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户口的孩子能不能上合肥市行知学校行知小学谢谢告知

杭州市行知小学2014年招生工作方案
来源:行知小学官网
摘要:根据《杭州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生工作暂行办法》(杭教初〔2014〕13号)和二○一四年西湖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招生工作方案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本方案经西湖区教育局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并报备案实施。
二○一四年杭州市招生工作方案
根据《杭州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生工作暂行办法》(杭教初〔2014〕13号)和二○一四年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招生工作方案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本方案经区教育局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并报备案实施。
一、工作目标
按照"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的工作思路和"阳光招生"的工作要求,严格执行杭州市各项招生政策,切实规范义务教育中小学招生行为,保障本区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和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及有关政策照顾人员子女就近或相对就近接受义务教育。
二、工作原则:
1. "属地管理"和"就近入学"的原则。明确公办中小学按教育局确定的招生范围接受报名和招生,不得跨学区招收学生。极少数需要特殊照顾的烈军属等人员子女,按国家和省、市、区有关政策规定确定范围,教育行政部门经严格审核后酌情照顾安排。
2.住户一致优先的原则。当学区范围内符合条件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时,学校按照"住、户一致优先"原则排列先后顺序录取。
3.免试入学原则。严禁学校组织笔试、面试或任何变相形式的入学考试;严格实行平行分班,严禁以"实验班"、"特色班"、"双语班"等名义进行招生或招生宣传;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和各类考级证书作为招生的条件和依据。
4.按计划招生的原则。根据教育局下发的招生计划,我校2014学年计划6个班,招生270名左右,学校应严格按照招生计划招生,原则上不得突破省定班额。
5.阳光招生的原则。规范招生程序和方法,完善招生信息公开等制度,保证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
(1)招生政策公告。在招生前将招生工作有关政策、办法以网络、社区公告等形式向社会公告,公告的内容包括:各中小学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教育服务区划分)、报名时间、地点和办法、需携带材料、招生录取办法等。尤其需加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宣传,帮助进城务工人员及时了解入学条件和报名程序。当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超过招生计划数时,学校应向社会公告录取的条件以及未录取学生的统筹调剂方案。
(2)招生录取结果公告。各中小学应在规定时间向社会公布招生录取的学生名单。但基于学生家庭的隐私保护和安全因素考虑,招生结果公告要求公布录取学生名单,不公布学生家庭地址等信息。
(3)学校向社会公布投诉电话和投诉信箱,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我校招生监督电话是,招生咨询电话。
6.按规则录取和统筹调剂安排的原则。当教育服务区内学生人数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数时,学校须按杭州市教育局统一设定的先后顺序录取学生。符合条件而无法录取的学生报送区教育局按照相对就近原则统筹调剂到其他有学额的公办学校入学。各公办学校在有余额的情况下,不得拒绝学区内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含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区教育局统筹调剂的学生入学。
7.加强学籍管理的原则。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使用统一的招生管理系统和学籍管理系统,以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升学程序,严格控制公办学校跨学区招生,规范民办中小学跨区域招生。各学校应及时将报名和录取学生信息录入管理系统。中小学招生工作结束后,如有新生情况发生变动,均须通过学籍管理转学程序办理变动手续。学生学籍所在学校和实际就读学校应一致,各中小学不得接受学籍不在本校的学生就读。
