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西北政法大学学英语系怎样?我是江苏的,考333,觉得很差,很迷茫

请问有考中国政法大学2013年研究生的吗?我想求一些经验,自己学的很迷茫_百度知道
请问有考中国政法大学2013年研究生的吗?我想求一些经验,自己学的很迷茫
提问者采纳
具体的复习时间是因人而异的,如果你自己的学习能力强,效果好,效率高的话,6--10个月是最好的准备时期,基本上就是过完春节就回来,全力投入到备考之中,刚开始可以每天要求的时间短些,暑期的时候要学习8个小时,到了10月份以后要学习10个小时到12个小时,当然了,如果你的效率高的话,你可以自己调整时间。重要的一点给自己做个整个计划和每个月每周的计划,甚至可以计划到每天的进度。学习有很多技巧,我建议考中国政法大学还是要充分准备。
提问者评价
太感谢了,真心有用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o⊙)…跟我的经历好像。我大三的时候跟你一样的迷茫,不知道怎么选择。看你的选择了,如果你想考研究生,那么就不要选择司考,但是司考的题目一定要看的,法大的题目类型很接近司考,比较务实,理论少,这个特点想必你也知道。如果你选择司考,那么就专心考司考,政治,英语就不用看了。考过了司考考法院检察院就容易的多了。这个你懂得。你的重心在哪里?选择什么?考研在后面一点,司考在前面一点,如果你2个都想考的话,那么就都准备,前期政治英语少花点时间啊,尤其是政治。英语是每天都必须看几个小时的。我身边也有牛的,2个一起过的,但是不是你牛人就从中选择一个吧。教材嘛,历年真题是必须的,这个不用多说,你懂得。然后参加个培训班,三公律博的可以考虑下,很有用的,到时候选择一套比较中规中矩的教材,然后就是每天不停的努力,坚持。不要贪多,法大很难考,要坚持,努力。
中国政法大学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在中国政法大学就读是怎样的一番体验?
按时间排序
我个人感觉,除了司法界之外,法大是一个存在感特别低的学校,法大培养出来的,是脱离实际的理想主义者。说说毕业后的感受吧。毕业后,第一年司法考试很遗憾没有通过,于是找了份法治新闻记者的工作谋生,之后渐渐脱离法律这行,公关、市场、职业经理人一路走来,也尝试了一回非常失败的创业。给我感觉,如果你有志于法学学术研究,政法大学拥有一流的师资和良好的氛围,但如果你对法学的兴趣不大,大学四年更注重的是想掌握谋生的技巧,那么,地处远郊,且相对封闭的法大,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换句话说,在这里,你学到的东西,是难以学以致用的。依稀记得,毕业之时,阮齐林教授给我们做毕业演讲,说到,走入社会,我们就有了自由选择的机会,当时听完后,热血沸腾。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真是有些天真了,我们在大学里的经历,并不足以让我们去选择我们的生活,在学校里,老师交给我们理性与良心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向我们展示生活的压抑和冷酷。每年毕业前夕,法大都有学生从行政楼顶纵身一跃,这是正常的吗?程春明事件,师生恋的桃色纠纷多了去了,为什么血案却偏偏只发生在法大?一转眼,我毕业已经10年了,也许10年来,法大也有了很多变化,不过,从知乎上很多学弟学妹的回复中,我所感受到的,法大,还是那个象牙塔般的法大。
只说两点。1,上学期学校里面狗有点多,还乱叫,女生有些害怕,bbs上就进行了投票,,结果是赞成把狗狗弄出去的占了上风,,不过今年又来了一批狗,还在逸夫楼门口有3只刚刚出生的小狗,学校一位老师还给他们哇了个洞,小狗儿被喂的胖胖的。。。2,有人问学校两栋楼之间的卫生纸为何质量不同,,(确实有人这么无聊),但是更无聊的是学校竟然还有官方回复,解释各方面原因。。手机不知道怎么传图片。。。法大有很多不好,但依旧喜欢,不后悔。
如果你对法学事业抱有极大热情,请来;如果只是分数差不多是这个档,任何一所同档次的综合类大学都是你更好的选择。如果你看上它偏远幽静适宜钻研学问,请来;如果你只是向往帝都的底蕴与繁华,河北昌平律师职业技术学院满足不了你。如果你是吃苦耐劳的朴素儿女或者想体验一下超袖珍六人寝无空调无阳台开放式大澡堂,请来;如果你是对生活质量有基本要求的普通青年,还是挑个是人住的学校吧。如果你是单身男生,请来;如果你是单身女生,别来。这是一个怎样的学校呢?五分钟的脚程,根本用不上自行车,八点上课七点半起床时间完全够用,在某一个点可以同时看到学校的三个校门;远离市区环境还不优美,去趟西单总觉得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全校十一个学院有四个是法学院,非法专业不过是点缀,非法学生几乎全部辅修双学位法学,真正与法无缘的寥寥无几;学霸很多,学神很少,生源很大一部分是当年考人大未遂流落至此,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女神很多,男神很多,但男屌也很多,大概是女多男少的环境把法大男娇惯得以为自己帅气无敌,炙手可热(我知道用错了);我是个非法的学生,也对法学毫无兴趣。我对这个学校并无什么归属感,听到这个大学也不会有很强烈的亲切感,但这里毕竟是我独一无二的母校,她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这里的人,这里的制度,都非常具有法大特色。法大有自己特有的学生管理系统,也有优良的bbs吐槽系统,法学专业的理性与公平正义的思想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这个学校的每个人,连保安小哥都高分过司考。我不想昧着良心说这个学校多好,我也不想因为我对这个学校的某些不满就一杆子打死她,她是一所优秀的公检法从业人员培育基地,只是我不适合她,但我会经常想她~
