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直管县宁晋宁晋和辛集哪个经济实力强

辛集 - 辛集
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共5个义项)
辛集市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皮都之一,始于明,盛于清,素有“辛集皮毛名天下”之美称,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皮毛集散地和商埠重镇。
河北省辛集市是石家庄地区唯一的中等城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市,全国卫生城、文化先进市、体育先进市。
2005年3月,被河北省确定为22个第一批扩权强县(市)的县市之一,同时是全国百家明星县(市)之一,综合经济实力居河北省“十强”县市,全国拥军模范城市。
辛集作为石家庄东部的中心城市,皮革之都,交通十分发达,交通十分便利。
2012年辛集市皮革城荣获“最受欢迎的交易中心”称号。
辛集市是河北省政府首批批复的12个中等城市之一。
辛集正向世界皮都,区域经济中心,教育强市,高品质中等城市跨越。
2013年5月河北省委、省政府确定辛集为河北省首批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试点,赋予辛集省辖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河北省辖市级别第13经济强市。
辛集市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东部,市政府驻辛集镇,西距省会石家庄65公里处。北与深泽县、安平县接壤,东与深县为邻,南与冀县、宁晋县相接,西与晋州市毗连。全市总面积951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辖15个乡镇。
唐代始称束鹿县。1949年9月,县政府驻地由旧城迁至今辛集镇,1958年11月束鹿、晋县、深泽三县合并为束鹿县;1961年5月,恢复原束鹿县辖区,晋县、深泽县分设;1965年改辖为31个公社;1986年3月,更称辛集市,原辖区不变,1996年12月,乡镇合并为8镇、7乡共15个乡镇,仍称辛集市。
辛集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东部,隶属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现已成为河北省副地级市,由河北省省委,省政府直接管辖。辛集市享有地级市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辛集街道景色
政府驻地辛集镇位于石家庄市东65公里处,距首都北京250公里,东距天津约280公里。辛集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市,是全国卫生城、文化先进市、体育先进市,2005年3月,被河北省确定为22个第一批扩权强县(市)的县市之一,是全国百家明星县(市)之一,综合经济实力居河北省“十强”县市,2011年5月,被河北省文明办评为文明城区、文明县级市,发展最快的城市,全省排第21位,辛集镇被誉为“河北省第一大镇”。城镇规划远期是120平方公里。
辛集市已经成为河北省的副地级市(准地级市)1949年9月,县政府驻地由新城迁至辛集镇,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辛集镇曾设县级镇,与束鹿县平级,不久后划归束鹿县管辖。1958年11月束鹿、晋县、深泽三县合并为束鹿县,1961年5月,恢复原束鹿县辖区,晋县、深泽县分设,1965年改辖为31个公社,日撤县改辛集市,名字取自境内最著名的集镇—辛集镇,原辖区不变。1996年12月,乡镇合并为8镇、7乡共15个乡镇,仍称辛集市。辛集市连续十年消费水平第一,商业繁华,辛集商人也是冀商的代表。石家庄市经济发展最好的地区。 辛集的酒业在全国都享有盛名的。
辛集地势平坦,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夏秋两季相对湿度大,冬春两季相对湿度小。按《中国气候区划》属东部季风区暧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3-4月为春季,干燥多风;6-8月为夏季,炎热多雨;9-11月为秋季,温和凉爽,初秋易出现阴雨天气;12-2月为冬季寒冷寡
照,雨雪稀少。年平均气温为12.5℃,一月份最冷,月平均温度为-3.9℃;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6.5℃,平均年较差为30℃,年平均最高气温18.8℃,极端最高气温为41.9℃,出现在日。年平均最低气温为4.7℃,极端最低气温为-22.0℃,出现在日。气温日变化较大,尤其在春秋季节最明显,如用每日高低温差来比较,则5月平均日较差最大,为14.3℃,春季、秋季月最大日较差都在23℃以上。零度以上的初日平均为2月26日,终日为12月2日,持续日数为280天。10℃的开始日期为4月5日,结束日为10月27日,农作物活跃生长期为206天;15℃的开始日期为4月29日,结束日为10月5日,持续日数为160天;20℃的开始日为5月8日,结束日为9月12日,持续日数为118天。
辛集市在公元前曾属黄河泛区,古代有滹沱河、漳河、鸭儿河,但几经改道,至清末滹沱河主道北徙,古河道从境内消失.从此辛集市地表无自然河流。属石津渠灌溉范围,石津渠境内段长23.1公里,宽40米,深5米,水源来自滹沱河岗南、黄壁庄两个水库。境内不同水文年配水量不同,平水年配水量为0.8亿立方米,枯水年配水量为0.68亿立方米,丰水年配水量为1.0亿立方米,年平均用水量0.6-0.8亿立方米。境内具有以石津灌渠为主体的干、支、斗完整的灌溉系统。除降雨地表产流和季节性石津渠道排放水外,境内地表没有自然水资源。
该市历年平均降雨水量488.2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的6—8月份,占全年总降雨水量的67.9%以上。汛期地表产流量在moo-5100万立方米之间,但由于拦蓄功能差,所降雨水除土地自然渗透吸收外,所形成的地表产流拦蓄利用率很低。
