东为大巴山脉,嘉陵江以西为剑门山脉。属大巴山脉的山体有蟠龙山、方山、龙山、大仪山等;属剑门山脉的山体有大罗山、仙桂山及其次级山体支脉。&物产资源  阆中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度,动植物及各种自然资源丰富。粮食作物盛产水稻、小麦、玉米、苕类、豆类;经济作物主产棉花、油菜、花生、药材;还盛产油桐、柑桔、梨、桃、李、杏等;畜牧养殖以蚕茧、猪、牛、羊、鸡、鸭、鱼为大宗产品;林木树种有柏、杉、榆、杨柳、桃金娘等60个科,120个属,共400余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0.1%。阆中先后被国家和四川省确定为商品粮、瘦肉型商品猪、蚕桑、棉花、油桐和速生林生产基地。境内有唐山穹窿、石龙穹窿、仪陇背斜、土门场背斜、双合场背斜等油、气构造带,石油储量约2000万吨,天然气储量约20亿立方米,其中石龙穹窿构造带油、气已部分开采利用。其它矿产资源主要有砂金、铀、石英砂等。&水资源  丰富的水面资源。阆中溪沟遍布,水资源丰富。境内有嘉陵江、东河、构溪河、西河、白溪壕,还有169条溪沟,由东、西两侧汇入中部的嘉陵江,且有6,400多处大小水利工程。年径流量6亿多m3,“一江四河”年过境水量达249亿m3,地下水藏量5,833万m3/年,水能理论蕴藏量23万千瓦。嘉陵江支流已建成中小型水电站10处,年发电量5,377万千瓦时。&荒山资源  丰富的荒山资源。该市有非耕地189万亩,其中有60%的是荒山、荒滩,宜于进行治理改造,发展具有市场前景的各类种养业。&经济  2005年,南充市国内生产总值达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第一产业占35.3%,第二产业占32.9%,第三产业占31.7%。  阆中稻米、小麦、玉米、油菜、棉花、柑桔、蚕桑等粮经作物久负盛名;半夏、沙参、川芎、杜仲、银杏等名贵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阆中是全国的商品粮、棉花、桑蚕、水果、猪肉生产基地和四川省轻工重点发展基地,改革开放为阆中轻工业铸就了辉煌,食品、酿造、丝绸、棉纺、皮革、医药、化工、建材、机械等众多工业部门基础雄厚,40多个国、部、省优质产品畅销欧、美、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阆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正加速改善。212国道一级公路全线开通,302省级纵贯境内;国家二级民用机场正在建设之中;兰渝铁路将于年底开工建设。阆中通信发展迅速,现代化通信网络已具规模。国家大电网22万伏变电站已投入使用,金银台航电梳纽工程已并网发电,总投资10多亿元的沙溪电站正在紧张建设之中。天然气并入国家管网。阆中市委、市政府正不断地优化投资环境,完善各种配套设施,为外来投资者经商创业、生活休闲提供一切便利。  阆中将在西部大开发中,建设成为川东北的“绿色明珠,旅游中心和经济强市”。&交通  阆中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旅行方便。就近与苍溪、、、、、巴中、、、、、相连。阆中水码头上游达广元的苍溪,下游达南、、、、、。  公路  阆中市地处川东重丘地带,现有公路898.2公里,其中国道34.7公里,省道125公里,县道260.l公里。国道有24.6公里为一级路, 10。1公里为二级路,省道有62.1公里二级路,62.9公里三级路,县道有12公里二级路,63.5公里三级路,61.2公里四级路,其余123.4 公里为等外路,另外全市共有13路涵洞2355座,各种桥梁88座,晴雨通车里程为867.3公里。  