你发现其实和其他学校内什么差别,昌平校区适合学习,海淀校区适合职场。校友遍布北京法检系统。司考通过率高的离谱。没出过政治局常委。
前面几位大神已经说得很全面了。如果你真心想学习法学,不挑剔生活条件,那么就来法大吧。走出校园后,你会发现你的“娘家”还是有靠山的。
闲来无事,在这个long long ago就提出来的问题下留点儿痕迹。准确地说,我不是法大的,但是在法大交流过一个学期,说说直观的印象。①风景实不相瞒,我是来自风景最最优美的一所学校的学生之一,但是在南方,花儿一年四季不凋谢,就没有了开花儿的价值和给人的惊喜。春天,乍暖还寒,学校的玉兰花开了。姑姑打电话说去玉渊潭看看玉兰花,我说不用,法大年前的玉兰花很美。冬天落雪的法大应该也很美,但是不能见到了。②学风我了个深深地大去,好!能!学!经常看到桌子上贴着n次贴,写着”宪法,二大,勿撕,谢谢“经常看到门一开,前几排位子没了交流的时候,法大老师经常说”我在课上提到的书目,都是考试范围。“心中千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不过现在回想,在法大那一学期,是我专业课书籍看的最多的一学期。③食堂食堂据我发达的童鞋说有四个,经常吃的有俩。一食堂、二食堂,就不能起个名儿吗?!?!还一食堂、二食堂,难听死!至于饭菜嘛,码儿大,超大!吃一道腻歪,吃两道吃不了。油大盐大!但是人家面食便宜啊!!!奶黄包、豆沙包好便宜,哎,谁让南方面少呢。一食堂二楼那个四川的阿姨家的最爱吃,但是能不能给我少打一点儿~~~~真的吃不下啊啊啊!!!!④寝室寝室哥们儿都不错,上完打游戏全戴麦,搞得我都不好意思在宿舍语音wechat。夏天真热死啊!!!!!!!每天都在图书馆待到闭馆,自习室呆到关门,再去军都待一会儿,再回宿舍,热的半宿半宿睡不着,铺凉席无济于事。只有一个小小的电扇在忽闪忽闪的吹,咱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吹谁,贼热啊啊啊!!!⑤自习室、教室、图书馆有空调。图书馆除了法学的,其他都少。⑥地理位置虽然在昌平,但是在县城啊,啥都有啊,价格还亲民啊,一样的东西坐地铁去五道口吃,呵呵。。。。。。贵死!还有好多想些,但我打字打累了。。。对了,有机会会回法大,半年半度军度春,一生一世法大人。要看看落雪的法大。to sum up,这学校不错。
我是来看熟人的
我已经竞争不过楼上那些超长的答案了~即使我把每一个答案都点了没有帮助,还是竞争不过……我就补充一句吧,如果你不是读法学专业,请不要来政法大学!泻药
童鞋提醒过来关注这个帖子,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来回答下这个问题。虽然觉得自己不一定能回答得全面,但至少可以从我自己的角度给有兴趣的人一些参考。我的回答只涉及04年-08年这一段时间,因为这个时间段我在读本科(正好是徐显明担任校长的最后几年);至多往前往后延伸两年,因为有师兄师姐和师弟师妹的有效信息反馈。2002年之前和2010年之后的政法大学我比较陌生,是优是劣在此不做评论。此外,为了行文方便下文中的“中国政法大学”我会统称“法大”。可能外校会有各种不同的称呼,但是本校人确实是这么叫的。我从两个角度回答在中国政法大学的读书体验:一、大师:
忘了上大学的时候谁叮嘱过的一句话,大意是:在法大的时候要多去听名师的课,这是法大为数不多的财富之一。
现在回首来看,诚如此言。在法学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的今天,这确实是可以代表大学风骨的唯一标准了。如果说江平老校长是法大的魂,那和他一起并肩奋斗以及继承他们衣钵的名师们就是法大的核心价值。关于法大有哪些名师,这些名师在业界有哪些价值,我不一一列举了,前两年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写得算是比较全面了。这个帖子最早应该发表于法大校友论坛“沧海云帆”,所以你在看的时候对于突兀出现“爱生活爱沧海”等字眼不要奇怪,这是该论坛当时设置的敏感词替换语,一旦提交的文章中出现敏感词,会被自动替换为这个积极向上的词组!不过现在在网上这个帖子的完整版基本已经看不到了,有的话最多也只能看到第一章的部分内容,检索了一下发现原因可能是作者将此内容出书了,,可喜可贺,有兴趣的童鞋可以买来一读,不管文风如何,内容还是有很多干货的。个人感觉在法大课程设置最大的优点之一是可以自由选课自由听课。名师的课可能比较火爆开学选课时在网上根本抢不到(这就跟大医院挂专家号一样)。你可以在选课时挑个容易选的老师,但是实际去听名师的课。因为法大老师一般来说都不会点名的,学生在听课时完全可以"用脚投票",觉得讲得不好或者不符合自己胃口可以随时离开。这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现象,受欢迎的老师的讲堂里永远是熙熙攘攘人头攒动,若干人搬个凳子围着讲台坐一圈边仰头听课边接受老师吐沫洗礼那简直是再稀松平常的景象了。讲课一般的老师教室里包括睡觉的只有稀稀拉拉几个人的景象也不需要奇怪。如果因为讲课水平无法留住学生恼羞成怒开始点名,这种情况不能说没有,但在这种氛围中绝对是下下之策,当你开始使用权力去干涉自由时,那意味着你已经输了。所以大部分有抱负的老师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讲课水平,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景仰和崇拜,对于老师来说,这可是最实实在在的荣耀。这就像能够入选完全民选的年度“最受欢迎的十大名师”,某种程度来说比发表论文数量和职称评比更有成就感。说到这讲个段子,学校安排讲课时,有些比较长的课会安排两个老师讲,一个讲前半学期,一个接力后半学期。某一年刑事诉讼法,前半学期是洪道德老师讲的。