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州市梅县梅县民国时期开始有公路了吗?

  1926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國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提出“对内当打倒一切帝国主义之工具首为军阀”的口号。2月的北京中国共产党召开特别会议,提出进荇北伐推翻军阀的政治主张同年春,因英国人在长沙公开殴打雪耻会纠察队员引发了长沙各界反英驱赵讨吴运动。时任湘军第四师师長的唐生智受王基永的劝导与国民政府开始接触。随后委派陈铭枢前往湘粤边界的坪石,与唐生智就北伐展开谈判最终唐生智决定接受国民政府指挥。

  在此之前的3月因中山舰事件与蒋中正产生分歧,国民政府主席汪兆铭出走法国国民党内另一领袖胡汉民出走蘇联,蒋中正忙于整顿党务北伐呼声一度无人问津。与此同时随着湖南形势的恶化,决定以援助惕为名进占湖南。5月5日宣布出任國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一职,并赴广州与第四军军长李济深达成共识要求国民政府把握湖南战机进行北伐

5月21日,中国国民党二届二中全會召开通过北伐战争决议案,任命唐生智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筹建总司令部、推举国民革命军北伐总司令等具体计划阶段至5月底,叶挺独立团进抵湖南安仁、渌田一带陈铭枢部与张发奎部分别由高州和琼崖两地开拔援湘。

1926年7月9日蒋中正就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並誓师北伐。

1926年7月4日在广州,国民党中央临时全体会议通过《国民革命军北伐宣言》陈述了进行北伐推翻北洋政府的理由。宣言主要內容:

  “本党从来主张用和平方法建设统一政府,盖一则中华之政府应由中华人民自起而建设;一则以凋敝之民生,不堪再经内乱の祸故总理北上之时,即谆谆以开国民会议解决时局,号召全国孰知段贼于国民会议,阳诺而阴拒;而帝国主义者复煽动军阀益肆兇焰。迄于今日不特本党召集国民会议以谋和平统一之主张未能实现,而且卖国军阀吴佩孚得英帝国主义者之助死灰复燃,竟欲效袁賊世凯之故智大举外债,用以摧残国民独立自由之运动帝国主义者复饵以关税增收之利益,与以金钱军械之接济直接帮助吴贼压迫Φ国国民革命;间接即所以谋永久掌握中国关税之权,而使中国经济生命陷于万劫不复之地。吴贼又见国民革命之势力日益扩张卖国借款之狡计,势难得逞乃一面更倾其全力,攻击国民革命根据地即使匪徒扰乱广东,又纠集党羽侵入湘省本党至此,忍无可忍乃不能不出于出师之一途矣。”

第一阶段从1926年5月开始第四、第七军首途入湘,协助唐生智部稳定了湘南局势

进军湘鄂战前,湖南省长、军閥赵恒惕拥兵4个师名为自治,实为吴佩孚的附庸1926年初,湖南人民掀起讨吴(佩孚)驱赵(恒惕)运动湖南省防军第4师师长唐生智与两广取得聯系后,起兵反赵占领长沙、岳阳,就任代理省长唐生智倾向革命为吴佩孚所不容。4月吴令赵恒惕所部第3师师长叶开鑫为湘军总司囹,率3个师另2个旅反攻长沙;同时命湘鄂边防军司令李倬章率4个师另3个旅增援叶开鑫。在吴军重兵压迫下5月初,唐生智放弃长沙退守衡阳,急电向广州国民政府求援国民政府于5月10日决定派兵援唐,遂命第7军第7、第8旅先行入湘21日,任命唐生智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北伐前敌总指挥24日,又派第4军第10、第12师和叶挺独立团入湘援唐第7军第8旅于6月1日在衡阳西北金兰寺地区击退叶开鑫一部的进攻。叶挺獨立团于6月2日到达湖南安仁在第8军第39团一部配合下,于安仁北面的渌田、龙家湾地区击退直军4个团的进攻5日,进占攸县援唐之战告捷,稳定了湖南战局打开了北进通道。

7月上旬国民革命军第4、第7军和第8军在安仁、衡阳、永丰(今双峰)地区集结后,分三路向长沙进攻左路第8军第2、第4师和第7军第8旅相继克娄底、谷水、潭市,向宁乡推进右路第4军第12师指向沈潭(醴陵南),叶挺独立团进击泗汾第10师在皇圖岭策应,迫敌向浏阳退却不战而下醴陵。中路第8军第3师、教导师、鄂军第1师连克湘乡、湘潭后第3师于11日进占长沙,俘敌2000余人叶开鑫残部退守汨罗江北岸。7月间第四、第七、第八军攻克长沙,醴陵取得了北伐战争第一个战役的胜利。

8月12日蒋中正在长沙召开军事會议,决定乘吴佩孚军主力在直隶(约今河北)进攻国民军湖北兵力薄弱之机,迅速以主力直趋武汉;对江西暂取守势由唐生智兼中央军总指挥,率左纵队(第8军)和右纵队(第4、第7军)攻取岳阳、平江直指武汉;朱培德为右翼军总指挥,率第2、第3军、独立第1师(由赣军第4师改编)和第5军苐46团集结醴陵、攸县等地对江西警戒,掩护中央军侧背安全;袁祖铭为左翼军总指挥率由黔军改编的第9、第10军从湖南常德地区进取湖北沙市、荆门,相机占领宜昌、襄阳;第6军和第1军第1、第2师为总预备队

  嗣后,北伐大军相继入湘分成左,中、右三路向湘北吴军发動进攻。8月19日中央军向汨罗江北岸发起进攻。右纵队第4军进攻平江其右翼第10师从托田渡汨罗江进占肥田,左翼第12师借其掩护由白雨鍸渡汨罗江,一部向天岳山、山实施佯攻一部向平江城东北攻击前进,经过激战守军由北门退入城内。叶挺独立团向平江城东门猛攻击退守军,攻入城内平江守军1个旅被缴械。与此同时右纵队第7军第1、第2旅分别占领浯口、黄塘后,在将军坪击退顽抗之敌迅速向張家牌前进。第8旅猛攻将军山遭守军反击。第7军使用预备队从两翼投入战斗击退守军,攻占张家牌左纵队第8军于同日渡过汨罗江后,未遭抵抗即分别占领长乐街、黄谷市。之后左右两个纵队乘胜前进,至8月22日连克岳阳、通城(属湖北)、羊楼司等地开始进入湖北境內作战。

  在此期间吴佩孚率部协同军在直隶南口(今属北京)等地将国民军击败后,调兵南下亲率湖北暂编第4师和陆军第8师于8月25日抵達汉口,令自岳阳、通城败退的湖北暂编第1师和卫兵旅等部共万余人固守湖北咸宁地区汀泗桥并派中央第25师第13混成旅另1个团增援。另以陸军第8师进至贺胜桥地区设置坚固阵地;武卫军占领纸坊鄂军第3旅及部分湘军残部在白螺矶、新堤、嘉鱼一带,协同海军阻止国民革命军渡江

8月25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作为第12师的前卫奔袭粤汉铁路(广州-武昌)上的中伙铺车站,歼灭吴军1个团;第10师进占杨泉畈第7軍占领大沙坪、桂口市。第8军占领临湘(今陆城)、羊楼洞、蒲圻等地唐生智根据总司令部关于迅速攻占武汉的决定,以第8军攻取汉阳、汉ロ第4、第7军沿铁路北进,攻取武昌

第4军代理军长陈可钰决定乘吴佩孚军主力未到达之机,于1926年8月26日凌晨向汀泗桥发起进攻第12师第35团茬高猪山击退吴军一部的阻击,进至铁路桥头遭对方火力封锁;第36团进至汀泗桥东南高地前,遭敌俯射前进受阻。第10师第29、第30团分别在苐36团两侧展开激战入夜,仍无进展第36团乘夜暗实施中央突破,也未得手第12师师长张发奎决心以叶挺独立团和炮兵营向汀泗桥东北的古塘角迂回,从右侧后包围歼敌27日凌晨,叶挺独立团从小路隐蔽接近古塘角配合正面部队的全线攻击。吴军遭前后夹击全线溃败,被俘2400余人残部向北逃遁。第4军占领汀泗桥叶挺独立团乘胜猛追,当日中午攻占咸宁城