地下水是本市工农业生产,市民生活的主要用水来源。据专家测定,本市地下水类型属第四系松散岩孔隙水,其分布特征符合一般冲积扇区的规律,流向由西北向东南,含水层由厚变薄,岩性由粗变细,相应富水性由好变次,水质由淡水逐步过渡到半咸水、咸水。水化学类型自上而下由重碳酸盐型逐步变为硫酸盐型,硫酸盐氯化物型。地下水主要靠降雨、渠道灌排水入渗侧向补给和回归补给,全淡区地下水综合年补给强度在21.19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左右,平水年可利用地下水2.0亿立方米/年.根据河北省地矿局1977年2月编制《河北平原(重点黑龙岗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勘察科研报告》及1987年10月河北省城乡勘察院完成的《辛集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境内第四系含水层划分为四个含水组。
辛集市地处全淡区和咸水区的过渡地带,按水质的开采条件可分为两个水文地质单元。咸淡分界自东北向西南可划一斜线,大致由旧城镇向西南经后营、双柳树、小士庄、留双营、子曰庄、郭永庄至西刘家庄为一线。这条斜线的西北部为全淡水中浅井区(全淡区),面积为540平方公里,占境域面积的56.8%,地下水可开采储量为1.25亿立方米/年,可开采模数23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开采层位属第 一、二含水组。东南部为咸水深井区(咸水区),总面积为411平方公里,占境域面积43.2%,深层淡水可开采储量0.45亿立方米/年,可采模数10.3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开采层位属第二及第三含水组上部。其中矿化度2-5克/升的半咸水区面积为145平方公里,矿化度大于5克/升的咸水区面积266平方公里,(其中矿化度2-5克/升的咸水面积186平方公里,矿化度大于10克/升的咸水区面积80平方公里)。在咸淡水分界线南侧,第一含水组咸水,自西而东矿化度逐渐增高,底板埋深由深变浅,最浅段在30米上下,矿化度大于10克/升的咸水多呈片状分布在东南部.受古河道和渠灌影响,东南部亦有小面积半咸水分布
由于境内没有天然地表水,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来源主要是依靠地下水的开采,占年用水总量的98%,其次是抓住汛期蓄积利用降雨和季节性地利用石津渠水进行农业灌溉,占年用水总量的2%。受区域和当地开采强度的影响,城区地下水自80年即处于超采状态,水位埋深持续下降,形成以城区为中心近46平方公里的水位下降漏斗。在任一含水组欲增加开采量,只能靠进一步加大水位降速来获取。境内农业实际用水量平水年均2.5亿立方米/年,工业用水量878万立方米/年,生活用水561万立方米/年,其中城镇用水44万立方米/年,农村用水517万立方米/年。
辛集市土地属新生土壤,具有很长成长过程,成土母质主要是黄河和滹沱河的沉积物,属冲积母质。全市土地面积1426500亩,其中耕地面积1043753亩,农作物播种面积1608053亩,果树实有面积213052亩。
据1979年土壤普查报告,本市土壤以潮土为主,共分三个土类、五个亚类、十个土属、四十四个土种。三个土类:风沙土、潮土、盐土。五个亚类:冲积风沙土、潮土、褐、盐化潮土、潮盐土。十个土属:固定冲积风沙丘、沙质潮沙壤质潮土、轻壤质潮土、中壤质潮土、重壤质潮土、轻壤质褐、氯化物硫酸盐潮土、硫酸盐氯化物潮土、硫酸盐氯化物潮盐土。农业用土壤耕层多是轻壤质潮土,占农业用地的70%以上。在土壤中,轻壤质占65.8%,沙壤质占13%,中壤质占9%,盐化占8.2%,土壤容重为1.24-1.70克/(厘米)气总孔隙度为53.9-35.9%,代换量为86-190,PH值(酸碱度)为7.8-8.4,属微咸性土壤。
(一)石油、天燃气。境内石油产层地质主要为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和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砂岩.主要分布有5个油田,河庄一河庄西一台家庄一车城一南小陈。10个油藏。含油面积18.7平方公里,探明的地质石油储量1710万吨。已打油井近百处,在用生产井47口.华北石油管理局第五采油厂驻地在辛集,由他们具体负责境内石油、天燃气的计划开采和管理。
(二)地热水
据物探境内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在2001年以前,华北石油地质部门已钻出自喷地热井12眼,已投入生产生活利用的有4眼。
1、位伯地热井(晋19#),井深3033米,热水段米,日出水量1563立方米,水温80℃,总矿化度2.65克/升,水化学类型为HC03-Na型水。由位伯镇成立辛集市地热开发公司同河北省科学院新能源研究所、石家庄市蔬菜公司建立了挂钩协作关系。现该公司已建成蔬菜大棚70亩,蘑菇育种,地热孵鸡、蔬菜育秧成为重要生产项目。
2、东张口地热井(晋12#),井深3033米,日出水量1524立方米,水温68℃,总矿化度3.63克/升。有东张口村建造了浴池直接利用地热水洗澡。
3、旧垒头地热井(晋2#),井深2050米,热水段米,日出水量1480立方米,水温83℃,总矿化度2.19克/升,水化学类型为HC03-Na型水,旧垒头村民建造了浴池利用地热水洗澡。
4、支家方碑地热井(晋14#),井深3250米,热水段米,日出水量1840立方米,水温99℃,总矿化度3克/升,水化学类型为HC03-Na型水。由市老促会开发利用建立了洗浴池、游泳馆和供部分居民取暖。
根据1998年12月华北石油水电工程公司水文地质勘察工程大队《辛集市规划区地热资源开发可行性论证》资料表明,辛集市城区地热条件较好,自上而下有三个热储层,(1):浅层为上第三系明化镇组上段,埋深一般在1000米左右,水量大,水质好,利于开发,但温度较低,一般只用于洗浴。(2):中层为陶馆组下粗段热储层,埋深一般在米之间,该层水量大,水质较好,水温较高,一般大于60℃。开发可用于采暖等多种用途.(3):深层为古生界奥陶系、寒武系和震旦系的雾迷山组灰岩,其特点是水温高,单井水量不均,埋深大,基岩面埋深达moo-5500米,水质一般,但开发本层需要投入较多资金.本区底砾岩具有砾经粗,厚度大特点,馆陶底以上200米层段内砂层有效厚度75400米,具备成井能力。依据辛集市馆陶底构造图分析,规划区为地热正常区域,不存在高热背景,区域大地热流是本区的恒定热源。规划区内北部与东南部有小规模断层发育,且均为正断层,从总体上看,规划区断层具有规模小,分布面积少,断距较小,延伸距离短的特点,从而有利于馆陶组热储层水平上的无限延伸及大区域水源补给,为地热水源的补充及地热开发利用创造了条件。.