洪老师虽然到不了大师的水平,但在司考界也算是名师了。所以讲课现场屡屡爆棚。这样到了下半学期,换了第二位老师接力。第一堂课估计是大家都不太认识他,所以想过来听听讲得这么样,所以一开始人来得还是比较全的。但看得出他应该是初登讲堂吧,讲课风格味同嚼蜡且无实质性内容,于是同学们开始毫不给面子的默默离场,课程进行了不到一半,教室里走了可能将近三分之二的人。要知道这可是那种能容纳两三百人的大阶梯教室啊。这位老师开始还能撑着继续,讲到三分之二的时候实在是扛不下去了。对剩下不多的同学说,要不今天就讲到这吧,我把电子邮箱留给大家,希望大家觉得我讲课有什么问题都发邮件给我,我会虚心听取意见的。然后黯然离开了。这位老师后面的讲课风格是否有变化我不太清楚,因为后面他的课我再没去听过。不过从这个例子中大家应该可以看出,如果说法大校园里尚存民主精神的话,在讲堂上最能体现。二、大楼虽然古语说大学之大,是大师,不是大楼。可我不得不说,其实大楼(教学硬件设施)对于大学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大师保有量也江河日下的情况之下。法大的本科校园地处昌平而不是京城繁华地带,让很多初来校园的莘莘学子感觉与世隔绝,甚至有自卑之感,为什么高考同样的分数只有我要在六环之外过四年?除此之外,法大校园之小一直保受诟病。我仍记得当年带着一众外校同学参观校园,从正门穿过宪法大道以及篮球场旁边的一条路走到后门时,尚未花去十分钟。于是每次饭桌上聊起学校,法大前门到后门的距离便成了他们永恒的话题,不管我怎么解释法大校园并非是规则形状都无济于事....法大的研究生院地处市内北三环繁华地带,与北京电影学院隔桥相望,与北京体育大学一路之遥,好不容易考上研究生的同学心想总算可以扬眉吐气一把了!但是来到研究生院会发现,这个校园比本科校园还要小的多...如果说上述内容还只是面子上问题,那下面我列举一下由此带来的技术层面的困难:大楼少最直接的影响是学生没地方上自习。想想本科生院当时就五栋教学楼外加一座图书馆,除去日常上课占用的教室,能留给学生的屈指可数。所以平时的情况可能还稍好一点,但一到期末的时候,复习期末考试的人、复习考研的人、复习司法考试的人、复习公务员考试的人,所有的人都在抢自习室。而这些教室里有空调的只有图书馆。所以在北京夏天的时候,为了让这一天的复习能够不那么遭罪,你会看到图书馆门前从早晨四五点开始的排队长龙,这个队伍堪比协和医院挂号和北京火车站买票的盛况。这应该算是法大的特有景象之一了。我当年可没这等毅力,要知道早晨起太早排队占到位之后就得回去补觉,浪费正常作息时间不说,连续几个月早起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我当时或者是蹭别人的占座,或者是在非空调教室里打游击......有不少同学不想早起排队也不想打游击,于是发现了第三种选择,去对门石油大学上自习!中国石油大学和法大一路之隔,地广人稀,环境优良。于是座位最紧俏的时候,好多人便奔赴石油大学抢占自习座位,以至于一度影响到他们本校人的自习资源,不得不要求持本校学生证的人才能进校上自习。第二个影响就是对于授课和听课质量的影响。虽然课堂爆棚的现象可以体现老师的讲课水平。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这种挪动身体都比较困难的环境下老师是不可能随心所欲发挥的,退而求其次只能单方面的讲,学生只能单方面的记。笔者曾体验过法大郑旭老师的互动式教学法,郑老师认为那种几百人一起上课的方式是根本无法达到法学这一思辨学科传授目的的,所以他上课一般都是小教室,二十多人,所有学生他都能叫得出名字。每节课之前发给学生预习内容,都要求学生了解下节课的内容,上课时和学生随机互动(大家可以去看看哈佛公开课《公正:该如何是好?》,郑老师的授课形式与之类似)。从理解的角度来说,这比单方输入要有效的多。但这种授课方式就必须要限制听课人数,所以郑老师只能强行要求没有选到这门课的人不准听课。而这又与法大“用脚投票”的传统相违背。我还记得某学期始一名没选到这门课的学生来旁听郑老师的课,结果被老师要求离开,他不服气下课后还就此与老师辩论。在我看来其实他们都没有错,终归是人多、地少。另外法学的大学教育到底是精英教育还是普法教育?这个例子可以折射出很多体制问题,也许很多对法大抱着美好幻想的同学看到大楼这一段心会凉半截。但我觉得倒没有必要这么快盖棺定论,因为要和北大清华比,那肯定永远不是一个重量级。但如果从自身来看,现在的法大确实要比02年之前好太多太多了。现在的足球场、篮球场在那时都还没有。学校周边也基本都是一片荒芜。去年我回学校看了一下,校园里之前的一片荒地现在又起了一栋大楼(研究生院的新楼也起来了),主校区和后面的家属楼校区之间修了地下通道,正式连为一体。所以从硬件设施来说,现在的法大可以算合格了。我觉得这时候评价一个大学如何,还是需要回到“大师”的层面。我离开学校五六年了,现在法大的名师们都还在吗?有多少老师来,有多少老师走了呢?前段时间看到朱庆育老师离开法大的消息,甚感惋惜。希望这只是个例。我的体验只是大象的两条腿,如果看客希望体验大象的全貌,可以结合其他人的答案。如果想了解法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这是另一个问题。