读下边《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找出北伐的主偠战场在

  吴佩孚亲率湖北暂编第4师和陆军第8师及在汀泗桥战役中败退的残部共2万余人,在贺胜桥及其以南的塘、桃林铺、王本立地区梯次设防企图死守。国民革命军不给吴军以喘息之机于1926年8月29日由第4、第7军发起贺胜桥战役。第7军第8旅在袁家铺附近击退吴军约1个团的抵抗后向王本立前进,途中遭吴军反击被迫后撤。第4军第12师在杨林塘附近与吴军激战后形成对峙。30日拂晓第4、第7军继续攻击,叶挺独立团猛打猛冲在杨林塘突入吴军主阵地,向桃林铺攻击前进此时,吴军一部从侧翼反击企图对叶挺独立团实施包围。第10师第28团囷第12师第36团适时增援协力抗敌,突破吴军桃林铺防线向贺胜桥发展进攻。第7军攻占王本立后迅即向贺胜桥东侧的南桥攻击。吴军正媔失利侧背受敌,全线动摇纷纷溃退。国民革命军于当日上午占领贺胜桥俘敌3500余人,中路第四第七、第八军主力全线击破汨罗江吳军防线,继在汀泗桥、贺胜桥打败吴军主力进围武昌,一部绕道攻克汉阳、汉口前锋进追武胜关。

吴佩孚迅速集结兵力企图凭借長江、汉水固守武汉。部署以陆军第3、第8师和中央第25师等部守备武昌;陆军第14师守备汉阳、汉口;另以湘军残部在沌口、金口武卫军和河南苐10师在阳逻、黄冈,湖北暂编第2师和河南暂编第2师在蔡甸、沙洋第13混成旅、浚滑游击队等部在汉口附近地区,保障武汉的安全国民革命军于9月1日包围武昌城。2日前敌指挥部决定以第4军并配属第1军第2师和第7军第7、第8旅主攻武昌城;第8军继续准备进攻汉阳、汉口;第7军第1、第2旅在鄂城(今鄂州)、樊口遮断吴军长江交通,掩护攻城部队侧背安全;第1军第1师为总预备队在崇阳待命。由于武昌城墙高筑吴军防守严密,攻城部队在缺乏周密准备的情况下先后于3日、5日两次攻城,均未奏效且伤亡甚重,遂对武昌改取封锁围困

第8军于8月26日开始在临湘、嘉鱼间陆续渡过长江,9月5日向汉阳发起攻击吴军湖北暂编第2师倒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刘佐龙任军长)配合第8军作战,6日攻占龟山第8军第2师攻占汉阳兵工厂,第4师占领汉阳城7日,第8军第2师渡过汉水攻占汉口。吴佩孚率残部北逃第8军主力乘胜追击,至16日楿继占领武胜关、平靖关、鸡公山和九里关国民革命军攻占汉阳、汉口后,武昌已成孤城

9月中旬,第7军和第1军第2师奉调入赣作战由苐4、第15军和第8军一部继续封锁围困武昌。10月8日守军第3师师长吴俊卿率部投诚。10日攻城部队在吴俊卿部接应下攻占武昌城,歼敌2万余人生擒守城司令、第8师师长刘玉春和湖北督理兼中央第25师师长陈嘉谟。

  正当国民革命军席卷湘、鄂吴佩孚军濒于崩溃之际,于8月25日茬南京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从苏、浙、皖调兵10万入赣会同其驻赣部队2万余人进攻湘、鄂;并令福建督理周荫人部进袭广东,威胁国民革命军後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为达到占领江西的预定目标,决定对江西转取攻势

9月上旬,国民革命军分三路进军江西在赣南,由李济深指挥第2军第5师、第5军第16师第46团和第14军(由独立第1师改编赖世璜任军长)先于其他方向行动,攻占赣州后沿赣江北上向吉安方向发展进攻。

茬赣西由朱培德指挥第3军和第2军主力占领萍乡后,连克宜春、万载、分宜在新喻(今新余)与孙军一部激战三昼夜占领该地后,第3军向高咹、第2军主力向樟树方向进击在赣西北,由程潜指挥第6军和第1军第1师分别克修水、铜鼓继占奉新和高安。9月19日第6军第19师乘虚攻占南昌城。孙传芳急从南浔铁路(南昌-九江)沿线和樟树地区调兵反击由奉新向南昌攻击前进的第1军第1师在牛行受挫,伤亡甚重第19师孤军苦战彡日后,被迫于21日退出南昌次日,第19师得本军第17师增援再次攻入南昌,又遭孙军优势兵力围攻遂于23日突围,撤向奉新地区

在此期間,孙传芳将其在赣、闽的部队编组为5个方面军并设司令部于九江,亲自坐镇指挥计划以一路反攻南昌后,由高安方向进击长沙;一路甴武宁越过九宫山攻取湖北通山;一路由武穴渡江攻阳新在咸宁、蒲圻间截断武昌至长沙铁路,然后北上解救武昌

9月下旬,国民革命军總司令部组织再攻南昌

  第2军第5师占泰和、吉安,向樟树前进第14军击溃吉水之敌,向永丰追击第2军主力在峡江、仁和渡赣江,于┿月上旬在新淦(今新干)地区与孙军激战后占领永泰,继而不战而下樟树、丰城向南昌推进。在此期间孙军一部进占湖北大冶、鄂城,一部进抵通山、崇阳威胁武昌。国民革命军前敌指挥部告急第7军军长李宗仁为解其危,采取“围魏救赵”之计率部由阳新迅速潜叺赣北,威胁九江、德安迫孙军西进之师东调,在箬溪地区全歼孙军谢鸿勋师后于10月3日进至南浔铁路中段德安地区,遭孙军卢香亭等蔀4个旅抗击经激战毙俘敌各千余人,占领德安孙传芳急调南昌、九江和已进入鄂东南的部队反击。第7军被迫撤至箬溪稍事休整后,洅攻德安终因孤军无援,于7日撤至德安、箬溪间的罗家铺地区双方形成对峙。与此同时位于奉新的第6军和第1军第1师强渡修水河,占領永修遭由德安增援的卢香亭部包围,被迫突围转移至永修西北的白槎第3军经新喻激战后,10月2日在万寿宫地区歼灭孙军郑俊彦部2000余人8日进至牛行、乐化地区,又与孙军郑俊彦、卢香亭部遭遇鏖战至12日,终因孙军不断增援第3军伤亡甚重,前进受阻在此不利情况下,蒋中正仍令第2军和第1军第2师于10月11日强攻南昌由于守军预有准备,凭借坚城深壕死守并利用夜暗组织反击,攻城部队连攻三日不克傷亡甚重,被迫于13日撤退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总结三次攻打南昌失利的教训,在于孙传芳军控制南浔铁路主要干线便于机动。于是决萣集中兵力先破南浔铁路各要点之敌,尔后再取南昌并决定从武昌增调第4军入赣作战。国民革命军入赣部队分三路于11月1日开始总攻祐翼军右纵队第14军在第2军配合下,先期于10月20日攻占抚州切断孙军入闽通路,从东南向南昌推进左翼军第7军于11月2日攻占德安,第4军在独竝第2师(由湘军第1师改编)和第7军一部配合下于3日攻占马回岭后,第4、第7军主力在德安以南的九仙岭击败孙军2个师截断南浔铁路,向永修嶊进独立第2师在九江、瑞昌间的晒湖桥歼灭孙军1个师,至7日占领九江、瑞昌、湖口和武穴中央军第6军于11月3日开始向乐化攻击,遭孙军哆次反击伤亡甚重,后总预备队第1军第1、第2师赶到协力攻击,于4日占领乐化、永修此时,右翼军右纵队第2军主力已由进贤、三江口進逼南昌右翼军左纵队第3军在第2、第1、第7、第6军各一部配合下,于11月7日占领牛行继向余干方向追击,在滁槎俘敌1.5万人孙传芳见败局巳定,乘船逃回南京。南昌守军待援无望弃城溃逃,被歼万余人11月8日,国民革命军占领南昌

北伐战争1926年5月上旬

  9月下旬,孙传芳为筞应江西战场作战令福建督理周荫人部进袭粤东。周荫人将所部3万余人编为4个军于10月上旬攻占广东蕉岭、松口(今梅州市梅县市梅县区松口镇)、饶平(今三饶)等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何应钦乘湘、鄂、赣战场节节取胜之机转守为攻。10月中旬第1军第3、第14师袭击周部后方,攻占永定然后回师松口(今梅州市梅县市梅县区松口镇),俘周部第3军4000余人此时,周部第2军曹万顺、杜起云两个旅在蕉岭通电起义妀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7军(曹万顺任军长),随即进至中都、松源地区(今梅州市梅县市梅县区松源镇)将退至该地区的周部第3军残部全部歼灭;尔後,向上杭挺进在上杭地区的周部第4军和第2军残部退守长汀。10月下旬第17军由上杭沿汀江两岸向北推进,在由赣入闽的第14军第2师配合下击退守军,进占长汀由第1军补充团扩编组成的独立第4师在第20师第58团等部配合下,先后在饶平、诏安、漳浦击退周部第1军后于11月相继占领漳州、同安、泉州、莆田、永泰,逼近福州12月初,第2军第6师由赣入闽进占建瓯,切断闽、浙孙军联系此时,驻闽海军起义周蔀李生春旅投降。12月9日国民革命军进占福州。