该市地处山麓平原与低洼平原的过渡地带,适合生存、生长的动物、植物种类很多,生物资源十分丰富。
1、饲养类动物:主要有牛、马、驴、骡、猪、羊、狗、兔、蝈蝈、猫、鸡、鸽子、鸭、鹅、草鱼、鲤鱼、白链、花链、甲鱼、金鱼、青虾、鹦鹉、蜜蜂、蚕等。
2、野生类动物:野生类动物很多,常见的有野兔、黄鼬、蝈蝈、刺猬、青蛙、蛇、壁虎、麻雀、燕子、啄木鸟、猫头鹰、灰山雀、黄鹂、乌鸦、蝙蝠等。
在野生动物资源中,比较有猎取价值的兽类动物是兔和黄鼬,人们喜欢用它们的皮毛制做成生活用品。
1、栽培植物
A、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高粱、黄豆、绿豆、红薯等。
B、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油菜、西瓜、蔬菜等.蔬菜常见的有:白菜、萝卜、黄瓜、南瓜、豆角、西红柿、马铃薯、青菜、茄子、西葫芦、辣椒、葱、蒜、韭菜、白山药、蘑菇、鸡腿菇、香椿等。
C、木材树木种植比较普遍的是:毛白杨、柳树、槐树、香椿树、榆树、泡桐树、法桐树等。其中毛白杨和法桐树是本市的市树。
D、果品树大面积的是:梨、苹果、桃.还有葡萄、大枣、杏、沙果、李子、核桃、柿子等。其中鸭梨、蜜桃在全国享有盛名。
E、观赏树和花卉主要有:月季、菊花、牡丹、串红、丁香、合欢、紫荆、黄杨、雪松、油松、侧柏、圆柏、玫瑰、黄刺梅、平顶柳、垂柳、江南槐、龙爪槐等。其中月季和菊花是本市的市花。
F、药用植物有:枸杞、银花、红花、白芍、元参等。其中枸杞种植面积比较大。
2、野生植物
A、树木有:柳树、榆树、紫穗槐等。
B、杂草有:羊草、碱草、狼尾草、芦草、刺草、苦菜、灰菜、马齿菜、稻草、芦苇、狗尾草、禅草、荠菜、蒲棒草等。其中羊草、碱草、芦草、灰菜、刺菜等都是营养价值很高的牧草。
C、药用植物有:地丁、地黄、槐米等。
辛集市原称束鹿县,历史悠久。据史籍和县志记载,夏、商属冀州地,周时属并州地,春秋属晋地,战国属赵地,秦时钜鹿郡地,但未设行政建制。
西汉开始建县,时分为贳、(鼎阝)、安定、乐信、西梁五县,前四县均隶钜鹿郡,西梁县隶信都国。
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二年),郡国大旱,蝗虫成灾,民多流亡。为安抚民心,改安定为安民县。此后,曾叫(枭阝)、安国县、鹿城县,隶属疆域时有其变。
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反,曾作乱于此。天宝十五年初(公元755年),破安禄山。三月己亥,改饶阳之城鹿城为束鹿,以厌之。自唐更名以来,一直沿用到民国年间。
1944年县治(日伪)迁往辛集。
辛集:古镇辛集历史悠久。据《束鹿县志》记载,明时此地已名新集,后与彭家庄、李家庄、廉官店、王家庄合并,改“新”为“辛”。同治二年五月(公元1862年)修筑寨墙时,又将邻村高卜营圈入寨内,同治末年与辛集合并。辛集镇过去为全国一个重要的皮毛聚散地,早在明朝之际就享有盛名,有“直隶一集”之称。
传说 辛集古代称:廉官店 新疆有句俗语:“不知束鹿县,知道廉官店。”
卫嘴子,京油子,斗不过辛集的皮猴子
卫,指天津,古称天津卫,天津人嘴乖巧;京,指北京,北京人油滑;但是天津人、北京人都唬不了辛集的皮货商人。在这条乡土谚语中,辛集人巧妙地将天津蔑视为“卫嘴子”,将北京人蔑视为“京油子”,再将北京人、天津人对自己的蔑称“皮猴子”连在一起,大家“平起平坐”了,个中自豪、自尊、自重都在不言中,且妙趣横生。
金束鹿,银蠡县
在这条乡土谚语中“金”“银”皆指“棉花”。乡谚有云:“棉花是黄金,棉花是白银”。束鹿、蠡县均盛产棉花,精于纺织,收入颇丰,谚语是劳动人民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历代统治者也说这条谚语,但其含义则是指束鹿、蠡县富饶,可以多搜刮钱财。
河北一集,山东一村,河南一镇
旧时,辛集镇与山东省的周村、河南省的驻马镇齐名。它们都是中国北方的大集镇,是大经济区域贸易中心。辛集镇在清朝的地图上被明确标为“中国皮毛杂货集散中心”。
前门楼子九丈九,王口花炮响上头
明末清初,辛集王口的烟花爆竹即在中国北方享有盛名。每年春节前,王口人都用小拱车推烟花爆竹进京,在前门楼子的爆竹市上出售。因花炮起得高、响得脆,能超过前门楼子而得此谚语。
钻天的束鹿通天下货
明清以来,束鹿人在全国各地经商的颇多,若遇天灾人祸,则子弟串联,亲戚相约,大批束鹿人活跃于京津两市,来往于东北三省……
据《乾隆束鹿县志》记载,辛集镇“绵亘五六里,货广人稠,坐贾行商,往来如织,虽居偏壤,不减通都”。当时在辛集镇集散的货物有14种,而皮毛货物即占6种,计有毡、织绒、氆氇、鞍笼、皮、羊毛等,皮毛在货物集散中已居主导地位。据1915年巴拿马国际赛会博展会资料记载,辛集市土特产品及手工业产品出口种类繁多,获银牌奖的有铅印油墨、缮写版印油墨、毛织绒3种。
辛集皮毛名天下
辛集镇自明清以来即为全国皮毛交易中心,辛集皮毛以其产品精良,享誉海内外。清朝末年到“七七”事变以前,外国人在辛集镇设的洋庄就有26座,因而获得了“辛集皮毛名天下”的美誉。
束鹿酒业半条江
在我国江南,特别是长江中下游的南昌、长沙、九江、芜湖、安庆、武汉、上海等大中城市,近百年来即有“束鹿酒业半条江,醇厚甘甜好佳酿”的说法。
清朝道光年间(公元年),有3个束鹿人推着小木轮车到湖北省武汉三镇卖毡条,之后用卖毡条的钱作本钱,在武汉开了香油坊,由于手艺高超又会做买卖,他们很快就赚了许多钱。手里的钱多了胆子就更大了,他们开起了北直烧锅造酒。因为薄利多销,准斤足两,他们在武汉三镇站住了脚跟。后来,他们分成了三股,分别叫“老天成”酒店(店址在汉口老官庙),“老大成”酒店(店址在汉口石码头),“李大有”酒店(店址在汉口关圣祠)。
束鹿人首创用玻璃瓶装酒,一瓶一斤,携带方便。束鹿人酿造的“汉汾酒”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民国年间,束鹿人又从武汉至南昌,沿长江流域遍设酒店。从清朝光绪年间到民国期间,束鹿酒业在武汉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直保持着前进态势,并出现了酒店多、槽房多、产酒量大、酒的质量好、销路广、声誉高等特点。民国元年(1912年),武汉已经有四五十家束鹿人开办的酒店。最盛时仅武汉就有一万多束鹿人从事烧酒酿造和经营酒店,当时说束鹿酒家遍武汉是一点儿也不假。那时束鹿人又从武汉至南昌,沿长江流域遍设酒店,不出半里地,准有一家束鹿人开的酒店,因而有了“束鹿酒业半条江”的美誉。
民国时的辛集
“掏羔皮袄”创出“皮毛王”
民国十五年,英国驻华使馆官员查理来到辛集皮店街,要买“掏羔皮袄”,说是英国大使要送给女王当礼物。“掏羔皮袄”是辛集皮庄独有的一种工艺,就是在母羊还怀孕时,凭手感摸出小羊大小,估算羊毛的长短,将母羊杀死后,取出羊羔剥皮制作衣服,既柔软光滑,又轻便结实。这次,查理要求羔羊毛长一寸很难把握,许多善于摸羔的技师都低下了头。
于是,查理轻蔑地说:“久负盛名的皮都辛集也不过如此。”话音刚落,人群中传来一个声音:“查理先生,您这活儿俺接了。”只见二十来岁的王再田走上前来,在一群怀着羔的母羊中左瞅右瞅,随后牵出一只马上宰杀,取出羔羊一量,毛长正好一寸。查理连称“了不起”。王再田也由此成了尽人皆知的“皮毛王”。
山西会馆不舍辛集
随着皮毛制革技术普及,辛集出现了家家做毡、户户制革的繁荣景象。据1935年至1936年的统计,当时辛集镇有工商户1170户,人口17550人,其中皮毛业有10个行业361户,捣毛、捣皮的季节工6200余人,连同镇周围20多个村庄的副业性经营,总户数达1500户以上,经营皮毛制革业的人员约四五万人。