朋友圈上被这个问题刷屏好久了~但是一直都无从下笔,作为一个刚结束大二的大三死狗预备党,而且还是“非法”专业,在此也只能写一些自己的感受,仅供想来法大的同学们参考。首先,我要说,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选一个综合性大学而不是法大这所被我们戏称为“昌平法律职业专科学校”的法科学校。因为我觉得大学是提升人的内在素养,树立三观的时候,而一所专科学校能提供给你的视野有限,所以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当然,如果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那自然要另当别论了,虽然我们学校的就业也并不想每年的数据写的那么诱人o(︶︿︶)o就师资来讲,我目前虽然是法学的双学位,但是上的课不多,也不能过多评价,名师自然是有的,但是我认为一所学校不能用“名师”这个词来掩盖所以缺陷,解决一切问题。我的本专业是英语(当初我一个对语言毫无热情的人被调剂到这个专业也只能“呵呵”一声怪自己分数不高、没有勇气复读,乖乖来昌平报到了),别的专业不敢说,英语专业真心“水”很大,老师们第一学位良莠不齐就算了,最高学历大多是本校的法学博士之类的,外教来来去去大多自持身份,水平却不怎么跟得上。老师们上课堪称高中英语课分类版,能力还不一定有高中老师强。当然,到这里大家肯定要说啦,老师只是一个方面,自己努力才是关键啊!可是,我一年交6000块不是来学校住650块的蒸笼6人间自学的,如果说读大学是一笔买卖,那我交了这么多钱,为什么不能要求得到相应的回报?就学生而言,我觉得我们学校的学生能称得上“一流的学生”。一方面是因为有很多很努力很用功的学生,虽然最近隐隐有群体焦躁的现象,但不能否认还是有那么一批对自己负责、有追求的人三个月如一日的坚持每天自习到大爷赶人,当然到了期末,学习的氛围就更浓了╰( ̄▽ ̄)╮;另一方面是因为还有不少有方向有追求的学生,我不太同意楼上的观点,多面手固然难得,但我觉得能把一方面做的很好就是“大牛”,法大在各个专业都不乏“牛人”,而且相比于学习好绩点高,我更佩服那些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人,就像楼上某师兄,有勇气休学一年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我觉得这才是真的让人佩服!就硬件而言,我只能说财力不够的我只能身体上诚实的住着6人间,嘴上却从未停止过抱怨。就举一个例子吧,我前段时间皮肤过敏,医生问我什么时候比较厉害,我说洗澡之后,医生就说要我以后不要去澡堂了,因为澡堂的水太热不能调节,而且几十个人一起洗澡热气太重,这样的话过敏好不了,所以我在法大的最后一个多月都是每晚冲的冷水澡T^T当然我并不指望“高大上”的学校会因为我一个小小学生而改变什么(比如装个水温可控开关之类的):毕竟在好几届学生的强烈要求澡堂才推迟到10点半关门,大家还都“感恩戴德”生怕学校一不开心就又恢复到9点关门了,而今年4+1的师兄姐们还在为下学期的宿舍忧心忡忡地争取着……至于总是抢不到位置、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书的图书馆之类的,大家都吐槽过了,我就不赘言了,只一句话,上了中国各种抢大学,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抢不到火车票啦!就长远发展而言,的确,法大给我们的自由度相比于那些要上操要晚自习的学校是要大不少,尤其是要是你选上了不用点名的老师,你甚至可以一学期不用上课,但是,我还是那句话,如果要万事靠自己,那我们上大学是为了什么。所谓大学能提供给我们的硬件、软件种种,对比法大,想想实在心酸。 地理位置偏远,接触的人事物都不够多,上个新东方、做个实习在路上浪费的都是3、4个小时的时间,常常都是大清早就要走,晚上累得半死才回来;在对学生的引导上,做的也不够,有些学校在学生大一的时候,就会告诉他们如果你要出国、保研、创业什么的,你要做什么准备,并鼓励引导学生尽快找到自己的方向,但是在法大,往往只有在学期末的时候有一些小规模的经验交流会,同学们大多很迷茫,很多人都是到了大三大四才开始着急找不到方向,只有跟风去考研、考国考什么的。总之,这两年,一方面,我很感谢法大给了我一个更大的平台,让我这一只从小城市考出来的学生接触到了不一样的世界,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也让我一步一步从应试教育的后遗症中解脱出来,真正认识了自己;另一方面,我又怨法大不够大、不够好,不能让我事事顺心,不能让我收获的更多。这是一个矛盾的过程,我正深陷其中,无可自拔。俗话说,当局者迷,我所说的都是一家之言,不喜勿喷!以上。真是没想一时兴起居然写了这么多,本来我只是倒时差困得不行想写点东西,居然真的写清醒了~~
基本上北京文科学校中妹子最难看的学校,把我折叠了吧
本科四年,刚刚离开校园的法学小渣渣。体验这东西太主观,就随便写写,关注这个问题有几天了,才有空系统地理理思路。思维比较跳脱,想到哪写到哪,各位姑且看之。其实说实话,四年下来,我和学校的联系可以说少得可怜,除了基本需求之外很少用到学校的资源。学习嘛,也就那个样子,每天就是在忙着吃饭、睡觉、不务正业。不得不说法大在管理方面的漏洞对于我来说还是个挺好的机会,让我能在以一个不太难看的成绩离开这里的同时,做了不少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所以其实从我个人来说,并没有觉得法大做的有多么多么不好,因为体验的方面太少,自己又属于随遇而安的性格。但是就算是这样,我还是看到了很多我觉得坑爹坑娘坑学生的事情,咱们慢慢说。照例应该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学校,蜗居帝都一隅的昌平,四年四度昌平村,本科四年你都不要想回到繁华的大北京,研究生能不能回去还要看你成绩够不够考上亲生的学硕,现在你你能有的只是繁华的昌平村(不过说实话,在北京的郊区县里,昌平城区还是算非常繁华的了,因此我总是万分同情那些被发配到沙河吃上两三年沙子的北航、中财的或者在房山大学城的小伙伴们)。可是虽然远在大昌平,校园却不是一般的小。据百度地图测距,校园南北长400米,东西500米,加上孤悬校外的菊园宿舍,比大多数在寸土寸金的市区的学校校园还小。北边家属院那个地方,我从来不认为它属于校园范围,虽然学校总是把它算进来以增加校园面积,大部分租房的同学也都拥簇在这儿。而昌平校区在校本科生近9000人,加上研究生和教职工,目测逼近15000。