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好多人都说中国没有死海,有的又说中国的不是死海,更离谱的说死海在重庆死海

为什么说死海不死_百度知道
为什么说死海不死
为什么说死海不死?
死海不死 在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一个“死海”。远远望去,死海的波涛此起彼伏,无边无际。但是,谁能想到,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然而,令人惊叹的是,人们在这无鱼无草的海水里,竟能自由游弋;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真是“死海不死”。 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135.46亿吨氯化钠(食盐);有63.7亿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这样,就使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无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起来,沉不下去。 死海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先听一个古老的传说吧。远古时候,这儿原来是一片大陆。村里男子们有一种恶习,先知鲁特劝他们改邪归正,但他们拒绝悔改。上帝决定惩罚他们,便暗中谕告鲁特,叫他携带家眷在某年某月某日离开村庄,并且告诫他离开村庄以后,不管身后发生多么重大的事故,都不准回过头去看。鲁特按照规定的时间离开了村庄,走了没多远,他的妻子因为好奇,偷偷地回过头去望了一眼。哎哟,转瞬之间,好端端的村庄塌陷了,出现在她眼前的是一片汪洋大海,这就是死海。她因为违背上帝的告诫,立即变成了石人。虽然经过多少世纪的风雨,她仍然立在死海附近的山坡上,扭着头日日夜夜望着死海。上帝惩罚那些执迷不悟的人们:让他们既没有淡水喝,也没有淡水种庄稼。 这当然是神话,是人们无法认识死海形成过程的一种猜测。其实,死海是一个咸水湖,它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5至16公里,海水平均深度146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河水含有很多的矿物质。河水流入死海,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越积越多,便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死海。 几十年前,死海还是一片荒凉。为了开发利用它的资源,而今死海旁边已出现了一些工厂,同时修建了一些现代化的游泳池、高级旅馆和游乐场所。死海上空艳阳高照,海面空气清新,含氧量高,海水治病的功能不逊于温泉,吸引着许多游客。这样一来,就使它出现了不少生气。 但是,由于死海的蒸发量大于约旦河输入的水量,造成水面日趋下降。据专家统计,最近十年来,每年死海水面下降40到50厘米。长此下去,在不久的将来,南部较浅的地方,海水将会消失;较深的北部,数百年后也可能干涸。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因为含盐量太高,使得其密度比人的密度大 所以人进去以后会浮在水面上 不至于沉下去 所以说&死海不死& 但是 也由于死海含盐太高 周围的植物也由于死海的盐也都死了 所以叫死海
淹不死人啊 故有
死海不死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世界最深的湖是贝加尔湖,为什么又说死海是陆地最低点?_百度作业帮
世界最深的湖是贝加尔湖,为什么又说死海是陆地最低点?
世界最深的湖是贝加尔湖,为什么又说死海是陆地最低点?
深度指水底最深处到水面的距离,陆地最低处指水面是海拔最低的.就像你和一个比你高的人站在一起,他就是贝加尔,你就是死海,高度就是深度,而你头顶比他低,就像死海水面比贝加尔湖低.答案:解析:1.考察& 证实& 沉积 2.不能。因为这些词与句子使说明内容更准确、更清楚。3.死海在变& 发生了巨大的地质变化& 约旦河水供工农业之用 4.海水分层稳定&
上层40米的成分与下层不同& 工农业生产用约旦河河水 5.死海的形成& 死海巨大的地质变化& 死海不死及原因 6.列数字& 举例子& 引材料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初中语文同步·单元练习册(4册)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死海没有死,它是活的。这当然不是说,死海真的充满着生命;而是说,死海在变。死海已发生了巨大的地质变化,这是以往千万年,甚至以往任何时候都未发生的。
  死海海水的含盐度约为一般海水的9倍。它为什么会含有那么多盐呢?这是由于约旦河持续不断地将含少量盐的河水注入,而水分却通过蒸发丧失。这样盐分就增高了。死海海水原来是分层的,原因也在这里。
  科学家盖特说,数百年来从约旦河来的新鲜河水不断流进死海,形成含盐较少的死海上层。死海的总深度为320米,上层占40米左右。在当地极度干热的夏季,流进死海的水量与蒸发掉的水量大致相等。这样死海水体就得以保持分层状态;至少在人力对它施加干预以前,死海是稳定的、分层的。
  最近几十年来,约旦河水不断被引去供农业和工业之用,这样死海的上层开始变薄,而且含盐度也逐渐接近下层。1975年,盖特预言两层海水将会混合起来。有一批国际研究人员对这一变化进行了(观察、考察、考查),到1979年2月他们(证明、说明、证实)这变化(居然、突然、果真)发生了。死海海水的分层结构不再存在,水温度变得上下一致(除极表层被太阳晒热以外);一些微量元素,如铁、锰、铅之类,在上下层水中均能找到了。最突出的还在于死海海水中的硫化氢现在消失了。还有一个重要变化是盐的(沉积、沉淀、沉降)增多,使这座“死海工厂”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钾和其它化合物的产地。
1.在上文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打“√”。