三、我校招生办法
(一)招生时间:
全区公办小学定于6月21日、22日两天为新生报名登记日,6月28日为补报名登记日,各校不得提前或推迟报名登记时间。我校提前一周在学校门口和教育服务区范围内各个社区或张贴招生通告,同时以网络等多种形式告知有关招生事项(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报名办法、录取办法、需带材料等)。于7月3日前将第一批新生录取名单(本学区户籍学龄儿童中一类、二类情况的)报教育科审批,7月10日前发出入学通知书。7月18日前将第二批拟录取新生名单报教育科审批,7月28日前发出入学通知书或入学调剂单。
(二)招生年龄:
全区小学招收日至日出生的适龄儿童(满6周岁)。
(三)招生办法:
市区常住户口学龄儿童由户籍所在区教育局、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由居住地(以满一年的居住证、临时居住证为依据)所在区教育局负责就近或相对就近安排入学。户籍情况以公安部门核发的户籍簿为依据;居住情况以与户籍一致的住房产权单位(人)的房屋所有权证为依据。
1.报名办法:
公办小学实行"一站式"招生报名机制,适龄儿童根据下列情况分别向教育服务区学校报名,学校应受理所有符合条件的学龄儿童报名。
(1)杭州市区常住户口学龄儿童向户籍所在教育服务区学校报名。学龄儿童到所属教育服务区的学校报名时,须交验家庭户籍本、房屋产权证(确未购房的可持房卡或经有关部门认证的房屋租赁合同及杭州市房屋档案馆出具的无房证明)和学龄儿童疫苗接种卡等材料。
(2)下列杭州市区户籍适龄儿童向实际居住地教育服务区学校报名:
杭州市区集体户口儿童入学,向实际居住地所在教育服务区学校报名,由实际居住地所在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
杭州主城区内(不含、)拆迁过渡家庭儿童入学,凭拆迁过渡协议,向过渡地所在教育服务区学校报名。学校可依据其提供的有效的"拆迁协议书"、户籍本、过渡地派出所或社区的证明等,按照拆迁协议书所确定的过渡期限,与家长签订临时就读协议,经区教育局同意后,以学年为单位招收孩子就读,过渡期满则转回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读。如接收学校学额已满,则由区教育局统筹调剂安排其入学。
市区户籍公租房居民家庭儿童向公租房所在学区学校报名。
(3)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应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市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一年级入学预登记及查询系统"进行预登记,并在报名时间内携带相关材料(家庭户籍簿和父母双方身份证、父母双方在杭的临时居住证、房产证或房屋租赁证明、父母双方或一方在杭交纳社会保险的凭证、父母双方或一方与在杭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工商部门办理的在杭营业执照、适龄儿童的预防接种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或户籍地乡级人民政府签发的合法生育证明等,凭预登记码到居住地所在学区学校进行现场审核,确认符合条件后由学校接受报名。
育才教育集团(总校)2014年的招生对象确定为西湖小学教育集团西湖小学、求是教育集团浙大附小、保m塔实验学校松木场校区、文一街小学、、文三教育集团、学军小学求智巷校区七所小学教育服务区内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根据文件精神,我校教育服务区中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该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到育才教育集团(总校)报名登记,也可到居住地小学报名登记。
(4)在杭留学回国人员随归子女,华侨归侨子女,外籍华人子女,港、澳、台籍人员随带子女(含港、澳、台籍学生),父母双方或一方持有《杭州市特聘专家证书》或属地为杭州的《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的来杭创业和引进人才子女、工作地为市区的回归和引进浙商子女向户籍所在地(无户籍则为实际居住地)或父母工作所在地的区教育局报名。
父母双方或一方持有《杭州市人才居住证》的来杭创业和引进人才子女向户籍所在地(无户籍则为实际居住地)或父母工作所在地的学区学校报名。
在本市居住的外籍、港澳台籍适龄儿童、少年可向居住地学区学校报名,也可去获得批准的专门招收外籍人员子女的学校报名。收费按物价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执行。
2.招生录取办法:
(1)学区内符合条件的报名人数未超过经核定的招生计划,学校不得拒绝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2)学区内符合条件的报名人数超过经核定的该校招生计划,学校应根据学龄儿童户籍和家庭住房情况,按照"住、户一致"优先原则,按下列先后顺序录取:
① 学龄儿童户籍与父母户籍、家庭住房三者一致,均在学校学区。其中父母有市区房产的,家庭住房以父母房产证为依据认定;父母无市区房产的,且学龄儿童、少年户籍自出生日起落户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家,并和父母居住在市区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家的,家庭住房以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房产证为依据认定。
② 学龄儿童、少年和父母户籍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户籍、住房三者一致,均在学校学区(父母有市区房产但房产不在该学校学区),且学龄儿童、少年户籍自出生日起落户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家。
③ 学龄儿童有市区户籍,但不属于上述两类;
④ 学龄儿童无市区户籍,但符合在杭就读条件。
当同一顺序的学生人数超过经核定的该校招生计划时,由学校依据公平、公正原则制定排序规则和方法并报区教育局批准后实施。该学校未能录取的学龄儿童由区教育局按相对就近原则统筹安排到尚有学额的学校就读。
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居住地、工作地、社会保险缴纳地三者一致的,其子女由区教育局在同类学生中优先安排。
(3)符合条件而未被学校录取的学龄儿童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就读。
对完全符合条件而未办理"杭州市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一年级入学预登记及查询系统"预登记手续的,要求在市教育局规定的时间段补办网上预登记手续;对不符合杭州市借读条件的来杭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要耐心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请家长及早安排孩子到户籍所在地依法接受义务教育。
(1)适龄特殊儿童入学。本区适龄智障儿童(达到中等及以上智障程度的)原则上由"紫荆花学校"接收入学;本区盲童向户籍或居住证(或临时居住证)所在区教育局教育科或残联报名就读省盲人学校;聋人儿童向杭州聋人学校报名就读。各校随班就读(含送教上门)的特殊儿童均需在就读学校办理学籍关系。
(2)在杭留学回国人员随归子女、华侨归侨子女、外籍华人子女、港、澳、台籍人员随带子女(含港、澳、台籍学生)、父母双方或一方持有《杭州市人才居住证》、《杭州市特聘专家证书》或属地为杭州的《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的来杭创业和引进人才子女入学、工作地为市区的回归和引进浙商子女与市区户籍学生同等待遇,分别按照《关于在杭留学回国等人员子女入(转)杭州市区中小学和幼儿园有关事项的通知》(杭教高中〔2012〕8号)和《杭州市教育局关于实施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杭州发展教育方面配套政策的通知》(杭教初〔2012〕10号)的规定办理。区教育局将在教育科设立服务专窗,为在杭留学回国人员随归子女,华侨归侨子女,外籍华人子女,港、澳、台籍人员随带子女,来杭创业和引进人才子女、回归和引进浙商子女、军人子女就学提供咨询、服务和帮助。
(3)符合下列条件的学生,由其在杭委托监护人户口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就近入学:父母在我国驻外机构工作或因公派往并长期在国外工作,父母双方均在野外地质勘察部门工作,户籍所在地确实无人照顾,需由杭州市区亲属照管或寄养在杭州市区的学生。驻市区部队的军人子女;驻国家确定的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三类以上岛屿,以及在飞行、潜艇、航天、涉核等高风险、高危险岗位工作的军人的子女,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军人的子女,烈士子女和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其直系亲属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在市区的适龄儿童、少年可以选择在其直系亲属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所在地小学就读。
(4)符合国家、省、市有关政策规定的军人子女、烈士子女、高层次人才子女、回归和引进浙商子女、本校教工子女和援藏援疆干部子女,由各区义务教育中小学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确定范围,区教育局审核确认名单后酌情统筹照顾安排。
(5)凡符合入学条件的适龄儿童都必须按时依法入学,确因身体特殊原因需推迟入学的,家长须持县级及以上医院证明和本人申请报告,经户籍所在地教育局和学校审核批准后方可延缓入学。
(6)为确保学区内每个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都能依法接受义务教育,对因学校学额已满而无法招收入学,家长要求调剂入学的学龄儿童,有关小学应收集相关资料并作详细登记,于7月18日前,把登记表及其有关证明材料复印件等汇总上报教育科,由区教育局酌情在区内调剂安排,各有关学校不得拒收教育局安排的调剂生。