在辛集原来的南北大街中部路东,屹立着一座古老的建筑,大门有两丈多高,一丈多宽。大门上方有块一尺多高五尺多宽刻在砖墙上的横匾,上书“山西夫子”4个楷书大字,这就是有名的辛集山西会馆。“当时在辛集的山西人主要做3种生意。”
辛集旧为冀商代表
银行行长向“皮猴子”低头
1935年6月的一天,当时的北京中国银行行长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我是李长谦,存在你们银行的那笔款子我要支取,请马上准备好!”放下电话后这位行长心急如焚,一层层的汗珠渗出额头,因为李长谦要支取的这笔款子实在太大了,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凑齐。
这位行长听出李长谦电话中是带着气儿的,一打听才知道事情的原委。李长谦是辛集著名的“聚泰皮庄”掌柜,家业可观。当李长谦在北京分号穿着围裙与工人一起翻晒整理皮子时,“中国银行”的几个职员刚好路过,脱口轻蔑地说出:“看,这些皮猴子真脏。”李长谦听了十分气愤,于是决定“教训教训”这些职员,这才有了上边的电话。事后行长亲自到“聚泰皮庄”北京分号去见李掌柜,并当面赔礼道歉,还把李掌柜接到“万国饭店”宴请。
这段故事在北京曾风传一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辛集皮毛业曾经的辉煌。
皮子进了廉官店 从头到脚用个遍
辛集古称廉官店,清乾隆年间始称辛集。辛集皮毛历史悠久,久负盛名。新疆有一句俗语:“不知束鹿县,知道廉官店。”在这句俗语背后,是从明朝以前千万新疆皮毛商人,长途跋涉到廉官店进行皮毛交易的行行足迹。
到清朝中叶,辛集已成为我国著名的皮毛集散中心。从清朝光绪六年(1880年)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前,是辛集皮毛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辛集逐渐形成完整的皮毛生产体系。当时,辛集专营皮毛转运批发业务的皮庄、皮店就达123家。
辛集农民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明清时期,辛集就有画、绣、剪、编等民间
辛集农民画
传统。20世纪50年代,以壁画为主要形式的辛集农民画,清新质朴,范围广泛。20世纪60年代,辛集农民画发展趋向文雅工细,注意造型。20世纪70年代以来,辛集农民画作品注重表现生活,具有醇厚、粗犷、稚拙、绚丽的地方特色。
辛集农民画题材丰富,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吸取了剪纸、吊挂、民间印染、地方戏曲等姊妹艺术的营养并融入画中,形成了“稚拙淳朴、雅俗共存”的独特风格。
1987年2月,辛集农民画首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后,又在法国、墨西哥驻华使馆以及德国、奥地利、美国、意大利、瑞典、丹麦、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引起了强烈反响。1988年辛集市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
辛集皮贴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明清时期,辛集当时称为束鹿县,那时候束鹿皮革业空前发展,皮店、皮作坊、白皮、毛皮、车马挽具、最出名的是束鹿羊皮袄,谷子皮(马靴上专用的靴脸专用皮革),后来发展了皮革着色、染色制革工艺。辛集皮贴画集绘画、雕塑、刺绣、剪纸等多种工艺特点为一体。画面色彩绚丽、细腻逼真,既有民间的古朴风格,又有近代的浮雕效果。每一幅作品的人、景、物都表现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真实的再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风民俗,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辛集市辖8个镇、7个乡:辛集镇(市区)、旧城镇、张古庄镇、位伯镇、新垒头镇、新城镇(市郊)、南智丘镇、王口镇、天宫营乡、前营乡、马庄乡、和睦井乡、田家庄乡、中里厢乡、小辛庄乡。辛集市8镇7乡341个村委会,31个社区居委会:
辛集镇有47976户,人口为135141人,拥有耕地72300亩,辖建设街,顺城街、市政街、
辛集市风光
商场街、定安街、牌坊街、裕民街、育才街、复康街、菜市街、文明街、安古城、旧垒头、徐家庄、锚营、抬头、西良马、东良马、西范庄、六朗营、支家方碑、温家方碑、赵庄、杨家方碑、冯家方碑、西石庄、东石庄、裴辛庄、陈马庄、林子里、胡合营、留双营、月耳营、佃士营、撒马营、孤马营、都大营村委会;气缸盖厂、辛集化工厂、辛集中学、铁路宿舍、皮毛制革厂、粮食局、采油五厂、建设局、建设集团、铁路三局、龙泉街、体育场、市府西大街、新开西街、新开东街、方北东大街、方北西大街、西华南路、西华北路、朝阳南路、芳华小区、康乐小区、康泰小区、康建小区、金城小区、西苑小区、铁路宿舍、建设东大街、车站街、棉麻街、路南街、束鹿东大街社区居委会
小辛庄乡有7273户,人口为24507人,拥有耕地46166亩,辖小辛庄、丁家庄、小章、北宋村、南宋村、王山口、巨家庄、东庄里、程王庄、北李庄、大辛庄、西枣营、东枣营、杨家庄
张古庄镇有8510户,人口为30639人,拥有耕地51316亩,辖张古庄、杜合庄、北口营、耿家营、张名府、郭家庄、中王庄、北四冢、北陈位、南陈位、南吕村、北吕村、西陈位、东陈位、赵念村、小位、尖村营,其中北陈位以王氏家族为主。
中里厢乡 天宫营乡
中里厢乡有6352户,人口为22965人,拥有耕地50553亩,辖中里厢、吕厢口、北孟庄、苏家庄、北里厢、清官店、韩陈庄、袁村、马町、北郭、谢村、南郭、泊庄
天宫营乡有7675户,人口为30651人,拥有耕地67626亩,辖东天宫营、西天宫营、郭王宋、北庞、北吕彩、南吕彩、天宫、南庞营、王下、南庞、徐古庄、河庄、张王宋、宿王宋、吴王、张家营、明了、西朗月、东朗月
位伯镇 旧城镇
位伯镇有10833户,人口为39561人,拥有耕地57237亩,辖位伯、智家庄、东柳科、西吕村、大白店、西柳科、镇头、西五村、东四村、温家村、南四冢、北位井、南位伯、南位井、仁慈、百福、大冯、小冯、小舟、善城、礼璨、小白店
旧城镇有10958户,人口为42161人,拥有耕地52401亩,辖旧城、路家庄、大李家庄、北耿庄、西小李家庄、三丘、赵李家庄、梨园、北张村、石家庄、菜园、南张村、田村、王庄、潘家庄、东关、宫家庄、孟丘、李家庄、田庄、寨子村、雷河、宋家庄、杏元、顿房、军齐、李章、马章、孟章、刘章、南章、果园、等报
新垒头镇 前营乡
新垒头镇有11673户,人口为42433人,拥有耕地61326亩,辖新垒头、东位伯、张庄、马吕、吴家庄、马兰、王家庄、封家庄、摇头、扒营、张马村、西巴营、东巴营、范家庄、史庄、袁庄、北小陈、东大陈、西大陈、北大过、孤庄、南大过、南小陈
前营乡有9738户,人口为35779人,拥有耕地51589亩,辖前营、后营、赵家庄、西王封、东王封、西刘庄、东刘庄、李同智庄、苗家营、西古营、桃园、西泽北、于家庄、后魏家庄、杜林、前魏家庄、朱家庄、石碑、崔家庄、东泽北、东范庄、周家庄、吕家庄、骆家营、八里丘、小染庄、沙河