铁路  铁道部与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四方商定共同修建兰渝铁路,力争05年内完成用地拆迁、线路勘察等前期工作,明年开工建设,三年内建成通车。  航空  国家二级民用机场正在建设中。  水运  阆中市水上交通有一江(嘉陵江)四河(东河、构溪河、西河、白溪河),两个大型航电枢纽〔金银台和沙溪航电枢纽渠道,阆中境内嘉陵江主通道75 公里〕,14处塘、库、堰,有船,全市总通航里程307公里。辖区内有船区10个,有船乡镇、街道办事处47个,行政村91个。有航运企业7家,其中航行长江水域从事出川运输的l家,有招商引资民菅企业2家。现有四等以上持证船厂2家。共有渡口88处,其中车渡5处。“十五”期间阆中市规划建设乡镇客渡小码头26处,现已建成4处,金银台库区8个旅游客渡码头已向省、南充市申报立项。全市现有各类船只7θ0多艘(只),其中客货运输、采砂作业船279艘(有短航客船33艘,渡船110只);另有渔船352只,乡镇自用船149只。&旅游  阆中素有“阆苑仙境,风水宝地”之美誉,三面环水,四面环山,水在山中,城在水中,山、水、城融为一体,四围山势锁烟霞、三面江光抱城廊,风光钟灵毓秀,如诗如画,仿若仙境。阆山阆水养育了西汉世界级伟大的天文学家落下闳、辅佐刘邦还定三秦的巴人领袖范目、唐宋尹陈兄弟四状元和蜀中花木兰韩娥等无数名人、无数文人骚客慕爱阆中风光,来此旅游并留下大量珍贵墨宝和不朽诗篇。  阆中古城保护完整,风格独秀中华。古城建址是中国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完备的典型范例。阆中山环水绕,地形奇特,古城建筑严格按照中国传统风水学理论设计,是四川省旅游局规划的中国古代风水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是四川唯一保存规模最大的古城,现有古城面积1.78平方公里,也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之一。棋盘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是中国建筑艺术的实物宝库。  阆中文化底蕴淳厚。阆中是华夏本源文化的发祥地,传说伏羲的母亲华胥在此孕育了伏羲,阆中是巴文化的主要发源地,雄浑、神秘的巴渝舞是中国舞蹈研究的活化石;阆中是三国寻踪游的主要目的地,吸引着大量海外游客,阆中是中国汉唐天文研究中心,唐代风水天文学家袁天罡、李淳风在此隐居,阆中是四川状元之乡,从隋推行科举考试以来,共考中4名状元,116名进士,400多名举人。阆中宗教文化繁荣,佛、道、伊斯兰、天主教、基督教五教并存。阆中民俗文化特色鲜明,味道纯正的民间灯戏,技艺精湛的皮影、剪纸,可以堪称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阆中名胜古迹众多。全市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飞庙、永安寺、五龙庙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巴巴寺、福音堂、贡院、华光楼等文物景点200多处,古城区内尚存30余处重点民居院落,入住民风民俗令人心旷神怡……  此外还有规划招商中的金沙湖,构溪河湿地等旅游景点、净身奄、清真寺、福音堂、陕西会馆、观音寺、圆觉寺、老观古镇等景点。&特色旅游&天书奇石馆  2003年曾由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邀请展时一年,引起强烈轰动,吸引一拨又一拨中外游客,好评如潮,得到社会认可,被各界有识之士堪称天下一绝,无价之宝。&名城展览馆  名城展览馆大院建于清代,属座北朝南二进四合院落。进门即是四合大院,正院左右各有小院,呈品字形布局,正院后面是天井,树木参天,花香鸟语。