四、严格招生纪律
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生工作情况纳入区教育局对各公办中小学的年度考核指标。对出现以下招生情形的学校,由区教育局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资格等处理;并对责任人依法查处,报市教育局备案。
1,擅自改变招生计划招生的。
2. 违反规定的招生时间、程序进行招生的。各学校应按统一部署的时间、程序进行招生工作,不得擅自提前;招生工作结束以后,各校均不得再招收已被其他学校正常录取的学生,个别因特殊情况需调整的,须按学生转学相关规定经双方学校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同意。
3.学校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
4.举行或变相举行与入学相关的考试、测试,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和各类考级证书作为录取的条件和依据。
5.以"实验班"、"特色班"、"双语班"等名义进行招生或招生宣传。
6.学校擅自接受学籍不在本校的儿童、少年就读。
7.经核定的招生计划尚有余额,拒绝招收上级统筹调配符合条件的儿童、少年入学。
杭州市行知小学
二○一四年六月十五日&
查看以下劲爆新闻,请扫描右侧二维码
关注二手房微信
杭州二手房推荐
365二手房:
365地产家居网 -二手房网
&  苏 B2-关于做好平湖市2013年城区初中、小学招生工作的通知
浙江省平湖市教育局文件
平教〔2013〕33号
关于做好平湖市2013年城区初中、小学
招生工作的通知
各中小学、幼儿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和浙教监〔2011〕196号文件中关于全面推行义务教育中小学&阳光招生&的指导意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招生原则,现将2013年秋季城区初中、小学新生招收工作的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全面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依法做好招生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均衡、和谐发展。
二、招生原则
1.按照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坚持&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
2.根据城区2013年小学新生生源、小学毕业生生源分布情况和各小学、初中的招生计划,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确定小学、初中施教区域。
三、招生学校
(一)初中:东湖中学(育才校区、东方校区)、城关中学
(二)小学:实验小学(永丰校区)、平师附小(松风校区、白马校区)、艺术小学、百花小学、东湖小学、叔同实验小学。
四、学区划分
学区划分见附件1、附件2的&2013年平湖市城区初中一年级、小学一年级招生学区划分方案&。
五、招生对象与报名办法
初中、小学新生(小学新生系2007年8月31日前出生)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登记)。
(一)具有城区户口且父(母)持有城区住宅用房有效房产证件的新生,于6月22日(周六)到父(母)房产证地址所在学区的学校报名。
报名时须提交下列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新生及父母的户口簿、父(母)的城区住宅用房有效产权证(契证、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父母必须是房屋所有权人;按份共有的房产证,父母二人合计或者其中一人的份额必须达到50%[含]以上;房产证抵押在银行的需提供房产证复印件和银行相关证明),或者真实有效住房证件(购房合同及发票)等。
所有证件时间为2013年6月30日前。
(二)符合以下条件的小学新生,于6月22日(周六)到实验小学永丰校区报名;初中新生,于6月23日(周日)到实验小学永丰校区报名。由教育局就近安排城区学校就读。
1.具有城区户口,父(母)确无房产且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事实同住一处的,能提供祖父母(外祖父母)有效房产证件的新生,报名时须提交下列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
新生及父母的户口簿、新生父母无城区住宅用房房屋产权登记的证明(由市房地产管理处出具)、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城区住宅用房有效产权证(契证、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
2.具有城区户口,父(母)持有城区直管公房(或廉租房)租房卡且确无其他房产的新生,报名时须提交下列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