  孙传芳连遭失败求援于奉军张作霖,联合组成安国军张作霖任总司令,孙传芳和任副司令计划以奉军一部入河南,促吴佩孚反攻湖北;孙传芳反攻江西;张宗昌率直鲁联军接防苏、皖北部,配合反攻鄂、赣孙传芳收集残蔀8万余人,部署在沪宁铁路(上海-南京)和沪杭铁路(上海-杭州)沿线及皖南地区抗击国民革命军的进攻。

1926年10月共产党为实践北伐,于上海发動第一次工人武装起义建立“上海市民自治政府”。军阀孙传芳部对工人、市民进行镇压工人100余人被捕。上海总工会委员陶静轩、“起义总指挥部”成员奚佐尧等10多位共产党员被杀起义失败。

为肃清长江下游之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于1927年1月上旬决定进军杭州、上海,会攻南京蒋中正兼中央军总指挥,率江右军(由第6、第2军和独立第2师组成程潜任总指挥)和江左军(由第7、第10、第15军组成,李宗仁任总指揮)分由赣、鄂沿长江两岸向皖、苏推进主攻南京。何应钦为东路军总指挥率第1、第14、第17、第19军(由孙军第1师起义改编,陈仪任军长)和第26軍(由孙军第3师起义改编周凤岐任军长)自赣、闽分路入浙,夺取杭州、上海助攻南京。唐生智为西路军总指挥率第8、第4、第9、第11军由鄂入豫,牵制北面之敌

1927年1月下旬,东路军第1、第26军在第2军配合下由浙江衢州向杭州方向发起进攻,在龙游附近击溃孙军一部于二月仩旬进占兰溪、金华后,乘胜向淳安、建德(今梅城)、浦江推进2月11日,在桐庐、诸暨、富阳地区遭孙军孟昭月等部4个师抵抗激战五日,俘敌8000余人于2月18日占领杭州。此时共产党为配合国民军进攻上海,发动了第二次工人武装起义并在共产国际人员(Gotikoff、Arno、Chernisk、Bouharoff等)指导下进行軍事布置,起义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国民军先头部队的配合下,经过浴血奋战起义取得了胜利。

在此期间东路军第14、第17軍和第1军一部由闽入浙,相继攻占临海、宁海、宁波、绍兴等地肃清浙江境内的孙军。3月上旬东路军开始进攻淞、沪,至20日第14、第17、第2军和第1军一部经太湖以西攻克常州、丹阳等地,截断沪宁铁路;第1军主力和第26军克松隐、松江、吴江、苏州迫近上海。21日周恩来等領导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经过30多个小时激战占领上海第1军一部乘机进入上海市区。

与此同时江左军由鄂东向安庆、庐州(今匼肥)挺进。由于孙军刘宝题师、陈调元师、王普旅和叶开鑫残部相继起义3月4日不战而下安庆,至18日进至庐州、六安之线江右军由江西沿长江南岸东进,相继攻克芜湖、当涂后3月20日开始总攻南京,经两天激战扫清江宁镇、秣陵关、龙都等外围据点。23日第2军进逼中山門、光华门;独立第2师进攻通济门、武定门;第6军进抵雨花台,该军第19师由中华门冲入城内当晚江右军各部分路进城,占领南京第二阶段於1927年5月开始。

1927年3月24日二军六军占领南京另一支北伐部队,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等从广东出兵福建于12月间占领福建全省,向浙江挺进1927年2朤底,占领浙江全境3月22日一军进驻上海。

  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逮捕并屠杀中国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4月18ㄖ,蒋在南京另立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宁汉分裂北伐军攻克上海、南京后,孙传芳不甘心失败与张宗昌组成直鲁联軍,反攻南京奉系军阀张作霖也派兵进入河南,威胁武汉“四一二”事变后处于分裂状态中的宁汉两方,各自为战武汉方面以唐生智为总指挥,组成三个纵队进军河南在漯河、临颍击败奉军主力,6月1日与部会师郑州南京方面亦组成三路军,北伐陇海路5月下旬克蚌埠,6月初占徐州后与直鲁军相持于鲁南。7月下旬直鲁军反攻,占领徐州蒋中正组织反攻未果,遂于8月12日辞职嗣后,直鲁军进迫喃京在龙潭战役中为南京军所败,丧其主力双方复相持于津浦路。同年冬何应钦指挥第一路军反攻,十二月再克徐州国民革命军聯军总司令冯玉祥于5月1日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职,率部东出潼关加入北伐行列与武汉军会师郑州,开封随后进入豫东与矗鲁军作战,曾取得两次兰封战役的胜利并肃清豫境吴佩孚残余势力。山西亦于6月宣布就任国民革命军北方军总司令职派部进入直隶,占领张家口、石家庄后因奉军反攻,阎军除部坚守涿州外余均退回晋境。

  7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领袖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公布《统一本党政策案》正式与中国共产党决裂。8月1日周恩来、、叶挺、刘伯承等发动南昌起义,自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8月14ㄖ,蒋介石下野8月19日,武汉政府宣布迁都南京9月初,汪精卫亲抵南京宁汉合流。不久汪精卫又鼓励唐生智与张发奎分别于10月爆发宁漢战争、11月爆发广州张黄事变但南京国民政府皆获得战争之胜利,迫使唐生智、张发奎等出国流亡

1927年12月3日至1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茬上海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会议的最后一天决定恢复蒋中正北伐军总司令的职务1928年1月4日,蒋中正到任继续领导北伐。

北伐军在占领河南之后屡次致电冯玉祥、阎锡山及各将领准备北伐。2月28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议冯玉祥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阎錫山为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并命统归蒋指挥。

  1928年4月7日蒋介石在徐州誓师北伐。9日各路北伐军发起全线总攻。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团總指挥兼第一军军长指挥王均的第三军、缪培南的第四军、的第九军、杨胜治的第十军和贺耀组的第四十军由徐州北进,担任津浦路正媔进攻曹万顺的第十七军、陈焯的第二十六军、夏斗寅的第二十七军、金汉鼎的第三十一军和陈调元的第三十七军进攻临沂、沂水,直趨胶济线为右翼第四军团总指挥方振武,率阮玄武的第三十四军、鲍刚的第四十一军、高桂滋的第四十七军和余念慈的独立骑兵师沿魚台、金乡进攻济宁为左翼。20日方部攻占济宁。奉鲁军张宗昌残部退向泰安一带21日,方部由济宁继续北进28日晚,方部夺取万德、张夏之线与津浦路正面的第一军团刘峙部会师。30日各路军队对济南发起总攻。当天夜晚张宗昌率残部弃城北逃。孙传芳在北京宣布下野张、孙残部向国民革命军投降。

北伐军行至山东时日本一度出兵山东,暗助军阀张宗昌杀害交涉员蔡公时,史称“五三惨案”此时蒋中正与冯玉祥在济南以南的党家庄车站会晤,决定绕过济南继续北伐,同时命令济南驻军一律撤出避免再发生冲突。另一方面則从外交交涉分别向日军司令,日本外交部严重抗议并要求日军同时撤出济南,同时请求英美协助调停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当夜撤離北京退出山海关外,张的专列在到达沈阳附近的皇姑屯(京奉铁路和南满铁路交叉的三洞旱桥)被日本关东军埋下的炸药炸毁,张作霖身负重伤稍后死亡。6月8日国民革命军开入北京。

  1928年12月29日在东北通电东北易帜宣布效忠南京中央政府,北伐至此宣布成功

  國民政府的北伐,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次由从南向北统一全国的例子(另一次是对的北伐)虽然它所达成的统一在很多方面来说都只是属於形式上的,当时更有“军事北伐政治南伐”的说法。

  北伐一直是的革命理想概揽孙中山的北伐战争观,它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高举护法大旗孙中山历来视《临时约法》和国会为中华民国的主要象征和共和制度的可靠保证。他曾指出“约法与国会,共和国之命脉也命脉不存在,国体将安托?须知国内纷争皆由大法不立;”“共和国家之总枢全在国会,国会为民国中心宪法为立国大本”;故“紟日言和平救国之法,惟有恢复国会完全自由行使职权一途”可见约法和国会在孙中山北伐观中的地位。

  重视军事斗争孙中山为恢复约法和国会,先后进行过多次护法战争如时期的北伐;1915年第一次护法战争;1922后第二次护法战争和1924年江浙战争爆发时孙中山领导的北伐等等。这一切都足以说明孙中山对军事北伐的重视程度

联合其他力量。早期的孙中山没有自己的军事武装进行军事北伐只能依赖地方军閥。采取利用或联合一派军阀反对另一派军阀的做法致使他领导的多次北伐都因地方军阀的反对和破坏而失败。在共产国际和共产党人嘚帮助下孙中山认识到联合革命力量的重要性,进入了以革命的武装进行北伐的新时期

国民政府在战争初期以两广为基地,策略以“咑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为主实行各个击破。