不过近两年扩招,我这个人数是按照我10年入学的人数估计的,现在应该会更多。的人口密度为1289人/平方千米。照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算一下法大的人口密度,我们就把家属院也算在面积内,1万5千人,32万平方米,这样得出的数据是每人大约20平方米,统一一下单位的话……而宿舍就更是无力吐槽了,虽然没有精确测量过,但是校内的宿舍,纵向两张床的长度再加个盆架,不到五米,横向两张床的宽度加上一张桌子,三米。十五平米住六个人,三个桌子、柜子、床,加上行李,下脚的地方绝对不够六个人同时站着。校园小,宿舍挤,条件差,资源紧张,配套设施严重满足不了日常需要,所以感觉大家干什么都在“抢”。抢自习座位、抢洗澡喷头、抢课、抢各种交流保研出国名额……这样四年下来,练就一身抢功,于是在司考抢考位的时候,让其他考点的小伙伴们都叹为观止自叹不如。如果说在这个学校的体验,抢应该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关键词之一了。资源紧张确实有客观原因,但是我认为问题在于现有的资源却不给学生利用。比如宿舍装不起空调,那能不能夏天晚上别断电?有个自己的风扇吹吹,还是能够勉强睡着的,而不会像现在这样六个人躺在15平米的、室温35度以上的宿舍里烙饼。再比如学校就是不肯在宿舍楼里安个热水器,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假期复习司考的学生那么多,就是不愿意多开一栋楼,看着学生抢座拼得要死要活笑称学风好。硬件方面的东西改善不了,在软件方面却做得也不够好。说的上纲上线一点,就是法大不够“人性化”。当然,老一辈人喜欢说“你们来读书不是来享受的”,这些不方便我们也都忍了四年。这也算是训练了我们的吃苦能力,这都忍了,还会有比这更糟的么。说完了基本情况,再说说学习。这点我认为法大做的还是相对不错的,在框架内,还是能够给我们比较大限度的自由。选课可以随便选,也得益于学校的规定,很多优秀的老师都在给本科生开课。而大多的课堂都是100人以上的大课,甚至专业必修课的课堂规模都开到了400人,这也让旁听变得不那么困难,去一楼阿姨大爷那儿借了凳子就可以旁听。大一时候,我还曾经因为凳子经常被借完,一度站着听了半个学期的课,这种情况好像也并不少见。另外,特别要提一句,法大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下课时候会给老师鼓掌,我以前一直以为这是理所应当的,直到去其他学校听过课才知道,不是每所学校都有这样的传统。法大的老师真的都是很好的,身为一个在学习上不思进取的人,我也自觉有幸能够听到这些老师的授课,并且也成了一些老师的脑残粉。说到这儿,最近老师出走好像都快成为风潮了,不过如果按照法大对老师的待遇来看,也就不难理解了,学校连老师的办公室都不够分,真是……法大的学霸真的不是一种风气,在这种身边的人都在拼命学的环境下,我再吊儿郎当,在成绩上也算是过得去。不过这也得感谢老师们的手下留情,就我自己的感受,法大老师的给分真的不低了,虽然绩点的算法确实坑爹,但是分数还是过得去的。当然和那些给分畸高的学校比也没意思,咱也得学会知足是不,上课不点名,下课作业又不多,这个分数,反正我觉得是超出了我的预期了的。(当然可能是我的满足点太低,嗯。)课堂管得松,课下就更松了(当然现在教务处也开始怒刷存在感,逃课不那么容易了。我的学院也属于事儿比较少的那种,所以平常不会太干预我们的课余时间)。我这四年可以说是把自己想干的事儿干的差不多了,兴趣爱好一搞就是四年,出去赚钱回来就直接给自己来了台相机,实习基本上每个假期都会找,诊所法援做了一学期,社团也没落下。小伙伴都说我的大学生活特别充实,哈哈哈我也这么觉得。从我自己来看,这样的生活还是不错的。但是!你永远无法想象学霸们、各种社团竞赛创业达人们的生活。这里可以给法大一个很高的评价,就是在生活方式的选择权上,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度。我见到过四年早六晚十的年级第一,见到过模拟法庭打到手软各种获奖,见到过拿着耶鲁、牛津的offer的甜蜜的烦恼,见到过英语大牛直接高薪进了外所;但是也见到过创立一个社团的艰辛,在操场上挥汗如雨的坚持,一个人做出法大3D地图的繁复工作,甚至只是在宿舍自委会帮着阿姨值了四年班。学霸、大神每个学校都有,但是法大也给了我们这些不那么优秀的人机会,你可以四年只坚持一件事,而且大家都会认可这个成绩。唔,不过其实这也从某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局限啊,视野太狭窄了,任何爱好稍微突出一点都能全校皆知。而摄影、视频、计算机之类的技术流,更是但凡稍加钻研就成了别人嘴里的“大神”,然后我们就很容易沾沾自喜,可是出去看看其他学校呢?你还会觉得自己很NB么?好在现在越来越多的同学们开始愿意去鼓捣这些东西了,今年学校也有几部微电影出来,希望能越来越好吧。当然,说是自由,但是作为政比法大的代表学校之一,有些红线设置的也还是让人无力吐槽,而且我所在的某学院更是个中翘楚。比如某微博“红人”老师的讲座被直接拉黑永不许再请,关于某次事故的学术性讨论不过审,至于被请去喝cha什么的,不管是老师被上级还是学生被学校都好像成了习以为常的事儿了。在这样的环境下,行政人员也都好像凌驾在所有人之上了。“一流学生,二流老师,三流硬件,不入流的行政”。有些行政人员真的是在刁难,而不是一个正常的对待学生的态度。最近的风波更是让人特别失望,搪塞、敷衍、强词夺理,每每碰到这种事,总是能把我对学校的感恩之情生生浇灭。看到人人上一个师弟说的,校友会向千余名较优秀校友征集捐款,每人50元,居然只有三个人答复。我想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关于学校内部的负面问题讨论太多的问题,我只想说三个字:人干事?你既然敢做,就不要怕别人骂,如果事儿做了还不敢承担别人的指责,那我也只能说,法大,你的风骨呢?你配得上江老爷子在校庆上的讲话么?法大,其实你真的是挺美的,能不能别让几粒老鼠屎毁了。以上。