新生及父母的户口簿、新生父母无城区住宅用房房屋产权登记的证明(由市房地产管理处出具)、父(母)的城区直管公房(或廉租房)租房卡。
所有证件时间为2013年6月30日前。
(三)符合以下条件的小学新生,于6月22日(周六)到实验小学永丰校区报名;初中新生,于6月23日(周日)到实验小学永丰校区报名。由教育局统一安排城区学校就读。
1.仅有城区户口(户口在非直系亲属处)的新生报名时须提交新生的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且父(母)有城区固定居住地的证明。
2.非城区户口且父(母)持有城区住宅用房有效房产证件的新生,报名时须提交下列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
新生及父母的户口簿、父(母)的城区住宅用房有效产权证(契证、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父母必须是房屋所有权人;按份共有的房产证,父母二人合计或者其中一人的份额必须达到50%[含]以上;房产证抵押在银行的需提供房产证复印件和银行相关证明),或者真实有效住房证件(购房合同及发票)等。
申请就读初中的,还需提供《学生基本信息》证明(学校盖公章)或者《义务教育登记卡》原件及复印件。
所有证件时间为2013年6月30日前。
(四)符合以下条件的小学新生,于6月22日(周六)到实验小学永丰校区申请登记;初中新生,于6月23日(周日)到实验小学永丰校区申请登记。由教育局根据城区学校实际学额和容纳接收能力安排就读(或安排到非城区学校)。
万元以上,且有城区固定居住地的本市非城区户口新生或非本市户口且父(母)持有浙江省居住证的新生,申请登记时须提交下列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
工商营业执照登记注册时间为2012年6月30日前。
纳税入库时间为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
浙江省居住证登记截止时间为2013年6月30日前。
(五)符合以下条件的小学新生,于6月22日(周六)到实验小学永丰校区申请登记;初中新生,于6月23日(周日)到实验小学永丰校区申请登记。由教育局统一安排到非城区学校。
上一篇概况:
下一篇概况:注册日期:
来自:未知
我家附近的小学还马马虎虎,但是小学对口的初中比较差,能不能等孩子上了家里附近的小学,马上把户口迁到另外住处的房子里,等孩子小学毕业了上另一个地方户口对应的初中呢?还是初中非要按小学对口的呢?表达能力不太好,不知道讲的清楚哇?
注册日期:
来自:未知
工分:1048
学籍对口,户籍统筹。
注册日期:
来自:未知
第1楼亚活活学籍对口,户籍统筹。?啥意思?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第2楼我叫沙师弟?啥意思?就是按小学对口初中,如果要求回户籍所在地读初中,就看对口的小学所对口的初中还有没有位置,如果没有,就统筹安排读其他初中。。。
注册日期:
来自:未知
第3楼everyday99就是按小学对口初中,如果要求回户籍所在地读初中,就看对口的小学所对口的初中还有没有位置,如果没有,就统筹安排读其他初中。。。 哦,我是想等小孩一进小学就给他迁户口,然后等小升初的时候可以读新户口对口的初中,这样做行得通吗?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工分:2242
不同的区政策不一样,有户籍划片直接对口的,如宝山区;有小学直接对口初中(但要求本区户籍)的,如闸北区;还有部分摇号随机分配的,比如徐汇区部分。
所以楼主所说,要看迁到哪个区了,如上例,迁到宝山,可以的,直接进对口初中;迁到闸北,不行,小学没在对口的念(或念了,但非闸北户籍,因闸北的所有民办小学都有对口公立初中),初中就是给你统筹安排,相对好点的公办初中没门的。
男猪脚养成中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第4楼我叫沙师弟哦,我是想等小孩一进小学就给他迁户口,然后等小升初的时候可以读新户口对口的初中,这样做行得通吗?正如前面一位所说,具体政策每个区是不同的,但是,学籍对口是主要的升学分配方式,是jyj相关文件确定了的,目前大部分区实行的都是这个规则,其他尚未执行的区将来应该也会向此靠拢。所以,楼主的这个计划大概率是行不通的,但是,你还是可以研究具体每个区的不同政策,也许你选择的目的区或学校,是可以的。一般来说,目前还可以户口对口的区,都是学位相对富余、没什么好学校、没什么人要抢学位的区,所以,学籍不对口的也不需要统筹,可以就近安排初中入学;学籍对口、但户口不在本区,需要统筹的区,是小学和初中对口人数比较难配的区,比如:几个不错的小学对口一个好初中,那学籍对口的就太多,只能把非本区户口的划出去统筹;采取多个小学对口多个初中,摇号分配的区,是给相关权力人多一点操作空间,黑的一塌糊涂的区。这些都不是好的选择。最后说,其实目前上海公办初中,除了极个别的,其他水平都是一样的烂。。。所谓好的几家,都是拿全市招考的特色班出来撑门面的、拉分数的,而对口招生进的地段班基本放羊。。。所以,考虑初中的学区房,没有什么意义的。。。除了极个别的学校,整体上最差的民办初中也比最好的公办初中好的多。。。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工分:1051
也就是说必须孩子自己优秀,去考民办才是上上选,对吗?那如果孩子资质一般的,有必要去牛蛙遍地的民办垫底吗?