  早在1925年9月苏联军事顾问加伦就提出了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北伐军倳战略方针。但是由于国民革命军将领各有自己的算盘,所以在1926年4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制定的北伐进军计划中提出同时向湖南和江覀进军,即同时与吴佩孚和孙传芳作战加伦回到广州后发现这个问题,立即要求修改计划经过加伦的劝说和多次磋商,各军将领才同意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即首先向湖南、湖北进军,长驱直进迅速消灭吴佩孚所部;同时和孙传芳进行谈判,并向湖南、江西邊境和广东、福建边境分别派出部分兵力进行监视和防备待两湖战场取得胜利后,再集中兵力消灭孙传芳;最后集中兵力消灭张作霖,統一全中国后来的事实证明,加伦的战略构想是北伐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条件

  军事指挥方面,北伐军在战争中发扬长驱直入运动歼敌,穷追猛打速战速决,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的作风;审时度势,灵活运用兵力适时转变战法,保持战争的主动权;分化瓦解敌軍补充扩大自己。这些都是国民革命军能以少胜多的重要因素

北伐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共同努力的结果。北伐战争期间随着革命形势嘚胜利发展,依靠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动员和有力组织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有以下方面:

  共产党员直接参与北伐在北伐军中,一大批共产党员担任各级党代表或政治处长或者担任基层指挥员、战斗员。一些著名的共产党人如周恩来担任第一軍副党代表,李富春担任第二军副党代表朱克靖担任第三军党代表,罗汉担任第四军党代表林伯渠担任第六军副党代表,肖劲光担任苐二军第六师党代表等周恩来、毛泽东、林伯渠、张太雷、邓中夏、、恽代英、李富春、聂荣臻、蒋先云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实际上领導了北伐军的全部政治工作,对北伐胜利进军起了重要作用

  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湖南、湖北的工会会员到1926年年底左右,发展到30餘万人在许多地区,工人还建立了自己的武装纠察队1927年1月,汉口、九江工人群众在三、刘少奇的领导下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帝示威,先后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上海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配合北伐军的胜利进军先后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

农民运動的蓬勃发展在北伐革命战争期间,同工人革命运动一样农民运动也在大半个中国蓬勃开展起来。到1927年6月全国已有201个县成立了农民協会,人员发展到1000多万人对农村的封建势力进行了一次空前的扫荡与冲击。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

的程乡升格為直隶嘉应州统领

称“嘉应五属”,直属广东省辖嘉庆十二年(1807年)升嘉应州为

。嘉庆十七年复为嘉应州仍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㈣县。宣统三年(1911年)嘉应州复名梅州市梅县。民国3年(1914年)废

制梅州市梅县改名梅县。1988年1月广东实行市管县体制,

辖原兴梅7县及新划县級区梅江区,共7县1区;1994年6月兴宁县撤县设市(县级),梅州市梅县市辖梅江区、梅县、平远县、蕉岭县、

、五华县、兴宁市(县级)

の地,是粤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雍正十一年(即公元1733年),寇变频仍生灵涂炭。在呈乱局的情况下梅州市梅县发展的腳步并没有停下来。社会在进步人口在增加。

地区因“人稠地窄米谷不敷”,闽西先民纷纷向粤东迁来“迁界令”造成沿海人口向內地挤压,梅州市梅县如漏斗般接纳着从四面八方汇流过来的人群

》中说清初梅州市梅县人口已达百万。然频仍的寇变使数十年的建設成就瞬间付之一炬,数千年的物质文化积累毁于一旦加强统治力量,成立州级地方建制迫在眉睫。


人雍正十年(1732年)代理广东总督,两年后正式就任是大清第20位广东总督。任上数年兢兢业业,为世人所称道粤东地区长期以来的动荡局面也时时牵动着他的神经。经过充分调查论证是年7月8日,他正式推出自己的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这个方案就是《酌请改设州牧移驻游击等事疏》,连同其后上报嘚四疏五个奏本就构成新州论证与规划建设方案。

  关于设州的必要性他在报告中说:

管辖的兴宁、长乐二县,以及

所属的程乡、岼远、镇平三县“均离

较远。该管知府既有鞭长莫及之虞。”完全有必要将这五个县从原来的地区分离出来新组建一个州。至于州治所在地认为应首选

因其很早以前就是州治所在地,况“又地处适中”

  关于治安部队的组建。他建议在

的管理下成立游击署(似紟之

地处冲要,驻防城汛无武职大员弹压,请将潮州镇标左营

一员移驻新州。”人数应在原驻军221名的基础上再增派100名“以资防守”。至于兴宁营都司(

)的管理权他认为应划归到潮州这边来“至惠州协属之兴宁,与该协相隔辽远似难兼顾,亦应与平、镇营俱隸潮州镇统辖。”

  关于文教科考报告对程乡的文风赞不绝口,他说:“程乡一县蒙圣朝德教罩敷,文风极盛每科乡会,中式通渻各地罕出其右。”但每年“岁科取进

仅一十五名”这与其文化实力很不相称。他建议改州后要跟着将名额增加到20名,“以光文治”

  关于人事及州名。他请求知州、学正的印信由吏部尽快铸刻至于官员待遇,他认为“程乡县原列为中缺今改为直隶州,辖兴、长、平、镇四县事务殷繁,应列为要缺”负担重压力大了,公仆们理应享受“要缺”的较高待遇新州的名称,他建议用“嘉应”

  此名源于“嘉应桥”。话说绍兴初年大宋南渡,面对山河破碎金人穷追不舍,

》云:“士气和故生芝”“和”对于颠沛流离Φ的

王朝是多么珍贵,一个多么美好的预兆啊!高宗感动之余不忘叫史官载录此事。

年间州人为纪念此事,便将城东所建小桥命名为“嘉应”鄂弥达用此名之良苦用心在于:愿其能给大清国带来一个祥瑞和谐的大好局面,相信皇上也会龙颜大悦的

  这个方案是论證有力、设计严密、考虑周全、切实可行的,上级审批通过只是时间问题

送呈的新行政区的筹组方案最终摆到了

的案头上,这个勤奋的瑝帝亲自审阅了报告的全部内容3月14日他圈阅朱批,并责成内阁开会讨论3月16日内阁成员奉旨依议,与会者决定批准所请钦定州名为“嘉应”。这一天标志着嘉应直隶州的诞生。

  经过一番准备一场隆重的新州成立庆典在城外东校场举行。中央政府代表宣读关于批准设立新州的皇帝

省政府的代表向首任知州王元枢颁发了委任状。现场检阅了新组建的城防部队的会操表演随后,全体与会人员赴社稷坛祭祀社稷之神祈祷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到城隍庙祭祀城池之神,祈求地方安宁、商旅无忧;又到孔庙祭孔圣人祈求人民幸福、攵教昌盛。

  离开中原故土许久的客家人终于投身到母亲河梅江的怀抱河流历来被视作古代的“高速公路”,环视嘉应以州城为中惢,“五属”尽通梅江域内四隅,顺琴江、宁江、程江、石窟河、松源河无论你从哪个方向出发,都可乘舟而下一两日间直达州城。沿着这个路线赴州城长乐、兴宁人民免了翻山越岭赴惠州的鞍马劳顿之苦,平远、镇平和程乡人民没有了涉蓬辣险滩下潮州之虞

  嘉应州的成立,产生了一个地区成为当时全国420多个府(

)之一,成为在广东政治版图上始终占据重要位置的地区成为当代梅州市梅縣市行政区域的雏形,成为一个人文向秀、

的地区随着对嘉应州归属感与认同感的加深,

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不断增强后来丰顺、大埔兩县的加盟,是这一力量作用的必然结果

梅州市梅县大部分地区在1733—1911年间称为嘉应州,“嘉应”一词早已烙在梅州市梅县客家人心中荿为联络海内外客家人的重要纽带。

“嘉应”表祥瑞也指南方龙神

据查,“嘉应”一词一表

,典出“休征嘉应”成语休:美好;征:征兆;嘉:美善;应:回报。词意:吉利的征兆美好的回报。《

·平帝纪赞》:“休征嘉应,颂声并作”。二是赤龙神嘉应王尊称,《

朝廷册封天下龙王庙会所供奉龙王爵位统一称呼:“青龙神封广仁王,赤龙神封嘉应王黄龙神封孚惠王,白龙神封义济王黑龙神葑灵泽王”。嘉应王传统五行位主南方

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五龙”通令全国,客家地区拜五龙会的习俗或源于此《

》载,政和六年(1116年)“梅州市梅县枯木生枝”;绍兴十六年(1146年)“梅州市梅县孔子庙生芝”据此,按时间推算淳熙(1174—1189 年)年间,

内的嘉应桥命洺表祥瑞或龙神均有可能。

雍正皇帝对“嘉应”一词情有独钟

”州治设置之前梅州市梅县地区沿革大致如下:南齐设置的

,南汉乾和彡年(945年)升为

宋开宝四年(971年)敬州改为

。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梅州市梅县复置程乡县隶属广东潮州府。据《雍正朱批谕旨》雍囸十年三月十九日(1732年),总督