05级商学院,所谓的“非法”专业。09年毕业后还在昌平家属院蜗居了大半年,这么算起来,在法大总共呆了差不多五年吧。毕业后写过不少关于政法的日志,有两篇具有代表性,一篇是日晚写就的&入法大八周年记&,一篇是2009年深秋的《毕业了,开始爱上政法,爱上昌平》,在这儿都贴出来,分享给大家。入法大八周年记直到今天,我才发现自己真正地不为当初去不了武大而遗憾。这一点,让我欣慰不已。在过去的八年时间里,武大一直是我心底美好的梦。长期以来,一拿法大和武大对比心中便隐隐作痛。若我是果郡王,武大就是得不到的甄嬛,法大便是可有可无的丫鬟浣碧。一直到毕业后谪居昌平,我才真正对政法产生归属感,因而有了那篇《毕业后,爱上政法,爱上昌平》,这篇文章被与我同年考进政法的麻城老乡的甘肃女友瞧见,她略作修改后发表在2010年的政法大学校报上(政法校报质量上乘,尤其是其文艺专刊,时有拍案之作。即便是头版的校务记事也比党报有意思得多,我敢保证校报质量高过中国98%的纸媒)。这应该是我的文章第一次见报,可惜署名人却不是我。话说,我至今还没读过这期校报,回国后一定要找来原版。即便如此,我对武大的感情依旧,直到今年3月借调武汉工作,我依旧喜欢去武大游玩,并给许多朋友寄去武大的明信片,还曾畅想如若能在樱园读博,亦是极好。法大是包容的。学生可以在课堂和讲座上质问老师的授课内容乃至质疑其道德水准,BBS上无论多么敏感的话题,基本上都可以进行自由充分的讨论。正是这种风气,以及法学这门强势学科的理想主义特质,使得法大的学生,包括我在内,与京城内另一著名文科院校的学生相较立场和思想有时候大相径庭。法大的同门情谊是真诚的。我觉得中国恐怕再也没有一所这样的大学了,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之间四年里会浇筑出那么真挚而深厚的情谊,或许这与法大十八分之一个武大都不及的校园面积密不可分。从号开学师兄师姐帮我拿行李送我到宿舍,到号离开北京,无论我在那儿,都和政法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保持着这样那样的联系。就连我来到宜昌工作,跟一个04级的宜昌长大的武汉师兄脱离不了干系。而此时此刻,离我200公里的博洛尼亚城中,便住着那位八年前拖着我的行李送我到9号楼宿舍的潜江师兄。 校园狭小,遇见熟人很容易,有时候躲都躲不开,彼此联络感情就很方便。走在校园里,总会遇见师弟师妹热情地喊我师兄。要知道,师兄师姐这个称谓,在绝大部门大陆高校里都已经绝迹了,大概是明朝十三陵所在地的昌平,这块遗世独立的风水宝地保留住了法大学生的纯真。想念法大每个周末,阶梯教室里各个社团和学生会组织的免费电影放映。从大一到大二下学期没有电脑的日子里,阶教的电影伴我度过了一个个美好的周末夜晚,留给我许多难以忘怀的光影记忆,肖申克的救赎,大鱼,中央车站,摩托日记,阿修罗之瞳...感谢法大的文渊阁、法渊阁,文史哲类的书籍在这两个图书馆倒腾来倒腾去,每次我都能迅速搞清楚书架的位置。大学四年,我翻阅过的书籍有几千本了吧,或许过万了?即便我真正用心读过的少得可怜。感谢法大的讲座。大学四年,参加的各类讲座也有几十场,有研究哈贝马斯的曹卫东,有耶鲁的陈志武,哈佛的冯胜利、潘杰客,复旦的朱学勤,有最具感染力和煽动力的北大法学家贺卫方,有小学便开始阅读黑格尔《小逻辑》的丁学良...当然,也有一些三流的商人或者**家,只是当初的阅历太过有限,没有火眼金睛辨识出原形来。感谢法大赋予我的一切,我的禀性,知识,气质,都与这所学校息息相关。没有法大,就没有今天这个完整的彭某某。-------------------------------------------------------------------------------------------------------------------------------------------毕业了,开始爱上政法,爱上昌平。毕业了,开始爱上政法,爱上昌平。 生活就是一个过程,时间慢慢流逝,人的心境和某些固执的看法因而逐渐改变。有时候刻意地去追求某个目标和事物,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昨晚一个朋友跟我说,他希望明天起床的人时候不再抑郁,能够脱胎换骨。想起我高中读完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之后,在日记本上写下,明天我要像振宝那样,做个好人。这是多么地不现实。我花了四年时间才开始爱上政法。 《昌平,我与法学一起堕落》一书中,那个农村出身的师兄叙述了他大一人生哲理课让他在班里一举成名的文章。其中一句是这样来描写政法校园的:放一响屁,学校所有门都听到,撒泡尿都能绕学校走几圈。大概是04年高考之后的武大之旅给我心底留下了太多的印迹,进入政法总让我感觉这不是我想要的大学。对政法的排斥几乎从入学蔓延到毕业前。大一思修课班里同样讨论过政法校园的问题,大钊发言说,政法校园的确是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嘛。那时候听了不以为然,总觉得我大学应该像武大那样,青山绿水,古典与现代建筑齐相媲美,春天樱花烂漫,秋天丹桂飘香。号,坐着345我和父母来到了政法,尽管有热情的师兄师姐接待,可穿过短促的大道就走出了尚未装修破败不堪的北门。分在一个宿舍的龙云很久以后对我说,开学那天穿过校园来到九号楼,他的心都凉了。唯一安慰的大概就是分到了四人间的宿舍吧。从那时起我就不断的做着自己的武大梦。05年10月份,时任武大党委书记的顾海良来到政法商学院做讲座。我逃课花了半天时间工工整整的写了封几千字的长信给他,对武大的发展表示忧虑提出看法,末尾署名一个关心家乡大学发展的湖北人。大二的三月底,长期郁郁寡欢的我终于下定决心买了开往武昌的火车票,在即将毕业的武大朋友那儿住了好些天,总算看够了武大的樱花,圆了自己的樱花梦。