***********************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第8楼hotbabby_gyl也就是说必须孩子自己优秀,去考民办才是上上选,对吗?那如果孩子资质一般的,有必要去牛蛙遍地的民办垫底吗?上上选是去公办特色,性价比最好。。。不过,要么拼爹,要么孩子是牛上加牛、牛的不行,总之,比民办可能更难。。。所以,对平头百姓来说,考民办是比较好的出路。。。孩子资质一般的,确实没必要去民办垫底。。。上海中考普通高中才45%录取率,资质一般的大概率是将来的三校生,初中随便读读就得了。。。不过,现在有一个好消息,对资质一般的孩子来说。。。据说接下去重点高中的预录名额会提高比例平均分到各公立初中,这样一来,有特色班的公立初中的名额自然被特色班占据、总数也不见得有增加,但是,菜场初中却平白无故的头上多出不少名额。。。所以,在一个菜场初中里当鸡头,出头机会会很大,比那些辛辛苦苦拼民办和公办特色的牛蛙,得来容易的多。。。只是有一点,凭借这个政策混进重点高中的菜牛,心理素质一定要好,否则,就是进去,也可能很快被压垮。。。综上,如果资质一般,搞不成奥数,就下功夫磨练脸皮,踏踏实实去菜场初中当鸡头。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比方说今年户籍对口的是新的9年制学校,与去年不一样。我们去年已经上小学,那到上初中时,是进现在小学对口的初中,还是根据现在的户籍对口的9年制学校呢?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第10楼zhaocatherine比方说今年户籍对口的是新的9年制学校,与去年不一样。我们去年已经上小学,那到上初中时,是进现在小学对口的初中,还是根据现在的户籍对口的9年制学校呢?首先,你会有一个选择权,让你填表,是跟学籍升学、还是回户籍;然后,如果你选择学籍,就看你现在读的小学对口的初中有没有足够学位提供给这个小学所有的毕业生,如果有,你就进,如果没有,你因为户口不在,就可能被统筹;如果你选择回户籍,那跟现在的小学就没有关系了,看户籍对应的学校学位情况,如果学位充足,收完对口小学的孩子,还有富余,就会收你,如果学位紧张、没有富余,你就被统筹。。。总之,想上哪个,由你决定;上不上的成,由学校学位供应量和教委说了算。。。
注册日期:
来自:未知
那我问得直白点,杨浦的大桥街道有没有比建设初中更差的公办初中了?