和睦井乡 田家庄乡
和睦井乡有9141户,人口为33907人,拥有耕地79283亩,辖和睦井、北周家庄、双丘、张家庄、南周家庄、贾辛庄、马乡、散思台、东理顺井、西理顺井、大士庄、双柳树、小士庄、红旗营、石槽李家庄、豆家庄、通士营、高家庄
田家庄乡有14002户,人口为49950人,拥有耕地98135亩,辖田家庄、试炮营、王庄营、张董牛、尚家庄、周家庄、北付庄、八里庄、南付庄、郭永庄、木丘、东张口、狮子庄、西王庄、倾井、彭六佐、西刘家庄、东刘家庄、子曰庄、北贤邱、南贤邱、草帽庄、网子庄、袁家庄、耿家庄、南王庄、豆腐庄、史家庄、旧寨、伴当营
新城镇 马庄乡
新城镇有7641户,人口为23707人,拥有耕地63647亩,辖新城东街、新城西街、新城南街、新城北街、兴隆寺、圈头、白龙丘、路过、大李庄、贾李庄、后杜科、沈家庄、郝家庄、前杜科、曹家园、满家湾、张家村、董家屯、常家屯、李家屯、徐家屯
马庄乡有8085户,人口为27900人,拥有耕地88325亩,辖马庄、回生、赵古营、甜水井、东谢村、西谢村、北营、南李家庄、东营、辛村、南朱庄、木店、一间房、台家庄、马家庄、三间房、朱家庄、枣营、枣营庄、芦家庄、中东石干、西石干
南智邱镇 王口镇
南智邱镇有10219户,人口为38709人,拥有耕地80225亩,辖南智邱、南瓦、南棚、南耿庄、大车城、小车城、耿虔寺、北智邱、赵马、北张光、南张光、西小王、孟观、西城、东小王、西曹家庄、西陈家庄、东陈家庄、北瓦、褚家庄、朗口、漫河头、泗上、新兴路
王口镇有11050户,人口为40774人,拥有耕地122085亩,辖王口、南汉口、北汉口、翰林庄、雷家庄、孟家庄、聂家庄、大理寺、东曹家庄、郭西、贾百户、恒丘、大营、杨庄、中曹家庄、倪家庄、西花里庄、东花里庄、文朗口、仨树、刑家庄、四七营
辛集市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发展迅速,形成了以皮毛、化工、机械为支柱的三大产业。河北辛集钡盐集团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钡盐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工业碳酸钡、硫酸钡、硫磺、碳酸锶等7种主要产品获部优称号畅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辛集汽缸厂是全国最大的汽缸盖专业生产厂之一,辛集贝氏体钢总厂年产锻钢磨球3万吨,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辛集恒圣电力电气设备厂生产的绝缘子首家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周氏服饰生产皮衣、裘皮、尼克服等,年产量可达60万件,是辛集最大的皮草企业之一。
辛集是河北省重要的优质棉花和鸭梨产地。辛集市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物产丰富。是全国优质棉、小麦、瘦肉型猪生产基地,是河北省优质棉出口基地,全市农机总动力为180万千瓦,耕地动力机械1.8万台,有效灌溉面积7万公顷。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蔬菜、油料、苹果、鸭梨、红枣、葡萄、花卉。其中鸭梨、蜜桃、枸杞、军齐韭菜、旧城香椿,全国闻名。
互联网方面:辛集在互联网方面发展速度很快。最早在1998年开始通过联通接入Internet,并以联通为核心建立地方网站,普及互联网使用开设Internet上网服务中心。2005年辛集社区网建设成功,一举成为辛集最大的网络交友平台,也是辛集最大的网络媒体,辛集本地乃至河北省都有很大的影响力。辛集社区网至注册用户突破20万覆盖辛集80%网民,辛集各级领导对辛集社区网进行了充分肯定,并给与了相关扶持。
农业科技方面:辛集市把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作为推进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每年农业科技投入都超过了1000万元,依托科技投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科技成果试验、转化和推广体系,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
制革技术方面:辛集皮革环境科技推广应用一批清洁生产、循环利用新工艺、新技术,全面提升制革污染预防能力;投资1.6亿元的污泥发电厂建成后,制革产生的污泥将全部被回收发电;引进的新技术,将把制革产生的铬泥全部回收,再通过专业的生产线提炼出铬粉。投资7000万元引进的高新技术,将把以前视为废料的皮丝回收加工成再生革。
辛集是教育名城,有普通中学42所,中等职业学校5所,小学139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3053人,中职专任教师235人,小学专任教师2627人,普通中学在校生47005人,其中:女生23219人,高中阶段在校生数24425人,高级中学学校招生数5553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8097人,小学在校生数36822人,其中:女生17244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其中:女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数11955人,初中升学率91%,高中升学率99.08%。河北辛集中学始建于抗日战争胜利前夜的日,1954年学校定名为“河北辛集中学”;1960年高考升学率在全省率先达到100%,受到河北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奖励,并光荣出席“全国文教、体育、卫生群英大会”。1962年被确定为河北省重点中学。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中学,被誉为“华北平原上一颗明珠”和“大学生的摇篮”。其中辛集中学已成为河北省重点高中学校,辛集市职教中心已成为全国重点中专学校。
王口烟花、辛集裘皮为其土特产。辛集是著名的皮革业中心,其皮革制造、交易历史悠久,在明清时非常兴盛,号称“河北一集”。皮革业是整个辛集市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产业。从1993年开始,辛集市投资17亿元,建成了高标准的辛集皮革城和三个制革工业区,形成了革皮裘皮、皮革服装、箱包皮具、毛皮加工、皮革化工、皮革机械等较为完整的皮革产业链。全市拥有皮革企业1000多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8家,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5家,年产羊皮服装革3000万张,约占国内同类产品的50%,占世界同类产品的15%;年产羊皮服装400万件,占国内同类产品的30%;年产各类皮具1200多万件。羊皮服装革和羊皮服装代表着国内先进水平,是全国最大的产销基地。辛集皮革产品覆盖全国各地,并出口俄罗斯、日本、韩国、北美、欧洲、中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皮革服装300万件,出口羊皮服装革5000万平方尺。全市皮革行业年销售额达50多亿元,出口交货额2.5亿美元,直接创汇1.17亿美元