大三的时候向往南方,去了趟桂林,回来路过武汉,又在那儿住了一个星期,临走的时候到武大转了半天,绕着东湖走啊走,用手机拍下一大堆照片。回北京的时候刚好是5.12,我竟然对舍友说,为什么地震不发生在北京呢?这样我就不用回来了。大四考研武大梦又发作,最终考研也放弃了,不了了之。 向往武汉是因为那里的人吗?恐怕不是,仅仅是向往美丽的校园罢了。回望曾经的武大梦,珞珈(logosun)再美,并无我容身之地,武汉同学虽多,还是没有居住了四年多的昌平来得亲切。雪中行走的时候想到,武汉三年五载也见不到今天这样的白雪吧,08年,那只是个例外。能走在这样的雪景里,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政法带给我的回忆何止这一次雪景,又岂是几次走马观花的武大旅游所能比拟?尤记大一,在拥挤的阶梯教室聆听贺卫方教授关于司法改革的乌托邦幻想,激动得暑假回家向父母宣扬他的理论。自考出身的研究生桑磊师兄主编的《风雨考研路》大一开始便开始影响了我。无论是北影的心血来潮还是对西方哲学的赞叹,几乎所有的兴趣和道路都源自于那本黑皮的考研历程。回首四年,政法的图书馆留下了我多少足迹,文学哲学美学的书随手翻阅不可谓不多。出于对法学的偏见本科几年我没听过几堂法学课,不过人文学院的几位老师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翻阅人大复印资料时,看到哲学系孟彦文关于勒维纳斯的论文,而平日里遇见那位长发飘飘的曹万成老师总能让人慨叹这大概就是学者吧。无意中听闻武大出身的一位老师说,曹万成读博导师是邓晓芒,研究方向是海德格尔,他发誓要弄清海氏,读了八年才毕业,想必创造了武大哲学系的纪录。还有浙大调过来的郭世佑老师,普通话说得很差,课讲得不错。研究美国史的杨玉圣教授,口无遮拦,敢说敢做,以一己之力撑起了学术批评网。这些师长,虽然我并没有直接接触,听过的课和讲座也不多,但从他们身上总能感受到一股直面过往和现实的清新气息。政法囿于一法专长,02年以来新兴学科发展了不少,但总体上说来实力仍然欠缺,好在我们能说,学校尽力了,能提供给我们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足够了。 校报文艺版有个师兄,叫张培坚,他在我大一的时候发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在昌平》。开头一句记得是这样的:余久居京郊小县,周遭皆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之人。初读的时候,哈哈大笑,四处传阅。昌平四年,面目可憎之人很少,朴实厚道的昌平人倒是认识了不少。九号楼修车的那个大爷,第一次去他那儿给足球打气的时候跟他吵起来了,后来逐渐熟悉起来,毕业前我把曾经心爱的小摩托送给他了。明哲腾达超市的那个胖子大哥,喜欢开车去乡下钓鱼,生了个胖乎乎的女儿。还有九号楼的爆牙楼管,家在南邵镇,听说有好几栋房子,特有钱,他有一个30多岁的儿子,至今还没结婚。更不用说那些善良可爱的师妹,热心的为我借来一卡通,让我这个没有身份的人得以继续徜徉在政法校园里。还有那些积极曾经积极帮助我的师兄,当初我连招呼都没打就跑去跟他们要西服,二话没说就找同学借给我了。我没有张培坚那么才气冲天,心高气傲,生活在这狭小的校园,到头来发觉人与人的距离要近了许多。尽管毕业了,走在校园里,仍能经常见到师弟师妹跟我热情的打招呼,还有机会去师弟的房里熬夜看欧冠。校园小,熟人就容易经常打照面,感情联络更为方便容易,这大概是呆在政法最大好处吧。 时至今日,我依然梦见高中多,而大学少。我想,这大概是因为我时刻都处在政法的环境里,接触的还是政法的学生老师。如果有一天,我像许多同学朋友那样远离昌平,远离北京,我一样的会梦见这里,一样的想念这里。四年四度军都春,一生一世法大人。这句话在昨日之我看来多么的矫情幼稚,没想到半年前我竟然跟着05级的两千人一起呼喊着这句话满含泪水毕了业。挥人间之利剑,持正义之天平,抛却法与非法的纠结,当初那理想主义的誓言总能让人热泪盈眶。 奥伦最近两次过来,陪他在政法四处走啊转,他跟我指点哪里是无人能瞧见的死角,与我一起回忆大学生活。他说,每次周末走到积水潭,知道919就不远了,昌平在招手,心情便舒畅起来。工作一年多了,他经常跑来政法,每次来都拍很多照片。有一阵,回来了没地方住,就在他9号楼——他曾经的宿舍——那个银河之星网吧包夜。我想我明年秋天肯定不会再呆在昌平了,大概也不会在北京。大致受他的影响,我也想用相机尽量多的记录这段时光。 奥伦说,他有个朋友在上海工作,最近他的QQ签名档“攒钱回昌平”。希望将来有一天,我有钱有工夫,能来昌平来政法转转吧。
啊哈,终于等到一个法大版的可以答一答ヽ(??▽?)ノ用去年我毕业时的一句感想作答吧,我对这个学校的感情很淡,但我却深深感谢这里的老师和同学。我对学校其实是没什么感情的,尽管从大一开始就被各种洗脑,什么“四年四度军都春,一生一世法大人”,什么“大学非大楼之谓大师之谓也”,我只能说:呵呵。这个学校是一个太复杂的集体,法学和非法学,行政和学术,不可能会有统一的感受。像许多同学反映的,对于学校基础条件之差,行政人员态度之恶劣,非法学的边缘化,嗯,不用多说。但还好有这么多可爱的同学和优秀的老师。你能在四年里收获友情自不必说,而且法大真是个学霸云集的地方,让我这种学渣一边感慨情何以堪一边还能受到激励,哎嘿,我能和这么多人才成为校友简直点赞。师资是我对法大最为欣赏的一点了。每一个学科都能数出一串名师,而且每个人都会有几个对自己启发非常大的老师,从学术道路到人生方向到价值观点,说句俗话,老师们真的就像明灯一样。无论是做学术还是搞实务,你总会在这里遇到志同道合的伙伴,遇到指引方向的导师,不会感到孤独。至于大家对学校评价不一,我觉得很正常,而且非常乐见不同观点,要是统一地都是称赞或反对那才可怕呢w(?Д?)w
法大的车协很好哦,在北京甚至在全国自行车圈都是叫得上名号的哈哈哈