注册日期:
来自:未知
我家对口杭一小学,接着对口建设初中,听说很差的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第12楼我叫沙师弟那我问得直白点,杨浦的大桥街道有没有比建设初中更差的公办初中了? 几年以后的事,谁也说不准的。。。这几年好学校变差、差学校变好的多了。。。而且,根据教委平分高中60%的名额的政策,未来普通公办初中不会有什么差别的,基本好学生就指着这点分配的名额,挤不进分配名额的,参加中考也考不过民办的。。。
注册日期:
来自:未知
第14楼everyday99几年以后的事,谁也说不准的。。。这几年好学校变差、差学校变好的多了。。。而且,根据教委平分高中60%的名额的政策,未来普通公办初中不会有什么差别的,基本好学生就指着这点分配的名额,挤不进分配名额的,参加中考也考不过民办的。。。 也对,我家宝宝才18个月,我就开始担心了
注册日期:
来自:未知
mark支持楼主该视频无法显示
注册日期:
来自:未知
第16楼再现我的眼泪mark支持楼主该视频无法显示 谢谢
注册日期:
来自:未知
路过,支持下亲
球球的午餐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要看怎么升了,自考,关系,还是分班~
珍爱VS真爱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工分:2756
第9楼everyday99上上选是去公办特色,性价比最好。。。不过,要么拼爹,要么孩子是牛上加牛、牛的不行,总之,比民办可能更难。。。所以,对平头百姓来说,考民办是比较好的出路。。。孩子资质一般的,确实没必要去民办垫底。。。上海中考普通高中才45%录取率,资质一般的大概率是将来的三校生,初中随便读读就得了。。。不过,现在有一个好消息,对资质一般的孩子来说。。。据说接下去重点高中的预录名额会提高比例平均分到各公立初中,这样一来,有特色班的公立初中的名额自然被特色班占据、总数也不见得有增加,但是,菜场初中却平白无故的头上多出不少名额。。。所以,在一个菜场初中里当鸡头,出头机会会很大,比那些辛辛苦苦拼民办和公办特色的牛蛙,得来容易的多。。。只是有一点,凭借这个政策混进重点高中的菜牛,心理素质一定要好,否则,就是进去,也可能很快被压垮。。。综上,如果资质一般,搞不成奥数,就下功夫磨练脸皮,踏踏实实去菜场初中当鸡头。&&平均分配这个对没钱买学区房的真是好消息啊,如果真的平均分配了,很多人就没必要买学区房了,现在上海是考高中难,考好高中更难。考大学反而很容易,就算考不了上海的大学,考个外地的大学也是不错的,听说上海户籍考生考外地加20分。
注册日期:
来自:未知
第18楼岩佐晃大路过,支持下亲 谢谢
注册日期:
来自:未知
第19楼gscdtc1要看怎么升了,自考,关系,还是分班~ 要是有关系就不动这个脑筋了
注册日期:
来自:未知
第20楼稻草人78平均分配这个对没钱买学区房的真是好消息啊,如果真的平均分配了,很多人就没必要买学区房了,现在上海是考高中难,考好高中更难。考大学反而很容易,就算考不了上海的大学,考个外地的大学也是不错的,听说上海户籍考生考外地加20分。 不知道会不会真的平均分配啊?感觉就是个传说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小升初是个大问题。
注册日期:
来自:上海
我们目前在宝山区读的小学(宝山二中心但其对口泗塘二中据说是很不灵的。。。)所以,计划等到高年级时,把户口划到亲戚家徐汇区去(他们那边户口对口小学是汇师),这样做的话是不是很有可能就是面临社会统筹的啊?我们本来是想着徐汇区的中学再不济应该也比宝山的好吧? 是这样吗? 而且以后考高中 选择的中学要多? 宝山的好的高中就2所(据我所知。。。行知,吴淞)。。。还有小升初时,看户籍的同时还要看产证吗?请教各位了~~~~ &谢谢啦~~~
注册日期:
来自:未知
第1楼亚活活学籍对口,户籍统筹。对的,一般统筹也唔灵额
注册日期:
来自:未知
第15楼我叫沙师弟也对,我家宝宝才18个月,我就开始担心了18个月……你要考虑12岁的事情了按照我 大 朝 上 国 的历来思路,要想上好学校的办法是常变化的,唯不变的只有两点:爹妈是牛人 或 娃是牛人否则你怎么变都可能跟不上节奏的,只能碰运气。
注册日期:
来自:未知
第26楼飞天猪JUDY我们目前在宝山区读的小学(宝山二中心但其对口泗塘二中据说是很不灵的。。。)所以,计划等到高年级时,把户口划到亲戚家徐汇区去(他们那边户口对口小学是汇师),这样做的话是不是很有可能就是面临社会统筹的啊?我们本来是想着徐汇区的中学再不济应该也比宝山的好吧? 是这样吗? 而且以后考高中 选择的中学要多? 宝山的好的高中就2所(据我所知。。。行知,吴淞)。。。还有小升初时,看户籍的同时还要看产证吗?请教各位了~~~~ &谢谢啦~~~ 我跟你是想动差不多的脑筋,可是现在看下来真的可能被统筹啊!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合肥市行知学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