辛集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皮革产销基地之一,2001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皮革皮衣之都”。从1995年开始 ,辛集市共投资6亿多元规划建设了占地1300亩的三个制革工业区,全市137家制革企业全部进区生产,彻底解决了分散建厂、污水不易治理及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问题。辛集市又投资10亿建设了一个高标准的中国国际皮革城,占地380亩,建筑面积将近50万平方米。
全国泡塑产业基地(南吕村乡),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进入九十年代初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加大,辛集泡塑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泡塑企业发展到全国。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节能保温产业的重视和扶持政策出台,给泡塑企业带来无限生机,形成了在辛集以生产泡塑机械为主,在外以生产泡塑制品为主的新的经营模式和生产格局。泡塑设备覆盖全国,出口俄罗斯、蒙古、越南、 印度、南非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辛集已成为全国集塑机生产、原料销售、泡塑制品和输送专业人才为一体的重要产销基地,泡塑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居全国之首。泡塑设备占全国市场份额80%;厂家多,外地建厂300多家,只要是有泡沫的地方就有辛集人;全国销售原料30万吨以上,占全国销量1/5;技术人员多,常年在外做技术指导有1000多人。
辛集获评国家卫生应急示范市
卫生部日前公布了2012年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区入选名单,我市辛集市和鹿泉市成功入围。据了解,此次全省仅有4个县(市)入选国家卫生应急综合
示范县(市)区。
辛集建设国家级园林城市
位于河北省辛集市朝阳路北段,投资1亿元、占地350亩的润泽湖公园已动工兴建;在辛集市西北部,占地2000亩的森林公园正在谋划建设……到2013年,辛集市将投入6亿元,把“中国皮都”建成国家级园林城市。
辛集市,198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
辛集市的三张名片是,中国皮都、教育名城、梨果之乡。也是国内对于辛集市的城市印象。
与滹沱河有关
据《束鹿县志》记载:唐天宝十五年,明皇以安禄山反,改饶阳之鹿城为束鹿,即城于此。自唐至明,这里皆为束鹿之县治。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滹沱河决晋州涅盘村入境内,由南位伯东注,冲破南堤,淹没城池,县治即此迁往新城。从此,此地乃称旧城,沿用至今。
明朝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滹沱河决晋州涅盘村入境内,由南位伯东注,冲破南堤,淹没县治旧城。当洪水浩浩荡荡冲至城南2公里的一个村落时,陡然回转。故,此村更名为“回河”。根据当地方言习惯,久而久之,“回河”便逐渐演变成了“雷河”。
新城原为束鹿旧县城,据县志记载: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六月二十三日,滹沱河水自晋州境内涅盘村决口束鹿境内,由南位伯、北小陈、军齐村、董保村、大过村、田家庄冲破旧城南堤,淹 没时束鹿县城旧城。县署迁今新城址,将新圈头、河上集、小西天等地居民用围墙圈成一庄,遂称新城。
相传唐时此村名为“唐尹集”,后改为“唐尹店”。村名均系唐玄宗命名而成,时该村地势低洼,紧靠滹沱河,村民时遭水患。后将此村南移,垒建在一个名“老龙头”的土丘上,故命村名为新垒头,沿用至今。
据《束鹿县志》记载,清康熙时此村即名王口。相传滹沱河曾流经此地,附近村民在此打渔晾网,后陆续有人迁此定居,遂成村落,名“晾网口”。后改“网”为“王”,简称王口,沿用至今。
相传早年此地即为一村,明时滹沱河水患,房倒屋塌,仅留下一间小庙,后恢复村庄,遂称一间房,沿用至今。
据传,该村过去因紧靠滹沱河岸,因而取名河庄。清乾隆时分为南河庄、北河庄,光绪时两村合并,取名河庄,沿用至今。
相传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该村原名雷家井,位于今村街心高地,时与毕家庄相邻。后滹沱河水患冲散两村居民,人们苦于水灾,都思念着村中那块高地,水退后两村居民重来定居,建为一村,遂名散思台。
相传明永乐年间(公元年),满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庄,时因村址临滹沱河,故名满家湾。
东小王、西小王:
相传汉萧王刘秀走国时,曾屯兵于此,故名萧王村。后改“萧”为“小”,即称小王村。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1795年),因滹沱河水患将此冲为东西两部,各按其方位称为东小王、西小王。
据束鹿县志记载,清康熙时(公元年)此村即名漫河头。相传因故村址东有河经过,河水常常漫出河道,故名漫河头。
相传明时该村名兴隆镇,后被滹沱河水淹没,又于旧镇城郭之西建村,遂称郭西。
相传宋金之时,建村于滹沱河口,名温浪口(意指平息大浪)。清康熙时(公元年)改称温朗口。光绪后本村名人谢迈度改“温”为“文”(意在多出文人才)。故称文朗口。
相传明末滹沱河由此经过,宁晋县香亭村雷姓经常来此打渔,后定居建村,以姓氏命村名雷家庄。
与山西洪洞县移民有关
相传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张、王、刘三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建村,称“三姓庄”。后迁来赵姓,改“三姓庄”为“新庄”,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1874年)改“新”为“辛”,因当时户少村少,故称小辛庄。
相传明永乐年间,有田、白二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占产立庄,因田姓居多,遂称田家庄,沿用至今。
据传,明永乐年间(公元年)有马、吕二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遂以姓氏命名为马吕。清乾隆(公元年)分为两村,称东、西马吕。光绪后合并,仍称为马吕。
据传,明天启年间(公元年)有王姓兄弟三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遂以姓氏命名为王家庄。