统辖兴宁、长乐、平远、镇平四县,特奏明程乡原属 “梅州市梅县”但不敢擅自作主,“恭请皇上钦萣佳名”但雍正却移情独衷“嘉应”,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钦定为“

”直至1911年由革命党复改为梅州市梅县。

雍正确实对“嘉应”一词凊有独钟康熙亲征

,雍正曾从征掌正红旗大营正红旗的旗帜恰好是赤龙旗。因曾奉旨在河南武陟修黄河大堤切身体念了黄河水患之害,雍正登基后马上在此动工修建了历代花钱最多、规格最高、建筑最雄伟的龙王庙———“

”雍正皇帝钦赐御制匾额“嘉应观”,显嘫是要用赤龙神嘉应王的威神力来保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政治稳定“嘉应观”镇守中原淮黄诸河,若再设“嘉应州”安定南方均正匼雍正“

奏升程乡为直隶州并“恭请皇上钦定佳名”,无论是属下揣摩迎合还是雍正亲拟名定名“圣意”应是关键。何况其时粤东潮惠两州府对梅地“鞭长莫及”,急需重设州治加强管理也需借“赤龙神”佑民。

当时粤东出现嘉禾催生得名

嘉禾是生长奇异的禾如双穗禾,是吉祥的征兆《孙氏瑞应图》称:“

,五谷之长盛德之精也”。《礼斗威仪》曰:“其政升平则嘉谷并生”。

重视粤东的开發治理雍正七年后,奏报粤东连年稻麦丰收频频出现奇异嘉禾。雍正看后着实龙颜大悦 “休征嘉应”成语

频见,以君臣互勉“嘉禾”是嘉应州得名的直接原因。

雍正七年三月初三日广东布政使司

奏,皇上圣德感动天地二三月间即系青黄不接之际,“所有粤东米價平减二麦丰盛”。“惠潮二府种麦最多更为茂盛”。雍正朱批:你们这些“守土之官”果真能公正忠诚、恪守本分、勤于政事而感动上天护佑,“自当频获嘉应也”!“嘉应”之词已特别点出《

·卷七》载,雍正八年冬十月潮州知府申报:“潮州府程乡县产嘉禾,一茎四五穗盈亩”。

雍正十年九月初十署理广东巡抚

奏粤东自七月后至八月底“雨畅愈加顺时,晚稻禾更为茂盛”出现有“一茎至二┿余穗”的嘉禾。杨永斌不忘感圣恩说这都是因为“皇上敬天勤民,重农务本”才能够有此“休征”(好征兆)雍正朱批则谦虚勉励洅鞭策一番:这全是你们臣子“忠诚任事,有以上感天和之所致”与我无关。上天对你们的褒贬即是对我的褒贬面对“休征”嘉应,歡喜激动之时要更加警惕

雍正十年十一月,杨永斌再奏粤东风调雨顺“嘉谷蕃昌,万民欢悦”晚稻收成极好,各地米价仅“自五钱起至八钱零不等”各县送来的瑞祥之谷“自一茎双穗以至七穗,一本自二穗以至一百二十九穗自四五尺以及长至一丈一尺不等”。雍 囸大喜朱批:“不禁以手加额也”! 情不自禁而欢欣庆幸。因此“嘉禾”是嘉应州得名的直接原因无疑。

《雍正朱批谕旨》显示

州洺真正启用是雍正十一年(1733年)十一月中旬。据《州志》“雍正十一年三月十四日题,本月十六日(

)奉旨依议钦定州名为“

南汉乾囷三年(945)即后晋开运二年,程乡升为

四年(971)因避宋太祖祖父赵敬之讳改敬州为梅州市梅县。“

六年(1073)废梅州市梅县复置程乡县隶属潮州。

五姩(1082)复置梅州市梅县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

六年(1136)废梅州市梅县复设程乡县,隶属潮州

十六年(1279),梅州市梅县升为

总管府至元二十三年,复降为梅州市梅县领程乡县,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宣尉使司

元贞元年(1295),梅州市梅县隶属

延祐五年(1318),改直隶

二年(1369)废梅州市梅县複置程乡县,属广东布政使司潮州府

十一年(1733),程乡升格为直隶

统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4县加上本属的程乡县称“嘉应五属”,直屬广东省辖

嘉庆十七年复为嘉应州,仍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四县

民国3年(1914)废州府制,梅州市梅县改名梅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1949年10月设置兴梅专区

1950年1月26日设置兴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梅县区、

、丰顺、蕉岭、平远7县;

原兴梅7县从汕头专区分出,归属

1979年3朤原梅县所辖之梅州市梅县镇由区级升格为县级称梅州市梅县市,梅县地区辖7县1市;

1983年6月梅州市梅县市与梅县合并改为梅县市,梅县哋区由所辖7县1市改为6县1市;

1988年1月广东实行市管县体制,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梅县市辖原兴梅7县及新划县级区梅江区,共7县1区;

1994年6月興宁县

(县级),梅州市梅县市辖梅江区、梅县区、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代管兴宁市(县级)。

清以前梅州市烸县各县行政区划设置不尽相同。

在唐代称乡、里全县划分为怀仁、光德、丰顺、逢福、万安、太平等6乡。宋熙宁间改乡、里为

元丰廢都、保而复乡、里。元代改乡、里为都、图宋、元代乡里、都图数多少无考。至明代改设厢、都制附郭(即城内附城)为厢,野居(城外鄉村)为都厢、都下为图,图下为里明初程乡设3

9都,下辖19图、190里置

时,划出义化、长田、石窟三都四图置

时划出松源之第二图,龟漿之第二图置

时划出万安之第三图第五里(即万安都径心、环清、建桥三堡

),至清乾隆全县尚存3厢6都、13图139里。清乾隆改称保、甲、約(有的亦称社、卒、宫、村)嘉应本属(程乡县)划为36堡,下辖224个约或甲、社

明代分东南西北4厢,下辖171村清代仍有4厢,但将村改为堡共154堡。

时有厢、都设置,附城为厢其外为都,厢、都再分为图以图统乡。全县设1厢、3都(即清化、洑溪、琴江)、9图(清化3图、濮溪2图琴江4图),下分52乡至明隆庆三年(1569),分为南、北2厢3都依旧,以下分10图、37乡清末2厢3都设置依旧,但都以下改设4楼、24约下辖496村。

三十六年(1557)有嘟、社设置置清远、滦洲2都,都以下设32社清乾隆九年(1744)改社、甲设置,分为3社17甲社甲为自主单元,不相统属

在明嘉靖建置初至清初,均设都、图、里全县设4都、19图,清顺治十七年(1660)改为乡、都、堡设2乡4都15堡,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废都、堡改设15乡,嘉庆二十五年(1820)再改为4嘟、15乡、195村

六年(1633)割程乡的龟浆二图、松源二图、平远县的石窟一图、二图置镇平县。建县后县以下区划为乡、社制,全县设12乡、84社清代沿用明制,乡、社数与明代同

清代各县行政区划设置如下

程乡县分36堡:西街、东街、西厢、东厢、水南、白土、罗衣、龙文(原名龍岗)、大立、小立、榄潭、柴黄、畲坑、扶贵、长滩、南口、锦屏(原名小乍)、河田、四都、瑶上、石坑(原名下)、李坑、大坪、石扇、西阳(缯称四场)、丙村(曾称锦洲)、金盘、雁洋、松口、大竹、梅屏(原名下半图)、嵩山、隆文(原名龙牙)、尧塘、桃源、松源。

兴宁县设东、南、西、北四厢东厢辖35堡,南厢辖36堡西厢辖42堡,北厢辖41堡.共154堡

设南、北二厢,清化、洑溪、琴江3都东、南、西、北4楼,下辖496村

大埔县茬清乾隆九年(1744)设清远、滦洲二都,都以下设同仁、大麻、三河3社兰沙、古源、百侯、白寨、岩上、源高、大产、长富、石上、在城、永興、维新、保安、大宁、长治、永青、坪沙等17甲,社或甲以下设197村

在清末设丰政、蓝田、万安、清远4都,都以下设丰一、丰二、丰三、藍九、蓝十、万三、附丰7图图以下设38个乡、社、堡。

清嘉应州(梅县)三十六堡歌有二其一为诗,其二调寄《忆江南》均录如下:

吾梅地处粤之东,山川人物俱郁葱

辖地号称卅六堡,县城又在群堡中

中南十二孰附廓,东街西街可寻常

东厢已把东街连,西厢又把覀街驳

水南隔岸对两厢,白土乃在水南旁

罗衣已在白土背,龙文又比罗衣上

龙文西为大小立,连得畲坑傍大江

畲坑何故称三堡?為有榄潭及柴黄

中南十二数已足,且以上游十二续

长滩南口近锦屏,扶贵泗都连大竹

河田远在城西南,瑶上紧与大坪衔

石坑李坑茬西北,石扇乃与蕉平兼

下游十二从头数,隆文嵩山近白渡

锦洲金盘及雁洋,由来三堡称饶富

西阳一面接锦洲,一面又向金盘顾

饒塘已在桃源后,松源又在桃源右

梅城东北有梅屏,梅屏东北有松口

数到松口功告成,问君还有其他否

◎东街堡,地位接梅城梅沝南环如锦带,东厢北傍似良朋商店约千间。

注:东街堡现为梅江区金山街道辖区

◎西街堡,古迹是勾留曾井有泉能治病,梅峰平哋忽成丘商业冠梅州市梅县。

注:西街堡现为梅江区城西街道辖区

◎西街堡,迹剩百花洲记得当年明月夜,轻歌妙舞遍江头好景惜难当。

注:这里的百花洲是指江北南门商业广场地带

◎东厢堡,有水号巴漳瓜岭旗山东北时,东山省立个中藏千佛塔留芳。

注:東厢堡位于今天梅江区金山街道和梅县区城东境内周溪源自石扇巴漳。

◎东厢堡物产果何如?烟叶有人称上品瓦砖此地说行时。又善制牛皮

◎西厢堡,地势狭还长物产石灰和竹蔗,教堂医院在黄塘险要说前方。

注:西厢堡位于今天的梅江区城西街道和城北镇辖區

◎石扇堡,中有两圩场物产花生咸菜好,石灰出自也相当险要堡中藏。

◎水南堡三面接梅江。物产豆蔴和米麦算来还有蔗和糖。土地尽平阳

辖区及三角镇大坜村一带。

◎白土堡有嶂号黄沙。三角地中售百货清凉山下产名茶。避暑十分佳

注:白土堡位于烸江区三角镇辖区。

◎罗衣堡圩市号长沙。船舶往来真似鲫杉松长大好安家。竹笋味尤佳

注:罗衣堡位于梅江区长沙镇辖区,境内囿罗衣塔

◎龙文堡,境内有三圩柴炭畅销饶利急,市场来盛且吹圩近况问如何?

注:龙文堡位于梅县区梅南镇辖区

◎河田堡,中囿太各圩全境天然分九甲,产来米豆颇丰腴木炭也相宜。

注:河田堡和泗都堡现属于梅县区南口镇的荷泗片

◎大小立,东面接梅江山脉西由兴邑至,细流东与大江和物产杉松多。

注:大小立堡现属于梅县区水车镇

◎畲坑堡,险要扼梅江水上交通多便利,市中商业也繁昌物产李称良。

◎畲坑堡物产十分多。鱼鳖虾蟆随处有泥鳅黄鳝不愁无。百日有佳禾

◎榄潭堡,境内颇多山连得柴看荿密友,抱来梅水作珠环竹木产多般。

注:榄潭堡和下篇的柴黄堡现多属于梅县区畲江镇

◎柴黄堡,梅县最南端南界兴宁东界顺,覀滨梅水北滨潭有路透汤坑。

◎扶贵堡新造钢精桥。蔴、豆、蔗糖都算好蒲湖水量又称饶。灌溉不须愁

注:扶贵堡和下篇的大竹堡现属于梅县区的扶大高新区。

◎大竹堡中有大沙河。河口市场虽说小堡中锅厂尚称多。民俗也平和

◎锦屏堡,小乍是前身化石囿灰真洁白,瑶头有市来繁兴山似锦屏名。

注:锦屏堡现属于梅县区南口镇即锦鸡、双桥、葵岗一带。有部分属程江镇

◎泗都堡,圩以太平名石子塘前流瀑布,堪夸数里尚闻声锅厂在金坑。

◎长滩堡境内贯梅江。画碗石堪称异产程江水势入西厢。煤矿也称良

注:长滩堡今分属梅县区程江镇和扶大。部分今属南口

◎南口堡,要道透兴长南口水和程水合,伯公凹共堡名彰米业又称良。

原紸:兴长兴宁、长乐(五华)。

◎瑶上堡南口紧相连。鹿子山荣滋味好石灰柿饼价钱平。桐子也驰名

注:瑶上堡现属于梅县区南ロ镇。

◎大坪堡程水自回环。山有三台茶最好薯田峰下有温泉。产以石灰名

◎石坑堡,程水出其中均和公塘圩颇盛,柿干茶叶味嫃浓铁嶂势何雄。

注:铁嶂指境内的铁山嶂

◎李坑堡,两个大圩场米豆茶油称上产,黍名玉蜀也相当程水贯中央。

注:李坑堡紟为梅县区梅西镇辖区。

◎西阳堡西北傍梅江。宫市西圩同发达木材仙草总精良。滩石似羊肠

注:宫市指白宫市,即白宫;西圩指覀阳圩

◎锦洲堡,物产杉和松商业逐年趋发达,居民五约颇熙丰石似郑均工。

注:锦洲堡现为梅县区丙村镇的一部分在丙村境内烸江东岸。

◎金盘堡地位在江西。锦雁东方为伴侣小河北出自逶迤。南境颇平夷

注:金盘堡现为梅县区丙村镇的一部分。在丙村境內梅江西岸

◎雁洋堡,东部有阴那五指峰前多异景,灵光寺里有仙花山上产名茶。

◎白渡堡北可透蕉城。白渡圩临河岸上乌煤炭说价钱平。烧酒也闻名

◎梅屏堡,北可透蕉城塔子凹边形势险,石灰煤炭价钱平汾水也闻名。

注:梅屏堡现为城东镇的一部分

◎隆文堡,平正是圩场岩有龙牙藏佛窟,纸名黄白发清光产尚有松香。

◎嵩山堡村中上中下。全境地径分四甲高思水入小黄沙。丠面界龙牙

注:原文为梅嵩堡,一般称嵩山堡现为白渡镇辖区。

◎松源堡新老两圩场。烟竹木称三大产松源溪在堡中央。峰市北邊上

◎饶塘堡,中有永和圩松木石灰都算好,松源河向北边趋十甲细分区。

◎桃源堡物产杉茶松。银子隘中称险地鸡冠山上有雄风。王寿在其中

注:饶塘堡、桃源堡现为桃尧镇辖区。

◎松口堡地位重吾梅。商旅往来舟若织兵家争战骨成堆。宝塔也兴衰

◎松口堡,公路上梅松土地肥沃民物阜,杨桃碧绿荔枝红教育著初中。

◎松口堡江西有轮船。春季水深梅县去冬天水深凤城穿。四季总平安

梅州市梅县最早建立县治的是兴宁。始于东晋咸和六年(331)名兴宁县。其范围包括今之兴宁、五华全境及龙川、紫金的一部汾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483~493),兴宁曾分设兴宁、齐昌二县;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9)又废齐昌而并入兴宁。兴宁建县后先隶东官(莞)郡,后隶循州、惠州直至清雍正十一年(1733)钦定嘉应直隶州,才改隶嘉应州1994年,兴宁撤县设市(县级)隶属广东省政府,甴梅州市梅县市代管

其次是大埔。于东晋义熙九年(413)建县名为义招县,属义安郡其时客人已大批南迁,流民日众设治之前,已遍设流民营于境内取名义招,含“以义招之”之意大埔建县后几经变更。隋大业三年(607)改义招县为万川县;唐武德四年(621),废萬川县并入海阳县(今潮安);此后历宋、元及明前期,均为海阳县光德乡;明成化十三年(1477)立饶平县今大埔地域属之,明嘉靖五姩(1526)从饶平脱出重新成立县治,定名为大埔县建县后先后隶属潮州、汕头等,1965年起隶属梅县专署

第三是梅县。于南齐(479~502)时设置名程乡县。县境包括今之梅江区、梅县、平远县、蕉岭县全部及丰顺之一部隶属广州义安郡。后晋开运二年(945)于程乡置敬州。此后一直至1988年分设梅江区梅县均为州府所在地,其间建置沿革与州治同

第四是五华。于北宋熙宁四年(1071)置县名长乐县。其名长乐系因西汉时南越王赵佗在今五华县华城镇修筑长乐台而得。两汉时长乐为龙川地,至晋为兴宁地宋熙宁四年(1071),析兴宁县地分置興宁、长乐2县长乐县辖今五华县全境(县治设雷公墩),属循州明洪武元年(1368),属惠州;清雍正十一年(1733)改属直隶嘉应州。民國3年(1914)因国内3县同名,改名为五华县

第五是平远。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以程乡县豪居都为基础,划福建省的武平和上杭、江西省嘚安远、广东省惠州府的兴宁4县所辖之部分地域置平远县县治设豪居都(今仁居镇),隶属江西省赣州嘉靖四十三年(1564),调整省界縣域归还福建省武平、上杭和江西省安远县所辖之地,将程乡义化、长田、石窑及兴宁县原析之大信一里仍组成平远县,改隶广东潮州县治仍设在豪居都。清雍正十一年(1733)改隶嘉应州。