2.文中画线的词和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死海没有死”的含义是________,“死海在变”的意思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4.千万年来死海“稳定”是指________,“分层”是指________;几十年来人力“干预”是指________。
5.在介绍内容方面,本文与《死海不死》的共同处是说明了________,不同处是前者侧重于说明________,后者侧重于说明_________。
6.在说明方法运用上,本文与《死海不死》都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法;除此之外,前者主要还运用了________,后者还用了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死海没有死,它是活的。这当然不是说,死海真的充满着生命;而是说,死海在变。死海已发生了巨大的地质变化,这是以往千万年,甚至以往任何时候都未发生的。
  死海海水的含盐度约为一般海水的9倍。它为什么会含有那么多盐呢?这是由于约旦河持续不断地将含少量盐的河水注入,而水分却通过蒸发丧失。这样盐分就增高了。死海海水原来是分层的,原因也在这里。
  科学家盖特说,数百年来从约旦河来的新鲜河水不断流进死海,形成含盐较少的死海上层。死海的总深度为320米,上层占40米左右。在当地极度干热的夏季,流进死海的水量与蒸发掉的水量大致相等。这样死海水体就得以保持分层状态;至少在人力对它施加干预以前,死海是稳定的、分层的。
  最近几十年来,约旦河水不断被引去供农业和工业之用,这样死海的上层开始变薄,而且含盐度也逐渐接近下层。1975年,盖特预言两层海水将会混合起来。有一批国际研究人员对这一变化进行了(观察、考察、考查),到1979年2月他们(证明、说明、证实)这变化(居然、突然、果真)发生了。死海海水的分层结构不再存在,水温度变得上下一致(除极表层被太阳晒热以外);一些微量元素,如铁、锰、铅之类,在上下层水中均能找到了。最突出的还在于死海海水中的硫化氢现在消失了。还有一个重要变化是盐的(沉积、沉淀、沉降)增多,使这座“死海工厂”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钾和其它化合物的产地。
(1)在上文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打“√”。
(2)文中画线的词和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死海没有死”的含义是________,“死海在变”的意思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4)千万年来死海“稳定”是指________,“分层”是指________;几十年来人力“干预”是指________。
(5)在介绍内容方面,本文与《死海不死》的共同处是说明了________,不同处是前者侧重于说明________,后者侧重于说明_________。
(6)在说明方法运用上,本文与《死海不死》都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法;除此之外,前者主要还运用了________,后者还用了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理解。
死海之变  死海没有死,它是活的。这当然不是说,死海真的充满着生命,而是说,死海在变。死海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地质变化。  死海位于约旦和以色列交界处。死海的水面,大约在海平面以下390米。海水的含盐度很高,约为一般海水的9倍;在如此高盐度的海水中,几乎不能有任何生物生存。“死海” 就以此得名。它为什么会含有那么多盐呢?这是因为,约旦河持续不断地将含有盐分的少量河水向它输入,而水分却通过蒸发丧失着,这样,盐分就增高了。死海海水原来是分层的,原因也在这里。  科学家盖特说,数百年来,从约旦河来的新鲜河水,不断地流进死海,形成含盐较少的死海上层。死海的深度约320米,上层占40米左右。在当地极度干热的夏季,流进死海的水量与蒸发掉的水量大致相等。这样,死海水体就得以保持分层状态;至少在人力开始对它施加干预以前,死海是稳定的、分层的。  最近几十年来,约旦河水不断地被引去供农业和工业之用。这样就使死海上层的水开始蒸发而变薄;而且,上层的含盐度也逐渐地接近下层。1975年,盖特预言,两层海水将会混合起来。有一批国际研究人员对这一变化进行了考察,到1979年2月,他们证实,这种变化果真发生了。  但最突出的变化还在于,原先存在于死海海水中的硫化氢,现在消失了。由于硫化氢的存在,过去曾把在死海中沐浴与普通“硫矿泉沐浴”一般看待,是用来治病的。还有一个重要变化是盐的沉积增多,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钾盐生产地。  约旦河流进死海的河水,预计短期内不会有明显增多。这使得研究人员有充足的时间来研究死海的地质变化并试图改变其现状。例如,以色列的设计师们正在筹化建造一条沟通死海和地中海的运河。这项计划若得以实现,死海将重新得到含盐较少的水流输入,从而有可能恢复历史上的分层结构。两个海的水位差,还可用于发电。这说明:凭借人类的力量,即使像死海这样的自然物,也是可以改造的。1.给下面的加粗字注音。混合(&&&&&&&&&)  筹划(&&&&&&&&&&)2.死海得名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死海已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地质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死海发生巨大地质变化的具体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最后一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句子写在下面,并用着重号标出体现说明语言准确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hùn;chóu2.死海海水的含盐度很高,几乎不能有任何生物生存。3.海水水体的分层结构消失;海水中的硫化氢消失;盐的沉积增多。4.最近几十年来,约旦河水不断地被引去供农业和工业之用。5.列数据(字)、作比较、举例子6.说明人力是可以改造自然的。(或:研究人员有充足的时间研究死海的地质变化并试图改变其现状。)(意对即可)7.示例:(1)海水的含盐度很高,约为一般海水的9倍;  (2)在如此高盐度的海水中,几乎不能有任何生物生存;  (3)这项计划若得以实现,死海将重新得到含盐量较少的水流输入,从而有可能恢复历史上的分层结构。(答案不唯一)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黄冈重点作业 初二语文(下)