相传明永乐年间(公元年)有周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周家营。
相传永乐年间(公元年)有贾辛三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占产立庄,遂以姓氏命村名为贾辛庄。
相传明成祖年间(公元年),有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村址有三棵树,故名三树。光绪后演变为仨树。
东石庄、西石庄:
相传明永乐年间(公元年)有石姓兄弟二人由山西洞洪县迁此占产各立一庄,两村按其方位、姓氏取各为东石庄、西石庄。
其它相类似的如:尚家庄、周家庄、郭永庄(原名郭家庄)、袁家庄、耿家庄、南王庄、马家庄、杨庄(杨家庄)。
与当地名人有关
原名北位伯。相传战国时,晋文公大将智尧封为伯(古代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俸食于此。因南有南位伯,故称该村为北位伯。清光绪(公元1785年)时去掉“北”字,称为位伯,沿用至今。
据《束鹿县志》记载,战国时大将智伯葬于此地。因村建于智伯墓南,故名南智丘。清光绪时改为南智伯,后又改南智丘,沿用至今。
据束鹿县志载,元代耿恭死后葬于此地,有姓范者为之守坟,后定居建村,遂称范家庄。
据束鹿县志记载,清康熙时(公元年)此村即名石碑。因该村北临元左丞耿焕姓氏墓碑,故此得名。(现墓碑尚存)
与金宋交兵相关
相传金宋交兵时,宋军曾在此集凑齐。后有人从山西、河南等地迁此建村,遂取名军齐。清康熙时,更名为军西,光绪时又改为军齐,沿用至今。
马章、李章、孟章、刘章:
相传金宋交兵时,此地即为一村。因宋兵曾在此扎过营帐,该村又位于营帐之北,故更名为北帐。后改“帐”为“章”。1937年按村内马、李、孟、刘四条街,各分建为村,按村姓氏多少,分别命名为马章、李章、孟章、刘章。
相传金宋交兵时,此地即为一村,宋兵在军齐集结凑齐后,曾在此等探马回报,故名等报。清康熙时(公元年)改为董保,光绪后(公元1908)又改为等报。
东大陈、西大陈:
相传古时此地即为两村,金宋交兵时,曾在此设一大阵,因两村分别位于该阵东西,故更名为东大阵、西大阵,后改“阵”为“陈”。遂称东大陈、西大陈。
北大过、南大过:
相传宋时此地即为一村。金宋交兵时,常大批兵马经过,遂改为大过。后在水灾部分户南迁,建南大过。此村按方位改称北大过。光绪时(公元年)南北大过合称大过。后又分开。
据传,金宋交兵时,有一马姓在此圈地养马,人称马郎。立村后称为马郎村。后演变为马兰。
东良马、西良马:
相传金宋交兵时,此地为一兵马营,经常有大量马匹在此放牧训练,向各地输送良马,故称良马场,后成村落,称“良马村”,元时分建两村,按方位分别称为东良马、西良马。
据束鹿县志记载:“六郎营相传宋将杨琼行六,尝屯兵于此。”故此而得名。
相传金宋交兵时,曾在此留下两个营盘,故名留双营。
相传唐时此村名桂林乡。金宋交兵时,宋兵屯军于此,扎大营,遂改名大营。
相传金宋交兵时,该地驻宋兵二十八营,后该地建村,称二十八营。明永乐年间(公元年)改为四七营。(四七即二十八)。
与汉光武帝刘秀有关
相传汉时这里是一个十几户的小村,刘秀走国至此,井里蛤蟆很多,欲饮战马而不成。从此更名为蛤蟆井。由于这里是古县城到保定的必经之路,过往客人很多,许多来此投宿定居。大家和睦相处,被誉为“和睦乡里”,遂改“蛤蟆”为“和睦”,称为和睦井。
东柳科、西柳科:
相传刘秀走国被追曾藏在此处柳棵里(柳丛中),后在柳棵东西各建一村,故称东柳棵、西柳棵。后演变为东柳科、西柳科。
相传汉时刘秀走国至此,见前面有一城池(安国城),勒马止步,抬头观望。故有抬头望古城之说,故名抬头。
相传汉时即有此村,刘秀走国在此屯兵,因在半夜起营,故更名为黑起营,后按谐音改为黑旗营。1959年人民公社化时,将黑旗营改为红旗营。
石槽李家庄:
相传早年此地有一石槽,水满鱼现,水干鱼去,人皆奇之。汉刘秀走国至此,曾用此石槽饮马,后建村落。因李姓居多,遂称石槽李家庄。
相传汉时此地即为一村。刘秀走国至此,因被追赶,撒马逃跑,遂更名为撒马营。
相传汉时此地即有一村,刘秀走国时途经此地,独剩一匹战马,遂得名孤马营。
相传汉时此地即为一村。刘秀走国时在此堵挡了一阵追兵,故名堵挡营。清康熙时(公元年)演变为都当营,光绪(公元1908年)后又改为都大营。
相传汉时此地即为一村。刘秀走国时在王庄营安装抛石土炮,到此村试炮,遂更名为试炮营。
相传汉时此地即有一村。刘秀走国时,在此安装抛石土炮,遂称王庄营,后改“装”为“庄”,称王庄营。
相传西汉时此地即为一村。刘秀走国时,将草帽丢于此处,后为其走国留名,该村遂名草帽庄。
相传西汉时此地为一村。刘秀走国时,骑马至此,马被绊倒,遂称绊马营。清康熙时(公元年)改为半当营。光绪后(公元1908年)改“半”为“伴”,称伴当营。
康熙《束鹿县志》记载:“相传后汉光武帝次河北,过此,三军渴甚,无汲具。光武命军士以手搬之。井忽倾欹,泉水溢出,至今砖瓦倾斜,如隧道然。”故名倾井。
东谢村、西谢村:
相传汉时此地有东西两村,刘秀走国至此,两村百姓招待甚善,刘秀连声道谢,各村按其方位称为东谢村、西谢村。
其它有趣的地名来历
据《束鹿县志》记载,此村原名为“不打寨”。相传明时一新任县官,到此查看陈案,发现这村从未有杀人放火之事,遂改村名为仁慈。表示村民慈善、仁义。
东朗月、西朗月:
据束鹿县志记载,清康熙时(公元1662——1722)年此村名狼穴,因“有数狼在东西两处籍草为穴,故名狼穴,两村按方位称东狼穴和西狼穴,清嘉庆时(公元1796——1820年)雅化为东朗月、西朗月。
辛集市各村镇的名头来源起始大都来源于宋金交战、安禄山时期居多。也有包含了刘秀走麦城时候的一些文人故事。
国际皮革城
河北省旅游购物基地,位于辛集教育大道北侧,占地380亩,建筑面积
辛集国际皮革城
将近50万平方米,一期工程已于2010年8月完成,日开业。投资4.5亿元的国际皮革城二期工程已于2011年3月动工建设,总体将于2011年完工。辛集皮革等商品集散地市场购物的游客越来越多,为此,省旅游部门对商品市场进行升级改造,使旅游购物环境得到改善。这些市场正在由传统单一的商品批发市场,向集商品展示、商务洽谈、旅游休闲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旅游购物中心升级。已成为AAAA旅游景区。辛集国际皮革城官网2011年创建,是辛集皮衣皮草门户网站。
辛集文化市场占地122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投资1.5亿元,是石家庄辛集市文化特色商品市场,位于辛集市千年古刹清利寺西侧。
辛集清利寺
清利寺原是由静公僧于唐朝太和元年(827)创建。有碑文记载,现碑文尚存。元至正三年(1337)僧德兴重修。明朝永乐二年乡人张山、僧文瑞,天顺年间僧常胜,成化二十二年僧德功,嘉靖十八年乡人裴七玺,清朝顺治8年乡人李可孟相继重修,清康熙时住持僧叫圆平。
崇兴寺位于河北省辛集市市郊泗尚村,距离市区约9公里。寺院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元代曾有高僧重修。具记载时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客堂,斋堂,藏经楼,僧寮等,建筑宏伟齐全,当时常住僧人有百余人。远近闻名,香火鼎盛,信众极多。历史上崇兴寺历经兴废,屡次修建。解放前崇兴寺一直是河北几所香火最旺盛的寺院之一,‘文革’中寺院殿宇毁于一旦。历史文物现存有碑文,残缺佛像,菩萨像等,世变沧伤,兴废屡更,端端硕贤,砥柱其间,奕叶相承,传之无尽!