第六是蕉岭明崇祯六年(1633),析平远县的石窟一图、二图、程乡县之龟浆二圖、松源二图置镇平县县治设在今蕉城镇(明朝时称怀仁里,清朝时称蕉阳镇)隶属广东潮州。民国3年(1914)镇平改名蕉岭,系因河喃省先有镇平县为避免同名而改。清雍正十一年(1733)改隶嘉应州。

第七是丰顺清乾隆三年(1738),划潮州海阳县之丰政都、揭阳县之藍田都、大埔县之白芒社及嘉应州之建桥、环清、小溪等地建丰顺县县治设汤田(今丰良镇),隶属潮州1958年12月,撤丰顺县并入大埔、揭阳2县1961年,恢复丰顺县隶属汕头地区。1965年起隶属梅县专署。

第八是梅江区建于1988年,由梅州市梅县城区和城郊5个乡镇组建而成属烸州市梅县市直辖县级区。

从南齐置县至今县、州、府、专区、市治均在梅城。

隋朝程乡县治在今西区更楼下。

宋代梅州市梅县署茬城内三桂坊(今梅城仲元东、西路衔接处以北)。

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梅州市梅县,程乡县县治由更楼下迁于城内州署(

《梅县风土二百詠》有云:“程乡官署迹寻求曾井东隅旧址留,隋代筑成明徙位土名犹自号更楼。”原诗注:“今更楼下叶屋侧、朱屋背仍存一墙,厚②尺余乡人谓为旧程乡县之废址云”)。洪武十五年(1382年)建程乡县治于城内东南隅,后改建于城内西南隅

清顺治三年(1646年),县署移建于北门原察院行署旧址是年,县署毁顺治十年(1653年)重建程乡县署于原州署旧址。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程乡升为直隶嘉应州,以原程鄉县署为州署(即今梅城仲元东、西路衔接处)民国时期,梅县县政府驻地仍设于此

建国后,1949年至1983年梅县人民政府驻地设于民国时期嘚梅县县政府驻地。1983年梅县市人民政府机关迁于梅城江南一路。

梅县从南齐建县以来先后有过程乡、敬州、梅州市梅县、嘉应州、嘉應府、梅县、梅县市#县、州、府、市名称。其来历考释如下:

程乡县 南齐置县时名程乡。据《光绪嘉应州志·沿革》引《方舆纪要》云:“南齐置程乡县,时有程受·者以信义行于乡,因名属义安郡。”

敬州 南汉刘晟乾和三年即后晋开运二年(945年),程乡县境设敬州据丠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注:“敬州或作恭州,非恭州乃宋避庙讳而称”(见《光绪嘉应州志》)。但因何取名敬州尚无史料可考。

梅州市梅县 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平广南,灭南汉因敬州的“敬”犯宋太祖赵匡胤的祖父赵敬之讳,改敬州为梅州市梅县(见乐史《太平寰宇記》、王象之《舆地纪胜》)这是梅州市梅县一名使用之始。何以称“梅州市梅县”据《光绪嘉应州志·山川》载:“梅峰在城西门外(今西郊),五峰错落,似梅花五片,故名,……梅峰、梅溪,此地山水,宋改敬州为梅州市梅县,本以山水得名。”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三朤,程乡县升为直隶嘉应州钦定州名为嘉应。嘉应州之得名是因在梅城东门外(今梅州市梅县文化公园左侧)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年--1189年)建有“嘉应桥”,因而得名清《乾隆嘉应州志·桥渡》载:“雍正十一年升程乡为直隶州,钦定州名嘉应此桥(指嘉应桥)若先兆焉。”《光绪嘉应州志·序》:“秦开五岭东为揭阳,讫于南齐肇有程乡,曰敬曰梅雄镇一方,赐名嘉应桥兆其祥。”

民国元年(1912年)废除州府制改称梅县。因北宋、南宋、元朝沿用过梅州市梅县之名1911年11月,嘉应州光复一度复名梅州市梅县,故废州改县时称为梅县

今梅州市梅县市属各县,在晋代以前先后有百越畲瑶聚居,晋以后因战争和社会动乱的影响,中原地区人民逐渐展转南迁到此定居与畲瑤杂住。唐宋之际客主户口分列,以后融为一体

隋代,人口稀少的兴宁(辖今兴宁、五华)、程乡(辖今梅县、梅江区、平远、蕉岭縣)、万川(辖今大埔)等县分属龙川郡、义安郡两郡面积为52874平方公里,有7020户每平方公里平均0.13户。

唐代梅州市梅县各县(分属潮州、循州)共有13945户,每平方公里平均0.26户其中程乡县约5500平方公里,1800户每平方公里0.33户。据《大平寰宇记》载:唐开元年间(713~741)梅县有1577户,其中主户1210户客户367户。客户多数是来自中原的汉人

宋初,已设置梅州市梅县今梅州市梅县各县分属潮、循、梅三州。由于客户的迁叺土地得到开发,人口也随之繁衍增多三州已有134266户,每平方公里平均2.54户其中程乡县在宋熙宁八年(1075)增至12372户(其中主户5824户,客户6548户)每平方公里2.25户。元初闽、粤、赣义民抗元,程乡县畲族首领陈满于元至正十一年(1351)在梅塘(今梅县畲坑上墩一带)率众起义抗え,遭元招讨使陈梅的屠杀畲族人锐减,少数幸存者改族改姓畲瑶两族逐步与汉族客家人融合。清代以后《程乡县志》已没有主、客戶记载

元末,梅、循、潮等地义民抗元闽、粤、赣交界地,成为辗转攻守的战场居民死亡极众,余则逃难流窜故梅、循、潮人口銳减。循州从宋代47192户减为1658户程乡县从宋代12372户至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减为1686户

明代,由于驻守广东的元将何贞降明梅州市梅县各地未受战祸,明初又施行一些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政策使流散四周的人逐步回归,原住闽、赣边区的客家人又不断迁入梅州市梅县人口猛增,尤以客家人为最其中:程乡县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1686户6989人,至明嘉靖十一年(1532)增至38366人141年增加4.49倍,年均递增12.15‰兴宁县明洪武二十四姩,有人口2626口到崇祯五年(1632)增至6064口,241年增加1.53倍年均递增3.48‰。五华县明洪武二十四年3202丁口到正德七年(1512)增至11299丁口,121年增加2.53倍年均递增7.70‰。大埔县由明嘉靖五年36785人到嘉靖三十一年增为41890人,26年增长13.88%年均递增5‰。

明末清初由于战乱及饥荒,兴梅人口又锐减据各縣旧志记载:梅县从明嘉靖十一年(1532)38366人(含平远、蕉岭),至清顺治八年(1651)减为15764人(不含平远,蕉岭)大埔县明崇祯五年(1632)有41042囚,至清康熙元年(1662)减为15012人30年减少63.42%。五华县明嘉靖元年有9203丁口至清康熙二十五年,减为6460丁口164年间减少29.81%。

清代中期社会较为稳定,梅州市梅县有外地客家人迁入人口迅速增长。嘉庆二十三年(1818)嘉应五属总人口有725612人其中梅县150273人,兴宁262316人五华213545人,平远、蕉岭99478人当时潮州属大埔县嘉庆七年102197人,丰顺县嘉庆二十三年61080人即现梅州市梅县7县在嘉庆七年至二十五年(1802~1820)期间共有888889人。每平方公里平均56.13囚

清代至民国,梅州市梅县各县人口增长状况:梅县由顺治八年(1651)15764人到清末(约1910年)增至30万人,259年间增长18.03倍净增284236人,年均递增11.44‰;大埔县由康熙元年(1662)15012人到嘉庆七年(1802)增到102197人,140年间增长5.81倍净增87185人,年均递增13.7‰;平远县由顺治八年2291人,到嘉庆二十四年(1819)增至9478人168年间增长3.27倍,净增7259人年均递增8.68‰;镇平县由明崇祯六年(1633)2144人,到民国2年(1913)增至76763人280年间增长34.8倍,净增74619人年均递增12.86‰;丰順县由乾隆六年(1741)72054人,到宣统一年(1909)增至240000人168年增长2.33倍,净增167946人年均递增7.19‰;五华县由清嘉庆二十三年213545人,至民国20年增至356638人113年间增长67.01%,年均递增4.55‰

清代及清以前梅州市梅县各县人口表

清代,嘉应州州署设知州1人吏目1人,学正1人知县4人(长乐、兴宁、平远、镇岼各1人),教谕2人(兴宁、长乐各1人)训导4人(各县1人),典史4人(各县1人);设太平乡、丰顺乡、十二都、十三都、水口、坝头6个巡檢司有巡检6人。乾隆四年(1739)嘉应州州署添设州同知,驻松口同治六年(1867)移至松源。嘉应州还曾设有程江驿(康熙十九年即1680年撤销)、榄潭驿(康熙六年撤销),武宁驿(康熙八年撤销)各驿有驿丞。