嗯,别的我不说,民法真是法大学生的本命,下午出分,无数人哭着喊着宁愿其他各科差,只求民法分。!!!今年民法所竟然印试卷的时候也把选择题答案弄上去了,于是今年考试只有又偏又难的主观题o(╯□╰)o。。
法大法大虽说我不是法大的,但好开心啊,我还是要来答一下(我是来卖萌的,没在政法读过书)我是本科校区街对面那个学校的先讲个笑话:曾经有人发帖问“中国政法大学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多远”我们学校一逗比回“一条街的距离”(哈哈,我们学校逗比就是多)作为一个外人我来简要说说去政法的感受吧(我是和另一个逗比一起去的):以下是两个逗比屌丝的对话:“好无聊啊!没事儿干”“我也是”“咱们出去玩玩吧?”“好啊,政法去过没?”“神马?这都大二了,政法都没去过?”“你去过?”“没”“口可口可口可,走”“你说保安会不会拦着我们啊?”“少特么废话,直接进”“一进来就感到一股阴气”“你肾虚的表现”“(⊙o⊙)哇,学校里有这么宽的马路呃”“别搞得这么屌丝”“(⊙o⊙)哇,你看这栋最高的楼,我觉得可以叫跳楼,跳下去必死”“你去试试,别人不会让你进的。”“(⊙o⊙)哇,好吊的图书馆,比我们的新多了,进去要不要刷饭卡啊?”“好像要吧,咱去看看吧”“你看他们果然要刷卡,你有同学在这儿吗?”“没有,咱们还是走吧”“怎么能酱紫,好不容易来的,一定要去看看,你看保安不在,我们从出口溜进去”“这样不好吧,”俩人从出口偷偷溜进去,“瞬间觉得马路对面那家图书馆整个就一脏乱差啊!”“可是我们学校书比较多呃”“那又怎么样,那么多书,就那么几个座,平常连坐的地方都没有”“那倒是”22min后,俩屌丝从出口理直气壮地走出来了“(⊙o⊙)哇,马路上好多妹纸,我们学校有见过3个以上妹纸并排走嘛?”“外语系应该有吧”“(⊙o⊙)…”“一头牛”“这个雕塑啥意思?我感觉它更适合站在我们学校”“这个是羽毛球馆呃,比我们学校高端多了”“”好累啊,累死了,先写这点吧。睡觉
本科考试已结束。说是大学生活结束也无可厚非。毕竟除了自愿停留,大四这一年到处跑不在学校待也不过分,没课了,不是么?关于我的大学。我很喜欢他。虽然记忆总会有缺憾和泪水,但是站在故事终章的片头,的确不曾后悔。高考失利的机缘巧合让我遇到并选择了他,然后我就背上行囊离开家乖乖到了不讨喜的北京开始了大学生活。我没有去想任何的如果和重新选择,作为一个宿命论者,我相信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必然。我嫌弃过他的热,让怕热的我在夏季无比难熬;但我也看着他在教室装上空调,在慢慢变好。我喜欢冬天在食堂的垫子,喜欢到图书馆蹭电脑下资料写作业而不用老是带着笨重的电脑到处跑。我的眼界不宽,我看到他在变好,所以没觉得有很大的不好。被学校的行政系统气过,和爹爹打电话的时候暴躁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但我喜欢那群站在三尺讲台上的老师们,他们有的教会我严谨有的教会我思考。相对于知识的获得,也许思维得到的提升反而更多。我谈不了学术,那太深奥;我谈的是态度。既然绝大多数人都是为了现实而选择的大学,那么我们本身就无法要求学术成为大学唯一的主题。大学,为了学术之人而设的领地绝不动摇;但是他必须为社会输送实用人才的责任也难以卸下。如果学校都要求学生学术研究,每天大量资料阅读,论文等等,我估计抱怨的人也不在少数。大学只能提供给你充分的资源供你选取,而无法帮你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嫌弃他的行政系统,但是我喜欢他的学术氛围;我嫌弃过他的种种不好,但我也欣喜地看到他在慢慢变好。我一定会为他辩护,因为这是我的大学。
(非法校友,目前在美国一所还不错的国际关系排名前三的学校读研究生,立志从事国际发展。)出国两年多,接触不少人大(最多),北大,复旦,武大等等的学生,有几点感触:1. 在教学条件、硬件设施各方面,政法都不如其他的名牌大学。2. 但是政法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等却是其他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缺少的——这大概跟我们学校整体对法治现状、社会问题的关注有很大的关系吧。3. 身为非法专业,大部分靠自学了。政管院设置的许多课程实在是浪费时间,好老师寥寥无几,建议学弟学妹及早认清现状,去法学蹭课吧。4. 出国机会几乎都是法学专业的,非法极少,但也不是没有。楼主作为非法专业就极其幸运的,本科争取到了出国交换一年的机会。5. 一流的学生,二流的老师,三流的硬件-绝对是最好的概括了。在校期间和离校后都认识了许多的牛人,从个人勤奋程度、理想抱负、思想眼界上都让楼主深深地敬佩。最优秀的学生大多以下几种经历:代表学校参加辩论比赛、英语比赛或者模拟法庭,学术十星获得者,校长奖学金,去牛津暑期交换。6. 立志学术的学弟学妹们,学生会、学委会、社联之类的就不用去了,官僚气十分之重,内部勾心斗角也很普遍。但是不排除可以交到意气相投的好朋友的可能性(这事儿还真是发生在楼主身上了,故楼主不后悔这段经历,但是如果有选择的话,会去辩论队、准律、记者中心&忘了叫啥名字之类了,反正是写新闻的地方&的可以培养专业水平、兴趣爱好之类的地方。如果你立志考公务员、混官场,那另当别论了。7.再补充一句,硬件(宿舍没有空调、拥挤、澡堂不在宿舍里面……)真的没有那么重要。楼主现在在非洲最穷的国家也过得乐滋滋的,感谢本科阶段没有养尊处优!如果已经报了也不用怕,只要你是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好孩子,在哪个学校都会大放异彩/
如果你说昌平有什么学校比北化更苦逼,那就是政法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北政法大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