院内有明朝嘉庆年间凿成的柳树古井,是阆中内九井中保护最完好的一口古井。  该大院堂屋用料大气,堂屋前门两根大柱,粗大圆直,有阁楼,地阵楼,前后各六扇大门相连相叠。雕饰精美,装饰考究,门上部均为雕花间杂格,腰花板均为如意、文房四宝、麒麟、蝙蝠、琴棋书画等。今大小院落房间都成了展室,展陈有阆中的古旧家具、明清石刻、名家雕塑和剪纸作品、书画作品等。&名吃特产&阆中人的快餐:油茶  在阆中古城,无论春夏秋冬,上班、上学的人们都喜欢到古城的小餐馆喝上一碗热气腾腾、清香宜人的油茶馓子。油茶就像快餐,具有方便实惠的特点, 所以被阆中人形象地称作“阆中的麦当劳”。  因为油茶成为阆中的一道名特小吃,从而也成就了许多有名的油茶馆子,如朱记油茶、程记油茶、张记油茶等。位于阆中市下新街的一家油茶馆最有名。这家油茶馆的主人已经是经营油茶的第三代传人了,如今该店的陈设和用具仍然使用的是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一块小木桌上摆满了调料和馓子,一边的鼎锅在柴火的舔舐下,咕嘟咕嘟地煮个不停。  此店的主人是一位65岁的老人,名叫朱新宁,他身穿白色厨师服,正手脚麻利地舀油茶。一勺勺橙黄色的油茶盛在碗里,冬菜、葱花、捣碎的花生米、芝麻、辣椒油等佐料一一入碗, 一把馓子捏成小段放在油茶上,一碗香喷喷的“油茶馓子”就这样上桌了。  据了解, “油茶”和“馓子”本是回族群众出门经商、旅游的方便食品。过去回族群众出门最发愁的是吃饭难。在遥远的旅途中,吃饭极不方便。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回民群众便养成了吃油茶和馓子的习惯。  做馓子先用盐水和面,将面和好后,在上面抹一层薄薄的菜油,用湿毛巾搭上,让其自然发酵,夏天发十分钟,冬天发一小时左右。面发好后,将面盘成粗藕节般的大条,再发酵十分钟,又将其盘为小指头粗的小条,用干米粉扑面后,右手握起小条,左手捏小条一端作纺车状运行,将小条绕成更细的面圈,然后将面圈套在两根长筷子样的竹签上,再将面圈拉细绷直下锅油炸,炸至面圈变硬之前,翻转竹签将其扭成梳子状,待成金黄色时,即可起锅备用。馓子吃起来香脆,在嘴里常发出咯咯的声音。  在阆中,每逢节日,回汉女同胞们便各显身手,做出图形各异的多种馓子,点缀节日气氛。如今,在许多食堂和早点铺里,油茶馓子已成为常见的小吃。&保宁白糖蒸馍  保宁白糖蒸馍,为清乾隆时糕点师哈公奎所创制。取特面为原料,用酵母而不用碱,加白糖桂花做成蒸馍。其味香甜,色白如雪,口感绵软,热吃嚼而不粘,冷吃酥而爽口,耐运耐存,回笼再蒸,于鲜馍无异。&张飞牛肉  张飞牛肉是四川阆中牛肉加工厂的传统美味之一,色、香、味俱佳,这种干牛肉早在40年代就获得成都工业协会优质产品银奖。因肉干而不硬,润而不软,外黑内红,故称“张飞牛肉”。剖其横格,轻撕切面,如银丝松针相联,细细咀嚼,其味无穷。1998年获中商部优质产品奖,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铜奖。&酸菜豆花面  是以酸菜豆花作臊子和鲜面条做成的。酸菜经过淘洗,切成细丝,加菜油、椒面、生姜、胡椒粉煎炒,然后加上点豆花的水,用文火煨炖,再放上豆花,做成臊子。点豆花也不用卤水,而是用酸菜的酸水,所以豆花细嫩清香。吃时,还要放芫荽、蒜苗、椿芽、红油等佐料。&锭子锅盔.糖烧馍  锭子锅盔和糖烧馍,不加碱,不发酵,不加糖,全凭手工搓揉,做成凹形的圆烧饼,再经定型烘烤而成。它们一厚一薄、一白一黄、一淡一甜,看似坚硬,敲打可闻“当当”之声。吃起来却酥松可口,热食,壳香脆;冷食,内酥软,完全不同于一般烧饼或烧馍,且经久不坏,适于旅途携带。可存放五天,旅客以开水或面汤伴食,清香回甜,余味满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阆中房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