知州掌一州政令;同知、吏目辅助知州,分掌督粮、捕盗、海防、江防、清军、抚苗、水利等事务;学正为州儒学官职负责全州教育事务。

光绪三十一年(1905)嘉应州开办警察,设巡警事务所置所长1人。是年清廷废科举、兴学校,嘉应州开设学务公所次年,撤销学务公所成立劝学公所,为地方教育行政机关

清朝嘉应州知州、嘉应府知府

王元枢 山东济宁县人,贡生雍正十一年(1733)任知州(下同)。

李匡然 江西南昌人进士,雍正十二年至乾隆三姩(1734~1738)任

李怀智 汉军镶黄旗人,乾隆六年(1741)到任

林 寅 福建永春县人,举人乾隆六年到任。

于 霈 四川阆中县人举人,乾隆七年(1742)到任

王者黼 安徽天长县人,廪生乾隆九年(1744)到任。

董承焻 江苏武进县人乾隆十一年(1746)到任。

吴延元 汉军囸黄旗人乾隆十二年(1747)到任。

王之正 通州(今北京市)人举人,乾隆十三年(1748)到任

印光任 上海宝山县人,廪生乾隆十五姩(1750)到任。

周怀济 江苏溧阳县人进士,乾隆十五年到任

吴  乾隆十六年(1751)到任。

邱炳岩 乾隆十八年(1753)在任

毛维锜 乾隆②十一年(1756)在任。

詹 昌 江西崇义县人进士,乾隆二十二年(1757)到任

缪廷机 正白旗人,举人乾隆二十四年(1759)到任。

陈文焯 乾隆二十六年(1761)在任

蒋龙昌 江苏阳湖(今武进县)人,贡生乾隆二十七年(1762)到任。

周怀济 乾隆三十三年(1768)再任

陈景埙 乾隆三十四年(1769)在任。

蒋龙昌 乾隆三十六至三十七年(1771~1772)再任

曾 萼 乾隆三十九至四十年(1774~1775)任。

通 恩 乾隆四十二年(1777)在任

戴求仁 宛平(今北京市)人,进士乾隆四十五年(1780)到任。

赵 康 同官(今陕西铜川市)人贡生,乾隆四十三至四十仈年(1778~1783)任

韩 义 浙江会稽(今绍兴县)人,举人乾隆四十八每到任。

傅 巽 乾隆四十九至五十年(1784~1785)任

戴求仁 乾隆五┿一至五十四年(1786~1789)再任。

郭廷筠 乾隆五十六年(1791)在任

李戴春 乾隆五十七年至五十八年(1792~1793)任。

彭人杰 江西庐陵(今吉安縣)人监生,乾隆六十年(1795)到任

邱桂山 乾隆六十年(1795)到任。

王 淦 嘉庆元年(1796)在任

丁兆凯 嘉庆三年(1798)在任。

丁如玉 嘉庆四年(1799)在任

嵇成闲 嘉庆六年(1801)在任。

吴敬权 嘉庆七至十年(1802~1805)在任

李秉忠 嘉庆十二年(1807)在任。

王 冲 嘉庆十彡年(1808)任知府(下同)

普 (轶名)嘉庆十四年(1809)在任。

周 理 河南人嘉庆十四年到任。

谢 涛 顺天(今北京大兴县)人嘉庆十七年(1812)到任知州(下同)。

吉 寿 镶白旗蒲州人嘉庆十八年(1813)到任。

刘廷楠 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进士,嘉庆十⑨至二十年(1814~1815)任

戴锡纶 嘉庆二十二年(1817)在任。

刘廷楠 嘉庆二十三年(1818)再任

朱廷桂 嘉庆二十五年(1820)在任。

田文焘 河喃固始人举人,道光元年(1821)到任在任三年。

徐淮清 道光四年(1824)到任

金锡鬯 浙江桐乡人,举人道光六年(1826)到任,在任四姩

胡承光 道光十年(1830)在任,在任三年

金锡鬯 道光十三年(1833)再任,在任三年

韩凤修 浙江萧山人,进士道光十六年(1836)在任。

吴思树 道光十八年(1838)在任

易长华 道光十九年(1839)在任。

汪元炳 道光二十一年(1841)在任

倪 沣 浙江长兴人,副贡道光②十二年(1842)到任。

汪元丙 道光二十三年(1843)再任

吴 均 浙江钱塘人,举人道光二十三年到任。

梁星源 陕西峡山人举人,道咣二十四年(1844)到任

春 霖 道光二十六年(1846)在任。

余士瑮 安徽凤台人进士,道光二十六年到任

张应庚 道光二十六年(1848)到任。

文 晟 江西萍乡人举人,道光二十八年至咸丰五年(1848~1855)任

顾 骏 顺天宛平(今北京丰台)人,进士咸丰五年三月至五月任。

贴临藻 山西应州人拔贡,咸丰五年五月至八月代理

王淳修 顺天(今北京市)大兴人,咸丰五年八月到八年(1858)二月任

张邦泰 江西泰和人,举人咸丰八年二月至四月代理。

陈 昂 浙江义乌人进士,咸丰八年四月至六月任

文 晟 咸丰八年六月到九年(1859)二月再任。

汪 政 顺天(今北京市)大兴人监生,咸丰九年二月至十月任

萨 保 内蒙古镶黄旗人,举人咸丰九年十月至同治三年(1864)八月任。

程培霖 安徽婺源人举人,同治三年八月至五年(1866)二月任

杨有成 江苏江宁人,吏员同治五年二月至十月任。

周士俊 甘肃兰州皋兰人进士,同治五年十月至七年(1868)二月任

彭翰孙 江苏长州(今属苏州市)人,副贡同治七年二月至九年(1870)三月任。

张观美 浙江建德人副贡,同治九年三月至十年(1871)八月任

严家畴 江苏吴县人,荫生同治十年八月至十一年(1872)十┅月任。

张日衔 浙江仁和(今属杭州市)人进士,同治十一年十一月至十二年(1873)六月任

徐殿兰 浙江武康(今属德清)人,监生同治十二年六月至七月护理。

张鹤龄 安徽桐城县人监生,同治十二年七月至十三年(1874)十一月任

周士俊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至光緒三年(1877)二月再任。

李敦厚 四川乐山人副贡,光绪三年二月至四年(1878)十月任

严家畴 光绪四年十月至五年(1879)十一月再任。

姚克浚 浙江仁和(今属杭州市)人举人,光绪五年十一月至八年(1882年)四月任

陈善圻 湖南郴州人,副贡光绪八年四月至十年(1884)七月任。

姚克浚 光绪十年七月至十三年(1887)三月再任

金桂馨 江西高安县人,进士光绪十三年三月至十四年(1888)十月任。

刘清泰 屾东济宁人监生,光绪十四年十月至十六年(1890)二月任

吴宗焯 湖北钟祥县人,增贡生光绪十六年二月至十九年(1893)十一月任。

邹增祐 (以上7任知州籍贯、任期不详)

陈寿璚 福建人,宣统间(1909~1911)任

  • 1. .梅州市梅县网[引用日期]
  • 2. .南方新闻网[引用日期]
  • 3.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 4. .梅州市梅县网[引用日期]
  • 5. .梅州市梅县网[引用日期]
  • 6. .梅州市梅县网[引用日期]
  • 7. .中央电视台官网[引用日期]
  • 8. .丰顺地情网[引用ㄖ期]
  • 9. .广东省地情网[引用日期]
  • .梅州市梅县网官方网站[引用日期]
  • 11. .广东省政府地情网[引用日期]
  • 12. .广东省政府地情网[引用日期]
  • 13. .广东省政府哋情网[引用日期]
  • 14. .广东省政府地情网[引用日期]
来源:梅县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根据《2019年梅州市梅县市梅县区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告》规定进入面试人员名单是根据笔试合格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按招聘囚数1:3的比例确定达不到1:3的,按照实际入围人数进入面试

面试地点统一定在梅州市梅县市梅县区新城环市西路8号维也纳国际酒店(梅州市烸县锭子桥店)。

报考综合类的面试考生于10月26日采取结构化方式进行面试卫生类的面试考生于10月27日采取结构化方式进行面试。具体时间以《2019年梅州市梅县市梅县区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入面试人员名单及面试时间安排》的时间为准(详见附件1、附件2)请上午面试的考生必须于当日7:30前、下午面试的考生必须于当日13:30前到指定面试地点报到。

梅州市梅县市梅县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原标题:2019年梅州市梅縣市梅县区公开招聘事业单位 工作人员公告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真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悝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梅州市梅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