1946年,冀中六分区和辛集市政府在辛集市之南,石德铁路之北修建了辛集
市烈士陵园,内有六分区司令员王先臣烈士墓、烈士亭。
为褒扬革命先烈,激励后之来者,1960年束鹿县政府将烈士陵园迁至辛集市兴华路北段路西,王先臣烈士墓和烈士亭也随迁址新烈士陵园。原定名束鹿县烈士陵园,1986年3月改名辛集市烈士陵园。
辛集市烈士陵园占地40亩。园内种植着青松翠柏和各种花草,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王先臣烈士纪念亭坐落在陵园南端。北端是烈士事迹纪念馆,馆内陈列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遗物,并有他们的事迹简介。西侧王先臣烈士纪念碑和一区烈士公墓碑南北相对,整个烈士纪念建筑物布局合理,庄严肃穆,浑然一体。
华北联合大学旧址
华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华北联大)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在河北众多地方留下了“足迹”。 日,几名网友在新城镇贾李庄、大李庄发现多处残破的老房子。当地老乡说,这些是华北联大旧址,很多文化演艺界名人曾在此住过。郭兰英、王昆、艾青等名人都曾在此生活、学习过。1946年11月,华北联大全体师生1000多人从广灵出发,经过800里跋涉,来到束鹿县(辛集)大李庄一带,对外宣称“平原宣教团”。校部驻大李庄村,几个分院驻贾李庄、郝家庄、沈家庄、前杜科、后杜科等村,1947年11月,石家庄解放,华北联大奉命从束鹿迁走。
市区娱乐场所:雷锋广场,辛集市工人文化宫广场,文体广场,市府广场,半月潭公园,芳华水岸。
市市区主干线:建设大街,教育大道,方碑大街,市府大街,朝阳路,兴华路,工业路,束鹿大街,安定大街,迎宾大道。
公木,原名张永年,又名张松甫,现名张松如,笔名有公木、木农等。
1910年农历5月15日出生在今辛集市北孟家庄村一个农民家庭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词作者、著名到山东、江苏、浙江、河南、河北等地农村写生,作品描绘了抗日战争时农民的贫苦生活,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获平民画家的称号。40年代转赴西北,描绘西北地区的山川风光和农村风物,并作敦煌之行,临摹石窟壁画。1949年后,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西北文化部文物处处长、陕西省文化局副局长等职 。赵望云擅人物、山水,笔墨苍厚,作品写西北山川、人物,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画风自然质朴,为长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出版有《农村写生集》、《塞上写生集》、《黄河写生册》、《林区写生册》、《 西北旅行画集》、《埃及写生画集》、《赵望云画集》 .其子赵季平。
赵季平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歌舞剧院院长,国家一级作曲家,被誉为“最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精神和西部特色的作曲家”。祖籍辛集市周家庄,系赵望云先生的儿子。 主要作品:电影 《黄土地》、《红高粱》、《霸王别姬》、《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秦颂》、《荆轲刺秦王》、《漂亮妈妈》、《一声叹息》、《回家过年》、《炮打双灯》等 。电视剧 《水浒传》、《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大宅门》、《青方纪方纪(),原名冯骥,著名作家。出生于河北省辛集市佃士营村,著有十几部中长篇小说和诗歌集。代表作散文《挥手之间》,记录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赴重庆参加国共和平谈判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抗战爆发后曾在武汉、长沙、桂林、重庆等地八路军办事处工作。1939年到延安,延安时期曾在陕甘宁边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中央党校三部(马列学院)和《解放日报》社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任热河省文联主席。解放战争中,在前线任随军记者。此时,还参加了农村土改,写下了反映冀中人民抗日和土改运动的长篇小说《老桑树底下的故事》和中篇小说《不连续的故事》。1949年后曾担任《天津日报》编委、文艺部主任,天津市文化局局长,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天津市文联党组书记、中国作协天津分会主席等职。 1956年到西南旅行,写下了歌颂祖国飞跃前进的散文特写集《长江行》。以后他写了长诗《不尽长江滚滚来》和《大江东去》;发表了短篇小说《来访者》。1965年出版了散文集《挥手之间》。另外还有文学评论集《学剑集》。1979年担任中国文联委员、作协理事。
李锡铭,()河北束鹿新城镇南街人。1946年后入清华大学先修班、建筑系、土木系学习。194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受北京市委青委委派到石景山发电厂从事建团工作并兼石景山发电厂党总支部宣传委员。1952年后任石景山发电厂党总支部副书记、代理书记。1957年任石景山发电厂党委书记。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70年后先在石景山发电厂生产组协助工作,后任厂革委会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1975年后任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电力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1981年在国务院国民经济调整办公室工作。1982年任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部长、党组书记。1984年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1993年在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于日13时4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边章五() 又名边荣浩,曾用名边慎斋。男,1900年生于河北省束鹿县(今辛集市)文朗口村。1922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在冯玉祥西北军部队任职。1931年参加江西宁都起义,加入红军。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第四十师、第三十七师师长,中央军委作战科科长,军委一局局长,红军大学司令部科长,延安城防司令员,第十八集团军高级参谋、军事教官,中共长江局编战委员会军政组组长,中共中央情报部第三室副主任,晋冀鲁豫国防工业部副部长,军事调处长春执行分部中共代表,旅大公安总局代局长,辽宁军区司令员,中国驻苏联大使馆武官,朝鲜停战谈判中方代表团军事代表。日因病在北京逝世。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叶剑英委员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边章五都有较高的评价。毛泽东主席曾两次为边章五题词表彰。
任桂林(),戏曲编剧。直隶束鹿(今河北省
  辛集市河庄村)人。建国后,历任中宣部文艺处干事,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京剧院、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中国剧协第三、四届理事。编有《郑成功》、《陈胜王》等。合作编有京剧《三打祝家庄》等。
曹天钦(1920——1995),生物化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原籍
河北束鹿(今河北省辛集市),出生于北京。长期从事蛋白质化学、植物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是肌球蛋白轻链发现者。在肌肉蛋白质、神经蛋白质、蛋白水解酶和抑制剂、马王堆古尸的保存、植物病毒、植物类菌原体、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等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为发展中国的生物化学、生物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树政,日生于河北束鹿县(今河北省辛集市),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微生物所研究员、博士生导
师。194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理学院化学系,获理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80年代,选育出β-淀粉酶高产细菌,活力当时在国际上领先;研究了20多种糖苷酶,首次发现有严格底物专一性的β―D―岩藻糖苷酶;从嗜热菌纯化了8种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曹日昌()中国心理学家。日生于河北束鹿(今辛集市中曹家庄村),日
卒于北京。早年就学于清华大学心理学系。1948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主张心理学应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为指导,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反映过程的普遍规律。著有《新心理学方法的建立》、《间隔学习与集中学习的研究》、《关于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间隔学习与集中学习的研究Ⅰ、Ⅱ、Ⅲ》(英文)等,并主编《普通心理学》教科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