  ①在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约旦处,有一个(a)“死海”。远远望去,死海的波涛此起彼伏,无边无际。但是,谁能想到,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这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②然而,令人惊叹的是,人们在这无鱼无草的海水里,自由游弋;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真是(b)“死海不死”。
  ③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④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据,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有135.46亿吨氯化钠(食盐);有63.7亿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量的23%~25%。这样,就使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无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了起来,沉不下去。
1.选文中a、b两处引号的作用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
2.依次填入选文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A.交界  大约  竟能  估计
B.交汇  大概  还能  估计
C.交界  大概  竟能  统计
D.交汇  大约  还能  统计
3.第①段中加粗的词“这”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
4.第④段中加粗句子的排列顺序是否恰当?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依据“咸度”、“密度”、“人沉不下去”三者的因果关系,仔细阅读第④段后填空。
因为________,所以________;因为________,所以________,从而人不会被淹死。
6.下列对选文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①②段引出“死海不死”的结论,其中的两个“死”字含义迥异,从不同方面反映了死海的特征。
B.第③引用罗马统帅狄杜处决俘虏的传说的目的只是为了增强死海的神奇色彩,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C.第④段所用的四个数据都是确数,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死海的含盐量,具有科学性。
D.死海的生态特征是海中没有鱼虾、水草,海边寸草不生;死海的本质特征是海水的浮力大。
E.选文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介绍了死海的特征。
7.第①节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第④节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黄冈重点作业 初二语文(下)
  (甲)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有135.46亿吨氯化钠(食盐);有63.7亿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量的23%~25%。这样,就使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无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了起来,沉不下去呢。
  但是,由于死海的蒸发量大于约旦河输入的水量,造成水面日趋下降。据专家统计,最近十年来,每年死海水面下降40~50厘米。长此下去,在不久的将来,南部较浅的地方,海水将会消失;较深的北部,数百年后也可能干涸。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
  (乙)由于它坐落在干旱酷热的沙漠中,阳光炽热,湿度极低,蒸腾作用极强,盐度极高(据实测高达20%左右)。在盐分这样浓的海水中,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不会淹死,比重极大的海水会把你浮托到海面上。由于海水极咸,这里没有游鱼,也没有小虾,甚至连沿岸的树木青草都难以生长。从有无生命的意义上说,死海确实是一个死寂的“海”。
  死海的另一个含义是这个内陆湖除了与一条约旦河相连外,别无他途。再加上约旦河沿途的截堵灌溉,水土流失,最后注入死海的水已少得可怜。科学家们曾预测,总有一天,海水将蒸发告罄,死海将成为一个干涸的盐盆。
  然而,最近人们惊奇地发现,“死海”不仅不会死,而且大有复苏的可能。理由之一是死海在地质构造上恰好处于著名的叙利亚非洲大断裂带上,而这个断裂带处于幼年期,它将逐步扩大,并与红海相连。这样,死海不仅不会枯竭,而且有着丰富的补给水源。其次,科学家发现,80年代初死海中正在繁殖一种红色的小生命盐菌,每立方米海水中数量多达2000亿个。此外,一种单细胞的藻类植物也在悄悄诞生。菌类和藻类的出现,给死海带来了一丝生机。看来死海正在复苏,可以预料,它的前途可能是乐观的。
1.甲、乙两文的说明对象同是死海,两文都揭示了死海的本质特征,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与“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说明方法相同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在推测死海的前景时,用词非常准确。请从两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句,并在你认为最准确的一个词语下加粗。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乙文后,我们了解到有些科学家认为死海将会干涸的原因,除了死海的蒸发量大于约旦河输入的水量外,还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文中说,有人发现死海大有复苏的可能,其理由有二: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死海是一个咸水湖,它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死海地处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南北长七十五公里,东西宽五至十六公里,海水平均深度一百四十六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四百米。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河水含有很多矿物质。河水流入死海,不断蒸发,故物质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越积越多,便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死海。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
(2)这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
(3)“死海的源头主要是约旦河”一句的意思是________其中“主要”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________的特点。
(4)对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从原因到结果    B.从概括到具体
C.从主要到次要    D.从特点到用途
E.从整体到部分    F.从现象到本质
科目:初中语文
骆驼的秘密
[美]卡罗尔·乔曼
  长久以来,骆驼使诗人和科学家都很感兴趣。英国诗人拉迪亚德·吉卜林对它的背峰疑惑不解。另一位英国诗人罗伯特·勃朗宁注意到了它储存珍贵的水的本领。罗马自然学家普林尼把骆驼的胃比作水箱。但是,与古代传说和至今依然流行的神话相反,沙漠之舟在酷热的气候条件下一连几天甚至几星期滴水不进,仍旧能够生存,完全不是人们想象的原因。骆驼的峰只是一团脂肪组织,缺少食料时才加以消耗。它肚子里或其他部位没有储存额外的水。骆驼的秘密仅仅在于保持水分。
  20世纪50年代中期,科学家们就知道单峰驼这种动物善于在身体组织里保存水分。保存的办法有好几种。最重要的是,它庞大的躯体隔热良好,需要经过一段长时间才能热起来;在供水不足的情况下,它能忍受体温的显著升高。这两个特点减少了出汗,有助于把失水控制在最低限度。骆驼的肾脏也能保持水分。喝不到水时,身体各部分组织能忍受脱水;饮水解渴时,又经得住水分的突然涌到。
  科学家们最近发现骆驼另有一个重要的保持水分系统,它能降低呼气的湿润度,从而节约水分。这个系统的关键部位就是骆驼的得天独厚的鼻子。
  一般动物呼气时,身体丧失水分,因为排出的空气温度和体温相同,饱含从肺部吸收的水汽。骆驼却不是一般的动物。4年前,杜克大学的生理学家施米特·尼尔森在肯尼亚发现骆驼呼出的空气温度比体温低。由于冷空气所含水汽比热空气少,骆驼通过呼吸丧失的水分比一般动物少45%。
  在最近的研究中,施米特·尼尔森和特拉维夫大学的动物学家希科尔尼克发现骆驼的鼻子进一步提高了保持能力:它吸收了呼出空气中的大部分水分。他们向儿童动物园借了两头母骆驼进行测试。希科尔尼克解释说:“我们需要最温驯的骆驼,骆驼是大家伙,如果它不肯合作,你就拿它毫无办法。”他们把骆驼圈在炎热的死海岸边一个农庄的露天畜栏里。那个地方的海拔是负400米,7月中旬白天的气温在华氏104度以上。
  给两头骆驼吃的是干草和少许青椰枣,不给水喝。安在骆驼鼻孔里的微型传感器记录了它们呼吸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骆驼开始失水,体重减轻,它们的呼气逐渐变得又凉又干,夜间比体温低18度,湿度只有70%-75%。希科尔尼克指出:“呼气温度不饱和的现象以前在任何动物身上都没有发现过。我们应当调查一下,为什么骆驼能做到。”
  检查骆驼的鼻腔气道之后,找到了答案。从骆驼的颅骨鼻区的纵剖面可以看到一系列盘旋的气道。其皱褶有黏膜覆盖,总面积超过1000平方厘米(人类鼻腔气道的面积不到13平方厘米。)
  黏膜外面有一层吸水的物质,肺部呼出的暖湿空气经过气道时,黏膜吸湿吸热。吸进空气经过黏膜润湿,与此同时黏膜温度下降,变得干燥,在下一个呼吸周期又能使呼出的空气冷却干燥。骆驼的外表壮观、内部奇妙的鼻子使它出色地适应了沙漠生活。
(1)过去人们认为骆驼能够在酷热的气候条件下,一连几天甚至几星期滴水不进,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而现在人们发现骆驼出色地适应沙漠生存的秘密是________,尤其是________。
(2)根据文章得知一般动物不能适应沙漠生活的原因是________
(3)骆驼为什么能做到在呼吸中丧失的水分比一般的动物少45%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为“________”科学家向儿童动物园借了两头母骆驼进行测试。
(5)请你分析一下科学家要把骆驼放在死海岸边的一个农庄中试验研究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倒数第二段末括号里的内容能不能省略?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死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